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仓库信息化管理

仓库信息化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仓库信息化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仓库信息化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0-0197-03

纺织公司生产作业和库存作业日益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传统的成品仓库布匹管理一般以纸张为基础跟踪货物人出库,仓库管理员凭纸张记录、人脑记忆、手工录入来管理产品信息,这种管理方式会导致劳动效率低下、人力资源浪费、数据容易出错。如果不能高效、准确的管理仓库入出库、验收及盘点工作,就会产生交货延时、库存积压和时间浪费,从而增加公司管理成本。

目前公司成品仓库布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现象有以下四种:第一是仓库布匹信息的真实性、规范性没有保障。往往仓库有实物库存却找不到布匹的现象,造成浪费;第二椴计バ畔⑹毙性不够。成品仓库布匹库位标识不统一,难以对库存布匹进行有效管理;第三布匹存放准确度不高。布匹数据库存存在误差,不能准确反映出仓库现有布匹的真实情况,在盘点仓库库存布匹时,只能依靠人工点数,效率太低;第四反应为成品仓库布匹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信息透明度不高,从而直接影响上层的决策。

1.条码扫描技术分析

1.1条码技术发展介绍

条形码技术的研究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90年代初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正式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此后条码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商业、仓储、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等各个领域。在计算机应用管理中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具有输入快、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优点。

1.2技术原理

条形码技术是一种通过宽窄不同的黑白直线条纹的组合来表示数字或字母的特殊编码口m。通过条形码技术,可以方便用户采集数据。条形码技术有编码方式,在公司实施条形码技术时,统一采用Codel28编码制。

1.3具备的特有优势

条形码技术包括条码的编码技术、条码标识符的设计、快速识别技术和计算机管理技术,是信息化管理和终端设备数据

1)采集数据准确率高。条码自动采集数据的准确率远远高于手工记录的方式。

2)数据录入方便快捷、效率高。条形码平均每秒可读取40个字符,通过条形码自动扫描并识别编码、获取编码更加方便快捷,避免了手工键盘录入,比人工输入数据速度快很多。

3)成本低。条码标签采用纸质打印,较其他金属类的自动化识别标签,成本低廉。

4)制作简单。可以通过普通打印机,灵活定制不同码制、不同样式的条形码,实现自动化条形码打印。

2.成品仓库条码设计方案

为了解决成品仓库布匹管理难的问题,公司引入条形码管理技术,实现对布匹的出入库管理、生产进度计划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等。所运用的方式是通过相关硬件设备对布匹条码进行记录采集,对于布匹的出入库、布匹各生产环节的信息采集和工段流转都实现了信息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工作分配效率,这样就更加促进了成品仓库布匹存储的管理水平,信息内容更加及时和精确,帮助公司有效控制管理所有成品仓库布匹的出入库、库存情况,最终实现提高仓库的管理运转工作效率,全面提高了公司成品仓库管理水平。

成品仓库条形码扫描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分以下两个方面架构设计:

2.1仓库盘点功能实现

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使系统具有更高的通用性和便利性,在实际生产流转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对系统的维护和再开发带来更大的好处。C语言作为终端设备数据采集程序的开发工具,通过Delphi编程实现对终端设备文件的读取,存储到系统Firebird数据库实现成品仓库出入库数据的管理。终端工具采用移动式扫描设备,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便利,加快了数据的实时更新。

2.2前道工段技术实现

要实现成品仓库布匹数据自动化管理,在布匹入库之前各车间生产工段的信息化管理必不可少。设计思想是在不改变原有成熟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在各个重要生产工段布置条形码扫描枪,通过数据采集器实现各个生产节点数据的自动采集,加快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推广,让使用者方便学习理解,提出修改意见,从而完善整个自动化系统。

成品仓库布匹自动扫描系统从初步的框架搭建,结合各工段生产节点,到最终出入库管理、库存盘点,都设定了详细的功能模块,实现系统目标都是有序操作。

3.条码系统实现功能描述

3.1主要实现功能

在成品仓库布匹自动化管理系统中,条形码技术主要实现了对成品布匹实行条码自动化管理,包括入库、出库、盘点等业务功能。采购条形码扫描枪以及条形码打印设备,提高出入库作业管理效率和精度;改造原有局域网,搭建WLAN,通过LAN、WLAN将条形码管理系统终端、条码扫描枪、打印终端和电脑等连接起来,同时通过相应程序导人到信息化系统中,使有效数据可以实时反应成品仓库和各业务工道的各种情况,便于系统分析。条形码技术实现基本功能如图1所致。

3.2系统功能模块说明

条形码扫描技术在成品仓库的主要实现功能有:数据存储格式、盘点机程序开发(包含入库、出库、盘点三大主要功能)、前道生产工段条形码生成和5100终端数据存储、数据采集转换和ERP仓库系统的关联。

(1)数据存储格式

终端机下载文件名分别为:入库(down_r.txt)、出库fdown_c.txt)和盘点(down_p.txt)。每条记录的数据格式统一为:匹号(10字节)+长度(4字节)+批号(10字节)+品号(10字节)+色号(14字节)+CR+TJF共50字节;上传数据文件名为:人库(up_r.txt)、出库(up-c.txI)和盘点(up_p.txI).每条记录的数据格式为:匹号(10字节)+长度(4字节)+CR+LF共16字节。

(2)盘点机程序功能说明

终端程序主要分入库、出库、盘点三大主要功能,其中入库和盘点功能类似,仅文件名和显示名称不同。出库增加了对品种长度的计算、统计和显示。每个菜单条包括下载、扫描、上传和查询四个功能,每个菜单包含两种工作方式:先下载后扫描或先扫描后上传。程序对上个采集数据可自定义选择,C语言代码解决方法是:第一次不写文件,将采集数据存放于tmp临时变量中。第二次采集时调取tmp变量,取消时tmp置空,退出时判断tmp的当前值,是空就不写,否则将最后的一条数据写入文件。该方法只能取消上一次的采集数据。

对于l、3两项相对较简单,对出库而言:在1、3两项中扫描条码时直接回车时可以选择取消上一条记录;而在出库中此项操作成三项:1.退出2.取消3.调整。

调整目的是对已存数据进行筛选删除,使出库产品达到规定的总匹数或总米数。调整时首先从出库采集文件中找到当前记录的条形码数值,然后将本条记录字节置一特殊值(如0x12),在系统退出前生成一个null.txt的空文件名。然后从原文件依次读出一个记录,如果不是特殊值的,写入新文件。否则丢弃。

(3)条码生成和终端数据采集

生产工段打印布匹连环跟踪条形码样卡,直至打包入库。通过条形码扫描枪和00终端机,自动扫描各工段布匹信息并加以存储,便于信息化系统中数据分析,各道工段终端机串联工作,最终通过主机和服务器关联交换数据。成品库条码打印通过专业打印机完成条形码打印,DT_900盘点机采集数据。

(4)终端数据处理

将自动采集设备终端数据和仓库盘点机数据通过C语言、Delphi编程,进行数据处理交换,保存至系统Firebird数据库,供ERP系统数据查询、分析、汇总。

4.硬件分布及功能架构

公司在实施条形码扫描系统时主要用到的条形码扫描设备和硬件设备由五个部分组成:

(1)条码打印机,采用科诚Godex EZ2250i专业条码打印机生成成品仓库布匹条形码信息,各生产工段跟踪样卡条码由Epson LQ-1600KII完成条码打印;

(2)扫描设备,主要采用Metrologic品牌的

扫描枪实现条码数据的自动采集功能;

(3)仓库数据盘点装置,采用Casio DT_900掌上盘点机实现数据管理;

(4)工段终端存储设备,由CIPHER-5100终端机进行数据存储,并与终端主机进行数据传输;

(5)数据库服务器,由Dell PowerEdge R730

架式服务器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应用。

系统各硬件设备分布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生产工段跟踪样卡打印,扫描枪通过PS/2端口和5100终端机连接,扫描原始布匹记录,各个终端设备通过RS-485端口实现系统串联;成品仓库布匹入库条形码信息由专业条码打印机完成,通过DT-900盘点机实现盘点入库,终端设备和盘点机存储记录通过C编程、Delphi程序实现数据交换处理;主终端机同样通过RS_485端口和电脑主机串口实现通讯连接,各客户端主机、主机和服务器之间通过局域网实现连接通讯,系统硬件设备架构如图2所示。

5.实施成效

条形码自动扫描识别系统在布匹流向、成品仓库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实施,使其具备了高效的生产和仓储能力,优化了仓库管理功能,实现了数据共享和管理自动化的目的。条码技术的实施是生产过程能力、管理能力的提升,给公司带来了经济效益,表现为:

(1)实现了布匹在各个生产工道、半成品、成品仓库的定位管理;

(2)条码技术的自动识别,避免了人为错误,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3)实时了解库存数据,合理保持和有效控制仓库库存,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4)通过对布匹信息的自动采集和跟踪定位,实现了产品生产过程能力的可追溯性。

篇2

2.数据仓库技术特征

数据仓库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

(1)面向主题组织:与面向实体间逻辑关系的传统数据库不同的是,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组织的。前者只能解决同一数据库内的不同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有限的范围内完成数据分析、查询等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得到精确且全面的分析结论是非常困难的;而数据仓库面向主题组织,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对数据进行有效存储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数据分类的操作,并在多个数据库内形成了统一的分类索引,即不同的主题。通过对主题的操作,就可轻松的实现多个数据库的联立查询和分析,其结论的全面性得到了良好的保障。

(2)集成性:数据仓库以主题为数据存储的单位,而每个主题内的数据则分别从不同的数据源提取而来,从而在某一主题内形成了相关数据的高度集成性。为了解决多来源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数据矛盾与冲突的情况,因此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必须经过相关的预处理,通过数据粒度的细化与综合,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3)时效性:由于企业数据的不断积累,系统分析与处理的数据对象日益增大,而大量的历史数据的有效性会逐渐消退,最终退化成影响分析结论客观性的不良信息,因此,对于数据时效性的研究一直是数据仓库领域研究的重点。目前最主流的解决方案是为不同时期的数据设定不同的权值,权值的高低由数据的类型和存在时间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尽可能的保证被引用的数据都具有时效性。

3.数据仓库主要应用方案

目前数据仓库技术在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领域已逐渐形成共识,其解决方案也逐渐的实现的标准化,这对跨平台、跨地区的数据通信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即先通过数据综合分析将数据有计划的放到数据仓库中对应的主题领域内,然后通过前台接口与用户进行交互,提供各种数据处理服务,甚至可实现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分析。目前使用最多前台接口为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

3.1联机分析处理OLAP

顾名思义,OLAP主要解决的是多系统连接与控制的问题,使得多个数据库形成有机整体,共同完成用户提出的商业信息的处理需求,其最大的功能在于对多维结构数据的处理上,它可对不同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筛选与引用,同时根据预设的条件将权值赋给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的分析与汇总,实现数据精炼的效果。同时根据用户提出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展示方式,将数据呈现给企业决策者,如常见的各类趋势图、指标图、各类账目分析表。

3.2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较快的信息处理技术,其特点是利用分类、关联性分析、序列分析、群集分析、机器学习以及融合一些人工智能算法,来对庞大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2]。在数据仓库平台中,数据挖掘技术往往用来对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快速的处理,尤其对于一些不易察觉的数据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提炼,从而有效的减少系统的计算量,尽可能的消除冗余的无效数据,压缩计算对象的体积,在此技术上再通过OLAP完成跨平台的联机分析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数据集市

篇3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仓储物流作为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仓库订货、产品出入库、货物装卸等环节,这些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并且具有信息量大、不易操作、信息内容繁杂等特征。因此企业必须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一套科学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物流管理向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化和高效化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企业仓储物流管理的效率,降低库存管理成本。为了提高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在总结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物资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一、企业物资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水平较低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物资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现有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人工记忆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这种方式不仅容易出错,而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使得货品仓储环节效率低下,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二是使用电子标签完全取代货品上条码的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这种方式虽然加快了出入库的流转速度、增加了查询和盘点精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标签的价格昂贵,远远高于条码,这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因此一些企业不愿意采取这种电子标签。

(二)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相对孤立,缺少整体性

一些企业在进行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设计时,没有注意到仓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这导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无法为企业的物流系统以及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由于企业物资存储信息化管理系统缺乏整体性,不利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市场预测,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也受到很大影响。①

(三)系统设计存在盲目性

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仓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系统的应用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相脱离,甚至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盲目照搬照抄其他企业,或者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不到位,导致了企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二、物资仓储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RFID技术设计出一套企业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

(一)RFID基本原理

一般,RFID系统由RFID标签、读写器和天线三个部分组成。读写器通过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到读写器的范围之内,标签内置天线获得感应电流,经过升压电路升压后,感应电流为标签提供能量。同时,带信息的感应电流通过射频前端电路检测到数字信号,被送入到逻辑控制电路进行信息处理。标签将内部存储的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送出去,天线接收信号后经调节器传到读写器,读写器进行信号的解调和解码,最后送到后台系统处理。

(二)系统设计与应用

1、入库管理

在货物入库之前,管理员事先将待入库的物品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在物品将要入库的时后,相关人员通过前段软件对待入库物品清单进行下载,并根据清单对物品进行入库前检查核对。同时粘贴对应的RFID标签,然后让物品通过设置在门径处的固定式阅读器,通过RFID标签核对信息。如果有错误警报,则退回该物品,核对完成的物品由仓库人员上架。②

2、出库管理

仓库的相关人员通过前端软件对待出库物品清单进行下载,通过系统数据库查询物品的具置。将物品下架,出库时物品通过门径处的同定式阅读器,同时阅读器通过天线读取物品上的RFID标签,对物品信息进行核对识别,正确出库,否则做退回处理。

3、库存管理

企业商品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处理的是物资使用过程中仓储的变化,而且业务的发生具有时序、动态、并发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库存量的变动,任何入库、出库业务都会改变商品库内存量,库存量的变动制约着企业相关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这些变动必须得到及时的反映。库存管理包括库存盘点、库存修改等,通过手持阅读器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盘点,并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对比,根据盘点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对货物位置的调整,对物品进行货位调整后,将调整后的物品货位信息通过手持阅读器的前端软件提交给系统数据库以便对货物位置信息更新;退货管理,对退回的货物信息通过手持阅读器的前端软件提交给系统数据库进行信息更新。如图2:

三、结语

目前,我国企业的物资仓储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建设存在盲目性,设计孤立,缺少整体性。基于RFID技术的现代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很好的解决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及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极大提高了仓库的工作效率。

篇4

信息化人才是装备保障信息化成功之本,是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人才缺乏是仓库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器材仓库管理人员学历相对较低,超过一半以上是非信息化相关专业毕业生,加上培训机会少,维护器材仓库的信息化系统设备能力较差,现有的业务素质与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2)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当前器材仓库信息化建设在管理制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单位存在信息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对信息安全重视不够,存在信息失泄密隐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加快,现有制度规范不能很好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

二加强器材仓库管理水平的对策及思考

1更新管理理念

提升器材保障信息化建设认知水平在器材仓库信息化建设中,要求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建设信息化的基本理论,在客观认识现有的装备管理体制、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紧紧围绕装备器材保障建设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更新器材管理理念,正确理解信息化的内涵和建设要求,提升对装备器材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认知水平,不断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对装备器材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特点规律。

2严守管理原则

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在器材仓库管理活动中,“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经济成本、提供安全保障、保证器材质量”是管理人员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提高管理效率是器材仓库管理的核心。科学完善的制度是确保器材仓库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对在实践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和定型,不适应的要加以改进,对新情况、新问题,要积极探索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为了适应新时代器材仓库信息化建设要求,提高管理效率,必须不断完善岗位分工、授权审批、仓储保管、检查监督及信息管理等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器材仓库发挥最佳效益。

3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器材仓库的精细管理

器材仓库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及体系化,对器材仓库管理技术手段的要求日益提高,在器材管理实践中,必须大力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提高器材仓库的器材保障能力。

(1)运用自动识别技术

提高器材信息采集能力。近年来,随着自动识别技术逐步成熟,该技术在装备器材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应用于器材管理,能有效地解决对仓库器材流动有关的信息管理,管理人员能够得到实时的器材储存信息,大大加快器材在供应链中的流通速度,提高了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

(2)运用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

高效处理各种器材信息。由于器材种类、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处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器材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对器材信息的处理和利用,为管理活动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器材管理活动中,依据国家和军队的相关标准,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构建一个综合集成的器材信息数据库,实现各类器材信息的合理分类、有序存储、自动查询等,管理人员可以按照授权随时访问数据库,进行资料查询和相关业务处理。

(3)运用各类监控技术

完善安全管理监控手段。器材安全管理是部队器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为确保器材仓库的安全,要综合运用视频监控、传感器等信息技术,实现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及安全警戒等功能,从而保证器材时刻处于有效的管控之中。

4建立完善培训体系,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

器材仓库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提高器材管理水平的关键,这需要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理论水平、管理能力,使其适应信息时代器材管理需求。

(1)增强院校培养管理人才的功能

院校是培养部队器材管理人才的主要渠道,包括军队院校和地方高校、科研院所等,是部队装备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切实增强院校培养管理人才的功能,就需要结合院校自身承担的培训任务,坚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改进和完善教员的知识结构,密切与部队装备器材管理实践的联系,大力提高装备器材管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2)利用工作实践培养管理人才的作用

装备器材管理工作实践始终是培养器材管理人才的最重要平台之一。必须高度重视把平时管理工作、保障演练和管理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利用工作实践培养管理人才。例如,加强日常器材管理训练可以消除器材仓库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利用部队遂行重大任务的时机可以提高器材保障实战能力,加强岗位交流制度可以培养复合型器材管理人才。

篇5

(二)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构建意义 包括:(1)改变审计模式,实现全面审计、过程审计。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的构建,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事后审计为事后与事中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现场审计为现场与远程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静态审计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审计模式,从而实现全面审计、过程审计。(2)构建丰富、实效的审计理论方法体系。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的构建,可以系统性地梳理出高校审计工作在应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时,如何实现审计经验过程化沉淀、如何巧用审计知识库、方法库和案例库,从而构建出更加丰富和实效的审计理论方法体系。(3)协助判断审计疑点,实现审计自动化作业。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的构建,可以帮助审计工作人员实现审计工作的电子化管理、审计疑点的自动化筛选和智能化判断,从而构建一个可互动的、适时协助判断审计疑点的自动化作业平台。(4)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一方面,可以对被审计对象的业务数据定期进行过程化采集与转换;另一方面,通过自动预警和模型分析,自动发现审计疑点,形成审计线索,为快速确定审计重点大大提高了效率。(5)提供审计通用工具。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的构建,可为某一地区或全国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的研发、应用和经验总结提供参考借鉴,并通过在某一地区高校的应用,逐步完善使之建设成为行业内通用的审计工具。

二、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构建目标、总体框架及关键业务点

(一)构建目标 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构建的目标为:实现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从以往单一的数据采集方式向数据集市建设发展;从以往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向高校经费全生命周期、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全面审计内容发展;从以往单一的程序应用软件向数据仓库技术、平台技术、信息门户技术、多渠道访问技术、应用集成技术发展;从以往单一的模拟手工作业模式向计算机智能审计、计算机自动筛选疑点、辅助审计人员过程化沉淀审计经验、计算机知识共享等丰富的辅助功能方向发展,着力促进审计工作机制和资源的双重整合。

篇6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信息化管理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展开,成为一种高效、成熟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

一、数据库技术简介

数据库简单地说就是数据的“仓库”,它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的数据。数据库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数据库技术从第一代的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典型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出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第二代关系数据库(典型代表是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试验室开发的System R和Berkeley大学研制的Ingres)、发展到第三代面以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现代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库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一)面向企业或部门,以数据为中心。程序设计不再占主导地位,数据的结构设计成为信息系统首先关心的问题,它以数据为中心组织数据,形成综合性的数据库,为各应用共享。(二)采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现实世界在数据库中的抽象。数据模型不仅需要描述数据本身的特点,而且需要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三)程序和数据有较高的独立性,数据冗余小,易修改、易扩充。(四)具有良好的用户接口,用户可方便地开发和使用数据库。(五)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提供了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并发控制。

数据库技术研究和解决了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中大量数据有效地组织和存储的问题,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核心,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关键技术之一。

二、数据库技术的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管理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的一种高效、成熟的管理模式,其精髓是信息集成,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和动态的管理过程,它不是IT与经营管理的简单结合,而是一种融合创新。下面以车间管理系统为例,简要介绍数据库技术在现代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车间管理系统是借助计算机软硬件来实现对车间进行管理的系统。车间管理系统以Microsoft Access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应用Borland公司的Delphi7.0软件进行开发,使车间管理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以及系统化。Microsoft Access 专为分布式客户/服务器环境而设计,是一个可伸缩、高性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处理功能。而且与其他基于Windows NT的关系型数据库相比,它与底层操作系统集成,因此兼容性更好,再加上其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为信息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卓越的平台。前台开发工具选择Borland公司的Delphi7.0软件,主要考虑其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访问数据库能力。

(一)模块化设计

由图1可以看出,车间管理系统包括5个模块,分别是员工信息管理模块、生产信息管理模块、检测信息管理模块、报表生成打印模块以及联机帮助模块,各模块可以单独设计,不同的模块组合可以配置生成多样化的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模块之间应该有标准的模块接口和输入输出接口,保证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便于实现系统功能的修改、补充和重新组合。

(二)建库流程

车间管理系统数据库分为属性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库主要包括员工信息、生产信息等,通过收集与整理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模型,再将数据录入从而构建生产管理的属性数据库。图形数据库主要是针对产品检测的,产品检测时,通过CCD生成相应的图形数据,通过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数据矢量化、数据转换等,构建产品的图形数据库。将属性数据库与图形数据库进行整合连接就构成了整个车间管理系统的数据库。

车间管理系统采用了C/S体系结构,客户机(client)负责提供表达逻辑、显示用户信息和访问数据库服务器,服务器端(Server)则提供数据相关服务。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便于实现系统功能的修改、补充和重新组合。经过系统设计与开发,车间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员工信息、加工信息管理、检测信息管理等数据库管理功能,同时还具有查询统计、报表打印以及联机帮助等功能,可以有序管理车间生产加工,达到合理调配人员、资源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三、数据库的未来发展方向

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数据库系统时代、管理信息系统时代和知识管理系统时代,其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变迁都离不开数据库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信息化管理要求数据库技术必须具有强大的建模能力、必须具有完善的体系结构、强大的查询功能、强大的数据存储与共享能力以及强大的事务管理能力。结合数据库的发展趋势以及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需求,将未来数据库的可能发展方向整理如下。(一)数据仓库的构建。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 DWH)是数据库发展的一个重大方向,它以数据库为基础,是面向主题的(主题是一个在较高层次将数据归类的标准)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它对存储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能将其换成有用的信息以供使用,主要用于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过程。单纯的数据库只是一个产品,是为收集数据而设计;而数据仓库则是为分析数据而设计,它提供的是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以医院信息化管理为例:通过创建某一疾病的数据仓库,便可以在某个角度从数据库系统获取数据(如从发病诱因角度、药物剂量角度),并做汇总、加工,提供某一特定因素对该类疾病发展的影响,总结内在规律,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治疗的依据。(二)多媒体数据库的构建。信息化管理的迅速发展,要求数据库技术不仅能够处理结构化数据,而且应该实现对非结构化数据(如图片、声音、视频等)的管理与应用,这就需要构建多媒体数据库。多媒体包括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多媒体数据库能提供传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无法解决的非结构化数据查询功能,针对非结构化数据的不同的多媒体格式,提供不同的操作,实现对单个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的检索功能;提供了浏览功能,实现了对多媒体数据的集合查询功能。(三)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技术(Distributed Database; DDB)是分布式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分布于各地的数据库是计算机网络中零散分布的数据库,逻辑上属于同一个系统的数据集合。它很好地克服了物理中心数据库组织的弱点,用户通过一个相同的软件界面,即可实现对这一系统中所有数据库的功能操作,降低了数据传送代价,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靠性,便于系统的扩充。(四)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无疑是数据库发展的方向,也是信息化管理的趋势。数据库技术成熟,结构严谨,但灵活性不足;而网络技术则表现为信息量庞大、覆盖面广,难以管理。将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利用两种技术的天然互补性,不仅能把网络技术与数据库的优点集中在一起,而且能充分利用大量的已有信息资源。Web数据库访问技术是Internet和数据库共同的发展方向。(五)数据挖掘与数据库结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随着信息量数据量的激增,人们迫切需要了解各种信息数据的共同特征与内在规律,这种寻找共同特征的过程即为数据泛化的过程。然而现有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工具无法给出答案,因此,迫切需要更高层次的数据综合分析功能,以发现信息数据的内在规律,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决策制定提供支持。数据挖掘(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 KDD)主要从数据泛化的角度来讨论数据总结,通过分析每个数据,从大量数据中寻找其规律的技术,主要有数据准备、规律寻找和规律表示3个步骤。数据挖掘技术提供更高层次的数据综合分析功能,可以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或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虽然目前更高层次的信息化管理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瓶颈,但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变革的日新月异,未来必将有更多功能完备的数据库面世,也终将推动信息化管理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杨勇.试论数据仓库技术[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7

[2]汪东生.黎晓新.眼科信息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华眼科杂志,2003,03

[3]李林江,邱会中,王娟.数据仓库技术在电信行业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4,08

篇7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246-01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已是企业不可阻挡的潮流,公司将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集成、融合,以实际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带动公司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引领公司向先进制造业转型,这是公司信息化建设推进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公司领导也一直在强调信息化的发展要做到信息化管理无“盲区”。

随着公司规模的快速扩张,对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提出了要求,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均需要信息化手段的支撑。公司自2009年开始进入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在技术信息化方面,如CAPP、PLM等应用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技术人员编制工艺文件的效率,降低了工艺文件的出错率,促进了工艺文件的标准化工作,节约成本;大大提升了新员工入职后对工艺文件的熟悉速度,加速了新员工的成长速度;管理信息化方面,如OA、公司内网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及深化应用提高了各类业务流程审批效率,规范使用短信平台,可以适当节约短信费用,通过使用会议管理模块,方便会议主管部门通知会议和安排会议,提高工作效率;ERP项目的上线运行加强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部门间人为协调工作减少,沟通成本大幅降低,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由系统数据做支撑,直接效果是库存降低,停工待料和延期交货减少,由于库存费用下降,劳力的节约,采购费用节省等一系列效应,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降低。

2013年计划将各类信息系统的引进,将在更大程度上提交生产效率、加快生产节拍,通过各类信息系统的结合使用实时收集现场的设备、工装、质量、物料等信息;与呼叫系统的整合,可以传递生产线各工位的实时状态信息,建立更加透明的生产现场;通过引进条码系统,运用条码自动识别和无线网络技术,增加仓库的作业效率。

随着公司信息化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后,传统的管理手段与新形势下的公司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以仓库条码管理系统项目为例,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暴露的一些管理问题进行反思。

仓库条码管理系统项目实施背景:

公司自ERP上线运行后,实现了所有仓库的收发货单据的流转管理,但还无法实现在SAP-ERP系统中针对仓库内部作业的管理,如:库区、工位器具、立体货架的管理。同时,仓库保管人员使用SAP-ERP系统还是采用手工录入的方式,使得保管增加了工作量,并存在错误率高、及时率差、工作效率低等一些管理瓶颈。为了解决可预见的物流操作效率等问题,希望借助于无线网络和手持终端完成物料编码条码扫描的作用方式加快物流效率,同时借助信息化推进手段实现仓库工位器具定容定量管理。

突出问题一:公司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

该项目是集团公司信息技术中心统一部署实施的,在实施初期集团公司采购中心为唯一试点单位,在系统运行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集团公司内部推广,而福莱格公司在这个阶段正在为解决SAP-ERP系统数据录入及时率、准确率的管理瓶颈上纠结。在没有进行充分调研的情况下,盲目跟从信息技术中心推广方案进行项目立项,导致在项目前期数据准备阶段就夭折了。

首先,因该条码系统一期实施推广应用(采购中心)未与SAP PP模块集成,在系统运行中会存在不能与SAP-ERP系统数据实时传递,反而增加仓库作业人员工作量。

其次,公司在工位器具的管理上为规范,缺乏有效管控,如:工位器具型号、类型、SNP值的制定,而且工位器具投资金额需要百万以上。

2013年根据公司实际管理需要,重新制定实施方案,针对在该项目准备阶段发现的一些管理问题,如:汽车零部件行业仓库工位器具的管理、SNP值的控制;仓库条码技术运用中的业务流,零部件(自制件)仓库是否实现条码管理等问题,针对如上问题对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卡车厂薄板车间进行项目调研及管理经验交流。在物流管理经验方面学习到借鉴点,如:零件的专用工位器具得到了大量的使用,这样既保证了物流效率又保证了产品运输过程中的产品防护;有物流配送专用工位器具,标准化程度高,每个工位器具上发有物流配送单等,这些管理方法为仓库条码系统在公司仓库全面推广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

突出问题二:业务断点明显,部门间沟通困难,项目实施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欠缺

部门与部门之间,特别是部门与车间之间的协同存在很大的困难,虽然很多部门根据自身的业务范围在完善其流程,但始终是站在其部门角度来制定,存在片面性,容易产生信息孤岛,形成扯皮及推卸责任现象,这样的流程无法承担企业协同增值的目标。

例如:项目调研初期,工位器具的管理职能设置在储运部,工位器具SNP值的验证也由储运部来完成,这种流程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工位器具SNP值为得到充分、科学的论证,车间在执行方面就出现问题:首先,SNP值公布不及时,导致后续一系列问题;其次,车间与仓库之间经常因为SNP值的不认可问题上发生办票难问题;三是,生产计划一直未按照SNP值倍数下达,车间在零件装框时就出现况;四是,IT技术人员综合业务能力要加强,才能支持项目推进方向。

2013年公司也针对这些管理问题进行了流程优化、职责的划分,逐步推进工位器具的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发展,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最终要实现所有仓库借助于条码技术对公司物流管理进行管理提升。

突出问题三:生产管理缺乏前瞻性,生产环节缺乏信息化的支撑

在对仓库条码管理系统项目调研的情况下,走访了集团公司三装厂、一汽卡车厂、中航起落架等各企业,了解了多种生产、管理模式。公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各级计量设备的归口管理、缺乏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支撑,数据经多部门参与后形成最后的报送结果,从而造成数据部分失真,需要借助于MES系统的实施进行管理提升。总结了如下车间管理的典型问题:

(1)质量追溯、批次管理。

(2)同一条生产线需要混合组装多种型号产品的时候,自动校验和操作提示以防止工人部件装配错误、产品生产流程错误、产品混装和货品交接错误。

(3)生产线上出现的产品缺陷是什么?次品数量各是多少。

(4)目前仓库以及前工序、中工序、后工序线上的每种产品数量各是多少?要分别供应给哪些供应商?何时能够及时交货?

(5)生产线和加工设备有多少时间在生产,多少时间在停转和空转?影响设备生产潜能的最主要原因是:设备故障?调度失误?材料供应不及时?工人培训不够?还是工艺指标不合理?

篇8

中图分类号:TP274+.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5.041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n the Oracle Data Warehous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U Le-ming

( PetroChina Jidong Oilfield Archives Information Center, Hebei, Tangshan 06300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kind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has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era,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database system in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main motive for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s strong. at present, china chemical enterprises in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is the main economy pillar industries, has involved extensive, production scale, management level of large complex wait for a characteristic, has been the emphases of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industry. For as the world’s energy shortage, at this stage,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petroleum and chemical enterprise wants to be in competition occupies a position of strength, strengthe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 improve enterprise management quality and management philosophy, the greatest degree of good economic benefit is to be imperativ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oracle data warehouse development tool, the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ata warehouse meaning, design principle,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e of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technology of appreciation, for your friends.

【Key words】the oracle data warehouse; Definition; Principle of design; Logic design; Modeling; optimization

0 引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的推动了信息化技术在化工生产领域的应用。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从整体上分析,正处于体制转型阶段,为了推进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管理,有一些大中型化工企业采用了先进的Oracle数据库管理技术,建立起一整套规模的数据库系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信息化管理起到了带头人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态势上分析,我国Oracle数据仓库信息化在石油化工生产领域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信息化管理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的建设规模与国内相关行业相比,仍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为了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应当加大对Oracle数据仓库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1 石油化工企业Oracle数据仓库的建立

1.1 Oracle数据仓库的定义

Oracle数据仓库是Oracle公司研制开发的一套数据库开发系统软件。目前,数据库技术发展迅猛,为了进一步开发数据资源,Oracle数据仓库系统主要是面向数据集成化、数据稳定性的数据集合。具有面向主题性、集成性、不可更新性、变化性、大容量等特点。

为石油化工企业建立Oracle数据仓库需要经过三个步骤:

首先,要对最终用户即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建立数据库模型,也就是我们说的需求分析阶段,Oracle数据仓库技术人员需要与石油化工企业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部门搜集汇总数据仓库所需建立的需求信息资源。技术人员将石油化工企业的信息需求进行总结归纳,转化为数据模型,完成建模的工作。数据库技术人员要以严谨、细致、准确的工作态度,保证数据仓库建模的完整。

其次,Oracle数据库技术人员完成对石油化工企业需求建模工作后,要为元数据建立模型,从而确定数据仓库中数据的具体范围值,并根据数据的具体结构制定相应的规则,对数据源进行正确的描述,对从数据仓库中检索、搜集、刷新和存储的各种传输信息,进行规则的建立[1]。

第三,建立完善Oracle数据仓的库评估、转化制度。Oracle数据库技术人员完成对石油化工企业的需求分析和元数据建立后,需要对数据仓库的建立选择实施工具,使其更好的为石油工作生产经营的需求进行充分的核实比较,并编辑前台应用系统,实现访问后台数据库信息的功能。

1.2 Oracle数据仓库的设计原理

1.2.1 总体设计思路

石油化工企业的Oracle数据仓库总体设计思路,是由数据源、数据存取、数据检索、数据转换以及数据资源存储几个模块组成。数据源的内容应当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的管理模式、指标分析以及油田分布状况的要求,将企业规模下的各采油分点的具体数据资料集中至Oracle数据仓库服务器中,组成数据源的基础内容[2]。针对各采油分点数据源的结构主要有:油井基本信息内容,各油井的历史信息,具体规模,产量大小,注水状况分析,油田分布结构等关于油田生产运营的数据库表格。在进行Oracle数据库数据存储、检索与筛选等功能设计中,通过对Oracle数据库建模来实现对油田生产基本数据的检索、筛选、存储等操作,在设计中,根据油田数据库中的存储管理结构建立关系型Oracle数据仓库,实现数据可管理系统数据管理和应用,保证数据源的准确性和完整程度,可以避免检索数据时出现的逻辑性错误,有效的将数据存储、转换或检索到Oracle数据仓库中。

1.2.2 逻辑设计思路

石油化工企业Oracle数据库的数据内容的核心是油和油井的各种指标生产等相关信息,对Oracle数据仓库逻辑设计是对实际表和逻辑表结构的分析。首先根据终端用户(石油化工企业)的需求进行模式分析,制定出具体的维表和事实表,从而建立多维表与事实表之间的逻辑性关系。在Oracle数据仓库逻辑设计中,对数据源与数据仓库建立逻辑关系,实现数据之间的筛选、检索和转换等功能。

1.3 Oracle数据仓库的实现与研究

1.3.1 Oracle数据仓库建模

本次石油化工企业数据库建模的工具采用Oracle 10G数据库系统,它将集中了大量数据仓库建模的工具,为数据舱库的建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管理变得更加简单化[3]。石油化工企业在建立Oracle数据仓库中,可以利用Oracle 10G数据库系统,完成建模与数据结构的设计工作,并借助Oracle 10G数据库系统做好后台与前台的链接关系,实现数据的抽取与加载。

1.3.2 Oracle数据仓库软、硬件环境要求

本次石油化工企业数据仓库的硬件基础为:

Oracle数据仓库的服务器采用:戴尔(DELL)PowerEdge T410塔式服务器(至强X5506 2G内存,300GSAS硬盘,DVD光驱RAID1键鼠);操作系统主要为:WINDOWS2003/ Solaris9;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使用:Oracle 10G。软件系统为:Oracle Warehouse Builder 11g和Oracle Discoverer4.1。

2 Oracle数据仓库的优化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对数据库的整体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Oracle 10G 数据库系统对多维表和事实表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功能Optimal flexible Architecture,即,自由结构模式。这种数据结构模式最大程度的简化了数据仓库的管理任务,使数据仓库逻辑分布变得更加高效。数据仓库的系统全局区域犹如Oracle数据仓库的核心,石油化工企业的终端通过前台发送需求条件,经过系统全局区域来读取条件数据,并映射到对于的数据单元,完成数据库的操作,起到加速优化的作用[4]。系统全局区域主要由数据块缓冲区、字典缓冲区、重做日志缓冲区、SQL共享池四部分组成,其中数据块缓冲区是系统全局区域的高速缓存模块,可以将数据库中重复的指令建立相应的表格、索引和针,当数据库出现反复性指令后,数据块缓冲区可以快速的找到指令相对应的映射空间,迅速完成数据的检索和调取任务。系统全局区域要保证完整性对Oracle数据仓库的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缓冲区通过合理的配置,极大的提高了Oracle数据仓库的查询速度,实现优化数据仓库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周渝斌.基于ORACLE10G的大型数据库技术讲座之一数据库优化篇[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

篇9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货物进出口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20年已达321557亿元。在庞大的货物流通需求下,仓储效率和仓储量也必然相应增加,仓储业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事实上,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固定资产投入在2017年、2018年出现逆增长,2019年比上年增长仅0.8%;2019年,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从业人员为468481人,而浙江仅占比4.26%(居全国第8)。浙江省作为货物进出口和实体商品网上零售的大省,在装卸搬运和仓储从业人员配比较少、固定资产投入比例趋缓的情况下,对仓储管理的要求将会相应提高,发展智慧仓储,合理科学的仓储管理,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有效保障生产、加快物资流转、实现对资源有效控制和管理。

2.仓储信息化管理现状

目前仓储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限制了仓储业的发展。一是仓储管理信息化配置支撑不足。在软件配置方面,截至2019年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数41个,低于全国平均值19.61%;在智能设施设备方面,部分大型企业引入自动分拣和搬运设备,小型企业则依旧运用传统人力方式开展分拣和搬运工作;在布局规划方面,由于仓储货物的多样性和作业流程的复杂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区域分割、重复建设。以上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工作效率降低,不利于仓储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物流业降本增效政策的有效落地。二是仓储信息化管理标准缺失。虽然近年来先后研制了仓储管理的相关标准,但是,国内仓储信息化管理标准仍不完善。GB/T18768-2002《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主要规定了出库和入库信息内容与流程,且随着物流业高速发展,所用技术与新技术的更新换代已不匹配;GB/T26772-2011《运输与仓储业务数据交换应用规范》规定了运输与仓储业务之间数据交换的内容、平台与接口等要求,但该标准侧重运输与仓储两个业务之间的数据交换,缺少对仓储整体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浙江省DB33/T983-2015《电子商务仓储管理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该标准局限于网络零售主体的一般货品仓库仓储作业的管理与服务。

3.企业应用展示

以某仓储物流企业为例,仓库内采用货架网格化管理,对货架进行分区、分层管理,通过条码标识引导货物到正确的库位、规范堆码作业流,货架的标识,如图1所示。对托盘等载具标识采用的是企业内部编码,如图2所示(见下页)。该举措实现了运载方式由单元化向规模化转变,对推动企业信息化升级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实际经验。非标准托盘、内部编码不利于打通物流全供应链一体化,使用标准化托盘和采用全球统一编码系统对托盘进行标识管理,将对连接物流全环节的生产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经销商和终端用户起到积极作用。

4.政策引导智能升级

近年来,浙江省在促进仓储物流发展方面陆续出台《浙江省大湾区物流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浙发改服务〔2019〕38号)《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浙江省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浙发改服务〔2020〕129号)等重要政策意见。鼓励应用5G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全球统一编码体系和信息载体如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感知技术,推进大型仓储基地智慧化改造,推广应用自动分拣、智能搬运和装卸、智能投递等智能物流装备;在技术研发应用创新、绿色物流发展、物流标准化、跨境物流发展等方面提出智能仓储、绿色仓储、冷库仓储、境外仓储的相关要求与建议;在骨干企业培育、新模式试点示范、物流标准化提升、数字化引领工程中,多次提到智能仓储。仓储物流的智能化、标准化、数字化发展已经被提上日程。

篇10

2供应商档案管理信息化

在设备信息化系统中增加供应商档案管理功能,可以借用调用数据或者以附件的形式检索供应商相关资质材料,并在系统中与设备数据进行关联。通过在设备档案目录下的设备供应商名下使用附件的形式上传供应商资质证明及产品注册证等材料。可以在供应商名下进行供应商信用评价记录和服务态度记录,并能具有显示和提醒功能,以方便在采购时进行综合分析,实现采购设备的优质化。

3维修档案管理及维修保养信息化、系统化

功能直接调用设备档案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在唯一性标识的关联下设备的子目录,用于设备维修档案的维修日志登记及预防性维护保养的登记;可以进行汇总并统计故障次数及维修保养次数;可以实现按日期按设备进行数据汇总列表导出。

4设备仓库的信息化功能

设备仓库信息化功能应完善耗材的基础数据外,在目前招标的情况下,还应该对采购计划管理进行流程再造,完善退单功能,在不予采购的情况下可以由采购员对科室订单进行退单处理,在临床功能界面上可以弹出窗口提示采购计划退单的情况说明。一旦采购员确认退单后,退单的内容可以在系统上直接清空,避免了系统重复统计。设备仓库信息化管理进程中,除了要注重耗材出入库的信息化开发,也应加强设备出入库的信息化进程。加强设备仓库信息化建设,从入库时间到出库时间及发票登记和合同编号的关联状态,甚至对支付状态等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信息流程去向及登记。真正实现设备从招标完成、录入系统、安装验收情况,入库到出库,再到档案建立及支付等完整一套的信息全流转。

篇11

三, 一月份之内,完善仓库的单据,报表管理。仓库目前对单据管理很不到位,不能达到财务部的要求,无法对单据进行有效的追溯。仓库要从单据的填写,传递,装订,保管,存档等各环节进行重点改进;加强对单据、报表的审核,尤其是对进仓单的审核及报检记录的审核。对单据体系进行一次清理,规范各类型业务,各类型单据的使用,签批流程,目前公司的单据设置不全面,有相当一部份业务无对应的单据进行登记,需要重新设计、规范一批单据来处理。这项工作在二月份内完成。

四, 在一月份之内,完善三包件的管理。仓库目前对三包件的管理处于真空状态。仓库需要从人员配备,业务流程,账目控制,物料控制等方面对三包件管理进行全面的加强管理。

五, 春节后仓库接管公司的钢材的管理与除尘器仓库的门禁管理。配备好钢材仓库的管理人员,制定钢材仓库的门禁管理、物料收发管理、相关单据的传递与使用等一系列方案。维修好除尘器仓库的大门,将除尘器仓库的门禁管理由行政转交到仓库。

六, 在二月份起实施以库存准确率考核为核心的员工考核机制。为了配合库存准确率提升,仓库在二月份实施库存准确率考核制度,对库存准确率连续二到三个月内无实质性的提升的仓库相关管理人员(准确率目前定在98%)进行工资调整,对不能胜任工作的仓库相关管理人员考虑调离工作岗位。

篇12

品牌型服装企业库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企业仓库的库存 主要包括:一是成品仓中的备销库存、滞销库存以及残次品库存;二是原料仓库中的备用原辅料和过剩原辅料库存。这些库存中的滞销库存、残次品库存以及过剩原辅料库存都是需要及时处理的不合理库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生产和销售的预测偏差,管理不当,操作失误等。备销和备用库存是合理库存,也是库存管理的中心客体,而不合理库存则是库存处理的重点。

(二)网点库存 自营店铺的库存和中间商的库存构成了网点库存,按照目前国内品牌型服装企业与中间商的合作模式,中间商大多有一定的退货比例, 从本质上看,中间商的库存很大部分是需要企业本身来承担的。 由于信息交互的障碍以及利益驱使的原因,这部分库存存在一定的隐蔽性, 较难处理,需高度重视。

(三)在途库存 即在物流环节的库存,顺向流动(即从企业流向销售网点)的库存一般都是合理的, 逆向流动(即从销售网点流向企业)的库存基本都是待处理库存。在途时间越长对销售越不利,货品贬值风险越大。

二、品牌型服装企业库存管理现状

近年来,国内品牌型服装企业的库存管理意识有所加强,个别企业已经建立了MIS系统,或者采用ERP系统来加强仓库管理,但运行效果不佳。而且,大多数企业的仓库管理基本上处在货物保管和理顺收发货程序的层次上。整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管理的结构性失衡、基础投入不够 国内品牌型服装企业在管理上普通存在一个“重两头,轻中间”结构性失衡的问题:重心放在生产和销售上, 抓好生产,一切以销售为中心是管理者的传统惯性思维,这严重忽视了库存等中间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很多企业依然靠手工做账,或者处在计算机处理的初级阶段。 根源上分析,这是源自企业管理者的功利主义,生产和销售都是容易量化的指标, 容易出显形成绩的地方。 在此思维的影响下导致了库存管理的人力资源和基础设备投入明显不够, 人员素质的保障和基础设备的完善是仓库现代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条件。

(二)制度不完善、缺乏创新国内品牌型服装企业仓库管理比较粗放,表现在:原辅料仓库和成品仓库不分、仓库分区不合理、盘点制度不完善、收发货流程不清晰,监管不严等。货物进仓后只是基本简单的分类堆放,没有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销售繁忙时,连盘点对账都不能按时进行。对仓库的检查与监督主要停留在库房的整齐、美观、数量准确性等传统指标上,没有对各种库存结构、库存运转效率等进行深入分析,没有定期和不定期编制报表,并对销售、生产及设计开发部门给出合理的操作建议。

(三)处理不及时、办法不多国内品牌型服装企业对已经形成的不合理库存因为害怕账面损失和心存侥幸等心理,往往延误了处理的最佳时机,而且处理时办法也不多,考虑也欠全面,容易产生负效应。

三、品牌型服装企业库存管理和处理策略

针对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品牌兴服装企业的库存管理与处理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库存管理具体表现在:

(1)实行战略管理、推动信息化管理模式。 战略管理意味着库存管理要提高到公司层面的高度,需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予以重视并全力以赴进行推动。信息化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然选择,而库存的信息化管理也将成为现代服装企业突破传统同质竞争的“第三利润源泉”。第一, 组建企业物流管理中心,把仓库管理提高到与生产和销售等传统要害部门的同等高度。让物流管理中心专业地做好库存分析, 确保原辅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有效管理及其流通效率,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和制度收发货品,与物品使用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为公司产品开发、 生产下单、 促销活动等提供有效信息和准确数据。第二, 推动库存信息化管理, 品牌型服装企业应该与有势力有经验的软件公司携手用“原型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并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及特征建立起企业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 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各销售网点之间实现库存信息的共享,提高存货的管理效率。比如MRP(物料需求计划)、 EOQ(经济订购批量)库存管理策略等,对现代品牌型服装企业而言,都是必需的。

(2)控制源头、 规范订单。服装企业的订货可以分为订货会的季节性订货和临时性的日常补货。目前国内大多品牌型服装企业都采用的订货制,订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订购方的责任感和收集市场信息,但对服装业而言有个无法绕过的缺陷:款式开发、订货时间的前置性与服装款式流行特性产生的严重滞后难以协调。品牌型服装企业应加强对订货制度特性的深入分析,制订科学合理的订货模式,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库存的产生。根据帕累托“二八”法则,全部产品的20%产生80%的销售额,企业可以根据销售的历史数据及服装流行趋势等加以预测,确定主打产品、次要产品及衬托产品在订货时为订货单位提供参考。另外,特别要注意服装的使用者“人”的身高特性,对我国南北不同的销售网点要确定不同尺码标准和货物配比比例。对于日常临时性订货,企业应该权衡订货点实际销售并参考单品及其尺码储存情况,如需下单生产, 要同时考虑生产周期及货品物流时间。当然,品牌型服装企业在库存的管理中应该以事前控制的预防为主,从源头上加上加以规控,而不仅仅是事后处理,否则不管怎么处理企业都会在积压,处理, 再积压,再处理的恶性循环中挣扎。

(3)完善管理制度、 实行绩效考核。品牌型服装企业要对仓库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做到仓库数据准确、质量完好、收发及时,从而降低仓管费用、加速资金周转。首先要对物料的收发、贮存、搬运、包装和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包括仓库各类管理人员的职能职责、仓库的分类定置管理、存储方式、标示方式、进、出库的检查、验收制度、仓库盘点管理规定、仓库安全管理规定、呆滞物料处理规定、呆滞货品定期报告规定、危险库存警告提示规定等。其次,要建立库存绩效评价指标,如反映仓库生产成果数量可以用存货周转率考核,反映仓库生产作业质量可以用收发差错率、账实相符率、缺货率等指标考核;反映仓库生产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可以用库用物资消耗指标、单位进出库成本和单位仓储成本等指标来考核;反映仓库生产作业物化劳动占用可以用仓库面积利用率、设备利用率等指标来考核。这种量化的指标直观、清晰,能为管理者在制定生产和销售政策及宏观调控时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因部分指标涉及多个门部,也容易促使相关部门真正关心仓库管理、关心库存,从而达到全员共同管好库存的目的。

(4)产销一地化。产销一地化是站在供应链角度提出来的,对于服装而言,过长的物流时间容易耽误销售的最佳时机,也容易产生更多的残次品。品牌型服装企业可以选择销售能力较强、辐射面较广的区域,通过兼并、合资、外发加工等方式寻求合作加工厂, 实现生产和销售的本地化,节省物流时间,提高供应链效率。

(二)库存处理 品牌型服装企业在实际运作中,产生一定比例的不合理库存也是难免的,关键在于如何及时快速处理,实现有限资金的高速运转。

(1)自营折扣店。自营折扣店是自营店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由企业直接投资在卖场经营专柜或在其它商业圈开设特价专卖店,根据产品原价对即将过季或已经过季的产品实行一定折扣销售的特殊店铺。自营折扣店两个关键因素就“自营”和“折扣”,“自营”的好处在于便于企业自行控制, 操作灵活,而“折扣”目的在于低价吸引消费者,促进销售,从而实现库存的有效处理。品牌型服装企业可以根据便利、易操作、无负面影响等原则,选择特定的区域市场开设自营折扣店来处理不合理库存,使“呆货”、“死货”变成“活钱”。

(2)专营区处理。 我国地域极其广阔,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平衡,服装款式的流行传播也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使得我国品牌型服装企业在库存的处理上出现了“特区”处理的客观和现实条件。品牌型服装企业可以在信息相对闭塞、款式流行滞后的特定版块市场,通过与中间商的合作,以灵活低价为基础,以不退货的方式拓建专门长期的库存处理市场。

(3)买断式一次处理。 买断式一次处理可以分为单品底价买断和全部买断。企业应该根据不合理库存的结构情况,对于滞销较多的单品,通过中间商进行底价买断销售。一般情况下,仓库的滞销较多的单品也曾经是市场上的畅销产品,虽然现时已经滞销在仓库,但只要价格合理,消费者仍然会觉得物有所值,因而中间商也是有利可图的。全部买断是指对仓库的所有不合理库存进行底价买断销售,全部打包。市场上有些中间商货物分销能力非常强,善于经销一些边缘产品,如果库存不是特别大的时候,把所有库存全部移交给一个中间商去处理,即简化了库存处理程序,又规避了市场风险。买断式一次处理如能以外销形式处理,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原辅料的不合理库存也可以通过横向的方式,在同行间通过单品底价买断和全部买断的方式灵活处理。

当然,品牌型服装企业在对库存处理时也要遵循一定原则,库存处理的最终目的通过减压的方式,推动企业轻身、更好、更快地发展。第一,就地处理原则。 对已经产生的库存,应该遵循就地处理原则,重复运输的结果只会产生更多的残次品,增加单位产品的运输费用, 从而无形中增厚了产品成本。 第二,快速提前处理原则。 企业应该根据销售部门的销售统计报表、仓库提供的危险库存警告提示数据等对产品销售进行客观分析和全面预测,对可能产生的呆货抢先处理,一方面避免产品成为严重滞销品后进一步贬值,另一方面,抢在竞争对手前面促销更有效果。第三,避免负效应的处理原则。库存处理要尽量避免对企业品牌形象、对中间商等合作者带来负面影响;要避免因为价差而产生的蹿货现象; 特别要避免“以次充好”的处理方式。

篇13

一、仓储管理的现状

(一)仓储布局不合理,影响着整个库内作业效率。物品仓储,离不开仓库,仓库建设要求布局合理。仓库设置的位置,对于物品流通速度和流通费用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产业对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强,物流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国务院出台了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规划政策后,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其中物流园区成为建设的热点。缺乏统一规划,功能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规模,园区空置率高;缺乏公益性支持,政府扶持力度小;缺少合作机制及网络性;缺乏现代服务体系的支撑。

(二)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企业内部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各地仓库的设备技术状况差距也很大,一些大型企业的现代仓库也没有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等。而更多的企业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搬运或操作手动叉车进行整理整顿。且多数仓库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老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对仓库的基本要求。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严重的制约着企业长足发展。仓储设备改进占据企业大量资金,仓储先进技术无法解决现实存在的人工操作等问题,造成大量浪费。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会严峻影响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三)仓储管理人员素质不一。企业不重视仓库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对仓储管理人员要求不高,投入在职培训较少,真正懂仓储管理的专业人员少,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最终导致人员的管理素质不一。

二、仓储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牛鞭效应显著,物料储备过高,库存与生产不合理。现在很多企业初期对库存控制只是一种较为粗放的库存管理形式,没有对重点存货进行重点管理。没有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安排,完全被市场需求和订单等因素造成批量性生产。一方面,在供应需求过程中,由于前工序大量生产半成品,而客户订单需求并不能与产量供应平衡,导致库存积压物料过多,成本消耗在仓库中。另一方面,对于物料采购缺乏科学预测,没有先进的库存数据分析系统,采购人员只靠经验、订单和季节来预测目前企业所需物料,缺少具体的市场调研和需求调查,采购多的物料势必造成库存积压。不但消耗资金,而且还使得仓储管理运行效率降低。甚至有的长时间暂放仓库,物料过期,一旦报废无法使用,企业成本将是一个重大损失。

(二)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进程缓慢。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是信息化进程太快,而企业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以及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了解不够。虽然现在企业具备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的只占44.2%,只有9%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的企业应用了管理软件。甚至有些企业往往因财力、人才缺乏仍然采用人工操作。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缓慢,缺乏库存控制意识,忽略库存成本;缺少成熟的专业库存管理软件等因素必制约着企业发展。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研发或是租用,信息系统的优势只能被廉价的劳动力取代。

(三)信息难以共享,企业自身库存控制失衡。信息是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生产制造部门不能及时及时了解库存状况,因此对于生产的组织和计划就显得被动和盲目。采购部门不能及时了解原材料的消耗和库存,无法把握和控制原材料采购的进度和时机:财务部门就无法真正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无法了解库存积压情况、缺货情况、现有生产情况等方面的准确信息,企业就无法下达有效的生产计划。综上所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不违背对企业的库存进行控制的思想。同时还需要合理制定生产计划、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等物流决策过程,否则仓库会被动造成成本堆放,库存控制也只是空谈。

(四)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企业自身并没有一个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所以对仓储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的培训。作为一名仓储管理人员缺少掌握现代仓储管理的技术,不能合理和高效地安排使用仓储设备,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熟练运用。那么,对于做好仓储管理工作无疑是一个值得企业深思的问题。

三、改善仓储管理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陈旧老化的仓库,更新使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整合各地物流园区的公共资源,建立仓储网络。实现仓储标准化,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提高仓储内部作业效率。

(二)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优化配置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良好的仓储管理不仅保证企业生产过程获得及时、准确、质量完好的物资供应,而且有利于企业通过占用较少的流动资金,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供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仓储管理可以通过对物资订购次数的计量和储存数量的控制,降低物料成本,从而达到降低企业产成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引进并培养仓储专业人才,完善培训体系。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去发达国家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或高校老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班培训班等,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型人才,尽快解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缺乏的绝面。尽快实现国产化,以适应市场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我们的仓储理论知识更适应我们的实际操作。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将我们的知识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梅艺华,吴辉.仓储管理实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