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积极分子自述

积极分子自述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积极分子自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积极分子自述

篇1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奇妙的变化,在时间和数值上断续变化的信号,习惯上被叫做数字信号。数字信号不具有持续性,常常会反映很多时间片段中的信号状态,数字电子信号在我国的各个科技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数字信号相对的是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指的是在时间和数值上持续变化的信号。

1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的概念

数字信号是由断断续续的物理量组成,它们在时间和数值上不具有连续性,是比较分散的。比如公路上车辆的数目、操场上学生的数目,这些数字的变化都是以1为单位增加或减少,并不会存在数字增减上的持续性。通常情况下,把这种数字化的物理量叫做数字量,把该数字量代表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最典型的数字信号就是方波信号。数字信号又叫做离散信号、脉冲信号,数字信号具有电位型和脉冲型两种形式,在这两种形式之间做阶跃变化。电位型数字信号中,用“1”和“0”两个数字表示电位信号的高低。而在脉冲数字信号中,则用“1”和“0”表示脉冲信号的有无。能够传送、处理、变换、存储数字信号的电路叫做数字电路,数字电路包括数字电路和脉冲电路两大部分。数字信号作为一种电信号,电压的幅度将会在高电压和低电压之间变化。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高电压规定为与电路电压相同,而将低电压则表示为0。如果一个电路的信号满足这种要求,那么就可以认定该电路为数字电路。

2数字电路的不同种类

2.1分立电路与集成电路

按照数字电路的结构来分,数字电路可以分为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两种。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组成的电路为分立元件电路。而将许多基本元器件都固定在一个基板上,把元器件的外部管脚进行连接,使许多元器件集成为一个整体的电路则为集成电路[1]。按照每个基板上元器件的数目,集成电路又可以分为小规模集成电路、中等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几种。每块基板上有10~100个基本元器件的集成电路,则为小规模集成电路,比如各种逻辑门电路、集成触发器等;每块基板上含有100~1000个元器件的电路,则成为中等规模的集成电路,比如各种编码器、计数器、寄存器等等;而每块基板上含有1000~10000个元器件的电路,就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比如许多存储器、串行并行接口电路、中央控制器等。

2.2单极性电路和双极性电路

根据数字电路中半导体元器件的构成情况,可以将数字电路分为单极性电路和双极性电路两种。在电路的工作状态时,电路内部具有两种载流子的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电路,就是双极性电路,也被称之为双极性半导体器件电路[2];而根据导电沟道工作的场效应管,则为单极性半导体器件,也称为单极性电路。双极性电路包括TTL电路、FCL电路、I2L电路等,单极性电路包括NMOS电路、PMOS电路、CMOS电路。

2.3时序逻辑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按照数字电路的记忆功能来划分,可以分为时序逻辑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两种。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和电路的当前输入状态、过去输入状态有关,比如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等。这些集成电路为时序电路,他们能够对过去的状态进行“记忆”,以此来完成信号的输出。而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信号只和当前的输入有关,比如各种译码器、编码器、全加器等。

3数字电路的特点

数字电路不但能够完成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而且还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与”、“或”、“非”逻辑运算,具有很好的系统控制能力,所以数字电路也常常被称为数字逻辑电路。数字电路中,因为只有“0”和“1”两种信号变化状态,所以数字电路的逻辑运算和数字运算都比较简单。数字电路的基本结构单元简单,能够进行大批量的生产。由于数字电路一般都只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信号,数字电路的导通、闭合性能良好,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如果对数字电路进行加密,那么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信号就很难被窃取,具有很强的保密性。

4结语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数字电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数字信号中,常采用“1”和“0”两种信号表示电平信号和脉冲信号。按照数字电路的结构来分,数字电路可以分为分立电路和集成电路。按照数字电路的半导体器件来分,可以将数字电路分为单极性单路和双极性电路。按照记忆功能来分,可以将数字电路分为时序逻辑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数字电路具有稳定性高、保密性好等优势,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O6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053-02

自然界和生物体内分子识别在活性发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多数生物分离技术都依赖于分子识别作用,但是生物识别分子的分离和制备十分困难,而且在操作中对环境要求比较高,人们一直希望合成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介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分子印迹技术,由于其卓越的分子识别性能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机械特性等优点,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1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分子印迹技术是指将模板分子与选择好的功能单体通过一定作用形成主—客体复合物,然后加入一定量的交联剂和功能单体共同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除去模板分子后,刚性聚合物中的空穴记录有模板分子的构型,且功能基团在空穴中的精确排列与模板分子互补,从而对特定的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而达到分离混旋物的目的。分子印迹分离技术是一种有着特殊专一选择性的新型分离技术。与天然抗体相比,具有高选择性、高强度(即耐热、耐有机溶剂、耐酸碱)、制备简单而且模板分子可回收和重复使用的特点。

分子印迹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在一定溶剂中,具有适当功能基团的功能单体通过与模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聚集在模板分子周围,形成稳定的复合物。②加入交联剂后,过量的交联剂使得功能单体上的功能基团在特定的空间取向上固定。③将聚合物中的印迹分子洗脱或解离出来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见下图)。

2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分子印迹技术的核心。简单地说,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高分子聚合物。该聚合物拥有与模板分子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立体孔穴,同时孔穴中包含了精确排列的与特定结构的模板分子官能团互补的活性基团。所以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特异“记忆”功能基团。MIP的制备方法通常有本体聚合、沉淀聚合、表面印迹、溶胶凝胶、两步溶胀等方法。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重要分子识别材料,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以使交联聚合后把模板分子的结构固定在聚合物的母体中,产生识别位点。此外,功能单体的用量对聚合物的识别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但功能单体—模板分子比例过高时,所制备的聚合物具有更紧密的结构和更好的耐溶胀性能。因此,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选择对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至关重要。

2.1模板分子的选择

印迹过程可以形成与模板分子形状及功能基排列互补的孔穴有关,因此研究模板的分子结构对MIP分子识别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用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部分羟基数目及羟基位置不同的羟基苯甲酸化合物为模板分子,采用非共价印迹技术制备了相应的MIP,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了模板分子中作用基团的数目及位置对非共价MIP分子识别能力影响的规律。模板分子中含有较多作用基团有利于得到对模板分子具有高印迹亲和力的印迹聚合物,即得到高印迹效率的MIP。当模板分子中作用基团间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时,印迹效率降低。这是由于印迹过程中模板分子的分子内氢键削弱了其与氢键型功能单体丙烯酰胺的结合,从而降低了模板分子的印迹效率。

孙宝维等就模板结构与分子印迹效果间关系提出:大多只有一个极性基团的化合物,与功能单体作用的数目较少,不易产生印迹效应;一般含多个极性基团,少数含一个极性基团并具有一个大的疏水结构的化合物在印迹过程中表现出协同效应;具有多个极性基团,而且同时具备部分刚性和柔性结构的化合物,可更好地与功能单体作用。

2.2功能单体的选择

在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过程中,选择合适功能单体种类及与模板分子的配比至关重要,下面是几种筛选功能单体的方法。

(1)紫外光谱法

根据紫外光谱原理,当价电子与氢原子形成氢键后,电子的能量会发生变化。同时张力或偶极作用迫使分子轨道发生扭曲变形,电子跃迁概率发生变化,导致吸光度发生变化。因此,根据紫外光谱的变化,可推测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间相互作用强度和复合比例等有关信息。

(2)核磁共振法

核磁共振光谱法(NMR)可以提供有关确切作用位点和作用强度的大量信息,是一种更具潜力且准确的筛选方法。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分子间氢键对模板分子的活泼氢产生强烈束缚作用并使其屏蔽作用变小。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功能单体对活泼氢化学位移的影响,从而找出最佳的功能单体和最佳的配比。

(3)荧光光谱法

对于具有荧光性质的模板分子,荧光光谱法是选择功能单体的比较好的方法。荧光供体分子(模板分子)与荧光猝灭剂分子(功能单体)之间借助分子间力,彼此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不发荧光的基态复合物,而导致荧光强度减弱。即静态荧光猝灭现象。

(4)计算机模拟计算

随着计算机和量子化理论的发展,计算机模拟技术已经应用到分子印迹体系中。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摸索实验的次数,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品浪费。计算机模拟计算最常用半经验计算方法,大致过程为,第1步,用软件优化各种可能的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及其复合物的构象,选出最小能量构象。第2步,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相互作用能利用下式计算:ΔE=E(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复合物)-E(模板分子)-E(功能单体)。ΔE越大,说明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作用越易形成氢键,且形成的氢键越牢固。

3分子印迹技术的膜和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

3.1新的膜制备技术

(1)多层自组装膜

通过化合物分子之间不同的作用力结合而成。这种作用力主要包括共价或配位作用、氢键、静电力、疏水作用力、π2π堆积作用以及阳离子π吸附作用。多层自组装印迹膜是在印迹聚合物表面通过不同的作用力结合形成膜,然后反复在聚合物混合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形成多层膜结构,将印迹分子洗脱,得到多层自组装印迹膜。自组装方法包括共价(或配位)自组装、氢键自组装、静电自组装。张希等 报道了用光交联法和多层膜自组装方法制备的以5、10、15、202四甲基氨基苯21H、23H 卟啉为印迹分子的多层自组装印迹膜,与其他方法制备的印迹膜相比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2)纳米管印迹膜

一种印迹孔穴具有纳米管形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纳米管印迹膜的出现标志着分子印迹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这种膜的制备是由王小如研究组首先提出的,他们将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分子印迹技术原理相结合,使用多孔阳极氧化铝薄膜(AAO)为载体膜并用32氨基丙基三甲氧硅烷进行表面硅烷化处理,将ATRP 引发剂22溴222甲基丙酰溴接枝到AAO 的表面,然后与金属有机催化剂1、4、8、112四氮杂萘并苯铜、功能单体42乙烯吡啶、印迹分子β2雌二醇或孕酮和交联剂的乙腈溶液混合,在N2 保护下进行热聚合得到聚合物膜,除去印迹分子后形成纳米管印迹膜。结果表明,这种结合位点具有纳米级的孔径和几纳米管壁厚度的印迹膜对目标分子具有高选择性、高亲和性、高容量和快速的结合能力。

3.2新的材料制备技术

(1)分子印迹磁性材料

磁性材料从材质上可以分为金属及合金磁性材料和铁氧体磁性材料两大类。铁氧体磁性材料又可以分为多晶结构和单晶结构材料。从应用的功能上来分,磁性材料又可以分为软磁材料、永磁材料、磁记录2矩磁材料、旋磁材料等。结合磁性材料的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MIPs称为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修饰过的磁性微球在聚合过程中嵌入MIPs母体中,从而使MIPs具有一定的磁性。MIPs在再识别吸附过程完成后,分离传统MIPs和溶液需要离心或过滤等烦琐的步骤。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则只需外加一个磁场即可以实现与溶液分离,其操作简单且分离时间短。在磁性分子印迹技术所应用的磁性粒子主要为Fe3O4。Fe3O4为无机化合物,不能和有机体系相容,因此磁性微球先由聚乙二醇4000/6000等活性组分进行活化得到有机相容性磁性复合微球,磁性复合微球在聚合过程中包埋于MIPs中。也有通过溶胶2凝胶使硅包裹磁性离子。

(2)分子印迹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尺度中有一维以上处于纳米量级(1~100nm),即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粒子所组成的新一代材料。纳米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有较低的熔点、较小的体积、巨大的比表面积、强化学活性和催化活性,此外其还有特殊的比热、光学、电学、磁学、力学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

分子印迹技术利用纳米材料巨大的比表面积制备印迹聚合物,可以充分地暴露印迹识别位点,大大减少吸附过程当中的传质阻力,增强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进而提高吸附量。纳米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形式主要为纳米粒子、纳米管和纳米膜。张忠平等以硅为基质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分别制得了对TNT有特异性识别的纳米粒子。其制得的纳米粒印迹材料的印迹位点密度大约为普通印迹材料的5倍。其动力学研究表面,纳米印迹粒子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也只为普通印迹材料的1/3。

(3)分子印迹复合材料

多种材料相互补充使复合材料的性能更为优越。除了单一的膜材料、磁性材料和纳米材料外,出现了复合材料如纳米膜材料、磁性纳米材料等。这些复合材料已经应用于分子印迹技术中。王小如等合成了纳米管膜应用于化学分离,并用多孔性氧化铝为模具合成了磁性分子印迹纳米线。复合材料为分子印迹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4结论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MIT 以其高亲和性、高选择性等独特优点迅速吸引了各国研究人员的注意并蓬勃发展,至今已被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等各大学科及其分支领域之中。MIPs 的合成与应用方法已日趋成熟,但目前的MIT 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其尚不能将某些类似物完全分离。随着计算化学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建立完整的单体交联剂库,利用虚拟反应来指导MIPs 的合成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此外,大力发展水相中制备方法,减少对有机溶剂的依赖,不仅能模拟生物体的识别模式,而且会极大地扩展其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金红华,王娟,张兰,等.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J].化工环保,2006,26(4):295-298.

[2]周勤,袁笑一.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环境领域的应用[J].科技通报,2005,21(1):110-114.

[3]Ramstrom O,Ansell R.Molecular imp rinting technol2ogy:challenges and p rospects for the future[J].J Chirality,1998,10(3):195-209.

[4]GVlatakis,L I Anderss on,R Muller et al.[J].Nature,1993:361,645-647.

篇3

1.1CAD/CAE/CAPP/CAM/PDM

其中,CAD/CAE/CAPP/CAM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核心,是开发产品重要工具。PDM技术集成是产品数据共享,提供集成应用平台,进一步去实现CAD/CAPP/CAM/CAE系统过程。

1.2异地和协同设计

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进行产品建模与定义、产品设计与分析等,提供异地多人进行协同设计研发产品的工具。

1.3基于知识的设计

它是产品创新开发的重要工具,也就是把产品开发所用到的工具、知识和资源融入到CAD系统中。

1.4概念设计和工业设计

它的概念是设计目标为了获得产品的基本形状。从广义来讲,是产品的设计从需求到详细的设计过程,如布局设计、形状设计或功能设计等。概念设计和工业设计需要计算机的辅助,以知识为中心,完美地实现形态和人性方面的设计,将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与计算机分析能力相结合,从而创新产品。

1.5虚拟设计、制造

在计算机的支持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建模产品,调节群组的工作,来模拟产品的性能、功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来进一步改进产品的全过程。

1.6绿色设计

它体现了环保设计,包括资源优化利用、资源回收和再利用,以及防止、降低污染和处理污染等很多环节的设计,是实现制造绿色产品,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7并行设计

它能提高新产品的开发成功率,用并行设计模式替代传统研发产品的模式,使产品开发的早期就能发现以后产品的需求和问题。所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已在农机企业开发产品、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利用率和设计效率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是进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间的协作能力和增强创新产品研发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技术。

2农机设计中运用智能CAD技术

2.1智能CAD(ICAD)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CAD技术在工作中很难处理符号推理,又因为工作符号推理在农业机械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发展ICAD技术。ICAD是CAD与智能体的有机集成,从而支持设计的系统。它研究ICAD结构与知识利用、ICAD结构与建模方法、ICAD结构与设计知识的表示。农业机械设计运用ICAD技术,能很好地解决3个问题:①信息利用率低;②企业重复性设计;③产品研发周期长。从而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新型的农机成本下降,给农民更多的实惠。

2.2农业机械设计的特点

现在我国大部分农机企业还是采用传统设计,现代设计利用率远落后于其他行业。运用传统的设计有很多缺点,如信息利用率低,导致的机械型号杂、质量差,直接使企业效益降低。农机设计的特点:①结构复杂程度小,功能结构稳定;②结构类型多、型号多;③农机试验受季节性影响大,研发时间长。采用ICAD技术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2.3基于装配模型和参数设计的智能设计框架

应用智能设计框架技术能增强农业机械设计水平,提高农机产品设计效率,是有效解决ICAD技术存在某些缺陷的一种方法。智能设计框架的内容:①实例推理技术的基石是装配模型。②变型设计与概念建模有密切联系。③智能设计系统的核心是实例推理技术。

3运用数字化制造技术开发高科技农业机械

数字计算机与控制加工机床相结合,就是数字控制机床,它的水平成为制造能力的标志。在国外,数字化制造技术成为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效工具,国外大企业已经全部应用数字化设计。我国发展数字化制造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卓有成效,如采用数控技术、虚拟技术来制造虚拟样机的农业机械产品。我国农业机械支柱企业采用了CAD/CAM技术,使得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1虚拟样机的农业机械装备

用三维CAD技术设计农业机械产品虚拟样机的步骤是:①应用三维CAD技术建立模型。参数设计和变型设计等技术建立三维CAD模型,机械的所有部件都需要它来模式化;②创立二维工程图;③运用各种分析原理与三维装配体相结合;④用三维CAD模型去构成PDM结构体系;⑤遵循虚拟样机的规律去制作三维CAD产品,并建立开发体系;⑥三维虚拟样机的监测,并在特定环境试验。当这6个步骤完成以后,新的农业机械产品的虚拟样机就设计完成了。

3.2农业机械产品的设计需要数字化样机

农机产品的设计过程主要分3期:①初期。用三维CAD技术来作为平台,建立它以二维工程图相互转化的、全参数化的、为PDM管理提供数据的三维实体模型,用于碰撞检查和物理数据等信息;②中期。构建三维模型产品分析,了解机械运动协调关系及力学性能等,实现虚拟模拟加工,来检验产品的可靠性,指正它们的缺点,并用PDM系统实现开发管理,实现产品虚拟开发和自动化管理;③远期。通过虚拟样机实现各个制造产品的全过程,来了解制作过程、产品性能、内部结构和外观等情况。利用计算机的数字化技术,发挥好三维CAD模型,显示产品的配置功能的效果,确定用户的需求及供货商的各个零件的电子数据,在现实中组装农业机械产品,并验证产品的合格性。

篇4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热爱生活,为人正直、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爱好广泛,乐于与人交往,有较好的团队精神的一位同学。长时间来,在学校、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关心和培养下,我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取得了我认为 比较好的成绩。

1、思想上,我热爱学校,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热爱劳动,遵守公共秩序, 并对自己的思想严格要求,为人正直,稳定、谦虚。事业心、进取心强,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热爱 集体。一个具有良好专业技术水平又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优秀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责任心强。 2、 学习上,目标明确,刻苦勤奋,学好专业课同时高度重视基础课程和课外的学习,使自己全面发展,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注意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无论是在专业课还是文化课,都要求自己做的更好。我认为学习是 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后。

3、工作上,积极肯干,责任心强,细心,独立又协同,有创新能力。和干事们一起认真负责完成本职工作。完成一切学校,学院组织的活动,争取将工作做到最好,积极配合老师、协会需要,认真负责完成本职工作。

4、生活上,艰苦朴素、不赶时髦,该花的就花,不该花的绝对不花,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煅炼以保持健康体魄,充足精力、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喜欢听音乐,听广播,看书和运动,团结、关心、帮助同学并与他们融洽沟通,适应性较强。

5、所获得的奖项:2010年新生军训期间,荣获“积极分子”称号。还有参与无偿献血活动,获得献血证书。

现在申请“优秀学生宣传骨干”的同时,我要特别感谢学院领导老师青年志愿者协会对我的培养以及干事们对我工作的支持。以后我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我会不断努力,使自己变的更优秀,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大学生。

篇5

中图分类号:TN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1-0248-01

EDA技术也叫做电子设计自动化,是一项新的电子技术,该技术的涉及范围相对较为广泛,具有很高的精准性。同时,从EDA技术来说,该项技术主要是通过硬件扫描的形式,并且通过利用计算机、编程软件等方面,对其相应的软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电子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另外,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可以有效的现了逻辑仿真分析、逻辑布线规划、逻辑优化设计、逻辑翻译等功能,为其硬件电子电路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也为我国电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1 EDA技术分析

EDA技术也叫做电子设计自动化设计技术,是电子行业发展中的一项新的技术形式,其内容和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从EDA技术的内容分析,主要是利用可编程控制器,作为该项技术运行的基础设备,并且通过利用计算机、编程软件的形式,完成电子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在EDA技术运行的过程中,主要包括有:优化设计、布线规划、仿真分析等方面,也正是凭借着自身的优势,为相对较为复杂的电路设计, 提供了相对便捷的设计流程。

2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应用形式

2.1 实验模块的构建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将其功能进行全面的展现,能够将其实验中的模块,变得更加的完整和紧密。同时,在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原来虚拟系统的基础之上,对其相关的模块进行全面的仿真分析,从而可以有效的获取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并且利用相关的虚平台,对其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的评估,提出可以用到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EDA技术的仿真功能,另外,在实验模块虚拟构架中,EDA技术对其数据库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将相应的信息和虚拟参数进行全面的整合,这样对以后电子电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除此之外,在该项技术子在应用的过程中,对其实验模块构建存在的故障,进行全面处理,并且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维护,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

2.2 仿真设计

仿真设计是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形式,主要是在编程软件的基础之上,通过EDA技术中的相关工具和功能,对其系统生成的结果进行全面的模拟监测,这也是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应用形式。EDA技术中的仿真功能主要为:功能仿真、时序仿真等。下面就针对这两种仿真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1)功能仿真主要是对其电路的设计形式,进行逻辑性的描述,并且进行全面的监测,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数字电子技术的要求。(2)在时序仿真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适合的、匹配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全面的整合,进行全面的仿真,这样不仅仅有效的提升了EDA技术的准确性,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数字电子技术稳定、安全的运行。同时,在时序仿真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对一些延时的信息和数据,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此提升了延时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性,这对该的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的。

2.3 编程设计

编程设计作为EDA技术一项非常重要应用形式,也是整个电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应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利用的仿真确定设计以后,应当将适配以后所生成的文件,进行全面的下载,并去通过利用Byteblaster软件,对下载相应的设计线路电缆线,并且将其设计项目以JTAG的方式下载到FPGA/CPLD器,这样可以方便后期的调试工作。另外,在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应用的过程中,通过FPGA和CPLD等硬件形式,对其设计的系统,进行全面统一的监测,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对其相关故障的监测,并且根据其故障发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改进,以此保证了该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

3 结语

总之,对于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来说,要想在原基础之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新的技术形式进行有效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EDA技术。因此,本文对EDA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阐述,并且针对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一些应用形式,展开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例如:仿真、实验模块、编程设计等方面,从而在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该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提升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进程,同时对我国电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彩凤,胡波,李卫兵,杜玉杰.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1):4-6+1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