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欧姆定律的由来

欧姆定律的由来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欧姆定律的由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新课标要求,习题的形式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善。习题的方式需要尽可能独树一帜,避免形式过于简单和重复;题目的内容需要尽可能避免定向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习题的难度需要多给予一点提示和引导,避免题目的难、深、偏、繁;习题的编排需要多一些总结归纳,避免就事论事;习题的背景需要尽可能结合实际,使习题更加具备实用性。以下从多个方面描述新课标的物理习题应当如何编制。

1编制物理习题必须要符合递进性

递进性主要是指习题的多个问题之间,必须具备递进的关系,并且题目独立和条件充分,后一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前者才能够得到合理的解答。

在进行欧姆定律教学时,其教学目标为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并能应用欧姆定律公式进行计算或解释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实验课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便需要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将实验进行统计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利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计算UI,并与电阻值R比较,看看电阻R与UI有什么关系?

例如,在阅读完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78页之后,提取相关知识完成本活动内容。

(1)欧姆定律用公式表述为。

(2)分别述说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在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掌握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之后。便可以编制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

例: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甲和乙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1左图所示。求:

①甲的电阻值是多少?乙的电阻是多少?

②将电阻甲单独接入电路如图1右图所示,当甲电阻两端的电压为6V时,则通过甲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③若甲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时,则甲的电阻值又是多少?为什么?

④若甲电阻两端不加电压,则它的电流是多少?此时甲电阻的阻值是多少?为什么?

以上教学流程,根据本题目的答案能够发现,编制题目者的意图是就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知识以及掌握电阻的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值无关。这类简单的概念如果通过重复性强的习题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形式将其背完,但是这样的形式很空洞无物,许多的学生都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如果使用以上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通过上一环节引出下一环节,帮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内容,客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递进式的习题教学,给学生更全面、深刻的学习知识,帮助学生开阔思维和创造空间。

2编制物理习题需要具备准确性和探究性

在编制物理习题的过程中,需要避免传统观念的影响,改善传统观念中全面性的原则,教师需要注意灵活性和层次性的原则。新课标的改革要求为摒弃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观念,并且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物理学科知识体系,需要学生的学习以主干知识为主,通过学生的探究、自主和合作达到最终学习目的。习题的内容需要选择精干的知识点,以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作为主干教学内容,加强习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关联性,尽量使学生能够将习题的知识内容运用于生活当中,争取相关学科互相融合,使所有学科能够形成一个整体。

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和认识更深,需要尽量使习题的编制更具备可探究性。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第十三章“电路”教学时,学生对抽象的线路很难理解,对局部短路所造成的被短路电气无法正常使用这一较为抽象的现象无法熟悉的记忆,缺乏感性的认识。对此,在习题的设计过程中,就可以设计更具备可探究性的习题,如:将甲乙两个灯泡一同串联如一个电路当中,如果将导线直接连接在乙灯泡的两个连接口上,那么两个灯泡的会以什么情况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能够进行相关的实验,并在实验完成之后让学生猜测如果直接连接在甲灯泡上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构?并且通过实验去证实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通过这样形象、感性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3物理习题需要具备明确的目的性

物理习题的内容、形式和难度都会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目的的不同而改变,如果只是为了培养技能和巩固理论知识,则可以编制具备收敛性的习题,如果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就必须要编制一些开放性、发散性的习题。总而言之,习题的编制目的性必须要明确,目的性的确定必须要谨慎。

例如,以下习题:

1.活动一:设计测量电阻的实验,并完成下面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理解小灯泡电阻变化的原因。

(2)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

①请分别画出测定值电阻电阻和测小灯泡阻值的电路图。

②将实验步骤写在下面(注意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

(4)数据记录:

a.测定值电阻的电阻值,并设计好实验表格。(可用第一节的测量数据)

b.测小灯泡的电阻值,并设计好实验表格。

(5)拓展分析:

①分析表1和表2中的实验数据发现,定值电阻的阻值是“不变”的,而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填“变化”或“不变”)的,原因是____。

②某同学提出在测小灯泡的电阻时,可采取求平均值来减少实验误差,这种做法可行吗?为什么?

③根据表1中的数据在图2中画出定值电阻对应的U-I关系图象;根据表2中的数据在图3中画出小灯泡对应的U-I关系图象。 ④你在定值电阻的U-I图像上描出的点是否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怎样处理这种情况?为什么?

(6)交流与评估:

①如果在测小灯泡电阻时,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变几乎不偏转,而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请分析故障原因是什么?

②如果在测小灯泡电阻时,发现电压表无示数,而电流表示数较大,请分析故障原因是什么?

对于这类实验性习题的制作者和习题的描述所提供的参考答案分析之后,能够明显发现习题命题者的命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电阻并通过电阻的概念进行习题的解答,帮助学生能够熟悉运用电阻的定律。每一个习题都具备独特的教学目的,通过明确教学目的,逐渐的使学生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

4习题的编制需要注重归纳性和总结性

编制物理习题务必将学习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使学生弄清楚知识的应用、联系、内容和由来等,培养学生的全方位学习能力。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多都是较为抽象的习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造成许多的物理知识较为难以理解,面对大量的物理习题,大多呈现走马观花的学习形式。其实,笔者认为初中物理的教学难点并不是学生对题目的掌握和摸索,重点在于教师在编制物理习题过程中,是否将相似解题方法的习题编制在一起,如果将解题方式相似的习题编制在一起,能够在评讲过程汇总更好的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学习方式和解题方法。

例如,将两道关于计算额定功率的习题放在一起进行。有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源、标识2.5V的小灯泡、开关、导线和滑动变压器,一个额定电阻值为10Ω的电阻,通过这些道具如何测量2.5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有一个电流表、一个电源、标有3V的小灯泡、开关、导线和滑动变阻器,一个额定电阻值为10Ω的电阻,通过这些道具如何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一般情况下,测量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是通过电流表和电压表来测量,这两个习题的情况分别由图4和图5展示,由两图所知,两道习题都属于用一个测量表来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题目,其理解难度较高,学生比较难以掌握,并且在评讲之后学生也难以熟练运用。对此,就需要总结两道习题,并进行对比和分析,使学生总结归纳出解题的共同点。 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步骤主要为:(1)调动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工作。(2)测量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额定电流。(3)通过P=UI的公式进行计算。如果只是用一只电流表或者一只电压表来测量小灯的额定功率,则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自由转换,将缺少的那只表转换为额定值电阻。总之,通过归纳和总结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整理解题思路,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解题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习题的编制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性

物理学科离不开日常生活,教师在编制习题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物理是从生活当中所繁衍而出,习题的编制需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视力矫正、手机电池铭牌、电动自行车、居民所用的电表、水表等等。除此之外,社会、经济、睁着当中的典型案例和重大事件也是作为习题背景的良好素材。例如,神舟五号、三峡工程、天津爆炸事件等等。习题的编制可以渗透一定的科学发展观,例如,环境资源保护、节约能源等,将这一系列符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当作习题的背景,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通过学习,更加了解这些事件,深刻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围绕在生变,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进而得到更有价值的领悟。

6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今后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习题的编制,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物理思维模式得以转变。通过在物理习题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出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初中物理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篇2

要教会学生逐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会学生根据实验课题确定研究的方法和实验步骤,并在操作过程中给与方法的指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滑动摩擦力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自己分析,不要加框框,不要一下子就报书本上的分析和盘托出.对于学生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差错要因势利导.当众多因素分析出来以后,教师可传授学生常用的研究方法: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观察摩擦力跟这个被改变的因素的关系.至于哪一个因素改变,可以让学生自行确定.然后,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本上所写的步骤实验.经过这样改革后,使学生了解到书本上的步骤原来有一般规律可循,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初步尝试到,即使课本上不写明,自己也有能力确定步骤.

该段论述中的研究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不过没有给其命名.

综观本世纪之前的各种版本初中物理教材,跟研究滑动摩擦力相类似的实验,都有编者按照控制变量法思路预先编好了实验步骤,学生只要按照既定步骤操作就达到了当时物理学科教学大纲的目标,不需要学生了解这些步骤的由来,更不需要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步骤.显然,当时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是放在由实验得出的知识结论,至于得出结论的实验所蕴含的哲理和内涵那是纲外之物,未作重点要求.

久旱遇甘霖,长夜见曙光.直到本世纪初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控制变量法等多种科学方法在教材中正式亮相,并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要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众多实验探究采用控制变量法,但直到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活动中,才出现控制变量法五个字的初步定义.教材简介了该科学方法的定义、作用,并要求回顾曾探究哪些实验活动用到此科学方法.

2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重点应用荟萃及典例剖析

初中物理教材中主要有13个重点实验探究活动,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研究.其应用之广,影响之深,作用之大是各种科学研究方法所望尘.现罗列如下:(1)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3)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4.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5)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6)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7)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8)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9)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10)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11)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12)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3)怎样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

怎样才能做到有的、有序、有机、有效地运用控制变量法呢?

第一,要明确研究对象的物理量.从数学视觉看,这个物理量就是应变量.例如,压力的作用效果就是压强的大小;电流的热效应就是电热的多少.

第二,要排出影响应变量大小的其它物理量.从数学视觉看,这些物理量就是自变量.特别应注意,对运用控制变量法的自变量至少两个.例如,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主要相关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就有两个因素;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有电压、电流、通电时间三个因素.

第三,要在前两步的基础上,采用“一对一”原则研究应变量和各个自变量的关系.所谓“一对一”原则,即确定应变量和某一自变量是否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时,必须控制该自变量以外的变量保持不变,只改变这个被研究的自变量.例如,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时,应变量就是电流I,自变量就是电压U和电阻R,探究活动就可以分两步进行.一步是保持导体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观察导体中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步骤是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改变接入导体的电阻,观察电流随电阻的变化而变化.

第四,逐一研究后进行归纳 ,找出应变量跟有关自变量的关系.上述实验中,只有第8个实验得出欧姆定律的定量关系.其余探究活动得出都是定性结论.不过,第9个电功W和第10个电热Q实验得出定性关系后,教材用“进一步研究证明”“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将定性结论上升到定量关系.

上述四步中,难度最大的是第二步.如果在猜想和假设中排出了很多看是相关的自变量,解释不好,就有可能降低教学效果,甚至出现该课堂教学失控,致使第三步“一对一”分步骤实验大费周折,这要引以为戒.教师课前备课时,要作充分估计,预先想好应变解释措施.猜想和假设时,要有的放矢引导是关键.还有一类猜想的自变量是相互关联的物理量,它们和应变量都有关系,但不需要都介入作为自变量处理,收拾哪个作为自变量,很有讲究,教者或许难以驾驭,本文第三部分将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下面举几个实验案例,简要说明一下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案例1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篇3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课堂教学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尽管当今多媒体网络的发展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平台,但物理实验仍然有其不可代替的地位。但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它在物理教学中应有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实验课所占比重较小,考试制度的局限和不少学校的实验设备的不足乃至有些教师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等等。使得实验开设率低,实验教学效果不佳,要求偏低。面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 只有改进实验教学,研究实验教学的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努力摸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什么是探究教学?探究教学是否简单地等同于动手实验?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会导致实际教学的误区。 探究的核心是“以思维为中心”,即教师课堂上所用到的手段和方法都应该服务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即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思维与能力的训练。如果教学中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就容易使探究流于形式。如果教师能自觉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把教师自己看作一个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或学习者,并把科学探究看成是一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体会科学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培养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是新课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科学探究”所要求的,应该要引起广大物理教师的足够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在教学中要提升实验探究能力, 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

1 强化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授课时表演示范的实验,对学生具有言传身教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注意对演示实验进行优化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除了重视做好新课标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中所提供的实验外,还要参考各种版本教材的实验内容,择优增加一些演示实验。在强化实验手段上做一些尝试。用演示实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理解、巩固和深化知识。对于激发求知欲,提高兴趣,启迪思路都有事半功倍之效。用演示实验解决抽象疑难问题,如布朗运动、浮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静摩擦力方向是指向圆心的受力分析等等,生动直观,言简意赅。事实证明,具体形象要比语言文字更易记住,视觉刺激远胜于听觉刺激。另外,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所表现出良好的实验素养也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

2 重视分组实验

这类实验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遵守预习——实验(操作)——总结(报告)的规程,要让学生有充分操作和思考的时间。学生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必需的实验类型。我们将各个实验归类为“基本仪器的使用、测定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四大类,指导好各类实验的特点和通用的实验方法。“基本仪器的使用”要能记住基本仪器、仪表和量具的构造、用途和操作规程,掌握操作要领和读数方法。“测定性实验”往往是通过测定某些物理量再借助某些物理规律,间接地得到待测的物理量。验证性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研究物理规律的两种科学方法,即由理论到实验和由观察、实验到理论的方法,通常是先测定与规律有关的物理量,然后看一看这些物理量的关系是否符合所要证实的规律。

“探究性实验”又称研究性实验(这是新课标中重点强调、明确要求的,也是新课标的一个亮点),则是对学生进行用实验归纳法研究未知物理规律的训练,此类实验难度较大,在以往课本中数量较少。现行新教材不但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或测定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如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等等),还增加了不少新的探究性实验(如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探究变压器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等等)。增加学生对该类实验的训练,同时有利于学生知道重要定律的由来和培养控制实验条件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3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科学方法

3.1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研究方法

物理学常遵循着实践、理论、再实践的途径来研究和解决问题:观察实验——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实践验证理论,不断循环上升。例如在研究自由落体的运动中,让学生先猜想实验结果然后观察实验现象:一个重物和一张张开的纸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哪一个先落地;然后把刚才的纸团成一团,再让它与重物同时下落,再观察哪一个先落地。实验现象引发了学生思考:同样重的纸张为什么有不同的现象?比较两个实验的不同点可以知道,这是空气阻力作用的原因。这时自然地提出假设和猜想,如果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速度是不是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无关呢?接着用牛顿管实验来验证假设,并建立起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2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的观察方法

观察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牛顿定律是从天体运动的观察开始的,观察宇宙射线是研究高能粒子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学习使观察的方法更加科学,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因此,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对学习物理会有较大的帮助,平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教给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思想和方法。另外,实验教学还经常采用“放大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科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篇4

一、引言

《电工基础》课是中职学校电类专业中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电工基本理论,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从事电子产品加工、设备装调和维修等工作基础能力。而以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的应当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多方面能力,如职业能力、关键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 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对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素质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纵观国外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虽形式不尽相同,但都高度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电工基础》与生产实践有着比较密切的的联系,对电类专业学生形成相关的职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结合课程特点,对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整,强化如根据照明用电和电力供电合理选择材料和配件,合理制定电子类产品生产工艺过程,正确绘制照明用电电路图,正确进行电路家装;能正确操作常用电力供电系统的实践操作。依照基础性原则(注重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适当性原则(途径、内容、定位和时间选择要适当)、灵活性原则制定培养目标,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与个别辅导、课堂渗透、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对学生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培训。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刻苦求真的科学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勇于实践,创新求实的工作习惯;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能力。

三、对关键能力的培养

数据分析表明,企业除了要求职校毕业生具有专业能力外,还包含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反映其综合素质的关键能力。通过在我校电工专业学生所在顶岗实习企业的回访得知企业认为学生最应该具有的能力排列顺序依次是适应社会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对课程知识与职业能力进行对接,如电工作业技术与安全防护——正确使用电工工具并能进行简单的电气安装工作,掌握触电现场的诊断法,能进行正确的触电现场急救,能进行电气火灾现场的抢救和自救。通过这样的做法,将关键能力分解和穿插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在加强职业性上下工夫外,授课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增加素质教育的课程,结合职业技术课程的教学,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需要来安排素质教育的内容,有目的地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此外,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要积极推进“产教结合、双元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企业,建立学生和企业间“无障碍通道”,从而在强化专业能力的同时,尽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与素质。

四、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必须十分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达成《电工基础》教学大纲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思维能力培养进行教学。着重对学生的系统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和想象思维进行有效训练。例如,在学习直流电路时,先要学习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再分析内外电路电压降,进而推理出欧姆定律,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运用。此外对于《电工基础》中许多定律的由来,教会学生使用归纳法也很重要。例如,在讲授电磁感应定律时,通过两个演示实验,经由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性质的相同点,在经定性和定量分析,归纳出电磁感应定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很多,这些方法的合理使用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形成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

五、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少与我校电类专业有着紧密合作的企业普遍反应,企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极为紧迫。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对创新能力进行着意的培养。教师可以按照先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打破常规学习套路,再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多种角度研究问题,最后再由理论结合实际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透过现象探寻事物本质,增强创新意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电功率的课程之后,可以向学生提问:“在家用电路中,同时使用的家用电器设备数量越多,通过总线的电流就会越大吗?”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这个问题,如从并联电路的电阻数值出发、从电功率总和出发、从并联电路上通过的电流总量出发,等等。教师应当注意,在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时,要给出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并引导学生检验自己的思考结果。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当家里的日光灯无法启动时,用手碰一碰灯管端口处,或者动一下灯管的起辉器,灯管就能正常工作?”这些现象都有我们学习的什么知识有关?” 通过这类创新问题的设计,启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对自学能力的培养

现代生产技术瞬息万变,教师的知识再丰富,也不能交给学生足够其一辈子使用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紧扣“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为中心内容的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类比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加强实验实践环节,增加探讨性、设计性实验; 来培养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总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深入思考提供机会,给学生积极探索留出空间,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帮助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1(b)-0136-01

物理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一起作为课程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有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决定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

1 研读《课标》要求。领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相对来说比较重视,因为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教师没有时间和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上,也有教师在教学中根本就不知道所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何为渗透呢?其实是避重就轻了。学生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情感、态度的教育,这些都是做人的基础,学习动力的方向。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又深深地对物理学家探索科学之路的艰辛历程所感动,从而增强对物理的情感和历史责任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学习物理,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探究,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有终身探索的兴趣,客观的认识世界、发展世界。《标准(2011年版)》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研讨和反思,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全面发展,新的理念已成为教师工作的“航标灯”,引领物理教学向前、更高的发展,也让物理教学焕发出勃然生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