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产业化经济

农业产业化经济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业产业化经济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业产业化经济

篇1

 

1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为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开始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化,以实现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能促进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从而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城镇化。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农业产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为使我国农业的发展更具国际化,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转变以往的农业经营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农业产业化的实现,能突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将市场作为农业生产的导向,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基于,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2 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2.1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新农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产业化的实现,能使农业的发展更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农业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经营模式的转变。实现农业产业化后,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优质产品数量增加,促使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实现规模化经营。在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下,农业开始慢慢转型,注重企业内部管理,形成产业链,以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2 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

 

农业产业化打破了传统小农经济模式,让农民的生产更具有导向性,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以使其生产更具有针对性。农业产业化将农业与其他产业有效的结合,将小农户团结在一起,减少风险指数。通过产业链的形式,让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发展,进而保障农户的收益不受到损害。农业产业化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以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减少农业生产劳动时间,提高农业生产劳动率,创造更多的利润。其主要是通过企业和农户或是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来进行农业生产,以使企业和农户共同承担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一同享受所获得的利益,以实现产业经营一体化,扩大农业的收入来源,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保障农民的生活质量。

 

2.3 农业产业化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农业产业化的实现,能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将农业与市场相结合,以实现城乡结合,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由于农业产业化是将农业与工商业融合在一起的新道路,其能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形成,进而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3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形成的有效途径

 

3.1 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前提便是拥有专业的生产基地,以形成区域化生产。生产基地的建设要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特点和基本情况,要以当地的市场需求为依据,以此发展特色的农业产品,开拓产品市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农业生产要重视龙头企业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以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2 不断地创新科学技术,将先进的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的发展中也不例外。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不断地创新科学技术,尤其是精加工技术和降低耗能的技术。深入农业改革,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以保障农业生产能与时俱进,具有现代特点。要做好农业技术示范工作,教会农民如何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大力宣传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保障农业产品的高质量,促进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3.3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

 

农业产业化的实现,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要做好指引工作,制定科学的相关政策并贯彻落实;要在各地区之间做好桥梁工作,加强协调作用,以保障各地间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进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4 结束语

 

篇2

由于投入不足、自身发展能力弱等原因造成了部分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综合性落后,农田的有效灌溉率低,灌溉能力普遍减弱。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方用电不保障,安全隐患多。基础条件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基地建设,制约着产业化的发展。

1.2土地流转难度逐渐加大

农业现代化就是为降低生产成本,为农民获取更大的利润,而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必经之路.长期以来,农民思想上形成的土地是赖以生存的根本这个观念还没有改变。流转行为不规范,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土地流转监管机制不健全,承包纠纷处理较难等因素,影响土地连片流转的正常进行。进而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1.3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大部分初中以上的毕业生都转移出去或从事别的行业,在家务农人员文化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合。

1.4产业化经营拉动力低

农业仍以农户家庭经济为主体,产业仍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大部分农产品以原料形式外销,产业链条短,产品科技含量、商品率及附加值低。农产品种植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相当一部分农产产品仍停留在低层次、低效率的发展阶段。由于龙头企业偏少,对农业生产促进作用不明显,这些都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推动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2.1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公共设施条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要下力气搞好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扩大灌溉覆盖面,提升灌溉质量。要完善投入体系,引导农民投资投劳搞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要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积极兴办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产品流通提供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2强化素质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素质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开展技能培训。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和农民工培训工程,让农民学得一技之长,增强农民向第二、三产业流动的能力。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人力资源支撑。另一方面,普及素质教育。依托城职联校,加大科技知识普及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人力资源支撑。

篇3

二、农业产业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农业市场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小农经济和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调和化解。保障了农民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人翁地位。但是农户一直以来分散经营的方式,无法对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准确判断,再加应变能力较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传统的生产方式与市场经济体制间突显出“小农户”和“大市场”无法融合的矛盾。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以龙头企业为主,能够有效地与国内外市场建立联系,及时为农业生产反馈市场信息,更有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同时还能为农户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服务,有助于农产品品种改良,丰富产品种类,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倡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越性和科学性,为县域地区农产品搭建一条通向市场的桥梁。

(二)农业产业化推动了县域经济规模效益的实现市场经济本质上还是追求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县域地区经济相对发展缓慢,与当地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困境不无关系。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首先是资金、技术、劳动力的大规模的投入。而招商引资能够使得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得到有效的改善。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挥主导产业发挥领头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农业大型龙头企业的建立,吸引先进技术和外资的投入。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追求规模经济的良好效应。

篇4

依靠农业经济系统的内生驱动来完成产业化的进程,这在学界似乎是被否定的观点。理由在于,难以在封闭、弱质的经济系统中完成这一工程。实则不然,该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假设条件:即农业产业化只能从农产品深加工的途径来实现。而现实却是,伴随着文化事业大发展的同时,县域经济发展中也逐渐引进了文化产业的要素。这样一来,在农村金融系统的中介作用下,便能将该产业的收入针对性的用于农业其它产业的发展。

(一)文化产业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新亮点

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国家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中应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条件合理挖掘旅游资源。这里的旅游资源不仅包括核心产品,即切实的旅游项目;还包括在核心产品延伸下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手工产品。不难发现,农村旅游产业的建立符合当前专业农社的组织要求,也满足以农户为单位的家庭式经营的需要。这样一来,在配合其它传统产业的发展,便能形成内生驱动所需的资金积累。

(二)关联产业间的资金联动形成驱动力

以农村金融机构为中介科学、合理的开展资金供给,便成为联动各产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笔者指出,在依托农村金融机构时不仅需要推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金融创新;还应在目前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农村民间金融的中介功能。由此可见,以文化产业作为资金积累的新亮点,并在农村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下,则能够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内生驱动。

二、内生驱动形成的经济学分析

以成都农村地区首先创建的“农家乐”为起点,目前类似于这种休闲旅游项目已根植于我国农村的大江南北。作为目前最为普通的农村旅游项目,却能成为内生驱动形成的经济学分析的切入点。

(一)产品价值形成的经济学分析

不难看出,农业传统产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生产流通领域,这就使得农产品的价值中间渠道上被层层分割;与此同时,农产品的种植周期与市场价格波动周期往往出现背离的态势。从而,后者便增大了农户在产业化进程中的风险。而以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新的亮点,其本身就依赖于现实存在的地理文化资源,更重要的是该产品的价值具有极大的增值空间,并直接面对消费者(或通过旅行社)。因此,在产品价值形成上具有无限潜力。

(二)产品使用价值形成的经济学分析

产品使用价值体现为满足消费者效用的方面。不难发现,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升,对于精神产品的需求也日益重视。包括乡村游、古镇游等都成为他们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重要途径。尽管我国农村的自然人文差异性很大,但也正因如此才能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奇的偏好。由此可见,传统视阈下的劣质资源,就转换成具有区域垄断性的旅游资源了。而在该产业资本积累的驱动下,便能形成农业半封闭形态的资金供给。

三、经济学分析基础上的实践

实践领域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一)项目选择

项目选择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发挥区域比较优势;(2)结合区域关联产业;(3)调动当地农户的组织资源。以湖南凤凰县为例,该县域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受到地理位置偏僻、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等因素的束缚。然而,以凤凰古城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却独一无二。因此,该地农业产业发展应从开展乡村游开始。并且,应在产品组合上形成与古城游配套的旅游项目。当地以苗族人口居多,因此调动当地农户的组织资源就在于,通过引入苗家歌舞、土特产、艺术品等要件,来增强乡村游的文化价值。

(二)中介构建

篇5

为了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立现代农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以现代经营为基础,以产业经营为纽带,以农村工业为支撑,以小城镇为载体,使之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整体联动,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推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创造条件。

一、农村城镇化对推行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据中新社的消息,卫计委王姓官员在一次会议上报告了一份调查:74%农村流动人口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不愿意"农转非"的主要原因是想保留土地。为什么流动人口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原因多样。一是许多地方的农村户籍与不少利益挂钩,虽然呼吁城市的公共品服务与户籍脱钩,而在有些地方的农村却在不断地强化这些关系,比如不少发达地方的农村集体分红,农村承包地的调整、农村宅基地的分配等都与农村户籍挂钩。如果放弃了农村户籍,则承包地、宅基地就随时有可能被收走。另外一层原因是农村承包地为农民工的最后退路。目前农民工大部分在城市从事的是最低收入工作,能够购买到房子的不到1%,如果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失业的可能性很大,而在危难关头,农村户口及其承包地是一个巨大的缓冲地带。但是农民进城而不愿意放弃农村的承包地,则会带来稀缺资源的低效率配置。一方面抬高农村务农者的经营成本,另外抛荒土地或者低效种植土地也是对谢却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的农民工两头挂,城里也靠不着,农村也靠不着。这样只能造成稀缺资源的浪费。这样一来,政府也就无法集中土地,不能很好的大规模利用土地,进行机械化的生产。而这种状况主要因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所产生的。

二、农业产业化实现的重大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土地可以称得上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关乎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发展,粮食安全成为世界各国的核心政策。粮食安全是经济稳定发展基石,2013年12月13日,被誉为经济工作风向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次被提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列六大主要任务之首。据全国政协常委、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巨大贡献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估计,到2020年,我国人口可能会增至14.5亿左右,而每年会减少数百万亩耕地。所以面临如此大的粮食压力,土地资源应该有效高效地利用。所谓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指农户与供销、加工服务主体的产销协作和经营组合,使资源可以更好的被利用,实行对农业的集约化经营。

三、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农业产业化是对的突破,是经营模式上的创新,是继之后又一次新的尝试。给予农民长期而有保证的土地使用权,使农民具有充分的生产自,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这种土地经营方式已逐步暴露出不适应性,影响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必须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

(一)一家一户的不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国长久以来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价格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工业产品如农药,化肥,种子,农业器具等这些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飞涨,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的长期的稳定,使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

(二)一家一户的不便于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实施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但现阶段这种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却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实施。现代农业机械一般较大,成本也比较昂贵,购买和使用的费用较高,单个的农户难以承担。即使能买的起,在使用时也有难题,因为一家一户的土地面积较小而且较为分散,在农业机械的使用上非常不方便,导致使用率较低,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一家一户的不便于农业的综合治理

与工业相比,农业对外界的自然环境的依赖更强。而现阶段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局部地区极端性气候的频繁出现,使得农业的生产面临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在大涝和大旱面前,个人或小集体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因此需要集体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的治理,才能战胜自然灾害,将自然损失降低到最小。

(四)一家一户的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降低了农业的竞争力

分散了土地的经营权,使得中国的农业效率非常低下。美国一个种田的人可以养活大约一百个不种田的人,而在中国一个种田的人只可以养活0.5个不种田的人。一家一户几口人,围绕自家的几亩耕地转,一亩田地上困住了一家的大部分劳动力,使得不能去从事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影响到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农业产业化难以推进的原因

(一)农村金融供给体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

农村资金供给数量与农业产业化数量无法匹配我国目前农业的生产特点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农村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要素的缺失,恰恰是农村金融机构缺失的充分体现。我国农村金融体制虽然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从现行农村金融机构来看,其市场定位虽然是为"三农"服务的,但从贷款的额度、期限和服务方式上很难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更不用说需要大量资金支撑的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自身的要求与农村金融结构的矛盾是突出的问题。

(二)落后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

流通体制改革滞后,造成了小生产与大流通、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从总体上分析,流通体制综合功能薄弱,是我国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综合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这在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增长中更有特别而过度的表征,这既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长期以来的集中计划经济模式缺陷有关,又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的特殊单一目标相连。从而造成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中所特有的弱质产业特色。随着我国改革和开放的不断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滞后状况更加明显,它在阻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障碍功能日趋突出。

(三)市场体系不健全

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 各级地方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仍有一定市场,农村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举步维艰,例如棉花、蚕茧等主要农产品流通长期处于垄断经营状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平等竞争的农产品流通新体制和新运行机制尚未能建立起来。体制改革效果难以让人满意,一方面,各级政府对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认识模糊,在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创新模式上主动性不够,在相关政策设计和政策操作上只满足于"上文下达";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主要农产品种植和收购的指令性管理模式,再加上对农业基础产业的片面舆论导向和狭隘的国情认识,使国人对农业的社会效益的青睐远高于了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追求。

(四)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低下的制约因素

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弱,农产品国际市场化竞争没有能够形成对我国农业产业化较大的推动作用,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效果一般的重要原因。走国际化的农产品大流通通道,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建构我国农产品大流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也是生产关系的最佳结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现代化经营方式,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如何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好更快发展,应该把握关键环节,突出政策扶持,强化组织指导,着力突出以下重点:

(一)培育主体,增强竞争能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内连基地,外连市场,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在产业发展中居主导地位,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应该有选择地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型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参与我省农业产业化建设;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或小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推动同业企业或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集中度高、关联度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二)打造品牌,提高产业层次。品牌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产业档次、拓展市场的一张王牌。应积极培育产品品牌,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培育优秀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品牌,支持中小企业培育自己的拳头产品,逐渐形成特色品牌。应以产品品牌为基础,培育和创建一批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集聚要素,扩大影响,提升企业规模和产业层次。

(三)建好基地,保证加工资源。原料基地是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是加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开展基地建设应该稳定增加总量、切实加强重点原料基地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积极推进优质粮食、精品牧业、特色园区等基地工程建设,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上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一批生产条件好、集约化水平高、供给及时稳定的原料基地,提高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四)依靠科技,延"深"产业链条。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科技兴企之路,既是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市场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层次和水平。积极鼓励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对接,组建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或技术创新机构,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应注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五)强化扶持,营造发展氛围。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应增强政府指导服务、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和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有序发展。应积极破解资金难题,培育融资担保机构,加快发展龙头企业资本市场,采取划转国有股产权、注入财政资金、引入社会资本等方法,组建农业投资公司,为加快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应充分发挥农业、财政、发展改革、税务、工商、土地、电力、金融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多方联动、共同推进的局面。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贡献奖表彰活动,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孙志浩 《浅析农业产业化与的关系》《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7期

[2] 吴建平 《浅析的利弊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趋势》中国农经信息网 2010年

[3] 李海燕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制度障碍及对策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年

篇6

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第一生产力。龙头企业应依靠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科技产业,并着力使之融为一体。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作为创造和传播知识的殿堂,与产业相结合,可以为企业提供知识资源和人才资源。与企业联合、从事研究开发工作也是世界一流科研教育机构的重要业务内容之一。

经过10多年的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研究院所、高等学校走过从80年代的为企业提供服务、提供技术而适当得到回报开始,继而从事产品经营,到最后开发自己的产品、直接创办科技产业的历程。这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大创举,尤其是目前的一些知识密集、高技术产业已引导行业进步的潮流。农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虽无方正、联想这样的大企业、高技术企业,但依然也有众多的科技产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产业之所以得以存在和发展,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技术上有优势,掩盖了市场能力的不足;二是产品具有高知识含量,竞争对象相对较少;三是长期的知识积累和人才积累,实际也是国家科研投资的后续效应。但长期下去,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是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生产;二是不能真正形成产业化。于是就会出现既不象企业,又不象研究机构的局面。因此,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科技产业应面向龙头企业,并着力使之融为一体。

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要以农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作为技术依托,努力建成集农业科技生产经营于一体、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营销灵活的现代农业科技企业;依靠科技进步,高起点、高水平地发展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依靠科技力量,内延外引开发新产品,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实力;依靠科学管理和科技素质的提高,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强化产业化生产与市场的结合

产业化生产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商品率高、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就是生产必须面向市场,进入市场,因此一方面要深改革,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建立平等竞争的多元流通主体,加强对农民和农民联合体(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培育和扶植。另一方面要建立与生产布局相适应的初级农产品市场网络,并通过初级网络的开拓连接国内外市场。再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市场预测,逐步建立市场信息网络,指导农民有序生产。

三、强化社会化服务与信息的结合

全方位系列化、综合化服务体系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保证。农业产业化使农业由原来传统的单纯的生产扩展到加工、销售、贸易等领域,交叉增加,综合性强,要求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以保证农业产业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实践来看,比较有效的社会化服务方式是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为农民提供市场变化信息,帮助农民掌握市场、了解市场,提高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减小市场波动对农户的影响,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其次,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信息纽带作用,总结农村专业协会等成功经验,调整充实、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把信息社会化服务纳入农业产业化体系。

四、强化产业结构与创新的结合

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农业产业化也应适应这一变化。从农业经济整体看,要优化乡镇企业与农业的结合。要改变目前乡镇企业与农业脱节的状况,加大农业关联产业群的培育和建设,加强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连续,为提高农业产品竞争力及附加值而服务。这也是改变乡镇企业低水平重复、产品积压、效益低下的有效出路之一。农业内部在保证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多样、优质的非粮食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生产,从中选择和培育有资源优势、规模基础和市场前景的主导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五、强化产业化经营与人才的结合版权所有

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供销社和基地作为龙头,通过“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联合,形成贸工一体化,进而发展为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的产业链,逐步形成农业企业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综合经营,使农业技术经济合作的经营部门、产品、生产环节互补,使产业间、主体间互促互利,形成新的农业产业链。

然而,在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最缺乏的是技术和专业人才,科技企业中最缺乏的是市场开拓和管理人才,二者的结合使得农业产业化在人才的培训上必须要有大的突破。通过在职教育和岗位培训,培养一批有深厚知识基础和掌握农业先进技术的科学家、跨世纪农业科技研究人员以及一大批精通业务的科研推广、开发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还要培养善于宏观决策的政府科技领导干部及有远见、善管理、懂经营的专业管理人员;此外,要着重抓好农村普及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技术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为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六、强化产业化建设与开放的结合

篇7

一、围绕以农兴工,调优产业结构,打造大农业发展格局。建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当前关键是要解决好区域开发重点、资源合理选择与优化配置等问题,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几乡一业、几村一品”的形成。首先,要优化三大区域布局。一是构建以城区为中心,里心、均口为两翼的V型特色经济区,着重巩固“三子”(果子、莲子、种子)基础,加快品种更新,推进科技兴农,不断提高特色农业比重。二是构建以黄埠、客坊、伊家为主的西部种养经济区,重点发展烤烟、食用菌、仔猪、肉牛以及草食畜禽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把畜牧业作为新增后劲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到2005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30%。三是构建以溪源、黄坊为主的东部经济区,充分开发笋竹资源,培育林业资源,提高笋竹转化增值和加工增值的效益推进林产品加工业发展。其次,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契机,以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重点抓好无公害水果和绿色莲子基地建设。同时,加快农业监测体系建设,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农业质量安全监测网络。第三,要大力突破创汇农业。坚持外向型农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现有绿色食品品牌和原产地注册保护等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作用,着重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不断扩大建莲、速冻鲜莲、孟宗笋系列等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加快推进对台农业合作,以应德公司4000亩黄花菜示范项目带动,促进以商招商,吸引台湾资金和技术投入农业领域;大力发展养鳗业,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重点扶持里心、黄坊、溪源等乡(镇)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年产量达500吨。第四,要夯实农业生产基地。立足于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建好生产基地,对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重点培育,形成一批主导产业。当前,重点是建好七大生产基地。一是果子基地。以黄花梨为主的水果基地面积力争达12万亩,年产量6万吨以上。二是莲子基地。随着文鑫万吨莲系列、鑫达10万吨系列饮品等项目的投产,种植面积2005年要力争达到8万亩以上。三是种子基地。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年供种量5000吨。四是烟叶基地。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确保烟叶收购达6万担以上。五是笋竹基地。高标准建好10万亩"两高一优"笋竹两用林,建成10个毛竹5000亩生产大村。六文秘站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__!是食用菌基地。以茶树菇、竹荪、反季节香菇为主的珍稀食用菌种植突破2000万袋。七是畜禽基地。重点建设万头仔猪基地、百万羽养鹅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

篇8

一、工作成效

(一)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县因地制宜,培育了粮食、果蔬、烤烟、生猪、草食性牲畜、茶叶、竹木、木本药材、小水电、沼气等特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逐步向基地集聚,建立了水稻、玉米、蔬菜、烤烟、工业原料林、药材、生猪、草食性牲畜等==多个“万字号”和==多个千亩以上的农产品基地。其中:年种植优质玉米==万亩,水稻==万亩,蔬菜==万亩,烤烟=.=万亩;大豆、红薯年种植面积=万亩以上;水果面积=.=万亩;茶园面积=.=万亩;以厚朴为主的木本药材面积=万;楠竹、八角、山苍籽、香草等特色农产品基地都在千亩以上。====年发展生猪==万头,出栏==万头;发展肉牛==万头,出栏=万头;发展山羊==万只,出栏=.=万只。全县已开发电源点===处,装机==.=万千瓦,已建成投产==处,装机=.==万千瓦,建成沼气池=.=万个,以沼气为纽带的“畜—沼—菜”等生态农业蓬勃发展。

(二)龙头企业逐步壮大,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全县已发展==万元以上各类农产品企业===家,年总产值=.=亿元,其中金华纸业公司、福湘人造板厂、县烟草公司、大地食品公司、王氏腐乳厂、金源粮食有限公司等已成为初具规模的龙头型企业。岳纸集团、金华纸业公司、福湘人造板厂、县烟草公司、大地食品公司、金源粮食公司等,按照“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了密切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烤烟、蔬菜、粮食、竹木产业实现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链不断得到延伸,全县产业化经营组织年发展订单农业面积==万亩,带动农户=.=万户,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户均增收====元。

(三)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特色品牌开始形成。我县已完成“三品”生产产地认定面积=.===万亩,其中茶叶=.===万亩、蔬菜=万亩、水产品=.==万亩;江华苦茶、圆叶奇香莴笋、紫长茄已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江华玉米”、“涛白烟叶”、“涛白蔬菜”、“茅坪桃子”等优质农产品名声日渐响亮;王氏腐乳厂生产的王老三牌红油香辣腐乳、“瑶源”牌红油风味腐乳,大地食品公司生产的“珍珠椒”,福湘人造板厂生产的“阁松牌建筑模板”相继获得了省农博会金奖。

(四)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生产经营效益提高。一是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已建立了药材、生猪、肉牛、蔬菜等专业集贸市场和农林副产品批发市场=个;同时,在省内和“两广”的一些大中城市设立了农产品销售网点,如王氏腐乳、珍珠椒、瑶山野菜、“圆叶奇香莴笋”等。二是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流通信息、加工信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技术信息等信息网络。三是技术体系进一步强化。建立健全了农技、水利、畜牧、防疫、农机、林业、蔬菜、烟草等农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四是农村经济组织不断发展。扶持发展了涛圩蔬菜水果技术协会和江华县养猪协会,实现了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零的突破,发展农产品流通组织===个,农民经纪人====多人。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我们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县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的思想。同时,我们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书记和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意见》、《县委正副书记、人大政协主要领导经济工作责任制的意见》、《江华瑶族自治县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方案》等文件,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明确了工作责任,为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制度保障。

(二)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我们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促农业内部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一是优化品种结构。近年来,我县农林业科技部门共引进、推广农作物、林果、畜、禽、鱼新品种==余个。 种植业方面,我们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菜、扩烟、扩果,大力推广优质玉米、优质水果和适销的蔬菜品种。养殖业方面,进一步加大生猪品改力度,牛羊冷配取得新突破,特种养殖有新发展;水产养殖则依托自然优势,积极推广淡水白鲳、南方大口鲶等新品种。林业方面,按照林区以种植松、竹、厚朴为主,农区以种植松、桉、杨树为主的林业发展思路,突出抓好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的建设,林种结构调整比例达==。二是优化区域布局。我们根据各乡镇自然资源和区位特点,积极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引导广大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布局,实行种植业向基地集中,养殖业向小区集中,基地、小区向G===沿线和S===沿线集中,已初步形成了G===沿线和S===沿线以蔬菜、烤烟、草食动物、工业原料林、药材、小水电等主导产业为主的布局明显的产业带。

(三)改善基础设施,构筑发展平台。一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县以病险山塘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年至====年,全县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处。二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我们通过积极争取,将中低产田改造纳入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近年来,共改造中低产田=万余亩,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万公斤,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突出抓好园区建设。相继建成了码市、湘江、河路口、沱江工业园和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并大力扶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改善了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四是狠抓市场体系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码市、水口、大圩、涛圩、白芒营、沱江等==个综合或专业集贸市场。从而,为我县农产品产、供、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主导产业的发展。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某省省农业投资条例》,====年以来,县财政安排农口各项资金====余万元,这些资金都归口农财管理,设立财政专户,实行封闭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年以来,县农行累计发放支农贷款=.==亿元,县信用联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我们要求县直涉农门加大“跑部进厅”力度,每年定任务,定责任,确保取得实效,====年,全县涉农部门共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万元。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突出抓好水电开发、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基地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目前,全县已引进水电开发商===人,投入水电开发资金=.=亿元,开发电源点===处,装机==.=万千瓦;引进长沙烟厂、岳纸集团和某省、某省、广西、某省等地老板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个,办速生工业原料林、商品蔬菜等基地==余个=万亩。

(五)实施激励政策,强化发展活力。我县积极争取和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我们通过努力,得到了中央、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先后被列入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湘西地区开发县,林纸一体化等一批大的项目被列入湘西地区产业开发规划,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二是大力实施扶持和优惠政策。在对龙头企业征税方面。按税收管理制度报批后,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对直接向农户收购并进行加工销售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增值税按==计征。同时,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某省省农博会和西部农博会,参展费用由县财政解决。在扶持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除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外,我们还大力给予资金扶持。如我们每年由扶贫和林业部门投入资金===万元,免费为林农提供厚朴苗木,药材基地得到迅速发展;种草养畜方面:出台了以奖政策;烤烟生产方面,实行财政、烟草公司、烟农共同投入的机制。在扶持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对新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用地,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其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按最低标准执行。在扶持发展产业化服务组织方面。对新组建的产业化组织所进行的经营活动,我们都给予了一定期限的减征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

(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一是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我们积极支持合资、合作等多形式发展股份制林场和个人兴办家庭林场,鼓励机关干部投资造林,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租赁、承包土地实施退耕还林,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二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优势龙头企业集中,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动农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三是突出发展大户经营。我们积极为生产、经营大户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服务,全县共发展==亩以上烤烟种植大户==户,造林==亩以上大户===户,==亩以上水果种植大户===户,==头以上养牛大户===户,==头以上养猪大户==户,年销售蔬菜===万斤以上流通大户==户,带动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四是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我们充分利用扶贫工程、“跨培工程”项目实施的机遇,加强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共举办培训班==期,培训农民====人;引进推广水稻软盘抛秧、免耕抛秧、玉米地膜覆盖、化学除草、病虫防治、牛羊冷配、上流式浮罩沼气、松类截根育苗等新技术==项,推广水稻全程收割机、GN==型微型耕整机等农机具=====多台(套)。五是强化农村经济组织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专业贩运组织、农民经纪人积极为农业产业化建设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大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如涛圩蔬菜水果技术协会已发展会员====人,去年完成订单蔬菜生产面积====亩,销售蔬菜=.=万吨,实现产值====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小。蔬菜、生猪、草食性牲畜等主导产业优势不够突出,规模效应不够明显,且发展不稳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我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结构类型有待进一步调整。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我县农村大部分地方仍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整体科技素质较低,科技推广难度大,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品牌效应不明显,竞争力不强。四是农业产业链短。我县“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尚未得到普遍推广,加上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多,从事深加工的较少,导致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处于脱节状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短。五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在企业、流通组织、农民经纪人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不少“订单”是“口头”协议,经常出现违约行为,个别企业、流通组织或农民经纪人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忽视农民利益;而一些农户则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没有认真履行合同。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段,我县要按照“抓大产业,形成大市场;抓大企业,形成大品牌;抓大基础,形成大体系”的要求,努力建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具有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创立一批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品牌;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适应产业化要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突出抓好产业链建设。重点抓好以金源粮食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优质稻产业链;大地食品公司、王氏腐乳厂、涛圩蔬菜水果技术协会为龙头的蔬菜产业链;以江华县养猪协会为纽带的生猪产业链;以长沙烟厂、县烟草公司为依托的烟叶产业链;以岳纸集团、金华纸业公司、福湘人造板厂、茂森木业公司为龙头的竹木产业链;以牛牯岭茶场为龙头的茶叶产业链。同时,立足市内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天龙米业、银利来米业、熙可、永罐、金浩、优仕植物油、康达食品、时代阳光、敬和堂、百草药业等到我县办紧密型基地,做大优质稻、优质玉米、果蔬、畜牧、油茶、中药材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资金项目和税收优惠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围绕七大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培育壮大金华纸业、福湘人造板厂、茂盛木业公司、大地食品公司、王氏腐乳厂、金源粮食公司等龙头企业,逐步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加快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种植业重点建设好==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优质稻基地、==万亩优质玉米基地、==万亩国际型优质主料烟叶基地、=万亩有机茶基地。养殖业重点抓好草食性牲畜和无公害生猪基地建设,加快养殖小区的发展。林业重点建设好==万亩马尾松脂材两用林基地、==万亩厚朴为主的木本药材基地、=万亩楠竹基地、=万亩油茶基地。

=、完善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体系。重点在码市、水口、大圩、小圩、河路口、涛圩、白芒营、大路铺、沱江等地建立完善药材、生猪、蔬菜、水果、肉牛等综合或专业批发市场。同时,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特色名优农产品数据库,发展网络交易,提高我县农产品知名度,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篇9

1.1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 企业数量不少,但影响力大的依然很少,且企业带动力不强。主要原因:一是龙头企业融资难。由于一些金融企业在贷款中设立的门槛较高,导致融资难,影响企业发展。二是部分龙头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在国内外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很少。三是这些企业大部分是通过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改制发展而来,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管理水平较低,市场开拓能力差。四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连接不紧密。目前,多数龙头企业与农户未能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关系,某种程度上说,削弱了企业与农户双方的积极性。

1.2主导农产品特色不突出,优势不明显 主导产业特色不突出,大众产品规模优势不强,趋同现象严重。突破口的选择与定位做得不够科学,拳头产品没有迅速形成规模化。

1.3经济合作组织不完善,服务范围不广 当前,经济合作组织仍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组织化程度偏低、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使其很难在企业和农户之间很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一是组织化程度不高,管理不够规范。主要是协会在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够,导致了协会运作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够,协会在农户当中缺乏公信力,在推动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合作方面影响乏力,只能在推广良种、新技术方面发挥有限的作用。二是与农户的利益连结不够紧密。少数合作组织管理松散,与农民的利益连接方式只是承诺式,没有建立有效的分配机制,社员很少享受盈余返还。有些服务组织形式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上,服务水平不高,与群众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三是规模小,带动力不强。

1.4土地流转规模小,程序不规范 由于没有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小面积、小规模的流转,特别是农户之间的转包、租赁基本采用口头协议的方式,私下进行自发性流转,没有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使得土地流转规模小,范围窄且分散,远远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1.5投入不足,融资能力不强 一是市、县两级财政、信贷投资有限。市、县投入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形势的需要。由于农业企业融资门槛高且条件近乎苛刻,农业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和小农户融资特别困难。二是资产重组扩展能力弱,直接融资能力不强。企业相互间资产重组或兼并不够活跃,大量闲置资产没有盘活。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龙头企业基本是土生土长的,引进的企业规模小以及技术设备落后,产品深加工程度低。多元化投资主体尚未形成,严重制约投融资的优化配置。四是在产业经营环节中,农民的弱势地位没有改变。农业生产大多以户为单位分散经营状态,在订单农业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中,面对市场风险时,农户仍处于弱势地位。

2.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2.1加大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 首先,要积极推进龙头企业整合,通过现有的资源,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快速实现资本集聚和扩张,形成若干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国家级大型骨干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按照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统一管理、贴牌生产的路子兼并同类中小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壮大经济实力,积极争创省级乃至国家级龙头企业。其次,要帮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选择一批规模较大、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在税收金融招商引资技术与管理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将这些企业扶大扶强,争取尽快创造出更多的国内乃至国际上知名的品牌龙头企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在具体操作上,政府要注重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银企对接。整合方方面面的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重点龙头企业,扶优扶强。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农业资源优势,引进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要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与省内外大型龙头企业进行对接,联合开发靠大靠强,壮大自身。

2.2建立利益连结机制,密切企业与农户的关系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企业与农民追求的都是利益最大化,面对市场风险时,难免存在逃避责任的现象。为此,政府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一方面倡导企业树立与农民共兴衰的经营思想,通过风险资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股份制经营、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与农民建立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要教育企业和农民树立诚信观念,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丢失长期共同发展的机会。

篇10

2 推进农业产业化主要做法

2.1 领导高度重视,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组织领导。汝南县委、县政府把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为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平安崛起的主抓手,放在突出位置,强力推进。

2.1.1 强化组织保证。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蔬菜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畜牧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林业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工业企业领导小组等4个专业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相关产业发展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安排部署工作。

2.1.2 提供政策支持。该县先后出台了《汝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汝南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汝南县关于开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等16个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的重要文件。这些政策出台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2.2 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布局,加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打造生产集中,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区,逐渐形成“南经北粮东西菜”的农业块状经济发展格局,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引导禾丰牧业、常兴振兴面粉、豫中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品牌优化,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争取打造为豫南有影响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同时,鼓励村办、私办或联户办等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龙头企业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使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3 突出重点。

2.3.1 突出发展重点产业。汝南县结合自己独特地理位置和区域资源优势,把蔬菜、畜牧、林业作为重点,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以此作为支柱产业,聚积吸纳启动内外资金,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2.3.2 突出发展专业乡村。为尽快形成特色优势,汝南县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根据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从资金投入、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技术服务、改善生产条件等方面,支持专业乡村发展。目前,汝南县三里店、官庄等5个乡镇已被确定为河南省特色乡镇,老君庙孙屯、方庄等16个行政村被确定为特色村,三里店乡十里铺、老君庙镇方庄被推荐为农业部“一村一品”示范村。

2.3.3 突出发展龙头企业。产业化关键是龙头企业。汝南县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全县经济工作重点,放在重中之重。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重点引进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发展乡镇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和商品率。把龙头企业建设与老企业挖潜改造相结合。对影响面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重点保护,使其能够在较好的环境条件下发展。

3 继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3.1 围绕优势产业,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在产业化推进年活动中,继续围绕优质小麦、蔬菜、畜产品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以无公害为标准,以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为发展方向,以高产高效为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经营。

3.2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积极引导农民在志愿的基础上,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各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篇11

为应对市场变化对农业的冲击和影响,推动农业经营的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鼓励下,今日光武故里枣阳,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办组建的新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在这些新经济组织的辐射带动下,枣阳农村形成了粮食加工、水果、种植、养殖四大特色支柱产业,网络农户15万多户,实现销售上亿元,户平增收500多元,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致富了群众。

创办一个龙头公司,激活一大支柱产业

10月中旬,中央电视台农村频道节目组来到枣阳市新市镇,对农村青年党员李堂国创办鑫泰养殖公司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事迹进行采访拍摄。李堂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是带领群众致富的知心人。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一种特殊的让群众放心的经营模式。为打消群众跟着公司干的疑虑,他探索建立了“风险补偿金”制度,每年从自己公司提取8%的销售利润作为“风险补偿金”,向公司网络农户作出“户养一头猪,增收一百元”的具体承诺。若因市场因素导致农户饲养一头牲猪的利润不足100元时,公司用“风险补偿金”为农户补齐差额。今年,牲猪患蓝耳病期间,公司一度拿出10多万元为网络农户补足差额,消除了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养猪产业的兴起,还带动了当地100多农户成为养牛、养羊专业户。在李堂国的带动下,牲畜养殖已经成为新市镇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正所谓一家龙头公司撬动了一个支柱产业。

在枣阳琚湾镇,农民群众的首要致富项目是种植棉花,这里棉花常年种植面积在4万亩以上,年棉花总产量近6万担。棉花产业之所以如此受到群众青睐,要得益于当地的棉花公司。据了解,由党员带头创办的棉花加工企业有46家,他们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种植棉花的热情。在这些龙头公司的带动下,目前该镇已形成了种植、收购、加工、纺织、织布、服装等一条龙棉花生产加工格局,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棉花加工经营集散地。

2006年琚湾镇各类棉花企业资产总额已达1.5亿元以上,从业人员1.2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达4.2亿元,营业收入达4.3亿元,整个棉花产业使农民人均增收达500元,棉花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领办一个专业协会,形成一地特色经济

枣阳市七方镇的花园、王岗、张桥等村紧临316国道,交通便利,群众素有种植西瓜的传统。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沿袭着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有限,常常出现突遇自然灾害颗粒无收或种出的西瓜没有销路而蒙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于是,一场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变革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鼓励下开始了。张业平、张德立等一批有知识、有远见的农民党员率先成立了8家西瓜协会。协会提供从西瓜育苗、田间管理技术培训指导到农资供应、西瓜销售的全程服务。根据协会网络范围,同时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在协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协会的带动下,七方镇的西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达到了7万多亩,并延伸到杨当、太平、琚湾、环城、南城、蔡阳、罗岗、环城等周边地区,10万多群众从中受益,成为了当地群众致富的特色产业。今年,西瓜经销公司以赊账的方式向瓜农提供价值15000余元的优质瓜苗,主动向部分困难瓜农免费供应瓜苗10万多株。仅七方镇西瓜产量就突破25万吨,总收入达1.2亿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30元。

如今,每到夏季,40华里316国道成为西瓜销售长廊,来自全国各地的西瓜运输车辆络绎不绝,好一派辉弘气势,好一道亮丽风景。农业产业化的规模效益在协会的组织带动下展露无余。

种植甘蔗是枣阳市吴店镇农民群众的特色经济项目,在该镇沈畈村甘蔗协会,我们见到了快人快语的协会会长——该村无职党员黄明军。黄明军告诉我们,为解决大家分散种植,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的问题,他带领当地25名甘蔗产销大户入股30万元组建了这家民间协会。协会集“品种引进、种植、管理、销售”于一体,对蔗农承诺六包服务,即包提供种苗、包种植技术、包产量、包销售、包保护价格、包经济效益,引导农民进行规模生产,自主进入市场大流通,带领方圆群众共同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如今黄明军的事业蒸蒸日上,正如他种的甘蔗一样节节甜。甘蔗协会辐射面积已由吴店镇境内延伸到周边的平林、梁集、熊集、清潭及襄阳直至山西、河南等地,拥有甘蔗种植户15000余户,群众亩平增收1000元以上。在带领群众致富,使群众增收的同时,他也让党旗增辉。2005年,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进事迹得到了省委的肯定,在全省先进性教育总结表彰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兴办一个经济实体,带动一方群众致富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枣阳市王城镇李桥村千亩葱葱绿绿的板栗园挂满了硕果。正在加工包装的村民欣喜地告诉我们:这已是他们收获的第8个秋季了。

带领群众种板栗的,是该村党员何家明。1999年他从枣阳市委农村党员培训基地学成归来后,率先种起板栗并成立了板栗种植合作社。目前,李桥村板栗园已发展到1500多亩,参合农户300多户,户平增收1000多元。

篇12

农业产业化的目的实际上是使农业和其它产业部门获得同样的利润率,换句话说,农业产业化过程也就是利润率在各部门平均化的过程。利润率的平均化是通过竞争使资本在不同部门的流动来实现的,资本总是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农业生产周期长,改进技术难度大,降低生产成本的潜力小,而且受自然风险制约,致使加工流通业的附加值要比农业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低,生产要素便会从农业部门流出,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的劳动力和土地,但缺乏资金,土地不能移动,流出的只能是劳动力。在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情况下,农业会逐步走向规模经营,而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关键是资金的投入和积累,发展农业的资金从何而来?事实表明,除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和补贴外,大多数农业产业化组织的“龙头”会通过非市场安排向农业投资,如:向农户提供种子、饲料、技术和资金等。“龙头”一般属加工流通业,资本为何会从加工流通业流入比较效益低的农业呢?假设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价值为I(CI+MI+V1),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后增加的价值为II(C2+M2+V2),如果市场价格等于产品价值,则加工后农产品的市场价格P=(C1+C2)+(M1+M2)+(V1+V2),因为我国农村劳动力丰富,农业相对加工业来讲,资本有机构成更低,C1/M1V2。即在投入等量资本的条件下,农业的利润率要比加工业的利润率高,这也正是加工流通业要介入农业的原因。如果农业和加工业分离,在“小生产,大市场”条件下,农产品价值不能充分实现,农产品的价格为P1=(CI+MI+V1-Vl),有Vl的价值被流失;如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品价值便得以实现,被流失的Vl可以在产业化组织内部分配。并且实际情况是,Vl属V1的一部分,由农业部门创造出来,但农业部门只能获得Vl的小部分,大部分由加工流通业获得。这是因为1.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谈判能力弱;2.信息不对称,农民不能了解有关信息。只要Vl>V2,加工流通业对农业的投入就会加大,随着农业投入增大,资产专用性会增强,农民的谈判地位也随着提高,加上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政策,这种不均衡的分配机制会逐步走向均衡化。分配不平衡是组织不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从分配不平衡到平衡也是组织从不稳定到稳定、从松散到紧密联系的过程。如果说资本有不断流向农业的冲动和农民想获得平均利润的要求是产业化组织得以创新和发展的原动力,那么,均衡分配机制的形成便是产业化组织走向稳固和紧密联系的内在动力。

二、产业经济学分析

从发达国家产业化组织演变规律来看,农业产业化以垂直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作为自己的发展趋势,这是由产业化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决定的。

农产品的市场结构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类型,即有许多生产无差异产品的农户,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把农产品作为生产要素的企业则数量有限,当某一地区只有一家加工企业时,则为买方垄断市场。由此可见,产业化初期,农产品供求双方行为主体处于非对称的市场结构中,这种市场结构对处于完全竞争一方的农户极为不利。下面我们以面临线性要素供给曲线的买方垄断为例来分析。

设反供给曲线形式为:P=A+BQ,A,B为常数,Q为要素供给量,P为要素价格。所以总成本函数C=PQ=AQ+BQ2,增加一单位投入的边际成本MC=dC/dQ=A+2BQ。

在图中,由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位置来确定要素使用量,然后再确定该点的要素价格。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此时要素使用量为Q1,所提供的要素的价格为P1’,P1-Pl’为厂商的单位垄断利润。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而言(均衡要素使用量为Q2,均衡价格为P0),使用的要素太少了,要素价格太低,要素市场运行效率低下。

因为农户不满垄断厂商制定的垄断价格,他们会千方百计的寻找维护自身利益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三种:1.农户通过横向联合的形式组成合作社,提高农户的集体谈判能力,改善非对称的市场结构,在这个过程把价格从P1’提到均衡价格水平P0;2.政府通过对农户补贴,从而移动MR曲线的位置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和质量;3.农户为加工企业所兼并,参加到加工企业的后向一体化中。上述方法解决问题的结果是:1.农户自身组织起来形成横向联合体,此时农产品市场将为双头垄断的情形;2.农户加入到加工企业,与其形成“风险共担,利润均享”的一体化企业。为了说明上述结果,我们假设农户联合形成垄断性组织A,垄断性加工企业B使用A的产品作为要素投入,假设A、B生产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不变边际成本分别为c和k,因为B是在A给定价格的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所以厂商B的边际成本MCb=Pa+k,而A以中间产品作为B的引致需求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B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

MRb=MCb=Pa+k (1)

A的利润函数为:IIa=PaQ-cQ (2)

由(1)、(2)两式可得:Ila=MRb-(c+k)Q (3)

对(3)式微分得A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dIIa/dQ=d(MRb)/dQ-c-k=0,即:MRa=c+k

(4)上述解析式可由图2来说明。

由MRa=c+k决定A提供中间产品的数量Q1,由Pa=MRb-k来决定A提品的价格Pa。垄断组织A获得的利润为(Pa-H)Q1,也就是图中四边形PaCEH的面积;此时厂商B得到的最终产品的价格为P1,利润等于(P1-Pa-k)Ql,即图中四边形P1ABP0的面积。如果实行纵向一体化,一体化企业可以把市场进行的交换内部化,消除双重边际。产量由MRb=c+k决定,此时产量为Q2,价格为P2,利润是四边形P2FGI的面积。我们可以发现,实行一体化后最终产品产量由Q1增至Q2,价格由P1降至P2,而且一体化企业所获得的利润比双边垄断时A与B获得的利润之和还要大。因此,在利润的刺激下,A与B有一体化的倾向。

三、制度经济学分析

科斯在《厂商的性质》一文中指出,市场和企业都是组织资源配置的两种制度安排,市场交易存在广泛的交易成本,包括交易双方提出要求、讨价商谈、接受合同、交货检验等有关活动的成本。企业配置资源交易成本低、效率高,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成本会增加。采取市场还是企业来配置资源就取决于组织费用和所节约的交易费用的比较。该理论从交易费用角度描述了市场经济中产业组织有序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动因:在市场竞争中,人们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不断探索有利于节约交易,组织费用的新的产业组织结构和交易方式,来不断调整企业内、企业间的相互关系。随科斯之后,威廉姆斯探讨了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他认为,交易成本是由交易要素和人的要素所综合决定的。交易要素包括: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竞争对手的数量;而人的要素主要是指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影响农业产业化组织内部交易费用的因素主要有:交易量,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份额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其中交易量决定于市场交易的次数和每次交易的数量与价格;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份额则取决于三个因素:1.资产的专用程度,形成组织的成员拥有的资产的专用程度越高,其获得的利润也越多;2.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相对稀缺程度;3.双方在订立契约时拥有日信息量与谈判能力。

篇13

一是积极发展优势经济作物生产。继续发展花生、油菜、金铜山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和芝麻、绿豆、黑豆、红豆、豇豆、扁豆、豌豆、红薯等具有泌阳特色的优质小杂粮生产。加快林果、中药材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泌阳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浅山丘陵林地及“四荒”资源丰富等优势,种植具有泌阳特色的优质水果和优质中药材,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特色优势农业生产格局,培育出十个以上具有完整选育、生产、加工、营销体系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区。从而使绿色产品的生产规模得到不断地扩大,以此同时也促进了高效、生态、外向型农业更陕的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