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商的风险及对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经营手段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电子商务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全新的商业风险,信用风险就是电子商务交易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之一,信任的缺失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
P2P(Peer-to-Peer)即对等网络,是一种将各个终端计算机直接连接起来进行各种通讯的网络结构。P2P技术是一种独特的网络技术,在P2P网络中,人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中心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
将P2P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很多人致力于此研究,在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基于P2P技术的电子商务系统:如Light share正在P2P网络上开展电子商务。
目前纯P2P电子商务还没有较成功的案例,将P2P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中的个案也不多。对于实现P2P电子商务很多还停留在理论研究中,这就为P2P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二、P2P电子商务的优势
P2P电子商务的优势主要体现为P2P在技术上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一些在C/S(Client/Server)模式下很难实现的功能变得容易,甚至可以提供一些原来不可能提供的服务。首先,在P2P模式下的电子商务中,用户拥有更为灵活的通信交易模式,在网络中的每个用户节点都可能相互访问到彼此,并直接发生交易。其次,P2P可以更好地利用闲置的PC机资源。再次,P2P可以更好地实现匿名性。利用基于P2P的洋葱路由技术,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保密程度。总之,P2P将互联网联合得更紧密了。从这一特性出发,P2P有望建立更强大的电子商务系统,使其有更全面、准确、高效、广泛和更多功能的应用。
三、P2P电子商务中的风险问题
由于P2P电子商务处于研究探索阶段,除了一般电子商务共有的风险之外,其自身也有特有的风险。我们可将问题总结如下:
(1)电子商务系统管理困难、安全隐患大:纯粹型P2P中没有中心服务器,这会给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包括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和交易安全。其中,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需要通过一定硬件更新和技术手段加以控制,而交易安全则需要有效的信任机制进行管理。
(2)P2P技术还存在吞噬网络带宽,从而引发通信开销的问题。
由于因特网技术已超出了商家和消费者的控制范围,所以还存在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偷盗信用卡信息、获取隐私信息等。
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发现风险是一个动态的因素,很难被当作一个客观实体来衡量。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风险的存在是绝对的,但是,风险的大小是相对的。我们努力的方向只能是如何使发生风险的几率尽可能减小。
四、P2P电子商务中的信任问题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由于电子市场的虚拟性,使得网上购物的运作要比传统商务活动有更多的投入。在P2P分布式网络环境下,顾客对商家的信任大多基于历史交易记录,这是因为只有当组织之间在过去有过成功合作的经验时才会产生信任。双方越是经常成功地交易,就越有可能在以后的交易中建立更高水平的信任。然而这需要一种有效的信任机制,才可以在买卖双方之间建立起高度的信任。
五、P2P电子商务中信任与风险的关系
风险与信任是相对的,风险越小,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信任度也就越高。而为了减小风险,除了商家自身努力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也十分重要。
安全对风险有着重要影响。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大公司中有75%的管理者认为,由于因特网具有易攻击的特性,所以他们对把因特网作为工具的电子商务缺乏信心,这些易攻击性将给电子商务活动带来风险,从而影响顾客对电子商务活动的信任。
要提升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也就是要降低各种信任风险。信任是一切商务活动的基础,商家应采取一定措施,对P2P电子商务中的信任风险给予防范。具体措施如下:
(1)对于系统信任风险的防范。一是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防止篡改;二是系统要保证不可抵赖性:在交易中,当一条信息被发送或被接受后,应该保证信息的收发方都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对该信息的操作确实发生了,以保证交易发生纠纷时,有所对证。这些措施的实施除了采取一些宏观措施(如系统升级等)外,主要使用一些安全技术。如对称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可以保证交易资料的安全传输,数字签名技术可以保证交易资料的完整性等。
(2)对于身份信任的管理。在P2P环境下,可以将传统的安全技术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其能适应P2P的网络环境,如PKI,数字签名等。目前P2P环境下的身份管理主要集中于分布式认证访问控制技术的应用。
(3)对于行为信任风险的防范。主要通过提供一个可靠的信任模型,来帮助用户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
首先在双方交易前,陌生人之间要建立信任关系,就必须获得足够的交易信息:双方的个人信息、交易记录和信誉评价。我们可通过在线交易的时间长短,历史交易信息的反馈来判断交易的安全性,从而对交易双方彼此的行为有一个心理预期,以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
其次,P2P交易往往是一次性和匿名的。对于卖家来说,可以收到货款后不再发货;或者发出的货品与描述不符。对于买家来说,他可以达成交易后,中断合同的履行,导致卖家交易佣金的丧失。这些可能的投机行为都会导致在线交易的高风险性,因此信任机制要有一定的激励措施,增加对不诚信节点的惩罚措施,从而提高在线交易的可信度。
再者,交易安全的保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次交易后,其结果必须得到反馈,来完善交易双方的信用记录。
最后,就是在基于行为的信任管理系统中,可以根据直接交互经验或者其他实体的反馈进行信任推导计算。由此建立信任计算模型,确定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而达到对交易风险的防范。
(4)对于环境信任风险的防范。我们要保护个人隐私,确保在交易中所收集到的消费者个人的数据不会被窃取和恶意使用。一是可以建立通过防火墙等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二是可以考虑由银行系统进行信用评估,对投机行为给与一定的惩罚,从而分担一部份信用风险。
(5)建立完善的退换货等售后服务制度,提高顾客信任度:宽松完善的退货制度以及其它售后服务制度能够更好的赢得顾客的信赖。对此,可以在网站的显著位置上公布期限较长的退货期及保修期,以此来赢得顾客信任。如果商家不为其出卖的商品提供退货及保修服务,那么顾客就会对商品的质量及商家的信誉产生疑问,进而对是否购买持犹豫态度。在这种情况下,顾客将会担当风险;假如卖方能够通过提供宽松的退货政策来降低顾客所承担的风险,那么顾客就会认为其有较高的可信度。
根据上述五项防范措施, P2P环境的电子交易一方面可借助于网络提供的安全机制和信息安全存储技术的帮助来巩固信任;另一方面可要求商家对某些商品提供免费样品及有关产品的质量证明等来提升自己的信任度;此外,就是通过有效的信任机制来管理各对等节点之间的交易可信度。对于后两项措施,我们还可以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协助实施。
一、绪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营销方式与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电子商务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传统审计工作由此迎来了很多问题与挑战,这就促使企业审计工作不断进行创新与改进,从而适应新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潮流,在此基础上就催生出了网络审计。网络审计就是将企业的经济财务数据都集中起来输入计算机中,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审计处理,从而为企业管理层在作出决策时提供参考借鉴。网络审计的发展在为企业带来便捷、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也有着自身的缺陷,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网络审计必然存在着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1]
二、电子商务对于传统审计工作的影响
电子商务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但是发展态势却很迅猛,并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带动之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状况,前景广阔。与此同时,由于电子商务有着虚拟性、多变性等特点,因此对于企业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审计工作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主要包括环境、对象、工作方式以及风险等方面。实践中,会计从业人员负责对原始交易凭证进行分类整理,并且得到记账凭证,在季末以及年末编制会计报表,而整个过程都是由会计从业人员手工完成,所有的凭证、账务等都是用纸质来进行的。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贸易业务形式有了很大改变,企业会将更多的产品、详细价格以及商品信息等放在网络上供顾客浏览选购,利用网络进行交易付款,这一虚拟化的贸易形式使得企业审计环境发生转变,而且审计目标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真伪审计了,在审计对象方面,也从之前具体的经济收入转变为抽象的数字化业务。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但使得审计内容有所增加,增添了系统处理方面的审计内容,同时审计风险较传统审计工作相比也大为提高。信息传递工具由磁介质取代纸质,无须再经有关部门签字盖章,从而也就难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磁介质数据更加容易被复制拷贝,因此信息安全监管的难度日趋加大。此外,审计方式也有了很大转变,信息数据的收集形式、加工处理以及传输储存等都不同于以往的审计形式。[2]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传统审计工作必须要进行改进创新,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审计工作结合起来,实现新型企业的网络审计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审计工作的主要风险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企业审计工作越来越趋向于网络化,而目前在电子商务大背景下,我国的网络审计工作却面临着一些风险,主要有[3]:
(1)网络审计理论欠缺。由于我国的网络审计出现时间较晚,发展很不成熟,在理论研究方面有着很多缺陷,因此缺乏完善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此外,市场上各种审计系统软件不断涌现出来,在实践方面发展迅速,因此就显得理论研究工作的更为不足。
(2)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审计准则不够完善合理。尽管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很猛,但是相关网络审计的法律法规却很少,具体的审计准则也较为落后,导致网络审计工作与法律法规、准则制定严重失衡。很多网络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都严重不足,如关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电子交易、电子签名等,造成电子合同法律效力大打折扣,争议频现。而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一旦出现纠纷,势必会影响到审计从业人员独立、客观地进行审计工作。因此,亟须出台新的法律准则,并对原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与改进。
(3)网络审计技术不够完善。在网络审计工作中,网络的安全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审计风险程度,因此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实时进行网络监督与维护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我国真正具备高水平的审计人员数量有限,加上网络自身又极易遭遇到黑客攻击,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方面所显现出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4)网络审计出现新的审计风险。由于网络审计也是新型事物,因此必然会带来很多新的审计风险,主要有信息失真所产生的风险、数据资料篡改所出现的风险、审计内容复杂难懂所引发的风险、审计软件机制所导致的风险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风险等。此外,我国既懂审计知识又懂网络技术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比较且缺,从而导致审计风险不断出现。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
(1)强化理论研究工作。任何一项新事物的出现,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知识体系作为指导,而网络审计理论体系的发展不但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审计工作,也有助于网络审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所以,必须要建立完善而合理的审计理论体系,全面重视相关理论研究。
(2)不断完善网络审计准则。在网络审计中,审计准则起着规范作用,也是企业审计工作所必须要遵循的具有权威性的规则,所以要加快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审计准则的制定步伐,不断完善已有的审计法律法规。对于网络审计进行立法处理也是正常开展网络审计工作的根本保障,建立起网络审计准则有助于企业审计工作有据可依。对于现在已经出台的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要进行遵从,而对于其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工作不相适应的地方则要加以修改并完善。
(3)加快网络审计技术开发工作。为避免网络所导致的审计工作风险,必须加强网络审计技术研发工作,提高网络审计软件、接口方面的安全性。强化网络监督与管理工作,不断推进审计数据信息接口的标准化工作。[4]
(4)大力培养网络审计复合型人才。面对我国当前网络审计人才欠缺的发展现状,要在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培养一大批既具有审计知识,又具备娴熟的网络技术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提高其职业素养。此外,还需要定时组织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审计风险意识,掌握新的审计方式,树立起良好的审计工作观念,具有创新意识,转变审计思维模式,用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来推动我国的网络审计工作发展,实现学研相结合、教研相结合,为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络审计工作提供保障。
五、结论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分析网络审计风险并提出控制措施,对于提高我国企业审计水平、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意义非常重大。但是由于电子商务业务种类繁多,程序较为复杂,因此网络审计风险分析及控制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且电子商务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在这方面的专业审计人员比较欠缺,也就制约了我国网络审计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未来的审计工作中,要提高我国网络审计风险相关理论研究,加强风险控制工作,从电子商务环境出发,综合分析审计风险,得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最终促使我国的电子商务审计工作不断趋于完善。
(作者单位为中国移动上海公司青浦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曹计.我国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的防范[D].江西财经大学,2009.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目前电子商务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成为了很多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电子商务所引起的企业变革潮流确实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交易方式,拓展了企业交易的渠道和方式。这使得一些传统的企业也在试图发展电子商务,以便能够紧随时展的步伐,促进传统企业效益的提升。但是传统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传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看到电子商务的好处,而没有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风险,这样失败的结局就难以避免,将会给传统商业企业的发展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就传统商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所面临的风险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以及解决风险的方法开展了研究,最终为传统企业介入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更好的促进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1.传统商业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分析
在我国电子商务目前还是一种较为新兴的事物,尽管在IT行业电子商务已经经过了多年的讨论和研究。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特别是传统商业领域中的中小企业,他们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依然还停留在表面,以下重点分析传统商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所持有的主要观点。
1.1 一些企业将电子商务的功能简单化
一些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仅仅只注重电子商务收集和信息的功能,而对于信息的处理,流程的管理方面的知识不够了解,这使得电子商务缺少了应有的交易和客户管理的功能,影响到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效率。这种误区的存在使得一些企业片面的认为,只要是进行了信息的,就可以获得订单。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并没有真正的其所应该具备的一些功能和作用,反而还造成了对于网络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1.2 将电子商务看的比较复杂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做好电子商务不仅仅需要一定的设备,同时还需要具备很好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有一些传统的商业企业甚至认为,只有有关电子商务的电子货币、在线支付和网络信息安全等一些技术问题都解决了之后,大多数的企业才能够涉及电子商务。也正是因为这种观点的存在,传统商业企业中很多都对电子商务持有观望的态度,传统企业在观望中也丧失了很多发展和学习的机会,给传统企业销售方式的转变造成一定的影响。
2.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风险探讨
2.1 首先存在着信息风险
信息风险主要是指虚假信息、信息不完整、信息滞后以及信息过滥等所造成的损失。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如果市场行为的主体不能够及时的获取信息,就没有办法对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判断,也没有办法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而信息虚假和信息滞后也会对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影响到企业的开展各项工作的决策。在实践过程中,信息风险直接表现为网络的欺诈,这会使得消费者和厂商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更为重要的是会使得一些企业丧失对于发展电子商务的信心,也会给消费者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2.2 同时也存在着管理方面的风险
在网络商品的中介交易的过程中,客户从开始了解产品到下单购买,然后再到企业给客户发货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大量的管理问题,如果管理不善肯定会造成一定的风险,威胁到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不利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人员管理方面的风险,人员管理一般是网上交易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近年来计算机犯罪中内部犯罪的趋势在不断的增加,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工作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安全管理较。一些竞争对手在开展招募新人的过程中,还会利用不正当的方式潜入到企业的内部,窃取企业的用户识别码等等,查阅相关的机密文件,给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比较大的隐患。
3.传统企业在发展中防范电子商务风险的措施探讨
电子商务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任何一个系统中的漏洞都很有可能造成致命的打击,正确理解和把握电子商务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是规避风险的重要举措。传统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在正确的认识风险的基础之上采取必要的措施。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就有效防范风险的措施开展了分析,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传统商业企业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3.1 建立企业的信息管理平台,有效的预防各种信息风险
传统商业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科学有效的信息规划,特别是缺少和企业资源湿度配合的整体规划,这样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造成资源的分散,最终影响到企业效益的提升,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所以信息风险的防范应该冲信息管理的方面着手,科学有效的推进信息管理系统成为整个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
3.2 做好有关信用风险的管理工作
电子商务存在于虚拟世界,交易的双方并不需要直接的减免,在身份的判断和违约责任的追究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所以在电子商务中所存在的信用风险要远远的高于传统业务。电子商务的运行,必须要以交易双方的相互信任作为基础,而社会的信用保障体系越是完善,则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就会越牢靠。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电子商务也是信用商务,缺少了信用,也就没有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如果社会的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将会给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比较大的风险。信用风险的内涵十分的丰富,首先是企业如果不能够及时、准确的按照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进行订单的完成,就会出现失信于客户的问题,这将会使得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大打折扣,影响到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涉及到各个交易的主体,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风险是由于参与电子商务的各个主体所共同决定的。如果在开展交易的过程中,交易者能够确定交易双方的信用,这样的情况风险也就降低了。
4.小结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我国的传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这成为了传统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新的手段。作为传统的商业企业要利用好电子商务的发展重要契机,减少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给企业所造成的风险。同时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得到了完善,电子商务系统的技术基础才能够足够的强大,其风险管理的程序也能够更好得到的完善,这样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风险也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企业的发展也才能够更加的顺利,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促进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国忠.玉溪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3) .
[2]孟晓明,陈拥军.电子商务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12) .
1、供应商管理发展的主要阶段
供应商管理,是在新的物流与采购经济形势下提出的管理机制。供应链管理从传统的非合作性竞争走向合作性竞争、合作与竞争并存是当今企业关系发展的一个趋势。供应商管理从购买方与供应商关系的转变过程来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传统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采购方与供应商是对立关系,价格是双方关注的核心。采购方虽然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查,但从总体看,双方的关系是短期的,不稳定的,供应商随时被替换。此时,采购方完全忽视供应商的利益和价值。
2) 供应链管理阶段。这个阶段采购方开始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采购中重视质量因素,通过控制供应商数量获得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这时,采购方开始与供应商一起努力改进质量、成本和交货期。
3) 战略协同阶段。在这一阶段,采购方更加注重与供应商的长远合作关系,业务及流程实现一体化,甚至企业文化进行融合以提高合作效率。双方有一致的战略和政策,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电子信息流共享,成为战略伙伴关系。
2、供应商风险分类
本文将供应商风险归纳为竞争型风险、中断型风险、制度型风险和战略型风险四类, 便于对供应商风险进行定位分析。
1)竞争风险:包括供应商企业成本控制风险、交货可靠性风险、交货速度风险、质量保证体系风险、产品质量风险、生产加工柔性风险和技术创新风险等。这些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供应商企业竞争要素[4]的风险,可归为“竞争风险”。
2)中断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恐怖袭击风险、供应商重大事故风险、供应商破产风险和履约风险。这些指标反映的风险一旦发生, 将会给供应商造成毁灭性的损失,供应将会中断,对于买方企业来说,可能面临着重新选择供应商。因此,这些指标反映的是供应商的重大风险,风险一旦发生,供应将会中断,可归为“中断风险”类型。
3)制度风险:政治制度变革风险、文化冲突风险
和制度创新风险。这些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制度方面的风险, 包括企业外部的社会政治制度变更风险和企业内部制度风险两个维度,可归为“制度风险”类型。
4)战略风险:战略投资风险、制造战略柔性风险和业务外包风险。供应商决定实施何种战略投资、采取何种柔性制造战略、是否实施外包策略,均属于企业战略的范畴。这些指标反映的是供应商战略的风险,可归为“战略风险”类型。
3、供应商管理对策与措施建议
挪威著名的风险管理学家Aven T在研究天然气和石油采购业的风险决策时, 提出了风险管理的二维矩阵(Uncertainties-Expected Consequence,以下简称U-EC 矩阵)。对风险因素的特征加以描述和定位,将风险决策问题分为复杂决策问题、高级决策问题和标准决策问题, 并且提出了各种不同风险问题的决策方案。这里,借助Aven T 的U-EC 矩阵,我们对其加以改进, 提出了如图2 所示的风险频度-风险损失(Risk Frequency-Risk Loss)二维矩阵,以便于对以上的四类供应商风险进行分析, 并给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与措施建议。
1)竞争型风险。此类风险通常是伴随供应商企业的运作而存在的,很难根除,其根本原因是市场变化导致的需求变化。由于企业很难精确的把握顾客的需求,导致此类风险在供应商企业运作中的大量存在, 常常成为长期困扰供应商企业的“病痛”。此类风险的主要
特征是风险发生的频度较高, 单次发生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损失不会过大, 但需要注意风险累加损失可能会伴随风险发生频度的增大而快速的增加。按照风险频度-风险损失矩阵的分类,可将竞争型风险定位为高级风险(Advanced Risk)。供应商企业在处理此种风险因素时应着重的关注于降低其风险发生的频度, 避免由于风险不断发生而造成风险累加损失快速增加的可能。具体可通过准确把握顾客需求来降低此类风险发生的频度,如建立基于顾客需求的信息系统、与供应链其它节点企业增强信息交流等。
2)中断型风险。此类风险的主要特征是风险发生的频度较低,但风险发生时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很可能造成供应中断,许多案例均说明了这一点。如2000 年美国新墨西哥洲的飞利浦电子公司晶片厂的大火造成了对爱立信的供应中断, 最终致使爱立信损失近4 亿美元,为爱立信退出移动电话的直接生产埋下了祸源。按照风险频度-风险损失矩阵的分类,可将中断型风险定位为高级风险(Advanced Risk)。与竞争型风险不同的是,中断型风险是风险频度较低,而风险损失较大。因此,处理此类风险应着重于降低风险的损失,具体可
通过一些社会手段来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如Bogataj D等人提出的购买社会保险的方法。另外,对于买方企业来说,也可以通过增加同一零部件供应商总数来降低此类风险的发生给企业及供应链带来的影响。
3)制度型风险。此类风险对于供应商企业及所在供应链的影响是较为复杂的。短期来看,其主要特征是风险发生的频度较低,风险的损失较小,可以定位于标准型风险(Standard Risk),般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随着供应链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入, 此类风险往往表现得比较激烈, 企业与企业之间常常会由于制度之间的不协调、相抵触、相矛盾而给供应链整体造成损失,严重的会中断供应关系。因此,从长期来看,此类风险可以转化为中断型风险。企业在处理此类风险时,应着重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 可以通过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 从双赢或多赢的角度实现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协调。
4)战略型风险。此类风险对供应商企业及所在供应链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一旦风险发生,其主要的表现是供应商企业将会失去目标, 企业内部将会出现紊乱现象,会同时激发众多其它风险因素同时发生,企业正常运作没有保障。但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企业制定战略的慎重,战略型风险往往不会发生,可以定位于标准型风险,甚至不是风险因素。一旦其发生会激发很多其它风险因素同时发生, 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风险损失可能无法估量, 战略型风险则迅速的转变为复杂型风险(Complex Risk)。处理此类问题时,应从风险预警的角度去考虑,重在预防,如果此类风险发生,供应中断、供应商企业破产都有可能发生, 此时再去处理已经于事无补。可以通过建立供应商风险的预警系统来实现对此类风险的预警和监控。
4、结论
本文从环境、财务、交货、质量、柔性、创新和合作等七个方面构建了供应商风险指标体系, 进一步通过理论分析将供应商风险分为竞争型风险、中断型风险、制度型风险和战略型风险四类,进而利用风险频度-风险损失二维矩阵对四类风险进行了定位分析, 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与措施建议, 研究结论为企业实际供应商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2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通过对项目的分析评价,可以准确的判断项目实施中各种风险的发生及影响程度,项目风向管理就是对已经量化的风险提出解决办法,下面对常见的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提出管理对策。
2.1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预防管理
预防风险是处理风险的最佳方式,主要是应用工程技术法,例如:为了消除可预见的安全风险,在施工时可以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时在周围设置防护网等等;为了避免触电风险,可以设置警示标志,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这些工程法可以有效的预防项目风险,但是,投入相对较大,需要对具体项目进行效益分析,同时,对工程施工者有较高的素质要求。
2.2国家及地方政策风险管理
由于近年来电力行业的改革及发展,国家及地方的政策也有相应的改变,这是输变电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提,管理者要时刻关注政策的变化,例如:国家及地方的电价政策、投资政策、产业链政策等,在项目施工前了解政策的发展方向,预估在项目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政策改变,做好充分的预备方案,减少因政策的变化带来的冲击。
2.3设备供应风险管理
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设备的供应是关键,设备供应商违约对于整个项目是很大的风险。因此,选择设备供应商时一定要慎重,选择信誉度好、技术力量强的企业招标订货。设备风险包括设备按时提供、设备质量、设备损坏维修等。设备提供要注意设备的型号、设备提供的时间,关注招标企业资质,是否有实力生产所需要的设备,并及时提供;设备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的保障;设备损坏维修是工程进程中常见问题,选择的企业要有及时维修的能力,保证不因为设备问题而延长工期。同时,在签订合同条款时分散风险,条约明确。
2.4自然风险管理
自然风险在输变电工程中是最难预测的,自然风险在项目设计规划时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准备。由于输电工程项目的特殊性,自然情况对工程的影响相对较多较复杂,包括:冬季时长、雨季时长、气候变化、地质情况(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等,对施工地点的自然情况充分了解,选择规划线路时要对可能的风险进行规避,不能规避的要做好预案,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自然风险,预案要具有可操作性,最大的减小风险带来的危害。
2.5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控制出现失误,致部分工程出现质量缺陷,主要原因是施工材料不合格、技术不到位、操作方法不正确等因素。工程质量出现问题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工程成本增加、施工时间延长等,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安全问题高度重视,用责任分解法,责任到人,择优选择供应商、监理等,共同承担质量安全责任,同时,签订合同条款时要分散风险,条约明确。
1.引言
现阶段,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呈现出了极大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总理在2015年两会期间提出的“互联网+”思维以及“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政策以后,从原来单纯的“单向供应”转变成了现在的“双向沟通”,农村电商在规模和增长率两个方面都呈现出了高速增长的局面,2016年全年农村电商规模突破4600亿元,并且农产品将会成为网络购物的风向标。河北省伴随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大力发展,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在广大的农村区域也将呈现井喷的局势。然而由于农村处在农产品供应链的最前端,物流设施设备落后、物流专业人员匮乏等原因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在农村区域的供应链风险也是最大的。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中可能产生的供应链风险进行识别、分析,构建出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中供应链风险的防范机制,以期对河北省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2.河北省农村电商中供应链风险的识别
鉴于农村电子商务中供应链风险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河北省独特的区域性特点,就使得河北省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1河北省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1.1河北省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
(1)河北省农村电商平台系统初步建成。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目前河北省建成了以河北农业信息网、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网等6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河北省“农产品进城”的需求信息、产品类型介绍等功能,这些网站的投入使用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河北省特色农产品电商网站发展迅猛。河北省因其区域特色,形成了以沧州小枣、迁西栗子、安国药材等比较有名的农产品。围绕着这些农产品,河北省搭建了一批以农副产品采销为主的特色网站,使得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客户可以了解到这些农产品,这些特色网站的搭建有力地促进了河北农村电商的发展。
(3)河北省农村电商网络覆盖范围不断加快。目前农村在PC机、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使用不断加大,而且在移动终端的电商消费将会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渠道,鉴于此,河北省不断加大信息网络的建设力度,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2河北省农村电商存在的问题
(1)河北省农村电商应用型人才不能满足需求。河北省约有80%的农民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接受过电子商务专业培训的更是不足10%。这一现状直接导致在河北省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缺乏足够的自信,而且大学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不愿意回到农村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这一矛盾亟待解决。
(2)河北省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采销成本较高。河北省比较有特色的农产品在进行采销的过程中,由于区域限制和产品特点造成的采销成本较高,这也是导致河北省农村电商发展较为缓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农村电商网站中的内容缺乏吸引性和有效性。虽然河北省在电商平台上搭建的网络已初具规模,但是很多县级电商网站还处在起步阶段,网站信息已静态信息为主,缺乏交互功能,不能很好地吸引消费者,宣传的有效性也较差。
2.2河北省农村电商中的供应链风险识别
基于对河北省农村电商的现状分析和问题梳理,除了对电商平台的搭建,最为主要的还是农村电商在采销环节中的供应链风险问题,根据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河北省农村电子上午中存在的供应链风险主要表现在需求风险、环境风险、信息风险和结构风险四个方面。
(1)需求风险。农产品在电子商务中进行交易、预测、运输、储存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都构成了需求方面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交易的未知性、预测的不准确性、运输安排不合理性、农产品储存不当等问题都较为突出。
(2)环境风险。农产品进行供应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诸如自然灾害等原因,进而导农产品质量问题,同时由于供应商分散导致供应链运作难度加大等问题导致了环境风险。
(3)信息风险。消费者在对农产品进行采销过程中,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并且信息在农村电商的供应链网络中进行传递时会出现扭曲和放大的效应,因此对于双方来说信息风险是很大的而且无可避免。
(4)结构风险。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阶段,供应链网络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节点设置、信任体系搭建、考核机制建立等都需要认真考虑吧,否则一旦出现结构风险,整个供应链网络可能就会崩溃。
3.河北省农村电商中供应链风险的评估
在河北省农村电商的供应链中为了有效地防范风险,就必须对上述识别出的所有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此次研究采用Hallikas的风险评估方法,从风险事件的概率和结果角度定量评估风险。其中的概率是风险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将风险分为五个等级,等级越高,说明这种风险发生的机率越大;结果则是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产生的的损失,根据风险事件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可以将风险结果分为五个等级,等级越高,说明风险事件的影响越大。
4.河北省农村电商中供应链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4.1环境风险及结构风险建立
预警机制环境风险在所有供应链风险当中是最不可控的,不以供应链各成员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可以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通过对每次发生的环境风险因素进行数据收集,形成大数据分析的数据库资源,建立数学模型,评估环境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造成的损失,通过对环境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最小化环境风险的损失。结构风险是可以通过供应链各成员间的努力得以控制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建立供应链的初期可以在利润获取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主要可以通过优质供应商选取、与供应商之间关系改进以及加强供应链监控等手段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这些也可以通过完善信息系统、增加大数据分析在其中的作用来实现对供应商的鉴别、供应链运转状态的监控等各项功能。
4.2需求风险和信息风险设定
预防指标需求风险、信息风险和环境风险、结构风险不同,预警的方式对这两类风险不太适用,因为需求风险和信息风险主要是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因此只靠数据资源作为参考是不能奏效的,主要还是需要建立一些指标体系来进行风险的防范。
4.2.1需求风险的预防
需求风险主要来源就是消费者的需求不确定性、运输过程的安排不当等原因造成的,针对这些风险产生的因素,普遍的做法就是在电商平台上设计一些指标,如订单完成率、订单履行率、订单时效性、运输准点率、运输车辆的满载率等指标,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约束在电商中供应链各节点成员的权利及义务,规范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提升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协同有效性和竞争力。
4.2.2信息风险的预防
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削减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危害。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是解决牛鞭效应最有利的工具,供应链上的各成员通过共享需求信息、供应信息,共同预测市场上对农产品的需求,就可以有效缓解信息部队称造成的产品积压等问题,同时可以有效解决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信任问题,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实现供应链各成员之间协调主动。信息共享并不能完全确保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由于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各成员会在共享信息的进程中缺乏主动性,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促使供应链上各成员共享信息,达成供应链协调的目的。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设定管理指标来评价供应链信息的真实性、供应链成员的考核、替换、发展等因素,实现对农村电子商务中供应链的动态管理,加强各成员的自觉地、积极地、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共享和权利义务履行。
5.河北省发展农村电商的对策建议
5.1建立农村电商中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通过对上述农村电商中存在的风险的识别、评估及风险防范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来规避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中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进而提升整个省份的农村电商体系的水平。
5.2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性人才
首先,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推广电子商务的应用性指导,提高农民参与电商的热情;其次,通过政策渠道吸引大学生回农村开展创业,到农村进行“技术扶贫”,提升农村电商的素质能力;最后,需要确定培训重点,合理组织农村相关人员进行宣贯和指导工作。
5.3在电商平台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
在电商环境下,首先需要保证的就是农产品的质量,因为在采销双方不见面的方式下,交易是否会达成的关键就是产品的质量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监督,不断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才能改善农村电商的诚信状况,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俊淼.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户风险及防机制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8]株洲贸促会.《深入研究出口收汇纠纷的法律风险》[M],http:///newsshow_text.asp?l_c_id=42.2013.10.
关键词 体育赛事 风险管理
一、体育赛事风险的涵义
体育赛事的风险指的是体育赛事在筹备和举办过程中,赛事主办方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些无法预料的事件使得实际情况和赛事举办方的期望目标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可能给赛事举办方带来种种损失。
二、体育赛事的主要风险类型
(一)组委会收入损失风险。主要包括与组委会达成协议的客户、供应商或赞。助商因破产、爽约或不履行义务等原因使协议被取消,组委会收入不能实现的风险;赞助商经费赞助承诺的履行方式变化的损失;以及因部分国家抵制赛事、赛事安排变化或赛事取消而导致赛事的电视转播收入、门票收入和广告收入的损失。
(二)财产损失风险。主要包括赛事期间由组委会负责管理的与运动会有关的建筑物的损毁;组委会成立至解散期间各类自有财产的灭失(不包括自然损耗);赛事期间的运输货物损失及运输工具的事故损失。
(三)人身意外伤害风险。主要指与赛事有关的人员的死亡、残疾、医疗费用、护理及遣返费用。包括组委会成立至解散期间,因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善、其他不可知因素引起的组委会全体人员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赛事期间国内外体育组织的官方人员、全体参赛人员、赛场工作人员、场地保安人员、正在服务的志愿人员、正在采访中的新闻记者、比赛场地内的观众和其他组委会委托的与运动会有关的各类人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
(四)民事责任赔偿风险。从组委会的成立到组委会的解散,甚至到组委会的解散之后的一个时期内,存在着很多与赛事相关的责任风险。包括组织者管理层个人决策失误导致的组委会损失,但更多的是由于诸多必然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非决策失误损失。
(五)其他特殊风险。主要包括因转播设备、卫星设备故障或损毁造成的不能转播赔偿;运动员、电视新闻工作者因为道路堵塞而不能到达运动赛场,致使比赛本身无法举行,电视转播不能如期进行的赔偿;因恶劣天气造成的比赛中断或改期引起的赔偿;因地震、恐怖活动或其他未可知因素造成整个比赛的取消、延期或易地举行而发生的一切赔偿等。
三、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
(一)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概念
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是指对体育比赛在筹备和举办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体育赛事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体育赛事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以保证体育比赛的顺利进行。
(二)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模式
1.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在大型赛事启动的时候,组委会就应该立即着手成立赛事的风险管理机构,其组成人员应是风险管理方面的专家,负责赛事从筹备到举办阶段的全部风险管理事物。主要表现在:在赛事的启动期,参与赛事风险的识别、评估,选择恰当的风险管理技术,在此基础上制订风险管理计划;在赛事的筹办期负责实施风险管理计划,并监控计划的执行;帮助组委会甄选赛事的保险经纪人、保险人和审定其提交的风险评估报告、保险计划安排;督促保险人实施保险事故处理计划等。
2.制订风险管理计划。在大型赛事正式启动以后,就应该在风险管理专家、保险经纪公司和专业的保险公司的参与下,制订赛事的风险管理计划,即在赛事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按照风险的大小和性质,制定相应的措施去应对和响应各种可能遇到的风险。风险管理计划是大型体育赛事进行风险管理的行动方案,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一般要经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确立风险应对策略几个步骤。
(1)风险识别。识别风险是赛事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任何重大风险被忽略都会导致赛事整个风险管理的失败。主要采用工作分解结构法、检查表法和头脑风暴法。(2)风险评估。赛事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赛事可能遇到的每种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并根据风险对赛事目标的影响程度对赛事风险由大到小分级排序的过程。主要包括评价风险的特性和对风险进行排序。(3)确立风险应对策略。对赛事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之后,赛事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根据赛事风险的特性及其潜在影响,选择合理的风险管理对策,以尽可能地减少赛事风险的潜在损失和提高对赛事风险的控制能力。基本应对策略为风险控制、风险转移两种形式,赛事风险管理人员在确立具体的风险应对策略时要将两种形式结合起来运用。
(三)赛事风险监控
赛事风险监控就是在赛事的筹办过程中,以风险管理计划为依据,监督、检查赛事风险的发生情况以及风险措施的落实情况。赛事风险监控的目的有三个:一是监视赛事风险的状况;二是检查赛事风险的应对对策略是否有效,监控机制是否在运行;三是不断识别新的赛事风险,并制定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在整个赛事的筹办过程中,由于难以预料的情况很多,进行赛事风险监控除了要充分利用前一阶段制定的赛事风险管理计划,密切注视各种潜在的或已发生了的赛事风险事件动态以外,还要随时识别、估测新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风险,对赛事风险管理计划进行修改或补充。
作者简介:黄爱颖(1970-),男,湖北恩施人,天津市电力公司,高级工程师;贾培刚(1972-),男,陕西眉县人,天津市电力公司,高级工程师。(天津30001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134-02
经过多年的建设,天津市电力公司已经建立起多种缴费渠道,并对电力款项收缴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为了满足城镇居民日益提高的缴费多元化需求,必然要扩充缴费渠道的建设。随着电动汽车等新业务的发展,多元化缴费情况下需要将电费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费统一缴费渠道,实现电力融合缴费;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开展更多新型业务开拓市场,需要与公用事业缴费业务对接,实现水、电、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大融合缴费业务。
然而现有营销缴费渠道的应用标准各成体系,资金清算依赖于渠道分工,服务渠道无法共享,各缴费渠道缴费业务、服务标准、营销账务处理标准不统一,多元化缴费情况下从有资金往来的交易受理到资金入账各个环节都存在多方面的资金安全风险,研究多元化缴费情况下的资金安全在现阶段尤为重要。
一、资金安全风险分析
下面从多元化缴费情况下资金往来的交易受理,到资金入账各个环节以及账户管理来分析存在的资金安全风险。
1.收费风险
多元化情况下扩展了缴费渠道,这些缴费渠道给用户的缴费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最直接的风险就在于收费风险,通常体现在费用收取和收费撤还两大方面:
(1)费用收取。现金仍然是多元化缴费主要的结算方式,多元化缴费情况下要扩展第三方代收机构收费,对于非电力机构、非金融机构,在代收电费结束后,电费资金未及时归集,导致收费现金被截留挪用或者直接被携款潜逃等造成电费资金安全风险。同时为了提高缴费便捷性、降低现金风险,拓展了POS刷卡结算方式,如果商使用未经授权的POS终端进行收费,可能产生虚拟收费,不仅将增加手续费成本,而且还可能造成资金流失,形成资金风险。
(2)收费撤还。第三方代收机构商收费员在日终交接前将当日的收费进行冲正,并没有真正将现金退还给缴费用户,虚假撤还,私自将收取的现金截留挪用,造成资金流失。用POS刷卡代替现金缴费,能有效避免资金挪用等问题,但会存在商操作员恶意撤还退费,套取现金,造成资金损失。
2.账户风险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要实现电费、电动汽车充换电费以及水、电、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公用事业缴费的大融合缴费业务,从单一的电费资金管理到多渠道大融合缴费业务的资金管理,如果各渠道缴费分别进行资金账户管理,容易造成资金利用率不高、资金的使用存在安全风险,资金管理将陷入混乱。
3.交易对账风险
交易对账是对日终代收交易记录的核对,商代收电费结束后,如果不及时对多种缴费渠道支付进行交易对账,存在单边账无法及时处理,致使交易信息不真实的问题,容易造成资金安全风险。
4.资金对账风险
商代收缴费资金到达电力公司开设的银行账户时,银行应及时提供对账单信息,电力公司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获取对账单进行资金对账处理。如果资金对账不及时,可能形成虚假进账或者没有及时存入专户,造成资金流失,形成资金风险。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存在代收其他公用事业费用,电力账户需要与其他资金账户划转,进行资金对账处理,如果资金对账不及时,也会造成资金流失,形成资金风险。
二、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对多元化缴费情况下的资金安全风险分析,提出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资金安全管理。
1.加强收费风险控制
(1)费用收取风险控制。多元化缴费情况下需要加大社会化的缴费渠道建设,例如居民比较便捷的小区、超市、商店部署POS缴费终端。采用保证金策略可以有效避免这些资金风险,加强商资金安全管理。
第三方代收机构在收取电费前预先向电力公司支付保证金,进行收费时,其收取的费用将从保证金余额中扣减,允许商收取不超过保证金金额的费用,并对商进行合同化管理,对不及时进行资金解款及客户投诉的商终止其商资格。通过保证金管理可以把商费用回收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商收费资金安全。
为了更合理有效地管理商缴费,通过商缴费用户范围、缴费区域范围及单笔最大缴费金额等缴费规则细化商缴费管理粒度,从而避免商恶意虚拟缴费,有效控制商收费风险。
对于通过POS刷卡方式缴费,需要严格控制POS终端授权认证,通过安全证书发放、身份验证等方法杜绝商使用未经授权的POS终端进行收费,从根源上控制POS刷卡风险。
(2)收费撤还风险控制。为了有效控制商收费员在日终交接前将当日的收费进行虚拟冲正,私自将电费资金挪用截留,应建立商撤还规则,需要细化商撤还管理力度,严格控制收费撤还。
针对信用较好的商可以允许在一定的撤还规则内进行撤还,而信用较差的商则要限制其撤还,只允许用户到电力营业厅进行撤还;同时撤还时需要用户确认信息,进行二次鉴权(如通过随机短信将二次鉴权密码发送到客户手机上,客户通过输入该二次鉴权密码进行再确认),通过撤还金额比对、异常提醒、电话稽查确认等方法极大降低撤还风险。
撤还规则可以为在收费后一定时间内允许撤还、不超过当日最大撤还次数、不超过单笔最大撤还金额、不超过单日累计撤还金额、实行流程化管理等。
POS刷卡撤还时,通过用户确认信息严格控制单方撤还,避免以现金方式对POS刷卡交易进行撤还退费,有效降低POS刷卡风险。
(3)商信用管理。建立商信用管理也是加强商管理的一个有效办法。制定商信用评价标准,建立评级制度,通过商的缴费情况、撤还情况、解款及时情况、单边账情况、对账情况等对商进行科学的信用评价,并根据商信用等级制定其保证金、缴费规则策略。对信用较好的商可以适当放宽商保证金缴纳额度,允许在一定金额或比例范围内透支,扩大缴费用户范围,加大电费回收速度等;对于信用较差的商,需要加强保证金管理,冻结保证金、缩小缴费范围,直至终止其商资格,有效降低资金风险。
2.统一账户管理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通过对现有缴费渠道集成,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费统一缴费渠道,实现电力的融合缴费;与公用事业缴费业务对接,实现水、电、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大融合缴费。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应在银行开设统一的账户,对大融合缴费所有费用进行管理,实行统一账户、统一结算,有效解决不同用途下资金的混乱管理,提高资金对账效率、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从而提高资金安全。
3.加强对账管理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需要加强资金对账管理,实现电力公司收费信息与银行回单自动匹配对账处理,加快资金核对速度,降低资金安全风险。
资金到账后,银行向多元化缴费平台提供纸质文档或电子文档格式的对账单,资金到账信息根据事先约定的规则,录入、导入或直接通过系统对接获取对账单,并对其进行管理。资金到账后多元化缴费平台根据对账单中资金来源等信息匹配对应的对账规则,与银行进行对账。实现自动匹配对账处理,减少人工干预成本,提高资金核对速度。同时需要加强对统一账户与各渠道缴费账户的对账,及时准确进行资金划转,避免资金流失,降低资金安全风险。
4.加强资金监控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加强资金实时监控也是有效降低资金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交易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数据进行监管、对异常的资金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并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通过电话稽查确认,保障交易资金的安全。同时加强解款情况、对账情况监控,掌握银行账户资金信息,通过查询核对确认数据,可以对所有银行账户进行实时监控,能随时掌握资金的流向,有效防范了资金风险。
(1)加强渠道交易资金情况监控。对通过外部、内部渠道的各种缴费方式进行交易的过程中的资金流量情况、资金流走向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可疑资金流及时作出预警处理,降低资金安全风险。
(2)加强业务交易资金情况监控。加强对业务交易过程中的资金流量情况、资金流走向的实时监控,并对可疑资金流作出及时预警处理,降低资金安全风险。
(3)加强解款情况监控。加强对解款资金、未解款资金和存在资金安全回收风险的解款数据的实时监控,确保当日及时解款,保证资金回收速度,降低资金风险。
(4)加强对账情况监控。加强对交易对账及时性、已解款未对账的资金的实时监控,及时处理单边账,保证交易数据真实性,对存在回收风险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资金到账及时率,规避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5)加强资金划转监控。加强对统一账户与各渠道缴费账户的资金划转信息的实时监控,对异常划转信息进行及时预警处理,确保资金安全。
三、结语
多元化缴费情况下要统一缴费渠道、实现渠道资源共享,实现电费、电动汽车充换电费、其他公用事业缴费业务等大融合的缴费业务,费用类别多、缴费方式多样化、资金风险高,资金安全管理复杂。
经分析,通过采取加强收费风险控制、统一账户管理、加强对账管理及资金监控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资金安全风险。结合以上措施建设多元化缴费平台系统,同时完善内部流程规范、完善商合同条款等,并最终将这些对策具体落实到工作流程及执行人员,才能有效控制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营业抄核收工作管理规定(国家电网营销[2005]848号)[Z].
[2]黄昆彪,叶嘉霖.引入电费担保机制依法保障电费回收-关于取消电费保证金后降低电力营销风险的思考[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0,(2):9-11.
[3]胡鸿翔,胡朝阳,李琳.电力市场环境下供电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电力技术经济,2002,(3).
[4]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营销安全风险防范与管理规范(试行)》和《国家电网公司营销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手册(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营销[2009]138号)[Z].
在整个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当中其实要牵扯到诸多环节与因素,任何一个地方未能处理到位,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工程项目面临着风险,进而给项目如期按量完成极其顺利施工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说,要想确保输变电工程项目施工顺利,大幅提高基建精益化管理水准,增加投资效益,就必须搞好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
1 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况
根据笔者这么多年以来的基建管理工作经验可知,当前浙江省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着以下几大问题:
(1)在管理体系上,对于风险管理不够关注,管理组织未重视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没专门设置部门负责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
(2)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3)风险管理方式较简单化;
(4)缺乏一个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其中,第三点在施工图设计预算审查会上最为突出。
2 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2.1 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
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为了改善项目内的不确定性,在控制风险时采取动态、系统的方法实施全程风险管理。针对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起始于项目的决策立项一直到项目投入运行均实施风险的预测和研究、风险评价及过程控制,执行有效的全过程控制,并累积一系列的教训与经验。在项目管理的每一个阶段进行风险管理,要罗列各种可能的风险,并将它们作为管理对象,不能有遗漏和疏忽。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从各方面对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如对整个项目的各个方面,如工期、成本、进度、合同、技术、计划的影响。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决策、风险监控等全过程。全面有效的组织措施。对于已被确认的有重要影响的风险,要做到从业主到各承包商、监理等各个行为主体,均应落实专门机构、专人负责风险管理,并赋予相应的职责、权限和资源;在组织上全面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2.2 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型
由于输变电工程项目周期长、投资大,面临的风险也是各种各样的,根据输变电工程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需求,依据企业风险管理的理念,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型由风险管理环境体系、风险管理的过程体系、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和风险管理方法体系组成。
3 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性问题及其对策
3.1 设计、勘察风险及其对策
为缓解供电紧张的形势,电网中很多输变电工程不约而同地开工,造成勘察设计单位肩负众多任务更有甚者重负难当,而部分勘察单位的勘察项目不深且不全面,导致其所出具的原始勘察凭证不够全面,给后续工作带来众多风险。还有些设计单位在图纸设计前未能准确、全面的实测现场,其所设计图纸照搬性强,适用性降低,变更因素增加,这在今后项目实施中会引发诸多变更,出现洽商和签证。如:设备区的绝缘地坪渡槽不能排水问题,这引起了诸多变更,还给变电站在雨季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威胁,使项目成本增加。因此,在勘测设计阶段,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控制风险:
(1)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核查勘察设计文件组织设计交底会,要召开各方参加的技术讨论会。
(2)在设计环节引入竞争奖励机制,使设计人员主动控制造价。
(3)加强设计合同管理,注重设计索赔。
(4)加强设计变更管理,优化设计。
(5)使用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理念进行工程设计,控制工程的总造价。
3.2 组织管理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业主的组织管理风险来自管理模式本身和参与建设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知识,工程建设经验,管理素质等方面的不足或缺陷导致的工程风险。目前,我们的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传统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在国际上通行并得到广泛认同,但由于其项目实施只能按顺序方式进行,即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而输变电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这些将导致不稳定因素增多、管理费用高等。国际上还有PM模式、CM管理模式、EPC模式等。
3.3 设备采购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从概预算书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在我们的输变电工程建设中,主、辅生产设备占工程总造价的比重很大,设备的采购和运输也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电力生产过程中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电网的安全运行。为了保证设备的采购质量和按时到货,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1)在采购环节,按采购管理制度办事;2)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3)加强对供应商状况的动态管理;加强合同管理,提高物资采购风险防范意识;4)加强物资到货的检验控制,严格控制物资采购质量。
3.4 质量、安全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工程质量风险是指由于在质量控制中出现失误形成质量缺陷的发生,来源于原材料缺陷、技术失误、操作方法不当、施工工艺不成熟等。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必然引起材料的浪费,增加工程成本,纠正处理质量缺陷会使工期延长。安全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但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的不确定性确实存在。
在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可通过对控制目标的分解将风险责任具体化,使大家增强风险责任意识;择优选择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商、监理、调试单位,强化设计、监理、调试执业风险责任;加强招投标制度,通过合同条款约定分散风险;坚持严格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加强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合理预留保险金;参与工程保险。
3.5 完工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所谓完工风险,顾名思义,就是工程建设延期完工、不能完工抑或是完工之后不能达标的风险。就项目来说,完工风险就代表着贷款偿还期的延迟与贷款利息支出的增多等等。要想将完工风险控制住,第一步就是协调好工程建设的不良影响并处理好项目业主;第二步就要在项目招标阶段择出业绩好、经验丰富、信誉佳的经过资质审查的投标单位入围,合理、正确、科学的编制评标手段,确定合理的中标价,中标后,通过合同条件约定未完工程风险,建立奖罚制度,调动各参建方的积极性是按时完工的有效保障。再次,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精心施工,加强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X820 文献标识码: A
一、风电项目投资风险的特点
风电投资风险并不仅指风电建设项目开始阶段的投资风险,而且指风电项目在项目建设前期的规划设计、风电建设整个过程、建设竣工验收工作和风电机组的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可能遇到的风险的综合。由于风险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之中,风力发电的投资风险就形成了如下特点:
1、阶段性特点
由于风电项目是一项投资巨大、长久性的项目,因此,按照风电项目开发的先后顺序,可以将其投资风险大致划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项目前期调研规划阶段的风险、投资和融资阶段的风险、开工建设阶段的风险和设备运营维护阶段的风险。在各个阶段,由于外界造成的风险等都是由投资商一概承担的。
2、偶然性特点
风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遭到偶然或突发状况而导致的风险。由于风电基地往往会建设在自然环境较复杂的地方,这些地方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较大,为了降低由于突发的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害,投资商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3、相关性特点
一般而言,经济条件较好地区的电力产业发展速度也较快,因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电的需求量就越大,从而导致电力产业对于经济的发展趋势较为敏感,经济繁荣可以带动电力的发展,反之,经济萧条也可阻碍电力产业的发展。因此,风电项目的投资风险与经济的关联性是相当大的。
二、风电投资成本分析
风电项目投资者如何将投资成本控制到最低点,是获取风电投资效益的关键,也是风电投资风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电开发项目投资成本可作为衡量风电建设投资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其组成如下:
1、风电项目的风电场建设成本
风电项目的开发,在风电场的建设费用支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其中包括风电机组设备的购买成本、风电机组的安装调试费用支出和风电场的选址费用支出等。
在风电机组的购置成本和安装调试方面,风电项目的开发以及风能的正常利用最离不开就是设备风电机组。所以,要想提高风能的利用效率,投资商应加大对风电机组的投资,在购买设备时应选优质、耐用的风电机组。对风电机组的费用支出加大,将直接影响到风电场总投资的多少,同样关系到风电投资带来的收益大小,由此可以明确看出风电机组设备的投资是风电投资成本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就目前而言,其成本应占总投资的一半以上。因此,随着风电机组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机组性能的快速改进,在某种程度上就会使风电机组的造价降低,从而降低风电成本,由此增加风电投资的收益。除风电机组的购置成本外,由于风力发电系统较为复杂,对设备的安装精度要求高,风电机组的安装调试费用也占总成本的一定比例,不容忽视。
2、风电运营维护费用支出和其他费用支出
风电投资与工厂投资是一样的道理,在风电建设完成之后,还需要对其设备等的运营进行有效维护。一方面是保证风力发电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延长设备的寿命,从而减少由于长期使用设备而造成的折旧费用。一般而言,风电场设置的地方自然环境都相对较恶劣,因此,一些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造成的设备损害较大,投资方对这一方面的投资就会随之增加。其他费用则是指除上述成本以外的费用支出,例如在建设风电时需要的管理费用,投资所需贷款的利息费用等。
三、风电项目的投资风险分析
1、针对风电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的分析
项目风险评价是指在观察和研究导致项目风险的因素后,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而后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模型,从而确定整个项目的风险水平以及风险影响程度等。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风险评价指标的影响强弱度的判定、项目的总体风险水平的评价和项目风险防范措施的选取。
根据风险强度的高低来对风险指标进行评价,对于风险指标影响程度较高的因素,相关人员或组织应加强对其的监控力度,以避免这种因素再度影响风险指标的风险水平,这就是对风险评价指标的影响强度的判定;而项目的总体风险水平的评价则是通过在项目建设之前对项目投资所获取的收益,即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之间的差距比较。这种差距的造成,不仅与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相关,与各个阶段的风险指标也是相联系的,因此,施工中要注意及时检测和监控各阶段的风险因素;所谓项目风险的防范措施的选取则是在确定了项目实施各阶段的风险指标的影响强度以后,加强对风险指标影响度较强的因素的控制与管理,减少或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
2、影响风电项目投资风险的因素分析
风电项目是一项巨大的投资项目,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投资项目,因此,影响其投资风险的因素也是多样的、复杂的。在风电项目施工前的设计方案阶段就已经存在风险因素,为了使项目能够更好地开发,投资商会聘请专业人员对在施工中采用的策略、方式、设备等进行投资估计,但是,这种估计往往不会将实际的环境、市场变动等要素都考虑进去,从而导致估算出现较大的偏差,也会影响投资风险。
此外,投资商对项目进行投融资时,必定要向银行贷款,由于贷款的汇率变动、贷款合同的变更也同样会影响到投资风险。当汇率变高,贷款资金又不能即时到账,这就会使得投资项目的建设进程延缓,从而导致费用及成本增加。在成本增加基础上,效益不变,投资风险指标便会随之提高。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可导致风电项目的投资风险增加,因此,为减少项目投资风险,应加强对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
四、风电项目投资的风险防范对策
1、政策风险的防范对策
风电投资管理者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应对政策风险并化解它,一方面深入研究国家对风电项目的各项优惠政策,从而准确解读国家在产业政策方面的导向,另一方面认真分析优惠政策连续性中断的原因,并积极做出应对预案。
2、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对策
风电场管理人员应加大力度,积极引进相关人才并储备人才,同时对人才进行有效的培训,督促人才激励制度不断完善,加大力度培训和培养现有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及综合素质等。与此同时,促使“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加强和企业凝聚力的增强,从而为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技术风险的防范对策
在为项目选址和为设备选型时,充分分析其可行性。选址时确保所选地址有达到相关标准的风能储量,以避免出现经常性的风能不足或长期无风的现象;选型时经验丰富的厂家和机能良好的机型,厂家和机型应获得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技术认证。如果选择国产设备,生产厂家规模要大、机型的技术要成熟。除了前期要慎重选型之外,运营期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转移设备本身的技术风险。
4、市场风险的防范对策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电价风险和电力项目的成本风险是风电项目投资的主要市场风险,这两种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以防范:首先,在电价风险的防范方面,降低特许权项目电价风险的措施是:一方面,按照当前发改委的政策,将风电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控制在3000小时以内,即等效负荷的小时数;另一方面,预计后期电价时,依据相对保守的方法,从而有效确定投资收益率。其次,要对风电项目的成本加强控制,依据其重点和难点,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风电设备和金融市场,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不确定性的风险;另一方面,对风电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将项目成本控制纳入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中。
结束语
风电项目是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对象和内容,风电项目的开发可以促进能源紧缺的问题的解决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能源领域内投资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就不可避免地包括风电项目投资了。但是,在有关人员火热地投资风电项目的同时,风电项目投资的风险也应该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闫宁.风力发电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1-46.
为加快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进程,国家对科教用品进口予以支持,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一般来说,进口科教用品存在价值较高、购销链长的特点。在进口科教用品工作中应加强风险防控,尤其是法律风险的识别与应对,主动、积极、有针对性地管理风险,以最小成本争取最大安全保证,防范风险导致重大损失。
1 风险、法律风险与风险识别、风险应对
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及这种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增加损失发生频率或加重损失程度的状况被称为风险因素[1]。
法律风险由法律风险事件引起,由公权力部门或其他方当事人追究而引起的法律风险后果,可能是经济损失,也可能是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还可能是无形资产损失、单方权益丧失、机会成本增加等间接损失[2]。
风险识别是判断哪些风险因素会影响项目并记录其特征、影响范围的过程,它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
有4种策略来应对威胁或可能给项目目标带来消极影响的风险—回避、转移、减轻和接受。
回避是指改变计划以完全消除不利风险事件的威胁。
转移是指把风险的部分或全部消极影响连同应对责任转移给第三方。
减轻是指把不利风险事件的概率或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的临界值范围内。
因不可能消除项目的全部威胁,所以还需要采用风险接受策略,分为主动接受与被动接受。
2 进口科教用品的法律风险
2.1 管制风险
2.1.1 风险识别
进口管制:出于对国防、环保、经济等各种因素的考虑,国家禁止进口某些货物,或通过配额和许可制度限制进口某些货物(出口国也有出口管制)。
2.1.2 风险应对策略—回避
在拟签合同之前,应查阅商务部的禁止/限制进口货物目录,或咨询外贸公司,明确货物是禁止进口、限制进口还是自由进口的,能否征免,以及出口国对该货物的管制态度。部分机电产品应先申请进口许可,有放射源的进口设备应先经有关主管部门进行环评。
2.2 资信风险
2.2.1 风险识别
我国的对外贸易实行特许经营和强制制度。国务院各部委直属的科研院所和地方所属的副厅(局)级以上科研院所、其他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上的科研院所、年总收入在3 000万元以上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年总收入额在1 000万元以上的省级科委认定的开发型高新技术企业,可向当地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申请,“两委”审核后上报外经贸部和国家科学技术部,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推荐,外经贸部审批后取得进出口经营权。进口方无进出口经营权时,外贸合同应委托经国家批准的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法人或组织与外国供应商共同签订后方有效。
国家规定,科研机构和学校以科研和教学为目的,在合理数量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者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科教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3]。又因外贸是隐名,外贸公司接受委托后,以自己的名义直接与外商签订进口合同。因此,进口方需防止合同对方以欺诈手段,利用科教用品征免的合法形式掩盖逃税、走私等非法目的,损害国家利益。
2.2.2 风险应对策略—回避
进口方应对合作单位开展资信审查,审查内容包括:(1)一般主体资格。如法人的单位或分支机构不具有对外民事行为能力,不能成为合同主体。(2)特殊主体资格。如外贸公司应经国家批准、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等。(3)主体的财力、信誉、经营范围、营销渠道等情况。同时,进口方还需密切监督合同对方的履约情况。
2.3 合同风险
合同对买卖双方具有同等的权威性、指导性、保护力和约束力,是买卖活动中各方的行为准则。合同风险主要是指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合同条款的不完备或不明确、不具体是产生合同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
2.3.1 合同条款的完整性
(1)风险识别。合同要尽可能完善、全面,但也没有一个合同能够包容项目所涉及的所有事项。合同条款不完备包括合同基本条款的缺失与合同其他条款的遗漏两种情况。
(2)风险应对策略—减轻。合同条款是合同目的的体现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载体。进口科教用品采购合同应包含以下条款:①标的(品名、数量、质量、包装、产地、出厂时间、配置、赠送件、选购件、消耗品数量);②装运条款(运输方式、装运期、到货期、交货地点);③商品价格;④结算方式、支付条件;⑤履行期限、地点、方式、安装调试、培训、验收标准、验收方案;⑥售后服务条款(技术服务的方式、内容、期限、费用、在保证期满后对零配件的供应以及价格);⑦违约责任条款(索赔、仲裁及费)、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方式、合同文字语言条款;⑧其他主要条款。
涉及专利的,应当注明发明创造的名称、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申请日期、申请号、专利号以及专利权的有效期限。
与履行合同有关的技术背景资料、可行性论证和技术评价报告、项目任务书和计划书、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原始设计和工艺文件以及其他技术文档,按照当事人的约定可以作为合同组成部分。
2.3.2 合同条款的明确性
(1)风险识别。合同条款不明确、不具体主要是指合同条款约定的权利、义务不够具体明确,有的过于宽泛而无法实际履行和操作,或因约定的事项不具有唯一性而产生歧义[4]。
(2)风险应对策略—减轻。产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都有生产基地,由于各地条件不一,不同产地的同一品牌、同一技术的产品在质量、性能、价格上都存在差异,且进口国对不同产地征收的关税各不相同。因此,合同应明确约定产地,并可要求供货方提供原产地证书。
技术服务—通过生产厂商授权的商或中间商购买设备,一般也能获得厂商最初提供的技术服务,但如果商的授权过期或商截留技术服务费用,且商不具备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将会给设备使用带来麻烦,还有可能因商逃匿等情况连违约责任也无从追究。因此,最好直接向生产厂商购买。
价格—应该注意,不同的合同价款包含了不同的费用[5]。
FOB/FCA价=进货成本价+出口国国内费用+净利润
CFR/CPT价=进货成本价+出口国国内费用+国外运费(正常主运费)+净利润
CIF/CIP价=进货成本价+出口国国内费用+国外运费(正常主运费)+国外保险费(主运输货物保险费)+净利润
合同应列出各种开支,采用国际贸易术语标价,避免标识含糊。并可利用合同把某些风险转移给另一方,如利用成本补偿合同把成本风险转移给进口方,利用总价合同把风险转移给供货方。
装运条款—运输方式可分为海洋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集装箱运输、国际多式联运等。如果合同没有约定装运条款或约定不够细致严密,进口方可能面临巨大风险。如合同约定装运期但没约定到货期,且未约定不得转运或分运,那么供货人可能将货物交给过路船只,经过多次装运或分运才到达目的港。
结算条款—国际货款结算有3种主要方式:①汇付,也叫进口方直接付款,主要包括票汇(D/D)、信汇(M/T)、电汇(T/T)3种。D/D是进口方申请,汇出行开出银行汇票,进口方将汇票交供货方以向汇入行兑现;环节多,速度慢,存在汇票被盗、丢失等风险。M/T是由进口方将款项交给汇出行,由汇出行用信函委托汇入行付款给供货方;汇费低,速度慢。T/T是汇出行用电报或电传委托汇入行付款给供货方;速度快,简便易行,汇费较高。②信用证(L/C)。L/C是银行以自身信誉向供货方提供付款保证的一种书面凭证。根据进口方的请求,其交易银行以信用证的方式向进口方提供信用,承诺在一定条件下承兑或支付由甲乙方开具的汇票。信用证因与CIF合同相结合构成了国际贸易中完美的运作机制而被誉为“商业天才的创造”[6]。但由于需要银行信用参与,成本也最高。③托收是供货方以进口方为付款人开具汇票,委托银行代向进口方收取货款的结算方式,包括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D/P是供货方发货后准备好装运单据及汇票,通过银行交单至进口方银行,进口方银行提示进口方单据已到,付款后银行将装运单据交给进口方。D/A则只需进口方承兑供货方单据就可以拿走正本单据,到期时付款[5,7]。
从供货方角度考虑,L/C最安全;D/P的供货方将承担较大的风险,但成本相对于L/C更低;T/T,D/A的供货方风险很大,除非双方对于对方的资信有充分把握,一般较少采用。进口方反之。
处于进口方的角度,L/C,D/P的风险都较大,可利用保险或投标保证书、履约保证书、银行保函等预付款担保工具转移风险[8-11]。进口方应在合同中将开具信用证、履约保函、担保书或付款条件规定得非常明确具体,并严格审核供货人提交的所有单据,保证所有单证相符才付款。
违约责任—合同执行中违约后的仲裁机构及惩罚条款要明确,以免在合同执行中发生纠纷无法解决[11-12]。
2.3.3 合同履行的情况
买卖双方应严格履行合同义务,并密切监督合同的对方的履约情况。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都是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如果有确实证据证明对方经营状况恶化、丧失商业信誉,应通过中止合同履行,或解除合同,或由对方提供担保后继续履行等手段,及时有效地降低风险。
3 结束语
进口科教用品的法律风险可以通过管理风险回避、资信审查、合同审查等手段加以防范(如图1所示)。应该注意,以上探讨的是已知、部分可预测的进口科教用品法律风险。在实践中,还可能存在因笔者经验局限而忽略的其他风险,以及随客观环境变化而形成的不可预测风险。
参考文献
[1]道弗曼.当代风险管理与保险教程[M].7版.齐瑞宗,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吴江水.完美的防范:法律风险管理中的识别、评估与解决方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5号[EB/OL].[2007-01-30]..
[4]洪彬,李少壁.常用合同法律风险分析与防范[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5]缪东玲.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周继忠.国际贸易结算[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7]王晓华.关于防范高校进口设备购置风险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207-209.
[8]张祥.国际商务谈判:原则、方法、艺术[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大国。近些年随着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崛起,我国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结算中的风险与日剧增。其中贸易结算是国际贸易的连接点,倘若结算环节出了问题,将导致整个贸易进程不能继续。为此,本文立足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对我国贸易结算中的风险与对策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猛,特别是200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活动增长速度很快,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大国。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也越来越密切。但是在合作的背后,存在着各种贸易摩擦,我国已经成为贸易活动中的主要受害国之一,比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措施使贸易摩擦一步步升级,其中就有对结算方式的刻意限制,严重制约中国的出口,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也使中国商人对国际贸易的信心大大减弱。
二、国际贸易结算中的风险漏洞
国际贸易是国与国之间的活动,涉及的范围十分广,国际贸易结算中存在不少的风险与漏洞,本文对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证结算产生的风险
信用证是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产物,在国际贸易结算中频繁使用。因为在交易中存在较大违约风险时,信用证是支付交易成本最低的结算方式;然而当违约风险较少时,使用信用证结算则会增加交易成本。在国际贸易实务中,除了增加了贸易的结算成本,而且还有信用证结算本身的缺陷,其缺陷在于,信用证业务的实际效用偏重于促使进口方履行付款责任,而对出口方提供与信用证要求相符单据的约束力比较小。这就有可能产生买方违约的行为,买方在自己握有较多贸易主动权的情况下,必然会从众多贸易结算方式中,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结算方式,从而给卖方在资金收回方面产生一定的风险。
(2)托收结算的风险
托收是在出口方在货物装运后,开具以进口方为付款人的汇票,委托出口方银行通过他在进口方的分行或行向进口方收取货款的一种结算方式。托收的风险主要在于进口商在出口商的货物出港后,提出降价,这对出口商是十分不利的,倘若双方交易不能持续下去,那么出口商只能转卖他人或者把货运回,有些时候会给出口商带来极大的损失。有时货物已经到达目的地,进口商就是不赎单,结果造成了大批的滞港费、仓储费等。出口商不但没有收到货款反而无辜受到损失。
(3)直接汇款的风险
直接汇款是日常生活中最为直接的交割方式,这种结算方式的交易基础与银行完全无关,是一种完全的商业信用。直接汇款在外贸交易中虽然经历的程序简洁,但在汇款方式上过于固化,且受到汇率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主流,倘若某国经济发生动荡,势必影响和、汇率的大规模变动,对交易带来潜在的威胁和风险。这是不太值得提倡的一种交易结算方式。
(4)赊销的风险
赊销是进口商与出口商之间的一种付一款安排。与预付货款相反,赊销是进口商尚未付款就可以提取货物,途径是出口商在装运货物后直接把运输单据寄交进口商。也就是说出口商在未获得付款或付款承诺之前就失去对货物所有权的控制。
三、国际贸易结算中规避风险的对策
(1)加强进出口商的资信认证体系建设
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交易双方的自信十分重要。当前进出口商或多或少的财务问题以及信用问题。为此,有必要从要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对进出口商的综合经济情况和综合商业形象进行调查。其内容包括进出口商的工商注册情况、财务状况、公司结构、管理人员情况、历史重大交易额、法庭诉讼纪录以及专业信用评估机构对该公司的信用等级评估等等。通过资信调查,加强对进出口商的自信认证体系建设。
(2)适当规避信用证风险
供货商可要求将转让信用证改变为背对背信用证,必要时可在付款期限上做出让步,因为背对背信用证对供货商有利,其在提交相符单据后即可得到背对背信用证开证行的付款保证。此外,可要求转让行加保,明确其凭相符单据付款的独立的付款责任。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进口商存在着得不到或延迟获得货物的风险,故进口方也应加强风险的防范,确保装运的是合同所订的货物进口商可以请独立的有专业声望的检验公司实施装船预检、监造和监装,签发装船证明等,这是防止国际商贸活动中出口商进行诈骗的有效方法。进口方收到银行转来的各种单据后,要由有经验的人员对单据的真伪进行鉴别,以降低出口商伪造单据的风险。如有可疑之处,应致电伦敦国际海事局核实,单据核查属实后再付款,否则应立即通知银行,冻结资金,拒绝付款。
(3)多种结算方式并行
比如说部分信用证,部分托收。这是一种信用证交易和托收交易同时使用的结算方式。即一笔交易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结算方式,即一部分金额做信用证,另一部分金额做托收。例如,一部分货款由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其余部分金额由出口商在货物装运后,连同信用证项下的装船单据,一并委托议付行通过开证行向进口商托收。信用证货款和托收货款可分别开立汇票,全套装船单据附于信用证项下的汇票;托收项下的汇票做成光票。为了安全收汇,出口商可要求进口商在信用证条款中规定,开证行必须在托收的光票收款后,方可交单。
四、结语
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不论采用何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最基本需要关心的就是资信问题,只有交易双方都具备良好信誉,贸易才能顺利进行。当采用某种结算方式后,应及时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尽可能采取相应措施来规避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主动位置,在保护好自身利益的同时,从贸易中获利。
【参考文献】
[1]田运银,夏瑞林.当心某些信用证外表下隐藏着出口风险[J].对外经贸实务,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