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计算机管理知识

计算机管理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计算机管理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计算机管理知识

篇1

三、非本单位人员未经计算机管理人员批准不得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四、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其相关物品要妥善保管、正确使用,对计算机及其外设应当定期检查,定期保养,保证计算机运行安全可靠。

五、定期进行防病毒、查毒工作,做好重要数据备份工作。

六、禁止安装与工作内容无关的软件,不得利用本单位计算机炒股、玩游戏、聊天及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七、妥善保管软硬件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及重要随机文件。

篇2

首先,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动作效率不高,出现一些重复性的劳动,并且收集到得信息比较繁杂。通常情况下,人事管理的过程就是信息收集和传达的过程,还要及时的贴出痛楚和变更通知,如果信息过分繁杂和冗余,就会导致处理事情的效率不高。那些需要传达和处理的数据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互相交织,难以分辨哪些信息是有用信息,这就会出现管理和使用信心的有效性不强。

其次,信息管理相对比较零散,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提议。人事管理的信息处于大幅度增长的时期,需要数据的快速更新,否则,一些不具有时效性的信息就会耽误管理者做军顶,原有的人事管理方式也不能适应现有形式的发展。信息管理体系不是特别完善,在各个部门之间的传递速度不快,一旦存在误差,就会导致人事管理信息紊乱现象,这样就影响了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1.人事部门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

由于工作人员的变动较大,这就需要人事管理部门注重信息的变化,要及时的调节和维护,从而保证信息是不是真实可靠。除此之外,企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大对人事管理的重视度,要不断的加大人事管理的费用,保证信息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从而建构与企事业单位发展、企业管理相适应的人事管理系统平台。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人事管理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计算机信息的采集,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所以,为了减少工作的盲目性,需要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以实际情况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保证完备的信息管理制度,从而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保障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在企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及时提交数据,配合人事部门采集相关信息,从而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2.提高人事管理档案的信息化程度

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就是人员的档案管理,要加快人事管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建立完备的人事档案。把人员档案的相关数据进行备份,输入信息库,从而实现人事管理的统一组织和管理,对于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的人员的数据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实现人事管理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进行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人事管理数据库建设,保证各个数据统计的真实性。

还可以在每一个员工的信息库中加入一些信息材料,转变原有的工作模式。随着信息重要性的增强,信息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企事业单位要不断进行信息建设,加快人事管理的数字化应用水平,运用相对先进的系统与网络技术,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人事管理平台,要对企业内部的人员进行共享。要加大人事资源信息管理的开发力度,提高相应资源的利用率。要充分的发挥人力资源信息的最大效益,就需要各个部门的各个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

篇3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9-2017-0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各大专院校的计算机数量相应的增多。但是计算机实验室在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承担了不同专业教学的任务。这不但加重了计算机实验室的负担,而且还给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诸如软硬件故障、计算机病毒等问题都会导致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影响实验实训教学。因此,建立高效适用的计算机实验室是非常必要的。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针对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1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现实意义

大专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的任务主要是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学习和科研,抓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对教师的意义。在计算机实验室中进行的各个环节的教学,同理论教学一样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形象的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计算机实验室中的教学,对于教师完成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对学生的意义。计算机实验室对于学生的学习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每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课或课余的时间到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练习、巩固。同时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是晦涩难懂的,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真正理解领悟。实践证明: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巩固新知及理解问题,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2 大专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很多大专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并未合理的使用,计算机利用率不高,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其主要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承担的任务繁重

在大专院校,计算机实验室需满足不同专业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上机课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不同的实验实训内容往往需要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与此同时,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成来满足不同系科、不同专业的学生上机学习需求。此外,计算机实验室还要承担计算机考试任务,面向社会的各类认证考试,课余时间的开放等问题。计算机实验室日常承担的任务繁重,这就加大了实验室维护管理的难度。

2)软硬件故障频发

由于大专院校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并且中学计算机教育课程开设程度没有统一的规定,这就致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学习时,经常会有意无意的进行误操作,诸如删除系统文件或应用软件、更改系统配置、设置登录系统的密码、修改CMOS设置、甚至对注册表进行修改进而破坏系统注册表、带电插拔键盘鼠标、在关机或开机的过程中插拔移动存储设备等,这些都将导致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3)计算机病毒的破坏

计算机病毒向来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一个大难题。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途径有很多,移动存储设备的普及与使用,都有可能使计算机感染病毒。有的学校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开通了网络链接,使计算机实验室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为对外交流提供了方便的途径。但是这会对计算机的安全造成危险,计算机将会出现不明邮件的下载和恶意病毒的攻击的现象,除此之外,当学生不小心访问了某些染有病毒的网站时,计算机病毒、木马、黑客程序将涌入实验室,轻者会造成机器运行速度变慢,严重时会导致整个局域网瘫痪,影响正常的教学和学习。

4)实验室卫生问题突出

良好的卫生环境不仅对于教师和学生有好处,而且对于计算机也是百利无害。计算机主机和显示器产生的静电会吸附灰尘,堆积的灰尘对计算机的损害极大,所以应该经常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打扫,清除地面及桌椅上的灰尘,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最好穿戴鞋套。

3 大专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具体机制

随着实验室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管理和维护的工作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课程多样化对实验室提出的软硬件要求也在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和维护的必要性也在日益凸显。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机制。

1)制定科学的上机管理制度

建立实验室使用管理制度是有效管理实验室的前提,是实验室进行高效工作的基本保障。因此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个人。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应指定人员在下班前检查好门窗等有关设施,做好实验室的安全保障工作。定时打扫实验室,做好实验室的防尘工作,注意通风和散热,调节温度和湿度以延长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寿命;定期对鼠标、键盘、电源、网络故障做排查,以保障学生正常使用实验设备。对学生也应该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将上机应遵守的各项规则以及具体的惩处进行明文规定,并且严格执行。通过这些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可以做,从而不仅可以起到事后惩戒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规章制度的事前预防作用,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损坏计算机的行为发生。

2)采取措施保护软件硬件

对计算机的管理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管理,以此来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首先,对于软件的保护,可以利用还原精灵软件对系统文件进行保护。还原精灵软件的核心是Ghost备份软件,在安装时在硬盘中分割出一个分区,用来存放备份,在需要时可以进行一键恢复,即方便又安全。为了保护备份文件,防止其被误删、破坏,该分区是隐藏的,从而起到保护系统的目的。其次,对于硬件的保护,最主要的可以利用硬盘保护卡对系统硬件进行保护。硬盘保护卡是基于计算机硬件的底层,它的兼容性好,不依赖于硬盘,并且支持多种数据还原方式、不占用硬盘空间,且安装和使用过程简便。硬盘保护卡能够保护系统资源和硬盘文件不被更改,同时可避免用户把“垃圾”文件装入系统,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3)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工作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不言而喻,会对计算机系统资源及文件系统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病毒,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致使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状态,从而造成计算机软硬件的损坏。目前病毒种类多,传播的周期大大缩短,而且比以往更具毁灭性。对于计算机病毒应该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首先,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性的教育,从而增强其病毒防范的意识,并健全上机登记制度,对病毒进行及时的追查、消除,不致扩散。其次,应安装权威杀毒软件,并及时修补升级,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查毒、杀毒;对于一些已知的计算机病毒应安装免疫软件、修补系统漏洞、限制系统功能的方法来进行预防。除此之外,一旦发现有计算机感染病毒,应及时隔离传染源。对病毒进行追查、消除,使其不致扩散。另外,对不需要与外网连接的计算机实验实训项目,可切断与外网的连接,避免病毒通过网络传播,保证计算机正常有效地工作。

4)做好实验室卫生管理工作

实验室的卫生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管理员不仅需要做好实验室的卫生整洁,还需要做好计算机的清洁工作。还应定期对实验室的计算机进行清洁,一般情况下应每天对实验室做一次清理,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机箱、键盘和鼠标等外部设备和计算机桌面都应每天清理一次,因为主机板上的插卡与主机板的接触片若是布满灰尘,开机时很容易烧坏板卡。同时还应避免显示器受到阳光的直射,实验室应安装遮阳窗帘,减缓显示器的老化;计算机实验室机器多,散热量大,尤其在夏天室内温度很高,应在实验室内安装空调,保持适当的温度。由于每天上机的人数比较多,应针对学生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学生上机应穿鞋套,以保证实验室的卫生质量。

总之,大专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系统维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的迅速升级,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必将面临更多的新问题。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规划管理,制定各类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对于高校的计算机机房管理工作而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迅速发展,个人计算机及网络也走进了大学生宿舍,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拥有计算机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据统计,目前50%以上的大学生配有计算机。由于上网费用较低,经济也上可以承受,随着网络接入大学生的宿舍,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大大增加,网络成为了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一项重要渠道。然而与此同时,也隐藏着许多的负面影响。比如有部分大学生沉迷于虚幻的网络游戏里无法自拔,甚至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迫切需要探索出更好的网络使用及管理模式,以引导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1 大学生个人计算机使用现状调查

1.1 上网目的

大学生个人计算机使用率很高,但是,真正用于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据统计,用于学习的时间占总时间的30%左右,其它70%的时间主要用于上网娱乐。据笔者调查,大部分大学生购买计算机的初衷是好的,可很少有同学将美好的初衷坚持下来,最后,计算机绝大多数时间被用来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以至于沦为了游戏机或影碟机。

1.2 上网时间及频率

笔者对自己工作所在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大学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要上网的超过50%;每次上网时间1~4小时约占70%;从不控制上网时间的达到30%。上网频率总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也比事先计划的要长。由于大学生在寝室上网的自主性,有小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大学生甚至通宵上网,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发展成网络成瘾综合症,这样也不利于大上学生的健康发展。

2 管理建议

个人计算机及网络以其信息快、内容新、手段先进等优势极大的吸引着大学生的好奇心,在扩大他们的视野并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其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学习逐渐产生厌烦感,逃课甚至荒废学业。无节制地在网络里漫游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课程设置应适合学科的发展特点

大部分高校计算机专业方面的课程的开设还有其欠缺的地方。许多高校在第一年的时间中,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太少,且偏重于理论,这样就使学生在这一年时间里学到计算机知识的内容少且操作性不强,从而使得学生买回计算机后总觉得没有内容可学。笔者建议,在课程设置上应具有灵活性,不但要考虑本专业的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在未来几年,学生个人计算机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学科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地设置课程。第一学期可以安排一些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第二、三学期应尽可能多开些可学性较广、操作性较强的计算机课程。学校还可以针对有一定计算机应用基础且对计算机有兴趣的大学生,开办网页设计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举办网页设计大赛等。这样不但能使大学生利用个人计算机来筑固所学知识,更有助于他们自学一些感兴趣的课外知识,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计算机养成文明的、健康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2 强化管理模式

结合学校自身实际,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目前,大部分高校采取的是“分散管理”的模式,即学生个人计算机分散放置在各自的宿舍内由自己管理。这种模式的弊端是:学生自主性强,自控力差的学生很容易沉迷于计算机网络和游戏,也存在用电、失盗等安全隐患。高校可通过每天固定时间关闭寝室电源来进行统一管理。例如笔者所在的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统一在晚上23:00关闭电源,提醒学生按时入寝、注意个人财产安全。要求学生使用合格的插线板并禁止在寝室使用电饭煲等大功率电器。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不定期对寝室进行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

2.3 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增强教育引导效果

如今,在网上玩游戏、聊天、听音乐、看电影、看小说及网上购物是大学生网上活动的重要方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可以享受到网络特有的平等、自由、成功及刺激,学习、生活与就业的压力及社会与家长的希望造成的心理压抑与孤独,在网络中一扫而光,从而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重。因此,笔者建议在新生入学后统一开设一次大学生计算机及网络使用导航课,通过正面及反面典型事例的剖析及相关的培训,引导大学生健康的使用个人计算机及网络。对于网络成瘾的学生,不能一味地指责、管制,而是要针对其心理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给予满足。比如,学校应多开设一些文化娱乐、体育比赛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使他们在实际参与、操作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丰富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把网络成瘾者从网络中解救出来。亲人、老师与朋友的关心无疑是对网络成瘾者最好的心理疏导,让现实中的人们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逐步摆脱对计算机网络的单一依赖。

篇5

1、上网浏览、收集教育信息,查阅、复制教育教学资源。

2、编制教育教学论文、教案、试卷等。

3、制作用于教育教学的课件或网页。

4、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

5、利用电子邮件教育教学稿件。

教师需利用学校计算机从事上述范围之外的活动,需报学校教育技术办公室,经同意后方可进行。

二、教师不得利用学校任何一台计算机进行以下活动:

1、上班期间上网聊天或进行游戏活动。

2、上网浏览不健康的网页。

3、查阅有损于社会秩序、公共道德的黄色的信息和内容。

4、进行干扰、破坏网络服务和网络设备的活动。

5、不真实的信息,散布计算机病毒,以不真实的身份使用网络资源。

6、向他人发放恶意的、挑衅性的文件,发放商业广告和垃圾邮件。

7、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妨害社会治安等犯罪活动。

8、教学时播放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音像资料。

三、对违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从事非正当活动(并不局限于上述8条)的行为,如经查实,将给予严肃处理,具体处理办法如下:

1、第一次发现,个别批评并作口头警告。

2、第二次发现,全校教师大会通报批评。

3、第三次发现,扣除当月奖金。

4、经多次教育后不改并造成严重后果,清除出教师队伍。

四、各班办公室主任是校园网、办公室计算机的管理监督员,需承担如下职责:

1、配合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作有关监控方面的工作。

2、协助学校网络管理中心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

3、及时将教师使用计算机时发生的重大问题报教育技术办公室。

篇6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由于现在中职类学校计算机课基本都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教学,而维护管理工作又是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从而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配合,努力营造良好地学习环境,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实验室制度,狠抓要求管理

制定、完善计算机实验室的规章、管理制度是管理好机房的前提。机房日常管理应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设备检修维护制度》以及《应急安全方案》和根据具体自身实验室情况制定的其他各项制度,并将制度在醒目位置上墙,使到实验室的学生都认真学习并遵守,使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变得更规范,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服务意识,不仅要会开门、关门,懂维护、会调试与维修计算机,能安装各种考试软件,同时要具备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在耐心指导学生学习操作的同时,能正确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同时也要担负起防止、查杀计算机病毒的工作。

二、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

(一)安全

安全是实验室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仅就是实验室财产安全,还包括学生安全、用电安全等。这些安全问题都应该列为每天的工作日程,并严格登记。发现安全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保证实验室安全。比如:合理布置实验室的桌椅板凳、保持通道畅通,便于遇特殊情况紧急疏散学生;安装防盗门、防盗窗、防静电地板、配备消防施设等措施来控制安全隐患,把危险降到最低;同时,教育学生不带水、零食进机房,预防鼠害、漏电现象发生。

(二)灰尘

对计算机威胁最大的当属灰尘。为了避免部分元件灰尘过多,导致污染物吸附在印刷电路板的表面以及主轴电机的内部,引起接触不良,造成在硬盘进行读、写操作时极易产生数据丢失等故障。所以要定期对机箱内部元件除尘,并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障计算机实验室内的清洁卫生,比如:实验室不使用黑板而使用白板、所有人员进实验室穿戴鞋套或者换专用拖鞋、每堂课结束安排学生打扫实验室卫生,以避免灰尘对电脑的侵害。

(三)光线

实验室里的光线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若显示器长期受强光照射,则容易造成显示器塑料外壳变色,加速显像管老化,使显示器使用寿命缩短,并且在强光照射下,学生看不清屏幕,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实验室的显示器要调整到合适的亮度、对比度,窗户要安装窗帘,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光线,尽量减轻光线对学生、老师带来视力影响。

(四)温度

计算机的很多部件都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才能正常工作。计算机实验室最佳温度环境是18℃-24℃,电脑芯片和许多部件对温度非常敏感,如环境温度太高,且无通风冷却条件,可使元器件内部温度太高而发生老化;温度太低时会使金属部件产生不易处理的问题。因此,建议计算机实验室要配备空调,来控制室内温度。

(五)湿度

因为学校有寒、暑假,特别中职类学校放假时间比较长,加上四川地区比较潮湿,而计算机要求使用环境的最佳湿度范围为45%-60%,实验室内湿气过高后,会导致计算机内的集成电路的引线氧化、生锈霉变,造成接触不良或者短路。所以,在开学前,相关人员要检查实验室内湿度,如过于潮湿,应打开机箱,用电吹风去湿,有条件者可配备除湿机。

三、软、硬件安装

为保证正常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完成考务安排的各种类型的上机考试,防止人为破坏系统文件、应用程序,除计算机管理员经常巡视外,还应该采取一些其它手段,比如:

(一)还原网卡、还原软件

有效利用还原网卡、还原软件对系统、数据进行保护,并可以有效地防范病毒、木马、误操作对计算机文件的破坏,很大程度减少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如:还原精灵、还原大师、同方易教等。

(二)克隆技术

我认为克隆技术是机房维护的得力工具,利用Ghost软件的数据备份及恢复功能,可以快速地恢复系统;另一种是网络克隆,装好一台计算机后,利用网络克隆分发到其他计算机,即使需要重新安装软件或者更新软件,也只需轻轻一点增量拷贝。此方法缩短了管理员繁琐的工作步骤,减轻工作压力。

(三)授课软件

计算机除了安装系统软件、还包括office、wps、vfp、医院信息管理等应用软件,最重要的还是实验室能有一个进行教学广播、交流、互动的授课软件,兼容了监控实验室内的所有学生机、进行电子举手、发送文件、教师演示、提交作业的功能。多次尝试安装各种授课软件,要不就是收费标准高,要不就是达不到每实验室75台设备的要求或者软件兼容功能少,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经多次实践、体验,《红蜘蛛网络授课软件》基本能达到用户要求。

(四)安全软件

计算机病毒轻则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使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重则使计算机系统处于瘫痪状态,严重影响正常的数学工作。所以要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并经常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

(五)考试软件

完成上级部门或者考务办安排的各种考试任务,适应各种考试,安装各类考试用软件,如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需要安装SQL数据库,利用Internet信息服务建立网站,通过登陆网站进行考试;大学计算机等级考试,安装服务器端到教师机上后,分发考生端数据到学生机上,通过学生机登陆服务器端进行考试;计算机技术技能鉴定等。

四、计算机的保养和维护

(一)保养

为保证正常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计算机的保养和清洁也是实验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知道,计算机主机板上的插卡与主板的元件接触处若布满灰尘,开机时很容易烧坏板卡;机箱电源内部如有大量积灰,开机时内部元件容易发生短路,烧毁电源。计算机实验室维护一般应做到一个月清洁一次主机机箱和显示器外壳、键盘和鼠标器等外部设备和计算机桌面,半学期清除一次机箱内部的灰尘。清洁计算机的外部设备时,应使用较柔软的毛巾,在温水中滴上一些洗洁精,稀释后将湿毛巾拧干,这样能较方便地擦干净计算机外部的积灰和污垢。清洁计算机主机内时,切断电源,打开机箱,采取防静电措施后,用吹气球仔细地吹去机箱内各个部位的积灰,有些积灰吹不去可拔出板卡,用毛刷子轻轻地刷,再插入板卡。注意不要让毛刷子上的毛掉落在机箱里,容易会引起接触不良或短路。

(二)维护

但由于目前中职类学生的逆反心强,经常出现不想听课的学生拔掉网线水晶头、故意损坏实验设备,破坏操作系统、授课软件而不能正常授课等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计算机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维护好实验室设备,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计算机任课教师的工作强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计算机维护除上述提到的清洁外部设备、除尘、除湿、防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破坏外,还要定期磁盘清理、磁盘碎片处理和垃圾文件清除;注册表清理、备份;定期检查计算机病毒、木马,发现有受感染文件及时隔离或删除。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实验室的管理也要不断创新。我们管理人员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管理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才能面对计算机实验教学带来的更多挑战,有效的解决实验室面临的各种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发挥出实验教学的职能,更好地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篇7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内的计算机实训室不但担负着全校计算机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训任务,还承担着计算机专业对外培训、等级考试、行业资格认证等重任,因此,如何解决高职院校内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其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创新校内实训室管理模式,提升实训室管理水平,提高实训室运行效率,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校内实训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校内实训室管理基本借鉴了本科院校的2级或3级实验室管理模式。大部分实训室的服务课程较为单一,服务面狭窄。再者各个实训室的规模较小,人员配置也相对较少,导致各实训室内部难以形成团队,也不利于对外的联系与交流,使得实训室的场地设备利用效益较为低下,并未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发挥充分的作用。

(一)实训室负荷有增无减

计算机实训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因而具有使用量大、使用频率高、教学设备损坏率高的特征。为了保证日常教学的需要,整个机房系统始终处于高负荷或超负荷的运行状态,必然引发计算机运行稳定性差、故障发生率高等问题,再加上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经常发生误删系统文件或软件的不当操作,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二)实训室师资队伍不稳定,工作能动性差

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实训室专业教师一直是重使用,轻培养的状态,该类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往处于次要的“教辅”地位,造成实训室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往往是留不住或不愿来,实训老师在工作中很难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此,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考虑到教师的学历层次、教龄层次,既需要复合型人才,有需要对计算机维护与管理方面的技术人员,以提高实训室教师队伍水平,更好服务于实验教学服务。

(三)实训经费投入不足,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随着各大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与扩招,新专业不断增加,而计算机实训室的软硬件设施并未及时更上,使得实验教学条件难以适应所涉及专业教学的需求。实训教学本身就是依赖于教学设,经费投入不足更是让计算机实训室的教学在面对全院各个专业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时捉襟见肘。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科学管理的有效举措

(一)合理规划计算机实训室的功能

计算机实训室作为教学改革的支撑与重要的辅教学策略,满足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的要求为实训室管理安排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在在每学期开学前,根据新学期的教学任务对计算机实训室做出合理的规划,既要考虑到各个课程所需实训环境和课程间的关系,也要考虑课程的开设时段,均衡分配各机房的实训时数。

(二)计算机实训室设备的综合管理与维护

计算机设施与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房管理人员日常的维护与保养,每学期开学前对操作系统与各类应用软件开展安装测试或调试、杀毒、系统传送;经常查杀病毒、清理教师与学生电脑中的垃圾文件;定期清理磁盘碎片,防止垃圾积累过多而影响到运行效率;定期除尘;为防止网络病毒感染,告诫学生一律不准将外来磁盘带进机房,一经发现,没收磁盘;告知学生不得随意删除计算机上的文件。机房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严谨的工作态度,还须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处理故障的能力,掌握实训室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排除有可能发生的故障,如此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管理员必须不断“充电”,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做好实训室的安全管理

计算机实训室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软件系统的安全,威胁到软件系统的安全隐患为网络病毒、木马等攻击,管理员除了为计算机配置各类防护软件外,还需要设置好操作系统的管理权限,另外,由于实训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联网的情况很多,必须要求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做好实训室的防盗工作,管理人员除了锁好门窗外,实训室计算机主机箱与其他重要设备的机柜也应上好锁,由专人进行保管,有条件者可安装监控设备。

(四)建立新式实训室管理体制与办法

创新实训室管理理念,首先就要从调动实训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出发,建立统一、系统的计算机实训室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计算机实训室规章制度,明确计算机实训室里技术人员,实训教师,学生的行为规范,以确保实训室的设备维护在发生问题后能得到及时地解决,根据计算机实训室的特点,对每个实训室的工作进行划分,制定符合实际而公平的量化考核体系,量化考核内容包含计算机系统更新与实训技术的革新、实训室的排课与教学、计算机配件管理、机房系统的维护等。管理理念应着眼于调动计算机实训室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各施所长,努力提升计算机实训室的使用效率。[1]

总而言之,实训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琐碎而系统的工作,实训室管理人员除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维修与维护技术外,还应有严谨而认真的工作态度,可在全局的高度来审视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实训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021-02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mputer training room in addition to serve to teaching, research of university, also serve the community and

hold some social examinations or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which put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computer

training room. In order to adapt to this requirement, we need some combinations which including the combination of hard system and soft quality,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s, the combination of service management and promo-ting development. Let the management of computer training room make the best use of everything, also ensure the good environment and the durability of hard software.

Key words university; computer training room;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1 前言

在高校教学中,计算机的作用日益丰富。目前,高校计算机实训室除服务于高校教学与科研外,还服务于社会,经常举办一些社会考试或公益活动,这就对高校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高校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员,如何接受这一挑战,做好实训室的管理工作呢?

2 管理方法

硬制度和软素质相结合,两手抓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

1)硬制度要体现出管理的刚性要求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必须制定出严格的刚性管理细则,以铁一般的要求让学校领导和教师严格遵守,并且把这种刚性的管理规则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建立健全实训室的刚性管理制度,是做好实训室管理工作的必要构件或前提条件。刚性的实训室规则如“计算机实训室教学管理规定”“计算机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实训室卫生管理制度”“计算机实训室借用规定”等。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实训室管理人员要以这些规定为刚性要求,进行严格管理。这类管理制度可以暂时叫日常工作性管理制度。

另外可以制定一些临时的针对性管理制度,如“计算机实训室培训借用管理规定”“计算机实训室培训借用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实训室培训借用卫生管理制度”“计算机实训室考试借用管理规定”“计算机实训室考试借用安全管理制度”等,在满足临时性工作需要时,不张贴,可以人手一份,以严格实训室培训、考试、比赛等活动的管理制度。

2)软素质要体现出管理的发展要求来,也就是通过提高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人员的自身技能素质来适应管理的发展需要。作为教学辅助设备,计算机进入课堂是高校教学为之发生改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似的转变。相比于传统的板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更是一种教学水平和档次的突破。但是由于实训室计算机的利用频率过高或使用人员复杂,其发生故障的概率就高,而且突发性、普遍性的问题更多。出现问题时,上课教师不可能都会解决,这就需要实训室管理人员进行及时解决。如果实训室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随时解决一些最新的突发性问题就有可能捉襟见肘。所以,实训室管理人员在知晓计算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一些常用软件的调试和安装、基本的网络配置与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外,更要与时俱进,学习计算机硬件最新维护手段或技术,并需一定的维修能力。

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多层次满足计算机实训室管理的需要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实训室除满足本校师生的教学c科研工作外,为了增加学校收益和最大化计算机实训室的利用率,还承担各类社会服务性工作,如各类资格考试、培训或比赛活动等,具体有成人计算机等级考试、会计等级考试、ERP培训等。这就需要计算机实训室管理员对计算机实训室进行多层次的管理。

1)对学生的管理。仅仅建立刚性的管理制度,没人执行也是一纸空文。从常态工作看,计算机实训室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学生服务,满足教师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学生是计算机实训室最直接的也是参与最多的使用者。实训室利用率高低与利用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上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还有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此,实训室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同时,时常提醒、检查、督促,让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在认知或心理情感上接受对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并形成自觉维护、保护、爱护的好习惯。

2)对各类资格考试、培训或比赛活动的参加者进行管理。在高校的三大职能中,服务社会的职能虽比不了教学和科研职能重要,但是对各类资格考试、培训或比赛活动的参加者的管理难度更大。这就需要实训室管理人员根据不同服务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各类资格考试、培训或比赛活动的参加者进行管理。实训室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活动参加者不要私自拔插电源线,以防止漏电、触电事故的发生;实训室管理人员要注意防盗工作,必要时可以给所有的机箱配备小锁,把键盘线、鼠标线、网线全部锁在一起,同时督促活动的组织人员做好“计算机实训室借用情况记录本”“计算机实训室实验设备登记本”等的填写,一旦发现设备有损坏或丢失现象,一定要及时告知活动组织者或举办方,以保证不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

服务管理和促进发展相结合,宽视野开拓计算机实训室管理渠道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学生,现在的高校也经常为社会上举办一些公益活动,如银行电算技能比赛活动、税务电子系统服务比赛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校企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同时,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还会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如一些高校要求创建“计算机兴趣小组”,提高学生团体管理实训室方式,一方面帮助实训室管理人员减轻工作负担,一方面培养学生能力。

以某校某系某部为例,一共有7个计算机实训室,有计算机350台。在这些计算机中,出厂日期比较靠前的计算机发生故障的概率非常高,而该部配备的实训室管理人员只有一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求系部通过创建“计算机兴趣小组”来维修这些需要维修的计算机。而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一般都比较优秀,对新知识怀有强烈追求欲望;加之现在家用电脑的普及,已经让他们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借此机会,在高校计算机课程学习基础上,通过参与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更能掌握许多实际的操作技能。这样不仅加强了计算机实训室的服务管理工作,而且和学生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宽视野、多方法开拓了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渠道。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计算机课程的在中职学校的普及,计算机实验室的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在承担学校计算机相关教学的同时,还肩负着学校网络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重任,针对实验室教师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现实问题,以学校,学生利益出发,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从而保证计算机相关课程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一、计算机实验室工作范围与问题

(一)计算机实验室工作范围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内容广泛,包括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计算机教室运行管理、学校信息化建设、校园网维护、办公电脑多媒体设备维护、学生上机管理、计算机类考试组考等工作。是一份涵盖计算机软、硬件知识,项目管理与设备管理,团队协作与教书育人的综合性工作。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是多学科技术在实验室平台中的综合应用,涉及计算机相关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学、心理学等。这些技术的良好应用,既可以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效果,又可以在实验教学管理过程中,密切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岗位育人工作。

(二)计算机实验室出现的一些问题

1.计算机设备损坏问题

为了满足计算机教学任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通常都是满负荷运转。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个别计算机处在维修过程中,计算机的软硬件经常产生各种故障,每台计算机因教学需要都会安装多种操作系统,而每种操作系统下安装多种计算机应用软件,这样在一台计算机在系统维护上要花费很长时间。在学生上机过程中,误操作频繁,各种外来设备容易携带病毒隐患,影响机房整体运行。中专层次学生正值青春躁动年龄,对计算机硬件不够熟悉,遇见问题擅自操作,插拔松动硬件设备,暴力操作损坏键盘、鼠标偶有发生。

2.计算机实验室教师问题

实验室教师通常身兼数职,工作繁杂,既要完成计算机日常教学对学生的辅导,又要对实验室,网络进行维护,并负责校园内电脑等信息设备的维护。工作内容涉及面广,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要求综合调配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在各个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不统一的情况下,能够在短时间内排除故障。又要对校内各种计算机设备清楚熟悉,维修时做到及时处理,认真应对。各种工作冲突时,就对团队协作提出较高要求。无论工作如何繁重,实验室教师都面临各种挑战,在教书育人环境中,以科学的方法寻求工作中的突破。

二、完善计算机实验室工作建设的若干方面

(一)加强制度管理,落实各项职责

制定计算机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是保证实验教学诸多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有效前提。计算机实验的管理涉及人员,设备,安全等方面。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例如:计算机实验室学生上机守则、计算机实验室卫生管理条例、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任何班级第一次到机房上课,实验室教师都要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实验室相关制度,确保教学顺利进行,维护实验室环境卫生,爱护实验设备。这些条例制度的建设确保学生和实验室教师都能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才能保证良好的上机秩序,顺利完成教学实验和实训。

(二)树立安全意识,落实安全工作

计算机实验室拥有大量的计算机设备,以及投影、空调等带电设备。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注意用电安全,防范火灾及偷盗的发生。首先需要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防范预案。每一个实验室人员要认真执行安全制度,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使每一个人养成安全意识,具备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安全检查要定期负责,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尤其对于计算机实验室带电设备众多的特殊环境下,要预防火灾的发生,离开实验室时应断开开关电源,以防长时间通电造成火灾;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发现线路老化要立即进行线路整改。在实验室放置灭火器,以备使用。

(三)实施网络化管理模式,提升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加强计算机病毒防范

1.实施网络化信息管理

单个的计算机实验室都是校园网组成的一部分,对每个机房实施基于网络的软件管理,既高效又方便。例如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课堂教学系统,都是在局域网平台下的软件控制,对上机者的操作都有很强的的控制性,可以实施屏幕切换,主机控制,教师演示,一对一辅导等。机房公共开放过程也要对网络使用进行监控实施。主要包括网络跟踪,网络故障检测和网络使用情况统计,这些管理是对机房安全性的考虑,也是教学工作的要求,是提供健康、丰富的网络资源的必要手段。机房可以根据获取的网络使用情况统计信息适度地进行网络访问限制,可以净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2.软件维护

计算机房运行各种软件以满足教学需要。因学生误操作引起的系统故障非常繁琐,现在机房管理必须配备硬盘保护卡来保证软件层面的安全。保护卡可以有效的隔离病毒,对系统文件删除,误操作引起的软件故障均可以避免。并且支持网络拷贝功能,只需要将一台计算机系统做好,各项设置按管理员的要求设置好,并将所有需要安装的应用软件安装调试完毕,然后把这台机器作为主控端,机房内其它所有机器均作为接收端并通过网络登录到主控端,然后进行主控端发送,发送结束后,接收端计算机系统及应用软件设置均与主控端计算机相同,还能进行IP地址修改和主机重命名功能。硬盘保护卡的使用杜绝了学生因误操作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对自带的U盘或者登陆有病毒的网页造成的机器中毒均可以防护,可以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维护效率,是机房软件维护的第一利器。

虚拟机软件解决了具有破坏性的维修、维护实验。虚拟机软件是以单个文件的形式存在于真实主机之上,在虚拟机中进行任何操作都不会对真实主机的软件系统造成影响。VMware虚拟机软件形成的虚拟环境可以满足多种实验要求,可以在1 台物理计算机上虚拟出多台电脑,完成磁盘分区格式化操作、操作系统安装、网络参数设置、BIOS设置等操作。为学生实验创造了实验环境,又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安全性,降低了实验室的管理难度,而且在不额外添加硬件设备的条件下,增加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给实习指导教师教学带来了方便。

3.硬件维护

计算机硬件设备是集成度较高的精密电子设备,对运行环境较为敏感,在机房配备空调和换气扇可以保证机器运行的温度和湿度,电压要稳定,避免电脑主机因电压不稳造成损伤。定期要对机箱内部进行除尘操作,尘土的累积会影响板卡接触造成电脑不能正常工作,还要检查电脑连接线是否松动,内存及其它板卡的接口要进行清理,可以解决常见的接触不良引起的故障。如果硬件故障需要更换,在没有保修过期的情况下,应及时联系生产厂商,学校机房机器数量众多,与生产厂商建立大客户关系,可以为维修带来许多便捷。如果保修过期,及时向领导请示,需要更换部件应及时处理,计算机更新换代飞快,珍惜每一台电脑的使用效率,就是对电脑最大的保值。做好维修记录,保证教学秩序。学生上机管理要到位,人手一机,按号入位,未经教师允许禁止更换座位。禁止学生移动计算机设备,不允许插拔电源。对主机箱加锁并将鼠标、键盘与主机箱锁住,防止偷盗行为。做好实验室使用记录,上机日志以备过后查看。定期做好卫生工作,每周对主机和显示器进行擦拭,机房内卫生每日清扫,不允许带食品饮料到机房食用,确保环境卫生,时常开窗换气,保证上机人员健康。

4.网络控制与病毒防护

现在大部分机房都具备访问互联网的功能,试验室管理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通过路由器的设置来实现对外网访问的控制。可以将教师机设置成允许其永久访问外网,而学生机则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实时调配。对于病毒的防护,机房的软件应尽量安装正版,网上下载的应用软件要经过杀毒。即使安装硬盘保护卡,也要规范机房开放时学生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校园网构建防火墙,定期做好杀毒工作,及时为操作系统安装系统补丁。

5.高素质计算机试验教学人员建设

(1)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加强业务培养,参与教学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人员自身素质

计算机实验室日常维护工作十分繁琐,各种杂事较多。实验教学人员要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重视本职工作。学校也应重视实验室人员的队伍建设,考虑工作难度,确保实验人员地相对稳定。实验教学人员面对长期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于应付日常状况,在完成日常工作同时,缺少对教科研的参与。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硬件和软件更新速度飞快,计算机实验室教学人员的知识也要经常进行更新,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符合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该通过培训让计算机实验室教学人员能够经常接受新知识,参与到教科研建设中,提升实验室教学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为计算机实验教学各项工作服务。

(2)科学分工,责任到位

计算机实验室教学人员每天面对大量的本职工作。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事务繁杂。因此需要科学的管理,首先要把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任务做量化分析,根据工作量分配到每个人。比如:校园网维护、办公电脑维修、信息采集、计算机考试组织等各项工作分别由专人负责。将每个计算机实验室分配到个人,要求承担所负责机房软硬件维护,保证机房状态良好。在完成自身实验机房教学的固定课时以外的工作时间,合理完成其余工作安排。这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保证了高效顺利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6.加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组建学生维护团队,深化岗位育人

(1)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利用实验室环境挖掘育人功能,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在墙壁悬挂各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标志性产物,组织开展打字比赛,计算机基础知识竞赛等学生活动,利用展示橱窗对校内计算机活动动态进行公布。贯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理念。对学生的实验秩序,计算机安全使用进行规范,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知识,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2)组建学生维护团队,深化岗位育人

在校内招募对计算机知识有兴趣的同学,组建计算机维护小组。参与到机房日常管理与维护中来。由实验教师指导,维护小组内形成年级阶梯以老带新,高年级毕业低年级加入,形成了良好的团队造血氛围。在日常的计算机及网络维护中,学到了更多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通过日常机房开放管理,培养了职业素养,锻炼了待人接物能力。学生参与到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中,提升了机器设备的完好率,缓解了实验室教师的工作强度。通过学生维护团队的建设,深化了岗位育人机制。

总之,计算机实验室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内容繁杂。能充分反应出一个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只有在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下,充分发挥计算机实验室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计算机实验室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08

1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1.1 实验室人员的基本工作。随着信息化的普及,高校计算机信息基础课作为全校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也随之普及起来,作为计算机系列课程的基础课程,其必然会涉及到实验教学环节,其授课场所就是在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按使用类别划分,可分为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其中专业实验室包含软件实验室、硬件实验室、网络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等。

一般情况,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课是在基础实验室上课,其他各专业的实验课在其单独的专业实验室授课。另外,实验中心单独开放几间机房,供全校师生查阅文献,学习和娱乐之用。由于要承担全校所有大一新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课,因此公共基础实验室的利用率十分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实验室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就是要维护所有实验室的设备,如硬件维护维修,软件安装与维护,网络调试,学生自由上机充值,上实验课等。

1.2 学校对实验室工作重视层度不够,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从实验员职称档设置上来看,中级实验师没有设8级实验师。实验室日常的维护工作比较琐碎,都是小事,杂事。长期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习惯于应付日常工作,常常抱着能够使实验室设备正常运转,不影响教学科研任务的思想;普遍存在于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对自身的业务水平要求不够高,能够应付就行了。由于我所在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是:学校――学院――实验中心 。因此学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能够争取到科研课题或项目开发时,要考虑实验室的力量,组织他们(特别是年轻实验技术人员)参与科研开发工作 。

1.3 实验室技术人员对行业的了解有限。随着计算机各分支学科的不断发展,其各专业实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比如说网络实验室的三层交换机,硬件防火墙,基于linux服务器平台下的自动作业提交系统等设备,其配置和维护比较复杂,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计算机实验课和理论课是紧密相连的,理论课老师一般都会把自己的理论和实验课都包揽下来,所以实验室老师目前面临的状况是没有实验课可上,也就没有时间和机会来研究学习实验内容,以提高业务能力。另外,由于实验室老师要经常坐班,没有太多时间去了解行业的发展,能够参与到一些项目开发的机会很少;同时学校或学院也没有一个有效的培训机制,因此对行业的接触了解比较有限。

2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2.1 增加了维护和管理实验教学设备的难度。随着计算机学科的扩展以及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实验设备也在不断的升级和更新,这就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专业设备的学习要与时俱进,以应对设备更新和专业的发展所带来得维护和管理的技术难题。然而,有一部分实验室管理维护人员由于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原因,对待这些新型的实验设备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2 增加了实验室人员的工作强度。为应对全球化挑战,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很多高校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战略目标。教育部也于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注重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今天各高校的计算机工程相关专业正在向这个目标迈进,在计算机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动手能力。由此带来的显著变化是,大量原来在教室授课的课程改为在实验室授课。例如程序设计课程,原来课堂教学和机房上机是两个环节,现在则改在实验室进行,学生边学边练,考试采用机考。实践证明,这种授课模式的学习效果更好,同时,也使得实验室的利用率大幅增加 。这就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更频繁的维护实验设备,以保证师生上课的质量和效率。而相关的维护和管理人员在人数上没有增加,以至增强了维护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2.3 改变了计算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全校所有大一新生必上的公共课程,因此实验室的容积量要想满足所有新生的实验课,实验室开放时间必须延长,除了白天的八节课时外,晚上也安排了四节课时。因此,对于计算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相对于全校其他实验室人员来说,会出现一个比较大的改动。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会出现一个不规律的作息时间。

2.4 实验室老师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培训机制。一方面,由于专业课老师承揽了所有的实验和理论课,因此实验室老师上实验课的机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从专业技术角度来讲,实验室老师去企业的机会比较少,行业的参与度很低,因此,对行业发展的现状了解有限。从而也使得个人的专业水平形成了瓶颈,理论与实践没能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对自身的发展和实验室工作没有一个好的良性推动作用。

3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策略初探

3.1 加强管理培训和高校间的交流。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各种先进的实验设备进入实验室,其相应的管理和维护也应该及时跟上,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满足教学的需要。要能够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好新型的实验设备,首先需要给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进行知识面的拓宽。根据鄂教高[2012]15号文件,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对口支持与合作计划。可以选派骨干技术管理人员到部属高校学习,这样既有利于积累先进的管理经验,也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以克服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和维护的难度。

3.2 加强校企合作。选派骨干技术管理人员到企业学习和工作。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发挥,同时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从而能更好的为以后的工作服务。

3.3 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实验室人员积极深造,并合理的安排上班时间,有机的协调好工作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学院应该制定出一定的适合实验室人员的相关政策,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继续学习深造,参与学校学院的科研项目和开发;推行多劳多得,能者多得的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4 切实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充分满足学生和老师的需求。这就需要相关领导从实际出发,在建设初期,可以多考察一些国家重点大学的实验室,吸取他们的经验,以便更好的能为教学服务,为老师和学生服务。

3.5 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实验室的建设发展规划是全体实验人员的奋斗目标,是实验室的发展蓝图。发展规划要切合实际,具有超前意识。专业课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技术基础课实验是基本的实验项目,根据专业的不同发展方向,我们建立了相应的专业方向实验组,保证学生在选修某个专业方向后,能够得到专业方向方面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尽早地掌握该专业方向中专业性技术及调试手段。

4 展望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也需要在这个大环境下与时俱进,向合理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作为省级示范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应该不断地改善实验教学环境,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学习补充知识,增强服务意识,规范化实验教学环节,使自身的工作能够更好满足师生的需求和学校的要求。努力朝着国家级示范中心的标准建设好,管理好我们的实验示范中心。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74-01

自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专业教学进入我国高校以来,计算机实验室作为这种专业培养体系的实践平台其重要性也随之突显。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系列课程不断的更新与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意识也日渐浓厚。如何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下提供稳定、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服务,必须首先从抓好实验室管理工作入手。

1 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在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软硬件易于损坏。为了满足计算机教学任务的要求,每台计算机需要安装多种操作系统,而每种操作系统又要安装各种应用程序。这使得重新安装一台计算机系统要花费很长时间。上机学生如果私自将个人硬盘、u盘、mp3、光盘等带入机房,在硬盘或服务器上放置大量的个人文件,会导致系统运行速度降低,甚至有大量的感染病毒的文件也被放置在计算机内。(2)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较为频繁,一般课时排得很满,有些上机学生不遵守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加上上机人员较多,造成计算机实验室空气质量较差。空气中的灰尘在计算机内部不断的积累,导致电路板老化和损坏。由于计算机实验室一般要使用空调,空气、环境比较干燥,极易引起静电的产生,容易导致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发生。

2 安全的管理

2.1 设备安全管理

计算机硬件设备一般价值昂贵,一旦被损坏,不仅造成设备上的经济损失,而且可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实验工作。因此,首先要加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使用管理。一是专用线路与UPS的使用管理。实验室用电应该接在专用的电源线路上,服务器供电要采用专用电源,不与其它串接。计算机实验室宜选用电压稳定度好、抗干扰能力强的在线式UPS。二是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使用管理。根据硬件设备的具体配置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硬件设备的使用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建立设备使用日志,严格登记使用过程的情况。三是常用硬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2.2 环境安全管理

一是加强用电管理。如及时检查线路的磨损状况,更换破损的电源插座,对陈旧线路进行更新改造,确保线路安全运行。二是设备管理。实验室内应安装空调设备以便克服高温,潮湿,低温和干燥等因素给计算机带来的危害。

2.3 软件安全管理

由于计算机病毒日益猖獗,目前已成为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大敌,管理不好,就可能耽误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体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可充分利用“还原”技术,通过一键还原来实现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无论对系统进行了怎样的操作或是系统、软件遭到了病毒的破坏,管理人员重新启动计算机后,选择还原到上一次保存状态,就可以恢复系统的正常使用,这样还可以大大节省对计算机的维护时间,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二是尽量使用正版软件。因盗版软件的使用会给计算机实验室带来许多弊病,极易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软件资料的不全也会给使用和教学带来困难。

3 设备维护与管理

设备管理工作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设备管理主要包括对现有设备的使用管理、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以及废旧设备的再利用等。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数量较大,而且贵重物品比较多,如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等。如何做到各种设备充分合理利用同时又要减少损耗、杜绝丢失,就必须加强管理和维护。

3.1 建立档案

对实验室的各类物资都要建立账目明细,并通过计算机来进行管理。对于实验室的每件物品无论大小、贵重都要认真填写清单,包括品牌、型号、购买日期、价格、数量、销售单位、产品编号等条目都要进行登记与备案。硬件设备配件在使用过程中做好跟踪记录,明确设备或配件在哪里,用在哪台机器上,以防设备或配件的流失,便于及时核对,防止机器及其附属设备的丢失和损坏。关键要做到制度明确、责任到人,这样就会有效减少设备不必要的损坏和丢失。固定设备必须定期清查,新增设备要按时登记。

3.2 定期维护

计算机实验室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日常的例行检查,也就是对计算机等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以排除、预防各类机器隐患,确保设备的使用率和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检查的重点在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出现问题是否及时处理,线路是否畅通达到安全指标,并对每次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3.3 建立上机日志

在上机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学生出于一种好奇心理或不正常的心态拿走鼠标、鼠标球,甚至损坏驱动器等,这些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离去后将无从查起,给教师管理机房带来许多麻烦和诸多不便。设立上机日志对每个实验室每节课的实验班组、内容、指导教师、实验教学过程中机器出现的问题、实验室老师的处理结果等都应登记在案,便于以后的备查和参考。这样既方便了管理也促进了问题的及时解决也为日后出现类似问题提供了依据。

4 人员管理

由于计算机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所以只有不断的提高实验室管理员和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才能来应对这种迅速的发展。作为机房的管理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通过自身的学习,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的跟别人进行交流,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不断用更新知识来提高自己。二是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三是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室工作繁琐,重视实验室教学队伍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理论教师投身实验教学工作,是搞好实验室建设的有效措施。只有实现这些措施,才能真正的从实验室管理上来满足教学的需要。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实验室使用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舒宜.计算机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2003(10).

[2] 刘凤泰.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3,19.

篇12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管理

由于知识与信息占据社会发展的主要地位,所以人们对其给予了高度重视。随着信息容量以及知识容量的增加,使得管理难度有所提高,一些新型方法与技术成为了解决该问题的首要选择,从而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提高管理效率。典型的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目前网络化应用已经得到了普及,并且为知识与信息做出了巨大贡献[1]。本文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实践探究展开了论述。

1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网络化概述

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通过使用计算机方法来管理知识与信息,计算机技术凭借着自身具有的优势,使得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在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加强网络化在计算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成为了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2]。目前很多领域都将其投入到了实践当中,并且获取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促进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还促进了不同单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提高了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的效率。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网络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信息传递效率的提升,可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充分显示出了网络化应用的优势[3]。

2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实践探究

2.1自身需求的准确分析

在对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进行网络化实践探究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自身需求得以准确掌握,将这些需求作为实施网络化应用的基础,并且从以下三点来满足相关需求:

2.1.1第一,准确掌握知识与信息的网络化应用总量,只有充分了解数据的复杂程度,才能够真正体现出网络化应用的作用。

2.1.2第二,对其自身的物流信息有所了解,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信息的适时性,通过适时性来确保自身具有的适时性能够与其相适应,从而实现具体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应用。

2.1.3第三,要做好调查分析工作,将客户的需求作为主要应用依据,同时可以将其作为网络化管理的发展指导方向,有助于客户服务质量的提升。

2.2进一步完善硬件基础设施

为了保证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网络化应用的质量与效率,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不容忽视,主要包括光纤网络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以及Internet网络等,针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其进行相关调整。例如核心处理芯片功能不足,需要多个控制芯片,降低了运行速率,这样就要选取一个功能齐全并集成于一体的芯片,使其可以满足网络化应用的基本功能需求,从而使得管理因基础设施不完善发生的混乱得以有效避免。

2.3网络化应用系统的合理设计

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系统对于网络化应用至关重要,然而在建立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该系统是否满足立体性以及全面性的相关要求。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一个总体实现目标,在其基础上,按照系统功能需求对其进行分类,将同一类型的功能分配至同一个层次当中,从而保证建立出来的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有助于管理网络化应用效率的提升,不仅如此,还可以完成所有网络化应用的任务。

2.4加大网络保护力度

计算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实践都需要建立在Internet网络的基础上,因此避免不了与外界网络环境产生一定的关联性,由于外界网络环境自身具有一定的开放特性,导致一些不法分子以及其他公司利用该特性对其进行攻击,所以加大网络保护力度势在必行。首先可以利用防火墙技术,阻止外来人员对信息与知识的访问,而这一技术只能抵挡普通的访问,如果黑客利用一些破解手段很有可能盗取信息与知识,为了加强网络化管理力度,可以将动态密码技术融入到其中。通过使用该项技术,每一次的访问都需要输入不同的密码,这样即使黑客盗取或破解了初始密码,也没有办法获取下一个密码,无法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访问,从而提高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网络化实践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还可以依据系统功能需求来设置一些较为合适的访问模式,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总结

综上所述,人们对知识与网络的重视加快了其管理的发展步伐,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很多领域的快速发展,本文将其应用到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实践探究当中,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实践中应该注重的环节。其中针对一些重要文件,本文建议利用动态密码技术来提高知识与信息的安全性。实践证明,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今后该领域的实践探究奠定部分基础。

作者:马季 单位:西京学院

引用:

篇13

计算机是工业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必然产物,在企业档案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档案管理的效率提高离不开对于信息化时代的计算机管理方式的合理应用,受限于多种影响因素,计算机档案管理依然显得有些混乱,因此笔者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计算机档案管理的理论基础,实现新的技术条件下人们对于计算机档案管理的重新认识,并且提高其管理效率,使得大量的档案管理工作变得相对简单,保证档案的完整性,这样才能为人力资源的管理等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计算机档案管理的基本功能

1.1推动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在传统的纸质档案中,由于数量巨大,而且管理十分复杂,无论是在整理、收集上都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在最后的归档阶段成为最大的麻烦,复杂且容易出现错误。对于日后的查询也不是特别的方便,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计算机电子档案管理法成为一种必然,在保存上、收集上都更加方便。电子档案可以随时修改,但这一点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在人力资源录入上,存在错误可以及时修改,但也可能被不良人员进行暗箱操作。总之,计算机档案管理方式实现了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档案的使用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支出,可以满足更多的要求,因此从整体上具有更多的优势。

1.2推动档案管理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管理的出现,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大量信息得以快速处理,档案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只有智能化的计算机管理才能推动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在各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采用不同的信息管理软件,只通过一次录入就可以完成档案的保存等工作,也使得大量的信息档案得以进一步的开发。智能化是档案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计算机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未来,我们要将人工管理和智能化管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最后,通过智能化的建设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化,推动档案信息共享化。目前的档案管理水平已经实现了信息检索网络化。计算机管理融合了现今网络的特点,将物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等技术结合起来,使得其功能更加强大,使用范围更加广泛,现今的计算机档案管理已经实现了单机检验和在线检索等基本功能,资源共享更深一种简单的技术。

2影响计算机档案管理的主要因素

2.1数字档案的准确性受到挑战

计算机电子档案虽然存在一个优势,就是对于错误的档案可以随时修改,但由于档案通过一定的方式可被其他人所见,这使得正确的档案也可能被修改,出现一些档案失准的现象。并且这一现象对于当事人和对于管理人都是一种负担。同时,在计算机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录入、传输,目前状态下是不可避免的。在大量的工作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在这一过程中,也很容易受到来自网络的计算机病毒的侵蚀。一旦信息丢失,就很难再找回,这是电子档案丢失的主要原因,虽然档案的保存更加方便,但丢失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事情。档案的管理受到网络安全的挑战,如何能够确保计算机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使信息更加准确,则成为这一时期档案管理的主要问题。

2.2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影响

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并且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并不高,这项工作的发展空间小,因此其受欢迎程度不高。在具体的工作中,就会表现为管理不认真,管理过程散漫,存在人为的档案错误,对档案的保护也不够。使得我国档案管理虽然已经进行了多年,但管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且管理观念上更新也较慢,部分管理人员缺少有档案文件缺乏“保存”和“归档”意识,还没有正确区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真正区别,没有重视到如何来保存电子档案,也没有对其进行正式的归档与保存,导致信息很轻易的就被其他人获取。在原始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保存上,认为原始档案需要保护,但电子档案只需要录入就算完成任务,这恰恰给档案管理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在正确的输入下,可以很方便的调出需要的档案,但由于录入人员不认真,导致信息有误,这样比纸质档案更难找到。理念上的落后就会造成查找不方便等问题,因此计算机档案管理的影响因素就会成为电子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一种阻碍。

2.3档案管理标准不统一

近年来,计算机档案管理效率已经得到提高,并且还在快速的发展,凭借这一发展势头,计算机档案将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案。但事实上,我国各个地方的档案管理并为采用统一的手段,缺乏统一的标准,对应的档案管理问题也是不断的出现。在档案开发上,就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档案管理部门不能提供统一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管理的数据库结构存在差异,档案数据格式不兼容因此很难实现统一的管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效率。所谓的国家管理并未出台,也缺少相关的指导意见。档案管理的核心就是资源共享,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就会使得其检索受到影响,数据交换乃至建立全国性计算机档案管理网络的制约瓶颈。

3计算机档案管理的控制措施

3.1强化数字档案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管理的加强是计算机档案管理的前提,也是目前需求解决的问题之一。加强基础管理才能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也是未来计算机智能化和数字化的重要条件,管理理念上,要重视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一样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投入人力的同时也要投入财力,使管理人们认可档案管理。通过手工录入、扫描录入等形式,实现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变,这样可以确保其准确性,并且减少工作人员的压力,为工作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3.2推进计算机档案数据库规范化建设与管理

要确保计算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就要加大管理力度。全面整合各类档案信息资源,促进档案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并且实现结构优化。另外,还需要加强对于电子档案共享平台的建立,建立多种的平台供管理者参考,推进服务机制创新,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使档案管理能够提上日程,在这一管理方案下,我国电子档案的管理水平才会稳步上升。最后,根据档案管理需求,应遵守标准统一,并且正式管理的方式,从而推进传统的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和电子化进程。对于网络管理中存在的具体的问题,还要根据互联互通的方式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建立与完善当下计算机管理的数据库,不要忽视纸质档案的作用,而是要发挥其在电子档案转化中的作用。

3.3完善计算机档案管理制度

针对我国目前档案管理意识上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的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的工作的规章制度,包括计算机的相关资料。文档和数据上的基本数据,在计算机上的整理合归档备案。对计算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与评价,禁止档案管理人员泄露机房内的数据和资料,不得以任何一种方式将信息以及相关的有效文件随意传播。在涉及到网络问题上,还应该做到妥善存放,尤其是针对非本市户口人员的档案,要确保其真实性,还要进行正确的查阅。实现完全的制度化的管理方案,才能确保档案管理的高效性。

3.4强化计算机档案管理人才建设

由于计算机档案管理也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的工作,因此需要一只专业性的队伍。从学历上来看,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可以满足工作需求,但在相关的技能培训和理念转变培训上依然缺乏。应从信息技术发展角度要求管理人员,使其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得到增强。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薪资水平,并且增加社会对这一职业的认识程度,引入更多的年轻人来加入这一行列,更好的促进档案管理的高效性。并且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技术水平上得到提高。也可以考虑结合本地区和外部地区的人才,形成一种团体优势,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提出档案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实现共同解决。针对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上,还可以从高校内部建立档案管理等相关专业,或者开设相关的培训班,培养一批专门负责此类工作的人员,可以使档案管理工作与部门其它更有发展的工作联系在一起,给与员工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其从主观上喜欢上这份工作。

4总结

档案信息是信息系统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主要的地位。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档案管理的作用,并且要关注其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技术和管理重视程度,减少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问题,确保其高效性。对于管理部门来说,应致力于分析影响计算机档案的因素,并且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问题,采用计算机档案管理的统一规划,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要强化计算机档案管理人才,总之要不断的改进计算机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程琳.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领域及安全维护路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8).

[2]陈少梅.计算机档案管理的思考及实践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3(11).

[3]方金艳.计算机档案的保护方法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