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212-01

有效教学呼唤有效教研,有效教研支撑和促进有效教学,这是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形成的共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以活动的方式进行地理课堂教学逐渐受到更多地理教师的关注。教师组织地理课堂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对学生表达交流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课程资源的构建也要考虑课堂活动的有效性,遵循课堂活动的特征,才能使课堂活动完整而顺利的开展,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效的地理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对地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都有深远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呢?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粗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分享。

1.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地理教学^程中,地理教师要不断提高教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要由单纯的地理教学工作者向地理研究型、创新型、专家型的教师转变,而这一过程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学。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养成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倡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加强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加强交流与合作,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从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而上述要求,主要依靠地理课堂活动来完成。因此,教师应注重利用活动进行地理教学,注重活动设计,注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的“良方”

2.1 确定一个原则,课堂活动最终是为教学内容服务。设计课堂活动时,地理教师要正确定位课堂活动是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发现,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地理教学“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课程目标得以实现。同时,课堂活动后要善于总结,积累经验。教师在活动实施后,应及时进行反思,对活动进行记录,进行效果分析和意见反馈。

篇2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再仅仅让学生简单地到课本上寻找答案,而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转向社会和自然。笔者根据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经验,认为丰富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有以下方法:

一、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二、课改下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认识

(一)从“教”的角度上看

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要体现三个特质:科学、适用、有效。地理有效教学应遵循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既有机灵活地贯彻新课程理念,遵循学生主体性、全面性、差异性原则,又适应地理学科教学特征,符合学科生活型、趣味性、开放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能结合教学实际,实践、操作,促使教学目标积极有效达成。

(二)从“学”的角度上看

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要体现三个特质:自主、自由、积极。地理有效教学要求学生感觉不压抑、不疲惫、不厌倦。学生在课堂生活中要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有思维呼吸的机会和舒展的空间,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够自由展示,学生的学习体验能得到尊重,学习个性得以体现和张扬。有效地理教学能切准学生的学习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感受到课堂生活的温暖,体验到课堂交往的乐趣,收获到课堂学习的愉悦,使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三、地理课堂有效教学途径

(一)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变抽象为具体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向学生展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把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获取知识,培养探究能力。例如:在进行“季风气候成因”教学时,尤其是季风形成、流经线等问题,很多学生空间想象有限,无法理解。这是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季风形成因素,变抽象为具体,就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联系实际进行探究,变理性为感性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围绕某个问题独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地理原理和规律,对有些地理现象难以理解。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和讨论,使地理原理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达到正确理解。例如,初中地理关于地球运动的教学,教师运用具有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的图式法进行地理教学,在此过程中还可结合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总结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同时还可通过电教媒体,展示太阳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情况,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变化特点,通过几种教学方法的变化,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心理更加协调,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利用地理图表进行分析,变感性为理性

《地理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学生要“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还明确要求学生能对地理图像进行描述、阅读、分析、说明、绘制、运用以及使用电子地图等。这些技能和内容的掌握不仅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其生活及终身发展都有所裨益。“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为地理课”,新课标下的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地理图像语言是地理学中一切语言、文字和思维意识的简化和代替者,它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地理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的特殊功效,其运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效果的优劣。例如,应用地图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用中国的地形图分析长江的水文水系特点,学生结合长江流经区域的地形特点就会得出,在山区水流湍急,水力丰富的地点可以发电;在水流平缓地点可以对农业进行灌溉等。

(四)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变理论为实践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树立“开放性”课堂教学理念,建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为学生营造更加广阔、真实的探究学习空间,允许将不懂的疑问带出课堂,走出校园。如在开展《语言——家乡乡话、外语、民族语言调查》这一主题活动时,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搜索、查阅本地民族特点等方式进行搜集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家乡语言调查问卷。深入广场、社区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对本次主体活动的资料搜集、访问、设计、等一系列活动进行整理,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地理素质。

(五)把握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在地理教学中,科学、艺术地把握预设和生成,将极大地激发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活活力。课堂教学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对话与交流,常常超乎教师的课前预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敏锐的眼光及时捕捉课堂上生成的各种各样问题,以高度热情去分析、归纳、综合这些问题,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之融入学生学习、探究活动之中。

总之,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要正确理解“有效教学”理念,注重中学学生本性、主动性、探究性原则,地理学科生活型、趣味性、实践性特点,逐一多种教学手段与学生探究能力、思维发散能力相结合,科学把握教学预设和生成性,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下地理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篇3

二、注重提问与图形分析的结合

地理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图,很多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都需要以图为辅助。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读图能力就是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良好体现。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当深化对于图形的有效分析,要让问题与相关图形有机结合起来,这无论是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还是对于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深化都会起到很好的推动。注重提问与图形分析的结合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一方面,教师可以以图形为依据来进行问题的创设,让学生来具体的分析某一张图形中反应出的信息;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将一些具体的地理情况、地理条件等以图形的形式描绘出来,这是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非常灵活的考察,透过对于这样的问题的思考将能够极大的深化学生对于学过的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图贯穿于初中地理教材中,甚至有的章节文字越来越少,更多的知识点在图形中能够得到体现,这就要求学生会看图。因此,课堂上的提问肯定要联系相关图形,让学生结合图形,以图为依据来回答问题,并且让学生养成遇到不懂的知识去看图的良好习惯。如讲日本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的最短航线时,让学生打开世界地图在图上找找划划,然后可得出结论。这样一来,问题解决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注重提问与图形分析的结合非常符合地理课程的特征,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够促进地理课程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篇4

在初中教育的过程中,地理学科是一门以理论性为主的学科,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挑战性以及趣味性等,初中地理学科的有效教学,能够积极促进初中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良好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本文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要想开展一堂高效的地理课程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要想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现代的教学要求,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适当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①。为了能够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地理学科的教学。比如,教师在进行《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时,为了能够充分了解地球仪的结构,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根据自己对地球的理解进行讨论,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利用多媒体将地球仪播放出来,给学生详细的讲解地球结构,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了初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初中地理的教学时,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转变师生的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转变教师的理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的听,这种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教师在进行《西半球的国家》的教学时,有些学生可能会在下面小声的讨论,这时不要去制止,要充分利用这一情况,激发学生探索欲,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西半球都有哪些国家?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会热烈的讨论,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②。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地理学科中的知识和现象比较复杂,如果仅仅依靠教师来讲解,很难让学生明白,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所以,多媒体技术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将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得非常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讲解“撒哈拉沙漠”时,为了能够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动植物在沙漠中生存的视频,加深学生对沙漠的印象,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撒哈拉沙漠的特点。而且,动态的视频更能牵动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对于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二、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对于初中地理学科来说,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充分挖掘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③。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地理知识采用教学手段,适当的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发展。但是,单单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具体的转变,比如,教师在教学时所举的例子一定要是学生都了解的,而不是具有较强难度的例子,而且,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已经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加强,因此,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真正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地理课程的教学而言,初中时期是非常关键的教学时期,教师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注释】

① 刘菊.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 华夏教师,2013(04):94-95.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2

课堂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第一战场,课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起到着决定性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将会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怎样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是值得每一位地理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拙见,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一、重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老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不仅要考虑地理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地理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地理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

二、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内容广而多,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是难以掌握的。有些东西甚至是枯燥的,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地球仪、挂图等直观教具,甚至可通过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及时了解地理时事新闻,并充分运用在地理课堂中,可以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由于时事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不少新闻还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既可以在地理课堂各个环节进行有益补充,在课堂各个环节充分运用地理新闻时事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既可以作为地理课堂的有益补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一)借助地球仪、挂图等教具进行教学。地图等教具内含大量的信息,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从地图等教具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

(二)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地理略图,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地理基础知识。教师在画地理略图时,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且随着老师的粉笔和语言自然转移,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三)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的直观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在教育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利用多媒体,解决了很多在传统教学中用“粉笔+黑板+挂图”而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

(一)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变换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自学导入法、讨论法、发现法、程序法、分析法、读图观察法、填图法、练习法等。此外,还要注意灵活运用,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二)把握教材的难易程度,重点抓难点突破,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教材的难易程度要安排妥当,防止过难或过易。如教学内容过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会兴趣低落,不愿意学习,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如果教材内容过易,学生不听已懂,不学就会,就会感到“没意思”,“不新鲜”,甚至开始说话、搞小动作,从而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提前构思好难易知识的解决方法。较易的问题,以学生自学为主;较难的问题,应努力找到突破的方法,化难为易。此外,学习新知识时还要联系前后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把握教材的整体性。

(三)利用课堂活动,培养能力,巩固知识。学生活动沟通了教与学的渠道。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通过活动中的问题探究、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合作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时,学生通过拼图练习,自主展开比赛,探究拼图技巧,巧计名称和轮廓。在之后的填图练习时,很快就能说出各省级单位名称和位置。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善于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思维是理解的基石。课堂上,教师应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多次提问,防止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教师要激活每一位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学生好奇、探究的心理特征,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创设问题情境,追求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在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例如,在学习“人口与人种”的第一小标题“世界的人口增长”时,我设计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等问题,首先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互相启发;然后进行大组讨论,集思广益,开阔思路;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抓住中心和关键,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快对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有好处,人口自然增长率慢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有好处。有的学生还提出:在发生战争而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时候,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会有好处等。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去思考本节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确的?通过对问题的引领,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答辩、争论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地理教师永远的目标,是高效地上好每节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中。小组合作探究是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主要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认识小组合作探究的重要性,经常给他们布置一些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所有学生都会在地理课堂上有成功的感觉。

案例一,地球公转这节课就可以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形式完成,教师作为引导者,在适当时候给予引导帮助。在教室的中间放一张圆桌,桌上放置演示道具,四周分别是四个大小相等的地球仪和中间的一台简易电灯,教师站在圆桌的前面,学生坐在圆桌的右面、左面和后面。学生按照教师提前布置好的任务,认真阅读活动题,每个小组派两名代表出来演示地球公转并进行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变化,所有小组的代表演示讲解结束后,教师先让各小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我相信这节课学生都很快乐地掌握了该知识点。

案例二,在讲认识七大洲的轮廓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好六份纸质的七大洲模块,并在六块小黑板上画好几条重要的经纬线,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这六组分别派代表进行展示,各小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为各小组加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该知识点。

作为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多加表扬,提高其自信心,这样才能很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我觉得这样的一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加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并且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在每堂课都有收获,都有成功的感觉。我深信教师充分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时机,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开展学习,并对学习过程、结果及参与状态进行正确有效的激励评价,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想法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熊晓红.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沙棘:科教重横.2010(5)

篇6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育界人士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我们中小学教师不懈的追求。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一句话“有效教学”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加之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知识的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已经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怎样的地理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地理老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

下面我结合自己地理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点滴体会。其实,本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为此,我们不妨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有关的尝试。

一、注重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突破难点的一种预设方案。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这样的教学系统不是随意出现的而是教师精心策划的,没有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不可能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学设计最根本的着力点是为学习设计教学而不是为教学设计学习。因此,对于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其有效性。如情景创设的有效性、新知展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预设问题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等等。具体做法是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要注意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根本问题是,针对不同的学习者使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收到最理想的效果。所以说,没有教学设计有效性就不可能有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迈向有效性理想境界的关键所在。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从我校的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校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厌学,对学习地理没兴趣,就其原因,关键还是在于没有一个学习的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把学习氛围I造起来,将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以前不良习惯的纠正。 要从身边挖掘课程资源,使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其探究的热情。并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独到的见解,无论结果对与错,作为教师我们要给予肯定,肯定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去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恰当的辅导,给予恰当的提示,让学生有感受到“跳一跳,够的着”,有成就感,使之进一步探索下去,有兴趣去探讨,去寻找答案。因此,有效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和成就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

三、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能动力

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的内容极其广泛,表现在地理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其中地理课堂教学艺术是地理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它主要包括教学导课艺术、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提问艺术、教学板书艺术、教学组织艺术等几个方面。教学导课艺术,正如“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一个具有艺术性的开场,往往可以先声夺人,起到搭石铺路的桥梁作用,能为整个课堂教学打好基础。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学生与教师交互的第一通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履行地理教育职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与主题无关的话太多。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设疑是教师知识和艺术的体现。地理教学中,在学生误区处设疑,在教材的“文眼”处设疑,运用课本插图巧妙设疑,在学生是懂非懂处设疑,是设问置疑的最佳时机。科学设疑置问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准确记忆地理知识,真正解决地理疑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问不明确,造成学生的无序思维、无效思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更应十分重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出科学探究的问题,但教师经常采用的是泛泛而问――对问题的设计没有深度和广度。只事就是论事,这样的提问肯定是耗时低效的,课堂在学生盲目的回答中空耗。

四、注重课堂教学的容量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授课以学生听懂为标准,不能贪多。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在于学生听懂了多少。所以对于课堂内容,不能求多,应从学生基础角度来分析,宜简则简,力求老师教一个知识点,学生掌握一个知识点,做到有的放矢。地理非主科,而且近四年中考中很少有学生选考。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授课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照顾大部分学生,让学生都能接受,都容易接受。同时,授课过程中应该辅以一定量的基础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课堂联系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即所谓的向45分钟要效益、一课一得。

篇7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在笔者看来,初中学生充满朝气与活力,大多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乐于展现自己的风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这些特点,科学地分析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好,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置一些智力性与趣味性并存的地理问题,让学生们抢答,促使其在学习兴趣和同学你追我赶的双重刺激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主学习、科学学习。

例如,区域地理中,由于美国地域较为宽广,其气候类型较多且较为复杂、富于变化,再加上初中学生空间感不强,较难理解知识内容,学习兴趣普遍较低,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困难。于是,笔者就针对大部分学生们喜爱美国职业篮球湖人队的现状,向学生们提问:“很多同学都喜欢美职篮湖人队,现在他们要飞往纽约与尼克斯队进行比赛。假如你要随同他们从洛杉矶坐飞机去尼克斯,在这个季节,沿途你会经历什么样的天气,而你又应该准备什么样的衣服呢?”学生们在这样一个话题的刺激下,都抱着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听课过程中去,课堂效率很高。

二、联系学生生活,消除学生的知识陌生感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笔者就常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搬进课堂中,以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和排斥心理,促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有所用”,大大促进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三、巧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朱熹曾说过:“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识的真正作用就是为了应用。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积极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常采用游戏教学法,即通过活灵活现的游戏形式,组织学生们在充满欢声笑语的游戏中快乐学习,潜移默化地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

例如,世界地理部分的知识点繁多且较为零散,学生们复习起来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对此,笔者就借鉴学生们较为喜爱的“非常6+1”等综艺节目的形式,引导学生们玩“竞赛答题”的游戏以巩固知识。(1)将学生们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分成4~5人小组,每次游戏选取其中的两组,笔者担任主持,其他学生担任“亲友团”与裁判;(2)笔者随机抽取精选的基础知识题让两组学生抢答,抢答正确的学生将得到教师和“亲友团”的掌声,最终正确答题最多的小组还会集体享受小小的物质奖励。学生们在这种新鲜教学形式的刺激下,大多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后续的学习也更加努力。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地理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为学生们营造形、声、音、色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场景,最大化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置身于充满地理知识的世界中,全身心投入地汲取营养。

五、反思

在初中地理课堂进行有效性教学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如何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何把握游戏教学与游戏的“度”等,教师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完善,形成符合教师教学特色、学生学习特征的有效性教学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初中地理教学,促进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篇8

首先,在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时,地理教师就应该给学生讲一讲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地图的应用:我们去公园玩耍要用到导游图;去一个城市办理事务,要用到城市地图;去郊区游玩,要用到地形图等.学习了地理中的地图,同学们就能够更加清楚的知道如何用地图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同样,地理学科还为学生讲解了地球的基本情况如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上的一些奇特景象,如极光、海市蜃楼、“两个太阳”等,这样让学生更加了解地理要学习的内容,使之对学习地理产生浓厚兴趣。

第二,提出适当的课堂要求。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还保留着小学生好动,记不住教师课堂要求的情况.所以要给学生事先讲好课堂要求。例如针对地理学科,我们要求课前学生需准备好相关书籍和学习用品,将其它的书和物品均收到课桌里。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1、提醒学生本节课要上的是地理,要做好相应准备。2、收下与地理无关的书籍和物品,这主要是为了在上课时避免个别学生,趁教师不注意做其它学科作业。这一个方法是十分有用的.我上课时就一直要求学生这样,这暗示在这堂课上学生不应做与地理课无关的事情,这样就很好地提高了地理课的课堂效果。

第三,课堂教学要精致。教师的讲课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课堂没有吸引力,学生会认真学习吗?怎样让学生有兴趣学习,那就需要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课上精讲,设计好相应的教学环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用具展示地理知识,多角度吸引学生们喜欢地理课学习。

《地球的运动》这一小节知识点的教学,因为人教版和星球版教材的编写,均把它放在了初中一年级上册,而学生在此时还没有学习空间几何,所以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时十分吃力.如果我们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地球仪来演示,不论演示多少遍,总有大部分的同学听不懂,学不明白。这是一个重点知识,必须要掌握.。在学这一部分时,我用Flash课件演示地球的运动,这样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运动方向、地球的南北两极以及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运动方向、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地球公转的学习同样也是如此。这样直观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篇9

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校抓住机遇,学习借鉴外地的教学改革经验,进行教学的改革。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高效课堂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实践略有所得。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地理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1.教师的备课时要做到以下两点

1.1 备教材。现代地理教学的目的已不是单纯为了传授地理知识,而是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念,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地理教材不仅提供了系统的地理知识,而且提供了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与发展学生地理技能的内容和教程,地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必须对教材进行准确而深入的分析,认真把握地理教材的系统结构和教育功能,从而为编制教学目标、自学思考题和达标检测题提供可靠的依据。

1.2 备教学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力,也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在地理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能持久下去,放射出智慧的光芒。教师的讲课水平和教学手段是学生学科兴趣的最主要条件,这些主要是由教师课外精心备出来的。“备”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教师熟悉教育心理学理论,精通地理教材教法,了解地理研究最新动态和优秀成果,博取众长,为我所用;教师要加强专业训练,有系统的地理专业知识,有过硬的地理教学基本功,以适应地理教学的专业化要求;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存在一定联系,教师要博览群书,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情况,主要是了解学生已掌握的地理知识,作到心中有数,对课堂教学有充分的预见性,督促学生抓紧利用课前准备时间对照上节课教学目标复习巩固,对照新课教学目标预习,要求快速浏览全篇,形成大概认识。

(3)教师要根据教材、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努力学习“用教材教”,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教材进行适度加工,增加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如讲授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部分,就可分成“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两个层次教学;对有些虽然是讲授同一类型知识,但重点、难点倾斜比较明显、集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须坚持一个原则——怎么效果好,就怎么教。

2.有效的课堂练习与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的设计必须具备三性:趣味性、可选择性和开放性。趣味性的设计着眼于习题的新颖,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而又有思维挑战。如对于我国北方地区“黄土地”和“黑土地”上生长的农作物,学生能通过自学了解,教师可联系时期活跃在太行山区的八路军“小米加步枪”战胜日寇的历史,加深“黄土地”上生长谷子的记忆,同时寓含了一定的思想教育;教师又可联系气候差异引导学生理解区分“黄土地”上的“冬小麦”和“黑土地”上的“春小麦”。这种习题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争论知识如何理解和应用,从而激发出课堂的高效互动。

课前教具的精心选择、设计和课堂教具的恰当运用,对地理教学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地理教具主要有教学挂图、立体模型(如地球仪)、自制板图和多媒体等,对其使用应认真挑选,以适合教学的需要。就选择我们常用的教学挂图为例,首先要紧扣教材,挂图内容与所要讲解的教材内容十分贴切;其次要繁简得当,主辅图应明确——主图反映的地理事物应突出重点,内容较单一,辅图要与主图相配合;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教具不宜过多,否则受时间限制,教具一闪而过,流于形式,另教具的频繁出示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对教学造成不良影响。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有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具,如果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意图设计一些投影片,教学时灵活方便,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课堂评价

这种评价不仅包括小组展示评价,还包括展示中知识的评价。可穿插在各小组展示完毕后,也可以在新课结束时给予总结,一定要做到及时,并具有激励性。

篇10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它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

1.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要教会学生读图

学会使用地图首先要学会读图。读图首先要读“图名”,从这幅地图的名称中对图有总体的印象。这是学生常常容易忽视的,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先读“图名”的习惯。接着读“图例”及图上的各种说明,发现图中的隐含信息。在读图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规律,按照一定的顺序读图。初中区域地理中所用的大部分地图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例如地形图、政区图、工农业分布图、资源分布图、平均气温分布图等。对这种地图,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空间分布的顺序读图。一般按照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自西向东或者自东向西的顺序读图。例如在阅读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时就要求学生一定要沿着北回归线自西向东或者自东向西阅读。

但也不止这些顺序,可以以某一地理要素为线索,有系统地移动视线分析阅读地图。例如在观察世界地形图时,以河流这一地理要素为线索进行阅读。可以按照各大洲的顺序从东半球向西半球依次找出各大洲比较主要的河流,从而对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河流有全面的世界角度的认识。

针对这些地图中的某个地理要素,还可以以该地理要素为基点,观察分析其周围各方位的地理事物。例如在阅读太平洋地区图时,指导学生先观察太平洋,然后看到亚洲位于太平洋的西北方向,大洋洲位于太平洋的西南方向,北美洲和南美洲位于太平洋的东面,南极洲在太平洋的南面,并且可以进一步找出太平洋沿岸的国家。

2.教师课前充分研究地图

备课组应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各自准备地图,每周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一起精心探讨,先确定每一知识点要利用哪幅图(如适当增删教材中的地图,必要时可将几幅不同主题地图叠加一起制作出所需地图),如何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然后制作出以地图为主导的课件,尽可能把每节课的知识点在地图上展现。选择合适的地图也是备课关键,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如讲授经纬线等知识时,使用地球仪和经纬仪等,可化抽象为形象;讲授我国省级政区时,使用拼图游戏,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讲授世界气候类型时,展示学生自制气候模型,可让学生体会制作地图的乐趣。

3.充分运用等高线地形图

如七年级(人教版上册)“世界的地形”一节教学难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形态”,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仅靠教师讲解和教材几幅图片很难认识和运用地图,可让学生互相合作,开动脑筋,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各种地形模型,介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然后展示教具“等高线模型”图,与学生交流。更进一步形象演示:让学生伸出一只手,五指并拢手掌向下,握拳扣在桌面上。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间缝隙相当于山谷。向手指上洒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积水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再回到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表示,强化学生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

4.开展比赛,竞争激趣

好胜心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情感运用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地理课堂上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特别是中国的山脉和铁路分布等内容。这些知识点内容单一,记忆量大,单单是老师讲,学生听,肯定枯燥乏味。在学习《地形复杂多样》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课前准备好空白的《中国山脉分布图》和剪好的中国山脉的名称,在课堂上,把中国各种走向的山脉落实在图上的教学环节,通过竞赛的方式完成。先明确告诉学生活动的目的,即将不同走向的山脉粘贴在空白的《中国山脉分布图》上,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准确。又如一分钟画国家(或省区)轮廓图比赛、标注城市位置和交通线比赛、区域导游词撰写及朗读比赛、一句话概括区域特征比赛、制作课件利用鼠标拖动地理事物定位比赛等。在比赛中实时点评和鼓励,培养学生全员参与和小组合作精神。还可以配合班级开展的小组合作评价模式,对优胜小组和学生加分,激励学生勇于参与地理课堂竞赛。

5.以三维课程目标指导每节课教学过程设计和实施

篇1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普及,国民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在新时期及新环境下也要求教育工作不断地进行改革,采取更加可行而又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探讨及研究,人们提出课堂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此教学模式的改变能够促使更多的学生切身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够得以调动,而且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也能够得以提高,可谓是富有现代化气息的一种有效性教学策略。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以往滞后的教学模式,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真正实行有效性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活动的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一、提倡以学生为主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任何事业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也不例外,不同学生的个性是不尽相同的,这便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切实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加以采用,充分尊重与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此同时,地理教师还应当确保在课堂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则为辅导者,实现课堂主体的有效转换,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在课堂活动中大力倡导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及学习兴趣,实现地理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重视及鼓励参与教学

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所采取的基本上都是“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必要的课堂活动缺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少之甚少,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非常差,而且动手能力不强。长此以往极易遗忘所学的知识,无法在大脑中形成稳固的知识体系。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活动效果。应当强调的是,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要始终构建在参与教学的前提下,在整体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正是因为初中地理学科具备着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以及开放性强等诸多特点,涉及到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一系列要素,并且各个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穿插,还有着相对较强的地域性、差异性,比如说江河、矿产、物质、丘陵、山地、平原等要素所构成的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按照地理课程的特点,借助于课堂活动来组织学生接受地理知识,自主学习地理知识,发现及解决地理问题。

三、重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

只有具备趣味性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成功的教学。初中地理课程的趣味性是将渴望知识火药点燃的导火索,地理课程如果无法吸引学生亦或是学生不感兴趣,那么便会使得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与其他学科不同,地理学科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将地理课程的特点把握好,只有教师能够正确地解释地理现象、认识地理事物、解决地理问题,才能够将学生的能力提高,这不仅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点,同样也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难点。所以,在地理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将学生好胜、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把握好,对课堂活动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真正使学生“动”起来,既动手又动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比如在设计“中国行政区划”的课堂活动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环节。①想象。要将拆分的各省拼图首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各个省区的大致轮廓进行仔细观察,启示他们将其与生活中的某些实物联系起来。接着教师对几个省的轮廓图予以出示,以此将达成抛砖引玉的效果。②示范。把拆分后的各省轮廓在相应的板块上还原。③准备。学生对各省区的相应位置及轮廓进行强化记忆。④竞赛。各学生小组选派代表上讲台表演拼图。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便能够熟练地掌握地理知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增强。

四、加强信息传输,巧用多媒体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通常学生是借助于触觉、视觉以及听觉来接受信息,其中视觉是人们认为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方式。大量的实践充分表明,综合传输远远优于单一的形式,因而多渠道的视听结合信息传输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具备着突出的优势。所以,地理教师应当将学生带入活泼生动、喜闻乐见的学习氛围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对“长江”的课程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分钟为学生播放有关长江的影视片段,动听优美的解说,美丽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学生很快便能够融入其中,不仅将美的享受带给学生,而且还使得学生分散的心很快地得以集中。再比如讲解“日本”的知识时,其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经济的发展。教师可以对凸显日本国家的地理特点的图片或者短片播放给学生,启发学生的讨论。以此使学生在讨论中探究,在感知中讨论,教学的重难点便得以强化。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学科是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一门课程,蕴含着大量且丰富的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地理教师应当在课堂活动中采取有效性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及素养。

参考文献:

篇12

地理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然而,在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只能在教师的灌输下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以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地理课程标准》开篇指出:“地理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笔者认为,要扭转地理教学的困境,就要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实施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构建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模式。

一、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预习自学,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自主探究理解课本知识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预习时要指导学生浏览教材,大体了解教材的内容,形成本节课的基本概貌和框架,带着问题目标阅读,找出难点、疑点、重点等。对预习中出现的“困惑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演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例如在教学《地球与地球仪》时,让学生课前参照课本,制作简易的地球仪,从而发现经线与纬线的区别,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经纬线、经纬度等,还会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地轴不是垂直于水平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教学《学会阅读地图》一节,可以先让学生参照课本中的校园平面图,绘制自己学校的平面图,有利于学生理解地图三要素缺一不可,更好地掌握地图的阅读技巧。可见这种“先学后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心中有数,实现课时目标。

二、课堂导入,明确目标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课堂导入必须围绕主题,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主区域。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世界地形图,并将剪好的各大洲轮廓图准备好。上课后我说:“现在全球的陆地分为七大块,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说着就把剪好的南美洲的轮廓图放在该洲的位置上,然后将它逐渐向非洲的西海岸移动,学生表现出惊奇的样子。“可以合在一起”,终于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是的,但这种吻合绝不是巧合,这一现象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的。后来,他通过调查研究,积累大量的论据,终于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简介这个假说,是今天这堂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学生议论纷纷,一下子产生兴趣,这时教师揭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就会主动地探求这一节的知识。这样的新课导入借助教具和演示,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铺垫。这种教学过程流畅自然,前后呼应,一气呵成,体现导入为教学服务,与整个过程融为一体。

三、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小组合作是地理课堂中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形成互动交流的学习过程,摆脱过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机会,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在进行小组学习活动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可以是课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参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示资料、讨论交流问题、开展表演、辩论等课堂活动;也可以是课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一些宣传教育活动,或布置一些相关的配套作业等。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时》时,创设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假如地球不是倾斜着身子运动,那么地球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地球只有公转没有自转呢?把地球看成不动,太阳又是怎样运动的呢?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又如教学《水资源》时,开展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制订家庭节水计划等。无论是进行哪一种形式的小组学习活动,都必须精心策划准备。比如在组织小组课堂讨论活动时,我们应精心准备哪些讨论的内容,如何分解教学中的难点等,所提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梯度性,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思辨性、开放性和延伸性,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

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学生小组之间要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成果交流展示,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并通过说写、讲、读、对话、表演等形式,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在此环节中,教师及时进行点拨精讲,主要放在重难点的突破、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解题技巧的强调上。师生共同把自学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构建成一定的网络,使之系统化,有利于学生宏观上全面掌握。例如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在教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别》时,让学生用“五指山”判别,即把手心放在图中海拔高的地方,呈五指山状,沿手指突出的为山脊,像指缝一样凹进高处的为山谷;在教学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国时,可将最大生产国和作物编成顺口溜:“菲蕉马棕泰橡印尼椰。”教学黄河流经的省区,编成:“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五千五。”又如在教学《极地地区》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企鹅和北极熊两个角色任选其一,用对话的形式介绍各自生活的环境。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效果很好。

篇13

(一)初中地理记忆教学的概况。《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地理课程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这一属性决定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文科课程擅长的讲述、比较、记忆等方法”,给出具体的记忆教学建议。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只是让学生死记常考的内容,并没有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大部分学生不理解只会死记硬背,常常是今天记会了,明天又忘了,导致学生讨厌上地理课,最终无法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探析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记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地理课堂记忆教学存在的问题。记忆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较多低效记忆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不了解地理概念的意义,出现错误记忆

(1)张冠李戴,混淆意义。如:地形与地势等。

(2)外延范围把握不准。如:“土地利用类型”就是“耕地利用类型”等。

(3)望文生义,凭空想象。如:“国土资源就是一个国家的全部领土”等。

(4)语言表达不严谨。如:“季风就是海陆差异造成的风”等。

第二,不了解地理数据意义和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出现错误记忆。如:最冷月气温15℃和最热月气温10℃是区分热带和寒带气候的依据等。

第三,不会画地理图表、分析运用地理数据,出现错误记忆。好多学生不会画世界人口增长图,从地图上读取信息就更不要说了,看到有关图表的题,随意猜一个答案就行,出错率极高。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生怎样去读图,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掌握了方法,这些较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记忆的方法

(一)联系地名含义,进行有效记忆。如:河南省与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以南和以北的地理位置命名的;还有根据物产(山东枣庄)、颜色(呼和浩特―青城)、人名(左权县)、形状(天水麦积山)等命名的。

(二)突出地理特征,进行有效记忆。如:突出青藏高原的“高”和“寒”;贝加尔湖的“深”等。

(三)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有效记忆。观察区域轮廓特征,进行有效记忆效果很好。如:云南省像一只孔雀等。

(四)突出地理方位,进行有效记忆。如:天山以北是准格尔盆地,以南是塔里木盆地等。

(五)将地理事物编成口诀,进行有效记忆。学习雨带时可编成这样的口诀“五月抬头到岭南,六月翩翩入江淮,七月继续往北走,八月匆匆到西北,九月白头回南国,十月乘船归大海”便于学生记忆。

(六)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有效记忆。如:在学习冬季风和夏季风时可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

冬季风 蒙古 西伯利亚 偏北风 寒冷干燥 导致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温

夏季风 太平洋 印度洋 偏南风 温暖湿润 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七)运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有效记忆。如:在学习中国的铁路时,用边画图边记忆的方法,可让学生快速有效记忆有关铁路的相关知识。

三、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记忆的好处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分布格局的观察能力。如:我国的两个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就会问,内海是环绕大陆周围且有狭窄水道与大洋相通,而琼州海峡就和渤海不同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