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德育的方法和原则

德育的方法和原则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德育的方法和原则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德育的方法和原则

篇1

2、循序渐进原则

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深入或提高。一方面,体育锻炼和学习过程类似,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不能凌级、躐等;另一方面,人的生理机能有自身的阶段性特征。

3、持之以恒原则

无论从锻炼行为、锻炼意识还是健身效果的保持来看,都必须坚持持之以恒。

4、全面锻炼原则

体育锻炼要从各方面对人加以改造,改造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改造方法的多样性与改造过程的全面性。

篇2

一、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存在问题

第一,汉语作为一门学科,历经数年,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但社会上还有一些无知人士认为“只要会说汉语,就能教外国人学汉语”,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一方面,每门语言都有着它最基本的语法体系,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很难把语法这种抽象的东西讲清楚。另一方面,现在很多高校往往把教现代汉语的老师直接调过来做对外汉语的老师,这也是行不通的,毕竟对外汉语还是有现代汉语无法触及的全新领域。我们还是需要专业的老师来正确引导学生。

第二,语法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好掌握。语法不管是对于英语还是汉语来说,都是最难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不充分的前提下。许多学生在学习语法的前期非常有天赋,用法掌握得非常快,但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下降,语法规则对新的汉语应用不再熟练,学生开始对语法知识感到生疏,回到原点。

第三,语法教学太过混乱,没有由难到易教学课程安排。所有的语法的学习都是集中在学习初期完成的,这有两个弊端:首先,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零基础就学习过于复杂、深奥的语法知识根本就是做无用功,学生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全靠死记硬背,根本不能在学生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其次,难学的语法在初期就教完了,中期和后期的学习安排必定十分混乱,学生既不能用初期学习的语法知识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学习现在的知识也会十分吃力。到目前为止,这种教学方法还需改进。

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语法教学分为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近几年来,如何将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进行科学的衔接已是对外汉语领域的一个热点。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更具学术性,后者更具实践性。一般来说,由于现代汉语的老师面向的都是大多数都是本国学生,因此他们的教学方法更偏向于理论教学。但在对外汉语这块儿却有所不同,面对外国留学生,他们的汉语水平可想而知,因此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语法的定义,最重要的是要教他们怎么运用这些语法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帮到他们,例如:在“他在这儿呆了三个小时”这句话,在英语看来“三个小时”是补语,而在汉语中却是宾语,由于汉语中根本没有补语这个概念,这就非常容易令外国留学生感到困惑。我认为想让老外学好我们的语言,首先是要搞清自己的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区别,这样才能形成初次印象。另外,就是要改进目前的教学方法。以往我们的教学方式就是照搬书本,这根本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帮到留学生们。我们应该注重实践,在课堂上创造性的运用情景再现模式,告诉学生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解决语言问题,同时适当地、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总而言之,我们需要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具体的实践再进行提炼抽象化,让学生真正掌握消化。

三、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第一,我要明确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的区别。理论语法是语言学家经过多年的整理与总结,用来解释各类语法现象的固定公式,而教学语法是在理论语法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以教学需要为目的和导向的语法体系。理论语法的范围要比教学语法的范围大,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一,两者的目标不同,理论语法主要是用来研究,而教学语法主要是用来教学。其二,适应人群不同,理论语法适用于中国人,教学语法适用于外国人。其三,理论语法的内容比较宽泛,教学语法却比较具有针对性。

篇3

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2 及时性原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可以说这两句诗道出了及时性原则的精髓。教师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应。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时,或在学生遇到了困难,思维暂时受阻时,教师都应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但一定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3 实效性原则

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要利用正迁移规律。即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能达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的效果。二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4 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5 独特性原则

独特性,反映的是新奇、不同寻常的思维。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设计CAI课件时就必须对学生的各种发散联想予以详尽考虑。例如:在教授line(直线),circle(圆),square(方形),triangle(三角形)等词汇时,充分利用Authorware编程和有关工具精心设计文本、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并链接起来,通过交互作用,形成网状的结构。学生学习时可通过按钮把内容显示在屏幕上,让学生根据图形提示识别单词之意,并联想起很多有关的词汇,进行人机对话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又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启发思维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5.1 激情法。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

5.2 创境法。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5.3 设疑法。“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

篇4

《课程标准》就教材问题提出了“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用渠道” 的教学新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的教材活用问题,如对教学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重要的是强调教师在教材灵活使用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的知识和才智是一种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应包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研究教育教学的同时应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然渗入教师的才智,从而增加教材的资源内涵。

Harmer 在 How to teach English 里提到教材的使用问题。他认为,正是因为教材中一切都不是很精彩,也正是因为教师要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为此,对教材的补充、改编、替换就显得如此重要。正是在这时,教师为学生的利益与教材的沟通才真正起作用。

基于以上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需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深入研究解析教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从教材整合方法、整合原则两个角度,阐述一下初中英语教材的整合。

整合方法

方法1――转换。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果是可以感受到的、生活中能触及到的,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更加主动感兴趣。在教材中的某些内容,由于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迅速发展,某些内容会逐渐脱离我们生活的实际,失去生活感、时代感,因此我们把不符合学生认知现实的转换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

方法 2――拓展。新目标英语这本教材,在七、八年级教材中,阅读类的短文大多是短小型的,缺乏丰富的文字素材和信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依据教材中文章的内容,从课外精选具有时代气息或学科前沿成果的资料,或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增加学生的思维量。

方法3 ――删除。对于不符合教学目标的内容,像某些听力练习、复杂的句式、较难的语法知识等不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舍而弃之。

方法4 ――调序。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教学的需要,改变教材原有的编排顺序,进行单元内部教学顺序的调整或者是教材单元之间的顺序调整,使之有利于教学的展开和学生的接受。

方法5――深化。我们通过教材的主题思想、情感渗透、知识内涵等方面的深化,来实现我们教学的三维目标。如有关人物传记的叙事型题材,我们通过挖掘相关励志故事激发学生对成功的渴望与追求,有关食物、游乐、旅游型的说明文题材,我们通过挖掘相关风俗文化的介绍进行文化价值观的渗透,有关生活、成长的议论文题材,我们通过主题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恰恰是中考英语话题考点。

整合原则

教师在整合教材前,首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分析教材、“吃透”教材。英语教学是一个整体,教材也是一个整体。教师要用整体理念为指导对英语教材进行全程整合,才能够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该如何整合教材。

总之,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我改变了过去较为孤立的使用教材的做法,以新课标作为指南,树立了科学的教材观,增加了教材整合的智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宋乃庆、徐仲林:《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篇5

在现代英语教学中,以听说为教学中心的理念正在迅速崛起,各大中专院校纷纷效仿。传统的以词汇、语法、阅读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正被逐渐冷落,甚至忽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词汇和阅读仍然是成年人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不少国家特别是在我国,大多数公司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仍需要以阅读大量的英文资料和收发电子邮件来获取信息,与外国人进行口语交流的时间仍远远少于与英文资料打交道的时间。因此,在这些国家的英语教学大纲中,英语的词汇和阅读仍被列为最需要掌握的外语技能。即便近几十年来口语教学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有关词汇和阅读的教学法研究也不应停手,而应有有所加强。

一、掌握词汇对搞好英语学习十分重要

词汇是阅读的基础。多年的实验表明,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词汇与阅读相关度最大。词汇量少的,阅读能力一般比较低。虽然词汇不是影响阅读的唯一因素,但是,随着词汇量的增长,阅读能力必定会逐渐加强。因此,搞好有关词汇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会最终影响他们的口语和听力水平能力的提高。在我国的各种英语考试中,如A、B级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词汇和以词汇为中心的阅读理解考题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学生能否通过考试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广大的英语学习者十分重视英语词汇的学习,因为关于词汇用法的讲解往往能使学生学到许多东西。但是,由于词汇学习比较枯燥乏味,而且长期不复习就会遗忘。所以,多数学生有努力学习的愿望,但却不知如何下手。还有很多老师,由于对词汇教学不得法,造成学生虽然努力背单词,却收效甚微,由此造成了不少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厌恶。

二、英语词汇教学应掌握的原则

在英语的词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以下的原则。第一,对每一堂课要讲解的词汇进行分类。有的词汇是接受性词汇,只要求能辨认,会发音,了解一般词义即可。可以不要求会拼写。有些则是表述性词汇,必须会拼写,发音,并熟练掌握一般用法和结构。有的词汇属于专业词汇如无必要,可不要求学生掌握。因此面对书中的大量词汇,绝不可以对每个词都进行内容丰富的讲解和提出必须要掌握的要求;第二,词汇学习要由易至难,由浅入深。如果学生的水平较差,而对学习难度较大且不经常出现的词汇,一股脑的都要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法,效果就不会好。同样,在高级阶段重复已经掌握的简单词汇,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为我国的大学生都要参加四、六级的考试,所以在词汇教学上,可参考一些四、六级的考试的词汇分层,作为参考;第三,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可在讲述一个单词时,因为怕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东西而引伸出无数的相关的词或词组。过度的引伸会让学生感到大量的词汇蜂拥而来,难以招架,并产生厌学情绪。面铺得太广,面面俱到,可能与教学初衷南辕北辙。因此在词汇教学中,一定不要大而全,而要少而精,让学生感到学有重点,科学把握。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能否突出重点是影响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现在,多数英语教材的词汇表中,重点要求讲解的词,一般都用黑体字或星号、三角形做标识,只要求一般掌握的单词不特别标出,这就为广大教师对词汇讲解提供了方便。

三、几种常见的词汇教学法

1.重复法。最为传统的词汇教学法是重复法。教师不断地带读,学生跟读。然后教师写出中文意思。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单词的用法和意义,但如果稍加改进也会有不错的效果。例如,在给出词义时,最好的选择是给出这个词汇的英文解释,并要学生在重复时说出,而且作为作业背诵。因为许多英文单词的中文解释与这个词的英文实际意思有出入。在课文讲解中出现这个词时,要求学生作出英文解释,也可要求用这个词来造句。

当然,在做练习之前,教师应该适当的举例。在选择学生造句或解释时,一开始一定要选择英语水平较好者,这样可以给水平较差的学生以信心和榜样。这样的造句和英文解释练习应反复的来做,以便学生了解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使用。

2.应用前缀和后缀。英语有相当一部分单词是通过某一固定词根加上前缀和后缀来表达词义转换的。在词汇讲解中,如果出现了常见的前后缀。可要求学生把它们集中抄写在课本某一页的空白较多处,并多多举例让学生来了解词义。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见到熟知的单词加上前后缀时,能准确了解词的意思。学生必须掌握的常见前缀和后缀如下:表示否定的dis- un- non- ir- il- im- in-。其他的如re-表重复、再,pre-先于、之前,post-表之后,counter- anti-表反对,self- auto-自动,自己,co-表合作,de-表除去、否定,en-使成为,super-表超级,sub-表下级、下面,pro-表赞成,micro-表微小,ex-表向外,mis-表错误,trans-表转换、转移,inter-表之间。表示数量的前缀如,multi-表多、多元,poly-表多种,semi-表一半,mono-表单一,uni-表统一,bi-表两个,tri-表三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常见后缀。如名词性后缀:-ance, -ence, -tion, -sion, -ment, -ship, -ity, -ness,形容词后缀:-ible, -able,表示能力,-ful,表示充满,-ward,表示方向,-ous,表不多,-ive,表示倾向,-less,表示否定,-ist, ism,表示主义或主义者。动词性后缀,如:-ize, -ise,标示“……化”。学生如果能熟练掌握以上前后缀的构词法,可以正确猜测出大量生词,并会熟练的进行词汇在词性之间的转换。教师可以在课堂词汇教学之余,多为学生搞一些词汇派生的练习。如把动词care转换成形容词careful,careless,再转换成副词carefully, carelessly等等。让学生自己慢慢地找到规律,从而自己能够熟练地进行词汇的派生。在现在的英语教材中这一类的课后练习也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重视这种练习。

3.字群法。在传统词汇教学中,字群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教师可对有一定词汇基础的学生,将所学过的词汇根据其特点和共性进行总结,以强化学生对词汇的记忆。例如在总结字群时可采用同义词法。即将几个意思相近的常见词,总结成字群。如:join, take part in , participate, attend;也可以将字形相近的词总结成群,如:clue, glue:;有的字群由同一词根而来,如:impress(印象), depress (萧条), express(表达),oppress (压迫), compress (压缩),这些词都是由press-(按压)而来,只是加上了不同的前缀。im-表示进入,所以impress可以解释成压进去,所以有印象;de-表示否定,所以depress可以解释为向坏处压,所以depress表示萧条,沮丧。ex-表示向外,所以express可以解释为向外压,因此express的意思是表达。op-表示opposite, oppress表示反方向按压,所以oppress意思是压迫。com-表示together,所以compress表示压在一起。因此compress的意思是压缩。通过这种方式的讲解,将更有助于学生将字群记牢。字群法还可以用于把所学过的同一科目的词进行总结,如表示宇宙,天体的常用词汇,如universe(宇宙), planet(行星), star(恒星), meteor(流星), comet(彗星), galaxy(银河)总结在一起。或表示可飞翔的昆虫,如fly(苍蝇),dragonfly(蜻蜓),butterfly(蝴蝶),firefly (萤火虫)总结在一起。最后如果所教学生水平较高,可以在词汇教学中系统讲授英语单词如何进行词性转换,或如何进行复合性的构成。

4.图示教学法。对英语某些表示动作的词汇或名词,图示教学法是最为行之有效的,但要求教师有良好的绘画能力。最简单的图示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实物或选择针对性较强的图片,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很快说出新词。图片可将英语单词与其具体形象挂钩,使英语词汇形象化,这有利于学生对于词汇的长久记忆。

四、运用多种办法搞好词汇教学

除以上的传统的词汇教学法之外,还有一些较新式的词汇教法。例如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在市场上购买较好的有关词汇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词汇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采用DVD电影放映的方式,在电影放映中,打出英文字幕,让学生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找出自己所不会的生词。在电影放映后,自查字典找到的英文意思并造句,激发学生对生词掌握的兴趣。

另一种方法是在讲解词汇之前,先讲解课文。可先将要讲解的课文分段。学生按小组指定的段落寻找新词,查字典找确切的词义,发音和例句,然后每组中找出一个或多个代表,对指定段落的生词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补充讲解不全面的内容。各组讲解之后,教师再带领全班同学朗读并学习书后单词表。由学生来寻找新词汇,能使他们感到学习新词是自己的愿望,而不是教师强加更他们的任务,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将未学过的词汇从课文中选出来学习,也符合前面提到的突出重点词汇的教学原则。学生在选择新词时,又必须重温已学单词,才不至于选错。因此这是一个很好的复习旧词汇的过程。事实证明,这样的词汇教学充满了活力,深受学生欢迎。在学生习惯了自找新词汇之后,这一教学步骤也可让他们在课外预习课文中进行。

传统的词汇教学强调单词教学,往往离开了交际的语言环境,重复单调的语言操练。当代词汇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词汇的主动性,提倡让学生发现新词并总结规律,并通过实际的交际活动,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学习和掌握外语词汇。比如,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一课书中所有的生词之后,教师可以将其中常用的活用关联的单词写在黑板上,将学生分组,利用这些词编一段情景对话,并上台表演,或者利用这些单词编一个小故事,并上台讲述。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刻记住所学单词,并且有助于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做到一举两得。在练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表演和讲述,教师要多进行鼓励,要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但是这样的活动必须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首先教师应该十分明确,这是综合复习的词汇课,而不是语言结构或口语复习课。因此,可将需要复习的词汇写在黑板上,或采取其他的办法,不断地提醒学生尽量用已学的词汇谈话和组织演讲。在学生离题发挥时,教师要及时把话题拉回到主题与需要复习的词汇。一般说来,学生上这样的课十分活跃,有时语言错误较多,教师应该保持冷静,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又应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语言。

为了辅助学生做好词汇的学习,教师可以定期进行百词测试,对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与奖励,或组织学生在课余做一些有关词汇的游戏。如可以让一个学生用英语描述一个以前学过的名词,由其他学生来猜是什么词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另外,词汇和阅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外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做课外阅读。阅读英语文章是检验学生单词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不仅可以复习和检测自己的英语单词,还可以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总之,外语教师在使用较传统的词汇教学法之余,应尽可能地挖掘学生学习词汇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单词和总结构词规律,并尽量为学生创造使用这些新词的环境,提高了词汇掌握能力,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才能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左焕棋.外语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6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对于这些数字庞大的耳聋患儿,首先必须进行听力补偿、听力康复才能进行后期的语言康复训练,笔者经过多年的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就其方法与原则作了深入探究,并按照这些原则和方法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

(一)耳聋患儿的听觉训练:其目的是尽早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培养他们注意聆听的习惯,让聋儿感知声音的存在、声音的有无、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高低,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对日常各种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听力康复是聋儿语言康复的前提,只有通过听力补偿和听力康复训练的实现才能逐步形成和发展感知、认识、分析与理解声音的能力。

(二)耳聋患儿的发音训练:发音训练包括呼吸训练、舌部训练、口部运动训练、嗓音训练、鼻音训练。耳聋使聋儿缺少听觉的反馈,不能及时校正自己的发音,发音时基本存在诸多缺陷,比如:发音不准,发音音量小;尤其缺少声调变化;有时发假音,冒高调;有时又发低音等等。要使聋儿清楚流利地读、说出每一个字音,必须训练他们掌握各种发音的技能,并利用听觉、视觉、触觉其他感官的补偿作用,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地训练。

(三)耳聋患儿的语言训练:一是理解性语言能力的培养,二是表达性语言能力的培养。发展语言能力的第一步是理解语言,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在语言训练中应当使聋儿在获得大量的语言刺激的同时,与语言的意x结合起来,发展聋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启发聋儿把口型、语音、实物和字词有机结合,明白每个词都是有所指的。在理解了语言的条件下让聋儿先学一些短句后,再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教他们说完整的话,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学会表达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以及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复合句。注重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多聋儿的语言实践,时时鼓励聋儿用他所理解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自主意愿表达和社会沟通交往。

二、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一)听力训练与言语康复有机结合的原则。听力训练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和利用听觉的残余功能,结合视觉、触觉等功能,让聋儿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其目的在于培养聋儿学习听觉能力和言语交往技能,为习得语言提供积极手段创造有利条件。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原则。学校教育为聋儿提供了有效康复教育方案,教育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流程规范,教学环节、任务和要求明确。能为聋儿提供科学、统一的有效康复训练。家庭康复训练是学校康复训练的巩固、拓展与延伸,聋儿的听力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着重个别训练,需要家长长期、耐心、科学地训练教育。家庭康复训练与学校康复训练这两种基本康复训练必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加强家校联系,提高科研实效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仅靠在学校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只靠在学校里说,在家里不说,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为此,对走读的学生,我们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联系册,老师将每天语言教学的内容写在本子上,要求家长加以配合辅导,做到家校教育同步化。对住校的学生,每到假期,教师根据全学期学习训练的内容,设计寒暑假综合训练的内容,指导家长在假期如何根据聋生的语言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聋生学习语言的巩固率。社会教育应当为聋儿提供有利于听觉训练与语言康复训练的情景环境。

(三)去固定模式化的原则。康复训练实施过程中不能夸大教师的主体作用而忽视聋儿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不能一味地“填鸭式”灌输以免使聋儿处于被动地位,丧失学习兴趣。在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不能放过任何教育机会,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好整个教育过程,让随机教育与计划教育同步,聋儿康复“逮”机会是不可取的,不仅要等机会、逮机会、抓机会,还要创设适合聋儿康复训练的机会。

(四)交往第一原则。语言是交往的工具,具备能够灵活使用语言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才算学会掌握了语言。让聋生多参加交际。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受制于言语行为的能力,而言语的能力只能在言语活动中获得,聋生语言康复教育就是要通过语言教育使聋生康复言语行为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培养和调动聋生的参与意识。我们以培养聋生的言语表达兴趣为出发点,使他们首先有使用语言的需要,及时鼓励他们在言语交际上的进步,把教学内容安排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因此让聋生置身于交际的环境中,让其多听多说,才能掌握各种言语交际技巧,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聋生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际。交往能力只能在交往过程中实现,如果能有意识地在交往过程中教授语言,聋儿进步就快,反之则慢。因此,必须把语言康复训练放在康复教育第一位。

(五)言语训练与其他方面教育内容相配合。语言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言语训练也不是一项单纯的操练,必须注意言语训练的整体性,我们平时把言语训练与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等密切配合。

(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语言训练活动。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信息于一体,画面形象、直观性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辅助手段之一。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计算机高级培训班,学习课件的制作方法,现在都能利用powerpoint、flsh等软件制作简单的课件。在语言训练课上,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激发了聋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心理教育更加重视和关注,促使众多高校不断提高心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大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与发展,最终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在这种背景下,众多专家和学者开始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一系列的学术成果。但这些成果并不系统与全面,还有待完善。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以前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推动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发展,帮助大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与发展。[1]

二、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基础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强调的是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就是要通过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和障碍,使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使学生建立正确长远的人生目标,最终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换言之,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斥责与责备,而应该经过有效的教育,使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问题,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尊重性原则

尊重性原则是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态度所提出来的原则。尊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学生的权利,承认学生的独立性,承认学生与教育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尊重性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即使学生拥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对学生产生轻视的情绪,要平等的对待学生,使学生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隐私进行保护,必须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严格的保密,使学生能够在同学之间得到公平对待。只有保证尊重性原则,教师才能够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心理咨询。

(三)全面性原则

最后,教师必须明确的是大学生心理教育并不是针对于某个个体的,而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心理教育课程时充分考虑到大众的需求,考虑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而不是仅仅针对与个别现象展开教育。

同时,教师也需要针对个别学生给予特殊的帮助,要使其能够得到特殊的关怀,帮助其更快的克服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引导学生进行倾诉

倾诉法是心理学中较为常用的疏导方法之一,及引导学生倾诉自己内心深处的阴暗面和心理问题,使学生放下心理沉重的包袱,同时也让教师掌握真实的信息,进而制定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育方法,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要让学生对自己产生足够的信任感和信赖感,愿意在教师面前吐露心声。教师必须要遵守尊重性的原则,面对学生的倾诉一定要平等看待学生,同时为学生保密。做到这一点,学生的倾诉才会更加直接,才会暴露更多的问题,才能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二)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怀

从某种程度而言,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安全感和爱。这也是性格孤僻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怀和慰藉,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才能够感到温暖,才能够感到自己不再孤独,才能够在遥远的异乡获得精神上与心灵上的支持。

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愿意信任自己,并接受自己的关怀。在此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关心,更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关怀。[2]

基于此,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才会真正将教师当作朋友甚至亲人,进而获得更大的支持与鼓励。

(三)组织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多参与集体性的活动,通过集体性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友谊,使学生受到其他同学正面积极的影响,进而保持乐观、积极和开朗的态度,逐步克服内心的心理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班级中的学生开展足球比赛。通过足球比赛,学生能够在运动中释放内心的压力,缓解心中的疲劳,逐步克服心理问题。同时,在足球比赛中,学生还能够收获更多的友谊,使学生的交际变得健康。在健康的交际中,学生才不会感到孤独与无助,才会得到朋友和同学的鼓励和支持,重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快速摆脱心理问题的纠缠,使其成为健康乐观的大学生。

此外,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班会,在班会中分享自己最近的得与失,畅谈自己的压力以及对未来的设想。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团体的带动,能够得到同学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

(四)开展拓展训练

同时,当代大学生需要承受来自于家庭、社会、交际圈等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通常让学生感到无力,这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就应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保持自己的本性。

因此,高校应该开展拓展训练。在时代的发展中,拓展训练已经被普遍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它是增加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拓展训练,学生不但能够在参与集体性活动中收获友谊,还能够在特定的训练项目中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进而更有力的面对各种压力,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这就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并且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增添相应的设施设备和场地,并安排相应的教练人员,为拓展训练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结束语

总的来说,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探索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并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交流,对其进一步完善,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质量,使学生能够成为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

1.课堂导入要简单简短

课堂导入的时间以3-5分钟为宜,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也不宜太难,否则导入显得冗长会影响整节课的进程。导入要在短时间内起到知识联结作用,要有实效。导入必须为课堂的主体部分服务,不可喧宾夺主。

2.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的知识现状,教师还要熟知教材

对于导入的设计要能够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教师必须熟知教材的体系和内容,并充分了解学生当前掌握知识的情况,还需要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如,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保持新鲜感。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他们的学习注意力集中起来

我们在设计导入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英语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年级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特别是要根据学生爱

玩的天性和求新、求异的心理,不断变换花样,标新立异。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而能更加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

4.课堂导入要起到新课的铺垫作用,而且应该尽可能多地和本堂课的重难点有关系

可以利用背景知识学习新知的办法,让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建立在对英语国家风俗习惯,历史的学习基础上,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可以利用复习重点句型、词汇题型的办法导入新课,从而降低新课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5.目的性与针对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首要前提是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导入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其次,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施、学生的认知特点等确定不同的导入方法。

总之,导入的设计要灵活多样,不变的教学内容可设计出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导入,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更好地推进课堂教育。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1.单词、句型、典型、易混题目优先

特殊练习法,把这些题目放在一节课的黄金时间可以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刚上课精力旺盛,愿意动手动脑研究繁琐、难度大的题目。

2.悬念导入法

课前可以设计魔术口袋,里面有很多题目和礼物,有难有易,而且还可以设置一些表演和歌唱的简短的导入。学生会很好奇,注意力也会很集中,能很快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回课堂。

3.游戏法和知识结合法

重点难点单词句型在进行学习时把握句型难—单词易或单词难句型易的原则,可把难单词替换下来,先练句型,后学单词。比如,我在上七年级英语下册,Would you like noodles?句型,我把noodles 换成fruit ,并且装了一些水果(苹果,香蕉……)在口袋里,鼓励学生回答,yes,plese.或 No,thanks.以及句型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以实物鼓励学生练习这两个句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效果也非常棒,最后出示面条图片作对话学生都完成很好。

4.谈话法

谈话法,可以舒缓学生的情绪,增进师生感情,使课堂更加人文化。自由谈话导入法是指在新课内容呈现之前,师生围绕一个和多个话题,事先叫学生作好就当天所学的新课内容有关的话题进行交谈,使这个交谈能达到承上启下、水到渠成的效果。

5.演讲法

篇9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情绪会促使学习者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循循善诱,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天性好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活动因素,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与教材之间产生通畅的情感交流。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授课前,我常常采用以下游戏来激发兴趣,如:Magic eyes,在ppt上打上一些单词、词组或句子,或插入一些图片(低年级),添加效果出现-消失-出现,看见了就大声读出来,为了增加趣味,有时我要求字体越大声音越大,字体越小声音越小,孩子们乐此不疲,到了最后呈现的一个就设置成新知,这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老师在这个时候开始教学新知往往印象深刻。还有Think and guess,可以利用ppt或者是实物,如:我在教学4B Unit6 What’s the matter? 这个单元的句型Is he ill/ tired /hungry …?时,在ppt上把一些图片用色块盖住,漏出一小角,然后提问:What’s the matter with him /her ? 引导孩子说 Is he/ she …? 老师不说yes or no,而是用 Maybe代替,最后揭晓答案给猜对者加分,孩子们同样乐此不疲。游戏使枯燥、机械的单词、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

二、尝试新颖性原则,歌曲动画的方式导入

自从有了多媒体和网络,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变得异常丰富和便捷,歌曲动画,能下载的不能下载的都能恰到好处地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本来闹哄哄的教室只要一听到动感的音乐或富有童趣的动画立刻变得安静,学生自然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形成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兴奋中心”,因此 ,教师要准确寻找课堂导入的切入点,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学习任务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充分准备。如:我在教学Seasons这个单元时,主要谈到的是气候的特征和不同季节里不同的活动,在新授前,我就让孩子们来学这首动画歌曲,跟唱了几遍之后,点击鼠标让镜头停在某一个画面,然后提问:What season is it ? What can you do in …? 孩子们尽管还说的不十分流利或有不少语法错误,但因为身临其境,有话可说,这时老师再适当点拨就水到渠成了。

这种导入以强烈的视听效果、逼真的现场感受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实践证明,直观的手段要比言语描述更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运用灵活性原则,谈话聊天的方式导入

篇10

有效性原则。只有获得真实信息反馈的提问才是有效的。一些教师热衷于追求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常常提问:“是不是?”“对不对?”殊不知学生的齐声回答并非他们学习效果的真实反映。这样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应尽量避免。

科学性原则。课堂提问的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还应当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数学课上教师提问:“对角线相互平分是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条件?”正确的答案是充分必要条件,但对初中学生而言,学生回答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也不算错,答案的不确定使问题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层次性原则。提问的深度取决于问题层次的高低,模式识别、知识回忆,形成联系之类的问题属于低层次的机械记忆问题。其主要特征是问题答案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范围内,这类问题应提问那些学习一般的学生。综合理解、分析应用,总结评价类的问题属于高层次的认知问题。其特征是问题答案必须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总结、扩展、应用、重组或评价等方法,改变已知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经过高级认知思维方可得出,这些问题让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回答,有点免为其难,又影响讲课进度。比较适合那些程度较好,善于思考的学生。

整体性原则。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有的教师先点名,后提问,其他学生因预知提问与已无关而袖手旁观,不动脑思考,以致达不到提问的整体性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提问要有目标。目标是教师所预期的教学目的。提问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情感。所以,提问不仅要有目标,而且,应当是显性的行为目标。因为提问本身就是达到目标的重要的手段之一。提问的目标性能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问要注意:提问的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目标。这样才能围绕教学的中心任务进行教学;提问的目标可以是一系列目标即一个目标体系。例如联环提问和发散性提问;提问的目标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确定,即提问的难度和深度要恰当。

提问要适时。提问最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1、在学生有一定的想法、有疑问而苦于不知怎样表达时提问。2、在学习到重点、难点或需要追根求源的地方提问。通过提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找出事物的本质与根源。3、在学生找不到突破口、思路无头绪时提问。通过提问引起思维。

提问的难度、深度要恰当。提问要符合学生现有的水平。既不能低于学生现有的水平,也不能太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应当是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经过认真思考后能回答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推进教学过程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提问不能随意超出教学内容。也就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回答的。如果超出教学内容太多,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提问要适量。有的教师口若悬河,只顾自己讲,不用提问去引导学生;有的教师不停地问,满堂问。学生的学习变成教师强加的,而不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往往出现学生“厌问、拒问、乱答”的现象,产生负效应。所以,提问要适量,要用提问来控制课堂的节奏。

提问的总量要合适需要问则问,能不问则不问

篇11

引言

要想确保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英语教学的课堂导入。成功的课堂导入不仅会极大地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效果,而且还会对学生的参与情绪和整堂课的教学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和原则,希望能够对广大的英语教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原则分析

1.1简洁性的原则

在具体的课堂导入中,一些教师无法对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一方面除了会过多的占用新知识的讲授时间,还会使学生感到课堂导入非常的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要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内对课堂导入时间进行控制,教师要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

1.2悬念性的原则

通过设置悬念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并且能够使课堂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有效培养。除此之外,通过悬念能够引发学生的质疑,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各抒己见,更好地将教学难点和重点掌握住。

1.3可操作性的原则

①必须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课堂导入,②课堂导入并需要与其他教学步骤相适应;③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 年龄等特征进行充分的考虑。④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必须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实例。 ⑤必须要精准得当的选择课堂导入的材料。

1.4针对性的原则

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要以不同的对象和内容为根据设计课堂的导入的相关内容,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导入不仅无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反而会将宝贵的时间浪费掉,使得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受到不利影响。

1.5趣启性的原则

只有具备一定的趣启性才能够将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出来,并且使学生高效的吸收各种知识。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要通过高效、丰富的教学设计将一些具有一定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或者活动引入进来,使学生开展自主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分析

2.1头脑风暴式的课堂导入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并且将充足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时间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形象、概念或者想法等激活。教师要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根据将导入的主题词确定下来,随后有针对性地引入各种与主题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或者视频等。比如,在具体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根据选择一到两个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单词说出与之相关的单词,或者通过这个单词创作一个句子。通过这种头脑风暴的方式可以将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激活,并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教师则要对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进行合理的预测,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引导。

2.2分享经历式的课堂导入方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分享经历式的导入方法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感性经验以及教学内容等为根据有目的有计划地将问题提出来,从而能够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好地交流和互动,并且进一步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在对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就可以采用情景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对与课堂设计有关的内容进行表演,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性经验、知识基础等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对话,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本的内容。

2.3多媒体导入的课堂导入方法

初中学生往往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接受各种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时候具有较强的能力,在面对各种新奇的事物时初中生通常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一些影片和歌曲等。为了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并茂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影片或者歌曲播放出来,从而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比如,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以教学中的重点单词为根据设计幻灯片,从而使学生对这些单词的含义进行准确的理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属于一个重要的环节。为此,教师必须要严格地以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为根据设计课堂导入,除了要确保课堂导入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之外,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对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最终全面地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2

语文教学导入的目的就是通过鼓励学生,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启发和引导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老师精心设计语文教学导入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情趣、情感是组成学习动机的三大要素。兴趣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诸如听歌曲、讲幽默故事、演滑稽剧这些活动必定会促使学生对后面的教学活动更加热情。一旦学习热情被激发,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情趣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学生需要几分钟来进行心理调整。在一定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助于进行合理的语文教学导入。老师应精心设计语文教学导入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来,从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语文教学导入的原则

加上抓好上课的开始环节,即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成功驾驭一堂课至关重要。

1.要有针对性。

语文教学导入应当针对教学实际,首先要针对教学内容,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差异等。教学易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问题入手。

2.要有启发性。

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后,进行这种带有感情的脑力劳动不但不易疲劳,而且反应敏捷。所以老师在上课开始时就要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启发性的语文教学导入设计应注意给学生一个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3.要有新颖性,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绿》时,有位老师讲了一个小故事:欧洲有个叫摩根的商人,长得高大魁梧,他的夫人却小巧玲珑,他们夫妇俩运了一大批鸡蛋到非洲去卖。到了非洲,丈夫先去卖,一连三天都卖不出去,于是他的夫人接着去卖,不到一天就卖完了。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引起学生诸多猜想,但多不得要领,老师便托出谜底:摩根人大手大,鸡蛋在他手里便显得小,他的夫人人小手小,同样一个鸡蛋在她手中就显得大了,所以人们争着买,这就体现出衬托的道理。新颖性语文教学导入往往能出奇制胜。

4.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导入,既要有情趣,又要有意味,让学生笑过之后,引起进一步的深思,而不仅仅是一笑了之。

5.要有简洁性,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

二、语文教学导入的方法

1.奇闻趣事拓展式。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奇闻趣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学习。如在教王之涣的《凉州词》时,一开始就穿插王之涣的一段经历:“有一次,诗人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在一酒店饮酒,并听几名歌女唱歌。他们私下约定,谁的诗被歌女唱出,就证明谁的诗受欢迎。结果最好的一位歌女第一曲就唱了王之涣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千古佳作,同学们知道这是王之涣的哪首诗吗?”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地导入新课,并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探索诗中的意境。

2.歌曲导入。

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既能使学生获得音乐的享受,又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是这样进行语文教学导入:同学们,首先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歌曲――《泰坦尼克号》主题曲。这便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轨道,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泰坦尼克号》,从而老师教得趣味盎然,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3.活动导入。

活泼好动是初中生的天性,我们在教学中不妨投其所好,设计一些既新颖别致又包含教学内容的活动,既可以作为教学的引子,又可以作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为新课的呈现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游戏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导入手段。但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与教学密切相关。

4.前后知识联系法。

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例如导入新课《范进中举》可以这样开头:我们学过了《孔乙己》,鲁迅以传神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今天,我们要从范进的喜剧命运的另一个侧面,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和罪恶。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由“孔乙己”这一刚学过的人物入手导入新课,还可以使两个形象形成对照,形成有机的联系。

5.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在教授新课时,巧妙的设问往往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他们主动地思考问题。例如教学《苏州园林》一课,老师从漫谈一些城市的美称入手,先在副板书的位置上写上“城市的美称”几个字,然后说:“我国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的美称,例如,上海可叫不夜城,广州可叫羊城,南昌可叫英雄城……那么苏州叫什么城?同学们猜猜?”老师在正黑板位置上写“苏州”两字,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响亮回答:“园林城!”于是,老师顺势在“苏州”两字后面写上“园林”。这样,引导学生在感受新知识的乐趣中导入新课,话语不多,却使学生豁然开朗,增加了他们学习新课的驱动力,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了解苏州的园林特色。

6.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法。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语文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先播放《愚公移山》Flas,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他们展开想象将整个身心融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进而产生愉快的情感,调动他们渴望学习的积极性。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教学《春》一课,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导入时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

7.感情先行导入法。

在学习新课时,学生对教材涉及的内容先有感性认识可大大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时,我先根据自己的阅读感悟即兴修改了别人的一首诗进行配乐朗诵:我老了,我以为我已经把你忘记了,只要我不去回忆,可我的灵魂始终是个孩子,不可以当作什么都不曾发生,你总在我梦里出现,唤醒我心中对你,不能忘却的思念……以此来引发学生对那段耻辱往事的怀念,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插入圆明园美丽景色图和被掠夺后的断壁残垣图,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起伏中进入文本,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多,比如简介背景的方式、释题导入的方式、设置悬念导入的方式等。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讲究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能够把学生很好地带入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篇13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gional perspective, the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is discussed, and expounds the city park and its regional and related concept,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egional expression, an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thought of "people-oriented theory as support,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egional expression discussed regional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Key words: the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2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底蕴,它们都是公园景观带来影响因素,同时提供给地域产生的基础。创造具有地域性的城市公园景观,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生态平衡原则

自然生态性原则主要是指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辩证关系。生态的观点要求我们观察世界,倾听它的呼声并了解它。世界是生物和人类过去到现代一直生存的地方,而且一直处在变化中,我们和他们在这个现象世界的共栖者,和这个现象世界的起源和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在对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尽量建立在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场地。尽量不要破坏原生态系统,同时要采取措施恢复己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特别注意保护优美的自然天际线和景观节点之间的视觉廊道。要尽量顺应原来的地形,尽量采用当地的植被,不破坏地质构造

2、气候适宜原则

公园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给公园空间利用的方法和形态造成很大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地区气候、季节性变化和微气候。

城市所处经纬度、地平面海拔高度、周边地理条件都是地区气候形成的因素;季节性的状态包括如植物的落叶、水体冰冻、水位的涨落、风向和风速的改变等;微气候指由于区域城市化程度的差异和自然生态要素的影响引起的区域性气候微差。因此,相对于城市其他区域而言,公园的景观设计应更多地考虑气候因素的差别。在充分研究公园区域微气候的对城市气候调节作用之后,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从气候角度上看,大型城市公园的生态圈对周围环境有着明显影响,主要是公园水体和植被对城市地区气候和微气候的影响,包括风向和降水。同时公园周边的高层建筑对风向、风力强度、阳光充足程度的消弱也会影响到公园的生态系统。地区气候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气候调节要求,如热带要通风,寒带需保暖,公园生态利用方式也因之大相径庭。

3、尊重土地原则

将自然的地形特征充分利用,即是尊重土地。俞孔坚博士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土地是景观的主要载体,景观设计大部分都是基于土地实现的。在城市房地产业发展如火如茶的形势下,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城市公园建设用地也变得异常珍贵,因此对土地的尊重应作为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之一。

4、传承地域历史文化原则

城市公园一般是城市的旧城区,在对其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中,要十分注重分析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的场所,要考虑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与发展。这是因为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中的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符号以及生活方式等等,恰恰与隐藏在全体市民心中的,驾驭其行为并产生地域文化认同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容易引起市民的共鸣,能够唤起市民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因此,在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十分注重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城市还要向前发展,具有历史遗产的城市其发展不应是盲目的,既不应当盲目地将传统的东西照抄和翻版,又不应当盲目地追求西方的所谓现代化城市形象,而应该认真研究城市的发展史,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对城市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居民心理、市民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等作出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新功能、新要求,形成新的城市化和城市风貌,使城市公园景观的形成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

5、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园是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的开放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空间必须与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相协调。因此,城市公园与市区之间应该要加强联系,防止公园地区成为孤立规划的一个独立体。规划公园时刻都要与整个城市相联系,把市区的活动引向公园,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公园连接起来,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另外,公园内虽然会因为各地块的属性不同而导致使用性质的不同,但是各地块之间的风格应该统一,在整体效果上具有和谐感。

6、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满足当代的现实需要的一种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最初是针对后工业社会“只有经济增长,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失调”而指出了一种新的发展观,其基本原则是寻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系统的平衡与协调,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也为保证城市健康持续发展指出了一条必由之路。

二、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策略

1、尊重自然和因地制宜

公园景观设计要体现地域性,首先必须从尊重地区的自然生态开始,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等。尊重土地即是尊重地形地貌,在不对土地造成恶性破坏的基础上加以利用。“因地制宜”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

2、适宜地域气候特点

气候的差异也是形成各地地域差别的重要原因,它影响到地域的水文条件、生物条件以及地形地貌,也影响地方的建筑样式及材料,形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极大的影响到公园景观地域性的形成。而且室外环境气候不同于地形和植被,难以改造,只能适应,所以是否适应地区气候环境是衡量公园景观形式存在合理与否的第一把标尺。

如我国南方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季相变化颇有规律:春季季风由东北转偏南,由冷转暖,雨水增多;夏季有海风和雷雨的调剂,给热天带来凉意,时有台风;秋季少雨多晴;冬季有东北季风,冷而不寒。因此植物多以热带、亚热带的棕搁科植物为主。人们外出活动时间较长,所以公园成荫的乔木较多,遮阳设施也要求多一些。

3、乡土景观体现地域特色

乡土景观,也称为“方言景观”,是指本土的、地域性的景观。其内涵为自然风光、乡村田野、乡土建筑、民间村落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乡自然土材料是长期以来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生长下来,这样的材料对城市的发展有可持续性,对景观设计来说,更是又经济又能体现地方特色。在公园景观中,乡土自然材料使用较多的就是植物。因此生

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很高,与这种生态过程相适应。公园景观中的植物栽植,不仅要有绿化作用,更要具有文化内涵。所以在对公园的植物设计时要凭借对不同植物的特性、形态和色彩的把握能力而创造出别具特色的地域情景。

4、充分挖掘地域传统文化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融汇在生活中,对城市发展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今日的建设及未来的开创都蕴含着地区文化的属性,它是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总反映,这个属性的特点是传承、转换、创新。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不同,每个城市都有特殊的性格和形象,城市公园亦是如此。公园的外部环境反映了人们内心对于传统相关联的记忆,每个人对于我们生活的城市都有某种体验,这些体验在人与环境的接触中逐渐融入人们的感觉中,并成为记忆。所以,把握好城市的历史人文要素,从而更好地把握城市公园的独有的特征和文化内涵,增强城市记忆,是创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公园景观的关键。调动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去增强地方的凝聚力是古往今来、中

外通用的最节约成本的措施。

5、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

历史古迹和古建筑是地区人类走过的足印,是地区文化形象的见证。在这些公园的古建筑和古迹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和记忆,它们本身就是地域传统的一部分。

目前,对历史古迹和古建筑的再利用正日益收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在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提出有关“真实性”的问题―即地域历史文脉的继承。他们认为,如果缺少“真实性”,今天的公园开发建设就是一个空洞的浪漫主义。这种理性的认识对一些重要的特色历史地段和建筑景观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

对待传统和历史的态度不应只停留于静态的保护,更重要的是遵循地区文化的演进机制,在保护公园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形态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更新,使之适应新一代人的生活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活的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对于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或构筑物,应采取整体原样保留的方式,完全按照建筑原有风貌和布局加以整固保留。对于具有一般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则可以在保留和恢复外立面的同时,改变内部空间结构满足现代功能需要。而对于新建建筑,则力求保持与原有公园空间的格局和尺度相一致,体现完整的空间肌理。对那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但却遭到破坏,而它们的主要形式和整体性未受损害的建构筑物进行修复以使其所处环境文脉连续,形成公园的场所精神和公园特色风貌,这样也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欣赏历史景观。修复时必须尊重历史资料和文献,所补充的缺失部分必须与整体景观相和谐一致。

同时,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重建的方法对公园中己经不存在的建构筑物进行复制,但要确保现有的历史、考古、文化和景观资料可以将其准确复制。重建景观不易太多,如类似于仿古一条街的形式是不提倡的,因为从本质上讲,历史是不可再生的,对单体建构筑物的重建还具有一定意义。如我国岳阳的岳阳楼,武汉的黄鹤楼等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