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知识点笔记

高中语文知识点笔记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高中语文知识点笔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语文知识点笔记

篇1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的著名作家、政治家和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上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了教材中。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二、高中语文的课时安排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三、高中生的学习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他的自主能力和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面对新的学习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上应有哪些相应的准备呢?

首先,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教材本省知识体系的脱节问题。严格按照初高中《课程标准》对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阶段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更加入了对初高中教材脱节知识点的讲解、初高中对接知识点的点拨,让同学们进入高一学习之前,在知识结构上得到无缝链接。

其次,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学习方法、学习模式的衔接问题。初中是以获得知识为主,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高中则以探究性获取为主,是一种主动式的学习。两者差别很大,很多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两种学习方式的差别,导致刚进高一不久就迅速“掉队”。所以我们的课程不仅设有专讲对高中学习方法、高中课程设置进行介绍,更在具体知识点、具体例题讲解中融入了学习方法地渗透,帮助同学迅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针对的是语文学习包罗万象、无所不及的特点,大家对资料要注意归纳,分门别类。除了学校和老师要求的语文笔记外,我们建议同学们准备三个本:知识本、杂记本和随笔本。

1.知识本

知识本是用来记录语言和文学方面基本知识的,可用于随堂笔记和个人整理。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从字形、词语、标点到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方面注意搜集,可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知识本。

2.杂记本

杂记本主要用来摘录课文中的妙词佳句、精彩段落。杂记本要经常携带,努力坚持、成为语文资料的重要积累。此外,杂记本也用于课外的一些摘录。学好语文要有一个深厚的积累。我们平时要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和作文水平,使自己在阅读和写作上能得心应手。阅读中可广泛摘抄词语、警句、俗语、名人名言、精彩语段,还可提炼情节梗概,做作品评析、鉴赏、读后感等。

3.随笔本

真正的写作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地创作。贵在多练笔,常坚持,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我们要准备一本专门用于练习写作的随笔本,通过平时多积累、多感触、多思索、勤于动笔,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

朗读背诵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这里,我们来看看“背”书和“说”书的具体方法。

教科书上都是精选的经典名文,其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原汁原味的背,不能多一字,不能少一字,更不能走了样。

1.“三抓”背诵法。三抓”就是抓领头字,领头句,过渡句。抓住这些字和句,就像抓住一串珍珠的丝线,能引出一串句子,能使人在背诵时把语句迅速连贯起来;抓牢过渡句,能使人迅速地由上段接背下段。

2.分层理解背诵法。分层理解背诵法是掌握诗文脉络、层次、轮廓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的一种方法。背诵时先按自然段,每一自然段分出几个层次,先分析每一层次的意思,然后围绕每一层的主要内容进行记忆,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背记。

篇2

发现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巧,当然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有些现象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促进作用,而有些现象的出现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为了辨明哪些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就需要教师首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有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师的引导要与学生的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要注意将对学生的引导与学生的独立思考结合起来。教师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样独霸课堂,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会很少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的思考,才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2)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相结合。高中语文教材上的知识十分丰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高中英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不管是学生在解决实际的语文问题的过程中还是在考试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运用。(3)理论教学要与实际相结合。高中教材上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很重要,而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生活感悟的基础之上。

二、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1.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对文章逐字逐句的讲解,学生伏案做笔记忙得不亦乐乎,表面看上去十分和谐的课堂实际上却存在明显的教学问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不加思考地将教师讲述的知识点记载于教材之上,课下再不假思索地对课堂上记的笔记进行死记硬背,实际上这就严重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这一现象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学生灵活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不强

语文是人类思想情感的凝结同时也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想要有效把握好语文这门学科,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既要能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要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目前存在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不强,虽然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很多方法与技巧,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依然不能通过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加以解决,这既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

3.语文教学受到教材的约束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百选的精华,因此通过对教材知识的学习不管是学生的知识还是思想情感都能得到有效提升,然而教师的教学受到教材的约束也是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教师把教材上的知识细化后对学生展开教学,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对教材知识进行扩展或者将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引入课堂教学的时间就很有限,这会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局限于教材,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视野。

三、应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机制

1.突出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最忌讳的就是教师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知学生,扼杀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不管是简单的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寻找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更加灵活,对问题的感知能力才会逐渐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才能逐步得以提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的答案才能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语文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有效。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笔者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如果机械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与学习技巧的教学,那么自然会影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那么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将会得到逐步的提升。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就要提高教师教学的灵活性。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空穴来风”这一成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对这一成语的含义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同时还要举一个实际运用该成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随后教师还要要求学生亲自去使用这一成语,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对这一成语掌握的灵活性。

3.语文教学应该不拘泥于教材

篇3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一)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由于初、高中教学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多写。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时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随着高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应用到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语文的兴趣不断增强,但是还是存在一些老问题以及教学改革带来的新问题,严重影响着现代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1存在的问题

1.1形式大于内容

随着现代教学方式不断的渗入,很多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不断应用到教学之中。在备课时,很多教师过多强调教学方式的现代化,但是没有注重该教学内容是否需要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为了参加公开课,或者比赛,很多的教师挖空心思,不断地将这些现代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程的教学之中,其实教学方法不在乎新旧、也不在乎多少,只要适合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就是最为合适的。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只要教师用了现代的教学方法,那么他就被表彰,被认可。这是现代较“左”的教学管理思想在影响着我们高中语文的教学,很多课本的教学只是需要教师正常的讲解,即可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过于形式的教学过程将严重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将过多的精力分散到教学形式之上,喧宾夺主。

1.2手段多于内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现代信息计算机手段不断引入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课程编成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抛弃了黑板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需要制作专业与课本内容相匹配的教学多媒体课件,例如对于课文中的一些优美的句子进行剖析的时候需要有背景音乐的衬托。但是这种音乐老是响个不停,与滥用教学方法一样,出现了宣兵夺主的情况了。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教学优势,可以将一些抽象的、不要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利用投影设备不断表现出来,对于教学课堂氛围的烘托也是有着一定有利的一面,但过于强调多媒体课件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将语文教学变成了幻灯片的展映也是一种极“左”的做法,语文课本内容中还有需要学生记笔记的地方,但是教师在进行幻灯片的展示,可能忽视学生做笔记,一味地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例如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它们存在了几十年,具有其他教学工具不可取代的作用,如可以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书写在黑板之上,这样就留足的学生记笔记的要求。

1.3一些传统的教学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逻辑混乱。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主要方式,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对需要进行教学的语文课本进行分析,对自己教学的对象的分析,对自己需要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选择,但是目前,一些高中语文教师还是存在一定的工作懈怠,教学设计积极性不高,他们进行教学备课的时候也是十分短暂,要想倒出一杯水,就需要自己存有一桶水,但是这种备课的不充分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最终导致教学出现逻辑上的问题。其次,教学时间把握的不准确。很多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语文课本内容具有连续性,他们不能很好地将教学过程有效分解到每一个四十五分钟里,造成有时教学时间过长,出现拖堂,有时教学时间不够,需要学生进行自习,这些问题存在着高中语文课本连续性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有教师没有有效分解课程内容的能力问题。最后,教学氛围控制困难。高中语文的教学很多都是对于大家文章的简析欣赏等,需要有教学氛围的烘托,这样的教学氛围可以通过背景音乐、作者介绍、画面再现等等,将学生带入文章描述的情景之中,但是这种教学氛围的掌握,教师在处理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将学生带入文章情景之中。

2措施和建议

高中语文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等能力,基于这两点能力的提升,笔者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不断改善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有效性。

2.1以阅读能力的提升为主线,梳理不同文种的阅读技巧

高中语文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指的是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摄取更多的书本上的其他知识。下面以粤教版高中语文为例,课本中有现代文学作品《我的母亲》等,也有诗词作品《登高》等,还有古代文言文作品《赤壁赋》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文章作品需要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在相应课本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这篇课本的主要内容,更需要教会他们怎样阅读这样类型的文章。例如,诗词《登高》的阅读首先建立在对作者当时情景的介绍之上,然后是对“百年”这些词语的理解,具备的以上两点之后,教学的重点就落在了七律诗词意境的把握之上。这种诗词的阅读将不断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2.2以写作能力的提升为目的,不断吸取多种文体写作技巧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又一重要训练能力,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以关注,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关注:首先,高中语文课本就是最好的写作教材。语文课本内容都是大文学家的作品,文章体现出现代的写作风格和方向,是高中生学习写作的典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的第4段,对于荷花池的描写堪称经典,可写不断应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营造学习氛围,不断突出对荷塘描写的写作技巧。其次,不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技巧。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社会现象,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梳理,有了生活体验的文章才是具有真实性,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3结语

高中语文的教学提升有效性的方法也很多,但是主要还是围绕着高中语文的阅读和写作两大主要教学目的实现为内核。阅读、写作水平的提高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主要标志。围绕阅读和写作水平提升的教学方法,也将增强高中语文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5

近年来,鉴于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社会对高中语文教学所提出的要求逐渐提升。在此种背景下,各高中语文老师对自身教学方法的变革展开了诸多探索。然而绝大多数老师在进行教学研究时,根本就没有以自身现实情况为依据,盲目选用纷繁复杂的教学方法,以求获得自身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此种无视学生学习感受,与自身教学实际严重不符的教学方式,必然无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甚至还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骤然降低的现象出现。大家都知道,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选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提升。不过如果一个多媒体课件的容量及信息量过大,那么学生便需花很多的时间汲取及消化课件里所涉及的知识,如此他们所有的课堂时间便将在记笔记及标记知识难点里度过。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便会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更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出现。

当前,绝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均存在如下现象:其一,教学气氛沉闷;其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其三,课堂活力不足。就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而言,鉴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特别深,所以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在实施高中语文知识的传授中仍然倾向于选用“填鸭式”教学法。在此种教学方式下,老师属于教学的核心,而拥有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所能做的事情即机械地记笔记。这种过分重视老师讲解而无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亦将给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诸多阻碍。

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当前新课改全面落实的环境而言,如果老师们想切实提高自身教学效率,那我们便必须做到如下几点:其一,转变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法过分注重知识的教授,却无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由其教学理念所衍生出的“满堂灌”式教学法使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如下现象:老师在讲堂上讲得激情四射,而学生却在台下昏昏欲睡。为了更好地改变此种现象,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老师们理应努力转变自身落后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思想更好地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其二,选用新型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法系伴随时代前进而出现的新型教学法,它们与时代的前进规律相符,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有效地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各高中语文老师在实施高中语文知识的教授时可恰当选用合作式教学法,借助将课堂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方式,增强他们的胆量,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强化其对所学文章的了解及掌握。

(二)妙设情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理应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由于语文知识的覆盖面特别广,包含内容特别多,因此在如此广袤的知识海洋里翱翔,学生必然不会觉得厌倦。正是因为有如此丰富的知识,所以老师在实施语文知识传授时便可把课文所提及的故事,借助情景再现的方式展现出来。借助让学生饰演相应角色的方式,让他们体验自己所饰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对文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此语文教学的开展便可以更顺利一些。比方说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里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老师们便可以选用此方法:让一个学生饰演邹忌的妻子,一个学生饰邹忌,另一个学生饰演齐王。借助分角色饰演的方式对历史事件实施还原,如此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但对文章有了特别深刻的了解,同时亦对语文学习有了异常浓郁的兴趣,最终老师的教学质量亦得到了较好地提升。

(三)恰当选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自身教学的感染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