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资要求

小学语文教资要求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小学语文教资要求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标;识字写字教学;变化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多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的实践经验,针对很多方面做了较大调整变化,认真研究学习新课标对于改进教学、推进课改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而在“识字写字教学”的部分主要有一下变化:

一、调整识字量

义务教育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2500个左右会写”这个整体要求不变,但各个学段“会写”的字数有变化。也就是说,第一、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字数减少,第一学段减少200个,第二学段减少400个,第三学段则增加400个。

调整之后各学段的“会写”字任务更能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有利于更好的完成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识字教学任务偏重,特别是“会写”的任务偏重。因为,在字的音形义里面,字形教学为主要矛盾/新课标调整后,减少了第一,二学段的“会写”任务,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有很多时间做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而第三学段,学生已经基本熟练地掌握了偏旁部首/汉语拼音/间架结构/查字典等等,为学生自主识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增加一些“会写的教学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负担不重,还有利于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重视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汉字也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标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第二学段(3~4年级),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第三学段(5~6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新课标在三个学段都提出了让学生掌握独立识字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要让学生有主动识字、喜欢学习汉字的愿望。上课的时候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用适合的方式来学习汉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可以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发展了组词造句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当我们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识字就不再是那么乏味的事情了。

三、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在新课标里,强调了“写字姿势要正确”。第一学段(1~2年级) 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划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教学建议部分,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端正、正确、整洁。书写姿势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方法创新

篇2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拂了整个中华大地,对各个中小学的每门课程教学也产生了非常深远地影响,尤其是一改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使得课程教学方法更能适应处于不同地域、不同年龄阶段以及具有不同心理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取得了较多的成绩,这对于以往传统教学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本研究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着重探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从而据此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旨在为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提供切实科学的依据,最终使其更好地与当前的教育改革相匹配。

一、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阻碍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的相关因素及问题,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如下诸多方面:

(一)教学观念较为滞后

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上农村小学教学设施以及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学课程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意识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情况,仍然显得十分保守。此外,在教学方式方面也未进行完全地更新与改变。虽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然而由于农村教师得到的教学培训不够完全,从而导致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力低下,无法全面地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进行领悟。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及理念更高地比较慢,从而最终使得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化

当前时期下,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一贯式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占用了学生大多数的时间,教学模式依然是“言传身教”,教师一味地进行文化知识的灌输,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整个过程显得十分呆板。小学生天性好动、活泼,好奇心大,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未顾及到小学生的这些实际身心特点,也与小学生的学习实际不相符。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受挫,课堂教学实效性也比较低下,最终会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平及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普遍较低

当前时期下我国农村生活水平低下以及工作环境普遍较差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再加上农村小学教职工待遇低下,所以很多刚刚毕业的专业的大学生根本不愿意去广大的农村去任教,那么这就使得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遍较大。年龄较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也就根深蒂固,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时展不相符,而且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用当地方言进行教学,学生们的语言功能也无法得到提高,而语文又是语言要求非常高的一门课程。种种迹象,均直接造成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低下。

二、当前时期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完全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至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不断丰富学生们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其主观能动性与探索意识。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的角色。

(二)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与路径

小学生们还会对同一个事物很难在较长一段时间之内保持注意力。所以说,单纯的教学方法或者一味的教学方法已经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极为不符,也无法引起其注意力,所以如果一直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或者途径就会让他们感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毫无生机及趣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借用多种手段使其变得很丰富,例如可以将多媒体技术用于其中;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方法等,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W之中引入游戏,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综合素质,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之中。特别是对于在广大的农村,教师更应该坚定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热衷于自己的职业。对于当地政府,首要做的就是才去强有效措施,增加教师的工资待遇,完善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购置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教学器材,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去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还应该注意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定期地培训、指导,以开阔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制定学习计划,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存在诸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对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极为不利,因此应该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以改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短板与不足之处,从而找准突破点,对症下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

参考文献:

[1]陈庆松.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J].长丰教育信息网,2010,(06).

[2]管理员.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云南教育,2010,(12).

篇3

一、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

1.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体素质较低

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与农村相比,城市有更好的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不喜欢艰苦的生活环境和较低的工资而选择在城市学校教学,导致农村教师资源紧缺。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平均年龄普遍偏高,其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也远远跟现在的教育制度和社会需要脱节,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达不到现在教师选择的标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在很多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一个老师身兼数职的现象,语文、数学甚至多个其他学科,导致教师不能专心准备一门课程,再加上教师自身教育背景、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2.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地区条件的种种限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缺乏较为专业的培训机会,再加上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他们所掌握和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他们接受的教育的那个年代,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人说”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学习,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仅仅是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单纯地对学生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这些都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陷入困境。

3.教学资源不足,设备不全

教学资源的不足已经成为限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障碍,与城市相较而言,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相对贫穷。尽管这几年国家一直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是实际的投入仍然有限,再加上一些农村学校地处偏远,道路不方便,消息不灵敏,得到的教育经费更少,很多学校连基本的桌椅都满足不了。农村小学教学方式大多仍是黑板和粉笔,不像城市学校拥有电子设备、显示屏等。各方面硬件、软件都达不到基本要求,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应对措施

1.加强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等方面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而农村学生在我国学生总量中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更应该对农村教育提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要改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生活水平,通过提高生活补贴等吸引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去;另一方面要将加强老教师的培训,在专业能力和教学方法上交流沟通,通过培训弥补短板,与时俱进,提高农村语文教师的综合水平。

2.更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方式的先导,要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育水平,首先要转换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多数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仍是老师一人唱独角戏,对多年的教育习惯形成了依赖,“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节课”的教学模式,跟学生缺乏互动,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要加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换,通过培训等方式接受现代教育的观念,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中融入现代的教学方法,不断开拓进取,探索更高效的教学理念。

3.加大对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资金的投入

篇4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35-01

汉语作为我们国家的母语,在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更是我们每一个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的课程,语文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因为我国较强的贫富差距,农村的语文教学水平整体较低,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接下来,就我们农村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几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作简要探讨。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语文教学自身素质不高

农村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但是目前,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令人担忧。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去农村,即使有部分志愿去农村服务的高素质教师,也因为农村的艰困坏境,农村教师的低工资待遇而望而却步。所以目前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大多是 “”中的中师、初高中毕业生,他们的专业文化知识已远远落后时代的步伐、他们的思想观念也早已陈旧,根本赶不上现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还有很多的教师已经丧失了敬业精神,对学生疲于应付,也就更谈不上教学质量了。

2、农村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农村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是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大多是农村土生土长的老教师,他们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老套。他们从事教育工作以后,尽管教材和课程都在不断的改革,但是很少有人重视农村教师的培训。这些教师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年复一年的教学,对课改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小学语文教学目的、要求、任务都理解的不透彻,对新教材的一些问题无法及时解决,教学效果也就难尽人意。

3、农村教学资源短缺,实施不齐全

教学资源不足,设施不齐全,是阻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限制性因素。农村本就贫穷,政府能给学校的投入也非常有限,相比城市而言,农村的教学设施太过寒酸。近些年来,虽然国家一直在扶农,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在资金拨付方面都是从上而下。这样就导致越靠近城镇的地方,得到的投入越多,学校设施越齐全,而越偏远的农村,由于消息闭塞,道路不通,设施越是落后。有的农村学校用的教学设备都是从比较先进的城里学校淘汰而来,甚至到目前,我国还存在连课桌椅都不齐全的学校。教育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教育的大多数人口都在农村,所以农村小学的教育更要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希望全社会都要关注我们农村孩子,改善我们农村孩子的教学实施,提高我们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素质。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1、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

作为教师,在现代教学中需要更高的综合素质,需要更高的专业知识技能,除此之外,还要有崇高的为教育献身的精神,要真正的热爱教师这个行业。当前,我国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数只接受过中等师范教育,缺乏基本的理论素养,知识层面低,专业知识技能匮乏。有一少部分教师不懂英语,也不懂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的甚至不会说普通话,上课就用方言授课,使得很多孩子长大后都不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总的来说,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远远落后于城市的教师。所以,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农村教师走出“教书匠”的行列,走上“教育科研之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农村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人才。

2、转变农村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

现在许多老师在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依旧采用以前的“五环节”方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这种模式只注重了教师如何传授知识,如何教学生,却忽视了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在的教育教学。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等等都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当代我国的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接受现代教育的思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学习能力,做到“因材施教”。但是也不是完全摒弃传统教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为教学找到更多的实用的新方法。

3、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添置教学设施

我国的农村与城市相比还比较贫困和落后,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在农村,除了没有一批强大的师资力量,而且教育基础设施还很落后,没有足够的课桌和椅子,很多孩子共用一个桌子,而且桌子还很破烂;没有图书室,学生学到的知识只局限在课本上,知识面太过窄小;没有电教设备,学生根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眼界窄小,思维狭小。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扶持力度逐渐增大,越来越重视农村的教育。为了给农村添加更多的基础设备,教育部会给农村地区拨款,国家也倡导城市帮助农村,为农村捐资助学,建造教学楼和图书室,购买图书资料,配备电教设备,建造计算机教室,引进多媒体教学。国家以后一定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把农村语文教学的研究工作踏踏实实做好,切实做到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质量,一切为了教育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G6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088―01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下,有关农村教育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教学是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对于农村学生的未来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本文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一、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 教学观念较为落后。现如今,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观念仍然较为落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大的落后性。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但是由于农村教师缺乏一定的培训,虽然更换了语文教材,然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仍然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都是按照课本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师的知识更新慢,有些教师使用的教材仍旧是旧教材。课堂中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2. 农村教师的素质不高。我国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普遍较低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农村的生活条件较差,工资也比较低,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不愿意去农村工作,所以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都是年纪较大的老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较为落后,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一些比较年轻的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另外,在很多地区的农村,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都是方言来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对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和与其它地区学生的交流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由于方言和普通话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会造成一些知识传授的失误,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

3. 教学资源短缺。因为农村经济水平低下,因此教学资源短缺是当前阻碍农村教育的一个显著问题。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十分有限,农村的教学资源及设施与城市相比存在巨大的差异。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交通不便,消息也闭塞,很多贫困地区的学校连基本的课桌椅都没有。而且教师资源也严重缺乏,很多教师无法忍受贫穷,纷纷到外地谋生,使得学校教师更换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适应时间就会相对增加,学生的语文成绩难以提升。

二、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