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德育特色

小学德育特色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德育特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德育特色

篇1

我校把“礼德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着力点。从2001年提出“礼德教育”至今,我校已经在制度上确立了“礼德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提出了凸显“礼德文化”精神的校风:尚礼崇德,营造以“礼德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我们以“礼德教育”为抓手,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并以此统领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推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一、“礼德教育”的内涵与培养目标

1.“礼德教育”的内涵。“礼德教育”立足于道德底线。“礼”的本质是一种规则,规则意识应视为道德底线之一。明规则、讲规则、懂规则、按规则办事,是现代文明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规则意识体现的是心中有他人,能为他人着想,是值得让人信赖的,有“礼”做基础的人才会在生活中做出正直、善良的行为,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礼德教育”是立足于“和谐、向上”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之上的。“和谐”来自合作、互惠,这是培育善良人的应有之义;“向上”反映的是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必然伴随“持久”“耐心”“坚强”等心理品质。让孩子拥有这些品质,孩子的成长会更稳健、更持久。

“礼德教育”的基础是引导学生达到道德底线,高层次的目标是引导小学生形成“和谐、向上”的人生态度,礼以养德,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2.“礼德教育”的培养目标。总目标:培养孩子成为“知礼、悟礼、乐礼、明德、崇德、树德”的未来公民。具体目标:礼——我善良,我美丽;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诚——我自豪,我是中国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勤——本领是学来的;自己的事自己做;勇——我愿意接受挑战;微笑着面对每一天。

二、构建“礼德教育”的校本实施体系

我们通过“礼德教育”使小学生了解“礼德”的知识,养成礼仪规范与文明行为,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奠定民族精神的早期成长基础,逐步构建“礼德教育”框架,形成校本德育操作体系。

1.指导思想:实现三个整合。“礼德教育”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它应当与学校各项教育协调、整合为一体。⑴“礼德教育”与学校制度整合,为学校发展寻找一个支点。我们将“礼德教育”写入学校章程,奠定了“礼德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⑵“礼德教育”与师德建设整合,形成共同遵循的价值观。我们提出树立教育教学质量观,倡导积极自主的生活与工作态度。我们通过了学校的“师德公约”,以积极的姿态欢迎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监督。这在整体上促进了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⑶“礼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厚德笃行,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礼德教育”应与学科教学相整合,要在学科教学中挖掘“礼德教育”资源。

2.构成:五大板块。结合我校尚礼崇德的校训,我们初步构建了“礼德教育”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五大板块,即“礼德教育”必修课、“礼德教育”特色课、民族传统礼仪、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系列专题活动、仪式教育、主题教育活动等。

“礼德教育”必修课——设置“礼德教育”课,每周安排一课时,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等为主要教育内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礼德教育”特色活动——以兴趣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活动形式多样,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民族传统礼仪系列专题活动——开展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活动。

仪式教育——新生入学仪式、少先队入队仪式和毕业典礼等系列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礼花缤纷闹六一”的儿童节活动、“校园恒美”艺术节和科技节活动、“礼仪风采大赛、礼德演讲大赛、我最喜爱的礼德格言、故事征集”等活动。

三、开展“礼德教育”的环境支持与队伍保障

1.营造“礼德教育”的校园环境。2007年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投入2600万元,对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学校布局合理,规划有序,动静相宜,礼德文化氛围浓郁,“礼德小景”“礼德大堂”“礼德文化墙”“礼仪长廊”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同行。让走廊活跃起来,让过道说起“话”来。使整个校园融入在“礼德文化”的氛围中。

2.开展教师“礼德形象工程”。开展“礼德教育”,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关键。我校在教师中开展了“学礼、行礼、明德、崇德”的活动,全体教师一起学习,迈出了“学校教师礼德形象工程”的第一步。老师们言行举止端庄有礼,为学生营造了“礼德教育”气氛。学校还建立“班主任沙龙”,成立了教工活动俱乐部,让教职工在活动中知礼、讲礼、行礼、明德、崇德、树德。

篇2

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创建特色学校,是新形势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为贯彻《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关于“各中小学要把创办学校特色提高到战略高度”的精神,稳步推进“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学校建设的工作目标,我校始终坚持抓养成、打基础、创特色,以德育为龙头、以科研为重点、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家长信赖的学校,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已成为我校办学的奋斗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了各项特色教育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

特色之一:孝敬教育之花——孝心无价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它如长江之水,源源不绝,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由**市关工委和教体局共同组织的孝敬教育活动,旨在让广大青少年用心感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操持家庭的劳苦,逐步形成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我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切实开展孝敬教育,半年来,掀起孝敬教育的,结合我校实际,主要开展了几个方面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走富润,访百官,领导率先垂范求真经

     在全市孝敬教育动员大会召开后的第三天,我们学校就组织行政人员、少先队辅导员一行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来到富润中心小学参观学习。听取了富润小学领导关于孝敬教育的经验介绍,观看了孝敬教育纪录片,参观了孝敬教育陈列室和队室,欣赏了他们学校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布置。学习之后,我们对富润小学23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开展孝敬教育活动从心底发出赞叹之情,对他们学校丰厚的资料积累,特别是看到了那些发黄的报纸、照片时,我们不仅对富润小学几代辅导员的工作热忱所深深感动。

二、开大会,发倡议,师生孝敬之情树心间

学校给班主任分发了孝敬教育教材,翻印了2个学期1700册《孝敬教育实践作业本》,要求每班每星期利用班队活动时间上不少于20分钟的孝敬教育课,并及时批改作业,教育学生开展孝敬日行孝敬事和实践“五个一”活动。分两期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了孝敬教育的有关文件和领导重要讲话;召开了全体师生参加的孝敬教育动员大会,少先队大队部对全体队员发出了孝敬活动倡议;各班收集了一些适合自己班级学生年龄特点的一些孝敬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解释教育;学唱“感恩的心”、“妈妈的吻”、“我的中国心”等爱国敬亲的歌曲;跟家长签订了孝敬教育协议书。

学校还花了四千多元钱对校园的一些可利用空间进行了文化渲染。其中孝敬教育方面的内容4块,达40平方米。校园里的德育宣传阵地增加了很多,德育教育氛围日渐浓厚。

 

三、搭平台,创活动,各班争先恐后竞优胜

     组织以孝敬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这次黑板报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各班学生、老师各尽其能,精选内容,精心美化,质量比以前要高出很多。可见大家对活动都非常之重视。

   制定了“十佳孝星”评比方案。根据方案计划,十二月初,我们组织了“我是小孝星”评比活动。通过活动挖掘身边的孝敬故事、孝敬之星,以每周一星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让孝敬榜样的作用最**的发挥。四(1)班的**佳韵同学是一个孝敬之家,她奶奶瘫痪在床40多年,爷爷也已经去世10多年了。爸爸、大伯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奶奶,从无怨言,被当地老百姓传为佳话,08年她爸爸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受家庭影响,**佳韵同学在家也经常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端茶送水啊,扫地叠被啊,还为奶奶擦脸洗脚,被邻居夸为“小孝星”。同时也当仁不让地成为我们学校的第一个“每周一星”;五(2)班的周科莹同学的爷爷得了老年痴呆症,帮爷爷洗脚已经成为周科莹同学每天晚上的“必修课”,她也成为同学们心中的楷模。每周一星的展示活动被**市关工委领导作为亮点摄像,作为**市孝敬教育成果的一部分推介。

组织敬老活动,去甘霖镇**敬老院慰问那里的老人们。少先队员步行4公里,来到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送上牛奶和糕点,向老人问寒嘘暖,为老人按摩敲背,最后献上了精彩的文艺节目,给老人送去了欢乐。这次活动不但赢得了老人们的**称赞,**敬老院还特意给学校送来了“育德有方、敬老可贵”的锦旗以示谢意,当地老百姓也对我们的少先队员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这批学生真好,将来一定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活动结束后,大队部还专门制作了一期“敬老活动剪影”,张贴在橱窗里,起到榜样的作用。

在学期结束时,进行班级孝星评比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开展竞争,使孝敬教育更有生机,更有活力。家访中,我们很多班主任老师得到这样的信息:很多学生通过孝敬教育,比以前懂事了,勤快了,热爱劳动了,对老人、父母的问寒嘘暖更多了。特别是女同学,真正让父母有了一种贴身小棉袄的感觉。

放寒假了,我们布置了两份孝敬教育寒假作业:践行寒假五个一活动,制作一份孝敬教育主题小报。

 

新学期返校,我们就进行了寒假孝敬教育活动的小结和孝敬教育主题小报的评比,对活动中表现出的先进进行了表彰,所有的“孝敬小报”都张贴在橱窗里展示。

三八妇女节,少先队大队部对全校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号召他们向母亲、向女教师献孝心活动。各班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意义深远。二(1)班开展了“感动、感谢、感恩‘三八’”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全体学生了解了三八节的来历,懂得了妈妈的辛苦,母爱的伟大,我们应该爱妈妈、孝敬妈妈。六(2)班开展了一“察”二“听”三“想”四“做”五“写”活动,即观察妈妈从早到晚做了哪些家务;聆听妈妈、长辈讲她们小时候的故事和艰辛;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去孝敬她们;给妈妈一个紧紧的拥抱,为妈妈洗一次脚,捶捶背;给妈妈做一张贺卡,写上几句感恩的话,或者写一封感恩书信,抒发自己对母亲的爱。六1班的梁莹同学用自己的压岁钱为妈妈买了漂亮的新衣服。俞唯诚同学到田野里采来了野花,制成花束,送给妈妈;孙袁海同学在妈妈下班之前把一脸盆衣服洗好、晾好,把妈妈激动了好半晌......孝敬之果不胜枚举。

孝敬特色教育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已经在我们学校生根发芽了,我们坚信,我们一定会收获喷蕊的鲜花、丰硕的果实,孝德一直一定会深深烙在每个蛟镇小学的少先队员小小心田里的。

 

特色之二:心理健康教育之花——融合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人口流动速度和流动范围逐渐加大,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何更好的解决插班生的适应性问题,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整体教育的优化是我们面临的大课题。

一、学校生源分析

近年来,随着天乐集团天乐音响业的开发,再加上校园周边其他个私企业较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大批民工子女插班,就读我校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人口流动速度和流动范围日渐加大,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我们六个年级共有学生800多人,其中外来民工子女就有200多人。占全校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这些插班生大多来自**、**、**、**、**等经济发展较缓慢的地区,也有少量是本市的外学区生,年龄大约在7-12岁之间,根据学习基础和家长需求(不一定是根据年龄)分插在各年段各班级中。他们在文化背景、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着很大差异。插班生因学校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改变,在面对新的环境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适应障碍,从而促使了一些心理问题的发生。

随机抽取40位插班生调查发现,60%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感到自己因为是“外地人”而被本地人看不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烦恼也是多元化。比如“父母工作太辛苦、怕父母出意外”、“听不懂或不会说本地话”、“被本地人用异样眼光看待”、“受到了本地人歧视和欺负”等。由于自卑心理作祟,孩子们普遍缺乏融入新环境的心理准备。1/4的孩子表示“不想和本地孩子交朋友”。

这些外来插班生成了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有老师戏称“被遗忘的一族”。

二、融合与发展的具体做法

(一)、团体辅导

开学初,心理辅导室给每一位插班生做好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到严格保密。 心理辅导室积极、科学地利用心理健康档案材料,充分发挥它在辅助甄别心理问题、跟踪了解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健康个案研究和统计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般在学生离校后封存。工作主要分以下两个大的步骤来做:

1.让我们更快认识

教导处要求班主任带领插班生在入学的第一周熟悉学校环境,在班级里开展“欢迎新同学”的主题班会等;总务处做好插班生相应的后勤保障,服装的统一安排等。在这个基础上,心理辅导室人员设计插班生入学时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及心理素质等项目的问卷,对每一位插班生进行问卷调查。

2.我们是一家人

对插班生进行四期“适应新环境”团体辅导。开学第一周提升插班生的归属感,协助插班生感悟了人际沟通的效能,以便更好的融合到新集体中。开学第二周协助插班生体验自己的情绪,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情绪,提升他们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开学第三周让插班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提升他们与人合作的信心和能力,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开学第四周让插班生体会在团队执行任务过程中,每位队员应扮演的角色及团队创意的产生。

(二)、个别辅导

根据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谈心”式谈话更适合对插班生的辅导,我们组织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一起做好谈心工作。

1.培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从心理辅导角度关心插班生

目前在我们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当中,大部分都是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兼任的,心理辅导室指导教师在谈话过程中既要主动地聆听学生的语言表述,也要仔细地观察学生非语言信息的表达,能从其行为、语气中“听”出他话语中隐含的深层意义;提醒教师在个别辅导中能接纳学生、关心学生,自然表露真实的爱心。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表示关心和接纳,使学生排解紧张、惧怕心理,消除自我防卫,使其坦陈心语,直面问题;培训教师抓住时机,及时提出引导性的问题的能力。

 

2.心理辅导老师做好“插班生适应不良个案研究”

从研究背景、辅导方案、 辅导过程三个方面着手,针对插班生特点做好个案研究。

(三)、关注插班生因“心育”而更精彩

通过观察和沟通,我们发现插班生有着比普通学生更加普遍的负面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自卑、孤独、脾气暴躁、态度冷漠等这些方面,而这些心理的形成,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刚进入新环境的不适应引起的,所以插班生的适应性问题成为我们首要关注的。

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多的了解自己所任教班级中的插班生,不仅在学习上要多加帮助和关心他们,能够根据插班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成长方案进行辅导,帮助他们顺利的度过适应期。

三、阶段性成果

(一)、理论成果

1.实施插班生“导师制”功不可没。

2.运用“同质团体辅导”锦上添花。

(二)、实践成果

(1)学校确立“心”育理念的肥沃土壤。

(2)教师感悟“心”育过程的专业成长。

(3)学生感受“心”育环境的自我成长。

 

(三)、成果创新

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如果说班主任工作是关注插班生融合与发展的基础,那么“导师制”的实施就是关注插班生融合与发展的台阶,到最后的关注插班生融合与发展因从“心”开始而更精彩。特别是在运用了“同质团体辅导”以来,那对插班生的全面成长真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研究成效

1.融合效果显著

插班生能够接受学校文化,能够与本地学生正常交往,能够忘记自己原来的身份,以一个正常的孩子的心态和老师、同学交流,能把自己当做学校的主人。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指导,学生从有原来的自卑、胆怯的心理中走了出来。

2.习惯逐步好转

适应学校作息时间的同学由原来的38%上升为100%;能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同学由前测的46%上升为100%;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人数由前测的62%上升为后测的100%;写字时能做到“三个一”的由前测的41.7%上升为后测的91.7%;用普通话交谈、朗读的由前测的70.8%上升为后测的98%;能做到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的由前测的75%上升为后测的95.8%;能做到说话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的人数由前测的70.8%上升为后测的91.8%。从这些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在明显增强。

3.学习信心增强

学习的决定因素是与学习信心、学习习惯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插班生学习信心的增强,是学习进步的主要前提条件。

4.学习进步明显

既促进了插班生的全面发展,又带动了全校学生的发展,插班生给本地学生带来了压力,激发了大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特长学生涌现

课题实践期间,插班生的获奖情况也令人欣喜。一人次获**市信息学比赛一等奖;一人次获**市《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征文活动一等奖;一人次在**市雕塑泥制作比赛中获二等奖;多人次分别在《**晚报》与《今日**》发表了小文章。有的插班生还当选了校大队委员、校红领巾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等。

6、教科研获奖

篇3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93-02

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越来越成为中小学的立校之本,校长在学校发展和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辖区生源较差的学校,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是学校求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前提。本文根据学校校情,紧紧围绕凸显学校个性特征,因地制宜,以传统文化铸魂,以课堂文化提质,以活动文化升格,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整洁,学习氛围浓厚,文化底蕴深厚,管理制度完善,师生发展和谐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学校。

一、校园环境特色建设

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及外在形象。因此,我校注重搞好学校校园环境的规划、做好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工作,为师生提供一个优美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以学校现有的条件,进一步做好校园内绿化的养护。做好花池内的花草种植和养护;利用盆景点缀绿化校园;利用校园内边角地添置绿色。花草树枝上悬挂警示语标牌,做到美观、实用。

2.种植好校园内的“百草园”,让学生们认识长白山当地的特产:蕨菜、猴腿、广东菜、山芹菜等等。

3.以班级和年部位单位,教师和学生一起种植“百果园”,每到秋天就能看到累累硕果,学生们种植的白菜、生菜、大葱等蔬菜;教师们种植的李子、沙果、枸杞、葡萄……应有尽有。

二、校园精神文化特色建设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内涵,是学校生命力之所在。校长的学识人格和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文化品味的高低,因此作为校长应做文化的引领者,打造书香般校园。

1.以行为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弘扬国学,诵读经典”教育为抓手,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把三字经和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学校建立阅读长廊和阅览室,班级建阅读书架,让孩子们读经典、读美文,读出文化、读出品位,有力的促进了我校的特色化办学。

2.积极提倡全校教师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共同建设“书香校园”。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校年年统一给每位教师购买诸如《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等教育经典。学校还为学生精心选购图书,提倡并要求师生每天抽出半小时的时间阅读经典书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经典书籍,每学期都组织1次读书交流活动,以陶冶全校师生文化情操,提升文化素质。

3.打造走廊文化特色。学校除了在教学楼的墙壁上悬挂寓意丰富的标语外,还充分利用每层的有效空间贴上名人名言和来自于学校师生的优秀书画。这些名人名言,不仅美化了校园,而且让师生从中受到人生的启迪;张贴师生的书画作品,让师生近距离地看到自己的作品,树立师生的自信性,增强师生的荣誉感。同时,楼梯拐角出贴着制作精美的温馨提示,让师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进一步明辨是非。

三、学科课程文化特色建设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我校采取集中培训、自主学习、研教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引导教师树立“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研促教,创建教改特色。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新课程标准》等理论专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材观、教学观和质量观,让教师从心里真正接受新理念,理解新理念,运用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各种课型打造,创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要把教育科学研究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科研是强校之本,以国家级课题实验为统领课题,教师以小课题研究打造学校课题文化,教师可以教研组为单位、也可个人承担小课题,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提高课堂效益。

3.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学校开展的特色校本课程:雪花片、七巧板、百变魔尺、魔方等智力开发课程,同时利用社团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拓展空间和渠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成立了书法、种子粘贴画、舞蹈、合唱、足球、跳绳、葫芦丝等十几个社团,打造了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等多个文化品牌。为孩子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

四、学校制度文化特色建设

学校管理逐步从制度化管理向人文精细化发展,保障学校特色化发展,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对现行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完善,重建,归档,从学校行政管理、德育工作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管理、后勤工作管理等分类建立和完善各项校本管理制度,形成学校制度汇编。同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根据教育局相关要求,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预案,建立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

参考文献:

[1] 徐书业.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于生态的视角》[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6.

篇4

在体验活动中,基地建设非常必要,可为学生成功开展体验活动提供实地场所,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明白一个道理,获得一种感受,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1)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为使体验活动经常化,自主化,系列化,持久化,组建校内体验主阵地“果香园”“红领巾小超市”“嘉嘉雨具有限公司”“红领巾值班岗”“淑香楼餐厅”等。设置了“小小技术员“”小小销售员“”小小设计师“”小小策划员”等、“经理”“公关”“部长”等不同角色,开展“争当科技小能手”“走进葡萄园”等一系列活动,举办了“我们的葡萄节“”小小雨披真精彩”产品博览会,展示同学们的体验活动成果。在模拟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新型农民”角色地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品质。

(2)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充分挖掘家乡的地方资源,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如“常发柴油机厂“”利嘉雨具厂”“阳湖消防中队“”新南葡萄研究所“”礼嘉敬老院”,并聘请了一批校外辅导员。同时经常带领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到校外实践基地开展体验活动,如赴常发柴油机厂进行参观、学习,赴新南葡萄研究所开展种植、采摘体验,学习葡萄酿酒技术,赴礼嘉敬老院开展志愿者服务体验活动等。

(3)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把爱家乡、爱社会的仁爱品德外化为实际行动,我校已经连续四年开展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分别在四五年级开展了“关于流动儿童社区教育的研究”“校园景观河污染问题的研究”等。同时,我校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实践基地,拓宽了学生的实践空间,他们在活动中团结协作、快乐体验、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甜蜜收获,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之情油然而生。

二、创文化,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提升仁爱素养

(1)打造学校文化核心理念。确立了传承以“智、仁、勇“”‘三近’文化,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力行“让‘三近’文化浸润我们的心灵”的校训,精心设计了“雏鹰起飞”的校徽,谱写了《礼小,我们幸福的家园》校歌,营造了浓郁的“三近”特色文化氛围,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格基础。

(2)打造校园文化景观。以“智、仁、勇”为“三近”文化的精粹,以“仁”为核心的镌刻石碑,“近智、近仁、近勇、菽香”四楼矗立,“德馨园“”诚信园“”睿智园“”韵致园“”宁静园“”致远园”六园分布,行知路、学森路、海峰路、隆平路纵横交错,仁爱、励志名言随处可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三近”文化的浸润和陶冶。

篇5

当前,中职德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德育实效性、时代性与针对性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德育创新缺乏活力,德育工作推进困难,中职生道德素养发展与道德问题日益突显。在此背景下,德育特色建设已成为中职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与创新式跨越的必然选择。本文拟对学校德育特色研究进行梳理、评析,以作为中职学校德育特色研究的借鉴与基础。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特色的内涵

(一)概念界定。

对学校德育特色概念的界定,由于研究局限,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主要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李季(2010)把学校德育特色定义为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科学性、稳定性的德育理念和模式体系。王宗亮(2009)、陈子春(2012)等人认为学校德育特色是学校管理者根据现代德育思想和学校独特的德育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独树一帜、个性鲜明、成效显著的办学风格、教育教学模式、管理运行机制及德育文化。罗莹(2010)从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角度分析了德育特色的四层含义:实践特性,市场需求导向,被社会公认的办学风格,独特、优质、稳定、整体化的统一。王征征(2011)认为职校德育特色主要是职业特色,认为要加强对中职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并渗透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所有方面,在中职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上要符合职业的要求,突显职业性。

综上所述,笔者对中职学校德育特色作如下界定:中职学校德育特色是学校管理者根据现代德育思想和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考虑学校特点,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努力挖掘、继承发展并积极创造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科学性、稳定性的德育理念和模式体系。

(二)功能与特点。

所谓功能,是专就事物的作用与价值维度而言的,学校德育特色的功能是指学校德育特色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本体或附加价值。李季(2010)、林冬桂(2010)等人归纳了学校德育特色的三大主体功能,即增强德育本体功能,促使德育价值增值;拓展德育自我发展功能,扩大德育作用,创新德育理念;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中职学校德育特色作为学校德育特色的特殊范畴,其功能理应符合上述特点。

关于学校德育特色的特点,主要是指其区别于其它事物或相关事物的特殊性而言的,王宗亮(2009)着重探讨了其独特性、示范性、稳定性与整体性;李季(2010)非常强调其创新性特点,陈子春(2012)对此进行了补充,认为优质性、发展性也应是学校德育特色必须具有的特点。中职学校德育特色也必然具有其相异于上述特点的本体特点,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中职学校德育特色的形成过程与构建条件

学校德育特色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间需要经历一些关键的阶段,研究者一般把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选择与确立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巩固与完善阶段、推广与革新阶段(陈子春,2012)。这为中职学校德育特色的建设提供了路径参考与过程规划借鉴。

学校德育特色的建设非朝夕之功,它需要学校内外部相关条件或要素的有力保障与长期支持,有学者还专门对学校德育特色构建的内外部条件或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外部条件主要体现在国家或地区先进教育方针政策的导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支持、相关科研团体及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社会媒体和舆论的广泛支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等方面(王宗亮,2009),而富有个性与创新性的校长、特色化的高素质德育教师队伍、学校自身的物质基础条件、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则为其内部关键条件(王征征,2011;陈子春,2012)。中职学校由于其培养目标的职业性与学生身心特点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德育特色的打造必须具有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要素的作用,形成合力。

三、中职学校德育特色构建的原则与策略

在学校德育特色创建的具体实践中,学者们对其创建原则的论述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性、客观性、循序渐进性、实效性(陈子春,2009),以及内生性与借鉴性(李季,2010)。

相对于学校德育特色建构的具体策略,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比较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二个方面:①理念指导策略,树立现代德育理念,坚持德育为首,全面育人,走德育创新之路(刘小养,2006)。②观念更新策略,树立新观念、新思维,注重人文性、和谐性、职业性、创新型(王征征,2011)。③目标制定策略,注意目标与现代教育理念、国家教育目标与学校实际的符合性,以及目标的系统性、连贯性与具体性。④管理与制度创新,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建立系统、协调、有效的德育管理体系,健全相关支持或保障制度,加强学生自主管理。⑤德育教师队伍培训培养策略,加强投入,安排培训、理论学习,聘请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和德育专家来校作讲座,讨论交流,以老带新,完善监督与考核机制等活动(毛裕介,2012;李大珍,2010)。⑥大力开展德育科研,以课题带动德育创新。⑦德育途径建设的多样化、渗透化,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优化,德育学科以及其它学科渗透性德育,生活德育(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职业实践德育,社会实践德育,建设校内外基地,自主教育,班务活动社区教育,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素质(丛峰,2009;李玉鸿,2010;李大珍,2010)。⑧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坚持形式多样化、内容生活化、管理制度化、实施真实化(梁景萱,2010)。⑨德育资源挖掘与创新策略,主要是国家政策优势、区域优势、学校优势德育资源与传统的开发与利用(张晓冬,曾娟,2009)。⑩德育方法与形式创新,改革德育方法,变革德育形式,增强德育实效,加强德育过程的实践性、自和主导性(吴亚军,2005;温兆标,2005)。B11构建系统的德育特色评价方案与可量化、发展性的评价指标,促进德育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吴永春,2013)。B12德育环境创新策略,通过校园文化创设育人氛围, 进行隐形教育(史晓鹤,马永明,程彬,2007)。

中职学校在德育特色打造的初级阶段,有必要认真借鉴策略建设上述几个维度,结合自身特点与学校实际,通过自主创新,探索出符合职校德育特色的具体策略体系,真正实现中职德育的品牌创新。

四、中职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的机制与模式

对于机制来讲,大多数研究者都非常重视学校、企业、社会、家庭的协同,认为学校是主导,企业是关键,社会是重要阵地,家庭是重要支撑,必须充分发挥它们在德育特色营造中的合力作用(郭金玲,2007;朱广丽,2011)。还有研究者专门从学校层面探讨了“学校决策、政教督办、年级实施、班级落实”四级联动以及“全员参与、全面开发、全程利用、全有效果”的系统工作机制,以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胡焕荣,2007;薛丽君,2010)。

中职学校德育特色的建设应是立体的,坚持横向贯通与纵向连锁,如此,方可发挥整体效用,构建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另外,还有研究者主张通过课题带动、充分利用企业社区基地带动机制构建(李玉鸿,王学利,2010)。关注度的薄弱、研究力量的不足,使得中职学校德育特色的建设有必要选择科研路线。模式是一套联接理论与实践的控制系统,对模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的理念;较为完善的内容结构,包括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系统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具体、可操作、发展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李季,2010;祝长水,2011)。上述途径为中职学校德育特色建设模式提供了原理性参考。

五、述评与展望

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专门以“中职德育特色”的研究较为无力,存在以下关键问题:①多限于点的分析或讨论,从某一角度出发展开论争,相对而言中职学校德育特色作为一独立范畴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较为薄弱;②经验总结性研究、叙事性研究较多,对中职德育特色与品牌进行理论提升与深入探索的研究实为欠缺;③研究对象大多基于学校个案,针对全国或区域实际进行的宏观与中观研究甚是寥寥,这对提炼先进经验,进行系统化理论体系构建,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束缚。④缺乏德育特色或品牌评价机制与指标体系的研究,作为一种不断创新与持续发展机制,它的缺位必然造成研究迟滞和实践动力衰减。

对于研究方法而言,已有关于中职德育特色与品牌研究主要集中于理性思辨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三种方法:①理性思辨法,即基于某一特色或品牌建设,尤其是学校特色建设理论,以中职德育为对象进行相关维度分析与具体内容借鉴、演绎,最后得出相对“合理”的中职德育特色建设的基本框架,作为实践的参考(刘连亮,2004;丛峰,2009;游聪,2010)。这种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实践意义较为受限。②经验总结法,这种方法较为普遍,主要是各个中职学校以自己德育特色或品牌建设经验为基础,进行模式与机制、内容与方法提炼、总结,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史晓鹤,2007;曲景民,2012)。此种经验总结相关研究存在着理论起点低、经验性成分较重、片面性、浅显性等问题,理论提升、系统构建程度有限。③个案研究法,这类研究主要是指某些研究者以特色理论为支撑,以某个中职学校为个案,进行策略提炼与模式总结,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理论水平,改进工作方案(王宗亮,2009;李子春;2012)。此类研究具有极大的价值,但由于个案较为局限,研究结论往往不具有推广性与普遍意义,故仍待商榷。

因此,以学校特色论和系统协同论为理论基础,采用质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系统、科学地构建符合中职学校德育特点与实际的德育特色理论框架与实践操作体系,应成为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中职德育研究与大多数中职学校工作的重点。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季.论学校德育特色品牌营造[J].小学德育,2010,(01):40-45.

[2]王宗亮.中学德育特色的创建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3]陈子春.社会转型期中学德育特色的创建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2.

[4]罗莹.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5]王征征.论中职学校的职业特色及其彰显[D].四川师范大学,2011.

[6]林冬桂.学校特色建设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J].教育导刊,2010,(09):53-56.

[7]刘小养.解读“两纲”精神创建学校德育特色[J].思想理论教育,2006,(05):57.

[8]毛裕介.青年班主任工作特色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2012,(11):49-50.

[9]李大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90-92.

[10]丛峰.探索突出职业性与实践性的高职特色德育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3).

[11]李玉鸿,王学利,何成江等.整体构建高职和谐德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成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1):56-58.

[12]梁景萱.“礼仪育人”德育特色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0,(06):80-82.

[13]张晓冬,曾娟.“双全德育”铸造特色品牌[J].人民教育,2009,(03-04):46-48.

[14]吴亚军.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培育学校德育品牌[J].思想理论教育,2005,(11):64-66.

[15]温兆标.特色——高校德育之魂[J].教育探索,2005,(06):88-89.

[16]吴永春.开展特色活动 实施德育教育[J].职业,2013,(01):45.

[17]史晓鹤,马永明,程彬.突出职教特色 加强德育实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18]郭金玲.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德育系统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30):39-40.

[19]朱广丽,于友鹏,徐姝.职业学校艺术类学生特色德育体系的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3):72-73.

[20]胡焕荣,陈和器.利用地域优势,突出德育特色[J].大家参考,2007,(03):64-67.

[21]薛丽君.觅渡,觅渡,觅渡——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创建之路[J].江苏教育研究,2010,(03):22-24.

[22]祝长水,陈安福,王本书等.育德育心 育心养德——四川省华阳中学特色德育模式探索[J].中国德育,2012,(19),62-65.

篇6

涌泉完全小学围绕尚美文化教育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了校风、校纪、学风的大跨越。在长期的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校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德育教育活动。

一是我们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在三八节、母亲节、教师节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国庆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六一儿童节,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二是文明常规教育活动。针对小学生特点及我校实情,我校把每年的二月和九月定为文明礼仪常规教育月(八好行为习惯教育),主要围绕“走好路,穿好衣,行好礼,读好书,写好字,做好操,叠好被,扫好地”的八好文明行为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三是开展校园教育活动。我们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成立了各种学生兴趣小组,如棋艺组、球类组、跳绳组、拍皮球组等等,丰富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能力,发展了学生个性,陶冶了学生情操。

四是文明创建活动。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文明意识。在全校开展了“争创文明校园、最美班级、最美宿舍、争做绿色小卫士和尚美之星”等多方面评比活动,使学生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让学生走出校园,既有效填补了“双休日”教育的空白,又使小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同时也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二、德育内容创新――班会教育系列化

我们规定每周一下午的第一节为班队会课,主要对小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教育和班级工作点评。长期以来,没有教材,没有参考材料,班会教育要教什么,怎样教,无据可依,随意性大;有的教师把班会教育作为批评学生的主要途径,班会成了批判会;有的教师因班会教育无内容,随意放弃;有的教师教育内容不当,缺乏层次性;有的教师班会教育随意性很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班会教育的内容体现层次性,注重一个“序”字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因此,我们依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适合我校的德育序列方案,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了每学期的主题,做到导练结合,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铺好了路。

德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由低到高这个序,就会防碍学生成长。因此,我们进行活动安排时,做到由易到难。

2.班会教育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讲究一个“近”字

德育缺乏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脱离了生活实际。因此,在班会安排时,要特别注重强调一个“近”字,使教育的内容尽量贴近学生,贴近时代。一是根据当代社会实际,德育内容要有一定超前性,适应性,因此把德育新观念也列入班队会教育的内容。二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班会教育的内容避免出现说教的形式,而是通过提供一些既生动形象,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让学生理解的故事,起到示范、警醒、借鉴的作用,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效。

3.班会教育内容丰富多彩,讲究一个“趣”字

为了增强班会教育的有效性,在确定内容时,就强调一个“趣”字。让每次活动形式多样,能吸引学生,有可学性,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篇7

一、依据办学目标确立课程目标

学校办学目标是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归宿。耀华小学把培养光耀中华的“现代君子”作为育人目标,希望学生具有“仁爱、睿智、儒雅、磨砺、精进、和美”的素质,懂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深刻道理,不断雕琢自我、磨砺成才。为此,学校确立了以下课程目标:

一是情感态度目标:热爱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玉文化;热爱荔湾,热爱学校,具有光荣感和自豪感;具有“仁爱、睿智、儒雅、磨砺、精进、和美”的品格。

二是行为习惯目标:养成文明有礼的行为习惯,做到善于交往,注重礼仪,以诚相待;关爱他人,乐于参加各项小义工活动;树立远大志向,勇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

三是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玉文化的发展史;懂得玉的分类和玉石原料的加工过程,体会“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明了校园玉石精神的内在意蕴;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二、结合学校特色筛选课程资源

德育资源是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载体,涉及方方面面,有文本资源(如教材、图书、报刊、图表等)、音像资源(如电影和电视节目、录像、VCD、各类教育软件等)、实物资源(如图书馆、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电子信息资源、乡土资源(如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人力资源(如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其它社会人士等)。

尽管德育资源十分丰富,但在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对其进行精心地筛选,挑选出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以有利于实现特色校本课程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发展。为此,学校紧紧围绕本校的玉石文化特色,对校内外的德育特色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形成了一份德育特色资源综合分析表(见下表)。

三、精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开发的核心工作是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为此,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周边丰富的玉石资源,以及全体师生对玉非常熟悉的优势,以“玉石”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每个年级均确立了“古玉寻根”“品玉赏玉”“话说神玉”“琢玉成器”“细说玉德”“玉石精神伴我成长”六大主题,每个主题由“资料坊”“实践空间”两部分组成。“资料坊”主要是介绍玉器知识、玉器街、和玉石有关的成语等,“实践空间”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体验情感、培养能力。

如一年级的“古玉寻根”——寻缘源胜老街,“品玉赏玉”——玉从哪里来,“话说神玉”——女娲补天,“琢玉成器”——原石的故事,“细说玉德”——玉不琢,不成器, “玉石精神伴我成长”——原石;二年级的“古玉寻根”—— 今日“老街”,“品玉赏玉”—— 玉的产地,“话说神玉”—— 西王母献玉,“琢玉成器”—— 脱下粗糙的外衣,“细说玉德”—— 以玉立德, “玉石精神伴我成长”—— 璞玉等活动。六个年级的德育特色内容,形成了序列完整的特色课程体系。

四、综合设计学习活动方式

只有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参与,课程开发才能由静态的设计真正走向动态的实施。学习方式的经历过程,是学生发展最真实的过程,也是体现课程价值的过程。为此,学校在设计“以玉立德”德育特色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时,遵循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活动与体验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如校内活动,主要包括课堂学习和主题活动两种。课堂学习内容主要是了解玉的种类、玉的历史、玉石的品质、玉石的故事、玉石成器的过程,如何分辨玉的等次等。主题活动的内容则是:一为耀华之星评选:“仁爱之星、睿智之星、儒雅之星、磨砺之星、和美之星”品牌学生评选表彰;二为各种仪式活动:“璞玉雕琢”入学仪式、“大爱润玉”感恩活动、“璞玉初成”毕业典礼仪式。

校外活动,则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如参观玉器街、参观玉雕厂、参观南越王墓活动、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制作手抄报等;小义工活动,如义工制作活动、义工关爱活动、义工读书活动等。

篇8

所谓微型学校是指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投入都趋于一种集约型 ,节约必要的教育能源,确保教育投入的实效性 ,并根据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组合,以较小的投入获取更大的教育收益 ,促进基础教育的适度与均衡发展。

笔者考察调研的这所小学是班级少、校园小、基础弱的小学校。但是,学校没有因此放弃对教育的追求,而是始终坚持“小而精”的精品策略,积极拓展教育的空间,着力增强教育的功能,力争将每一种教育元素都做大、做强、做精,在充分发扬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追求学校的特色发展。

一、校园环境:每一个空间都在言语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每一个空间都应该是充满温情的诗画,富有人文气息的文字。微型学校,方寸校园,如果能精心设计与科学布置,就能做到实用性和教育性相结合,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增强学校文化氛围,让校园飘满书香,打造学生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学校有思想,班级更要有灵魂,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直接塑造着该班的灵魂。每个教室前门外,设置一块标牌,它们的外形统一,方方正正,就像一张张班级“名片”。“名片”上与班级相关的主要信息赫然在目。很多班主任在下面还提出了个性鲜明、富有时代气息的班级口号和与众不同的班主任寄语。班级文化通过这些小小的“名片”宣传出来,既方便了学校管理者,约束了班级成员,又展示了班级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团队精神,摄人灵魂,催人奋进。

“心灵驿站”寻求“禅”的意境。紫藤长廊,紫花飘香,小桥流水,七彩小鱼,名贵花木,假山喷泉……人与自然的对话,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得到体现。“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学生们会有他们成长中的烦恼,来到这里,体验和谐,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宁静中呵护内心的那一片绿,在淡泊中固守着心中的那份执着。

二、阳光体育:每一寸乐土都在跃动

伴随着一首首学生喜闻乐见的乐曲的节奏,学生们井然有序地变换着队形,换物接力、投掷沙包、踢毽子、跳绳……操场上、长廊里、教室门前等活动区都有学生跃动的身影,不时还传来一阵阵欢笑声。这是学校开展阳光体育的一个剪影。

以活动菜单推动进程。为了让全校300多名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很好的强身健体的效果,该校把每一寸空间都利用上,根据学校活动场地很小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学生活动的场地,开辟了动态空间,包括操场运动空间、门前竞技空间等,静态空间指长廊休闲空间,或称棋艺空间。

以棋育人催生智慧。争创棋类特色可克服本校场地拥挤、硬件相对薄弱等因素的制约,有利于“螺蛳壳里作文章”,独辟蹊径,难中求进,与争创精致化校园目标一脉相承。培育“棋师”――通过棋院老师对全校教师进行全员普及培训。开设“棋课”:面向全体学生,不搞精英化,每周一节课,对国际跳棋进行全员辅导。每学期举行校园棋王争霸赛。初显“棋绩”:在2010年、2011年市阳光体育棋类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连续两年获国际跳棋总分第一名,学校正积极申报 “江苏省少儿国际跳棋培训基地”。

三、生态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在成长

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课堂,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立足课堂、关注课堂、聚焦课堂,从课堂教学改革中寻找突破口。特色发展的落脚点必须是课堂。“建构式生态课堂”让学生凸显了主体地位,从容展示、融洽交流、深入探究、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专业精塑。在学校每一位老师自我制定的“三年成长规划”的牵动下,借助师徒结对、青蓝工程、专题讲座、 课题研究、师徒同课异构、教学沙龙等研修形式,着力构建“生本・智慧・内涵・开放”课堂,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唤起了每位教师自我成长的需求。

快乐成长。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学习兴趣、课业负担、师生关系的融洽性、学业表现和成绩等的综合考察,反映出“课堂生态构建和管理”的成效。如今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学习兴趣高涨;教学信息交流通畅,节奏和容量得当,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率大幅度提升。

开展艺术教育让每一门课程都有张力;深化德育教育,让每一个元素都承载发展……“一所学校,不在于它的规模大小,也不在于它的硬件设施有多么先进,而在于它是否有特色,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名片。”存在即合理,存在就是要彰显,就是要表现,就是要亮出自己的不同。因此要想办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学校还要学会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扬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选择一条最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85-01

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千校一面”成为办学的大忌,特色越来越成为中小学“立校之本”。创建特色学校是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是学校遵循现代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创建特色学校又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确保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更加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创新的新突破;更加有利于拓展办学思路,彰显学校特色。

那么,在当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资金、师资、设备等设备基础薄弱,生源逐年减少的农村小学,又该如何来创建特色学校呢?

一、农村特色学校的创建应有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

农村学校创建特色学校,一定要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这所学校校长和全体师生致力于学校创建的共同愿望, 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和性格特征的体现。校长是创办特色学校的关键人物,因为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组织者和决策者,这就决定了一所好学校需要一名好校长。在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这些年虽通过各种形式提升了不少,但是名不副实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如学历与实际水平不对等,教育观念还很陈旧,知识更新缓慢等。这就更需要一名好校长来带动一所学校的发展。校长的自身创新意识,特色意识和独特的办学思想,对创建特色学校至关重要,尤其是校长的特色意识和教育思想。因为特色教育不能全从外部移植,要结合实际,吸收、引进、借鉴,更重要的是结合国家的国情。在形成富有创造性的整体办学风貌中,从特色项目的确立到学校特色的创立,直至学校特色的最终形成,校长的特色意识和教育思想起这主导作用,所以,校长的创新意识越高,就越能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就越能带领学校走上规范办学的轨道,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建设发展。

二、农村特色学校的创建应寻求适合本校实际的特色目标

学校特色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所以不能校长一个人说了算,或者学校里的几个人说了算。确定学校特色应考虑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1.必须让教师全员参与来确定学校的办学特色。特色兴校人皆周知,办学特色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校长要倡导明主协商,教师积极参与特色教育理念的制定。如果校长一个人或者学校的几个人确定的办学特色,得不到老师们的普遍认可,就收不到同舟共济,同心协力之效果,自然会影响到学校的特色创建。

2.办学特色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来确定。不能生搬硬套的照搬他校的办学特色或者凭空设想本校的办学特色,这样的特色是办不好的。学校要办出什么样的特色,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来确定,可以吸收切实可行的经验方法。

3.特色要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在素质教育的主导下,我们可以继承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让缺少传承的非物质文化走进选修课堂,让当地的农业生产走进学生的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特色教育应该把德育工作放在育人的首位,其实它的映射教育工作贯穿于各门学科,如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和教育发展的趋势,拟定了以“方方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学校特色目标,也就是把“写字教育”作为学校特色。之所以把“写字”作为我校发展的特色其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写好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要求。课标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写好字也是学习其他学科不可缺乏的基本功。写字是集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特殊学习活动。写好汉字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开启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增强学生的健康体魄。

其次,写字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情的培养都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点横竖撇捺地写字能让人静下心来,剔除内心的浮躁,追求一种“宁静而致远”的境界。汉字的撇如刀、捺如枪,丰腴饱满的方块形体给人以美的愉悦,特别是历朝历代的书法大家对写字的人生品味,给人深邃的启迪。

篇10

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与他的工作环境、岗位职责相适应,与

学校特色发展对他的需求相吻合;而作为一所学校,特色发展必须依靠广大教师,依靠教师在理念上的认同和智慧、能力上的发挥。因此,我们提出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多维对接,就是希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特色发展能够有效衔接,能够相互促进和发展。

一、专业知识与特色发展内涵的提升凸显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专业知识有了新的要求: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发展的知识;第二,对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第三,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教育与教学理论;第四,关注通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教师掌握和发展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也是学校特色发展内涵提升的要求。

1.学校特色发展的特殊性需求

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是学校特色发展,而学校特色发展的特殊性需求是什么呢?那就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举三个例子来理解:

我们青剑湖学校“剑湖文化”教育内涵的挖掘,逐渐形成学校优质教育的特色,其标志就是形成了三大亮点:学校自主德育、生态课堂和书画特色教育。

学校自主德育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以“发展教育”思想为主导,统筹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相互渗透、协调发展,自主德育要求教师能正确把握学校发展目标和学校德育要求,能掌握教育方法潜心育人,能创新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引领学生发展。实际上,实施自主德育需要教师专业知识的支撑。

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强调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等学习行为,它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它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理念、策略和方法以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路、构想和做法,这些同样需要教师把握课堂教改的专业知识。

我校创建书画教育特色的总体目标是“以画养品、以文化人”,通过书画教育,传播优秀文化,弘扬人文精神,形成文化特色。学校通过教代会将中国书画教育作为我校特色品牌来用心打造的发展共识,着力建设具有浓郁的校本气息和鲜明个性的中国书画教育特色。可见,有效实施中国书画特色教育更需要教师专业知识的支撑

2.专业知识适应特色发展的自主式培训

概括我们工业园区不少学校适应特色发展的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方式,一般采用三种自主式培训来概括。

(1)个人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学校特色发展要求,结合个人的专业知识情况,自

主选择学习内容,学校要求教师每人填写《个人专业知识拓展学习卡》,敦促教师学习。

(2)小组互动学习

教师利用网络或学校统一安排的学习时间,分教研组或年级组进行互动学习,每次学习由自己小组列出一些学习提纲,便于教师共同围绕一个专题或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学习活动,每组填写好《小组互动学习记录卡》。

(3)团队学习

学校每月以专题学习讨论的形式向全校教师布置一些学习讨论题,教师可选择一、二个题目自学并写出“学习手记”“学习随笔”或“学习反思”,同时进行小组或全校交流。

事实上,以适应学校特色发展为目的的教师专业知识培训,自主式培训比较适宜,它适应了不同层次教师的个性专业需求。实践证明,教师专业知识是学校特色发展内涵提升与凸显的前提和保证。

二、专业能力与特色发展推进的互动生成

在对“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发展”两个教育现象如何互动生成的思考和辨析中,我们的理解是:这好比物理学上“能量”转换的客观现象,一种能量形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能量形式。因此,我们认为,“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特色发展”应该是可以互相作用、互相生成的。

1.教师专业能力的助推性作用

教师专业能力对学校特色发展的助推作用可以用三种途径来表现:

(1)教师专业能力体现出“儿童为本”的理念

如:根据本校教育特色内容“制定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围绕教育特色要求,进行自我评价”等。

(2)教师专业能力体现出“教育创新”的特性

教师应根据本校教育特色要求,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如:“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特色课堂中”“设计丰富多彩的班会特色教育活动”等。

(3)教师专业能力体现出“沟通合作”的能力

承担学校特色教育的任务,不能单靠教师的个人力量,教师需要发挥同学生交流、家长沟通和社区合作的能力,共同承担任务。

2.学校特色发展的支撑性效果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适合的展示平台;同时,学校的特色是什么,需要教师哪方面的专业发挥,这也给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目标;另外,平台越广、目标越明确,教师发展的机遇就越大。

总之,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条件和基础的。因此,我们要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对接,旨在把握三个要素:①思想上认同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②方法上争取两者有机统一的多方位联系;③效果上达到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篇11

学校文化是学校中的全体师生在一定价值取向的指导下,所依循的行为方式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打造特色文化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要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美育德”表达了德育与美育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尚美”文化对和谐人格、健康人格和理想人格的养成有积极的作用。

二、项目建设内容

(一)创设“尚美”校园环境——优雅“外壳”传神

1.校园环境布置

清新、淡雅成为陈桥中心小学校园环境关键词,一草一木会说话,一墙一壁皆育人。

2.班级特色主题布置

一年级“求乐”之美、二年级“求美”之美、三年级“求善”之美、四年级“求真”之美、五年级“求实”之美、六年级“求新”之美。六年级毕业时,学生对“乐、美、善、真、实、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绽放儿童美丽心灵。

(二)丰富“尚美”课程内容——化育美的心灵

1、开发学科特色课程,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自主学习”意识

学校以语文基础课程为主,开发了《古诗文赏析》、《弟子规》诵读等使学生享受中华传统之美;

2、开发班级特色课程,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自强生存”意识

我校各班级根据校情、班情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班级的大小事务设置为若干个岗位,通过学生自主申报、公开竞岗、同学评岗、定期换岗等方式,为每个人的成长提供自我管理的舞台。

3、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特长发展”意识

(1)经典诵读校本课程。(2)茶艺文化校本课程。(3)科学探究校本课程。(4)体艺发展校本课程。

(三)打造“尚美”求真课堂——促进生命成长

学校积极探讨“自主习得-自主探索-强化训练”的农村小学高效课堂,以课题促课改,以课改促质量,以质量促特色的策略来培育“尚美”特色的课堂文化,令“美”的旋律贯穿课堂,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尚美启智、以美育人”的尚美智慧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美”的熏陶。

(四)放飞“尚美”幸福梦想——涵养精神生命

1、教师之美

(1)美在责任。(2)美在大爱。 (3)美在团队。

2、学生之美

(1)美在学习求真。(2)美在做人求善。(3)美在言行求美。(4)美在性格求乐。

三、项目预期效能

(一)创设了以“尚美”为主要元素的学校文化。

(二)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搭建了学习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篇12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往往付出甚多,但收效甚微。很多情况下,德育工作并没有真正从实质上取得预期的效果。目前,“德育内容理论化,远离生活实践,忽视学生年龄特征;德育方法简单化,强调灌输说教,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形式单一化,注重教师权威,忽视学生主动型”等德育弊端,极大地阻碍了健全思想道德的形成。

新时代的教育观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赋予学校德育以新的、符合时代的内容和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应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现实、贴近学生思想道德需要,引导学生在德育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成为具有主体道德素质的人。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德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德育。特色德育必须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必须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得到社会公认。学校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政治说教,更应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育人内涵,开展特色德育,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

1 教书育人――德育与学科教学相渗透

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好德育工作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要求任课教师要摆脱德育工作枯燥而空洞的说教,要结合本学科特点,开动脑筋,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如德育课教师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比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创业观。通过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文明礼仪》知识讲座,使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在计算机课上,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荣与辱”、“生命安全和谐”等案例,要求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制作动漫作品。语文教学则强化写作的实效性,将应用文、演讲稿、新闻焦点的分析等作为写作课的重点,建立了“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教育功能。在专业课教学上,学校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室即车间、实训即生产”的理念,突出“学中做”、“做中学”。依据学生实际状况,实施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教师提出任务,学生自主创意,小组交流,师生共同点评,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培养为主线,打造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这些活动和形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切身感受,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升了就业创业的综合能力,同时也确保了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当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我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在授课教案中增设了德育专栏,利用每节课的三五分钟的时间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德育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2 活动育人――以活动为载体,开展特色德育

“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新形式在学校活动的各个层面百花齐放,形成了中职学校的特色德育,即文明德育、快乐德育、和谐德育、阳光德育。

2.1 以雷锋活动为载体,发展文明德育。

开展校园志愿者活动,由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志愿者到文登天福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倡导“关爱老人,弘扬雷锋精神”,将学雷锋活动落到实处,将德育工作融入公益。既是学生倡导社会新风、奉献自我、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我、自学成才的一种途径。

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文明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倡导校园新风正气,活动方式符合学生心理成长过程需要,完全摆脱说教式教育模式,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开展文明修身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宣传、实施、总结展示三个阶段,结合各班级自身情况,依靠班主任、学生会干部、班干部三支队伍,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大意识,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对于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各类成果进行了深入总结,使同学们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文明,人人进步的良好氛围,达到预期目标。

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抓手培养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塑造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文明习惯,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相互学习,通过各种活动体验,用实际行动来证明雷锋精神跨时代的永恒价值,达到了弘扬雷锋精神的教育目标。

2.2 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形成快乐德育。

在形成快乐德育的过程中,相继开展的“我是校园大明星” 、情景剧 、卡拉ok比赛、迎国庆文艺会演、迎元旦会演、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学艺术、爱艺术、展才华的意识,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培养高雅情趣的功能。学生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快乐的抒发着对国家、对集体、对幸福生活的祝福,展示青春的责任与理想以及积极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2.3 以法制活动为载体,形成和谐德育。

学校充分发挥了法制副校长作用,定期请法制副校长来我校进行安全教育讲座,举办专题法制讲座(报告)等主题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安全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增强了安全法律意识,掌握了基本安全法律常识。

学校还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懂得并掌握公民应知必会的基本安全法制常识。通过开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礼仪常规》的行为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法律常识;通过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以及安全自护教育,培养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防范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2.4 以心理活动为载体,塑造阳光德育。

学校开展的“塑造阳光心灵、放飞青想”的主题活动,心理特色突出,内容丰富,活动多样,采取了宣传板、心理健康讲座、电影赏析等多种方式,在广大师生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又添了精彩一笔。

①“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德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这阶段的活动中,健康心理主题班会活动不仅是系列活动的铺垫和基础,更是该阶段活动的总结和深化。通过班会不仅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提高了学生的心理认识,引起广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人际关系对于个人成长意义的思考,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使大家享受到一个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

②以特殊群体为重点,为孤残弱势学生奉献爱心。学校注重孤残弱势学生的心理健康,树立了“身残志坚,追求美好”的理念,通过对他们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困惑的调查,想出各种解决办法,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心理疾病,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模式,思维模式,从而改善自己的性格,使他们有能力自主处理生活中的种种困惑,达成自我人格内部的基本和谐。

篇13

平昌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是研究型校园的打造。

平昌中学坐落在佛头山下、巴河之滨,于1938年建校,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管理精细、师资雄厚、质量优良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上世纪三十年代,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理念在一大批有识之士的心里积蓄萌发,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委托,开明士绅黄开富创办了“私立巴阳初级中学”,这就是平昌中学的前身。经过几十年的风雨,2000年学校评为省级重点中学,2002年成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2011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暨‘211工程’大学生源基地”。

“平昌中学连续8年高考成绩居巴中市同类学校第一。近十年来,巴中市中考状元均落户平昌中学,罗琳、肖天九、陈庄等100多名学生先后考入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尤其是在2006年,平昌中学的高考成绩在四川省排名第九。”罗传俊校长谈起学校的成绩时如数家珍。

平昌中学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罗校长认为,这些傲人的成绩和平昌中学独特的校园文化不可分割。

学校秉承陶行知先生“追求真理,服务人群”的育人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形成了“博学笃行”的校风、“敬业善教”的教风、“勤学尚美”的学风和“教育因真而产生,真因教育而精彩”的办学特色。

平昌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是研究型校园的打造。近年来,全校有80多名教师在省、市举办的学科优质课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58名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科研论文1600余篇,310项科研成果在国外内获奖。语文教师罗传俊撰写的《求索与感悟》、退休教师韩荣光撰写的《红叶秋声》、青年教师常映德主编的《孙子兵法对教育教学的启示》等先后出版发行。

平昌中学围绕国家教学计划,探索课程设置改革,适应“自主命题”高考模式,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探索式、互动式的课堂教育深受学生欢迎。学校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省、市教改课题36个,其中已结课题24个,目前正承担的教育部规划课题研究项目“新形势下中小学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子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项目即将结题。这些都为平昌中学提高升学层次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师科研热情的带动和启发下,数万名学生争先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和奥林匹克等竞赛活动,2000多名学生荣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其中高中年级学生孟树盛撰写的《蜀柏毒蛾对森林的危害及其防治》获得相关评比国家级二等奖。近三年来,在省、市业务竞赛中有13人次获得一等奖,2011年,平昌中学高考本科上线首次突破1000人大关。

升学数量、科研成绩,都很好地阐释了一个以研究为办学主导思想的学校所拥有的强劲的生长性和创造力。

特色教育领航向,品牌效益日益凸显。

平昌中学对优秀学生的关心和培养从入学就做足了功课,学校专门设置“弘爱班”招生计划,招收县内外品学兼优(综合素质评价为A等)的应届初中毕业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学校招收文科50名,理科150名同学,从高一开始文理分科,填报文、理科志愿,有利于细化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升学。罗校长对这项考试非常重视,每每“钦点”三甲,揽英才而育之。

这些学生入学时经过层层筛选,在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考察基础上,文科考生加试政治、历史,理科考生加试物理、化学。罗校长表示:“山区的孩子对于升学的认识比较模糊,提早让他们进入专业的选择与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利于他们发挥出自己的长处,特别是有利于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拓展自己的发挥空间,努力赢得和大城市孩子一样的机会。”

据罗校长介绍,“弘爱班”在全校高中教师中选派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和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执教。同时全班实行“奖学金”制度,在高一、高二学段为名列前茅的学生颁发不同等级的奖学金。高三学年另设奖励,比如高考进入全省文、理科前1~10名的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以及高考进入巴中市文、理科前1~3名的学生,学校分别给予重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