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古代土木工程特点

古代土木工程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1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古代土木工程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古代土木工程特点

篇1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木工程的建设由来已久。由原来的伐木采石,模仿天然掩蔽物建造居住场所,到现在的美轮美奂的超高层建筑、雄伟的水利水电工程和超高超长跨度的桥梁,土木工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在这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土木工程结构的理论方法、力学分析、施工手段 , 还是土木工程的地基基础处理 , 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和发展。

一、土木工程发展历史

1.古代土木工程

公元前 5000 年开始至 17 世纪中叶时期,称为古代土木工程阶段。土木工程的古代时期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人们在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后来出现了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砖和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直至 18 ~ 19 世纪,在长达两千多年时间里,砖和瓦一直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甚至在目前还被广泛采用。历经漫长的古代大型土木工程的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内容更加丰富,建设工具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土木工程建设的经验,为大型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近代土木工程

产业革命的开始是近代土木工程发展的开端。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些不仅反映在吃穿行上,还反映在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方面。而电力的应用,使高层建筑实用化成为可能;电气照明、给水排水、供热通风、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与房屋建筑结合配套,开始了市政建设和居住条件的近代化;在结构上要求安全和经济,在建筑上要求美观和适用。随着大型土木工程近代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在 19 世纪中叶为满足科学技术发展和分工的需要,土木和建筑开始分成为各有侧重的两个单独学科分支。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促进了理论的发展。材料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学科逐步形成,各种静定和超静定桁架内力分析方法和图解法得到很快的发展。这为大型土木工程建设的理论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促进土木工程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理论上的突破 , 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工程实践的发展,这样就使近代土木工程这个工程学科日臻成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近代土木工程发展到成熟阶段。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道路、桥梁、房屋等大规模建设的出现。另一个标志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

3. 现代土木工程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刚好是现代土木工程发展的开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产力出现了新的飞跃,现代主义运动取得了全面胜利。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土木工程进入一个新时代。在近 40 年中,前 20 年土木工程的特点是进一步大规模工业化,而后 20 年的特点则是现代科学技术对土木工程的进一步渗透。

二、土木工程理论、材料及技术的发展

通过多年来实践探索,土木工程的发展日臻完善。在科学理论方面,理论研究精密化,计算力学、结构动力学、动态规划法、网络理论、随机过程论、滤波理论的成果,随着计算机探讨土木工程发展趋势的普及而渗进了土木工程领域。结构动力学也已发展完备,荷载不再是静止的和确定性的,而被作为随时间变化的随机过程来处理。静态的、确定的、线性的、单个的分析,逐步被动态的、随机的、非线性的、系统与空间的分析所代替。电子计算机使高次超静定的分析成为可能,进而使得高层建筑中框架 、剪刀墙体系、筒中筒体系空间工作和大跨度的桥梁得以实现。大跨度建筑的形式层出不穷,薄壳、悬索、网架和充气结构覆盖大片面积,满足种种大型社会公共活动的需要。从材料特性、结构分析、结构抗力计算到极限状态理论,在土木工程各个分支中都也得到了充分发展。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使现代土木工程取得了许多质的进展。在工程材料方面,标号为 500 ~ 600 号的混凝土已在工程中普遍应用,而轻质、高强化的混凝土成为大跨、高层、结构复杂的工程的新要求。高强钢材与高强混凝土的结合使预应力结构得到较大的发展,先张法和后张法的预应力混凝土屋架、吊车梁和空心板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广泛使用。同时铝合金、镀膜玻璃、石膏板、玻璃钢等工程材料以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背景发展迅速,为大跨、高层、结构复杂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支持。在施工技术方面,种种现场机械化施工方法发展得特别快。同步液压千斤顶,滑模,直升机安装天线,用一群小提升机同步提升大面积平板的升板结构等一系列施工方法广泛应用。此外 , 钢制大型吊装设备与混凝土自动化搅拌楼、输送泵等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现场机械化施工工艺,使传统的现场灌筑混凝土方法获得了新生命,在高层、多层房屋和桥梁中部分地取代了装配化,成为一种发展很快的方法。

三、土木工程发展新方向

篇2

引言

土木工程是指房屋、公路、铁路、桥梁、水工、港工、地下等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影响非常明显和重要。土木工程密切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四大基本要素:衣、食、住、行,为人类提供住宅、宾馆、公寓、衣料生产贮藏基地、食品冷库、公路、机场、铁路、港口、码头、厂房、实验室等现代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必要场所空间。

1 土木工程的历史

1.1中国土木工程的历史:远在上古时期,中国古人类就在野处穴居,为了避免野兽侵袭,有巢氏(中国的传说中的巢居的发明者),才教古人离开天然岩洞、构木为巢,居于树上。我国古代土木工程多采用土、石、木等材料建造,建造技术和艺术造型达到当时极高的成就。像长城、赵州桥、都江堰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土木工程的杰作。

1.2 世界土木工程发展历史:在欧洲,大约8000年前已开始采用晒干的砖;凿琢自然石的采用,大约在5000~6000年前;至于在建筑中采用烧制的砖,亦有3000年的历史。世界古代的伟大建筑,以公认的七大奇迹最为引人注目,它们都建于公元前600年~公元前200年,且均为石材建造,大都用于宗教、军事和航海。且都是建于当时经济和科技非常发达的地区,说明土木工程的发展与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2土木工程的现状

2.1世界现状:随着19世纪中叶钢材及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开始使用,以及20世纪20年代后期预应力混凝土的制造成功,建造摩天大楼、大跨度建筑和跨海峡1000m以上的大桥成为可能。目前,世界上最高建筑是中国台北的101大厦,总高度为508m。近代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使得大跨度房屋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2 中国现状:回顾20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大陆建造了许多高层建筑,目前我国最高的建筑是世界排名第4的上海金茂大厦。其他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还有深圳的地王大厦。在特种结构方面,我国有4所电视塔排在世界前十位,其中1995年建成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以468m的高度排在世界第三位。为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北京将建设一大批大跨超长建筑,像国家体育场“鸟巢”结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无论在工程结构的改革、建筑功能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采用上及合理组织施工方面,还是在抗震分析和计算机程序应用上及有关抗震控制试验研究上,我国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3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

3.1指导理论的继续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土木工程工程技术理论的核心部分仍然是力学,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数值处理方法将是土木工程中力学的突破方向。在对复杂结构、流体介质等情况下的受力分析和近似上,现有的方法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更加专门化的数学在将来也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用以处理土木工程技术中复杂的数值问题。更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得对复杂的情况的模拟更有把握,更接近于现实。力学也会突破宏观框架,向微观发展,控制论,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力学中加深影响。另一方面,土木工程学科将向周围继续发散,与材料,环境,化学,电子信息,机械。城市规划,建筑等相关学科进一步的交叉,融合,互相支持,互相服务。土木工程内部的次级学科也同时会在现实需要的推动下产生出新的学科。

3.2工程实现的变化。土木建筑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出合乎设计要求的工程构造物,从设计到成果中间需要一个很长的工程实现的过程。这也是土木工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土木工程最重要的方面,有了好的理论和设计,没有好的工程实践,一样不会产生一个优秀的作品。

信息时代正在迎面走来,其他学科和其他方面的新观点新技术,必然的也会影响到土木工程。并且为这一传统学科注入新的活力。包括控制理论,施工技术,新材料,环境工程,经济理论等等。

全过程信息化。信息化的特点将更深的渗透到未来的土木工程中,重点不仅仅限于CAD方面,也包含对工程进度的管理、运行中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对建筑物结构,强度,可靠性的分析和相应对策的决策等。这些也是主动控制和智能化实现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这两个要求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加充分地合理的利用资源,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对土木建筑设施人性化的要求。整个土木工程过程是建立在对资源和能源的不断消耗上的,在可持续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主题的时候,土木工程也必然地要面对这个问题。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包括在建设中的和使用过程中的,成为土木工程以后的一个方向,这要求有良好的设计和有效的运作管理机制,土木工程构筑物在它的整个寿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建造到建成后的使用,维护,拆除都要尽量的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同时尽可能大发挥它的社会经济效应。这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3.3主动控制技术。迄今,绝大部分的土木工程建筑都是被当做一个静态的,被动的物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风动,温度变化,突发事件等只能依靠自身的结构进行被动的抵御。显得缺少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今后土木建筑设施的一个发展方向之一就是主动控制技术在建筑构造物中的应用。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模糊控制技术,以及一些预设的控制结构。使得建筑物能够对各种环境因素做出适当的反应。

4结束语

土木工程当今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土木工程是为了人类存在而存在.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创新,土木工程定会走向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 丁大均,蒋永生.土木工程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黄梦平,李晋栓. 中国赵州桥[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

[3] 贝伦·加西亚编. 刘伟庆,欧谨译.世界名建筑抗震方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4] 刘西拉.从结构工程学科的演变看传统学科的革新[J].科技导报,1992

[5] Concrete Structure for the Future.Proceedings of IABSE Symposium [J].Paris-Versailles,1987

篇3

纵观土木工程发展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3个历史时期,从最初的萌芽时期和形成时期到如今的发达时期和成熟时期。从最初的简陋住房到如今的多功能超高型建筑,可以说,土木工程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土木工程行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1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

2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自从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土木工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时期的土木工程拥有良好的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工程设施体系和持久耐用的建筑材料,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也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此当今的土木工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工程功能化;②交通高速化;③施工过程工业化;④理论研究精密化。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建造了很多标志性建筑,例如我国上海的环球经融中心大厦,楼高492米,还有中国台湾的台北101大厦高508米,它们的出现都是当代土木工程师们智慧的结晶,如今,我国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被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3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3.1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随着未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单一的材料将难以满足要求,复合材料也就应运而生,另外,材料的功能也将从单一的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并且为了适应土木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材料的使用也必须节能和环保。

3.2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信息和智能化技术将全面引入土木工程,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将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改善,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改善,分别为信息化施工、智能化建筑、智能化交通、土木工程分析的仿真系统。人们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3.3环境工程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气候问题更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必将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城市综合症、雾霾、土地荒漠化、气候变异、冰川消融、海水上升等一系列问题无不与土木工程息息相关,对于当代土木工程师来说,如何有效合理地解决大型乃至超大型建筑建设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必将是土木工程师们在未来重点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3.4建筑工业化

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已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土木建筑领域快速高效的发展,实现建筑工业化是必然的趋势。它的发展有四个重要方向: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施工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3.5海底建筑

2010年4月26日,随着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车,中国海洋这片美丽而又神秘的领域,在中国土木工程师伟大的探索与创新下,逐渐揭开了面纱,在今后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海底建筑将会是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有效利用海底空间是未来土木工程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同时也对土木行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较为出名的海底建筑有马尔代夫的海底餐厅、迪拜的水铁饼酒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奇特的海底建筑出现。

3.6结构形式

随着当今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土木工程中一些复杂的结构工程的计算将得到解决,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3.7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篇4

赵州桥之所以特别,最大的原因在于李春在传统的拱桥工艺上,对赵州桥的拱肩进行了重大改进,也就是课文所说的增加了四个小桥洞。这种大拱加小拱的敞肩拱,除了能增加泄洪能力,减轻桥身的自重外,还符合土木工程的结构力学理论,敞肩拱式结构在外荷作用下,拱主要产生压力,而桥的拱结构支座(也就是拱脚)产生水平推力,在桥两边的支座处的荷载可以传给基础,使构件摆脱了弯曲变形,桥就不会因为上面的荷载而变形导致损坏。说到赵州桥的材料,用密度比较大的砖石去做拱,正好发挥砖石材料受压性能好的特点。而且为了使相邻拱石紧紧贴合在一起,每块拱石的侧面都凿有细密斜纹,以增大摩擦力。这些措施的采用使整个大桥连成一个紧密整体,增强了整个大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就是在结构、材料、理论等力学的完美结合下,才使得赵州桥能屹立一千四百多年不被冲垮、不倒塌,并成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的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

各位,从这里可以看出,力学的学习是贯穿于土木工程的学习中的。我在学习土木工程这个专业的过程中,学过的力学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结构动力学、弹性力学等。它们涉及土木工程这个大学科的方方面面。

理论、材料与结构创造出的奇迹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土木工程力学的三驾马车吧。

首先说理论力学,这个很简单,就是高中物理力学和运动学知识的延伸。我们现在高中物理书除了电磁学和量子力学的章节不在土木工程学习的理论力学的范畴里,其他的都可以想象成牛顿、拉格朗日、高斯等大家对你的再次鞭策。也就是说,你必须要有高中的力学基础。

材料力学则是伴随着土建材料的发展而形成的。人们在古代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或其他天然材料从事建造活动,像我们熟悉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都是木材料建筑物。到砖和瓦等材料出现后,人工建筑材料开始广泛地被应用于各种建筑中。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和一直修到明清时期的中国长城都是其中的佼佼者。19世纪后,钢材开始用于建造桥梁和房屋,最负盛名的埃菲尔铁塔便是一座建于1889年的钢结构建筑,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材料的发展使得材料力学发展迅猛,材料力学就是分析材料的几何性质和力学性质,计算出材料的强度,研究其是否能够承受其受到的荷载,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能。

而说到结构力学,最典型的就是我国的木结构建筑。我国的木结构建筑有两大特点,一是木结构大多是榫卯连接,即将木件打造成凹凸结构,再把它们相互扣合,这种结构的建筑很容易按人的空间需求来改建、加建或是迁建,有利于“变”。另一个特点是地上立柱,柱上架梁枋,梁枋上建屋顶。顶部重量就由梁枋到柱,再由柱到地面,墙壁只是起到隔断作用而不承重。由于木结构各个构件之间榫卯连接富有韧性,即便墙倒也能“屋不塌”。这种技术一直流传至今,最有名的榫卯连接建筑要数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了。中国馆的整体造型似斗拱,是典型的榫卯结合构件,由斗与拱组合而成,从柱顶探出的弓形肘木叫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垫木叫斗,两者合称斗拱。作为力传递的中介,斗拱能把屋檐重量均匀地托住,起到了平衡稳定的作用。古时候没有力学理论,工匠们也只能口口相传。后人们通过总结将这些内容整理成一门科学,这就是结构力学。

实践是检验所学的第一标准

篇5

一、纤维增强塑料筋的优点

纤维增强塑料筋(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rebar,简称FRP筋),这种复合材料是由纤维材料与基体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 经过特别的模具挤压、拉拔而形成的高性能型材料。以往的土木工程,基本采用钢筋与混凝土,这种材料由于经受不了长时间的空气水分的侵蚀考验,导致一些土木工程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在人们都在为工程建筑感到烦恼的时候,20世纪80年代,国外研制出了纤维增强塑料筋,它具有超强的耐腐蚀性、自重轻、抗疲劳等诸多特点,深受土木工程建设的好评,我国也在90年代开始对纤维增强塑料筋进行具体的研究与分析,也逐渐总结出了纤维增强塑料筋的诸多优点,找到了不同纤维增强塑料筋适应的建筑领域,在研究的同时,也发现了纤维增强塑料筋的一些缺点,并在及时进行研究,努力改正其缺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在美国的建筑物中,将近50万座桥梁中,有四分之一是因为钢筋锈蚀而严重受损,而国家也为此付出了巨额的费用。为了避免工程的损失,也避免国家支付不必要的费用,专家积极的研究高性能的新型材料,纤维增强塑料筋的出现,解决了土木工程建设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在目前的土木工程建设中应用的纤维增强塑料筋主要是碳素纤维增强塑料(CFRP)、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和芳纤维增强塑料(AFRP),这几种新型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建设中。纤维增强塑料筋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例如抗拉强度高,纤维增强塑料筋的抗拉强度是一般普通钢筋的2倍到10倍,有数据显示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的碳素纤维增强塑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和芳纤维增强塑料与普通钢筋和高强钢丝的抗拉强度(MPa)分别是: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是400,高强钢丝的抗拉强度是1860,碳素纤维增强塑料的抗拉强度是1650-260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抗拉强度是1380-1720,而芳纤维增强塑料的抗拉强度是1200-2070,这些数据充分显示,纤维增强塑料筋在土木工程应用中的抗拉强度优势。其次纤维增强塑料筋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特别是碳素纤维增强塑料和纺纤维增强塑料在极其恶略的环境下,都能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纤维增强塑料筋还具有无磁性,尤其是表现在阴雨环境中,由于这种优势,纤维增强塑料筋也被使用在一些特殊的领域。另外纤维增强塑料筋的抗疲劳性能也很好,尤其表现在碳素纤维增强塑料和芳纤维增强塑料,它们的抗疲劳性是钢材的3倍。纤维增强塑料筋具有低松弛性,它是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时可以减少由于预应力筋松弛而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纤维增强塑料筋的优点还有很多,这也是它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的原因,而纤维增强塑料筋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也一直是国内外土木工程界的前沿课题之一。我们只有不断的改进与更新技术,才能让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推动我国工程的整体发展,使我国在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中更上一层楼,走在世界的前端。

二、纤维增强塑料筋的缺点

纤维增强塑料筋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表现出来了很多的优点,也同样表现出了一些缺点,这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地方,只有尽量改进纤维增强塑料筋的缺点,才能更好的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建设中。纤维增强塑料在土木工程建设中表现出的缺点如下,纤维增强塑料筋的弹性模量较小,有数据显示,普通钢筋的弹性模量是210,高强钢丝的弹性模量是200,碳素纤维增强塑料的弹性模量是150-220,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弹性模量是50-65,芳纤维增强塑料的弹性模量是50-120,在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钢材相比较,大部分的纤维增强塑料筋产品弹性模量小,所以纤维增强塑料筋结构的设计通常由变形控制。其次与钢材相比较,纤维增强塑料筋的抗剪强度较低,它的强度仅为抗剪强度的5%-20%,所以纤维增强塑料筋产品在进行连接的时候,要使用特殊的衔接工具进行安全工作,这为我们的连接工作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但这同时也是我们重点进行研究的问题之一。纤维增强塑料筋的长期耐温性能较差,它不能够在高温下长期使用。以上的一些缺点都是我们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一点一滴总结出来的,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及时改正,对纤维增强塑料筋的产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争取克服重重困难,攻克一个一个的难关,改掉缺点。只有这样才能让纤维增强塑料筋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发挥自身最大的能力,为土木工程的建设做出最大的贡献。

三、纤维增强塑料筋在土木工程中应用

现在,纤维增强塑料筋被广泛的应用在土木工程中,并在其他的建设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纤维增强塑料筋被作为新建结构的框架,来提高结构性能,还被大量的应用于对古代建筑的维修工程中。纤维增强塑料筋被大量应用于岩土建筑中,由于纤维增强塑料筋的耐腐蚀性特点。在长期潮湿阴暗的条件下,纤维增强塑料筋比钢材的耐腐蚀性强,多被应用于潮汐变化的干湿交替的挡土墙等。纤维增强塑料筋还被应用于桥梁的建设中,由于本身具有较低的松弛型,它是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时可以减少由于预应力筋松弛而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所以可应用与预应力混凝土桥中的预应力筋,甚至可以用于整个的桥梁建设中去,在桥梁补强加固方面又有一定的应用。碳素纤维增强塑料就被很好的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高速公路的桥梁建设中,而芳纤维增强塑料则被很好地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建设中。此外,在德国的一些桥梁应用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增强塑料筋不只是在土木工程,在港口、码头的建造结构中也被广泛应用,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对于材料要求就更加的强烈,以往的混凝土结构,不适应海洋结构,即便我们采用最后的混凝土层,它的防腐蚀时间也只能维持15年,这与永久和半永久的海洋结构不相符合,而采用纤维增强塑料筋,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它具有很强的防腐蚀性,对于海水的长时间侵蚀,有很好的防范效果。

综上所述,纤维增强塑料筋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它的一系列优点,使土木工程的建设更加的完善,也被广泛的应用于一些特殊的场所,帮助全世界的土木工程建设解决了很多的难题。它超强的腐蚀性,被广泛的应用在码头、港口的建设中,打败了钢材的低抗腐蚀性,它超强的抗拉强度也远远的超过了钢材,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起了很好的作用。纤维增强塑料筋的优点很多,但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也同样体现出了一些缺点,它的弹性模量度比较低,尤其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和芳纤维增强塑料,所以它的结构设计通常是由变形控制,还有就是他的抗剪强度较低,所以在进行连接工作的时候,要运用专业的连接工具,这些纤维增强塑料筋的缺点还需要我们一同努力去解决。由于纤维增强塑料筋的独特性能,它以广泛应用在许多的国家,在欧美和日本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纤维增强塑料筋在土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也同时得到了很多人员的关注与研究,使其发展的越来越好,纤维增强塑料筋的应用,也一定会为我国的建筑领域带来不可小视的综合效果,它也必定会成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