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区治理的措施

社区治理的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社区治理的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社区治理的措施

篇1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90-02

糖尿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1],需要长期治疗,控制好血糖可以有效的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2]。目前,随着社区医疗的逐步完善,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成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医疗场所之一,掌握糖尿病患者发病情况以及影响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对糖尿病的预防及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探讨社区糖尿病的预防方法及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本文对社区96例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回归线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社区观察的96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57.6岁,血糖水平:空腹血糖7.9-17.8mmol/L,平均8.8mmol/L。所有患者均在社区内接受治疗,神智清醒,听力、语言能力正常无其他的神经性疾病。9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糖水平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和血糖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要定期对其进行辅助治疗,即是健康知识教育。以下是具体的治疗方案:①常规治疗:检查患者的病情轻重,然后制定不同的定期测量办法。其中,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每周测量两次血糖,时间均在空腹或者是饭后两个小时之后;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要在每天的不同时段进行血糖测量,对于需要进行胰岛素注射的患者,要在每个星期进行5个点或者是7个点的血糖测试;但是对于低血糖患者,要在每天定点进行血糖测量[3]。②健康教育:其主要包括健康知识宣传以及饮食辅助治疗这两个方面。其中,健康知识宣传需要社区的卫生服务人员依照社区情况,进行一些多元化的宣传活动,例如,可以组织社区内的医务人员进行义诊,还可以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知识,促进社区关于糖尿病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让社区居民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糖尿病,排除一些错误的认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4]。而饮食辅助治疗则是现阶段所有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同时,进行饮食辅助治疗需要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社区可以借助于一些健康宣传活动,时常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饮食护理指导[5],保证患者饮食科学、合理。其中,对于不同类群的患者,饮食方案也各不相同。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主食要做的软一些,便于咀嚼和消化。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要选择粗纤维蔬菜,便于消化和排泄,还可以对其推荐无糖牛奶和豆浆。要借助于健康教育,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观察组治疗前血糖为(8.9-13.6)mmol/L,治疗后为(5.3-10.5)mmol/L,对照组治疗前血糖为(8.8-13.5)mmol/L,治疗后为(7.3-11.9)mmol/L,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服务的最基层,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优势。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了解和掌握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有效的控制血糖,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就需要从患者的日常生活入手,调节患者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3]。本文针对上述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加强糖尿病的社区治疗和健康教育科研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值得社区卫生服务点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俊平,裴彩萍.浅谈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11,3(11):23-24.

[2] Goodnick PJ,Henry JH,Buki VMN.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Clin psychiatry,1995,56:128-136.

篇2

0 引言

由于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组成较多,而各个单元工程之间由于施工方法、施工时序等不同,所引起水土流失特点存在差异,因此合理进行防治分区以布置水土保持措施,并进行分区典型设计,可以使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能更有效地得到综合治理,绿化、美化生态环境。

1 水利枢纽工程的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水利枢纽工程为典型的点型工程,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表现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交互作用【1】,自然因素是引起水土流失客观存在的潜在因素,而人为因素则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挡水建筑物、溢洪道等建构筑物基础开挖、坝肩山体开挖、各施工场地平整、进场公路挖填、弃渣堆放、料场开采等施工活动将对原地表植被、地貌组成物质以及地形地貌构成破坏,使得表层土,降低原有水土保持功能,施工期若不注意防护,在自然营力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将造成挖填边坡及堆渣坡面的沟蚀等水土流失形式,可能淤积河道,对下游两岸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2】。

2 防治分区及措施布设

2.1防治分区的原则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应便于分区分类进行典型设计、便于与主体工程设计衔接【3】,在充分了解了主体工程布局及施工布置后,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根据原地貌类型、工程总体布置、施工布置划分;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和拟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相近或相似,区间具有显著差异;工程规模大、建设内容组成复杂时,分区宜与主体工程项目划分相协调。

2.2防治分区划分

依据防治分区的划分原则,结合以上对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分析,水利枢纽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一般可划分为主体工程区、工程永久办公生活区、弃渣场区、料场区、交通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移民安置与专项设施复建区等。根据不同的工程,结合主体设计及施工布置的具体情况进行增减,比如,在一些工程中对库区浸没影响的耕地进行抬高,减少对耕地的破坏,这时可增加抬田工程区,对抬田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水土保持措施。

2.3 各防治分区特点及措施布设

①主体工程区

主体工程区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区域,占地面积大,扰动强度大,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坝址基础、岸坡等开挖,出于对主体工程自身安全的考虑,往往主体设计中有些措施是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比如对坝肩边坡开挖面等,主体设计会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及地质专业提供的建议,根据边坡岩性采取喷砼护坡、喷锚支护等防护措施,因此本区的防治措施应该在对主体工程中已有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项目进行分析,从数量和质量方面评价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对尚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部分需补充水保措施,一般主要是补充边坡绿化及施工结束后施工迹地的绿化措施。

②工程永久办公生活区

工程永久办公生活区是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的工作人员办公、生活场所,随着人们对工程建设的生态要求越来越高,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确定绿化标准,尽可能满足景观、游憩、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要求。工程永久办公生活区的水土保持侧重点是植物措施的配置,要根据确定的植物措施等级明确植物措施配置型式、采用的乔灌草等的品种、规格等。

③弃渣场区

弃渣场是一个松散的土石混合料堆积体,结构疏松,由于降雨的渗透和径流的冲刷,容易造成滑坡、冲沟和坡面泥石流,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弃渣场的水土流失防治也是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必须认真对待。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是:堆渣前,于其堆渣顶高程上游布置好截排水措施,堆渣底高程处布置拦挡措施【4】,对拦挡高程以上的堆渣放坡分级堆填,堆渣过程中分层压实,防止弃渣流失,对堆渣坡面采取护坡措施;堆渣前预先剥离表土层,于渣场一角堆放,并做好拦挡防护;堆渣结束后,平整场地、复垦或恢复植被。

④料场区

料场也是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扰动程度较大的区域,需根据施工专业提供的料场开采工艺,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护措施。最为常用的开采方式是顺一面坡,自上而下分级开采,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采空区形成的高陡边坡,水土保持措施的侧重点是在料场开采前要布设好截水沟,防止坡面径流冲刷开采面,施工结束后要对开采形成的永久边坡及底部平台采取乔灌藤草相结合的方式恢复植被。

⑤交通道路区

交通道路涉及范围较广,一旦受到雨水冲刷,道路两侧将会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为了保证道路的稳定,对永久道路和施工后需保留的主干道,除开挖边坡开挖到稳定边坡外,需对开挖坡面进行护坡,对危险地段采取浆砌石护坡,其余采用草皮护坡;对填方部位要及时进行碾压,坡面要填到稳定边坡,坡脚用浆砌石挡墙护脚,坡面用草皮护坡。永久道路和临时施工道路的在开挖部位上方和填方部位的道路外侧设置排水沟,排到河道或施工场地内的排水沟,对那些没必要保留的场内道路只布置临时排水沟。

⑥施工生产生活区

施工生产生活区主要为施工机械、临时工棚、施工材料等占压原地表,水土保持措施侧重点是施工结束后的土地整治与植被恢复。

⑦移民安置与专项设施复建区

移民安置区主要是集中安置点场平期的挖填施工易引起水土流失,因此场地开挖要避免大推大平,应依山就势,达到挖填平衡,减少弃渣。结合规划安置居民点新址的地形情况,统一规划设置截排水系统;对填方坡面采用挡土墙护挡,坡面植树种草;对开挖留下的高边坡须进行削坡处理,植树种草,对危险地段采用浆砌石护坡;对街道道路两旁、施工迹地、空地须采取绿化等措施。

3 结论

本文针对水利枢纽工程水土流失特点,从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各分区特点及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①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土石方挖填量较大,施工期若不注重防护,在自然营力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将造成挖填边坡及堆渣坡面的沟蚀等水土流失形式,可能造成淤积河道等水土流失危害,施工过程中应引起重视,切实做好水土保持措施。

②在充分了解了主体工程布局及施工布置后,遵循水土流失防治原则,科学的制定防治分区有利于水土保持措施的布置和实施。

③根据各分区的防治特点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后,能有效防止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使工程建设区生态得到改善,同时也减轻对下游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赖建坤.水电工程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0(03).

[2]陈建,詹晓群.浅析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J].江西水利科技.2003(03).

篇3

数据显示,中国高职院校截止2012年已达1280所,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系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保障经费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并加强经费管理。据发展中国家对教育成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职教育成本应为普通高教成本的2.64倍。而在我国,实际财政教育拨款中仅11%流向职业教育,却承担近 60%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任务。因此可预见,有效推动现代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将依赖于高职教育经费长期、稳定的投入,然而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大,一些高职院校教育经费分配和使用上的问题愈加突出,出现了"既缺经费却又浪费、既没钱花却又乱花"的现象。为此,笔者就高职院校应如何拓宽教育经费多元筹措方式以保障教育经费的稳定投入;如何优化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以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2013年6月随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学会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团赴美国按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社区学院研修学习。

美国现有1200多所社区学院,95%以上为公立性质,具有转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补救性教育等功能使命。社区学院是美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为美国大众化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既是“全民教育”,又是贯穿个人的终身发展“全程教育”,与我国的高职院校可比性与相关性强。美国社区学院教育经费的来源比例、财务信息的披露及管理报表体系、会计年度特殊设置等,对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筹措与管理具有很好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一)美国社区学院教育经费四大收入来源:1、州和地方的政府资助约占60%以上。其中29.2%来自州政府税收, 16.3% 来自当地政府拨款,16.6%联邦政府拨款用于奖学金、助学金,以上资金来源各州各校不尽相同,且有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力,州政府可对社区学院的一些教育政策立法。 2、学费收入约占27.7%。不论教育经费来源如何,社区学院始终保持学生学费低廉,一年学费是3130美元甚至更低,而普通大学至少为8660美元/每年。3、其他渠道获取教育经费约占10.2%。如设立“教育基金”,收取专项捐助、私人机构募集等等的形式补充收入;通过延续教育、再培训企业员工等非学分课程项目获取培训经费、假期学校场地及设施出租等获取收入,且此类项目不必报物价审批价格,只需以合同约定价格,不必交纳税费。4、另有不纳入学院教育经费比例范畴内的专项拨款,专款专用。如美国劳工部每年有数亿美金拨款给各州社区学院用于劳工培训和民众的就业指导;美国教育部除对高等教育拨款外,还针对技术教育、成人教育拨款,而社区学院本就占美国高等教育的43%,因而可多角度接受拨款;可有联邦政府每年提供金额不等的各项助学资金等。

(二)美国社区学院的财务管理:1、沿用“基金会计”模式,按照基金种类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将各来源资金按照提供者指定用途分类设置各基金帐户,分别登记收进、支出、划转、资产和负债,编制成各基金会计报表。其会计核算主要遵循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的公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核算要求基本接近企业会计准则。其会计年度由各州政府财务官员委员会规定,如印第安纳洲的会计年度为公历的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德克萨斯州则是公历的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 2、年度财务预算一经制定,刚性执行。财务预算制订依据以往数年的会计核算,并综合当年实际需求,以密西根州华士特诺社区学院为例,该院于每年四月形成预算方案,五月份提交董事会研究通过,次年二月份依据收入变化适当调整预算,报董事会批准。但预算资金执行前必须预留出一定的发展资金,积累用于未来较大基建项目投入。3、财务汇报制度:社区学院每月向董事会递交月度财务报表、大型基建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按季度向政府、组织提交专项经费季度报表;财政年度末将会计报表等所有资料通过学院网站对外公示体现全院财务总体状况,包括向董事会、中介机构独立审计、管理者报告,并提交联邦政府及各组织专项经费财务报表。

二、借鉴与启示: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资金与财务管理现状,如主要应由政府财政拨款办学的公益事业,变成了以学费收入为主的办学,在目前生源数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教育资金投入不具备长期性、稳定性;加之办学成本进一步增加;预算开支比例不合理等实际问题,科学借鉴并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拨款: 美国社区学院能得到如此长盛不衰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的有力保障。我国高职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希望政府在确保生均拨款落实到位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政府拨款比例,借鉴发达国家对高职教育成本投入比例或发展中国家对教育成本研究的拨款比例。

2、可能性的调整会计年度周期设置。我国高等院校的学年度一般为9月1日至次年8月30日,但我国的会计年度是严格统一的公历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这有利于全国范围的会计比较,但整齐划一的要求必然与一些单位核算业务的发生周期存在矛盾,期盼政府层面可探索出符合院校特色的财政年度设置,以缓解严格收支两条线下的财政支付与实际学年度的财务收支之间的矛盾。

3、加大普及职业准入证、技能证的力度。美国社区学院鼓励终身学习,能吸引很多成年人重回课堂学习新的工作技能和改善现有技术,这与美国全面推行职业准入证也有一定关系。建议行业明晰职业鉴定标准,适当增加职业技术含量高、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的职业准入门类。

4、拓宽教育资金来源渠道: ①积极拓展高职院校对我国未来10年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大量转移人口的人文素质和劳动技能的教育与培训的教育新空间,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自身得到相应的发展。②提升培训项目产业化:大力开发与学校专业相关的各类培训业务,高度融合地区、行业,基于人的终身教育理念,承担起除高职学历教育外的社会培训、社会服务等多项职能,力争实现培训收入与学费收入持平。 ③提高多方融资能力:开发具有行业、专业背景的校办产业,起到面向行业、服务社会、增加收入,提供师生实训场所的多重使命;组建校友募集、社会捐资等多形式教育基金会。

5、加强内部核算管理:①按照财政部关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要求,实现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核算代替原来的收付制核算方式,基建核算纳入学院大账核算,同时增加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核算要求。使高校的经济活动逐步向企业靠拢,更加准确、全面的反映高校的资产、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提高学校办学效率和办学成本核算,防范财务风险。将学杂费和培训费收入作为办学职能主要业务收入的反映,财政拨款与其他社会捐助、基金会收入作为非业务收入,反映其政府拨付教育资金及多方融资的能力。②对于会计年度与学年度的时间差,学院可制定相关核算栏目,逐步实现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准则的统一,强化教育成本核算和收入成本配比性。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篇4

按照省、和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安排部署,我局作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牵头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和谐繁荣的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评价体系标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负责“进社区”活动的组织、宣传、动员、实施、督查等工作。相继制定并下发了《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方案》(广民发〔2009〕83号),《关于报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社区”活动有关材料的通知》(广民发〔2009〕85号),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考核细则的通知》(广民发〔2009〕105),《关于在全市社区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整洁迎“五一”攻关月的通知》(广民发〔2010〕14号)等文件,对全市“进社区”活动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使该项工作层层有组织、有领导、有机构、有措施、有考核、有落实。通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搞好调查、突出重点,加强督查、确保实效等措施落实,实现了全民参与、强力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蓬勃开展,社区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改变,社区形象明显提升。

二、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常抓不懈,建设优美整洁机关

按照市环境整治办的安排部署,我局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通过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坚持门前包“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秩序”的三包到位,做到门前无垃圾、无乱堆、乱贴、乱画、随地吐痰、乱摆摊点、车辆乱停乱放、植物死缺等现象;办公室内做到和保持了地板、天花板、墙壁、门窗内无破损、无污迹、蜘蛛网,桌面、窗台无灰尘、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无乱吐、乱贴、乱画现象。全局干部职工坚持每周清扫责任区,积极参加全市安排的集中治理活动,对此项活动的常抓不懈,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认识和参与自觉性,机关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社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群众参与性不强。虽然群众对环境治理工作有一定的认知,但对“自家”环境搞得好,参与大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差。

(二)老小区的问题。老小区环卫设施缺乏、地下管网老化、路面破损,需投入资金多。但老小区居民物管费用缴纳低,与小区环境改造资金需用量矛盾突出,是影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因素。如桂花小区、顺德小区。

(三)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如辖区内存在的建筑垃圾,社区无法清运;“牛皮癣”等反复出现,保洁工作难。

五、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深入开展卫生和文明常识普及活动;

﹙二﹚随时监督检查。对各社区内环境卫生状况和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做到卫生不留死角;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民政局把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以创先争优为契机,认真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具体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着力推进城乡社区环境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切实履行牵头单位作用,推进“进社区”活动的开展

按照省、和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安排部署,我局作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牵头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和谐繁荣的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评价体系标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负责“进社区”活动的组织、宣传、动员、实施、督查等工作。相继制定并下发了《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方案》(广民发〔2009〕83号),《关于报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社区”活动有关材料的通知》(广民发〔2009〕85号),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考核细则的通知》(广民发〔2009〕105),《关于在全市社区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整洁迎“五一”攻关月的通知》(广民发〔2010〕14号)等文件,对全市“进社区”活动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使该项工作层层有组织、有领导、有机构、有措施、有考核、有落实。通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搞好调查、突出重点,加强督查、确保实效等措施落实,实现了全民参与、强力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蓬勃开展,社区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改变,社区形象明显提升。

二、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常抓不懈,建设优美整洁机关

按照市环境整治办的安排部署,我局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通过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坚持门前包“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秩序”的三包到位,做到门前无垃圾、无乱堆、乱贴、乱画、随地吐痰、乱摆摊点、车辆乱停乱放、植物死缺等现象;办公室内做到和保持了地板、天花板、墙壁、门窗内无破损、无污迹、蜘蛛网,桌面、窗台无灰尘、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无乱吐、乱贴、乱画现象。全局干部职工坚持每周清扫责任区,积极参加全市安排的集中治理活动,对此项活动的常抓不懈,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认识和参与自觉性,机关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社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群众参与性不强。虽然群众对环境治理工作有一定的认知,但对“自家”环境搞得好,参与大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差。

(二)老小区的问题。老小区环卫设施缺乏、地下管网老化、路面破损,需投入资金多。但老小区居民物管费用缴纳低,与小区环境改造资金需用量矛盾突出,是影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因素。如桂花小区、顺德小区。

(三)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如辖区内存在的建筑垃圾,社区无法清运;“牛皮癣”等反复出现,保洁工作难。

五、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深入开展卫生和文明常识普及活动;

篇5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3-009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不少地方将农村人口转移到一个稳定的地区,并实施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目前我国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措施还不够完善,在实际治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对治理措施的改进,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的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目前各个国家政治方针都从原本的统治转向治理,通过“治理”解决人民的需求。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是指无需依靠国家政府的强制要求,而是上下互动的过程,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进步和发展的机制。在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中,首先要明确治理具有互动性的特征,其并非国家政府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强制管理,而是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及新型农村社区经过协调,互动等,而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过程。将新型农村社区公共利益最大化,则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的最终目标。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需要政府、居民、社会组织及相关单位和企业平等协调合作,从而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

由于全球关于农村社区治理存在多种不同的见解,本文主要对以下几种理论进行了分析:①社区治理,即主要由当地政府、农村社区组织、居民等共同管理社区内的大小事务,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的模式。该种方式使农村社区内,各个主体相互促进发展。②自组织治理,该种治理模式主要是保证新型村农社区建设的有序性和活力。③社会资本治理,该种治理主要是促进新型农村社区资本存量增加,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模式。④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治理,即通过构建环境、经济、社会等指标体系,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

在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我国政府对农村社区治理非常重视,主要是由于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普遍存在经济基础差的问题,政府通过大量资金的投入,有效推动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由于新型农村社区存在严重的资金问题,且其还处在建设之中,各项事务都比较繁琐,需要所有居民的支持和参与,才能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首先农村社区需要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让居民有目标、有动力参与到农村社区治理中。同时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要让社区居民真实感受到社区的进步和改善,居民才有信心和动力参与到建设中。为了实现新型农村社区的进步,其加强了科技的发展,各个政府部门通过开展多项技术培训,让社区居民提高种植、养殖技术。

但在目前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居民收入不稳定、公共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农村居民青壮年基本都在外务工,居民家庭收入主要是来源于在外务工,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相对不稳定,且农村居民所能够选择的行业相对较少,其经济来源很容易受到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目前主要是由政府承担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的职能,但存在公共服务不完善的情况,即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并非居民实际需要的服务,而且很多非政府农村社区服务组织在发展期间,会出现资金不足问题,影响农村社区的发展。

三、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发展阶段及模式

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主要是从2006年开始起步,国家政府根据农村发展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农村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到2009年,我国进入农村社区治理发展阶段,主要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农村社区居民和组织参与到农村社区治理中,推动了我国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到2013年,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趋向于成熟阶段,主要是由居民和社区组织根据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有规划地进行发展。目前常见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有:①城市化社区管理模式,如我国深圳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城市规模的扩张也比较迅速,将城中村、城郊农村基本消除。在城市化扩张下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主要是加强城市化社区管理模式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②村民自治模式,该种模式主要是农村社区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进行规划,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促进民主发展。③就地城镇化治理模式,该种模式主要是针对农村地区进行城镇化治理模式,将农村划分为农村社区,按照城镇化标准进行建设,并通过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感,推进农村社区的发展。

四、加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的措施

(一)加强农村社区民主自治模式的发展

在如今的农村社区发展中,要注重农村社区居民的自我治理,即居民在政府的引导下,完成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工作,使农村社区居民各个主体的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另外,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政府主要起到引导作用,最好让社区居民自主完善社区的规划和建设,促进社区民主自治模式的发展。同时政府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职能,不应随意将工作转移至其他部门。农村社区民主自治模式,需要全部居民参与到农村社区的治理中,因此需要通过对居民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居民的参与感,让居民认识到自己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以及自身与农村社区治理的利益关系,使居民更加有动力参与到农村社区治理中。

(二)注重农村社区特色经济的发展

经济是农村社区发展中,居民最关注问题。在目前经济发展模式下,人们非常注重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农村作为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应当结合自身的特色实现经济的发展。首先农村社区应当明确自身的主要发展产业,并加强对产业基地的建设,同时通过建设合作社,发展龙头企业等方式,促进农村社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如今人们非常注重生态产品,而很多农村都没有被工业影响,其产品基本都属于生态产品,农村社区要意识到生态产品在如今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将其作为发展特色经济的主要方式。旅游业也是农村社区特色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农村自然环境恬静,没有收到城市和工业的影响,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

(三)注重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农村社区居民的个人收入越来越好,但集体意识却越来越淡薄,导致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设得不到居民的支持,因此需要让农村居民认识到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加强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够使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得到保障。要想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根据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建立有领导性强、规划性强等特征的领导班子,带动居民促进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其次还需要注重对社区闲置资产的利用,很多农村社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集体资产,其可以通过租赁、拍卖等方式,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另外通过对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也能够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如旅游业。农村普遍存在素质能力不强的问题,传统的经营理念不适合农村社区的发展,应当注重经济创新,如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完善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是每一个居民的基本权利,我国目前非常注重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由于农村社区资金较为紧张,在建设社区公共基础设施时,需要把握每一笔资金的用途,并可以结合城市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特点,对农村社区进行规划。首先要保证电力、网络、水质等基本服务的完善,针对不同的公共服务要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使资金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还需要加强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即根据居民的需求改变社区公共服务不完善的问题。

(五)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社会保障

首先应提高政府对农村社区居民社会保障的支付比例,使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得以提高。如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彩票的形式募集资金。另外可以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运用机制。针对失去土地的居民,要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需要根据失地居民的实际情况,给予居民相应的补偿,并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培训,让居民可以在其他的行业寻求发展道路。农村社区还需要加强对养老托残制度的建立,使老人、残疾等得到社会保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城镇化率成为我国提高经济的发展方式之一,但如何对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进行治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需要注重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等。

参考文献:

[1]徐世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网络供给模式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29-33.

[2]陈藻,冷天.“人”的城镇化背景之下的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研究――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5,01:111-116.

[3]丁宁宁,李国锋,袁王月.新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变迁的制度选择――基于多案例研究视角[J].农村经济,2015,06:56-61.

[4]贾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问题研究[J].理论导刊,2014,03:10-13.

[5]华芳英,鲍忠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能力建设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07:23-26.

篇6

按照省、__和__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安排部署,我局作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牵头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和谐繁荣的四川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评价体系标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负责“进社区”活动的组织、宣传、动员、实施、督查等工作。相继制定并下发了《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方案》(广民发〔20__〕83号),《关于报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社区”活动有关材料的通知》(广民发〔20__〕85号),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考核细则的通知》(广民发〔20__〕105),《关于在全市社区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整洁迎“五一”攻关月的通知》(广民发〔20__〕14号)等文件,对全市“进社区”活动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使该项工作层层有组织、有领导、有机构、有措施、有考核、有落实。通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搞好调查、突出重点,加强督查、确保实效等措施落实,实现了全民参与、强力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蓬勃开展,社区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改变,社区形象明显提升。

二、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常抓不懈,建设优美整洁机关

按照市环境整治办的安排部署,我局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通过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坚持门前包“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秩序”的三包到位,做到门前无垃圾、无乱堆、乱贴、乱画、随地吐痰、乱摆摊点、车辆乱停乱放、植物死缺等现象;办公室内做到和保持了地板、天花板、墙壁、门窗内无破损、无污迹、蜘蛛网,桌面、窗台无灰尘、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无乱吐、乱贴、乱画现象。全局干部职工坚持每周清扫责任区,积极参加全市安排的集中治理活动,对此项活动的常抓不懈,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认识和参与自觉性,机关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社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群众参与性不强。虽然群众对环境治理工作有一定的认知,但对“自家”环境搞得好,参与大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差。

(二)老小区的问题。老小区环卫设施缺乏、地下管网老化、路面破损,需投入资金多。但老小区居民物管费用缴纳低,与小区环境改造资金需用量矛盾突出,是影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因素。如桂花小区、顺德小区。

(三)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如辖区内存在的建筑垃圾,社区无法清运;“牛皮癣”等反复出现,保洁工作难。

五、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深入开展卫生和文明常识普及活动;

篇7

以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关于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按照"城区抓防控、社区抓创安、部门抓参与"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社区治安各项工作措施,大力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深化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促进领导责任制的落实,实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区稳定"的工作目标,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指标,确保全区社会稳定,努力开创社区社会治安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区治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切实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综治委、办的作用,根据职能和规模调整的变化,狠抓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在社区的落实。

2、进一步强化综治成员部门的职能作用,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安全创建活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各个环节,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推动群防群治工作的开展,努力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

3、以责任制为龙头,以"严打"为重要环节,以预防犯罪为重点,以基层安全创建为载体,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建立"打、防、控、管"一体化的工作体系,维护社会治安的措施更加有力,重点更加突出。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和职责更加明确,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权制等激励约束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综治委联席会议制、联系点制、委员述职制、组织协调指导考核等奖惩机制更加完善。

三、工作任务

(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大"严打"整治斗争的力度,把严打、严防、严管、严治紧密结合,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维护社区治安秩序,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及时整治治安问题突出的场所、区域,减少治安隐患,营造文明法治的社会环境。继续保持对"严打"的高压态势,社区治安稳定,刑事案件发案相对平稳,减少严重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杀人、盗窃、抢劫等暴力犯罪,不发生危害社会治安和社区稳定的突出问题。杀人案件破案率达到75%以上,破现行案件数、逮捕劳教数达到规定指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明显增强,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社区单位、居民群众的法律观念不断强化,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形成良好的依法治理氛围。

2、深入开展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组织协调、部门联动、依托基层、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现和掌握本管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矛盾纠纷、不安定因素和治安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妥善处置,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或酿成;坚持领导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责任追究和工作考核制度。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为单位和居民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切实把好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第一道防线,积极预防、减少并妥善处置各类。民间纠纷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不发生有影响的集体上访和,无"民转刑"案件。

3、加大治安防范和管理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治理措施。

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要害部位、复杂场所、特种行业的管理,加大查处力度,查清管理死角,及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健全制度,防患于未然。

(1)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街道党工委要加强领导,政法各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把管理、教育、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要本着"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流动人口登记率达90%,暂住人口办证率达95%以上,函查率达到100%,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达到100%,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不失控,暂住人口违法犯罪率得到有效控制。

(2)进一步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逐步实现帮教组织网络化、帮教措施制度化、安置渠道多元化、安置方式多样化、安置机制市场化,搞好监所内的改造与社会安置帮教工作之间的衔接,做到不漏管、不失控。要全面摸清底数,重点做好有可能重新犯罪人员的帮教和管控工作。要广开就业渠道,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帮教工作,帮教率达100%,控制率达95%以上,安置率达到85%以上,重新犯罪率分别不超过5%和7%,"五类外执犯"管理控制工作得到加强,重新犯罪率不超过2%。

(3)进一步巩固房屋租赁治安管理工作成效。按照"规范租赁行为,巩固整治成果,堵塞犯罪漏洞,建立长效机制"的要求,把房屋租赁治安管理作为社区治安的前沿关口,加大治理力度。坚持专门机关管理与群众组织自我管理相结合,加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人口管理控制水平。租赁房屋户签书率达到100%。继续实施"防拉栓"工程,进一步扩大安装覆盖面。有条件的小区要推行110报警入户系统,提高技防水平。

(4)积极推行警务进社区工作。按照2-3个社区的规模组成一个警务区,建立一个警务室(可一室多用),每个警务区配备3至4名社区民警和2至3名社区保安。6月底前各管区警务室建设要完成应建任务的70%以上,年底全面完成警务室建设任务,并全部落实"一区一警"。通过加强社区警务建设,形成并完善以街道治保会、看楼护院巡逻队为主体的居民住宅自防体系;以护厂队、厂街联防、技防联网为主体的单位内部"三防"体系;以派出所民警、社区保安队、治安联防队、社区治保会为主体的社会面管控体系;以治安亭、报警点、检查站、堵截点为主体的查控体系。

4、深入持久地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要把基层安全创建活动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重点抓好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盗窃、抢劫等多发性案件的预防工作,努力提高安全创建的质量,扩大"三防"覆盖面。要增强治安防范的科技含量,强化"科技创安"力度,重点抓好社区治安产业化和住宅防范智能化管理,并按照统一、科学、合理的要求进行规划,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尽快提高技术防范覆盖率。新建居民小区要逐步推行小区重点监控系统、楼座对讲电控系统、家庭防盗报警系统、基层工作电脑化管理系统,不断增强对可防性案件的防范能力。单位内部"三防"覆盖面达到100%,重点要害部位技防率达到95%以上,居民住宅防范措施全面落实,防盗门安装率和楼院看护率达到95%以上,社区内没有突出的治安防范、控制和管理死角。深入扎实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无毒社区、安全文明校园和企地共建安全社区等工作,巩固和扩大安全创建成果。积极开展治安防范竞赛活动,上半年召开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抓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促进竞赛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区级安全社区达到90%以上,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省、市级安全街道的覆盖面。到2005年省、市级安全街道要达到90%以上,全区"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的数量逐年有所提高,努力争创全国安全小区。

(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充分依托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优势,切实加强街道、社区两级综治组织机构的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干部,增强其权威性和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社区治保、巡逻、调解、普法、帮教和消防"六位一体"的基层组织建设,确保社会治安工作措施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

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街道综治办、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等各层次的综合治理和社区治安工作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有足够的警力和人力开展工作,使基层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要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严格考核,扩大监督,扎扎实实地开展社区治安工作,力争取得明显实效。年内将对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治安巡逻工作进行一次检查。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团员,机关、企业退离休老干部、老职工,广大居民群众,驻区单位,社会志愿者和物业管理机构等在社区治安工作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警民联防、专群结合的维护社区治安队伍,逐步推进专业有偿保安服务的发展和普及,不断扩大治安力量的群众基础。大力加强综治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综治干部和人员政治业务素质。根据工作需要组织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综治干部、社区干部的社区管理水平;不断加大政治理论培训力度,今年在区委党校举办2期政法干部和综治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围绕加入WTO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各街道党工委也要抓住有利时机,适时组织培训,至少举办1期社区居委会干部培训班。

认真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作风建设年"、"调查研究年"的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综治工作的研究和宣传,使群防群治的各项任务得到更好落实。

(三)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进一步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措施。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四五"普法工作,巩固和扩大法制宣传、依法治理"四个一"工程成果。即抓好一个中心(设于区委党校的普法教育中心)、一条街(兴隆路法制宣传街)、一个基地(青岛21中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一个广场(海云广场宣传栏阵地),通过"四个一"工程的深入实施,促进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增强道德、法制观念,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以全面推行社区治安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把社区管理与社区教育、社区服务密切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社区普法宣传、法制教育、法律服务和"律师进社区"活动。健全组织网络,发展志愿者队伍,加强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丰富各种教育活动,形成浓厚的社区法治氛围,保障社区居民的各项权利。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进一步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各项措施,积极预防和减少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犯罪率要控制在打击处理总数的55%以内。加大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年内集中组织一次对学校周边秩序的安全检查与整治。把关心培养教育青少年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法制教育副校长的作用,进一步改进学校法制教育,强化社区教育管理服务功能,严厉打击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犯罪案件,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协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检查、配合、补充、协作的工作机制,丰富青少年的社区活动。强化学校周边环境及文化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努力净化社会风气,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治安工作机制。

社区治安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社区的具体化。各级综治组织要定期分析研究治安形势,针对一个时期的突出治安问题作出部署,更好地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作用,有效地组织各职能部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推动工作的深入发展。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治安的各项制度,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科学的考评体系,健全部门联席会议、治安形势通报、督促查办和奖惩等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加大责任查究力度,对因工作不力而导致发生危害社区稳定和社会治安问题的部门和单位,坚决实施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责任心不强、工作落后、基础薄弱的部门和单位实行黄牌警告,限期改进。把落实治安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紧密结合起来。

篇8

建设和谐社区首先要抓好平安建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确保社区平安稳定的前提条件。为此,今年将认真落实以平安社区建设为核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力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大环境。

(一)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

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将充分认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以居民联防、门店联防等防范模式为主的群防群治组织,充分调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社区、社区警务室、驻地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努力把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建设和谐平安社区提供有力保证。

(二)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牢筑治安防范有效屏障。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扩大社区居民联防和门店联防范围,把辖区内的居民都汇集在社区的综治网络之中,初步建立起以街道办为领导,以社区为核心,以社区警务室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强化治安防范为重点,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多方联动,警民携手,点线面结合,人物技配套的治安防控体系,使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步入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群众化的轨道。切实提高社区社会治安整体防范水平,确保各类可防案件的发案率逐步下降,努力实现年内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事件、无吸贩毒新增人员、无新增两劳释放人员的目标。

(三)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 提高群防群治整体水平。

篇9

建设和谐社区首先要抓好平安建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确保社区平安稳定的前提条件。为此,今年将认真落实以平安社区建设为核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力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大环境。

(一)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

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将充分认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以居民联防、门店联防等防范模式为主的群防群治组织,充分调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社区、社区警务室、驻地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努力把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建设和谐平安社区提供有力保证。

(二)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牢筑治安防范有效屏障。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扩大社区居民联防和门店联防范围,把辖区内的居民都汇集在社区的综治网络之中,初步建立起以街道办为领导,以社区为核心,以社区警务室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强化治安防范为重点,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多方联动,警民携手,点线面结合,人物技配套的治安防控体系,使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步入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群众化的轨道。切实提高社区社会治安整体防范水平,确保各类可防案件的发案率逐步下降,努力实现年内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事件、无吸贩毒新增人员、无新增两劳释放人员的目标。

(三)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 提高群防群治整体水平。

篇10

坚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明确“抓稳定、抓治安,根本上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刻理解”创平安社区的意义和目标,建立了“以人为本、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综合防范”的工作思路。为此,我们把开展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社区平安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平安社区“的创建对于塑造辖区形象、展示辖区魅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创建活动能不能形显著成效,首先要看认识,只有认识上有高度,行动上才有力度。本着这样的认识,我社区在领导高度重视下,做到“五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成立了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开展治安防范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探索新形式下治安工作新方法、新途径。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防范工作的开展。二是认识到位。众所周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能否搞好关键是解决认识问题,尤其是领导的认识,我们正是充分认识开展综治工作的重要性,历来都将治安防范工作摆上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两个文明建设工作计划,逐步推进,不断实现新突破。三是责任到位。社区专门成立以书记负总责、警务区民警主抓、社区群防群治巡逻为骨干的治安防范队伍,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负责的工作网络。四是宣传到位。通过街道、社区干部及社区民警进家入户做工作。我们利用分发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印制的《安全防范必备手册》的机会,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激发社区群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同时,结合开展“创建平安社区示范点”创建活动,经常性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定期刊登《安全防范365招》、《安全防范15招》和“四防”宣传。五是经费到位。在安全防范上我们舍得狠下血本,在社区主干道全面实现“亮灯工程”同时还安装电子监控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社区治安防范能力。

二、深化创安,把民心工程做强大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坚持为民服务。当前人民群众最强烈的愿望是平安。因此,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活动是一项得人心、暖民心的防范工程。区委、街道在2006年把我社区列入创“平安社区”示范点,作为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有效载体,建设整治就成为搞好治安防范工作的重点。社区内曾经入室盗窃比较严重,群众意见很大,为彻底扭转治安混乱的不利局面,经规划研究,对社区进行了全面建设整治,实行专项整治。一是完善“物防”设施建设。针对社区原没有停车场所,出现机动车随意停放和被盗等实际情况,社区一方面多方筹集资金,建起停车场,最大限度的满足社区居民的停车需要;另一方面,加强对车场的整治,制定了社区《停车场人员值班守则》、《停车须知》等制度,并对停车场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有效地减少了机动车被盗案件的发生。二是强化“技防”建设。在区政法委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共投资1.8万,在辖区主要路口建起了以视频为主体的技防设施,对主要路段和部位实行24小时监控。配备了专职的巡逻队员,分两个时段进行巡逻,下午巡逻一次,大约2小时,第二次巡逻时间是晚上10点至凌晨5点。在巡逻方式上采取巡逻队员签到制度,还为巡逻队配备了与xx派出所联网的无线电设备与全街所有联网的110、保安巡逻队和社区巡逻队联系,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了主动权。

三、攻坚克难,在流动人口管理求突破

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运用简单的手段是难以奏效的。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收到显著的成效。社区有流动人口1360人,占社区总人口的36.8。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健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机制。成立流动人口管理站,配备了专职的协管员。在管理上,首先加强对出租户的管理,对出租户实行等级管理,制定了10条的评分标准,实行10分考评制。同时还与出租户签定了《出租户管理责任书》实行一户一档,把出租户的所有资料扫描过录到电脑中,实行微机管理。在流动人口的管理上,主要采取电脑管理,把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相片、身份证过录扫描到电脑。同时制作了“罗建社区流动人口动态管理操作平台”加强管理。

2.突出抓好流动人口管理的关键环节。我们在管理中,从流动人口流入一开始,就着力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三个重点群落。“四个环节”是指登记、发证、清查和注销。流动人口来到我区后,必须到管理站登记、验证。保证做到“五个清楚”即流入时间、地点、原因、从业单位和现实表现清楚。对无婚育证的敦促补办,证件齐全的准予办理暂住证、营业执照等。并将资料输入电脑。流动人口离开时必须到管理站注销。对于“三个群落”即散居的流动人口群、用工单位流动人口群和“三无”流动人口群。对于散居的人口和用工单位流动人口群,我们同房屋出租户和用工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实行连带责任制,促进形成管理工作的合力。实践中,我们把对出租户的管理作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途径。

3.不断完善流动人口长效管理措施。为了把流动人口管理纳入长效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始终坚持“四个结合”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1)管理与清查相结合。(2)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我们把服务保障工作推向前沿,利用挂图、图片、宣传资料进行计划生育教育,为流动人口进行环检、孕检,免费提供避孕药具。(3)管理与教育相结合。采取图片展览、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形象直观的教育,增强遵纪守法意识。(4)管理与检查相结合。为了总结经验,及时发现解决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众志成城,把治安防范体系筑牢固

综合治理的根本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为了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民群众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为工作目标。从强化社区警务工作,着力提高驾驭社会治安综合能力着眼,立足社区实际,在警务配置、民警职责、运行机制、保障措施等重要内容进行探索和实践。充分利用110这一广大人民群众信赖的品牌,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五、超前防范,把治本之策做深入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综合治理的治本之策。社区成立以来,积极以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为重点,大力倡导社区干部学法、懂法、用法。通过组织开展综治“宣传周”“宣传月”活动,编写宣传资料、户外挂牌、宣传栏等广泛宣传综合治理,使群众家喻户晓。加强两劳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社区民警和社区组成帮教小组,从思想上引导、生活上关心帮教对象。确保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可能的刑释解教人员不漏管、不失控。目前社区内3名两劳释放人员都能安心工作。因地制宜地做好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鼓励他们通过自学和其他途径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为就业创造条件。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我们配合家庭做好重点帮教,避免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大力开展创建“无毒害社区”和“社区青少年远离”活动,最大限度降低的危害。同时,为了增强活动的实效性,社区设立了治安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全面发动群众检举揭发违法犯罪。

六、突出满意,把综治队伍抓过硬

加强综治队伍建设,着力提高队伍素质。为了确保综治队伍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复杂情况下都能经受住考验,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旺盛的斗志。在开展“三个代表”教育的基础上,依照上级统一部署,加强对综治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学习新时期综治工作法规和要求,使开展综治工作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组织综治人员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先后对流动人口管理、深化创安活动、辖区治安环境等方面进行调研。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抓住责任制这个“龙头”。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关键在于领导高度重视,责任到人,为了保证综治工作人员真正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措施上切实加强对综治工作的实施,以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做到领导个人责任与工作人员责任相结合,牵头领导责任与协作领导责任相结合,总体领导责任与分管领导责任相结合,使综治领导责任制环环相扣,节节相连。使一张责任书,将维护稳定的千斤重担分解到每个综治工作人员的肩上,形成了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的良好局面。

---发挥“综合”这个优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各种力量、各种手段的综合。社区治安状况良好,人民群众满意,这是坚持社会治安社会治,综合治理综合抓的结果。街道始终以发展求稳定、以稳定促发展,致富、治安一起抓,做到“三个综合”即在力量上综合、手段上综合、工作上综合。并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综合治理工作。

篇11

引言:当前的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有些矛盾相互交织,空前复杂,易于激化,对社会稳定影响很大。针对当前一些矛盾纠纷及社会问题呈现新特点的形势,研究如何在新时期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的处理群众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社会综合治理的内容

1.就组织领导来看,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党政领导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对综合治理的领导,认真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解决落实中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要在各级各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各级各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具体领导下开展工作。研究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对本地区本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部署,监督实施;组织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综合治理措施;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后进,办理常委和政府交办的有关事务等。

2.就治理的方法、手段、环节和措施来说,公安司法部门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加强专业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及时查处取缔“六害”活动,防止境外黑社会势力的侵入,严格各项治安管理,积极提出司法建议,扩大办案效果,加强劳改劳教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消除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违法犯罪的消极现象。同时要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措施,抓好各个环节,造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

3.就综合治理的目的来说,就是要通过治理,达到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单位得到明显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争取社会风气的好转。

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集中可行性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坚持把综治工作列入各级党委的任期目标和重要议事日程,与各单位签订责任书,与年终考核有机结合,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奖惩,做到制度明确,职责分明,奖惩兑现。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意识。开展有针对性、时效性的综合治理宣传教育,有效地促进干部作风和员工工作作风的转变;根据“六五”普法规划,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员工学习法律、法规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件,开展普法知识竞赛,参与员工率达98%,员工受教育率达100%,不断提高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加强工作落实,确保稳定。每年初,各单位应组织对稳定工作和矛盾纠纷进行自查,对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摸排,并及时整改,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处、处置得好”,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切实维护队伍稳定;严格办公管理,加强外来人员管理,提高警惕,防止丢失、被盗、泄密事件的发生;开展系统全面的消防安全培训,有力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意识;坚持隐患排查,及时上报重大隐患,积极接待来访群众,及时协调处理重大问题,充分协助上级案件查办工作,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促进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4、社区居民委员会可以通过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治安巡逻队、志愿巡逻队、帮教小组,负责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处理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防止的发生。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居民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另外治安巡逻队是维护社区治安的重要力量,在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业务活动接受公安派出所指导。治安巡逻队队员应当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文明执勤。还应在社区建立报警点,公布报警电话,与公安派出所及时通报情况。

三、完善出租屋登记管理立法

出租房屋为经济的快速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大量拥入的外来人员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拉动内需。但另一方面,出租房屋如果管理出现混乱,也会成为治安隐患的源头。要实现出租屋的规范管理,突击检查虽在短时间内可以奏一时之效,但从长远考虑,必须建立出租屋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面对诸多难题(比如外来流动人口极为复杂的结构层次),要做好外来人口出租屋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困难,但这是必须妥善处理的治安治理基础性问题。因为“城中村”的治安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出租屋管理的不科学、不规范等原因直接造成的。当前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来提升出租屋管理的水平,构成了社会治安长效治理机制的基础,同时也是解决社区治安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做好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篇12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县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重点,加强辖区环境卫生治理,为广大辖区居民建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环境卫生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整治,街道办事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形成设置科学、方便群众、符合环保、有利疫情防控的良好格局;辖区环境卫生面貌全面改善,群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环境卫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创造良好的卫生防病环境,为街道办事处应对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环境助力。

三、时限要求

疫情期间的环境卫生治理,从即日起至2020年2月底为集中治理阶段;3月1日后为常态治理、巩固提升阶段。

四、实施内容

(一)切实抓好环境卫生集中整治

进一步强化街道背街小巷、公园广场、公共厕所及村(社区)公共区域等区域的清扫保洁与消杀工作,做好辖区生活垃圾收转运工作。按照属地管理与部门职能职责,加强国道、县乡道路沿线环境卫生治理,全面清除道路路面、路肩、边沟的白色暴露垃圾、落叶、杂草等,及时清理转运沿途垃圾池内的生活垃圾;抓好辖区内水库、河道、塘堰等水域环境水面漂浮物的打捞清除工作,彻底整治周边环境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

(二)全面做好农贸市场和重点场所、行业、部位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1.强化农贸市场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处理和消杀除害等工作,逐步减少辖区露天集市和马路市场,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规范设置垃圾处置设施。其中,辖区内的城北综合市场的卫生治理由市场管理方自行负责;其他集市摊点卫生治理按照属地管理负责清运保洁。

2.全面整治机关、单位及公共场所卫生。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要做到办公场所和生活区域无卫生死角。医院、商业门店、车站、居民小区及居民院落、各类敬老养老机构等都要统一行动,彻底整治室内外环境卫生,洗刷垃圾收集盛放设施和果皮箱、清理废弃物、清除卫生死角,做好消杀除害工作。有物业居民小区的由所属社区督促落实,无物业的居民小区和院落由所属社区办负责落实,敬老养老机构由所属社区督促落实。

3.引导广大辖区居民积极开展大扫除活动,及时清理家居环境,组织居民清理居民小区内外绿地、庭院、公用楼道、车棚等场所的存积垃圾,做好住户室内的清洁卫生与消杀除害工作;劝阻违规饲养家禽行为,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

(三)集中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进一步加强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强化以环境治理、化学药物消杀并重的病媒生物防控策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重点行业的老鼠、蟑螂等病媒生物危害控制达标工作;负责辖区内“除四害”工作,根据情况组织开展集中统一杀灭活动,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各村(社区)要组织宣传“除四害”防治知识,制定防治措施。

(四)加强环卫作业防控管理

1.加强对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的监管,严禁医疗废弃物混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2.加强生活垃圾箱(桶)、收集点、转运站以及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的消毒和保洁力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生活垃圾实施日产日清,垃圾运输车辆必须密闭,并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置。

3.加强一线环卫作业和管理人员的防护保障,普及防护知识,发放必要的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并做好相关人员身体状况监测,一旦发现可疑病例果断采取措施并及时向街道办等县级部门报告。

(五)严格抓好辖区有害垃圾处置工作

1.设置专用容器。各村(社区)要立即安排部署,迅速行动,结合实际,在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商业集中区等人口密集的重点区域,在原有垃圾收集站(点)增设专门垃圾收集容器,设置文字标识(标注“废弃口罩回收垃圾桶”),内设塑料袋内衬,避免废弃口罩与容器直接接触。有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由物业公司负责设置,无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由社区负责设置,公共场所由各场所经营者或运营管理单位自行设置。

2.加强宣传引导。为了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村(社区)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加强对废弃口罩等特殊有害垃圾管理的宣传发动工作,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在指定位置定点投放废弃口罩等有害垃圾。鼓励群众将废弃口罩消毒(喷洒75%酒精、84消毒水),进行简易破损(扯烂或剪碎)后投放至专用容器内,以防不法分子回收贩卖。其中,居家隔离者用过的口罩,弃置前应用水煮沸10—15分钟后投放至专用收集容器;普通居民用过的口罩,应直接投放至专用口罩收集容器,投放后应及时洗手。

3.及时清运消杀。一是加强辖区有害垃圾清运消杀,必须及时清运、日产日清;二是加强废弃口罩专用容器、垃圾收集站(点)、公共场所及垃圾填埋场等消杀工作;三是加强有害垃圾运输车消杀,垃圾运输车必须密闭,在垃圾中转处理后要对垃圾运输车进行消杀。

4.强化规范处置。各村(社区)的废弃口罩等有害垃圾由各村(社区)交由中心卫生院代为处置,县城区的废弃口罩等有害垃圾交能投光大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指定的危险废弃物处置场所进行专门处置。

五、保障措施

篇13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在办事处党工委、办事处统一领导下,组织职能部门、社会各界和群众积极参与,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各项措施在网格中落实,创建一批治安秩序良好、防范机制健全、基层组织有力、服务管理到位、环境优美整洁、群众安居乐业的平安和谐社区、居民小组、网格,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高,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切实增强,促进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和谐稳定、文明祥和。

二、具体目标

创建平安和谐社区1个,网格不低于本辖区网格总数的60%,平安和谐“三联创”活动全覆盖,三年内实现达标率100%。

三、创建标准(见附件2)

四、方法步骤

平安和谐“三联创”活动按照“达标一批、验收一批”的原则,在全办事处所有社区、网格中进行,并按以下三个步骤实施:

(一)安排部署阶段(即日起——6月30日)。各社区要召开平安和谐“三联创”活动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完善领导责任制,制定创建实施方案,细化落实责任分工和措施,确保创建活动收到实效。

(二)全面推进阶段(7月1日——12月31日)。各社区、综治办要在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协调“三级联创”活动。组织开展“三级联创”业务知识培训。分别检查对照平安和谐“三级联创”标准,认真开展本级创建活动,指导社区、网格创建工作。

(三)检查验收阶段。各社区、综治办牵头对社区、社区对网格的创建活动进行月考核。每年年底由办事处组织对“三级联创”活动进行申报和检查考核。主要实行平时考核、网上考核、随机抽查、实地检查的方法。根据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中的日常记录情况,实行痕迹管理,加强暗访督查,对相关情况进行印证。办事处对检查后达到“三级联创”标准的社区、网格予以通报表扬。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平安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三级联创”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的重大举措,是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社区、辖区各部门要把“三级联创”活动作为创新社会治理、落实网格化服务管理和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动员部署,扎实有序推进。各社区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三级联创”活动领导小组,办事处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方案,细化落实任务分工和措施,把要三级联创”活动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抓落实,确保见到实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