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学科特点

初中地理学科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地理学科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地理学科特点

篇1

一、“简化”作业的背景分析

1.初中学生课业负担问题过重要求减轻学生负担

初中阶段尤其是从小学刚升入中学的初一年级,多数学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感到课业负担较重,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成为摆在中学老师面前的一项最为紧迫的教研课题。

2.中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使“简化”作业成为可能

近几年来,福州市中考对学生的要求在逐年降低,以地理学科为例,2014年福州市地理中考突出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习方法的考核,考试强调能力立意,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推动学校深入课程改革。福州市地理中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强调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中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想办法简化作业。

3.我校初中学生生源构成使“简化”作业成为必然

我校位于福州市火车站附近的城乡结合部,周围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租住,所以,我校初中部对口的三所小学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学生多数由于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对其监管而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基础也不扎实,作业习惯更是一团糟。地理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小学科,社会、家长、学生对于地理课关注程度不够,导致同学在学校时多数人对地理学习存有可学可不学的态度。导致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的课堂实效,作业完成质量令人担忧。

二、我们在初中教学中如何实施作业“简化”

1.我校地理教研组对地理课堂作业“简化”的要求

近年来,我校地理教研组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按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总体要求是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一切地理学习过程要在课堂上完成。要求“简化”地理作业,避免给学生留下课后需要完成的作业;要求根据新课改精神尽量让作业能满足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要求根据地理学科特点作业能多以读图、填图、析图为主;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作业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要多一些活动项目。

2.在教学中采取的作业“简化”办法

2012年秋季开学,笔者开始新一轮的初中地理教学,为了贯彻减负精神“简化”作业,笔者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在为新学期选择新华书店准备的人教版新教材配套几种练习时舍弃了顶尖等一些专门的练习,只保留了地理填充图册和课本活动作为作业源。

(2)备课时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精心选择习题,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教学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课堂上随着教学过程的每一个阶段的完成,都可以让学生拿出填充图册或课本来当堂完成某个针对的问题。

(3)针对某个问题,在学生完成后老师及时进行总结或抽查某位同学的作业,充分利用教室的多媒体展示台进行展示、点评,让所有同学可以对照参考。

三、“简化”作业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也能保证学生的学业水平

1.“简化”地理作业之后学生学业水平的保障

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地理课的作业布置方式,作业量,完成过程,老师批改点赞与鼓励加油方式感到很温馨。所以,为了能让老师给他们更多的课堂活动,课堂作业时间,大多同学都能在老师讲课过程中集中精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环节,听课效率高,多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作业,课堂实效性高。

2.“简化”初中学生作业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种最直接又最有效果的办法

经过笔者一轮的初中地理教学探索,经过中考的检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初中阶段“简化”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在“轻装”中快乐学习,是贯彻初中减负精神的最直接又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最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

篇2

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兼顾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学科。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同时,应注重根据地理学科特点渗透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和德育教育。

一、培养学生爱国爱乡情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酃是每个人心中最炙热、最长久的情感。热爱祖国是初中德育目标的内容,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道德规范的要求。初中地理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要求是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初二年级的中国地理可以作为培养学生爱国,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素材。例如,中国海岸线绵长,海洋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但是在海洋及海洋岛屿归属问题上与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存在争议,结合历史地理说明争议区域自古属于中国领土;还有一些企图分裂中国、破坏民族平等和平共处等事件,可以潜移默化于无声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的信心和决心。中国行政区划中讲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地理中的世界之最;以及中国在地理学新领域的发展及应用取得的成就等,都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留下很多思乡的篇章,爱家乡是爱祖国的基础,是个人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要求。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特点,教学中可以家乡所在区域为典型代表,开发乡土教材,实施乡土地理教学,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民情、民族构成和工农业生产,用所学地理知识因地制宜的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其爱乡爱国之情。

二、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

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自然美。地理学科二者可兼得。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已在我国普及。地理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并加以美化修饰,以图片视频形式形象直观展示地理事物。如展示自然地理中奇幻莫测的宇宙奇观,壮丽秀美的山河,记录火山台风的发生等;又如,人文地理中的民族风俗,城乡的发展变迁等,配以美妙的文字,可让学生感受艺术美。

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世界,学生可以通过感受身边一些地理事物发展变化,如所生活的乡村或城市面貌的变化,也可以旅游和野外实践的形式考察具有独特地形地貌的地区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验自然美和现实美。学生在感受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基础上,形成追求美好事物的情趣,陶冶情操,从而形成美好的品德。

三、培养学生求知兴趣和终身学习观

易经中说“蒙童求我,非我求蒙童”,一个人应该主动向师长求教以获取知识。而主动的前提是兴趣,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人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很投入时,往往印象深刻。当前初中地理在学校被列为“豆芽学科”,学生及家长不重视,包括地理教师对所教学科的价值认可度也逐渐降低,不思进取,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何谈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作为地理教师应该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理论,多读书丰富专业知识,以”身教“为榜样”,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风趣幽默语言,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在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体现地理学科实践性,激发学生求知欲。

活到老,学到老。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有自然科学的属性,通过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可以感受到探索研究自然规律的魅力;地理学科也有人文学科的属性,学生学习风土民情,游览秀美江山,可以增长见识,提高个人文化修养。通过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奠定终身学习观。

四、培养学生宽容乐观人生态度

篇3

目前我国农村很多农民并不是只局限于农村的生产与生活,多数人会离开农村进城务工。农民工进城后如果没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城市建设和自身发展都会受到极大影响,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但是,当前农村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状况不尽人意。鉴于地理学科目前的处境和地位,针对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现状,探索农村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地理教学积极性。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地理学科社会认可度低

目前,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初中地理尚未纳入升学考试范畴,只局限于结业考试,其考试的组织方式和考试结果,均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地理学科专业教师较少。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开设现状看,除了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外,学科课时的多少及各年级课程开设情况往往决定该学科地位的重要性。地理学科周课时少、只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初三基本不涉及地理课,地理课程专业教师极少,多由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教师兼任,有的学校还成为领导附带上课的理由,个别学校由体育教师或者后勤人员担任地理教学,加之学校根本不将地理学科列入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地理课经常被其它学科挤占,失去了地理课应有的地位。

二是社会及家长对地理课程认识缺乏长远意识。地理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被认为是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给学校施加压力,使地理教学改革举步维艰。家长对学生地理学习也不重视,只关注子女升学科目的学习,认为只要升学考试科目抓好就能考出高分、考入名校,学不学地理无所谓。

三是由于中考指挥棒的导向。学生超负荷运转,升学压力太大,无暇顾及地理学习,地理课堂常出现一张张疲惫的脸,对地理学习失去激情,把地理课当成休闲课或者完成其它学科作业的场所。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不多,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即便是主科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地理成绩也都不理想。

2.地理学科基础设施及资料不足

地理学科特点对学校基础设施要求高,要求学校应该配备地理专用教室、天象馆、地理园、地理实验室以及地球仪、地形标本、图片、投影、幻灯机、录像和多媒体等设施设备及地理挂图、地理参考资料等。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不具备,教师教学只有地理教材和少量的辅助教学资料。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备设施和辅助资料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地理学科特点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无法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很难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理教学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师在教学中难以使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甚至缺乏必备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辅助书籍,校内课程资源相对匮乏,校本教研无法开展,校本课程研发成为空谈,这样的教学现状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甚至无法开展正常有效的地理课。

3.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和观念陈旧

新课标教材结构与以往地理教材相比,文字叙述减少,图文、表格、活动增加,教材体系和结构均变化,大量地理知识是以活动探究或者阅读材料等方式呈现,无疑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提高难度。

目前,农村中学地理教师专业性弱注定教师无法正确处理教材,难以进行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设计。他们对现有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研究甚少,根本谈不上用课程标准去解读教材;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教材文本知识的解读,教学方法生硬、教学手段单一,习惯于照本宣科,对内容处理粗糙,甚至只将考试重点勾画出来,让学生回去背诵或者组织学生使用题海战术进行练习,而忽略教材内容中活动与阅读材料教学。一节课基本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与学生互动与沟通交流,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限制其个性化发展。

二、改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对策

1.提升地理学科社会地位

要改变目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提高地理学科社会认可度,必须从多层面、多角度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方法。首先,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敦促学校开齐学科课程、开足地理课时,并定期对学校地理课程开设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地理课程能正常实施。其次,调整教师结构,优化教师资源。一是从高校选拔一批地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地理教师队伍;二是从学校其它学科富余的教师中选拔一批,请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学科专业培训,解决地理教师师资不足问题。稳定地理教师队伍,防止出现把地理课作为其他教师课时不足的补充方式。最后,改变目前升学考试现状,把地理课纳入升学考试范围,提高地理学科地位,从而保证地理教学正常有效进行。

2.整合地理课堂教学资源

整合教学资源即是将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校内现有地理教学资源,并购置地理教学必备设备,如教学挂图、地球仪、多媒体电脑、幻灯机、各种模型、化石标本、地理实验器材以及相关教辅资料等,让地理课能合理使用相应设备,对教师正常开展地理教学提供必要帮助。学校还可以鼓励地理教师研制教学工具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研发校本课程,将学校教学资源最大化,使其发挥最大效力。农村中学直接与大自然融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素材丰富,为地理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广阔空间,挖掘乡土地理资源,编制各类校本教材,丰富地理课堂教学。

3.重视地理教师专业培训

鼓励地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学校应加强地理学科教研组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如地理教研活动多开展研究课、示范课和展示课的观摩学习以及抓好集体备课和教学设计。学校定期派遣地理教师参加区、市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地理学科专业培训以及国家层面的地理学科学术研究活动,可为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极好的成长平台。

篇4

1.不了解地理学科特点,缺少合适的学习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地理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学生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正是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而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用其它课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现在使用的教材,地理学科的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方式当然更加难以适应,难怪学生经常说: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地理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2.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偏向功利化

现在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增大,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已经产生学习倦怠现象。学生课余埋首于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布置的大量作业,几乎没有时间关注地理学习。目前地理这一学科没有纳入中招考试范围,很多学生认为地理课的内容缺乏工具性、实用性,感觉自己学了以后根本没什么用途。其实这也反映了目前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他们把目前的学习只是作为实现自己功利目标的一个手段。对于地理课的学习,他们老是喜欢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该课程的实用价值,实用价值大的部分就有更高的学习兴趣,而实用价值低得部分学习兴趣就偏低。同时他们也要求地理课能够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一旦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下降。

二、教师方面

篇5

1.转变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的思想

初中地理由于所占分值较少,因此在学生的心中只是一门“副科”,有些学校也不重视地理学科,上课时老师把大概的内容一讲,学生在教材上一画,课下学生一背,中考前临时突击就可以了。等到上高中的时候,初中学的地理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有些学校对地理学科的忽视,再加上学生本身也很不重视。因此,学生的思想转变迫在眉睫。

2.转变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初中的教材在编写时,侧重于地理现象的描述或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去记忆,学生在学习时,往往记住就行了。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设计和知识传授上与初中有了很大的区别,高中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学生在学法上的引导,教学中大力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作为高一的地理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初高中学习方法的差异,高中地理学习更注重规律、原理及应用方面的学习,在教学中慢慢渗透地理的学习方法,介绍地理的学科特点。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地理学习之中,进而增强学习地理的信心!

二、明确衔接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衔接计划

1.制定衔接计划

在第一节地理课时,教师应通过测验、提问及课下找学生了解等形式,多方面掌握学生学情。教师经仔细研究找出学生初中地理学习时的难点及普遍反映的问题,将其全面记录下来,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衔接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另外,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学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学习“山地的形成”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等等, 做到适时补充,以弥补学生知识的不足。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地理学科系统的学习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2、明确衔接目标

近几年初中地理的教材变化较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调整。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这些都要“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调查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具体分析,做到 “知己知彼”,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初高中衔接的重点。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我认为,应该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了解地理学习的规律;让学生从身边的现象了解地理,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学好地理,可以解决很多现实中的现象和问题,体验到“有用”而学之。

1.丰富高中教学的教学案例

高中教材虽然经过了几次改编,内容较贴近生活,但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书中有些内容是较枯燥乏味的。但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在教学中能注重把生活融入到教材中,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值。(例如:我们早晨6:00“按时”起床,时间是什么,它是如何规定的?为什么在湖边,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水体,而白天风从水体吹向陆地等等。学生听后发现原来我们身边许多现象都能用地理知识来解释,激发学习的兴趣。)

2.加强地理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教师可在讲授新课时做适当的拓展延伸,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例如:在学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用来印证;地理上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学上的知识(喀斯特地貌岩石主要化学成分:CaCO3,涉及到的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来解释;数学上讲球体知识的时候可以用地理上的经度和纬度的知识来分析;英语上的许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都涉及到地理知识。)这些都让同学们发现,原来各学科知识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知识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

篇6

当前,有不少学生家长和教师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因为高考必考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所以它们是重要的科目,务必要多花时间学好;而包括高中地理在内的其余科目是次要的科目,学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受家长和教师的影响,学生也会对地理学科产生认识偏差,认为地理比起上述三门学科来没有那么重要,可以不用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甚至特意减少花在地理学科上的时间和精力,以保证其他所谓的重要学科的学习,进而弱化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时候,学生就很难学好地理,长此以往,学生对地理学科就失去了兴趣。这样一来,由于受学科认识偏差的负面影响,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就可能会慢慢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消极被动一难于学好一失去兴趣一更加消极被动。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要端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属于文科范畴,但在大学阶段却被划进理科的范畴,由此可见,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理综合的学科。因此,学好地理学科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当前全社会都强调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更彰显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优化地理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教学方式,着力挖掘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在吸引力,把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新奇感,从而培养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讲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一般情况下可利用教学挂图和简笔画来辅助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教师讲了好久学生都不一定能搞清楚,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兴趣了。此时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地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情况动态地模拟出来。显然,这种动态的模拟展示比起静态的挂图和简笔画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绩效差及对策,

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就是学不好,或者是学得很吃力、很辛苦,学习效果也很差,可谓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就在于学习方法不当。如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仍然延续了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只知道死记硬背,不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学习人文地理来说还可以,但是用来学自然地理就不行了。还有些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只知道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和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消极被动的学习习惯,当然易导致地理学习上的低效。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想提高学习效果,就要针对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第一,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人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同时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活学活用。第二,要学会使用地图。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课本中有大量的地图。地图在地理学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识图、用图是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做到图文结合、图不离手。第三,养成良好的日常学习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并形成习惯。

篇7

教育部在2014年C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为各学科教学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一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要积极践行“核心素养”培养计划,体现学科教育的价值。

1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一个人的素养体现在素质与修养两方面。具体到地理学科的素养,主要指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后形成的良好心理品格,包括夯实地理知识基础、积极的地理态度与地理情感、独特的地理观点与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地理综合能力等。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有自然学科特征也有社会学科特征,表现为思想性、区域性、生活性、实践性与综合性。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来看,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强化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与地理人文素养,具体涵盖地图技能、地理位置、空间思维与人地关系4个方面。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已成为推动中学生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教师要充分理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围绕“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综合发展。

2 初中地理学科素养的基本特征

2.1 终身性

地理学科的四大关键指标如地图技能、地理位置、空间思维与人地关系是经过人类持续发展总结而成。在当前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四项指标已成为人们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必备素养,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具有完善的地理能力,同时形成有利于终身发展的地理品质。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人们的地理素质,它既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需要。

2.2 渐进性

一个人具备成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考虑初中生的未来发展,他们处于不同阶段,应具备的地理核心素养也有所区别,所以需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深化。在渐进性培养核心素养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计划。

3 构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有效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积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摆脱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除了传授学生基本地理知识以外,更多关注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增长。以下将对初中地理课堂构建核心素养体系的有效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3.1 合理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地理技能

现有地理教材已根据教学改革需要做出一定调整,主要信息呈现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和活动3个部分,其中活动内容是传递地理信息、培养地理技能的重要纽带,进一步补充与拓展文字及图片部分的内容。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实践,更加直观、系统、具体地接触与运用地理知识,在动手、动脑、动口过程中提高了地理技能,包括学会如何识别地图、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另外,教材中设置的活动内容主要考察范围包括学生的识图能力、读图能力、分析材料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拓展学生思维,让他们形成“脑地图”,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地理事物,总结地理规律,运用地理技能。例如在学习“中国政区”部分时,教师可根据初中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游戏教学方法,通过拼图竞赛形式考核学生对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轮廓等掌握情况。这种有趣的教学模式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他们积极地识图、记图、用图,奠定了学习地理的基础,掌握了技巧和窍门。另外,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也获得了拓展思维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地理逻辑,系统性地把握地理知识。

3.2 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地理思维

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到,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通过教学内容提取有价值的地理信息,给学生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性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况、总结等多样化地理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初步形成空间意识与整体观念。例如环境问题是大家普遍关注的内容,在学习有关“气候变暖”的内容时,教师除了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地球变暖带来的影响以外,更要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思维,从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方面分析全球变暖现象的原因,让学生以地理视角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遏制全球变暖现象的合理建议,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是通过这种点滴积累的方法,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此凸显地理学科的价值。但是想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吸引学生并具备探究意义,只有开放性、趣味性、实用性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热情,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说,课堂提问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想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即合理提问。

3.3 构建地理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巩固知识

地理知识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教师应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树形结构,以直观、立体、清晰的方式整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地理信息体系,这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非常有益。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水资源”的相关知识,以“水资源”为基础,延伸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构成、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内容,在水资源分布中再延伸其空间特点与时间特点;在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中再延伸具体的保护措施等,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学生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体系转为多元化的知识体系,牢固掌握了水资源的分布、构成、利用和保护,并且能运用相关知识处理问题,形成地理思维,巩固地理概念,总结地理特征与规律,这与新课标中地理教学改革的目标相符合。可见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就是要从点状思维逐渐拓展为线性思维或面状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能客观、准确地判断地理事物,了解地理环境,解决地理问题,最终也就形成了良好的核心素养。

总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必经之路,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讲究教学的方式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地理观念及地理品质,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与重要任务。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制定差异性的教学方案,培养不同层面的核心素养,始终把握灵活性、实用性、有效性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每一个细节之处渗透与落实核心素养,只有在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中,才能最终达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篇8

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自然地理的开端就是对地球进行学习与了解,学生在学习认识地球的过程中,通过对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掌握到地球中自然系统的运作模式,学习到地理环境诸多要素之间的运动规律以及变化规律等。对于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来说,地理图册是重要的使用工具。地图承担着记录地理信息以及传递地理信息的重要功能,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方面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的掌握与使用。学生只有了解这些内容才能明白地理学习中为什么要进行地图的学习,从而提升自身对于识图能力的重视,进一步保证地图知识的学习与更好的应用。要达成自己对于地理识图能力的提升学生要紧跟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在日常学习中学习并善于运用地理识图技能,逐渐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地图三要素开始深入了解地理识图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地理识图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对我们日常生活也会有一定的帮助,例如,通过识图能力的提升学会自己看地图,可以进行方向辨别、认识地形地貌、估算距离、识别风向、读懂导航软件等,在日常出行中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通过对历年来各地区地理科目的中考试题考察以及地理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可以发现,地理学科中许多知识点的呈现形式都会配有图标,地理科目呈现出来的图像数量巨大,而且地理科目图标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地理科目试题中通过结合图像对学生进行读图、图像分析的能力考察,例如,学生从题目中给到的图片中获得并提取相关重点信息,结合文字材料给出的信息进行试题的解答,这就充分表现出识图能力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的重要性。初中阶段地理学科的识图能力培养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识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巩固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对地理符号知识以及地理图像资料的了解与掌握后可以深入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与地理现象,这对于构建属于学生自身的地理认知结构有很大的帮助,这也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开发与提升,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感,促进学生立体空间思维能力的开发。同时,初中阶段教师在进行地理学科教学中会根据学科知识以及地图资料引导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这种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巩固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初中地理学科中通过对学生的识图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识图能力的提高对于自然地理知识的记忆会更加生动具体,促进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知识认知能力的提升,易于学生在自身头脑建立相关的自然地理模型,有助于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理解与把握,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掌握程度更深,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知识的储备量。

2初中地理学生识图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拦路虎”

2.1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主要以综合科目学习为主,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重点在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而抽象思维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而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知识又是建立在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之上,因此部分学生在尚未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的情况下就开始初中阶段的学习,使相关知识学习的困难程度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之前也尚未对地理知识有过正式的了解,面对学科数量的增多,新科目的出现,部分学生会出现畏难情绪,无法适应新知识的呈现,从而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出现不知所措的局面,导致地理学科识图能力的提升有很大阻碍。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空间想象能力尚不健全,而地理学科的特点又是会大量涉及到关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应用,这就导致学生在地理学科的识图能力方面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学生无法做到通过简单的文字描写深入了解知识的深层含义,因此,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识图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影响。

2.2教师教学模式

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使教师在进行地理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对侧重点把握不到,只在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标,却忽略学生是否得到一定能力的发展,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学科思维模式的形成与建立是提升学生学科学习综合能力的基础,对于学生学科的深入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现阶段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在地理学科方面识图能力发展的忽略,导致学生地理学科整体思维模式的建立与形成受到影响,使学生地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受到阻碍,对学生地理学科整体能力的发展形成不可忽视的阻力。

3提升学生识图能力的方法策略

3.1立足教材,正确认识识图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地图识图等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同时初中地理教材也配备相关的地理图册作为教材的辅助,由此可见,初中地理的识图能力是被国家所重视的一个方面。教师教学过程中也不难发现,初中阶段的地图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也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而进行的设计安排,地理图册以及地理教材中对于地理图标以及相应的图像资料均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进行展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发展识图能力,养成良好的识图习惯,培养正确的识图意识同样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地理识图能力是为地理学科的深入学习做基础,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识图能力对于地理学科知识中涉及到的地形特点、中高低纬度的划分、大洋大洲的分布,气候变化的分布以及进行相关空间位置的推算与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分析,使自身的地理学科分析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进一步掌握地理学科的识图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教科书《地理》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一文学习中,教材的编排与设计先是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气温以及降水分布,进而借助气温与降水分布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气候分布,以及各个气候类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在第一章学到的地球相关知识,根据地理图标先是进行全球各大洲与大洋分布情况的了解,进而进行各种气候类型的学习,通过对地球地理概况的了解猜测气候分布的特点以及成因,大胆猜测各种气候类型条件下,各地区会有怎样不同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环境都有哪些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进行地理图册的观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以及各种气候类型的产生成因。教师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地图中的经纬度分布情况,以及各大洲的地势地形分布情况,来进行气候类型的分析,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气候形成与地球纬度的关系及各种特殊气候产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地球气温分布规律是从赤道最高,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递减。但是同一纬度内,海拔高的地方气温相对较低,海拔低的地方气温就相对来说高一些,这也就导致同一纬度内海拔高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气候类型,而相同的气候类型也会分布在不同的纬度范围内。因此,学生对于地理图册中地理图像的海拔高度以及纬度的判断就要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的培养。

3.2立足学生,加强识图能力的重视程度

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被重视,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一定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学生学会正确辨别图标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识图能力,从而获得相应的地理相关知识。同时,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抱有浓厚的兴趣以及最佳的学习状态是同样重要的。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学习中可以了解到世界上共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同时还会学到许多重要的半岛、岛屿海湾以及海峡,在这部分的内容学习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图表以及图像资料进行教学,采用将地球以平面图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并对学生进行分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七大洲、四大洋以及重点岛屿、海峡、海湾的标注比赛,学生通过对图像的了解以及位置的确定来进行对图像进行标注,选出标注的又快又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这样游戏的方式既使学生的识图能力得到锻炼,又引起学生地理识图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其地理学科知识掌握的基础,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对于地理图标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可以通过地理图标获取相关地理信息,得到一定地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识图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加深,同时还会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的学习中,为更好的巩固学生本册书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进行每一章节讲解过程中均可采取多媒体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各个不同半球、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地形的不同、地势的不同以及气候的不同等,通过直观展示的手段使学生更加深刻了解各地的差异。同样,在学期末进行课本复习的时候,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考察,教师可以展示某地区图标,要学生进行知识抢答,首先进行位置判断,进而通过对其纬度以及海陆空间位置的判断来分析气候类型,这样既使学生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又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进一步使学生的识图能力得到提升。

3.3立足方法,深化提升识图能力

通过教师一定的教学引导以及学生一定的知识掌握,学生对于地理识图能力会有一定的提升,后续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不断深化学生原有的地理识图能力,使学生识图能力达到更高标准。例如,学生在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会学习到我国不同的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气候特征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对学生进行各地区的知识讲解之外,也要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相邻地区之间气候或地貌的异同等,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识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识图技巧得到进一步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的培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有扎实的识图能力,具备一定的识图方法。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到两个位于美洲的国家“美国”和“巴西”,在进行这两个国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向学生展示二者在地球的位置,让学生根据位置来分析二者在地理概况以及气候类型等方面的异同,美国位于北美洲,其地形主要是东山地中平原西高原,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它的主要气候类型,也有一部分地区位于寒带、亚寒带以及热带。而巴西位于南美洲,地形结构是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二者同位于美洲大陆,但是所处半球不同,所处纬度高度也不相同,国家内的地貌也不尽相同,因此气候类型等基本地理概况也是不同的。教师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并了解到两个国家不同的地理概况,认识到不同的地图图标标识方式,能够使学生识图辨别能力的准确性得到一定的巩固和提高。

篇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70

对当代初中生来说,学好地理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的地理学习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学生认为初中地理不属于中考考查的范围,不必付出太多时间和精力,且知识繁多复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渐渐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学生这种观念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考试为目的,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真正目标。

学好初中地理是必要的,学好地理对于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地理技能、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地理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且高中地理是以初中地理为基础,培养良好的地理素养,才能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要从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观念转变开始,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坚持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单一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关键,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地理学科有综合性、实践性、地域性、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要紧抓学科特点,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以学生为教育出发点,创建真正能够丰富学生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如何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以下是笔者的具体建议。

一、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新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应用之处,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课前的准备工作是课堂教学过程高效开展的前提,地理的综合性体现在学科知识的范围广泛,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教师除了要对教材知识了然于心之外,还要对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采用趣味导入的方法,将教材知识及相关知识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现,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着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课前对于课堂节奏和内容有提前的规划,做到上课时心中有数,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例如在学习中国地理时,除了要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所了解,也要了解不同地域下的社会环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南北方、不同民族在生活方式上、地理风俗上的不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尊重学生,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不放弃基础薄弱的学生,想办法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自信心。课堂上可以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研究解答,应用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解答问题后,给予学生鼓励,特别时基础薄弱的同学,使他们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课堂教学的形式多样,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举措。

二、课堂联系实际,从生活中积累地理知识

地理来源于生活,课堂之外的时间更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好机会,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地理现象,要鼓励学生多发现、多观察。“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谚语,想必初中生都耳熟能详,但其中的地理知识学生却很少了解,为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并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现象进行解释,积极积累地理常识。课后对于知识的整合同样不容忽视,地理学科知识零碎复杂,兼具记忆性和思维性,单靠课堂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初中生的自律能力一般,老师可以及时抽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为了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地理现象的好习惯,老师可以在一周内布置一次或者两次发现生活中地理现象的任务,并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分享,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丰富班级同学的地理常识。生活中以地理知识为题材的电影、图书资源丰富,很多史诗级的纪录片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课堂上可以播放相关电影,放松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纪录片《地球脉动》、《舌尖上的中国》等都是学生感兴趣并且制作精良的史诗级纪录片,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赏,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地理兴趣的提高。地理学科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且与生活密切相关,将课堂联系实际,在生活中丰富和提高地理知识的储备,是地理教学的关键。

三、运用地理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巩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篇10

我校为美术特色高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中有与一般高中不同的特色,学生也有其特点。

(1)我校主要以美术教育为特色,是一所具有鲜明美术文化风格的普通高级中学。一部分学生在文化课学习能力与学业水平方面存在“低水平、高分化”的特征。“低水平”是指部分学生处于较低的文化水平状态,学生很难接受一般难度以上的文化课教学,“高分化”是指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特别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进入美术特色高中,其中一部分人对于文化课存在轻视的态度,认为只要学好美术就可以了,对于文化课得过且过。在课程设置上对美术较侧重占到学生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文化课学习时间相对于其他普通高中较少,给文化课教学带来较大困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希望渺茫。

(2)初中基础差高中起点高。我校大部分学生属于初中中下层次的学生,初中地理教学由于评价体系和中考制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流于形式,大部分中下层次学生初中地理知识薄弱甚至几近缺失。而高中地理教学是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内容梯度较大、较抽象,要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综合性特别是必修Ⅰ的内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地理基础知识有欠缺的情况下更难于理解,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对地理“敬而远之”。

(3)应试教育中学科地位低。在美术特色高中,地理为非高考科目,仅需通过会考,所以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地位偏低,学生普遍不重视地理学习。其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多为“被动型”“应付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科教学展开有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有的教师和家长的急功近利,学生主要关注考试内容及“主要科目”,造成学生知识的涉猎面较窄,缺乏一些基本常识,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缺乏必要的观察和思考,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有欠缺,所以不利于地理教学的展开。

(4)有的学生初中成绩欠佳,致使在文化课学习上有退缩、逃避、缺乏归属感与联系感。所以,其动手动脑能力、探究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课堂表现为“非暴力不合作”、懈怠课堂气氛较沉闷。

(5)由于专业特点,我校学生的特点是更感性,情感较丰富,但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需要进一步培养。其对色彩、图形特点有更好的感受力,在地图教学中有一定的优势;空间知觉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强。由此可见,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地位认知及学习能力。

二、从准确定位出发

在教学中,我们应降低自然地理部分的知识难度,更多地进行普识教育,更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地理教学除了基本学科知识外还应重视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既要突出学科特色,同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过分强调本学科的价值,造成学科间发展的不和谐,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地理教学可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因为地理课程在学生知识结构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我们有责任通过地理教学让每个高中生拥有现代公民应有的地理知识。教育的成败成绩不是唯一标准。美术特色高中地理学科的地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宽松的平台,更利于教师用平和的心态去审视学科知识,更利于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去教学,使地理知识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阶石,让他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三、讲策略精用教材

首先,由于学生和学校的特色决定了本学科的有效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它要求教师深入研读新课标,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制定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

其次,我们在避免“教教材”的同时,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我们应“用教材教”,从而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学科特点、学科知识的经典内容。“用教材教”需对教材进行再加工,降低知识梯度、突出重点、使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

篇11

一、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地理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地域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正是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而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用初中社会课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科的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难以适应。难怪学生经常说: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地理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二、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地理学习中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缺陷表现在:

1、思维的广度不够,综合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然而不少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地理成因的学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关于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大部分同学只会从太阳辐射强度这一原因去考虑,只有少数学生能同时想到日照时间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

2、思维的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差

有些学生常把一些词语形式相似的概念混为一谈。如:水资源与水能资源、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震级和烈度等。

3、思维变通性差,常受思维定势的束缚

例如:在讲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时,有意向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当北半球是一月时,南半球是几月?”不少学生会回答:是七月。其原因在于受已形成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

4、思维的逻辑性差,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

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容易导致盐碱化,简述其原因。”好多学生不能按逻辑(即:地下水水位升高——蒸发——地表积盐)正确描述。

三、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相反,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就没有去认识的动力。

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种不利因素的暗示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小科”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与我无关”的偏见,学地理最直接目的就是应付会考。由此一来,这些学生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结果是地理越来越难学。

四、初高中学科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篇12

目前,初中地理学科还处在不受重视的阶段,处于给其他“重点”学科让道的地位。刚进入初中的时候,学生对地理的积极性还是蛮高的,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特别到了八年级后,学生便只重视升学科目“语数外理化政”了。所以,在学生心里,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篇13

一、联系生活,让地理学科生活化

1.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那么地理学科知识也不例外,它的理论知识也是来源于生活的

初中地理课程相对还是比较浅显易懂的,这就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不重视。因此,教师就需要将简单的问题生活化,才能让学生不断地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沿海地区的优越性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平时生活中见过、养过、吃过的水产品进行统计和归类。通过分类再联系这些鱼类的分布情况,了解沿海地区渔民的生活情况,通过鱼的生活条件和人们的生活条件,讲解沿海地区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这样学生就非常好奇这样的课题,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2.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出去了解大自然,走山访水,多多亲近大自然

在暑期,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周边的地区进行采风,鼓励学生对当地的气候、地形、人文情况进行分析,互相讨论,自学成才。或许有些学生对这些不是很感兴趣,但是通过其他学生的激烈讨论和讲述,慢慢也会对这些产生浓厚的兴趣,慢慢也会加入学习地理知识的队伍中去。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才能更真实、更实际、更加贴近生活,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

二、紧抓地理学科特点,改进教学模式

1.运用地理学科的多样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

地理学科的学习,涉及世界各地人文地理各式各样的内容,这些内容琐碎却充满着无限的奥妙。教师在进行地理学科的教学时,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不畏惧,能自如地应对今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就是要利用地理学科的多样性,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幻灯片技术,将地理学科中涉及的各种情景、地形、气候用动态图片展现出来,体现地理课程的多样性,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讨论,锻炼地理思维能力。

2.运用地理学科的广泛性,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地理学科知识无处不在,它广泛的涉及面是毋庸置疑的。地理学科可以将一个地区划分为多个方面进行透彻的分析。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仅靠课本知识的讲解。否则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地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黄河流域地区的讲解时,讲述了黄河的流量、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等基本知识点后,要鼓励学生再进行课外知识的搜集。搜集一下关于黄河流域当地居民的生活特点,黄河汛期和雨季的关系等等,不仅能增强学生思维能力,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师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1.课前提问,将课本知识系统化

教师在进行地理授课前,首先要将本课学习的内容系统地向学生阐述,让学生对课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规划出自己的学习路线。然后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所以说课堂设问是很重要的,一个充满吸引力和简洁明了的问题规划,能让学生有一个清晰有条理的学习头脑,在后来的地理学习过程始终如一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和激情。例如,在学习某地区的气候分布情况时,教师可以先将什么气候下适宜种植的植物进行提问,然后描述出当地的植被情况,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有利于接下来课程的顺利进行,还能提高教学质量。

2.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增强学生自信,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在任何一个班级都有能力强的学生和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不能只关注好学生,而忽视了能力较弱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平时的学习中,肯定好学生的优秀,也要鼓励其他学生不断积极上进。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方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不怕犯错,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地理素养,要做到学有所用。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动向,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总之,初中地理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的,教师和学生也开始逐渐重视起来。教师只有不断地改进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在地理课程的道路上更加一帆风顺。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