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报表分析维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目前,特许财务分析师是全球证券投资与管理界一致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职业资格称号。而就分析师的工作成果而言,他们通常以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的形式来发表对跟踪公司的看法。投资建议是对一个公司进行分析后的最终产品,而盈利预测则是生成最终产品的关键投入,是一种对上市公司财务或非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输出、解释等的一系列工作的集成。也是影响投资建议这个最终产品的决定因素之一。
二、金融危机下财务报表的解读
在大陆的股市,不读财报的投资者是大多数;不读财报而持续盈利的投资者则肯定是少数;其实,枯燥的财报一定是悲欢离合的财富故事的起点。
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显示,每五家破产倒闭企业,有四家是盈利的,只有一家是亏损的。可见,企业主要是因为缺乏现金而倒闭,而不是因为盈利不足而消亡。
阅读财务报表必须有整体性,不宜以单一的财务数字或财务比率妄下结论。传统分析观点认为一家公司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小于1将面临偿付风险,但对于沃尔玛和戴尔这样的企业,这种观点就不适用。
因此,作者认为要读懂年报,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看资产的质量与利润的高低
目前仍有报表使用者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和股东财富的变化时,更多地关注利润表,而对资产负债表关注较少。
而会计利润是容易被公司管理者操纵的,因为许多会计技巧的使用都可轻而易举地改变会计利润,使利润数字本身的价值受到贬损。
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或考核企业业绩时,报表使用者应更多地关注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标构成和变动。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应主要来自于主营业务。因为在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下,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无论是否售出,都必须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所以,现行利润的概念是企业的全面收益。
2008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些上市公司为维护其市场形象,在年报中利用短期投资收益、股权转让收益、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资产重组等非经常性损益填充业绩,从2008年年报中不难发现其操纵的痕迹。
(二)对现金流的质量和数量进行结构性分析
看懂现金流量结构,在阅读年报时是至关重要的。总量相同的现金流量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之间分布不同,则意味着不同的财务状况。一般情况下:
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一般表明该上市公司处于产品初创期;
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可以判断企业处于发展期;
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时,表明企业进入产品成熟期;
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时,可以认为企业处于衰退期。
所以,在分析年报数据时必须关注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结构。
(三)辩证看待股东权益的质量与权益总额
股东权益是一个很重要的财务指标。股东权益金额大,则说明公司的实力雄厚。但当总资产低于负债,公司则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这时,如果实施破产清算,股东将一无所得,股东权益便消失殆尽。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由于公允价值概念的引入,财务报表中股东权益的数据在有些时候并不能如实地反映股东投入这一基本范畴,从而使财务指标偏离了常规意义上的经济内涵。如果上市公司报表中呈现大量资本公积是由于法定资产重估增值所形成的,那就有可能存在股东权益虚假的现象。
三、基于宝钢股份:金融危机下市场空间扩展的机遇分析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钢铁行业大量中小企业或停产或倒闭,这使得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全面整合。本文以宝钢股份(股票代码600019)为样本,分析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钢铁需求主要来自制造业和建筑业,其中,制造业约占钢铁需求总量的49%。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产量大幅度下滑,钢铁需求量减少。在建筑业中,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商品房在建工程减少,商品房建筑用钢需求量减少。钢材的需求量萎缩导致钢材价格大幅度下跌。(如表所示)
2008年,宝钢股份营业收入达到2003.31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净利润66亿元,同比下降51%;净利润率3%,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
在全球钢铁业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背景下,2008年宝钢股份仍然盈利66亿元,主要得益于主营高端产品,以高端产品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
根据2009年3月20日《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新华网),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宝钢股份扩展市场空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我国钢铁业将呈现高行业集中度、清洁生产、新技术产品占主导地位的合理布局。这对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指根据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数学分析方法,对记录、确认、计量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加工,从而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运营情况进行描述。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解读可以使相关方了解企业的过去、现在或未来的经营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
目前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尚无统一的定论,但绝大多数的财务分析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偿债能力
通过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可以判断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与流动比率相比剔除了变现能力相对较差的存货,其反应出的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则更加有说服力;现金比率(现金比例=货币资金/流动负债)则是直观的反映了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则似乎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变现的平均次数,若周转率过低则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差。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数如超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
2.资本结构分析
通过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分析即是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而这一分析旨在确定在牧髂去年的权益负债结构下,企业是否有能力通过经营获获取足够的利润以偿还长期负债。在财务分析中常用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负债平均总额/资产平均总额,这一比率应保持在70%一下,若搞出这一范围,说明企业存在资不抵债的风险;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资产,该指标可以同时反映出企业的偿债风险和资金利用水平;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当期利息费用。这一指标是衡量企业偿还到期利息能力的指标,若该指标低于1则说明该企业很可能出现了债务危机。除此之外,还有负债权益比率、有形资产债务率等指标也可以反映资本结构。
3.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组织,盈利能力是企业进行债务清偿和业务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的源泉,具有良性的盈利增长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标志之一,衡量盈利能力的我们通常使用如下指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该指标可以反映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反应资产的利用效果;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可以直观的反映企业目前正在开展的主营业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的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表明的是每付出一元成本可获多少利润,该指标体现了经营消耗所带来的经营成果用越少的成本撬动越多的利润就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反之则表示其获利能力越弱。另外还有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常用指标也可用来从某个侧面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
除了以上维度外我们还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等考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可以用净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等指标描述企业的成长状况,还可以用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衡量其他关键因素在企业的经营中是否保持其应有的水平,财务指标不仅限于以上文中提到的,在实际的财务报表分析中还可能用到更多维的财务指标,反映不同的问题。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步骤
1.确认收集到的财务信息的有效性
作为财务分析的基础资料,财务报表是否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会计师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如何,报表编制是否选取和适合的编制基础以及财务报表的时效性都是在确认财务信息有效性阶段所必须落实的工作
2.结合多种报表分析方法比较分析
在对企业进行初步了解后,报表分析人员应当形成对企业的基本认识,明确企业所在的行业特征及发展趋势,并通过上文所述的财务指标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潜在的风险特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报表分析人员应保持职业敏感,分析报表编制者的动机,这对报表分析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3.对非财务信息的充分利用。非财务信息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宏观上经济政策和经济周期的运行都可以作为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微观上,企业所在的行业情况及企业自身的相关情况如公司管理层变动、股东变动、公司的内控管理乃至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产业联动信息都可以归类为企业的非财务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对分析结果有重要的影响。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问题
财务报表是以企业日常的经济业务为基础,阶段性核算的结果,因此其自身存在相对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直接导致了报表数据无法及时的反映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依据这样的数据基础描绘出的企业发展状况是“失真”的,以“失真”的数据作为判断的基础在合理性上就会遭到质疑。另外,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企业的发展情况不仅仅反映在货币上,越来越多无法通过货币计量的信息被遗漏,比如知识产权等,在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是其最核心的财富,但因为计量方式的缺陷,导致其并未在无形资产中体现其核心价值,这也会导致报表分析的结果与现实情况出现偏差。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我们在财务报表分析中主要采取的是比率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相对简捷易行,且直观便于使用,因此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但是比率分析方法往往无法完成对对问题的质性分析,导致分析结果片面。常用的分析方法还有比较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这些方法虽有各自的优越性,同时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局限性,这样的局限性导致了分析结果往往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甚至是大相径庭。
(三)报表分析人员存在的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是需要报表分析人员对财务、统计甚至企业所在行业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而目前多数企业从事财务报表分析的人员职业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导致在分析过程中由于自身条件所限,不同水平的报表分析人员给出的分析结果无法整合成一份完整的分析结果。还有些时由于报表分析人员的专业背景不尽相同,其对数据的观察角度也不同,这也将导致在对报表的进一步理解分析造成影响。一些企业还会出于各种目的粉饰财务信息,使得财务报表传达的信息发生偏差那么报表分析的结果也一定是有偏差甚至是与实际情况相反的,因此结合企业各种指标及报表综合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找出问题数据不断的以专业知识修正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是对报表分析人员的要求,遗憾的是目前能够做到的分析人员并不多见。
三、解决财务报表分析问的办法
(一)完善财务报表相关制度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不断的完善,应通过规章制度不断的缩减报表与现实经营情况的差距,同时各企业也应该对附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也要引起足够重视,毕竟财务报表不能囊括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的全貌,对企业的描述途径和角度越多,分析修正后的结果才能更加准确。
(二)报表分析方法的融合
企业的经营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对经营成果的分析也不应采用单一的方法,坚持全面分析、坚持多维度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原则,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要从各个项财务分析指标的变化中把握企业的经济活动规律,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健全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
对从事报表分析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与考核,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方式、职业道德等相关素质,才能够保证在未来的分析工作中保持对问题的判断能力。此外,报表分析人员也应着意在未来的分析工作中更多的引入电子化的数据分析工具,一方面可以提高数据分析的精确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这将是未来报表分析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总体认识
财务报表是以数字和文字的方式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一种结构性表述。有“经营之神”美誉的台湾塑料公司董事长王永庆先生认为,企业经营的两大支柱是“计算机系统”和“会计制度”,而计算机系统的很大部分是用来支持会计制度的。
现代会计把复杂的经济活动及企业竞争的结果,转换成以货币为计量工具的会计数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企业密码”。这些密码拥有极强大的压缩威力,即使再大型的公司(如通用电气、微软、华为),它们在市场竞争中所创造的财富,都能压缩汇总成溥薄的几张财务报表。这些财务报表透露的信息应该是丰富、充分的,否则投资人或银行不愿意向公司投入资金或贷款。但是,这些财务报表又不能过分透明,否则竞争对手会轻而易举地洞悉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财务报表所隐含的信息往往不易被了解,而需要我们去深入分析、不断挖掘。
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财务报表。财务分析的过程是将财务报告中披露的数据分解成不同部分和指标,并找出相关指标的关系以达到对企业各方面及总体上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财务分析只能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而要证实企业是否真的存在问题,只能是依靠审计师了,这也是财务分析的一大局限。
二、财务报表的丰要使用者及其对财务信息的不同关注点
一般而言,与公司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有关方面可以分为:现有股东、潜在股东、债权人、供货商、政府管理部门、公司管理人员、公司员工、竞争对手、其他利益相关者等。由于与公司经济关系的程度不同,上述诸方面对公司财务信息的关注点也就不同。
现有股东,又有控股和非控股之分。居于控股地位的大股东,不仅关心企业当前盈利水平,而且关心企业未来利润增长能力及竞争对手方面的情况和财务行为能力。居于非控股地位的中小股东,既不能在企业董事会中任职或派有代表,又不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因而不能有效地保证自己在企业中的利益,他们利益的取得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因而迫使其过多地关心企业当前的盈利水平、利润分配及利润的稳定性,而对竞争对手企业方面的情况和财务行为能力,一般不予关心。
潜在股东,是指正在资本市场上寻找具有投资价值、对企业特别关注的那些意向投资人。他们主要关注企业可能发放的股利、特别分配(如配股、认股权)、未来股价的升值空问。
债权人,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购买本企业债券的债券持有人、银行等贷款机构,他们最关心的是未来到期的债权能否及时足额收回本息;二是与本单位存在经济往来的供货商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他们最关心的则是将来到期的债权能否及时足额收回,并决定是否要与企业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供应商,是指将要赊销产品给企业的单位和个人,即潜在的债权人。他们需要关心货物发出后能否安全地收回资金,需要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发展能力、持续经营能力及现金管理能力等。
政府管理部门,其中对公司财务信息最关注的是税务部门,主要关心企业本期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等各项计税基础是否真实;各项应缴税款的计算是否正确;各项税款的缴纳是否及时;各项计税基础未来是否有较大的变动趋势,从而对未来应征税款进行事先控制和管理等。
公司管理人员,他们受公司股东的委托,对股东投入公司的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负有责任,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各个方面均感兴趣。
公司员工,通常与公司存在长久、持续的关系,他们关心工作岗位的稳定性、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以及获取报酬的前景,因而对公司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感兴趣。
竞争对手,希望获取关于公司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及其他信息,借以判断公司问的相对效率。同时,还可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公司兼并提供信息,因而他们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各个方面均感兴趣。
其他相关利益者,包括顾客、社会公众等。在多数情况下,顾客关心的是公司连续提供商品或劳务的能力;社会公众则会关心公司的就业政策、环境政策、产品政策等方面。
由此,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财务信息使用者所要求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面向未来的;
第二,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各有其不同的目的,因此,即使对待同一对象,他们所要求得到的信息也是不同的;
第三,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所需的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不同;
第四,公司财务报表中并不包括使用者需要的所有信息。
三、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核算的产物,财务报表信息是在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的约束下,在会计制度或一系列会计准则的规范下由会计核算系统所生成的。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财务报表本身进行结构、趋势的分析,外加财务指标的分析。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财务报表并不完全是企业经济业务的真实反映,财务报表本身就存在着众多的局限性。
第一,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主要反映已经发生的历史事项,与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所需要的未来信息的相关度较低。由于过去是预测未来的合理基础,这些财务报表是历史事项的报告与反映,有效的财务分析既是对过去事项的检测与剖析,也是进行未来决策的有力依据。但是传统的财务分析并不能解释财务比率和比较分析所显示的问题,而要给出答案,还须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甚至需要掌握财务报表之外的相关信息,比如科学技术的创新、通货膨胀的影响等。
第二,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主要是以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其报表附注也主要是对报表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更加细致的说明或补充,而许多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信息却没有披露,比如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市场占有率等信息。
第三,财务会计制度及大多数财务会计准则中对同一经济业务允许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许多事项还需要进行会计估计,会计信息的处理方法给人为操纵会计报表数据提供了相应机会,使得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大大降低了。
第四,财务会计核算原则中的稳健原则要求“宁可预计将来发生的损失,不可预计将来可能的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和支出、少计资产和收益,从而使财务报表数据不实。
正是由于财务报表信息的采集、处理、披露等方面存在着这些局限性,因而在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时,必须对财务报表本身的特征进行全面、系统、明确的了解,才能为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有用的建议,达到财务分析的真正目的。
四、创新财务报表分析框架应遵循的原则
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是指财务报表使用人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遵循的一般规范。
(一)客观性原则
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分析与评价是财务分析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如坏账损失),又有内部因素(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既有客观环境的因素(如市场景气状况),又有微观个体的因素(如产品的生产成本);等待。因此,在设计、运用评价指标时,应客观地、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情况,使得评估结果具有更大的可信度,更有使用价值。
(二)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
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满足层次性、全面性的要求,要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观察、分析、评价会计工作,不能遗漏关于会计工作的任何重要方面的情况,从而使得评价活动更具体、更完整、更有实用价值。
然而,过于全面的、面面俱到的指标评价体系不仅会给评价工作带来不便,还会使财务报表分析评价变得模糊不清,不利于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评价。因此,在设计与运用评价指标时应遵循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定量分析是对事物数量的分析,它是通过对财务指标数据的分析比较,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真实性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性;定性分析是对事物性质的分析,它是通过一些评议指标,结合相关专家意见,综合分析评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必须全面地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没有正确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会迷失方向。但是,如果只重视定性分析,而忽视定量分析,就无法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数量变化。当然,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可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
(四)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是设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离开了可操作性,再科学、合理、系统的评价体系也是枉然。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制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时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指标体系尽量做到条目简明,建立指标体系时要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质量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出评价的主要因素,并给予清楚明确的表述。二是定量指标要可测量,即指标项目有关数据收集的可行性,可以通过一定的测量手段获得信息,取得结论。
五、财务报表分析的新框架、新理念
财务报表分析不是机械的比率计算,而是一个定性、定量的系统工程。在实务操作中,财务报表分析往往仅局限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等的简单计算与评述。然而,财务数据是公司所处环境、战略决策实施、日常经营运作等综合因素的数据表现,一个完整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应该系统地展现公司经营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关系,从经济环境、战略分析到公司内在价值评估是这一框架的出发点和分析结果,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应该包括行业与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管理建议或公司价值评估等全过程。财务报表分析的框架如下(图1-1):
(一)行业与战略分析
行业是由许多同类企业构成的群体。如果我们只进行企业财务指标分析,则虽然我们可以知道某个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但不能知道其他同类企业的状况,无法通过比较知道目前企业在同行业中的位置。而这在充满着高度竞争的现代经济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行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位置制约着或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行业分析是公司财务分析的前提,是联接宏观经济分析和公司价值分析的桥梁。
企业战略是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它指明了在竞争环境中企业的生存态势和发展方向,决定着企业的业务结构和竞争形式,并要求对企业的人财物、技术、管理等资源进行相应配置。企业战略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一个重要始点。通过企业战略分析,分析师能够从一个战略高度上探查公司的经济状况,进而根据客观情况进行会计与财务分析。
在战略分析中,平衡记分卡是最流行的一个工具。根据美国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Group的调查,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O家企业中,有55%的企业运用了平衡记分卡系统。平衡记分卡从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和学习成长维度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帮助公司管理层或外部分析师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作全方位的(“平衡”)思考,以保持或评价公司经营战略一致。平衡记分卡方法最大的贡献在于引入了非财务评价指标而成为有效的战略执行的框架和工具。财务指标是企业追求的结果,其他三个方面的指标(非财务指标)是取得这种结果的动因。
(二)会计分析
会计分析主要是对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分析。会计分析是在行业分析、战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经营情况,评价企业处理的合规性和企业会计政策、会计披露的适当性,来揭示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反映其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程度。通过会计分析,可以评价一个企业是否存在财务舞弊及舞弊的程度,进而评价一个企业的会计数据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知道会计数据的扭曲程度,并通过会计手段来“纠正”扭曲;通过会计分析,评价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合适与否。
会计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基础,并为财务分析的可靠性提供保证。会计分析可以从企业舞弊的可能性分析、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分析、会计政策(尤其是资产减值准备)与估计对会计数据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
(三)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主要是财务指标分析,财务指标是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的结果。财务分析旨在评价公司当前和过去的业绩,并判断其业绩是否能够保持,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未来决策提供帮助。
财务分析可以分两阶段进行:
一是财务报表阅读。通过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四大主要报表及其附注的阅读,了解财务报表中的主要项目结构及变动情况进行,从总体上把握企业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情况,为进一步的分析做好准备。
二是财务比率分析。在财务分析中,比率分析是最重要的方法。财务比率分析是在阅读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进行的。财务比率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比率概括了公司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的某些方面,是两个“存量”项目的对比,通常称为资产负债表比率;第二种是损益表比率,概括了公司一段时间的经营成果的某些方面,将利润表的一个“流量”项目与另一个“流量”项目作比较;第三种比率反映公司的综合经营成果,是将利润表中的某个“流量”项目与资产负债表的某个“存量”项目作比较,称为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第四种是基于现金流量表的比率,特别关注收益与营业活动现金流量提供的公司收益质量方面的信息。
显然,财务分析与会计分析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1)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侧重于企业经营风险、财务状况和业绩水平;会计分析侧重于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当性。
(2)分析的方法不同。财务分析在分析影响财务状况的总体指标的同时,还要进行内部某一层次分指标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论采取适当的行动,财务分析利用的主要方法是比率法。会计分析主要根据收集到的各方面资料,分析个别会计数据的真实程度。会计分析的主要方法是核对、比较与推理分析。
(3)影响分析质量的因素不同。财务分析主要受到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和分析者自身素质的影响;会计分析主要受到会计准则、公允揭示的要求及分析者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 企业融资能力 融资会计
一、企业融资能力及其形成的前提条件
所谓的融资能力,一般说来是“融资能力指在一定的经济金融条件下,企业可能融通资金的规模大小” 。不过,笔者认为这个概念及其内在理解稍微狭窄,融资能力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资金需求能力,也就是说在特定情况下特定企业所需资金的缺口,这是融资的内在动力;二是企业发展能力的信誉情况,即对投资方或信贷方而言,特定企业是否有投资价值及具体投资价值情况,是筹资能否如期成功的关键因素;三是获取资金渠道格局,即特定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数量及类型,是制约着获取资金的质量及能否长期获取的关键因素;四是获取资金的额度张力,即特定情况下特定企业获取资金额度的最大限度,即筹资能力的极致;五是发挥资金的资本能力,即在特定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运用资金并发挥资本能力的潜质,是企业融资良性循环的关键因素。
通过如上五方面内容可见,企业形成一定的融资能力应该具备如下四方面的前提条件。首先,要有一定的营运能力,也就是企业组织在特定领域内通过构建某种组织机构推进营业的能力,该能力需要的资金支撑超过企业创世人本身资金拥有量时,才会有融资动力;其次,有一定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企业在特定时段内实现利润的情况,实际上是推动资金发挥资本潜质的能力,是特定企业能否如期高效消化所融资金的关键因素;再次,要有一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在宏观上制约了偿债能力,不过偿债能力具体还要看资产变现能力及控股方或高级管理层的偿债诚意。最后,要做到信息对称,如果成功争取投资方或信贷方向目标企业投入期望中的资金,就应该通过特定渠道真实而又可信地向对方披露被投资企业的相关信息,尽量做到信息对称。
二、财务报表分析影响企业融资的重要表现
在投资者、信贷方或债权人那里,现金流量表、损益表及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表能给他们提供的相关有用信息――即能间接或直接体现企业融资能力的信息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利润实现情况分析估量企业获利能力。在这方面的关键问题是对企业利润进行多维度的分析,维度之一是趋势分析,即特定时段内目标企业利润额度是上升还是走低;维度之二是先进性分析,即将特定时段内目标企业的利润情况与其投资竞争对手相比而言的优势及劣势;维度之三是结构分析,即关照各种收入在利润中的贡献值;维度之三是质量分析,即从投资规模及相关成本角度考量利润情况,评估所投入资金的预期资本收益情况。通过对利润的如上维度分析,投资者、信贷方或债权人不仅对目标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发展能力、投资预期收益等均有所了解,往往会强化或弱化对目标企业的投资信心。
二根据现金流等内容分析估量企业偿债能力。与短期或长期投资相对应的是,偿债能力也可以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短期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分析财务报表中的速动比率、流动比率或现金比率三个要求,其中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标准参考值为2;速动比率是去除变现力较弱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最佳参考值为1; 现金比率是年度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投资者据此分析特定时段内流动负债偿还的可能性及程度。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资产负债率、产权比、利息保证倍数及与同行业的比较情况。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一般来说比率越小表示偿债能力越强投资空间越大,参考值是不超过60%;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其比率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同样呈反比;利息保证倍数是指单位额度的债务利息有多少倍的税前收益作保证,是获利能力保障债务偿还的表现,标准指标一般在1-3之间。 与同行业的比较实际上是如上各种指数的业内对比情况,在这里同行业仅是可用维度之一,最关键的维度是投资方有意向的被投资方之间的对比,这是决定投资方最终投资的关键因素。
三根据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分析企业资产运营能力。与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相对应的是,企业资产运营也分为短期资产运营能力及长期资产运营能力。对于短期资产运营能力而言,流动资产、存货及应收帐款的周转率是关键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高,说明流动资产利用程度比较充分,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存货周转率高,说明产品畅销,存货占用成本少,企业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也相应提高;应收帐款的周转率则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变现能力,是短期偿债能力提升的直接表现。对于长期资产运营能力而言,主要看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流动情况,一般来说二者的流动周转率越大,运营能力越强。
三、借助财务报表分析推动企业融资优化的路径
虽然财务报表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数据,但财务报表分析能透露出与企业融资的系列相关信息,藉此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情况推进企业融资不断优化。
首先,要自觉形成定期开展财务分析的机制,倒逼推进强化企业融资能力。在财务报表披露之前,企业内部人员应该定期开展财务分析,最好形成自身特有的机制。在自觉开展财务分析的时候,要多方位思考。比如,某房地产企业或项目在进行内部财务分析的时候,一要从企业或者特定房地产项目角度来考虑融资需求额度、结构及预期融资的分配使用计划,确保形成充分的融资动力及良性循环;另外,还要从银行信贷方、投资者及债权人角度出发进行模拟思考,从利润表中透露出的相关利润信息考量向本企业或地产项目投资的理论价值,从企业现金流走向等方面考量投资本企业或房地产项目所产生的长、中、短期的现实收益,在业内或者同类同期投资目标的对比中尝试做出投资决策。即,通过财务分析的换位思考反向关照本企业或地产项目的融资能力,根据思考分析的结果,找出本企业或项目的弱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提升和优化。
其次,要主动披露相关财务信息,尽可能的打造企业融资的软实力。对于企业融资而言,融资方和信贷方、投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最关键的障碍,因为信贷方对融资方相关信息的普遍陌生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广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重 。基于此,制造、医药行业、地产行业等多行业的企业组织应该主动定期披露本身的财务信息,接受信贷方、投资方、债权人乃至其他第三方信用评定机构的审视和分析,形成良好的声誉,尽可能地打造企业融资的软实力,为企业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氛围。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厂网分离的结束,主辅分离、主多分离即将开始,新的电力企业格局也已基本形成,电力企业之间的可比性不断加大,需要应用财务报表数据在不同的电力企业之间进行分析、比较、排序;另外,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最终结果都是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与企业有关联的机构,如投资者、政府机构、债权人、债务人,也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比较。因此,新形势下财务报表的分析尤为重要。
1 不同财务分析主体有不同财务分析目的
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达到决策有用性的一种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
(1)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揭示财务活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方向和线索;
(2)预测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为债权人、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3)检查企业的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经理人员业绩,为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
(4)对比经营同类商品不同企业(或有可比性企业)之间的财务指标优劣、差距情况,为找出标杆指标或标杆企业提供依据。
财务报表分析的以上4个不同目标,预示了财务分析内容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是由财务分析主体关注重点的不同造成的。
2现行主要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及分析方法
1. 重置成本法。它是分析企业价值的假设前提,是企业的价值等于所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成本之和减去负债。
2. 市场分析法。市场法分析企业价值的假设前提是成熟和有效的股票市场。在使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时,主要是挑选一个或几个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相似的参照物企业,分析、比较被评估企业和参照物企业的主要变数,在此基础上,修正、调整参照物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后确定被评估企业的市场价值。
3. 现金流折现法。这是目前评估企业价值的主流方法。现金流量折现法分析企业价值的假设前提是企业价值,是企业产生未来收益的现值。
无论财务分析主体是谁,为了评价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都需要对公司财务的健康状况进行多方位检查――核实各项财务数据、计算各项财务比率并通过各种比较得到所需信息。我国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主要由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偿债能力、企业营运能力及企业发展能力等指标构成。而分析方法主要是比率分析法。测度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是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一系列比率,如主营业务利润率、投资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市盈率等。由于会计利润受行业、资产规模、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因而会计利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比性。企业偿债能力指标由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构成。前者由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构成,后者由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构成。这些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对各类债权人的还债能力,但它忽视了债务的偿还是以现金及等价物为保证的,如果上述比率中资产的管理及周转出现困难,计算出的比率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营运能力指标由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及流动资产周转率构成。这几个指标缓解了偿债能力指标存在的一些缺点,但其忽视考察企业现金流转能力指标。
例如,有A、B公司,其盈利水平、现金流及应收帐款的指标见表1。
表1 A、B两公司财务指标万元
公司 A公司 B公司
年度盈利情况 主营业务收入 23 000 16 000
主营业务成本 21 000 14 800
利润总额 1 500 950
经营活动现金流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15 700 15 850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16 000 12 00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 -300 3 850
年末资产负债情况 应收帐款 5 500 150
应收商业票据 1 800
应付帐款 2 000 1 200
从盈利能力的角度,A公司的利润总额1500万元好于B公司的950万元,利润总额绝对额A公司是B公司的150%,主营业务利润率6.53%也好于B公司的5.94% ,但从现金流的角度和资产质量角度评价,A公司当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人亏300万元,实现的主营业务销售收入中仍有7 300万元的销售商品款项尚未收回(A、B公司均不考虑年初应收款)。而B公司当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人为3850万元,增加了公司当年的现金流。
从A、B公司现金流和资产状况看来,A公司实现的利润总额还存在如下问题:(1)应收帐款的坏帐风险;(2)承担着为销售产品垫付的资金或支出的风险;(3)承担着应收商业票据到期不能兑现的风险。而B公司现金流回收正常,还占用供应商的应付款,即得到了一笔无息的融资资源,因此从A、B公司的比较可看出,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好坏不能仅注重利润指标,应结合应收帐款等指标加强现金流量指标的分析。
3财务报表指标分析体系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1)充分应用现金流量的分析
现金流量和会计利润反映了不同维度的会计信息,二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现实环境下从发展及实务角度看,现金流量分析及经营安全分析应加入到现行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这是因为,企业经营获取的现金及其等价物较之会计利润,从理论上讲,更具客观性与稳健性;从实务上讲,分析现金流量,有助于投资者客观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及其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正确评估企业收益及风险,对债权人来说,分析企业现金流量有助于稳健评价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进而测量企业经营安全程度。
(2)引用多年的报表数据和不同项目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就分析方法而言,在使用财务比率方法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外,结构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将被更多运用。结构分析法是把常规的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项目表示为百分比,进行财务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评价公司一段时期财务报表百分比的水平和趋势,让使用者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存在潜在的改善或恶化有充分的认识。
(3)注重实物量指标与经济效益指标结合分析
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如主营业务收人、成本的增减是建立在产品销售数量、销售单价的变化基础之上,因此对此类指标分析应结合实物量指标一起加以分析,对远距离输送还应考虑实物量损耗指标。如电力的售电量线损指标,在电网企业目前没有单独的输配电价,靠购售电差价倒挤的输配电价空间,输配电线损的高低直接挤占企业输配电价的盈利空间,而目前电网企业购售差价很低,且电量很大一部分靠远距离输送,尤其应注意线损的分析。购电单价为320元/(kW •h),则购售电差价为130元/(kW •h),输电线损率为7% ,折算消耗输配电价空间22.4元/(kW •h),则此笔买卖不考虑其他成本,扣除线损成本后毛利107.6元/(kW •h),而线损成本已占输配电价空间的17.2% 。
(4)考虑收益的组成部分中偶发性收益和持续性收益
企业的收益中除正常的经营业务收人外,往往持有一次性的偶发性收益,如营业外收人、其他业务收益、资产处置收益等,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需引起注意,区别于正常的主营业务收益。
(5)注意不同财务会计主体之间数据的可比性
同样的利润水平,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不同,运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同,利润内涵不同。如经营较好的企业,采用盈余管理策略,通过提高折旧率等提前回收投资成本,增加了企业现金流,而减少了企业的利润。
(6)企业集团公司需合理设计报表格式
财务报表分析引用的数据绝大部分是财务报表数据,因此报表格式、体系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应加强企业财务报表的合理设计,尤其是企业的内部管理报表,使其反映的数据具有可读性、可比性,能够反映其真实内涵。
四、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发展策略
1. 关于财务报表中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改进
在传统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能够更准确地分析“人、财、物”三大资源的比例和效果,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总资产中人力资源与财务资产的比例,更准确地把握企业的价值。
(1)财务报表中人力资源的计量
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用职工未来工资报酬的现值作为人力资源的补偿价值。这种方法计算简便,数据可靠性强,可用于群体价值的计量。二是商誉评价法。商誉评价法是将企业商誉评价的方法应用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属于产出法中根据劳动者以前所创造的部分价值来计量人力资源价值的方法。三是经济增加值法。经济增加值法是“将企业或企业中的某一群体在未来特定时期内所实现的收益的预测值中按人力资源投资率计算出的属于人力资源投资部分的现值作为该企业或企业中的某一群体的人力资源的剩余价值”。(2)财务报表中人力资源的会计核算
根据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要求,需增加如下几个账户:一是人力资产账户,会计主体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本企业的人力资产科目设置明细账。二是劳动者权益类账户“人力资本”,用来核算劳动者投入到会计主体中的人力资源资本。三是在费用类账户中增加“人力费用”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成本中应于当期费用化的部分。四是在传统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增加“人力资源成本”账户及“人力投资”科目。“人力资源成本”账户的借方归集人力资源受雇佣后其成本应根据人力资源为会计主体服务的年限进行摊销的部分,包括会计主体取得、维护及开发人力资源的支出,贷方登记人力资源交给有关部门使用后,结转到“人力投资”科目。本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如新员工正在接受会计主体的培训,则有借方余额。“人力投资”账户的借方归集由“人力资源成本”账户结转来的本会计体支出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贷方登记每期转入损益类科目的金额。五是在利润分配科目再增加“人力资源未分配利润”和“人力资源分红”二级科目,分别核算本年度实现的应归属于人力资源的利润及分配给人力资源的利润。六是在负债类账户中增加“应付人力资源分红”科目,用来核算应付未付给人力资源的利润 。
2. 关于财务报表中非财务信息的改进
关于财务报表中非财务信息的改进,主要是通过增加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来实现的。非财务信息涉及面广,内容繁杂,除了对财务报表的基本解释性内容外,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企业经营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以及主要竞争对手、有关股东、主要管理者的信息;二是企业经营活动和资产的范围与内容;三是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财务报表 分析体系 方法研究
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厂网分离结束以后,主辅分离、主多分离已经开始,新的电力企业格局也已基本形成,电力企业之间的可比性不断加大,需要应用财务报表数据在不同的电力企业之间进行分析、比较、排序;另外,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最终结果都是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与企业有关联的机构,如投资者、政府机构、债权人、债务人,也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比较。因此,新形势下财务报表的分析尤为重要。但是企业财务报表数据所反映的内容是高度概括、浓缩的,许多报表项目是独立地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为了使财务报表表达和传递的经济内容更加明确和清晰,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分解、分析,以满足不同使用对象的需求。
一、财务分析主体与财务分析目的的异同
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达到决策有用性的一种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
(1)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揭示财务活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方向和线索:
(2)预测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为债权人、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3)检查企业的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经理人员业绩,为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
(4)对比经营同类商品不同企业(或有可比性企业)之间的财务指标优劣、差距情况,为找出标杆指标或标杆企业提供依据。财务报表分析的以上4个不同目标,预示了财务分析内容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是由财务分析主体关注重点的不同造成的。
对企业投资者而言,财务分析最根本的目的是看企业的盈利能力状况,包括公司现在和可预期未来盈利及这些盈利趋势的稳定性,他们对公司财务状况及其分派股利和避免破产能力也十分关心。对投资多个经营相同业务子公司的母公司而言,财务分析的目的还在于分析不同企业之间的差距,便于合理下达各类考核指标值及制定各类指标的标杆值,侧重于此。从商业债权人角度讲,主要关心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因为他们的权益是短期的,而公司有无迅速偿还这些权益的能力,可以通过对公司流动性的分析得到有效判断。与之相反,债券持有者的权益是长期的,自然,他们更关注公司长时期内的现金流转能力。债券持有者可以通过分析公司资本结构、资金的主要来源与运用及公司一段时期的盈利状况来评估这项能力。从公司角度来看,管理者则必须借助报表评价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并根据目前的财务状况评价可能存在的机会;同时,财务经理尤其关心公司各种资产的投资回报和资金管理效率。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财务分析主体不同,在其特定利益主题约束下,财务分析的内容将呈现出不同特点。
二、当前电力系统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及分析方法
无论财务分析主体是谁,为了评价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都需要对公司财务的健康状况进行多方位检查――核实各项财务数据、计算各项财务比率并通过各种比较得到所需信息。就目前而言,我国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主要由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偿债能力、企业营运能力及企业发展能力等指标构成。而分析方法主要是比率分析法。测度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是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一系列比率,如主营业务利润率、投资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市盈率等。由于会计利润受行业、资产规模、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因而会计利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比性。企业偿债能力指标由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构成。前者由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构成,后者由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构成。这些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对各类债权人的还债能力,但它忽视了债务的偿还是以现金及等价物为保证的,如果上述比率中资产的管理及周转出现困难,计算出的比率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营运能力指标由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及流动资产周转率构成。这几个指标缓解了偿债能力指标存在的一些缺点,但其忽视考察企业现金流转能力指标。
例如,有A、B公司,其盈利水平、现金流及应收帐款的指标见表1。
从盈利能力的角度,A公司的利润总额1500万元好于B公司的950万元,利润总额绝对额A公司是B公司的15O%,主营业务利润率6.53%也好于B公司的5.94%,但从现金流的角度和资产质量角度评价,A公司当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亏300万元,实现的主营业务销售收入中仍有7300万元的销售商品款项尚未收回(A、B公司均不考虑年初应收款)。而B公司当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3850万元,增加了公司当年的现金流。
从A、B公司现金流和资产状况看来,A公司实现的利润总额还存在如下问题:①应收帐款的坏帐风险;②承担着为销售产品垫付的资金或支出的风险;③承担着应收商业票据到期不能兑现的风险。而B公司现金流回收正常,还占用供应商的应付款,即得到了一笔无息的融资资源,因此从A、B公司的比较可看出,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好坏不能仅注重利润指标,应结合应收帐款等指标加强现金流量指标的分析。
三、财务报表指标分析研究体系中需重视的几点
1.充分应用现金流量的分析
现金流量和会计利润反映了不同维度的会计信息,二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现实环境下从发展及实务角度看,现金流量分析及经营安全分析应加入到现行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这是因为,企业经营获取的现金及其等价物较之会计利润,从理论上讲,更具客观性与稳健性;从实务上讲,分析现金流量,有助于投资者客观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及其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正确评估企业收益及风险,对债权人来说,分析企业现金流量有助于稳健评价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进而测量企业经营安全程度。具体而言,在目前的分析指标体系中,可加入若干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以补充前述盈利能力指标和完善前述偿债能力的指标,来充分揭示正常的经营活动带给企业的现金及其等价物。
2.引用多年的报表数据和不同项目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就分析方法而言,在使用财务比率方法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外,结构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将被更多运用。结构分析法是把常规的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项目表示为百分比,进行财务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评价公司一段时期财务报表百分比的水平和趋势,让使用者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存在潜在的改善或恶化有充分的认识。时间序列分析法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时间序列分析是将某一现象所发生的数量变化,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以揭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现象的发展规律,从而预测现象发展的方向及其数量。
3.考虑收益的组成部分中偶发性收益和持续性收益
企业的收益中除正常的经营业务收入外,往往持有一次性的偶发性收益,如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益、资产处置收益等,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需引起注意,区别于正常的主营业务收益。
4.注意不同财务会计主体之间数据的可比性
为了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及时提供经济信息,笔者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为企业投资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为国家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为相关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和管理人员等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
一、传统财务指标分析
(一)财务指标分析的定义
财务指标分析是利用财务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的一项工作。
(二)财务指标分析
1.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
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货币资金逐年增加,说明应收账款得到有效回收,坏账损失减少,但货币资金过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
建议:管理层适当降低货币资金的持有量,多余资金可用于投资理财、开发新产品等。分析货币资金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财务杠杆原理等因素。
(2)资产增加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的增加,固定资产逐年增加,说明当年生产效能上一个台阶。
建议:重点做好销售工作,防止产品积压。
(3)库存商品逐年递减,说明销售份额的增加,库存积压减少,企业的支付能力及资产的流动性增强。
(4)应交税金的增加,说明企业增加销售的同时,流转税和其他税金也相应有所增加,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行,会造成企业税负的增加。
(5)本年利润是负数,表明企业成本大于收入,造成本期亏损。
(6)实收资本保持不变,说明企业没有增资和减资的现象发生。
2.损益项目分析
从表2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本期收入和成本比2014年同期略有增长,毛利率保持在25%-35%左右,在同行业中处于中上水平。
(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比2014年增加8,473.80元,主要原因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营改增使得出租固定资产收入和佣金收入的税率由原来的5%调增为6%,造成2015年的税负有所增加。
(3)期间费用2015年有所增加,由于广告费用的投入,造成营业费用大幅增加,财务费用控制得比较好,年度理财收益和汇兑损益在扣除银行手续费后还有盈余。
建议:2016年继续可以加大本项目的投资理财,争取取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4)利润总额比2014年增加30,431.40元,企业所得税比2014年增加7,000元,净利润比2014年增加23,431.40元,由此可见:2015年各项财务指标增长比例不大,在10%以内,总体盈利水平属于一般。
建议:可以适当开发国内其他城市的业务,也可以尝试开发国际市场的销售业务,争取在2016年取得更好的业绩。
总体来说,公司的利润构成比较合理。
二、现代业绩评价指标
(一)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是合理调整会计报表的某些项目后,得出的用于衡量财务盈利水平的经济利润指标之一。相对于利润指标,用经济增加值对企业的业绩评价,会更加全面和准确。因为传统的净利润的计算只扣除企业的债务成本,没有考虑股权资本,而实际上企业的股权成本往往高于债务成本,所以企业的税后营业利润(净利润)往往会高于经济增加值,造成业绩上看是盈利,但实际上却是亏损。
为了客观合理和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现代企业用经济增加值替代净利润,会更加精准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面貌。
(二)平衡计分卡
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各方面业绩的提升,除了市场占有份额的增加,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成本费用的降低以外,还需要考虑其他非财务指标,如:员工的忠诚度,员工的业务培训情况,顾客的满意度,客户的开发和维护情况,产品配送及时性等多项综合指标,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合理地展示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平衡计分卡是采用多重指标、多个维度对企业的业绩评价的一种方法。它反映各项指标之间有机的联系和相对的平衡关系: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领先和滞后的平衡,过去与未来的平衡。平衡计分卡为现代企业提供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因此为现代企业所能接受。
(三)风险分析
风险是由于不确定的因素存在而形成的,市场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市场环境日趋复杂,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必然要面对风险,甚至要面对风险的不断变化,所以有效管控风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1)外部风险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经济金融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社会文化等因素。
(2)企业内部风险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研发创新、财务税务、安全生产和企业文化等因素。
三、总结
财务报表的分析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报表分析应遵循客观性、全面性、动态性和及时性。
(2)一般采用Excel表格分析,用定量的表格显示相关财务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比较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分析财务报表相关数据,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3)根据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和表格,插入相应图示,一目了然,更加形象化揭示各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
(4)财务报表的分析,包括全面分析,局部分析,专题分析和典型分析,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逐项分析,分析前必须对不属于当期但已计入当期的、属于当期而未计入当期的损益、非常规的账务调整等一些非常情况进行分析和说明,计算累计影响数并予以剔除,然后再对当期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5)分析财务指标的同时,还应关注相关的非财务指标,综合分析,合理平衡,循序渐进,找出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6)报表分析不是孤立的,应紧密结合企业的经营业务和管理体系等实际情况,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提出财务方面的合理建议,为投资和管理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财务分析主要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工业企业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的财务状况的信息载体,而财务报表中各种科目、项目的数据反映了某时间节点信息。按照一定标准对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与相关数据、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比较、评价,从而得到对企业经营活动归纳、总结、预测的方法就是企业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的目的是评价经营业绩,衡量当前财务状况,预测未来发展。财务分析是预测决策的前提,是对分析前的企业经营活动的总结,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
企业可以通过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得到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利弊得失,找出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原因和要素,在经营管理中沥青各项责任,从而有效地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二)财务分析是实施决策的有力工具
通过财务分析,投资者可以了解企业盈利和偿债能力,对投资后的风险及收益进行预测,从而有助于进行正确投资决策。财务分析已然成为当前企业资本市场条件下满足债权人、投资人所必需辅助决策方法。
(三)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内控的依据
企业管理人员通过财务分析报告,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知晓本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盈利情况,从而及时发现生产经营活动中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达到改进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财务分析是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
企业理财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本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通过财务分析手段,可以挖潜力找差距,充分发现并利用各种人、财、物资源,促进实现企业理财目标。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据信息使用者不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其内容包括:1、财务状况分析;2、盈利质量分析;3、偿债能力分析;4、现金流量分析;5、投资报酬分析;6、发展能力分析等
三、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中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为了不同的目标,分析人员会使用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通常使用的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比较经济指标揭示相关数量差异的方法。比较内容包括:本期实际与计划制定、定额之间的比较,来了解先前制订计划的实际完成状况;本期实际与前期发生进行指标比较;本期实际与国内外先进同业进行比较。通过多方面的对比,找出数值差异,发现问题,为进一步分析成因做好铺垫。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对经济指标相对数的比较,通过对多维度的对比,可以准确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业绩和企业财务状况,方便企业进行管理。比率分析法可采用结构分析法、相关比率分析法。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用来计算几个有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与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的找差异(确定各项经济指标发生变动的差异)不同,因素分析法是用来发现差异形成的各种原因以及各个因素对差异形成的不同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主要用于企业财务中总成本、利润总数量、净资产报酬率等综合性的财务指标的分析和研究。以上三个常用方法各有优缺点,分析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才能保证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四、工业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通过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来改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
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工业企业中的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往往只重视销售额和企业利润,加上缺乏财务会计基础和财务管理绩效的相关考核,就会忽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造成轻视财务分析工作。因此,企业要从企业环境入手,改变思想加强学习,企业领导要积极采用财务分析方法,健全财务分析制度与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决策水平。
(二)通过完善企业财务指标体系,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可靠,来消除财务分析所依据基础资料的部分局限性
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可以自己据实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这就增加了财务人员的主观操作,而财务人员的素质也就决定了会计数据的质量,最终影响到财务分析的结果。为了消除这方面的局限性,企业要建立严格的会计制度,坚持会计事项持久有效,保证数据具有可对比可分析,为科学化财务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源。
(三)通过加强财务分析方法、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来完善目前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手段
财务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作,单一采用某一种分析方法可能得不到真实完整的分析结果,因此要结合实际,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单个与整体相结合的手段,综合财务报表以外的经营相关的信息(如国内外经济形势、汇率变化、财政货币政策、产业发展规模变动、企业客户调查反馈等),多方面完善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使财务分析结果更科学更准确。
(四)通过加强财务分析实际应用,来改变当前忽视了财务分析中预测功能
当前工业企业的财务分析多立足于现有数据进行分析,往往会忽视财务分析中的预测功能,而预测分析主观能动性很大。因此,需要完善数据来源,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实现分析预测功能,比如采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仓库及OLAP技术分析、杜邦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大数据分析等,通过加强财务分析预测功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五)通过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来改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足的现象
财务分析中人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工业企业中财务分析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针对财务分析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如财务、会计、法律、营销、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有目的地培训,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对各项数据收集整理能力,从而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分析结果,有利于做出科学决策。
五、结语
企业的财务分析不仅仅是对财务报表的简要分析,而是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多方位各环节进行深入的剖析、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促进企业管理决策者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经营效益、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随着经营模式的创新,现代企业除了集合销链条,还涉及自主研发,和电子商务的营销体系,这种具有线上线下、国内国际全覆盖的运营模式,财务人员在面对各种新增的经济业务,除了要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外,还应对各类经济业务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及时向管理层揭示业务绩效和业务风险。
一、企业财务分析概述
财务分析,亦称财务报表分析,是运用财务报表的有关资料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由于对外的财务报表是根据所有使用人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并不适合特定报表使用人特定目的,因此财务报表使用者仅以财务报表无法取得充分的决策支持,不利于决策。财务分析的目的是将财务报表数据运用各种方法转换成有用的信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改善决策。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非常多样,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一般来讲,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虽然这三个常用方法对财务分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们都有着自身的局限性,财务人员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合理运用,否则将会影响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二、当前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分析形式化,未形成体系
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分析多未形成体系,目标及定位不清晰,要么是机械式地对财务报表层面进行简单的计算或对比,只反映数字结果,而对数字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剖析不够重视;要么是只针对某些业务板块进行专项分析,没有分层次的财务分析体系。这两种现象直接造成财务分析流于形式、综合效应弱化,不健全的财务分析体系,不仅不能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甚至会误导决策方向。
现代企业的业务模式和业务类型较以前复杂且多变,孤立地对某种业务类型进行单一的分析,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体系,会产生整体的业务模块运营顾此失彼,得不到总体平衡及优化。当前财务分析较重视企业短期利益,多是停留在表层现象分析,具有一定“短视性”。
2.财务分析方法使用不恰当
财务分析理论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参考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使用前提条件,由于每个企业存在自身的个性化情况,并不能完全生硬地套用。教条式地将财务分析理论模式套用到实际工作中,未能做到根据理论原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业务状况进行转化,有可能令得出的数据不能对业务状况发表客观的评价。
以应收账款周转率为例,在进行年度分析时,计算公式是全年的销售收入/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此时,分子是全年的收入,分母平均余额通常是用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但是,当年初或年末存在着一定的特殊因素,不能说明全年度应收账款的平均水平时,建议使用全年度12个月份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去匹配分子的全年收入,经过修正后的数据更能真实反映应收账款的周转效率。同样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式,有些财务人员每月定期分析,希望通过每月数据的更新及时揭示应收账款的波动趋势,实时反映管理绩效,这个出发点是值得认可的,但是,在现实中,有些财务人员直接拿一个季度或几个月的收入额相加作为分子销售收入,未进行年化,这样每个月得出的趋势指标有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3.财务分析不够深入,与业务的粘合程度不高
企业的财务分析不够深入,对业务的渗透力不强,甚至有些财务人员在不熟悉业务运作的情况下仅在办公室内完成公式化的分析运算,并由此陷入针对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对结果的可靠性无法做出职业判断。各种财务数据之间存在的一定的关联性,而每项财务指标又与具体业务存在着相关性,财务指标只是对业务运行的结果的反映,但是,针对该项结果有可能存在财务指标所对应的数据口径与实际业务口径不符,即财务分析所对应的业务信息可能发生口径偏离,导致财务分析结果的异常,但这个假设是需要财务人员按着数据来源进行逆向查因,才可能验证是否存在人为差错或数据源差错,财务人员必须向业务端延伸;其次,当财务口径与业务口径相符时,分析结果的好坏,财务人员需要通过了解实际业务运作,结合财务管理和战略思维,才有可能财务分析指标的未来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善措施。脱离了业务基础的财务分析是不具有可实现性的。
4.财务分析结论的应用有限
财务人员通过专业的分析程序得出了分析结论,将结论提交管理者,便认为财务分析的工作完成了,或者认为提供决策支持便达到了分析的目的,其余的业务领域上的事务与财务无关。实质上,分析结论只是进入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新起点,通过分析过程收集的业务信息以及形成的结论,发现经营问题,接下来,分析人应利用分析结论深入思考,解决分析结论背后的问题,优化现有业务模式或流程,实施内部控制措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完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建议
1.建立全面的带有预警功能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企业为了确保各项经济业务安全有成效地运行,实现价值最大化,必须重视财务分析,并把其作为一个体系工程,明确目的、职责、作用。财务部门应明确分析目的,树立服务意识,结合财务和业务,建立全面的具有预警功能的财务分析体系,并对企业的财务指标引入预警值。全面,意味着我们不能孤立片面地进行零散的分析,而是从公司战略层面为核心,综合平衡所有运营模块,即从全局或宏观层面兼顾总体平衡与成效;同时,通过增加非财务指标作为补充,达到全方位的辐射效应。预警的作用体现为能够提前发现企业经营的异常情况,比如通过对企业财务能力的衡量,对企业顾客服务情况的调查,对企业内部研发创新能力的考察检验公司运行是否正常,从细节入手,在源头上预防风险的发生。
2.财务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首先,财务人员必须深刻理解理论背景和实质,理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剔除各种影响因素。财务理论公式往往具有使用前提,财务人员如果简单生搬硬套,不但不能客观评价经济活动,反而陷入无法解析的数字怪像。要注意各种分析指标的具体运用规则,认真理解财务指标的定义及使用前提,真正理解该指标的含义及意义,结合实际业务情况进行灵活变通。其次,在分析时,可以将具有关联性的财务指标进行方向性的验证,尤其针对异常现象,更需要用另一维度去分析验证,以充分证明财务结果是否可靠。再次,注意财务方法的综合运用,针对同一项分析目的,往往并不是只能使用一种分析方法,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深入剖析,例如,可以将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结合,可以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可以将比较分析与因素分析法相结合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财务分析方法选用必须在明确分析目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要求财务人员有扎实的财务知识,同时,也要通过业务实践,培养职业判断能力。同一种财务分析方法可能会由于不同的人员产生不同的分析结论,这是由于财务人员对分析方法的认识有区别,或者是对收集基础数据的来源不一致。另外,财务方法的选用也要结合企业的信息环境做出合理的判断,即要与信息化程度匹配,不能为了使用某种方法而不顾成本地去收集信息。
3.构建财务――业务分析思路
首先,由财务报表层次为中心,辐射到各业务模块。即以财务报表层面构建财务分析指标,对各个相互关联的财务指标,借助于趋势分析,先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提示总体运营情况,发现优势与劣势。同时,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数据中找出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的业务分析指明方向。例如,在财务报表层分析时,我们可制定获利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等三大维度,以获利能力分析为例,分析毛利率变动原因,我们可引入因素分析法,分别对售价和成本的影响程度先定性定量,为下一步的业务层面分析先锁定方向和影响程度,继而有针对性的了解售价与成本的具体业务状况。其次,承接报表层面财务指标的提示,财务人员应主动积极与业务部门沟通,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熟悉业务流程,尤其是关键业务流程,分析流程背后对财务数据的影响关系,检验财务报表层面的分析结果与现实的业务流程是否相符,并找到影响财务指标的关键业务活动,找到源头因素,发现问题,形成分析结论。再次,根据业务层面所发现的问题,结合财务规则和风险控制意识,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为下一个分析周期的业务提供优化的方向,以实现财务分析的增值效应。
4.充分利用财务分析结论指导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分析结论除了提供决策支持外,应发挥财务管理与规划的效应,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最大效应,并真正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例如,对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应用,除了将该结论与行业数据或历史数据进行比较总结存货管理水平的变化趋势外,还可以用于作为提高存货周转率的延伸,即进一步思考影响存货周转率高低的因素,通过分析库存状况,是否存在积压库存,如何消化库存,减少最低采购量,缩短采购周期等各种有利于提高存货周转率的措施。财务人员把分析结论用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带着创新的心态去改变现有的经营结果,敢于去改变未来的结果,这是财务人员作为管理者应具有的格局,不但为企业创造了增值效应,同时,自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经济全球化已形成格局,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愈显重要,这不仅要求财务分析要打破传统的分析模式的约束,也要敢于创新和突破,进行定期的、不定期的、专题的、专项的、报表层面的、业务层面的等财务分析。通过建立具有综合性和预警性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财务人员通过开放思想,积极学习新业务,灵活运用财务知识,围绕报表层面的信息向业务层面渗透挖掘,将财务分析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利用财务分析发现问题的同时,进一步通过财务分析来拟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现代企业财务分析应基于过去,结合当前,着眼未来进行分析和沟通,以快速反应市场变化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及对策,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把握时机,做大、做强企业的战略目标。
当前我国公司会计报表指标体系主要是以企业的一些基础财务会计核算资料以及财务报表作为依据,通过相关方法的利用,生成相关指标对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信息进行评价,以方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据此做出更为科学有效的决策。我国公司会计报表指标体系在目前看来主要是根据一些核算资料获取,该体系更多的是依据历史时期的相关资料,包括财务核算资料、财务报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等内容,这些资料更多的是着眼于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但是企业的决策需要面向未来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会计指标体系不能够为企业未来决策提供支持的话,那么这一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是要受到质疑的。下面将针对当前我国公司会计报表指标体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我国公司会计报表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准则较为不完善
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方法有了较大的改变,企业在经营业务层面更为多样化,所采取的经营方式也更加灵活,这也给日常的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应对不同业务的不同财务、税务等处理方式,工作强度以及工作难度都有所提升。按照当前我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只要会计准则或者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的相关要求能够得到满足,相关会计处理都可以接受。以存货的核算为例,在对存货的成本信息进行核算时,可以选择的方法不只一种,如加权平均法、个别平均法以及先进先出法等。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式也是如此,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以及双倍余额递减法等都是可以选择的折旧计提方法。虽然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带来了较多的便利,能够更多的考虑到相关业务实际,赋予企业更多选择的自由,但是多种会计处理方式势必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带来影响,进行对后续的财务报表分析造成影响。相关会计准则在设计之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来供企业进行选择,但是部分公司的相关人员会利用该空间来对财务报表信息进行操纵,这也就使得公司对外报出的财务报表在准确性方面会大打折扣,使得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内部的真实情况无法了解。与此同时,我国的会计准则假设记账本位币的币值稳定,虽然能够为财务会计信息的稳定性提供一定的方便,但是却使得财务数据变得较为僵化,不能够随着汇率的变动进行针对性地调整,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在不同时期的可比性。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使得企业的国际业务越来越觉,如果汇率发生较大波动,那么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存在较大程度的失真,这也就使得财务报表变得更为不真实。
(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成熟,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在上市公司这一群体中得到了较好的推广与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相关问题尚未解决,对于非上市企业也是如此。首先,在信息披露层面还不够全面,企业的财务报表在实物资产以及有形资产的反映方面做的较为全面,但是针对公司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的信息以及一些无形资产、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等有关的信息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反映的较少,或者根本从未涉及。其次,在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层面还有待提高,我国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情况通常由管理人员掌握,但是管理人员却并没有将真实信息进行完全透明的披露,这也就使得公司内外的财务信息使用者信息变得不对称,外部财务信息使用者有可能据此做出错误的决策。最后,在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层面做的还不够好,可靠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但是信息披露制度在我国推选时间较短,我国公司群体鱼龙混杂,部分公司可能通过披露虚假的信息来获利。
(三)财务分析指标存在的局限性
与财务分析相关的指标较多,每个方面的指标均具有或多或少的局限性,文章选择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与盈利能力这三个方面来对财务分析指标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首先,在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使用层面,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两个方面的指标来进行反映,这两个指标来所体现出的情况越好,那么公司就有更多的货币资金,公司资产的流动性也较强。但是,从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这两大指标的运算过程看来,这两个方面的指标计算所需的相关数据主要是来自公司的财务报表,对于财务报表以外能够增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表外因素却并没有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准确地进行反映,对于部分企业而言,这些表外因素对于企业偿债能力有可能较大影响,其影响力甚至要超出表内的相关因素,在会计指标体系的建设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
其次,公司营运能力风险评价指标,在该指标中,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能否对公司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进行充分地反映是值得怀疑的,这两大指标在对企业的现金收支进行动态的反映方面有所不足,因而在营运能力进行的反映上准确性较差。与此同时,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和企业应收账款、存货周转速度快慢具有较大关联。
最后,从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上来看,设计上较为不科学。总资产报酬率是用期末总资产与期初总资产的平均值去除企业的净利润,企业的总资产应该包含应付债权人的负债,应付债权人的利息是企业的利息支出属于企业总资产产生收益的一部分,但是在计算总资产报酬率时却并没有将企业的利息支出考虑进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解决会计报表指标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大力完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
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有可能使得过去适用的会计处理方法适用性有所降低,为了生成更为有效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应该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对相关内容和条款及时予以调整,减少企业在财务会计处理方面的操作空间,对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的行为进行控制。在对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进行调整的时候,应该秉承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思想,一方面能够提高会计准则的水平,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具有国际业务的公司在执行相关财务时能够更为便利。与此同时,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够应该随之得到提升,与会计估计以及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会计处理是会计造假产生的根源,此时如果企业的财务人员能够对管理层的相关授意或者指示予以识别,并对相关风险进行充分判断,相关财务造假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有可能会降低。
(二)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会计报表指标体系运行是否有效与信息披露制度是否完备具有较大关联,及时、可靠并充分的信息对于会计指标分析的有效性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应该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扩大财务信息披露的维度,使得财务报表不仅仅反映一些实物资产信息,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等信息应该有得以披露的制度。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监督与处罚力度,大力提供我国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与有用性。
(三)优化财务分析指标的设计
1.在偿债能力指标改进层面
首先,应该增加现金流量债务比指标,可以增加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总额债务比以及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来对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进行完善。其次,部分因素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在财务报表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这些因素既包括对偿债能力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在有利因素层面,增加可运用银行贷款指标,该指标是指指银行已同意、企业未办理贷款手续的银行贷款限额,可以随时增加企业的现金,提高企业的支付水平;将近期变现的长期资产进行考虑,企业可能将一些长期资产很快出售变为现金,增加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出售长期资产,一般情况下都是要经过慎重考虑的,企业应根据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辩证关系,正确决定出售长期资产的问题;企业的信用对于短期债务偿还具有较大作用,企业自身的信誉较好,能够快速通过关联企业或者相关金融机构贷款进行资金周转。在不利因素层面,将与担保有关的或有负债等考虑入内。
2.在营运能力指标改进层面
一方面,可以对应收账款周转率风险评价指标进行改进,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应收账款收回越快。反之,它会影响偿债能力和正常资金周转。但是当企业是季节性经营、企业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销售及企业大量使用现金结算销售的时候,使用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所以,在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时还引入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针,以科学反映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能力。另一方面,对存货周转指标进行改进。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但有时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增加可能是经营策略,如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行为、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等。因此,企业应增加“存货平均占用期”这一指标进行分析
3.在盈利能力指标改进层面
在既有盈利能力指标中增加与现金流量有关的指标,如资产现金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净资产比值等,使得对于盈利能力的反映更为充分有效。另外,可以对前文列示的总资产报酬率指标进行改进,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加利息支出,就更趋合理。又考虑到其计算指针的会计数据是以应计制原则确认的,总资产报酬率并不是一种收现的报酬,而作为债权人和股东,往往更注意现金回报的情况,也可以把计算公式的分子再作改进,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利息支出、待摊费用及回收额的总和。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一、企业财务分析概述
传统的财务分析又称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的过程。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传统的财务分析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而现代财务分析是传统财务分析不断发展的产物,相对于传统分析,现代财务分析更加注重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评价、对企业未来财务成果进行预测,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部门进行财务分析,不仅要注重微观管理,更加看重的是从宏观角度来把握企业的经济活动,特别注重横向纵向同时进行分析,从决策的层面得到财务分析信息。现代财务分析不仅仅依据企业的会计报表,更重要是看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市场需求、未来发展等。企业财务分析的目的应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对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进行分析,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并且还要借助各种相关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分析,运用对标分析等手段加强企业的横向对比分析。
二、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对财务分析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期。一方面,由于市场和自身的原因, 有些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决策很少依靠财务信息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调整频繁,为了跟上变化,大部分企业的财会人员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新准则、新制度以及调整核算体系和会计信息系统上,很少有时间进行财务分析,从而也难以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产品。
问题二:财务分析目的不明确
财务分析信息的需求者主要包括企业所有者、企业债权人、企业经营决策者和政府等。不同主体出于不同的利益考虑,对财务分析信息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然而,有些企业的财务人员不清楚财务分析的“客户”,财务分析一种模式走天下、只出一种财务分析产品,财务分析报告晦涩难懂。
问题三:财务分析方法落后
有些企业财务分析模式单一,信息技术利用程度低,多采用传统的比较分析、比率分析等分析方法,习惯于自我比较,习惯于与本企业的计划比,与过去同期比。
问题四:财务分析内容单一、缺乏深度
很多企业财务分析仅限于对财务报表的研究和分析,未涉及财务风险分析、专题分析等。注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分析,不重视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多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分析,而对运营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的分析很少涉及。只检查过去,不指导未来。大多是就数字论数字,使财务分析变成了表格、数字的说明,忽视数据和分析结果与管理决策之间的联系,不清楚数字内涵,更没有涉及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使财务分析大多处于公式化、表面化的状态。
问题五: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分析只注重量的评价,而忽视了无法量化的非财务指标,使财务分析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局限性。
问题六:财务分析的应用范围存在局限性
现阶段,大多数企业财务分析的应用范围仍停留在传统的层面,没有将其运用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
三、完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途径
1.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养,创新财务人员知识结构,促进财务人员的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2.财务部门应明确分析目的,树立服务意识,结合财务分析信息需求的不同主体,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例如企业经营者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财务分析就要对影响营业收入的营业量和单位产品价格等因素变化趋势与影响程度进行敏感分析;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财务分析就要对企业的资产、盈利能力、股价变动、发展前景等进行分析;债权人在进行授信决策时,财务分析就要对企业的长、短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财务风险等进行分析等等。另外在企业内部,财务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与业务单位进行对接,为业务部门提供个性化的财务服务与指导。例如在销售部门制定销售策略时利用本量利分析中的盈亏临界分析为其提供数量分析和决策依据,避免销售部门的短期行为,将自身利益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盲目进行市场扩张,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规模和效益不相匹配等;利用本量利分析中的各因素变动分析为营销策划部门拟定营销方案的资金预算提供参考数据等。
3.完善财务分析方法,优化财务分析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分析层次。新型财务分析体系应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运用四维分析方法,即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对财务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运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沃尔比重评分法等综合指标分析方法将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等诸方面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地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揭示与披露,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与此同时,建立指标分析、报表分析、方案分析等多层次的财务分析模式,以会计报表为模版,以边际分析为模版,以EVA(即经济增加值)为模版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评价。新型财务分析体系应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增加强大的查询分析功能,能够随时根据企业相关利益者的不同需要,迅速提供相应的分析结果,包括详尽的数据支持和直观的图表及幻灯形式,将财务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财务分析报告不再是各种各样的数据罗列、长篇累牍的数字说明。
4.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财务分析的内容。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满足管理层的需求,因此,应以利润分析为主线进行综合财务分析。一方面借助对利润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对各业务版块,各业务部门进行业绩评价与分析,找到利润变动的根本原因,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作出全面的分析与评价。与此同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根据当前管理重点进行专题财务分析。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由于现金流量与会计盈余是不同维度的变量,因此应将现金流量分析引入财务分析体系,在考虑现金流量本身的特点,以及进行现金流量分析的 目的的前提下,设计切实有效、实用、全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体系。包括反映支付能力的指标,反映收益质量的指标,反映营运效率的指标,反映成长潜力的指标等。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在财务分析体系中的运用,弥补财务分析体系的固有缺陷,为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做出科学决策提供更有利的依据,有助于企业健康的运作和发展。另外,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财务指标的重要程度会发生相应变化。所以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应将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扩展到持续增长管理方面,这样才能做到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5.坚持财务指标分析与非财务指标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管理状况进行综合判断。从会计确认的角度看,某些非财务因素反映到财务业绩会有一定延迟,导致重要的非财务因素没有立即被财务业绩信息反映出来。然而,随着企业整体规划管理进程和发展战略的实施,这些非财务因素最终都将反映在财务业绩中。因此,财务分析不仅应当关注利润、投资报酬率、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还应当关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企业学习和成长能力,甚至环境义务等关于社会责任的更广泛的非财务指标。引导企业面向未来,提升企业价值。
6.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引入财务分析体系,为战略决策提供支撑。企业发展战略决策需要决策者对企业经营环境的洞察,尤其是结 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财务实力,对拟作出决策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和预测。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意义在于企业可以通过现有的、历史的数据推断、预测、分析企业某一项决策可能对企业的效益、权益和资产规模的影响,进而判断决策的可行性,以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制定出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它不仅为决策的制定提供数量分析和决策依据,而且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例如企业在制定筹资策略时可以利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对筹资方式的选择做出分析和判断;在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可以运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管理信息化等新经济环境的形成与发展,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愈显重要。这不仅要求财务分析要打破传统财务分析模式的约束,围绕企业的经营活动捕捉各级管理者最关心的热点问题,适时进行定期的、不定期的、专题的、专项的、对标的、报表的、经营资料、管理资料、财务资料等各方面的财务分析,同时对企业拟发生的重大事项,如企业筹资、对外投资等,也要及时将财务分析的结果提供给管理当局用以决策参考。财务分析不仅要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同时也要注重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企业的财务分析应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通过事前、事中、事后财务分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适时地体现出财务分析的实时化和快速反应。在着重强调利用财务分析发现问题的同时,进一步通过财务分析来拟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基于过去,结合当前,着眼未来进行分析和沟通,以达到迅速形成企业规模优势和市场优势,增加企业竞争力,做大、做强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唐海燕,刘志福.大预算环境下石油销售企业财务分析问题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2012年第1期(中).
[2]潘长福.论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十大问题[J].铜业工程,2009(01).
[3]陈华,汪霞.供电企业财务分析创新与实践[J].会计之友,2008年第11期(上).
一、现金流量表的界定
(一)现金流量的界定
现金流量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值得注意的是,涉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形式上的转换时,不会使其产生流入和流出,即不构成现金流量。常见业务如,用现金购买3个月内到期的国债;从银行提取现金等。前者属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之间的转换,后者属现金存放形式的转换。
(二)现金流量表的界定
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在现金流量表中,通常现金、现金等价物被看作“一个整体”。除非提及现金等价物,否则“现金”的概念中就包含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现金”对应的是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思路
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主要分为三部分,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可依据企业规模、业务量大小等因素选择适当的编制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直接从企业的相关会计记录中获取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等信息;
第二种思路是以利润表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调整相关资产负债表项目从而获取有关信息。例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的数据。(具体见例1中表1、表2、表3的列示)
三、三表的关联体现
(一)企业基本财务报表间的关系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枢纽,可综合反映某一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主要从整体和结构两个维度上,架构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价值”。基于此,基本财务报表间的关系、具体项目的数字联动如图1所示。
在三表关系中,现金项目是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间联系的一个纽带。例如,当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不涉及现金等价物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年末年初之差应等于当期现金流量表中现金的净增加额。又如,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与利润表间也有其内在的对应关系,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末数扣除年初数,应等价于利润表中净利润的累计数。这说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存在密切的关系。而现金流量表主要揭示了企业的现金从哪里来,又到何处去,它进一步说明的是资产负债表的结果。综上所述,三表间具有相互解释、相互说明作用。
(二)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例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部分项目为例,进一步探讨三表的内在机理。
图1 基本财务报表间的关系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了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际收到的现金。在填列该项目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坏账”等。具体计算如下: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应收票据年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年初余额)-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例1:M公司2014年有关会计报表、补充资料具体如下:
要求:根据上述相关资料计算分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多少万元?
解析: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30000+5100+(340-460)+(375-330)+(170-80)-6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35109(万元)
例2:N公司2014年相关资料如下: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年初余额为8.5万元,年末余额为1.6万元;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28.5万元。本年度发生坏账为0.26万元已予以核销。
要求:分析填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的金额为多少万元?
解析: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8.5+(8.5-1.6)=35.4(万元)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了企业购买材料、商品、接受劳务实际支付的现金。在填列该项目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营业成本”、“存货”、“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等。具体计算如下: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存货期末余额-存货年初余额)+(应付账款年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票据年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年初余额)-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
例3:承接业务例1资料,假设M公司2014年在存货项目中包含计提车间折旧费为12万元,营业成本项目中包含计提车间折旧费为35万元,本期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为398万元,请计算分析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多少万元?
解析: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25500+398+(6220-8100)+(600-752)+(558-422)-(12+35)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23955(万元)
四、关联分析之建议
(一)关注三表的整体性、结构性
财务分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每一种财务报表都有其特定的目的,除了“数字联动”还应结合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战略、政策等。立足结构、把握整体,能够更准确地掌握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等的认识和评价更客观、真实,为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二)动态分析现金流量过程
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集中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以实时动态的角度分析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过程,能够更加明确现金从哪流来,又流向哪去,这种“发展中求平衡”的思想,会使分析结果更为准确、科学,同时也降低了后续的审计风险,从而为使用者制定合理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肖序,陈宝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联系机理[J].会计之友,2015(9)
[2]周建新.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现金流量[J].会计师,2014(14)
【中图分类号】F406.72/F426.82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理论较为丰富,但实务运用中却存在“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片面性问题,财务分析人员经常根据简单的指标计算得出孤立的结论,难以全面联系、多维度关联判断,欠缺分析的深度,在决策参考中价值有限。本文以贵州茅台合并财务报表分析为例,提出多维度关联判断的思路和方法,包括股权资本盈利水平及含金量分析、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变动的因素分析、商品经营盈利水平及结构分析、成长性与盈利能力趋势分析,以期丰富财务分析的理论研究和方法应用。
一、股权资本盈利水平及含金量分析
股权资本盈利水平是盈利能力分析的关注重点,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是核心衡量指标。笔者认为,除了通过连续期间的指标值观测、行业对比分析,还需要结合收益的含金量综合判断,可采取盈利现金保障倍数、销售获现比率、购买商品付现比率等指标展开。这种分析的优点是将应计制利润隐藏的风险予以揭示,有利于决策者辩证把握。
以贵州茅台为例,从表1可以看出,2012~2015年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其中2015年末27.08%为最低值,股权资本盈利能力有减弱趋势,但在同行中处于优秀水平,给予股东的回报较高。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2015年为1.1,在净利润增长不明显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比过去有所提高,扭转了自2012年以来逐年下滑、经营净现金流量总是低于净利润的趋势,净利润有较好的现金保障,利润质量有所提升。
利用年度轨迹图(图1)及直线回归分析可以预测,2016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有较大提升的趋势。这在2016年各季度数据(图2)可以得到验证,尤其是第三季度特别明显,可结合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具体分析。
公司利润表所反映的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基本接近,因此,盈利的含金量分析,可通过销售获现比率、购买商品付现比率进行进一步观测。通过表 2、表3可以看出,两个比率基本接近1,说明销售收现及购买付现能力较好,现金较为充裕,有利于资金周转,保证生产运营的良性循环和利润获取的可持续性。进一步观测,获现比率2015年有提升趋势,付现比率逐年减少,借此可以了解产品的销售政策、资金的宽松程度或企业的商业信用情况,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目前所面临的财务状况。
二、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变动的因素分析
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变动的因素分析,可结合杜邦财务分析法展开,找出重点和关键,深入挖掘,穷根究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发现问题,改善经营管理。如果主要属于销售净利率方面的因素,可结合利润表结构百分比法查找具体项目;如果属于资产周转效率方面的因素,可结合各项资产周转次数及其结构占比综合判断;如果属于权益乘数的因素,则可以利用权益结构计算表及其他资料查找原因。
以贵州茅台为例,公司2015年净资产收益率为27.08%,相比上年32.72%下降了5.64个百分点,通过杜邦体系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资产周转效率下降引起的,资产周转率从0.52次减少到0.43次,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5.61个百分点(表4)。
接下来,具体分析资产周转速度下降的原因,采取将各项资产的占比、该项资产的周转次数相结合进行综合判断。总体而言,企业资产中非流动资产仅占20%~30%,而流动资产占据绝大部分,因此重点关注流动资产的运营效率的变化。而在流动资产中,存货与应收账款所占比重较大,应收账款周转率与该类资产占比相乘高达62.62%,而存货仅为3.23%,因此,应收账款周转效率变化的分析是关键。(表5)
应收账款周转率自2013年以来逐年下降,从119.18次大幅度减少到6.62次,在同行中处于较差水平,是企业资产周转效率最大的影响因素。结合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分析,可以看出,最近3年,销售额仍呈增长趋势,应收账款周转下降主要是由于应收票据激增引发的,而应收票据又全部为银行承兑汇票,在流动资产中风险相对较小,对企业未来资产和资本经营盈利不会有太大影响。
三、商品经营盈利水平及结构分析
这一维度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利润表趋势与结构观测,分析收益来源、收益的稳定性及收益质量。因为利润表各项目构成关系直接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中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的贡献程度,财务分析师应当把企业自营业务、对外投资业务、非正常的利得与损失加以区分,按照利润表设计的层次分别判断,从而根据发现的规律查找问题,帮助决策人提供预见性参考意见。
以表6贵州茅台利润表为例,从绝对值看,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2015年均没有较大变化,增长有限。从结构百分比看,各项目比率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因此,不作过多分析。分析重点转向观测各利润之间的关系,即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之间的接近程度,从而判断商品经营收益的主要构成及其稳定性。
2014年,营业利润为221.03亿元,利润总额为218.82亿元,营业利润率、营业总利润率分别为70%、69.30%,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数,二者都十分接近。2015年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营业利润率与营业总利润率也几乎没有差异。这种对比可以反映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日常经营活动的贡献,非日常活动的利得与损失极少,因此,收益具有稳定性。
而从营业利润形成过程来看,主要取决于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而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很少,可以认为公司经营收益主要来自于自营商品,即酒类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这种营业利润构成关系可以使收益具有可持续性。
图3描绘了2011年至2015年间,公司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利润总额与营业利润轨迹几乎重合,而这两项利润又随着销售额的增长而几乎同比例增长,二者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如果添加直线回归趋势线,可以看出二者几乎平行,显示较强的相关性。
图4描绘了2015―2016年各季度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变动关系,可以验证基本符合上述判断。
四、成长性与盈利能力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