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互动式健康教育

互动式健康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互动式健康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互动式健康教育

篇1

结论:使用互动式进行压疮健康教育,能显著提升患者的压疮主动预防能力,在压疮预防过程中,可以起到确切的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6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61-01

以往大多数人认为,压疮只是出现在长期卧床患者骨突处。进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显示,只是长时间施加压力,身体任何部位都可能会出现压疮。毛细血管正常状态下,血管压为3kPa左右,外部施压>4kPa,就会对局部微循环造成影响,甚至会出现压疮 [1]。压疮预防过程中,大多是以提高护理质量、加强评估、评价为主,但是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方法的不断完善,护理措施不断改进,依然难以杜绝压疮发生率,造成此情况主要因素为家属和患者缺乏压疮主动预防的意识。本次研究主要对住院患者采取压疮知晓调查,实施互动式预防压疮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压疮的预防主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60例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患者,病种为腰椎病变术、四肢骨折术、髋关节置换术、腰椎骨折等。

1.2 调查方法。

1.2.1 压疮知晓调查。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患者压疮知识调查表,其中包括压疮易发生人群、压疮形成人群、压疮危害等相关提问。

1.2.2 互动式健康宣教。实施健康宣教,主要对象为住院患者和家属,其别是关节疾病、四肢骨折和脊椎骨折等需要长期卧床患者、入院时即开始对患者进行病情,皮肤状况的相关评估。并对相关知识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

因家属和患者对压疮了解度较低,临床活动也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压疮,特别是无法自主活动,却可以被动翻身家庭患者,压疮发生率极高。家庭患者发生压疮后,需要采取局部转移皮瓣,进行压疮修复。经整形医院的相关报道显示 [3],有25例尾部压疮患者,作修复手术 [2]。可见,向家属和患者,讲述压疮的相关知识,并对压疮I期进行重点预防,对于II期、III期和IV期压疮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压疮高发部位,除了骨突部位外,与床长时间接触的任何部位,都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疾病。经过对压疮的形成因素进行研究,从研究结果显示 [4],汗渍、压、尿和汗是导致压疮形成的主要因素,而推、拖和拉是导致压疮形成的主要诱因。压疮为一种能引发全身感染的疾病,可能会加重原发病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压疮治疗费用高,且治疗时间长,在患病期间,患者痛苦。必须及时有效的进行主动预防措施,可经过预防压疮操进行压疮预防,也可以将压疮的预防知识告知患者,主要有以下:按时翻身,及时换位垫,摆好,多进行肌肉关节活动,并积极与医务人员配合。在骨突处,垫好减压垫,对于受压部位,需要及时进行按摩,并进行肌肉减压。通过图片和视频方式,向患者与家属展示压疮,以及压疮的危害性,要求患者主动障碍压疮的预防方法,也可以深入认识到压疮的危害性,通过一对一,或者是集中学习的方式,向患者示范、讲解压疮的预防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表示,P

2 结果

篇2

冠心病是一种对人类身心健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且并发症较多,冠心病患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正在逐年增加。冠心病二级预防实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事件的危险,防止冠心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但是目前由于国内对冠心病二级预防重视程度不高,同时对冠心病相关知识和治疗依从性介绍不全面,从而导致冠心病二级预防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实际中加强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尤为重要,而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护患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的落实二级预防[1]。该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护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应用的价值,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清晰的意识及一定的通讯设备、互联网知识等[2]。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44~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4±1.0)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41~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1.5)岁。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宣教:①给予来院进行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让患者对冠心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教给患者及其家属自救和求救的措施。②然后进行观察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特征以及相关的化验检查结果,并针对结果给予一定的基础治疗及护理。③饮食调养教育,给予患者饮食上的指导,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或暴饮暴食,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③运动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健身舞等个体化运动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具体操作如下。

(1)健康教育的内容。冠心病基础知识教育、心理护理等均属于健康教育的内容。①基础知识教育,患者入院后即为其介绍医院环境,帮助其熟悉环境及作息时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述冠心病疾病的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问题,采取一对一的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率,提高其对疾病的预防及紧急处理能力。②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易产生消极、抑郁的负性情绪,不利于康复,因此临床中应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消除患者负性心理;此外,需做好患者其他症状的观察护理,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易引发心肌梗死,临床中应定期对患者进行体检,将危险因素的发生概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2)护患互动内容。在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为宣教健康知识和问答知识,护理人员还可以选择固定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冠心病知识讲座,电话通知每位患者讲座时间和内容安全,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对不能参加的则可以安排上门访视对患者进行个别指导。在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为通讯联络,对于普通患者出院第1个月后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半年后则可以每季度1次,急性患者则可以出院后的1周进行电话随访,之后每2周进行1次,根据时间不断调整电话随访时间安排。嘱咐患者注意服药和饮食、戒烟戒酒、坚持适量运动等。此外还可以给患者发送手机短信提醒,通知患者及时复查,并按时服药等。患者出院后的遵医情况坚持评估,每季度1次,并对评估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忘记服药的患者要叮嘱其家人对其进行监督,对饮食不适当的患者则应该为其制定适合的食谱,对缺乏运动的患者,则帮助其制定适合他们的运动计划。每次随访时都要仔细分析患者提供的记录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不断改进自身随访内容和策略,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及时解决问题,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依据冠心病指南对知识博客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将评论功能提供给患者及其家属,并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进行及时的恢复。登载医学专业知识和生活娱乐内容,以有效吸引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的情操进行有效的陶冶。

1.3 评价指标和判断标准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健康教育实施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宣教方法、宣教内容、实施健康教育的频率、人员素质等,分值在0~10分之间。健康知识测试内容和健康教育的内容相同,分值均在0~100分之间,患者的依从性和得分呈正比例关系。同时将患者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详细记录下来,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呈反比例关系[3]。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临床通过对两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知识检验分数(7.1±1.0)分、(95.0±2.0)分均明显比对照组(5.1±1.0)分、(86.0±5.0)分高(P

同时观察组患者有2例患者发生心血管发生事件,而对照组有5例,观察组心血管发生事件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单靠药物治疗不能全面有效地控制疾病。国内外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都遵循着“五驾马车”的原则,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1]。互动模式是一种护患关系平等基础上的双向性护理活动。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互动模式教育,寻求更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4例,男72例,女62例;年龄22~74岁;文化程度:大学21例,中专33例,高中21例,初中34例,小学19例,文盲6例。病程<5年,无严重并发症,未使用胰岛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平均年龄(51±2.67)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3±2.35)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方案基本相同,给予试验组互动模式健康教育,给予对照组常规指导。

1.2 方法

1.2.1 试验组 (1)入院时教育: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入院须知、病区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减轻负性情绪,建立良好的认知模式。入院后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等,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通过小册子、宣传栏及口头讲解等方式向患者宣教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日常保健等,强调“五驾马车”的重要性。(2)注重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感受,发现患者心理问题及时疏导,注重给予正向激励。认识有误区或做得不好的地方及时予以纠正和劝说,如不同的口服降糖药有不同的服用时间,解释其药理作用,并通过反复告知,反复提问及病友互相提醒等方法强化记忆。(3)共同制定饮食及运动计划,护士每日对患者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认真听取患者反馈并提出建议,患者参与修改,大力强调饮食和锻炼是基本的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喜好,给予个性化指导。饮食上,指导患者保持多纤维、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运动方面,建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对于60岁以上患者,大多不主张爬楼梯运动,以免带来关节损害。(4)经验交流:经常定期地把患者组织起来,将他人的自身体验和成功经验进行分享,充分调动患者的潜能,积极配合治疗。注意避免负性刺激,将病情相似的患者尽可能安排同一病室。

1.2.2 对照组 实行单向性健康教育,即常规介绍责任护士,病区环境,给予相同内容的健康教育,但不予过多鼓励和强化。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入院5 d后每日的空腹血糖、三餐后2 h血糖。(2)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健康教育评分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运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评价见表1,患者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评分比较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渴望了解与自身疾病相关的治疗、护理、康复的信息。护士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提供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及自身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

护士通过专业的全面的指导,提高了患者的信任度及满意度。健康教育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使生活质量的提高。互动护理模式以整体护理模式为基础,继承了整体护理模式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工作程序,将家长式的单向性护理方式转变为护患双方平等关系上的双向性互动模式,强调和发挥了服务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其决定权和参与权,满足了服务对象的成就感,增强了自护能力和信心,是现代护理服务内涵的扩展[2]。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9.

篇4

        教师和节目主持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是节目主持人要把办节目的理念转移到以观众为中心上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二是节目主持人以特有的语言交流态势,如同一条红线把不同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连接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教师则需讲究课堂语言艺术以及课堂教学环节的紧凑与过渡,使之层次分明,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节目主持人通过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使观众真正感觉到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平等的人,而新课程则要求我们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

        在节目主持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节目主持人,但不是节目的主体,而是推动主体(学生)运转的人,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的话不在多少,而在于其流露的思想及其与学生互相沟通的能力。教师主持人角色符合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要求,即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者中的首席”。

        2 师生互动节目主持式教学模式构建

        2.1 开放式格局

        开放式格局的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参与者的平等性,嘉宾也好,群众也好,他们与节目主持人都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没有谁居高临下,有的只有善意的引导和平等的探讨。在节目主持式教学中,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课堂座位可以有圆桌型、马蹄型、对阵型、舞台型、自由型等。以健康课《走进青春》教学为例,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入话题。

        师:各位同学,上午好!今天,老师想邀请大家参加一个谈话节目,好不好?

        生:好!

        师:那么,欢迎初三(2)班的同学来到我们的谈话现场,我是主持人王老师。

        邀请参加谈话节目的方式,既可调整学生的心态,让学生进入谈话节目氛围,又可拉近师生距离,体现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继续设景)

        师:同学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逢年过节,我们上亲戚家,总会有大人对我们说:“这小鬼,一段时间不见,又长高了许多,像个大人了。”有没有?

        生:有!

        师:你知道为什么这一段时间我们长得特快?

        生:因为进入了青春期。

        师:今天我们谈话的主题就是《走进青春》。

        以学生的亲身经历设置情景,导入话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又有利于激发其探究欲望。因此,在创设情境导入话题时,教师要把握好话题切入的角度,最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和他们的经验相整合,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导入话题后,有学生问:“为什么在青春期我们长得特别快?”教师表扬了该同学的问题意识,然后请同学们共同思考、解答。在参考课本和讨论后,学生得出:因为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个发育期,是发育特别快的时期。然后教师因势利导:“俗话说,女大十八变,那男大会几变?究竟在青春期我们会发生哪些变化呢?”之后,播放视频《男孩女孩之生理篇》,让学生边看边在自己身上找变化。随后再通过“你找我找大家谈”的活动归纳出青春期的三大生理变化:身体外型的变化、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和性机能的成熟。

        在谈话类主持人节目中,群众的参与是构成节目必不可少的因素,主持人与听众之间要直接进行交流,听众既是说话人,也是听话人,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在节目主持式教学中,教师不能搞“一言堂”,“满堂灌”,一定要关注学生,与他们交流,师生互动才会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2.2 民主平等氛围

        学会倾听是一种有教养的行为;民主平等氛围需要通过双方的相互尊重来形成。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能围绕主题,有目的地向群众传达有效信息,并且通过随机应变的现场交流创造一种愉悦的收视、收听的氛围。在节目主持式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师生这种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础。所以,在节目主持式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关键是构建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赏识学生以及教师要投入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达成共识。

        例如教学《重走“”路》,按照体育新课程理念是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吃苦耐劳、果敢顽强的优良品质,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和跨越障碍的能力,弘扬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学实践中,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影片,再让学生扮演角色,体验“”的情境,根据教材安排了障碍跑内容,要求学生跑过、穿过、绕过、爬过、翻过、滚过、钻过各种障碍物的运动项目。通过两科教学资源的整合,体育课堂自然透出“红色文化”的气息。教学中教师讲解各种障碍物的过法、要求及注意事项,强调安全问题,将学生分组,熟悉路线,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帮助与指导、督促检查学生的练习,给予鼓励性、赞赏性及肯定性语言提示,组织优秀学生组表演,指导、参与、点评,提出改进方法等,整节课教师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赏识学生,构建了民主、平等、互动新型的师生关系。

        2.3 实践与体验并重

        教学过程是知识交流的过程,是心灵沟通的过程。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应是精神享受的过程,是实践和体验的过程,是感受人文精神的过程。所以,体育与健康课应该是实践与体验的课程,在实践与体验中有所感悟,节目主持式教学正是用大家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形式来打造课堂教学,使育与健康课程成为体验的课程,让学生用一种享受的心情去体验、交流,从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努力成为高尚的人。例如兴趣活动课,教师出项目,游戏《传实心球》头上传实心球或跨下传实心球。再让学生600~800 米的跑走交替,动作要领是臂摆动协调,呼吸均匀。虽是兴趣活动课,但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跑姿,提高了长跑成绩和协调性。整节课实践与体验并重,真正成为新课程下的兴趣活动课。

        3 师生互动节目主持式教学的目标整合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向学生提供开放的、主动思维的空间,给他们活动留有充分的余地。”这就要求教学必须具有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节目主持式教学应该是有序的,有序的教学来自于对各种序列的深刻认识和有效整合。

        3.1 点

        开展节目主持式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组织整个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它直接影响教学的进程和质量。“点”的产生是基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非常清晰的领悟和理解的前提下,挖掘和提炼出知识的基本内涵,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具体的事物或现实生活创设丰富多彩的导入情境,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和想象空间,能让学生经过体验后有所感知。“点”的特性是与整个教学内容有着广泛的、密切的联系,具有较强的发展性和开阔的空间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3.2 线

        学生在互动中发现问题开展师生互动,即互动问题的提出和互动活动的设计,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线”的具体要求是:从点引出、为面服务,具有研究性、启发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符合学生认知高度,坚持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思想。

        3.3 面

        学生通过实践、讨论、推理、判断等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手、口、脑并用,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但那仍是零散的甚至是不全面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重整,深化和概括有关知识,发掘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最后形成完整的知识层面。

        3.4 体

        开放学生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成立体的、空间的思维,最后真正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逐渐深入,我们会越来越多地面对新的事物或新的问题。我们的学习如果不跟上这些新的东西就会落后。因此,教学中有必要把这些新的信息融入到课堂中来。同时因为教材作为教科书的特殊身份的局限,而学科知识本身一直是发展变化的,所以课堂所学知识需要一定的发展与延伸。

        教学是复杂的系统,师生互动节目主持式教学目标的整合在操作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师生互动节目主持式教学的多维融合开放动态螺旋模型,或许能给教学带来更多的启示。

        以“切入点”、“重点”、“难点”等知识———“点”连接成有序的知识———“线”,在每一个知识“点”上建构知识———“面”,最后形成开放的系统———“体”。

        多维融合开放动态螺旋模型(侧视图) 

                

篇5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 难点 对策

一、前言

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对患者整体护理的全过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内容往往不到位,即使进行,也只限于向患者介绍一些住院知识与常见病的注意事项。在临床工作中,笔者总结出几方面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及对策,简要阐述如下。

二、护理健康教育难点

(一)护理方面

1、观念陈旧

对护士角色认识偏差和不足,不能正确认识护士角色的多元化,观念更新迟缓,教育角色认识不足。

2、护理健康教育缺乏个性化教育。由于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对健康教育效果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健康教育要因人、因病施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护理健康教育把握时机不当。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时间给予健康教育,如1例哮喘患者,来时呼吸困难、气喘难受,只想及时治疗解除痛苦,这时护士不能只重视健康教育指导而忽视患者的感受,应等到病情缓解时,再做健康教育,反之,会影响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4、知识受限,缺乏教育能力,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①接受新知识的机会较少:护士参加外出进修学习新知识的机会较少。

②接受新知识能力偏低:老龄、体弱、家庭负担、工作量较重的护士,学习的精力不足。

(二)患者方面

1、由于社会观念及传统思想的影响,患者认为护士只能打针输液、侍候患者,工作技术含量低,所以对护士的信任度和依从性远远低于医生。

2、国民素质偏差较大,患者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有差别。

3、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态、疾病的重视程度、家庭负担、社会地位及获得医学知识的渴望程度也不尽相同,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管理层方面

1、缺乏发挥职能作用的支撑条件,长期以来,医生地位高于护士,医护配合较差,管理层对护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影响健康教育的落实。

2、临床护理人员缺编现象存在,足够的临床护理人员编制,是确保健康教育效果的保证。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编严重,护士兼顾工作较多,工作量较大,工作劳累精力不足,影响健康教育效果。

3、后勤缺乏保障,护理分工差别较大,护理人员行使非护理性工作事物较多,不能专注于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工作。

4、缺乏绩效考核方案,缺乏充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与提高教育能力的考核机制与制度,应明确质量目标及相应的奖惩措施,调动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三、对策

(一)护理方面

1、从长远利益出发,作为医院管理者有责任与使命投人一定的财力和精力,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还应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与学术会,使每个在职护士都能真正地了解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从思想上、观念上认识到继续医学健康教育是护士的根本任务,真正适应新模式下角色的多元化。

2、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护患交流技巧与健康教育技能,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按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熟练掌握与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行业科学、伦理学、医学新进展等知识。实施健康教育之前,护士要搜集资料,根据病情的轻重,心理状态,社会文化背景及患者对自己健康状态的了解程度,制定相应的指导计划,按照计划逐步实施。根据不同情况随时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保持健康教育的动态性、连续性、完整性。

3、了解患者的就医心态,主动关心和贴近患者,关注其病情变化、感知需求、心理反应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适宜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让病人体会到周到、细致、全面的护理服务 ,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爱心和责任心,进一步和谐了护患关系,健康教育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4、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新内容应用于临床,还需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特色经验。

(二)患者方面:

1、护理礼仪是护、患间相互沟通的一座桥梁,注重护理礼仪有助于实现护、患间的真正的沟通;护士要掌握礼仪知识,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树立自己的职业形象,提升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逐步消除偏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与依从性。

2、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根据病人的心理、社会、家庭状况、文化程度,有的放矢,灵活、机动、因人、因时、因地、因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方式保证有效的健康教育。

3、根据患者对疾病各个阶段的反应,做好指导性工作,确实解决病人的需求,还要使其学会离开医院后的自我护理技巧,并教给家属必要的知识,做好配合工作以加强健康教育效果。

(三)环境方面:

1、医院要重视、支持护理工作者的进修学习。创造条件参加短期培训、学术讲座,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学习健康教育理论以指导实践。

2、优化资源配备,充实临床护理人员,充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与提高教育能力,贴近患者,床边讲解,一对一的指导,效果更好。

3、医院应消除分工差别,着眼角度不同造成的认识差异,加强医护工作的协调配合。减少或消除非护理性工作,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促进后勤服务工作及时到位,积极配合、支持临床工作,把护士还给患者,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篇6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一类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而引发的一类疾病。对该类疾病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十分必要。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的100例患者展开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干预,使得患者自觉改善健康行为,熟练掌握与糖尿病相关的健康知识,练习自我管理技能,有效控制血糖,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并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20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疾病被确诊,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2];所有研究对象均在自愿的前提下参加该次实验研究,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均100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46岁,平均年龄(60.3±5.6)岁;学历:56例中专以上,32例中专及以下,12例小学及以下;病程最长的14年,最短的0.5年,平均病程(7.2±2.1)年。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45岁,平均年龄(59.3±5.2)岁;学历:54例中专以上,31例中专及以下,15例小学及以下;病程最长的15年,最短的0.3年,平均病程(6.9±2.0)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病程等一般资料后显示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可比性良好。

1.2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注射胰岛素、口服药物帮助患者降糖等[3]。同时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方法,对实验组患者给予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热情接待,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患者讲解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面对疾病治疗与护理。

1.2.2 群体健康教育 主要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相关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等,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体温进行解答,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1.2.3 个体教育 以《糖尿病自控饮食实用手册》[4-5]作为个体教育的主要讲解内容,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指导。

1.2.4 出院 患者出院后应对其进行详细的实验室各项检查,同时测试患者对糖尿病的相关健康知识、健康行为、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等,对护理干预质量进行评估。同时告知患者定期至医院进行疾病复诊,每隔一个月测量一次血压、血糖等。

1.3 评价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②比较两组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③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病情控制情况。分为优、良、差三项,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④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将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均严格记录至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比较,以P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与7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n(%)]

注:与实验组对比,#P

2.2 病情控制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病情控制情况。其中实验组患者病情控制的优良率为98.0%,常规组为7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后的病情控制情况分析[n(%)]

注:与实验组对比,#P

2.3 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指数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分析(x±s)

注:与实验组对比,#P

2.4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出院后实验组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回答的正确率为(87.8±2.8)%;常规组患者出院后对糖尿病健康知识回答的正确率为(58.9±2.9)%。比较两组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进行联动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重大。利于在医院与社区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传递平台,使得医院、社区、护士、患者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并实现医院、护士、社区、患者等共同参与的一项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该项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得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糖尿病的发生机制、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糖尿病的护理措施等,使得广大患者自觉认识到糖尿病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自觉提高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等,延缓病情的发展,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

篇7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177

糖尿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发病比例显著增加, 严重威胁我国人们生命健康[1]。本文中对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00例, 分别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联动式健康教育, 详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5年10月在本中心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00例, 随机为常规组和改良组, 各100例。常规组男49例, 女51例, 平均年龄(59.50±5.00)岁,

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00±1.00)年;改良组男50例, 女50例, 平均年龄(58.50±5.50)岁, 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50±0.50)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常规组 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对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记录, 同时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管理, 组织患者和家属定期健康教育知识学习, 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手册, 在社区显著地方、走廊过道及病房张贴健康教育宣传画, 增加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和宣传[2]。

1. 2. 2 改良组 给予联动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首先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记录, 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 对患者进行分类;对文化程度较低、糖尿病知识掌握较少的患者, 重点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培训和讲解, 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 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糖尿病的重视和关注, 同时定期对患者实施问卷调查, 了解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的程度, 对薄弱部分强化讲解[3];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患者, 着重增加药物药理、药性知识的讲解, 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了解, 增加药物正常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区分, 提高自诊自查。定期对患者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对饮食管理依从性差的患者, 重点了解饮食情况, 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饮食计划, 对饮食计划管理效果定期统计和分析;对患者的总体情况定期汇总, 患者相互交流治疗心得, 提高治疗依从性, 增加医生、护士、患者间的联动性[4]。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 5]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合并症发生比例。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 分为护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满意度=护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分为完全知晓、基本知晓和知晓较差, 知晓度=完全知晓率+基本知晓率;依从性分为完全服从、基本服从、不服从, 依从性=完全服从率+基本服从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改良组患者护理满意61例、基本满意35例, 不满意4例, 满意度为96.00%;常规组分别为48、35、17例, 满意度为83.0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对比 改良组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完全知晓59例, 基本知晓31例, 知晓较差10例, 知晓度为90.00%;常规组分为39、43、18例, 知晓度为82.0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饮食干预依从性对比 改良组患者饮食干预完全服从72例, 基本服从23例, 不服从5例, 依从性为95.00%;常规组分别为49、20、31例, 依从性为69%,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4 两组合并症发生比例对比 改良组患者合并症发生12例(12.00%)显著优越于常规组的29例(29.00%)(P

3 讨论

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但最为重要的还是患者的饮食生活配合, 不但能够更好的增加临床治疗效果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常规的健康教育缺乏互动性和灵活性, 联动式健康教育能够对患者的情况更加了解, 同时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 对糖尿病的治疗和用药增加配合。

医院无论在糖尿病防治人才还是检测设备等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患者和家属对专业医生和护士的建议也非常重视, 对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和行为干预, 采取医生和护士、患者互动的健康教育方式, 患者更容易接受。由于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社区慢性病管理为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的推广, 提供了平台和保障因此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应用, 联动式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是可行的[6]。本文结果显示, 改良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饮食干预依从性、合并症发生比例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P

总之, 应用联动式健康教育管理糖尿病患者, 能够更好的提高护理满意度, 增加患者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程度、改善患者饮食干预依从性, 降低合并症的发生比例,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静, 王旭红, 李爱华.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15(22):3413-3414.

[2] 崔建蓉.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 2015, 30(33):4197-4199.

[3] 施雁, 王西英, 孙晓.糖尿病病人三元联动健康照护模式在延续护理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9):8-11.

[4] 马静.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3):2169-2171.

篇8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加快及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流动人口数量持续攀升,其中女性青少年作为流动人口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殖健康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研究表明由于流动女性青少年文化水平低,普遍缺乏生殖健康知识,这也导致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率居高不下,增加了生殖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本研究以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我市8个流动青少年集中的服务单位选取150名流动女性青少年开展调查,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8月-2017年10月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我市8个流动青少年集中的服务单位选取150名流动女性青少年,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签署知情协议书后入组;②年龄16-24岁未婚女性;③非本地城市户籍;④具备一定语言表达能力,无理解、沟通障碍;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精神疾病史或认知交流障碍;②不同意接受调查或中途退出、失访。将选中的15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名。观察组受试者年龄16-23岁,平均年龄(21.87±1.09)岁,文化程度:文盲17名,小学56名,初中42名,中专及以上35名,对照组受试者年龄16-24岁,平均年龄(21.45±1.22)岁,文化程度:文盲20名,小学61名,初中39名,中专及以上30名。两组受试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在街道计划生育办事处设立临时健康教育宣传场所,(改成:利用街道和社区计划生育科作为健康教育宣传场所,)对辖区内流动女性青少年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向其发放《生殖健康宣传手册》,采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绘画促使女性青少年了解和掌握生殖健康基本知识,免费提供妇科体检服务,加强生殖健康筛查力度。观察组采取互助模式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广泛搜集流动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成果及文献报道,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者向该组受试者进行生殖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生殖健康基本知识、性传播疾病预防知识、女性经期保健等,同时进行生活技能指导及责任感、自尊自信、交流能力培养,使其学会有效交流沟通、学会拒绝。每次宣教结束后需要?l放配套宣传手册,巩固其所学知识及技能,同时鼓励其将所学知识及技能传播给周围亲友。

1.3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流动女性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问卷,调查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生殖健康知识及行为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观察组为2007年在我院实习的100名卫生学兵,均为男性,年龄16~22(18.5±0.3)岁,军龄(6.5±3)个月,受教育程度:初中36人,高中48人,大专以上16人。对照组为2006年在我院实习的100名卫生学兵,也均为男性,年龄(18.8±0.5)岁,两组在受教育程度、军龄、性别、环境因素及带教老师和实习科室等方面均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以互动式实践教学为主,通过实习讨论会、授课实习、健康教育实习等方法实现。①实习讨论会:由参加同一批轮转实习的学兵及其带教老师参加,分3次进行,即实习前期、实习中期、实习末期各1次。实习前期主要针对教学大纲的内容及基本的专业流程,拟制问题,讨论实习计划与实习前准备。实习中期讨论的主题有:如何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病例讨论、专科护理技术及重要事件讨论;确定实习末期的讨论议题。实习末期讨论主题主要结合前2次拟定的议题,总结实习过程中的得失,与学兵共同分享护理经验。②授课实习:即由学兵上台授课,授课内容包括表演、竞赛与观摩三部分。带教老师要完成一些先期性工作,包括:给学兵讲授教案书写的具体要求及格式,示范授课,指导学兵查阅资料,协助备课等,最后每位学兵实施一次20 min的授课,并由带教老师、同学一起提问、总结、评分。③健康教育实习:要求学兵先用1周时间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第2周选定一位新入院患者作为教育对象,学兵与带教老师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以学兵为主,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前由带教老师与学兵一起评价实施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讨论、分析、总结健康教育的经验。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单向式临床教学方法,即以老师教为主,1位老师带教2名学兵,学兵与老师一同参加临床实践,共同完成护理任务。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讲解什么问题,边工作、边学习,出科时进行基础知识与常规技能测试,以检验实习效果。

1.3 评价方式 临床实习后,对学兵进行理论测试与综合技能考核,对2组的理论成绩与综合技能成绩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学兵综合技能考核情况,见表1;两组实习成绩分析,见表2。表1 两组综合技能考核情况 表2 两组实习成绩分析

3 讨论

3.1 互动式实践教学可调动学兵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传统临床实习带教中,老师一直是单向式知识灌输,学兵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被动地接受和模仿,依赖性强,缺乏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甚至没有学习兴趣,而“师生互动”则能克服这一缺点[1]。互动式教学中学兵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和备课,求知欲望得以激发。另外,互动式实践教学真正体现了带教老师和学兵的人格平等,学兵主动学习和合作意识提高,学兵的自尊得到满足,角色互换使学兵从不同角度体验到实习的乐趣——从讲台上获得乐趣,从书本中获得乐趣,从护患沟通中获得乐趣。体验当“学兵老师”的过程中,学兵的潜能得以发挥,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2 互动式实践教学提高了学兵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卫生学兵服务于基层连队,面对的多是复杂的战伤和训练伤,这就需要卫生学兵,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更要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式教学中,学兵是带着问题去学习与实践,主动与患者和家属接触,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有利于学兵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自己的分析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渐趋完善。

篇10

G64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工作现状分析

自从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成为了一门必修课在国内上百所高校开设,得到了众多高校的认可和大学生的广泛关注。通过作者多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归纳总结,不难发现现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高素质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缺乏;二,“我讲你听”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盛行;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四、课程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1]归纳总结以上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能力,帮助大学生发现自身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难以评估

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强调讲解、分析、归纳,注重标准答案,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主角、学生配角、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普遍较低。同时,随着国家大众化高等教育措施的实施与推进,大学生素质水平逐年偏低,“读书无用论”思想的误解,使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普遍不足。[3]然而衡量大W生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一种自我的心理体验和感悟感想。现存的课堂心理环境,学生主动性不高,学习积极性参与性普遍偏低,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效果难以做到科学合理的评估。

2.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首先,教学内容单一。现今大学特别是高职院校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主要是上级机关要求的开设的心理健康必修课程,没有开设如“生活中的心理学”、“恋爱心理学”等心理健康类选修课,对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但无法满足学生对心理学的不同需要,课程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同时因为各高校起点不一,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这门课程怎么开,讲什么内容,只能各高校自行决定安排,在教学内容、检查评估等方面存在差异,相对其他课程,没有完整的统一的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其次,教材建设针对性不强。[4]在教材建设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没有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选取切合高职学生的实际,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及生活需要,并选取适合于他们的互动话题及活动内容的题材及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导致教学效果普遍不高。 [5]

3.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

据最近一项研究调查表明,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认为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优化自我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克服自卑心理”、“控制不良情绪”等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学

习心理健康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他们现存的心理不健康问题。[2]目前,现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材编排上侧重于心理发展规律及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与高校大学生平时学习生活明显脱节,与大学生实际心理需求产生错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往往存在“脱钩”,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内容陈旧等问题逐步凸显。

4.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通过作者对长沙理工大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众多高校的现场实地调研,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心理健康教学经验,不难发现,现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而讲授法受学生的欢迎程度却比较低,因此常常出现学生厌学、逃学、“隐性逃课”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极不理想。从目前的课堂情况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形式主要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方式过于传统,为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紧迫。

5.高素质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缺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心理健康教师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和广泛的知识领域,并能够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普及预防为主,将各类知识经验加以整合,灵活运用,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师要求愈来愈高。然而很多本科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很多都是辅导员或者思想政治教师担任授课,高素质的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严重缺乏。同时,除了北京市及南方一些省份已出台一些政策,规定专职心理教师与学生的配备比例为1∶3000,其他大部分高

校无法保证教师数量,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3万人,

目前仅有3名专职心理教师,承担全校学生心理筛查、心理讲座与培训、心理文化活动、选修课教学及日常管理等工作。[2]本来就数量严重不足的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队伍来说,这无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人才能发展”,解决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结构化等问题,成为了现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互动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方式中的课堂老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由师生间传统的单向交流变为多向交流,通过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引入演练互动式和体验互动式教学模式,从而达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6]

1.由“我讲你听”转为“你做我听”,引入体验互动式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应当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由“我讲你听”转为“你做我听”,引入体验互动式教学,教与学形成一种积极互动,通过互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一,辩论互动法。如针对大学生恋爱这一章节就“大学生谈恋爱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论题,各组学员以辩论赛的形式进行互动,积极陈述自己的观点,激发了他们对问题更为深刻的认识,有助于他们今后对社会问题的积极理解以及主动适应。通过案例互动、活动互动和辩论体验互动式教学方式,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能增强个人的自我表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增强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二,案例互动法。通过教师根据课前设定好的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鼓励学生通过案例讨论互动,让学生在思考、学习、报告、分析、讨论及总结的过程中,通过案例互动法来学习心理知识,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同学们面对问题时用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授“大学生恋爱”这一章节内容, 教师可插入学生因恋爱而导致自杀的极端案例,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自杀的原因和如何规避恋爱自杀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培养爱与被爱的能力, 学会如何处理恋爱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情感问题。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各类案例的深入思考现实的各种问题,从而教会学生乐观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挫折, 克服消极行为所引发的消极情绪,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7]

2. 由“我讲你听”转为“你练我看”,引入演练互动式教学

演练互动式教学即教师通过联系现实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或仿真情境,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相应的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进行演练。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由“我讲你听”转为“你练我看”,引入演练互动式教学。通过自己的角色演练和练习,获得心理体验,并总结分享体验,分析角色行为,纠正大学生自身现有的错误,以形成特定的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在角色演练中,大学生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可以显露当事人行为、个性上的弱点与矛盾之处, 给当事人宣泄压抑的情绪提供了机会, 让其能够理解角色的处境,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和猜疑, 使其从中学会合理而有效的行为方式。而作为观众的学生虽不演练角色,也可能对扮演者发生认同和自检作用。例如在讲授第五章大学生的情绪调节内容时,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ABC合理情绪疗法”,了解到不合理信念的形成过程,学会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立足点, 从而在学习生活中更好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8]让学生分别演练成“来访者”“咨询师” , 进行不合理信念的咨询对话, 体会案例中“来访者” 的非理性信念来自何方,通过扮演的角色纠正认知过程,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举一反三地认识合理情绪疗法,即通过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由“我讲你听”转为“你练我看”,引入演练互动式教学,从而促进课堂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邱小艳,宋宏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验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J],2013,12(1):95-98.

[2]吕新艳.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1):141-142.

[3]黄群瑛.浅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J].探索研究,2010(16):25-27.

[4]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邱小艳,宋宏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互动式教学的实验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J],2013,12(1):95-98.

[6]吕新艳.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1):141-142.

[7]S群瑛.浅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J].探索研究,2010(16):25-27.

篇11

如何做好脑病科健康宣教、满足患者及家庭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已广泛引起重视,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患者住院周期短,患者多为老年人,仅靠责任护士个人的健康教育及指导易使计划落实不到位,影响健康宣教的效果,因此健康宣教仍然是薄弱环节。针对这种现状,从2013年起,我们脑病科进行了宣教新模式--视频集中互动式健康宣教模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科住院患者600例,年龄45~8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口头健康宣教;实验组采用视频集中互动式健康宣教。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宣教前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宣教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健康宣教模式,即由责任护士随机为患者进行脑病相关知识宣教;实验组采用视频宣教模式,即将脑病相关知识制作成PPT的形式在每周五的下午进行宣教,具体如下:我科护士将脑病科的常见病(中风、眩晕、头痛、不寐、痫证)的定义、病因、发病机理、高危因素、治疗、护理、预后等知识制作成形象生动的PPT,在每周五的下午5:30~6:30的这个时间段在科室大厅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因为这个时间段患者的治疗、护理及康复几乎全部完成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护士一边播放PPT一边在不断的讲解其中的内容,待宣教完之后患者及家属可以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护士会一一做出满意的解答直至每一位患者及家属明白。

1.3评价指标

1.3.1知识掌握程度 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知识掌握程度分为了解、部分了解、未了解三种情况。掌握、复述教育内容80%以上为了解;掌握、复述教育内容41%~79%以上为部分了解;掌握、复述教育内容40%以下为不了解。

1.3.2平均个人耗时 计算每位患者了解宣教内容平均所需时间。

1.3.3满意度调查 应用"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和方差检验,

P

2结果

见表1~表2。

3讨论

3.1视频健康教育模式利于患者、家属对脑病科知识的掌握:健康宣教的实质是行为干预,为确保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科学的设计,周密地组织健康教育的全过程。只有通过全面的诊断,认真的计划,有效的干预,准确的评价,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效果[1]。从表1可见,患者在实施视频宣教模式下,对健康教育的知识掌握比较扎实,这是由于视频宣教直观生动,能同时刺激视力和听力,加深印象,从而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而口头宣教的形式,护士以单纯的灌输式一般化教育为主,患者只是被动接受,不易掌握,遗忘快。

3.2视频宣教模式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口头宣教采用一对一临时宣教,任务较重。因工作忙、重复次数多、随机性强,不能系统的讲解,内容较肤浅[2],宣教过程中要对某些抽象的要领进行反复讲解,还要保证患者了解所有的内容,比较费时。而且不一定能保证宣教的效果,宣教后仍需对部分患者重新讲解。视频健康教育比逐个宣教省时省力。笔者所在科室平均每天住院人数有70例,分别进行健康教育至少每位患者需10min,合计700min。而视频健康教育一次只需60vmin,节省了很多时间,避免了因时间仓促,护士水平不一,健康教育内容随意性强,教育不到位的现象。使健康教育质量得到保证,护理工作更有程序性,忙而不乱。视频式集中健康教育模式生动形象。画面感和声觉感有利于记忆,患者在宣教的过程中就能很快掌握教育内容的要领和注意事项。护士可省下原本需要做床边口头宣教的时间,去做别的护理工作。本结果显示,视频式集中健康教育模式使健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宣教护士可以根据健康教育路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增加护士的工作满足感,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篇12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而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当前大学生却面临着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压力,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明显增多,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职业心理素质的主渠道,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题与思路

1.项目的实施背景

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有其特有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许多高职学生存在自我效能感低,对学校课程缺乏热情,厌学情绪滋长,缺乏自信心和价值感,情绪调节能力较低等情况,这些都急需心理辅导或治疗。此外,由于高职教育学制较短,在人才培养上以职业技能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而对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引导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开展、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2.项目的性质和思路

在教学内容上,采用模块教学,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以“工程思维”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为前提,以项目设计为重点,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评价体系中,遵循以任务评价为主,强调过程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团队合作、讨论分享、情景模拟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方法与过程

(1)体验—互动式教学模式

体验—互动式教学模式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来体验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强调课程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和反馈机制。在体验—互动式教学中,教师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和陪伴者,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陪伴学生一起探索心理的奥秘,面对自己的问题,完成心灵之旅。

(2)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外,更包括小组活动、个人分享、集体讨论、专业设备体验、心理剧编演、案例分析、电影赏析、心理测试、心理游戏、冥想练习、放松训练等多种方式。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建立课程QQ群、微信群、微课、教学资源库、云班课、微电影制作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课程互动中来。

参考文献:

[1]孙英.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

[2]黄群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路径探析[J].新课程(中),2011

篇13

具体来讲,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教育的直接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开发智慧潜能、增加心理能力、培育优良性格、维护心理健康、促进良好行为的形成。中学生是心理发育的主要阶段,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这也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