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策略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体育教学策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篇1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策略;问题探究

在高中阶段,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有了健康的体魄,学生才能集中精力学习,劳逸结合才能提高做事效率。高中体育课应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满足高中生的需要,课堂上更应该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体育课应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一、目前高中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很多学校还未达到小班教学,因此,每班人数较多,往往五六十人,这样形成“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开放型体育课中,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没办法最大价值地发挥学生的优势。一节体育课常常在清点人数上花费很多时间,这样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时间就更少了。

其次,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素质、传授专业体育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但是目前大多数高中体育教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学形式简单、内容单一,无法达到让学生全面锻炼与发展的目标。体育课上首先清点人数,然后热身运动,接下来学习几个简单的项目之后就是自由活动,大多数学生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谈心,学生在体育课上无法得到真正的锻炼。

还有的学校过分注重文化课的培养,减少为数不多的体育课程。这样的安排,学生无法做到劳逸结合。还有的学校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施落后,体育设施是对体育课程的最低要求。体育设施的缺乏导致学生学习不到应学的项目,无法进行兴趣内的体育项目锻炼,扼杀了学生强身健体的强烈诉求。尤其在农村中小学,这样的现象更为普遍,有待进一步解决与改善。

二、改善高中体育教学的策略

1.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方法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下发散思维,创设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与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授课制,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体育课本就是让师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身体锻炼的课程,体育教师更应发挥体育课的自身优势,不断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出轻松、活泼、充满欢乐的学习氛围。体育课要强调趣味性和情景性相融合,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体育课堂,参与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娱乐、小组赛、角逐中展现自己的体育优势,激发学生的潜能,开拓学生的思维。

2.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一堂好的体育课需要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必须优化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应加强自我修养,首先应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加强自我锻炼,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课堂中应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把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自觉自愿地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学校应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定期组织体育教师交流学习,相互借鉴教学经验,切实提高高中体育课程质量。制定合理的竞争机制,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促进教学水平逐步提升。在教师招聘过程中,选拔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担任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只有大家合力,才能真正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3.充分认识学生个体差异性,合理选择教学方式

高中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高中阶段,涉及教学知识容量大、范围广。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是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适合不同的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体育课的导入形式可以丰富多彩,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小组协作、自主探究,通过体育课让学生的身心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完全沉浸在体育锻炼的乐趣中。

4.体育教学需要循序渐进

在体育教学中,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好,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男生往往比女生身体素质略好,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引导。任何一个体育项目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较高的运动水平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锻炼。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切勿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以保证学生的安全。首先要帮学生打好基础。如前期把“前滚翻”的基础动作做好后,才能进行“前滚翻分腿起”的教学,切忌“揠苗助长”式教学方法。又如在“弯道跑”教学时,教师要对规范的动作进行示范,如何跑、如何摆臂、摆臂幅度多大、分析离心力和向心力关系等,一定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课程的划分,真正让学生在适当的训练中增强身体素质。

5.贯彻终身体育意识

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体育技能,更应该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通过阶段性竞技体育教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高中体育应该渗透德育,把情感教育融入高中体育课堂当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高中阶段,师生均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但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无法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教师应该通过和谐的体育课堂逐步渗透体育精神,培养学生体育兴趣,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保持健康的身体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而强健的身体并非一日之功锻炼得来,而是通过每天的运动积累,达到一定的量变,量的积累一定能够引起质变,因此,师生都应该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发挥体育精神,增强自身实力,让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教学要重视高中体育的发展。体育教学不是简单的跑跑步、踢踢腿、伸伸腰,而是要切实做好体育教学计划,设定体育教学目标,认真对待体育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让学生热衷于体育锻炼,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协调性,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完成体育任务的学习,让学生的身心得到真正的锻炼。既要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要让学生明白体育精神,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充分利用体育活动中的项目发挥学生之间F结协作的精神。尊重学生的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灵活合理地掌握教学。广大体育教师还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认为技术是必要的,只要技术教给学生了就意味着自己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也就符合了《体育与健康》要求“健康第一”的思想,其实这样恰恰违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育实践为体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反过来体育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体育实践、服务于体育实践,为体育的存在和发展提出了应与社会主体紧密联系的要求。

1 体育教学内容的转变及组织转变

随着体育教育的发展,单纯的竞技教学和身体素质内容,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体育教学的内容覆盖着体质、生理、心理、道德、人口、经济、哲学、美学、健康等学科。

1.1 技术技能教学内容。传统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内容以田径、体操和三大球为主,学习时不分性别、年龄、体质状况、技术基础全班统一,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特点,兴趣和各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学习。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体质等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难题。

1.2 理论教学内容。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理论课的教学。现代体育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增加理论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学生通过对营养与健康、养生与保健的学习,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传统项目史、奥运渊源等体育史的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更强烈;通过动作技术原理、项目规则的学习,促进体育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传统体育教学忽视教学的效果,重视教学的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步曲是多年的教学组织模式。“铁”的纪律,整齐的队形是课堂组织好的典范,学生在这种“死”教学环境条件下心理处于压抑状态,他们只能机械地从事与自己毫无兴趣的活动,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呆板是学生爱体育却害怕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体育课成了学生的一种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从知、情、意、行入手,重过程的参与、重个性的解放,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重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2 体育教学方法的转变及教师角色理念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关心教什么、不关心怎么教,课堂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他们认为“严师出高徒”,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出轨”行为严厉批评,甚至体罚,这样加深了学生的消极情绪,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发展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3 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篇3

前言

在中学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与普通高中的有着类似的一面,也有其本身特殊性的一面。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特殊一面主要是因为它所教育对象和培养方向的方面的差别。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早以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此职业高中的体育教育也应该根据自己的教育对象和培养方向,特定相应的教育目标来对其教育对象进行培养和教育。

一、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特点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1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任务方面

在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其最重要的任务,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选择比较侧重于田径。田径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了技能、技巧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其耐力、灵敏以及力量等身体素质。此外,体操和武术也是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两个运动项目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培养和增强了学生身体灵活性。

1.2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有很强专业取向

因为职业高中的教学是面向就业的,所以在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必须使教育面向学生未来的职业,把体育教学和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结合起来进行培养。这样的话,不但能调动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职业高中的学生对体育的感兴趣,而且还能提高职业高中的专业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在职业高中里,体育都不太受到重视,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是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培养,轻视了体育教学。

1.3职业高中体育教学间歇的时间

因为在职业高中中,文化课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是教学重点,所以体育课没有得到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似成对其可有可无的课程。又因为职业高中会根据社会对专业技术的需求情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外出实习以及参加各种升学考试和招聘活动,体育课不可能在职业高中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持续开展。这些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稳定性和计划性,使体育课开设时间相对缩短很多,从而不可能完成我国教学大纲上制定的任务。

二、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2.1增加多种运动项目,以增加美的教育。

在职业高中中,体育教学不仅要以锻炼身体、竞技排名为目的,也要注重以让多数学生接受美的教育为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优雅的坐、立、行、走等身体基本姿势,将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有能力展现自己美的姿态以及良好的精神风貌。在职业高中中,开设瑜伽、健美这些体育内容不但可以可以塑造学生的美好仪态,而且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运动全身,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塑造学生美的心灵,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脱颖而出。

2.2丰富授课内容,让学生充满兴趣参加体育课程。

一直以来,在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和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都没有明确规定体育课程的内容。导致老师和学生的态度也比较懈怠,经常以“自由活动”为内容,发挥不了锻炼身体和丰富技能的作用。如果,可以开设羽毛球、篮球,足球,轮滑等富有趣味性和技巧性的运动项目,加上开设素质拓展性的这种以团队协作达成目标为内容的新兴运动,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勇于拼搏的思想品德,以丰富授课内容和提高学生兴趣。

2.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技术引入教学。

目前,多媒体设备等现代技术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成为有效且生动的教学辅助方式。其实在体育教学中,现代技术同样也有其用武之地,譬如,在遇到不宜运动的天气或室内必修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观看相关的比赛录像,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运动项目教学视频,再结合教师现场授教,把理论与实践整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当遇到不适合进行户外锻炼的体育课时,经常会被取消。如果引进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就可以继续体育课程,给师生都带来方便。

结论

总之,在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分析职业高中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提出、制定相应的可实施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水平。这样以求实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安排,让学生感受到学体育的乐趣,掌握应知的体育技能,让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运动,以及欣赏拥有美的能力。这样可以让职业高中中的体育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军宏. 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J]. 职教天地,2011,(3):55.

篇4

(1)教学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一般我们要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做准备活动,三十分钟左右实施教学,五分钟进行总结。那么一节课上完后就要看这个时间分配是否符合这一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就要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应当如何改进等。

(2)对教学目标的评价。一节课结束或一个系列教学内容完成后,我们要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符合我们预期的目标。如在跑的技术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要掌握跑的技术,包括步幅、步频等,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跑步锻炼对促进身体健康的意义,这既是理论教学也是实践教学的目标;对职业高中学生来说,技术教学不该是重点,让学生们学习和了解一些基本健身方法,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这才是体育课教学的主要目标。这些目标能否有效达成,也是我们评价自身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3)对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的过程都是按既定教学设计的思路展开的,教学效果如何与教学设计密切相关,这就成为评价教学设计的第一手材料。以篮球教学为例,学生需要的,实际上是两个身体部位的能力,一是上肢的投球能力,二是下肢的弹跳能力。这两种能力如何分别得到训练,又如何协调就是考验教师教学设计的一件事。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分组训练的方式,即分别进行投篮训练和弹跳训练,也可以采用结合训练的方式,即让学生练习弹跳投篮。这两种方式孰优孰劣很难说清,最好的选择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看学生技术掌握的情况如何。而选择的依据就是评价结果,因此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以进一步完成合理的教学设计。

二、对学生发展的评价

我们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因此评价不能离开学生而存在。那么,对学生发展的评价包括哪些方面呢?笔者以为正是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先从身体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角度来说,一节体育课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外部表现来评价判断学生的体力付出。如果能做到“微汗、脸红、气喘、肌肉酸”(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语),那我们就认为学生有了恰当的体力付出,换句话说这九个字就是判断评价的依据。另外,学生通过运动参与,其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进步幅度也是评价的依据。再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堂学习之后,学生能够形成乐观地面对挑战、并且拥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而在日常教学中,这种进步往往不是很明显的,有时候还需要教师作出更多的判断,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等。如长距离跑,有的学生往往是闻之色变的,因为这项运动对学生的挑战太大了。如果说要让学生喜欢长距离跑,恐怕也有点不现实。但如果当这项任务摆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必须拥有接受它并挑战它的勇气,这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故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通过激励性评价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这种品质的生成。如我们结合不同教材上的学生自我评价表,针对长距离跑进行了专项设计,在不同的阶段让学生从态度、能力、意志、跑后感等角度进行描述。这一描述的过程其实正是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一些潜意识有可能被明显化。这种明显化会让学生生成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可能让他下次会以更为昂扬的斗志去面对新的挑战。

三、对师生互动的评价

篇5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34-2

一、介绍三门球及与之相邻运动项目的特点,营造体育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三门球的丰富文化和激烈对抗的乐趣,激发学生学练兴趣

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三门球是一种让三个队同在一个设置有三个球门的圆形场上用手打球,以将球有效地射入对方任何一个球门得分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具有攻二防二性质的游戏竞赛活动,它始终处在一个三方较量的态势之中,在比赛中要斗勇,更要斗智,既要本队团结协作,又要随时准备联合两队中任何一方来阻止另一队的进攻。三门球结合橄榄球、篮球、手球等多种项目特征,在练习中要求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积极迁移。由于对抗激烈,攻守转换快速突然,防守阵营的联合转化不断,需要在各种距离和复杂状况下运用各种方式射门,必须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在反复的对抗中,参与着积极而深刻的审时度势,灵活而周密的运筹角逐,无疑有利于智力,提高思维的整体意识和应变能力。然后我把学生带到比赛场地,让学生感受三种颜色球门,触摸棱形球体,感受反弹方向捉摸不定,营造体育课堂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练兴趣,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二、挖掘教材的游戏内涵,探寻三门球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育游戏的融合点,创编三门球演化性游戏,在游戏中掌握技、战术

在三门球技术教学第一次课上,我首先对三门球的球性进行教学设计,我利用棱形球体反弹方向捉摸不定,攻守转换的瞬息变化,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性,然后用篮球教学中的“活动篮筐”游戏迁移到三门球的教学中来,由两队之间对抗变成三组之间对抗,具体方法是:教师先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游戏开始,教师在中圈掷球,三组同学争抢反弹球,通过小组间相互传球,射进本方的“活动球门”,其他两方可抢断球,力图获得球转守为攻,游戏结束以射门得分多者为胜。通过游戏发展学生投掷能力,提高三门球的传接技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在这个游戏熟练后,进行“递手绢”游戏练习,学生分成红、绿、黄三组,每人学生各持一块相同颜色的手绢,安排好场上依次拿出手绢的顺序,增加练习难度和对抗性,增强她们积极跑动的能力。

三、巧妙设计,层层深入,提高技、战术学习的针对性

1.巧用四角传球提高学生的视野。

篮球训练中要努力培养运动员在球场上的观察能力,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灵活多变。利用篮球四角传球迁移到三门球教学中来,全体同学要求:跑动路线和传球路线不变,每个角队伍前面的同学伸出手指来表示15个数,可随时变换手指的个数,一个球传熟练后,再用两个球同时传,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反复练习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综合其他球类项目,结合三门球特点,合理运用技、战术。

我们平时教学从思想上循循善诱,做好鼓动工作,对每个能综合运用技术,完成漂亮战术配合的学生,号召大家一起掌声鼓励。这样几节课下来,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能完成规定技术的动作。学生也在比赛中灵活运用技术,互相配合,实现完美的战术配合,赢得比赛。三门球运动有它独有的特点,进攻时两个球门可供选择,射任意一个门,都能得分。在进攻时使用一些谋略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声东击西”就是经常使用的手段之一。要能“忽悠”住对手,那么“声东”的动作就要做得特别引人注意、做得逼真,比赛中故意向防守严密的一方球门,通过短传配合,采用阵地式椎进、短兵相接的“肉搏”战,给对手制造非常大的压力。若对手稍有疏忽,就不用“击西”了,顺势就地射门得分。加强全队短传配合,充分挖掘每一位队员的技术特点,并使之巧妙融合,达到“1十1>2”效果,并形成“拳头”。

3.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实施个别指导。

由于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能力、兴趣、动机、学习方式、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均有所不同,教师首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兴趣进行分组,设计好问题和练习顺序让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先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初步探讨,使学生形成认知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学生在尝试过程中练习体会动作,对所学技术动作进行类比,在练习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提出的问题,达到掌握新知识、技术、技能的目的,在强化技能形成时,应有效地实施个别指导。可设置一些素质练习及辅和诱导性练习的内容,编制好练习顺序,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同时,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或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引伸和变化,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同时要注意对各层次学生加以区别对待,认真指导。正是由于采取了区别对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之中,达到良好效果。

四、实战演练,学以致用,提高战术学习的实效性

三门球的攻防特点和计分规则,决定了进攻方必需以少胜多,敌我人数对比为2∶1,在对方严密防守下,怎样“传球―推进―射门”形成有效进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从短传配合方面演示一下怎样提高三门球比赛中进攻的有效性。守门员发球后,得球者就成了众矢之的,被对手围追堵截,丢失球的情况会随时发生,接应的队友也会被严密盯防,传球路线越长,对手抢断的机会就会增大,显然对进攻队不利。我采用两三个队员间的短传配合,由于传球距离短,球暴露给对手时间短,不容易被抢,准确性自然大大提高,有了控球时间就为球队得分争取到了主动权,技战术才能有实施的“土壤”,才能为进攻的有效性奠定“物质基础”。全队短传配合时,各队要充分挖掘每一位队员的技术特点,并合理运用战术“以柔克刚”,用整个团队的力量对抗防守方的压力,从而节省主力队员体力,保证全队的进攻始终能有序、高效。

五、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尝试、团结合作的良好心态,从而在内心深处热爱体育,积极投身到体育中来

在三门球比赛中,学生们都想赢得比赛,那么就必需积极地奔跑、传接,进行各种配合,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耐力水平,培养了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平时教学中,我注重磨练学生意志和毅力,从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锻炼的作用。为了激励学生,在比赛中,我常和学生一起奔跑,一起配合,坚持每次对学生多表扬和鼓励,这对学生是有很大感召力的,长期下来,全班学生百分之百能达到耐力项目测试的要求,学生对自己也更有信心。我经常组织一些小组接力赛、对抗比赛等,使学生逐渐明白,每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只有和别人加强合作、协调发展,才能使自己有更大的进步,教学比赛中,学生既需要个人技术,又需要集体配合,特别需要积极地动脑思考。要树立敢于尝试的大无畏精神,否则,必然不能完成进攻战术。怎么办?我们平时教学从思想上循循善诱,做好鼓动工作,对每个能综合运用技术,完成漂亮战术配合的学生,号召大家一起掌声鼓励。这样几节课下来,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能完成规定技术的动作。学生也在比赛中灵活运用技术,互相配合,实现完美的战术配合,赢得比赛。

三门球运动对于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与竞争的现代人意识,培养他们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道德,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人体机能能力具有显著的效果。三门球运动作为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和训练竞赛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应用,既丰富了学校体育教育,又丰富了学生课余体育生活。

篇6

终身体育意识是随着终身教育理念演化而来的一种健康的、长期的体育精神,它是指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一种理念。在高校教育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锻炼意识,增强他们的体魄,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同时还能满足社会发展对运动人才的需要,全面提高整体体育素质,促进德、智、体、美的综合进步。

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阶段,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教育教学中一种创新的理念,对培养全面发展型体育人才有着重要影响。为更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要注意在教学中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1.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最重要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完善的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全面的体育知识技能,以便于在生活中充分应用。另外,还要通过创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并以学生的需要为教学基础,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除此以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保证全面掌握学生基础知识技能,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提高教学课程安排的合理性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教师要对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合理安排。首先是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要科学地选择体育教材。全面的体育知识学习,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理论基础,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选择科学正确的体育教材十分重要,它既要满足学生的实践应用,教材内容又要包括体育常识、体育技能、体育比赛规则、体育精神以及处理体育运动中出现损伤的方法。其次是在实践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学,即既要考虑体育教学中男女性别与心理上的差异,又要考虑体育强度上的安排差异。例如,在进行训练强度较大的体育训练时,可以将男生和女生分为两组,男生着重加强体育锻炼强度,而女生则可根据她们的身体情况酌情安排。这样既能保证体育教学的效率,又能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在高中体育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在体育课堂上,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和形式各异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例如,如在排球的学习中,将学生分成两组,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元素和竞争元素,并让其在比赛的形式中充分实践。这样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训练,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对推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4.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篇7

一、差异教学,发挥学生创造性

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期,其智力和认知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大脑思维活动活跃,具有较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这种优势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个体发展出发,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引导和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运动天赋,让学生主动地认知一些运动规律、运动的特性,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学习深度,同时也可以大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对创新思维的发展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对学生的创造力的表现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如果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那课堂教学效率将得到更大的提升。这方面的教学,在篮球、足球等球类项目中显得尤为重要。以足球运动为例,基本的触球和传球方式是固定的,是具备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用性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大多数优秀的球员,特别是那些顶级球员,他们之所以能驰骋赛场而鲜见敌手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特点,拥有他人所不具备的技术特点,这是他们成名的法宝。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技术训练,还需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技术风格,寻找属于自己的运动方式,发挥学生自我创造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差异性教学,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条件。

二、重视心理因素,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教育是人的行为,具有社会属性,这就决定了其涉及人的因素,特别是人的心理因素。体育教育亦是如此。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心理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是高中体育教师教学策略的制订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影响因素。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从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青少年的责任感和教育目标出发,努力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确定好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特别是在高中生普遍面临高考压力的现实下,把体育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是符合教学规律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做到心育与体育并重、健身与健心共举。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进行心理干预,主要包括:自尊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等。如从自尊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可以从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渗透,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开始,让学生不断地认识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的发展空间,进而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形成自尊自爱的良好心理。研究结果显示,参加体育运动者较不参加者有更多的自尊自信,更积极的自我意识。如在足球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阶梯式的教育,让学生一步步地实现技能的提升,同时实现心理素质的提升。毕竟,当学生从学会接球,到传球,到射门,其心理状态是直线上升的,对学生的心理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事实证明,体育运动可以激励人去检查自己面对新的挑战和完成新的任务的能力,使自我意识发生积极变化。

篇8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体育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高中的体育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门增强学生体能素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综合性学科,高中体育在整个高中教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在新课标下究竟该如何实施有效的高中体育教学呢?笔者着重从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加强方面,教学条件的改善方面,激励机制的强化以及合作学习的开展方面等进行具体策略的说明。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高中体育课程有效开展的前提,离不开学生和教师之间默契的配合,而配合的前提是学生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继而在教师的带领下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应向学生解释清楚体育课程的积极作用,即“育德促智,健体立美”,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辅相成的实质,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激情和投入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体育课程的纪律性与灵活性合理的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体育课程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比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情境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在各种角色扮演中感受到快乐,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将涉及到的体育课程牢记于心。当然情境教学开展效果的好坏,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情境教学的方式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的话,情景教学也只是空架子。因此在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主动跟随教师的步伐走入到体育学科的殿堂。

二、教学条件的改善

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教育思想上,同时在教学形式上也得到了体现。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而多种教学形式的开展离不开相应教学设施条件的完善。教学条件的改善不仅是稳定学生兴趣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新课标对于体育课堂呈现方式多样化的客观要求。如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不同风格的舞蹈,结合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教学;或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穿歌曲以及杂技表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中感受到体育课程的魅力,快乐的进行学习。要保持学生对于体育科目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适当的引入一些对抗练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竞赛的乐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训练,投入到各项体育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激励机制的强化和感情的培养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需要被不断肯定的年纪,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利用好激励机制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让课业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提升,与此同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成长。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且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及时的进行引导。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犯一些错误,相较于批评和指责,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更多的采取赞美、表扬的方式,不要轻易对学生的某一行为下结论,应耐心疏导,帮助学生分析事情的缘由并且寻找到解决办法。除了激励机制的强化之外,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与学生加强沟通,以便去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尤其是在行为上有消极倾向的学生,体育教育工作者们应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让他们产生信任感,从而融入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放下教师的架子,多参与其中。比如在参与男女对抗赛的过程中,采取追逐赛以及对抗赛的运动方式,既能确保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竞赛的乐趣,同时又能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友谊,以达到共同进步、相互学习、增进师生情谊的目的。

此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新课程关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提出,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高中生具备了一定思维和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明确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懂得会学、善学、巧学和乐学,从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与学习策略,发展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提高体育有效教学。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下实现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体育新课程尽管给中学体育教学增添了活力与生机。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体育教育者们应承担起自身为人师者的职责,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篇9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从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方面来进行,这也是高中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提倡体育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思路和观念想方设法进行转变,采用多变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教学中也不例外,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方法,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挖掘一切资源,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及意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

1.采用分层教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需要向学生灌输分层教学的意义,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定位,让学生明白人的意志能力及身体素质本身就存在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是为了给每一个学生找准发展的目标,从而使体育训练更好地开展起来。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等级:身体素质比较好的且具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分为一级,占总学生比例的5%;体质较好,能够对训练内容轻松完成的学生归为二级,占总学生比例的30%左右;体质与运动技巧一般的,但是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体育训练内容的分为三级,占总学生比例的45%左右;体质弱,运动技巧差以及存在生理缺陷的学生归为四级,占总学生比例的20%左右。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大纲要求的课程以外,体育教师还可以组织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的活动。如,小组研讨、竞争游戏、即兴发言、情景模拟等。在教学中引入评价教学法,让竞争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使课堂变得活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团队精神。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也同样适用于体育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竞争机制,通过教学评价来对竞争的结果进行评价,这个过程需要教学过程的支持,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过程,创新无从体现,所培养出的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体现不出来,教学的效果很难得到检验。所以,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1.分组竞赛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竞赛,营造浓郁的竞争氛围。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及身体素质差异,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分组,如果此时让学生自己单独进行训练,那么就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分组训练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参与到竞赛中,从而使体育项目的训练高效地开展起来。如果某一层的学生人数较少,可以直接进行训练竞赛。例如,如果一级学生的人数比较多,可以分为多个小组进行训练,一般每组5个学生为最佳。训练活动要保证在学生的能力允许范围内展开,在教学中营造出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可以交流心得、合作学习,从而实现运动能力和运动技巧提高的目的。

2.动态管理

学生上进心理的激发需要建立在体验成功的喜悦基础上,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考核目标进行考核,从而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分层教学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够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对学生间的差异能够兼顾;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因此,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分层教学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对于部分已经超过上一层次的考核要求或者已经达到上一层次考核要求的学生,教师要对这部分学生及时进行层次的调整,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倡导快乐体育教学

1.教学内容的精选

在进行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依据,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及内容,同时,也要与学生的体育兴趣及需求相符合。如,在篮球教学中,关于技战术方面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把每一个方面都训练到,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基础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注重实用性,如,可以多训练运球技术及投篮技术等。像运球后转身、胯下运行及背后运球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在课堂中只作简单的介绍即可,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而对于其他重点内容,就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力争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在实际运动中发挥其内在潜能。

2.用战术吸引学生

在采用创新型教学方法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以足球课堂为例,由于足球和战术的变化存在直接的关系,所有对比赛中队员的技战术水平要求是比较高的,如,相互之间的配合、位置的变化等。在体育课教学中,举行足球比赛,能够让学生充分锻炼球技,并享受比赛的过程。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学生会不停地在球场上来回奔跑,不但要与对方球员进行竞争,还要和本方队员进行配合。学生在心理上、生理上都高度融入比赛中,也能体验参与比赛的愉悦感。除此以外,还要教育学生不要过度关注比赛的结果,胜利了不能骄傲,输了也不能气馁,力争下次比赛的胜利,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体育比赛。

3.适当强度的训练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倡导快乐体育,开展阳光体育教学活动,其实现的形式就是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及既定的教学目标,不但要让学生学会一定高度训练方法,还要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从而得到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最终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例如,在足球比赛中,运动量非常大,而且比赛的对抗性也比较强,因此对学生的体能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此外还要有过硬的技术和战术要求,只有具备了这些因素,学生才能在比赛中享受高层次的运动乐趣。这些因素都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组织比赛时,按照实际情况,把握好训练的强度。

对于学校而言,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发挥其引导、解决问题的作用,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给予扶持和解决的措施,为体育教师排除困难,从而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成效。对于高中体育教师而言,要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标准来制订教学的内容及教学方法,当然,可以根据大纲要求适当地进行变革,不能一味追求与大纲的一致,使教学陷入僵化。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和教师需要共同做到的时要采取创新型的教学策略,实事求是、因材施教,体现出体育教学的进步性与科学性,从根本上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立.高中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1(7).

[2]刘兴川.浅论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化思路[J].体育时空,2013(8).

篇10

以往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师道尊严,很多体育教师都被赋予严师的称号,某种角度上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确实有一部分内容是需要强迫学生去做的,毕竟体育教学存在一定危险性,一定要有组织纪律性,否则可能会使现实的体育教学出现一定问题,因此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强迫学生去进行身体练习,学生体会不到课堂的民主与自由。

2001年新课标颁布后,倡导革新教育理念,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希望建立相对民主、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提出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在现实的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权及学习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教师,多听取学生关于体育教学的一些建议,尊重不同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建立相对民主、自由的体育教学环境,多鼓励学生去进行身体练习去尝试新的体育运动技术,对失败的学生,体育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肯定,以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热情。

二、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传统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理念,是以凯洛夫学说为主的主智主义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分数与运动技术的传授、重视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的体现、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体育场地与器材的作用。2001年新课标颁布实施后倡导新式的教学理念,要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教师作用的教学理念,转而注重学生独自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便需要改变以往以教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而注重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的养成,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教学理念的实施,有助于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一些弊端;有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开展。

三、注重革新教学方法

篇11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俗语。这就意味着要提高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保持高度积极性的前提下进行学习。高中体育课程和初中体育课程不一样,这就意味着高中体育老师不仅需要给学生传授体育技能和强身健体的技巧,还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了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善于用鼓励和赞赏的方式去激励学生。比如说,在课堂上热身动作的训练中,对于做得到位的学生,老师不要吝啬表扬和夸奖,对于一些没有积极性的学生,老师要从根本上普及给学生运动的好处,从而促使学生用心投入课堂教学。再者,老师还要善于与学生相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很多体育老师,会给人留下严肃的形象,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沟通,从而疏远。作为高中体育老师,一定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比如说,可以多问问学生对什么样的运动项目感兴趣,对学生在运动中出现的错误和疑惑进行及时的纠正等。这些方法都能够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兴趣教学是体育教学技巧策略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自发、主动地去进行体育锻炼。

二、因材施教

在高中体育课程的实施中,很多学生由于兴趣爱好的差异,身体素质的不同,在体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作为高中体育老师,应该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根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强身健体,向学生普及健康的运动知识。因此,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和效果,高中体育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爱好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比如说,很多女生喜欢跳绳以及排球,但是男生就会比较喜欢篮球、跑步、跳远之类的运动。高中体育老师要尽量根据学生的需求不同进行不同的授课方式,而不是强制性地让所有的学生在一起进行一项运动。强制性的教学方法既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再比如,有些学生由于个子矮,在打篮球中没有一定的优势和信心,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能,老师应该安排这类学生进行其他的体育运动。总而言之,老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中“和而不同”的道理,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人情况的不同,从而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完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进行合作教学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很多时候会出现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上没有中心思想的体育教学的状况。这样的状态表现为,学生没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上课训练学习懒散怠慢,这就要求广大体育老师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团结起来,让课堂变得积极生动。同时,作为高中体育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还要注重利用适当的竞争力去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这样教学方法。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人身体素质综合能力作为参考,把学生分成几个实力相当的小组。老师通过给学生安排等量的教学任务,在相同的时间内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竞争,获胜的小组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比如说,在跑步技能训练中,老师为了锻炼学生正确的跑步方式,提高学生的跑步速度,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赛跑。在此过程中,接力赛跑是由每个小组共同合作完成的,在此过程中,不仅考验了学生对所学技能的运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自我情况的分析,对队友的分析,如何进行合理的分配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热情以及提高积极性。再者,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学生来说,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力,有利于促进不同小组之间学生更好地投入其中。在课堂中,难免有一些学生总是喜欢开小差,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让所有学生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篇12

一、“有效教学”的定义

所谓有效教学,通俗地讲,就是教者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规律,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而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针对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而言,即通过具体教学,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二“有效”的因素

教学实践表明,对于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者因素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教学活动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对于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平时体育课堂教学中,教者如能做到形象良好、讲解精练、示范优美、组织合理、辅导耐心、评价积极……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反之则不然。

2.学生因素

高中学生作为体育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表现较为突出,学习效能的发展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而是主动地以自身的独特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调查可知,由于受到中考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未能接受完相关的学习内容,学生的体能素质、技能水平、体育学习能力普遍较低。面对学生如此的素质基础,高中教师要想继续实施相关课程的教学,必然要花费大量时间弥补学生初中阶段的体能和技能的缺损,这样一来,必然抑制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发展。

3.课程与教材因素

体育课程和教材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客体。分析当前的高中体育课程和教材,笔者认为,其整体上结构是合理的,大多数内容具有较高教育价值,便于学生接受,但其中也有部分内容的教学难度较大,如若实施,需要较高的教学条件支撑。这些也是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之一。

三、“有效”的策略

1.制订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学目标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占据了课堂教学的核心位置,统领整个课堂全局。可以说,制订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反之,如果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就会给学生造成模糊不清的感觉,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运动参与目标: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心理健康目标:让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展现自我,通过比赛,增强自信心,得到成功的喜悦。如此面面俱到地制订目标,并未能交代清楚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显得空洞、笼统。因此,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应首先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的要求,认真研究各模块学习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从而制订出明确具体、便于操作、让人一目了然的教学目标,使每个模块在每节课上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实施,从而有效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益。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教学气氛的改善、教学效果的提升。反之,教者一旦陷入某种缺少变化的固定的教学方法之中,就会严重束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降低教学效果。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者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情

况,灵活选择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实施科学多元的教学评价——有效教学的动力

长期以来,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采用课程成绩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模式,这样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倡导实施科学多元的教学评价,具体要求为:(1)着力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其中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视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学习方法是否灵活、富有创造性,学生在学习中是否能够做到刻苦锻炼等。

(2)评价的方法呈现多元化。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

法,着重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和生理发展是否健康。(3)教学评价要体现发展性与激励性。教学评价不仅是绝对性评价,更要考虑在原有学习基础上的进步情况,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实践表明,教者适度的激励性评价能够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走向成功提供学习动力。

总之,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能够有效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必须不断进行有效性教学的研究,如此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

篇13

现如今,在教学改革的深入化进程中,体育教学也在逐渐地从应试教育模板向素质教育过渡。体育游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生中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群众基础。同时,体育游戏也可以让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氛围中更好地得到体质锻炼。与此同时,体育游戏也是缓解压力的一个不错方式。文章主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将体育游戏高效地运用到课堂中,并在这种游戏化的教学环境里,让学生充分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同时还能够实现素质教育中全面发展的要求。更愿意暂时放下来自于学业的压力,放松一下自己,而且,体育游戏让体育教学用充满童趣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减压。

1体育游戏的特点

1.1目的性

教师让体育教学在游戏化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课堂内容靠拢,将学生带入其中,他们也就不再像是无头苍蝇,认为体育是浪费学习时间的科目,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不仅仅锻炼身体还能够提升脑力,一举两得。

1.2教育性

首先,体育教育本身就具有教育学生的特性,体育游戏也不应该过于玩乐化,更应该追求寓教于乐;同时,让学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

1.3丰富性

无论是哪一种科目的游戏环节都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教师游戏教学不重复,学生也不会感到疲惫厌倦。体育教师在进行游戏设置的时候也应该结合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展开。

1.4竞争性

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更注重自我意识,也更具有挑战的冲动,竞争意识也较之前有所提高。这样,游戏带来的积极效应就是让学生更热情、努力地参与其中,在竞争中解读公平、公正、公开的内涵,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从而打造优秀可贵的人格品质。

1.5趣味性

体育游戏化教学不同于以往单纯的体育教学,加入了游戏也就让课堂更有趣。为了更贴合高中生的特点,游戏对于学生而言很有吸引力,也更愿意积极参与,这都要归功于游戏的趣味性。学生

2体育游戏化教学的作用

2.1提升身体素质

强壮的体魄就像是学生学习的硬件设施,是学生更好地开展文化课学习的前提保障。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更注重互动参与,因为游戏者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劳动,带动身体各个机能的运动,这些都对提升学生体质有很好的效果。

2.2提升脑力开发

体育课堂游戏化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多样,教师每次在课堂中的游戏是发生变化的,灵活多变有利于全面锻炼学生的观察力、灵敏度以及反应能力等智力层面,让学生的判断力、记忆力和创造力都得到提高,这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便利。

2.3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游戏具有娱乐的功能,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机智活泼的特质,不仅对学习也对以后的发展提供便利,学生在兴趣中各展所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增进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3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

3.1游戏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体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任务的完成除了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完美配合以外,还要有硬件的支持。所以说,游戏内容要紧密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发展特点,做到趣味性和锻炼性的共存。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根据自己的意愿,并不实地真正了解学生所需,必会造成教学的脱节,不仅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教学任务更是难以达到,这很大程度上都会遏制学生的长远发展。当然,教师还要做到使体育游戏中的硬件设施可以与之相配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研发,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可以根据投铅球的体育项目,教师让学生展开投手榴弹比赛,让学生自带矿泉水瓶,往里面注满沙子,进行比赛。最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在游戏中的安全问题,以实现课堂教学游戏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得到长足发展。

3.2体育游戏要与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结合

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应用到教育中就是学生的主体性。体育游戏化教学也离不来学生这一主体。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认识学生的技能水平、身体条件等,然后,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因材施教,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开展游戏活动。还有就是,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个时候,教师仔细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做出调整,以使得每一个游戏都更适合学生的步调。

3.3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经常交流互动,特别是对于体育游戏,更应该融入学生的想法,因为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受益者是学生,学生自己更了解自己,让他们自己设计游戏会有更多火花。而且,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可以互相了解,学生也就更愿意配合教师工作,那么教学工作的展开会更顺利。当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教师,一旦教师采纳,学生会感觉自己的思想得到了重视,也就会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主动。所以,民主和谐的氛围也是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必须,当教师也能够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和学生们玩儿成一片,这样一来,游戏化教学才算是达到效果,在这种互动中不仅让师生关系更紧密,也更好地提升了课堂效率。

3.4设置科学合理的游戏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都应该是在一定的框架内完成。对于体育游戏而言,应该设立相关游戏规则,这样,展开体育活动的时候更有组织性和纪律性,不至于造成混乱。体育游戏很容易出现无秩序,在规则约束下,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降低安全隐患。

3.5做好体育游戏课后总结评估

课后对体育游戏进行评价,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达到的可以进行完善推广,没有达到则寻找原因,如果还是不行就可以停止此类游戏操作。教师在进行效果评估的时候,要做到公平合理,对在游戏中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表扬,对表现欠缺的提出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体会到体育的强大魅力,更加热爱体育教学,并且在体育游戏中更加注重集体荣誉。

4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主动参与课堂的学生,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学生。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应该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拓教学新模式,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全新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频率,展现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的主动,也为其他学科改革提供了范本。当然,体育游戏化教学也不是单纯的玩乐,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平台,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造力。体育游戏不仅仅是对身体的一种锻炼,更多是对思想的一种培养。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体育游戏化教学仍旧处于尝试阶段,所以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找出更好的体育游戏化策略,在服务广大师生的同时,为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l]倪晓丁.初中体育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探析[J].赤子:中上旬,20lj(24):26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