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阅读教学是学生言语实践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过程对学生理解生活、珍惜生命,塑造自我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言语实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断提升言语实践意识,还原阅读教学言语活动交流、言语情感互动的实践性,促使学生理论实践双提升。
一、设置基于课标精神的阅读教学目标
言语实践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遵循课标精神,更加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既要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又要切合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因此,教师可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将言语实践渗透于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遵循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能力目标要结合“语用”过程,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过程目标要渗透自主构建精神,教师指导学习、学生自我构建、自我提升相结合。情感目标要贴近生活、符合文本,杜绝大而空的说教。二是以生为本制定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兴趣、认知、习惯、个性特征等优化教学设计。
二、遵循语文学习规律
言语实践符合汉语学习融会贯通的规律,言语的圆融美(如形式、意义等)、学习过程的体验美,无论是哪种,都离不开学生对文本言、形、意的深刻领悟和圆融体验,继而加深阅读体验,促进“意”的内化。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由于篇幅较长,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自我体验的阅读过程,弱化了学生的言语感知与情感领悟,没有实现言语实践,是不明智的做法。此外,言语实践还符合汉语“学以致用”的规律。言语来源于生活最终将服务于生活,初中语文教师要回归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使学生将内在情感成功转化为外在知识和能力,学以致用,以“学”促“用”,以“用”促“学”。
三、基于言语实践充分挖掘阅读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是指教师结合学情,利用课堂内外一切可利用条件,通过丰富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生成的能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高效提升的有价值信息。在言语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阅读教学内容,实现这些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呈献给学生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言语阅读与内容甄别能力。教师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元整合教师、文本、学生等各类教学资源。单纯将阅读文本的内容呈现于学生面前,未免显得干瘪、淡薄,需要充分挖掘多方教学资源,做到师、生、文本的巧妙融合,并基于此设计出科学的教学内容。二是将生活体验有选择地融入阅读教学中。言语实践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随意放任,而需要技巧性。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感悟,让学生通过文本内容与生活体验的迁移,以生活思维、情感、技能,生命体验、生命意义等活化文本思想,达到文本语言、内容与生活体验的完美结合,经过美化、处理的选择性的生活体验更容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四、言语实践观下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
优化初中语文言语实践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生机活力,引领学生走出语言困境,由陌生到熟识,由无情到有情,让读与写的语言艺术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充实课堂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强化学生的言语学习与阅读体验。
基于言语实践观的教学过程更易于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例如,在《背影》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引领学生进一步挖掘文本内涵,教师首先要做到引领学生自主贴近文本,朗读文本,认真触摸文本语言的每一根神经,透彻文本朗读基调,准确把握文本的感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而全面地探究文本内涵。于是,教师可以运用活动竞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文本朗诵比赛。这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仅被调动,知、情、意、行提升的终极目标也得以实现。
五、重视言语实践观下的阅读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115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获得各个领域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审美素养。可是,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通常都是由教师主导,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课文的关键词语,然后划分结构,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等。这样的阅读教学花费了大量时间,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么,我们该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品味与感悟中深刻理解文本
我们进行阅读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而朗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朗读通过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协作,把静止的没有声音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灵动的语言,通过声音传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文本的内涵。所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融入朗读,让学生多做练习。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语文教师还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可以根据文本内容,采用分角色朗读、跟读、配乐朗读、模仿朗读等各种形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海燕》一文时,笔者就根据文本的特点,组织了多样化的朗读训练。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基本的语调与感情;接下来准备配乐朗诵,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第三步,让学生分组朗读,并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第四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并说出喜欢这一段落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做了个性化演读。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训练了各种朗读方式,在朗读中对课文也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由地阅读,自在地朗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组织课堂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观点,保护学生的个人感受。所以,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多组织一些课堂讨论与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多发言,畅谈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时候,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而应该随时关注每一组学生,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特别是学生讨论陷入瓶颈或者争论比较激烈时,教师要善于点拨,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观点更加有深度。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笔者就采用了讨论交流的方式,希望学生的独特思维互相碰撞,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朗读了一遍课文后,笔者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讨论展开后,有的学生认为主人公是于勒,而且持这一观点的占了大多数;有的学生则认为是菲利普夫妇。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这时,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简单提示:主人公通常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中心人物,他是作者设计的故事情节的灵魂,小说情节以及所有矛盾通常都是围绕他进行的,同时主人公的活动还会影响到次要人物的活动,他的行为或者命运往往可以揭示小说主题。提示完毕后,学生又经过了思考、讨论,最终明白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菲利普夫妇。在小说中,于勒的命运虽然贯穿了整篇小说,并且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可是小说的主题不是靠于勒来揭示的。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恰恰反映出他们的灵魂已经被金钱腐蚀了,恰恰让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的丑陋现象,这才是本篇小说的主题。这样,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而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最为讲究的首推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 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笔者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设计要呈现出“阶梯”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 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如,我在讲授7A Unit 4 Reading时,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如下问题:
1.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
2.How about hamburgers?
3.What do you eat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
4.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5.Do you think you are strong and healthy?
在学生畅所欲言地回答完各个问题的前提下,我让学生把问题的答案串在一起。学生在紧张的气氛中很快完成学习任务。
二、提问设计应有“度”
我们认为这个“度”必须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亮度、跨度、角度、精度、密度等,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 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还要注意问题本身和具体学生的素质。
如要针对某篇课文的内容提问What’s the writer’s name?Where was the writer from?等问题时,可以先问What’s your name and where do you come from?
使学生由熟知的、感兴趣的问题,逐步过渡到新学的、较陌生的问题,从而消除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 三、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在“巧”字上下功夫。
一般地说:
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 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
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
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
④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
如在讲授Unit 3.section A 3a时,在课堂质疑创新阶段巧妙的提出两个较开放性的问题:
1.What will you do if somebody doesn’t understand you?
2.You have different ways to deal with your problems.But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Why?
学生针对上述问题,虽然各抒其见,但结果能殊途同归,得出了符合教学目标的正确结论。
提问设计,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聚焦点,更应作全面的理论研究和反复的实践探索。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是否恰当,是否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关键是教师必须做到既备课又备人,设计什么问题,层次深浅的安排,对“度”的把握,对“巧”的研究等等,都要在深入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来考虑。只有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才能对提问的角度、引导的方法、预期的效果等做到胸中有数,做出合乎科学的设计。精心设计提问可有效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祝: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中图分类号】G633.33
一、阅读教学以及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概述
为了深入研究初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需首先明确何为"阅读教学"、何为"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因此,从"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入手。
1、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教学材料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完成对学生授课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材料中的文字形式的内容,并真正做到理解和领会。在采用阅读教学法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科方面的基础情况以及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对教学材料的阅读,掌握材料中的学习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实践环节,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材料内容的阅读,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理论、人生寓意等,当学生读懂材料中所包含的所有内容时,又能从中发现并探索出材料所含范围以外的内容,进而提出自己独有的想法,并为其寻求到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法。因而,阅读教学的宗旨并不单单局限于使学生被动的接受什么,而在于从所获得的只是当中发现什么、创造出什么。
2、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在阅读教学模式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问题设计环节,即教师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教学材料进行阅读,进而理解并掌握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挥和创造。在阅读教学模式中,通过设计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开阔思维、激发内心的好奇,进而使学生主动阅读教学材料,因此,问题设计的优劣,对于阅读教学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注重几点原则: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整体规划性,有教学价值、有内涵、有深意,是对实现教学目标有帮助的问题;
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当前的教学大纲、学生自身能力等实际条件,从而与实际教学有效融合;
再次,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充分开阔思维,并能在此基础上有足够的发挥和创造的空间。
二、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及问题设计策略分析
1、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
当前,阅读教学方法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在问题设计环节,却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依据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应用的调查和了解,将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总结如下:
(1)问题设计实际应用意义不大
许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注重所设计问题的数量,人多越多越好,而常常忽略了设计的问题的实际应用性和教学实用性,使得设计的问题对于引导学生阅读、获取材料知识、发挥创造能力并没产生太大的作用。
(2)问题设计缺乏多元化[1]
有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常常缺乏创造性,一直采用经常使用的问题设计法,使得提出的问题缺乏新颖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对阅读教学的开展没有起到足够的促进作用。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分析
(1)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设计问题[2]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原动力,因此,可以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提出符合学生心理的问题,可以为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融入阅读教学模式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先进科技--计算机电子技术、投影仪器、幻灯片等,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节,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几段贝多芬创作的曲子(变奏进行曲、欢乐颂、命运交响曲等),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述教材中所描述的贝多芬,并融入教师在课前准备的相关教学资料,在音乐播放结束之后,与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分享,音乐中的那一部分能体现出教材中所说的贝多芬的特性,以及通过音乐,感受到了贝多芬的哪些其他故事是教材中所为提及的,通过如此的提问与思考的过程,完成阅读教学的内容。
(2)从学生的自身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的第二点原则应为考虑学生的自身能力,由于学生接受教育的经历不同,在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因此,为了更好的设计问题,满足阅读教学的需求,需从学生的自身能力出发进行设计。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节,教师可以依据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的了解,将学生归类,并分组,要求每一组要包含每一类的学生,而具体的分组情况可以由学生自行解决,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学生在自身条件上的互补。在分组之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事物的正确答只有一个"的论题,然后组织各小组进行自由讨论,讨论要围绕"事物的正确答只有一个"展开,看这个论题是否正确,在讨论结束后,请两组意见不同的同学进行观点阐述,进而推出课堂教学的重点。
(3)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
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在我国汉语的内涵十分深远,因此,在采用阅读教学模式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从语言的运用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重点。如在上述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节,当进行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辩论赛活动,邀请两组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一次课堂内的辩论,通过辩论既可以阐明小组内的主要观点,也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观点支持、观点反驳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具体运用,从而提高知识的使用技能。
三、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是国民教育的重点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采用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设问题设计环节产生的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从"问题设计实际应用意义不大;问题设计缺乏多元化"两方面阐述当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并提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设计问题;从学生的自身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306-01
一、提问要合乎学生实际情况
如果我们所在班的学生学习情况为上等水平,学生成绩普遍良好,那么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忌直贵曲”。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如在教学《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Page17 in Junior BOOKⅢ)一课时我们作了如下一组问题设计:
①Why did Ben Lambert take vacation in Canana this time?
②Who was Ben Lambert ?
③What are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
④Do you think Ben Lambert had a good time this time ? Why ?
⑤How long did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take ?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如果我们所在班的学生学习情况处于下等水平,学生成绩普遍不好,那么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应该简单直接。学生不需作过多的思考就能解决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提升学习的兴趣。对此本课可作如下问题设计:
① Is Ben Lambert a famous French singer ?
② Has Ben Lambert been to Europe ?
③ What are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
④ Can Ben Lambert speak French ?
⑤ Did Ben Lambert enjoy taking vacations ?
很明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一般地说比较浅。学生答题时几乎可以不加思考地直接回答,相比而言,这种提问设计有利于提高普通班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普通班学生好强的心理。
当然,如果我们所在班既有部分成绩好的学生也有部分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综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学生给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 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 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Page17 in Junior BOOKⅢ》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 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在提问设计时,我们可以抓住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对此,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① Who was Ben Lambert ?
② What are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
③ Why did Ben Lambert take vacation in Canana this time?
④ How long did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take ?
⑤ Do you think Ben Lambert had a good time this time ? Why ?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上语文教学的效率,更关系到学生语文的全面素养,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只要教师认真钻研阅读教学实施的方法和技巧,阅读教学就会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就会更上一个台阶。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呢?笔者从情境创设角度,谈一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导语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步骤,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导语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从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自然而然过渡到这节课的学习中,从课间的放松状态过渡到课堂紧张的学习状态。在阅读教学中,巧妙的导语情境设计,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情境、质疑反思,激发阅读的兴趣,创设一个渴望求知的导语情境,让学生集中精神,积极主动地探索文本的奥秘,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如何利用导语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呢?首先,可以利用课文的标题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去读书探索的欲望,例如课文《苏州园林》,师生间以介绍自己曾经去旅游过的景点为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调动学生的热情,然后教师总结应该如何去介绍某一景观,让大家阅读课文,了解一下叶圣陶是如何给我们介绍苏州园林的。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利用音乐情境,渲染阅读氛围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舒缓身心、感染人的情绪,音乐的感染力胜于千言万语,很多时候伴随着基调相符的乐曲阅读课文,能更快地进入状态,音乐的渲染为课文的阅读奠定了感情基调。一位善于组织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阅读的氛围。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前和阅读时都可以利用音乐创设情境。例如,教学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前,为了让学生的思绪回到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放一些军队的歌曲,像《说句心里话》《军歌嘹亮》《咱当兵的人》等军歌,让学生初步认识军人的辛苦,感受军人背井离乡、保家卫国的高贵品质,带着这样的感情基调去阅读课文,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感觉到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在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播放与课文基调相符的音乐,不用过多的言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渐入佳境,例如,伴随着《烛光里的妈妈》的轻音乐阅读课文《我的母亲》,伴随着《小白杨》的音乐节奏阅读《白杨礼赞》,音乐的感染力会带动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这比任何其他的学习方式都能更好地提高阅读效果。
三、利用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进行问题探讨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不能漫无目的地让学生去读,要给学生明确的目标,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阅读不止是停留于表面,而是进行深入的阅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阅读教学才会有深度、有效果。巧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阅读的思维。例如,学习课文《范进中举》,在阅读课文前,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假设范进穿越历史,来到的现代,他经过了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他会发疯吗?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课文,拓展思维,寻找答案,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把中举前,中举后,社会环境,人物表现等知识点穿针引线,连接在一起,很容易就能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摧残的主题,从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四、利用媒体情境,丰富阅读方式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多媒体课件的普及,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巨大的冲击,也给我们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有效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把无声的语言文字化为形象生动的有声画面,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丰富语文阅读的方式。例如,学习课文《济南的冬天》一文,在学生阅读前,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济南冬天景色的图景,看着如此美丽多娇的景色,怎能不激起学生阅读课文的激情;学习课文《松鼠》,播放一组关于松鼠的纪录片,伴随着动态的画面、有声的语言、精彩的解说,学生对松鼠的求知欲望进一步加强,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高涨,理解更加深刻。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利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丰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
总之,情境创设是突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瓶颈的有效方法之一,合理而且巧妙地运用情境创设法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调动学生思维,丰富阅读方式,从而彰显了阅读的强大的魅力,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也可以为其它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35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对于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发挥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阅读学习的内容,设计出恰当的问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如何设计合理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提问,值得教师深入地钻研。下面结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根据学生兴趣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参与阅读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还是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手段。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设计的问题需要密切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围绕着学生关注的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灵活地运用有趣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阅读,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完成英语阅读任务。
例如,在讲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的Unit 1 《I like dogs》这一单元时,在学生阅读新课之前,教师发现班级中很多学生对于“养宠物”非常感兴趣,于是让学生围绕着“What animals do you like?”这个问题自由发言。首先,教师为学生做了示范,“As we all know,animals are our friends.I like every animal.But I like dogs best.Dogs are not only very lovely,but also very helpful.”学生一听教师最喜欢的动物是狗,很多学生也表示自己喜欢狗,“I like dogs too, because it is very lovely and friendly.”学生想要表达“狗是最忠诚的动物”时,教师提示学生用“loyal”来表达。学生顺利地说出“The dogs is very loyal to people, so i like it.”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变得有很多话可说,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了准备。
可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积极的心态下参与英语阅读学习活动,提升英语阅读的效果。
二、结合阅读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在学生开展英语阅读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通过各种问题来辅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准确地理解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锻炼语言表达技能,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英语阅读的基本任务。
例如,在讲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的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一单元时,教师结合阅读内容,设计问题如下:同学们,你们知道“篮球”“足球”用英语怎么说?有学生学过英语,顺利地说出了“basketball、football”,教师继续问“打篮球”“踢足球”怎么用英语表达呢?学生有些根据汉语的表达,说“play basketball”“kick football”,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表达错误,“在英语中,与球类相关的运动都用‘play’这个动词表达“打”“玩”的意思,在这样一步步讲解的基础上,学生既丰富了语法、词汇知识,也对教材上的阅读内容准确地理解了大意。
由此看来,教师选好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问题点,巧妙地提出合理的问题,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阅读材料中涉及的语言知识,在问题的帮助下深入理解阅读内容,从而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三、围绕拓展目的设计问题,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为目标,设计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进行更加广泛的阅读,拓展英语阅读的空间,积极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理解阅读材料,不断完善英语阅读技能,增强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大多数教师偏重语言知识教学,只把课文作为语言知识的载体,不管文章自身的整体性和文学性,直接把课文中的词汇,语法以及重难点加以提炼,强行灌输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往往只能顺从教师讲解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理解,而无法从整体层面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意思,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准确理解。而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应该合理组织英语阅读的教学活动,在平时课堂的讲授中,教师要善于在讲授教材课文时潜移默化地加入阅读表达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相关技能的培训,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2.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原则
英语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阅读,阅读教学质量影响最明显的应该就是提问设计了,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的手段,学生通过回答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问是使课堂效率提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设计得精巧的话,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阅读表达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阅读表达的设问特点,要能精心备课,合理设问。
2.1 把握问题难易程度
英语阅读中在进行提问的时候应该注意提问的度。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问题不能过于浅显,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不用动脑筋就可以回答上来,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积极,不利于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培养和发展,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水平,换一个角度讲问题提问出来,以此达到能培养学能阅读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江苏省牛津英语七上Unit 5的Reading中,如果教师问“Do the children have candies as a treat?”问题就相对简单。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如果问题设计为“What do children get as a treat?”这个问题可以给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并且做出回答“They get some candies as a treat.”学生组织语言的时候会加深对candy这个单词即可以不可数,也可以可数的性质的理解。
2.2 设计问题有梯度,层层递进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将问题设置几步,层层递进,使得学生易于接受,从而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比如问题设计的时候注意,Yes/No的问题比较简单,What, When, Where的问题稍难,而How, Why的问题则相对开放,相对较难。教师在问题设计中要多关注这些,让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得到锻炼。
比如在江苏省牛津英语七下Unit 7的Reading中,在学生第一遍快速浏览文章时,可以提出问题“Was Liu Tao alone at home? Was he hurt in the fire?”这样相对简单,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问题。在精读文章的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可以设计问题“Where did he find Mrs. Sun? How did he protect himself in the fire?”学生要通过阅读课文并且在原文基础上通过思考得出答案“He found Mrs. Sun in the kitchen.” “He poured water over his clothes to protect himself.” 或者“He protected himself by pouring water over his clothes.” 第一个答案程度较弱的学生可以找出,可以再请程度较好的学生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回答这个问题,并引导出第二个问题。在文章整体分析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再设计一个较为开放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see someone in danger?”让学生在锻炼,提升思维品质的基础上,也恰当地进行德育渗透。
2.3 把握提问时机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要精心研究题型。要考虑课堂教学流程中的时机和环节,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提问不同问题。因此教师要能匠心独运,不但要把握提问的时机还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提问,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3. 阅读表达的问题设计
初中英语中阅读表达在学生考试中虽分值并不占据较大的比重,但其属于语言使用能力考查,是划分学生水平与档次的重要考查题型。同时学生考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思路的整理和解题技巧的归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答题成绩。教师要根据阅读表达的特点,在课堂阅读教授中有效设问,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1 直接设问类。
阅读表达的第一个题目是1分分值,通常情况下都是直接设问。即学生可以通过文章直接找出答案。此类题目是为了锻炼学生快速浏览,查找信息的能力。比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八上Unit 2 School life 的 Reading中介绍校园生活,文中提到的时间点比较多,为了锻炼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作者在学生阅读第二段之前,提出问题 “Why does our school end earlier?”问题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出,难度不大,可以提问能力较弱的学生,以增强其学习英语的信心,也达到锻炼查找信息的能力。
3.2 思考并查找类
阅读表达的第二个题目是2分分值,通常问题文中不能直接找出答案,要找到相关内容,通过思考总结才能获得答案的问题。此类问题不但要求学生有阅读能力,能够找到问题相关的段落,并且能够根据内容,概括出答案。比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八上Unit 2 School life 的 Reading中介绍了课文作者的朋友Tony。教师提出了问题“What’s Tony like?”文中并没有直接介绍Tony有什么样的品质。但是文中描述到“He often listens carefully to my problems and offers me help. He is my hero.”根据此描述可以总结出“Tony is helpful.” 此类问题可以提问英语能力不错的学生,他们有能力理解文中内容,并且通过提炼总结,得到正确答案。
3.3 联系作者和读者类
阅读表达的第三个题目是3分分值。题目有两种类型,其中一种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类。此类题目要根据读者的个人体验和通读全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再组织语言作答。比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八上Unit 4 Do it yourself 的 Reading 中,介绍了作者表哥DIY的一些滑稽趣事。教师可以提问 “Do you think the author’s cousin will be good at DIY? Why or why not?”根据文章内容,作者为表哥报的DIY课程,他都不去,反而是作者去上课。由此可以推测,有可能表哥不会DIY。因此可以得出一个参考答案“Maybe he cannot. Because he didn’t attend any DIY courses.”此类问题可以提问能力较强的学生,因为题目不但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求学生逻辑思维较强,才能归纳总结出答案。
3.4 开放思考类
阅读表达的第三个题目还可以是开放性题目,分值也是3分。这类题目学生可以在没有阅读文章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体验作答。此类题目基本学生都可以有话说,重点是学生个体的语言组织能力的差别。学生要不但有话说,还要能正确组织语言,给出恰当的回答。比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七上Unit 5 Let’s celebrate! 的 Reading 中,教师可以提问“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Why?”这个问题学生在没有阅读课文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答。教师可以先请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答,一方面是锻炼学生能力,另一方面也给程度较弱的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答题参考,然后再对他们进行提问。
总之,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能针对总体结构和各个层面精心策划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语言内在联系和人感知事物的联系,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尽量使设计的问题富于条理,层次分明,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4. 小结
本文研究的是阅读问题设计,根据阅读问题设计原则和阅读表达的特点,谈论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但是初中英语阅读问题设计是对阅读教学的一个提前预设。苏霍姆林斯基(1984)曾说过:教育的技巧不能预见课堂里的所有细节,而应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不拘泥于形式,面对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好课堂,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1] 顾红英. 牛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拓展性问题的设计[J]. 中小学教育研究, 2010.
[2] 黄万胜. 谈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考试周刊, 2011.
[3] 陶红芳.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江苏教师, 2011.
[4] 张小敏. 设计问题,激发思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教师教育, 2016.
二、阅读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策略运用
(一)读前问题要明确目的、激活背景
读前活动的问题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课文阅读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例如,新目标英语(下同)八年级下Unit2 “Reading 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文章主要介绍英美国家孩子学习之余被各种课后活动及培训占据太多的时间,以致很少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在当前中国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生感同身受。为把学生引入阅读文本,让其能同作者进行真正的心灵对话,读前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① What after-school activities do we Chinese students have?
②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on weekends?
这两个问题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都无需花费很多时间思考,目的是激活学生的知识及情感储备。通过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收集到诸如doing homework,playing sports,going to...classes,learning painting等课后活动项目的词汇,为感受文本中介绍英美国家学生忙于参加的课后活动作好知识准备。而第二个问题则是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感情基础,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知阅读内容。
读前提问作为一种最常用、最简便的背景激活方式,问题的设计必须与课文主题相关,同时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要让背景激活活动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所占比例适当。
(二)读中问题要运用策略、由表及里
读中活动是整个阅读过程的重点,要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将语篇视为连贯整体,采用自上而下处理模式,以避免学生肢解篇章,把篇章当成知识点的载体。阅读问题的设计要涉及阅读策略,通过问题的回答训练学生快速获取文章大意、快速查找具体信息、仔细寻找细节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例如,八年级下Unit 4 “Reading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在阅读中教学环节里,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① Where did Yang Lei go and what did she do there?
② What did Yang Lei’s mother say about her daughter volunteer work?
③ How did Yang Lei get on with her students?
④ What could /couldn’t Yang Lei do to help her poor students?
⑤ What did Yang Lei think of her time as a volunteer?
因为读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的过程,就是对语篇进行解码并获取信息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分配注意力的阅读策略,我按照文章的段落顺序,每段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阅读时集中注意力,忽略与之无关的其他内容。学生只有进行整体阅读,才能回答问题①,就会思考并明白作者在题目中helping others 的具体内容,从而带着好奇心探索changed her life的原因。回答问题②学生得区分事实信息和观点信息,运用信息分析的策略。其它几个问题的回答都涉及细节的加工处理,要求根据已知信息及语篇轨迹对深层含义做出判断、推理和引申,并非直接拿文章当中的句子就可作答案,这样更能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
阅读中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是阅读策略培养活动实施的有力工具,“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能自觉运用阅读策略,在活动任务中提高阅读技能。
(三)读后问题要注重评价、由问促说
这部分应是前面两部分阅读活动的综合,目的在于语言的输出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由于时间的限制等原因,很多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环节。事实上,它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问题的设计主要有归纳复述和问题讨论等形式。
归纳复述主要适用于一些结构明朗、故事情节清晰的阅读文章,新目标英语教材的Section B3a部分就可经常采用这种设计问题的方式。例如,八年级下册Unit 5 Section B 3a “If I become an athlete , will I be happy ?”文章主要是讨论赞成和反对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原因,段落结构很清楚,这样的篇章也很适合学生作为写作的范文来模仿。为减少难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可提供适量的过渡词汇,如:For many..., ...seem like, If...will know.... ...give money...and. However, ...can also. ...all the time.... This can.... ...will sometimes.... ...have a difficult time knowing.... In fact, ...happier before....通过这种形式的语言输出,能促进输入语言的消化,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问题讨论作为评价性问题的一种,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教师在培养学生语篇理解能力的同时,可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可评价性因素,引导学生对文中出现的人和事、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态度等作出评价,学生可以从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问题,各抒己见,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八年级下册Unit 3 “Reading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在读后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Why does the writer say“September 11,2001 has meaning to most Americans”?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它涉及文化差异。9.11事件改变了很多美国人对世界和生活的原来态度,它是整个民族无法愈合的伤痛。通过这样的拓展讨论,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开拓国际视野。
读后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后的语言输出,实现语言交际化,让学生评价阅读内容,拓展对课文话题和中心思想的理解深度和广度。问题的设计既不脱离阅读文本,又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它既是对学生语言知识水平进行检测的工具,又是学生语言技能水平提高的手段。
三、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策略运用后的几点感悟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上阅读问题设计策略的应用,阅读课的效果大为改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
在学生的印象中,阅读课就是英汉互译、语法讲解课,老师动动嘴,学生动动笔。往往是老师讲得无趣,学生听得乏味。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完全改变了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往学生为了回答问题而阅读,为了积累语法知识点而阅读,阅读缺乏动力,更缺乏积极的思考。而现在学生在读前活动阶段思维就活跃起来,层层深入的读中问题以及挑战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读后问题都与他们的切身体验有关。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无处不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体会成就感,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65-02
什么是“教学主问题”?余映潮先生认为,所谓教学主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和剂,在教学中显现一以当十的力量。
在阅读教学中,精巧有力的主问题能直指文章要害部位、简化教学程序,能让学生顺藤摸瓜理解文章真意。要达到如此效果,“主问题设计”必不可少。主问题设计就是用精少、实在又灵活的问题来激活课堂,贯穿教学过程,精练教学内容,直指教学重难点,对于构建高效课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撑起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片蓝天。事实上,初中语文课堂主问题的设置是应具备一定技巧的。
在讨论设计技巧前,笔者以为应首先弄清楚主问题设计的三大立足点。
一要倾听文本。倾听文本,深研教材是精心设计主问题的基础。因为设计主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化繁为简地安排课堂环节,使教学内容更易让学生参与和接受。这个过程,是教师逻辑性、创造性、艺术性的体现,也是一个对教材是否深研的考验。教师浅读文本,必然导致浅问题。教师只有深读文本,吃透教材,审透了文本的精神内核,才能设计出符合文本精髓的主问题来开展教学,引导体验,组织交流活动,使阅读教学有深度,有充沛的活力。美国教学方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设置主问题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能否恰当地提出文章主问题,也是教师专业素养高低的反映。
二要倾听学生声音。教学主问题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去设置,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过程。阅读课堂的主问题本身就是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活动,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支撑学生学习语文的擎天柱,是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殿堂的阶梯。所以,设置主问题必须了解学生对文本的实际认知水平,对文本学习有怎样的渴望程度,了解这些后再设置的文章主问题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遥远的救世主》中的名言:“只要不是我想自己学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我了我也拿不到――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才是我”就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点。教师要想唤醒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只有放下身段去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让学生爱学、会学、学会,这才是设置主问题的关键着力点。
三要富有启发性。《礼记・学记》中提出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教学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考,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窃”,而不是把现成的答案灌输给他。这段话正是我们课堂提问必须遵循的启发性原则。课堂教学是否有启发性不在于提很多问题,而在于既能精准的把学生引人“愤”、“悱”的状态,又能使学生走出“愤”、“悱”的教学方式,这才是真正的启发式教学。
弄清设置阅读主问题的基本原则后,我们继续探讨设置阅读主问题的技巧。
首先,抓文章的关键词句来设置主问题。文章的关键词句也可称为“文眼”,它们是文章的窗户与灵魂,这些精彩的词句在文章内容上和结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文章的主问题就可以设计为分析这些关键词句的含义或作用,因为弄清关键词句直接有助于把握文章要旨,探索作者布局谋篇的写作技巧。如教学《我的第一本书》(8年级上册)这篇散文时,该如何设置这篇文章的主问题?笔者认为此文虽长但它是自读课文,学习难度适中,所以不能设计太多零散切入口,但浮光掠影式浅尝辄止的一带而过也不好,因为孩子们对人生第一本书这个话题感兴趣,本文对于教育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也有教育意义。因此,笔者采取的是较高效的一种学习方法,找到本文最重要的一个词句,只为学生撕开一个可以深入的切入口。但这个切入口必须反映出这篇自读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目标,才会有实效性。本文着重表现对儿时浓浓亲情和深厚友情的怀念,启发人们要珍惜生活的幸福。因此,学习本文应抓住文末总结句:“人不能忘本”,把理解它的含义及作用作为本文的主问题。因为从“本”的含义上深究,就能让学生了解“本”的含义有根本,人生中最有奠基作用的东西,再引到文中“本”也指父亲亲手为我和乔元贞修补的国语课本,引伸到作者在当年的苦难生活中对温暖亲情、友情的美好回忆,引发学生联想在生活中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对现在幸福生活的珍惜。而且,这个关键句在结构上也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还照应了文章标题,也映衬课文首段“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思索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这样层层深入分析下来,一个课时就能让学生们有充分的时间探究课文的重难点,避免了满盘皆问,师生疲于奔命却如隔靴搔痒、效果不佳的局面。所以,抓文章要害处词句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捷径。教学这类有文眼的文章,只要老师慧眼识窗,破窗而入,设计好主问题,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就像庖丁解牛,轻松自如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设置主问题不仅可找现成的关键词句,也可自己谋取,但应注意体现文体特点。如学习诗歌《泊秦淮》时,我们先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对诗歌学习的要求是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体会感悟我国诗歌深邃的意蕴、文辞和风格……那么,应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其深远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呢?曾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而学生对本诗的积累和认知都不充足,理解这首诗感情的那个小小的切入口在哪里?思来想去,笔者找到了“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恨”字,围绕“恨”,“遗憾之意”笔者提出了三个问题:一谁恨?(是商女还是作者?)二恨什么?(南朝陈后主亡国的旧事、唱花的商女还是晚唐听唱歌的那些统治阶层?)三为什么恨?这样层层追问诗歌内在的逻辑和原因,就能体会到作者是在借古讽今,表达作者对腐朽堕落的封建统治者的强烈批判和满腔的忧国忧民之情。再如学童话《皇帝的新装》时,笔者以为可从生动的情节入手,像学习小说一样,先让学生拟出“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议新装”,然后再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全文中心思想,即对虚伪、愚蠢昏庸、自欺欺人的丑恶人性的批判及对真诚善良美德的呼唤。这样讲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对童话体裁会止于老师给的概念即儿童文学的一种,善用夸张修辞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或赞美,对童话的主要写作特点“夸张”缺乏充分的感知。所以,笔者觉得本文设置的主问题应是:这篇文章哪些地方用了夸张的写法?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自主探寻也能轻松地弄清故事情节,还能深入地理解统治阶级的丑陋嘴脸,体会小孩纯真的童心,洞悉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笔者以为文体不同,教学要求不同,设置主问题也要随之而变。当然,抓住文体特点设置主问题也易于让学生形成解读这类文章的能力。
第三,主问题应体现课文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作家深邃思想的光辉更灿烂。如学习《最后一课》,对于这篇小说的人物性格,反映的爱国主题,学生并不难理解,但涉及文中法国语言时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齑竺诺脑砍住保对这个关键句子的深刻内涵,有学生能够理解到它反映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热爱,也有学生能理解到这句话阐述了学习法语就能摆脱普鲁士统治的道理,但大多数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需不需要再深入推进呢?这时我认为,此句包含了法国语言不仅是一个交流工具,还是法国人民归属感的载体,更是团结法国人民的纽带,打击普鲁士的致命武器!这是法国作家都德深邃思想的闪光点。于是,笔者继续引领学生探讨这句话的深刻内涵,追问了一个主问题:语言不就是一个交流工具吗?既然巳经占领了土地,为什么普鲁士一定要强迫被占领地的学校必须教德语呢?这一问题马上激起了学生研讨的兴趣,深入挖掘,最后引北大著名国学大师袁行霈教授的话作结:“一个民族的毁灭,不在于土地的沦丧、生命的消失,而在于文化的衰亡”。都德其实在借韩麦尔之口告诉我们:延续本民族的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本,而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这是作家用真理光辉在照亮我们的心灵。毫不夸张地说,优秀的作家都是擎着真理火炬的天使!老师能让孩子们在感受经典名篇的同时,还能触摸到伟人思想的光辉,让名人的风采在心中闪耀,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英语课程标准》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信心策略和习惯。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获取信息,而且是为了培养一种语言技能。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只注重讲读练这些机械化环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效率低下。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应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为中心的。而阅读兴趣主要是通过课堂提问来激发的。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新版《Go for it!》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不仅题材广泛,而且体裁多样。这些阅读材料是训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修养的宝贵资源。笔者认为,初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升华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种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类型:
1. 观察预测型提问
观察预测型提问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预测能力。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观察预测本领,他们的思维往往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观察预测型提问主要用于课堂的开始,可以从插图入手,也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入手。常用的提问形式有: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2)What did you notice in the picture?
3)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nd
?
4)What can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the title?
5)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8 (Section A 3A)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 There is a women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T: What can you know about the women?
S: She is a little frightened and confused.
T: Why does she feel frightened and confused? Do you want to know?
S:Yes.
通过以上问题,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思维被激活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提出一些细节性问题,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
2. 细节查询型提问
此类提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表层理解能力,考查学生从文本中获取最基本的信息的能力,为更深层次的理解打下基础。常用的提问形式有:
1)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2)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3)How did it happen?
4)Who i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6 (Section B 2b)时,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1)Who invented basketball and how is it played?
2)When was the first basketball game in history played?
3)Why were the Berlin Olympics important for basketball?
4)What are th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groups in America and China?
5)How popular is basketball?
学生通过寻读迅速从文中获取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对文本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就可以提出更深层次的主观性问题。
3. 主观认识型提问
主观认识型问题是从文本事实入手,探求对事物的主观看法或可能采取的行动。此类问题旨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常用的提问形式有:
1)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
2)Suppose ?
3)If you could , what ?
4)What do you think is true about ?
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7 (Section B 2b)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青少年是否应该允许训练他们的业余爱好的看法。
T: Many teenagers think they should be allowed to practice their hobbies as much as they want. 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this idea?
S1: I agree.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everything t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hey can help them open their eyes.
S2: I don’t agree. They can get in the way of our schoolwork.
S3: I don’t agree, either. I think it’s a waste of time. We must spend all the time on schoolwork and enter university.
4. 辩题型提问
辩题型提问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思维和想象等多种能力。常见的提问形式有:
1)Should teenagers wear school uniforms or their own clothes?
2)Is it necessary to build a zoo in our city?
3)Should the government stop people from killing the sharks?
4)Should young people celebrate Chinese festivals or western festival?
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13 (Section A 3a)后,教师作如下总结:From the text, we know the numbers of some kinds of sharks have fallen by over 90 percent in the last 20 to 30 years. They are endangered. And many animals like sharks are endangered, too. How can we protect these animals?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以下辩题:
Is it necessary to build a zoo in our city?
Side A: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zoo in our city.
1) Zoos can provide clean and safe places for endangered animals to live. And they can provide food for endangered animals to eat. So they don’t worry about their food every day.
2) Zoos are very important places. They are like living textbooks for young people. They also help to educate the public about caring for them.
Side B: It is not necessary to build a zoo in our city.
1) In the zoo, animals can’t run 、jump or hunt. They will become weak day by day. It’s not good for their health.
2) I think there is not a zoo that is suitable for animals to live in. Zoos are terrible places for animals to live. The animals are always kept in tiny cages and can hardly move at all. Animals should live in the wild forests.
通过辩论,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5反思型提问
反思型提问旨在通过对所学课文的反思,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常用的提问形式有:
1) 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
2) What do you learn from ?
3) What lesson has the story taught us?
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2 (Section B 2b)后,教师通过下列问题进行反思:
T: Why did Scrooge have no friends before?
S1: Because he was mean and only thought about himself.
T: What kind of person is he now?
S2: He is kind and generous.
T: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
S3: Helping others makes me happier!
S4: To give is better than to receive.
当然,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类型还有很多。比如:探询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来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用问题去激活学生的语言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只有那样,我们的课堂提问才会更高效。
[1] 陈琳, 王蔷, 程晓棠.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可谓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对初中英语阅读的文本教学中,要从文本解读的视角,对文本进行写作意图的把握和文本主题的概括,运用一定的阅读文本解读策略和技巧,增强初中英语的词汇学习能力以及文本理解能力,从“跨文化”的角度,深入、精准、到位地对初中英语进行文本解读,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初中英语阅读的问题设计,实现学生与英语阅读文本的深度对话。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基于文本解读的问题设计
(一)问题设计原则
1.开放性原则。在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基于文本解读,对阅读文本不能仅依赖于基本的事实判定,而应当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探索和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分析、判定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开放性的氛围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创新学生的思想。
2.层次性原则。在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要设计层次较为简单和难度较大的问题,在这两种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中,可能激发学生更高水平的英语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3.循序渐进性原则。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循序渐进的教学问题设计中逐步推进,以前者的问题作为后续问题的铺垫,从而突破阅读文本中的难点内容,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浙江外研版初中英语的《Module 8 Unit2》一课中,要根据学生所掌握的语法水平,进行重点句型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在逐步理解的过程中掌握重点句型,如在“There were lots of things to do in Quincy”和“There was a big garden with lots of trees”的句型讲解中,要循序渐进,逐渐让学生领会动词不定式后置做定语的语法用意。
4.生成性原则。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以文本解读为重点,进行问题的预设,但是这种课前预设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突发问题而进行适当的调整,不能一味地强调预设,而不注重课堂的生成,因此要在文本解读的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生成性问题,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和质疑,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素质能力的提升。
(二)问题设计策略
1.基于文本解读视角,进行阅读前的问题设计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进行阅读前的问题预设,在引导学生导读之前,可以对文本进行概括性的预测,激活学生固有的英语知识体系,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和求知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阅读预期”进行导读,并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制造出相关的悬念,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2.基于文本解读的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设计
对于学生英语阅读过程的问题设计要围绕文本内容,进行重点、难点、亮点问题的设计,由于学生难于把握阅读文本的主题内容和长句的意思等,因而可以根据文本的主旨和延伸含义进行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在疑惑时豁然开朗;在对文本亮点的解读之后,感觉思路清晰而条理分明,这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背后的含义,从更深的层次使学生领会了文本思想。
3.基于文本解读的阅读后的问题设计
对于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要设计与文本主题相延伸的问
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进行独创的想象和联想,并对阅读后的问题进行引申的思考,从而拓宽对文本内容的人物刻画、写作风格的体悟和认知,较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文本解读视角的教学策略设计
1.研习和判读英语阅读文本的标题,明晰阅读文本的体裁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基于阅读文本,对文本的标题进行解读,通过对文本标题的解读,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写作意图的猜测,由于文本标题是文章的总括和“窗户”,因而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的标题要旨,并且根据标题分析阅读文本的体裁,初步明确阅读文本内容的体裁,如叙事型、议论型、描述型、说明型等,为后续的文本阅读奠定基础。例如在浙江外研版初中英语《Module 4 Unit 1 He lives the farthest from school》文本中,可以基于文本内容进行叙事型体裁的确定,重点叙述一个学生去学校上学的路途远近,理清阅读文本所要叙述的内容。
2.解读文本结构,梳理文本的脉络
初中英语阅读文本内容有各自的文本结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要明确文本的写作思想和观点,宏观上把握文本的结构,从整体结构上感受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而不能仅仅从文本词汇、文本句型上对文本加以解读,这不利于对阅读文本主题的把握,因而,在阅读文本指导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分析阅读文本的结构,找寻文本的主题句,并拟定文本结构的大纲,如阅读文本的整体布局如何?由几个部分组成?各段落所表述的是什么?各段落的相关性体现在哪里?由此我们可以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入文章的空间与深度,依循文本的结构脉络,体味作者精妙的构思与语句的逻辑关系。另外,还可以借助阅读文本中的图形、流程图、表格、思维导图等进行文本脉络的梳理,使其结构清晰可见。
3.解读阅读文本中的插图,把握阅读文本的内核
在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快速明晰文本的中心内容,可以借助于文本中的插图,它们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向学生传达了文本的核心信息。学生在阅读文本插图的同时,也可以直观地预测文本的内容,在把握文本内核的条件下,进入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例如在浙江外研版初中英语《Planes,ships and trains》文本中,可以通过不同运输方式的插图,对阅读文本进行直观的预测,从而推测出阅读文本的大致情节。
4.解读阅读文本中的关键词和中心段落,了解阅读文本主题
在对初中英语阅读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和中心句的解读,要挖掘出阅读文本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与关键词相关的思考,在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心词语解读之下,对阅读文本进行整体理解,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阅读教学效果,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浙江外研版初中英语《How to learn English》文本中,要注重对文本关键句的阅读解
读,如:
(1)How about listening to the radio or reading a newspaper in
English?
(2)And why don’t you write down the correct spelling and grammar
next to the mistakes?
(3)I think everyone should have a pen friend and write email
messages to each other?
(4)Many people are shy when they speak English,so before you begin,take a deep breath and smile!
(5)And when you’re shopping,how about counting the English
words,or saying the English names for everything you see?
5.培养学生对初中英语阅读文本的阅读技巧
为了实现基于阅读文本解读的有效性教学,还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在初步阅读文本材料的同时,还要进行高效的阅读,在初中英语文本阅读的策略之中,主要有Predicting,Scanning和Skimming等不同策略,在把握阅读文本的篇章结构和主旨教学中,可以采用Skimming的教学策略;在细致了解文本具体内容的教学中,可以选用Scanning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浙江外研版初中英语的《Module 8 Unit 2 Smile,please!》文本中,可以进行快速阅读,设计两个相关问题:(1)What’s the name of this man?(2)Did the phone help the man in the end ?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阅读,重点根据以下问题进行careful reading:(1)The snake bit Henry again when(① he was throwing it across the kitchen;② he was trying to pick it up ;③ it was climbing out of a box);(2)When Henry was trying to find the snake,(① he could take a photo;② the snake became cool;③ his hand began to hurt badly)。
6.解读阅读文本的写作背景,体悟阅读文本的情感因素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阅读文本文化背景的介绍,在传授英语阅读文本中的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中,还要渗透阅读文本的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阅读能力和水平。
7.解读阅读文本中的语意,发散学生思维
在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要在基于文本阅读的前提下,潜心体会作者的语意,要以反复吟咏和阅读的过程中,感知阅读文本的内在意境。例如在浙江英语外研版的初中英语《Module 8 Unit 2 Smile,please!》中,有一段内容为:“So if a snake bites you,
take out your mobile phone or camera。Take its photo,and show the photo to the doctors”,“But as you know,the snake won’t smile!”在对这个段落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意会句中的幽默含义,并引发讨论:What do you think of Henry?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之下,得出结论:If we are in danger,we should stay cool and smile!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基于文本解读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设计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学生对于文本的分析和词汇的把握比较困难,对于词汇的学习与文本内容有脱节,这就导致学生在对文本进行解析的时候,产生思维上的阻断,不能在连贯的思维之下进行文本解读。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初中英语阅读的兴趣就会大幅降低,影响英语综合素养的生成。因此,我们也要重视文本阅读中的词汇学习和处理,在把握基本词汇的前提下,理解词汇的含义及具体的应用方法,对文本中的词汇进行赏析和研读,将文本解读与词汇学习相整合,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语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意图。以浙江外研版初中英语《Module 6 Save our world》为例,下面进行英语文本阅读的词汇学习设计与处理:
1.呈现阅读文本的内容概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Save our world”文本内容中重点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这个主题内容的把握可以通过句首的阐述进行理解:“We all need healthy environment,but we produce waste every day and it does harm to our environment。”在对这个关键句的解读之下,我们可以得知文章的主题,即为:环境保护。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重点词汇的理解和把握,即:“reduce,reuse and recycle”,这些重点词汇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这三个重点词汇的含义理解和认知,即:“Reduce means use less,don’t waste things。Reuse means use again,use things for as long as possible。Recycle means change things into something else。”
2.通过对关键短语的学习和处理,掌握文本的写作背景
在“Save our world”阅读文本之中,我们还要注重关键词汇及短语的衔接,要对关键短语进行梳理和学习,在这个阅读模块中,有以下短语需要加以学习和处理:“care about,save energy,throw away,waste,environment”。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相关的短语进行学习,可以借助改述、追问等方式,将这些短语加以延伸,设计相关的短语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词汇、短语的变化练习。同时可以结合阅读文本的写作背景,进行短语的问题设计,巩固学生对于不同词汇以及短语的应用,可以添加对词汇或短语的前、后缀等练习,指导学生掌握词语的组合和搭配,为文本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挖掘其中的内涵,要从阅读文本之中的语言符号体系里,找寻到阅读文本的主题内核,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把握阅读文本的脉络,在词、句、段的联系和衔接之下,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涵,要设计相关的文本解读问题,掌握文本解读教学策略,使学生在阅读文本、了解文本主题的同时,增加对阅读文本的情感解读和体悟,从而“盘活”教材,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升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针对初中教学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如何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下文将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如下探讨。
一、良好的师生互动现象
课堂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与此同时,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更是为师生提供足够的双向互动的空间,是进行师生间交流共进,协调完成任务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务必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现状,充分的发挥民主教学,保证学生是教育教学主体的地位,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精神。在现代教学中,学生应当化被动为主动,真正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人公,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一味的被动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务必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氛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初中语文教学。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梯度性教学设计
在初中语文阅读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阅读的对象是课文,而进行阅读的目标是使学生充分的理解到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梯度进行设计,大致可以分为认读以及解读两方面。其一,认读环节虽然较为简单,但是仍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将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到同一个焦点上,然后再将问题层次提升,并使得学生共同进行解决,而解读环节则需要学生能准确的把握文章的内涵以及写作的表达方法,这样有层次的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认知,从而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进行初中教学中极为重要一个环节,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当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以及阅读教学梯度设计,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进一步有效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