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的类型

健康教育的类型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健康教育的类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健康教育的类型

篇1

目的:了解包头市各类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状况及特点,为开展该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包头市医科、工科、师范三类院校1 513名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信、行调查。结果:不同院校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端正预防艾滋病态度及树立预防艾滋病健康行为方面程度高低不一,医科院校学生优于其他院校学生。结论:不同高校在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宜根据各类学校特点、学生需求和教育目标制定教育内容和策略。

【关键词】 艾滋病;学生;健康教育

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防控艾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已被社会广大人群接受和认可[1]。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其影响范围较大,能更好地向社会传播、扩散预防艾滋病的科学知识及观念[2-3]。然而,由于高校类型不同专业各异,以及在未来社会分工中发挥不同作用,因此在预防艾滋病知、信、行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为寻找各类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共同点和各自特点,更具针对性地在高校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包头市三种类型院校学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知识、信念、态度及行为的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以分层整抽样方法在包头市抽取医科、工科及师范三类院校1年级和3年级大学生1 513人作为调查对象,年龄21.13±3.04岁,其中医科类大学生719名(47.5%),工科类大学生366名(24.2%),师范类大学生428名(28.3%)。采用自填匿名问卷调查法。问卷参考国内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研究资料自行设计。共发放问卷1 589份,回收1 513份,有效回收率94.06%。所获资料在SPSS10.0软件包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不同院校大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表1 三所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的认知(略)

各校学生预防艾滋病信念和态度比较见表2。表2 三所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态度与信念的认同率(略)

三所院校学生预防艾滋病行为比较见表3。表3 三所院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行为表现(略)

3 讨论

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要寻求并建立有效的方法,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促进安全行为以及增强对艾滋病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包头市大学生易接受新鲜事物,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较积极的参与意识,但在预防艾滋病知识、信念及行为方面与其文化层次相比仍显不足,这与国内一些地区的有关报道结果相一致[4-5]。对各类院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信、行比较中看出,在知识掌握上医科和工科类大学生明显好于师范类大学生;而在信念和态度方面,工科及师范类大学生表现较为消极;在预防艾滋病行为方面,医科类大学生表现较好。

医科类大学生在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致使他们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知都高于其他院校大学生。所以易于利用所学的知识来端正自己的信念和态度,指导自己的行为。师范类大学生肩负着为人师表、传授健康知识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师范类院校更应加强有关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连续系统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信念和态度的转变、规范行为、树立典范。工科类大学生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宜加强有关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健康行为,使他们在社会中的信息传递起到积极作用。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规划应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宜根据各类院校特点、学生需求和教育目标制定教育内容和策略。高校有关领导应高度重视,为其创造一个和谐环境。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校园活动来加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 徐韬,胡俊峰,侯培森.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2):111-114.

[2] 马骁.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3.

篇2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对我科2008年4月—2009年4月的72例患者及家属行出院后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其中男25例,女47例,年龄19~76岁,其中大专以上22例,中专或高中40例,初中以下10例。

2 家庭护理的内容

2.1.1 饮食上应尽量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应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食动物血、蛋、鱼、虾、萝卜、洋葱、海带、木耳、西红柿及草莓、香蕉等,少食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戒烟、酒,避免进食诱发关节炎的食物如: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食物。

2.1.2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患者居住的地方应阳光充足,空气对流好,保暖措施齐全,避免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加重患者关节疼痛,另外部分患者也可出现活动受限,对于患者经常需要的物品应放在患者就近可取处,鼓励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活动,避免患者过度依赖家属,丧失自理能力。

2.2 休息与锻炼

2.2.1 在疾病发作期及关节疼痛剧烈时 应避免活动,卧床休息,注意关节保暖,可用热毛巾湿敷疼痛部位,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或让患者听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

2.2.2 疾病缓解期 关节疼痛不明显或关节疼痛缓解时可适当活动,避免关节废用,如:可做肢体伸展、散步、手部抓握等活动,也可做理疗、按摩等。

2.3 用药注意事项 由于关节炎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才能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因此应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能随意添加或减少药量,或觉得症状缓解而停药,加重再服药,向患者讲解停药的危害,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消化不良、上腹痛、恶心、呕吐、满月脸、水牛背,血压、血糖升高等,在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因此应定期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一旦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

2.4 心理护理 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程长且反复发作、致残率高,往往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从而带来很多问题,如:丧失劳动力、经济困难、家庭不和谐等,患者会产生悲观、失望心理,失去生活的勇气及治疗的信心,此时患者家属及家庭成员应给予理解、帮助、鼓励,从心理上、生活上、经济上给予支持,使患者在心情愉悦、家庭温馨的气氛中治疗疾病。

3 结果

通过电话回访和患者复诊了解患者出院的生活情况,72例中通过反复的指导及讲解后近60例患者复发次数减少、疼痛及心理等不良症状明显缓解。

篇3

中图分类号:B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未成年孩子。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人数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的社会现象也变得愈来愈普遍。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的身份,可将其监护类型分为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同辈(自我)监护四种,其中单亲监护又可分为父亲监护和母亲监护。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问题近期才开始得到重视,黄爱玲(2004)对99名留守儿童和117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人际关系和强迫症状等方面均高于非留守儿童,且男生比女生更严重;李宝峰(2005)对271名留守儿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SCL-90量表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上的分值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吴艳(2014)对21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断裂,心理失衡、生活目标模糊、不良行为习惯凸显以及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综合以往研究可发现,大多数研究用SCL-90对留守儿童进行研究,而SCL-90的测量对象包括初中生至成人,且大多用来测量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并不适合于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另外以往研究大多也只是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对比,很少涉及到不同监护类别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因此,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大连市周边地区,用信效度较高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对比研究。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104名大连市周边地区儿童的监护类型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对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比较。

1.1研究被试

从大连市周边地区(庄河、瓦房店)抽取2所小学,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四、五、六年级小学生共1104人为研究对象,男生649人,女生455人;四年级308人,五年级435人,六年级361人;非留守儿童869人,留守儿童235人,其中父亲监护类型留守儿童36人;母亲监护类型留守儿童140人;祖辈监护类型留守儿童59人,本研究中无上代监护和自我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被试的年龄范围为10岁到16岁(12.3?.01)。

1.2研究工具

1.2.1自编留守儿童一般资料问卷

自编留守儿童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年级班级、性别、监护类型等条目。

1.2.2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于1991年翻译并修订的,量表共100道题,适用于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测查。它由一个效度量表与八个内容分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构成。该量表的信度为0.91,效度大于0.516。八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一个效度量表用于测查所答问卷是否有效,若效度量表的得分在7分以上,可考虑将该份答卷作废,效度量表中第84、94、96题为反向计分。

1.3研究过程

主试仔细阅读问卷指导语,然后逐一阅读问卷题目,被试被要求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1188份,根据效度量表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核审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取有效问卷1104份,回收率为92.9%。

1.4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与讨论

2.1留守儿童的一般情况

大连市周边地区不同类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一般情况如图1,图中数字均为该类型儿童人数所占总被试人数的百分比。

由图1可知,大连市周边地区留守儿童的人数占总儿童人数的21.29%,其中母亲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占12.68%;父亲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占3.26%;祖辈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占5.4%。

2.2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差异

对不同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得分进行One-Way ANOVA单因素变量分析(将不同类型的儿童作为自变量,各因子得分作为因变量),同时对三种类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其中得分越高,表明在该因子上的症状越显著。

由表1可知,四种类型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的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身体症状上四者得分达到边缘显著;三种类型留守儿童在八个量表中的得分均大于父母监护类型的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达到显著性水平,在身体症状上的得分达到边缘显著(p=0.066)。

2.3四种儿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得分多重比较

对四种类型儿童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LSD)结果如表2,表2中数据分别为父亲监护留守儿童、父母监护非留守儿童、母亲监护留守儿童、父母监护非留守儿童、祖辈监护留守儿童、父母监护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的得分。

由表2可知,祖辈监护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均显著大于父母监护的非留守儿童,在过敏倾向上的得分达到边缘显著(p=0.051);父亲监护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监护的非留守儿童在八个量表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在冲动倾向上的得分大于父母监护的非留守儿童。

3建议

儿童的早期经验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儿童在童年期就与父母或父母一方长期分离,缺失父母的关爱与支持,缺失与父母正常的感情交流,那么对儿童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祖辈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可能因为祖辈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和教育能力普遍较低,教育方式单一,教育观念陈旧,祖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代沟,且祖辈监护人能为儿童提供的大多局限于一日三餐、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照顾,疏于对儿童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的培养。而父亲监护类型和母亲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相对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异不是特别明显,说明父亲或母亲一方监护要比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祖辈监护情况好。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是真实存在的,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

在学校方面,学校应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采用开设讲座、举办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应聘用心理教师并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另外学校也可以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做“临时父母”的活动,动员教师积极扮演缺失的“父母”角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在家庭方面,父母应增加与留守儿童联系的频率,研究表明,每月4次以上的联系频率可以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有利于降低其各种心理疾病发生的概率。此外,很多留守儿童监护人由于是隔代抚养过度可怜儿童对留守儿童采用溺爱型教养方式,他们甘愿自己受苦受累也尽量满足儿童的要求,儿童出现问题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予以正确指导,长此以往,儿童便养成骄纵任性、自我中心等(下转第7页)(上接第5页)性格特点;也有很多监护人受父母之托认为应严格管教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要求儿童唯命是从,按照自己固有的观点和期望要求儿童,对于儿童应有的奇思异想给予否定,这样,儿童在监护人的管制下逐渐失去了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性,更不会在探求和思索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很容易形成懦弱自卑、缺乏主动性、不诚实等性格特点。显然,这两种教养方式均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成长,监护人应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处理好限制与自由的关系,充分尊重儿童,给予儿童积极的指导。

在社会方面,各社会工作者应对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各级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托、入园、入学问题不要制定一些歧视性政策或提出苛刻的条件,而要为其提供便利,制定优惠政策,使儿童尽可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4结论

祖辈监护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显著大于父母监护的非留守儿童,在过敏倾向上的得分达到边缘显著(p=0.051);父亲监护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监护的非留守儿童在八个量表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在冲动倾向上的得分大于父母监护的非留守儿童。

参考文献

[1] 刘晓慧,王晓娟,杨玉岩,哈丽娜,李秋丽,戴秀英.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

[2] 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94-301.

[3] 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

[4] 李宝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

[5] 吴燕.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6).

[6] 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1.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04-01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因不断溢泪、溢脓,给患者精神上造成很大痛苦。根治此病的方法是手术治疗,以往所进行的鼻腔泪囊吻合术改变了泪道正常结构,且创伤较大,手术要求高,面部皮肤遗留疤痕,患者难以接受。今年以来我科采用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因人工鼻泪管与人体生物相溶性好,不改变原有解剖位置,可长期放置,且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术中出血少,无皮肤切口,不留疤痕,微创无痛苦,治疗效果显著。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们对32例行此手术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32眼,男6例6眼;女24例26眼。年龄21-80岁,平均44岁,病程1年-40年。

1.2健康教育方法:主要是主管护士采用谈心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了解其健康教育需求,然后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各班辅助护士随时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特点,制定合理易懂的健康教育方案和宣传、指导方式,编写本病健康教育处方,打印成小手册发放给患者,通俗易懂,携带方便,患者和家属可随时阅读,使其建立健康行为,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疗护理。

2健康教育实施措施

2.1心理疏导:慢性泪囊炎表现为长期溢泪、溢脓,部分患者内眦部周围皮肤浸渍糜乱,带来美容上的缺陷,又担心手术效果,常表现为烦燥焦虑等情绪,因此,我们应详细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告知此病溢泪的原因,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并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将本病房手术成功的患者介绍给他们,鼓励患者增强信心,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也要注意到不同患者心理活动的差异较大,要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1]。

2.2卫生行为指导:讲究卫生,首先应做到勤修指甲,勤洗手,勤换手帕,勿用脏手及不洁之物擦拭眼部,指导正确拭泪液的方法,即采用轼醮去泪液或向上擦拭泪液,可以避免加重睑外翻而随之下泪点外翻。术后勿用力挤眼及揉眼,教会患者术后防止用力咳嗽及打喷嚏的方法(如用大口呼吸,舌尖顶压上鄂,手指压人中穴),不可用力擤鼻,避免剧烈刺激运动,以防人工鼻泪管脱出,生活规律,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睡眠,防止视疲劳,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3局部用药指导:①滴抗生素眼药水,每日4-6次,指导患者正确滴眼药水的方法,术前每次滴眼药前,先用手指按压泪囊区,排空泪囊内的分泌物后,再滴眼药水,利于药物吸收;滴眼药水时,患者向上注视,将下睑轻轻下拉,在眼药瓶距眼球1-2cm处将药液滴入下穹隆部1-2滴,不要将药液直接滴在角膜上,以免刺激引起不适。②抗生素液鼻部雾化吸入,每日2次,以减轻鼻腔炎症及粘膜水肿。③1%麻黄素滴鼻剂滴鼻,每日4-6次,以收缩鼻腔粘膜,减少或预防出血,利于引流及预防感染。④术前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进行泪道冲洗,减少泪道分泌物,术后泪道冲洗至关重要,用0.4%庆大霉素和0.1%地塞米松混合液进行冲洗,为避免损伤泪道,可从上下泪点交替进针,前3天每日2次,以后每周1次,共计4周。

2.4病情观察指导: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有无感染、发热等,询问女性患者是否避开月经期,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并介绍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如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等,及时请耳鼻喉科会诊,排出严重鼻部疾患,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若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术前应尽可能将血压和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术后注意观察鼻腔出血及术眼疼痛、肿胀情况,可酌情应用止血剂和镇痛剂,出现眼睑肿胀者可行局部热敷,观察术后泪道冲洗是否通畅。

2.5饮食指导:加强营养,宜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多食水果、蔬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局麻患者术前一餐不要过饱亦不可空腹,以免术中呕吐或发生低血糖反应,术后鼻腔有出血者勿进食过热及生硬的食物。

2.6出院指导:填写出院指导卡,并留下双向联系电话,便于患者复诊和进行回访指导。患者出院后1周内仍应坚持滴抗生素眼药,指导患者正确滴眼药的方法,行泪道冲洗,每周1次,共计4周,然后改为每月1次,持续6月,保持泪道通畅,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健康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播来自客观实际的正确信息,而是有意识地帮助人们建立和发展有关健康的正确态度、信念和价值观[2]。通过对30例(32眼)慢性泪囊炎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术的患者实施以上健康教育措施,患者和家属提高了对慢性泪囊炎的认识,解除了对此病的恐惧和顾虑,掌握了慢性泪囊炎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治疗, 除一例术后冲洗泪道不通畅后又行鼻腔泪囊吻合术以外,其它术后冲洗泪道均通畅,患者无溢泪、溢脓症状,回访效果良好,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因此,进行正确全面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慢性泪囊炎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术的成功率和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减少术后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篇5

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 习获得的一套与 自身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关于性别角色的早期研究集中在单一维度的研究 ,直到 1964年 ,a.s.rossi提出了双性化应为人们适合 的性别角色模式。

关于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一直是性别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理论模式 :一是典 型化性别角色模 式 (the  sex—typed  mod-e1);二是双性化性别角 色模式 (additive  androgyny  mode1);三是男性化模式 (masculinity  mode1)。

我 国学者虽然已经开始进行性 别角色 的研究 ,但还很少 ,而且研究多集 中在 中学生阶段。中国人研究性别角色多采用外 国的性别角色量表,其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低。国内研究选取的心理健康 问卷是scl一90量表 ,这个量表是症状 自评量表 ,用于测量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水 平并不合适 ,已经遭到很多人的批 评 。

基于以上三点研究 的不足 ,本 研究选取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钱铭怡 的大学生性别角 色量表(csri)进行施测 ,心理健康量表采用张向葵 老师带领的课题组编制的心理健康问卷。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 象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 院 234名大学 本科生 ,其中:男生 113名 ;女生 121名。

(二)研 究工具

1.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采用钱铭怡等编制 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 csri,其中包括男性正性量表20题、男性负性量表 20题 、女性正性量表 20题、女性负性量表 20题和中性 干扰量表 20题。要求被试采用“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等级逐项评定量表 中形容词符合 自己的程度。

2.心理健康问卷。该问卷依据王倩编制的心理健康问卷进行修订 ,共有 35道题 ,采用 likert五点量表计分,“完 全不符合 ”计 1分 ,“基本不符合 ”计 分 ,“不清楚 ”计 3分,“基本符合 ”计 4分 ,“完全符合 ”计 5分。正 向题 目正 向计 分 ,反 向题 目反 向计分 ,分数越高 ,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3.统计分析。数据录入与分析 ,在 spss11.5上进行数据录入、管理及统计分析 。

二 、结果

(一)大学生性别角色的结构

根据测验的结果 ,对问卷 的分量表 进行分类 汇总 。男性正性量表与女性负性量表呈显著的负相关(r=0.439,p<0.001),男性负性量表与女性 正性量表呈显著的负相关(r=0.305,p<0.001),男性正性量表与女性正性量表呈显著的正相关 (r=0.131,<0.001),男性 负性量表与女性负性 量表呈显著 的正相关 (r=0.338,p<0.001)。

(二)四种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情况

用 spence的中位数分类法划分每个被试的性别角色类型,即计算男性正性量表得分 (简写为 m)和女.陛正性量表得分 (简写为 f)的中位数 ,然后 以此为标准 ,把被试划分 为四种性别角色类型 :高 m高 为双性化类型,高 m低 f为男性化类型,低 m高 为女性化类型,低 m低 f为未分化类型。(见表 1)

从上表可以看 出,四种性别角色类 型中未分 化类型的人数最多 ,其次是双性化类 型、男性化类型和女性化类型的人数 ,x 2检验 的结果显示四种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三)不 同性别角色类型的心理健康水平

根据测验的结果,对性别 角色类型和心理健康关系进行统计,得出以下结果。(见表 2)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 ,四种性别角色类型 中,双性化类型学生 的心理健康总分最高,未分化类型学生的心理健康总分最低。

三 、讨论

首先 ,男性正性气质与女性 负性气质属于 同一维度 ,但分别位于本维度的两极 ;女性正性气质与男性负性气质属于同一维度,也分别位于本维度的两极。

篇6

1 健康教育在爱国卫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极阶段,解决人民的保健问题和一系列的卫生问题,当务之急是改变人民群众卫生知识贫乏的现状。健康教育在整个爱国卫生工作中,担负着思想建设,确立卫生观念、卫生道德,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建立科学生活方式的重要作用。因此,健康教育是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仅仅依靠扩大医疗服务并不能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只能导致医疗费用的激增。实行健康教育是最廉价、最有效的保健对策。

2 爱国卫生工作中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2.1 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

首先要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成立健康教育领导组织,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组建健康教育讲师团和一些健康教育协会等相关组织。其次,要筹备足够的健康教育专项经费,这包括各级财政经费(按国家卫生城市标准0.1元/人、年),社会募捐、企业赞助以及有偿服务等形式。

2.2 以健康教育为先导,着力抓好不同类型的创卫活动

大力开展不同形式的创建活动,包括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市级卫生城市和县城、卫生村镇、卫生单位和社区等。当然,这就需要每一位健康教育工作者做大量的工作,要广泛宣传发动,通过新闻媒体,设立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举办不同类型的健康知识讲座。通过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五进”活动,使社会方方面面的群体都能了解健康知识,掌握健康知识,运用健康知识,从而形成“人人讲健康,人人爱健康,人人为城市做贡献”的良好局面。

通过创建平台,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强化群众的健康意识,提升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爱国卫生工作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2.3 加强健康教育,减少病媒生物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篇7

糖尿病是慢性病中的一种,一旦患上终身无法摆脱不了,在两种常见的糖尿病当中2型糖尿病占到了9成。在加上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发病率更是增加,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将高达三亿多。我国目前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仅少于印度,可见在众多的疾病当中糖尿病的防治工作的任务还是比较重的。现在我国各医院进行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主要遵循的是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定期检查、患者自我管理教育。而其中的糖尿病教育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其健康教育的形式也不断进步,现已经从传统的以知识讲授为主走向了互动协作的模式。 和糖尿病有关的基础知识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做为基本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类的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血糖高的现象就会导致其它的器官出现慢性损害的现象。糖尿病极易引发并发症,低血糖、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等,危险的甚至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危害。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临床上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出食量大、多尿、喝水度,但是却较为消瘦,被称为“三多一少”。常见的糖尿病主要为两类,一类被成为1性糖尿病,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对胰岛素具有很高的依赖性,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的胰岛素不足所造成的,另外一种糖尿病的类型被成为2型糖尿病,这种类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是正常的,但是胰岛素的功能却无法正常发挥,医学上将这两种类型的糖尿病称为原发性糖尿病,根本原因是因为肥胖、免疫系统缺陷、遗传等因素引起的。

2、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所具有的意义

2.1利于患者进行科学治疗,重视合理膳食

一旦患有糖尿病,这种病将会跟随患者一生,而在这漫长的治疗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患者的定期服药、定期测血糖,还需要患者科学的进行治疗,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合理调整膳食,要采取适当的锻炼方式,配合药物治疗,增强治疗效果。

2.2能够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比较多的,在治疗早起患者要是能够合理用药控制,并发症就有可能也被药物控制,但是当并发症出现后在进行药物治疗取得的效果却是非常不理想的,所以糖尿病并发症重在早期防治,而不是后期治疗。

2.3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治疗

这种终身无法治愈的疾病对于患者来说不仅是给患者的身体上带来了病痛,同时也给患者心理上莫大的折磨,患者不仅担心治疗效果不理想,同时经济上还存在一定的压力,这些患者患者过度紧张,导致长期睡眠不足,产生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基础知识了解非常少。所以健康教育是患者了解不良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治疗的影响,能够让患者在心理上进行自我约束,配合治疗。

3、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做为一种终身疾病,糖尿病患者的治愈率是比较小的,出现并发症死亡的患者数量也是比较少的,而绝大多数的患者都需要终身进行服食药物治疗。患者应该认识到这种慢性疾病的治疗切不可求快,科学服药,采取中和治疗的方法保证患者的生活习惯,若治疗不合理则十分容易诱发并发症的出现,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会明显的下降,家属的生活也会收到影响,患者寿命也不缩短。

自我管理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当中是非常中重要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就是以理论为基础对患者开展有关知识的讲解及引导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目前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模式主要有8种,分别是计划性的、护理程序式、焦点解决、PBL教学模式、PDCL循环结合、健康信念、跨理论、授权教育健康教育模式。而选择那种健康教育模式需要根据施教者和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单一的健康教育模式,也可以将几种模式结合在一起,选择的前提是有利于患者进行糖尿病的治疗。

做为内分泌疾病患者,接受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树立起治疗的信心,让患者对治疗抱有积极的心态,有信心还疾病打一场持久战,对糖尿病可以控制有着充分的信心,但同时也应该让患者知道要想有效的控制必须要长期坚持。在糖尿病健康教育过程当中我们还必须要让患者知道这种病是没有特效药物的,让患者要理性治疗,不能相信所谓的夸大效果的广告而造成经济压力,避免其出现更多的痛苦,避免其因为相信虚假广告而耽误治疗。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仅仅要让患者对该病的基础知识了解,同时还要让患者如何去选择饮食,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而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要制定出不同的运动方式,要让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会对自己的血糖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同时还要提醒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针对治疗的情况和医生共同研究效益不如何治疗、如何用药。

结论:

综上所述,糖尿病大部分患者是因为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不良而出现病患的,所以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仅要注重对糖尿病基础知识的讲授,同时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需要让患者树立起治疗的信心,实现患者的自我管理。本文所研究的内容都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针对健康人群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要,是有效预防糖尿病出现的重要举措。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都是没有任何征兆的,但是一旦发病就会一生无法治愈,所以糖尿病健康教育要扩大范围,不能仅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还应该面向健康人士。

参考文献:

[1]林萍.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3010,3(1):477-473.

篇8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和整体护理[1]的推广应用,健康教育对不少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本院自2004年1月在精神科男女两个病房实行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2]患者以维持治疗中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高服药依从性的护理对策。

1 研究资料

对我院2004年1~6月两个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和两个非整体护理模式病房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对象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不包括患者有严重的心、脾、肾等严重身体疾病者,年龄15~55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上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组共有58例入组(简称甲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18~55岁,平均(26.3±13.2)岁,诊断类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23例,未定型精神分裂症32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3例,病程3个月~4年,平均(14.5±3.7)个月,非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组共有67例入组(简称乙组)男35例,女32例,年龄18~54岁,平均(26.7±12.87)岁,诊断类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28例,未定型精神分裂症35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2例,单纯型2例,病程3个月~5年,平均(15.6±4.3)个月,甲、乙两组性别、年龄、诊断类型和病程,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2 方法

甲组进行为期6周的健康教育,教育形式采用一对一教育和小组式教育,健康教育分三阶段,即入院初期,康复期和出院指导,在入院初期由于患者处于急性期病程严重,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丧失,由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教育方式,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指导,教育重点是督促,指导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自理生活,康复期因患者的病情基本得到控制,认知能力初步恢复,教育形式采用小组式教育,每组7~10人,40~60 min/次,教育以宣讲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常用药物,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副反应及对策,出院指导同康复期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主要是宣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先兆症状,长期服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防治策略,如何恢复自信心和回归家庭、社会等。乙组在住院期间每日接触进行一般流,展开健康教育,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按医嘱服药的程度,一般将服药依从性分成三级:依从性是指主动按医嘱服药,他往往对治疗和转归,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部分依从性指须护士或家属督促劝说才能按医嘱服药,不依从指患者自行减少药量、停药及拒绝服药。评定时间为入院1周末,6周末和出院后12个月,住院期间由住院护士评定,出院后依据患者父母或配偶返院复查时提供的患者服药情况或者根据出院患者联系卡随访的情况。

3 结果

患者入院1周末和6周末服药依从性见表1和表2。

影像依从性的因素较多,除与患者、医生、治疗环境、治疗本身及医疗组织结构等有关因素均可影像依从性,根据以上数字显示健康教育也可达到极其显著的效果。

4 讨论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也尤为重要。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启发和帮助患者正确地对待疾病,认识到住院治疗的必要性和服药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主动的服药配合治疗,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这次调查结果显示甲组在入院6周末和出院后12个月的服药依从性都显著高于乙组,这对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非常重要。通过健康教育,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增加,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得到圆满的治疗效果。

篇9

1 大学生特殊群体概念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定义尚无定论,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

1.1 教育公平的视角

从这一角度界定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学者认为:所谓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在经济状况、权益维护与实现、教育资源占有、教育机会享受、就业机会选择和身心健康、竞争能力及自身素质等一方面或多方面处于相对不利或比较劣势境况,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大学生群体。

1.2 大学生个体思想和心理的视角

持此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具有由各种因素造成的思想波动和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如身心失调的学生、经济贫困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书呆子”类型的学生、沉迷网络的学生、“贵族”学生、恋爱群体、逃课学生等等。

1.3 与大学生正常群体相比较的视角

此类学者认为:大学生特殊群体是一个与正常学生群体相比较而言的概念,该群体情况比较复杂,主要是指高校中一部分由于经济困难、学业落后、心理障碍等原因,导致出现各种问题的大学生群体。

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多因素的视角探讨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概念,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基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自身素质等因素造成的在大学新环境、新集体、新压力、新生活中存在和潜在的学业方面、行为方面、经济方面、心理方面、情感方面等问题和障碍的部分大学生群体。

2 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类型及心理现状

在实际中,往往呈现一个类型的特殊群体会交叉出现在其他的群体当中,所以,本文在分析过程中也将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

2.1 学业困难类型

本文研究的学业困难群体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未达到学校基本要求的大学生群体。这类群体大致有以下几种:

2.1.1 怕学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可能愿意学习但是又觉得学习非常困难,心理产生了害怕情绪,渐渐的就没有了学习的劲头,缺少学习的恒心和毅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2.1.2 厌学型。这类群体对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对学习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觉得学习无用。

2.1.3 无心学习型。这类群体学习动力不足,把心思都放在了其他事情上所以无心学习,比如沉迷网络、谈情说爱、参与社会活动等。

2.2 行为异常类型

行为异常学生是指那些违反正常学生群体行为习惯和标准的“反常”行为学生。行为异常类型主要有四种群体:

2.2.1 沉迷网络群体

  目前,网络已经普及大学校园,它扮演了很多积极的角色,成了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网络也产生了很多危害,比如网络游戏,很多大学生沉迷游戏至不可自拔,经常熬夜逃课;还有网络交友,因沉迷于交友而造成身心受伤。所以本文所指的沉迷网络群体主要是指那些长期沉浸在虚拟网络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忽视学业的部分大学生群体。他们在离开网络的时候内心往往感到空虚寂寞,甚至焦躁不安,意志力薄弱,即使自己清楚不能长期沉迷却无法自拔。

2.2.2 盗窃群体

大学生盗窃群体根据盗窃动机的不同大致有三种类型:心理满足型。这类群体往往是因为看到了自己喜爱的东西想要占为己有,明知不可为却无法控制自己,他们往往并非是经济原因而盗窃,更多是一种心理疾病。虚荣贪欲型。这类群体的特点是在看到自己和富裕同学之间产生的物质差距时,内心羡慕却无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于是偷盗从而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和内心平衡,存在爱占便宜的心理和侥幸心理。心理障碍型。这类群体与前面所述两种截然不同,偷盗的物本身对他们并没有产生吸引,而是通过这种盗窃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对人或者现实的不满,用自己的行为对他人进行报复,目的是为了平衡自己内心的愤恨,这类群体大多存在心理障碍。

2.2.3 违纪群体

大学生违纪群体主要包括旷课群体、考试作弊群体和打架斗殴群体。旷课群体和作弊群体呈现出因果关系,大部分旷课群体会是作弊群体,这两类群体的大学生在学习上有较强的依赖性,总想不劳而获,平时不愿学习,考试依赖于作弊,行为脱离实际,缺乏远大的理想,思维主观片面,思考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缺少正确的人生观。引起打架斗殴的原因有很多种,感情问题、发生口角或酒后闹事等都有可能造成恶性暴力事件,这类群体往往性格冲动,不善于抽象思维,缺少责任感,难以控制自己,易产生过激行为,且听不进他人劝告,自我意识较强。

2.3经济困难类型

经济困难群体学生主要有三种来源:一种主要来自农村,尤其是一些边远、贫困、落后及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一种来自下岗工人家庭。还有一种是单亲或者孤儿群体。

2.3.1 经济困难群体共性的心理现状分析

存在经济困难类型的大学生特殊群体主要是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因素所造成,而这些都是这类群体目前所不能左右和改变的,所以这些学生往往承担着更多的心理压力,首先体现在要勤俭节约才能完成学业,因此在生活用度上明显低于普通学生;其次就是要额外做兼职赚取生活费或学费,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又增添了赚钱的压力;最后就是对家庭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们是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面对这种情况一种无形的自责和想要改变这一切的愿望在心里根深蒂固。因此,这类群体大部分学习较努力,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环境。正是以上的压力导致了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和潜在自卑、内疚、羞愧、懊恼、自责、紧张、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

2.3.2 经济困难群体个性的心理现状分析

除了以上共性的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经济困难群体又存在一些特殊的心理和个性化的特点。

农村和下岗工人家庭贫困生具备内心坚韧、意志坚强等心理特点,但同时也会特要面子,害怕别人的嘲笑,因此容易产生挫折感,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很好的化压力为动力,更加的努力改变自己,而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学生可能会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单亲或孤儿贫困群体内心往 往脆弱、敏感和恐惧,呈现出孤僻、怯懦、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缺乏坚毅、顽强的心理品质,容易被现实的事物所打败。

2.4心理缺陷类型

2.4.1 交往困难群体

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和个性因素。社会因素是指当大学生的社会地位产生了变化,角色也进行了转变而难以适应。环境因素主要是指过去的环境和现在的环境,繁重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高中无暇顾及交往问题,而现在却不知道该如何交往,感到交往迷茫。个性因素则是自己的性格特点所造成的交往困难,比如自卑、孤僻、性格内向、暴躁、疑心重、较自我等。交往困难群体内心往往感到孤独寂寞和困惑,不善言谈,不懂交往方式和技巧,更不知道如何改善,他们往往给他人留下不易接触的印象,缺乏自信,难以融入班级当中。

2.4.2 心理失衡群体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理失衡是由于个体生命冲动求得完全满足的努力遭受精神力量的过度遏制而引起的。典型症状有:“相思病”、精神病、错乱心理和抑郁等。这类群体已经有心理疾病或者潜在有心理疾病倾向,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来解决或者预防。他们往往有紧张、焦虑、猜疑、恐惧和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行为难以自控,对他人和自己的安全产生威胁。

2.4.3 就业焦虑群体

就业焦虑群体一般都是因为大四毕业面临找工作的压力而产生焦虑,这类群体往往在某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呈现出个体的劣势状态,比如说成绩不好、表达拙劣、形象欠佳、技能不高等因素,他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难免受到挫折和打击,情绪会越来越焦虑,特别是看到其他同学找到满意工作的时候,内心会越发感到焦急、自卑和无奈,甚至会出现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严重的可能会产生心理失衡。

2.4.4 单亲、孤儿和家庭矛盾突出群体

这部分群体往往由于家庭的缺陷造成心理的缺陷,他们在自卑、敏感、孤僻、多疑、偏激和怯懦。在不正常的家庭环境当中,残缺的爱让他们情绪长期受到压抑,家庭的矛盾让他们无所适从,感到恐惧和不安,家庭的阴影让他们情感淡薄,缺少同情心,且容易形成神经质和焦虑等人格倾向,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难以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2.5 情感障碍类型

2.5.1失恋群体

“爱情是一把双刃剑”,当它满足了人情感需要的同时,也会受到感情的伤害,对于这些缺乏正确恋爱观、没有什么感情经验、不懂得把握感情尺度的年轻大学生来讲,更是如此。造成大学生失恋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家庭因素、性格因素、第三者因素或者感情破裂等等。他们当中很多都是初恋,因为失恋而造成的心理伤害是较大的,这类群体在失恋后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极度悲伤、无心上课学习、内心失落、可能还有强烈的报复心等不正常心理和行为,严重的还会抑郁成疾。

2.5.2单相思群体

这类群体在大学生中也颇为常见,他们往往是因为自卑、不善于表达或是羞于启齿等原因而不敢向对方表白自己的仰慕,而是在内心默默的关注对方,欣赏对方或者只限于为对方献殷勤。感情付出的越多,内心的压抑也越强,以至于到最后无法忍受内心的痛苦而产生失眠、焦虑、茶饭不思等不良心理,严重的还可能换上“相思病”。

3 完善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特殊群体,大学已经对此类群体引起了高度重视,如何真正的、实际的帮助大学生特殊群体,并且能够尽量避免更多的大学生步入这些群体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和难题。因此,除了要关注大学生特殊群体,还要重视其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预防问题学生的出现。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加速发展,但在现行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存在较强的局限性,有待拓展,努力向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和多方位的实践锻炼途径发展是未来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层次提升的关键点。

3.1 完善心理服务体系

3.1.1 建立大学生特殊群体信息档案

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询部门会对刚进校的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最终会形成预警名单,这些学生需要列入特殊群体的档案。但也不能排除没列入预警名单的学生不属于特殊群体,因此需要学工一线辅导员配合对学生档案进行查看,将属于特殊群体的学生也列入档案,后期不断的对他们进行跟踪、指导、调查,问题突出的要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

3.1.2 提高心理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一般都是专业人才,但是学工一线工作人员却参差不齐,很多都是非心理专业,他们存在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不了解、不专业等问题,这就对心理健康教育增加了难度,因此高校应当对学工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指导,使他们达到思想上充分认识、行动上高度重视,专业知识基本掌握,能够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同时要提高专业心理咨询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1.3 完善预警机制

高校对学生的心理普查绝大多数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其次是《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明尼苏达多项人格个性测量表(MM-PI)》等。但是这些量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局限性,因此不能完全依赖这些测量工具,还需要将心理测量和实际了解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这就要学工一线负责的辅导员定期了解,通过正面谈话、侧面了解、电话家访等方式对这些学生当中的特殊群体进行甄别。

3.2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软环境

3.2.1 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讲坛

一般高校会在大一设置必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四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是这些还不足以达到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而且针对性不强,因此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题讲座,例如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自律教育、自信教育、交往教育、恋爱教育等讲座。

3.2.2 多元化的教育形式

开展不同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特色文化教育等,用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熏陶大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服务家乡、服务祖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3.2.3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活动可以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心理情景剧比赛等方式;还要通过学校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宣传和推广心理健康知识;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日;可以印制心理健康知识小册子供大学生阅读等。

3.3 运用积极心理学创新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运用积极心理学来研究和探讨心理 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新取向和发展趋势,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人自身的积极因素,主张心理学要以人类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机能等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并在这过程中寻找到帮助所有人在良好的条件下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的各种因素。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是积极的思维活动,也可以是积极的情绪体验;既可以是积极的习惯养成,也可以是积极的认知方式,由此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不仅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也扩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3.1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传播模式

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除了以上所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模式之外,还要拓展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如开展自我优势分析和挖掘讨论会,让大学生找到并且明确自己的优势所在,并不断的深入挖掘并提升自己的优势;还可以组织班级幸福体验团,通过开展一些互助活动让大家体验能否达到自己预设的幸福感指数等。

3.3.2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锻炼途径

目前,大学一般会在寒暑假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大学生的心智,树立良好的心态。笔者认为还应该鼓励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参加义工、照顾敬老院孤寡老人、服务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帮助残疾人等,这些公益活动能够唤起养大学生的爱心、孝心、责任心、同情心和无私的奉献之心,挖掘出他们潜在的各种建设性的力量,而且能够使他们在活动中达到他人和自己幸福感的满足并且更加肯定自己的价值,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形式都无可比拟的,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拓新局面和新形势。

参考文献:

[1]李文成.大学生特殊群体行为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4.

[2]冼吉昌.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王玉国.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的路径探析[J]. 教育探索,2006, (04).

篇10

盆腔炎为临床常见的妇科炎症性疾病,其主要包括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子宫内膜炎等,可导致患者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腰腹疼痛、甚至不孕。该疾病病情较为顽固、复发率高,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了较大的困扰。目前,盆腔炎的治疗方法多以口服抗菌药物为主,其治疗过程较长,起效较慢,使多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进而导致患者病情反复或加重。对盆腔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大幅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从而促进其身体的迅速康复。本次研究对我院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坚定了其治疗疾病的决心,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严格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我科室接收的60例盆腔炎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30例,年龄在19至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50±3.25岁;平均病程为1.15±0.65年;疾病类型:输卵管卵巢脓肿9例,浅盆腔腹膜炎11例,子宫内膜炎10例。参照组30例,年龄在20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60±3.15岁;平均病程为1.35±0.47年;疾病类型:输卵管卵巢脓肿8例,浅盆腔腹膜炎10例,子宫内膜炎12例。经对比,发现参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无明显差异,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参照组

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具体如下:(1)叮嘱患者不食辛辣、油炸等食物。(2)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药。(3)叮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1.2.2观察组

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具体如下:(1)心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拉近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患者讲解盆腔炎的有关知识和治疗方法,提高其对医生的信任度;聆听患者的要求和希望,缓解其顾虑、不安等消极情绪。(2)服药指导:告知患者药物的成分以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等;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确保药物治疗的效果。(3)生活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工作,保持外阴清洁;监督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适当锻炼等;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规划,以促进患者身体的快速康复。

1.3观察指标

(1)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症状。

(2)使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评分,内容包括护理服务的质量、患者身体康复情况等,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越高。

1.4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以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附件区按压无痛感、炎症全部消失为治愈;以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附件区按压有轻微痛感、炎症基本消失为有效;以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附件区按压痛感明显、炎症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治愈+有效)/例数×100%=总有效率。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记录的两组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以( )表示计量资料,并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使用 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0.00%,且P

2.2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评分为90.79±1.95分,高于参照组的74.25±1.02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讨论

由于患者对盆腔炎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加上治疗过程的漫长,患者极易对治疗失去信心,进而中断甚至是放弃治疗,给盆腔炎的治疗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说服或监督患者坚持进行药物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研究表明,在治疗盆腔炎的过程中,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可避免患者出现不必要的恐慌,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进而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可见,对盆腔炎住院患者进行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促进药物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服药指导、生活健康教育三个方面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为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坚定了其治疗疾病的决心;监督患者按时服药,提高了其治疗的依从性;督促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另外,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也显著地提高了其对治疗的满意度。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且P

【参考文献】

[1]张霞.盆腔炎住院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8.

[2]李廷芳.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4.13.

篇11

一、 研究目标

心理健康课有其特殊性。

就课堂形式而言,心理课是一种体验性课堂,提倡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倡学生多沟通、多合作,提倡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就讨论内容而言,心理课上所提出的大多数问题,答案是开放的,不存在惟一的标准答案。

就课程内容而言,心理教师对教学主题的选择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授课的主题和内容,不受心理学理论知识体系的限制。

基于心理课以上的特殊性,本文将以“我的气质类型”一课为例,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对心理健康教育该如何“去学科化”进行探讨。“我的气质类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促进学生对自我的探索,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但是“气质”一词带有非常浓重的心理学学科色彩,必然要依托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如何将这节课讲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在自我认识上有所收获,做到“去心理学学科化”,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研究准备

教学对象为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关注“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别人怎么看待“我”,“我”喜欢什么,“我”有什么样的兴趣,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属于什么样的气质类型。气质跟个体的神经生理结构有关,与生俱来,是人格形成的基础,也是个体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关键。因此让学生正确理解“气质”以及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对于促进他们有意识地完善自我非常有帮助;发现自身气质的特征和特点,培养自尊心、自信心,在青春期这一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尤为重要。

三、研究过程

环节1(分享):“气质”的含义

提问:“你怎么理解气质?”“心理学中的‘气质’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某个人气质真好’的这个‘气质’是一样的吗?”帮助学生区分心理学中“气质”的含义。

环节2(拓展):希波克拉底及体液学说

通过ppt呈现希波克拉底的照片、生平以及其提出的“体液学说”,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3(挖掘):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

结合气质类型的特点和典型代表人物,让学生掌握四种气质类型的核心特征,这是本课程的重点环节,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纳自己和他人。

环节4(巩固):“猜一猜”系列活动

首先呈现李白的诗句、贝多芬的交响曲,以及诸葛亮和林黛玉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他们的气质类型;然后呈现春、夏、秋、冬四张图片,让学生将四季的特点与四种气质类型进行匹配,并简述原因;最后让学生猜一猜自己的气质类型(与测评结果进行比较)。

环节5(体验):心理小短剧表演

设置张飞、林黛玉、王熙凤和诸葛亮四个人一起去看话剧迟到的情境,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他们当时可能的表现。

环节6(总结):判断正误

结合气质的特点,呈现相关描述,让学生判断对错。

(一)课程的可取之处

“气质”这个主题带有浓厚的心理学色彩,内容比较抽象。在介绍概念的时候教师采用了学生感兴趣和容易接受的方式,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首先,使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材料,引导学生主动挖掘材料中人物的气质类型,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之后的环节作铺垫;然后,采用“猜一猜”的形式,选取学生所熟悉的典型人物,帮助学生巩固每种气质类型的特点,在师生的互动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也加深了学生对每种气质类型的认识;紧接着让学生参与到小话剧的表演当中,扮演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人物,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升了对气质类型的认识。

(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该课例先后进行了两次磨课。第一次实际课堂教学后邀请听课老师点评,老师们肯定了课堂上的积极因素,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气质”含义的解释欠充分

问题环节:在第一环节对“气质”含义的分享中,教师并没有过多解释“气质”的心理学意义,而是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让学生积极分享以及如何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馈上。

问题研讨:由于对气质含义阐释得不足,学生对其内涵没有明确的概念,所以在最后判断句子时,教师说到气质是先天的、难以改变的,有些学生不能理解,反驳教师的观点说:“老师,我认为气质是可以改变的,我小时候基本不哭,但是现在反而变得爱哭了,所以气质是可以改变的。”如果课上对“气质”的概念有更深入的解释,就可以避免学生在之后环节上的误解。对此,评课老师指出:“学生没有真正把心理学上的‘气质’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某人气质真好’区分开。”

改进及效果:在第二次试课中,增加了对“气质”的解释,也列举了例子帮助学生区分课堂上讲的“气质”与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的“某个人气质好”这个“气质”。从教学效果看,本次学生在句子判断环节中对气质特点的理解更好。学生明白了气质是先天的,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固有的优势和劣势,我们虽然不能改变自己的气质类型,但是可以在了解自己气质类型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去塑造自己的性格,完善性格。

可见,本节课虽然不需要学生把气质的心理学定义背诵出来,但需要学生真正理解气质是什么。“去学科化”虽然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传授心理专业知识,但有时让学生理解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作为学科背景,也是必要的。

2.课堂提问答案不惟一

问题环节:让学生结合春、夏、秋、冬的季节特征,说一说在他(她)看来,春、夏、秋、冬各属于哪一种气质类型。

问题研讨:这个问题不存在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对四季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学生认为秋天是萧条的,满地落叶,会使人多愁善感,是抑郁质。有的学生认为秋天是收获、沉静的季节,给人一种稳重踏实的感觉,是粘液质。但是部分学生可能适应了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然后再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来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的模式,所以对教师“同学们说的都是有道理的”这一反馈表示不能接受,甚至有学生想极力反驳别人的答案是错误的,只有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事实上,本环节中没有惟一标准答案的设置是希望在课上给学生一个特别的机会,让其有更广阔的空间去思考,去表达,不仅锻炼其发散思维,也培养其接受多元的思想。

改进及效果:在第二次试课中,完善了这一环节。在抛出这个问题之前,教师提前向学生说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其复杂性,即使同一个人,面对同一件事,在不同时间也可能有不同的反应,所以一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有很多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能得到不同的答案,只要你们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答案就是恰当的,你们有充足的发挥空间,积极思考与表达的过程才是老师最期待的。”

调整之后,教学效果得到了改善,学生有了心理准备,接受起来就容易很多,也能够积极地思考,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课堂节奏更加流畅,气氛也更加活跃,涌现出了很多别出心裁的看法。

3.教学中的细节

评课老师还指出了课程中存在一些细节问题。

(1)缩小提问范围。在介绍完某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点后,让学生思考该气质类型对应的典型的代表人物,“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作品或者名人中,你认为谁是这种气质类型的代表?”可以将其修改成“回忆四大名著中,哪些人物的个性特征符合这种气质类型?”使提问更有针对性。修改后学生的参与程度明显提高,问题涉及范围太大,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把范围缩小,方便学生思考。

(2)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在挖掘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时,列举的代表人物有些是现在的中学生不太熟悉的,如《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和王熙凤,这降低了代表人物帮助学生理解气质类型特点的预期效果。对于这些不熟悉的人物,仅用图片的方式呈现还不够,可以借助简短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物的个性特征。

(3)表演小话剧的环节非常受欢迎,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很多学生都期待能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示演绎,但受到课程时间的限制,只邀请了一组学生展示,其他学生以观看的方式参与该活动。在研讨的过程中,评课老师提议:“在该环节中,可以先向学生讲清活动规则,然后几组同学同时准备,1分钟后几组同学轮流表演,这样既可以增加该活动的覆盖面,还能够节约课堂时间,高效地利用课堂。”第二次教学中,这种方式让参与该活动的人数有所增加,学生也很喜欢这样的课程安排,课下通过与学生交流,得知学生很喜欢这样的体验式活动,收获很大。

四、形成的结论和观点

(一)“去学科化”不等于“去概念化”

“去学科化”并不意味着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忽略,课例最开始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准确,影响了后续知识的学习。传授心理学知识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之间并不对立,教师需要掌握好分寸,显然中学心理课堂全部传授心理学知识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但完全忽略心理学基础知识,无异于“空中建房”,也会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造成阻碍。虽然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在于掌握心理学知识,但是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很多时候需要以基础的心理学知识为依托。本课例中对“气质”概念的充分讲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身气质的特点,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接纳自己的劣势,有意识地去塑造、完善自己的理想性格。

(二)“去学科化”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在课堂讨论中,限定惟一的答案是不可取的,多元的答案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发散性思维。心理课堂上提出的很多问题,答案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学生的发言不是讲给老师一个人听的,而是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分享。因此,在心理课上抛出没有惟一答案,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是值得提倡的,学生需要这样的机会。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各的特点,秋天既能引发人们叶落花黄的伤感,又昭示了收获的欣喜,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合理的见解,远比一个“标准答案”更有价值。

(三)“去学科化”更应该注重教学中的细节

准备一节心理课,虽然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素材,但可以直接模仿的范本却很少,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课程。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如教学基本环节的确定、暖身游戏的选择、课堂问题的拟定、课程环节的过渡、对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引导等,都需要教师在上课前斟酌好每一个细节,才能使一节课变得生动、有血有肉,真正促进学生成长。

有时候在教案纸上呈现的两个课程环节看似流畅,但是由于细节上的功夫做得不足,就会在真实的课堂中显得突兀,影响课程的流畅性。本课例中,在第一次教学实例的基础上,修改并调整了很多细节,如增加学生不太熟悉的典型人物的视频、提问时注意缩小学生的思考范围等,使得第二次教学过程顺畅很多。

(四)“去学科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很多特殊性,如课程中对师生的参与和投入的要求很高,需要师生更多的互动,需要设置情境和活动,让学生有所体验和收获等。这些特殊性使得学生在丰富的活动和开放的提问中表现得千差百异,学生“别出心裁”的发言,对教师的应激反应能力是一种考验。教师要想能够很好地应对学生,就要不断修炼自己的专业功底,加强平时的积累,使自己逐渐做到敏锐地判断学生反应的心理学含义,以言简意赅的方式点出其性质,揭示其价值。再棘手的问题也抵不住反复用心琢磨,教师可以将平时上课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问题记录下来,课下和同事们讨论或者自己反复思考,不断让自己成长。

(五)“去学科化”提倡课程形式的多样性

篇1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55-02

疫苗接种是预防多种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而由于儿童的体质差异,一些儿童在接种之后往往会出现红?痒?肿?痛?热等局部反应,大部分局部反应不需要处理便可自行消失,但由于儿童家长对儿童健康的担心,加上局部不适会导致儿童搔抓而可能引发感染,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本文旨在分析无极膏治疗儿童疫苗接种所致局部反应的临床效果,特收集我院因接种疫苗而出现局部反应的118例儿童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因接种疫苗而出现局部反应的118例儿童患者,根据其处理方式将其分为无极膏组(59例)与健康教育组(59例),无极膏组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2个月-9岁,平均年龄(3.35±1.42)岁,患儿的接种疫苗类型包括:有19例百白破疫苗,1例水痘疫苗,20例流感疫苗,1例B型流感疫苗,9例流脑疫苗,5例乙肝疫苗,2例甲肝疫苗,另外2例为风疹疫苗;健康教育组中男33例,女26例,年龄1个月-8岁,平均年龄(4.04±1.38)岁,患儿的接种疫苗类型包括:有20例百白破疫苗,2例水痘疫苗,18例流感疫苗,2例B型流感疫苗,10例流脑疫苗,4例乙肝疫苗,2例甲肝疫苗,另外1例为风疹疫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接种疫苗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健康教育组患者未应用药物处理,仅给予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即为患儿家长说明局部反应属于正常现象,但需要防止被儿童抓破,当患者出现全身不适?高热?寒战等严重不良反应时需及时就诊;无极膏组则在健康教育组的基础上应用无极膏治疗,即在局部反应处涂抹无极膏,每日两次至三次,持续涂抹两天?

1.3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反应改善情况及反应减轻时间和反应消失时间[2]?反应情况判定在接种疫苗四天之后进行:反应消失:局部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消失;反应减轻:局部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局部红肿范围缩小;无改善:患儿的局部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没有改善或加剧,局部红肿范围未缩小?总有效率=(反应消失例数+反应减轻例数)/总例数*100.0%[3]?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无极膏组患者的反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健康教育组(P

3 讨论

疫苗接种主要是促进机体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使接种者对疫苗针对的传染的抵抗力得到提高,以有效的避免或减少传染病发生和流行?而疫苗的本质也是一类细菌?病毒,在接种之后患者往往会产生局部红斑?溃疡?硬结等不良反应,一般不需要进行处理可自行消失,而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引发寒战?全身不适?高热等,此时便需要通过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等抗过敏药物[4]?

无极膏是临床上的一种常用复方制剂,药物成分主要包括水杨酸甲酯?薄荷脑?丙酸倍氯米松?合成樟脑?麝香草酚?冰片等?药物成分中的丙酸倍氯米松属于一类强效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其药理作用主要是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并进一步使患者的炎症反应得到减轻;冰片则具有良好的镇痛消肿效果,通过应用薄荷则可以使脑局部血循环得到增强,并能够产生良好的抗感染?镇痛?止痒?减轻水肿等功效?当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局部不良反应时外涂无极膏则可以发挥良好的抗感染?止痒?镇痛等作用,另一方面,无极膏药性清凉,外涂之后可提高儿童的舒适感[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无极膏组患者的反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健康教育组(P

篇13

中图分类号:R19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0931(2016)02-0204-03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引起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手术是治疗糖尿病眼病的重要手段,但存在一定风险。将健康教育内容以多形式结合、多层次强化的方式开展,使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和病友均参与其中,达到多媒体、多学科和多环境的健康教育,理论上可提高教育效果[1-2]。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眼病术前多形式强化模式健康教育应用效果,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3—2014年在江山市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糖尿病眼病患者10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1例(以糖尿病知识知晓度得分为主要指标,根据预试验中得出的数值估计最小样本量为每组各45例,在此基础上扩充至每组51例)。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连续两次检查空腹血糖≥70mmol/L或2h口服糖耐量试验≥111mmol/L。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生成200个数字,编号为1~200,按患者入院顺序对应随机数编号,按随机数的奇偶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调查员详细介绍本研究目的及流程,并获取患者知情同意。1.2.2总体护理方案所有患者均进行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治疗、合并症治疗及眼科术前检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在保证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能量的摄入。对刚开始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教会正确的注射方式。1.2.3术前健康教育方案2组患者健康教育均在术前7天开始进行,到术前1天结束。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士一对一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述糖尿病健康知识和术前检查目的,介绍术前准备、手术流程和患者术中配合等内容,以及术后康复护理措施和自我训练要点。干预组:术前健康教育内容与对照组一致,但教育方式采用多形式强化模式[3]。包括(1)集中讲解、专题讲座。邀请院内资深糖尿病医生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集体授课与现场交流,为患者印制手术流程讲义并讲解相关内容。(2)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在集中授课的基础上,由护士为患者分析病情、手术特点及注意事项。(3)术前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眼压、视野和角膜内皮等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眼睛模型演示。通过思想交流、鼓励患者听音乐和陪同散步等方式,使患者放松身心,如有必要给予心理治疗[4]。(4)举办病友交流会。邀请接受过同类手术的患者交流手术状况、心得体会及注意事项。(5)手术预见性健康教育。介绍术前注意事项,患者手术准备及配合要点,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讲解。(6)多学科、不同专业强化健康教育。在以眼科为主的健康教育基础上,开展内分泌及其他并发症相关学科的健康教育工作。1.2.4评价指标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分别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估[5]。2种量表各有20个条目,均采用4级评分。根据症状频率为无、偶尔、经常和持续分别赋予1、2、3和4分。最后将各题分数相加得到粗分,标准分=粗分×125后取整数部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采用自制问卷评估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度和护理满意度。糖尿病知识知晓度问卷共10个条目,内容包括糖尿病眼病(2个条目)、糖尿病饮食(2个条目)、糖尿病其他并发症(2个条目)和手术内容(4个条目),答案设置为知晓(1分)或不知晓(0分),若回答知晓则由调查员追问具体细节,确保患者真正知晓答案,各题得分相加为糖尿病知识知晓度。护理满意度问卷共5题,分别从护理方案、护士知识、护士技能、服务态度和护理效果5个方面进行评分,回答满意(2分)、一般(1分)或不满意(0分),得分≥7分为满意,4~<7分为一般,<4分为不满意。在术前7天让患者填写SAS、SDS和糖尿病知识知晓度问卷,在术前1天让患者填写SAS、SDS、糖尿病知识知晓度问卷和护理满意度问卷。所有调查均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由调查员询问患者并填写,在全部问题回答完毕后当场回收。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Wi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干预组: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龄51~74岁,平均(624±43)岁;糖尿病病程在1~17年,中位数为111年;眼病类型为视网膜病变28例,白内障13例,青光眼7例,黄斑病变3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49~76岁,平均(636±48)岁;糖尿病病程在1~155年,中位数为105年;眼病类型为视网膜病变26例,白内障16例,青光眼6例,黄斑病变3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及眼病类型相近。

2.2.2组患者干预

前后SAS、SDS及糖尿病健康知识得分比较2组患者术前7天SAS、SDS及健康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3、049和069,P>005)。2组患者SAS、SDS得分术前1天均低于术前7天(t干预组=884和1241,t对照组=455和567,P均<001)。术前1天,干预组SAS、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435和679,P<001),糖尿病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t=614,P<001),见表1。

2.32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术前1天,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满意37例,一般14例)高于对照组(满意15例,一般31例,不满意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1,P<001)。

3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教育方式,促进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以消除或降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6-7]。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发展至中晚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是微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等综合因素所致的结果。糖尿病眼病有多种类型,可造成患者视力减退甚至失明,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眼科手术是一种较强烈的应激源,患者在术前可能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出现抑郁、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加强术前健康教育,可使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治疗流程、术中配合事项和术后康复程序,使其术前应激反应和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和疏通,提高患者配合性[8]。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眼病防治知识相对缺乏,因此在医院内开展健康教育十分必要。眼部解剖结构复杂,疾病类型较多,如何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是医护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多形式强化模式强调健康教育的多样性,通过集中讲解、多媒体、模型、病友交流示范及个体化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识[9]。本研究显示,多形式强化模式健康教育后,患者糖尿病知识得分明显提高,SDS和SAS评分降低,抑郁和焦虑情绪得到改善。提示多形式强化模式适用于糖尿病眼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该模式原理是利用形式多样、深度强化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深刻认识糖尿病眼病,并指导其正确对待手术,增强手术治疗信心,以利于眼科手术的实施。面对手术治疗,患者通常会产生较强的焦虑反应,视觉障碍本身易致抑郁、焦虑等情绪。多形式强化模式健康教育既强调糖尿病眼病相关知识、手术特点的告知,讲解手术重要性,也重视患者心理干预,降低焦虑和恐惧心理[10]。

参考文献

[1]葛翠洁,王强,李国良,等.多学科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提高糖尿病眼病认知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14,36(13):2063-2065.

[2]SLOANFA,YASHKINAP,CHENY.GapsinReceiptofRegularEyeExaminationsamongMedicareBeneficiariesDiagnosedwithDiabetesorChronicEyeDiseases[J].Ophthalmology,2014,21(12):2452-2460.

[3]徐新菊,黄林娟,于海燕.多形式强化模式在颈椎病术前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J].护理与康复,2014,13(9):898-890.

[4]吴京阳,刘磊,耿金,等.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15a随访结果[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723-726.

[5]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6]刘丽萍,徐红梅,官兴荣.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农村心肌梗死溶栓患者心理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11):1180-1181,1184.

[7]谢延峰,周娓,龚静.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信行现状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9):965-966.

[8]林小红,吕丽雪,叶雪萍,等.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与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6(28):18-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