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篇1

一、参与意识激趣

我们的教学形式应该不时“换新”,不断地给语文园地注入活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例如,在教学《雷雨》一文时,教师可以摈弃传统的一课一讲的方式,而是采取单元教学法。设计单元主题为“让周朴园向我们走来――一个话剧舞台人物形象的鉴赏”。在课前印发材料参读《周朴园人物形象之我见》、《周朴园对鲁侍萍真的毫无感情吗?》等。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排练《雷雨》片段,教师在课后进行指导。在做好以上这些准备后,话剧小组演出,同学评说分析。依据这种“编演评研”法教《雷雨》,不仅适当拓展了教材,而且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陈旧、僵化,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潜能,突出迁移发展,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问质疑激趣

语文教学,还应是不断地唤醒和弘扬人的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养成敢于质疑的个性。因此,语文课堂上应该做到课文让学生看,题目让学生练,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讲。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导向、激励、评价、搭桥,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思考、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形成问题的意识与追问的风气。

在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时,学生针对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既然杜十娘与李甲已经做了夫妻,杜十娘为什么还始终不肯告诉李甲有关百宝箱的秘密?二是杜十娘身边还有百宝箱,她还可以选择走别的人生道路,为什么她还要投江自尽?难道她真的无路可走了吗?三是《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曾经让无数的读者洒下过同情的泪水,琵琶女与杜十娘都是风尘女子,两人都有过不幸的遭遇,那么相比较而言,琵琶女与杜十娘谁更值得我们同情,谁的形象更光彩照人呢?三个问题,言之凿凿,切中肯綮。学生如果对课文没有透彻的钻研,没有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的意识,对作品就没有如此深刻的洞察。

三、余音绕梁激趣

每节课结束前,有时也会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趣味空间的拓宽,设置悬念,诱发好奇心,吊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胃口”,促使他们课后积极主动地去预习、探求,为下节的教学能够顺利开展作好铺垫。

复习“选用、仿写、变换句式”时,我为学生朗读了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知己,既你我是知己,则何必有“金玉”之论?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而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

同学们能否用“又惊又喜,又悲又叹”起头仿照作者的写法分述“惊喜悲叹”的具体内容呢?下节课我们将请几位学生来交流,并系统复习仿写句式的知识。这样既消除了学生由于连续听课而产生的精神疲劳,又顺理成章地交代了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谓一举数得。

四、渲染气氛激趣

音乐如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的污垢,更像一座七色的彩虹桥,把人与人的心海紧紧相连。在复习诗歌鉴赏时,我有时选择一些与诗歌风格相近的音乐来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如鉴赏秦观的《鹊桥仙》这首词时,我给学生播放了《粱祝》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学生被时而低回、时而高亢、时而缠绵、时而愤怒的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音乐声深深地感染了,对秦观的词句也有了更为透彻的了解。

五、设计练习激趣

趣味性练习既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又有助于识记,能使学生留下持久、深刻的印象。如以下练习是我在复习相关考点时设计的,很有趣味。

(一)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粗茶淡饭(山珍海味)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井然有序(杂乱无章)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二)数字俗语激趣: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一是一,二是二);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一不做,二不休);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二一添作五);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三下五除二);表示差不多时用(八九不离十);又如多音字的识记,将无意义的材料构成有意义联系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记忆的质量。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30-01

高中生的语文教育,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更加侧重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注重宽度与厚度的双重要求。所以,对他们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往往会更有难度。语文教师在此类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弱势或者常犯的错误以外,还要注意从基础知识本身出发,追求溯源,让学生了解到字词的演变意义,继而从根本上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且避免由于意义或者写法相似而导致的理解偏差。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要考虑到个别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忽视,认为其不值一提的现象,继而在真正的解答过程中又出现低分的结果。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生们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

1.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基础知识的态度

个别高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往往认为可以凭借语感等方法对此类问题进行解答,却忽视了高中语文的难度和出题人的出题目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之前,要帮助学生们摆正学习基础知识的态度,从心理上加强对此类教学的重视,继而才能使他们在今后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主动学习,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作用。

1.1 针对此类的学生,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他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帮助他们分析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态度。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与义务教育的语文学习也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学生们往往需要更多独立自主和探索发问的精神,才能学习到更多的课堂和课外知识。所以,端正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对高中生来说是极度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他们晓之以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不当的学习态度。

1.2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们意识到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相关题型的练习和训练,让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各个题型的特点和题目中常见的缺陷和漏洞。进而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能够提高解答基础知识题型的效率和正确率。

2.对基础知识进行划分教学

在学生们端正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依据基础知识题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学。结合每题的不同特点和常见的考题陷阱,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2.1 针对选择正确的单词读音以及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每次的教学解析中,要重视对每个选项的详细解释。例如,在解析选择单词读音的题型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保持细心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此类选项多会出现现实中的错误读音,教师要帮助学生们认清各类单词的正确读音,让学生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最好是通过及时地翻阅字典,在字义与字形的解释中全面了解单词的音形义。另一方面,在解答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时,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们分析单词的基本意义以及延伸意义,而对于出现的错误单词,语文教师要做出具体分析,从字形上分析这个字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从而让学生们在字体上深入了解和记忆,进而逐步掌握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

2.2 针对指出选项中的病句和选择合适的搭配词组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教学解析中,要根据此类题型的特点,对高中生们的基础知识的教学,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文教学内容中可以有意识地涉及到相关的语法搭配的知识点,让学生们细心体会不同的搭配词组对句子意义的表达的作用。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针对常见病句的专题基础知识的讲演,让学生们在老师的经验总结中体会到病句的特点。所以,高中生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以最少的时间获取对此类基础知识的解疑,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课堂上进一步提出疑惑,在与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加深对相关词组搭配和病句的理解,进而提高解答此类问题的效率。

3.总结和教授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

上文提到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各类基础知识题型的重要性和解题方法,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需要总结和教授这些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学生们只有在掌握各类基础知识的理论之后,再加以解题技巧的完善,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

3.1 针对基础知识的出题特点,语文教师要结合选择题的特点,通过排除法、代入法等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回答的正确率。学生们往往也会倾向于应用此种方法,来提高解题的速度。例如在解答词组搭配的题型时,学生们可以运用代入法将各类选项的词组进行带入,进而通过进一步比较得出最佳的选项。

篇3

阅读教学是学生言语实践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过程对学生理解生活、珍惜生命,塑造自我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言语实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断提升言语实践意识,还原阅读教学言语活动交流、言语情感互动的实践性,促使学生理论实践双提升。

一、设置基于课标精神的阅读教学目标

言语实践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遵循课标精神,更加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既要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又要切合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因此,教师可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将言语实践渗透于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遵循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能力目标要结合“语用”过程,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过程目标要渗透自主构建精神,教师指导学习、学生自我构建、自我提升相结合。情感目标要贴近生活、符合文本,杜绝大而空的说教。二是以生为本制定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兴趣、认知、习惯、个性特征等优化教学设计。

二、遵循语文学习规律

言语实践符合汉语学习融会贯通的规律,言语的圆融美(如形式、意义等)、学习过程的体验美,无论是哪种,都离不开学生对文本言、形、意的深刻领悟和圆融体验,继而加深阅读体验,促进“意”的内化。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由于篇幅较长,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自我体验的阅读过程,弱化了学生的言语感知与情感领悟,没有实现言语实践,是不明智的做法。此外,言语实践还符合汉语“学以致用”的规律。言语来源于生活最终将服务于生活,初中语文教师要回归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使学生将内在情感成功转化为外在知识和能力,学以致用,以“学”促“用”,以“用”促“学”。

三、基于言语实践充分挖掘阅读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是指教师结合学情,利用课堂内外一切可利用条件,通过丰富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生成的能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高效提升的有价值信息。在言语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阅读教学内容,实现这些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呈献给学生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言语阅读与内容甄别能力。教师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元整合教师、文本、学生等各类教学资源。单纯将阅读文本的内容呈现于学生面前,未免显得干瘪、淡薄,需要充分挖掘多方教学资源,做到师、生、文本的巧妙融合,并基于此设计出科学的教学内容。二是将生活体验有选择地融入阅读教学中。言语实践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随意放任,而需要技巧性。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感悟,让学生通过文本内容与生活体验的迁移,以生活思维、情感、技能,生命体验、生命意义等活化文本思想,达到文本语言、内容与生活体验的完美结合,经过美化、处理的选择性的生活体验更容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四、言语实践观下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

优化初中语文言语实践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生机活力,引领学生走出语言困境,由陌生到熟识,由无情到有情,让读与写的语言艺术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充实课堂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强化学生的言语学习与阅读体验。

基于言语实践观的教学过程更易于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例如,在《背影》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引领学生进一步挖掘文本内涵,教师首先要做到引领学生自主贴近文本,朗读文本,认真触摸文本语言的每一根神经,透彻文本朗读基调,准确把握文本的感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而全面地探究文本内涵。于是,教师可以运用活动竞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文本朗诵比赛。这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仅被调动,知、情、意、行提升的终极目标也得以实现。

五、重视言语实践观下的阅读教学评价

篇4

前不久,我在学校玩的最好的两个朋友因为个不算大的事。话说啊,那是一个云遮了月的夜晚,大家在QQ群里说这周末的安排,他们两就相约第二日去爬山郊游。本来大家结伴出行,一同玩耍很开心的一件事,却因为天气,自我感觉的好意等等缘由大家翻脸了。第二天,他们早上在宿舍起来后,错过(是其实一人的化名)在出了宿舍楼后觉得天气不太好,同行的一个女孩也没决定去还是不去啊/可他们啊,心里想着天在下雨,爬山终究不是好主意,也有点犹豫了,但是还是继续离开了宿舍楼。冰哥(是另一个人的化名)在楼上阳台等着这二人出来,他兴冲冲的下来了,还带着伞。(各位都看的出吧,这个冰哥可是已经铁了心要出去郊游的,虽然天上下雨,不过也就是毛毛雨)错过他们两人不会察言观色,没看出这点,也没有马上和冰哥说出心里犹豫的想法。出去在校门外的面馆吃了早饭后,才将心中所想说出,二人原觉得大早上的人都起来了,出去吃个早饭也算对得住别人了。而冰哥当时也算是寂寞孤单的很,能出去玩,当然很开心,可是没想到的是被人拉出来溜了一圈的感觉。冰哥觉得不开心了,要闹决裂。另一边呢觉得这事就是一件小事,算不上什么事。就这样,两边就干耗着了。我呢,刚好夹中间,想做和事佬,可是两边呢都不退步。今天晚上我就想了个主意。假发怒,让他们两不得不都退一步,把这事了了。我是这样的,开了个讨论的房间,就我们3个人(我们3个以前一直玩,算的上兄弟了),我在那里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都给我进来,谁出去就不是我的兄弟",我先和他们说道理,我知道他们一定不会退步,也还会不停的找理由,我就等着他们说话,等他们说的有点多的时候我就开骂,发火,让他们两先停住,心里知道我是发火了,真生气了,之后我就留了一句话,“两个人都给我想清楚了,明天我要是听不到好消息,以后都别叫我兄弟。”

这事啊,就和平时的一些争执等事情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就因为一点小事不开心,拉不下脸和好,往往就需要个台阶,软的台阶他不下,那就试试硬的台阶。做事往往也讲究因人而异。

罗斯金说过一句话:“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有的时候,有的人适合用道理说服,有的时候,道理讲不清,就以计谋让人不得不服。

篇5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核心课程,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其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就更加突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构建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

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是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其他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思想的课程,对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思想对个人的行为以及价值观念的确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高中生处于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思想等方面仍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在高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高中生思想方面的教育来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认清是非对错,从而促进其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二、高中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一直以来备受重视。当下虽然课改已经全面推行,但是高中政治教育仍然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通过调查发展,高中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学内容落后

教学内容是课程的核心和精髓,关乎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容。虽然已经实行了新课改,但是依然无法改变应试教育这一本质特点。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大环境下,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主要是考试中容易出现的知识点,因而无法真正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思想的目的。另外,教材内容较为落后,没有紧跟时展的步伐,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环境下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需要。

(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教学模式作为传播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单向性的讲授来进行教学;课堂上主要通过对知识进行背诵,来相关知识点进行掌握。

(三)师生缺乏交流和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的课程不同,其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并及时给予引导。

(四)不注重社会实践的开展

当前的教育主要是以应试为目的,不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中政治工作也是如此,只是注重书本知识的教授,没有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只是单纯地进行书本学习,没有机会进入社会进行实践,这样就难以使其在思想上获得更好地提升。

(五)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和引导者,对教育目的的实现具有直接影响。当前高中学校普遍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学校无法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形成很好地监督,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从而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高中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中政治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1)管理者对思想政治课程不重视。当前的教育主要以应试为目

的,高中对思想政治的教学主要以应试为主,又由于所占分值低,因而对其不重视;(2)教师对课程的教学主要以应试为主,无法达到真正的思想教育目的。教师的教学主要以考试为基础来对知识点进行讲授,并通过学生背诵来达到记忆知识点的目的,因此无法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3)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

四、完善高中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措施

政治教育关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关乎素质教育目的的实现,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高中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教育目的的实现。基于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目前的教育现状,学校必须制定相关措施来完善高中政治工作。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当前高中政治教育的内容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因此,学校要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并对相关的教材进行更新,提高知识内容的先进性,从而使学生的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保持其思想的先进性。

(二)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教学模式作为传达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对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模式较为陈旧,缺乏新颖性。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积极追求教学模式融入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太过单一,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模式的新颖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进行单纯的灌输式教学,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这样不利于教师对学生思想动向的掌握,从而无法进行针对性地辅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论是在课堂上或是在生活中,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方面的困惑,有效地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

(四)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当前教育的现状就是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高中学校以应试为目的,不太注重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就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书本,不利于学生思想观念的提高。因此,高中学校应该开设社会实践课程,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志愿者活动、社区帮扶活动、环保宣传活动等,使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

(五)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质量进行评估,从而对教师形成一种激励。当前很多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都不完善,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组织学生在学期末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打分,并以标准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监督者,从而增强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为目的,对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大量问题,这些对素质教育的开展和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充分重视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从而推动高中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

开展。

参考文献:

篇6

[4][5][6]徐国庆,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69-73

[7]周继瑶,甄凯玉. 高职教育“双证书”互通制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5):4-6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武昌理工学院自2011年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以来,开始逐步实行以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课堂授课做到讲重点、讲难点,还课堂于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既对教师的备课、课堂提问、讲授、辅导答疑以及批改作业练习设置等环节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对学生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科学有效的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师和学生而言,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既对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教学质量的改善、学生素质的提升带来了机遇。

《高级英语》课程在我国各高校英语专业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武昌理工学院2012版的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级英语》被确定为该专业两门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将文化知识融入课文讲解中,注重培养高年级学生的人文精神,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吃透课文中精深的语言及其深刻的寓意。这一教学理念符合教育部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即高级英语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同时,也符合新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的要求,即从2005年3月开始,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试题中取消了快速阅读,代之以人文知识的考察。这也体现了现阶段大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正由功用主义向人文主义转变。

二、《高级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虽然教授高级英语的教师越来越重视教授人文知识,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方面有以下困惑:人文知识哪些部分可以有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把人文知识安排在什么时候讲解更合适?以什么的形式来呈现人文知识能达到绝佳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以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为基础的《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宜安排在教学导入环节,重点是学生在完成教师设置的思考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人文知识的精髓;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安排学生就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教师最后点评和总结,使人文知识真正成为学生的知识素质。笔者以总结《高级英语》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教学督导的指导意见,谈谈以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为基础的《高级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方法与技巧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背景知识导入法

《高级英语》这门课程在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阶段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编者在课文的选材上花费较大的功夫。以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2011年修订版)这套教材为例,不难看出有不少篇章选自英美知名作家的作品。当教师在讲授这类篇章时,可以采用背景知识导入法。背景知识导入法可从作家生平,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对名人名篇的关注导入新课。

如讨论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2011版)第一册第6课“Mark Twain: Mirror of America”时,教师布置自学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马克.吐温的生平以及影响。在课堂上随机安排学生进行展示,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其他同学展示马克吐温的背景信息,例如:

1 Early life

2 Writing career and success

3 Awards and other recognition

4 Controversy and criticism

5 Selected works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其他人的展示和教师讲解会全面了解马克吐温的生平、写作生涯以及文学影响。本文认为,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更容易理解文章所表现的主题。

(二)师生互动导入法

师生交流导入法是比较常见,通用的一种方法,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运用简练的语言展现文章中重要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新课前开始前十分钟左右时间和同学进行自由交谈,或者顺着学生课前做的Oral Presentation 进行交谈,这样不知不觉地把文化背景知识渗透给学生。这种方法比较自然,而且有利于学生接受。 如教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第1册第1课“Face to Face with Hurricane Camille”时,笔者首先与学生对文章的体裁进行了讨论,并对课文的背景知识设置了如下的自学任务:knowledge of American states and cities; information of hurricane;并让学生在自习并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绘出飓风行进路径。教师可以采用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历年真题中的相关的人文知识部分来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效。这样做既做到了检测的科学权威性,又体现了任务设置的针对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另外,第1册第3课“Blackmail”,第14课“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等课文亦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人文知识的导入。

(三)课堂讨论导入法

设置问题和情景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科学的提问会让学生产生悬念效果。例如讲授 “Every Use”和“Way to Rainy Mountains”时,教师可以提出“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frican American and Native American literature?”这样开放性的问题,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来学习和理解美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本课中出现的大部分与非裔美国人以及印第安人有关的文化知识被学生挖掘出来,并在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过程中被消化吸收。笔者认为,文化信息不仅可以被记忆,也可以被吸收理解。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讨论,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英美文化,成为更成功的跨文化学习者。

(四)学生表述导入法

学生表述导入法充分体现了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一方法的运用如下:在新课之前,教师把要讲授文章中的文化信息归纳出来,布置给学生查找,并要求课上向同学们做讲解。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例如:在讲授第1册第4课“The Trial that Rocked the World”时,将每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从课文中挑选出相应数量的文化知识,每组负责准备一个知识点。由于课时限制,课上选取3-6名同学讲授文化知识,其余制成讲义发到学生电子邮箱,供其参考和自学。

三、《高级英语》教学中运用文化导入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熟悉教材,把握教材中重点的文化知识

教师在选择文化知识点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选择那些干扰句意理解甚至篇章理解的知识点。例如很多学生不理解,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每顿饭勇于吃“鸡腿”的家庭主妇怎么就具备了牺牲精神?他们认为这里Virginia Woolf用到了Irony的修辞手法。其实,如果学生了解一定的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他们就知道鸡腿在西方并不像在中国一样受欢迎。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刚一开始就向学生大量灌输深层文化知识,否则文化教学就成了高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因此,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要适度,要考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级英语课中文化输入不能独立于语言教学之外,讲授的重点、份量和方法要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目的要求相符合。

(二)注重文化导入方法的灵活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文化导入环节中,教师的语言要有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沉淀教学的艺术魅力,使自己的课堂能引人入胜。因为《高级英语》中蕴含大量有深度的文化知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研究,精心准备,讲解时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把复杂的人文知识简单化,做到深入浅出。注意文化导入方法是灵活多变的。文化导入,“导”无定法,切忌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文化导入方法。即使是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学内容,文化导入也要因时因地因对象的不同而不同,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在进行文化导入时,应充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以及网络来丰富教学资源,增加文化导入的趣味性,使得该环节具有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注意课堂文化导入与课外自学文化知识相结合

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人们言行举动无不表现出其民族的文化特征。《高级英语》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多途径、多方法、多侧面实施文化教学计划。教师应该以检测为手段,以学生内化为目的,鼓励学生课外大量阅读英语国家文学作品,积极参加文化专题讲座,观看英语影视作品等,使文化输入成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

四、结束语

本文认为,文化导入是《高级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人文知识的有效途径。科学有效的文化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精彩的人文知识导入能够为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思想、习得语言知识扫除障碍。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有效的文化导入方法。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笔者相信科学的文化导入一定能帮助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阔眼界,扩大视野,增长人文知识,为学生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以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参考文献:

[1] 曹英华. 人文教育与高级英语课程教学[J]. 鸡西大学学报, 2010(10).

[2] 丰玉芳. 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英语专业《高级英语》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外国语文, 2011(12).

[3] 李巧丽. “读者接受”理论与《高级英语》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1(2).

[4] 肖肃. 高级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探索[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5).

篇8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专业培养的角度来说就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因此,要求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本文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组合的必要性,以此引起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重视,进而合理安排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合理配置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实现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重大影响,而当前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是各高职院校的薄弱之处,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课程组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仅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为例阐述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问题。

一、我国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现状

(一)教材内容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因基础会计教材的编写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基础上编写的,与后期的《会计电算化》内容脱节,没有把计算机进入会计领域对会计内容的影响考虑进去,与住处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另外,由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逐步与世界接轨,赞成新会计科目和要求,不能在教材 中体现,导致教材内容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突破。当前高职学校普遍采用的是以教科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参与,虽然多年来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长期的思维定势 ,冲破不了禁锢多年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只能以课程为依据,要用“灌输”的方式将书本内容讲授给学生,学生也只能机械性的将书本中的“要点”、“难点”记录下来,以应付考试,脱离了真正的职业教育轨道。更重要的是很多传票的填制、传输入过程无法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对于没有会计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讲,纯理论的讲授无法给学生带来立体感,更难产生兴趣

(三)缺乏真实的经典案例。例案教学法是指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典型的经济案例,让学生参与实践互动,自己动手,主动分析,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目前众多基础会计教材中,都缺乏经典的案例。

事实上,基础会计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了会计专业学生以后的专业素质,因此,对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已势在必行。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组合

1、基础会计课程组合的实质

基础会计课程组合实质上是一种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基础会计课程有关内容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基础会计课程的互动性双向组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建构起组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基础会计课程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在课程研制视野里,信息技术与基础会计课程组合的基本策略有“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优化课程的时间结构”以及“创新课程材料包”等。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育活动方式,设计出信息化的新课程方案,组织和引导学生,以信息化新课程方案为根据,开展信息化的知识、经验和价值学习,让一定的知识,经验和价值化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成果,以确认和推进基础会计课程的立体教学模式。

2、基础会计课程组合的实施

首先是基础会计教材的建设。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过于注重形式上的连贯性,却将会计工作过程割裂开,所以各高校应根据会计工作过程编写教材,其内容更应注重高职学生教学特点,以突出学生动手能力为重点,为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还应准备一系列完整的实训资料,通过这些实验教材的使用,提高了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加大手工及电算化的力度,优化基础会计教学内容。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教学素材,结合教学策略,方便而灵活地调用或制作出适应各种情境的有效课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网络式教学,建立学习单元库、题库和远程网络课程材料库。学习单元库是把多媒体化的课程教学材料按照一定技术进行设计的适用于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程序集,包括微教学单元、学习游戏、程序等。题库包括例题库和试题库。 远程网络课程材料库是将网络上可调用的远程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库。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学信息网络资源都可以在教授、学习和教学中利用一台个人电脑作为终端机通过网络进行检索、下载与重组,也可以将本地课程材料以HTML格式上传到WEB服务器上,供师生们下载使用,在增加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还使课程资源处于时时更新的状态。我国教育部现在正大力建设一些学习网站,并准备把网址向全社会公布,这些网站就是典型的远程网络课程材料库。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大了视觉的冲击,满足了学生的动手欲望,例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了手、眼、脑的有机结合。

三、基础会计课程组合的实施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大多都在根据教育部十六号文的规定,努力的探索并实施教学改革,而在基础会计教学上,大多数院校都开始注重基础会计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主导媒体渗透到基础会计课程中,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将基础会计知识置于“虚拟”的真实情景中,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已有经验与现在经验的时间组合基础上,开辟未来的时间向度,促使内在经验的再组织;去主动寻找和应对外在的新问题情境,将源于外部空间的新经验组合到内在的经验系统之中,这就是时空统一的组合。显然,这实际上就是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民主教学和合作学习等,使学生实现学习经验的建构.这样,学习就成为一个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过程,课程就成为学习者主动经验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教学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单调的说教,而是一个完整的综合的体系, 学生在学完《会计学基础》之后, 头脑中就有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 也理解了各环节的关系, 在实践中建立起会计核算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概念,同时在这种综合的实训中,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已成为当前基础会计教学的新趋势,组合后的基础会计为会计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为后面的会计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这些手段和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其中可能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9

首先,让高中学生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做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其次,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带动大批高一新生尽早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的正常有序的轨道,从而推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探究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方法与步骤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应遵循两条教育学原则:一是循序渐进原则,即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可接受性原则,即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由此,我认为,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与过度可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研究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及教材

对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分级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到位,是做好初高中语教学衔接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应将课堂教学目标纳入整个教学目标之中,使之成为整个教学目标系统中前后相继的,具有较强关联性、有序性的点。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目标设定的孤立性和盲目性,突出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精讲精练奠定基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度。

研究初高中教材是做好教学衔接的保证。只有深入分析教材,才能明确哪些知识是构建学生知识结构所必需的,据此确定知识目标;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以此确定能力目标;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可以发展学生心理、个性,以此确定情感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做到自然衔接。

2.补充相应的基础知识,做到网络化、系统化

(1)补充写作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写作知识不仅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还可用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文章学、文艺学知识可用于指导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这些理论知识的介绍要尽量遵循“精炼、好懂、实用”的原则。

(2)补充汉语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

对初中现代汉语语法常识的补充,应考虑与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相结合,不应割裂开来。一直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就在语法知识的理解上,而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用桑代克的迁移理论来看,知识产生迁移的基础是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因而要使学生学好古代汉语语法就得在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不可否认,这些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存在理解上的难度的。因而,应调整语法教学内容,使之形成合理的梯度。可在高中阶段结合单元训练介绍语素知识和词的构成知识,让学生从构词法的角度认知词义;结合“理解句子”的训练,介绍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知识,搞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分析,让学生从语法的角度把握结构、理解句意。

总之,应注意内容衔接,不应出现未曾介绍有关知识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失误。这样便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比性的迁移训练,使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法教学实现自然衔接。

3.切实进行方法层次上的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语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应抓住契机,巧于点拨。

高中语文老师还应该指导学生由过去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变到对课文深入、细致的阅读分析上来。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多用一些分析、讨论、比较、启发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把过去的“学会”与现在的“会学”衔接起来,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得到愉悦,得到提高。

4.切实进行学生思维和心理层次上的教学衔接

篇10

现象二:一个初中时的语文尖子刚入高中就无奈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窘境。感叹说“我过去语文学习成绩不错,到高中成绩怎么就一落千丈呢?高中语文难道没法学吗?”

近几年来,高中虽然经过了新课程改革,但上述这些现象仍然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地出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初高中语文教学不衔接、初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等问题应引起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的特别注意。笔者对初一到高三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研,又刚刚经历三年高中新课改的实验探究。对新课程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这个话题,很有感触。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是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对整个高中阶段学生语文的学习起到一个关键作用。二是帮助学生去认识掌握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使他们从情感和思想上接受高中学习。有了这些做铺垫,学生更很容易尽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改变被动局面,对于学生尽快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无缝对接”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应该认真把握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具体内容。

一是思维层次方面的衔接。初中语文教学也强调能力培养但主要是强调基础知识的落实;高中语文则要求很高,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有大的飞跃。特别是在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提高。所以整个高中教学要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和培育学生思维做文章。

二是知识层次方面的衔接。初中语文从内容到要求到课后练习题,都相对简单明确。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有压力和困难。高中则不同,知识相对深奥,学习内容繁杂,要求标准高,练习题目难样式多,学生学习困难肯定多。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衔接,我们要在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积极引导学生去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是方法层次的衔接。进入高中阶段,高中学生要不断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以适应高中学习。初高中语文衔接中的学习方式与方法作为提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衔接好,要从初中阶段以记忆为主转变到高中阶段的以理解、拓展、运用为主。

再者,应该积极灵活地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操作方法。

1.分析对比初高中语文的差异,逐步填补其中的空缺。应该准确把握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差异。这是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首先,要弄清楚初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找出他们的不同点。如基础知识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阅读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写作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针对这些差距,我们要不断分解各要点,逐步、自然地落实在平时的教与学中。其次,要关注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高一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顺序、心理发展顺序、知识逻辑顺序的有机结合,更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去获取知识和体验。所以教师要完成好教材衔接,就要:①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注重教材的整体设计;②准确把握教材特别是必修教材的难度和广度;③在每单元学习前,首先研究其内容标准,讨论其目标要求;④恰当处理教材中的不同栏目;⑤认真研究其他版本的教材。

2.温故知新,加强初高中语文内容的无缝对接。高中教师应熟悉初高中教材,熟悉初中教材编排体系,特别对于教材中的名篇,教师真正做到“吃透、消化、融合贯通”。“温故”是为“知新”服务。“温故知新”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温初中知识知高中内容,做到点拨启迪,沟通联系,构建网络。

3.深入掌握学情,据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广大教师应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听课等多种方式调查研究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怎样。如他们课外读了哪些书?喜不喜欢学习语文,学习语文有哪些困惑等。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后,根据学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方法实施教学。

篇11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来审视语文课程,我们发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虽是分开制定,其实是一个整体。整个目标系统呈现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的特点,也呈现出层级性、结构性,每个子目标都与同级或不同级的系统密切相关,相互作用。我们必须拾级而上,才能取得顺利的进展,收到明显的效果。所以,衔接非常重要。

初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一直是个重大的课题,长期以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跨入高中后,原本靠教师“提携”式的依赖性逐步放手,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大幅度下降。原来在初中阶段语文成绩名列前茅的,能够达到优级的,到了高中阶段,相当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产生滑坡现象,可能只有八、九十分。巨大的心里落差,久而久之,不但语文学不好,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假若教师在这一“特殊现象”出现的过程中,能冷静地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实施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学方 法,有的放矢地开展初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初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上,存在如下问题:

其一,单向性。高中、初中各自为阵,很少考虑彼此学段的教材与教学特点。从事初中的语文教学多年,我强烈感受的一点是语法知识的断接。这几年,中考语文科淡化语法知识,甚至不考语法知识。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下,初中语文老师没上语法课,或不重视语法知识,这恐怕是一种普遍现象。到了高中语文课上,老师吃力的讲解语法,学生听得是满头雾水。而今年中考又考查了语法知识,语文老师教语法知识“不亦乐乎”,这是一种好苗头吧!

其二,片面性。存在明显的重知识的倾向,对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培养关注不够。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语文重知识的倾向更严重。题海战术似乎成了提高成绩的法宝,然而几张试卷,几份考场作文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扎实其基础知识,又怎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从初中开始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关注社会,关注人生,阅读名著,注重积累,勤于思考,勤于练笔,在语文的广阔天地里幸福成长!几年的坚持,一定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三,狭隘性。只关注知识能力等工具性方面,缺少对学生情感、态度等人文性方面的关注。初中阶段我们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扎扎实实地抓基础知识,却忽视语文的人文性,缺少对学生情感、态度等人文性方面的关注。高中语文应重视课标,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并举。如上《荷塘月色》时,教师不要把重点放在背景的介绍,而是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他们领略荷塘月色之美、那片难得的宁静之美。

现阶段初高中语文学习衔接上,主要是:

1、教材的对接,加快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和教材改革的步伐,让初高中教材更好地接轨。

初中语文教材上内容较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难度、深度和广度降低了,在教学课时上也相对充足,因此,老师和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消化与吸收. 但是高中语文,在教材上,知识性内容比初中内容多得多,没有了初中的直接,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的是理解、分析。因此,在学习知识的难度上,较之初中明显加大。而且高中的教学课时少了,这也加重了学生学好语文的难度。所以做好初高中语文的衔接很有必要。

篇12

就初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衔接的问题,本工作坊自2011年10月成立以来,共举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研讨,探讨内容有初高中作文教学如何衔接、初高中语法教学如何衔接、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如何衔接。每次研讨,由初高中各展示一节课例,从中我们看到,在语法教学、文言文教学、作文教学方面,初高中教师在教学规律方面保持了相对的一致性,但在教学目标、教学容量、教学方法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要解决的是,通过什么途径缩小这些差距,使初高中语文教学做到互相弥补,共同构建语文学习的大系统。

首先是作文教学中的记叙文写作,初中生写记叙文存在以下问题:①内容简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②写作思路不够清晰,逻辑不够严密。③写作过程欠科学。④缺乏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能力较差。高一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也存在不足,表现在:①写人记叙文与叙事记叙文不分。②典型材料和非典型材料不分。③概括叙述太多,细致描写不足。因此,在作文教学衔接上要注意几点:教师要调动学生练习写作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讲故事,关注细节;鼓励学生接触现实生活,扩大作文的容量,增强议论能力;弄清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的基本要素与要求;注重学生写作速度的训练,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语法教学在初高中差异较大,首要的问题是,现在的初中教材对语法教学的要求提得不够具体,并且一再强调对语法知识不做考试要求,要“淡化语法”,许多初中老师上语法课较随意。到了高中,文言文的篇目增多了,要求掌握词类活用、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现代文语句也变得更长更复杂了,这就对学生的语法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面临复杂、容易混淆的语法知识无所适从。其次是怎样教的问题,工作坊成员黄敏老师认为,课标要求“淡化语法”,不是说“不教”,而应“随文而教”,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把语法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对语法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高中老师认为,对语法知识的教学,不管是从考试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学生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讲,都是必要的。初中在讲授语法时可以简单一点,但是不能缺少相对集中和完整的语法知识的讲授及练习,高中应该讲得更深更透彻些。

篇13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是指初中与高中两个学段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相互连接。在新课标背景下能否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将直接影响到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效果:一方面影响到高中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另一方面影响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笔者曾有十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近十年一直在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在实践中发现,高一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高中语文难学,以致不少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死记硬背,机械做题,不求效率;另一种是灰心丧气,漠视语文,敷衍应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教师没能做好初高中这两个学段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基于此,笔者有意在这方面初步做了一点探索,以期方家指正。

实践证明,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工作,首先要求教师在深谙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能充分认识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联系和区别,同时能在起始课上及时引导学生弄清二者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规律。

1.教学内容增多了,语言学习投入的时间相对减少。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高听课的质量,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听课方法,在课外有限的时间里,通过改进复习方法来消化、巩固知识,提高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

2.语文学习的要求提高了。初中语文教育就是熟练掌握通用现代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而高中语文教育则侧重于文学鉴赏和更高级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变化:

变化之一,教学内容加深了。从教材看,初中学的是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高中学的是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从教学要求看,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了。如议论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三要“能把握文章阐述的观点,了解论证方法,领会语言的严密性”,而到高中则要求“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

变化之二,语言应用的要求提高了。“教学大纲”规定,初中“要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积累和掌握常用词语”;到高中则要求:“能够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这样对把握词语的要求更精细了,而且对词语的理解从“知其然”发展到“知其所以然”。

变化之三,学习的载体更加模糊。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难度加深、要求提高,但涉及这些学习内容的基础知识在高中教材中不再出现。那么学生应该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就显得模糊不清。因此如果学生没有必要的措施和方法,就很难适应了。

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加强了、能力的发展要求更高了。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

在高中语文起始课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如下几点规律:

1.知识层次的衔接规律。语文知识本身是有系统序列的,语文教学的进程也是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的。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在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从初中语文知识的结构层次来看,从每册教材到每个单元再到每篇课文都有详细的重点说明和预习提示,课后的练习设计也较全面具体,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高中教材的课文不仅长,而且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题相对少多了,它是在初中知识层次的基础上的拓宽加深,体现了语文知识和其它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

2.思维能力的衔接规律。根据初中生年龄的特点,初中语文教材主要要求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培养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而高中语文却在此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从知识的识记理解到分析综合和运用,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又一关键。

3.学习方法的衔接规律。对初中语文教学,首先还是扎扎实实教好本学科的课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那么,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并完成有关练习就可以了。而高中语文则强调能力的培养,高中生就应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培养和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做好上面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接下来需要教师在常规课中“对症下药”,不断地落实以下各项举措和目标,扎扎实实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和过渡工作:

第一、明确要求,有的放矢。学生刚进高一,教师就要给学生讲明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白在阅读、写作、说话及基础知识方面的具体目标。明确了具体要求,学生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点滴知识的积累,注重听说读写思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第二,培养习惯,打好基础。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良好的习惯包括:课要集中精力地听,字要规规矩矩地写,文章要仔仔细细地读,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做。学生必须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行。所以,我们高一的语文教学要以课本为依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会学习”打好基础。

第三,讲究方法,循序渐进。进入高一,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多。仅必修课本第一册,与初中相比,篇幅就明显加长。另外,高中阶段作业、考试容量加大,向课外延伸多。教师可抓住重点篇目仔细讲,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做到能举一反三。

第四,巧用初中课本,铺路搭桥。高中语文课本的有些知识,看似难点,但只要教师巧妙运用初中语文课本,铺路搭桥,学生就会轻松掌握。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预习时就有不少学生问“何厌之有?”如何翻译,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举了两个例子“学而不厌”、“何陋之有?”让学生理解,结果学生一看就轻松解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