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云计算技术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会计会计指的是将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统一成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具体来说,会计是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会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第二,会计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四是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五是会计会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常见的会计方法有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等。会计主要具有以下职能:一是反映职能。其能够从数量方面来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通过核算方法给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可贯穿于整个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反映;二是监督职能。可利用会计资料和信息反馈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加以控制和指导,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三是参与经营决策职能。可从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决策在现代化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决策可以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决策失误将会造成重大损失与浪费。审计审计是对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然后就资料及一般公认准则之间的相关程度作出结论及报告。进行审计的人员必需有独立性及具相关专业知识。常见的财务审计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运作审计。检讨组织的运作程序及方法以评估其效率及效益;第二种是财务报表审计。评估企业或团体的财务报表是否根据公认会计准则编制,一般由独立会计师进行;第三种是资讯科技审计:评估企业或机构的资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系统可靠性及一致性。云计算对会计工作的挑战对资产确认的挑战云计算的应用,给会计工作中的资产确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开展会计工作的时候,需要先确认原有交易的状况,然后再来加强对资产的管理,这一过程中需要会计人员明确各事项,以便于展开有效的资金把控工作,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以防企业资金链断裂。基于此,在进行资产确认的时候,可加深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了解,提高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但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则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商业模式,相关人员可以直接在数据中心来进行操作,以确认资产,仅通过云计算系统,便能够获知资产实际持有者的资产确认,这就无需会计程序便能了解,资产确认过程也无需将资产一直保持在终端用户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计很难根据云计算系统中提供的资产情况来作出可续的判断。而且资产确认依赖于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如此才能准确了解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云计算的出现则给资产确认带来了技术上的难度,这是因为传统的会计系统难以安全保护一手信息,会影响资产确认工作质量。对收入区分的挑战云计算对会计工作中的收入区分有所挑战。这是因为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推动了计算机软件的变革,也促进了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其不仅影响了会计领域,也对互联网领域产生了影响。基于此,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工作也受到了较大的挑战,其需要根据新的环境来进行改变,以应对新的会计工作要求。要创新会计工作机制,把控好交易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需基于市场的主体状况,来优化资源配置,作出准确的判断,利用相关软件来进行有效控制,根据交易活动特点来构件新的云计算模式,制定新的交易制度,规范收入区分程序,依次保障收入区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成本计算的挑战在会计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视成本计算工作,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则对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需要确认好成本状况,保证相关计信息的时效性。为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应当保证经济资源配比的科学性,会计工作过无法应用传统的模式来把控资金,进行成本预算。另外受云计算的影响,在实施会计工作的时候,需要全面统计所有影响成本的相关因素,这大大增加了会计工作人员的任务量,而且部分云计算带来的成本影响,难以被会计工作计入,提高了会计工作成本计算的难度。云计算影响着商业活动的开展,会对会计工作进程产生影响,要关注于迁移费用,基于资金流向和各项目的花费来获取准确而完整的信息,作出资源价值判断。
云计算对审计工作的挑战
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挑战云计算对内部控制审计有一定的挑战,这是因为在实施内部控制分析工作的时候,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信息更加完整,可有效整合归纳相关信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云计算背景下,传统的审计工作方式、审计工作内容,都不再适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内部控制工作是企业必须重视的项目,需要将审计和云计算相结合,以此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在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内部控制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为保障内部控制质量,要设立科学的评审机制,以便于科学评估内部控制价值,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其需要通过新的审计工作模式,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做好审计监督工作。审计工作需加强对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研究,利用云计算及技术来找出其中的漏洞,从而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对云审计平台的挑战云计算对审计工作的挑战还体现在创建云审计平台。云审计平台的建立,是实施云审计工作的前提。在分析云审计质量的时候,需要听取相关专业组织的建议和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来创新审计平台的运行模式,使之满足于现代化发展需求,通过审计工作的开展来呈现云计算技术的实践效果。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云审计平台的应用,可大大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保障审计工作质量,能使用云计算来进行科学的风险分析,建立完善的计算信息保护机制,以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作用,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在开展云计算服务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障决策的准确性。在云审计平台进行审计操作的时候,要综合分析平台中的各相关数据信息,把控影响云审计平台运行的各项因素,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以体现云计算的使用价值。对安全审计的挑战在审计工作中应用云计算,能够取得不错的应用效果,但是审计工作的安全性则需要进一步保障。云计算技术自身的安全性,将会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基于此必须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确保云计算应用中的安全性,防止重要信息数据的缺失和受损。要做好信息安全的科学判断,规范相关操作的同时,还要储存好信息资源,以免出现质量上的问题。审计工作的开展,要及时处理云计算涉及到的相关信息,不断地创新安全性能保护技术,这给审计工作团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要求其加强对新安全保护技术的研发。对审计证据收集和审计程序实施的挑战云计算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这一挑战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审计证据收集工作产生挑战。审计本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涉及到多方面内容,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严谨的态度,强调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需认真把控每一个环节,不可放过一个细节。在收集审计证据的时候,审计人员需做好检查工作,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则使得审计数据愈来愈庞大,项目愈发复杂,以致于审计人员在收集数据信息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账目不清的问题,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难以分辨数据的来源;二是对审计程序的实施存在一定的挑战。这是因为云计算环境下,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具备效用,云计算无法获取信任而且当云计算应用出现问题时,便可能会导致数据信息被恶意破坏,而云计算的虚拟性无法在短时间内追查到犯罪人员,这便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云计算背景下的审计过程难度较大。
会计审计工作有效应对云计算的措施
完善工作要素有效融合云计算在实施会计和审计工作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价值链管理的作用,为满足云计算背景下的发展需求,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适当扩展会计核算范围,改变单一的会计要素,使之更加多元化,有效拓展会计核算尺度。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充分发挥会计、审计工作的作用,将云计算及书引入到会计、审计工作中,逐步实现会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采集相关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量化,最终提炼出科学的基于云计算的会计、审计工作方式,应对新的工作对象。在建立会计、审计核算体系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内容,要结合生产周期、消费者服务等要素,来开展相应的审计、会计工作,这有利于应对云计算背景下的会计、审计工作要求。与此同时,还应当基于财务理论,转变传统的会计、审计模式,做好会计、审计工作和云计算的对接,解决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云计算背景下的会计、审计工作增添了许多新元素,工作特征也有所变化,为保障会计、审计工作质量,需有效结合云计算技术,作出针对性改变,不断地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加强人员培训云计算对会计、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需要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和应对,给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为适应新的环境,取得长久的发展,会计、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的云计算技术,因此要加强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一方面,要继续强化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使之形成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地创新会计、审计工作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云计算技术培训,要求其对云计算有基本的认知,扎实人员的理论基础,使之掌握基本的云计算技术,并将其有效应用于会计、审计工作中,要建立健全的人员培训体系,实施现代化培训。就目前而言,我国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结构不够合理,出现老龄化现象,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够,难以满足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必须实施高效的技术培训工作,以转变会计、审计人员的传统思维和理念,使之在实际工作中融入云计算技术,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使会计、审计工作适应新的环境,符合云计算发展要求,强化会计、审计工作能力,提高其监督水平,则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会计基础性框架,以确保云计算背景下会计、审计工作有据可循、有法可依,予以其良好的制度保障,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需要遵循权力制约理念,要和企业中的各部门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各部门之间工作的关联性,使之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做好衔接工作,需合理分配权力和责任,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平衡性,尽量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从而保障企业业务的顺利开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要实施高效的会计监督工作,需创新经营管理理念,保证主营业务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工作的作用。除此之外,为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结构,找出其中的漏洞,加以有效把控。可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重点把控审计工作,健全信息系统,实施有效的信息监督,把控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数据和实践要相符合,提高内部控制的在线服务水平,做好信息核算工作。
全看拓展云计算保障安全性
在会计、审计工作中应当有效结合云计算,可基于云计算数据的可移植性,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来实施个性化管理,重视软件数据开发工作,全面拓展云计算,以此来提高会计、审计工作效率,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做到与时俱进,开展在线服务。除此之外,云计算进入到会计、审计工作中后,还需要注重安全问题。云计算技术可提高会计核算效率,保障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但还需要提高其安全性,防止重要信息泄漏、受损,应当做好备份工作,制定紧急预案,规范相关操作,定期进行信息反馈,保证数据安全。
结语
总而言之,云计算的应用给会计、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基于此要实施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应对,改变传统的会计、审计工作模式,提高会计、审计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游琴.云计算的发展及其对会计、审计的挑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
[2].云计算的发展及其对会计、审计的挑战[J].商,2016:161.
[3]范树峰.云计算环境下云会计发展的机遇及挑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243-244.
[4]游琴.云计算的发展及其对会计、审计的挑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
[5]何锋.论云计算对会计、审计的挑战及应对[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
[6]赵茂林.探究云计算的发展及其对会计、审计的挑战[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88-88.
[7]范冰玉.云计算发展背景下会计与审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27-28.
[8]金莉.云计算发展背景下会计与审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8:125-126.
初级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在过去的10年中,改变了传统教学环境,充分运用了视觉、听觉、感觉三位方式进行知识再包装。将枯燥的黑板、单调的教师灌输、笔上实验等传统的单向知识传递,丰富为视频、音频、实践操作指导等多样化教学方式。这需要对教学环境进行信息化改造,投影仪、电子教室、电脑、网络、实践教学软件等一些必备软件和硬件设备。新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和冲击,正悄然产生出全新的教育方式。当前,以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也对当代教育进行着冲击。计算机多媒体融图、文、声于一体的认知环境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收到冲击。特别是进入21世纪,全球信息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新技术新手段,为我们的时展开拓除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如阿里云、百度云、Google云、无线应用等一系列贴近生活和生产的应用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角落,也逐步浸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院校也直接感知到新技术、新信息的重要性,更加迫切的希望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能够为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效教学改革提高提供更强大的保障和动力。许多高职院校加快了与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企业的合作与共建,以租借、合建、委托、共同开发等各种方式展开合作,参与到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中,已经开始瞄准了云服务相关人才培养的。
2加强加深校企合作,依托“云”整合教学资源
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平台作为目前最流行的信息技术,其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对许多高校来说都相当高昂,特别是教学信息化应用与开发和教学资源与社会资源整合两个方面都缺乏足够的人才储备。要解决这些难题,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建设、运用、培育信息技术的必须途径。目前,国内大型从事信息技术相关企业都扎堆到了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国内提供云服务的知名企业如阿里、百度、腾讯、华为、中兴、浪潮、浙大网新、用友、数字政通等等。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如服务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云存储、云桌面等等。2014年,健康、教育、旅游、医疗等民生服务创新成为云服务的热点。个人领域的SaaS服务成为云计算创新的热点,大型互联网企业在健康、教育、交通等领域不断创新,推出个人服务产品。电信运营商基于数据优势,在全国各城市布局教育、健康等领域的信息服务。云计算中小创业公司则将教育作为创业首选领域,51talk、91外教、云校等一批创业公司也陆续进入教育云领域。众多企业积极建设这些重点行业的公共云平台并提供衍生服务。无论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高职教育已经身处“云”的时代。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在生活中都悄悄成为云技术的体验者与参与者。虽然许多的教学资源如学习文档、教学视频、录音、学习软件等在各种云平台上可以实时获取,但是针对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还处于一种非常分散和凌乱的状态,并且与每个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师资、学生素养存在很大差异。如果仅仅是靠学校的师资力量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那将是一个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的低效工作,如何有效借助企业的力量,快速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打造生产性教学云平台?加强、加深校企合作的必然途径。一方面教育是云服务市场的一块大蛋糕,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忽视这个重要的阵地,从人才培养、市场份额、技术推广、就业与创业各个层面都存在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学校也急需借助新的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这给校企合作的强化提供了原动力和催化剂,同时,经过整合的教学资源平台的整体性与开放性,也会成为学校与企业扩大社会影响力和提升社会贡献力的新方向,其深远作用是不容忽视和小觑的。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云计算专业为例。学校已与中兴通讯联合开展一期建设云平台实验室36台卡位,二期将完成90台的卡位建设。其中课程建设方面将与阿里云全面合作,引入阿里云教育的系列专业课程,并进行校企教师互换计划,企业技术专家与专职教师进行角色互换,通过各种中长期合作,逐步提升教师对云平台及云平台应用的掌握。同时,也与深圳深信服信息技术公司开展教师培训和超融合技术的合作,暑假已经组织了4名软件专业教师远赴深圳开展了为期5天的超融合技术培训,并准备在9月份派遣2名教师到南京深入学习阿里云的系列云课程。这些校企合作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云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所做的努力,更是为了将来维护云平台,使用云平台,高效运营云平台所做的技术人才储备工程。只有做好人才与技术的储备,学校才能依托云平台贴近企业和市场,为服务地方经济发挥出辐射和推广作用,更有针对性地培养高质量、高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3教师对新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与应用
新技术带来新发展和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和新困难。教师作为教学实施的第一人,面对新技术的大发展态势,如何掌握新信息化技术并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思考怎么高效地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教学直接生产力与推动力,这将是高职教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技术培训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充分运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项目优势和设备优势,采取短中长期方式相结合,循环、梯次对专业教师从概念阐述、应用手段、市场分析、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培训,并将培训过程逐步转化为校企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其实,一般在学校资金充足情况下,云平台设备的引进、云技术平台的搭建等投入是可以快速完成的,企业在这方面也是能够积极满足要求的,但关键问题还是教师对新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跟不上发展的步伐。这也侧面反映出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许多高职教师的思维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定式上,简单认为运用投影幻灯片、播放一些短片、演示下工具操作就是信息化教学。错误理解信息化就是将教学内容用设备方便地展示出来,教育教学仍然以教师、教室、教材、考试为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巨大优势和真正效率。
4思维转变,激活课堂
任何技术都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使用技能和运用思维,教学信息化更是如此。教学云平台的建设覆盖了云资源库、云教学环境、云实训环境等各个教学环节,充分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将课堂教学通过云平台进行了拓展到了校园各个角落、拓展到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实际上将课堂学习延伸到了课堂之外、延伸到企业生产领域、延伸到社会活动。教师更多将扮演一个导师角色,引导学生主动了解课程、了解专业、了解市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热情,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明确行业职业定位和市场发展方向。依托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支撑,高职课堂教学将会发生巨大、深刻的变化,这是新信息技术带给高职教育的机遇和挑战。高职教师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亲身去学习“云”,了解“云”,使用“云”,并将所学所见所解结合自身专业理论实践才能更好激活课堂。
作者:李文杰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2教育资源共享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资源获取渠道不畅虽然当前很多学校均已经建立或正在规划建设教育网站。但一些网络资源无法连通,同时在获取这些课程的访问途径相对比较困难,但是依然存在着部分网站访问途径不够明确,如存在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以及通过学校主页连接等访问途径,多种途径最总的结果和指向不尽相同,一些网页可以正常打开,另一些则常常出现“该页无法显示”的情况。无法方面活动更多紧迫课程网络应用课件,已经成为资源获取的瓶颈。访问者的网络接入方式的不确定,很多学校在网站接入方面均花费了较大的资金和精力来确保网站的访问流畅,网络带宽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教育信息自愈共享的重要瓶颈问题。
2.2资源建设缺之统一规范很多学校建立了教育网络平台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但仅有很少学校的网站功能设计比较合理,在内容安排和课程展示上做到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强,内容丰富,特点突出。大部分网站还是仅仅是把课件、视频文件罗列在网页中,内容展示缺乏层次感,各个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建设模式。各个学校的网络平台制作各不相同,在平台使用和教育资源通用性与兼容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视频内容的格式往往仅规定了最低使用配置标准,没有考虑使用访问者实际网络带宽、使用者的硬件配置及浏览器版本等方面的差异,普遍存在一味追求高清晰度的问题,音频和视频内容对网络带宽占用较大,很多使用者硬件设备无法进行相应处理,从而造成教育信息视频内容缓冲时间长、播放不流畅,部分内容由于耗用带宽过大无法浏览。使网络教育信息吸氧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对最终的使用效果构成了不利影响。
2.3学习资源类型单一部分学校的教学信息资源内容比较单一,教学信息资源在多样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很多网上的课件依然是对常见教学内容的简单重现。内容依然以图表和以文为主,教学视频内容有限,缺乏对学习情境的必要支持,习题库、案例库、相关文献以及模拟实验环节等教育拓展信息还不够充实,在学习过程学习者依然无法满足于被动地去接受教师对知识的灌输,可能丧失主动参与的实际模拟操作的积极性,会导致学习者学习热情受损。此外,课程资源库的更新频率也无法满足教学需要,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课程资源的教学效果构成了影响。
3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应用的建议
3.1搭建统一资源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资源库都是各校自行搭建,大部分教育资源库都在动地等待外部使用者的浏览、访问和下载。教学资源储备库管理方面存在无序和混乱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真正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快速访问,从根本上避免了教育信息资源访问渠道不够畅通的问题。通过育平台的搭建,对于整合教育资源以及教育信息资源均可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3.2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师及学生使用教育信息资源的积极性教育信息资源功能在于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然而目前大多数教育资源依然没有做到这一点,究其原因在于缺少必要的激励措施和激励机制,没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使用教育资源。所以作者建议可考虑教师使用网络教育资源可以进行教学给予工作量的增加,教师在设计教育信息化资源过程中增加平时成绩统计功能模块,可以依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在线讨论情况以及提交作业情况等给予日常学习成绩等措施。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应用价值,真正使教育信息能够真正发挥示范、辐射的作用。
3.3建立资源更新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建设教育信息的积极性目前学习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师对评比教学资源拥有较高积极性,然而对教育资源的后续建设普遍缺乏积极性,很多数教师都有评得了即完成任务的想法。对此可以考虑采用激励与考核评比并重的方法来解决。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教学过程当中鼓励教师持续更新课程资源内容,建立更多的课程资源,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对于那些只评比不建设的状况,实行退出机制,对于没有访问量、长期无法访问、无法达到一定标准的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严重情况下予以退出处理。
二、构建科普惠农服务体系、创新科普惠农服务模式
科普惠农服务体系在技术结构上,以专家、教授为核心,辅以科协技术服务人员、市植保站技术人员、和田间地头的土专家为主的技术服务主体,形成覆盖全市的所有乡镇的梯级科普惠农技术服务体系。构建从组织服务、到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信息查询、服务应答、上门服务,再到信息使用和信息反馈的全流程、互动式的农业科普信息服务网络。除做好常规的科技咨询、技术培训、成果示范、信息查询、农产品信息外,还加强农资新产品代销、病虫情报诊断等服务。
三、构建完善的科普惠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与高等院校合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构建以网站、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一体机、“农信通”短信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惠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云计算技术纳入技术规划,预留相应的服务接口以便将来系统与外部云建立对接。通过网络技术,保障惠农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将提供系统管理员、技术支持人员、普通用户以及惠农工作监督员等四个主要系统使用角色。其中,技术支持人员主要由农业技术员来担当;系统管理员由网站提供方的技术支持人员担当;普通用户指惠农工作中的直接受益人(农业生产者);惠农工作监督员指各中心站、分站的负责人以及惠农项目负责人。
四、建立节目库,逐步实现科教节目点播服务
通过财政购买方式引入省信息中心,国家信息中心,或农业发达国家的最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解决本地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五、延伸内涵,提升科普惠农服务“三农”的张力
通过企事业单位、基地和合作社联合协作的方式建立起一批拥有统一标示、统一管理规程和统一基本建设章程要求的服务站。服务站应具有正常的办公及培训场所,基地应具有一定规模田地。邀请省内外知名教授、专家讲授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延伸科普惠农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量,做好技术培训、过程解难,推进农产品产业链向纵、精、深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8-6353-03
我院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是江苏省2008年批准的首批省级软件人才培训基地,与知名软件人才培训机构-创思维力软件集团合作多年,自2008年起先后培训软件人才10多批次,合计500余人次应届毕业生,为软件企业输送了大量合格的新员工,输送到的软件企业有大展软件等知名企业。基地在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过程中通过创新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等举措,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1 依据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校企合作,创新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1.1 寻求政府企业多方合作,创新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分别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合作,不断创新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2008-2010年,与企业共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推行“学校+公司”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政府搭台,基地通过提供场地和硬件设备等举措,引入创思维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该公司进行了三年合作。2009-2011年,学院与北大青鸟、江苏微软中心合作,推行“学校+培训机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上“筑巢引凤”方式,基地得到了发展壮大,学习企业化的项目管理流程规范,不断完善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机制。2010-2013年至今,探索“教学产业园”人才培养模式,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的教学理念,推行“教学产业园”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正在探索实践之中。
1.2 根据软件企业的发展战略,校企联合开发培训课程资源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软件企业的专业职位细分为程序员、软件工程师、系统分析员、项目管理经理。经过调研,明确基地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软件企业需要的程序员和BPO 专员。程序员是能够熟练编程的技能型人才, BPO 专员是既懂计算机又懂外语,还懂一门业务(包括金融、财务或人力资源等) 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刚参加的培训学员,帮助他们寻找自我认知,为职业生涯定位,确定发展方向。
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培训教材,将具有工程背景的企业真实项目经过改造后形成培训课程包。课程包能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员工,划分了2个部分:“基础篇”针对初学者,开发了《IT职业导向训练》和《软件项目开发方法》等课程,能够使初学者快速掌握软件开发的内容;“进阶篇”中开发了《数据库设计规范》和《软件项目开发模式》等课程,课程按照软件项目开发流程进行讲解,并且配套大量应用实训案例,帮助学员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例如,通过与北大青鸟等公司合作,成功开发了JAVA软件工程师课程包、.NET软件工程师课程包,具体的系列课程如表1所示。
教材的内容编排方式为“实训任务、相关知识点、任务要点分析、参考源代码、扩展练习”,内容紧凑详尽、结构清晰、易学易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1.3做好培训过程需求分析,抓好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建设
基地选送优秀教师赴国外进修,目前已有2名教师赴印度、澳大利亚进修。通过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联盟、软件行业协会等平台,教师参加行业的考评员培训和教育部的骨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目前12名考评员全部上岗。采用优惠政策从软件企业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目前有来自微软、中科国际、太仓智博软件公司,上海博为峰软件公司等软件企业的10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培训教师。学院教师与企业培训师实现双向兼职,最终成功造就一批既懂了理论知识又具备实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 使用云计算培训平台,构建全真公司管理运营管理模式
2.1 全真公司制的教学管理方式
为适应现代教育和企业实际人才的培养需求,基地创新管理模式,采取了全真公司化管理运营,部署应用了日立JP1企业级综合系统运行管理软件,严格按照软件公司的规章制度考核学员。学生在模拟公司环境的教室环境中上课,以企业岗位职位来设置培训班的班级干部职位。培训过程中,给每位学员进行多次职业测评,根据学员智商、情商、素质等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榜样的MCLA教学方法,采取PD(项目驱动)教学,以实际项目引出技术知识点,严格保证学员实训期间代码量达到10000行以上,提高学生的项目动手实践编码能力,确保学员培训结束后直接胜任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工作。
2.2 数字化云计算培训平台的使用
目前,基地依托太仓大学科技园云计算公共服务中心平台,已经建设了云技术培训教室,通过虚拟云桌面来访问云计算平台资源,减少了基地的设备投入费用。充分利用云资源的整合共享功能,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成熟的应用软件部署在云端,以服务方式将“应用服务”提供给培训基地,虚拟跨平台环境极大地方便了学员的培训学习,降低了基地的运行维护成本。充分利用云中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大大降低了存储和访问压力。学员通过太仓大学云计算公共服务中心平台的培训资源,在云服务提供的网络进阶培训学习过程中,自我控制学习进度,在网上听课过程中提出问题和网上研习测试,自我测评学习效果。
软件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公共云平台,如图1所示。
3 结束语
我院的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经过近六年运作,立足服务外包(BPO、ITO、KPO)以及嵌入式系统应用维护等IT行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编制培训教材,造就双师型培训教师,保证了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培养适应长三角地区发展需求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涛.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0).
[2] 马艳红.高职为企业提供在线培训学习平台服务的研究[J].软件,2013,34(1).
1前言
大数据是数据管理的一种全新方式,是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其需要处理的数据就非常多,且给整个档案管理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2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面临机遇与挑战
2.1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面临的机遇
首先,对档案管理工作“胀库”问题可有效解决。主要是在电子文件的广泛普及之下,档案管理更加便捷,成本更低。特别是可使用大数据技术中云计算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对档案的调配能力,特别是可根据档案具体的处理需求,对于档案管理所需要的计算资源等实现快速匹配,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其次,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档案管理面临的风险较大,特别是火灾、等外界因素严重影响到档案管理质量,还有随着档案存储时间的变长,会带来字迹模糊等情况。而在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这些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多数情况下仅需要占用少量的存储空间就可以实现对档案的高质量管理。
2.2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
首先,档案的安全问题。确保档案安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人们对档案的调用、存储等方面非常便捷,但是这也可能给不法分析带来了较大的违法可能性,尤其是一些机密性的档案,非常容易受到黑客等攻击,其后果往往非常严峻,国家可能因此受到较大的财产损失。其次,档案管理的技术挑战。在大数据中,对于容错计算较为困难,所包含的算法非常多,特别是当前仍旧没有一款软件是可做到百分百可靠,所以,大数据系统主要是将系统出错概率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第三,档案管理人才挑战。当前大数据技术对于人才综合素质提供了更高要求,但是由于传统档案管理体质等方面的影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往往年龄也较大,对于大数据这个“新事物”总体的接受较慢,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综合效率。
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增强档案管理效果的相关对策
3.1对所有档案资源进行统一备份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可实现对所有资源的高质量处理,因此,可实现对档案资源的统一备份。这对于提升档案安全性及更为高效的掌控档案资源。同时,通过统一备份的方式,可以在全国所有的档案管理所内实现对档案的统一共享。这个工作的高质量实施,需要科学规划与全面的验证,根据不同的档案类型选择出不同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将档案管理的效能得到最大的开发与利用。
3.2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前制约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效能有效提升的关键因素就是人才素质问题。因此,在新时期应当培育出符合新时期需求的管理人员。在具体实施中,首先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进行扭正,特别是一些年龄相对较大的人员,让其全面认识到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使用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这对于这些人员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安排情况,针对性设置档案管理技术培训工作,从而让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掌控好档案管理效率。此外。在具体培训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培训工作开展的形式,防止过多的理论培训方式,针对性加入实践培训内容,这对于保证培训工作开展效果是非常关键的。同时,对于档案管理技术培训工作,可制定出考核制度,这对全面保证档案管理培训工作质量是非常关键的。
3.3主动与大数据机构或者公司进行深入合作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为了更为高效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从大数据机构或者公司中将大数据技术引入,这里主要考虑到,由于大数据技术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宽泛,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使用大数据技术时,对于其中的开发环境等应当适应。在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的大数据公司中,档案管理单位可将自身的需求对这些公司进行全面对接,在充分沟通基础上,了解出自身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借助这些公司较为成熟的技术,为档案管理工作使用大数据开发出针对性的工具,这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使用大数据的效能可得到有效提升。此外,档案管理工作中使用大数据技术时,还应当增强对大数据的监管工作,特别是对于其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信息,应当制定出一定的准入制度,保证技术使用有较为明晰的制度要求,从而更为高质量的使用大数据技术。
4结语
综上分析,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因此,档案管理技术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当认识到当前大数据给自身工作所带来的影响,并从自身工作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大数据为自身服务,增强自身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飞利浦电子称,在股票市场交易中,它向一家金融公司出售了4640万股合资公司的股票,出售的这些股份大约占公司持股比例的13%。每股的出售价格为43425-44500韩元。最初飞利浦电子在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为33%。公司预期,周三结束的出售股票交易将使飞利浦今年第四季度获得的非纳税收入大约为5亿欧元(约合7.04亿美元)。
根据2004年LG电子和飞利浦电子达成的协议,到2007年7月份之前,双方在LG飞利浦液晶显示器公司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30%。
宏收购Gateway获美政府放行
10月12日消息,宏 昨日表示,已成功完成美国第四大电脑公司Gateway的收购,美国政府对该收购案开绿灯放行。
8月27日,宏 宣布,以7亿1000万美元收购美国第四大电脑公司Gateway。宏称,收购完成后,新公司的每年营收将超过150亿美元,年PC出货量将超过2000万台。
宏 董事长王振堂曾表示,这项并购案是宏 经营品牌30多年来的重大里程碑。宏并购Gateway后,不但强化宏 在美国市场的地位,再加上宏 目前在欧洲及亚洲市场的有利地位,立即让宏PC全球排名稳坐第三。
苹果和AT&T被指控非法垄断iPhone升级设限
苹果及其运营商合作伙伴AT&T在两起法律诉讼中遭指控,称它们采取的iPhone使用限制以及最近对iPhone的软件升级过程中,存在非法垄断行为。
这两讼分别是奥克兰州的Hoffman&Lazear公司和纽约州的Folkenflik&McGerity公司代表iPhone的两名用户向联邦法院提起的诉讼,律师Damian Fernandez代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居民向州法院提起了诉讼。这两起独立的法律诉讼于10月5日在圣荷塞提交,均寻求集体诉讼的地位。
在提交给联邦法院的诉讼中,苹果及AT&T被指控从事了不公平业务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电信法及相关法律。在提交给州法院的诉讼中也进行了同样的指控。诉讼还指出,两家公司不允许用户选择其他运营商网络,从一开始就合谋进行非法垄断,另外,这两家公司除通过阻止用户解锁iPhone手机来选择其他运营商外,还通过软件升级使非正式的第三方软件及解锁的手机失去功能。
Skype创始人
承认eBay买贵了
Skype共同创始人之一的Niklas Zennstrom表示,eBay当初收购Skype时,的确把这家网络电话公司的身价估得太高了。
两年前,eBay同意以4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kype。但两周前,eBay宣布,这桩交易的价值将削减多达12亿美元。
这桩并购交易减值的同时,eBay也宣布,Skype共同创始人Niklas Zennstrom与Janus Friis已双双辞去Skype主管职务。
上述举动显示eBay已经默认,这两年来,Skype为eBay带进的营收乏善可陈。
eBay表示,目前为止已支付5.3亿美元给Skype的股东,包括Zennstrom在内。
微软意欲分拆《光晕》开发商,仍保留一定股份
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10月5日宣布,该公司计划将热门视频游戏《光晕》系列的开发商Bungie Studios分拆为一家独立公司,但将保留一定的股份。
此前一直有消息称,由于企业文化和业务模式方面的冲突,微软可能会将Bungie Studios分拆。一名微软代表表示,分拆Bungie Studios将立即生效,但微软将保留一定的股份。到目前为止,有关这一交易的财务条款尚未披露。
微软一天前刚刚宣布,《光晕3》上市仅一周,全球销售额就超过3亿美元。《光晕3》是一款专门面向Xbox 360平台的视频游戏,美国东部时间9月25日正式上市发售。
Google最快明年2月推手机 股价有望达714美元
10月10日,综合外电报道,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Holdings Inc.)指出, Google最快可能于明年2月推出新款手机,届时其股价可望大涨17%,达到每股714美元。
Lehman分析师Douglas Anmuth于研究报告中写道,Google的手机可能兼具“精简化”与“低价格”,并且设计专为使用浏览网络的软件。Anmuth对Google的目标价预估,是39位研究Google的分析师当中最高的。
总部设于加州 Mountain View的Google,今年来股价已劲扬32%,10月8日更首次突破600美元。
IBM携手Google 联合培养“云”计算技术人才
即使是美国最久负盛名的大学也无法提供处理功能强大和高度复杂的计算技术所需要的技术培训。
因此,IBM和Google公布了一项研究计划来解决这一问题。两家公司将投资建立一个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访问该数据中心,进行远程研究,此即所谓的“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Google和IBM对这种模式有很大的商业兴趣。计算任务将越来越脱离台式机,而转向企业计算中心,被作为服务通过互联网进行处理。Google是“云计算”技术领域的领头羊。
Google公司高级工程师Christophe Bisciglia说,计算的基本架构正在变化。摩尔定律仍然适用,但是现在性能提升更多地来自处理器密度而不是晶体管密度。
他表示,为单台机器编程已经不够了,要克服明天的挑战,学生们必须能够为成千上万台机器编程,以管理眨眼间出现的海量数据。
微软开放.NET源代码 引得业界惊讶之声
微软以往与开放源代码运动对抗的恶名昭彰,所以,今天微软宣布将把.NET架构开放源代码时,引起一片讶异之声,不难想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云技术应用日益成熟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巨大冲击和能力挑战,对教育改革、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促使教育的观念、资源、模式、方法及效果等方面发生持续而深刻的变化,推进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提高信息素养,推进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方面再调整、再构建、再创新。
在互联网微课平台日益广泛、智能手机等互联网终端全面融入学生生活的今天,学生大面积、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其生活方式、学习习惯、价值观念无不被现代信息技术影响。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思量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利用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思政课变革,提高教学成效,这已成为现时期为师者必须客观分析,积极应对的重要课题[1]。
一、推进思政课教学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供给侧改革的问题导向
尽管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但传统思政课教学在现有考核体制、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下变革甚微,许多教师仍然依靠教科书、黑板、粉笔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其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教学理念陈旧。教学上表现为重视课本资源,忽视网络资源等;重视教书,忽视育人;重视抓好考试,忽视品德养成;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
2.教学资源单薄。当前的思政教学限于校际联系不密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大多借重课本、教学参考书等纸质媒体,而学生每天都浏览大量的社会新闻,广泛接触社会知识。基于师生知识吸纳途径的区别,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掌握,不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新知识的生成;只注重传授学科当前知识点,不注重学科知识内部及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不注重社会新知识的解析。课堂内容局限于讲大道理、大人物、大场景,提问脱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内容上缺乏新意。
3.教学方法单调。由于没有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先期介入,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局限于灌输课本知识,对教学课件缺乏必要的精挑细选和精细加工。不善于充分利用好学生喜欢上网的优点,不善于发现、放大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良好表现,对大多数学生喜欢上网而不喜欢听课的现象,或是漠视,或者以喊家长、批评、告诉班主任等简单方法处理,以致学生逆反心理较重,甚至产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抵触情绪。
4.教学效果单一。传统思政课教学只需走好讲课―做笔记―写作业――学期考四步,学生课堂学习不需要深入思考,以致课堂低头率偏高,玩游戏偏多。同时,由于教师只注重教书,对贫困生、学困生,以及有心理问题、品德问题、学习习惯问题等学生引导少,关怀少,措施少,教学成效仅体现在作业和学期考试上,没有真正体现思政课的育人成效。
传统教学存在以上四个方面问题,影响教学效果,迟滞教学改革,说明其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教学的发展要求。
二、推进思政课教学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策略
针对传统教学存在问题,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提高认识,整合资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助推移动式学习、碎片式学习、游戏式学习等革命性学习方式的广泛使用,推进教学供给侧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具体做法有: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理念。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容易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夏D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曾言:“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关系的协调直接影响教育的目的和效果,给学生以关怀,让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自己成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通过使用互联网更易找到针对性的案例,注重教学生成,增加课堂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文并茂、声色合一的电教媒体更易集中学生注意力,满足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需要,增加教学兴奋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上网学习、主动学习、自主讨论,设计个性化的作业,促进课堂教学多姿多彩,丰富生动;在课后利用学生常用的QQ、电子邮件等信息技术与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答疑解惑。
2.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当前课堂不再是唯一传授知识的场所,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难点,交流心得体会,利用游戏在玩中学习。信息技术实现了教与学资源的共享,让学生能够轻松自学;信息技术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利用虚拟环境,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技术,实现教师和学生一对一互动,促进师生及时交流思想、信息、感情,从而让学生获得心理与荣誉上的满足。可以通过移动科技,面向全体学生收集学习数据;通过云计算技术,对收集的学生数据进行归类处理,提出教与学变革更多更好的建议,进而突破传统教学在组织、资源和时空上局限,尽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同时信息技术的虚拟可以实现对成果的检验,必将大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时效性。VR(虚拟现实)正在带来教育方法革命性变化,VR是当前最热门的科技领域之一,是下一代互联网入口。它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生成一个仿真的虚拟世界,然后通过接入设备让用户体现虚拟环境。理想的状态是人在虚拟世界中都能够拥有视觉、听觉、触觉、运用等“真实”的感知功能。现在VR的软硬件和带宽水平都已成熟,其技术已进入购物、游戏、电影和直播等领域,未来在教育等领域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现在全球首款重88克,厚1.6厘米的眼镜形态的VR显示设备已在深圳高科技公司多哚研发成功,其V1的VR眼镜被《时代周刊》形容为VR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圣杯”[2]。学生在信息技术多感觉冲击下获取知识形式丰富多样,短时间内能够掌握大量学习内容,在愉快的交流中提高学习兴趣。
3.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互联网技术、广播、电视、卫星通信越来越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日趋数字化、信息化,游戏学习、移动学习将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和移动通信技术)由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随时随地学习一切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4.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目前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麻省理工学院等一些国外名校的公开课程已在国内一些视频网站上,受到许多学子追捧,堪比大片,部分课程的点击量超过了《百家讲坛》。由北大、清华等18所知名大学建设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已向社会公众开放并不断推出新内容。萨尔曼・可汗以“可汗学院”名义录制了1,600个视频,已被浏览了2,400万次,如今已成为YouTube上最受欢迎的公开课视频系列。可以说信息化社会,一“网”情深的“网课族”越来越庞大,“在家里就可以上耶鲁”已不再是传说,优质的教学资源正成为世界性的教学资源,被国内外学生广泛学习使用。
5.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必然改变三百年来以印刷品为核心载体的教学现象,由于网络环境的支持,使课堂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一座城市、一个国家,联通着的网络让教学资源无限扩大,老师使用交互式液晶触控一体机,学生使用交互式平板电脑,学生与计算机、网络开展“交互式”互动,这种互学习可以在同学与同学、同学与教师、同学与现场、同学与在线专家、同学与课件、同学与资源库等之间展开,影响着教学的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计算机对学生探索给予及时验证和响应,学生学习更易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种多向、互动、自发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确定学习进度,那些因病或参加活动的学生不会落下功课,课堂的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易被激发出来,学习成效会更加显著。
三、促进思政课教学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供给侧改革的三方责任
1.强化教育主管部门投资与引导的责任。教育主管部门要支持科技公司发展高新信息技术并尽快应用到教育领域,组织建好思政课网站平台。可资借鉴的是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建设,该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通过在线图书馆收藏了3,500多部可汗老师的教学视频,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主旨在于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机构的使命是加快各年龄学生的学习速度。
2.强化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及提高师资信息化水平的责任。学校要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超前规划数字校园建设,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数字化校园要有足够的教育资源,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使用,要通过进行校与校之间的联合,构建共享教育资源库、创建网络学习平台及网络协作办公等,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教学资源。
学校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VR技术、3D打印技术等从发明到应用只有1年左右时间,学校要强化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围绕办学目标和特色开展针对性校本培训,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使现代型、研究型教师的数量逐步增多,质量逐步提高,层次逐步提升。尤其要向教师不断灌输信息技术发展观,帮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能和方法,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建立一支适应现代办学需要的教师队伍。
3.强化思政课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责任。在认识上,思政教师要强化教学信息技术意识,主动参加校内外教育技术相关理论知识讲座、教学软件设计大赛、多媒体技术培训与交流等,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对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技术上,思政课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日常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必要工具,要学会使用各种工具软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感氛围及问题情境,不断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和课程整合的能力。
在资源上,思政课教师要广泛使用《政治教学网》等专业性网站,寻获精良的思政教学资源,及时上传资料,支持思政课专业网站建设。要善于使用百度等社交网络、超星公开课、搜狐教育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堂、网络课堂,充分运用移动科技和云计算技术与设备,广泛搜集与思政课内容有关的材料,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校内教师要分工明确,建构思政课丰富的校内教学资源超市,选优选好最适合本地本校本班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扩大成更大范围的互联互通的思政教学资源网,实现思政课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共提高。通过结合本地、本校、学生、学科实际,进行教学资源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让教学内容逻辑性更强,案例更有亲和力、更有吸引力、更有现实性。
在教学中,教师在利用校内课程教学资源的同时,宜利用智能手机和iPad等平板电脑形成高度个性化、可移动的多媒体界面,运用动画、声音、视频和图像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全感官学习体验。要面向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广泛吸取思政课教育上真正大家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成果,逐步形成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演绎出精彩的教育故事。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规避问题
1.管理失控。要重视学生上网不学习倾向。在思政课教学中要管理好学生,杜绝学生利用互联网聊天谈恋爱、购物、打游戏等情况发生。可以推广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脱机自习”方法,劝导学生在存放手机后坚持无网自习,通过时间累积计算最终排名,促进不需互联网的情况下更加集中注意力,提高自习效率,提高网络环境下自育能力。
2.过分依赖。要重视忽略个性化教育倾向。教育信息化面临着建设的“高投”与教学的“低效”问题,解决此问题的有效对策是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效益和效率,坚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适宜、适度和实效原则[3]。在广泛选用教与学资源的同时,宜注重选择和鉴别,互联网选用的教学资源质量不一,选用思政课网络资料时宜广泛对比,优中选优,对选用后的网络资源宜再提炼、精加工、巧运用。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为师者深入研究教育规律,有效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习成效。
3.偏离主题。教师既要专注于对信息教学系统的设计、监控、研究和评价,更要注重教学信息的广选、优选及弃选。网络资源极为丰富,选用教学内容不能离开主题,要重视教学内容边缘化倾向,不宜选取内容生动但远离主题的案例,要充分而谨慎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让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始终服务于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开源已是主流
在过去十年中,Linux成了开源软件的代名词。从一个“玩具”到坚固的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在很多应用场景中不再是Unix之后的备选。Linux操作系统+x86硬件平台已成为一个得到业界广泛认同的完美组合。从2003年Linux的商业版本到2011年全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红帽公司作为一个专注于开源软件的厂商已经成了业内的一个标杆。红帽公司大中华区市场总监董辛乙将红帽公司成功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红帽公司在开源技术的选择上颇具前瞻性,同时在开源产品的工程化和商品化方面具有很强的把控能力,这保证了红帽的Linux软件商业版本能够满足企业用户对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第二,红帽坚定地选择了订阅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并一直坚持下来,而不像有些同样采用了订阅模式的开源软件公司中途又倒退回许可证模式。随着Linux更快地走入一些关键应用领域,以及中国用户观念的转变,订阅这种收费服务模式也逐渐得到了中国用户的认可。
“5年前,我刚回国创业时,与一些用户谈论起开源,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开源节流’,而不知道开源是指开源软件。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大为改观,银行、证券、互联网公司、航空公司以及一些大型企业都已经广泛地采用了Linux软件。但是,中国用户对开源技术的使用还没有形成体系。我们的使命就是让开源软件的应用体系化和规范化。”恒拓开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越表示,“在云计算时代,软件不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种服务。”
市场分析公司ESG中国区总经理、高级分析师王丛表示:“在北美地区,IT企业不再单纯销售产品,而是以销售解决方案和服务为主。尤其是大量的系统集成商,它们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实力,对云计算基础架构与应用进行整合,将云服务变成一种可销售的产品,比如云备份、云归档。”开源云操作系统OpenStack具备了将IT资源池化并进行整合的能力。系统集成商或服务商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自己的云服务产品。
在云计算时代,随着IT应用模式的转变,技术部门得到解放,用户更关心信息安全、运营成本等问题。鉴于开源技术在上述这些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开源技术将在云计算应用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赛迪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戴向军将开源技术对于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影响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开源技术将促进符合用户需求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快速走向成熟;第二,开源技术将有利于发挥云计算在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方面的优势。
成功的研发模式
董辛乙认为,开源已经成了一种被广泛认同和接受的研发模式。与传统的软件公司依靠动辄上万人的开发团队进行封闭式的产品研发相比,开源软件的一个突出优势就是创新速度极快,每周甚至每天都有新的开源代码被公布出来。一种与生俱来的热情在激励着厂商、系统集成商、用户、技术人员为开源社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软件代码。开源这种快速、轻型的研发模式更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也更容易让使用者自己进行把控,并灵活使用。
董辛乙表示:“用户并不会因为软件是开源的就会优先选用。用户青睐开源软件,是因为它能够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与其说开源代表了一种新的产品理念,还不如说开源是一种革命,是对传统研发模式的彻底颠覆。”
“在云计算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即使是远隔千里,人们也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地球另一端正在发生的事情。一切都变得透明化,软件的开发也是如此。”马越表示,“软件开发的门槛其实并不高,一个聪明人利用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能编写软件。因此,传统软件公司将软件变成一个‘黑盒子’似的研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云时展的要求。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促使软件的开发变得透明化、精细化。”
中国拥有成千上万的编程人员。他们虽然拥有智慧与创新能力,但是由于平时忙于交付大量的开发项目,其创新意识被严重地抑制了。“如今,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已经习惯了在遇到技术难题时就到开源软件社区中寻找解决的方案。但这毕竟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和使用,不具有创新性。这也是为什么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应用不成体系的重要原因。在中国,开源软件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马越表示。
“开源是一种让草根开发者的智慧得以迅速传播的方式。在云计算时代,开源的这种特质将得到进一步放大。云计算的丰富资源可以更方便地被草根开发者使用。”马越预言,“在云计算时代,开源将催生一批软件的自由职业者。在国外,软件自由职业者这一族群已经产生,而在中国,这种人还比较少。软件自由职业者可以为开源社区贡献更多的代码。开源软件企业要做的就是对开源代码的质量进行把控,并将其包装成新的服务模式,如云存储、云备份等。”
从Linux开源操作系统到开源云操作系统,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过去20年中,全球400多万程序员为开源社区贡献了20多万个开源软件,Linux只是其中之一。Linux的成功可以被更多开源云操作系统复制。在云计算时代,开源不可能被某一种技术或某一个公司主导,但是像OpenStack、CloudStack等开源云操作系统社区很有可能异军突起,在云计算时代续写开源软件的辉煌。
填补技术空白 加速商业化进程
用户最怕被某一厂商的平台绑定,云系统会不会也出现类似的问题呢?如果用户某一天发现之前选择的云服务商或云平台是错误的,而想将应用和数据迁移到另一个云平台上,那么这种转换是否可以轻松实现呢?Rackspace公司首席执行官拉纳姆·纳皮尔(Lanham Napier)认为:“云计算需要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开源云操作系统可以避免用户被厂商锁定。”
云操作系统是催化剂
与传统的操作系统相比,云操作系统的应用场景更为复杂,从后端的服务器、存储到桌面端设备,从数据库应用到客户端应用,全部包括在内。云操作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也异常广泛,从计算资源调用到存储资源的管理,从单机系统支持到网络系统管理,融汇了传统IT架构方方面面的技术,从而增加了系统部署与维护的难度。
中标软件有限公司(简称中标软件)认为,传统的操作系统只是对单机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管理,而云操作系统面向的是一个集群的环境,要对整个集群内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统一调度与分配。对于云计算来说,云操作系统就是一整套云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开源云操作系统更强调要满足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同时更注重云服务的可交付性,而不是单纯强调技术的先进性。以中标麒麟安全云操作系统为例,它是基于开源技术开发的,并且根据用户对安全性的特殊需求,强化了系统级的安全特性,此外还将传统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理念融入到云操作系统之中,使得云计算的基础环境更加安全、稳定、可靠。
台湾云端计算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大数据专家委员陈育杰表示:“云计算改变的是IT服务的交付模式。从开放、融合和进化等几个维度来衡量,云计算和开源技术的目标与宗旨不谋而合。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最先出现并且得到广泛应用的云计算基础架构都是基于开源模式的。”
目前,开源技术已经在很多企业级的商业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中标软件认为,技术的先进性不再是区别商业软件和开源软件的关键因素。开源软件已经进入企业的核心应用,并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开源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比较知名的开源云操作系统包括OpenStack、CloudStack、Cloud Foundry等,其中OpenStack的发展尤为迅猛,甚至有赶超AWS(Amazon Web Services)之势。很多人将OpenStack比作云计算领域的Linux。
OpenStack是一个开源云操作系统,其目标是制定一套开源软件的标准,方便用户自己搭建灵活的云计算环境。OpenStack由网络主机服务商Rackspace和美国宇航局合作推出。Rackspace已经把OpenStack转交给一个独立的基金会进行运作。这样一来,OpenStack可以更好地收集厂商与用户的反馈意见,以便选择最合理的结构和流程,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
Citrix旗下的CloudStack平台是一个基于Java的开源云计算操作系统。它可以加速高伸缩性的公有云和私有云的部署、配置和管理。2012年4月,CloudStack加入了Apache软件基金会,这标志着CloudStack将成为一个完全开源的Apache项目。戴向军认为,CloudStack此举有可能打破OpenStack的垄断。CloudStack与OpenStack之间的强强竞争将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和协同创新,从而使得用户受益。
陈育杰表示:“云操作系统涵盖的面非常广,无论是OpenStack还是CloudStack,目前只是提出了一个技术框架,还有许多内容需要填补。从目前情况看,OpenStack的生态链比较完整,参与的厂商也越来越多。如果从单纯的云操作系统的角度看,我个人比较看好OpenStack的发展前景。”
如今,红帽公司也成了OpenStack 基金会的白金会员,不仅每年投入50万美元支持OpenStack基金会的发展,同时还为OpenStack带来了更多商业上可行的解决方案。OpenStack 的代码贡献率统计报告显示,红帽公司成了Rackspace 、Nebula 之后的第三大代码贡献者。今年4月18日,新浪宣布正式加入OpenStack社区,并将OpenStack作为其IaaS解决方案的基础。新浪此举将极大地推动OpenStack云开源项目在中国的发展。
PaaS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个云操作系统。VMware着力打造的PaaS平台——Cloud Foundry也采取了开源的策略。VMware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张振伦表示:“PaaS上的开发框架十分复杂。因为PaaS与开发者直接相关,所以整个业界的诉求是走开源之路。”Cloud Foundry面向两类客户:一是个人开发者,二是企业客户。面向个人开发者的Cloud Foundry是开源的,而面向企业客户的Cloud Foundry采取的是闭源方式。企业客户可以借助Cloud Foundry构建自己的私有云开发平台。
开源云操作系统的应用刚起步
当前,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一些硬件厂商,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厂商纷纷介入开源云操作系统的研发和整合。这些硬件厂商的加入必然会促使云计算底层硬件在技术上取得快速突破,同时也会加快开源云操作系统本身的商业化进程。
EMC中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郭峰表示:“EMC一直致力于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开源技术的发展。一方面,EMC拥有自己主导的开源项目,比如今年的数据中心自动化项目Razor;另一方面,EMC还在积极推动和优化现有开源项目,比如Greenplum HD社区版本。此外,EMC还积极参与了很多开源项目的推广工作,比如OpenStack和Cloud Foundry。”
惠普、戴尔等公司已经宣布在中国销售基于OpenStack的解决方案。惠普一直非常注重产品的标准化和开放性设计。今年早些时候,惠普在融合云战略时,就把“选择性”作为一个重要特性。无论是惠普的公有云服务,还是用于帮助企业创建云计算平台的解决方案(如HP CloudSystem)都与OpenStack进行了融合。中国惠普有限公司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销售部总经理黄强表示:“惠普公有云服务使用了OpenStack的一些技术以及惠普自身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此外,惠普还会参与OpenStack组织的一些项目开发工作。这样一来,我们的客户可以更充分地享受标准化带来的好处,获得众多管理工具和API,而且又不会被厂商锁定。惠普对OpenStack的回馈,也会促进OpenStack的发展。”HP CloudSystem支持OpenStack开源云操作系统,并可通过惠普自己的云管理软件调用OpenStack的API。
“戴尔致力于提供开放的基于行业标准的解决方案,以便让各种规模的客户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也能实现投资保护。”戴尔公司亚太区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部总监倪伟聪表示,“戴尔一贯支持开放标准。IT行业发展的最佳途径就是围绕开放标准前进。戴尔自身的产品都是基于开放标准的。我们的客户也希望能够自由地更换设备供应商, 此外还能自已查看软件的代码并进行修改,这有助于降低IT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未来,戴尔将继续提供更广泛的基于开放标准和开源技术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戴尔正在中国销售的基于OpenStack的云解决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可以让用户快速获得价值。借助戴尔的解决方案,用户可以在几个小时而不是几天内让OpenStack产品上线。戴尔开发的Crowbar软件框架把复杂的多节点云的部署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个小时。戴尔的Crowbar软件框架可以用比同类解决方案少10%的时间部署和配置多节点的OpenStack云方案。Crowbar可以实现BIOS和RAID配置以及网络设置的自动化。Crowbar是模块化的。因此,开发者可以创建Bar Clamps代码批处理任务,以连接其他解决方案,例如戴尔Apache Hadoop解决方案。
第二,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OpenStack平台和戴尔经过验证的参考架构可以支持大规模、灵活且可靠的系统扩展。OpenStack和Crowbar都是开源的。因此,用户不仅可以看到软件代码,还能随时进行修改。
第三,降低成本和风险。客户通过OpenStack、经济高效的戴尔PowerEdge C服务器以及戴尔简化的支持模式,可以降低系统的整体拥有成本。基于OpenStack的经济高效的开源解决方案,可以避免昂贵的许可证费用。
倪伟聪表示:“戴尔不仅开发了开源软件Crowbar,而且在Crowbar社区中也表现得十分活跃。Crowbar是一个模块化的开源框架,可以加速多节点云方案的部署,简化系统维护。借助OpenStack、Crowbar等开源软件,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经济高效地建设自己的云平台。在与戴尔相同规模的公司中,戴尔是第一个提供OpenStack和Cloudera解决方案的,方案包括开源软件、行业标准服务器、网络、服务与支持、参考架构以及部署指南等。戴尔在OpenStack和Apache Hadoop社区中也表现得十分活跃。”戴尔还参与了Open Compute Project,并在近期举行的开源计算峰会上推出了采用Open Rack技术的Perseus服务器。
开源技术是最后的胜利者
拉纳姆·纳皮尔认为,OpenStack的发展前景堪比Linux。许多业内人士也有类似的看法。“OpenStack和CloudStack都是很有前途的开源项目。相比较而言,OpenStack的厂商参与度和影响力比较高。”郭峰表示,“不过从目前情况看,这些开源的云操作系统与成熟的商业产品在管理性、可监控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无论哪个开源系统,都必须依托开源社区构建一个开放的平台,也就是生态系统,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从信息技术的生命周期来看,云计算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黄强表示:“除了OpenStack、CloudStack以外,市场上还有许多开源云操作系统,比如eyeOS、Eucalyptus等,但是真正能够实现商业化的并不多,而且从这些开源云操作系统的开发进度以及当前能实现的功能来看,也是非常初级的。当前,大多数的开源云操作系统只能用来构建虚拟机和虚拟存储池,或者重复实现一些已经在传统IT环境下实现的功能,而没有真正依照云计算的特性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OpenStack是目前市场上知名度最高的开源云操作系统。OpenStack社区的知名度与参与企业的数量都远远高于CloudStack。不过,CloudStack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我们当初之所以坚定地选择与CloudStack合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CloudStack当时已经有了20多个成功的商业应用,韩国电信、塔塔公司等都已经使用了CloudStack。”天云趋势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瀚昭表示,“我们曾经考察过许多开源软件,其中大部分都是实验室中的幼苗,不能满足商业应用的需求。我们在经过细致的测试与评估后,最终才选择了CloudStack。”
功能的多寡并不是评估开源云操作系统优劣的一个关键因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功能上的差距是完全可以弥补的。高瀚昭认为:“对于开源云操作系统来说,可靠性以及能否拥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才是最重要的。OpenStack的知名度虽高,其软件版本在实验室中也被证明是可用的,但是与商业应用还是有一定差距。”
中标软件认为,开源云操作系统的易用性和可靠性相对来说较低,需要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企业对其进行不断完善。无论是CloudStack,还是OpenStack,都拥有数以万计的技术发烧友为其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开源组织能够快速推进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并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同时还能有效降低企业自主研发和部署云计算项目的风险。云操作系统开源组织是云计算发展的源泉。
戴向军表示:“OpenStack和CloudStack都有自己专注的技术方向和语言环境,也展现了不同的优势和技术特长。我们期待中国云计算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基金机构,能够培育类似的开源组织,推出相应的开源产品,推进中国开源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程旭文是中国开源及基础软件创新战略联盟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也是开源力量社区的创始人。程旭文在开源领域摸爬滚打了11年,因此对中国的开源软件市场发展有比较深刻的认知。
程旭文预测,从使用率来看,未来3~5年,开源软件将占据软件市场的60%~70%。在虚拟化和云计算领域,开源软件的使用率正逐步提高。如今占据虚拟化市场80%以上市场份额的VMware将受到开源软件的冲击。
找到适合自己的应用模式
开源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研发模式,但是对于一个商业企业来说,如果想利用开源软件获益,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商业模式。红帽公司能够取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订阅服务模式。红帽公司1993年成立,但是直到1999年上市时才将订阅服务这种盈利模式确定下来。
商业模式是秘密武器
“传统软件公司采用的商业模式是,用软件产品将企业套牢。企业使用的软件产品越多,就被厂商套得越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IT采购者也慢慢养成了一种固定思维,选产品就选知名大厂商的,即使产品出现问题,自己也不用承担责任,因为这已经是业界最好的厂商提供的产品了。在开源软件日益盛行的今天,当软件变成服务以及软件的开发变得透明时,这种情况将逐渐得到改变。”马越分析说。
恒拓开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刚刚获得了泰达投资的第一笔投资。马越表示:“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对企业和社会上的软件开发人员进行开源技术培训,同时为企业引入成熟的开源技术体系,协助企业的开发人员进行开发。”
“如果企业还是按照‘拿来主义’的老思路,对开放源代码进行封装,将其变成一个软件产品,再进行销售,这是没有商业前途的。随着云计算、移动计算的快速发展,厂商从卖产品转为卖服务,并将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即使把源代码公布出来,也不会影响其独特的商业模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淘宝网,因为它卖的不是产品,而是综合的服务。”程旭文表示,“我们的开源社区和网站就是以提供服务为主,包括开源技术培训、维保以及定制化的系统开发等。”
专注于云计算应用的天云趋势公司成立之初并没有想快速赚取利润,只是想把国外的新技术引入中国,因此选择了开源软件作为切入点。
高瀚昭表示:“一开始,我们只想做开源技术的咨询和服务业务。但是后来发现,中国的很多企业用户宁愿付费也希望得到开源软件的商业版本。因此,我们才开始提供开源软件的商用版本。现在,我们每周都要拜访2~3个客户,一方面想了解用户需求,另一方面也想确认我们的产品研发方向是正确的。在中国,企业用户对开源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有限。因此,开源软件的商业版本在中国还是有一定市场空间的。”
开源软件非常多,而且每一两年就会出现一种新的流行趋势。对于一个开源软件公司来说,在众多的开源软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是追求流行趋势,还是在原有的软件产品上继续深入研发,企业必须进行权衡。高瀚昭表示:“作为一个开源软件公司,如何与开源社区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开源技术虽然能够降低云计算公司的创业门槛,但是公司必须在创立之初就想好如何利用开源软件,否则很有可能和商业模式起冲突,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试探性开源
开源软件的可控性好,又没有成本,所以互联网企业对开源软件一直情有独钟。许多全球知名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开源软件的拥趸。它们不仅本身大量采用开源软件,而且还将自己独立开发的项目的源代码贡献出来,Google、Amazon、Yahoo等都是这样做的。王丛表示:“每个企业都希望严格把控自己的IT系统,但是如果这个尺度掌握不好,就会丧失大量的技术盟友和客户群,这将给互联网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比如淘宝网,如果它不开源,一些拥有技术能力的合作伙伴或商家就没办法在其上开店,而为了更好地支持商家,仅仅开放API是远远不够的。”开源是互联网企业的共同选择。
程旭文介绍说:“许多中国的企业,包括淘宝、盛大、百度、网易、天涯、华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开放了自己平台的源代码。在开源方面,中国的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开放部分源代码只是一种尝试。中国企业完全走向开源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传统的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并不是为云计算设计的,因此在云计算应用中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开源软件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展现,尤其是在公有云方面。
王丛认为:“开源云操作系统在公有云市场上大有可为。即使是一些小型的公有云服务商也可以借助开源软件可控性好、成本低的优势,以比较少的投入快速切入公有云服务市场。这些服务商在开源云操作系统之上,再加入自己的一些独特功能,使得其产品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因此保证了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阿里云公司认为,开源既不是目的,也不是结果,而是一种手段。使用开源软件虽然可以让企业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但同时也必须接受开源社区在开发方向、节奏等方面的约束。如果企业使用开源软件的目的是想减少技术的投入,那么就需要考虑到在开源软件出现问题时,可能会缺乏直接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如果企业采用开源软件的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帮助自己一起开发,那么企业也可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大家沟通并且达成一致的效率会降低,甚至会导致最终的软件是一个妥协的产物。企业无论是选择开源软件还是自行开发,都需要在具体情况下权衡利弊。
阿里云目前没有计划加入OpenStack。不过,阿里云与许多开源组织保持着联系,比如Cloud Foundry、Ubuntu等。阿里云相信开源社区能够帮助阿里云繁荣云计算的生态系统。阿里云也会与开源社区探讨合作共赢的可能性。
量力而行
“互联网企业虽然会利用红帽的开源软件代码,但将自己进行编译。”董辛乙表示,“互联网企业引领着云计算开源软件的发展方向,但在互联网领域很难看到开源软件带来立竿见影的商业价值。”在开源软件的使用方面,商业企业不能照搬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经验。
南方航空公司很早就开始使用开源软件,其内部的上千名技术人员很多都在从事开源软件的开发、部署、调优等工作。
南航天合信息公司技术总监龙庚介绍说,南方航空公司主要在三个方面应用了开源技术:在基础架构层,南方航空公司已经在LVS负载均衡、JBoss企业应用中间件和Linux操作系统等方面采用了开源化策略,并且正在尝试在数据库中使用MySQL、EnterpriseDB等开源化技术;在应用逻辑层,南方航空公司基于SOA的策略,使用开源的ESB技术MULE、MVC开发框架Spring、规则引擎JBoss Drools、数据库引擎Hibernate等建立南方航空公司自己的企业应用服务平台;在用户应用层,南方航空公司不仅采用了OpenOffice等办公软件,而且在自主研发的移动应用中也采用了大量的即时通信开源技术以及HTML5开源框架PhoneGap等。
“我们已经将云计算作为企业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IaaS层面,我们正在研究一些基础云软件,比如桉树(Eucalyptus);在SaaS和PaaS层面,我们正在开展以五大数据核心为基础的SOA云服务体系建设,同时还在进行基于产品平台(技术平台、业务平台)的管理与产品研发模式的探索。”龙庚表示。
相关链接
OpenStack简介
OpenStack是一个云平台管理项目,包括许多组件,而不是一个软件。OpenStack旨在打造一个易于部署和扩展且功能丰富的云计算平台,也就是云操作系统。OpenStack包括许多子项目,如Swift、Nova、Glance,其目的是为云计算平台中的各种资源,如计算、存储、网络等提供敏捷管理。
许多知名的IT公司已经加入到OpenStack阵营中,包括惠普、IBM、戴尔、红帽、微软、思科等。目前,已加入OpenStack社区的企业有183个,个人开发者有3386个。
OpenStack的最新软件版本是Essex,这也是OpenStack的第五个软件版本。Essex新增了150多项功能,可以为企业、服务提供商和高性能计算应用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可视性和可扩展性。Essex允许用户跨越全球使用按需提供的资源池,以便构建一个高效、自动化的私有云或公有云架构。
CloudStack简介
CloudStack 是一个开源的云操作系统,它可以帮助用户利用自己的硬件提供类似于Amazon EC2那样的公共云服务。CloudStack可以通过组织和协调用户的虚拟化资源,构建一个和谐的环境。CloudStack具有许多强大的功能,可以让用户构建一个安全的多租户云计算环境。CloudStack 兼容Amazon API 接口。
CloudStack可以让用户快速和方便地在现有的架构上建立自己的云服务。CloudStack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协调服务器、存储、网络资源,从而构建一个IaaS平台。
CloudStack的前身是Cloud.省略,并将CloudStack 100%开源。2012年4月5日,Citrix又宣布将其拥有的CloudStack开源软件交给Apache软件基金会管理。CloudStack已经有了许多商用客户,包括GoDaddy、英国电信、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塔塔集团、韩国电信等。
记者手记
从“草根”为王到企业主导
开源云操作系统未来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开源社区的发展,这一点从企业对OpenStack、CloudStack等开源社区的重视程度以及参与程度上可见一斑。
从某种程度上说,开源是一种文化,其本质特征就是分享。人们在从开源社区中获得源代码的同时,也会把自己的开发成果反馈给社区,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在中国,许多开发者没有分享的意识,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的一种差异。
如今在中国,一些开源技术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数量上看,由草根开发者主导的开源社区占大多数,而由政府或行业协会支持的开源社区则屈指可数。草根开源社区数量虽多,但缺乏有效的管理,难以形成规模,知名度有限,而且是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因此,草根开源社区对开源云操作系统的发展很难起到主导和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40-02
一、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及需求研究
(一)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的背景及目的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汕尾作为广东省一个最为落后的城市,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为进一步提高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及其应用能力,09年8月,广东省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在汕尾成功举办。汕尾市中小企业研发服务中心创建了汕尾市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市政府提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
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与需求调查。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实行“企业信息化试点”活动、“企业信息化合作方案”,切实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调查情况
(二)汕尾中小企业的特征描述
汕尾是广东省最为落后的城市,汕尾市中小企业数量不少但规模小,据统计汕尾市区的中小企业有80多家,海丰有90多家,陆丰有80多家,陆河40多家,规模较大企业城区有15家,海丰有48家,陆丰有47家,陆河有20家。企业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为主,服务业为辅,其他行业相对较少。本次通过企业自填问卷、电话询问、企业面访的方式对60多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应用、企业信息化产品的应用及需求、企业期望获得信息化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合作方案。
(三)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概况
1.企业基础IT配置情况
基本上,中小企业都配置了计算机协助工作。其中约40%的企业配置计算机的数量在10台以下,计算机配置数量超过100台的企业约%;11%的企业配置了服务器。计算机的普及还不是推行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大部分企业均具备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2.企业信息化使用的情况
约77%的企业采用宽带接入方式上网, 约78%的电脑都与互联网连接。大部分企业使用互联网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如文字处理、日常办公管理、数据处理等;宣传企业树立企业形象、保持与改善客户关系、网上业务办理、发展电子商务等更深层次的应用较少。
3.管理软件应用情况
管理软件虽然已经被应用,但45.8%的企业采用单机版管理软件,采用企业集成管理软件的企业只有16.5%;说明企业对集成软件的应用意识仍然较低,意味着这方面的发展空间潜力较大。大部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在日常的办公管理方面,对于能帮忙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及内部管理方面的软件仍缺乏应用意识。
4.IT专业人员的配备情况
只有6.6%的企业设有信息中心并设CIO职务,22.8.%的企业设有信息中心主管职务,10.7%设有IT经理及多名专职人员,18.2%的企业设有专职IT人员。说明企业仍缺少信息化方面的专业人材,可以通过合作的第三方对这些企业提供专业的人员支持,实现信息化的导入。
5.企业信息化规划情况
目前有60%的中小企业并没有成文的信息化规划。说明企业对于信息的投入仍处于试探阶段,在规划时较为谨慎。信息化的投入主要分为硬件设施、软件配置、咨询服务、IT人员配置四个部分,在硬件方面的投入比例出现了下降趋势,其它各个方面出现了增长趋势。说明企业已将信息化的建设重点投入在应用方面,硬件不是主要原因。
6.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类型
对于已经使用ERP的企业,办公管理应用软件的认知度普遍较高,其中办公自动化系统OA和财务管理软件EFM的认知度最高。目前需求度较高的是客户管理系统CRM、人力资源管理、辅助设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制造资源MRP 、客户管理系统CRM 是需求较迫切的管理软件。
7.网络业务的使用情况
目前企业应用比较广的网络服务有企业邮箱,企业内部局域网,但是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应用,信息与搜索、商机管理、交易与支付管理、视频会议、远程监控的应用都明显较低。企业对目前的应用评价一般。
二、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两大支持
从上面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得出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二方面的支持,一是政府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资金、政策、协调作用等的大力支持。二是来自第三方的信息化技术及专业人才的支持。
(一)政府支持的有效方式
1.政府可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所购置的必要设备提供信贷担保,并给予优惠贷款、贴息贷款等政策扶持。2.政府有关部门要将中小企业信息化纳入整体培训计划予以支持。3.政府要健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支持体系,引导本市高级教育机构、科研机构、服务机构、行业商会,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4.政府应充分利用各行业建立起来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构造公共信息网络。这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查询,而且能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
(二)信息化技术及专业人才支持
对于汕尾市这种相对落后、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管理基础薄弱的地方,要得到长期有效的信息化技术及专业人才的支持,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当地及周边高职院校的深度合作。下面将重点讨论其合作的基础与方案。
三、高职院校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三个有利条件
(一)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汕尾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节省了资金投入,为其在开发、应用、长期维护、培训等方面提供了技术保障
作为汕尾市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专任教师280人,副高以上专业职务的6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51人,其中在读博士2名。在计算机信息专业教师中,有获得网络工程师资格的,有获得高级程序员资格的、有获得高级网页设计师资格等等。近年来,我院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共405篇,主编教材11本,获得省级教科研课题10项,立项院级课题65项。
与汕尾市最邻近的深圳职业技术学的师资力量更加雄厚,教职工队伍素质很高,其中专任教师926人;正高职称45人,副高职称366人,博士80人,在攻读博士学位的60人,硕士598人,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超过70%。其他省内几十所高职院的师资力量都已附合了国家的评估要求,其师资力量不容置疑。
(二)多种专业类型、优秀的高职毕业生为中小企业提供合适的长远的专业人才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在校学生六千多人,涵盖教师教育、电子信息和经济管理三大专业群的35个专业。有10个专业被评为省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有16门精品。其中计算机专业的有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软件开发、企业信息化,电子信息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微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经济管理类的有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商务管理、旅游管理等适应当前汕尾中小企业需求的专业。计算机专业毕业班学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用技术,具备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实施与维护、商务网站的开发与维护等能力,多数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师。
同样离汕尾最近、对汕尾起到支援力量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其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水平更高,专业总数达到89个,基本覆盖主要产业和行业;现有1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精品专业,4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6个专业被评为省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三)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是中小企业在开发应用信息化软件中最好的模拟环境,是信息化建中岗前、在岗、进修培训最好的保障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条件日臻完善,新建、扩建教师教学技能实训室与专业实训室30间,多媒体教室24间,投入实训设备500多台套,也建有校园网,初步实现了教学信息化管理。
相比之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内实训建设就更为完善了,她拥有教学科研行政仪器设备3.58万台;建有主干带宽4000G、拥有2.7万个信息点的校园网,校园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建有设施齐全的校内工业训练中心,面积9.26万平方米,有实训(验)室26个。
四、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与高职院校合的合作的基础
在广东省高职院校中,汕尾中小企业信息化合作对象的首选应是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因为他们是兄弟的关系、是左右手的关系,他们应用互相扶持、荣辱与共。基于“深汕特别合作区”和深职院是全国有名的高职院校的原因,合作对象的辅选应该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与高职院校合的合作的基础是政府的支持,企业和学校共同呼吁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协调设备提供商、电信(数据安全的保障)、银行、高职院校、第三方技术支持、企业,整合多方资源,创造多赢的模式,推进汕尾经济的发展。
五、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与高职院校合的合作的方案
1.合作需要签订正规协议并具有法律作用,政府提供部分资金、牵头搭线。
没有政府的法规约束,校企合作只流于形式,企业冷,学院一头热,因为一般企业的期初合作会有所损失,看不到长远的利益,社会责任心不够。
2.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互补学习,企业培养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则培养了“双师型”的人才。
高校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对某个企业的某项业务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不熟悉,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却对企业信息化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因此应该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定制的时间到企业进行系统的、分时段、多岗位的顶岗工作、学习。
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允许他们选择某一相关专业的一些课程,到班班级进行系统学习,或是开班进行培训。在互补的学习中,经过教师与管理人员的互相沟通,教师可以从理论的新角度去发现企业生产线的问题、业务流程的问题,协助企业重新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整理。科学的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3.选拔优秀的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共组成信息化建设的开发小组。
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购建费用昂贵、而且服务不到位。采用合作开发的方法,可以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管理软件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一批复合型的人才,节省费用,培训、维护、更新等后续服务都有很好的保障。同时学校雄厚的实训室资源、及专业学生可以给开发和安装使用提供模拟的环境,减少企业的风险、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
4.企业和学校都需要保证学生有一个到位的校外实训过程。
学校的招生广告中实训部分宣传很好,可是操作起来,往往有些不尽人意,特别在汕尾这样环境下更是如此。
所以学生的实训一定要形成法规。教师与合作企业要保证学生的校外实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企业不要认为学生的实训只会是添加麻烦要从长远的效益出发。企业为学生提供短期的见习实训指导,中期的顶岗实习、长期的就业机会,给学生机会的同时就是给自己企业新增专业技术人才好方法。
5.共建技能技术实训室。
企业在搞企业化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调研培训、安装使用培训,企业日常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继续教育都可以由校企师资共建高技能培训班。
6.开设“订单式培养班”。
这是按企业方提出专业学习的培养目标、技能要求,由校企共同研究学习课程、甚至共同教学的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新开设的“云计算技术”,就一个与“汕尾静水飞云公司”合作开办的专业班,王鹏教授及多位研究人员会亲自授课,其专业教材也采用了王鹏教授自编的。另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共济科技订单培养班”正式开班,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7.企业提供学生工作技能的反馈意见,与学校共同修订教学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校企共同完善教学体系,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岗位生产实际的需要,共同编写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技能培训系统化教材,建立“特色鲜明、实用性强”的培训课程体系,开发适合现场生产实际的培训教材。校企共同参与开展市场调研,进行岗位技能需求、专业开发、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
六、总结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水平还整体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亟待发展。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更是难处重重。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是企业获得实质性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支持的最佳方式,这种合作需要制度化,这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这也必须建立在基层职业院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广大职教工作者深入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基础之上。
这种校企合作必须坚持长效发展、必须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让企业、学校共同承担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形成对企业和学生巨大且持久的吸引力,让企业真正看到学校办学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彭常青.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 [2]陶溪.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 .
高校图书馆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信息资源传播基地,其信息资源的使用能力、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校的发展进步。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相关科学技术手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应用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1]。所以,高校图书资源在管理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在图书资源建设的内容规划上、任务制定上、目标明确上都应该摆脱传统管理理念束缚,坚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不断丰富信息资源类型,以满足新时代下对于科研和学习的要求。
一、互联网背景下图书资源管理基本概念介绍
在互联网背景下,在高校图书馆,可以将高校图书资源管理称之为数字化图书资源管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各类互联网通信技术(比如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类通信设备也在社会各界得到了广泛使用,高校在进行图书资源管理时,也可以凭借互联网技术建立起数字化的图书馆,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起可以共享图书资源的信息系统,进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满足用户信息查询和阅读需求[2]。然而新的事物产生必然会带来一些争议,长期以来,国内外都有诸多学者尝试从各个角度来讨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因此意味着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数字化图书资源管理建设会有不同的说法和定义[3]。但是总体而言,对于我国发展环境来讲,我国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图书馆建设对图书资源进行管理的重点是从两个方向来进行开展的,分别是信息服务和信息环境建设。信息服务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高校图书资源进行管理,主要融入了电子信息技术来对图书资源进行延伸和补充,这样便可以更加方便和灵活地为用户提供浏览、阅读、查询、获取信息等全方位服务;信息环境建设主要是指将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视为一种特殊的图书资源管理环境。一方面,高校的图书馆仍然是以实体的建筑形式存在于高校之内;另一方面,为了使用户能够随时感受到高校图书资源的作用价值,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图书馆内的图书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进而可以实现在线信息资源服务,真正做到了将高校图书资源融入每一个用户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实现了将客观存在的高校图书馆资源转变为数字资源。
二、互联网对高校图书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互联网对高校图书信息资源建设能够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促使高校图书资源管理建设的方法发生了转变。运用互联网技术后,图书馆对于数字图书的需求量逐渐攀升,使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图书资料管理建设时,不仅要关注传统纸质图书,还需要对数字图书进行规划建设。必须及时升级图书馆内各类电子资源,包括书籍、简介、索引等等,实现线上常态化、实时化的服务管理能力,以满足不同专业领域内的师生对于信息资源使用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也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的能力,使资源得到了更好地利用。其二,用户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愈发多元化。高校运用互联网技术后,吸引了更多的读者,用户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这就意味着高校图书信息资源建设人员必须不断将校内的各类图书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个性化、精准化、知识化建设。其三,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图书信息资源的检索功能将会越发便捷,不仅可以打破传统信息资源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限制,也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用户人员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使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4]。
三、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建设不规范
信息资源建设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许多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在信息建设过程中,网站形式上、分类上都存在着同质化问题,更有甚者将其他高校的数字图书馆模式进行照搬照抄,这就导致了图书资源管理建设工作无法体现出本校特色,更无法满足师生对于信息资源的个性需要,内容和形式上都极为单一,往往会造成使用者的审美疲劳[5]。与此同时,高校在进行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时,也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导致各类数据之间无法实现共享和兼容,高校信息资源无法跨库检索,用户在进行资源调取时往往面临检索不便的问题。
(二)专业人才力量不足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技术的专业化、功能化、先进化将越来越要求管理人员提高技术使用能力、加强职业素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互联网技术的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各高校在进行图书资源管理建设时都存在着严重的专业人才力量不足问题,许多管理人员不具备使用先进技术的能力,也缺乏对于互联网技术使用的重视,这就导致了互联网技术应用上受到了限制。
(三)信息资源使用率低
我国高校图书资源管理建设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对于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许多高校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去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并且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数字图书馆作用,不断丰富着内容,也购买了大体量的数据库来保障数据信息的扩建,可是还是会出现数据库使用效率低的问题,许多用户根本不知道高校还有这方面的技术,也不知道具体检索方法,这就导致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使用率较低[6]。
四、互联网在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与建设中的应用
(一)创建智能化信息资源采购模式
要真正发挥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与建设的作用,必须创建起智能化的采购模式,才能够有效地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服务能力,满足不同师生对于信息资源的使用诉求。实现智能化信息资源采购模式主要是指针对智能化设备的采购,同时也要对信息资源设备进行有效维护。因为应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必须依托先进的设备才能够确保信息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性,提高个性化服务质量。高校应该提高对于设备采购的重视,增加传感器相关先进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拓宽信息渠道和采集能力,使得高校在图书资料储备上、服务质量上、管理范围上、信息资源支撑上都能得到提高。
(二)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
在进行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好动态管理才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高校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其一,创建起动态管理机制。由于高校内的许多图书资源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动态化管理机制才能够有效地确保管理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做好资源采集工作,根据不同的动态变化,拟定出合理的管理方案。其二,实现图书资料动态管理,也需要加强经验交流。高校在进行图书资料数据信息建设过程中,应该促进经验交流作用的发挥,可以定期开展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研讨会、座谈会、技术培训会等等,既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资源使用能力,也可以满足用户对于信息的获取的需求,使高校图书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7]。
(三)创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对信息资源进行共享才能够有效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发挥出高校图书馆信息储备的最大价值,提高高校影响力。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要有创新的理念,理清信息之间的关系,明确图书馆图书资料储备情况,并按照个性化的标准建立起有一定特色的数据库,同时也应该加强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交流合作,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图书资料资源,既要满足不同用户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也要尽可能地肩负起传承知识、促进信息资源利用等责任。
(四)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人才建设
在进行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建立起符合信息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聘用具备良好专业技能的人才,加强对于互联网技术、信息管理、图书管理,甚至是与法律相关的人才的引进,全方位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水平,为高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保障基础。
(五)依托云计算技术,提升数据整合效率
现在,我国各高校都呈现出了对于图书馆图书资料规模建设高度重视的特点,而单纯依靠互联网技术进行数字资源建设的话,将很难适应日趋复杂的互联网环境,所以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云计算技术,更好地提高数据整合和安全保障能力。运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对互联网进行等级划分和安全等级规划,尤其是安全等级上,云计算可以对用户的隐私进行充分的保障,因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运用云计算也可以有效节约成本,高校可以通过自建私有云的形式对关键数据进行整合和收集,避免对于其他收费服务平台的依赖,也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投入。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在进行图书资源管理时有了更多的发展可能,与此同时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为了真正发挥出高校图书资料的作用价值,使高校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高校需要积极结合互联网技术,顺应时展潮流,通过建立“互联网+图书馆”对高校图书资料进行灵活规划建设。
参考文献
[1]秦新立.“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283-284.
[2]徐晓文.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8):121-123.
[3]张晓琼.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能力建设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9):138-139.
[4]赵洪波,罗玲,王蕴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分析[J].城建档案,2020(5):37-38.
[5]张春燕.“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实践[J].休闲,2019(4):273.
1 引言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让校园信息化建设成为势所必然的工程,怎么样高效、合理地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亟需有关各方解决的重点问题。就目前来讲,校园信息系统已经达到静态共享、动态、校园互联、国际互联、远程协调的全面发展阶段,这对信息建设工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个人是否拥有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是其中一项决定性因素,学样有必要在技术、人才及制度等几个方面加强培训。
2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1 时代背景要求
国家信息发展十五年战略规划的确立,让有十多年信息发展经验的中国,步入到目标更加明确的发展阶段。校园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建设中的一环,不管是从教育产业方面的要求,还是从信息社会方面的要求来看,都是十分必要而应加以认真实施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包含学校基本情况信息子集、学生信息子集、教职工信息子集、科研信息子集、体育卫生信息子集、房产与设施信息子集、仪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信息子集、学校管理信息代码集和图书管理信息集等。建立涵盖网上教学、网上科研、网上管理、网上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全面支持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各项工作,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支撑与服务。
2.2 经济发展要求
社会总体信息化的各个环节都有明显的经济指向特点,校园信息化也不例外,虽然信息化的一次性固定投入成本较高,但是一旦将其顺利建成,就会产生极其优越的经济便利条件。而且每多一项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其使用者边际成本都能降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数量,所以可以更大限度地挖掘出信息潜能,形成完善的信息系统空间,从而达到管理水平上升的目标。
3 校园信息化原则和可以解决的问题
3.1 校园信息化原则
校园信息化若想达到科学创新,就应当从整体上实现规划设计,只有遵循整体布局原则,才能将计算机与网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让通信技术给教学科研及全面管理提供更加完善的信息服务,最终实现资源、用户、权限等角度的统一化管理,为校园各层次人群提供虚拟平台。
3.2 可以解决的问题
校园信息化建设能够解决下面一些实际问题:网络平台功能的理念与实际差距过大;教师利用网络平台的意识不强;信息技术培训不到位;校园管理的人工化、落后化;管理系统同其他网络系统不兼容;学校未将提升工作效率当作信息建设的发展目标。
4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改善方法
4.1 完善基础、提升硬件水平
硬件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近些年来,为了使信息化建设更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我校不断致力于基础硬件条件的改善,以求提升信息服务能力。主要表现于几方面:
(1)以企业合作的方式引进投资,增加服务器数量、提高服务器质量;
(2)提升网络出口带宽,达到千兆校园、百兆用户的总体目标;
(3)更换高性能防火墙,利用其高效的网络负载均衡能力来提高整个网络的使用效率。目前,本校已经初步完成“数字校园”信息平台的硬件环境搭建。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1所示。
4.2 数字化校园应用软件基础架构的建设
软件基础架构建设的目标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在一定的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建设一个更安全,可靠,可扩展,易维护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一体化,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具体应实现几个目标:
(1)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基础标准规范,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2)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门户平台,为用户提供一个简要的信息分类、检索与出版为载体的信息服务。以公共数据库为数据源,在统一认证授权模型的基础上,面向用户的单点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扩大门户资源信息发现,实现资源整合;
(3)建立统一的认证平台,提供一个统一的用户管理平台,使用户能够通过一次登陆来现实全校所有业务系统的通行;
(4)建立一个共同的数据交换平台,建立数据共享服务,通过数据交换应用来实现对中央数据库的数据共享;
(5)丰富部门业务系统,建立包括数字迎新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职业指导和就业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产设备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选课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学校信息管理的各个方面的业务系统。
4.3 加强管理、强调建设中的人本思想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是十分普及的现象,为了满足多媒体设备的正常平稳运行,使教师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我们采取调查与系统分析的手段,实施了多项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方法。
第一是以人本化思想为基础,努力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将管理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及时解决教师与学生在信息化利用时面临的各种问题,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
第二是加强信息设备的管理制度建设,给信息设备提供制度性保障。我校先后制定出了“会议中心管理细则”、“信息教室负责人制度”等一整套规章制度,让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都能明确自身所负有的职责。此外,设备修理申报登记也是必须要执行的一项关键制度,像信息教室故障登记、零配件更换登记、新软件安装及使用登记、投影仪例行检查登记等。
第三是做好相关的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师生意见,不断加强改善工作。学校的信息管理部门可以召开教师与学生代表的座谈会,并在计算机病毒防范、多媒体教室卫生、信息服务态度几个方面进行科学整改。比如我校最近给多媒体教室配备的激光笔,可以进行自动翻页,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能够很大帮助,这就是在听取有关教师的建议以后进行的。
4.4 加强培训、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进步
对于教师来说,若是没有熟练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网络资源最终也无法发挥其巨大作用。所以培养出拥有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对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针对此种现实情况,校园信息化管理部门应当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师的信息技术需要,举办有关的教学信息资源技术培训讨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辅导或者集中培训,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培训效果。学校也可以派出专业人员帮助学科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或者参与网络课程安排。教学管理部门与各专业教师共同做好课程建设工作,让信息技术有效参与课程建设,达到课程与网络的有效结合。
4.5 资源共享、促进信息资源库优化
校园信息网络资源,其合理化建设所涉及到的内容有试题、案例、试卷、课件、重难点问题、资源目录、多媒体素材、网络课程等多项内容。为了让学校的信息资源库能够更加方便地给广大师生提供服务,让教师在授课时对资源库内容稍加改造即可投入使用,一方面学校可以鼓励所有的教师到互联网上去寻找对于教学有价值的资料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由校方统一规划并出资购买精品课程资料,而教师在教学管理部门的统一安排行进行课件的自主制作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通过这三个办法得到的信息资源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教学的信息资源质的要求与量的要求。
4.6 合理反馈、促进教学评价的信息化
每名学生的自身素质都存在很大差别,这就必须要求学校、教师给他们提供更多形式、更多内容的教学资源。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更应当明确教学主体地位,在教学完成后用过程评价、信息反馈达到教学效果验证,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根据信息反馈与信息评价结果,及时对教学所乃至的信息资源予以调整,达到网络教学资源的动态控制,以满足所有学生的资源需求。
5 结束语
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如何,可以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及综合竞争能力。信息技术日渐成为学校改革发展、转变办学模式、提高管理效率的首要推动力。同时,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一项需要持续发展创新的工程,在促进信息软硬件技术水平进步的同时,也应当开展相关人才培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真正的校园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信息化校园中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共建[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3,22(3).
[2] 赵丙科.浅谈怎样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J].甘肃科技,2011,27(9).
[3] 周至勇.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探讨与实践[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0,13(6).
[4] 田备正.构建校园信息化网络平台[J].贺州学院学报,2008,24(2).
[5] 李培峰.基于Web服务的校园信息化平台的设计和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9).
[6] 滕萍.云计算技术发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11):89-91.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019-02
近年来,伴随着云服务器的出现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第三次IT产业革命把人类带入到云时代,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云计算辅助教学(CCAI)业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新方向,必将深刻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教育上的大变革。当下,网易、爱课程、央视等网络及北大、清华等知名大学建设的视频公开课已向社会公众开放,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麻省理工学院等一些国外名校的公开课程,受到不少国内学子的追捧,还有国际上声名鹊起的可汗学院,都在预示着传统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何谓云计算辅助教学?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指出:“是学校和教师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构建个性化教学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培养小学师资为己任的五年制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要顺应潮流、更新观念,积极推进云计算辅助教学,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师范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 提升云计算辅助教学的素养
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涉及信息知识、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三个方面。只有不断地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具备现代化的信息观念和信息知识,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运用信息工具收集、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才能适应课程改革,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1)注重信息意识的培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日常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工具。(2)增强学习兴趣。积极参加校内外教育技术相关理论知识讲座、教学软件设计大赛、多媒体技术培训与交流等,深刻感受信息技术对教学带来的变化。(3)培养信息收集、处理和课程整合的能力,学会使用各种工具软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感氛围或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改革尝试。(4)学校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构建共享教育资源库、创建网络学习平台以及网络协作办公等,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当然,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需要经历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坚持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才能真正促进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和人才培养的现代化。
二 把握云计算辅助教学的特征
1.灵活便捷性
无所不在的“云计算”,使得使用者可以从任何位置,利用正在使用的设备,通过互联网即可访问他们所需的信息,获得他们所需的服务。
2.协作共享性
众多用户提供资源、分享资源,避免有限的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无限的资源”“无限的服务”支持开展远程协作学习、校级协作学习,推动“校校通”“班班通”的推广。
3.安全可靠性
数据在云端,不怕丢失,不必备份。云计算系统由大量商用计算机组成机群向使用者提供数据处理服务,中央集权的数据管理,利用多种硬件和软件冗余机制,维护更专业,机制更完善。
4.应用扩展性
大部分的软件和硬件对虚拟化有一定支持,各种资源、软件、硬件虚拟化放在云计算平台中统一管理,在信息技术教学管理活动中可以很方便地使用软件、获取资源,对软硬件进行动态的扩展升级和维护。
5.经济高效性
云计算的基础设施通常是第三方所提供的,教育机构不需要为了一次性或非经常性的计算任务购买昂贵的设备。以计算量为计费标准,也减少了使用者对设备知识的要求。由于计算机及相关的基础设施是主要的消费能源,供应商出于各方面考虑,都会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更有效的系统,从而降低整体能耗。
6.节能低碳性
利用云计算辅助教学,只需要配置低能耗的上网笔记本,结合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就可以满足信息化教学活动,适应了当今生态社会的构建要求。
三 遵循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原则和要求
1.以学习者为中心是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核心原则
需要对学习者进行需求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任务、资源与协作活动。设计者应站在应用者的角度思考,设计一个更加人性化、适合使用者的教学应用环境。
2.合理设置资源
不管是教学中使用的资源,还是教学后的参考资源,都应呈现在恰当的位置,使整体界面清晰,每一个资源模块结构统一,方便学习者快速查找、浏览,不至于在云计算的学习中迷航。
3.认真筛选、及时更新资源
在云计算辅助教学中,大部分教学资源来源于网络,应对大量形形的网络资源进行认真的筛选。另外,管理者还应注意对资源进行及时更新,保证学习环境中资源的新颖性,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
4.加强协作共享
这是云计算环境的核心理念,也是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任何一个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构建和应用过程中都应该围绕共享与协作进行再设计,充分发挥云计算环境协作和共享的特性。
5.合理使用资源
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保护知识产权已是必须遵循的准则,网络资源也不例外。云计算辅助教学从平台的构建到资源的组织都依托于网络,因此,在应用时应特别注意需要这一准则,并付诸实践。
四 认识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影响
1.学习环境的变化
云计算提供了开放式的教与学的环境。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以强大的云计算为平台,在云服务中创建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管理教学进程。而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资源,营造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非正式学习将在学习者的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例,学习范围将大大扩充。可上网,便可展开学习,网上的学习资源将会越来越丰富,学习变得自然而随意。
2.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
由于云计算提供的云服务,更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就使教学方式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云计算辅助教学得以普及时,教师的教学模式也会有所改变。云计算辅助教学将促进网络教学模式的发展,在基于云服务的网络协作平台的支撑下,探究型、协作型教学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导地位明显提升,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学生利用云服务构建的个性化学习管理环境,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有了云计算带来的学习环境,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资源。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界面更简化,只要会使用网页浏览器,就可以进行学习。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能提升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个性化学习的天空越来越开阔。随着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教育利用云平台,实现教学、管理和信息交流等功能,从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云计算技术的特点看,云计算辅助教学模式应当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五 构建云计算辅助教学新模式
1.传统教学模式的再应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开展的,主要有指导接受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两种。云平台教学软件的应用,完全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云平台教学软件上往往支持各种格式的文件上传,老师可以将自己讲课的视频、课件、教案、作业等教学资料都放到平台上,由学生自行下载学习,当然这种教学方式就使老师处于被动的位置上,不知道学生有没有自觉进行学习。
2.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基于云平台的教学模式是“云技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学生可以通过i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3G随时随地和老师、同学在线交流。在这种前提下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时,教师是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究过程,可以是一个学生也可以是分组探究,因为学生学习往往不是固定的,所以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设计好完成的时间,以教师和学生协作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
3.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课程标准,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4.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云时代”网络平台下是自主学习、弹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学习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环境下,各种教学模式往往加大了自学的比重,由单一向多维发展。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并进行及时监控,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创新能力。各种适合在“云时代”开展的教学模式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由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主编.云计算辅助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