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小学智能教育

中小学智能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小学智能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小学智能教育

篇1

过去我们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和信息技术教学载体(计算机)的惟一性是相关的。而智能机器人作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另一载体的出现,不仅充实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也使我们对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使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全面的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内涵。

我国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教育方兴未艾,有识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决策者和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教育改革创新的先机,将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上。当今的教育是为以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打基础的。有超前意识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经济的发展趋势,思考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好基础。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被广泛的普及使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国逐步将中小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改为了信息技术课程。而众所周知的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以上四种技术中,智能技术又处于核心地位。它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其它三种技术中。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从原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上发展到今天,其内容也将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多年来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载体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惟一工具,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引发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的争论。例如: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是否只要学习计算机使用的争论和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中是否要有程序设计教学内容的争论。

过去我们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和信息技术教学载体(计算机)的惟一性是相关的。而智能机器人作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另一载体的出现,不仅充实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也使我们对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使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全面的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内涵。

一、让智能机器人走进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教育走进中小学校已经成为可能和必然趋势,智能机器人技术融合了造型技术、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件、硬件和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充分地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更是智能技术的结晶。智能机器人的教学内容必将给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带来新的活力,智能机器人会成为中小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智能平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智能机器人将会与计算机一起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工具,承载起信息技术教学载体的任务。

智能机器人教学内容作为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之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使学生了解智能机器人这个信息技术前沿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状况,了解智能机器人的概念和工作方式,破除中小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神秘感,为进一步学习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2.使学生掌握为一种智能机器人下载程序的方法,了解智能机器人的传感器和驱动装置的作用。理解体会程序是智能机器人的灵魂,了解体会智能机器人是怎样在人的指挥下工作的。学习为一种智能机器人编写程序,通过为机器人编写程序学到科学而高效的思维方式,提高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和比赛项目,使学生在为机器人扩充功能的过程中学习有关数字电路方面的知识,在组装扩展机器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智能机器人教育走进普通中、小学校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已经在近两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智能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校中主要是从下面的方式体现出来的。

1.以校外科技活动为动力,在校内以科技活动小组的方式出现。

2.以信息技术课内容之一的方式出现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上。

二、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程序设计与智能机器人

程序设计是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80年代初我国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之初就是以程序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在中学程序设计能力强的同学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产生正迁移现象也屡见不鲜,程序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程序设计是计算机这一现代工具为基础教育带来的一种培养综合能力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在强调程序设计教育作用的同时反思目前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必要的。对于初学程序设计的中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利用以往的程序设计媒介很难使初学者 看到程序设计应用的效果,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是目前程序设计教学中经常出现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程序是智能机器人的灵魂,让中学生通过为机器人编程序来学习程序设计的知识是程序设计教学入门的最好方法。在学习为机器人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会建立成功的信心,从而取得程序设计学习的兴趣。将智能机器人作为程序设计学习的载体,会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智能机器人使程序设计的学习与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智能机器人对学生引发的程序设计的兴趣还会对算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通过程序设计更好的学习有关的算法知识。

三、能力培养的综合平台

学习为智能机器人编写程序是以智能机器人为平台的学习内容之一,在编程序的过程中学生要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根据要机器人完成的任务来编写程序。学习者要了解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并通过编程序来控制传感器,使机器人感知外界的环境信息,并对感知的信息做出决策和响应,以使机器人完成规定的任务。学习为机器人编写程序的过程可以用拟人的方法循序渐进的进行。例如:可以将机器人的硬件看作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而学习为机器人编程序的过程是学生赋予机器人行走、避障、避碰、说话、听话、观察等人类行为功能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感受着失败的遗憾和成功的喜悦,对遗憾和喜悦的感受必然形成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智能机器人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除了要具有中学程序设计教学的程序设计语言系统和编辑系统。还要有适当的硬件功能。语言系统应该是具有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语言系统,学生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要能够学到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功能。硬件要具有很好的可扩充性和可塑性,适合学习有关的硬件知识,便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智能机器人融合了多项先进技术,随着智能机器人作为学习平台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会有许多针对中小学生的机器人产品应运而生,教育机构在选择教学用机器人的时候,要结合基础教育对能力培养的要求来选择智能机器人学习平台。

智能机器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出现,会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新的内容、新的思考和新的活力。借助智能机器人学生可以进行多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智能机器人体现的知识的综合性,使他不仅会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载体,也会成为中小学课程整合的新载体。

四、让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列

据了解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看好智能机器人教育对未来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他们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知识的教育。在他们的课程中有让学生认识机器人的教学内容。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各种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的作用。例如,介绍机器人的由来,要求学生搜集各种机器人的图片、小说或录像等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关机器人的功用和局限性及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这些内容主要穿插在科学概论、社会研究和计算机概论等课程教学中进行。

美国教育界普遍确信,信息技术将在人们的未来生活中扮演十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角色。如果现在的在校学生具有了这方面的素质,他们将来可以更容易地适应各种技术革新,也更容易在未来的信息时代获得成功。

我国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教育方兴未艾,有识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决策者和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教育改革创新的先机,将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上。当今的教育是为以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打基础的。有超前意识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经济的发展趋势,思考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资料:

1.让智能机器人教育走进中、小学校

沙有威

2001年4月5日

2.程序设计教学的新载体──智能机器人 沙有威

2002年3月17日

3.在景山学校开展智能机器人普及教育实验的建议 沙有威

2001年4月7日

4.智能机器人制作入门

篇2

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以来,各地学者陆续开展了关于多元智能理论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本文就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方式问题作简要的探讨。

语音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语言技能的基础,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交际,而交际是通过口语表达进行的,语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英语语音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语音准确程度影响着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离开语音教学,词汇和语法教学就如空中楼阁,语音能力也会影响和制约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语音教学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准确的语音对学生记忆单词、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听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一、小学阶段英语语音教学的目标和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语音教学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音、辨音和模仿能力,能掌握单词的正确读音,能根据拼读的规则读出简单的单词,能掌握字母的读音,表达时语音、声调、节奏、停顿等基本正确。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二级(五、六年级)目标为:

(1)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

(2)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3)了解单词有重音;

(4)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并不是单一的,而由八种智能组成:(1)语言智能;(2)数理智能;(3)空间智能;(4)节奏智能;(5)运动智能;(6)交往智能;(7)个人反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上述几种智能与英语学习中发音、语调、节奏及模仿有密切的联系。以前的语音教学就是教师直接教授示范,学生机械操练。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没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反而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所以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途径。对于教师来说要充分认识到语音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潜能的新方法。

二、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语音教学的方式

1.营造环境,在说唱中培养语言和音乐节奏智能。

在语音教学中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避免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下”的现象。英语语音是英语表达意义的基础,语音发音不好就会影响交际的质量和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语音的手段主要是模仿,在大量听的基础上,让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机会,在听说中培养语感、提高语音水平。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语音教学时要充分运用韵律和节奏,有效地调动小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效地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等多种智能。在PEP小学英语课本中let’s chant就体现了这一点。童谣说唱一般文字简练,通俗易懂,节奏明快。采用欢快活泼的童谣说唱作为语音训练材料,能使小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练习发音、节奏和语调。通常节奏感较强,句末单词发音都是押韵的歌谣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强对类似发音的记忆。音乐和节奏可以唤醒儿童的节奏智能。在教材pronunciation部分中绕口令的练习中可以帮助学生辨别区分相似音,也能起到唤醒儿童音乐、节奏智能的作用。如:

(1)A slow flow makes flowers grow.

(2)A frog frightens a flat flower on the floor.

(3)A brown cow has a crown.

音乐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智能广泛应用于开发个体各种智能与潜能。通过学习英文歌曲既能增加词汇量,又能增强语感和语言文化的渗透学习、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开始前唱英语歌曲可以起到热身作用,把学生带入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利用歌唱、节拍旋律等形式,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也就是利用音乐智能来增加词汇量以促进语言智能的发展。

2.理解记忆单词,开发数理智能。

在教单词时让学生对词的音、形、意有全面的了解,使所教的词在一定的情景中呈现,方便学生理解记忆。通过同义词、反义词辨析,同音异形词、词类转换词比较归纳的方式,加深记忆,提高记忆效率。辨析是大脑对事物的感知、对比、分析与概括的过程。有效的联想必须依赖于正确的辨析,联想与辨析在教学实践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学习新单词时又能通过这种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单词,起到学习中正迁移的作用。如:

(1)词根加前缀或后缀构成起词义和词性方面的联想。如:Help―helpful.

(2)对同义、近义词语或句型进行联想。如:tall―short,big―small.

(3)对语音或书写形式相似的词语或句型进行联想。如:our―sour,there―their,here―hear.

3.以对话或图片方式呈现单词词汇,加深感知印象,开发视觉智能。

英语学习必须经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可以说英语的学习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在朗读、背诵对话的过程中,可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增强语感,牢记单词、短语和句型,并培养理解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单词不会读也记不住,学习态度消极被动,遇到困难就退缩,许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甚至放弃英语学习。其实朗读背诵就是最佳途径。因此,学过的对话和课文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这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根本方法。在教学中采用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这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听说活动随着教师一步一步开展下去,避免教师一味灌输,使学生接受的过程为主动学习的过程,有助于激活视觉空间智能,从而促进语言智能的发展与巩固。

4.在情境和小组学习中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在英语的学习中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表演课文,例如打招呼、问路等,创设情境,进行自然的交际,使严肃的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5.在TPR活动中提高运动智能,营造欢乐的学习气氛。

在PEP小学英语课本中有很多TPR活动。全身反应法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结合课堂实际,教学内容设计成了一系列指令式语言项目,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项目用身体做出反应,让学生“动口动手、手舞足蹈”,激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以口头指令给予指示,并辅以肢体动作示范帮助了解指令的意义,学生在充分了解语句的意义时,再以肢体动作做出正确的回应,不但能减轻开口讲英语的压力,更能积累足够的信心。这样能使印象更深刻持久。如学习脸部五官的英语单词时,学生边听边读边用手触摸身体部位,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既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放松大脑,又能巩固新单词记忆,还能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提高语言智能发展的效率,并能于无形中提高运动智能,提高语言和动作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一些探索,由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语音教学有很大的价值。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只要给予鼓励、机会和教育,创设促进多种智能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策略,那么几乎每个人的所有智能均能得到有效的发展,甚至可以远远超乎我们所预期的效果,有效促进英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志宏主编.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章兼中主编.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邵瑞珍主编.皮连生副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4][美]拉泽尔著.吕良环等译.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篇3

一、引言

据预测,21世纪中期,人类社会将全面进入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时代,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将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随着机器人价格的下降、简易性的提高、其潜在的巨大教育价值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使得机器人进入了教育领域。在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日等国家,已将机器人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上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下至中小学、幼儿园,都正在积极开展机器人相关的教研活动。为了适应未来科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教育部从2003年起把中小学机器人比赛纳入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又将“人工智能初步”及“简易机器人制作”列入选修内容。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通过程序控制,自主完成某类任务的机器系统。教育机器人则是一类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机器人,它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教学适应性,符合教学使用的相关需求;其次是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特定的教学用户群决定了其价位不能过高;再次就是它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增、减功能模块,进行自主创新;此外,它还应当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国内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教学的开展虽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但仍然游离于日常课堂教学之外。究其缘由,其中一主要因素是当前教育机器人产品缺少规范,品牌繁杂,开放性低等教育机器人产品自身的问题。以下,我们将结合各个教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机器人教学的要求,在对此进行阐述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使用者所需的配件、人机界面等产品功能和结构设计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二、各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机器人教育目标

1.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机器人教育目标

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是由他自身与外部世界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结构。儿童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新鲜、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因此,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阶段的机器人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习使用机器人的兴趣。具体到教学要求上,对于硬件部分则要求学生了解简易机器人的基本构造;说出各类传感器(如声音、光敏、红外、温度、触摸)的功能及其对人类功能的模拟。能描述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更和工作原理,能描述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如通过传感器搜集信息、通过程序来判断处理信息、控制外部动作等;如果条件允许,则可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要求和已有的模块化组装部件,尝试动手制作或组装简单的实物机器人,将编制好的控制程序导入到实物机器人;在程序设计方面,学习LOGO等简易语言或图形化操作界面,能够结合使用传感器模块和流程控制模块等编写程序,感受利用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机器人教育目标

初中阶段正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

初中阶段的机器人教育,不仅要求培养学生使用机器人的兴趣,还要教授机器人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前沿。在硬件知识部分,除了在制作和操纵简单的机器人的基础上,探究机器人的机械装置、电子装置、传感器装置等,能力强的学生可对机器人构件功能进行拓展应用,例如用继电器和声音传感器组装声控灯;在软件部分,了解计算机控制机器人做出各种动作的简单流程,感知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理解程序的基本结构,了解“确定算法,编程实现”这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3.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机器人教育目标

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各认知能力不断完善,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他们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学习动机更强烈。

高中阶段的机器人教育,已经出台了一些课程标准,如新课标“简易机器人制作”模块要求学生知道单片机和机械传动的基本知识,能设计与制作单片机和传动机械等组成的简易自动控制机器人或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对于硬件知识部分,学生除了对各部件功能结构的了解外,也会自行改造;在程序设计方面,考虑到对学生算法与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对图形化编程的掌握外,还要求使用更高级的程序设计语言,如Qbasic、C、Java等,通过代码编辑器直接设计程序来控制机器人运行,在编程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育机器人的功能设计分析

综上所述,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要求都各不相同,那么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就需要选用不同的教育机器人产品,以便提供合适的功能、配件以及人机界面。那么,目前的教育机器人产品能否满足各种年龄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呢?市场上不乏有很多好的教育机器人产品,但也存在一些不近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根据上述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机器人教育的要求,我们对四个阶段所用机器人产品在结构与功能、程序设计与传输、机器人本体三部分的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了如下表1所示的教育机器人的结构功能及标准要求简表1。

1.应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机器人的设计

适用小学阶段的教育机器人,在结构设计上,主要体现在插件应用上,对于机械传动系统可选用积木式或插件式或变形式三种类型。这样的结构设计利于学生在机器人外形上做创新,凭自己的想象任意搭建机器人,设计出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对于机器人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这部分知识要求超过了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因此可选用模块功能封装的形式,分别采用一体化控制模块和成品设备;在人机交互上,可以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例如遥控;也可用程序控制,选用简易的可视化图形编程语言,如用LOGO语言做一些简单的编程。儿童学习LOGO语言,有利于他们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可选用程序传输这种安全简便的方式把程序导入到实体机器人当中;对于小学生来说,还应选用结实耐用的、安全的机器人产品。小学教师认为,除了以上几点外,选用的机器人产品也要方便管理。除此之外,根据学校的条件可选用一些有外形的机器人,例如,AIBO机器狗,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

2.应用于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机器人的设计

初中阶段使用的机器人在设计上不再以外形为主,需要附加一定的功能,要求学生了解简易传感器原理及其使用,并能体现出机器人在焊接和控制应用方面的知识,其机械传统系统设计时可采用遥控式或单片机式,这样学生对单片机的原理将有初步的了解。同时,采用单片机还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的价格,利于机器人教育的普及推广;控制系统可直接采用控制版,使得单片机的相关知识更为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执行系统,设计成半成品的形式,使之功能封装成模块化,利于学生自行组装;在人机交互上,除了选用遥控式外,弱化益智类玩具的概念,体现出机器人一定的智能化,可选用一些较LEGO语言要复杂些的程序设计语言,如Qbasic,为后续学习VB语言作了铺垫。传输技术还是采用安全系数高、操作简便的数据传输形式。初中教师提出,除了以上几点功能设计要求外,所设计的教育机器人不仅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用于参加比赛。

3.应用于高中阶段的教育机器人的设计

适用高中阶段的教育机器人,在结构设计上要求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注重产品功能的综合应用,最终达到可在多门课程中通用的要求。因此,机械传动系统除了可选用初中阶段所采用的单片机形式外,还可选用嵌入式。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单片机方面的设计要紧密结合通用技术模块的要求,选择可多次烧录的单片机型号和简单易学的单片机编程语言;在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部分,可采用套装散件。采用单片机和散装化套件都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人机交互方面,除了保留简易的图形编程软件平台之外,鉴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今后计算机编程角度考虑,设计相对较抽象的编程语言接口,如Java、NQC、C++、C、汇编语言等。对于程序的传输除了选用数据线和红外线发射传输之外,还可选用烧录技术。

四、结束语

教育机器人作为机器人教育的实施平台,其建设水平的高低对机器人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研制适用于不同阶段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要求的教育机器人,不仅有利于解决教育机器人产品的开发、选用,教学实施等当前机器人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机器人教育资源、实验经验的共享,对于推动我国机器人教育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规范化的教育机器人产品设计开发需要教育政府、高等院校、中小学学校、机器人厂商等各方面的共同协作与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国民,张剑平.我国基础教育中机器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5:92~95.

[2]彭绍东. 论机器人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6:3~7.省略/fuwu/jyfg/200703/142790.html

篇4

中图分类号:G7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4-0061-03

教学的有效性要求一是教学有效果,二是教学有效率,三是教学有效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问、精力和物力投人,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实现自主有效学习,达到教学设计的目的。技能教学要达到效果,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了解掌握学生动态,有针对性的推行教学改革。

一、技能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技能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职业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技能教学的内容还是技能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1、管理层不能有效推动和落实技能教学改革

只注意到“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改革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而”上。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技能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而地全而铺开。

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管理者比较关注着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较少重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造成很多有益的教学方法未能及时得到推广。教师和学生难以逾越管理者所制定的规范,超越于某种理论的实践创新也得不到及时的认可,这显然违背了管理学中的“发展原理”。

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根据“系统原理”,只有技能教学的各个要素帮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技能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而必须同步配合,技能教学改革才能生效。“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列职业教育尤其重要。

2、专业技能实训场所建设的滞后性和设备投入的不足相对影响技能教学的训练和有效保障

现代技能教育为适应市场需要,都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为了提高技能教育的绩效,投入大量资金来配置实验、实习设备。按每个专业的要求来配置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会造成学校过重负担。而且市场发生变化,会造成设备和资金的闲置浪费,使学校处于窘地。一般职业学校在专业实训设备建设上都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重点配置骨干专业的实验、实习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专业技能教学的训练和有效保障。

3、专业教师动手能力的不足和实训指导教师的严重匮乏制约技能教学改革

专业师资的质量问题。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有从普教改行来的,大部分是近年大学毕业生,他们理论水平尚可,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专业而也较窄,不可能很好地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目前我国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专业课和实习课教师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尤其是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学历达标率低,技术等级证持有率低,这已成为制约职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瓶颈”。

4、重理论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观念制约技能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价机制在一定层面上引导教师注重理论课程的教学,理论教学较之技能教学操作简单、教学效果见效快,教学评价直观;技能教学投入大,见效慢;不少职业学校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中往往采用结果评价方式,而过程性评价难以操作,对技能教学的评价大多采用专业技能等级证的获取率是否达到规定的比例来作为评价的参数。造成职业学校注重教育主管部门的专业理论会考,注重劳动部门的技能等级证书的通过率。这就有失偏颇的引导教师注重理论教学、重视证书通过率,不利于学生技能的真正掌握。

二、技能教学改革的措施

职教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

1、调整教学计划大纲,处理好教学与技能考核关系

职业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时,既要认真考虑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也要考虑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按照专业特点,制订教学大纲,合理设置编写模块式课程,课程既要体现符合学生特点,又要符合教学规律,满足学生继续发展的需要,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把企业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学生能力组织成课程,写出教学大纲。“实际、实用、实践、实训、实效”。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作出一定的修改和补充,并注意及时把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纳入教材内容,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同时兼顾终身教育需要,分为四种课型: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程和技能操作课。理论课程和技能见习实习比例为3:7。

2、注重教学过程监控,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的过程。应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引导、指导作用。教学过程实施项月化、任务化教学,是为了保障技能教学的效果。我们在一堂技能课中配备主讲教师、监督教师、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学生技能训练,不同教师在同一堂技能教学课中各司其职,承担不同的任务,相互协作、互相配合。围绕教学实效性,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规定主讲教师一堂课中要少讲多辅导,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并在技能教学力求做到学习环境一体化,比如我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所有课程全部在机房完成,所有实践全部在机房,建立学生学习小组制,随时可以分小组开展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随时都有老师指导。每堂课设置教师教学任务清单,学生学习要求清单,使教学任务,学习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课后分发课题教学调查表,摸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及时调整和反思。

3、注重学生技能学习兴趣的培养

设计丰富的课堂学习活动,技能教学内容尽可能采用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培养学生兴趣,采用项月教学和任务驱动法,设置不同梯度的阶段目标,培养学生成就感,尝试和体会成功的喜悦。例如计算机技能操作课程VB基础运用项目学习阶段结束后,编制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任务,编制了动画演示任务说明书;趣味打字任务说明书;纸牌游戏任务说明书等项月清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提问,小组讨论,调查,操作演练和演讲。

4、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推动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不断

提高

为了突出专业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中级工达标率,我校经常开展群众性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在专业技能竞赛中,把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作为竞赛要求,在校周内造成人人苦练技能,个个争当专业能手的浓烈氛围。专业学区、专业教研组甚至班级问都开展经常性竞赛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经常展示其进步,展示其过硬的操作技能。学校自2001年开始,每年5月份召开一次全校性的技能运动会。全校性的学生技能运动会目的在于全面促进学生技能培训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学技能,比技能,促提高的技能教育氛围。在全校性技能运动会上,围绕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和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特点。共设立了35项比赛项同,在宣传发动,组织落实的基础上,有95%的学生参与到本次技能运动会中,参与人数之多,设立项目之广,学生热情之高是举办之初没有预计到的,除了列活动进行严密的组织以外,后期的奖励发放仪式、橱窗展示获奖人员和名单照片,给获奖人员原初中毕业学校发送喜报等工作,无疑会作为一种职校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的有效措施。随后的几届技能运动会,要求参加比赛的学生覆盖而达到100%,让各专业学生充分展示技能特长,不断激励技能骨干。学校在评比三好学生的同时,单列技能先进个人或技能标兵,并给予精神、物质鼓励,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只要有比赛,积极派送选手参加竞赛,来提高职校生技能比武的频率,通过技能竞赛推动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5、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做到资源共享

为促进学校和企业跨合作,提高学校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毕业生就业率,学校重视与企业的接轨,成立专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技能教学等进行论证规划,建立一起校外专业实训和教学见习基地。同时加强与高职院校――金华市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学院等高校的紧密合作,在师资培训、教师交流、实训场所沟通、相关就业信息等方面做到资源共享。与浙江师范大学软件研发中心合作,开展软件专业学生培养新模式研究的紧密型合作项目。大胆进行计算机专业技能实训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创新。取得一定的成效。

6、改进考核评估方法,做好过程考核

重点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解成不同任务,用具有实用背景的任务全面评估学生学到了什么专业能力。评估通用能力的发展水平。每一门课程都要进行连续多次的评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课堂教学中实行教学执行一评价表格,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课题教学的技术难点、监督教师和执行教师的沟通交流、学生的普遍性问题、个别性问题等等,加强刘学生的全而了解和监控,不以一次考核“定终身”。通过每次评估后的反馈,促进学生的发展,及时改进技能教学。

7、重视教学见习、实习和毕业设计,开创情景教育

简单的专项的操作技能主要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的链来掌握,而一个人的综合职业技能的形成要复杂得多,综合技能是在现场、岗位和工作环境相似的情境中形成的,是在完整的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不可割裂培养,不可能在分割的操作中形成,为此,我们在学生三年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专业特点,开创专业模拟场所,使学生在一个相似的环境中模拟操作。例如: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校专门设立旅游专业的客房操作模拟室、餐饮模拟操作室和标准客房,内部的布置参照酒店进行,学生进入实习场所后,按照酒店各部门的操作规范实习。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机电专业学生,进入实习场地必须身穿工作服装,严格按照安全条理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点下完成各程序的规范操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在三年学习的后期,十分注重毕业设计这个环节,相当于增设一门阶段性的综合课程。毕业设计一般是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由相关指导教师提出设计题用和设计目标,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来进行设计。它不仅考查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能力怎样,更要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课本知识和实际运用融会在一起,尤其学生通过动手制造出自己的产品,还能产生专业优越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的作用是任何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通过毕业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成就与反思

通过技能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

1、技能教学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技能教学改革在我校的具体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反复的检验与校正,在实际运用中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从学生就业适应和跟踪调查中也不断得到了验证

2、充分认识到要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必须设置一定的任务,实施项目教学,注重技能的过程监控,不段激发学生操作课的教学的创新,这是我们开展富有成效的能力培养实践的前提。

3、专业技能教学质量和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等级和获奖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如2005年浙江省金华市数控专业学生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1人(第一名),二等奖2人,导游比赛一等奖2人(其中一人第一名),二等奖2人,烹饪比赛一等奖2人(其中一人第一名),CAD操作比赛二等奖2名。参加全省导游技能比赛二等奖2名.三等奖1人。烹饪省比赛银奖1人。各专业技能等级证考试通过率比以往有较大的提高

4、毕业生依据过硬的操作技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基本能做到应岗和顶岗要求,就业情况良好。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5、学生技能学习竞赛热情空前高涨,反映在2006年举办的学校第5届技能运动会上,全校职高一、高二1377名学生(高三年级已经参加就业实习),参加33个技能项目的比赛人数就达到1418名,获奖学生400名。

几点反思:

1、职业学校实施技能教学改革必须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操作课的教学必须实行小班化、项目化、过程化管理。

2、要努力提升专业指导教师的技能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3、技能教学要行之有效,必须保障学生操作的技能工位。多练多考,设置阶段性考核同标。

4、加强与企业行业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依照行业标准,指导教学实践。

篇5

一、合理创设情境,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有了合理的教学情境,才能够去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受性,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一种最佳的语文教学状态。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小马虎受骗记》好吗?”学生一听讲故事,兴致就格外浓,他们瞪着有神的双眼盯着你,等着你,那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学生的情绪也感染了我,故事讲得津津有味。我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小马虎把牛头砍掉写成‘午’,给小马的头上带把刀写成‘乌’。这些错误源自于小马虎写字不细心,马虎的过错。我们今天学习认识了这么多生字,你们想当公正的裁判还是想当那个小马虎将生字写错呢?”这样的情境创设,将学生的情绪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巧妙设疑,留给学生丰富的创造空间

语文教学中的设疑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使学生由疑问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能够在疑中思考,启发思维,广思途径,寻求办法,这样才能较好地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有细致的理解、汲取和消化,让学生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依据课堂所体现的特征性进行指导,解决好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实践关系,积极诱导学生在实践中敢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达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互动的效果,使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学习,努力克服学习中所存在的困难,积极思维,让其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开发。

三、探究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篇6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61-01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有疑才有获,有疑问、有思考、有探索的课堂才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课堂,也是一节真正成功的课堂。而恰恰好问,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探索未知领域的 摇篮。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质疑,说明他肯动脑筋,并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判断,归纳信息能力。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培养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

首先,教师要做到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不例外。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提问题。例如:在教学《柳树醒了》,齐读课题之后老师质疑:“我读了课题有好多疑问,是谁把柳树叫醒的?柳树醒了是什么样的?”长此以往,在教师的示范疑问下,学生潜移默化就会提问了。其次,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的问”。例如:教学《春雨的色彩》教师采用倒序的方法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的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然后抛出问题:读了这段你有什么疑问?学生马上就提出了“是谁在争论?是在争论什么?” 这样就创设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会不由自主的进入到质疑的思绪中,从而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下一步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而且能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使学生敢于提问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专家分析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有的教师怕影响自己的权威,有的则怕影响课堂秩序,所以只能接受在接受,久而久之课堂上学生不问了,只留下了教师的声音。因此,要学生敢问,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

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要使这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指出了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力。为此,教师要努力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平时可以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膀,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也要在课上多关注学生,给予一个肯定的手势或点一下头,微笑一下,给学生用于回答问题的信心。总之,教师要利用言语及行为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距离近了,学生的心理也安全了,这就是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了,并且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放心大胆地去问。

篇7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培养计算能力,注意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这说明培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那么,何谓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呢?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以下几点认识,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一、概念理解素质教育

根据近代一些教育家的看法,概括地说:“素质教育是指国家强制的、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灵活的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各方面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全方位地说,素质教育具有六个特征:强制性、平等性、全面性、社会性、未来性、创造性。

二、小学数学教师应达到以下素质标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素质教育本身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高水平的,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教师应该具有崇高的献身科学精神。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一切科学技术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要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没有一种献身科学的精神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甘做“蜡烛”甘为“人梯”能用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给人光明,助人攀登,引导青少年走向未来,使之成为“四有”新人,合格的接班人,

2、数学教师应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好的文化修养。做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但要有培养下一代的强烈责任感,将毕生精力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强决心,更应有系统的数学专业知识、有努力学习钻研专业知识、教学理论和积极实践的顽强意志。因为无“能”的教师决不可能带出有“能”的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对自己所教的知识必须融汇贯通,得心应手,同时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因此,数学教师只精通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广泛的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开阔视野、勇于创新不断改革教育思想。

3、数学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与实验操作技能。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否学到有用的知识,主要在于教师是否有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与实验操作技能。这种能力要求教师:首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种基本功包括语言表达、板书、板图和动手操作几个方面。数学教师必须学会普通话、语言必须条理清晰,有启发性、引人人胜。教师的板书、板图必须条理清楚、脉络准确分明,规范精炼。

其次,数学教师还应具备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即具有一定的实现教学素质,这种素质包括实验技能方面的素质和实验教学方面的素质,二者缺一不可。

三、选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智能素质

我们对素质教育的含义以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仅有一定的了解是不行的,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还需在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能逐步学会并正确掌握概念,并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概念去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推理。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首先,应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注意训练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其次最重要的还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选用恰当的训练方式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通过“师生谈话”“设问”展开学生思维。谈话法是课堂上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当中与学生的谈话要能启发学生思维使教与学的双方以谈话的形式进行思维的交锋,这样的谈话才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课堂上应给学生多的发言机会,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说话的机会,不仅使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而且也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是同问题相伴随的,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靠教师按认知顺序设计的问题逐步形成。课堂上的提问必须目的鲜明,要求明确,富有启发性,以促进学生思维为目的,一般应在知识关键处设问,在思考的转折点设问,在探求规律中设问,实际教学中三种设问方法要交替使用。例如讲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10.25÷125后过渡到计算10.25;12.5,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可以设计这样三个问题:

①今天学的小数除法与以前学的小数除法不同点在哪里?(在思考的转折点设问)

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们还没学过,你能把它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吗?(在关键处设问)

篇8

现代俄语教学要求用俄语教俄语,教师要用俄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俄语处理教材内容,并且要求学生用俄语参加课堂实践活动,用俄语提问及回答问题。师生在课堂上都说俄语,这已是俄语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和优秀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社会对中职毕业生提出的要求,俄语教学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习俄语并运用俄语进行口头交际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因此,加强俄语口语的教学已被大家所注重,这不但是学习俄语要达到的要求,也反映了俄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中职俄语,尤其是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问题,需要切实解决。

一、分析原因

从教师角度来看,有这样一些原因:

1.中职俄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以知识为本,重知识传授,轻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单纯的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性学习;

3.教师所创设的教学语境不够真实,缺乏生活化的真情实感的语言实践。以上这些原因最终使学生处在被动地位,久而久之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思想就象套上了枷锁,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与提高俄语交际能力所需的“主动”、“自我体验”是相矛盾的。

从学生实际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俄语的过程中要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在俄语教学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自然也会产生不同的障碍。归纳起来有两方面:一是缺乏本国语言交际规则的明确知识,因为一些教师并不知道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应尊重对方的交际习惯,不可以以自我为中心;二是缺乏对外语交际规则和交际模式的明确认识,因为一些教师不知道外语的语法结构中有一定的程式。前者过失在于学生的母语教学;后者过失则在于外语教学。中国的语文教学历来注重书面表达,忽视口语能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只能靠自我领悟或模仿。因此学生以学习汉语的方式来学习外语。另外,中国汉语界也缺乏对汉语交际模式的研究。这对外语教学很不利,外语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辨析母语与外语形式上和功能上的差异,强化其“跨文化意识”,从而获得真正的外语交际能力。这一点,给我们所有中职俄语教师提出了挑战。这就迫使我们在日常点滴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渗透和比较。

二、培养方法和具体措施

俄语课堂教学过程交际化应该做到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交流,用真实的语言材料用俄语教俄语和学俄语,用语言做事,使用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使交际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教师要选择接近语言交际的练习,使课堂练习交际化,在做练习时,不仅要多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还要设计多种情景,鼓励学生在说俄语时带表情,伴以手势、动作,要象演戏一样把生活中的交际场合搬进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堂上所学的俄语创造条件。此外,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教师在讲课时要以姿势助说话,充分利用手势和动作来增加说话的力量,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俄语的实际用法。另外,要充分利用课上师生用俄语交流的机会。教师在课上的一切活动都要用俄语进行,如组织教学、讲解、布置作业、解答问题等。把教的俄语用到师生交际中去,扩大和占领使用俄语的阵地。这样学生运用俄语的能力和习惯才能养成。教师不但要注意课堂上俄语的操练和使用。而且要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和生活里使用俄语。操练是为了使用,使用是对操练的检查和扩展。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实现俄语教学的目的。

突破课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培养交际能力现代外语教学要重视课本,但如果完全被课本所束缚,不仅教法会凝滞、教学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增加语言材料的输入。在利用课本的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增加与课本水平相近的语言材料。这样会使学生既学课本内的知识,又有在广泛的生动材料中让所学词汇、语法及语音在其他情景中不断地反复再现,从而在真实生活中将词汇、语法、语调的意义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学生也能跟着材料的设计自觉地参与练习,积极进行思考,从而使俄语学习的方法升华到更高境界,尤其是学生学习兴趣大增而且持久,语言信息大增而且易于吸收。学生很快就能深刻地感到,书本上的俄语只不过是活生生的有趣的交际工具的一种书面符号,真正有意义在于用一种语言表达、接收、传输信息,利用它去学习、了解、享受生活,创造生活。

三、俄语课堂交际活动是一种活动性和交际性较强的教学组织形式,除了选择好适当的方法,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以积累系统的语言知识作为课堂交际活动的基础。某一项活动看上去似乎是独立的,但它必须是一系列交际活动系统的一部分。整个活动系统应该建立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语言知识系统基础之上。2.以学生的交际活动为中心。无论是交际活动的设计还是课堂上的现场组织,都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那些善于表现的学生尽可能给他们机会去表现;另一方面,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加入到交际活动中去,对于那些锻炼少、羞于开口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参加。课堂交际活动组织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教师和全班同学的交流,也可以是教师和某一个同学的交流。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让尽量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活动,应该提倡多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在两个学生之间进行,也可以由几个人组成一个组进行交流;可以是坐着进行谈话,也可以走动着相互交谈。总而言之,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语言水平来选择适当的交际活动方式。

总之,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广泛的作用。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膨胀的时代,信息的表达快、传输方式多,但人与人之间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交际方式还应属口语。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智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它的强弱对于一个中职生的成长以及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非常密切。因此,俄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职业;能力;渗透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国务院在文件中已经明确指出了这一点,比如:《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同时,在国家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健康第一”的指导理念已经深入各大院校,可以说目前的素质教育已经迈向了新的台阶。但是,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一味的重视运动技能的培养以及锻炼,盲目的追求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整个课堂是以老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被忽视,职业能力严重低下,达不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终身体育的意识也难以培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将体育教学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完美的结合起来。应该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深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针对学生将来的职业,以及职业特点进行教学,重视职业体能素质、体育健康常识以及社会化的教学将终身体育的意识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这样,才能弥补当前教育教学的不足,最终实现体育教学和职业教学的双赢。

1 确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是高职院校进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前提,这个目标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这一目标的确立和职业院校的特点密不可分。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社会的实用性人才,只有实用性的人才才能走向管理工作的一线,才能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劳动生产。因此,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的,可以说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的灵魂。在重视这一点的基础上,着重对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坚持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在学生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这里既是接受教育的地方又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平台和起点,是人生重要的过渡点。因此,职业院校应该重视提升学生的运动素质,并不断强化。同时,培养其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在教学中重视应用性的体育技能培训,加大对体健知识的渗透,让其形成正确的卫生意识和体育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未来高强度以及快节奏的工作模式,顺利的完成从学生到一名职业人员的转变,为体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2 体育本身的作用

体育课和其他课程有着明显的不同,体育课本身具有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体育课不仅能释放学生的情感,更能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自娱自乐,和周围人打成一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多样化,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将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铭记于心,努力构建轻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实践性也是体育课的又一特点,因此要训练学生的不同身体部位,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职业活动。教学中的运动训练和职业工作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因此应该培养强壮的体能和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上下功夫,只有强化体能训练才会适应未来的工作要求,提高对工作的承受能力,才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

3 体育教学是促进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竞争意识。体育教学中永远不能脱离挫折和竞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参与竞争,展示自己的运动素质,尽情的发挥自己的特长。竞争是激烈的,同时也是残酷的,因此有胜利者也会有失败者。失败者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因此,竞争无疑是对学生受挫能力最好的锻炼。体育课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耐挫折能力和承受能力,这样学生在走向未来的岗位后,才能适应各式各样的挫折和困难,才会有足够的承受力去继续工作,为未来的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也不能忽视。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永远不能忽视,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集体项目。集体项目的最大特色就是对队员间组织协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只有队友间配合默契,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沟通,加强自我的约束。同时,敢于承担责任,不互相推诿,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集体活动的参加会增强个人的优秀品质,决策和反应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3)加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意识。无论什么体育项目都有自己的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和要求是体育项目的核心和要求。规矩会约束个人的行为,将自己的行为约束到一定的框架内,如果违背,就会得到相应的惩罚。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规范意识,提升其道德水平。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未来残酷的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和获取一席之地。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只要重视这些问题,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其竞争意识和耐挫折能力,提升道德水平,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体育教学和职业教学双赢的目标就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尹长源.浅析高职体育教学渗透思想素质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8).

[2]谢银儿.论素质教育观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4).

[3]王玉扩.陈庆舍,李会增.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7).

篇10

《礼记・学记》有言“ 善教者莫不长善救失”,意思是努力地使受教育者增长优点而弥补过失,同时也是要求施教者努力地使受教者最大限度地增长优点,最大限度地弥补其过失。如何增长?如何弥补?作为施教者,只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才能真正落实“救失”。尤其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针对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将精心准备的教案和教学设计顺利完成,引导中职生学好英语,掌握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运用教学微技能是实现上述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微技能顾名思义其价值在于“小”,几乎在整堂课中可以无处不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均可使用教学微技能:组织教学,导入,复习,新课,学生活动,评价与激励,小结,作业布置;教学微技能意义在于“准”,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时间、准确的使用某种或者若干种微技能;其应用在于“活”,同一种教材,同一种教学内容,因学生的不同而运用不同,因课堂形势的随时变化,而随时改变,因材施教、因时利导,使有效教学成果最大化。

一、中职英语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代中职课堂也和中小学课堂一样,由“师本”转向“生本”,由“专制”转向“民主”,师生互动的效果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中职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可以说是越来越“早”,但由于中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功底薄弱、缺少学习方法,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或是畏惧、抗拒心理,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和氛围,外环境不良因素干扰等原因,导致中职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教师关注教学艺术,教学中的细小过程,目的是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更加关注学生,充分运用教学技能,解决上述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实现有效教学。目前,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法不当。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些中职英语教师为了迎合课改,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现代的一些教学方法,不论是否适合教材、课程和学生,一味生搬硬套,尽管看上去形式新颖,但是效率低下。

2.多媒体“满堂灌”。为了追求花样、吸引眼球,而过多的追求课件的美感,或为了让学生看视频而放视频,而不是切实的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需要,结果往往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或者是将所有内容搬到PPT上,眼睛不离屏幕,手不离鼠标,基本不顾学生的反应和感受,尽管教学程序和步骤都存在,但已与教学目标渐行渐远。

3.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化。在新课讲授完之后,刻意给学生安排一些活动,想体现新课改理念,体现有效教学,但是由于对活动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设计,使活动流于形式,或者是对学生活动缺乏指导,教师仅仅安排任务后袖手旁观,或在活动结束后又缺乏有效评价,使学生放任自流,像这样毫无教师教学技巧性的课堂,尽管气氛热烈,但是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二、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微技能运用

要想真正实现英语的有效教学,实现有效备课是基础和前提。有效备课不仅需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还要深入了解学情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课堂是中职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展示和各种教学微技能综合运用的舞台。因此,实现有效教学,最关键的是课堂上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微技能。教学微技能包括言语肢体技能训练技能、课堂活动的组织技能、提问技能和板书设计技能等几个方面。

1.言语肢体教学技能。肢体教学技能有表情教学( help understanding)、眼神教学( classroom management)、身势语教学(包括手势教学)( order management)、语调的变化(幽默,深沉等)(emotion,arouse interests)。上课时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美的微笑,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肯定的手式都是言语教学的有效补充,贴近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言语教学技能可利用教具、实物、挂图、网络等资源,充分创设语言情景,包括使用生活照片(situation)、使用历史事实(develop thinking)、使用情景( real)、使用课外资源(people materials)、使用现场演示、实物(visual funny)、音乐歌曲( background/ help understanding) 、图片( examples, uses)、挂图、卡片、使用timeline、表格、故事(situation)等等。

同时,教师语言小技能里也是有大文章。教师的言语应是有人情味、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这是重要的言语教学技能之一。

案例一:如何让学生举手?

“刚刚讲解的这段短文,听不懂的同学请举手!”往往没有学生举手,再问,“那么听懂的同学请举手!”往往只有零零星星的举手,对于自尊心普遍偏强的“95后”们,到这里可能课堂要陷入僵局了,我们不妨换个方式:“刚刚觉得老师讲的太快了,觉得老师没讲清楚的请举手!”这样可能就较之前更容易收到预期的效果了。

案例二:“帮老师一个忙好吗?”

在巩固复习环节,若只让学生跟读课文,单词,或者再将课文讲解一次,对我们的中职学生来说,往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且课后遗忘率也较高,但若将文章或对话进行挖空处理,或是故意写错单词,请学生填完整或者给老师挑错,这样效果会好的多,如:

(1)“帮老师找找这节课的这段对话,哪里有问题,改出来有奖励!”

Interviewer: Good morning, Miss Tang. Could you tell me nothing about yourself?

Tang Hua: I am a student at FES Vocational School. I will graduated next month. I am creative and hard-working.

Interviewer: OK. Have you ever do a part-time work?

Tang Hua: Yes, I have worked as a full-time salesperson in a company at two years.

(2)“帮老师个忙,把下面这个填成完整的对话吧!”

Interviewer: Good morning, Miss Tang. Could you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about yourself?

Tang Hua: I am a student at FES _______ School. I will ________next month. I am creative and __________.

Interviewer: OK. Have you ever done a _____ ______?

Tang Hua:Yes, I have worked as a part-time salesperson in a _______ ______ two years.

2.课堂活动的组织技能。组织竞赛抢答、辩论、小组合作、头脑风暴、信息差、猜词游戏和其它形式多样的小游戏等课堂活动,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学会思考、竞争、合作、学习,掌握知识、学习方法、听说读写技能技巧等。例如学习了商场购物交际英语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分组模拟购物情景,在这一活动课程当中,学生既要注意合理的分工合作,又要掌握购物交际的有关语言项目的基本词汇和句型等,达到了多种训练目的。词汇记忆的活动组织就需要运用多种组织技能,也包括言语教学技能。

案例三:词汇记忆的组织技能

(1)情景记忆:生词放于句子中记忆,根据上下文猜词游戏记忆策略。

(2)歌诀记忆:如不定式做宾补须省TO的动词编成歌诀:省TO动词很重要,注意观察不可少;三看二听一感觉,还有三让要记牢。(注意-notice 观察-observe 看-see, watch, look at; 听-hear, listen to 感觉-feel 让-have, make, let)

(3)联想记忆、头脑风暴等。

3.提问技能。课堂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预习、新课还是复习,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问答、对话、讨论,都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充分实践、内化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然后再无序地提问学生展示成果。无序可以让所有的人处于“时刻准备着”的状态,保持思维的活跃。当学生难以用所学知识表达这样复杂的问题,老师也可以给出一些提示或者例子,一步一步地引导深入。

案例四:引导式提问技能

如讲解mine/hers/his/yours等名词性物主代词时,教师首先借用不同学生的钢笔、书等进行连续发问:

T: Whose pen is this? LiLei, is it your pen?

Li: Yes, it is. It’s my pen.

T: Whose book is this? Wang Ping, is it your book?

Wang: No, it isn’t.

T: Whose pencil-box is this? Meimei, is it your pencil-box?

Meimei: No, it isn’t. It’s Wu Yu’s pencil-box.

这时,教师可以导入新词mine, yours, his, hers等。

T: This is Li Lei’s pen. It’s his pen. It’s his. This is Wu Yu’s pencil-box. It’s her pencil-box. It’s hers. This is my English book. It’s mine.同时,请同学重复跟读。

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并练习使用新词。

T: Whose pen is this? Is it yours?

S1: Yes, it is. It’s mine.

T: Whose book is this ? Is it yours?

S2:No, it isn’t. It’s not mine. It’s hers.(指向物品所有者)

T: Whose is this? Is it hers?

S3: Yes, it’s hers.

T: Whose is this? Is it his?

S4: No, it isn’t his. It’s mine.

T: Is it yours?

S5: No, it isn’t mine. It’s yours.

篇11

一、自控能力的心理学分析

自控能力从心理学上来说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自控能力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属于非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心理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事例说明,许多人的事业成就,往往主要的不是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而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有着优良的非智力因素。

自控能力具有鲜明的年龄特点,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我们应当去引导、激发、培养他们的体育学习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同时也具有鲜明的心理特点,即气质与性格类型上的特点。气质中的抑制性、冲动性、注意时间的长短等与儿童的自我控制表现水平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相对来说,粘液质的人最善于克制自己,自我控制能力强,而胆汁质的人则多冲动、好斗、易激动。因此,孩子不同的气质类型是影响其自我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自控能力是随着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学生自我控制行为的体现,一个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有自我控制的意识,也就是必须在认知上形成明确的观念。在规则认知或行为后果认知的基础上,学生出于对规则、制度的遵守,认识到应该自己管住自己,从而抵制外界的诱惑,表现出自我控制的行为。因此,认知的发展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着学生自控能力形成的一个方面。

二、体育教学中的自控能力构成

从现代教学认识论的角度来考察,学习是由他控式学习和自控式学习构成的统一体。所谓“他控”,就是教师为主导,全程调控学生的学习。所谓“自控”,就是学生主体自觉主动地调整和控制自我的学习活动。教与学的关系是多次他控与自控交融的统一关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主体本身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学生方面来说,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调控有重要作用,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有利于释疑解难等;但也有明显弊端,容易造成学习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调控,则可以弥补他控学习的不足,可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单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把学生从被动、依赖中解脱出来并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促进学生多方面的主动发展,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自控能力。而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主体自控能力,就要先了解体育学习自控能力的构成。

体育学习自控能力包括注意自控、情感自控、意志自控、负荷自控、行为自控、身体练习自控。注意自控能使学生认真听取教师讲解,专心看示范,专心致志地投入练习,对与上课无关的事物或有妨碍的活动加以抑制;情感自控能使学生学会冷静地控制自己的不良心境,理智地驾驭自己的情感,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意志自控能使学生克服困难,实现既定目标,完成体育学习任务;负荷自控能使学生自我监督去控制练习的强度和量;行为自控能使学生面对外界诱惑和困难时的自我监督水平;身体练习自控能使学生有良好的运动直觉与空间知觉。

三、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学生自控能力培养

体育自控能力的培养虽然主要是依靠学生的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师脱身事外。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创设条件、情景来培养、引导学生由被动控制变为自我控制。

转变观念,培养主体精神:改变以往教师指挥、控制一切的教学控制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自主地进行体育学习,使其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与心理。

丰富教学内容,强化体育意识:我们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优化教材,激发学习动机: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

变革教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学生、场地器材情况,以丰富、新奇、的组织教法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严以待生,增强受挫能力:严格要求学生,辅以鼓励、肯定,消除学生逆境中的消极情绪,坚持不懈,努力完成目标。

理性评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应理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从而采取积极学习策略。

四、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控能力的效果

以教师为主的他控式学习,讲究目标、方式、要求等的一致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不利于形成个体学习的特色。相对而言,学生主体的自控学习,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自愿的、主动的,并且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这种自控式学习,通常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这样,就非常有利于达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其创新精神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实现学习过程的管理。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主体自控,便可以随时监测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和控制,这样的学习过程管理才是系统性、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实现独立探索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的关键。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其探索学习活动才是有效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才会主动地更加深入地研究所学或主动地帮助他人,从而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这也是实现学生学习过程最优化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精神。

五、小结

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对于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通向成功的一种重要精神素质。良好自控能力的形成绝不是一日之功,从培养自控能力入手形成良好的主体学习能力更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篇12

1. 家庭教育的失当。有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对子女实行无原则的溺爱,有的家庭父母过分强调自己工作,忽视了对子女的关爱,有的家庭父母文化素养较低,顾及不了子女的教育。

2.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或交友不慎,受社会上不良少年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的念头,认为现在读书没有用。

3. 学校教育的失误。受当今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对学生只重分数,对后进生缺乏爱心,缺乏引导;学校生活的枯燥,学校活动中忽视了后进生的参与,加之部分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学生厌恶学校生活,抵触情绪严重。

分析后进生的心理,他们是很矛盾、困惑的:

1. 后进生也渴望与其他人一样,想有良好的学习成绩,但实际学习的时候,往往虎头蛇尾,学习上的惰性显现出来,这种良好的愿望与学习能力的低下构成了一对矛盾。

2. 大多数后进学生在力求改变现状,提高学习成绩的过程中,怕付出,怕刻苦学习。缺乏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这种进取心与畏难情绪的矛盾也很普遍。

3. 后进生都渴望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但是他们有的因失败了而怕再失败,有的想试不敢试。在行动上圈地为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怕被别人嘲笑,说话办事缺乏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因此他们做事自暴自弃,不愿意独立承担工作,这种患得患失的矛盾也很明显。

如此种种,大多是由于心理错位而形成的智能品格方面的差异,由于差异产生,并在一定条件下扩大,未能在外界帮助和影响下及时得到纠正。日积月累,导致能力得不到正常发挥,意志得不到适度锤炼,逐渐成为后进生。

针对实际情况,利用体育教学特有的便利条件,注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利用体育教学转化后进生。

1. 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适度的关爱。

马卡连柯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也认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因此要平等的对待后进生,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主动与他们交朋友,多鼓励,多沟通,获得他们的信任。

王同学,由于父母离异后跟奶奶住一起,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平时比较自由散漫,曾与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无心学习,我知道后,作深入了解,并找其谈心,和她交朋友,发现她行为习惯差,但是很聪明,而且在体育方面有一定的特长,于是动员她加入了体育兴趣小组,平时有意识的和她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她的思想动态,让她担任女生器材组的组长,促使她严格要求自己,对她的任何一点成绩对不放过,在体育课上大加表扬,大大激发了她的上进心,通过她自己的努力,班主任老师的配合,争取了家长的支持,在我的带领下,她多次参加区、市、乃至国家级的比赛,均有出色的表现。通过这些她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找回了自信,并不断的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了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家长心中的好孩子。毕业多年后,还与教师保持良好关系。

2.在体育教学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契机。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后进生中有不少人对体育感兴趣,有的体育成绩还很好。所以创造条件,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中有展现自己的舞台:可以任命担任体委、体育小组长、体育小干部,让他们参与管理、组织协调,体验自己给班级管理带来的麻烦;还可以采用树立典型,激励表扬的方法。有些后进生学习成绩差,但体育成绩比较好,利用体育课,让他们做示范,表扬他们反应敏捷、学的快。

何同学平时比较顽皮,但身体素质很好,知道他的情况后,在体育课上就一些简单动作的学习,请他做示范员,在班主任的配合下经过一系列的教育,任课老师对他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集体主义思想体现明显,他的文化成绩也有所上升。

3. 以激励手段,促进后进生转化。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后进生心理上往往存在着忧虑、害怕受挫、自卑、自暴自弃、缺乏信心等心态。但他们同样是一个富有思想感情和个性独立的人,他们同样需要别人的赞美,更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多讲一句鼓励的话,就会给后进生以极大的支持与鼓舞。所以,我们应给后进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来增强自尊和树立自信。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成立体育兴趣小组,以体育兴趣小组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篮球赛、拔河赛,增进同学间的交流,感受集体的温暖;组织兴趣小组进社区参加公益劳动;带领兴趣小组,参观科学宫等。

5.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篇13

一、智能手机APP在小学教育中“双刃剑”的作用

(一)智能手机APP运用的利处

当前,很多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机,懂得使用微信、电子字典等APP进行交流和学习。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智能手机APP感受到了网络的便利,增加了学生的见识,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运用智能手机APP能够帮助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能蛱岣哐生的学习质量。此外,通过APP还能够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主要方式仍然是课堂教学为主,可是伴随着智能手机APP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各种网络授课、轻课、微课方式的多样化,让传统的小学教学教育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课内外时间能得到更充分利用。除此之外,老师能够借助APP为学生补充更多书本中所没有的知识,这样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能够利用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够更加扎实,从而达到高质量教学。

(二)智能手机APP运用的弊处

虽然智能手机APP有很多的利处,可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小学生的自控力比较差,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管理,在课堂教学中推广应用APP还需要探索。目前老师多数只是通过APP布置作业,利用APP进行延伸练习,而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已经趋向依赖网络搜索,甚至通过社交软件抄袭。

小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的阶段,通过APP在网络上相互沟通与交流,很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而自控力比较差的学生,更是难以协调好学习与网络的关系,阻碍了学生信息应用能力的提高,也让许多家长对智能手机,对APP畏之如虎。

二、提高智能手机APP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应用的策略

(一)充分应用智能手机APP延展教学方式

虽然小学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可是课堂教学受到时间的限制,很多练习不能够在课堂中完成,所以,老师在运用智能手机APP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地利用其功能的延展性。通过微信订阅号、微博等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增加师生之间的联系,及时引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内容。例如,老师可以使用QQ、微博、论坛、朋友圈等教学难点内容,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更快地获得知识。此外,通过专业的学习类APP,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和发现不足,例如,在“一起作业"APP中,语文教师可以每天制定背诵或朗读的内容,要求学生录音上传;数学老师可以布置计算题,学生做完即得到分数;英语更是可以自动辨别学生的读音是否标准,自动评级。其他还有“作业帮”“小孩子点读”等自主选择自学项目的学习类APP。运用这些手机APP帮助学生记忆学习的内容,巩固知识点,也让学生通过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老师在运用智能手机APP的过程中,要多与家长联系,创建与家长的联系网,让家长参与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APP学习软件。这样有助于规避学生陷入网络中不能自拔,影响自己的学业。

(二)选择合理的教材内容,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APP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面逐渐扩大,让老师充分运用智能手机APP的手段进行小学教学工作,让小学生利用网上聊天、阅读文献资料也能够自主学习,培养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可是,老师在选择内容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对选取的知识点应该进行科学的筛选和应用,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在课下展开复习。

老师在应用手机APP的时候,需要对教学的整体性给予高度的重视,规避闲散性的教学方式,在APP中也要树立教学目标,合理地利用手机APP的功能,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整理与设定,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创新性思维,让教学目标能够顺畅地实现。有效地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高质量教学水平,引导教学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

(三)智能移动设备及APP进入教学的前景展望

目前,笔者所在的地区已开展试点“电子书包”进课堂,上课时,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老师上课,也不再直接讲授书本知识,而是给出闯关任务,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完成……并且电子书包除服务于课堂教学外,已向第二课堂进行延伸,包括英语单词拼写竞赛、古诗词大赛、汉字小博士等活动。期待本次尝试能使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对教师个人而言,尚未找到一个可以开发创建自主定制内容,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老师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信息数据的收录,运用大数据处理,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给出相应建议的APP。因此,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能够对现有APP充分利用,也是现代化教师所需要提升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