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

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

篇1

当前社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不少员工产生相对被剥夺感;群体性焦虑情绪严重,这加剧了急功近利、肤浅急躁的工作氛围。并且员工在相互认知之间,形成有关他人印象的过程中,由于认知主体和认知客体及环境因素的作用,社会知觉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这些偏差无非是由于某些特殊心态规律作用的结果.而这种心态规律就是员工对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不一致、内在的、综合性的心理和行为倾向。而要科学理性把握住这种心态规律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端正积极的自我认识心态.诚实清楚地了解自己,找到适宜自己的健康精神负担水准,以此为基础采取适时的思考方式,正确分析现状,不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宽容而理性非感性地思绪去决断和行动,进而挖掘和培养自己的才能、兴趣、目标;从而把精神压抑感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让自己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实际上是处于一种任何紧急情况发生时都能随时随地应变地伺机状态。摒弃那种对身上的一些“累赘”“包袱”怨天尤人,树立自我约束意识。站在问题矛盾立场上思考问题,使自己与事物浑然一体,使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尽可能缩小,以产生共鸣与和谐。尽可能全面考虑问题,在思想上和方法上有充足的应变能力,不管自己身处在何种景况中,也要保持广阔的视野,用不失平衡的目光洞析世界。而思想心态一旦无所畏惧地与目的相结合它就能够成为一种创造性力量。

其次是理性控制工作中情绪心态管理。情绪与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能发挥情绪的积极作用,进行良好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员工增加自我监控,提高工作有效性;树立科学的工作安全预期,其实就是一种尚未上升到明确意识状态的安全潜在意识,如果员工能使自己确信“我是成功的人物”那就和“事实上已经成功了”起同样效果;在自我可能的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以想象的可能性去形象化安全工作。正视情绪劳动,就是员工付出努力进而控制情绪的表达方式。1、注重情感方面的个性修养;2、建立情感诉求,进行情感教育;3、树立乐观主义人生观;4、学会使用幽默语言,制造和谐工作氛围。员工不应该仅仅把工作视作是取得面包、衣服、房子,养家糊口的一种“需要”、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而应该把它当作一座塑造能力的熔炉、锤炼品格的学校。

三是建立员工亲情档案。活跃工作环境,培养“安全第一”的企业文化。把安全提升为企业文化,让每个职工在工作的过程中都有一种“谨慎”的态度,养成“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工作习惯。积极了解员工家庭生活状况,开展各项民主活动,处处为员工着想;不定期进行谈心和互访活动,交换看法,稳定思想情绪;解决生活中各种困难,以绝员工后顾之忧,展现集体温暖,人世亲情。

四是建立科学、行之有效的变电站安全管理评价机制,强化安全管理模式;完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确立精细地安全指标衡量标准;充分利用制度规范的一切评价活动,进行综合、统一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与不定期分析;也就是说安全管理工作评价的常态化。当然,评价关键不是对错,是在对的时候你从中得到了什么,错的时候,你从错中失去了什么。再者就是应疏浚员工的晋升通道,防止阶层固化;重塑变电站安全管理价值体系,建立激励和约束对称的激励机制。事实止,管理者永远没有办法知道员工内心里有什么,只有在他受到驱动和激励之后,才可以看得出来你能不能把他发动起来,只要激励与约束用的适当,把大门打开,让员工发挥出潜能来,他就会表现的比以前更好!当然管理者能够以区分个性心态差异进行管理,根据个性心态的特质合理安排工作,根据差异相辅和互补进行人员配置、设计和维持一种差异心态成长的氛围,也是变电站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手段。

篇2

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多车道、具有中央分隔带、全立体交叉、集中管理、控制出入、多种安全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高标准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具有行驶速度高,通行能力大等特点,由于高速公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交通事故大为减少,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上车速快,一旦发生事故,其严重性增大,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两倍。

一、危害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因素分析

首先,驾乘人员的安全意识的缺失。由于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路况良好,所以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不需采用很多措施,这样导致驾驶员警惕性下降,一旦遇到问题,反应不及时,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缺少高速公路行驶经验,缺乏高速公路交通常识,驾驶员长时间疲劳驾驶,以及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法规意识薄弱。

其次,雨雪雾等恶劣天气的影响。由于高速公路上车速快,尤其是山岭重丘区,小气候变化多端,雨雪雾恶劣天气更多,客观又存在弯道多、纵坡大等因素,很容易造成连环追尾碰撞事故,而发生群死群伤。大雾对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由于高速公路的车速快,在大雾来临之际非常容易发生连环追尾事故,造成群死群伤。尤其是在出现团雾是危害更大,所谓团雾就是雾气集中在一个小范围内,该范围内能见度极低,有时候能见度甚至不到1米,而在团雾范围之外则视线良好,这种情况下,就经常会给司机造成错觉,当他们以高速行驶到团雾中时,猛然视线受阻,往往盲目减速造成后车追尾。

二、安全:高速公路管理的最高价值追求

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是机遇大于挑战。实现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是管理者最核心的追求,为此本文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从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参与者与决策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践行者,推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平安畅通、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建设和谐高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因此,在建设和谐高速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作用,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工作。要在着力推进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企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要对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属性、责任和任务,重新进行认识和定位;对员工在高速公路中的地位、作用、价值以及如何全面发展,重新进行评价和安排,着力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的创新,坚决摒弃那些过时的理念和做法,推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走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之路。

(二)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自实施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随着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相关规定、规程、条例的实施,大大强化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意识,明确了作为安全生产主体应承担的职责,从而加大了安全措施经费的投入,大大提高了生产经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高速公路安全作为当今公路安全的重中之重,在招标、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都存在安全防护因素。

(三)做好安全宣传,提高安全意识。高速公路由于道路环境与普通公路不同,宣传工作也有其特殊性。高速公路的安全意识一方面来自于驾驶人,驾驶对象即车况,另一方面来自于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系统。因此对两个方面的宣传、教育是确保宣传到位的必要条件,做好两方面的宣传教育也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安全意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人的因素特别是驾驶人员的因素造成的。应对驾驶员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驾驶员的素质,针对高速公路的行驶特点,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让驾驶员懂得高速公路行驶中的注意事项。对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教育处理,使之从中吸取教训。驾驶员在行驶前应注意制定合理的行车计划,不要疲劳驾驶,不要超速行驶,对车辆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应按要求使用安全带。

(四)整合资源,齐抓共管。随着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网面临的交通压力逐渐增加,及时准确地高速公路上的事故、险情地段、地点,可以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损失程度。为此,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为高速公路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获得动态交通信息,引导高速公路使用者合理选择线路,有利于交通流的合理分配,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避免连环事故的发生。

(五)注重提高执法水平,坚持执勤执法规范化。在高速公路上开展执勤执法工作有着影响面大、被管理对象流动性强等特点,为此坚持执勤执法规范化是开展勤务工作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补充。一是进一步改进执法模式,完善执法机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查纠违法行为时既要纠正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使其受到教育,又不能激化矛盾,做到有理、有据、适度,最大限度地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二是加大民警教育培训力度,认真做好相关法规的学习贯彻工作,适时开展执法教育培训活动,为民警开展执勤执法工作奠定基础,进一步提高执法质量;三是组织开展执法交流活动,通过定期组织民警开展执法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在执勤执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点,相互交流执法心得及经验,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公共工程利益相关者;核心价值;VBS

Key words: public works stakeholders;core values;VBS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051-03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公共工程的投资力度增大。一方面,公共工程的实施满足了公众的需求,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公共工程也引起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投资绩效不理想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为了使公共工程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对公共工程进行价值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运用VBS方法系统分析了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共工程核心价值体系。本文的最终研究成果,是期望通过实现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提高利益相关者对公共工程的满意度,进一步的提高公共工程的价值度,使公共工程的价值趋于最大化。

1 公共工程核心价值理论

1.1 公共工程的内涵

公共工程是指国家作为投资主体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公众需求、目标人群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等目的而建造的工程项目[1]。

公共工程根据项目是否有收费机制或者说资金流入区别于一般工程项目,可以将其分为纯经营性公共项目、准经营性公共项目和非经营性公共项目,本文主要研究准经营性的公共工程,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工程:煤气、地铁、轻轨、自来水、收费不到位的公路等。

1.2 公共工程核心价值

本文认为:“价值”即事物的有用性,项目对利益相关者的有用性构成了项目每个利益相关者的价值[3]。

工程价值是指工程活动及其成果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关系,工程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在工程活动领域创造、实现的。工程目的即满足主体需要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工程价值,如工程的经济价值、工程的政治价值、工程的生态价值,工程的军事价值、工程的社会价值以及工程的人学价值等会[4]。

公共工程的核心价值可以理解为“以公平为前提,以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有效地实现公共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

2 公共工程投资决策阶段核心利益相关者界定

2.1 公共工程利益相关者识别

公共工程的利益相关者就是指在工程项目中拥有某种利益要求的,会受到工程项目决策、实施及运营活动的影响,同时也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个体、群体和机构。[6]在工程的全寿命期内,工程的利益相关者众多,不同的项目阶段,利益相关者不同。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到公共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以下7个,分别是政府、投资人、金融机构、环保部门、周围社区、媒体、社会大众。

2.2 公共工程核心利益相关者选择

根据Michel的利益相关者动态变化的思想,公共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应同时具有两个属性特征[1]。属性1:对项目具有明显的影响力并承担对应的风险。属性2:能够体现公平性为核心的社会属性。根据这一界定标准,界定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政府、投资人、社会大众、环保部门和周围社区被界定为公共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核心利益相关者。

3 公共工程投资决策阶段核心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投Y决策阶段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分析

根据上文,公共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5个核心利益相关者已经确定,分别是政府、投资人、社会大众、环保部门和周围社区。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VBS的研究方法,需要对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进行分析,提炼出各个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要素。其次,根据以往的文献整合,将各个价值要素归类到公共工程核的价值标准,其结果如表2。

3.2 公共工程核心价值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根据上文归纳总结出了23个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指标及价值要素,并对价值要素进行分类,整合得到12个价值标准,通过5级李克量表法对价值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其次通过“KMO和Bartlett的检验”来验证样本数据的正态性和偏相关性,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样本精度的KMO值为0.892,说明原始数据之间的偏相关系数较大,适合做因子分析。此外, 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显著性水平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样本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可以继续做因子分析。利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从这12个价值标准指标中,进一步的提炼出价值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得出数量较少的有代表性的公共因子,按照SPSS软件默认的特征值大于1的提取原则,应该取5个公共因子。根据累计的方差贡献率可以看出,前5个因子所解释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1%,已经对大多数因素变量给出了充分的概括,所以取前5个因子比较合适。

为了更清楚的反映因素变量间的关系,采用方差极大化正交旋转(Varimax),得到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表4。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对5类因子进行概括,并对因子变量进行命名,五个因子及对应的指标分别为经济价值(X1、X2、X6)、社会价值(X5、X7、X8)、环境价值(X3、X4)、科技价值(X9、X12)和文化价值(X10、X11)。

综上所述,公共工程投资决策阶段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4 结语

本文系统分析了公共工程利益相关者以及公共工程核心价值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利用现有的价值哲学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SPSS数据处理分析方法法,得到了公共工程核心价值体系。本文得到的只是初步参考,研究尚有许多不足,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来加以完善,希望对评价工程价值以及给出价值标准的研究上能够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80.

篇4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施工阶段施工合同管理是指发、承包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发包人要求承包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并控制好工程造价;承包人要求发包人按合同约定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并及时支付工程款。在实际工作中,工程纠纷主要是由于施工合同约定不清、工期违约、进度款支付违约、变更签证洽商过滥造成的。因此,要搞好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必须加强施工合同的管理。

一、完善施工合同内容,减少施工合同纠纷

施工合同是发、承包双方共同约定用以指导整个工程施工、结算、保修等纲领性文件,严密的施工合同有利于减少合同履行中的纠纷,维护双方利益,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因此,合同订立伊始,就要注意尽量准确全面约定有关事项,对工程承包范围、合同价款、变更、价格调整、计量与支付、索赔、竣工结算等主要影响工程造价的条款进行完整约定、准确表述,并明确争议解决办法,违约应承担的责任,索赔应具备的条件等,尽量避免以后纠纷。

(一)准确界定工程承包范围。许多纠纷来自工程承包范围界定不清,导致结算时互相扯皮。如有的工程项目,在招标时标段划分不科学,标段或专业之间相互交叉;有的工程项目,在施工期间还有新的施工承包人加入,而发承包双方又没有理清相应的工程量;还有发包人凭借自身优势,肆意从总包方拿出项目单独发包,造成发包项目标的零碎,结算困难。因此,施工合同应清楚准确界定工程承包范围,分清总包与发包人单独分包的工程范围,对招标项目不含而又有可能交有承包人施工的项目,应在施工合同中明确计量办法,防止以后工程造价失控或引起争议。

(二)合理约定有关风险。一方面,要对人材机市场价格风险进行约定,应根据工程建设规模、特点、复杂程度、技术水平等选定合同类型,合同类型确定工程风险分担办法。应特别注意采用固定单价或固定总价合同面临的人材机价格风险,充分认识施工合同的效力是法律赋予的,只要不是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变化引起的税费增减,就不能以任何理由调整合同价格,如施工合同采用固定价格,即约定了人材机价格固定不变,那么在施工期间,即使造价管理部门公布了相应的人材机价格调整信息,也应以施工合同的约定为准,而不能在结算时调整相应的费用。另一方面,对法律变化风险管理进行约定,基准日期后,法律变化导致承包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发生除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调整以外的增加时,由发包人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减少时,应从合同价格中予以扣减。基准日期后,因法律变化造成工期延误时,工期应予以顺延。因承包人原因造成工期延误,在工期延误期间出现法律变化的,由此增加的费用和(或)延误的工期由承包人承担。

(三)严格约定计量与支付程序。工程进度款计量与支付程序是经常引起双方争执的重要因素,有的是因发包人资金不到位,拖欠资金,影响工程进度;有的因承包人没有按计划完成施工,其工程进度款拨付受到影响;还有的是双方在工程计量、支付上认识存在差异,不能确定价款而延迟拨款,进而影响工程进度。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约定,特别是约定好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确认办法,并在实际工作中按约定执行。应约定发包人有工程进度款支付控制权,承包人如果没有按约定完成施工内容,发包人除不能拨付工程进度款外,在下次拨付工程款时还将扣减部分进度款予以警示。同时,应明确发包人拖欠资金、不按时支付工程进度款,对工期延长、材料价格上涨等造成承包人损失应承担的责任。特殊情况下,发包人资金不到位,可约定给发包人一定的筹款时间,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应逾期付款的利息。

(四)准确约定材料设备采购、接收、保管、使用。因同一材料设备在不同时间地点,其价格差别很大,发承包人应掌握材料设备市场行情,及时认定价格。一方面分清发包人应承担的材料设备责任,发包人应按合同约定提供合格的材料设备,若因供货延迟,影响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作施工进度,造成工期延误,除工期顺延外,给承包人造成的损失还应赔偿。如发包人采购的材料设备质量不合格,承包人有权拒绝接收,已进场的材料设备,由发包人负责撤出场地;不合格的材料设备在施工中已经使用,需要拆除或返工的,承包人负责拆除或返工,但其损失由发包人承担,影响工程进度的工期顺延。另一方面,明确约定承包人应承担的责任,承包人应按施工进度计划及时采购施工材料设备,因承包人原因,造成工期延误、材料设备涨价,应按原确定的材料设备价格执行;材料设备价格下降,则按降价后的价格执行;承包人采购的材料和工程设备,应保证产品质量合格,承包人应在材料和工程设备到货前24小时通知监理人检验。承包人进行永久设备、材料的制造和生产的,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向监理人提交材料的样本以及有关资料,并应在使用该材料或工程设备之前获得监理人同意。

此外,在合同约定时还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约定不得违法或与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如某施工合同约定“工程延期竣工每天违约金为万分之十。最高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

而有关规定分别为万分之三、百分之三。一旦发承包双方放生纠纷,类似约定将得不到法律支持和保护。二是用语要规范严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很多争议是由于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个别条款用此模糊,履行过程中一旦一方处于优势地位时,就可能以此为借口,要求提高或减少工程造价,甚至以停工或撕毁合同相威胁。

二、依照施工合同严格进度控制,为搞好造价控制打下良好基础

加快施工进度,争取早日竣工,是发承包人共同追求的施工目标。但在实际工程中,有许多影响施工工期的因素,如地质勘测资料深度不够,特别是地质资料错误或遗漏;设计深度不够,规范应用不恰当;临时停水停电断路;组织协调不力以及发承包人为了赶进度而违规压缩施工工期,或随意追加工程量导致工期延长,这些因素既容易产生工程质量问题,又容易造成工程造价失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进行进度控制、造价控制。

(一)合理确定施工合同工期。发包人应当依据当地现行《工期定额》计算施工工期,同时应充分考虑影响工期的各种因素,招标文件中应列出定额工期和招标工期,招标工期不得小于定额工期的70%;投标人承诺的投标工期不得小于定额工期的70%;投标工期小于定额工期的85%时,投标人应根据投标工期编制完成且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施工方案,承担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责任,并计算抢工费。

(二)清楚记录开竣工时间。开工、竣工时间是进度控制的重要环节。承包人应按照约定的期限,向监理人提交工程开工报审表,经监理人报发包人批准后执行。开工报审表应详细说明按施工进度计划正常施工所需的施工道路、临时设施、材料、工程设备、施工设备、施工人员等落实情况以及工程的进度安排。合同当事人应按约定完成开工准备工作。经发包人同意后,监理人发出的开工通知应符合法律规定。监理人应在计划开工日期7天前向承包人发出开工通知,工期自开工通知中载明的开工日期起算。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的,以承包人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之日为实际竣工日期,并在工程接收证书中载明;因发包人原因,未在监理人收到承包人提交的竣工验收申请报告42天内完成竣工验收,或完成竣工验收不予签发工程接收证书的,以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的日期为实际竣工日期;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的,以转移占有工程之日为实际竣工日期。

(三)明确工期提前与延迟的费用计算办法。发包人要求承包人提前竣工的,发包人应通过监理人向承包人下达提前竣工指示,承包人应向发包人和监理人提交提前竣工建议书,提前竣工建议书应包括实施的方案、缩短的时间、增加的合同价格等内容。发包人接受该提前竣工建议书的,监理人应与发包人和承包人协商采取加快工程进度的措施,并修订施工进度计划,由此增加的费用由发包人承担。承包人认为提前竣工指示无法执行的,应向监理人和发包人提出书面异议,发包人和监理人应在收到异议后7天内予以答复。任何情况下,发包人不得压缩合理工期。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发包人原因导致工期延误和(或)费用增加的,由发包人承担,且发包人应支付承包人合理的利润;因发包人原因未按计划开工日期开工的,发包人应按实际开工日期顺延竣工日期,确保实际工期不低于合同约定的工期总日历天数。因发包人原因导致工期延误需要修订施工进度计划的,按照修订的施工进度计划执行。

因承包人原因造成工期延误的,应约定逾期竣工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和逾期竣工违约金的上限。承包人支付逾期竣工违约金后,不免除承包人继续完成工程及修补缺陷的义务。

三、规范变更、签证、洽商,有效进行造价控制

施工变更、签证、洽商是施工合同的补充文件,运用它解决施工问题,即有利于完善设计,也有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但变更、签证、洽商过多、过滥,既影响设计意图的实现,又可能增加工程造价。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规范变更、签证、洽商,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一)保证变更的质量。一方面,发包人应针对施工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设计人、监理人、承包人研究,选择既科学又经济可行的方案通过变更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变更应内容具体、表述准确,有具体的变更部位、变更原因、变更项目和数量以及特殊情况的技术处理等,同时做到有编号、有台帐,保证变更的质量,杜绝盲目与不准确的变更。

(二)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施工时引起现场签证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深度不够,使工程实际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符,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型号不符合设计要求等。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发承包双方都应认识到签证只是设计的补充、完善,发包人应严格控制签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坚持按图施工。如施工图本身存在较多缺陷,应通过施工图会审,找出存在的问题,而不是通过签证解决施工图本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做好各种资料的管理与签证记录,保证签证的准确性。签证要尽量缩小范围,限制签证授权,严格签办审批手续,明确签证要求。

(三)加强洽商的审核监督。实践中,很多发包人急于项目的开工,既没有对投资、建设标准、设计深度等进行认真深入的审查,也没有对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性与完善性严格把关,造成边设计、边施工、边洽商,有的项目甚至一变再变。因此发包人必须对洽商的行为加强监督,因洽商造成损失的应追究相应人员的责任。严禁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洽商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等。

四、依据施工合同,强化结算审核

工程结算是发承包人的后期合作阶段,也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实质性阶段,在此阶段,发承包双方容易撇开施工合同就事论事,有的不按约定规则计算工程量或重复计算工程量,有的不按约定的计价方式计价,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为维护发承包人的合法权益,必须以施工合同为依据进行工程结算。

(一)认真审核工程量。工程量审核是工程结算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造价管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还应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过程有系统的认识。一方面,应审核承包人是否完成施工合同或变更签证洽商约定的全部工程量,剔出未完成或未施工部分的工程量,尤其要剔出发包人另行分包的项目。另一方面,要审核工程量的计算是否符合现行计算规则,实际工程量与结算所报工程量是否一致,有无重复计算工程量等问题。

(二)准确核定变更、签证、洽商费用。按施工合同约定的计价管理办法审查变更、签证、洽商内容与投标内容,特别是固定总价合同是否重复列项,审查变更、签证、洽商手续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发包人授权的现场代表、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有关人员签字、盖章,如果内容模糊,应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甚至现场勘测。审查是否准确,有无把不属于变更、签证、洽商范围的内容列入参与结算的情况,诸如承包人自身的原因返工的项目,施工现场临时设施项目,及承包人现场自身用工等。

(三)依约确定项目单价。无论采用工程量清单还是预算定额计算造价,都应该按施工合同约定进行核查。执行预算定额进行结算的项目,应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确定使用定额,审查有无乱套定额、混用新建与修缮定额的情况,有无高套定额字目或不套用定额字目的情况,审查工程内容是否与定额子目不符的问题。执行工程量清单的项目结算,应对招标时所依据的施工图纸以外实际发生的工程量变更和由于发包人原因造成的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计算误差进行调整,工程量清单中原有的项目,应按中标的综合单价确定;工程量清单中有类似的项目,应参照中标的类似项目综合单价确定;工程量清单中没有的项目,可按预算定额或施工合同的约定计价原则予以相应处理。人材机价差按施工合同约定计算确定。

(四)按施工合同约定的费率计算。主要根据投标人报价或施工合同确定的计费标准,审查承包人结算有无抬高计费基数的情况,计费类别是否与施工合同或投标文件确定的标准一致,计费是否准确,是否存在已由发包人向外发包又重复计费的情况,项目之间是否存在交叉取费,是否存在高套计费标准等问题。

总之。施工合同管理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手段。签订严密的施工合同,严格执行合同,并依据施工合同进行结算,才能既搞好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又能搞好造价控制。

篇5

一、高速公路一线职工队伍心理特征分析

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职工队伍也在蓬勃壮大。以甘肃省高速公路为例,已通车里程近2000公里,一线员工近万人。当前,高速公路队伍的精神状态总体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为了增强文章的针对性,本文侧重对一线员工消极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1.面临的压力较大

一线员工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方面:一是来自行业本身的压力。高速公路一线工作内容较枯燥、单调,面临的压力大。二是生活环境压力。高速公路点多线长,收费站大都位于比较偏僻的地方,员工与外界接触较少,加上“五班三运转”的工作制式、半军事化管理,部分员工反映与社会存在一定脱离,对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减弱,出现情绪问题自我调整能力减退。三是家庭与社会压力。员工的生活、工作长期游离正常的家庭生活之外,物价、收入、生活带给青年职工的压力越来越大。四是自身发展的压力。高速公路岗位设置层级少、人员流动不快,客观上一线人员发展空间小,上升渠道少,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状态存在较为普遍的不满意。

2.职业倦怠

主要表现有: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客观上,随着通车年限增长,部分老员工也已进入了职业倦怠期,而高速公路专业分工类似性强,员工转岗机会不多,职业倦怠的特点更加突出。

3.缺失公平、公正感

一方面,社会各方面的变革给青年职工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青年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明显增加;另一方面,近年来高速公路行业发展很快,但因为种种因素,经济效益并没有得到相应提升。加上社会对高速公路行业认识不足,对高速公路收费存在抵触情绪。在此背景下,一线人员感觉薪酬低,与自己付出应得的回报不相称,导致工作热情不高,在行为上不思进取,抱着“工作干好干赖无所谓”的想法,以“混”的态度去工作。

4.自我调整能力较弱

由于员工队伍年轻,面对的各种生活问题比较集中,以及工作压力、发展带来的激烈竞争、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一些青年职工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烦燥易怒,情绪波动大;加上缺乏有效的心理教育与管理,缺少释放缓解压力的途径,目前员工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普遍不强,常有过多和过强的挫折感,且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将工作之外的不愉快带到工作岗位,影响文明服务质量。

二、加强高速公路队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高速公路行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培育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速公路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更为繁重。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突出问题,帮助员工们建立理想明晰具有可实践操作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满足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2.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员工幸福指数,是实现员工和单位共同发展的需要

由于工作节奏快、竞争激烈,压力感、紧张感加重;由于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交往减少、隔阂感加深,缺乏与社会人群的横向对比,员工表现出焦虑、浮躁、冷漠、怀疑、怨恨、偏执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经过长期的累积发酵,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不仅伤及个人身心健康和幸福,也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轻则影响工作质量,重则产生泛化,对工作、集体、社会不满,导致不良的社会心态,影响对集体及个人未来的发展利益选择,影响社会和单位和谐。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员工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有效调适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帮助克服心理困扰、心理障碍,调整心态,使他们放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积极乐观地工作和生活,获取事业和人生的最大成功,是高速公路单位紧迫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

1.必须遵循心理科学规律,重在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提高员工幸福指数

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当前,以管理思维要求老百姓用“理性思维”代替“情绪表达”,以“淡定心理”驱除“焦灼疑虑”,显然难以达到。要遵循心理规律,寻找弥散在员工中的“弱势心态”的心理根源,一方面,积极解决“有形”问题,建立和健全适合单位、员工认同的激励、竞争、制约机制,为青年职工个人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创造公平发展的空间、共建共享的平台,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创造一个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希望职业环境。另一方面,从源头上及时进行个别疏导,避免员工在集体生活或工作单位被孤立不合群后,心理产生障碍、排斥,再受挫折的恶性循环,帮助调整认知与情感,确定合理的心理参照系,调整成就动机,提高本体安全感和幸福指数,以帮扶的形式带其走出思维的困境。

2.必须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保障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常态化

科学有效的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是消除非理性最有效的解药。要使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成为常态,发挥长期稳定的作用,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工作既要尊重心理科学规律,把握心理疏导工作特点,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又要注重贴近群众需求,集成服务功能。

3.必须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需要与发展

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从经济和道义上给予关怀,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精神上充分实现人的价值。在注重行业需要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员工个性化发展需求,充分考虑员工的群体特点和个性差异,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需要,不同发展目标设置、规划出针对性的方案和措施。

四、结语

在高速公路的施工人员管控上,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整体调配工作,适时、适当地引导员工向组织要求的方向发展,协调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与行业发展前景之间的关系,达到缓解员工压力与提高单位绩效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逐步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更加关注人们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探索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全面进步和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企业员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生活和工作节奏的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也导致员工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员工的思想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变化。落实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企业,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径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一种工作理念的创新,也是方法的创新。人文关怀中渗透着心理疏导,选择心理疏导方式本身就体现着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实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手段。以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时不尽如人意,原因可能多种多样,而工作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工作思路比较狭窄即为其中之一。过去,思想政治工作习惯于把问题症结锁定在思想素质、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人带来某种新的心理伤害,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对我们有一种勇于创新、视野顿开的感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贴近实际,贴近员工,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重在解决他们内心的世纪困惑,在这个基础上,施之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

(1)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是稳定发展,最难得的是人心思齐。注重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既实现对广大员工物质生活的关怀,也实现对广大员工精神生活的关怀,关注员工个体独特性、深层情感和发展需求,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帮助员工走出心理困惑和心理阴影,解除员工畏难情绪,树立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企业形成积极健昂扬向上的心态,使他们蕴藏在心底的巨大潜能喷薄而出,从而较好地促进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2)“以人为本”意味着要遵照人性的基本规律,理顺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将人的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优化人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确立人的主题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是为员工更好地生活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支撑,它传递的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一种思想和理念,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3)广大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以及和谐企业建设的主要力量,对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举足轻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尊重员工的个性,激发他们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要要求和基本保证。只有员工的心理健康、生活积极进取了,才可能在企业内部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队伍,才可能构建和谐、稳定的企业氛围。

二、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

以往思想政治工作习惯于把问题症结锁定在或归结为思想素质、政治觉悟或道德品质问题的思维倾向,因而容易造成错误地选择切入点,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人带来某种新的心理伤害,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失效。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员工队伍的思想观念、认知能力、道德水准、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做好人文关怀,关心员工的生活,排解员工的思想包袱,加强交流与沟通,这样企业的发展才可能得以推进,员工的利益才能得以保障。

(1)关注员工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要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关注需求我们就要抓住要害,就要依据需求合理实施相应的疏导措施,达到稳定员工心理的目的。企业的发展必须充分依靠广大员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薪酬保障,为员工提供发展通道。一要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对于员工的合理化的建议,应予以积极采纳,对于员工取得的成绩应大力表彰。二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通过岗位竞聘、组织考察等形式,让合适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需要大多数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如果能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就能使企业健康的发展。

(2)关注员工价值取向,促进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员工的正确价值引导功效。正面的教育与员工价值的自我实现,有利于员工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无非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拥有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另一方面,就是获得较高的个人收入。我们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必须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进行探究。对综合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人才,要大胆启用,让他们在充分发挥潜能的同时,得到与工作质量、工作效益、工作责任相适应的待遇。此外还要用政治提拔杠杆,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从实际出发,切实关心员工动态

在当今信息社会,各种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人们生活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挣钱,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安抚,生活上的富足,与一些企业相比,员工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失衡感,心态就会发生千变万化的改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在对员工心理疏导中“以情感人、以心交人、以理服人”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克服那种简单的说教,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

篇7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1

医院作为服务社会、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医院内部的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和精神面貌是业务素质与思想政治水平是最直接的反映。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各方面素质更好地去为病人服务。同时医院的管理创新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管理上的创新才能让医院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规范合理。

一、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分析

1.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性化管理结合,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的对象是医护人员。因为医护人员在防治疾病的最前端,患者首先接触的就是医务人员,所以医护人员对于医院缺少哪些物品以及患者需要什么都是最清楚的。同样医护人员每天都会承受医疗风险的压力和医疗纠纷的困扰,务必要把它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想要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医院管理层在进行医院运营的决策时一定要让工作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加入,学会倾听并且采纳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在医护人员履行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天职时,时常引导他们要有“患者就是衣食父母”的观念;在日常的工作中,多与医护人员沟通,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关心人、理解人、和尊重人。

2.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规章制度结合,医护人员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的社会人群,也是医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针对对象。为医务人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医院的管理者要建立一套有效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用管理规章制度来规范和引导医护人员的言行。医院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刚柔并存的,所谓的刚是要求医护人员无条件的遵照执行,也是为广大的患者健康和生命负责任。所谓的柔是激励激发医护人员的潜在能力,所以在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双管齐下效果会更明显。

3.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丰富内容的结合,想要医护人政治思想得到提高,医院就一定要让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一些。首先围绕着经济建设为核心,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内容去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医院是一个集合知识、技能为一身的单位,医护人员是把情感、体力、脑力集合在一起去承担救死扶伤的重任,同时还要做患者的思想工作,可以说压力很大任务很艰巨。所以医院要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去关心医护人员的需要和需求,不仅仅在工作范围内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而且要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去对待医务人员,让医护人员感到温暖真正的得到帮助,这样从工作到生活全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定一些列奖罚政策,评选医院优秀榜样,让医护人员的工作氛围中良性的竞争,也可以更好的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加强了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4.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首先思路要有科学性和超前性,科学性是指以遵循思想教育为原则,借鉴科学方法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超前性是指针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根据自身和社会环境影响的分析,将医护人员消极的思想和不良的行为扼杀在摇篮中。

其次形式由统一、分散、集中到大型、小型都要创新,日常中医护人员任务繁重,这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是不小的阻力。医院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方面干部要深入到基层,去关心医务人员,从被动转为主动,从单方面灌输思想到结合实际问题讨论。同时多沟通多交流多种形式和场合去展开思想政治工作,最后思想政治工作会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最后医院在载体方面的创新,医院可以把教育活动与文化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树立医院的形象、弘扬医院的文化、提高职业道德的建设,让医院职工在浓厚的文化气氛之下得到心灵的升华。

二、加强医院创新能力的分析

1.理念创新,医院管理就是“以人为本”,去激发人的潜能,去调动人的积极性,医院最宝贵最基本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医护人员追求的物质利益与医护人员的智慧、能得到发挥和运用,是医院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最佳状态。医护人员想得到的不仅仅是付出劳动的劳动报酬,同时也需要充分的运用到他们的专业技术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因此医护人员的个人利益和医院的整体利益要在共同进步的基础上,实现医院和医护人员的统一和谐是医院成功管理的关键。

2.战略创新,首先医院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重视这种隐性、无形赋有感召力的医院文化,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氛,深入地挖掘文化底蕴,将医院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医院品牌形象的建立中。其次医院为了长久发展就要施行医疗服务的经营战略,要不断地创新医疗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流程、扩展服务范围以及完善服务质量,建立起一个固定医疗群体去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服务在医疗经营中对于医院的品牌形象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医疗服务的创新也是医疗经营竞争的主要核心。

3.管理制度创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隔阂必须消除,重视建立起一个更灵活、更高效的组织结构。内部的管理制度创新是要逐步的摆脱传统医疗管理模式,改善医院的行政机构和医院科室的内部管理。将一些懂得管理的人才引入到医院的内部管理中,运用专业的管理方法和技巧去管理医院。制度的创新随着实施措施和变化组织结构进行规范的基础管理,同时也会对业务的流程进行更新整理和调整。

4.管理模式创新,医院的管理模式中文化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医院的管理模式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里面包含着信息、资金、人流、物流等多种资源的管理。尽最大能力去压低医疗的服务成本,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改善医院环境、提高医疗设备。有创新精神的管理模式是以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是以文化的建设为依托、是以科技的力量为支撑、是以完善的服务为诉求的。

5.人力资源创新,人力资源是医院要加强管理开发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最稀缺的宝贵资源。招引一些文化素质政治素质较高、专业医疗技术较好的人才作为医院管理重点培养的对象。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壮大,医院要实行个性化管理,拥有大批量的人才,最终实现人力资源带来的巨大收获。

三、总结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快速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保证。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把思想政治内容充分融入到医护人员的日常生活中去。要坚持“以人为本”,时刻关心员工积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城镇的医疗保险以及新型乡镇医疗体系逐步健全,给医院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小的挑战,医院只有不断创新扩展医院的管理才能创造出最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孟复.解决当前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08(06).

[2]马.新形势下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0(20).

篇8

一、公德意识培养: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生成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文化的根本,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标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涵盖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诉求[1]。它们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统一于一个结构完整、内涵丰富的价值观系统。青少年学生社会公德养成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科学规划,稳步推进。虽然“三个倡导”相互之间不存在层次高低的区别,但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培育,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可从公民个人道德准则做起。公德是公民自觉履行现代社会对个体的道德价值要求。社会公德渗透于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涵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是社会共同道德理想的体现与折射。遵守社会公德是对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公德意识是在一定社会公德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固的观点和看法,包括公德知识、公德情感、公德意志、公德信念。它是社会公德行为的基础,指导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公德意识,才可能有什么样的公德行为。一个个体的公德意识水平,直接决定这个人的素质修养;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公德意识水平则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文明进步的程度。公德意识养成是指对培养对象的社会公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使之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符合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针对青少年群体而言,遵循公民个人的道德准则,实质上是引导青少年加强公德意识培养,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促使他们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用心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用心去关怀身边的每一个人,培养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为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公德意识养成: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引导的着力点

 

社会公德是社会整体利益的反映,是社会公众普遍认可的公共生活准则,它规范和调节着人际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人们公共生活的道德需要[2]。“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上引领青少年社会公德的养成。爱国是指对待国家的情感,是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敬业是指对待工作的态度,要做到爱岗敬业;诚信是指为人处世必须具备的品质,待人诚恳,诚实守信;友善是指对待人和物的关怀,表现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关注他人,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公德养成提供了具体指南,它是社会道德准则,也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具体内容。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引领整合社会思潮,使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促进他们公德意识的养成。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公德认知,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使他们懂得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其次,要培养他们的公德情感,使其对不讲公德的行为有强烈的憎恶感,对讲公德的行为产生愉悦的感受;再次,要使他们在正确的公德认知和公德情感基础上形成公德意志,坚定公德信念,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3],进而在身体力行中促进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

 

(一)树立“三位一体”的培育理念,完善青少年公德意识培育机制。

 

从社会到家庭到学校都有责任有义务促使青少年良好公德意识的养成。要建立健全教育机制互联、教育功能互补、教育力量互动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抓好青少年的公德意识养成。

 

1.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青少年学生有着特殊的亲密关系,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主要指导者、促进者、支持者,其言行举止对青少年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莫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家长素质,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理念,是加强青少年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渠道。要强化家庭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家庭在青少年公德意识培育和价值观塑造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推进文明家庭建设,拓展家风建设活动平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家庭美德,以良好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关爱而不溺爱”,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经常沟通感情,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惑。

 

2.坚持学校道德教育的导向作用。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应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要根据青少年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让学生都得到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要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德育课程考核,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校生活中,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利用图书馆、橱窗等文化教育设施,通过演讲、歌咏、书画、标语、校园广播等形式,使学生受到环境和气氛的感染;积极开展科技、文艺、体育、军训等文体活动,开展入队、入团、入党宣誓、成人仪式及各种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活动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要让他们重温社会的基本公德,把《论语》、《大学》、《中庸》、《礼记》等重新搬回课堂、搬上荧屏,引入思想,融进生活。要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基点,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诗文,引导学生从古圣先贤的思想人品中感悟人生睿智,从经典阅读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中华美德浸润中认识自己,领略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所在。如:仁者爱人、尊贤敬长、诚信待人,既是人的高尚品德,又是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厚德载物、推己及人、仁义诚信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涵养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对当前青少年公德意识培养和价值观引导创造相应的社会氛围、提供重要的舆论和道德力量资源[4]

 

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针对青少年思想活跃、可塑性强的特点,应积极创新校外实践活动,注重行为积累,抓好公德意识养成。要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鼓励他们走出校门去参观、去考察,在实践中亲眼目睹各种道德行为和不良行为,在亲身感受中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弃恶扬善的能力和自觉性。如利用寒暑假,积极组织青少年参与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镇村创建活动,参加义务清洁家园、关爱空巢老人、文明交通宣传,争当“社区小义工”、“文明小使者”,开展义卖募捐、资助灾区及困难家庭学生等公益活动。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等重要时机,开展青少年社会公德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公德素养,激发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树立起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从而在行为实践的体验中落实公德意识的养成。

 

3.优化社会环境,使社会公德建设制度化、法制化

 

净化社会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网络媒体对于引导舆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稳定大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网络虽有不利的一面,但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之一。维护网络文明,提倡绿色网络,营造优良的网络文化环境,可以成为加强青少年学生公德自律素质的一种手段。当前,我们要深入分析和研究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新问题,牢牢掌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大正面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发挥好正面典型的引导、激励和教育作用。要化被动为主动,调整德育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网络公德教育的水平[5]。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使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家庭教育无缝衔接,着力创造培养青少年良好心态、健康人格和道德修养的育人环境。公德教育本身的力量常常无法鼓励人们从善,为善不得奖、为恶不惩罚的状况则会进一步削弱公德的感召力量。而借助法律手段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实现奖惩有据,对中国当前社会公德建设是必要而有效的。奖励是以积极肯定的方式倡导公德,它可以激励和引导公民认同并实现社会公德行为。惩罚是以消极否定的方式禁止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它可以警示当事人和其他人防止类似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道德自律,强化和巩固青少年的公德意识。

 

篇9

全过程造价管理现已成为了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其中的基本内容就是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之中,根据工程经济规律及造价管理的要求,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工程造价,然后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管理手段对该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以达到提高整个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目的。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如下:

由上图可知,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包括项目的决策、设计、建设准备、施工安装和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整个计价过程是一个由粗到细、由浅到深、前者制约后者、后者补充前者的环环相扣的过程。笔者结合多年的造价工作经验,拟从以下几个环节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进行探讨:

一、重视项目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的作用

依照国家的投资主管部门对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的要求,在投资机会的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误差应当控制在±30%以内;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实际上也就是对工程造价估算精度的要求,直接关系到下阶段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的准确度,经审批的投资估算即作为下一步指导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依据。因此投资估算对于项目的决策及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工程造价前期控制与管理。

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以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设计。据资料分析,设计费只相当于建设工程总造价的1%~2%,但正是因为这少于2%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达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的建设效益是何等重要。因此,建设单位应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为控制工程造价把住龙头。

1、实行设计方案招标制度。通过设计方案招标来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从而保证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合理性、准确性,避免因设计质量问题而出现的设计修改,同时还可选择技术先进、投资节省的最佳方案。

2、在设计阶段开展监理工作。目前,工程监理主要在施工阶段进行,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尚未全面展开。在设计阶段开展监理工作,对设计质量及工程造价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事前控制,有利于减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

3、利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优化。价值工程侧重于设计阶段开展工作。特别是随着“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模式的推广,以达到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如采用灌注桩基础,与预预制桩相比,每平方米建筑可降低投资30%,节约钢材50%。

4、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限额设计对各专业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强化造价意识。

三、推行工程招标投标制度,加强招标管理。

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制度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招投标可以提高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以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缩短建设投资的回报周期,建设单位可以充分利用招投标这一有效手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1、合理编制招标文件。建设单位或招标机构成应根据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试行规定》及相关附件(九部委文件56号令)的内容:如投标人须知、合同条款及格式、图纸、技术标准和要求、投标文件格式等编制招标文件,同时还必须将招标答疑、以及对招标文件的澄清、修改等资料及时寄送到投标单位,以便投标人及时掌握情况修改投标书。

2、尽量编制标底,做到心中有数。建设工程标底的编制应该由具有较强造价业务知识且要求熟悉现场施工条件的造价工程师来编制,并考虑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使标底价尽量准确且符合实际。同时,编制标底可防止投标单位串通投标、故意抬高工程造价。

3、认真审核投标报价。投标人在编制预算报价时,往往会将工程量可能变化较小的项目单价降低,将可能变化较大的项目单价增大,以期达到在竣工结算时追加工程款的目的。所以建设单位应当对投标报价进行认真审核,防止高估冒算,防止错项漏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经济损失。

四、认真对待合同内容与条款,重视合同管理

1、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签订严密的施工承包合同,同时在施工中加强合同管理,才能保证合同造价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减少履行合同中甲乙双方的纠纷,维护合同双方利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签订合同时,要仔细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市场因素及各种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尽量在签订合同时考虑周到,在合同条款中表达清楚。又如,某合同规定:如果钢筋、水泥、红砖、木材等主要材料价格因政策原因波动在±15%以上,方可协议调整。

五、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

1、了解市场信息,合理确定材料价格。材料费往往占工程预算造价的60%以上,因此在施工阶段合理确定材料价格,特别是按实结算或甲供材料的工程,尤其要控制好材料用量和材料价格,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2、严把设计变更关。在施工中引起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粗糙,使工程实际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符;为此,建设单位应指派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常驻施工现场,随时掌握并控制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

3、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督促施工方按图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是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六、加强竣工结算造价的审核管理

竣工结算造价审核是竣工结算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经审查核定的工程竣工结算是核定工程总造价的依据。建设单位的审核人员应坚持按合同办事,对工程预算外的费用严格控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应进行认真审核。为此,建设单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审核合同条款。在审核工程结算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合同文件,正确理解合同内容的含义。其次要熟悉合同双方约定的结算办法、计价定额、取费标准、主材价格及优惠条款。

2、审核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所有隐蔽工程在隐蔽前都有相关人员如乙方施工员、甲方现场代表现场监理工程师、设计人员等的签字认可。所以在审核竣工结算时应该核对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和签证资料是否属实。

3、审核设计变更签证。设计修改是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图纸,经设计人员签字和设计单位加盖公章,并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同意。同时,还要对设计变更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方能列入结算。

4、审核工程量和价。审核工程计量的准确性,防止多计工程量、重复计量计价的错误;如工程量计算单位与定额单位不一致的错误经常发生,定额子目很多是以100或1000为计量单位,这样很容易出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错误。

综上面所论述,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是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建设单位不应该只局限于工程预结算的审查,而应当加强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的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造价,实现预期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

1、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转换新视角。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一种工作理念的创新,也是方法的创新。人文关怀中渗透着心理疏导,选择心理疏导方式本身就体现着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实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手段。二者都是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宗旨,而不是脱离政治思想、意识形态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二者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元素,必将引发新一轮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和创新。

2、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助于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一切发展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企业的中心工作是发展经济,企业党的工作要融入经济工作这个中心,不断促进企业的和谐有序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的概念在企业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工作中,一方面要注重对企业职工本身的关心,充分发挥、激发职工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还要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与职工共享成果”的理想境界。在此意义上而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仅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3、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助于和谐企业的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基础是人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是一种能力和力量,也需要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付出积极的努力去构建和营造。因此,心理和谐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坚实的后盾。在企业里,只有职工的心理和谐了,才能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和谐有序的内心世界,才能够具备应对市场经济、改革改制中给职工所带来的各种心理矛盾冲突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才能不断增强职工应对不同变化的心理的承受能力,也才能不断培养其应对岗位、企业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也才能够保障和谐企业的和谐建立及和谐发展。

二、当前企业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企业各个层次和部门的管理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都能积极运用和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工作理念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充分肯定,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也存在重视不够,方法简单,效果不好等问题和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管理人员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中,有的管理人员,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不是先冷静的分析问题的原因,然后再找出解决问题办法,而是急于下结论说“行与不行”或“是与不是”,他的理由是“都忙忙的,哪有时间做思想工作”。其实这种简单、生硬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显然是不妥当的,这样不仅伤害了职工的思想感情,也会在一定范围内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企业管理干部在职工中的形象。

2、关心人方面相对欠缺。有些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只关心“事”不关心“人”,在日常的接触中不注意关注职工的心态变化、情感起伏和言行倾向,不知道“帮人所需、解人所惑、排人所难”是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关心应当是全方位的,体现在方方面面,关心人应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可以从物质上去关心,也可以从思想上去沟通,还可以从精神上去鼓励。

3、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意识相对较弱,对职工心理健康关心不够。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改革人事制度、用工制度,竞争日趋激烈,职工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的产生,将直接影响到职工思想情绪和执行力。

以上问题的存在,对于充分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非常不利的,职工带着思想情绪上岗,对于完成工作任务,确保安全生产是十分有害的。

三、对加强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做法的思考

1、注重调查研究职工思想变化的特点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职工的正常生活和思想状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部分职工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偏移。就目前而言,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悲观心理。有些职工本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提拔到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施展才华,但是现在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优势,对自身的发展失去信心,产生了不能适应新形势而落伍掉队的悲观心理。

(2)厌倦心理。有的职工长期在同一岗位上,每天从事着同一种工作,时间久了感到工作和生活的单调和枯燥无味,对工作产生厌倦心理。对工作中计划不如变化快的状况感到难以应付从而产生了厌倦的心理。

(3)安逸心理。存在这种心理的职工主要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职工,安于现状,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2、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人文关怀”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心理疏导”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重视人文关怀,加强对职工的心理疏导。

(1)人文关怀要渗透在企业文化中

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创造出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工作氛围和人文精神,为职工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搭建企业文化平台来实现,一方面弘扬了企业文化,一方面使企业文化的操作方法生动、灵活,职工乐意参加,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是变得生动有活力,这样既增加了本部门的凝聚力,又培养了职工的团队精神,把职工逐步引导到企业的文化中来。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把危险和不良的想法扼杀在萌芽状态;出现矛盾必须谈话,用晓之以礼,动之以情的调解方法,送上一份合理公正的解决;评上先进或获得奖励必须谈话,送上一份一份鼓励、一份祝贺;生病住院必须探望,送上一份关怀和慰问;家中有难必须访问,送上一份关爱和帮助。我们认为这些都将成为职工工作的力量之源,因为职工思想理顺了、压力舒缓了释放了、困难解决了、心情舒畅了,干劲就足了,工作的凝聚力也就体现出来了。

(2)人文关怀要体现到激励机制中

激励就是要用精神或物质的东西去激发、引导、鼓舞和推动职工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执着与热情。尤其是在企业改制改革过程中,职工更加需要正确的激励和引导。所以,在我们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的过程中,经常组织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只要职工的建议被采纳,领导就会给予物质奖励,近年来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在10条以上,对我们的发展起到推进的作用。实践证明激励可以激发人身上的某种潜能和“闪光点”,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人文关怀要加强到对职工的培训中

加强对职工队伍的培训,努力提高广大职工参与竞争的能力,这同样是人文关怀的重要环节。因为职工竞技能力加强后,可以适应企业发展,他的“悲观心里”、“厌倦心里”也就随之消失了,这样既稳定了职工队伍,又提高了整体职工队伍的素质,对企业发展起到了技术支撑的作用。

(4)人文关怀要实现到服务上

随着企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各项任务、指标不断增加,给广大职工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心理负荷也在加重。因此,各级领导要加倍的关心他们,提倡“上级为下级服务的理念,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营造出团结、互助、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广大职工真切感受到四公司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企业发展的能力。

3、立足工作实际,健全心理疏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1)建立一种上下沟通的良性机制

第一,职工心理动态分析要作为思想形势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常分析,常落实,常督导,就要健全心理疏导工作的领导机制,帮助职工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心理上的自我修养,自我调控的意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实践。

第二,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职工进行深层次会谈。通过谈话关心职工的成长,对职工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分析,找出对策,并创造机会让职工发挥个性和自主意识,参与决策,提出建议,使他们在关心组织的发展过程中,自我价值得到认可。

第三,完善绩效挂钩制度。要多看到职工工作中的成绩和亮点,多一些关心、理解、支持和鼓励,多给职工一些精神上的认可。同时要特别注意应加强沟通,做好职工的绩效解释工作,让职工增强“公平”感。

篇1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在大力推进。各类市政工程建设不断增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是我国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在新形势下,市政管理部门应认清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严抓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的思想政治纲领,切实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地提升单位职工的整体素质。然而由于在多元化的环境下,职工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事业观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何有效地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市政管理部门职工的思想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是当今亟待重视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和改进市政管理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在国内存在有重大公用设施工程建设因是豆腐渣工程而被曝光处理的现象,甚而有重大市政建设工程一动工某些领导官员就立即下马的现象,发生这类现象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工程建设中极个别工作人员缺乏对自身的严格要求,然而也是因为市政管理部门监管机制体系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强大,最为重要的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够重视甚至是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市政管理部门做为事业单位,内部各项工作进行顺利与否、如何促进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和谐发展以及事业单位的良好风貌的树立都取决于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观念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和动力,不仅能够改善事业单位的工作理念,而且又能实现事业单位的创新,为其提供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为了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而保证事业单

位的长远发展。

(二)、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市政管理部门内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促进管理和经营方式融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为单位的改革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使得单位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改善单位人员的传统思想观念,对于发散员工的创新思维和理念有一定的影响,在单位工作中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为本单位的发展创造新的天地。员工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不仅丰富了自身的文化知识和新的思想观念,同时也为未来的创新思维开拓了良好的空间,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也会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提高。

因此,我们要顺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对原有的内容和观念进行转变和创新。针对市政管理部门中出现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抓住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员工的切实利益考虑,为员工办实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切实做到领导自我检讨,员工自我约束,创造潜在的文化环境,在团队的合作努力下共同促进单位的良好发展。市政建设管理只有与时俱进,紧跟时展的潮流,更新和注入新的思想观念和工作内容,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三)、讲究工作艺术,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权力监督、纯洁队伍风气

在市政建设工程中保持反腐倡廉的学习机制以及思想教育机制, 需要及时建立和加强内部建设的反腐倡廉以及推介工作制度,工作中注意培育克己奉公的廉政风气。市政建设部门在某种程度上掌握着相当大的钱和权,因此开展廉洁清正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意义深远。市政建设中存在很少部分工作人员权钱交易,,出现了贪赃枉法的现象,造成了市

政建设的滞后,出现了豆腐渣工程。这不但未能全面实现市政建设的目的,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对政府的形象造成了损害。要想形成清正廉洁的风气,就要始终贯彻帮教策略。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工作者须及时看到类似苗头,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建设者们一起分享市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多多联想市政建设工程的现实以及长远的意义。

2、创新工作方式,推动思政工作的创新

为顺应新形势下市政建设管理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要切实加强对市政建设参与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领导,适时抓住时机,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各方面的有机结合,全面促进相关建设单位的艰苦创业精神及创新工作意识的形成。除此之外,还应该打破传统落后的工作方式,采取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教育,实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市政建设工程中要形成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注意培养相关职工干部扎实工作勇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坚持不懈、开拓进取、稳中求进,近年来部分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先后推出了“行满意路”的建设工程,坚持“整顿思想作风、创建群众满意活动”等,收效甚佳。同时,要不断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通过贴近思想、工作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职工主动、乐意接受思想工作教育,从而使其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感受到教育和启迪。

3、讲究工作艺术,调动积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挖掘人的内在潜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需要掌握一定的工作艺术,以恰当的切入点引燃干部职工思想火花。市政管理部思想工作人员应坚持做到“关心、关注、关怀”,使思想政治工作跃上新台阶。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对亲情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克服过去那种单纯的“批评、处罚”的做法,要循循善诱、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始终贯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要求。增强干部职工对市政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和大局意识,消除思想疑虑,提高整体素质,以健康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市政事业。

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时展的新要求,市政建设管理部门应认清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改进思想工作方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把新的思想观念融入单位的经营和管理中,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从本质上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发挥出思想政治战斗堡垒作用,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促使市政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同时也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篇12

“大政府”治理模式曾经是世界上主流的公共管理模式,但是从20世纪下半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反国家主义观点的流行,“大政府”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失灵,其必然导致的官僚制政府体系纷纷成为全社会普通民众、社会精英、政治家、学者的共同批判目标。由此,公共行政改革浪潮得以展开,并且呈现出了由浅到深、由狭到广的加速度推进态势,并且由此推广成为一场持续性的全球制度创新活动。

但是,由于新的公共管理制度诞生不久、社会欠缺相应的理论和经验,导致一些问题随着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浮现在人们眼前,其矛盾和不足之处也日益凸显。由此,如何真正发挥公共管理的效果、目的,如何体现其内在的根本价值都成为了目前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不仅决定了公共管理制度所起到的最终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共管理制度最终的走向。

一、公共管理发展的基本概述

新公共管理运动发源于西方国家,其本质上是公共行政改革的一次实践活动。目前,其指导思想大多为实干家自身实践而形成的,即其自身的构思、实验和推广,此外还有对于原有的“大政府”管理模式的批判和借鉴。这就导致了当前世界各国进行公共管理制度改革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性和指导性的价值观念和改革模式,从而产生了当前的混乱局面。

许多学者都对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内容和基本制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观点,目前学界的普遍看法是,管理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是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和本质内容,其重点在于:管理高于政策、以对绩效和效率的评估作为评价标准、划分公共官僚体制结构、将准市场化和签约外包工程作为促进竞争的主要方式;消减政府开支成本等各项内容。

此外,西方学者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从“共识”的角度需要自身的要旨,即:将行政结果是否实现和管理者是否履行自身责任作为根本评价目标;通过摒弃原有的传统官僚制度来实现政府自身的组织和人事管理运行的灵活及效率提升;组织和人事目的明确化、制定相关绩效指标,方便测定和评估任务;政府将公共服务的购买者和提供者进行分割,以此来接受市场的检验;尽量以民营化和市场来调节社会事务,以此来削减政府的权力。

二、现代公共管理的本质核心

现代公共管理的本质核心不仅是其自身价值的最终体现,而且通过对现代公共管理本质核心的了解可以对于研究当前公共管理的主要价值规范起到指导作用。

(一)公共性。作为现代公共管理的首要规范性取向,“公共性”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实现民主价值的基础,更是对于政府活动性质和基本价值进行分析的基本工具,而其中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政府对于长远活动的长期目标,以及政府公务人员的个人职业道德。

可以说,“公共性”的制度性界定是以制度术语作为公共行政的理解,将各级政府、政府内的各级机构作为表现,保障公共利益能被社会最广泛的成员享有。总而言之,所谓的“公共性”现代管理,其根本目标便是公共利益和民主参与价值。

(二)合法性。公共过程和公共价值制约着公共管理,目标也受着社会认同、价值观及统一性和法律原则保持一致,也就是合法性要求。具体而言,公共管理的合法性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正当性,这种以保障社会正义为目标的要求对于政府这一公权力而言,是最为基本的要求,具体而言便是实现效率与公平、权力与责任之间最大程度的平等关系;其次是要具有可理解的目标,这想要求的本质来源是公民对于公权力的信任和依赖,也就是在公民现实情况下确立的公共管理目标,主要形式便是民主政治的相关结构和程序。

(三)效率。没有效率,真正的公共管理便无从谈起,所以,为了能够像公众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更多的公共物品,必须总是公共管理的效率问题。但是,对于效率的重视也会不可避免的导致公平的丧失,这需要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加以解决和平衡。

三、新公共管理应当具有的重要特征

在对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反省中,现代公共管理的特征已经日益浮现,可以说,这些内容正是我们今后进行公共管理改革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一)新公共服务。这一点的理念便是在人民的前提之下,将服务公共利益作为基本职能,作为主体的政府必须树立服务公共利益的观点,而不是管理整个社会的具体事务。

(二)参与式国家。这是现实中的一种制度,其根本价值便是在于规范公权力的范围,体现其价值的优先性,一般而言,参与式国家应当具有监督、授权、对话、选择四项内容。

(三)行政文化伦理化。民主本质是公共管理的特点,也是区别于以往行政学最为主要的特点,将行政文化进行伦理化对于当前社会来说是极为有利的,不仅是对于行政文化而言是一种规范性制度,也是公共管理发展的重要前提。

四、结语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障碍和问题,这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当以客观、科学的眼光对其加以分析和研究,建立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和保障,以期能够促进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健荣,杨占营.新公共管理批判及公共管理的价值根源[J].中国行政管理,2004(1).

篇13

随着行政生态模式的变化,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下,各种复杂因素和不确定的挑战,迫使传统的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加以调整和转型,在正视公共管理的困境前提下,需要注入治理理念,用全新的视角,创建以民众需求和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协同型、整合型公共管理创新模式。思考公共管理改革的方向和趋势,转变碎片化、官僚化的公共管理行政模式,全面建构公共管理的全新战略框架。

 

一、协同型公共管理背景及理论基础综述

 

随着公共管理高度复杂化,利益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公共管理牵涉众多部门、区域,这对于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跨地域、跨部门的治理,是当前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重大课题。而协同型公共管理的兴起,是对传统官僚行政公共管理模式的反思,是对碎片化新公共管理模式的重组,它以公共需求为主导,通过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公共管理创新模式,它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资源依托论

 

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由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有相互之间的协作与依赖关系的存在,从这个视角下,可以认为任何一个单一的组织都不具有全部的资源,只有在群体组织的相互作用之下,才能输入全部的能量,才能得以顺利运转或提供公共服务。由于政府面临众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运用资源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并维系持久的互动伙伴关系,从而使协同型公共管理得以实现并运作。

 

(二)交易成本理论

 

在资源交换与合作的过程中,交易成本的降低是组织的追求目标,在现代公共管理过程中,组织是一个动态、复杂、系统的整体。单纯的市场机制和科层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公共管理的需要,它需要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寻求合适的协同合作伙伴,从而可以减少组织的监测成本、信息成本,防范机会主义对组织公共管理的威胁。

 

(三)跨部门协同治理理论

 

政府公共治理将跨部门协同治理视为网络,而公共管理者处于纵横交错的网络核心。因此,对于现代公共治理而言,协作网络是重要的核心内容,在这个网络之中的公共管理需要关注组织间的协同与合作,也意味着第三方政府、协同政府、顾客需求之间的融合,再利用信息技术将网络加以有效的整合,提供给社会公民更多的选择权。

 

二、当前公共管理面临的困境剖析

 

(一)显现出与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的不一致性

 

公共管理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要求是要实现公共治理的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总体来看,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稳定和谐,文化也处于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在不断迈进。然而,这与公共管理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为:

 

第一,公共管理的法治化、民主化程度还不高。由于公共管理机制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基础,因而显现出刻板性,缺乏适宜的变通,对利益的调节和分配还有欠公平和公正。

 

第二,公共管理的治理能力还不足。在公共管理的治理主体结构中,主要有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社会公众,显现出治理主体成员的素质和能力欠缺等问题,在治理主体各成员之间,也存在分工不合理、权责模糊的问题。

 

(二)公共管理技术在实践应用中存在单一性的问题

 

公共管理技术归属于社会技术领域,它包含众多的技术内容,并与现代管理技术相契合,成为政府的追捧对象,现代公共管理技术中的数字治理技术、智慧决策和政务技术、风险评估技术、绩效治理技术等,都具有前沿性特征和先进性特征,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然而,它在公共管理职能履行的政府治理行为中,存在应用意识上的偏差,将这些先进的、前沿的现代化公共管理技术僵化为“政绩展示手段”、“便利性手段”,而没有从社会民众的意愿和需求出发,没有充分发挥出公共管理的效能,无法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治理。由此,也引发了社会民众的质疑,从社会层面传来怀疑的声音,而导致社会信任危机、公共治理危机。

 

(三)组织文化与价值的偏离,降低了公共管理的效能

 

公共管理者所处的组织文化和伦理价值体系具有“染缸效应”,这种“染缸效应”会对身处其中的公共管理者产生浸染性影响,如果组织文化和伦理价值发育健康而良好,则身处其中的公共管理者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组织文化和伦理价值发育不良,则身处其中的公共管理者难以形成道德自觉意识,而陷入道德困境。这种组织文化和伦理价值的“染缸效应”,使公共管理权力沦为个体谋求权利的工具,引发社会的异动,降低了公共管理的效能。

 

(四)由上而下发动的顶层设计在贯彻与落实上的困境

 

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转型期,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是要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和构建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在由上而下发动的顶层设计,配套制定了各项改革举措,如“大部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等。然而,这些由上而下发动的顶层设计在地方政府的贯彻与落实上陷入了困境,由于一些激励性措施缺乏法律性依据和制度性保障,难以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同时,社会组织和民众参与公共管理治理的话语体系还没有完全构建,因而较难实现多元治理主体制度化、法治化和协同化,在我国特有的行政生态环境中遭遇了“肠梗阻”的问题。

 

三、协同型公共管理的转型与组织创新启示

 

(一)转变公共管理观念,建立公共性和区域性公共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中央分权政策中的“理性经济人”塑造目标,迫使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效益,打造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和“高税率产业”,而忽视了社会发展及公共利益。这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缺位”,亟须加以转变,要用整体治理的全新视野,突破行政区域和部门管辖的局限性,从公共性和区域性的视角,对公共管理服务进行审视,要由部分向整体转变,由破碎化向整合转变,抵消公共管理在行政区内和部门内的抵触和冲突,最大化地减少公共管理服务中的交易成本,达到各个利益主体共同的目标。

 

(二)创新构建以协同为特征的协同整体型公共管理组织模式

 

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无法解决跨区域的边界问题,而协同型的公共管理创新组织模式则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整合与协同之下的组织设计或重组。基于这个视角,政府将公共管理的整体组织结构设计作为实现公共管理服务的工具,也即达成各个政府组织之间、各个部门之间的团结协同目标。

 

这种协同型公共管理组织机构模式是现代横向组织管理和网络化治理的主要模式,它的治理前提是不同组织结构之间的差异化,不同的组织结构有其不同的框架、职能和利益追求。因此,协同型公共管理模式正是符合了整体性治理的主旨和价值理念,实现了替代注重等级、注重程序的官僚政府体制与组织架构。

 

(三)创新以结果为导向的协同整体公共管理模式的目标

 

协同型公共管理模式强调的是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它的实现目标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最为有效的公共管理服务,在协同型公共管理模式下,要努力将复杂而分散的各个层级和机构进行整合,以满足不断提升的公众的需求。

 

协同型公共管理模式的服务目标,总体来说是要消除不同组织机构、不同部门之间的矛盾,在特定政策的规范之下,实现各组织、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更好地运用各种资源,为公众提供整体的或“无间隙”的公共管理服务。在这个目标结果中,牵涉到政府、公众、组织等不同层次的整合目标,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就是将所有活动相结合,达到各个层面的有益结果。

 

(四)创新以整合为核心的协同型公共管理运作机制

 

在协同型公共管理转型和创新的过程中,它的对立面是碎片化、分散化公共管理模式,在这个协同型公共管理运作机制构建的过程中,它需要的是有效的整合,是基于专业化上的整合,要注重全局战略的统筹眼光,它的整合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合处于不同层次的公共治理过程;二是整合组织的功能内部治理过程;三是整合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治理过程。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我们不难看到协同型公共管理的信息分享、协同作战的宗旨和运作方式,在这个以整合为核心公共管理协同之下,可以有效地打破组织之间、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一种无缝合作的协同体制。

 

从纵向的视角来看,以整合为核心的公共管理服务创新重新界定了中央和地方的公共服务职责,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公共产品、管理公共事务的权限。从横向的视角来看,以整合为核心的公共管理服务创新可以对政府机构的职能进行整合,生成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体系,避免公共管理服务职能交叉或重叠。

 

(五)协同型公共管理的参与主体多元化

 

在整合视角下的协同创新型公共管理模式,既不是科层管理模式,也不是市场治理模式,它强调政府和非政府之间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这就使协同型公共管理的参与主体显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地方政府再也不是唯一的公共服务提供者,不是垄断公共物品供给的垄断者,而要让这些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形成一种多元的网络形态,吸引各方的力量,实现地方公共管理服务的供给,以满足社会民众多元化的需求。当然,在这个多元化公共管理服务的格局之中, 要注重过程管理和结果控制,政府要融入其他主体的力量,提升公共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能。

 

四、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