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对工程审计的认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The effect of whole course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l on primipara pregnancy outcome and postnatal mammary function
HONG Qun-hui
Deliverry Room,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Wuyuan County in Shangrao City,Jiangxi Province,Wuyuan 333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entire the effect of whole course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l on primipara pregnancy outcome and postnatal mammary function.Methods 196 primipara from October 2014 and Octo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arity of ID number,9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whole course high quality nursing.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postpartum initial time of lactation,3,7 d lacation ability score after delivery and pure breast feeding rate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the time of lactation and 3,7 d lacation ability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1),pure breast feeding rates after 3 days,6 weeks and 3 month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Entire process model of quality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Primipara;Pregnancy outcome;Lactation function
分娩作?榫?大多数女性生命殊的生理阶段,产前由于初产妇没有分娩经历和对分娩过程合理认知,在心理上容易产生陌生、恐惧等不良心理;而分娩过程中宫缩引起的躯体痛苦以及产后一系列生理变化,均会对产妇分娩选择和产后泌乳功能产生重要影响[1-2]。目前我国剖宫产率远高于WHO推荐标准,同期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近来文献报道提出[3-4],全程优质护理服务作为强调保障患者安全,维护患者躯体舒适,促进满意度提升的医疗护理服务,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患者接受认可度高。为更好地保证初产妇分娩顺利,本研究选我院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入院初产妇196例,按照患者就诊ID号奇、偶数区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98例,平均年龄(26.1±2.9)岁;平均孕龄(38.2±1.2)周;文化水平:小学13例,初中21例,高中42例,大学22例。对照组产妇98例,平均年龄(25.3±3.3)岁;平均孕龄(38.3±1.3)周;文化水平:小学12例,初中22例,高中41例,大学23例。纳入标准:①产妇宫颈良好,骨盆结构正常,产前常规检查显示胎儿胎位、胎心正常。②患者精神行为正常,无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手术禁忌证,无严重全身系统疾病。③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一般资料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初产妇常规护理,具体内容为维持病房清洁,进行分娩口头宣教以及哺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实行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分娩前护理 ①分娩教育:分娩前与初产妇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明确产妇分娩需求并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情感支持以及个体化护理。指导产妇学会应用Lamaze呼吸方法,减轻分娩过程中躯体疼痛感觉。②助产士护理:明确新的护理模式下助产士职责、知识架构以及业务能力。针对36周以上可经阴道分娩初产妇,通过助产士与初产妇建立伙伴关系,以一对一、面对面地方式沟通,确保妊娠晚期至产褥期期间能够向初产妇提供情感支持和健康教育。对于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的初产妇,由助产士进行剖宫产知识、相关注意事项详细介绍,以消解初产妇分娩前心理压力和紧张恐惧情绪为指导原则。
1.2.2分娩过程护理 分娩全程由助产士陪伴分娩。①第一产程护理:由助产士向初产妇介绍分娩全程相关知识,明确初产妇自身对于分娩产程进展的认知;指导初产妇进行合理的体力运用分配,鼓励在第一产程期间进食适当食物饮水以保持体力;以鼓励的方式安慰初产妇,增加产妇分娩信心。②第二产程护理:第二产程以持续时间常,宫缩强度高以及能量消耗大为主要特点,为产妇分娩的关键产程。宫缩期间,助产士指导进行正确的屏气用力方式,促进胎头下降;宫缩间期,指导进行体力放松,避免体力不足以及宫缩乏力。视情况告诉产妇以家属产程进展,以鼓励产妇分娩信心。③第三产程护理:胎儿断脐以后尽早将新生儿抱至产妇胸前进行接触、吸允;经过第二产程初产妇体力消耗较大,胎儿娩出后嘱其休息,待胎盘剥离时指导正确用力以娩出胎盘胎膜。剖宫产产妇由助产士送至手术室,胎儿断脐以后尽早将新生儿抱至产妇接触以安抚产妇情绪稳定。
1.2.3分娩后护理 胎儿分娩后尽早进行母婴接触,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教育,指导进行产妇乳房按摩、方法、姿势以及新生儿吸吮、哺乳后排气。针对产妇以及家属疑虑进行针对性解答,留意产妇产后不良情绪发展并适时提供心理干预,同时鼓励家属进行家庭安慰。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初产妇产程分娩情况,比较两组剖宫产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产后泌乳功能、纯母乳喂养率。
1.4评价标准
泌乳技能评分采用Latches量表[5]测评:共计12题,分值1~3分,包含自主吞咽、哺乳等7个方面,总分36分,分数越高即哺乳技能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所有产妇均顺利完成分娩,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分别为88.8%、11.2%,与对照组的70.4%、29.6%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功能的比较
两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3、7 d泌乳技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产妇产后喂养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3 d、6周、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全程优质护理为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内涵,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放心、满意、高效、??质的医疗护理服务[6]。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强调保障患者安全,维护患者躯体舒适,完成基础护理工作,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强调对患者的专科护理,促进满意度的提升[7]。
分娩为强烈持久应激源,对产妇生理心理均会引起较为强烈的应激不适,对于产妇妊娠分娩结局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故对产妇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改善产妇不适是极有必要的[8]。全程优质护理将常规的医疗护理工作与患者的特征结合起来,制定出人性化、针对性、系统性的护理服务措施,弥补了传统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提高了产妇对母乳喂养和哺乳技能的正确认识,从而有利于母婴健康[9]。
中图分类号:E2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特点
项目跟踪审计和传统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相比,更有突出的特点。首先,项目跟踪审计是项目成本的主动控制。从材料采购招标、材料设备合同,项目合同管理、索赔和反诉,预算审查、工程进度付款支付审计等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服务,合理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使工程建筑投资在事前和事中得到控制, 达到这一目标的主动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其次,从时间的角度来看,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属于事前、事中审计,传统的工程结算审计属于事后审计。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只能结束后。根据施工与监理单位提供结算数据审计;对工程建设中大量的隐蔽工程以及许多变化建设不能准确地把握,使工程造价的潜在水分。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对隐蔽工程, 非实体费用等可提前计量、记录和获得的证据,以避免事后争端。通过参与施工过程的变化而设计的可行性变更和变更费用的论证,进步付款额分配审核,工程建设同步确定工程造价,避免大幅度超预算现象, 杜绝了进度拨款的失控,但也增加透明度的审计和审计后期工作量。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期的技术经济活动和固定资产形成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以维护国家或业主及参与工程建设其他各方的合法权益,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二、当前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1、业主对跟踪审计认识不明确,无法合理地界定造价咨询单位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跟踪审计虽然已经出现了几年,但由于这方面没有比较系统的介绍和研究,仍然属于一个新生事物,而业主对跟踪审计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没有明确认识,错误地认为跟踪审计就是控制对施工单位的付款额度,这样就将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简单化,这种错误认识产生了两方面不良后果:
①业主在进行招标选择跟踪审计中介机构时,由于业主对跟踪审计认识不清,仅仅关注各中介机构的审计收费额,将收费额的高低作为选择跟踪审计机构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致使中介机构不是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工夫,而是通过低价竞争来承揽业务,形成恶性的不正常的价格战,而收费上不去,又无法提供比较好的服务,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使收费高一些,而服务质量更好的中介机构反而无法生存。
②业主在与中介机构签订跟踪审计合同时,注重收费项目的谈判,而对工作内容却以跟踪审计四个字代替,没有进一步的关于跟踪审计具体内容、人数、跟踪审计方法等详细明确的约定。
2、部分工程项目的业主代表出于自身私利考虑,不想让中介机构参与过多,导致中介机构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3、中介机构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不清,中介机构从事跟踪审计的人员良莠不齐,使跟踪审计流于形式。中介机构的人员都非常熟悉事后的结算审计,但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却是片面的、不系统的、不完善的。例如,我们发现大部分中介机构对跟踪审计的目的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在控制工程成本时,不但要考虑建筑阶段静态的工程造价,还要考虑竣工验收后项目的运营成本,跟踪审计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在考虑整个项目建筑及运营期的前提下,使项目建筑期造价和运营期成本合计的净现值最低。
4、在如何搞好跟踪审计上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跟踪审计人员的权力、责任认识不清,中介机构也不注重跟踪审计方面的培训,接到委托后,就直接派人,没有很好考虑委派人员是否能够胜任,这样,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理解去从事跟踪审计,而认识上的偏差使他们虽然主观上想搞好跟踪审计,却力不从心或没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思路、方法存在偏差,使跟踪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
5、跟踪审计投标书仅仅成了中介机构获取跟踪审计资格的一种敲门砖,而没有成为对双方责权利约定的一种法律文件。为了获取业主的青睐和委托,大部分中介机构的跟踪审计投标书做的非常漂亮,对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也作了比较多的明确的承诺,而业主在招标结束后,一般仅仅根据标书的报价签订审计收费,就把标书扔在旁边,却不注重投标书中中介机构的承诺是否兑现,就是发生的纠纷,也基本根据跟踪审计合同解决问题,此时,跟踪审计投标书仅仅成了中介机构获取跟踪审计资格的一种敲门砖,而没有成为对双方责权利约定的一种法律文件,跟踪审计发挥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
三、做好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几点建议
1、在界定跟踪审计工作内容的情况下,提高中介机构的跟踪审计的素质,提高全社会对跟踪审计的正确认识,促进跟踪审计的发展。
2、中介机构加大对跟踪审计的研究,对跟踪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对出现的新问题内部进行集体探讨,以便集众之长,发现新对策,同时加大对中介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减少跟踪审计工作失误,树立中介咨询机构的良好信誉,促进跟踪审计业务的良好发展。
3、业主在选择跟踪审计中介机构时,要完善招标程序及招标标书的设计。业主应该对将要委托的跟踪审计机构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然后在工作内容一致的前提下,再来比较各中介机构的收费额。实际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一定能选择比较好的中介机构,因为跟踪审计是一项服务,服务的好坏是很难评价的,好的中介机构提供的好的服务所节约的资金、带来的效益和一项不称职的服务相比,差异是相当大的,而审计收费和带来的效益相比,简直微不足道,所以把审计收费当作选择的主要标准是不恰当的。
四、结束语
关键词 军队审计 工程审计 效益分析
工程审计的目的在于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费投资效益。因此,工程审计人员应突破一味强调审减率的观念,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
一、正确认识工程审计中的可审计效益
当前,我军的工程审计中,存在重主观认识效益、忽视客观存在效益的现象。这是作为“经济人”的审计人员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惯性思维作用的结果。众所周知,一个理性的人在做出选择上,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以要求个人做出的选择和这个人的自身利益之间的外在一致性为基础的。众所周知,军队工程建设投资效益是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不仅要求以最小的投入、消耗和费用获得最大的产出、成果和收益,而且要求符合军事需要,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军队审计作为军事经济运行的监督系统,在从事审计活动时必须保持客观公正,这样才能保证军队工程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可审计效益应该是客观存在的效益的范畴。这也充分说明了对于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确保工程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的工程审计来说,只把审减率作为工程审计的可计效益有失偏颇。因为,靠“审减压价”工作所取得的经济利益其实只是审计人员主观认识上的效益;而工程审计人员通过客观真实的反映工程造价的审计行为来取得的效益才是客观存在的效益。因此,只要客观真实的反映了工程造价,审增也是效益。
二、“审增”与“审减”原因的剖析
(一)审增的原因。审增,即审计人员的审定额高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所做预算标底额和竣工结算价。由于受工程审计中一味强调审减的惯性思维的影响,很多人把审增看作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是,随着工程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认为工程预(结)算审计中也会大量存在审增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建设单位的预(结)算编制人员水平有限。当前,我军有些工程建设单位懂得工程预(结)算的人员少,并且水平有限,这就导致对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运用不熟练。这种情况下编制的施工图预(结)算丢漏项的现象普遍存在。再加上有的建设单位的领导由于不了解工程取费的正常程序,对预(结)算中的费用计取不全面。二是地方预算人员工作疏忽。对于非保密性的工程项目,如果建设单位没有编制施工图预算的能力,要请地方设计单位或事务所进行施工图的预算编制。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地方预算人员编制预算比较仓促,再加之建设单位对编制的时间要求紧,就可能存在丢漏项、错套定额和少计工程费用的现象。三是存在轻预算、重结算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建设单位对部分工程项目不重视预算只重视结算的情况。这就导致建设单位的预算编制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时,由于应付心理的作用,计大项丢小项的现象较多,从而出现审增的情况。
(二)审减的原因。工程审计中审减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当前在我军审计部门一片“审减率”百分之多少的“呐喊声”中,更突出了审减在工程审计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审减的原因也是不胜枚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复套定额现象。产生定额重复套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定额和图纸中工序的要求了解不透彻。二是高套定额现象。为了提高工程造价,施工单位的预(结)算编制人员在套取定额时就高不就低。三是多计工程量现象。多计工程量现象在施工单位编报的工程预(结)算审计中也是普遍存在。四是审计人员“审减压价”的结果。部分工程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始终牢固树立“压缩水分”的意识,这就人为导致了审减的产生。
三、实现客观存在效益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我公司是具有国家市政建设工程施工一级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三级资质的中型企业,可承担各种类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桥梁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等工程施工。总公司下属独立核算单位12个,怎样保证这些单位依法经营、财务成果真实、财务监督到位是我们多年来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探索的问题,下面就我们对这1年多的内审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认识、领导重视是做好企业内审工作的重要前提
在2009年1月份设立了审计考核处,由总经理直接主管内审工作。在未设立审计机构时,内审部门附属于总公司财务审计处,没有起到内审工作独立性的作用,造成分公司经营管理极为混乱,财务报表反映的数字极不准确,年度成本考核指标极不真实。总公司领导清醒的认识到,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是规范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依法审计是强化企业管理,实现有效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基于这一认识,总公司决心要强化审计、考核工作。为了强化企业内部审计考核,总公司抽调5名业务素质最高的会计但当审计工作,并制定了《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分公司经理(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工程项目考核办法》,规定了审计考核处职责。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总经理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加之全体审计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使内部审计工作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强化企业管理和业务活动监督中发挥了别的部门无可代替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坚持“五个”必审是做好企业内部工作的重点
1.坚持分公司经理(厂长)离任必审,明确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一年多来,总公司审计考核处共完成了对总公司所属第六施工公司、沥青施工公司经理离任审计工作。每当分公司经理离任时,审计考核处及时制订计划、组织对其任职期间的资产、负债、经营成果、财务管理等内容进行审计,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作出公正的评价,为组织上正确考核使用干部提供科学的依据。
2.坚持机构撤销、合并必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施工单位承揽的工程项目比较分散,工期要求有长有短,造成机构变动频繁。这样机构的撤销、合并会最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审计考核处根据实际情况和内部审计制度,做到了以下几点:①公司决策后立即派审计人员进入其单位冻结资金、存货。②要求实物保管人员及接管部门领导及时清点实物,编制实物清点表。③要求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提供帐存资产明细表。④将帐存数与实物清点相核对,对帐实不符的现象查明原因落实责任。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保证了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始国有资产不受损失。
3.坚持对经营单位财务收支、财务成果必审。总公司审计考核处经常坚持对经营单位进行现场调查、走访、审计,年终对资产、负债、损益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审计,及时向企业管理部门提供各经营单位的经营业绩及成果,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上报总公司总经理。另外也是作为年终兑现奖金、处罚、考查干部的依据。通过对财务收支、财务成果的审计,维护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确保了经营成果的真实性。
4.坚持对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必审,搞好专题审计。针对问题组织内审人员,首先要调查研究,反映的问题是否真实。其次要制定审计计划、方案。
5.坚持单项工程完工必审,划清经济责任。在2009年审计了总公司所属分公司2006年、2007年、2008年施工已完的单项工程,共计150项。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依据是,单项工程中标书、已批签证变更、未批签证变更、工程审定价、工程进度报表、财务会计报表,通过审计,对已完的单项工程经营状况、债权、债务、存在问题、注意事项、改进建议以及奖励和处罚,写出书面报告上报总经理。
三、为基层服务,为领导当好参谋是做好内审工作的宗旨
1.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以服务为宗旨,帮助基层解决问题。在企业的内部审计中,既要监督经营单位是否按照国家的有关财经法规、方针政策办事,又要检查其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工作中难免出现有的经营单位不理解,认为审计就是挑错找毛病。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审计人员都能正确对待,从不灰心地履行其监督职能,我们每次在审计项目结束时,同被审单位有关人员交流、沟通,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只有在工作中多给他们提供服务,他们才真正认识到我们的工作重要性。
2.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为公司客观宏观决策服务。内部审计通过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审查,对有关经济指标对比分析,及时地发现问题,找出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并提出改进建议,为领导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我们根据财务提供的会计资料、会计报表,对利润率较低或亏损的在建工程和已完工程,进行专项经济审计,给领导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为作出决策服务。
“十一五”以来,医疗创新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各级医院在提高医疗软实力的同时也纷纷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然而,由于受经济利益驱使、制度不健全等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医院基建工程建设与管理出现了一些乱象,对于审计部门来讲,如何加强医院基建工程审计成为了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医院基建工程审计的现状
近年来,审计部门对于医院实施的审计工作仍以审计经营过程之中的资金问题为主,而对医院开展的基建工程审计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较少,随着各级医院纷纷开始加大基建工程的规模,基建工程审计任务的工作量加大,对审计人员的自身要求更高,但由于审计部门传统的精力投向设置,使医院基建工程审计开展力量捉襟见肘,降低了审计效率,也使医院的利益受到了损害。面对这样的情况,加大投入,增强医院基建工程审计便成为审计部门的选择。
具体来讲要从现实审计工作中的三个主要状况着手,一是从审计机构的设置与制度、程序的完善着手,在审计机构设置上,审计部门往往与纪检、财务、干部等部门联合,但在具体的人员安排上,所安排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不高,而基建管理和审计工作客观上需要那些既懂财务又懂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复合型人才,审计力量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在审计制度和操作流程上也没有一套明确的规定,导致操作性不强。二是从明确审计时间和工作重点着手,基建工作审计一般要全程跟踪审计,重点在不仅限于竣工决算阶段,对隐蔽工程的、设计、材料价格也要严格审核。三是从突出关键环节着手,医院基建工程审计量大,只有突出重点环节才能抓住根本,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二、医院基建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制度不健全,缺乏操作性
基建工程一般来讲周期较长,而且不仅有财务方面的内容还有专业性较强的建设工程方面的内容。审计部门开展基建工程审计与对医院开展常规审计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起步晚,经验少,对医院的基建工程审计制度也相对落后,尤其是缺乏一定的审计操作流程及规范,加之具有专业基建工程审计技术的人才较少,直接导致了某些工作的滞后,在一些制度制订上进展缓慢,并且修改不及时,影响了审计的质量,降低了审计效能。
(二)对内部控制审计缺乏力度
从目前开展的医院基建工程审计工作实际来看,审计人员对基建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往来票据、材料价格、工程造价等常规内容投入量较大,审计效果较好,但对于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在基建工程管理的相关内部控制规定重视不够,这些内部控制手段可以有效的减少基建工程管理中的舞弊和不规范行为,这些制度的完善与否对于从总体上判断基建工程规范行为,确定审计重点,制定审计计划,规避审计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审计人员往往忽视对这些的预研。如审查医院“不经审计,财务部门不得付款”规定是否得到贯彻执行,可以判断该医院的基建管理是否严密等。
(三)审计人员基建审计综合能力有待加强
医院对基建工程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基建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自身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也带动了与其相应的基建工程财务、基建工程技术、基建工程造价管理等内容的发展,但与之对应的基建工程审计由于财力、物力和人才等投入的有限,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发展,一些单位和审计部门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不足,将一些技术水平不高的审计人员安排在基建审计岗位上,综合能力弱化,对基建工程审计工作没有起到大的推动作用,监督职能弱化。
三、完善医院基建工程审计的对策与措施
(一)健全基建工程审计制度,增加可操作性
基建工程审计制度要不断完善,审计部门要高度重视,确保基建工程审计制度跟得上基建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发展步伐。由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审计部门可以用暂行规定、临时文件等相关替代措施进行弥补,规范基建工程审计工作。在制定和完善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现实可行性,一些不切实际的规定要坚决摒弃。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
(二)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内部控制审查
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审核,审计人员要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查力度。首先,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医院的财务制度、基建工程招标、投标,采办等相关制度规定,看是否有不严密或不科学的地方。其次,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医院上级部门或者医院自身要积极去建立一个平台, 让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工程管理人员以及单位的广大群众之间进行交流,探讨理论和相关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促使审计人员对医院的内部控制执行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最后,改进内部控制审查方法,除常用的调查问卷、座谈等方法外,可尝试采用一些开设网上论坛等新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