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教育方针的核心

教育方针的核心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教育方针的核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教育方针的核心

篇1

《数控车编程与操作》是职校数控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非常紧密,在以往的教学中,理论教学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使学生难以理解、“痛苦不堪”,久而久之,甚至产生厌学等负面情绪,使数控车编程教学陷入了困境。

一、转换教学思路,将技能操作的核心地位贯穿于仿真教学始终

一般来说,职校培养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弱,但是具有形象思维好、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到:学生对于陈述性的知识比较排斥,对于“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们往往不会深究,而对于“如何做”、“如何做更好”这些实践、技能方面的过程性知识非常感兴趣。针对职业学校学生这些突出特点,在课堂教学上,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传统的理论教学变为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将课堂由教室搬到机房。所谓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按照其内在的关系,编成便于学生进行技能操作的知识板块,在计算机上仿真出来。

在数控仿真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实践操作积极性是首要的前提条件。首先结合学科特点,介绍数控编程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如果想在日后的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必须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介绍典型的成功毕业生案例,让踏上工作岗位的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其次,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将理论知识依托于技能操作进行讲授,在实际教学中先设计较简单的零件图样,让学生来确定工艺以及编程思路。而在确定工艺和编程过程中,又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这时候,适时的进行理论教学,学生不仅不会排斥,反而兴趣倍增,工艺与编程完成之后呢,老师先进行示范性操作,讲解操作要领,让学生有目的观察揣摩。当毛坯随着刀具的加工变成图样要求的工件后,学生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动手操作的欲望极其强烈,此时也恰是让进行模仿的最佳时机。当学生独立完成,兴奋不已时,必须及时表扬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冷静下来后,及时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工艺?编程是否可以更简捷?为什么有些同学的程序出现问题?学生在教学反思中又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在实践中找到知识上的缺陷,另外,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我会准备一些形状奇特、加工方便的零件图,让学生们进行编程,比如宝塔、印章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知道他们到车间把零件加工出来,对于比较好的零件,放到车间的展柜,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同时创造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教育氛围。

二、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应根据实践要求实行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目的决定了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毕业后到工作岗位上,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所以,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必须以技能为导向,培养学生一专多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现有的课本知识结构,应当为学生补充更多的“给养”。作为职校专业课教师,应该走出学校,深入企业,以企业人的角度了解数控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技能。在数控编程仿真教学中,应以技能操作为核心,以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作为课本内容与仿真组合多元整合的标准,着重于内容的综合性。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取舍,简而言之,“用什么就学什么”,让学生学以致用,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也降低了教学难度。在对课本内容进行多元整合时,一定要慎重对待,我认为以下几点必须把握:第一,理论知识不宜过多,突出技能训练与实践,在做中学;第二,技能训练的内容要走在企业需求的前面;第三,对于课本内容的整合,要以技能训练为依托,根据技能训练的板块,整合课本内容,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降低学生的理解、记忆难度。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22-02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交通信息等诸多领域,在国内很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中都增设了《计算机控制技术》作为主要专业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行业应用能力。

交通行业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交通信息领域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交通信息领域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应用性技术人才。结合交通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开展《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对于提高本行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程特点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针对不同被控对象和系统性能指标要求,学习数字控制器设计等重要应用性技术,实现对生产现场的计算机检测和控制过程。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而言,该门课程具有如下几个典型特点:①概念抽象,理论性强: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涉及诸如采样、数字控制器设计等各种概念,若仅仅只从课堂上理论学习,容易形成名词堆砌,教学流于空泛。②多学科交叉,系统性强:课程覆盖信号处理、硬件等多个学科领域,在构成一个完整计算机控制系统时又互有交叉,对理论性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要求较高。③实验学时少,动手能力差:该门课程涵盖内容较多,实验学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压缩,原有实验课程也大都以演示性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很小,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所起的作用有限。

三、实验教学方法探讨和实践

针对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上述特点,从培养和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出发,对该课程实验教学环节进行了必要的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

1.实验教学原则修订。实验教学环节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力图通过一系列硬件和软件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实践中需要对实验教学原则和内容进行了调整。①是考虑到交通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模电、数电、接口技术等前导课程中,已接触和积累了较多硬件知识,实验教学应侧重于交通信息领域的数字PID控制算法、最少拍控制算法等控制技术、软件实现方面。②是对于诸如采样过程、Z变换、控制系统指标等基础理论重复性环节,在实验环节中应该突出重点强调如何从交通信息领域内计算机控制技术角度上进行分析和理解,如对A/D环节讲授中,重点在于分析交通信息领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A/D器件、数学仿真模型等方面。③是要强调实验的应用过程性调试特点,控制学科的绝大多数理论知识背景都涉及较多的数学概念、理论和公式推导,如差分方程模型,稳定性判据等,对于交通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而言,实验教学环节应弱化数学公式推导过程,强调控制技术的应用过程性调试特点。

2.实验教学应用性层次设置。在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室,共配备了30套江苏启东计算机厂的DVCC-ZK2实验箱,辅以其他交通实验装置,在16个学时的实验内容安排上,把实验体系分为三个层次: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验安排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项目表

实验内容安排突出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为2:1:1。如电动小车调速控制综合性实验,通过对电动小车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电动机速度控制、方向控制等综合性实验过程,可进一步实践测试交通工具的控制技术;交通控制系统建模和仿真设计性实验则针对一个磁悬浮系统,学生可通过数学建模、控制器设置等完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很好地学习和体会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全过程。

3.控制技术仿真方法。对于某个控制系统或算法而言,不同控制参数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作用是不一样的,手工绘制控制曲线,时间长而且不准确。随着各类仿真软件发展,带控制工具箱的Matlab仿真软件,可方便地完成复杂数学计算及图形绘制。

如在分析电动小车调速控制中的数字PID的控制作用时,对于典型PI控制系统结构,具体参数为:

T=0.1s,G0(s)=■,D(z)=■

进入MATLAB界面后,在命令窗口中键入“Simulink”,回车后打开名为Simulink Library Browser模块库浏览器,选择各环节模型,建立该控制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Simulink仿真模型图

在分析控制算法表达式中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各自不同作用时,借助于matlab软件仿真技术,可非常方便地做动态演示。当比例参数为Kp=1,积分参数Ki分别为0.05、0.15和0.35时,利用所建立的Simulink仿真模型,在计算机上得到的控制系统输出仿真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PI控制输出仿真曲线图

结合该仿真图形,可将讲解重点放在Ki参数变化、输出曲线差异和控制系统性能优劣上,将抽象的数字作用转化为实在的可视图像,可极大地加深学生对Ki参数等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分析的方法。

4.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采用实验报告分析、现场实验测试等多种形式结合的考核方式,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9和2010年《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实验考查结果分析,两年内各分数段的比例统计见图3。

图3 实验考核统计图

两年内共有2个年级共计152人参加考试,实验报告成绩所占比例为40%,现场测试实验成绩占50%,平时考勤占10%,实验及格人数122人,及格率为80.26%,实验成绩趋近于“中间高,两侧低,左右对称”为特点的正态分布,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在《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教学培养体系建设中,充分考虑了交通类和课程特点,开展了实验教学环节的内容与方法的研究,注重先进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分析和动手实践能力,达到了实验教学培养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欣欣,宋人杰,牛斗.《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28(3):29-31.

[2]姜学军.计算机控制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2-145.

[3]罗胜,薛光明.周宏明.建设开放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实践教学体系[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7):113-115.

[4]鞠阳.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45-47.

篇3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途径研究

现阶段,拓展大学生的党员基础教育成为新环境的重要发展方向,大学生具有多方位学习党政知识的途径。在众多教育渠道之中,传统的党员教育方式为培养党员基础素养,以及党员对党课知识信息的涵养。一名合格的党员应具备与之身份相对应的修养,这种修养并非短时间内便可养成,而是经过长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最终通过党课知识的掌握得以顺利培养。

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的机遇

1.1 新媒体改善传统大学生党员教育方针

党员在大学期间会接收到来自各个渠道的党政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令大学生党员更好的掌握党课的知识及信息,使之更为快速的吸收这部分知识。培养大学生党员建立起对党的情感,并提升其对党的信仰。

新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看似虚拟性较强,但是,实质则是在于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内容的消化与吸收,使其学习到的党课知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这一全新环境下,党员的传统教育方式得到了质的提升,这种提升不仅表现在党课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改善了大学生党员的学习蓝本,使其学习方式被规范至全新的路径。

1.2 新媒体改良传统教育的客观手段

在新媒体环境之下,传统党课教育手段逐步演变至客观存在,但实际针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实质仍是遵循传统方针。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这一互动模式之下,大学生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党课知识的学习,且其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所学习的内容也随之消化的越透彻。

全新的教育模式重在改良,而非改变原有教育方针,原有教育方针是先人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与探讨下诞生的,因此,传统教育模式具有着相当高的稳定性,并且这一特性可充分推动大学生党员学习党政知识的积极性。而新媒体环境所改善的教育方针,主要从党政知识教育的另一面展开,也就是学生学习党政知识这一层面,在这一层面之中,教师与学生同为主体,且双方互动性良好,并在互动的同时进行党政知识的探讨,教师的教育者主体身份得以正确发挥。

1.3 新媒体提升了大学生党员学习党政知识的学习效率

新媒体改善了大学生学习党政知识的学习方式,党政知识原有教育方式仅是采取课堂教育制度,但是随着新环境的到来,这一制度被逐渐改善并得以优化,新环境为学生们带来了党政知识的实践性,将所学习的知识范畴带入实际的生活与社会实践之中,加强学生对已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习的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得到高效提升。

信息是一种图文并茂的数据承载体,而党政知识信息的内容则更为繁杂,其内容真实有效,且生动形象,因此将其知识范畴进行完全吸收原本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但是,随着新媒体将其信息中所包含的核心内容进行分解后,党政信息便以多种姿态呈现在众人面前。当下党政信息的主要形态包括图像、文字、声音及视觉暂留,这些形态加深了大学生学习党政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其更为高效的接受党政思想。

2 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党员教育即将面临的挑衅

2.1 废止原有教育限制

传统党政知识教育中普遍存在较难改善的困点、难点,这些问题都具备独特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具备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在新环境下,这一问题将会得到改善,改善方式通过对教育空间的扩展展开,原有教育方针主要是在固定场所下实施教育机制,其教育思维较为刻板,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的整改方案应为释放信息教育的原有限制。

2.2 侵染大学生党员原有价值观

相对于其他大学生,大学生党员思想更先进、政治更坚定、自制力更强,但是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对他们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巩固造成了极大冲击。一方面,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量大、传播速度迅捷,然而这些信息良荞不齐、真假难辨,一些消极的、负面的信息容易影响大学生党员的独立选择和判断,使一些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世俗化。

2.3 削弱传统教育方针

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下,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是通过党课形式进行的,教育管理的手段比较单一。而现如今,大学生党员大多数时间与“新媒体”相伴,短信、论坛等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方式。

3 新媒体环境制定大学生党员有效教育路径

3.1 开拓党政知识教育的有效介质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教育,要顺应新媒体的诸多特点,积极拓展工作阵地,丰富教育载体。有效运用网络建立大学生党员网上管理平台,全面地、动态地掌握其信息。建立学生党支部QQ群、MSN、BBS、博客以及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架起教育者与大学生党员之间以及大学生党员相互之间自山、平等、民主的桥梁,及时信息、通知等,随时掌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3.2 提升党政知识的相关教育内容

在虚拟性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的角色意识面临被弱化的危险,因此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开展党员角色意识教育。在多种文化、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新媒体环境下,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党员的头脑。

3.3 革新传统党政知识教育方针

要积极运用新媒体信息平台,实现现代化的教育模式。新媒体具有超级迅速性和互动性,教育管理者\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要关注个性需求,注重分层教育。目前,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儿乎都注重共性教育,让大学生党员在集中教育之余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地学习。

4 结论

篇4

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力求要达到的效果。具体来讲,教育目标即对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统称,可指代教育目的、教育方针,也可指代某一学科的培养目标,还可指代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献时,应注意理解教育目标背后指代的含义。倘若是指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可理解为教育目的倘若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可理解为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是考虑到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任务而制定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分解。①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反映了社会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我国的教育目的是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教育方式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②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育性质、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教育方针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结构素质的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特点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当前,我国教育方针正从专注于现实性,逐渐向现实性与理想性融合转变,育人为本、服务人民的理念越来越成为新时期国家的教育追求,成为我们拟定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核心原则。③

综上所述,教育目标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是根据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的基本需求,对教育活动所规定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动结果所应达到的标准、规格和状态。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确定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课程目标通常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持续性、阶段性、递进性和时间性等特征。④

一般而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实施和评价都应当围绕课程目标进行。基于大课程小教学理论,课程目标位于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同时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除了对教学目标制定有较大的影响之外,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整个编制也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是课程从内容设计到实施直至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目标

很多文献会把目标同目的混淆。其实,在英文文献中,这两种用法往往有所区分:目的通常是指某一国家或社会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或者教育理想,在其教学领域内向教师提出的一种总体性、概括性要求,其涵义往往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等同,是一种方向性的宏观指示。目标则是指在具体情景中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一般而言,目标通常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是策略性的,加之时间、情景等条件所限,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⑤基于大课程小教学理论,教学目

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是对学生在学完一个指定的教学单元之后能够做出什么事情更精确、更详细的表述。教学目标表明了特定教学任务期望学生达到的行为标准和表现,是学生在学习任务结束后要达到的有实际意义的结果。它涉及的范围,大到对于一门课的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段的要求,小到对于一个课时,甚至一个知识点的要求。

篇5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落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发展指导方针。党的十提出,教育要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始终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个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教育命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前提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样才能保证职业教育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推进“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培养“大国工匠”,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人力支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延安精神有机融合,突出主旋律和正能量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二、坚持服务宗旨,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一是要服务于人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必须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满足人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着力于人的多样性发展机会的创造,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就业、尊严生活,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是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适应“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要求,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同步发展,不断增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职业学校要培养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未来人才;着力培养大批具有良好服务意识、职业操守和怀有一技之长的优秀劳动者,使“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和“精品制造”。

三、坚持实事求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当下在部分领域,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和短视行为。比如,在办学层次上一些地方职业学校盲目升格,中专忙着升高职,高职忙着升本科,应用型本科想发展成综合性大学;在办学规模上贪大求全,动辄千亩地、万人校;在专业设置上一哄而上、同质竞争,甚至理、工、文等各类专业“全面开花”;在校企合作上热衷于签约,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校企融合和产教合作等。

这些都是职业教育者需要静下心来研究、思考和解决的职业教育发展困难及瓶颈问题,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急功近利,夯实发展基础,练好管理内功,注重职业教育发展内涵和品质特色;不避实就虚,多出实招,力求实效;不脱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遵循市场规律、教育规律,心无旁骛抓质量,实事求是谋发展,因校制宜地办好没有水分的职业教育,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不断满足行业和社会对多样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篇6

2现代教育对孔子德育思想的继承

孔子的德育思想在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涤,依旧在现挥着灼灼光芒。孔子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针、教育方法对当代教育教学的推进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1提倡有教无类方针推行全面教育

孔子突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学校。不分贵族贫民,不分华夏狄夷都可以平等的接受教育,向广大的人民群众打开了教育大门,把广泛的教育权给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2.2提倡君子之德培养崇高道德境界

“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务。教育的宗旨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首先,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品德高尚的榜样,用高尚人格教育和鼓舞学生,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其次,要从立身、行事和处世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基础性道德,然后根据思想形式形成处事之道。再次,注重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培养。教育学生学习并实践孔子仁爱、礼义、忠恕、明智、诚信的修身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理论结合实际,把孔子的仁爱和诚信等思想应用于实践之中,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2.3提倡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原则

孔子在古代推行的一整套教育方针方式,顺应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和社会要求,适应了个性的发展需要,对现代的教育具有启示作用。特别是孔子所提出的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原则等依旧适合现代教育体系,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3现代教育对孔子德育思想的批判

我国现代教育应开创新局面,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继承千百年来优秀遗产的同时,我们更应以史为鉴,批判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德育体系。

3.1重道轻艺,道艺对立

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奉行“重道轻艺,道艺对立”的教育方针。教育的重点在于忠君、孝子,在于人们的品德教育培养和修养,而不重视技艺方面的学习。樊迟请学稼、学圃,孔子骂他“小人哉,樊须也”鄙视生产劳动。子夏曾说“:百工居肆已成其事,君子学以至其道”他们认为技艺这些小方面虽然有研究的地方,但是如果致力于这些方面就会阻碍人们研究大道。但这是与21世纪创新性社会不相符合的,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来应对外界各种复杂多变的考验。学校教育也应顺应时代变化做出相应变革,在普及文化教育的同时,要增加实践活动,增设实验科研场所,培养技术型人才。

篇7

时期的教育,主要有四个部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的教育思想和大学教育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批判了封建教育把人驯服成了奴隶、改良主义的教育观念,建立了中国教育会,兴办了革命学校。南京临时政府在1912年1月9日成立临时政府教育部,之后开始对清末封建专制主义教育进行改革。

二、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内容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在临时教育会议上讨论和通过了新的教育宗旨,并于同年9月2日由教育部颁布施行。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成为了民国教育方针。同时,公布了《壬子学制》,将教育阶段分为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阶段。

三、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

当时的临时政府已经认识到学者,国之本也,振兴学校培养人才,而培国脉是时势不得不然。这样不仅更改了传统的忠君、尊孔的办学方针,而且还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指了方向。要振兴中华,就必须振兴教育。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的素质,达到人尽其才。

进行教育改革,正是确立国民教育的根本要求之所在。教育改革,首先要普及教育,使学校确立了学制,确保了基本的初、中、高等教育阶段和时间、年龄安排。这是进行教育的充分必要条件。五育并举,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伦理教育的特点。这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而且也是为教育事业、国民自身发展提供了保障与支持,最重要的是对当时的青年的思想启蒙作用。

四、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思考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当前教育改革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在当代教育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民发展这个战略目标,在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也都得到体现,特别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等。

1.道德教育为重的思想。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教育方针里,把道德教育放在重心,这完全否定了清末的封建教育宗旨,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教育关于人的智德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在当代的教育改革中,注重伦理教育,学习儒家名作的精华也应该是我们的应有之意。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理想的优秀人才。

2.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民国时期,老师提出应教育学生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不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还指在平常的管理中更加关心、关注学生。当前,全国各地正逐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其中的核心。在学校教育中当然更应该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但是在实际中,学校更多的是担当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没有以服务学生、帮助学生成长为核心思想。

3.在教育改革中缺乏灵活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为办学方针。目前我国的很多教育政策都具有较强的全局性和战略性,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有效地促进政策的实施和执行,但是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如缺乏灵活性。由于各个学校的政策体系一致,每个学校可创新的和空间便不大,甚至出现很多资源浪费,项目重复上马的情况。相比国外的大学,走的是一条专业化的路线,每个学校都有着自己的强势学科和方向,这更有利于资源的整合。

篇8

主管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天津教育杂志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493-2099

国内刊号:12-1044/G4

邮发代号:6-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9

教育最优化

最优化是对所有教育工作的要求。教育工作的最优化是指在当时的条件下,教师和学生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和时间最少而获得的效果最好。曾经有人问过我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不能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但我对“最优化”的教育有一些思考,那就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的教育效果最优化,关键是要用动态的观点来思考这个问题。

教育方针

在我本人看来,教育方针一时间有宣传不充分的趋势。我视察过全国的近百所学校,把教育方针印在学校显赫位置处的学校没有看到一所。现在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势头大大超过了对教育方针的宣传,甚至是取而代之,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这句话中的“贯彻”二字已经给素质教育定位了,它是教育方针的下位概念而不是上位概念。教育方针是有功能的,是国家对教育的总政策、总要求,它既可以用来评价学校,也可以用来领导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素质教育的提法离教育方针的表述有一定距离。

教育评价

缺少评价的工作是缺少理论指导的工作。评价是听诊器、方向盘、指挥棒和推动机,能够告诉我们存在着什么问题,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如何来提高和推动我们的工作。评价要讲究科学性、适时性、最优化和适度适量化。在我看来,教学评价量表是一个学校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晶。往大了说,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正在实行的重大战略也应该进行评价。

体制与机制

要研究体制、优化体制、改革体制,首先就要把什么是体制弄清楚。我拿龟兔赛跑来举例,在陆地上比赛肯定是兔子胜,在水中比赛一定是乌龟赢,如果在陆地上赛跑允许兔子驮着乌龟,在水中比赛允许乌龟驮着兔子,这就是能达到双赢的体制创新。什么叫机制呢?三个和尚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但是如果让三个和尚一人挑水一天,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机制创新。说来说去,部门之间是体制问题,部门之内是机制问题。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机制是构成节约型社会的软实力。

人力资源强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一共27 000多字,我觉得“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一句话最能概括《纲要》的核心精神。无论是提高教育水平还是提高教育质量,所有这一切都只是方法和过程,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才是最终的目标。

教育中要遵循的三个基本规律

规律一:育人规律;规律二:社会用人规律;规律三: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规律

教育系统中的“5+1”支队伍

为任何一项事业服务的都是一个体系而非作为个体的人,为教育提供服务的也是一个体系。单以人力体系来说,就是“5+1”支队伍:以教育部长为代表的教育行政官员队伍、以校长为代表的校内行政官员队伍、教师队伍、教研员队伍、教育督导员队伍。这是站在前排直接为教育服务的5支队伍。我把教育科研人员放到后排,作为另外1支队伍。如何优化这“5+1”支队伍、利用好这支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遗憾的是,在《纲要》制定的研讨中我们已经提出了教育的“5+1”支队伍,但是在正式的《纲要》表述中没有提到教研员,全国的几十万人都被甩在了这个系统外。其实教研员是一股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这支队伍由拥有5年以上教龄的优秀教师组成,负责对其他教师的教学提出有效建议和改进意见。优化教育系统中包括教研员在内的“5+1”支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

学校的基本功能

学校具有三大功能:传授知识(创新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最基本的功能是教书育人。

学校之间的竞争

学校之间的竞争是学校内为教育服务的系统之间的竞争。两所学校之间的竞争并不是校长间的竞争、特级教师间的竞争或教授间的竞争,而是这两个学校为教育服务的整个体系之间的竞争。在我看来,任何一种服务都是一个体系,因为要考虑到是否具备政策、技术、器械等条件,校长对教师的关照、威信状况都包含在这个体系内,都是竞争力的一部分。如何研究、优化和充分利用这个服务体系来提高教育质量,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校园文化

如果让我用最简短的语言来表述要如何建设一所学校,我会说要具备“三材一化”。“三材”是指人才、器材、教材,“一化”指的是校园文化。我要特别强调这个“一化”,因为建设、利用校园文化对于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本人十分赞同一种“腌萝卜”式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内容能真正渗入学生的头脑中,使之真正理解教育内容的深刻含义,理解问题的本质并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校园文化建设是“腌萝卜”式的教育的必要条件。

校园文化是培育学生的隐蔽课程: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可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4个层面。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不要求豪华和富贵,但求整齐和干净。在精神文化的指导下形成制度文化,再利用制度文化去约束人们的行为,养成人们的习惯,使习惯渐渐形成学校的风格与面貌,再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出学校的文化精华反馈到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来,校园文化建设的4个层次就是这样相互作用与影响的。我建议应大张旗鼓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它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名校与名师

名校的基本特征是:有稳定的世人公认的一流的教书育人的成绩。成绩是稳定的,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成绩是教书育人的成绩而不是考分、上“名校”的辉煌。

名师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认认真真地教书育人且效果显著的教师。

不怕说句得罪人的话,要把名校长和名学校的校长严格区别开来,要把名学校的教师和名教师严格区别开来。名校长、名师不一定都在名校。

全人格

人格需要人格的教育。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者是在教书育人,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格特征、思想品德。师者没有好的人格怎么能把学生教育好呢?教师的教学是全人格的参与过程,教师的为人处世,教师在课堂的表现,行为的逻辑性、条理性对学生都会有着深刻的影响。为了培养全人格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就必须是一个全人格的参与过程。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是规律,而不是强加在教师身上的教条和束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凭借着人格特征形成威信,而威信,是一种“教育能”。

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果的关键。学生如果热爱教师就会热爱教师所教的课程,热爱教师所教的课程就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努力养成如下三种人格特征:第一,富有热情和同情心;第二,富有激励与想象的倾向性;第三,对工作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学习)方法

教学(学习)有法,但无定法;搞好教学(学习),贵在得法。任何一种教学(学习)方法都不能“原版”复制。

学习的水平

我把学习的水平分为5级,分别是:记忆、理解、融会贯通、概括和创新。这五级水平既可作为学习水平的评价,也可作为评价教学水平、评价学习方法、评价教学方法、评价教材、指导教材写作、评价论文、指导论文写作等的依据。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指导一切教学的指挥棒,对教学目的的理解能够影响教师的执行力,我认为如下12项应作为重要的教学目的:1.传授知识,塑造学生的知识结构;2.培养学生的技能;3.培养学生的能力;4.发展学生的智力;5.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6.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7.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8.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9.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习惯;10.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1.培养学生的情商;1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艺术

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把深奥的问题通俗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零散的问题系统化。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增效剂,是不可模仿的艺术。

教学情感

篇10

小学位于镇以北九公里,大丽路以东200米处。年月我校撤并了镇四所小学五、六年级及新庄教学点,组建了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现有教师17人,均取得合格学历,其中小学一级教师9人,高级教师8人。

新组建的小学在校生402人,其中寄宿学生290人,学校占地面积11181平方米,生均27.81平方米,校舍面积4326平方米,生均10.76平方米,教学仪器配备良好,基本上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学校共有图书3200余册,人均8册,计算机室1间,电脑32台,生机比达13:1,多媒体教室1间,光盘播放设备2套。

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学科课程,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六年级毕业学生毕业考试合格率100%,受到对口中学教师的普遍欢迎和学校的高度评价。学校教育经费总支出逐年增加,预算内教育拨款逐年增加。学校发展规划科学,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几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以和谐创新教育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过程为核心,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普九”工作,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完成率100%、辍学率为零,社会及学生家长的满意度不断攀升。学校通过了县文明委的“文明学校”复查,学校正积极准备申报州级文明单位。

二、主要措施

1、以“两基”工作为重点,扎实推进学校各项工作。

2、坚持德育为首,不断改进德育工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突出教学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5、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1、问题:

⑴教学设施设备跟不上形势发展需求,实验仪器与现用教材不配套且破损情况严重,电脑配置太低,部分计算机已不能正常使用。

⑵镇北片五大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增多,管理难度增大。

⑶寄宿学生年龄小,人数多,自理能力差,给学校管理难度加大。

⑷寄宿学生路途遥远,居住分散,往返途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努力方向:

篇11

Xx小学位于Xx镇以北九公里,大丽路以东200米处。2010年9月我校撤并了Xx镇Xx、Xx、Xx、Xx四所小学五、六年级及新庄教学点,组建了Xx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现有教师17人,均取得合格学历,其中小学一级教师9人,高级教师8人。

新组建的Xx小学在校生402人,其中寄宿学生290人,学校占地面积11181平方米,生均27.81平方米,校舍面积4326平方米,生均10.76平方米,教学仪器配备良好,基本上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学校共有图书3200余册,人均8册,计算机室1间,电脑32台,生机比达13:1,多媒体教室1间,光盘播放设备2套。

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学科课程,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六年级毕业学生毕业考试合格率100%,受到对口中学教师的普遍欢迎和学校的高度评价。学校教育经费总支出逐年增加,预算内教育拨款逐年增加。学校发展规划科学,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几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以和谐创新教育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过程为核心,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普九”工作,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完成率100%、辍学率为零,社会及学生家长的满意度不断攀升。学校通过了县文明委的“文明学校”复查,学校正积极准备申报州级文明单位。

二、主要措施

1、以“两基”工作为重点,扎实推进学校各项工作。

2、坚持德育为首,不断改进德育工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突出教学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5、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1、问题:

⑴教学设施设备跟不上形势发展需求,实验仪器与现用教材不配套且破损情况严重,电脑配置太低,部分计算机已不能正常使用。

⑵Xx镇北片五大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增多,管理难度增大。

⑶寄宿学生年龄小,人数多,自理能力差,给学校管理难度加大。

⑷寄宿学生路途遥远,居住分散,往返途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努力方向:

篇12

首先,“审美”一词的中外文内涵可能引发理解歧义。“审美”一词外文为“aesthetic”,除“审美”外,还有“美的”“感性的”等等含义,即“审美”和“美”“感性”是同一个词,用法相当宽泛,使用起来不可避免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混乱。“审美”一词就中文辞书来讲,具有“领会、辨别事物与艺术的美”的意思。“领会”一词是一个很玄妙的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审美”一词理解上的含糊。

其次,“审美”一词来自哲学术语还是普通口语其含义的深浅度也是不同的。把它当作哲学术语,“审美”一词的理解必然要建立在审美关系基础上,并且要对审美主客体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在强调主客体统一的认识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其内涵。但“对那些未受过系统哲学训练的人来说它多半还是一个陌生的技术词汇”。结果,给人的印象是,“以审美为核心”不同于音乐教育。“它或者说是音乐教育的一个变量,或者说是对音乐教育的一种学究式的说法”。而口语中的“审美”更多地是体现审美主体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再次,“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作为当代的新课题,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它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弄清楚其确切内涵确实比较困难。此外,随着人们对人文学科的普遍重视,综合艺术课程理念的提倡,“审美”一词更多地跨领域使用,导致人们习惯于对其只在共性意义上把握,往往会狭义地理解为“情感教育”。并且,“人文学科的概念本身就极其复杂也必然导致其使用混乱”

此外,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的忽视,似乎非得用音乐的外在功能来说明音乐的价值才能使人们得以重视,使得音乐教育本该具有的独立理论品格不够鲜明,这也是导致对这一提法陌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人们对待音乐审美教育所采取的理论视角不同,如:一些人采取美育的视角,按照美育本质的经典理论来理解,必然重视情感教育,在实践中表现为偏于审美主体对音乐客体的偏主观性、个性、创造性的阐释;另一些人采取美学视角,必然强调主客体的互动关系,其内涵不完全局限于情感教育,以及人们对待“什么是美”所持的不同美学立场也必然产生理解差异。

当然,彻底剖析人们对“以审美为核心”困感之迷犹如“审美”问题本身一样是非常困难的,笔者所作的粗浅归纳旨在为了进一步探讨“以审美为核心”基本内涵作一些铺垫。为了揭示什么是“以审美为核心”,我们还必须对其提出背景作一些分析。其分析如下:

首先,从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角度来看,音乐教育曾先后经历过建国初火热的政治年代(强调音乐教育的政治功能)、“”期间的“演中心”与“唱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强调音乐教育的思想道德功能与智育功能。可以这样说,以往的音乐教育除了不强调自身的美育功能外,其他教育功能都强调过了。当然,即便这样,人们也承认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它实际上只不过是打着美育的幌子而已。美育的本质和中心地位被笑眯眯地置换了。兜了这么一大圈,历史经验要求我们音乐教育必须回归其美育本位。

其次,从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角度来看,建国初,受我国全面学习苏联的影响,音乐教育也自然而然地接受其美育观。根据苏联奥夫相尼柯夫等主编的《简明美学辞典》对“美育”的解释可看出,其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从属论”,即美育可包含在德、智、体等之内,实质上等于否定美育的独立地位与作用。这种观点对我国的影响很大,如叶圣陶先生认为:“美育确乎必须重视,但是不必另立一项,可以把它包含在德育里头”。毋庸置疑,学习苏联虽在音乐教育实践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并没有使通过音乐教育实施的美育获得独立地位。改革开放后,音乐教育界又先后引进“世界六大音乐教学法”,音乐教育实践一时红红火火。但是,实践中也出现了“非艺术化”、“专业化”的不良倾向。此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戈尔曼的“情商理论”又席卷我国,它们虽都从不同角度为证实音乐教育的价值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终因其只是从智力和情感技术训练角度立论,因而无法证实音乐教育是每一个人所必须要具备的,从而不能成为音乐教育最本质的核心理论。世纪之交,美国教育家雷默“音乐审美教育理论”传入我国,受到表情主义美学思想影响的“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得到确立。

还有,从把握当今的时代特征角度来看,目前,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受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世界性教育改革影响,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全面性、基础性、终身性,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包含作为创新意识中的重要因素――想象力在内的审美力与认知力、意志力、体力就成为一个人全面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以培养审美力为己任的美育因而也就获得了重要地位并再次被写入教育方针。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的音乐教育提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也就不足为怪了。

以上从中外、当代几个视角,大致以历史为序,对“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理念提出的背景作一些初步分析,为我们理解其基本内涵提供了重要的“语境”。那么,“以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从正确贯彻教育方针的角度来看。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突出加强美育。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权威文献,就必须首先提出体现贯彻美育的明确主张。强调“以审美为核心”,改变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对美育漠视的顽固认识。当然,教育方针不等于教育规律,合理的教育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反映教育规律。因此,这种主张首先必须符合教育规律。

2 从遵循音乐教育规律角度来看,“音乐是教育之工具,教育是音乐之目的”,音乐教育由“音乐”和“教育”两个词组复合而成的概念的内涵已基本表述清楚。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遵循音乐的特殊规律。由于以往的音乐教育过于强调教育的普遍性规律,导致“非艺术化”教学倾向严重,同时不正确地强调音乐的特殊性规律,导致“专业化”教学突出等问题。因此,鉴于音乐在本质上就是审美的,提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也是认识之必然。

3 从音乐教育功能角度来看。通常认为,音乐教育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健体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要求我们必须首先突出审美功能,如果作为实施美育重要途径的音乐教育都不把审美放在首位,那么,加强美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这样,也就更谈不上音乐教育的其他功能。

篇13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美术的兴趣:

 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兴趣小组特别是初一年级尤为突出。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次的兴趣小组中不但美术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绘画的基本技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特别是在今年的七十周年校庆中展现出了他们的才华,赢得了广大师生校友的好评。而更大的就是“美术来源于生活而美化生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美术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

 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者、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贯彻这个方针,仅依靠学校第一课堂是无法全部做到的,这就必须辅之于第二课堂。

 2、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更提出了:中学生应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开展素质教育,搞好第二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3、在世纪之交,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人才应是复合型而不是单一的,是知识面广、动手力强而不是孤陋寡闻只会死读书的人,要培养新型人才,必须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即第一课堂以外的校内外的其他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宽和延伸,是第一课堂重要的补充。

 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以艺术教育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推进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实现“人人都合格,个个有特长”的目的。学校成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开我县素质教育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先河。2000年6月,我校被省教委命名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3.体育活动。

 我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坚持上好“三课”、“两操”、“两活动”,抓好达标锻炼和田径队训练,学校先后成立了武术队、乒乓球队、田径队,学校田径队连续五次获得县田径运动会丙组第一的好成绩,还代表县上参加榆林地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98年获丙组第一名。此外,我校积极开展创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12月,我校被省教委、省体育局命名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共2页,当前第1页1 ;4.科技活动。

 为了使学生人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我校要求科技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定期评比。几年来共展出学生手工制作5000多件。此外,还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活动和科技知识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热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