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茶文化的理解

对茶文化的理解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对茶文化的理解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茶文化的理解

篇1

中图分类号:J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01-02

一、李安电影对“家”理解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李安从第一部电影《推手》开始,就喜欢用“家”这一主线来表述故事。看似固定在某一地点上的“家”,其实渗透着中西方关于“家”这一文化载体的不同内涵。其“家庭三部曲”的主要场景,大多体现在中国式的家庭中。中国家庭注重的是“同堂”的传统,这是一种“家国天下”的体现。然而在西方国家中,“家”主要以夫妻为主体,其子女成人后大都各自组建自己的家庭,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喜宴》中,儿子伟同并未跟父母住在一起,二老飞到美国参加儿子按照西方习俗举办的婚礼,母亲为没有举办中式婚礼而落泪。“家庭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饮食男女》,更是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在中国家庭文化中,饮食占据重要位置,餐桌上的所有事物都渗透着中国人的传统和文化渊源,一双筷子、家人围坐着一张桌子吃饭、先老再幼等诸多“规矩”,都有可追根溯源的文化内涵。

而在《冰风暴》里,美国家庭中“子女自由”得到了充分体现,一个想要严厉却力不从心的父亲正好诠释了西方崇尚自由的家庭观念。子女并不因家庭的存在而有较强的集体思想,他们有独立的选择,不是家庭必然的附属,这种观念使本该有的家庭温暖被忽略了。西方家庭中,父亲对于子女的管教显得束手无策,人们遇到困难时首先是怀疑和不信任,对自我的满足和对自身的认同使家庭关系显得脆弱。直到生命消逝,人们才从自私中醒悟,决定相互温暖和依赖,最终得以自救。影片最后“回归家庭”的团圆结局,正是李安在影片中反衬西方家庭文化中缺少亲情和爱的表现,呼吁“家”的重要性。

二、李安电影对“父”与“子”关系理解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父亲作为家庭的主要成员,他与下一代人之间的关系,成为家庭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中西方文化中,“父”与“子”的关系显然大为不同,李安对于这种差异有自己的理解。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家主为“父”,即“父权”,这是中国的传统。在李安的电影中,大多有父亲这一角色。最早的“家庭三部曲”其实也叫“父亲三部曲”,这三部电影中都有父亲这一典型的家庭角色,虽境遇不同,但他们均为传统的中国父亲。三部电影中的父亲分别是太极大师、大厨等,在各自的领域受人敬仰。不管是从《喜宴》中伟同为迎接父母到来而改变家中摆设,特别换上了父亲的书法作品,还是从《饮食男女》中父亲每周为家人相聚所准备的饭菜,都可以看出在中国文化中,父权是家中唯一而带有专治性质的,就好比“君权”,父亲在家中的地位最高,具有儿女和家族命运的决定权。《卧虎藏龙》中玉娇龙的父亲从未露面,但李慕白却充当着这种近似父亲的角色,坚持想要引导玉娇龙走向正途。

在西方文化中,由于家庭是以夫妻为单位组成,中国文化中的“父权”就不存在了。《冰风暴》中的父亲一直想要严厉管教子女,却总在管教之后心生不忍,就这样反反复复,再加上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文化,导致父亲无法建立权威的现象,更没有“家中父为大”的局面。《喜宴》中,艾伦在提到自己父亲的时候,随意的口气和长久未曾见面的事实,也证明了其父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李安电影里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是威严的,且受到子女的仰望,而在西方文化中父亲似乎是一种挑战、反叛,甚至带有“弑父”的情节。比如说《绿巨人》中,当儿子得知自己是父亲的实验品之后所做出的行动,能看出李安所表达的中西方文化中父子关系的差异。

三、李安电影对爱情理解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卧虎藏龙》《理智与情感》这两部影片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待爱情是保守的,而西方文化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是自由的。《卧虎藏龙》中,俞秀莲对李慕白的情感来自外界的压力,直到最后他们的爱恋才被彼此放到明面上来承认。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父命为大”,直接掌管着儿女的婚姻大事,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这种情况被普遍延续。

再看《理智与情感》,同样是阶级化严重的“封建社会”,面对父母安排的婚姻,两位女主角的爱情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思想。大姐较为理智和克制,妹妹较为热情和直率,两人选择的恋爱对象和情路的坎坷,大多也是来自于社会的等级划分和现实的阻碍。但从本质上来讲,这些阻碍与《卧虎藏龙》中玉娇龙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四、李安电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凸显与融合

(一)李安电影将中国古典美学融入好莱坞。李安在台湾的生长经历和在美国的求学过程,注定他是属于世界的。李安进军好莱坞,他的影片运用了好莱坞典型的叙事结构和单一的线性情节,在受众的观影体验上符合西方人的审美。中国传统文化对他儿时的熏陶,使李安站在国际的舞台上,把中国的古典美学融入到西方的叙事方法中,向全世界观众灌输着中国的文化和古典的美感。

李安电影镜头的运用如同中国国画的渲染手法,讲究中国古典美学寓情于景的含蓄,也讲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他总是通过细节向观众述说着镜头表面下的深意,与此同时,李安也喜欢长镜头的环境描写,把人物所处的大环境用一种大景别的长镜头慢慢表现出来,观众不知不觉地走入他所描绘的世界。如《断背山》中用大景别的长镜头表现两个牛仔的放牧环境,蓝蓝的天空、延绵的绿色山脉、满眼的星辰、流淌的河水,两个牛仔无聊的生活,在这样一种自然柔和的氛围中滋生出的爱恋,是可以被大多数人理解的。异曲同工的安排还出现在《冰风暴》中,冰风暴在短时间内打破了人们的生活,它所带来的冲击和破坏,似乎是在这种冷漠的社会背景下酝酿已久的。而在《绿巨人》中,绿色基调奠定了影片的悲剧性和压抑感。

李安喜欢没有声音的画面,并且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电影,在没有台词的画面中,凭借演员扎实的表演功底,加上环境所表现的情感基调,两者合二为一所表现出的张力和内在的情愫,正是李安所喜爱的。

(二)李安电影汇集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反思、交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早已显现,李安作为一个导演,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并在电影中体现出来。从第一部影片《推手》开始,李安就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来表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既传承中国的传统美学,也对中国封建思想进行批判;既表现西方的开放和自由,也在用一种审视的眼光公正看待问题。“家庭三部曲”的故事均发生在具有典型中传统文化“父权”的家庭中,却也在有形和无形之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推手》中,父亲与儿媳之间的摩擦,起因便是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双方无法相互理解,直至最后矛盾升级,父亲离家出走。《喜宴》中,父母来美国参加儿子的婚礼,却不知道新娘是“假”的。西方开放的恋爱环境,同性恋已被社会逐渐接受,相比中国传统的恋爱观来说是无法理解的。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冲突显而易见,但反思和交融在李安电影中得到了很好体现。比如《喜宴》中,李安对人们在闹洞房中的表现是坚决批判的。《冰风暴》中,李安对于西方的性自由观念,以及“派对”等也是持批判态度的。《推手》中,儿媳开始学习太极,以及父亲偶尔去儿子家小住,表现了西方人在接受中国的文化,同时“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化解了家庭中的尴尬。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喜宴》《饮食男女》以及李安的其他影片中。

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中国视角的“家庭三部曲”,还是西方电影的《理智与情感》《冰风暴》等,传统观念都在某种程度上被瓦解,再被重塑,中西方文化在李安的电影中冲击碰撞之后,大多重组,最终走向平衡。

(三)李安电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对中国电影发展的意义。不管是赞赏的眼光还是批评的声音,李安电影在国际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作为华人导演,能站在奥斯卡领奖台上的并不多,且受到观众如此推崇的更是屈指可数。李安的经历造就了他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文化融合的探索。李安的电影在西方引发了“中国热”,或者说是世界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这是一个被接受的过程,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毕竟并不是所有华裔导演在影片中表现出的中国元素,都会被西方乃至全球的观众接受和吸收。

李安在好莱坞的大环境中,秉承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对于文化的公正和客观的诠释,是他被世界接受的主要原因。有部分中国观众对李安持完全批评的态度,这一部分人认为,在很多中国题材的电影中,李安运用了好莱坞的叙事手法,并且对传统中国的再现有失水准。比如《卧虎藏龙》中,李慕白最后对俞秀莲“莎士比亚式”的告白。但是,这种方式使得绝大多数西方观众深刻体会到两人之间的情感,并且感悟到中国武侠世界儿女情长的无奈和神圣。

李安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他在思考和探索之后找到的平衡,一种影片外化的中西方文化的平衡,更是内在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所要达到的平衡和融合。

参考文献:

[1]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莫娃,付慧敏.阅读李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金洪申.家庭伦理与爱情伦理协奏曲――李安电影综论[J].电影文学,2007(02).

[4]黄文杰.李安华语作品解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03).

篇2

翻译问题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它与文化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受它的影响与制约。“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王佐良先生曾经这样说。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译者要对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有全面的了解。而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有些东西在一种文化里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另一种文化里确实难以理解的。因此,如果译者脱离了文化背景进行翻译,就会导致失误,甚至产生误解。本文将从实例入手,阐明文化差异对准确理解英汉翻译的影响,并加以分析。

1. She is the apple of discord.

初译:她是不和谐的苹果。

改译:无论她到哪里都会引起争端。

分析:the apple of discord源于希腊神话:女神Eris未被邀请参加 Theits 和 Peleus的婚礼,于是她在婚礼上投掷金苹果而引起争端并导致特洛伊战争。后来人们用the apple of discord表示给人带来争端的人或事。

2. Well,the cat is out of the bag.A correspondent has discovered that we are planning a merger with the Z Company.

初译:真糟糕,猫从口袋里钻出来了。我们打算与Z公司和平的计划已经被一个记者探听到了。

改译:真糟糕,秘密已经泄露了。我们打算与Z公司和平的计划已经被一个记者探听到了。

分析:the cat is out of the bag 这一习语源于古代,当时在农村市场上,人们有把小猪装入布袋出售的习惯。为了欺骗买主,一些刁钻的农民常将猫装入布袋假冒小猪,可这个不听话的家伙却钻了出来,露了馅儿,买卖因此告吹。

3.I am yellow.

初译:我是黄色的。

改译:我是一个胆小的人,请不要来吓唬我。

分析:在英语中,英语除了表示黄颜色和以煽动读者感情的方式报道新闻和报纸以外,还常用作俗语,表示懦弱的,卑怯的。

4.He blows hot and cold.

初译:他忽冷忽热。

改译:他朝三暮四。

分析:blow hot and cold出自《伊索寓言》(A esop ’s Fables) 大意是一个人冬夜在山林中迷了路,山神领他回自己的小屋,路上这人不断向手上呵气, 说是取暖。到小屋后,他端着山神给的一碗热粥又吹气,说是想把粥吹凉。山神说“you b low ho t and co ld with the same breath (你嘴里既吹热又吹凉), 你走吧。”后来这一成语表示反复无常。

5.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初译:约翰是可靠的,他不吃鱼,还玩游戏。

改译:约翰是可靠的,他既忠诚又守规则。

分析:英国历史上宗教斗争激烈,旧教规定在斋日教徒可以吃鱼。新教旧教后,新教教徒拒绝吃鱼表示忠于新教。所以“eat no fish”就转译为“忠诚”。当然就要遵守规则,“play the game”就转译为“守规矩”。

上述实例所含的习语,或出自历史典故,或来自于文学典籍,或源于社会习俗,或起于民间传说,无一不负载着浓郁的英语文化的积淀,由此可窥知语言与文化互为依存,不可割裂。翻译实践的过程,可以说是对原语文字与文化内容进行深刻剖析,得其义,悟其神,然后用锤炼过的译语文字将其表达出来的过程。要准确把握翻译中文化的传达程度,就必须考虑好三个因素: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内容和文化心理。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人们常把翻译艺术比作“带着镣铐跳舞”,以强调翻译所受的文化束缚,同时也体现出翻译工作者战胜束缚、创造优美艺术的高明。翻译之所以如此艰难,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掌握更多的目标语文化背景知识,大量阅读以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可以追求词句层面上的等值或拘泥于字面含义,而真正做到力求把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传达出来。总之,只有在考虑双方文化的前提下把“信、达、雅”融为一体,使译文神形并茂,这样才能确保文化的流畅传达,摆脱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干扰和束缚,真正地做好翻译。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音乐元素;茶艺文化;想象力

茶文化是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久远,其将道家、儒家等百家的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和思维方式施加着影响。茶艺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依靠表演者、解说员、音乐等多方面的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搭配表演者专业的表演和优美的舞姿等,让参与者在和谐静谧的环境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教育机构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将茶艺和音乐两者进行融合,是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有力补充,并借此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对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进行学习和继承。

1茶文化与音乐的融合

“茶”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从汉朝开始,文献资料中就有关于饮茶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饮茶习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慢慢兴起,到唐朝时达到鼎盛。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人们对物质和精神文明生活的要求较高,饮茶风俗在当时风靡全国。茶圣陆羽在其文学专著中对茶文化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且借此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音乐可以让人们轻松舒缓,聆听着优美的音乐可以使人们慢慢释放内心的压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饮茶时加入音乐,可以将内心的杂念和浮躁排除,放松身心。汉唐时期,人们已经逐渐将音乐、舞蹈、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与饮茶行为相结合。古代的文人墨客均喜欢饮茶,并且在饮茶的同时演奏音乐,尤其古筝的演奏更有意境,这种饮茶方式逐渐上升为茶艺和茶道。茶艺传递的是一种清新脱俗、质朴典雅、内心平静的意境,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体会到茶带来的种种感悟和享受,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亲和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对茶文化更加的重视。清香扑鼻的茶加上美妙的音乐,让人沉醉在精神世界中,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茶文化和音乐的有机融合,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茶文化,鉴赏音乐,培养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和追求。自古以来,茶和音乐都是互相伴随,在品茶中融合音乐情境,在聆听中品评茶文化,是人们在对物质生活满足的前提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平静安逸的向往。

2音乐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2.1音乐信息传达的共性

音乐是人们相互沟通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可以从音乐中了解和认识到不同国家人们的兴趣爱好和风俗习惯。音乐之所以可以无障碍地进行沟通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音乐是以声音进行传递的,并且是相对自由的一种传递情感的方式;第二,音乐的作词者和作曲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的音乐体系知识,可以借助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对音乐作品进行完美的演绎,带给人们视听盛宴。不同国家由于文化不同,茶文化所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人们在品茶、赏茶的时候,可以借助音乐和自身对茶的理解去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和茶文化所要传递的思想。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和茶文化在传播信息的方式上具有相同的属性,并且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2.2深层思想的共性

音乐是历史长河中人们智慧的结晶,音乐词曲中包含了历史因素和作词者的情感,然而,我们对复杂或者纯的音乐却无法从中解读出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所要传递的思想。人们在欣赏茶艺表演时,只是觉得表演者的动作优美,但是难以从表演者的行为中理解茶艺师所要传递给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人们无法借助想象力来对茶艺师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感悟。但是将音乐和茶艺进行融合就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是具有魔力的,人们可以借助音乐来理解茶艺师所要传递的内容,并且发掘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和茶艺文化具有相同的属性,并且也正是这种共性,使得人们更加轻松和有效地理解两者所要传递的情感和内容,使得人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大大提高,丰富欣赏者的内心世界,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2.3音乐是具有流动性的艺术表现

音乐是靠声音进行传递的,具有一定的律动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借助内心去感受。但是,音乐的律动性并不只是单纯地进行传递或持续一种声音,而是将多种音乐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中不仅仅包含多种乐器的结合,而且还包含作词者和作曲者的感情。音乐的律动性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并且随着音符的变化,触动人们的内心,触发人们内心深处隐藏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音乐之所以可以唤醒人们内心隐藏的情感,主要是由于音乐音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节奏性,通过一系列不同的表现方式来传递中心思想。在茶艺表演的时候,是依靠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和节奏感来进行信息的传递,随着表演的不断深入进行,人们的思维和情感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并且借助茶香融入新的情境中去,从而使得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在人们欣赏茶艺表演的时候,可以更加直接地将茶文化传递给欣赏者,使得茶艺的表演更加得饱满,茶艺的艺术形象更加完整。对音乐来讲,欣赏者需要完整地赏析一首音乐作品后,才能理解音乐作品背后蕴藏的情感和思想,茶艺和音乐的有机结合,使得茶艺的艺术形象更加完整生动,人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不断提高。

3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方法

对音乐教育和茶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之后,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将音乐教育融入到茶文化中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重视,逐渐兴起了茶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茶文化产生兴趣,并且对茶文化和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

3.1重视音乐鉴赏,建立音乐与茶艺文化表演的联系

将音乐教育融入到茶文化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并且借此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音乐作品进行自发的创作或改编。教师可以从音乐作品的改编中了解到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并且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情况。音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沉淀,音乐作品在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类型和风格,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就是民俗派、古典派、印象派和浪漫主义。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音乐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在课堂上进行音乐赏析,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并且教师将茶艺文化和音乐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茶艺文化和音乐的情感、内涵,发掘出茶艺文化的精髓之处。如音乐作品《渔舟唱晚》,教师可以在播放作品时,搭配茶艺表演,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使得茶艺表演者的表演更加的流畅,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内心世界可以得到放松,学生在欣赏茶艺表演的同时也可以理解音乐作品的意境和创作内涵。

3.2通过民歌学唱,提升学生对茶文化的体悟能力

茶文化在我国的历史较为久远,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多元化的茶艺文化。不同地区所形成的茶艺文化,所具有的文化魅力也不尽相同。我国具有五十六个民族,茶文化也具有不同的民族性,并且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了不同的民族音乐。茶文化和民族音乐的有机结合,使得民族文化的传递方式更加的多元化。我国少数民族在茶艺表演中将民族音乐作为背景,使得茶文化的寓意更加的深刻,思想内涵更加的丰富,从而展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因此,将民族音乐教育融入茶文化中,使得学生可以对少数民族的音乐知识和茶文化进行学习理解。茶文化的发展,衍生出了大量关于品茶、赏茶、评茶的歌曲,这些作品的出现都是人们在辛勤劳作中所创作的。学习这类歌曲,内心世界得以放松,精神生活得到解脱,将自身的情感和茶艺表演者所传递出来的情感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产生思维火花,使得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内心世界得以丰富,也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及对茶文化更深的理解。

3.3借助音乐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茶文化音乐选择能力

经过对茶文化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分析,使得学生对茶艺表演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对茶艺表演的思想精髓更加容易理解,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进入更深的领域对茶文化进行探索。音乐作品的实践活动,就是要求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进行分析和感悟,然后借助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和理解,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更深层次茶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积极开展一些校内音乐实践活动,由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比如,教师借助“赏乐茶会”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训练,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艺术讲解,帮助其进行艺术的鉴赏和品味。然后,借助赏乐茶会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检验,从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情况。赏乐茶会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成果的检查,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根据老师所出的题目进行音乐类型的选择,并且进行表演,借此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提高,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佳明.饮茶听乐,相得益彰———论音乐与茶文化之关系[J].福建茶叶,2016(2):228-229.

篇4

一、茶文化的多重特性分析

(一)茶文化的历史特性

茶文化的成型和发展历史悠久,自我国商周时期便已将茶叶作为被统治阶级向统治阶级上供的贡品。汉朝时期,茶叶以滋补品、药品的形式成为佛教参禅的专用物品。直至三国时期,茶文化的发展已颇为成熟,饮茶已基本成为我国古代人民必不可少习惯性行为。到了唐宋时期,茶叶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大量的茶馆、茶楼开始出现,斗茶、赠茶等将茶叶作为提高生活品质附加品的现象普遍,同时形成了当今仍然保留的敬茶文化。

(二)茶文化的时代特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精神文明国家建设的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取,为茶文化增添全新活力与内涵。在新时期文化不断转型升级的思潮中,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含义也在随之拓展、延伸、扩大和创新,将茶文化与现代高度的科学技术、新媒体行业相融合,吸收资本经济市场精髓,为茶文化功能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得以显著提升。茶叶的价值是确保茶文化价值的基础和前提,随茶叶行业国际交流频率日趋提高的促使下,茶叶附加经济价值显著提高,使茶文化传播方式逐渐向现代化、科学化、大型化、社会化、国家化以及国际化发展。进而,致使茶文化内在含义快速膨胀,影响力迅猛提高,成为世人瞩目的人类文化重要内容。

(三)茶文化的国际化属性

年代久远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与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人文、文化、历史充分结合,衍生出日本茶道、韩国茶道以及英国茶道等。英国是茶叶行业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虽然我国已有四千多年茶文化历史,但英国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饮料公司,该公司在茶叶方面的生产总值超越我国七万余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立顿茶叶象征着一种都市化、时尚化的现代生活,以价格低廉且品质优越的表现,是我国大部分茶叶行业与茶文化领域不可比拟的。现阶段,喝茶已成为英国人民的基本生活内容,是展现男性绅士风度、女性优雅气质的一种礼仪,也是女王等本国贵族出席重大活动不可缺少的礼仪性程序。日本的茶文化受中国影响最为深刻,其茶道不仅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更具备相对独立的本国民族风情,随时间的不断推移,日本茶文化已形成独特的系统和流派。

二、传统茶文化的内在含义

茶文化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内涵形式,同时也是一个具体的物质元素,利用茶文化系统内涵的具体分析,可以充分感受到茶文化整个体系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更能将其中所展现的文化元素演变成为当今各种艺术创作所必需的文化基础和文化铺垫。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体系的发展创作过程中,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思路,使文学作品可以与时代特征相融合,使作者改变传统创作理念、风格,进而使整部文学作品的品质、深层含义得以大幅提升。在现当代的茶文化思想体系中,其不仅具备相对丰富的物质元素,也具备相应的精神文化含义。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含义方面,茶文化为现当代文学构思环节、创作环节提供了充足的文化素材。同时,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文明价值和精神价值规律,成为规范认知和学习体系的有效内容。美国著名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SusanneK.Langer)在其著作《情感与形式》中,表示生物生命构型与艺术构型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在文学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利用合理的情感融入方式,可使生命具体形态得以升,成为具有多重体验的情感形态。感官能力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工具,感情是生命感官系统、思考组织受外部环境和内在性格所产生的精华。因此,在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将茶文化生命内涵投影于作品当中,进而激发人类情感,通过观者情感上的共鸣,使作品的文学审美价值得以升华。从感性的角度审视茶文化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其独具特色的灵性和生命形式特点,是激发文学作品不同含义的重要因素。例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正源指出“作家眼中的茶叶,是富有精神和思想的鲜活生命,茶叶的纹理、质感等外观元素是激发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有力工具”。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茶文化的诠释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体系中,包括了大量不同创作素材的元素内涵,不管是具体事物,还是基础创作理念,其现实上均和客观应用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相对于我国传统的茶文化思想体系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而言,研究茶文化融入于文学创作的具体表现机制,对于茶文化思想理念的理解和传承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

(一)贾平凹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

在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文学作品内容中,对茶文化的理解蕴含着大量幽默、风趣的元素,与其他作家相比彰显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在贾平凹先生的笔下,喝茶不但是普通人的一种名堂,对于佛家弟子而言,也是禅文化的一种体现;对于道家子弟而言,喝茶又是一种道法;对于现代知识分子而言,喝茶则是一种文化内涵、精神内涵的阐述。由此可见,在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文学思想中,喝茶既是一种修养、品格,又是一种极具情感元素的情怀和情操,同时也是乱世时期各种事物的一种形态诠释。

(二)老舍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

我国文学巨匠老舍先生作品《茶馆》中,对茶叶和茶文化均有较为成熟的全面认知和立体化描写。老舍先生本人对茶文化与喝茶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并对整个喝茶活动和其背后所蕴含的茶文化真谛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探究。因此,老舍先生在个人文学作品创作体系中,利用茶文化映射出老北京、旧北京的社会背景,展现出大裕茶馆的兴起、繁荣直至衰落的变化过程,实现了将茶文化充分融入文学作品创作的理想效果。由此可见,虽然老舍本人并未从事过茶叶、茶楼行业,但是由于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文化修养,以及对事物敏锐的艺术化观察力和反叛精神,使其实现了众人眼中的普通物品向艺术作品转化的奇特过程。

(三)汪曾祺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是将作品融入茶文化元素最多的作家之一。在汪曾祺先生一生的文学创作中,融入大量茶文化元素,富含了大量的茶文化思想理念,充分展示出作者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茶元素文化的深刻理解。在汪曾祺先生的著作《泡茶馆》一书中,利用自身对昆明各所学校大门口多种茶楼、茶馆的了解,以及对茶馆、茶楼等商业性和文化性价值的探究,进而将整个茶文化系统所蕴含的价值元素加以诠释。通过对汪曾祺先生文学作品的阅读,读者可深刻体会到茶文化对于文学作品创作的重要影响力。

(四)鲁迅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

鲁迅先生对茶文化理解颇深,并对喝茶、品茶、赏茶有着独特的喜爱。在鲁迅进行文学创作时,时常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品茶。进而,使其在文学作品中将茶文化的感情价值充分发挥,不仅将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加以诠释,更将文学作品赋予了生命和活力。例如,1933年十月,鲁迅先生在《申报》发表散文《喝茶》,该文形象生动鲜活,推理和论证严谨科学,具有极为强大的说服力。以喝茶开头,又以喝茶结尾,使茶元素贯穿文章整体,以茶文化映射出“雅人”极具病态的思想情绪,蕴含鲁迅对黑暗社会鲜血淋漓人生的反抗态度。

(五)梁秋实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

梁秋实先生文学作品富含大量的茶文化元素,在其散文《喝茶》中,开篇便写到,我不善于品茶,也不精通茶道,更不懂得茶经。实则不然,梁秋实先生是我国现当代作家中,对茶文化理解最深的一位,其认为“茶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中国的发展史,如同瓷器文化、中国画文化同样重要,在文学作品中谈及茶文化,就如同谈及人生,使情感、精神均归于茶香之中”。《喝茶》整篇文章以茶为主线,从茶的品种、茶道用具,到喝茶的艺术,对读者通过文学作品了解茶文化意义重大。

结语

综上所述,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与茶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紧密关联,文学作品通过对茶文化元素的运用,可大幅提升自身文化价值,优化文学底蕴,彰显文学气质。茶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频繁出现,可使自身现已具备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得以进一步发挥。因此,茶文化与文学创作是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的文化共同体,是文化层面与文化载体层面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教育;大学生意识

当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渐增加。而茶文化能够洗涤人们的心灵,在遇到苦难或者是一些烦恼时,喝一壶茶,从头进行思考,就会将一切烦心事都抛开,身心放松。茶文化在高校中的融入,能够帮助很多的大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老师在整个思想政治的课程授课时,要将茶文化的这些益处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对茶文化有兴趣。能够自主进行一些茶类活动,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将自己的压力进行缓解。这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应该积极进行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以及思想意识塑造的整合。帮助大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学生理解吃力

在很多的高校中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都会发现学生在对于思政的内容和理论理解存在一些偏差或者是很多的学生对于一些思政内容根本就不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虽然高校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个很高的理解能力,但是因为其理解能力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得学生在学习这些思政内容时,理解会感到吃力。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将一些思政理论内容直接拿到课堂中,并没有进行一些相应的解释,使得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进而造成学生对思政学习产生一种排斥的心理。最终教师在思政教学中没有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1.2教学活动多停留在课堂上,缺乏课外实践活动

一般情况下高校中开展思政教育都是在学校的课堂中进行,教师对一些思政内容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进而使得思政知识能够对学生产生一些影响,期望学生能够在人际交往以及行为表现上对自己进行约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因为思政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思政教育只依靠课堂教学是不能够将其魅力充分展示出来的。所以教师应该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改善,应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对一些思政内容的理论有一个更好的理解,进而能够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

1.3教学素材多依赖课本,缺乏课外素材融入

因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思政内容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应该将课堂这个主战场充分的利用好,将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随着经济的进步,一些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会将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但是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课件中的内容也都是对教材内容的一些转述,并没有结合实际添入一些课外的素材,使得学生在熟悉多媒体课件之后就会对思政教学感到乏味。教师应该认识到思政教育不单单是对思政内容的知识的理解,还是学生对生活中一些事物产生新的认知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将一些生活的素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对课堂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

2茶文化在高校中的德育教育功能应用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引入茶文化,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茶文化对思政教育能够产生哪些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茶性对高校的德育教育的启迪功能

茶性在高校的德育教育能够发挥一定的启示作用:

2.1.1茶主要有这样三个特性,首先,其生长在土中,却是不蔓不枝,洁身自好。其次,茶具有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自然清冽不妖娆。最后,茶具有很多的功能,但是它一直低调的存在。茶的这些特性对于现代的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有良好的启示作用。在这个付出要求回报的时代,学生对于家庭和社会都只是一味地索取,并没有任何的回报,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将茶的这种低调奉献的茶性对学生进行宣传。

2.1.2在我国茶树多数分布在多台风的江浙一带,或者是一些名山山顶。茶本身具有的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对高校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2.2茶道对高校的德育教育的静心功能

首先,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道也形成了一种具有一定特点的文化,茶道中对于茶具以及茶饮等多个方面都具有严格的要求,体现其精益求精的品质,将茶道的这种精神在高校的德育中进行引用,使得学生养成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其次,茶道中追寻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追求。在现代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应该将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应用到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使得学生能够平心静气,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后,茶道中的这种茶礼对高校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茶道能够帮助学生放下手机,敞开心扉和身边的人多些交流,进而能够在思想和情感上不在孤独。

2.3茶德对高校的德育教育的升华功能

茶德是整个茶文化中的一种核心精神,茶文化中的这种“廉美和敬”的茶德能够使得高校中的德育教育产生一定的作用,不会拘于形式。在这种茶德的影响下,学生的精神和思想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感染,进而能够使得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得到一定的升华。

3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的实现路径探索

3.1明晰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目标和价值

首先,在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中的思政政治教育之前,应该知道茶文化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其次,应该让学生对茶文化中的内涵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而学生能够成为茶文化的传承者。再次,要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感悟茶文化中的内涵和魅力,进而使得茶文化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创新起点。最后,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应该将茶文化进行良好的传输,使得学生能够对茶文化进行弘扬,同时还应该适应时代以及学生的发展要求,使得茶文化能够在不断的优化创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有所提高。茶文化对思政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明确茶文化对其产生的价值中,首先应该意识到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所具有的非功利性的价值。其次,应该意识到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价值。最后要使得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够与茶文化相联系,使得茶文化的人文价值充分得到体现,进而促进高校大学生的人格和思想的健康成长。

3.2创新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手段和方法

将茶文化引入到思政课堂中之后,增加一些课外的教学活动,因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一些简单的课堂教学能够讲解清晰,所以应该开展一些具有茶文化性质的思想政治活动,比如,在学校中开展一些茶文化的知识技能大赛等,还可以将一些茶文化的知识做成一个视频文件,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使得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传播手段能够被不断的创新。

3.3丰富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

第一,高校可以将茶文化融入到更多的课程中,使得茶文化的内容能够影响到学生的更多方面。比如,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关于茶的实践活动,参与一些茶艺表演、茶艺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第二,高校中在开展专题活动时,可以将茶文化融入进去,进而促进学生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一些类似“品茶论友”的专题辅导活动,使得学生不仅在思想上能够受到很大的启发,还能够在心理上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3.4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在高校中,教师在将茶文化引入到思政教育中进行教学时,还应该将茶文化进行合理的引入,使得二者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组合,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还能够使得学生进行良好的成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紧的抓住实际,使得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相符合,在新时代下,教师还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优化,结合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教学手段进行丰富,结合多媒体等信息工具,及时对学生进行了解。

3.5丰富教学的形式

高校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是要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人,另一方面是要学生能够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思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能够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进而使得教学更加轻松简单,学生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只有感到到教学的实质时,才能够发挥其主观性。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在思政教育中引入茶文化,不仅能够丰富教学的形式,还能够使得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内容有一个更好的践行。通过带着学生参观一些茶文化基地,使得学生能够在丰富茶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结束语

茶文化背景下,进行大学生思政教学以及思想素质培养,是当代茶文化传承发展的需求,也是大学生思政教学创新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大学思政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法与理念,重视茶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创建更加和谐、更富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品格。

参考文献

[1]谌明举.论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2017(2):189-190.

[2]张慧芳.网络视阈下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3):28.

[3]李文英.思政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学风建设路径研究———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8):59-60.

篇6

结合当前汉语言教学活动的整体特点看,我们在利用茶文化元素开展该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充分发挥茶文化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理念,同时也要应用茶文化的价值,完善实践应用体系,构建生动、内涵化的课堂,从而实现该教学活动的真正创新。

1文化诠释与价值利用:茶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分析

在当前传统文化复苏的今天,在全新教学理念应用下,整个茶文化实现了多种形式的创新呈现。尽管茶文化的表达方式,出现了多种革新,但是茶文化中所具体诠释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变化。茶文化的价值底蕴,始终存在。茶文化中所诠释的丰富文化内涵,不仅是当前茶文化,实现最大价值呈现的重点,同时,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丰富元素,也是茶文化的价值诠释。茶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更是该文化机制的重要诠释,通过对茶文化的价值理念,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我们看到时代性与内涵性,正是推动该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基于时展的茶文化理念,才会阐释更大价值。基于内涵的文化理念是茶叶产业成熟发展的重要呈现。当前,茶文化应用过程中,不再是单一的文化展示,而是注重实用性与文化内涵的价值整合。随着当前茶文化发展机制不断成熟,如今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和极具价值内涵的文化机制,因此,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正是基于大众的广泛认同与传播之后,所形成的内涵理解。尤其是茶文化中所包含的诸多素材,都是人们生活中所形成的内容,特别是茶文化中所包含的文化素材,更多是基于大众理解和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内容。所以,更能被学生所理解和认可,这就大大优化了教学活动的鲜活性内涵。

2课堂死板、实践缺失: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不足认知

汉语言文学课程,不是一门普通的学科教育,几千年的茶文化发展历史,也不可能仅仅通过几节课程就能全部呈现。所以,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且形成基于学生兴趣,全面广泛参与的教学机制,就极为必要。在这一教学活动中,不仅注重发挥老师的主导“教学”价值,同时更要充分注重发挥和诠释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尤其是倡导学生自身通过不断探索与自我学习,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茶文化元素在整个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的理想效果。汉语言文学教学已经进入发展与改革的新时期,在该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影响该教学效果的问题。只有对其中问题进行合理解析,才能真正实现该教学的创新。实际上,由于缺乏对学生主导性的合理理解,大大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参考与理解。比如,对学生的兴趣了解不够,对学生的价值发挥不足等等。同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也未能合理融入文化因素和时代精神,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理念。当前大众对汉语言教学活动的价值认同不足,从而使得该专业教学中,存在诸多困难。不仅如此,由于缺乏合理的应用机制和实践体系,进而使得学生自身的实践应用水平,明显弱于其他专业。就汉语言教学的本质特点看,关键在于该教学活动中,需要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文学教学活动中。老师通过合理使用教学素材,深入挖掘教学素材中所包含的人文属性和价值内涵,并且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广大学生,从而使得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价值魅力。在当前该专业教学中,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合理改造与有效借鉴,从而使得汉语言教学实现良好发展。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来说,其突出特点在于该教育中,需要学生对文学作品有着极强的感知与理解水平。当然,也需要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应用所学文学知识,提供重要的实践机制。

3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的创新诉求

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当前正在面临转型发展的时代任务,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机制,在该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学者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素材,通过清晰设置教学内容与体系,从而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机制的全新的构建。有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以标签化的方式来看待文化的价值,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来说,文化素材的影响力极为深厚,除了内涵上的深远历史外,与文化元素的天然关联,也成就了该教学活动的实施价值。所以,选择合适的文化内容与文学素材,至关重要。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作为我国高校教学专业的核心专业,在该专业教学发展中,其中所诠释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除了公共教学外,相关专业也开设了专业化的课程知识。通过对学生实现系统化的汉语知识与文化教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具体文学素养。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来说,其中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所以,想要真正有效的做好该专业教学,就必须侧重与文化内涵的丰富,文化素材的有效完善。结合当前时代特征而言,诸多学校都将我国传统文化,作为该专业中教学活动的课程知识,这对该专业教学活动提出了本质意义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文化素材内容,就发展成为该专业教学活动实施的前提与基础。

4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中茶文化元素的具体运用策略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54-02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倡导将茶文化应用于素质教育,在2007年茶学教育研究会上,来自日本的姉崎有峰阐述了茶文化对素质培养、增强民族凝聚力所起的重要作用;韩国的郑英淑认为韩国茶礼是提高个人修养、陶治情操的重要方式。更多的中国学者就茶文化素质教育功能作出实际尝试,如伍萍在《中国茶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初探》一文中指出,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好教材。黄晓琴等在《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文中亦提出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良好的作用。众多高校开设了《茶文化》、《中国茶艺》等相关课程,受到学生们的青睐,茶文化教学已在素质教育中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挖掘和弘扬茶文化的精华,把茶文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相融合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的探索,也是高校“茶文化”热潮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开展茶文化教育教学的现有成绩与存在问题

传统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极具生命力,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其原因是:茶养生健身的功效有利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茶中寄寓了清淡平和、宁静自然的人生态度,饱含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中华传统美德,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以优化精神生活质量为旨而学习茶知识、接受茶艺培训的人日渐增多,茶文化专业也作为特色专业开始进入高、中等院校国民教育体系,国内有多所高等、中等院校陆续开设茶文化或茶艺专业(包括茶艺专业方向班),并在专业教学中设置了茶文化概论性的相关课程。茶艺师也已成为国家劳动技能的一种职业。诸多学者倡导将茶文化应用于人文素质教育,众多的中国茶文化专家、学者、教师就茶文化素质教育功能作出实际尝试。我国茶文化教育在近些年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也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1.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将儒、释、道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既不能机械地把茶文化当成说教或以教条主义的形式传授,更不能用肤浅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如何使学习者准确领会和感悟其思想精髓并传播其文化内涵,是亟待解决的第一层关键问题。

2.茶文化教学内容有待丰富。目前各大高校的《茶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偏重茶史、茶政、茶法,多停留在以史论史,以事论事的层面,缺少符合时代需要的实用性茶文化知识。

3.茶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和大多数课程一样,目前茶文化教学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动手操作的实践教育,多数学生在学习之余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与茶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很难体会识茶、泡茶的过程,而仅文字表述难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茶文化,也就谈不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目前茶文化所实现的素质教育功能仅仅是茶文化教学中所产生的副产品,茶文化素质教育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践,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有待研究。

因此,本文着力探讨充分发挥茶文化素质教育功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创新性教学模式。

二、茶文化认识及《茶文化》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目前,我校已在茶学专业开设《茶文化》、《中国茶艺》、《评茶与茶艺技能培训》等必选课。所开设的《茶文化》、《中国茶艺》公选课程成为热门课程。茶学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也培养了上千名的初、中、高级茶艺师、评茶员,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扩展了学生的就业范围。沁心茗茶协会通过开展讲座、茶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出浓厚的茶文化氛围。2006至2011年我校选修茶文化与中国茶艺课程的学生人数分别为323、664、704、717、889、884人次,茶文化课程受到学生空前的青睐。2011年6月10日-11日,我们以湖南农业大学选修茶文化公选课的部分学生共计190人为调查对象,开展以问卷调查和当面访谈为主要形式的调查工作,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85份,结果分析如下图。

篇8

目前,茶叶已经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饮品,在国外,人们也非常喜欢喝茶,不过其喝茶的方式和中国不太一样。在英国,茶叶消费衍生出了早茶、下午茶等品类,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很深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茶文化在众多的当代文学作品中出现,很多时候作者希望借助茶文化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茶文化的形象成为了作者的精神寄托,读者也可以借助这些文学作品来更好地理解别人。

1老舍《茶馆》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舍在其文学作品中蕴含着老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老北京人的生活习俗、价值观以及社会面貌,需要认真地品读老舍先生的《茶馆》。老北京人茶余饭后最喜欢的去处莫过于茶馆,人们去茶馆主要目的也不是喝茶,人们去茶馆是为了找到同伴,与人沟通聊天,闲话家常,这就和四川、重庆等地的人在茶余饭后喜欢搓麻将一样,在一定的文化氛围内,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这种既定的生活方式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在老北京,茶馆一直都扮演中重要的角色,而且茶馆的种类也非常多、非常明确,不同的茶馆聚集的都是不同的人,例如有专供商人的茶馆,专供戏子说书等艺人的茶馆,还有文人墨客的茶馆,自然也有达官显贵的茶馆。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在老北京,几乎人人都喜欢喝茶,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细分种类的茶馆,茶馆就像饭馆一样,对这个地区来说,是不能或缺的。不过,不同的人从老舍《茶馆》中读出来的可能不一样。首先我们从老舍《茶馆》中读出来茶馆是普通人闲话家常最常去的场所。特别是其中有很多人们拉家常的场景,人们会在茶馆里说东家这里做得不好,说西家准备给儿子娶亲,说南家的女儿嫁得不好,说北家夫妻俩整天吵架等等。因此,老舍的《茶馆》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我们生活周围人的缩影,我们日常见的大部分人都能在老舍的《茶馆》中找到原型。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很重要。其次,老舍的《茶馆》还是一个鱼龙混杂,三教九流都会去的地方,茶馆对于北京人来说似乎是平等的,在同一个茶馆中没有贵贱,比如经常打架的混混,擅长调教纠纷的“闲人”黄胖子,还有非法之徒黄麻子,被拐卖的妇女康顺,逍遥法外的庞太监,民间情报“特工”宋恩子和宋祥子等,当然最多的还是普通善良的底层市民,这些人每天都集中到这个小小的地方彼此间产生一些故事,这也正是大部分北京城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小说作品给予我们一面认识社会的镜子,是一个社会现象的浓缩体,作者将社会上存在的形形的人物塑造成小说中的人物,我们从他们身上能找到我们周围人的影子,但是绝对找不到相同的人,因为他们都是抽象的产物,是不同人的集合体,是一个民族的共性,就好比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孔乙己一样。

2周作人《喝茶》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近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的《喝茶》是其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喝茶》算是近代中国茶道精神的集合,周作人先生在《喝茶》一书中花了大部分笔墨谈论自己对茶的感情,茶思、茶情,这些情感都是真挚的,但是这很多情感也是别人同样拥有的,只是周作人用惊人的笔触表达出来了。周作人先生很喜欢一边喝茶一边思考,喝茶对于周作人而言就像是思考的催化剂,或许周作人先生写作的时候也需要茶水来刺激。这种边喝茶边思考的生活是缓慢的生活,其核心思想和道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周作人在《喝茶》中也系统性地介绍了中国茶叶的历史,还对比了中日之间茶文化的差异性。当然,喝茶对周作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艺术性,周作人借助《喝茶》表达了这种思想,周作人先生的喝茶其实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是一种行为艺术。茶叶对于他来说主要不是用来解渴,其主要欣赏茶叶的颜色和闻茶的气味。这有着传统士大夫情节,带有儒家的君子之风。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周作人的《喝茶》中所有的艺术形象其实都是作者自己,作者借助自己的文学作品将自己心中所有关于茶的所思所想统统表达出来。我们所认识的《喝茶》的茶文化形象,真是周作人的茶文化形象。

3雷庭招《吃碗茶》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华裔人群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体,在高职院校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如果希望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性,华裔人群的作品值得去读一读。知名美籍华裔作家雷庭或许是华人的缘故,所以接触到了很多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其在自己的代表作《吃碗茶》中蕴含了丰富的茶文化。当然又因为其在美国生活多年,自然接触到许多的美国文化,在作品中也直接地体现了很多美国文化,因此,其文学作品《吃碗茶》中有很多中西方文化碰撞、冲突的东西存在,其作品表现的茶文化既不是纯粹的西方的茶文化,也不是中国的茶文化,其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茶文化。《吃碗茶》的故事主要发生在美国的唐人街,唐人街中主要住的就是华人,而故事的起源就是唐人街的一个茶馆,主人公的婚姻开始也是因为茶。中西方的文化交融通过茶来展开,华人身上最重要的中华文化传统烙印也是茶。作者通过茶文化表达了生活的美好,人们之间的纽带也是因为茶叶。此外,作者也用茶文化来刻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关于茶的暗示,这种暗示的茶文化意境也是来自于中国,茶叶代表的高洁、清醒、典雅都用来衬托人物的情感世界。在《吃碗茶》小说的最后,茶文化成为了解决中西方文化冲突的解药。因为中国人不理解美国人,美国人也不理解中国人,但是中国人和美国人都理解茶叶,虽然理解的内容不一样,但是,在茶文化的认知上,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诸多的共同点,因此,茶文化也成为了中西方文化的“同”,在文化冲突中扮演者剂的角色。

4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其代表作《呼啸山庄》的开篇就用茶来布置场景,呼啸山庄的壁炉上放着三个俗气不堪的茶罐……在后续的写作中,作者不时地都会提到茶罐、茶叶、喝茶等,茶叶是贯穿全文的一大线索。而在《呼啸山庄》中,作者主要介绍的是英式茶文化,这也让中国的读者可以切身地感受到独立于中国茶文化之外的英国茶文化,普通人的确从中能读出很多差异。例如,英国人的茶文化礼仪、如何泡茶、如何饮茶、饮茶的时刻等等都和中国人有极大的不同。人们也从中看到一些“怪异”的茶俗,比如,在英国,有人会用盆来喝茶,有人会热衷喝冷茶,还有人喜欢煮茶并在其中加入牛奶,英国人待客喝茶也会集中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这和中国人一般喜欢在清早及傍晚喝茶的习惯不太一样。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习俗觉得非常怪异的时候,事实上别人看我们的习俗也会觉得非常怪异,文学作品给了我们一种渠道去了解别样的生活世界,这样才能让我们每个人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的喜欢以及习俗。

5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中国人、欧美人还是华裔,在这些作家的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表现是非常丰富的。高职院校的当代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这些丰富的文学作品是学生了解外面世界和外国文化的镜子,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过去的钥匙,老舍和周树人的时代已经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通过他们的作品,通过他们作品中人们饮茶的习俗,我们可以窥探到那个时候国人的心理世界,这也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自己的文化。

参考文献

[1]谢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学作品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J].福建茶叶,2017,(02):360-361.

[2]张云岗,陈志新.茶文物语———论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12):386-387.

[3]黄金花.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解读[J].文学教育(下),2016,(12):140-141.

[4]罗丽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11):316-317.

[5]季佩璇.由《傲慢与偏见》看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08):364-365.

[6]卓如,程瑞,赵生飞,董广钧.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价值导向作用的教学途径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6):132-133.

[7]罗菁.从文学作品中挖掘历史教学素材———以鲁迅的作品突破教学难点[J].学周刊,2015,(25):138.

[8]油小丽.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化语用信息的作用———以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02):194-196.

篇9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近五千年来,伟大的中华民族在种茶、制茶和饮茶的过程中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明,与各时代、各地区的典型文化形态紧密糅合,集自然灵气与哲学光华为一身,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十六世纪,伴随海上贸易的发展,茶叶作为与丝绸、陶瓷并重的特色民族产品,从福建等省份的通商口岸进入欧洲,茶文化也由此踏上了“东学西渐”的旅途。在英国,它积极融入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历史、地理、文化、心理等因素为依托,催生出以“下午茶”为代表的英国茶文化,对英国文化及民族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对外交流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世界公认的“桥梁性”语言,正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英语教学事业也被提升至关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显著地位。然而,由于东西方地理气候、历史文化、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等各不相同,要让中国学生完全把握英语的内涵及外延并非易事,如若要打破这一僵局,较为有效的方法在于对中英之间存在的相似或相通之处进行对比研究,茶文化作为东西方文化的共有之物,无疑肩负着推动英语教学、促进文化传播的光荣使命。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茶文化比较这一媒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两种语言诞生的文化背景及民族地域差异,站在科学的语境上学习英语,增强语感,继而提升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和驾驭能力,不断提升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实现高效的语言习得,最终成为优秀的双语人才,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尽一份力量。

1中英茶文化比较

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历史起源、品饮礼仪和精神内涵三个方面。从历史起源上来说,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茶的记录。起初人们将野茶栽培为家茶主要是看中了茶叶消炎、镇静、解毒的医学功效,后来人们才发现茶叶有提神醒脑、排毒养颜的保健功能,并逐步将茶发展成为“全民饮品”。唐宋时期,茶文化迈向成熟阶段,“茶圣”陆羽《茶经》详尽介绍了茶叶的种植、制作、冲泡以及茶器的选择等问题,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茶学专著,也是我国茶道艺术的理念根基。时至今日,茶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大花园中最为瑰丽的花朵,各种国内外活动都会以上好的茶叶招待宾客,有些还会组织茶艺表演与鉴赏活动,各类茶博会更是比比皆是。可见,茶文化已经融入到中华儿女的骨髓之中,是民族气质的源泉。英国茶文化则全然不同。十六世纪,茶叶经由葡萄牙进入欧洲,随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与英王查理二世联姻传至英国,先是受“饮茶皇后”凯瑟琳的影响在贵族社会掀起“饮茶之风”,而后公爵夫人安娜开创“下午茶”,饮茶之风迅速覆盖大街小巷,下午茶则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拓展社交的必要方式。从品饮礼仪上来看,中国茶文化崇尚至简、至真、至纯,主张“清饮”,强调茶的原汁原味。普通人饮茶只需将茶放入专门的茶具之中以热水冲泡即可,讲究之人则会奉《茶经》为圭臬,对水、火、茶、炉、人、境等都有较高要求,真正的茶客甚至要在饮茶之前沐浴更衣,在饮茶之际抚琴伴奏,饮茶结束后则要思考人生、吟诗作赋。中国人饮茶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饮茶。英国茶文化则反其道而行之。英国人饮茶的功利性比较明显,强调饮茶的实际效用,主张“混饮”,即根据个人喜好往茶中加入牛奶、蜂蜜、饼干等各类辅食,饮用时也有各种美食相伴,并且饮茶是以休闲、交友以及展现自我为目的的,所以英国人饮茶通常是一种群体活动,对于仪表、举止、谈吐等都有较高要求。另外,英国下午茶是有固定时间的,正所谓“雷打不动下午茶”,无论这一天多么忙碌、多么劳累,人们都要抽出时间去享用下午茶,实现身心放松,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从精神内涵上来说,中国茶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它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主流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彰显出中华儿女热爱自然、崇尚和谐、主张自省的民族品格。人们以茶明志、品茗畅谈,在饮茶过程中抒怀、提升境界、完善自我,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茶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文化,无论形式是否复杂、茶具是否精美、茶叶是否精良,都丝毫不影响人们通过饮茶来寄托情感、书写理想。与之相对,英国茶文化则是一种物质文化,强调饮茶所带给人们的实际利益,将英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展现得淋漓尽致。英国人饮茶讲究品位、注重形式,用茶的场所、饮茶的器具、辅茶的食物等都要尽可能地精美,人们出席下午茶要身着盛装、举止得体、谈吐优雅,彰显骑士风度和淑女风范,为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在休闲放松之余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子,实现交际目的。

2中英茶文化比较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中英茶文化之间在形式与内容上均有显著差异,对中英两种语言文字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将茶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揭示两种语言异同的根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提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趣味性和文化性。首先,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茶文化的发展背景,以茶文化用语为例,展现对应词汇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不同含义,拓展教学范围,提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术语的掌握。词组、短语、习语等是英语语言体系的基本构件,是民族文化特色的综合反映,通过对茶文化用语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整体感知度和对英国文化的综合理解力,令后续相关文化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中关于茶的词句数不胜数,茶社、茶室、茶馆等比比皆是,茶盘、茶托、茶杯、茶碗等琳琅满目,茶文化术语更是精彩纷呈。无独有偶,在英语中也有大量与茶相关的短语,比如茶室(tearoom)、茶会(teaparty)等,还有很多意义丰富的习语,比如“acupoftea”,它并不仅仅指代“一杯茶”,还可以用来表示一个人对于他人或事物的喜爱或是一个人所擅长的领域,因此,“That’sjustmycupoftea”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为“这恰恰是我所擅长/喜爱的”;“Story-tellingisnotmycupoftea”的含义则为“讲故事并非我的强项”。再如,“adifferentcupoftea”带有较强的对比语气,表示“完全不同的人或事”,所以,“LondoninwartimeisaverydifferentcupofteafromWinchester”所要表达的是“战时的伦敦与温彻斯特完全不同”。另外,茶叶刚进入英国的一两百年间非常稀有,曾被王室贵族视为奢侈品和财富,因此便出现了用“alltheteainChina”表达“巨额财富”的说法。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中英茶文化对比研究,以学生所熟悉的内容为媒介去理解他们所未曾接触过的文化背景,更具针对性和趣味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文学艺术是无国界的,可以为各地人民所共同欣赏和解读。茶文化在中国和英国都拥有长足的发展历史,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中华民族和不列颠民族的血液之中,融入到当地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学艺术之中。在中国,围绕茶文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既有《茶经》、《茶典》、《茶学》等茶文化专著,又有《红楼梦》、《茶馆》、《茶人》等着重突出茶文化的文学巨著。在英国,茶被诸多伟大诗人誉为“世间的甘露”、“灵感的源泉”、“生命的希望”,在《傲慢与偏见》、《匹克威克外传》以及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和雪莱的众多诗歌中都有茶的参与,例如在《致玛利亚•吉斯伯思》中有如下片段:“那药师医士抱怨的饮品,而我会不顾劝诫大口痛饮,当死神来临我们将抛硬币决定为饮茶而死谁第一。”英国文学泰斗塞缪尔•约翰逊则将自己视为“与茶为伴欢娱黄昏,以茶为伴抚慰良宵,以茶为伴迎接晨曦,典型顽固不化的茶鬼”。由此可见,茶在中英文学艺术之中都是人们歌颂及赞美的对象,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与关联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英国文学研究纳入其中,通过学习茶文化相关作品,让学生在体验艺术美的同时看到活灵活现的英语文化世界,其学习积极性无疑会得到较大提升,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展开英语学习。此外,教师还应当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由茶文化相关作品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或电影片段,开展诗歌散文赏析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茶文化诗歌朗诵比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文化内涵。在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的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对英语的语感会大大增强,对英语的灵活运用程度也将大幅提高。最后,现代英语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填鸭式”及“应试”的单向教学,它讲究语境上的对等或对应,把英语文化的传达置于重要位置,努力挖掘学生的主导作用及主动意识,它归根结底是一种以文化教学为基础、以语言理论为中心的“双向性”及“互动性”教学。中英茶文化都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审美趣味等,是语言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所以,英语教学可以尝试以茶文化教学为先导,为语言的差异性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可以茶文化为出发点,以英语课本理论为落脚点,两者结合归纳出科学、系统而合理的茶文化教学框架,以文化内涵拓展教学内容,再由茶文化拓展到文化的其他领域,使教学内容更加广泛、更为全面,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体系。此外,教师要特别注重讲解那些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拥有不同含义的表达,比如“teaparty”既有“茶宴”、“茶会”的意思,也有“吸大麻的聚会”这个意思,究竟选取何种意义必须要根据当时的场景来决定,教师在传授基本语言结构和语法结构知识的同时,还要着重突出文化意义的传达,综合提升学生分析语法和语境的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上下文特点选择恰当的文化用语,更加顺利地使用英语,从而促进中英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以及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篇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影响,帮助青少年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道德标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传达有着决定性意义。针对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研究是针对高校新课程改革出现的不同思路,是基于民族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关系衍生出的内容,研究内容更加具体,拥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本文主要从论域、论域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与现代教学实践结合,确保学生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了解传统茶文化,使我国传统茶文化焕发全新活力。在思想政治课中不断加入新的文化元素,在优化课程结构的同时增加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量,有助于学生形成符合核心四项要求的“三观”。

1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

我国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史、传统茶文化传承与两者内在联系三大论域。

1.1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史

我国饮茶历史悠久,品茶作为文人雅士娱乐、社交的重要内容被赋予了丰富文化内涵,其中茶道提倡的君子之道(例如:礼仪、谦让)等优秀品质,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大量交叉的。传统茶文化中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古代名人的哲理小故事可以被引申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生活化场景阐释理论内涵,使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血有肉。我国作为古老的礼仪之邦,传统文化对个体的道德修养有着很高要求,全面学习掌握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精华有着重要实践意义。

1.2传统茶文化的传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挑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过分教条和完全排斥都是片面的。在充分了解传统茶文化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传统茶文化中强调的和谐有礼,茶艺文化中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追求是与时代精神相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针对地从中汲取养分。

1.3两者内在联系

我国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是以传统茶文化思想内涵为基础,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交叉。茶叶的冲泡、饮用过程有的礼仪环节和操作技艺,蕴含着我国传统君子对生活的态度和与人相处模式。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与教育,这和传统的中华文化中的君子之道是相通的,先贤故事的引导侧面激励学生自发严格要求自己,知行合一、谦谦君子等传统观念对当代道德观念的塑造有着重要导向作用。因此,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都是教人向上。

2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域存在的问题

2.1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没有明确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网络信息,生活节奏的加快使独立包装的快销饮品受到校园欢迎,品种多样的饮料选择使学生忽视茶叶,由于缺乏充分了解特色传统文化的环境,大学生对传统茶文化认识普遍不足。青少年是发扬传承传统茶文化的重要预备力量,但目前大部分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还停留在影视作品,即使少数喜欢茶饮品学生也更愿意选择简便快捷的茶包。对传统饮茶风俗不够了解,是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工作开展的最大障碍,一些人认为两者结合就是单纯地把茶文化学习列入思想政治教育课本。这种错误的理解使一线教师不相信茶文化理论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作用,面对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问题大多老师持怀疑态度。

2.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传统茶文化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准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公共课程。长期以来采取相对刻板的理论教学和单一的应试考核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固化,学生大多通过背诵方式记忆知识点获得好成绩,对测试之外的知识缺乏学习动力。授课教师对常规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工作主要依靠课本“照本宣科”,没有了解过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片面采取“老师划重点,学生背重点”学生对教学新元素的引入比较排斥。授课教师需要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茶文化的积极作用,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关注的焦点不再集中如何应付考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2.3研究方法存在误区

由于研究时间较短,我国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过程存在着一些方法误区。首先,传统茶文化涉及范围广阔,单纯以学科建设角度分析会存在偏差,一些学者将传统茶文化割裂对应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断章取义的理解无法触及传统茶文化的真正内涵。其次,文化的创新和融合应当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充分了解上,单纯强调理论的逻辑性忽视传统茶文化所处时代背景,无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传统茶文化传达出的时代精神。受错误研究方法的影响,我国传统茶文化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口径不一的研究结果无法很好融入常规教学中,为研究理论的实践造成很大难度。

3解决论域研究存在问题的对策

3.1明确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方法

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通过文化的碰撞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两者结合需要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不断内化,使两者达到有机统一。现阶段,针对高校对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关注度不够,应当在具有可操作性基础上,通过教研活动、主流媒体宣传等方式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考虑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于高校教学实践稳步展开,使教师和学生有机会充分参与到学科改革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传统意义上比较“枯燥”的思想政治课发挥出最大效果,教学相长,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3.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传统茶文化

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增加传统茶文化元素,以课后课题活动、著名典故分享等形式使学生具备基本茶文化常识,逐渐对茶文化产生兴趣,避免生硬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添加传统茶文化理论知识。教师应当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再学习,定期组织茶艺工作者在校展开讲座及实践教学,帮助在校师生对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和蕴含的思想政治内容有所了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需要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确保实施开展教学实践必须的经费和活动场所,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传统茶文化的理解。

3.3针对研究方法误区不断修正

意识到研究方法存在问题,就要带着问题不断纠正调整方法,开拓学术事业全面看待传统茶文化。传统茶文化的作用不只局限于对已有理论的支持和解释,其本身依然具有学习价值,需要我们不断通过研究发掘出有价值的部分。在研究中引入实证,避免单一逻辑推断可能带来的谬误,从实证入手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在传统茶文化中更广泛的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4结束语

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问题及对策,可以在帮助高校进行特色学科建设的同时对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丰富。这种结合利用传统茶文化涉及的多种知识,寓教于乐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加深大学生对传统茶文化了解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为弘扬传统茶文化和现代教育结合提供全面的帮助和可行性平台。

参考文献

[1]康韻,刘毅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1):80-82.

[2]白莹,李永勤,喜超等.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7-81.

[3]刘晓乾,任淑红.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09(1):683.

[4]董盈盈,都晓琴.价值认同视阈下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9-12.

[5]王红.现状、不足与未来展望———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1-4+8.

[6]王红.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3):88-91+97.

[7]胡万年,伍小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回归与融合[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1):46-51.

篇11

茶道的本质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礼仪,现在正向艺术创造活动靠拢。音乐在茶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毋容置疑。茶道的表演,离不开音乐的点缀。同时,成功的茶道表现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对于表演者的艺术造诣有很高的要求。茶道表演者不仅要对茶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要具有较高的音乐修养,因为茶道表演者在表演时,要在音乐的背景下进行,这也说明了音乐和茶道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了解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所起的作用之前,我们首先要对音乐和茶文化有初步的认识。

1音乐和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茶最早起源于中国,茶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茶文化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我国特有的文化,茶文化在宣扬我国文化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茶文化在唐宋时期达到第一个巅峰。与此同时,唐宋时期也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繁盛时期。从我们平常所说的唐诗宋词中就可以看出唐代的诗歌文化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唐代的文人在进行文学创作时,都会涉及到茶这一因素。音乐与茶文化的结合,在我国的文艺事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正所谓,艺术创作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我国,音乐与茶文化相结合的文艺作品数目很多,在这些作品当中,有很多备受人们喜爱的作品。以现代作品为例,《请茶歌》、《采茶舞曲》等,这些优异的文化作品实现了茶文化与音乐的完美融合。通过将音乐与茶文化相融合,不仅有利于进行音乐的创造,同时也有利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推广。

2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2.1信息传达方式的共性与语言相比,音乐更不容易受到国界的限制。例如,现在很多国外的歌手,在中国都有大批的拥趸,而我国的一些著名歌手在国外也不乏追随者。这都是因为这些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能够跨过语言的障碍,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音乐能够带给人以享受,可以放松人们的心情。正是这种作用,让人们对音乐的追逐,跨越了国界的限制。同时,作为音乐的创造者们,他们在创造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经历结合到作品当中去,这更容易让观众引起共鸣,音乐作品的传唱度更高。在音乐的传播当中,声音作为唯一的载体。在茶文化的传播中,茶香便是独一无二的载体。茶香让人们对茶欲罢不能。茶香的这种吸引力让茶的传播,不受国界的限制,全世界爱好茶的人们都不会放弃对好茶的追逐。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叶不仅仅局限在我国生产。由于世界各国的水质、地理环境有较大的差异,种植出来的茶叶也有很大的区别。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茶香。通过茶香作为载体对茶文化进行宣传确实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过程,茶艺师们可能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对茶香进行叙述。同时,品茶者,只需要闭上眼睛静静的通过品茶这一动作来感受茶香蕴含的茶文化内涵。综上所述,音乐和茶艺在信息传达上有着相通之处。学生通过对茶文化和音乐信息传达的相通之处进行学习领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对这种信息传达方式的学习,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现实世界和形象思维的关系。通过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相结合,对于学生的创造力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效果。这也是在茶文化中引进音乐教育的目的之所在。2.2韵律内在的共性音乐的流动是一个时间过程,而且音乐的流动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音乐的流动又能带给听众极大的享受。音乐的流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引起听众的共鸣。因为音乐的很多元素也来自于生活,当然也包含人们在日常中所具有的情感。当音乐随时间的流动让听众在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也是音乐的起承转合作用。与此类似,茶艺表现也有着这一功能。在一个完整的起承转合周期内,茶艺表演所要传达的内涵,才有可能被我们通过想象所接纳。茶艺与音乐的这种内在韵律的相同性,让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通过音乐内在韵律的掌握,能够让学生对茶艺表演更容易理解。2.3精神内层的共性音乐是包含精神文化的作品。作曲家通过创作音乐作品来表达自身的情感。然而观众能否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进而了解作曲家的内心情绪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同样,当我们在欣赏茶艺表演时,也有可能因为各方面的因素对茶艺师的表演产生不同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是否是茶艺师想要传达的思想内涵却不得而知。不同的人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音乐或者茶艺表演有着不同的认知,这并不会影响音乐或茶文化更好地传播。正是这种理解的差异,让人们对音乐或茶艺有更丰富的理解。每个人在接收茶艺信息时相当于是对茶艺所包含的思想内涵进行一次再创作。比如茶艺程序的原创作就是第一次创作,茶艺师要对这种茶艺进行自己的表演,就需要对它有自己的理解,这相当于是对茶艺的第二次创作。观众在欣赏茶艺表演时,通过自己对表演的理解所感悟出的茶艺内涵实际上是对茶艺的第三次创作。这些不同层次的创作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当时的心情、环境等因素。观众在欣赏和欣赏差异的最终目的都是对精神世界的探寻。所以观众在感受音乐流动的时候,以及茶艺师的表演时,都会通过内心深处的共鸣,对自身的灵魂进行升华。

3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上的实施

结合前文的分析,笔者认为,为了更好的发挥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听、学、用三个步骤做起来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3.1音乐欣赏正如我们在前文中分析的那样,在日常音乐教育过程中,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实际是对音乐的一次创作。学生通过对音乐内涵的感知,完成由声音认知到精神领悟的过程。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在欣赏一首音乐之前,老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灌输,否则容易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感悟。这不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也是对他们音乐创作的一次阻碍。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以我国的音乐为主,这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化,通过让学生对我国一些民歌、戏曲以及曲艺的学习,能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茶文化精髓,因为这些曲艺作品中不乏我国茶文化与音乐结合的经典之作。3.2民歌学唱学生在接受音乐的教育过程中,对于音乐的理解也不可能一时半刻就能完成,需要学生通过对大量的音乐进行欣赏、领悟后,才能有效提升自己对音乐的感知水平。只有量的积累才会带来质的突破,对于音乐认知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通过民歌学唱能够加快学生对音乐领悟的进程。民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很多作品的创作灵感也来自于生活的经历,并对这种经历进行有效的提炼升华进而以艺术的形式变现出来,正所谓艺术创作来源生活,却高于生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很多民歌包含了茶文化因素,像我们前文提及的《采茶舞曲》等艺术作品就包含了茶文化的一些真谛。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更能对茶文化产生共鸣,对茶文化形成更深刻的认知。3.3音乐实践对音乐进行欣赏以及民歌学唱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音乐实践。音乐的流动能够让我们产生共鸣,同时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水平,可以通过音乐实践,将学生与音乐进行更好地融合。学生在进行音乐实践时,可以结合自己对茶文化的领悟,这对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结论

音乐和茶的结合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产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音乐水平和茶文化的发展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通过将茶文化与音乐进行有效融合,不仅给人多方面的体验,也能让人的心理需求得到更大的满足。在将茶艺与音乐的结合过程中,人们能鼻闻茶香,耳听其声,心得其韵。将音乐与茶文化相结合,也能使音乐茶文化教学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蔡荣章.茶道入门三篇—————制茶篇、识茶篇、泡茶篇[M].中华书局,2010(7).

[2]刘勤晋.茶文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9).

[3]蔡荣章.说茶—————陆羽茶道[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10).

篇12

1茶文化和音乐之间的历史渊源

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历史底蕴极其深厚,是经过数千年历史洗礼留下来的精华,发展至今依然被人们广为推崇。认真回想书籍中有关采茶、饮茶方面的诗词歌赋不难发现,茶文化和音乐早已被古人融合在了一起,并被历代人们所传颂。比如,大家熟知的《行香子•茶词》、《宿杜曲花下》、《鹧鹄天•汤词》等作品,都提到了琵琶、笛子、古筝等一系列古典乐器的应用。与此同时,当代茶楼中经常播放的音乐也均以古典歌曲为主,奉行了“茶适合净室与古曲”这一从古到今永不改变的文化与旋律。茶艺与茶道即是能够培育人们精神情操的艺术形式,也是能够培养人们审美情趣的美学形式。因而,茶道学习不仅可以利用沏茶、赏茶增进茶友间的沟通与友谊,[1]同时,还能够通过品茗让自己树立求真、温婉、廉洁、清和的高尚情操。另外,茶道作为能够提升气质且极具意义的美学仪式,同古代文人、墨客等儒雅之士所提倡的儒家、道家与佛家的茶文化精神不谋而合。茶文化和音乐是相生相容的关系,如我们熟知的采茶歌。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又高于日常生活的采茶歌,经过发展又衍生出了采茶舞、采茶戏等,且这些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都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尤其是采茶戏,其为我国有且仅有的独特剧种。即便是在现代生活中谈论到茶文化和音乐的相容相生时,很多人也会想起一些经典的传统采茶歌,如《请茶歌》、《采茶舞曲》等。当然,当代音乐在吸收传统茶歌的基础上,也极其重视对其的发展与创新,促使茶文化和当代音乐不断发生碰撞和交流,推动了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更好发展。比如,在精湛的茶艺表演中,将水从壶中倾斜而注到茶杯中的动作,配之以古典曲目《高山流水》,可以让整个画面充满诗情画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与艺术环境。

2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2.1增强审美感知力音乐属于声音艺术的一种,也是情感最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因此,采茶戏、茶诗歌、茶艺表演等各种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要蕴含深厚的审美意境与茶道精神,而且还要增强动作的“神韵”与美感度,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聆听与观赏真切感悟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及美的享受。[2]伴随着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的不断积累与提升,促使学生对音乐的表达方式产生了更多理解,也更易于把握音乐作品中蕴含的茶道精神、表达意境等,进而提升其审美感知力。2.2有效拓展想象力从某种角度去讲,丰富的想象力主要是指从对象的表现形式中获取更为广阔的思考与想象空间。将茶文化应用于当代音乐教育中,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体验美、发现美以及拓展美,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增加想象的弹性空间,而且有助于学生通过音乐科学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深入理解与把握音乐作品的本质内涵与文化蕴意。例如,在当代音乐教学中学习作品《十二月采茶》时,蕴意饱满的曲词不仅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茶农愉悦欢快的心情与奋发向上的积极态度,虽有无奈但却毫不气馁的伟大精神,更为关键的是能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茶园的景象、茶农的情感及辛勤劳作的画面等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还能有效拓展想象力。2.3建立健全高尚人格茶自古就被中华民族视为高尚情操与健全人格的重要象征符号。因而自古至今数不清的文人骚客均是在茶的陪伴下洞悉事故人情,领悟清净为怀、虚怀若谷的道理,将茶作为支撑自己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柱,当然也创作出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茶诗词、采茶戏、茶歌曲等。在当代音乐教育中引入这些与茶息息相关的作品,对学生深入理解茶文化内涵与音乐本质有极大帮助。[3]古代人们对茶味、茶秉性的解读实质是对茶的意蕴与精神的赞美,是为了塑造更为高尚的品质与人格,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所以,在当代音乐教育中运用茶文化,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予以改正,对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与道德情操塑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运用路径

3.1增加教材的茶文化内容比重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常被列为“副科”,始终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所采用的音乐教材也是长期未得到调整与创新的陈旧教材。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音乐内容却在不断变化,如果一直沿用传统教材开展教学,不仅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会降低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实现茶文化的有效应用,需要相关人员紧扣茶文化对当代音乐教材进行改进与创新,适当增加教材中的茶文化内容比重。譬如,在教材中详细介绍我国各地区比较经典的采茶歌,将茶艺、茶道与当代音乐教育内容相融合,提升学生对我国茶文化的认知与了解,最大程度地发挥茶文化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带动作用。只有在当代音乐教育中注入更多的茶文化内容,才能让学生对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路径有更为清晰的理解,也才能真正发挥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3.2发挥多媒体的音乐教育功能新时代的多媒体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被广泛应用到包括学校在内的多个领域,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有利于促进当代音乐教学内容的积极开展。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诸多音乐教师仍以“唱练结合”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这种单一的、机械的教学模式缺乏专业性,而且易于出现走音、气息不稳等现象。[4]然而,多媒体作为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如果当代音乐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提高音乐示范的精准性与逼真性,而且丰富多彩的教学画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具体而言,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有关茶文化音乐的音频、视频以及有声读物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影响力。3.3开设茶文化的音乐欣赏课程在当代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不同朝代中极具特色的有关茶的舞蹈、歌曲或词曲等作品,以此当作茶文化的音乐欣赏课程的重点内容。例如,《茶歌》、《全唐诗》、《西山兰若试茶歌》、《茶中杂咏序》等。同时,茶歌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由民谣改编而成的歌曲,即民谣经过文人墨客的整理、配曲与雕琢,再放置于民间进行传唱,如在明清时期广为流传的茶歌曲《贡茶鲥鱼歌》;同时茶歌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即由茶工和茶农自己创编而成的山歌或民歌等,如在清代的武夷山采茶区广为流传的劳工歌等。通过鉴赏这些描述茶文化的音乐曲目,可以增强学生的歌词理解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感悟到歌曲的内在魅力与文化气息。[5]另外,当代音乐教师在茶文化的音乐欣赏课堂上,还应积极引导学生针对茶文化的赏析及见解进行讨论,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深切领会中国茶文化的浩瀚与精深。开设该课程的重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学习鉴赏茶文化音乐的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基础的文化赏析水平与能力,促使学生将自己对人生的领悟、文化的认知以及自然的万物等融入到当代音乐的学习之中,进而创作出经典的、触动心灵的现代音乐。3.4重视实践活动的科学合理组织加强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茶文化的音乐选择水平与能力。学生在当代音乐教学中学到丰富的茶文化知识之后,已经对茶艺表演中的音乐选择、音乐形式等有了系统性的了解,此时就需要音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讲,音乐实践就是在学生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感悟音乐中的茶文化精髓,实现音乐感知与音乐能力升华的一系列过程。科学有效开展当代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通过音乐与茶文化学习,更好的树立形象思维和鉴赏思维。诸如,教师可以举办赏乐茶会、音乐茶谈会、茶音乐竞技等实践活动,对学生应用茶文化的音乐能力进行系统化、集中化的训练,对学生的艺术品位进行层次化的练习,甚至可以通过举办音乐欣赏茶会等活动,全面展示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的实际训练成果。[6]这种实践模式,既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当代音乐的学习之中,还有助于教师形成学生学习成果记录,对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进行全方位的把握,从而为提高当代音乐教育的针对性发挥重要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学习过程中,广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结合茶艺表演的具体类型,选用最为合理的音乐曲目,然后在音乐茶会活动中进行表演,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而且能提升教学质量与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等。

总而言之

历经数千年的茶文化,不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还是全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茶文化还影响着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茶文化形成。当代音乐教育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科学引入到课程之中,则可以有效巩固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从微观视角去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力与审美力,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操与整体素养;从宏观视角去看,也是传播与发扬中国茶文化的主要路径,对提高整个社会的品德素质、人文素养以及精神文明等有突出作用,更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曾竹娥.浅议音乐教学的生活化取向———以赣南采茶戏教学为例[J].群文天地,2012(11).

[2]杨韶军.粤北采茶戏及其音乐歌舞特色[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9).

[3]陈茶凤.茶文化学科音乐课开设的意义和教学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8).

[4]林晓洁.不可替代的魅力———浅谈茶文化与艺术的联系[J].文学界(理论版),2011(02).

篇13

具有悠久历史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人们数千年来伟大的智慧结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通过语文实践充分的挖掘茶文化中人文素养,将茶文化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使得语文教育的效果得以凸显,在语文教育中更好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效的借助茶文化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1茶文化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价值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融进茶文化,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茶文化的作用在多个方面充分的体现,针对茶文化培养人文素养作出分析,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语文人文素养教育中将茶文化更好的渗透,使得学生的道德修养进一步提升,学生在茶文化的影响下重新审视自己,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实现综合发展。教师把茶文化融进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让人文素养内容更加完善,在茶文化中蕴含着道德情操与思想境界,将其在语文教学中更好的渗透,让学生对茶文化更加充分的感受,受到茶文化的滋养,吸收其中蕴藏的思想养分,从而推动学生的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二,在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中渗透茶文化,能够让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更加扎实。茶文化的渗透可以让语文教学的范围更加广泛,并能够将传统文化教育更好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更加充分的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对学生的人文修养进行完善,进而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实现最佳的效果,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意识。第三,在语文教育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够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让学生在独特的茶道文化中感受其中意境。可以充分的体验美,并真正认识茶文化,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并将其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依托。

2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语文人文内涵

茶文化在我国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承,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茶农的加工、种植、生产中逐渐了形成了一种文化,此种文化在我国语文人文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茶文化体现了人与人间的和谐关系。并且,茶文化体现着我国多元化的文化形式,更是体现了人们思想,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其中不但包括丰富的文化内容,还存在着无法计量的价值。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其中蕴含着充分的人文信息和文化思想,因为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所以,在语文人文素养的教学中,有效的将茶文化运用起来,可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人文内涵培养包含如下几方面:第一,人文知识内涵。茶文化体现着不同时期的物质文明,在一定的时期中,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达到了更加充分的融合,然后在历经漫长的岁月而不断的完善。在新时代下,茶文化融合了旅游、科技以及艺术,不但将儒、道、佛的思想充分的体现,更是让人文知识得到了更好的表达,使得茶文化的语文人文教育价值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高。第二,审美意识内涵。在我国采茶技艺不断的发展中,如今已走向成熟。基于此特殊文化形式中,将茶文化的价值充分的表现出来。在绘画和雕塑中,都蕴含着茶文化,将劳动人们的创造力更加完美的呈现,使得茶文化具备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并增强了茶文化的意识价值。采茶舞以及茶歌都呈现出了茶文化的人文价值。将诗歌融进茶文化中,体现了人们不断的追求艺术,因而,应该更加注重茶文化中所蕴藏的语文人文教育价值。第三,人文道德内涵。茶文化受到饮茶习惯所影响,并息息相关,饮茶的环境必须是优美和安静的,还需要把茶叶和哲学充分的联系,使得茶文化具备更高的人文价值,使得茶文化所存在的道德标准以及修养都能够充分的呈现,并能够达到更高的标准。人们在茶事的活动中,不断的追求美好,能够让目前的生活更加丰富,使得身心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放松,进而促进身心达到更加健康的状态。在茶文化精神中将道德升华作为主要教化形式,将此种教育理念作为根本,让学生逐渐的形成语文人文素养,并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推动学生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获得更好的发展。茶文化拥有着极高的语文人文教育价值,并能够对精神给予正确的引导,开展茶活动,不但能够达到物质标准,还能够使得人的精神达到更高的境界,在能够认清事物的本质而对目标不断的追逐,其将茶文化的教育价值充分的发挥了出来,能够促进语文人文素养教育得到顺利的开展。

3以茶文化拓展中职语文教育人文素养的途径

3.1充分挖掘素材

随着我国茶文化不断的发展,古代圣贤文人是茶文化的主要推崇者,更是推动着茶文化的发展,从而也体现出了茶文化和文学紧密相连。文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古文及古诗词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以古文和古诗词为核心进行教学,将茶文化更好的融进中职语文教学,将茶文化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更大程度的发挥,教师需要为学生详细的讲述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并在这个过程中将茶文化的发展渗透其中,使得茶文化和语文教学间实现充分的融合,让学生对茶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在对茶文化了解的过程中提高本身的人文素养,受到文化的熏陶,建立起自信心。比如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很多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词,其中也存在着各种优秀的茶诗,如《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就是通过咏茶讲述了作者和李宣间的宝贵友谊,表现出了将新茶赠与好友的情谊。教师可鼓励学生将此作品中的茶文化深刻的感受,并且能够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刻的体悟,让学生对茶文化和作者进行更加充分的认识,从而能够深刻的感受到茶文化的感染。

3.2将茶文化为主题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在语文实践教学中,将茶文化教育为主题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须以茶文化为出发点来设计语文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并给予学生更加有效的指导,调动起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更加深入的去探索茶文化内容,保证学生通过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得到更加良好的体会。比如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中,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开展演讲活动,为学生播放茶农种茶相关视频,对我国茶文化进行宣传,让学生将此为主题设计关于茶文化的演讲词,让学生将茶文化故事和茶文化人文思想充分的融进其中,从而将茶文化进行传播。在这个阶段中,教师通过开展演讲比赛为学生进行茶文化教育,鼓励学生对茶文化深入的研究,并能够对茶文化充分的了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充分的体会茶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养成懂得礼节的美好品质,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3.3自主探究,善于思考多提问

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中要好的借助茶文化,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理解茶文化,让学生对茶文化的魅力更加充分的感受,并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基于此,学生不但可以体会到茶文化的价值,还能对茶文化树立正确的认识,其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能力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总体来讲,中职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对茶文化进行探索中,教师可根据茶诗、茶文学、茶人等进行问题的设计,再带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协作的方式对问题展开分析,在这其中,利用合作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学生的思维和观点发生转变,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问题,并进行问题思考。如此不但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古代茶专著对修身养性相关内容进行挖掘,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更加充分的去探索,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总结以及进行反思,再让学生进行交流,进而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茶文化中人文素养。

3.4将茶文化理念进行传播

茶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更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学精神。比如在《诗经》中,对人们种茶的景象进行了描述,还包括采摘茶环节,茶文化在我国众多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在茶文化的发展中,需要高尚的精神品质。与此同时还涵盖着儒家及道家思想,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人文素养相关内容。人们种植茶叶时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在饮茶时将名利置于身外,与此同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在感受生活中抱有希望,饮茶人在的人文素养和自身修养不断的提升,人们的道德和精神都获得了提高,如此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其与道德观念相融合和达成一致。将我国的古典美充分的体现,然而差异体现着生命的和谐,比如茶艺挂画中将清幽的状态充分的呈现,并体现着中华传统的审美及涵养。

3.5阅读经典,开拓视野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人文素养,其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将茶文化和阅读充分的结合,还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将茶文化更好的融入,从而让茶文化的价值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总体来讲,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学著作推荐给学生,这些著作具有极高的价值,并且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内涵,这些经典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因此其育人价值更加充分。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从课堂引申到课外,结合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来对学生阅读量和知识量进行扩充,从而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感受茶文化无限的魅力以及育人价值。比如陆羽的《茶经》、蔡襄的《茶录》等,都能代表中职语文阅读活动中的经典内容,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还能够对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行培养。将《茶经》作为例子,其中“为饮最宜精行简德之人”就是茶人品格的至高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对《茶经》进行阅读时,让学生对此内容更加充分的理解,从而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3.6多样活动,通过实践进行文化传承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活动将茶文化向学生渗透,从而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再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茶文化更加充分的了解,让学生通过实践将茶文化进行传承,并对茶文化进行正确认识,利用茶文化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总体来讲,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茶文化素材,通过演讲、讨论以及辩论等对茶文化进行探究,进而将学生的积极性被更大程度的调动起来,如此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充分的认识茶文化。比如教师可通过茶诗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看图背茶诗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此外,中职语文教师还能带领学生来到文化馆、博物馆等,让学生在这些场所中对人文素养进行挖掘,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茶文化,并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语文知识,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获得更好的培养。

3.7营造良好的茶文化人文素养教育氛围

为对茶文化内涵进行大力的宣传,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对茶文化进行了解,并挖掘茶文化的内涵,需要在茶文化的感染下营造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氛围,从而让学生树立起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为学生传达淡泊明志的思想,并将其在茶文化中充分的体现,如此学生就能够对茶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进行充分理解,能够在学习中进行反思,从而发挥出文化教育的价值。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融进茶文化,针对完善的中职语文教学资源,其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针对于此,中职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材对茶文化进行充分的挖掘是十分必要的,鼓励学生阅读经典茶文化,再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及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茶文化充分的认识,从而将茶文化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更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友兰.浅谈语文教学中"文化渗透"对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07):40,67.

[2]张玉凤.古代茶诗词在当代语文教育中的影响研究[J].福建茶叶,2018(03):2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