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护理临床知识

护理临床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护理临床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护理临床知识

篇1

本组患者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34~86岁。使用TPN治疗4~10d。TPN方案包括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欣坤畅、葡萄糖、电解质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液体量每天为2500~3000mL。TPN采用中心静脉输液93例,采用周围静脉输液7例,每天总液量在24h均匀输入。100例患者无感染发生。

2营养液配置及保养

营养液在专用配液间配制,室内每天紫外线照射2次。使用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3L)作为容器,先将电解质、维生素配置在水溶性液体中,再将脂溶性维生素及药物配置在脂肪乳剂内,依次将水溶性液体、脂溶性液体配置入3L袋内,并摇匀混合,排出袋内气体,用调节夹及无菌纱布封闭入口,同时应避免将电解质直接加入脂肪乳剂内,防止发生沉淀。根据医嘱现用现配,常温下24h内输注完毕,因故不能及时输注时,应放入冰箱保存(4℃),注意保持清洁。

3插管前后的护理

插管前向病人讲解置管部位、配合事宜及置管后注意事项,简要说明TPN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告知输注高能营养液时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处理方法,以取得积极配合;穿刺包要严格消毒,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插管后要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患者有无发绀气急、呼吸困难,穿刺一侧有无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症状,防止气胸。穿刺处每天更换敷料1次,发现局部潮湿或有渗血时应及时更换,保持导管妥善固定、通畅。每日更换输液器;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应用TPN的患者病情较重,要密切观察病情,正确留置标本。每周测体重1次,随时观察TPN的治疗效果。同时向患者示范保护管道的方法,如翻身、活动时要注意静脉导管的固定,防止扭曲、牵拉甚至脱出。

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TPN疗法常见并发症是感染。当一个持续TPN的患者出现发热,要仔细检查有无感染源。如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应首先考虑到插管感染的可能,可立即更换输液器和营养液,并分别抽血和取营养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若数小时后仍有发热,则应拔除导管并剪下导管末端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改用经周围静脉输注营养液补给营养,查明感染原因后再进行治疗。新晨

因导管直接插入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与上腔静脉很近,一旦有空气进入,很容易造成空气栓塞,重者可致死亡。因此,要加强病房巡视,防止液体输完形成空气栓塞。血栓栓塞是深静脉插管的常见并发症,每天输液前需用无菌注射器回抽确认有回血后才能接输液管,输完后用浓度为10~100U/mL肝素钠稀释液10mL封管,防止营养液堵塞造成栓塞。封管时应采用正压封管,边推注肝素边缓慢退出,防止形成涡流造成堵管。一旦发生导管堵塞,可抽少许肝素盐水轻轻冲洗导管,然后尽量往外抽出血栓,不可硬性向内推注,以免导致血栓栓塞性并发症[1]。血小板减少等凝血机制障碍及肝素过敏患者不应使用肝素液封管,可改用生理盐水冲洗封管[2]。

TPN是一种从静脉补充营养的治疗措施,当胃肠道功能因解剖或功能障碍而不能经胃肠道进食时,肠外营养作为患者获得营养的唯一途径,能替代胃肠道提供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使胃肠道处于功能性的休息状态,可减少胃肠道的分泌和蠕动[3?4]。但是,随着TPN在临床上的应用,并发症的出现逐渐为医护人员所关注,如导管的感染、空气栓塞、高渗性利尿及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因此,提高护士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医护配合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孙香荣,王丽佳.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2):2290-2291.

篇2

哮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儿童疾病,往往反复发生,且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地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发展,儿童哮喘的发病率是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患儿有嗜酸性细胞浸润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且炎症滴注彼此相互作用,导致慢性气道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哮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和喘鸣,并伴有呼吸困难,反复发生,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并多伴有气道的高反应性,发生可逆的梗阻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多认为是环境与遗传因素双重影响造成的。大部分患儿发病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及过敏导致,且主要表现为气道的高反应性。患儿经过反复的病情发作后,严重地影响其身心健康,导致患儿学习和生活受到妨碍,严重者还会影响其体力挥动。且哮喘患儿往往多处于智力和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因此,如何给予综合治疗,即从多方面给予患儿干预,加强患儿关于哮喘知识的了解程度十分重要。我院对收治的104例哮喘患儿进行了知识教育及临床关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哮喘患儿共104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2例,女性32例,患儿年龄在3.5岁-14岁之间,平均为11.54岁。患儿病程为0.5-11年,平均为5.2年。所有患儿均符合哮喘的诊断标准。2 方 法

2.1 知识教育 哮喘知识的讲解,其目的在于提高哮喘的防治水平,使患儿和患者家属均能够做到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就诊,使医生可以早期干预,同时能够规范地遵医嘱进行治疗。耐心地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每一种药物的特点,药物使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其能够做到自我护理、自我管理。护士每日在与患儿进行接触时,要反复地讲解有关哮喘的知识点和本质,并向其强调哮喘为慢性疾病,且容易复发,需要患儿和患儿家属长期坚持正规的治疗。此外,护士还要告知他们诱发哮喘的原因,个性化地对患者进行指导,如帮助患儿预防呼吸道感染、告知其要根据天气预报做好保暖,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让患儿和患儿家属熟悉哮喘发生的先兆表现,如何在发生哮喘时紧急处理等。

2.2 建立档案 为患儿建立全面的档案,包括其年龄、性别、家庭情况,疾病病史,诊断方式,治疗方式和用药方式,有助于及时总结。这种规范的档案,还有助于医生和护士及时观察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提高其依从性。

2.3 建立随访复诊计划 为患儿建立较好的复诊制度。护士认真地填写患儿首页的病例,注意患儿的一般资料和病史等一定要详细,使其明确下次复诊的时间。对没有及时复诊的患儿,可以给予电话等方式联系,使依从性提高。

2.4 用药指导 指导住院患儿规范地用药。处理要告知患儿使用药物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外,护士还要使其能够明确缓解期药物及控制期药物存在哪些差异,药物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怎样去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等。检查患者使用药物的准确性。在进行用药指导时,护士要有足够的耐心,多鼓励,多夸奖。

2.5 指导患儿及家长填写哮喘日记 我院制定的哮喘日记,是用来记录每日患儿的症状和用药情况的一种方法。护士要指导患儿和患儿家属正确填写,以保证保证记录的完整和可靠性。告知患者在就诊时,要戴好哮喘日记。此外,家属还要注意调节患儿发病时的准确情况,寻找诱因,如饮食、活动,是否有过敏原等,每次发作的严重程度和天气变化等。此外,我们还增加了患儿发病时的情绪。

2.6 指导患儿使用和记录PEF仪 告知患儿和家属使用峰流速仪对哮喘的积极作用,并教会患儿如何正确地测量呼气峰流速。

2.7 定期开办哮喘知识讲座 定期组织哮喘患儿、患儿家属及专业护士进行活动,可以利用观看哮喘防治录像等方法,并鼓励患儿和患儿家属彼此交流。3 结 果

两组患者组间对比采取t检验,随访患者1年,共92例患儿的资料较为完整。对比内容包括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全部缺课天数及患儿肺功能PEF方面,对比护理知识教育前后差异,发现治疗后各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 2组哮喘患儿护理知识教育干预后1年后结果的比较

组别 例数 门诊急诊次数 入院次数 缺课天数 PEF(占预计值%)

护理干预前 104 4.1±0.7 5.6±1.4 14.7±2.9 78.7±10.2

护理干预后 92 2.5±0.9 1.8±0.5 4.9±0.9 88.1±9.6

t 7.99 14.85 16.96 8.03

p

4 讨 论

本次研究发现,哮喘患儿在经过规范的教育管理和护理干预后,患儿的就诊时间、住院的天数、肺功能均有较好的效果,患儿的依从性提高,哮喘的控制更好,其生活质量提高。而儿童在经过哮喘的积极规范治疗和护理后,其症状控制较好。

哮喘是一种需要进行长期治疗的疾病,以往的门诊和住院治疗,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哮喘患儿的防治,也长期停留在被动地对患儿急症进行处理的方面。因此,对患儿进行哮喘知识的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十分重要。

研究发现,患儿和患儿家属对哮喘疾病的不了解,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正确地使用药物,或药物使用不合理等均较为常见,直接影响了哮喘的治疗效果。此外,医务人员对哮喘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治疗哮喘的人员缺乏也是一项影响哮喘治疗的严重因素。因此,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十分重要。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中,比医生更具有优势,其更贴近患者,与患者的关系更加和谐,因此能够更好地告知患儿如何执行医嘱,回家后需要注意哪些内容等。

本次实验结果发现,对哮喘患儿进行规范的知识讲解,患儿门诊急诊次数降低,仅为2.5±0.9次,其住院次数降低,为1.8±0.5次,缺课天数降低,为4.9±0.9,PEF(占预计值88.1±9.6%),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了采用系统的教育管理及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患者住院时间缩短,肺部功能较好,生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徐丽: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125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结果:临床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识掌握尚未达到良好水平,对存在不足提出相应对策。结论: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标准预防知识培训,提高掌握程度十分必要。

关键词 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护理人员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47

标准预防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5年提出的一种医院感染的预防策略,我国1999年引入“标准预防”,并在2000年编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1-2]。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经证实,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定期的在职教育,可防止30%以上针刺伤的发生,而经皮肤黏膜接触感染的比例更会明显降低,不仅保护了患者,也保护了医护人员[3]。为此,本研究对护理人员进行标准预防依从性进行调查,以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4年1~6月护理人员125名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52岁,平均(28.90±3.10)岁。学历: 大专及以上99名,中专26名。工作年限<5年者55名,6~10年者32名,>10年者38名。

1.2方法(1)本次调查125名,全部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涵盖内、外、妇、儿、急诊、手术室等一般常见临床科室,第一部分为护士疫苗注射情况,疫苗为乙肝、卡介苗、麻疹、水痘、流感、百白破。(2)标准预防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用自制的标准预防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125份,均有效回收,回收有效率100%。

2结果

2.1参加调查的护理人员基本情况其中20.80%的护士表示从来没有接受过标准预防知识的相关培训;有5.60%的人从未听说过标准预防,仅13.60%的护士表示非常了解标准预防相关知识。但98.40%的护士认为标准预防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都非常重要,97.60%的护士表示标准预防可以降低医院感染,有92.00%的护士认为标准预防可以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2.2护理人员疫苗注射知晓情况比较(表1)

3对策

3.1加强护士对传染病的认知对护士进行传染病的知识培训,对传播途径、注意事项、以及自我防护等知识进行普及。定期注射疫苗等。

3.2强化岗前、岗中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可利用、讲座、竞赛、提问、考试等进行多种形式的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对标准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对方式不同,这提示我们应分层次加强标准预防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并要把标准预防知识纳入护士岗前培训的内容。并周期、循环进行强化培训直到全体护理人员百分之百过关。

3.3增强标准预防意识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并要把防护知识转变成护士日常工作中的一种理念,而不是为了应付医院规章制度或医院检查,把慎独精神防范意识需落实到每个人做每一项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增强标准预防的自律性。完善的职业暴露报告监测系统,给予职业暴漏者正确的用药、心里指导,确保护士职业安全。医疗伤害及时上报,传染病及时上报。

总之,医院加强护理人员的监督、检查,让护士尽快遵从新的医院感染要求,放弃老的工作习惯,并定期检测护士标准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纠正错误认识。

参考文献

[1]常红娟,梁艳,秦霞.护士标准预防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9):3757-3759.

[2]程宗燕.手术室护士标准预防知识掌握现状的调查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115-116,117.

篇4

护理临床路径是指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内的一组人员针对某一种疾病的治疗、监测、护理等制定的一种护理计划,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等特点[1],目前在护理和健教育两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腹股沟疝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手术,存在术后康复时间长等不足,目前腹股沟疝术后患者的管理及健康教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2]。本研究通过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月接收的腹股沟疝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9例。对照组男34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45.1±4.1)岁;病程3~9年,平均(5.9±1.3)年。观察组男33例,女6例;年龄21~67岁,平均(45.5±4.3)岁;病程2~8年,平均(5.6±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措施如下:①入院护理:入院时评估患者体征、症状、过敏史、既往史等,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并对其个人卫生进行指导,告知患者规章制度并大概了解住院环境等,与患者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关心,使患者尽快适应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②术前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解答患者疑问,消除其对手术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指导患者戒烟酒、注意保暖、术前6 h禁水禁食、备皮、排尽尿液,以减少对膀胱的损伤,有过敏史或褥疮高危人群,责任护士需向手术室巡视护士交代清楚病情及注意事项。③术后o理:患者取平卧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术后12 h若无胃肠道反应可给予流质饮食,关注患者排便情况,阴囊处用丁字带托起,冰敷,以防水肿,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及切口有无感染,如出现渗血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④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办理办理出院手续相关事宜,指导患者出院后禁止做剧烈运动,避免手提重物及长时间站立,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情;饮食指导多食入高纤维、高蛋白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1.3评价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定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包括掌握(≥92分)、基本掌握(≥62分)、未掌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健康知识掌握度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显著(P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较对照组的79.79%明显高,差异显著(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对护理人员工作理念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意义,可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将护理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充分表现出来[3-4]。临床护理路径是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标准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的护理模式[5]。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有预见性、有序的工作,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6-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患者中有助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的提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有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促使护患关系加深,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健雄.谈腹股沟疝手术的基本原则和规范[J].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6,43(1):13-16.

[2]陈创造,何小科.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回顾与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4):334-336.

[3]秦微萌,康杰,樊友本,等.人性化护理在腹股沟疝日间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4):349-350.

[4]王莹,杜易芳.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系统化整体护理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0(11):1311-1313.

[5]陈明红.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12):1483-1484.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临床护理告知的实施对象是我科2006年5月~2007年4月收治的989例患者,男性763例、女性226例,其中12岁以下儿童86例。

1.2 入院告知 ①介绍床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作息时间、治疗、探视、就餐时间等;②帮助患者熟悉病区的环境,病房设施的使用,各种物品的放置,同病室病友介绍等;③安全防范告知,包括物品妥善保管,防止院内丢失、被盗,人身安全如避免摔倒、碰撞等;④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查询费用及在查询过程中有疑问应该怎样处理等。

1.3 专科疾病告知 主要对患者目前疾病的相关知识、诊断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进行告知。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指导、术后指导、心理指导、健康指导等。

1.4 护理操作告知 具体内容包括实施操作的概念、目的、意义及适应证,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及配合方法等。

1.5 出院告知 告知疾病康复注意事项,包括正确用药方法、饮食及休息要求、功能锻炼方法、积极情绪调整、复诊时间等。

2 实施告知

要求每位护士熟悉临床护理告知的程序及内容,并把告知内容贯穿到每项护理工作中,把护理告知程序作为一项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工作中。做到实施护理的护士告知,责任护士再次告知,即患者及家属一时未明白或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再次听责任护士告知,使告知具有连续性,直至患者、家属满意,达到最佳护理效果。科室将此作为护理质量控制的一项内容,护士长进行监督、检查,并把评价效果及时反馈给施教护士,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具体告知方式:入院告知由接诊护士负责,术前准备告知由换药室护士负责,术后指导由当日接手术护士负责,心理指导及健康指导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出院指导由办公护士负责,临床操作告知由操作者负责。

3 体会

3.1 实施护理告知符合整体护理理念 新型医学模式要求我们除关心疾病外,还要对患者的行为意识、心理状态予以关心[1]。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沟通过程中,依据患者健康状况、自理能力、个性习惯、文化背景、家庭及社会支持等状况进行评估,找出其现有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确立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通过采取合理的护理告知程序和措施,使患者的护理问题得以解决。

3.2 实施护理告知维护了患者的知情权,提高了满意度 实施护理告知后,使患者得到了想知道的有关护理操作、健康教育指导等信息,消除了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大大增进了护患间的有效沟通,使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信任、支持,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3.8%上升到98.4%。

3.3 实施护理告知减少了护患纠纷及护理差错的发生 以往,护士往往陷于繁忙的护理工作中,不注重患者的感受、治疗效果及患者心理变化。实施护理告知程序后,有效唤起了护患间的注意,使各项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弥补了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有效地减少了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的发生。

3.4 实施护理告知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主动向患者提供健康指导,患者亦有可能提出与疾病相关的问题。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向患者解答问题的能力。从而调动了护士学习积极性,工作由被动变主动,以满足患者在疾病信息、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同时把此项工作纳入护理质量管理中,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篇6

An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Nurse/HUANG Si-e,WAN Xiao-qi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8):097-10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emand of clinical psychological care of nurses’ mental quality.Method:64 nursing personnels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and de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est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32 persons in each group and all of them were clinical nurses,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the tes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10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pondents and were de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as well,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Analyzed the outsight,memory,technological levels, moral sentiments and language competence of every nurse,while surveyd 100 pati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demand for nurses and the satisfaction with nurses’ psychological quality.Result: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cultivating effect of the tes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linic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Psychological qua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Fuzhou City,Fuzhou 34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8.027

随着医学模式地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当代医学发展模式已从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而心理护理在临床上则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患者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稳定患者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2],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周围的环境,使其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我护理”以利于病体康复和心理健康的保持。与此同时,这对护士的心理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拥有精湛的业务技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敏锐的观察力、良好而准确的记忆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护士通过与患者详细的交谈,了解掌握不同患者的不同性格和修养,采取针对性地疏导和安慰,促进患者身体康复[3]。本院近年来通过对护士心理品质的培养,较为显著地提高了患者临床心理护理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6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42岁;学历:本科6名,大专34名,中专24名;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3名,护师25人,护士14人。将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人,均为临床护士。两组护士年龄、职称、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选取100例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

1.2 方法 对试验组护士加强心理品质的培养,对照组未加强心理品质培养。具体心理品质培养方法如下。

1.2.1 医院方面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将护理质量作为医院内涵建设的主要工作之一,加强护士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护士只有掌握了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及心理治疗和心理卫生等多方面理论与技术才能做好心理护理工作[4-8]。医院要为护士争取更多学习外出的机会,利用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同时通过同工同酬、护理绩效考核等多种机制,提高护士的待遇,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1.2.2 护理管理方面 护士长在护理工作中起到承上取下的作用,既要做好领导带头作用,又要关心、理解、尊重、爱护护士。不但要在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同时还应该关心护士的生活,观察护士心理情绪的变化,帮助减轻护士心理压力,让护士建立最佳身心状态。

1.2.3 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

1.2.3.1 培养优良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注重慎独修养,塑造良好的性格,稳定职业心态,热爱护理专业,激发工作热情,释放内心的压力,视医院为家,视患者为亲人,关心爱护患者,提高护患间的亲和力。

1.2.3.2 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护士在工作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遇事情沉着冷静,特别在抢救患者过程当中,要做到忙而不乱。要克服个性心理中的不足之处[9],不要喜怒无常,更不要将生活、家庭中遇到的不良情绪迁怒到患者身上,以稳定、沉着的情绪,赢得患者的信任。

1.2.3.3 加强护士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提高综合素质 拥有精湛的业务技术才能赢得患者信任。在日常工作中,护士要勤于学习,经常参加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特别是加强心理卫生专业知识学习,以提升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同时经常还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展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10]。

1.2.3.4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护理工作本身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要求运用基本原则来解决实际问题。患者入院后,护士要应用专业知识及技巧,获取详细的患者资料,通过观察患者的身心变化、预测及判断患者的需要,对每个患者进行评估,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这就需要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1],以更好地适应护理工作的需求。

1.2.3.5 培养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良好的言语沟通是护士整体素质的体现,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 ,更是临床心理护理的主要措施之一 。因此,护士要加强训练自身的言语沟通能力,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护患纠纷,促进护患更为和谐。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护士的观察力、记忆力、技术水平、道德情操和语言能力,同时向100例患者进行对护士心理品质需求情况和护士心理品质满意度的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患者对护士心理品质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患者对护士心理品质的需求中,工作认真占17%、技术水平占26%、道德水平占11%、服务态度占16%、沟通技巧占12%、护患关系占13%、学历水平占5%。

2.2 两组护士心理品质培养效果比较 试验组护士心理品质培养效果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理护理在临床整体护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1)有利于增强患者信任、安全感。护士在给患者做康复指导的过程中,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地心理沟通,给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把预防疾病、卫生知识传授给患者,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在沟通过程中,通过热情和善的交流,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有利患者更坦率,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获取患者完整、真实的心理信息资料,建立信任安全感[4],营造良好地气氛。(2)有利于调动患者主动配合的积极性。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意识、能够运用语言,与社会活动息息相关,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生物。当人生病后,社会角色发生改变,由于病痛带来的压力,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从而产生特殊的心理需求和反应。而不同患者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经济地位,护士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地心理疏导,让患者在情绪上由焦虑不安变为安定,在意志上由懦弱变得坚强,在治疗态度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使患者得到安抚和激励,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自觉履行护患双方的角色、责任和义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有利于护患关系更为和谐。护士在医生、护士和患者三者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特殊角色。平常护士与患者接触远比比医生要平凡的多,而与医生的工作又是紧密相连的,这些多层次的角色体现了护士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医护关系、护患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各种情况,让患者以积极的心理效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疾病的任务,促进患者身体尽快康复,使护患关系更为和谐。(4)有利于整体护理更为深入的开展。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针对患者不同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需要,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护理[5]。它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情绪变化、情格特征和生活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护士以言语温和、态度和蔼,热情开朗的情绪去感染患者、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6]。绝大多数急危重患者,都有恐惧、悲观或失望心理,当护士以严肃、认真、沉着、机敏、果断的工作作风和稳、准、快的熟练技术展现在患者面前时,大大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把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体护理全部过程中,充分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促进整体护理更深入地开展。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越发激烈,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护士因其职业性质、特殊的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和社会公众理解支持不足等因素而承受着高于一般职业的工作压力[7],如果调整不当,就会出现一系列身心问题,工作效率降低,护理质量下降,导致医疗差错、事故增多,激化护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繁发生,所以缓解护士心理压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对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过程中,对护士的心理品质也产生了一定的要求。(1)高尚的职业道德。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患者入院后,要求护士不仅要拥有精湛的业务技术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水平的护理质量和满意的医疗效果,是高尚护理职业道德的体现,因此,护士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要示患者为亲人,牢记“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7],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通过与患者接触交谈,了解掌握不同患者的不同性格和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情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排除各种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2)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对护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护士通过对患者全面、系统、周密的观察,推断其内心世界,了解在疾病发展中所表现的认知、情绪、行为反应的个体特征,并及时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排解患者心理压力,加速疾病的康复。(3)创造性思维能力。护士应具备有独立思维品质,护理工作对象是不同文化修养、不同性格、不同疾病的患者,护士不能简单的遵照医生医嘱执行护理操作,还得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4)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是治疗身心疾病不可缺少的良药,护士要加强言语交流修养,提高自己的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能力[8],掌握语言交流技巧,尽量使用安慰、支持、鼓励、积极暗示、果断、明确的解答等治疗性语言与患者交谈,在交谈过程中注意掌握语调、表情、姿势、动作、态度等非语词性沟通技巧的运用,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心理护理的效力。(5)保持良好的稳定情绪。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情绪稳定是举足轻重的,护士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护士要培养自已的自制力[9],克服个性心理中的不足之处,不要喜怒无常,更不要把个人的烦恼发泄到患者身上,遇事沉着、冷静,要做到忙而不乱,急而不慌,给患者以安全、信任感。(6)心理护理要有前瞻性。前瞻性心理护理可以提前预防、发现患者潜在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评估,及时收集资料,提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有效预防较严重疾病引起的情绪或生理方面的并发症[10-15]。

综上所述,护理工作作为医院内涵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在医疗服务中责任重大,而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贯穿着整体护理地全部过程,是现代护理模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护士不但要拥有精湛的业务技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时,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广泛的兴趣、良好的语言修养,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性格和心理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让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健康,使护患关系更为和谐。

参考文献

[1]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564-565.

[2]雷淑琴.护士职业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1-52.

[3]沈兴华.个性化心理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5,10(1):43-44.

[4]王红霞,王旭阳,陈丽莉,等.认知心理干预对垂体瘤患者心理障碍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01-103.

[5]宋丽.心理疏导护理对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患者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7):100-101.

[6]陈哲明,郑卫星,罗助荣,等.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医学,2010,31(9):1282-1283.

[7]张瑞芹,孙翠勇,王娟,等.护士情绪智力与护患关系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7):8-10.

[8]曹玉霜.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356-357.

[9]乔军,麻玉秀.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疗效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8-9.

[10]李灵艳,陆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144-145.

[11]潘承云.认知行为干预对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4):2279-2281.

[12]吕占武,陈世玖,黄雪梅,等.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急性期情感抑郁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8):114-117.

[13]杜金香,王晓燕.医学伦理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35.

篇7

1996年在内三科、外一科正式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试点工作,至2000年各科室全部开展了整体护理工作。

方法:⑴转变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整体护理是护理模式一次质的飞跃。长期以来护理工作是以疾病为中心展开的,只重视严格执行医嘱及对疾病本身的观察,忽略了患者的要求。现在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护理工作既要完成多种操作技术,同时也应注意对患者心理、社会、精神等各方面的影响。如果思想观念得不到根本转变,整个护理工作就无法展开下去。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举办培训班全员培训(培训率100%)、组织整体护理相关知识理论考试等措施,加强护士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护理队伍的自身素质,不断地进行宣传教育,充分反映整体护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优越性和发展的必然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广、总结、完善,进一步提高和促进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使整个护理得以顺利开展。⑵领导重视是整体护理工作实践的关键:医院成立了整体护理实施与应用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对整体护理工作的实施给予全力支持。2004年2月26日,开始实施“二项社会承诺”服务:①开设方便门诊,免费进行健康咨询和就医指导,为患者办理复查性的各种检查,检验申请单免收挂号费。②建立绿色通道,开展导医服务,对老、弱、病、残、急重进行全程陪同就医,实行优先挂号、优先看病、优先检查、优先取药。③为就诊患者免费供应纯净水,在所有候诊、候检、交费、取药大厅设置纯净水饮用点。⑶将健康教育行为贯穿于护理程序实施的全过程: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行为往往易停留在卫生宣教水平,简单地对患者宣读一下入院须知、术前宣教和出院宣教内容。鼓励护士每次与患者接触中都要为患者的身心健康着想,帮助患者培养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将健康教育的目标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同时在医院门诊及住院区设有健康教育专栏,并按季度更换内容;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咨询、健康处方、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义诊咨询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包括相关疾病知识、相关药物知识、入院须知、术前宣教、出院指导的内容,使患者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80%以上;护士长在查房时及时了解患者对自身保健与疾病康复知识的了解情况、功能锻炼的效果,以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⑷不断完善和改进支持系统,保证整体护理落实:创造一切条件,切实发挥后勤支持系统完善,解除临床的后顾之忧,让护理人员从非专业工作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为整个护理的落实创造良好的环境。如药剂科将药液送到病区;供应室、被服室实行下收下送;陪护人员送患者标本及检测报告单;担架队护送患者进行各种检查;为患者增加热水供应等,这些支持系统的不断完善保证了专业性护理工作的进行。

结 果

通过实施整体护理,使护理质量及护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服务态度明显改善,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从开展整体护理前的77.5%上升到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后的97.9%,提高了20个百分点。经问卷调查,7项综合满意度平均97.75%,其中,门诊患者问卷调查,满意度96.71%;住院患者问卷调差发出100张,收回100张,满意度98.8%;患者征询意见卡,满意度97.9%;同时,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了相关疾病及健康知识,达到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去年同期相比,住院患者增加9.9%,门诊患者增加10.2%,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篇8

手术室是所有医院为广大患者提供疾病救治和检查等医疗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场所,该场所的医疗工作主要具有工作节奏快、技术水平要求高、各环节配合的紧密性强等几大特点,手术室护理质量会对手术进行的顺利与否及效果产生直接影响[1]。本次研究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细节护理模式实施手术室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7~60岁,平均年龄(34.9±1.6)岁;患病时间1~8年,平均患病时间(2.0±0.4)年;患者体重38~76kg,平均体重(52.8±1.5)kg;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5~59岁,平均年龄(34.7±1.5)岁;患病时间1-9年,平均患病时间(2.2±0.3)年;患者体重36~78kg,平均体重(52.9±1.4)kg。上述四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护理;采用细节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术前:术前访视期间要求所有护理人员着标准职业装,仪表大方,与患者沟通时,应该将身体放低,保持温和态度,介绍术中知识。尽可能多的使用激励性语言,避免敏感话题。谈话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15min左右。②术中:入室前护士要准备好相关物品和仪器,保证其处于可正常工作状态。用亲切的态度迎接患者,并对家属进行适当安抚。在手术操作进行的进程中,护理人员应该陪伴在患者的身边,告知其如何配合麻醉。在麻醉操作时握紧患者的手,给予其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其交流感兴趣的话题,分散注意力。麻醉操作完全后,调整,遮挡手术不需暴露部位。安慰局麻患者,不谈论无关话题,谈话的音量要尽量降低。对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可将手术的进程向其进行介绍,给予其必要的鼓励和安慰。手术操作完成后帮助患者擦拭身体,并盖好被褥,对其隐私进行保护。③术后:到病房巡视患者情况,主要包括麻醉后疼痛感、切口状态等,并安慰和鼓励患者,使其切身感受到被关怀,能主动配合治疗。征求其对护理工作的意见,虚心采纳。根据反馈,对工作进行调整[2,3]。

1.3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时间、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

1.4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术后病房回访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差,问卷采取打分制,满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非常满意:得分超过80分;基本满意:得分超过60分,但没有达到80分;不满意:得分没有达到60分[4]。

1.5数据处理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P

2结果

2.1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 见表1。

2.2手术平均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治疗时间 对照组手术操作共计实施(94.82±18.69)min,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9.86±1.55)d;观察组手术操作共计实施(60.91±16.53)min,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6.10±1.73)d。两项观察指标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在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中实施细节护理,要求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做到全面、体贴、细致、用心、专心,在与医师进行密切配合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多的为广大手术患者提供舒适,、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的目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治疗期间接受手术室细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且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后者。几项观察指标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杨琰.手术室护理中细节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257-258.

篇9

2身心健康是保证产后护理质量的关键

产后护理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其以产妇为服务对象,展现地是脑力和体力的结合,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工作必须谨小慎微,这就对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度集中的精神及充沛的精力才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也逐渐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产后护理工作,面对地是繁忙和琐碎的护理工作,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也与普通工作有一定的冲突,夜班和交接班的轮流交替,加之医院特殊环境,经常面对生老病死,各种产妇的多变情绪,这些因素使得护理人员的情绪始终处于非常压抑的状态,同时由于体内能量和精神的过度的消耗,使得护理人员往往需要承担非常大的精神压力。据我国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为:任务重人手少,负责范围广,从事工作琐碎,社会地位和其他知识少,缺少护理管理能力和知识;护理模式的快速转型,导致无法快速适应,进而产生非常明显的心理冲突;工作中人际非常复杂多变,工作满意度大大下降;各种排班制度导致生理节律混乱,家庭和工作无法完全兼顾。护理人员应当重视起自我调节,确保心理能够始终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目前,护理体制正处于一个改革的过程中,这个过程非常漫长且变化大,故护理人员应当掌握身心放松的正确方法,使工作压力能够得到释放,进而保持舒畅的心理,例如:体育文艺活动,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交流,有技巧地缓解心理情绪。

篇10

1 实施护理告知制度的重要性

1.1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新的医疗形式需求,合理配备护理人力,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专科专病知识的学习,这样可以降低护理人员风险,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1.2 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进行护理告知

护理管理者要组织病区护士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使护理人员明确患者及家属对病情、诊断、治疗方案、检查及所承担的风险有知情同意权,实施临床护理告知程序时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1.3 制定合理规范的告知制度

包括:(1)明确知情同意的范围、内容和责任人;(2)制定规范化的临床护理告知程序;(3)对于高难度、高风险的护理活动应制作出相关的告知书,尤其是危重患者的护理操作风险告知,患者或家属须签字同意。

1.4 建立检查监督制度

督导检查临床护理告知的落实情况,保证临床护理告知落到实处。

2 临床护理告知的实施原则

临床护理告知涉及到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对病患相关疾病、操作及告知内容贯彻到护理工作中。切实把临床护理告知程序作为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渗透到工作中。(1)尊重、维护患者的权利;(2)明确告知的主体和告知对象;(3)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是做好临床护理告知的保证;(4)把握告知的时机与适度是提高临床护理告知效果的有效技巧;(5)做好告知记录,这点较重要,在行护理操作前,尤其是一些有创的操作前,要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在无书面知情同意书之前,应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告知内容并请患者委托人签字,一旦发生护患纠纷,可作为已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律依据;(6)注意强化告知,加深患者印象,如发口服药时,发药护士告知药物种类、主要作用、不良反应等,责任护士会再次强化“告知”,进一步加深患者的记忆和理解。

3 临床护理告知程序的内容

3.1 入院告知

住院环境及住院须知介绍,安全防范告知,如物品妥善保管,注意人身安全。

3.2 疾病护理告知

主要对患者目前疾病的相关知识、诊断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进行告知,告知饮食、各种检查、用药、、管道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3.3 住院费用告知

包括日清单告知,特殊费用的预先告知等。

3.4 健康指导告知

如功能锻炼方法、注意事项及方式等。

3.5 护理操作告知程序

其内容包括:(1)操作人员所做的是什么操作;(2)操作的概念;(3)操作的目的、意义和适应证;(4)操作前要做哪些准备;(5)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6)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及配合方法;(7)操作后的注意事项;(8)操作可能造成的风险及拒绝操作的后果,并让患者及家属明白。

3.6 出院告知程序

包括正确的用药方法、饮食、休息要求、功能锻炼方式、积极情绪调查、复诊时间等。

4 临床护理告知的方式

4.1 口头告知

其特点是简捷、明了、通俗易懂,缺点是不具有法律效力。

4.2 书面告知

其优点是随病历保存,具有法律效力,缺点是文化层次低的患者或家属在阅读理解上会存在一定问题。

4.3 公示告知

包括:(1)医院简介;(2)就医指南;(3)收费查询;(4)药理信息。其优点是具有广而告之的作用,可以减少部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缺点是告知的对象不具有稳定性,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就医人员理解上存在问题。

5 临床护理告知的注意事项

(1)告知患者的内容一定要有科学依据,符合患者的病情;(2)护理人员所提供的让患者知情的信息及维护患者知情权行为与院方及医生意见相一致,防止护理行为影响医院与患者及医生与患者的关系;(3)患者在社会人群中是一个特殊群体,其文化程度、年龄、层次、病情及心理状态各不相同,这种特殊情况决定了护士在进行护理告知过程中要注意告知技巧,要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法,将告知用意有效地传递给患者及家属;(4)要加强对护理告知工作的管理,及时总结和分析护理告知现状及问题,不断完善告知内容。

6 临床护理告知的成效

6.1 提高了护理质量

通过告知,对复杂、疑难病例明确诊断和目标,纠正护理中的偏差和不足,及时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使患者得到最完善的护理。我科2008-2009年各项质控数据较2007年均有提高,全面完成了护理部年初制定的护理质量管理目标。

6.2 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

全员参加,营造了安全氛围,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培训,护士掌握了与护理有关的法制知识,对护理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关系和后果有了预见性,使护士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障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权益,努力以优良的服务态度、娴熟的护理技能及良好的沟通技巧为患者服务,保证了护理质量。把安全护理作为每周二护士例会常规主题之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和漏洞,制定和施行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标准和规范,而不在于谴责个人或追究当事人的过失和责任[1]。

6.3 加强了护患沟通

经常性地回答问题,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语言构思、组织表达能力,使其与患者的交流更加自然,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落实。促使其能更好地运用护理程序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施以身心全方位的护理,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疾病知识,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6.4 有效地减少了护理纠纷

护士告知意识及告知技巧不断增强,和谐了护患关系,通过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护士逐渐将维权意识和义务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促进了护患间的沟通与和谐,全年未发生护理纠纷和投诉,护理服务满意度上升至97 %以上。

6.5 增加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增强了护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强化了大家的服务意识,从根本上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部每日均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度由2007年的95.3 %上升至2008年的97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6.6 保证了护理安全

护理告知要求护士对住院患者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做正确及时的评估,并且针对评估的问题做相关的告知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有风险的事情做到“早知道、早告知、早预防”。患者安全隐患的管理不断加强,真正达到防患于未然,全年住院患者中,无1例发生坠床、跌倒、走失、自杀等护理意外。2008-2009年,我科护理事故发生率为0,无差错发生。

患者安全的议题从1999年开始已受到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重视[2],医疗服务中“以患者为中心”不应仅是句口号,更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医疗行为体现。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而临床护理告知贯穿在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有效的告知是减少纠纷的重要手段,临床护理告知程序是体现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体现患者知情权、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护理工作的积极性。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有严格遵守护理告知制度,明确护理告知内容和意义,掌握告知技巧和方法,才能将护理告知工作落到实处。总之,通过护理告知,可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保障医护的自身权益和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真正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优质的服务。

篇11

    1.1调查对象:采用分层便利抽样对320名在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均为女性,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且自愿参加;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各4所。

    1.2调查工具:1.2.1在职护理人员自评量表由研究者查阅大量相关资料自行设计,包括:①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工龄等;②调查对象对临床实践能力发展重要性的认知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③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方式;④影响能力提高的因素。

    1.2.2在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调查表包括实践动机、专项实践能力和情景实践能力3个维度,概括了实践兴趣、成就动机、实践压力等11个二级条目和41个三级条目。每个条目分五个等级:其中5表示符合,4表示比较符合,3表示不太肯定,2表示基本不符合,1表示不符合。最后评分均转换为百分制分数,转换公式为:转换分=(原始得分/理论最高分)×100,分值越高表示临床实践能力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按五级计分制的划分标准,将临床实践能力分为45岁8名(3.1%);工龄:20年22名(8.6%);学历:中专27名(10.6%),大专158名(61.7%),本科71名(27.7%);职称:护士132名(51.5%),护师78名(30.5%),主管护师42名(16.4%),副主任护师4名(1.6%);职务:护士218名(85.2%),护士长38名(14.8%);人事关系:在编107名(41.8%),合同149名(58.2%);职业选择:自愿225名(87.9%),非自愿31名(12.1%)。

    2.2在职护理人员对临床实践能力发展重要性的认知情况调查显示,64.8%在职护理人员认为发展临床实践能力非常重要,33.2%认为比较重要;其中70.3%的专科学历者最重视实践能力的发展,67.1%自愿选择护理职业者认知程度高。

    2.3在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调查情况。

    2.4不同层次在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调查情况。

    2.5在职护理人员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认知情况。

    2.6影响在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发展因素。

    3讨论

    3.1临床实践能力的概念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临床实践能力是护理人员将所学知识、技能转化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3.2探索有效途径调查显示,在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总体属于良好水平,但各项实践能力中,“技能操作”、“分析判断”得分较低,提示护理人员服务于患者的专项技能不足,需进一步提高。在职护理人员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继续教育。结果显示,64.8%的在职护理人员认为发展临床实践能力非常重要,33.2%认为比较重要;且最希望采取的方式是专题讲座,其次是短期在职培训和院外进修。其中专题讲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最新的理论和技能传授给护理人员,针对性较强,且缓和因工作忙、家务重,没时间学习的矛盾;短期在职培训和院外进修也是在职护理人员推崇的继续教育方式,医院应给予支持。

篇12

1.1 对象

1.1.1研究小组人员研究小组由4人组成,包括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护师1人、研究生1人,其中护师要求为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小组的主要任务为:选择咨询专家,编制专家咨询问卷,对专家的反馈意见及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讨论。

1.1.2咨询专家成员采用目的抽样法遴选专家。专家准入标准:工作年限>15年;本科及以上学历;职称为副高及以上;主要工作和研究方向为临床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教学、护理伦理学研究;自愿参加本研究。本研究选取相关专家10人,均为女性,年龄47?55(50.20±2.70)岁;工作年限23?37(29.80士4.21)年;最高学历:本科7人,硕士3人;职称:副高3人,正高7人;职务^护理部副主任1人,护理部主任7人,伦理学教研室主任1人,护理质控中心秘书1人。主要工作及研究方向:临床护理管理9人次、临床护理教学3人次、护理伦理学研究3人次。

1.2 方法

1.2.1护理伦理学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问卷初稿形成研究者在查阅相关论文、着作与网络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学KAP调查问卷初稿。初稿分3个维度,共32个条目,其中护理伦理学知识18个条目、态度10个条目、行为4个条目。

1.2.2专家咨询问卷制定以KAP调查问卷初稿为内容框架,编制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学KAP调查问卷专家咨询问卷。专家咨询问卷包括3部分内容:致专家信,简要说明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学KAP调查问卷专家评定表;除问卷主体的3个维度32个条目外,还包括问卷的基本资料部分13个条目;专家自评表包括判断依据对专家影响程度评分、专家对填表内容熟悉程度评分以及专家一般资料调查表。

1.2.3专家咨询过程咨询问卷以信函或电子邮件方式寄给专家,要求专家从条目是否足够支持其对应维度、条目的表达叙述方式是否合适、备选项的设置是否科学等方面进行评定。两轮咨询均要求专家对每个条目采用Likert3级评分(不合适为1分、修改后合适为2分、合适为3分),并在专家意见栏里提出具体意见与建议。第1轮咨询问卷全部返回后,统计分析专家意见与建议,对问卷条目进行相应修改、删除或增加,形成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全部返回后,再次对问卷进行修订,形成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学KAP调查问卷。

1.2.4条目筛选指标采用条目得分均值(无)、满分率(K)、变异系数(CV)3项指标评价条目的重要性。

条目纳入指标:均分>2.5、K>60%、CV_<0.25;条目删除指标:均分<2.0、K<50%、CV>0.35;需讨论条目:.5>均分>2.5,60%>K>50%、0.35>CV>0.25,同时结合专家的反馈意见,经过研究小组集体评议进行筛选。

1.2.5预调查采用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学KAP初始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临床护士25名进行预调查。现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

1.2.6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Excel及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无)、标准差(S)进行描述。用CV、K表示专家意见的离散程度。用H直及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条目的鉴别度。计算内容效度指数(CW)及Cronbach'sa系数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和信度。

2.结果

2.1 专家咨询结果两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说明专家的积极性很高;专家对评定内容的熟悉程度系数(Cs)为0.83,专家判断依据自评系数(Ca)为0.94,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9,说明10位专家对此次评定内容的权威程度较高,本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①第1轮咨询结果:第1轮咨询结束后,计算各条目的均分、K及CV。基本资料的13个条目均分为2.9?3.0,K为90%?100%,CV为0.00?0.11。KAP调查问卷3个维度32个条目中,1个条目的均分=2.4,其余条目均分>2.5;个条目X=50%,其余条目K>60%;个条目CV=0.28,个条目CV=0.34,其余条目CV<0.25。因此,本轮专家咨询无条目删除,符合“需讨论条目”指标的3个条目经研究小组讨论予以保留,并结合专家意见进行修改。本轮咨询增加条目:基本资料1条,护理伦理学知识维度3条,态度维度1条,行为维度4条,共54个条目列入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中。②第2轮专家咨询结果:54个条目中所有条目均分>2.7-,K>70%;个条目CV=0.26,其余条目CV<0.11。符合“需讨论条目”指标的1个条目经研究小组讨论予以保留,并结合专家意见进行修改。本轮咨询无新增条目。两轮专家咨询结束后,形成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学KAP调查问卷。问卷共54个条目,其中基本资料14个条目,护理伦理学知识维度21个条目,态度维度11个条目,行为维度8个条目。

2.2问卷可行性分析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5名临床护士进行预调查,回收问卷25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平均填答时间为15min,说明问卷具有可行性。

2.3问卷项目分析对每个条目进行鉴别度分析,删除鉴别度不满足要求的条目。通过独立样本z检验及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2个条目的鉴别度较低,予以剔除。最终条目42条,见表1。

3.2项目分析通常采用f检验和相关分析来计算条目的鉴别度,以删除鉴别度低的条位,提高问卷的效度。

3.2.1独立样本f检验计算每位调查对象在每个维度的总分,并对总分进行排序,从两端各取25%的调查对象分别命名为高分组与低分组,求出两组调查对象在每个条目得分的平均分,然后对每个条目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果统计结果差异显着,则说明该条目能够区分不同调查对象的反应程度。

    3.2.2双变量相关分析计算每个条目与所属维度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如果统计结果差异显着,则说明该条目能够区分不同调查对象的反应程度。

篇13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并对医疗护理质量及安全问题有了更新的要求[l]。为了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我们根据我院病区的护理特点,实施了护理告知程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程序不仅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而且充分尊重了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从而缩短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减少和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共有床位120张,护理人员47人,年龄在19~47岁之间。其中,主管护师为9人,护理师为28人,护士为10人;本科学历者有10人,大专学历者有21人,中专学历者有8人;最长工龄为25年,最短为1年;1~5年的护士有15人,占临床一线护士总数的40%。

1.2 方法

1.2.1 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教育 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法》、《刑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每年进行1次法律知识的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上岗。

1.2.2 建立合理规范合理的告知制度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制定能保证医疗护理知情权得到落实的制度。

1.2.3 制定完善的护理服务流程规范 如入院流程、手术病人流程、危重病人流程等,科护长及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对告知内容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从而使告知程序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2 明确护理告知的内容

2.1 入院时的告知内容 患者入院时,首先由接诊护士对病人进行系统的告知,如介绍病区环境及住院须知,规章制度;科主任、护士长、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及科主任查房时间;介绍治疗、作息、探视、就餐时间。了解患者的身心需要,耐心听取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询问,把相关内容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并得到患者的同意后方可执行。

2.2 公示告知 其优点是具有广而告之的作用,可以减少部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如医院简介、就医指南、收费查询、药理信息、就诊手册等。缺点是告知的对象不具有稳定性,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就医人员,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转贴于

3 效果评价

因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企业医院,每月出院的病人平均为180~200人次,护理部每月向150个出院病人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的内容有护士的工作态度、责任心、专业技术水平、对疾病知识的讲解、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最满意的护士及医生、出院的健康指导等15项指标,以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经统计,2008~2009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0%,而通过实施护理告知程序后,2010年患者的满意度为96.7%,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2008~2009年无护理纠纷,仅有护理投诉4例;2010年无护理纠纷,护理投诉仅2例。由此可见,实施护理告知程序,可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4 讨论

4.1 临床护理告知贯穿于患者诊疗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应该履行的告知义务及知情权,同时也给予患者技术性的建议和专业指导[2],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积极调动了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护理工作的积极性,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手段。

4.2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护士正确履行告知义务,减少护理纠纷的根本保证。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职业,要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就必须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各项护理活动,而护理管理体制正是护理安全的核心[3]。我院根据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工作流程,使护理工作具体化、制度化、程序化,保证护理专业信息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使护士在告知过程中有章可循,护理管理监督有据可依,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从而真正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有效地实施护理告知程序,使护理工作变得积极主动,既保障了医护人员自身的权益及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让护理人员获得了成就感,使医护工作质量明显提高,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病人满意度不断上升,从而使患者在诊疗期间得到了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