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劳动教育的收获和体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校长胡铃冬:劳动教育课的开设,使学校课程更加丰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对学生意识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德育处规定:各年级劳动教育课程,高一40课时,高二30课时,高三15课时。从劳动教育课开设初始,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简明教材,经过不断完善,成为校本教材《劳动技能》。该教材曾在2014年省级高中课改校本教材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内容涉及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清扫的主要技能、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校园责任区的划分、劳动效果的评价等。学校还专门为劳动班级制作了工作服装,先为灰色大褂,不久就改为了沿用至今的绿背心。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劳动教育课又逐渐整合了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清扫校园维护校园整洁外,劳动轮值班级还承担了每日的升降旗仪式、课间礼仪执勤、考场执勤等教育活动。随着劳动课的开展,学校对学生打扫清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推垃圾车不能用倾倒方式,要把垃圾袋在垃圾房一袋一袋地放好,以便清洁工人进来收拾;给垃圾桶换垃圾袋,袋口覆盖要达到8厘米,追求整齐美观。学校希望通过这样要求,指导学生做好身边事、细小事,教给学生智慧的做事方式,务实的工作态度。
江苏省海门市证大小学校长仇丽君:由学校德育部门协同少先队大队委,对各项劳动进行评估,配以相应数额的星光币。完成该项劳动就获得相应数值的星光币,如果不能完成或者不能完全完成,要扣除一定数额的币值。各个班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学期初进行一次性的劳动项目公布,也可中途每隔一两月进行一次更替,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要求每一位学生至少参加一项以上班级劳动,一项校级劳动,这是期末评选“星光学生”和“十佳星光学生”的必备条件。每月最后一天,学生可以把一个月积攒的星光币存到星光银行,星光银行进行登记并赋予一定比例的利率。学生获得的星光币,可以购买学校图书馆的折旧图书,可以参加校园贸易节的拍卖活动。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淘宝拍拍乐贸易节,也可以使用星光币购买贸易节的各种物品。《星光币劳动创业》德育课程体系,是以学校公共福利为主要特征的劳动教育,通过对班级、校园内涉及的各项劳动进行梳理和整合,采用自由开放的认领形式,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各项劳动中。而通过发行校园星光币,把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从小培养学生“有劳动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积极创业思想。通过星光银行的开设,让学生初步感受货币流通,渗透理财理念。
体现校本课程特色
主持人提示:学校劳动教育要建立多元课程体系,形成“课程超市”,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个性化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以供学生自主选择。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德爱学校校长陈二泉:我校的劳动教育,是从和学生生活最紧密的“吃”开始的。从一年级就开设厨艺课,请厨艺大师给他们上课,从包饺子到做寿司、从炒菜到煲汤,学生按程序环环相扣、一丝不苟,然后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周末回家偶尔还能在父母面前展示一下,不但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爱惜粮食,也懂得了相互配合和尊重学校厨师等。学校还开设了手工课、泥塑课,每个学生每学期还要认领一盆花或一盆草,自己精心照顾和养护,每学期定期开展“美丽的班级我的家”活动,整个教室的布置和美化全部由学生完成,低年级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通过微信展示,并展开拉票活动。班级打破了以班长及各种委员为干部的组织结构,学校打破了以学生会等常规的学生组织,全部以小志愿者组成的各种组织机构,校园卫生、食堂管理、宿舍看管,完全是自发、自动、自觉、自愿。通过每个人亲身参与,提升了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享受到校园因我而改变,感受到自己的水平和力量,真正唤醒了自己、发现了自己,从而带动自己各方面不断提升。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朱燕红:在重庆市南岸区区域幸福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我校始终将“让动手成为一种习惯”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行动指南。学校组织了“播种在春天”的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种植蔬菜和花草,见证蔬菜等农作物的成长过程。在种植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与责任意识,而且在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美,感受了植物生长过程的魅力,进而塑造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精神。同时,我校借助开展“左手游戏,右手生活――培养鼓娃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德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必要的生活小技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手工零钱袋、水果拼盘等生活用品,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在劳动中体验幸福。
江苏省淮安市复兴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志洋:学校融合国家和省级课程,开辟校本劳动养成课程,编写了《学会生活》教育读本,按照“自理习惯、家证服务、生产劳动、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生存技能”六个板块来设计。每个年级各板块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形成六年一贯制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德育处和教务处通力合作,制定出全校学年度技能竞赛计划,并以此来规范各年级学生劳动技能培养活动。学期初在家长会上将竞赛项目布置给家长,各班级在学期中进行班级海选,学校择优在家长会上进行技能展示竞赛。上学期各年级预设的习惯类竞赛项目为:一年级“我会系红领巾”,二年级“我会系鞋带”,三年级“我会装书皮”,四年级“我会整理书包”,五年级“我会擦桌椅”,六年级“我会清扫地面”。这样做,让每一个孩子在小学六年中都能学到生活技能的教育。此外,争取地方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劳动教育硬件,添置“四维一体机”“标本室”“探究室”“劳技室”等教学设备,为学校劳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设有专门的劳动试验田,加之集镇周边工厂商铺较多,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宝贵资源。
挖掘其他学科蕴含的劳技内容
主持人提示: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或多或少蕴含着一些劳动教育内容,因此,“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教育活动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成为新的着力点。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张艳红:学校提出办“有灵魂的教育”,教会学生以劳动获取幸福体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在一周一课时的基础上,发动各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发掘所在学科蕴含的劳技教育内容,不失时机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技教育,进而形成教育合力。比如:通过挖掘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课文,告诉学生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之中。有的老师甚至将数学课开在了食堂,孩子们在食堂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学包饺子。利用这一主题先学厨艺,在“劳动”之后,老师才开始教学生进行数学的“统计”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可谓是一举两得。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还专门开辟了种植园,园里有大片的竹林和丁香、桂花、海棠等观赏植物60余棵,还有石榴、樱桃、枇杷等果树100多棵。学生亲身体验选种、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等环节,教师让孩子们观察树木、花草、麦苗以及蔬菜的生长过程。在阳光的照耀下,孩子们同大自然的植物一起长大。
安徽省芜湖市棠梅小学校长沈鸿:学校十分重视对孩子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德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把学生劳动实践纳入德育系统中。学校利用班队课和手工社团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劳动教育。此外,在学校每学年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系列活动中,会专门举行两次主题劳动教育活动:5月“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11月,结合素质教育开放周开展的“劳动大比拼”专场比赛。今年5月开展的“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体现了学科整合、全员育人的特点: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展示了劳动作品――“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的绘画作品,有描绘交警指挥交通的,有描绘清洁工扫马路的,有描绘园丁修剪树枝的……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栩栩如生,以学生向往的方式拉开了劳动的序幕;班主任组织一次室内大扫除和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大扫除活动,包干到人,分工劳动,清扫绿化带、洗擦宣传栏等;音乐教师教唱《劳动最光荣》等劳动歌曲。通过“画、做、唱”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乐趣,学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副校长孙怡:学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揭开技术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综合实践课是国家课程,是劳动技术课实施的主渠道。学校从学情入手,设计了“衣食起居的劳动习惯、社会生存与生活技能、信息技术与应用”三个综合实践课主题,分三个年段,板块推进,实施国家课程,很好地体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面;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生物与种植、化学与生活、物理与维修等,把劳动技能有机地植入学科中,体现了校本课程生活化的一面;另外,学校还倡导特色教师开发个性课程,例如军模设计课、光与电的探究课、保险与营销课……鼓励教师以生为本,各尽其才。
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主持人提示:言教不如身教。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中小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养成更离不开父母及家庭成员的模范作用。
劳动创造美好,劳动改变世界。学校聚焦《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容要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育人模式,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享受劳动成果,为我校劳动教育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1、新生入学第一天,开展劳动第一课教育,班主任老师引领示范如何扫地、拖地、并规范班级卫生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人生观。
2、班级文化布置有劳动文化,各班张贴劳动宣传标语,让劳动文化真正融入孩子的内心。
3、班会课开展劳动教育榜样、班会讲述名人爱劳动的教育故事、开展劳动实践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
4、学校每周开展班级劳动卫生文明班级评比,促进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体验劳动创造美和改变世界的美好。
5、班主任组织开展好每次大扫除活动,老师带着着学生一起干,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劳动的收获。
二、创新劳育课程设置
根据我学校校情、学情开设符合学校建设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劳育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劳动知识的兴趣和实践劳动的热情。如不同年级设置不同课程,不断深化,社会实践的次数逐步增多、形式日益多样化。
1“特色课”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心灵手巧”手工课, “烹饪美食制作”,“茶艺”,“组装机器人”等特殊劳动课来激发孩子劳动的热情,以劳促育,培育孩子们动手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特色活动”培育孩子爱劳动爱学习的习惯
(1)我校春季和秋季组织学生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践活动、“劳动研学”活动,带孩子走出教室,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美好,感受劳动的乐趣和劳动的成果,既获得了真实的劳动体验,又增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加深了爱国爱乡爱家情感。
(2)我校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家长跟孩子们分享劳动的美,让学生学会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才会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开展“亲子包饺子”活动,爸爸妈妈陪着孩子一起包饺子,煮饺子,品饺子,通过劳动教育增进亲子关系,并体验到劳动的美和乐趣。
三、搭建劳动创造平台
1、学校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快乐菜园子,每个班一个块土地,孩子们在自己班菜园种上蔬菜。劳动课老师带领孩子到菜园子跟孩子讲解素菜生长的特点,孩子在学校就可以体验自己亲手种的菜。
2、学校通过我们的传统节日和其他节日为平台,为学生搭建劳动桥梁。春节开展我们的春节手抄报,春节制作花灯、包饺子、贴对联劳动教育。端午节开展包粽子比赛。中秋节开展制作月饼。植树节带领孩子们植树,一起为学校增添新绿。在雷锋节和重阳节,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劳动感恩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这些活动丰富、有趣,又契合生活,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其中,感受劳动的乐趣。
3、通过综合实践课、主题班(团队)会、专题讲座、征文比赛等,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首先,教师要亲身参与到孩子们这项活动之中,既要有教师的视野,将整个集体劳动的整个过程收纳于心,就像一台可以随时移动、不时调整焦点的摄像机,将其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愉快的细节、不足的地方等如实地记录下来;同时,也要有孩子的视角,对这项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与孩子们一起体验劳动过程中的辛劳和汗水,在整个过程中还要不间断地与孩子们保持轻松愉快的谈话。
其次,我始终认为,劳动中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而我们所追求的公平性,其评判的尺度也并非掌握在教师手中,而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如果教师盲目相信自己的权威,“确信”自己可以公平地分派劳动任务,甚至不惜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来代替集体做决定,那这种霸道和专权是不符合教育原则的,是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的。因此,劳动任务的分配应该是由孩子们决定的、愿意接受的,并乐于承担其结果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告知孩子们这项拔草任务的必要内容,比如规定的时间、除草范围、所需工具,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由孩子们推选劳动小组的负责人,让负责人再去与组员协商分解任务,将任务分到每个人身上。教师在小组分工过程中做好倾听,除非某项分工的确不够合理,否则尽量少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科学组、有种植经验的老师
二、活动人员
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及科学种植小组成员
三、活动时间安排
本活动历时一学年。
四、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蔬菜、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2.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辛,从而达到珍惜和分享劳动成果的教育目的。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科学的分析问题、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种植实践能力。
4、通过蔬菜种植活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5、通过蔬菜种植活动,体验劳动带来的喜悦,感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
6、围绕种植的蔬菜、花卉进行研究,了解植物简单的病虫害症状;了解植物基本的生长情况及栽培方法。
7、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五、活动安排
1、活动对象:三、四、五、六年级各中队及种植小组成员
2、活动内容:把学校科学种植基地划分成11块(每块地插有中队牌),发放到每个中队负责。
3、活动形式:实行中队负责制。每个中对自己所属的方块实行四包:包种植、包培育、包管理、包收获。具体操作由科学种植小组老师组织学生实施。
4、活动要求:各个中队每天应安排队员值日(2个左右),负责对菜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和收获等。
一、幼儿园教育为主力,提升幼儿劳动技能
1、创设劳动环境,学习劳动技能
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一种刺激条件, 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而有目的地创设劳动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幼儿在环境中通过自身探究,激发幼儿劳动的兴趣。如:大班以劳动为主题创设环境,把农家的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从农家生活世界中选取优质素材,创设“农家乐”劳动生活坊和农家小餐馆。“农家乐”劳动生活坊我们投入的乡土材料有各种稻草,芦苇,樟叶及竹叶和桌面上摆满了各种豆类、谷物、农作物秸秆,竹子。幼儿在用他们的小手操作、编织、串等劳动技能来演绎着各种神奇,这种劳动操作具有“做中学”、“情境性”、“与农家劳动生活密切相关”等基本特征。我们还创建了“农家小餐馆”, 将孩子们经常尝到的米饭,投入到区域中,引导幼儿尝试自制美味小吃,通过动口、动脑、动手,让幼儿体验自制食物的乐趣,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班级环境以这种“农家劳动区”的创设让孩子在活动中玩的更加投入,更加有兴致,更加走进生活。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学习方式,蕴含了劳动技能的学习方式,在生活中得到劳动技能发展,获得经验,感知农家事、体验农家乐、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喜悦和光荣。
2、开展劳动活动,学会劳动技能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 劳动活动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只有让幼儿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在劳动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幼儿劳动技能。如:我园中班段组织的生活活动《美味的饭团》中,将生活中孩子经常尝到的米饭作为主题来开展劳动活动。首先引导幼儿赏饭团并品尝饭团,萌发幼儿自制饭团的兴趣。其次,说饭团,进一步了解饭团制作过程,让幼儿讨论饭团制作食材,说颜色,说形状并合理搭配健康饮食;接下来让孩子做饭团,体验自制食物的乐趣,提高幼儿按,捏等劳动技能;最后尝饭团与评饭团,体验品尝与分享的快乐,让幼儿懂得尊重劳动成果。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体验了劳动的乐趣,提升了按、捏等劳动技能,并体会了厨师的辛苦,学会了尊重别人的劳动。
二、家庭教育为辅助,提高幼儿劳动水平
为了全面了解幼儿在家劳动习惯的基本情况,我们进行了家长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从以上表格可看出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家长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往往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忽视了劳动的教育。劳动是作为一个个性健全的人应从小就学会的基本生存技能。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了解幼儿劳动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科学育儿造就健康快返暮⒆印
1、转变教养观念,提高幼儿劳动技能
家长劳动教育观念、指导策略的进一步提高,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是提高幼儿劳动技能必不可少的。同时积极配合幼儿园进行劳动教育,就可不断提高幼儿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如:小一班子轩家长的直接介入法:在家分发碗筷时,孩子会抓起一大把筷子散落在桌面上,抱起一叠碗直接搁在餐桌上,这时家长就走过去拿起两只筷子并为一双,拿出一个碗配成套,摆放在桌面上,无需说明,孩子就知道该这样做了。又如大一班思美家长的情境语言提示法:孩子擦桌椅时,桌子只擦了两条腿就又转向擦椅背去了。家长用情境语言提示这样告诉孩子:“宝宝,小桌子哪些身体部分在上面,哪些身体部分在下面?你应该先擦哪里?(桌面),再擦哪里?(桌腿),请你按照同样的方法去给小桌子洗澡。小椅子的家在哪儿?它怎样才能回家?(小椅子应该轻轻地塞到桌子下面)”。孩子们情绪高昂的就把事情做了,同时也掌握了劳动技能。
2、举行亲子活动,体验劳动艰辛与乐趣
劳动本身是一种枯燥的活动,幼儿年龄小,模仿性强,要坚持好的劳动习惯,就要采用多种形式,激起幼儿劳动兴趣。而亲子活动无疑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模式,把劳动融入到亲子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让劳动习惯渐变成幼儿的一种习惯行为。如:亲子活动《挖地瓜》,首先家长带幼儿观察地瓜种植基地,初步了解地瓜特性,接着,组织幼儿与家长一起亲自动手尝试用各种方法挖地瓜,最后,为了进一步让幼儿体验劳动的乐趣,家长带领孩子们一起制作地瓜粉,收获劳动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