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6: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股票投资权益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决策,以确定投资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购入乙公司证券是否为了对其实施重大影响?如果是,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否,则考虑此证券是否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吗?第二,如果没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考虑购入的证券是否可以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和交易性证券?第三,如果能够划分,则采用公允价值法;如果不能划分,则需要对证券重新分类后采用公允价值核算。以举例的形式阐述上述投资决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现金50万元购入乙公司10万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总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净资产200万元,乙公司2002年净收益40万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现金股利60万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计净收益150万元。
1、公允价值法
(1)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证券,则使用公允价值法。一般说来,证券划分为交易性证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价分别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证券,收到现金60万元。则账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5)=300000元。账务处理为: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6)=200000元。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账户是虚账户,其余额反映在损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甲公司使用公允价值法
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会计分录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200000.
(3)若美国公司购买证券后未进行分类,SFASNO.115规定每期末需对投资证券重新分类。若交易行证券转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损益表中已确认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不再调整,只是变更年度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化时变换账户名称。
⑨记录变更当年公允价值变化时,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销售证券划为交易性证券,则在变更年度应将已记录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通过下列分录转记到损益表中,并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300000,贷记:重新划分权益性证券已实现利得300000.
2、若美国公司运用成本法,则对投资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因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股利收入为400000×20%=80000元,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8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帐务处理。
3、若美国公司选用权益法,则进行如下的投资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实现投资收益,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借记:现金2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资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净资产中所占份额,应将此差额(50万-200万×20%=10万)分配给资产及商誉。假定8万分配给未记录商誉,摊销期限20年;2万元分配给低估的固定资产,摊销期限5年,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8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
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二、中国上市公司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对购入的权益性证券,按照下列投资决策选择投资核算方法:第一,投资权益性证券是否作为剩余资金存放形式,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为目的?如果是,则按短期投资核算,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如果否,则考虑投资是否是为了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第二,如果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权益法;如果不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成本法核算。
1、购入的证券作为短期投资时,初始价值按成本计价,每期末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短期投资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短期投资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8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6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③2004年处置此投资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短期投资38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2、若选用成本法,则进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差额(120000-80000=40000)冲减甲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账务处理为:借记:现金12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40000.
3、若选用权益法,则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记录股权投资差额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确认实现的投资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每年摊销100000/10=10000元,借记: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三、中美对权益性证券会计处理的异同
从以上实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账户名称不同外,美国和中国运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对于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的会计处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也相同。下面比较两国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差异:
1、美国和中国对权益性投资的分类不同。我国将普通股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短期投资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国未进行长短期投资分类,而将权益证券分为交易性证券和可供销售的证券。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购入证券的公允价值很难确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容易确定,采用公允价值法。
2、权益性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国将短期投资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中,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列入利润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在长期投资中列示。美国将交易性证券列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在损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销售的证券期望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期内变现,则将其列入流动资产,否则列入非流动资产,可供销售证券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中列示。
3、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不同。对长期股权投资变更为短期投资或短期投资变更为长期股权投资,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规定。而美国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对投资进行重新分类,可供销售的证券可变更为交易性证券或相反,并规定了相应会计处理。
4、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不同。在使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我国对低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或未计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所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采用统一的摊销期限摊销于每期的投资收益账户。而美国将股权投资差额分配于资产和商誉或都分配商誉中。
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决策,以确定投资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购入乙公司证券是否为了对其实施重大影响?如果是,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否,则考虑此证券是否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吗?第二,如果没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考虑购入的证券是否可以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和交易性证券?第三,如果能够划分,则采用公允价值法;如果不能划分,则需要对证券重新分类后采用公允价值核算。以举例的形式阐述上述投资决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现金50万元购入乙公司10万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总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净资产200万元,乙公司2002年净收益40万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现金股利60万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计净收益150万元。
1、公允价值法
(1)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证券,则使用公允价值法。一般说来,证券划分为交易性证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价分别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证券,收到现金60万元。则账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5)=300000元。账务处理为: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6)=200000元。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账户是虚账户,其余额反映在损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甲公司使用公允价值法
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会计分录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200000.
(3)若美国公司购买证券后未进行分类,SFASNO.115规定每期末需对投资证券重新分类。若交易行证券转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损益表中已确认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不再调整,只是变更年度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化时变换账户名称。
⑨记录变更当年公允价值变化时,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销售证券划为交易性证券,则在变更年度应将已记录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通过下列分录转记到损益表中,并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300000,贷记:重新划分权益性证券已实现利得300000.
2、若美国公司运用成本法,则对投资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因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股利收入为400000×20%=80000元,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8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帐务处理。
3、若美国公司选用权益法,则进行如下的投资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实现投资收益,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借记:现金2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资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净资产中所占份额,应将此差额(50万-200万×20%=10万)分配给资产及商誉。假定8万分配给未记录商誉,摊销期限20年;2万元分配给低估的固定资产,摊销期限5年,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8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
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二、中国上市公司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对购入的权益性证券,按照下列投资决策选择投资核算方法:第一,投资权益性证券是否作为剩余资金存放形式,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为目的?如果是,则按短期投资核算,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如果否,则考虑投资是否是为了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第二,如果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权益法;如果不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成本法核算。
1、购入的证券作为短期投资时,初始价值按成本计价,每期末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短期投资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短期投资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8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6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③2004年处置此投资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短期投资38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2、若选用成本法,则进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差额(120000-80000=40000)冲减甲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账务处理为:借记:现金12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40000.
3、若选用权益法,则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记录股权投资差额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确认实现的投资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每年摊销100000/10=10000元,借记: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三、中美对权益性证券会计处理的异同
从以上实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账户名称不同外,美国和中国运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对于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的会计处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也相同。下面比较两国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差异:
1、美国和中国对权益性投资的分类不同。我国将普通股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短期投资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国未进行长短期投资分类,而将权益证券分为交易性证券和可供销售的证券。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购入证券的公允价值很难确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容易确定,采用公允价值法。
2、权益性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国将短期投资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中,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列入利润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在长期投资中列示。美国将交易性证券列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在损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销售的证券期望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期内变现,则将其列入流动资产,否则列入非流动资产,可供销售证券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中列示。
3、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不同。对长期股权投资变更为短期投资或短期投资变更为长期股权投资,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规定。而美国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对投资进行重新分类,可供销售的证券可变更为交易性证券或相反,并规定了相应会计处理。
4、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不同。在使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我国对低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或未计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所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采用统一的摊销期限摊销于每期的投资收益账户。而美国将股权投资差额分配于资产和商誉或都分配商誉中。
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决策,以确定投资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购入乙公司证券是否为了对其实施重大影响?如果是,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否,则考虑此证券是否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吗?第二,如果没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考虑购入的证券是否可以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和交易性证券?第三,如果能够划分,则采用公允价值法;如果不能划分,则需要对证券重新分类后采用公允价值核算。以举例的形式阐述上述投资决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现金50万元购入乙公司10万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总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净资产200万元,乙公司2002年净收益40万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现金股利60万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计净收益150万元。
1、公允价值法
(1)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证券,则使用公允价值法。一般说来,证券划分为交易性证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价分别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证券,收到现金60万元。则账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5)=300000元。账务处理为: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6)=200000元。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账户是虚账户,其余额反映在损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甲公司使用公允价值法
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会计分录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200000.
(3)若美国公司购买证券后未进行分类,SFASNO.115规定每期末需对投资证券重新分类。若交易行证券转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损益表中已确认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不再调整,只是变更年度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化时变换账户名称。
⑨记录变更当年公允价值变化时,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销售证券划为交易性证券,则在变更年度应将已记录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通过下列分录转记到损益表中,并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300000,贷记:重新划分权益性证券已实现利得300000.
2、若美国公司运用成本法,则对投资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因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股利收入为400000×20%=80000元,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8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帐务处理。
3、若美国公司选用权益法,则进行如下的投资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实现投资收益,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借记:现金2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资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净资产中所占份额,应将此差额(50万-200万×20%=10万)分配给资产及商誉。假定8万分配给未记录商誉,摊销期限20年;2万元分配给低估的固定资产,摊销期限5年,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8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
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二、中国上市公司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对购入的权益性证券,按照下列投资决策选择投资核算方法:第一,投资权益性证券是否作为剩余资金存放形式,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为目的?如果是,则按短期投资核算,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如果否,则考虑投资是否是为了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第二,如果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权益法;如果不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成本法核算。
1、购入的证券作为短期投资时,初始价值按成本计价,每期末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短期投资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短期投资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8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6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③2004年处置此投资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短期投资38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2、若选用成本法,则进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差额(120000-80000=40000)冲减甲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账务处理为:借记:现金12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40000.
3、若选用权益法,则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记录股权投资差额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确认实现的投资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每年摊销100000/10=10000元,借记: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三、中美对权益性证券会计处理的异同
从以上实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账户名称不同外,美国和中国运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对于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的会计处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也相同。下面比较两国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差异:
1、美国和中国对权益性投资的分类不同。我国将普通股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短期投资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国未进行长短期投资分类,而将权益证券分为交易性证券和可供销售的证券。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购入证券的公允价值很难确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容易确定,采用公允价值法。
2、权益性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国将短期投资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中,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列入利润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在长期投资中列示。美国将交易性证券列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在损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销售的证券期望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期内变现,则将其列入流动资产,否则列入非流动资产,可供销售证券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中列示。
3、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不同。对长期股权投资变更为短期投资或短期投资变更为长期股权投资,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规定。而美国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对投资进行重新分类,可供销售的证券可变更为交易性证券或相反,并规定了相应会计处理。
4、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不同。在使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我国对低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或未计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所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采用统一的摊销期限摊销于每期的投资收益账户。而美国将股权投资差额分配于资产和商誉或都分配商誉中。
1、购入的证券作为短期投资时,初始价值按成本计价,每期末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短期投资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短期投资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8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6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③2004年处置此投资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短期投资38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2、若选用成本法,则进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差额(120000-80000=40000)冲减甲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账务处理为:借记:现金12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40000.
3、若选用权益法,则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记录股权投资差额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确认实现的投资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每年摊销100000/10=10000元,借记: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二、美国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决策,以确定投资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购入乙公司证券是否为了对其实施重大影响?如果是,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否,则考虑此证券是否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吗?第二,如果没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考虑购入的证券是否可以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和交易性证券?第三,如果能够划分,则采用公允价值法;如果不能划分,则需要对证券重新分类后采用公允价值核算。以举例的形式阐述上述投资决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现金50万元购入乙公司10万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总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净资产200万元,乙公司2002年净收益40万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现金股利60万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计净收益150万元。
1、公允价值法
(1)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证券,则使用公允价值法。一般说来,证券划分为交易性证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价分别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证券,收到现金60万元。则账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5)=300000元。账务处理为: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6)=200000元。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账户是虚账户,其余额反映在损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甲公司使用公允价值法
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会计分录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200000.
(3)若美国公司购买证券后未进行分类,SFASNO.115规定每期末需对投资证券重新分类。若交易行证券转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损益表中已确认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不再调整,只是变更年度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化时变换账户名称。
⑨记录变更当年公允价值变化时,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销售证券划为交易性证券,则在变更年度应将已记录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通过下列分录转记到损益表中,并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300000,贷记:重新划分权益性证券已实现利得300000.
2、若美国公司运用成本法,则对投资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因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股利收入为400000×20%=80000元,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8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帐务处理。
3、若美国公司选用权益法,则进行如下的投资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实现投资收益,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借记:现金2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资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净资产中所占份额,应将此差额(50万-200万×20%=10万)分配给资产及商誉。假定8万分配给未记录商誉,摊销期限20年;2万元分配给低估的固定资产,摊销期限5年,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8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
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三、中美对权益性证券会计处理的异同
从以上实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账户名称不同外,美国和中国运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对于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的会计处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也相同。下面比较两国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差异:
1、美国和中国对权益性投资的分类不同。我国将普通股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短期投资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国未进行长短期投资分类,而将权益证券分为交易性证券和可供销售的证券。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购入证券的公允价值很难确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容易确定,采用公允价值法。
2、权益性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国将短期投资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中,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列入利润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在长期投资中列示。美国将交易性证券列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在损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销售的证券期望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期内变现,则将其列入流动资产,否则列入非流动资产,可供销售证券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中列示。
3、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不同。对长期股权投资变更为短期投资或短期投资变更为长期股权投资,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规定。而美国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对投资进行重新分类,可供销售的证券可变更为交易性证券或相反,并规定了相应会计处理。
4、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不同。在使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我国对低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或未计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所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采用统一的摊销期限摊销于每期的投资收益账户。而美国将股权投资差额分配于资产和商誉或都分配商誉中。
纵观2012、2013年股票市场,A股市场持续低迷,年涨幅只有2%,A股上市公司业绩相比2011年整体业绩几乎是“原地踏步”,沪市有110家公司出现亏损,占总数的11.53%。“毒胶囊”、“塑化剂”、“地沟油”等等一系列事件引起的市场混乱,让持有相关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权益受损。据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公司公布的《2012年中国证券投资者综合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盈利的投资者占调查总数的28.38%,亏损的占71.62%。令广大投资者欣慰的是,投资者权益保护这一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初步取得一定成效。近几年,证监会开始将投资者权益保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源头上保护投资者利益,一方面不断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另一方面加强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力度,特别对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查处。致力于投资者保护的专门机构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已经于2011年11月底正式成立,投保局主要负责证券期货市场投资者保护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评估。
为了了解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的护状况,笔者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开通了中国股票投资者财务权益保护网(ivfip.com,2013年3月7日开通),通过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等多家网络媒体公开该网站,面向全国股票投资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打印纸质调查问卷(内容与网络版相同)派专人发放并收回。问卷涉及的内容包括投资者的性别、年龄、入市时间、收入状况等,问卷的类型有多选和单选,其中多选6个,单选51个。
截止到2015年9月20日,网站浏览量达到2000多人次。一共收回问卷737份,有效问卷624份。其中,网络调查问卷537份,有效问卷451份,有效率为83.99%。收回纸质调查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73份,有效率为88.5%。
二、调查结论
笔者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参加股票投资的以男性为主,年龄一般在30岁到51之间,学历普遍较高。
表1 投资者的性别、年龄描述性统计量表
通过表5可以绘出以下饼形图:
图1 我国股民学历水平分布饼形图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中男性居多,占61.54%,女性仅占38.46%。笔者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是:股票投资的风险比较大,而男性投资者更愿意冒较大风险,他们认为高风险往往能带来高回报。而女性往往以家庭为重,比较害怕投资失败,所以投资于比股票风险小的项目如购买债券、基金等。另外也不难看出我国的股票投资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上,占86.05%,30岁以下仅占13.95%。这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的,因为股票投资需要资金,而30岁以上的人往往事业和收入都比较稳定,这就为股票投资奠定了经济基础。从图3-1可以看出我国股民70%左右本科及以上学历,本结果可能与全国实际情况不一定相符,与本次选取的样本有关,因为本样本主要来自网络,能主动在网上接受调查者往往学历较高。
男性比女性投资收益高,长期投资比短期投资收益高,入市时间长的投资者收益高,学历高者收益水平高。
表2 投资者的2014年股票收益水平按照性别分类表
表3 投资者的2014年股票收益水平按照投资习惯分类表
表4 投资者2014年股票收益水平按照入市时间分析表
表5 投资者2014年股票收益水平按照学历分类表
根据表2简单计算可得男性盈利百分比为22.91%(143/624),女性盈利百分比仅为9.78%(61/624),所以可以看出男性比女性在股票投资中收益水平要高。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股票投资者的投资习惯:34.62%(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喜欢短期投资,即买入后很快卖出,57.19%(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人喜欢长期或较长期投资,即买入后等待一段或较长时间才卖出。从盈利水平看:短期投资盈利百分比为4.65%(29/624),而长期投资盈利百分比为25.80%((53+108)/624)。这说明长期投资盈利的可能性比短期投资大得多。从表4看出我国股票投资者的入市时间有长有短,而且比例也比较接近,比例分别为24.83%(1年以下),23.72%(2~5年),23.08%(6~10年),28.37%(10年以上)。但是从收益水平差看,入市时间长者往往盈利的比例大,即7.89%,20.94%,43.06%,54.24%。这说明入市时间越长,投资赔钱的可能性越小,而赚钱的可能性越大。根据理论假设:学历越高,股票投资赚钱的可能性越大。我们实际调查的结果完全证实了这一点。从表5看出专科及以下学历投资盈利的百分比为14.2%,本科学历投资盈利的百分比为33.33%,而硕士及以上学历者投资盈利的百分比为51.06%。说明高学历可能高收益,这一点不难理解,高学历者往往有一定技术或投资技巧,掌握的信息资源比低学历者多,这也是高智商和高智力在股票投资中发挥作用的一个表现。
(二)对2015年预期收益普遍不看好,股民投资满意度不高,认为中国股市存在大量违规操作,制度不够完善,2013年股市仍然会持续震荡。
表6 投资者的性别、投资满意度描述性统计量表
从表6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男性在总样本中的投资满意度为22.27%,女性投资满意度为32.38%,总体满意度为54.65%。说明我国股民投资满意度不高。通过简单计算,可以看出在男性样本中男性投资满意度为46.18%((49+46+44)/301),在女性样本中女性投资满意度为62.54%((67+72+63)/323)。通过以上数据不难发现女性投资满意度比男性高,笔者认为原因可能:一是女性投资者在投资中比较容易满足,二是女性投资者的预期收益水平比男性低。样本显示:有75.51%的股民认为中国股市存在大量违规操作,64.05%的股民认为我国投资制度不够完善,普遍(73.79%)认为2013年我国股市仍然会持续震荡,一半以上(57.33%)对2013年预期收益不看好。笔者认为以上结果均可能受到2014年股民投资收益水平的
影响。
(三)大多数股民风险意识差,不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大多数股民不知道如何维权。
股票投资是属于高风险投资,入市前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可以肯定的是入市前对股市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投资者投资时会更理智和更成熟。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8.79%的投资者对风险有充分认识,没有充分认识者占41.21%,说明我国投资者大多数还是比较理智的,但相当一部分人对股票投资还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需要宣传和引导。
通过问卷计算分析:56.21%的股民不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4.33%的股民不知道自己有呢些合法权益。45.07%的股民觉得应该听过向公司拨打投诉电话来维权,12.15%的股民认为应该向客户经理反映来维权,仅23.43%的股民认为一个通过向监管部门反映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教育。
三、对策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的结论及分析,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财务权益,笔者分别从政府、有关部门、上市公司、投资者的角度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该建立严格的外部行业监管,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证监会是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监督管理的合法监管机构,该监管机构应即时跟踪并总结证券市场经济活动的动态情况,掌握时事信息,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体系提供相应的修正意见。同时还应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借鉴经验,重视证券评级,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体制,真正为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价值。
(二)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投资者保护的宣传教育
投资者教育是一项经常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越来越高,挑战越来越大。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需要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应该创建多元化的投资者宣传教育形式。如主题活动、媒体宣传、户外宣传、网上宣传、等多元教育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覆盖不同类型的投资者。
(三)上市公司应该加大信息披露并不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投资者经常利用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的,所以上市公司应该尽可能多向投资者披露企业的重要信息,同时必须提高审计报告中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审计报告中列示的公司财务指标是广大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关键。披露的信息质量越高,对投资者决策越有用,并且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投资者财务权益的保护程度;相反,如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或不合规,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四)投资者应该加强自身修养,与证券机构订立合同契约书
首先,投资者应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我国中小投资者普遍存在的投机意识浓、投资理念存在偏差、投资决策不科学等固有因素,严重阻碍了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从而纵容了大股东和内部管理者掠夺中小投资者的行为频繁发生。为此投资者应该对相关证券知识和法律法规有一定的掌握,要熟悉自身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要求订立合同契约书。投资者应当从自身利益点出发,要求证券公司与其订立各项能充分保护自身合法财务权益的书面契约,以确保投资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利益。
(五)投资者应该树立长期、理性、价值投资的理念
在经济市场变幻莫测的新形势下,无论是宏观政策的些许变动,还是市场价格的上下浮动,均可能会对股票市场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甚至损失,从而促使谨慎投资变得尤为重要,而做好股票投资的关键又在于合理而全面的财务分析,毕竟只有保障财务信息准确而可靠,方能使得决策更为明智、正确,在此就股票投资财务分析测量加以重点分析。
一、财务分析对股票投资的重要意义
对于股票市场而言,股价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发行公司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且这种影响一般周期较长,不容小觑,而在公司财务报表中可以反映出其经营状况,故股票投资者在进行股价衡量时,无论买卖动机为何,如进行投资或从事投资,还是交易方式为何,如短线交易或长线交易,均应明确理解损益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字含义,以此进一步分析股票发行公司的财务比率,获取财务情况、运营状况、盈利状况等信息,为保证投资决策合理可行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显然财务分析是进行正确股票投资的必要条件和必然选择。
具体而言,财务分析就是投资者对目标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科学分析和价值评估,以此正确认知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实效,明确财务信息变动对股价的积极影响和不利影响,以此进一步提高股票投资的安全性,增大获利的可能性,故财务分析被视为股票投资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构成。一般情况下,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的主要对象,而重点应就其中的公司获利能力、经营效率、偿还能力、拓展经营能力行分析,毕竟,公司利润的增长速率和收益高低是衡量其管理效能、有无活力的重要指标,经营效率关系到其资金周转情况,偿还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股票投资的安全程度,而拓展经营能力则是投资者是否进行长期投资的关注焦点,因此可以借助财务比率、差额等财务分析方法对目标公司的收益性、周转性、安全性和成长性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以期降低投资风险,获取可观收益。
二、做好股票投资财务分析的策略探讨
1.重视掌握目标公司情况
了解目标公司基本信息是进行股票投资的基础和前提,如之前出现的二级市场爆炒网络股,促使诸多企业盲目斥资投资进行触网,致使融资成本不断升高,甚至部分企业本金也有所损失,倘若投资企业事先就目标公司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则很容易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做好股票投资财务分析的第一步就是重视掌握目标公司情况。
首先是掌握公司概况,如了解其经营发展历史、是否具备理性的管理阶层、最近的投资决策是否脱离本行、公司股票人品作风、发展前景如何等,以此初步认识目标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避免盲目从众、效仿,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应谨记,对企业的了解程度是关系投资成败的前提。
其次是掌握经营状况,若加以细分,需要分析的目标公司的业务经营信息主要涉及经营状况、主营收入、利润回收率、募集资金去向等。因为通过总结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纵向比较往年的业务收入、利润完成指标、募集资金流动情况等,可以对其业务经营、重大成绩、生产能力、潜在问题等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有助于后续投资的科学权衡。
再者是掌握财务数据,目标公司股价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般为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股东权益及其比率、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等财务数据,通常若净利润、主营收入同比增长较为明显,预示公司业绩突出,获利能力、成长能力等较强,若每股收益、净资产相对较高,则表示股东投资安全、回报率高,反之亦然。
最后是掌握其他信息,除了上述信息外,股本变化等也是值得掌握的信息之一,如当股本减少时,一般表示股价大于市场价格,而且公司的这一行为既可以减税,也可以降低费用,故投资者应予以积极关注;若股本增加,则表示公司投资增加,资产负债比减小,但应进行跟踪观察,以防每股盈余缩水;此外还应掌握公司的最新产品研发、投资项目、重大合同、巨额担保、诉讼事件、债务重组等信息。
2.强化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一是分析资产类科目;在应收款项中应就大笔款项进行高度重视,以免因分析不到位引发投资风险,如在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虽然三年以上的款项并不存在,但出现了两年以上的大额款项,即164,142,000与88,637,700,此时应加以分析,毕竟三年时间内的应收账款一般会被列为坏账准备;预付账款也是用于核算公司购销业务的,若合作方经营状况恶化,难以支持业务资金,则会发生虚增资产,故也值得注意;至于其他应收账款,如公司赔款、备用金、垫付款等,因其难以解释并收回,容易衍生虚增资产,需深入研究,此外递延资产、待摊费用等关乎未来的经济利益,需要加以适当的分析。
二是分析负债类科目;针对该类科目,应就其长期偿债和短期偿债两项能力进行重点分析,此时则会涉及下述几个财务指标:借助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析其短期偿债能力,考虑到流动比率与存货、应收账款等有关,若偏高,表示公司偿债能力风险较大,偏低又对股东和公司权益不利,故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而速动比率大小与流动负债是否安全相关,如当其为1:1时,表示流动负债与资产基本持平,可以进行短期投资;此外借助权益、资产负债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以及长期资产与资金比率可以合理判断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三是分析现金流科目;因现金流量被视为公司的血液,应对其收支渠道、具体流向等加以重点分析,以此进一步了解目标公司的现金生产、融资、还债能力以及经营状况。具体可从投资和经营两个方面的现金流量着手,如某公司在2011.10.1-2012.10.1期间因经营活动而生成的现金流量净额中,虽然每期数额较大,但其他应付款和应收款也较大,对此我们无从判断是否存在资金操控现金流情况,故应予以深入了解,同时其未分配利润金额较大,但每期拟分配现金股利却为0,可见其利润存在嫌疑。
四是分析利润类科目;此时需要就目标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销售增长率、毛利润等进行分析,以此掌握公司整体获利水平、主营业务的竞争能力以及公司成长性等,可为选择短期或长期股票投资提供参考信息。
此外财务指标市倍率,可以对股票潜力做出重要分析,市盈率可为找准投资时机提供有力指导,PEC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股票投资风险,因此投资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分析。
3.善于合理评估股票价值
能否合理评估股票价值,对于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尤为关键,此时可基于财务分析,利用科学工具和方法加以评估,如相对价值法,即 ,其中 和 分别表示目标公司价值和财务变量, 和 分别表示可比公司价值和财务变量;账面价值法,即账面价值+溢价=公司价值,此时需要借助大量的原始资产负债表信息;O-F模型,主要是由账面价值中净资产和将来剩余收益的贴现值分析企业价值,此时需要的是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经济增加值法,即税后净利润-资本投入 资金成本=EVA,其需要准确的损益表财务信息;此外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及其权益和自由现金流、剩余收益、股利贴现、调整后现值五种变形模型通常以财务分析为基础为评估股值、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其实评估股票价值的关键在于预测盈余,因为有时投资者不能正确理解现金盈余和应计盈余对未来收益的影响,容易因此引发投资风险,故可利用本期现金盈余 0.855+本期应计盈余 0.765=下期盈余测试值选择股票;同时针对预测盈余中遇到的均值回转,建议投资者尽量谨慎评估股票价值,以免出现企业价值高估的情况;此外针对企业发展周期问题,即公司在成长时期、成熟时期、衰退时期的经营状况与其未来盈余关系密切,此时投资者可从经营、筹资、投资三大现金流关系着手进行系统分析和预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风险与日俱增的背景之下,如何做好股票投资显然已经成为投资者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而这必然离不开财务分析,因为只有系统而全面的了解目标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才能获取其真正价值,做出正确的决策,进而减少风险和损失,而且随着投资理念和决策方法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财务分析会逐渐成为股票投资者的金科玉律。
参考文献:
[1]吕琳琳.基于财务分析的股票投资策略研究.新会计.2012(12).
[2]彭缅良.试析如何做好股票投资的财务分析.金融与经济.2010(06).
国家税务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印发的《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以下简称《通知》)中,对企业股权投资所得(即股权投资损益)的确认标准作了如下规定:
1.“被投资企业分配给投资方企业的全部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包括被投资企业为投资方企业支付的与本身经营无关的任何费用),应全部视为被投资企业对投资方企业的分配支付额”。
“企业从被投资企业分配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除股票外,均应按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投资所得。企业取得的股票,按票面值确定投资所得”。
2.“除另有规定者外,不论企业会计账务中对投资采取何种方法核算,被投资企业会计财务上实际做利润分配处理(包括以盈余公积和末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时,投资方应确认投资所得的实现”。
3.“被投资企业发生的经营亏损,由被投资企业按规定结转弥补,投资方不得调整减低其投资成本,也不得确认损失”。
上述“被投资企业会计账务上实际做利润分配处理”,当如何理解呢?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分配利润一般分两次进行账务处理:一是利润分配方案提出时,将应分配股利或利润从利润分配或盈余公积中转入应付股利;二是实际支付股利或利润,即以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向投资企业支付应分配的股利或利润。
(二)会计法规规定的股权投资损益的确认标准财政部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对于股权投资损益的确认标准作了规定:
1.企业取得股权投资时,如购入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股利,其股利部分计入应收项目,以后收到上述股利时,则冲减应收项目,不作投资收益处理。
2.企业持股期间所分得的股票股利,不论原股票投资核算形式如何,均不作投资收益确认。
3.短期投资中的股票投资,不论是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均不作投资损益确认。在实现取得分派的现金股利时,也不作投资收益确认,而是按实收的现金股利冲减投资账面价值。
4.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才能将本企业应得数确认为投资收益。
5.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在年终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
二、对税法与《企业会计制度》对股权投资损益确认标准不同形成时间性差异的分析
前已述及,根据《通知》的规定,税法上确认股权投资收益的标准只有一条,即被投资单位实际支付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所得的实现。但在会计上,则按照股权投资的核算形式不同和取得收益的载体不同,采用不同的确认标准,加之税法不能确认损失的被投资单位年度净亏损在会计的权益法下必须确认投资损失,这就使按会计方法计算的税前利润与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以下简称纳税所得)之间,因投资损益确认标准不同而产生差异,而且这些差异一般会在以后期间内转回,因此属于时间性差异。
(一)短期投资中股票投资收益形成的时间性差异
由于短期投资中的股票投资收到股利时不确认收益,但在税法上收到股利时即应确认收益,因此会产生差异,而股利收益在投资处置时可以转回,所以这种差异属时间性差异。但是,由于短期投资持有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所以只有持有时间隔年且在前一年有股利收入的投资才产生时间性差异。
(二)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形成的时间性差异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上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收益,这一宣告一般在年度终了后4个月左右期间内实施,即在年度股东大会、股东会或类似机构正式批准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后宣告,而投资企业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一般也应在下一年度,所以只存在是否需要补征税款的纳税调整问题,不存在跨年度的时间性差异问题。当然,如果当年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当年因故不能实际支付,或者因投资企业的原因本领取,在投资企业仍存在一个时间性差异的问题。
(三)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形成的时间性差异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年度实现净利润时,投资企业应在年终按其应享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而按照税法则要在年后实际收到股利或利润时才确认投资收益,这样也形成了时间性差异。值得说明的是,会计年前确认收益,税法年后确认收益,所确认的收益一般并不相等,因为正常情况下,年后实际分得的股利或利润要少于年前入账的应享有净利润份额,这二者的差额虽然从理论上讲也属于时间性差异,但在具体所得税处理上还是按永久性差异进行处理为宜。
(四)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损失形成的时间性差异
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时,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净亏损,除投资账面价值已冲减为0的情况外,投资企业必须按应分担的份额确认投资损失,但按税法规定则不能确认,这样也会产生差异。由于被投资单位的亏损可以由其在以后5年内用税前利润弥补,所以上述差异也属于时间性差异。
(五)分配股票股利形成的时间性差异
被投资单位以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投资企业在会计上不确认投资收益,但按税法规定应确认收益,这二者形成的差异中虽然也具有时间性差异性质,但如果是长期股权投资所取得的股票股利,则以按永久性差异进行处理为宜。
三、股权投资损益形成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处理
(一)关于股权投资损益的所得税征免规定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财税字[1994]009号文件)指出,对联营企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一律先就地征收所得税,然后进行分配。
2.《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从其他企业分回的已经缴纳所得税的利润,其已缴纳的税额可以在计算本企业所得税时予以调整。
3.《通知》规定,“凡投资方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的,除国家税收法规规定的定期减税、免税优惠以外,其取得的所得应按规定还原为税前收益后,并入投资方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补缴企业所得税”。
根据以上规定精神,企业投资损益形成的时间性差异中,除计入投资企业利润的因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净亏损而确认的投资损失的情况外,只有在投资企业适用税率高于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时,才会发生因时间性差异而进行纳税调整,投资企业年终也会因投资收益产生其他方面的纳税调整,但这些调整则属永久性差异或应视同永久性差异产生的纳税调整。
(二)投资损益的纳税调整方法
1.已分回的投资收益。(1)如果投资企业适用税率不高于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①凡投资企业年终尚未确认投资收益的,或者投资企业在上年已确认收益的,均不作纳税调整;②凡投资企业已在当年确认投资收益的(包括短期投资中股票处置),则按已记收益调减纳税所得;(2)如果投资企业适用税率高于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以下将上述双方税率的差异简称为“税率差”):①凡投资企业尚未确认投资收益的,可采用“补税法”进行纳税调整,即按还原后的税前收益和“税率差”计算应补缴税款,不另调整纳税所得;②凡投资企业已确认投资收益的,可采用“扣税法”进行纳税调整,即将分回所得在被投资单位的已缴税款并入纳税所得统一计算应纳税额,再扣除所得在被投资单位的已缴税款,计算出全年应纳税额。“补税法”、“扣税法”的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来自被投资单位的税前收益=分回所得÷(1一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
应补缴税款=来自被投资单位的税前收益×(投资企业适用税率一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
尚未确认收益时,全年应纳税额(补税法)=已作其他纳税调整后的纳税所得×投资企业适用税率十应补缴税款
分回所得在被投资单位已缴税款=来自被投资单位的税前收益×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
已确认收益时,全年应纳税额(扣税法)=(已作其他纳税调整后的纳税所得十分回所得在被投资单位已缴税款)×投资企业适用税率一分回所得在被投资单位已缴税款
2.尚未分回的投资收益。企业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应分得的股利或利润尚未实际分回时就确认收益的,不论股权投资采用哪种形式核算,也不论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适用的税率就高孰低,均应在年终按尚未收到股利或利润对会计上已确认的投资收益(确认收益金额一已收到股利或利润),调整减少纳税所得。
3.投资损失。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年终确认被投资单位净亏损应分担份额记人损益后,纳税调整时应按确认的投资损失,调增纳税所
得。
4.记入应收项目的股利。企业取得股权投资时已宣告但未领取的股利,在实际收到时,如果投资企业适用税率高于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应采用“补税法”计算应补缴税款。
四、涉税股权投资损益的会计处理
(一)短期投资
1.企业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持股期间现金股利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短期投资——XX股票”科目。
企业当年处置当年收到现金股利的股票,其账务处理与一般短期投资相同,其股权投资收益包含在处置净损益中。
2.年终,短期投资的股票投资余额中如果有当年已收到股利并且投资企业适用税率高于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的,应按照以上方法计算应补缴税款,借记“递延税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3.年后,所持上年收到现金股利的股票处置对,按处置所得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处置股票已提取的损失准备,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按处置股票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股票”科目;按应转销的递延税款,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按其差额,贷(或借)“投资收益”科目。
(二)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1.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投资企业按应分得的金额,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实际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股利”科目。
2.上述已入账的投资收益如果当年末仍末实际收到,且投资企业适用税率又高于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年终则应按规定计算应补缴税款,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递延税款”科目。
3.年后,实际收到应收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分录与上年收回的相同,但应同时计算收到股利或利润的应缴税额,即按已提取的应补缴税款,借记“递延税款”科目;按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计算的应补缴税款,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按其差额,贷或借记“所得税”科目(如已提数与应补数相等,则不通过“所得税”科目)。如果只收回部分,则按比例计算补税。
(三)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
1.被投资企业当年实现净利润,投资企业按其应享有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损益调整)”[或其他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下同]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2.年终计算所得税时,如果投资企业适用税率高于被投资单位,应按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提出并列入利润表的分配数中本企业应分得的金额计算应补缴税额,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递延税款”科目。
3.年后,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按应得金额,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损益调整)”科目。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股利”科目;同时计算收到股利或利润的应补缴税款,分录与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相同。
(四)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
1.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净亏损,除投资账面价值为0的情况外,投资企业按其应分担的份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损益调整)”科目。
2.年终计算所得税时,如果没有其他时间性差异调整,按计入当年损益的应分扭亏损份额和本单位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借记“递延税款”科目;按照税前利润加减永久性差异后计算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科目;按已冲回投资损失和调整永久性差异后计算的全年应纳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假定年底前均为预征,本计人所得税费用,下同)。
按照《制度》规定和谨慎性原则,如果预见被投资单位在规定弥补亏损期间内无足够把握弥补本年亏损的,则不应将所得税计入递延税款,而直接作为本期损益计入所得税费用。
3.以后年度,被投资企业以其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时,除按规定在年终确认投资收益外,年终计算所得税时,假定仍没有其他时间性差异调整,应按税前利润加减永久性差异后计算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科目;按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应分担的份额和投资企业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按已调减投资收益和调整永久性差异后的纳税所得计算的全年应纳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处理可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具体操作清参阅《制度》。
(五)股票股利和记入应收项目的股利
《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企业应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级会计科目来核算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主要包括可供出售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金融资产。以下就可供出售股票投资(权益工具投资)和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债务工具投资)在确认减值损失后公允价值上升时的不同会计处理进行初步分析。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进行损益转回,计入当期损益。但可供出售股票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而应通过权益转回。其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对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予以转回,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产减值损失(以原金额为限)
对于可供出售股票投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予以转回,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以原金额为限)
但应注意的是,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可供出售股票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同投资工具的核算方法
一是资产减值损失是损益类的科目,该科目期末要转入“本年利润”,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总额。企业可以在业绩好的年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当年的费用,从而减少利润,在业绩不好的年度,通过减值损失的转回,减少当期的费用,做大当期的利润,以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这样企业就可以操纵利润。为了防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损失操纵利润,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进行了规定,即资产减值损失已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内不得转回,但此项规定没有适用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若企业进行的权益投资在计提减值损失后公允价值回升时可以同债务工具投资一样进行损益转回,则企业便可以利用其操作利润。
二是企业进行债券投资风险较小,在活跃市场上债券的公允价值变化不大,且一般价值波动的时间较短,债券可以进行损益转回,此时不会对企业的利润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企业进行股票投资风险较大,在活跃市场上股票的公允价值波动幅度远远大于债券,且长期处于波动状态,企业的权益工具投资不可以进行损益转回,否则,企业可以利用股票市场的波动,进行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与转回,肆意操纵企业的利润。
三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类的科目,该科目的金额不影响企业当期的利润,只影响企业所有者在企业当期的权益,不会造成利润的大幅度增加与减少,因此可以防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损失肆意调整利润。企业进行权益工具投资时,在确认减值损失后公允价值上升时,不冲减资产减值损失而增加资本公积进行权益转回。
四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企业进行权益工具投资时,由于其公允价值的变化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因而在确认减值损失后公允价值上升时,不冲减资产减值损失而增加资本公积进行权益转回。但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不同的会计核算处理,存在如下不足:一方面,《企业会计准则――本准则》中清晰性原则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清晰性即会计核算过程及会计信息所提供数据的来龙去脉要清楚明了,但是从以上的账务处理可以看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股票等权益工具时,发生减值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却计入资本公积,前后的会计处理不一致,与可理解性原则相悖。另一方面,《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可比性原则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但以上的账务处理可以看出:对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这两种会计处理的差异,与可比性原则相悖。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投资与权益工具投资在公允价值与减值时账务处理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确认减值后转回方式的不同:债务工具的投资进行损益转回,而股票等权益工具的投资进行权益转回,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探析――以股票投资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日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应当划分为以下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是以公允价值作为后续计量属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了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明确。本文主要探讨股票投资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一、股票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例:2008年1月1日,丙公司支付价款110万元(含交易费用1万元和已宣告发放现金股利9万元)购入甲公司发行的股票(简称甲股票)10万股,占甲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1%,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2008年3月1日,丙公司收到甲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9万元。2008年6月30日,甲公司股票每股市价为11元,宣告2007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2元,并于2008年7月1日发放。2008年12月31日,由于甲公司投资决策失误,发生严重财务困难,甲股票每股市价为7元。丙公司预计如果甲公司不采取措施,该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预计会持续下跌。2009年6月30日,由于甲公司采取措施致使上年发生的财务困难大为好转,每股市价上涨为8元。2009年9月1日,丙公司将持有的甲股票售出,实际收到价款95万元。假定丙公司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要求:编制丙公司分别将甲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假设每步都考虑所得税的影响,除所得税之外不考虑其他因素,所得税率为25%,单位为万元。
丙公司将甲股票分别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如表1所示。(表1)
二、股票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相同点
(一)初始入账金额中均不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企业取得两类金融资产时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性质上属于暂付应收款,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进行处理,记入应收股利科目的借方,不计入两类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
(二)后续计量属性相同。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两类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应按公允价值反映其账面价值,企业应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两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资产负债表日,当两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时,应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调增两类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反之,应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调减两类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
(三)持有收益的处理相同。企业在两类金融资产的持有期间,对于获得的现金股利,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计入当期损益,记入投资收益科目的贷方。
(四)处置时都将取得的价款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将持有期间形成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收益。处置两类金融资产时,应将取得的处置价款与两类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要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已确认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收益。
三、股票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不同点
(一)初始确认时相关交易费用的处理不同。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记入投资收益科目的借方。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
(二)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不同。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记入投资收益科目。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记入资本公积科目。
(三)对递延所得税的处理不同。初始确认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不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记入所得税费用科目。而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不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记入资本公积科目。
(四)发生减值的处理不同。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已经计入了当期损益,所以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不需要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或者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就可认定该金融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确认为减值损失并计提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与该金融资产相关的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应予以转出,计入当期资产减值损失。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减值损失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时计入所有者权益,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四、股票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企业的影响
如果企业进行股票投资的持有期间不跨年度,则初始确认时无论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企业当期的影响都是一样的。但如果进行股票投资的持有期间跨年度,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可以看出,对企业的最终影响是一样的,都使企业投资损失了4万元,但从不同的会计期间来看,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的影响。在资产负债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列示在流动资产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列示在非流动资产中。一项金融资产如果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意味着企业流动资产的增加,会提高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在营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会降低流动资产周转率,降低企业的运营能力。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企业的流动资产没有影响,所以对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没有影响,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也没有影响。
(二)相关交易费用和公允价值变动对经营成果的影响。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和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都记入投资收益科目,影响当期损益。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对当期损益都没有影响。只有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时,才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转入投资收益,从而影响处置当期利润。
从上述会计处理可以看出,丙公司将取得的甲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比,由于对相关交易费用的不同处理使2008年度的营业利润减少了1万元;由于对公允价值变动的不同处理,使2008年的营业利润增加了1万元。需要说明的是,2008年12月31日,甲股票的公允价值如果不是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或者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暂时性的,则丙公司将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比,会使2008年度的营业利润减少30万元。
(三)对企业所得税费用的影响。按税法规定,记入投资收益科目借方的相关交易费用,虽然当期减少了会计利润,但当期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只有待股票转让时,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一并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即投资收益不得抵减应纳税所得额,应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为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加上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而会计上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确认所得税费用。而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初始确认金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时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相同,不会产生递延所得税。从上述会计处理可以看出,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比,使丙公司2008年度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减少了0.25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或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确定的处置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在持有期间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动造成金融资产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差额会产生递延所得税,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递延所得税的同时要确认所得税费用,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计入所有者权益,不会对所得税费用产生影响。从上述会计处理可以看出,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比,使2008年度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减少了5.25万元。
主要参考文献:
[1]曾艳芳.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探析[J].财会通讯(综合),2010.9.11.
当今世界经济充斥着太多的通胀因素。美国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让美元加速贬值,几乎人人 都在抱怨美国的印钞机使得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变得越来越贵。在日本,尽管那里的经济初步摆脱了 零利率与零增长,但依然是国际市场热钱的主产地。在欧洲,虽然欧元强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进 口成本,但伴随着欧元债券发行规模一再刷新记录,令欧洲越来越像美国,至少在印钞速度上已超 过美国。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则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投下了一颗又一颗重磅炸弹,几乎所有人 都相信,即使全球新增供给全部瞄准中国,也无法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求,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持 续的资产价格重估或涨价维持当前的供求平衡。在国内,不断增加的流动性过剩,以及不可避免的 储蓄与投资均衡化矫正,连同不断增加的央行负债,都正在或者将要成为通货膨胀的引擎。
那么,为什么国内上市的股票和股票投资基金可以成为战胜通胀的最佳工具呢?我给出的答案 是,部分商品类资产价格的上涨幅度往往赶不上权益类资产价格的上涨幅度。比如说,与2006年金 属锌价格平均涨幅大致为60%相比,锌业上市公司同期净利润增幅平均超过300%,增幅最大的驰 宏锌锗高达700%,部分由于已持续4年受限于宏观调控政策的行业的原有固定资产或产能资源变 得格外稀缺,以至于相应的盈利能力空前高涨;部分由于受GDP的持续快速增长而受惠的上市公司 的利润增长也使得权益类资产价格快速上涨。
加盟股票投资的门槛其实并不高,就算你只有5万元资金,也足以成为股票投资者。进一步说, 虽然过去16个月250%的股价平均涨幅还不会让你成为富人,但毕竟与富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实际 上,即使年均收益率维持在20%的水平,最初投入5万元的你,也会借助复利的魔力让你在20年多后 成为名副其实的富人。不出意外,在未来中国经济步入全球最强大经济体的20年中,对于那些掌握 专业技能的投资者,有机会在中国A股市场上取得这样的平均回报水平。
《从新手到高手》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向股票投资者,尤其是“80后”投资者介绍了自主投资 的基本理念和重要要素,回答了投资者在投资实践的过程中普遍关注的60个问题。
一、引言
股票的投资决策是投资者通过投资股票获取收益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股票本身价值是决定是否购买参考依据,显然如果我们知道股票的价值,买卖决策将非常简单,股票价格低于其价值则买入,反之则卖出。然而现实是股票的价值评估是非常困难的事,研究中各种股票价值评估的模型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缺乏实用性。所以在股票市场的实际投资决策时,我们往往通过研究影响股票价值的一些简单因素作为股票投资的依据,并且可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基于会计信息对β估计在股票投资决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capm模型简介
capm模型是对风险和收益如何定价和度量的均衡理论,根本作用在于确认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揭示市场是否存在非正常收益。一个资产的预期回报率与衡量该资产风险的一个尺度——β相联系。模型形式如:ri,t=rf,t+βi(rm,t-rf,t)
其中ri,t为t时刻股票i的必要回报率,rf,t是t时刻的无风险利率,rm,t为t时刻的市场组合收益率,β为企业风险系数。在实际运用中,β一般用市场模型估计:ri,t=?琢i+birm,i+ei,t
回归得到的bi即是β的估计值。
三、基于β估计的股票投资决策
按照市场模型得到的β代表资本市场对企业风险的度量,但这个度量并不一定准确,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估计出更准确的β,成为优势β。当优势β大于市场β时,说明市场确认的折现率过小,市场按较小折现率得到股票价格理应过高,则卖出该股票;反之,则买入。我们可以利用会计数据并结合市场模型来估计β能得到更精确的β值。
由于企业财务杠杆与风险有关,我们可以用下式来估计企业的风险:
■
其中βv,i,βb,i,βs,i分别是企业风险、债务风险和股东权益风险,v,b,s表示企业市值、债务市值和股票市值。
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企业的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无关,这意味着βv,i与财务杠杆■无关,所以财务杠杆指数的增大不会改变βv,i,但会增大βs,i 。
除了财务杠杆外,经营杠杠也是β估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经营杠杆指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比率。从会计数据计算出的经营杠杆越大,企业风险β也越大。
ball与brown是利用以下模型估计会计β:
ai,t=gi+himt+?着i,t
其中,ai,t为i公司会计收益在t年的变化数;mt为t 年会计收益市场指数的变化数;hi为会计β的估计值。ball和brown(1968)研究结果表面无论是经营收益、净收益,还是归属普通股的收益,两个β的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beaver、kettler和scholes(1970)(记为bks模型)为了考察会计变量是否可以用于预测下一期的市场β,利用横截面资料对下列模型回归:■
其中,bi为当期用市场模型估计的企业i的风险β;wk,i为企业在当期的第k个会计变量,它们可以是股利分配率、财务杠杆、收益变动方差、会计β等。
运用所得到的估计系数(c)和企业的会计变量(w)数据,就可以估计出非企业的风险系数 。就可以比本期市场模型β的估计更精确地预测下期市场模型的β。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建立在会计变量基础上的预测模型能比完全依赖于市场模型提供更精确的下一年市场风险的预测。
四、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
hamada(1972)以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04家公司为样本的实证检验表明财务风险与市场β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的相关性。mandelker和rhee(1984)以1957年-1976年间的255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对这一假设重新验证,表明每个组合的市场β与财务风险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解释是由于回归建立在组合的基础上,使得变量的测量误差变小,相关性提高。
lev(1974)的研究也表明营业风险与市场风险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他以1949年-1968年间电力、钢铁和石油为样本回归表明,营业风险越高,市场β及股票收益率方差越大。
eskew(1970)考虑到β的非静态性,以改进的β预测模型,与以会计变量为基础的预测模型对比,发现会计变量预测模型更优越。而rosenberg和mckibben(1973)发现,将市场β与会计变量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对未来市场β的预测能力。
rosenberg和marathe(1976)开发了barra模型,将模型预测的市场β与仅用市场资料预测的市场β对比,找出低估和高估的股票,制定投资决策。
以上这些研究结果表面基于会计信息β的估计对股票投资决策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一、引言
股票的投资决策是投资者通过投资股票获取收益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股票本身价值是决定是否购买参考依据,显然如果我们知道股票的价值,买卖决策将非常简单,股票价格低于其价值则买入,反之则卖出。然而现实是股票的价值评估是非常困难的事,研究中各种股票价值评估的模型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缺乏实用性。所以在股票市场的实际投资决策时,我们往往通过研究影响股票价值的一些简单因素作为股票投资的依据,并且可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基于会计信息对β估计在股票投资决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CAPM模型简介
CAPM模型是对风险和收益如何定价和度量的均衡理论,根本作用在于确认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揭示市场是否存在非正常收益。一个资产的预期回报率与衡量该资产风险的一个尺度——β相联系。模型形式如:ri,t=rf,t+βi(rm,t-rf,t)
其中ri,t为t时刻股票i的必要回报率,rf,t是t时刻的无风险利率,rm,t为t时刻的市场组合收益率,β为企业风险系数。在实际运用中,β一般用市场模型估计:ri,t=?琢i+birm,i+Ei,t
回归得到的bi即是β的估计值。
三、基于β估计的股票投资决策
按照市场模型得到的β代表资本市场对企业风险的度量,但这个度量并不一定准确,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估计出更准确的β,成为优势β。当优势β大于市场β时,说明市场确认的折现率过小,市场按较小折现率得到股票价格理应过高,则卖出该股票;反之,则买入。我们可以利用会计数据并结合市场模型来估计β能得到更精确的β值。
由于企业财务杠杆与风险有关,我们可以用下式来估计企业的风险:
其中βv,i,βB,i,βs,i分别是企业风险、债务风险和股东权益风险,V,B,S表示企业市值、债务市值和股票市值。
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企业的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无关,这意味着βv,i与财务杠杆■无关,所以财务杠杆指数的增大不会改变βv,i,但会增大βs,i。
除了财务杠杆外,经营杠杠也是β估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经营杠杆指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比率。从会计数据计算出的经营杠杆越大,企业风险β也越大。
Ball与Brown是利用以下模型估计会计β:
Ai,t=gi+hiMt+?着i,t
其中,Ai,t为i公司会计收益在t年的变化数;Mt为t年会计收益市场指数的变化数;hi为会计β的估计值。Ball和Brown(1968)研究结果表面无论是经营收益、净收益,还是归属普通股的收益,两个β的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Beaver、Kettler和Scholes(1970)(记为BKS模型)为了考察会计变量是否可以用于预测下一期的市场β,利用横截面资料对下列模型回归:■
其中,bi为当期用市场模型估计的企业i的风险β;Wk,i为企业在当期的第k个会计变量,它们可以是股利分配率、财务杠杆、收益变动方差、会计β等。
运用所得到的估计系数(C)和企业的会计变量(W)数据,就可以估计出非企业的风险系数。就可以比本期市场模型β的估计更精确地预测下期市场模型的β。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建立在会计变量基础上的预测模型能比完全依赖于市场模型提供更精确的下一年市场风险的预测。
四、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
Hamada(1972)以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04家公司为样本的实证检验表明财务风险与市场β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的相关性。Mandelker和Rhee(1984)以1957年-1976年间的255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对这一假设重新验证,表明每个组合的市场β与财务风险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解释是由于回归建立在组合的基础上,使得变量的测量误差变小,相关性提高。
【关键词】行为金融 个体股票投资者 投资决策
行为金融学研究对于金融理论的发展、资本市场政策法规的制定、市场监管、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股票市场属于新兴的股票市场,在政府监管、市场微观结构、股权结构及投资者构成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通过对中国股票市场构成主体的个体投资者行为特征的研究,对丰富、验证行为金融理论,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及其启示
行为金融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有限理性理论、前景理论、价值理论、羊群效应、有限套利理论、投资者认知有限理论等。
这些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股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受到各种客观的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且存在一定偏好。通过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我们总结出投资者行为的偏好及主要影响因素。个体可以了解自己决策偏好,有意识地对投资策略进行适度调整,尽可能避免因决策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政府和股票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根据这些主要影响因素预测、分析、判断股票投资者的行为,必要时进行有效引导,以维护股票市场的正常秩序,使我国股市稳健发展。
二、研究方法与角度
本文以行为金融学为理论指导,采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法,以608名有投资经验的社会个体投资者为样本,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入手,对影响他们投资决策的因素的进行调查,从投资者的基本财务状况、外部环境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信息披露情况调查、上市公司影响因素以及投资者本身的认知偏差五个方面对股票投资者的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个体股票投资者在证券投资决策时更倾向于购买蓝筹股、低价大盘股和科技股。而选择购买这几种类型股票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市盈率低,并且业绩好。
个体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主要受到外界宏观环境和个体生活的社交环境,以及个体主观因素三方面信息的影响。
外界环境的信息,如国家宏观政治、股市法律法规及政策信息、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行情走热的专家分析,以及个股或专家的小道消息等因素中,国家宏观政治的变更是被45.3%的投资者认为是投资决策的首要影响因素。而且72.4%的人在不同程度上相信经济发展能够支持股市上升。这也说明了宏观经济因素对股民的股市预期颇具参考价值。
由于人不是孤立存在于社会的个体,所以在决策时难免会接收到来自社交圈里他人给的建议或意见,此时有28.9%的股票投资者会听从他人意见、放弃自己的想法,27.6%的股票投资者会综合考虑他人建议进行决策,还有43.4%的人不理会他人意见,坚持自己的想法。可见,超过一半的股票投资者会在一定程度上会采纳他人意见。
当然,除了外界因素的作用以外,投资者自身的技术知识、认知习惯和个性,也会对股票买卖行为带来影响。个体知识和获取的市场信息是有限的(例如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能读懂并利用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他们就不可能从公司详细的财务状况这方面对股票进行评估),加上自身的对损失的厌恶、害怕后悔,以及把一部分希望寄托于政府行为的偏好,致使股票投资者的决策难免带有主观判断。
(二)建议
根据上述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股票个体投资者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