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6: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篇1

关键词: 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Key words: practice;teaching;system;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009-02

0引言

实践教学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的工程教育的环境条件,既不具备美国工业界对进入工业企业的毕业生进行必要训练的工程师岗位培训系统,又不像德国应用科学大学那样能向在校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和实习的足够的训练。工程教育中实践教学薄弱,工程类毕业生与欧美相比,缺少工程实际经验以及团队精神,不能很好地适应工程实际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新建工科院系要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在创造实践教学条件和工程环境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1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业合作首席主持人查建中提出,我国工科教育改革有三个战略选择:一是“做中学”,二是产学合作,三是国际化。“做中学(Learning-by-doing)”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著名的教育理论原则。杜威认为“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他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杜威理论在中国的转化成果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做中学”的“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虽然他们的理论是就普通教育而言的,但在高等教育中也同样适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 2004年合作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我国汕头大学就是其成员之一。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英文缩写。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表达。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做中学”的典范。我们要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际,进一步研究探讨,构建“做中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整体框架的构建

长江师范学院确定的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这一要求,学院在教学工作“336工程、131战略和分四步走行动方案”中专门设立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建设工程”,构建了“两个结合,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两个结合”是指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三个层次”是指通识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和综合教育实践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是指从大一开始到大四,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实践。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验(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技训练、综合论文训练等多种形式。各专业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等资源,认真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并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保障,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3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实践教学上要贯彻工程文化教育理念,坚持“文理渗透、理工结合、人文协调”的原则,改革传统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教学不足、忽视能力培养以及“狭窄于技术”教育的弊端。首先,在课时安排上,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目前,我院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理工类专业40-50周,人文社科类专业20-30周,以充足的时间保证实践教学;其次,在课程体系上,构建“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纵向优化、课程模块组合”的课程结构;第三,在教学内容上,跟踪经济和科技发展及时充实新技术新工艺内容,特别是重视工程背景教育,在专业课中增加相关工程背景的内容以及灌输“大工程”、“系统工程”的观念;第四,教学方式上,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目标要求,注重从传授事实性知识向获得“怎么做”的过程性知识转变,减少验证性、演示性、比较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在教学大纲中适当增加学生自主选题的实验与训练项目以及创新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同时,加强各个工程中心的综合性训练,营造工程环境和氛围,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建立多种实践教学操作模式

为更好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2006年我院以校内重大课题项目的形式在四个系进行实践教学改革试点,每个项目资助10万元;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结果。四个系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建立了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如机械工程专业的多层次系列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地说,就是针对某一专业技术基础进行基本动手能力训练、针对某一专业技术方向进行专项技能训练、针对专业结构进行工程应用能力的全面训练、针对某一专业领域进行工程综合能力训练,通过这种多层次系列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工程素质,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5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手段

为了发挥实践教学模式的效力,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对各种教学条件进行优化组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我院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多样性和灵活性,变“灌输式”为“参与式”,从 “依赖学习”走向“自主创造性学习”;在教学手段上大力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把实践教学延伸到课堂,用声、像、图、动画等模拟、仿真的现代教育技术把工程现场搬到课堂上来,使得复杂的工艺技术变得有形可视,使综合的工程过程能够完整清晰。把教师科研项目、实际工程生产任务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结合起来,真题真做,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建立“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创造条件。

6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应该与理论课的考核评价有明显区别。实践性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在评价的内容方面应尽可能多地覆盖多种相关能力要素,包括理论知识、技能、经验、表达、协作、创新和责任感等;在评价的形式方面,以口头与书面回答、技能测试、毕业实践、实习报告等为主要形式。评价的结果不单纯由学校和专业教师作最后定论,还应综合考虑企业及指导师傅以及同班级、同项目组的同学的评价。

我们可以建立立体考评制度:考试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方面。考试的方式方法也要灵活多样,可采用以平时成绩、期中、期末卷面考试与平时实习、项目完成情况等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模式,着重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贡献,特别突出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课程实务能力的考核。此外还要参考其他方面,如社会实践(包括参与社区活动、项目实施、义工经历),个人成长(通过课程的学习,个人综合素质提升情况);多角度考评者(任课老师、实习督导、学生自己的评价)。

一个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不可能只有一种,每种模式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教学目标,因此,其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必须根据不同的模式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价体系。我院机械工程学院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实习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实习内容清楚,考核指标明确,便于组织实施,有利于调动和督促学生参加实习。

参考文献:

[1]李先富.试论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化[J].池州师专学报,2006,(8):96-99.

[2]李伯聪.努力向工程哲学领域开拓[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7):36-39.

篇2

引言: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外语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研究生作为高校教育中最高层次的受教育群体,社会对其外语能力的期望值更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然而基于调查,我国研究生的外语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其中口语表达能力薄弱成为突出问题。(谢宇 韩天霖等,2007:53-60)依据二语习得相关理论和笔者所在河南理工大学多年的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建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多样性的实践活动方式、专业性的实践活动内容,动态性的实践评估方法,是培养研究生外语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1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

语言学习的目标是交流。在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和读为输入性技能,说和写为输出性技能,说和写输出性技能的发展不仅是语言学习的目标,而且是听和读输入性技能发展的动力源。

1.1Swain 输出假设。

“可理解性输出”的提出是Swain针对“可理解性输入”提出的,Swain(1985)对加拿大的沉浸式教学(immersion program)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在口语和写作方面无法达到目标语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很少进行语言表达练习。基于上述观察,Swain做出这样一个结论,“可理解的输入”在习得过程中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仍不足使学习者全面发展他们的二语水平。 如果学习者想使他们的二语既流利又准确的话,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Swain, 1985)Swain认为,输出在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中起着输入无法起到的作用。首先,与输入相比,输出使学习者对语言进行更深的处理并付出更多的努力;其次,输出在学习过程中可充当验证假设的过程;第三,能发展学习者的自动化技能;第四,能发展学习者会话技能;第五,能培养学习者表达自己的观点。输出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学习者主动动用自己的学习资源。

1.2Anderson的认知技能理论学习。

在Anderson(1983)的ACT(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 )理论中,他将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种。陈述性知识是个体对有关客观环境的事实及其背景与关系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涉及个体如何去做某件事情的知识。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技能的学习,它是一个由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的过程。Sagalowitz & Gatbonton (1995)认为,自动化就是通过大量的实践后达到更快、更可靠且明显不需要努力的表现行为。Dekeyser (1997)的调查证实了技能学习的理论:在大量实践之后,陈述性知识变为稳固的知识,且逐渐增长,习得的速度起先快速程序化,然后慢慢自动化。

1.3文秋芳的输出驱动假设。

著名外语教育家文秋芳教授(2008:2)针对我国英语专业语言教学重输入、轻输出的现状,提出“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其内涵包括:第一,从心理学角度看,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性更大,一个没有输出的学习过程,即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也有限。第二,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接受性技能更具有社会功能。第三,从外语教学角度看,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富成效,更符合学生未来的需要。输出驱动假设是针对中、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而提出的。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结合数年来开展的实践教学成果,笔者认为: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学习群体,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建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使研究生在参与语言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检验修正课堂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语言输出的自动化。

2实践教学开展的途径

和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不同,研究生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应充分结合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其专业方向,探索和开发具有自身特点的实践教学活动,将语言学习和专业应用紧密结合,培养研究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语言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1研究生英语活动月。

研究生英语活动月由我校研究生处和外国语学院在每年十月份共同组织的英语实践活动。目的是给新入校的研究生创造一种语言学习的氛围,提高研究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翻译比赛、演讲比赛、电影配音大赛、英语沙龙、话剧表演等,这些活动多渠道、多途径为研究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了研究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活动开展的形式看,研究生的英语实践活动和本科生英语实践活动没有太大差别,但在内容上,活动的组织更倾向于专业性,如翻译比赛内容会侧重于科技文献的翻译,专业论文摘要的翻译等。

研究生英语活动月的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不仅使新入校研究生有更高的语言学习热情,而且使他们认识到,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要和专业方向、专业研究结合起来,自觉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

2.2研究生助课制度。

积极利用内部资源,为英语能力强的研究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在每年的研究生新入校阶段,我校通过自我推荐、学院考核的方式,确定研究生助课的人选。研究生在帮助从事本科英语教学的教师批改作业、整理本科生英语学习档案等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本科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和教师之间平等的交流,不断发现自身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不断激发他们自身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研究生助课制度对学生语言学习的驱动力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研究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是课堂上的师生问答形式,而是近于朋友的、同事之间的平等的交流,这种交流一方面减少了学生在教师面前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努力和教师的思想、语言水平保持同步。二是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输入内容,拓展了语言输入范围。为了使自己更好地从事助教的工作,研究生会将自己在助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转化为自身语言学习的动力。他们会在课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很多参加助课的研究生都会将自己助课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到研究生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拓展了研究生课堂上语言输入的内容。

2.3研究生英语俱乐部。

研究生英语俱乐部成员由各班英语学习委员组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同学们的英语学习,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现在研究生英语俱乐部已经成为我校语言实践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同学们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每周一次的英语角,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聚在一起,和指导教师、外教一起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有时,活动的组织者甚至提前给出下次活动的主题,这样每位同学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他们的话题,使每位同学都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每周一期的研究生之声英文广播,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撰稿、采编、录音等工作,在参与的过程中,研究生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同时加强自己口语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训练,极大的挑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每月一次的英语讲座由外教完成,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教师通过讲座的形式,给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使同学们在感受不同文化的同时,学习了语言。每学期一次的联合国会议通过模拟联合国会议的形式,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研究生英语俱乐部活动的开展,从设计策划到组织实施都由社团成员独立完成,同学们在分享知识、分享快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2.4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实践主要针对副课文和专题研究开展。研究生的语言教学在拓展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更要侧重于学生语言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按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研究主题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开展相关研究、完成相关任务、陈述并提交相关研究成果,并对自己的成果做出评价。课堂实践教学在注重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充分重视到学生的学术研究特点,将语言实践和专业学术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各种研究主题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如在开展Etiquette这个专题研究时,计算机学院的研究生选择了Internet Etiquette, 土木学院的研究生选择了Underground Etiquette, 经管学院的研究生选择了Business Etiquette作为自己的研究专题,这些主题的选择和学生的专业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在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分析,自我总结,自我修正,提高自己在专业学术活动中的外语应用能力,培养外语学习的成就感,产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使语言学习成为生活中的乐趣。

2.5模拟国际会议。

研究生阶段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宗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服务。同时,国际会议也以其组织的严谨性、内容的专业性、环境的真实性成为检验研究生外语能力的最佳场所。然而,只有少数外语能力强的优秀研究生能够参加国内一些高校举办的国际会议。为了使所有的研究生都亲历国际学术会议,使语言学习能够学以致用,我校每学年组织一次模拟国际会议的实践教学活动,将研究生按照专业分成若干参会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国际会议的所有环节,如查阅英文文献撰写论文、主持会议、宣读论文、即席提问、问题答辩、会间交流、会后联系等。模拟国际会议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注重了学生的日常英语交流,更加注重与学生专业知识的结合,对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工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研究生英语实践教学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年的学习生活使研究生成为一个积极主动、严格自律、好学上进的群体,他们对语言学习有着清醒的认识,深知学习语言必须自己积极参与,愿意接受学习责任 (任蕊,2005:22-25) 。由此,活动的开展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实施、总结,整个过程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所具备的组织和监控能力,而且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学生在组织、策划、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享受了语言学习和专业结合的魅力,使语言自主学习的理念逐渐浸入到自己的人生当中。

3实践活动的评估

有效的评估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和“以结果为导向”的传统静态评估不同,研究生英语实践教学采用“以过程为导向”的动态评估方法,从动态历时的角度对个体的认知、元认知过程进行评估,旨在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并对其发展潜能进行评估。

3.1多种形式的评估模式。

针对不同的实践活动形式、内容和环境,我校的研究生英语实践教学的评估采用自我评价、合作评价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估模式。

自我评价是研究生本人对自己参与实践活动行为的评价。通过口头陈述、撰写活动体会等形式,学生对自己参与某一活动的目的和动机、方法和策略、收获和体会等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有利于帮助研究生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培养参与实践教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合作评价在以团队形式开展的实践活动中非常有效,诸如英文电影配音、戏剧表演、课堂实践活动、模拟国际会议等。这些实践任务的完成取决于小组成员的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通过合作评价,小组成员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地进行自我检验和修正,有助于任务的顺利完成。合作评价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学习者的合作意识、参与精神、组织能力和学习效果。

教师评价是动态评估体系中重要的评估模式。教师是对整个评估体系持有最客观、最深刻理解的参与者,而且在整个评估过程中,教师既是管理者和评价者,也是指导者和支持者,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如在研究生助课的评估过程中,教师的客观评价会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角色,不断强化自己的学习能力,调整自己的实践参与方法,提高自己作为教师助手的能力。

3.2及时有效的反馈。

篇3

1、引言

伴随着高校毕业人数持续提升,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就达到了700多万,就业难成为社会重要难题之一。由此可见,高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提升毕业生社会竞争力,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措施,这也导致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办校的难点问题之一。

2、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通过多年的办学经验,按照社会和就业需求的不断改变,各个高校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着自身的培养计划,其实践环节作为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措施,一直备受关注。从各个高校对该专业学生在实践环节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状况而言,虽然实践环节在整个教育中所占的比例较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导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不足的主要因素。

2.1、课程结构不合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逐渐迈向实践化,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反复的进行实践训练,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时间不足,学生就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也无法得到相应的提升。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实践环节主要集中在7或8学期,实践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在整个学时学分中比例不超过20%,在四年的本科教育中,实践课程开设的数量比较少,总学时并不多,不同的实践课程之间没有关联性,并且针对性也比较弱。

2.2、教学内容不符合社会需求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自从开设一来,大多数高校对于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都较为重视,改革的次数也比较多,按照健身市场的实际需求,对该课程设置并实施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针对性优化与调整,并淘汰了一些陈旧的项目,开设了一些新型的健身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但是,因为健身市场的社会需求变化速度较快,并且许多高校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并不快,这也导致实践教学的内容无法及时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形成严重楼后,以至于实践教学内容不具备前瞻性与针对性,促使学生所学内容无法应用于社会。

2.3、实践教学质量较弱

当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数都是该学校毕业的学生,此外也有一部分是其他体育项目转到该项目的教师。虽然这些教师在学历层次、专业理论等方面能力较高,但是他们基本上都是从高校毕业之后直接参与工作,对市场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需求认识并不充足,缺乏工作经验,只能够从理论到理论,无法从理论转变为实践,最终提供的实践教学质量有明显不足。

2.4、校内实践教学条件较弱,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不足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许多高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并不充足,器材老旧、教学环境较弱,硬件设施设备长久不更新,在该专业方面的经费投入也并不多。与此同时,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也相对较弱,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校外实践基地管理及运行规模,对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缺乏市场保障。因为学生自身实践能力较弱,再加上实践基地的实践时间不足,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成本又比较高,学生所接受的实习教学质量并不足,只是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简单工作而言,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1、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务必以社会需求为主要导向,构建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持续完善课堂实践、校内校外实践等相关环节的结构体系,并突出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关联性,持续构建并完善相对独立但又有较高协调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提升实践教学的学时,持续不断的在四年本科教学中贯穿实践教学,促使实践教学成为整个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核心,促使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稳定处于合理有效、规范有序、科学严谨的状态下开展。

3.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采用一些具备较高社会体育市场工作经验的实践性教师;其次,需要鼓励当前的专业教师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并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开展健身行业的进修工作,促使教师真正的掌握当前的建设那行业,培养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而提升教师在实践课程当中的实践教学能力;最后,需要定期选择一批素质较高、业务精湛的专业教师参与到健身行业当中,并参与相关的职业培训以及资格认证活动,促使其能够在健身行业中获得相应的成就,从而优化高校的办学竞争力。

3.3、整理当前资源,持续提升实践基地的建设质量

充分应用高校目前的条件资源,并逐渐提高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优先以校内实践基地为辅导,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健身技术操作方式以及健身原理,再以校外的实践基地为主要完成空间,促使其能够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时间技能提升方式,最终形成校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平台。与社会的有名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力求与其进行合作,由高校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可用性人才,由企业为高校提供校外实践空间,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并开展相应的定向培养途径,实现校企资源互补,从而极大程度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与创业机遇。

3.4、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核心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基本上可以分为具体目标与总体目标。无论是实践教学还是理论教学,其基本上都是为了实现整体教学目的而服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训的整体目标就是借助具体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而言的。对此,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应当是围绕着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而制定的。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该大学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能够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基本技能与技术,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过在社会、体育管理部么、健身企业、各类体育组织中从事大众健身服务与指导、项目开展与设计、推广与组织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就当前而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所有环节的具体目标。对此,按照专业实践课程的顺序性与阶段性,必须明确各个阶段实践教学的目标。第一阶段:大学一、二年级,其目标应当是提升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认识。主要是借助通识基础课以及学科专业课当中的课堂实践教学为核心实现该教学目标。当前的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与社会认知能力基本上都是在大学中逐渐培养形成,该阶段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当是结合案例教学与授课内容进行简要的社会介绍,并借助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阅历与经验,从而培养学生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认识。其次,借助课程作业与基础性时间互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实际操作与应用,以北京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其设置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社会体育项目推广两个主要方向,围绕着这两个方向的理论课程设计了两个方向的实践课程,也就是社会体育指导实践与社会体育项目推广实践,其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第二阶段:大学三、四年级,其目标是综合提升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能够独立的完成相关实践实习任务。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借助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方式来完成,这一阶段的实际目标主要总结为: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综合应用与体育工作实践,并在实践当中检验、巩固所教学的理论技能与知识,借助实习,促使实习生能够基本掌握体育管理、体育资讯、体育经营以及体育知道等方式方法,锻炼并培养实习生独立工作的技能与能力。毕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内容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包含: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应用的空间,促使学生能够思考自身的专业角色,考验学生的实际管理水平,识别自身的技能成就,辨别自身的实际需求,为教师提供一个能够准确评判实习生是否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操作平台。

4、总结

综上所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现代教与学理论以及规律性理论,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论,着重理论教育与实践学习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借助实践教学强化自身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其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持续完善,最终培养出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克建,王伟.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基于营销理念[J].科教文汇旬刊,2014,13(8).

[2]王晓云,阮云龙.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以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J].运动,2015,23(17).

[3]高小亮.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2(18).

[4]戴国清,高秋平.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产学研用”教学体系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5,23(32).

[5]冯振伟.职业教育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32(8).

篇4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和“做中学”为理念、强调学生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学习的新型工程教育模式[1-2],以CDIO模式的先进理念为指导,构建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一、CDIO模式下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构建金融学实践教学体系,应按照培养学生个人的学术知识、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以金融业务项目为背景,对课程和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改革后的金融学实践教学体系应是一个围绕专业进行组织,将能力培养渗透到课程体系中,通过每门课程和每个教学环节落实关于学术知识、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效果的有机体系。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学后用”,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互统一。1、以就业为导向、岗位为本位,横向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模块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模板设计可在大金融平台上,按照市场需求分为银行实践模板、投资实践模板和保险实践模板三块。对于每个模块的设置可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如银行方向主要包括“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银行信贷管理”等;投资方向主要有“证券投资学”、“期货实务”、“公司金融”等;保险方向主要有“保险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等。对于各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以岗位为本位,按照“认识岗位———学习岗位技能———整合岗位能力———实践检验”的顺序,以岗位业务和岗位技能为出发点,按岗位划分实践学习的项目和任务,按照“岗位———任务———流程”来确立岗位能力训练内容。依此为基础“以技能为点,岗位为线,企业为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求以某一典型项目设计或工作任务中心,开展具体典型工作任务单一的技能训练,再将一个个单一技能整合为岗位任务,然后将多个岗位任务和一个个岗位的技能,按金融企业运作过程建立实战型实践教学,以模拟与实战结合的方法整合岗位核心能力,训练学生人际团队合作、决策等能力,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2、区分课堂内与课堂外、校内与校外,纵向完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平台纵向层面上,金融实践教学可分为课堂内实践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三个层次。各层次间相互衔接、相互补充。(1)课堂内实践教学。课堂内实践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第一层次,具有基础性和启发性的作用。其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和课程实训教学。案例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课前事先布置案例课题、学生自主分析;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指定学生发言,组织全班讨论;最后,总结归纳,内化提升,课后学生进行书面归纳,提交书面报告。课程实训教学即根据金融专业培养要求,针对实用性强的课程设计与职业实践相符的实训项目,进行系统的训练,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2)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校园内课堂外实践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第二层次,它是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际能力为目的的科研训练和课外文体活动。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方式:一是开展各类金融实践技能竞赛。地方高校通过举办并组织学生参加理财规划大赛、证券投资模拟大赛、“挑战杯”大赛等实践创新活动,以比赛带实践,可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举办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针对金融热点问题辩论,既可激发学生对金融热点问题的关注,提高专业责任感,又可培养其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团队意识。三是创办金融刊物。提供平台给学生创办自己的金融类报纸和期刊,可让学生在信息采集、采访沟通、文章写作等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人际能力。四是开展金融实务界专家讲座。定期邀请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的金融实务专家开展讲座,可让学生及时了解金融实务动态、掌握最新金融实务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造条件。(3)校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的第三层次,包括认识实习、学年实习、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等。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主要平台,这一平台是联系社会与学校的纽带,是学生技能训练的真实环境,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基地。

二、CDIO模式下地方高校金

1、打造优秀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金融市场瞬息万变,金融产品、政策法规不断更新,这就要求金融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时做到“统揽全局、与时俱进”。要使金融学实践教师达到目标要求,应做到“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建立优秀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4。“走出去”是指地方高校要鼓励金融学教师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出社会,多为其提供交流、培训、考察的机会,如有计划选派教师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使其深入金融实务一线,积累实践经验和实务技能;选派教师到金融实践教学开展得好的学校交流访问,提高自身实践教学水平。“引进来”则指要从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到地方高校任教,让其参与到实践教学中。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制定完备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学校要在实际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金融实践教学检查、督导、评估制度,明确指导老师的责任和具体工作要求。二是完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审、薪金因素考量上加强教师实践教学的比重,鼓励和引导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三是基于校园无线网络,建立金融实践教学网络一体化平台。教师通过该平台可在线辅导、课件示范、问题讨论、或批改作业、跟踪学生学业动态等,学生通过该平台可实训预约、信息查询、在线答疑、互动交流、网络实验学习等,师生借助该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可巩固实践教学成果。四是实现多渠道的实践教学质量监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之后,对于每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可由学生、校外专家、学校教务处三者共同实现。先由学生和校外专家分别通过网上评教系统、网上专家咨询系统对金融实践教学体系中每个子项目进行打分。此后,学校教务处选取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体系评价小组,根据金融实践教学现状,结合学生、校外专家打分情况,定期(如每学年)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调整,以求与时俱进,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3、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为使CDIO教育模式与金融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必须从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不断改进考核评价方法,增强金融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CDIO理念要求的多元化能力以及金融实践教学的多层次性,决定了金融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应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考核方法5,从学生个人学术知识能力、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四方面建立考核评价体。具体如下:一是个人学术知识能力:可通过试卷考试、口头测试、实习报告、职业资格证书等进行评价。二中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对团队分工情况、任务进展情况以及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情况、辩论情况进行学生互评,及在撰写策划书、调查报告等环节时,依其汇报、答辩情况进行教师评价。三是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课程实训过程操作情况、工作成果展示情况、参加金融实践技能竞赛成绩、校外实习单位的认可度等进行评价。四是创新能力:通过各类竞赛获奖情况、企业及市场认可度等进行评价。这种多元化、多层次的考核评价机制,能较全面地衡量学生的综合表现,更科学地检验实践教学成效,促进实践教学的完善,以利于金融人才的培养。

作者:马钦玉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赵树恩、李玉玲、张铸、钟基: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0).

[2]华克强、韩雁:CDIO人才培养一体化培养计划设计与实现[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2(10).

篇5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245-02

1 概述

2009我们国家开始全面招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并且每年以5%的比例在逐年提高,到2015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学术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1:1[1],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来越显现出来了,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因此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全面、客观和具体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现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的进行分析研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建议,提高专业硕士培养质量。

2 专业硕士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符合我国国情和教育实际。专业硕士学位本质是职业学位,强调的是实践性。我们国家的专业硕士招生时间较短,没有经验,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都是由传统的研究生培养计划调整过来的[2]。虽取得了很好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传统实践教学理念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

我国教育领域传统是“重理论、轻实践”思想,普遍认为学校就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学扎实,忽视了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更没有把实践教学放在主要的地位;对专业实践教学在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地位没有充分认识。导致学生专业方向不明确,阻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专业硕士招生规模与实践教学的规模和投入之间的矛盾

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实践教学条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现有实践教学需求。有的高校为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建立实验中心,综合模拟实验室、案例分析室等等,有的为了改善学校实践教学条件,还与一些企业合作建立了不少校外实验实习基地[3]。但是从操作的过程和结果看,许多基地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实验设备更新较快,原材料的需求量较大,大型设备的要定期保养和维护,专用的设备要配备专门的维护人员,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招生规模扩大较快,高校的办学资金很难满足这一快速增长的需求。

(3)缺乏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

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高校教师不爱从事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原有的教师知识结构明显不适应这种全面推行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展和落实。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虽然具备较高的学历和教学水平,但是没有经过专业技能训练,缺乏实践经验,而教师的实践经历是否丰富,直接关着实践教学的成效。实践经历较少的教师,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虽然不同类型研究生导师自身知识结构优势的侧重点不同,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则更需要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结构。

(4)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和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已往偏重于学术的研究生教育之间缺乏整合,实践课程的设置、教学与学生未来就业目标的培养出现脱节,很难实现较好的教学成效。实践教学环节无论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基本要求、考核方式到教学评价内容都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如何相互协调,缺乏全面控制和反馈。

(5)现行的教育管理机制滞后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现阶段,由于实践教学调研不充分,规划对全局考虑不够,不够贴近实践,规划内容不饱满,经费保障不到位等情况导致多数实践教学仅仅流于形式,不利于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些高校的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技术条件落后、适用面窄、规模小、利用率低,完全达不到实验要求,严重阻碍着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部分高校让学生自己寻找社会实践活动,难以保证实践活动是否有效进行。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另外,实践教学过程缺乏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3 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教学机构是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前提

实践教学管理要制度化: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主要工作,但是很多高校都是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本科理论教学和实践,而研究生的教学管理重点大部分是研究生的科研管理,而忽略了研究生教学管理的部分,更谈不上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管理。所以要强化研究生的教学管理。高校的内部管理应以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为目标,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和控制机制的力量,围绕教学这项中心工作,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对学生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明确岗位责任,落实奖惩措施,激发实践教学人员的工作激情,确保资金、措施优化运行,实现实践教学活动效益最大化。高校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宏观管理,做到人人有其职,人人尽其责,构建一个富有活力、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

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和管理:实践教学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与实践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密切相关。日前的高校经费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外,其他渠道都很难有额度较大的资金。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就应该努力开拓其他的资金渠道了,设法争取资金,更重要的是科学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首先要做好合理的预算,其次力争将现有资源所创造的科学成果和结晶通过与企业合作,将其转换成高校所需的物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我们开展实践授课、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在高度重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技能培养要求为标准,内外并举,优势互补,建立稳定的,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和先进性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我们可以合理规划,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活动场所和实习基地的利用率;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模拟实训室,使学生在可控状态下、在模拟的岗位环境中完成实践学习等。

(2)教师是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

师资队伍的规划建设对实践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适用人才的重任,教师的素质和教师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质量。充实学校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专职实践实验指导教师,能够让高校的实践教学更有活力。在对教师的管理方面,教师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师的引领作用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参与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具备过硬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然而,这也正是目前许多高校教师所欠缺的。虽然部分老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但这并不能等同于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应多为教师提供的锻炼机会,以及参与企业的科研和技术开发等工作。教师们更应当抓住机会,刻苦钻研,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把握学科和专业发展前沿,然后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向学生传递必要的基本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以使学生有能力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和操作。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要探索研究新的方法和内容完成实践教学内容,发现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实践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分析实践活动出现的问题,启发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分析实践方案的可行性。对学生的实践方案要加以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有效的指导方案。

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采取课堂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模拟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拓宽学生的获得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途径,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结构. 。此外可以充分利用专业课程互动的数字平台来进行资源的共享,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来增强实践教学的真实性,重点分明、逐步深入,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受和理解,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和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将学生视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要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

(3)学生管理是实践教学管理的表现

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主要从兴趣风气、成绩考核、自主参与、模拟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管理。利用实践教学的特殊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来充分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对于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及社会经验,影响学生的就业率、工作能力的因素,教师应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积极的改进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使同学们自主的参与进来。实践教学成绩的考核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因为这是衡量实践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能让高校管理者从中观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我国高等学校的专业硕士招生比较短,教学体系的建设都是借鉴专业学位的教学体系,并结合国外的教学体系建立起来的,没有足够的经验,并且高校专业学硕士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没有约定俗成的模式可循,良性运行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是需要教育工作者逐渐营建。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强化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才能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目的,同时,也有助于加快我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篇6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本项目拟构建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以会计模拟实训为基础,会计信息应用为重点,会计与财务、税务、审计融为一体,实现了会计实训逐步向会计职业的其他应用领域拓展,如财务分析、纳税筹划、预算管理等,满足会计岗位不同层次就业目标的需求;同时,将课程手工模拟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适应实务工作对相应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

(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结合会计学专业特点,以课程实训、综合实训、案例分析、社会调研及校外实习等多种形式构建会计实践教学系统,全方位拓展实践教学的空间,建立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平台,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衔接,实践教学与就业目标相对接,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相对应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教学体系。“两层”施教,落实了操作层和管理层在实践教学内容上的差异,使学生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感悟职业需求,增加学习的动力;同时主要实训项目要求学生既能手工操作、又能运用计算机完成,通过“双线”运行,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适应企业管理信息化要求。

二、“两层双线”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策略

(一)完善课程实训内容,满足双层就业目标的需要 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在现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等主干核心课程基础上将纳税申报实训、审计流程实训从课内独立出来,开设《纳税申报》、《审计流程》实训,增加《财务分析》实训。同时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研究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范围内跨年级有计划地组织企业财务案例大赛、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开放式实践教学活动。

二是增加综合模拟实训。综合实训在会计学专业学生全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其内容涵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课程,可安排在学生实习离校前一学期。综合实训包括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ERP 沙盘模拟实训等会计学专业技能训练。在此阶段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情境,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结束前,目的是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本实训需仿真企业运行环境,模拟企业经营过程的多人协同实习。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业务实训,使学生了解工作岗位的业务衔接,更深入了解企业财务活动;企业财务实训,进行手工模拟实习,了解会计数字的来龙去脉,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熟悉软件操作;财务相关服务窗口业务实训,解决学生毕业后上手慢的问题。ERP 沙盘对抗模拟实训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互动学习模式,它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课程,该课程涉及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物流、财务、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之上,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企业的模拟运作,亲身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和完整的企业管理流程。ERP 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的开设,不但培养和考察了学生综合各单科知识并运用于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也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难题,为学生就业和未来成才构建了平台。

三是在确保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效果的基础上,落实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的机会实地从事一些专题调查,调查完毕,让学生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调查结果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撰写调查报告。社会调查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夯实双线实训计划 “双线实训”即是针对一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实训手段,并将其紧密结合的一种会计实训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使用同一套模拟数据,让学生先手工完成会计循环的全过程,然后利用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上机操作,从记账凭证的输入到自动登记账薄和生成会计报表,合理地将手工核算的方式与方法运用到电算化实践中。如此,实训内容相同、实训步骤和进度均相同,最终的实训结果应该也是相同的。“双线实训”可以运用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实训中,通过会计核算软件、EXCEL等办公软件的运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一过程也可体现在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将两种不同的会计模拟实训中生成的会计资料进行互查对比,以检查其正确性,比较两者操作的异同点;另一方面还可在实践中感受到两种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此外,在校能了解企业工作思路,掌握会计实际工作和方法,缩短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三、“两层双线”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保障措施

(一)加快会计实训教材的建设 会计实训教材建设要根据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依照实践教学逐渐扩充的内容体系的要求进行研制与开发,鼓励本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重新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使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自主开发实用实训教材,且随着实践内容和设施的更新而不断修订完善。学校与企业实践指导教师每年必须集中修改实践资料,对企业实际资料进行全面加工整理,编写实践教程。保证向学生提供完整、真实、全新的辅助资料,提供企业财务活动设计方案。

(二)构建“双高”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大多是在传统的会计教育背景下形成的,缺乏会计实践教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这是制约会计实践教学的瓶颈。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既重视师资结构建设,更重视师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团队的建设。为此提出“双高”(高职称学历、高职业资格)的建设思路。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上,可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制定相关政策,激励教师在重视学历学位的同时,重视考取会计职业资格;二是对副教授以下和没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制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内容包括:(1)根据研究方向在实验室亲自动手完成两项以上现有会计专业实训项目;(2)所有副教授以下没有实践经历的教师均承担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师生比达到1:20;(3)进入实习基地参与企业实践,通过去企业实习,参与企业财会实务的处理,为教学搜集实际案例资料;通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为企业设计或完善内部会计制度,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了解企业需求,实现校企“双赢”发展。

(三)有效实践“双导师制”,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根据学院“立足唐山、面向河北,服务环渤海”的办学定位,搭建实践教学合作平台,将实习基地建设成讲座专家和兼职教师的主要来源地,为“双导师制”的实施创造条件。“双导师制”具体落实是为每位在校生配备二位导师,大二配备校内导师负责其专业学习,大三配备校外导师负责其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其目的:把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课堂训练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拓展了实践教学的空间,实现了应用型人才的零距离培养。实施“双导师制”长效机制的措施如下:(1)学生接受校外导师指导成绩计入学分;(2)学校拨专项经费用于校外导师的薪酬;(3)建立联系单制度对学生接受校外实践指导进行过程监控。“双导师制”不仅稳定了实习基地,而且创建了依托社会资源的实践教学团队。

(四)推进情景教学方法,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会计的核算对象,便于掌握会计核算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容易树立全局观念;同时情景数学还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灵感,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当前的大学生缺乏工业企业的生产实践,有的甚至从未走进过工厂的大门。如,在《成本会计》这门实务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生产的特点与成本核算程序、方法的关系,缺乏对成本核算环境的了解。因此,通过对钢铁、陶瓷、电力、机械制造等典型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组织方式,成本控制的方法和内容,成本核算程序与方法的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需求,正确理解生产特点、管理需求与成本核算之间的关系;并将与教学相关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采编整理,作为会计专业进行专业教育、成本会计教学的情景资料,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

[本文系唐山学院教育科学基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00133)阶段性研究成果]

篇7

一、外贸单证制作实务课程的实践性强

外贸单证制作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教授进出口贸易各项业务单证的缮制方法和业务处理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外贸单证基本知识、熟悉外贸单证工作的操作与管理、熟练掌握外贸制单的技能和技巧,能根据外贸合同履行过程中各个业务环节的需要,办理、制作相应的单据,具备从事外贸单证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良好的职业能力,真正成为掌握一门技术的应用型才。从以上外贸单证课程特征和教学目标来看,现行的单证教学应该紧密地围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主要目的来进行。外贸单证课程的重点应放在实践教学上,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做中长。

二、外贸单证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目前,大多院校教师都能认识到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具体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和硬件条件的改善,比如关注实验室具体设施、实践方法、实践学时,但较少从实践体系构建这个角度去研究实践教学,也缺少实践教学效果检验标准的探究。

三、外贸单证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实施

1、体系构建的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外贸单证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是使学生在各种业务背景下灵活运用外贸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制单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要充分体现社会需要、专业特点和身心发展三者的有机统一。

2、体系构建的条件

(1)硬件设施条件

当今,外贸单证的处理逐渐由手工化转变为电脑化。EDI制单即电子化的外贸单证系统,是今后国际贸易往来的重要业务方式。建立EDI实训室,引进配套的教学软件。使用EDI教学系统软件,手工制单结合电脑制单进行模拟教学,是该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EDI国际贸易系统软件进行实训实习,将学生自己所制单证与专业外贸单证系统所制的单证加以比较,从中找出差距,进而提高自己的制单能力;让学生在该系统上模拟制作各种单据,全面了解对外贸单证在外贸业务中的使用流程。

(2)师资条件

教师是外贸单证实践教学体系够建的策划者和实施者。教师应明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理清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教学实践方法的创新,利用空余时间或假期去当地的进出口企业进行实地锻炼,积累经验。尝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并对体系的效果进行判断、检验,从而不断的完善体系并发挥其作用。

(3)素材条件

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依据,更新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实训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深入进出口企业调查行业对单证操作的要求,编写教学大纲,寻找合适的教学素材,组织实践教学内容。

3、体系构建的框架

(1)从教学内容角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外贸单证指进出口业务中应用的单据、证书和文件。国际贸易业务是跨国界、跨市场的商品流动,要顺利完成一笔国际贸易业务,买卖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一方交货装运、另一方提货缴款的整个过程,涉及多个环节,这些环节一般都有相应的单证需要缮制,以满足有关各方的要求,并协同企业顺利完成进出易。外贸单证教学内容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外贸单证流转的基本过程,并学会主要单证制作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教学内容,可构建单项实训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单项实训模块是帮助学生对某种单据的认识,综合实践模块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外贸单证流转的基本过程,和各种单证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

(2)从教学方法、手段角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外贸单证实践教学方法、手段是多样性的,常见的是手工印制各种单据让学生进行制单练习和采用系统软件,模拟仿真电子制单。此外,还可运用项目教学法等手段,从贸易企业角度,依据通行的贸易惯例,以整个贸易流程为主线,设定项目任务,使学生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又能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采用何种手段应根据单据的特点和实际运用的情况,也必须和教学效果联系起来考虑。

(3)构建开放性教学体系

单证教学应立足于“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针对企业的用人要求来构建教学体系。为了增强对企业实际情况的了解,增强教学体系的实用性,单证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避免形成以学校为单位的封闭式体系,必须构建开放性的与企业联系的实践体系。比如:可聘请企业一线的单证制作专家到校指导,也应开拓渠道安排学生进入企业了解实际。此外,单证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可纳入考证培训内容,使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四、外贸单证实践教学体系质量评价的构建

外贸单证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制单的技能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后必须及时对其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主要看该体系下,教师的实践教学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学生走向社会是否能更贴近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体系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篇8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QN-21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4日

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补充和发展,是迎合知识经济时展而兴起。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培养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概念最早是在1989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通过美国的多年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创业教育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彭刚著有《创业教育学》;毛家瑞,余祖光,袁国常等分别阐述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及发展概况,王树生在《创业教育研究》中提出了创业教育在各种教育中采取的模式,指出“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应采取结合方式”。在我国,创业教育在高校领域和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已经有一部分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而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还没有人对其进行研究。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利用实践教学中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既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也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就业问题。本文通过对郑州市几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实证调查,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适应社会需求的,基于创业教育理念下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我省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现状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明确,但缺乏创业教育指导。河南省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目标明确,无论是哪个学校,只要设置了专业,从课程设置到培养目标都是逐步完善的。因专业不同而设置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和遵循一定的原则,并根据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的要求分批次的建设实训基地。逐步满足教学需要,虽然有的学校现在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是很好,但也都在建设中。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后,在职业素质养成、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上应达到的水平或标准。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缺少的是没有开展创业教育。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丰富多彩,但没有创业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通过合理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它是外在的、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体现过程,也是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河南省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学年论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计划、大学生社会实践、公益性社会劳动或者宣传活动等等,在生产实习中采取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单个教学环节上采取了多种形式、更贴近企业实际的培训模式。使学生零距离接近本专业工作性质。并且定期举行技能大塞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但是在整个的教学和比赛的过程中都没有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创业行为,此种教育形势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是个具有一定技能的技术工人或者技师,缺乏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未渗透创业教育行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定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及实施办法。它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进行信息反馈和调控,起控制作用。河南省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基本符合各个学校现行的实践教学管理,有的是教学校长直接负责,有的是校长牵头,教务处长负责,有的直接划归到学校的装备处和实训中心,教务处配合。实验室或者实训基地建设逐步达标,有的学校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且形成一套很好的管理方案。校企合作比较典型的是河南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企业领导负责,学校校长兼任企业培训部门的领导。管理机构简单,人员直接负责到位。在现有管理体系中没有渗透创业教育内容和创业行为,这是一种非常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就业和创业的教育环节。

二、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建构适应时代需要的创业教育理念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学校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课程设置,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笔者拟构建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图1)

(二)实施创业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1、建立良好的保障与支撑体系。创业教育师资的选择和培养,创业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受教育对象范围的划定,还是教育方法和方式的选择,都需要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不断摸索。组建一支专兼结合加外聘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2、以创业教育内容丰富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虽然趋向完善,但是在内容体系和目标体系中都没有创业教育内容,所以要把创业教育的内容逐步渗透到其中。创业教育的内容与目标,教育目标,即创业教育的开展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的。在教育目标确定之后,就要依据教育目标选择传授什么知识和经验,即教育内容。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形成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在河南省开展创业教育目的就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对创业有正确的认识,丰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

3、政策保障措施。创业教育的外部保障措施是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教育领域外的相关要素,包括资金、政策法规和社会文化三个组成部分。

资金方面,在加大创业投资的同时,政府应该有意识的给各教育领域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财力支持,以推动创业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上,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国家的资金投入仅是创业教育资金的一部分,创业教育资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企业和个人的援助。来自企业和个人的资金援助,通常会以创业基金的形式,为经过一定阶段创业教育、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受教育者提供创业实践的资金支持。

政策法规方面,我国政府应该在加大对创业扶持力度的同时,还需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做好创业政策的落实。一方面要落实好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各级财政部门沟通、经费运用、教育成果购买的相关政策,以及工商、税务、城建等部门对于促进创业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不断制定和完善关于创业教育实施目的、方法、内容、师资、投入上的相关规定,以使创业教育的发展得到制度性保障。

社会文化方面,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河南省是个农业大省,在我国传统“重农抑商”思想,以及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晚等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对“创业”、“创业教育”的概念还相对陌生,甚至对创业行为还有一些负面认识。因此应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广泛宣传创业政策、创业的成功案例,以及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以便为创业的进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心理氛围,促进创业文化和社会规范的构建,引导人们通过努力自主创业、不断创新、不断学习。

(三)一专多能目标体系开展创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为培养出技能型、创业型双型人才,要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与途径,渗透创业教育内容,即围绕创业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和原有知识水平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途径传授教学内容。根据我国创业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灵活的采用下述方法和途径开展创业教育。

1、学科渗透。学科渗透是通过教学提高受教育者创业能力和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以文化基础课为载体,以专业课为媒介体。可以对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学校中接受正规化学校教育的学生进行,其目的就在于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获得对市场经济的概括性认识和对经济问题的深入理解,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

2、与活动课程方式结合。活动课程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使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品质、能力、知识在教学和活动中得到提升,而且对各个领域和范围的受教育者都十分适用,具有较强的普遍性。活动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原有的各种活动中,把创业教育与培训的相关要素结合进去,如在班会、各类竞赛、勤工俭学等活动中,都可以结合进行创业教育与培训;另一种是根据创业教育的需要,开展专题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

3、开展创业教育讲座。开讲座是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内容丰富、时间短、容量大、灵活、便捷,在人数和听讲对象上约束较小,讲座者既可以是经济管理领域、科技领域、经济政策方面的专家或学者,也可以是成功的创业者。讲座自身所具备的灵活性使得它成为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教育培训方式之一。

4、组织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实践活动,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创业品质、能力和知识的一种教育方式。它要求教育者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教育和实践资源,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创业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学校的各种专业性活动毕业论文写作和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者的亲身活动帮助他们形成对创业活动的感性认识,从而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小结

本文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为切入点,构建了创业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塑造与时俱进的高技能型创业人才;二是使师生对创业教育的内容、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三是发挥高职院校特色,重实践、重技能,建立创业教育实训基地。使河南省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有的放矢。丰富了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就与市场零距离接触。为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创业型高技能型人才服务,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既解决了国家所需的“技工荒”和“技师荒”的问题,也缓解了就业压力,为解决就业难拓宽了途径,同时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侦查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教学体系

公安学作为一级学科,对其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具备系统扎实的公安学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体系和技能,具备科学创新思维能力和良好的专业学术修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其下属的侦查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依靠校内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侦查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公安专业学科,只有具备较强的公安岗位技能,才能为科研和应用工作打下基础,才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在校内教学之外强化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提高社会实践教学质量。

一、社会实践教学目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目标,是公安院校实践教学发展的前提,决定着整个教学体系的方向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不能只是为了培养学生某项或某几项具体的技能,而应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统一,也就是实践基础知识、科研创新能力、政治素质三个方面的整合。侦查学专业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目标,除了基本的侦查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科研创新能力的训练,其在实践教学中更具实质性的意义。研究生培养不同于本科生的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应更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仅“知道”该怎么做,更要“思考”该怎么做,在思考过程中培养应用创新能力。同时,优秀的思想政治品质也必不可少。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置身于公安工作真实环境和具体任务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安工作的认识,逐步在思想上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社会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实践效果。考虑到侦查专业研究生的本科来源包括公安专业和非公安专业,因此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可分为公安见习和毕业实习两种。

(一)公安见习

针对本科非公安专业的研究生需要补充公安见习,公安见习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公安工作的认识,从而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见习可以由学生利用假期,自行联系到公安机关进行,时间上不少于两个月,主要是了解公安实践状况,特别是对侦查工作的感性认识,初步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以及明确下一步的学习方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二)毕业实习

研究生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之后方可进入毕业实习阶段,毕业实习既是对研究生前期学习的综合检验,也是为毕业论文和相关科研做准备。实习前,培养单位应当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明确实习的主要项目,如侦查专业的实习至少应当包括侦查管理工作和侦查办案工作。实习中,培养单位要派专业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学生实习点进行专业理论指导。毕业实习最好由学校统一组织,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的契机,让学生深入专业对口的科、所、队,并委以一定的职务,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案件的讨论、决策中,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案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发挥学生的理论优势,为实习单位出谋划策解决当地治安问题,与实习单位协同创新,自然,具备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也能得到实习单位的喜爱,形成良性互动。正如实践教学目标中提到的,实践教学不仅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还是对学生进行忠诚教育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预先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面人生百态,在此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帮助,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各类问题,树立正确的思维意识。

三、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和合作一直是个难点,公安院校希望选择一些治安问题相对较多、执法规范和具备实践条件、专业对口的业务部门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锻炼,而由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业务部门的绩效指标影响并不大,相反其还要承担很大的责任,所以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并不高,结果导致很多院校在实践教学中出现实践教学内容与院校实践教学目标难以吻合的现象。只有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利于院校和业务单位的需要,互助互促共同发展,实现共赢,才能够实现长期的有效合作交流。而如何实现共赢,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纳入绩效考核。基层业务单位的行为很多时候是受上级单位绩效目标考核的制约,如果能将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纳入考核加分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业务单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积极性。第二,制度倾斜。比如实践教学基地的业务部门优先挑选毕业生;实践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获得院校毕业推荐的优先权等,以此提升业务部门以及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度。第三,统筹安排。不少业务部门出于警力补充的目的,而愿意成为实践教学基地,如果院校一味强调实践的专业对口,势必挫伤业务部门接受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双方在实践过程中应统筹安排,业务单位尽量安排学生到对口实习部门进行实践,学生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所在业务部门的机动力量,也要服从业务单位自身的工作需要从事相应的工作。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业务部门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效果,因此院校在选择实践教学基地之初,就应当全面考虑此问题,从而保障基地建设的长期有效运转。

四、社会实践教学教官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仅仅在于基地的硬件设施,还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官队伍。公安院校在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更应当注重教官队伍的长期培养。这不仅有利于院校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更有利于促进业务部门整体战斗力的提升。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公安院校与业务部门应当对教官队伍的构建进行深入交流,形成专门的培养机制,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官队伍奠定基础。公安院校的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公安实践部门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平台,教师带领学生到基地实习的过程,也是难得的调研机会,对教师的教学、科研都将起到促进作用。二是制度上的规范明确。教师深入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调研,参与基地的公安实践,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作为制度加以建设,丰富教师的公安工作经验,达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目的。三是在模式上,建立公安业务部门骨干与公安专业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教师实行动态跟踪研究,实现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为促进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现实践教学效果提供保障。业务部门的教官队伍建设则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出台政策。实践教学基地应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基地教官的职责、地位和待遇,对教官在精神、物质和政治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调动民警担任教官的积极性。①二是建立选拔和用人机制。由公安院校和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制定选拔标准,把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战经验的业务骨干选,建立“教官库”,公安院校将来聘用或雇用的教官都应来自于“教官库”。

五、社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一)实践教学组织的规范化

组织领导是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公安院校和实践教学基地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中心,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才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现阶段公安院校对实践教学的任务、内容规定较为笼统。院校在组织实践教学时,首先各教学单位要根据自身专业特色,按照教学计划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并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按照指导书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实践教学。各教学单位应分解出本专业业务岗位的能力点,明确实践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例如江苏警官学院在社会实践教学中以“七个一”规范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全方位地体验公安工作。这种细化的实践教学计划能够有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由于参与社会实践学生人数多,地域分布广,再加上远距离信息反馈不够及时,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主要依赖于业务单位,院校培养单位进行监督,这种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当前实践教学发展的需要。在信息化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将更多的力量纳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比如培养单位专业教师、研究生导师、业务单位领导、同行等,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化交流平台,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随时提供帮助和指导,使得实践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官三者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和及时,业务单位和院校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实践的动态,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反映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评价的专门化

长期形成的以理论课学习成绩为主的考评体系,导致院校和学生对实践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的制度得不到严格执行,很少有学生拿不到社会实践的学分,更不会有学生因社会实践而毕不了业,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出台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明确考核内容和等级评定方法,克服重宏观和结果的管理方法,加大微观管理和过程管理的工作力度,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作者:邓亮 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注释:

①刘振华.加强公安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12).

篇10

2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2.1在中山市政府政策导向下密切合作

1)中山市优先鼓励发展产业。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山市唯一一所人民政府主办的高校,与政府的合作有着天然的优势,2013年版的中山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信息安全防护、网络安全应急支援服务等信息服务产业列为中山市优先鼓励发展类产业[4]。2)搭建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平台。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安全专业多年来与广东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合作,学习最新的测评理论、测评方法和技术,并且已经逐步落实信息安全师考证计划,为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搭建了一个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平台。3)参与中山市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安全测评工作。中山市信息技术研究所坐落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中山市信息技术研究对外服务平台,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安全专业师生与中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山市信息中心合作,累计派出12、13级学生共计12人次参与中山市电子政务云平台的信息安全测评工程,为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难得的工程实践机会。

2.2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

1)充分调研企业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多年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安全专业教师先后走访广东网安科技公司、蓝盾信息安全技术公司、金山软件公司等知名企业,充分调研企业信息安全岗位需求,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珠三角信息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3]。2)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基地的实训教学作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安全专业先后与广东网安科技公司、蓝盾信息安全技术公司、中山市凌臣科技公司等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在大三期间,有部分学生陆续进入这些单位参与实际工程,提升自己的信息安全工程能力。

3“四维联动”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3.1“四维联动”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为了突出实践教学,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安全专业建成以“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信息安全工作室、信息安全技术服务中心”构成的四维联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内实训、校外实践、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的四维联动,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3.2“四维联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各主体单位的作用

“四维联动”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4个主体单位行使各自的功能,又彼此联系、前后互动,各主体单位的功能职责见表2。

3.3“四维联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各主体单位的内在关联

1)校内实训基地与信息安全工作室的双向互动。学生通过1~2年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技能培训,根据技能水平和兴趣加入到信息安全工作室,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深入研究信息安全技术,学习标准化的信息安全测评服务流程,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比如09、10级学生完成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校内信息系统渗透测试工程,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实际工程能力。信息安全工作室成员又可以对师弟师妹的校内实训项目做技术指导,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2)信息安全工作室与信息安全技术服务中心的双向互动。信息安全技术服务中心依托中山市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对外服务平台,提供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服务。经过信息安全工作室的研究学习,技能水平较高的同学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对外的信息安全评估工程中,比如10、11级学生参与的广州多迪科技有限公司信息系统渗透测试工程,12、13级学生参与的中山市电子政务云平台的信息安全测评工程。同时,信息安全技术服务中心又可以对信息安全工作室的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指导,解决相关技术难题。3)信息安全技术服务中心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双向互动。校外实训基地接纳信息安全技术服务中心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使其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程中去,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校外实训基地又可以对信息安全技术服务中心的对外服务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解决学生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4)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双向互动。学生经过2年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技能训练,根据技能水平和兴趣也可以直接进入广东网安科技公司、蓝盾信息安全技术公司、中山市凌臣科技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实际工程。同时,校外实训基地又能为校内实训提供完整真实的工程案例,提升校内的实训质量。以上4个主体单位均拥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场所,下属的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及配套设施进行资源共享,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分别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对接平台,通过“政校企”一体化,逐步完善“四维联动”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为提升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发挥主体作用。

篇1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8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物流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机遇。目前物流产业作为我国当前流通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已被列入我国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之中。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物流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需要大量的具有高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物流人才。为了适应当前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高等院校在物流人才的培养理念以及方法上都应有所创新,以培养适应现代物流运作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物流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如前所述,物流工程是物流管理与各种相关技术的交叉学科,是物流管理和现代工程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它与很多专业都有密切关系,如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工业工程、机械等专业,因此该专业具有理论与工程技术相融合、实践与理论相融合互相支撑的鲜明特点。然而通过对若干个高等学校物流工程专业的调研发现,其安排或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以下问题。

2.1专业教师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

这也是大部分工程类专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大部分的高校教师都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直接获得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后到高校任教,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由于没有在企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对于本土企业或者国外先进企业没有直观感受,更谈不上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所以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要不是脱离企业实际超前,要不是安排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的跟上社会经济生活变化的节奏。使得即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到企业实习过程中仍然感到自己一无所长,无法直接进入工作状态。

2.2实践教学设备不能满足要求

各高等学校尽管在实践教学上投入了很多的人力与物力,投放了很多设备,但是由于教学与科研资金十分有限,而购买设备又都是大额支出,所以一个设备相对完善的实验室都是经过若干年才建立完善。而当今社会,无论是机械还是信息技术都是快速发展,企业也都在不遗余力地更新换代,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差距。高等院校的实验室不可能做到像企业般即使更新教学设备与相应信息系统,因为实践教学设备不能满足相应需求。

3提升综合能力的物流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面向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物流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1)人文素质层面:培B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国际化视野的公民。(2)专业技术层面:培养具备现代物流工程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物流领域基础理论和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物流设施规划设计、面向流程信息管理中的物流大数据处理、物流交通运输及运输网络等关键工程技术方法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3)应用能力层面: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优化、企业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以及物流交通规划设计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有特色的应用型工程师。

为了达到上述培养目标,并针对专业实践教学需求,通过整合丰富的校内实验室资源、创建校外实践基地多种途径,鼓励教师开发和设计更多的课程实验,开设独立实验课,编写物流实验教程,新建成了配送中心业务实训、物流经营模拟实验、物流系统模拟仿真试验、物流分析软件实训、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物流项目策划等独立实验课程,将夏季小学期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作为集中培养学生实战能力的重点环节来抓,并以此为基础拓展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

3.1校企联合

与各种相关企业或者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既能满足教师科研与参与企业实践的需要,又可以满足学生实习与实践的需要。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与北京盛世华人物流公司、百胜集团、中都物流有限公司、日本通运(中国)国际物流公司、北京国际图书配送中心、北京伍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烟草配送中心、北京金文天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众诚一家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或已挂牌北京物资学院实习实践基地。与各物流公司签订的各种经理班、订单班及解决了学生就业需求,又增加了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

3.2引入大赛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物流仿真模拟大赛等物流赛事,是全国各高校物流类及相关专业的

本科生和教师都要积极参加的一个专业比赛活动。参

加此类物流类赛事,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视野,同时更能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并利用所学的先进物流技术与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对于教师,也能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但是引入大赛的目的不仅于此,因为最终代表学校参与决赛的队伍通常只有1-2队学生,不超过10个人。但是如果教师将大赛案例引入课堂,同时在举办校园选拔赛时,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都参加比赛,同时配备指导教师,这样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学习最新物流技术与装备和理论的一个好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3.3搭建实验平台

围绕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核心思想,物流工程专业在积极整合和利用我校已有物流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实验室、物流博物馆等实践教学资源的同时,近年来不断积极申报和筹备物流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以城市物流网络、区域物流网络及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重大设施的规划为主要对象,通过物流规划软件、城市物流规划模型等初步搭建了交通运输规划平台和设施规划设计实践平台,并将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建设物流软件设计和开发环境,完成仓储管理模拟信息平台、物流软件开发工具、基于云计算的物流应用服务信息平台和物流过程追溯信息平台等实践资源的建设。

3.4提升教师工程素质

除校内实践资源的建设外,物流工程专业还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通过寻求行业研究机构和企业广泛合作,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推进专业和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客座教授,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和理论水平较深的课程内容,进行讲学和现场解答,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任务。

4总结

物流工程专业是我国适应国际现代化和物流产发展趋势产生的新兴专业,为经济和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对于物流工程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物流工程专业的发展,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物流产业对物流应用型人才的特定需求。基于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的多元化物流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为学生建立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将传授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多种形式的充分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将来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2

1实践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在高职教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非常重要。实践教学不仅授予学生知识与技术,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影响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作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养成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教学的准备、观察、操作和完成后的总结分析的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具备科学精神。因此,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2校企深度合作,架构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学校与行业企业融合为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通过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建立一系列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专业与企业的融合,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合市场需求,企业提供项目资源,专业岗位职业技能培养按照典型的软件开发工作流程进行,采用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了软件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教学与生产相融合,通过学生在企业按照职业人岗位实践学习来达到岗位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三年不问断的学习,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基于对软件产品特点的分析及专业对接行业企业的保障,在软件技术专业中实行工程项目贯穿、岗位工作任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全程对接一个软件技术的项目,从而实现与软件类工作岗位的完整融合。通过三年对软件技术实践教学与软件设计与开发人员职业岗位职业素养的融合,实现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毕业即能上岗的水平。

3架构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托

以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合理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紧贴区域经济需求,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构建以软件技术核心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体系。

“项目贯穿式”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架构,在课程的组织上,打破了课程界限,按能力模块组织教学内容,按实验实训层次、建立模块式实验、实训体系。实践课程以核心技能和职业岗位为本,将“工作过程”融入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岗位化”、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过程“职业化”、教学环境“工厂化”、能力考核“工程化”,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上充分体现企业生产现场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很强、数量和场地足够、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位;要具有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要具有可供训练的反复性,能给学生创造反复训练的机会,在反复训练中不断提高技能熟练程度;要能进行主要专业课程和毕业实习的能力培养,使学生体验操作过程,顺利完成毕业上岗前的准备和训练。

4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分层目标体系

根据软件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能力分为3个层次:职业核心能力、专业通用能力、职业岗位特定能力。为准确定位软件开发的专业核心技能岗位的3个层次的能力范围,对典型的软件开发的工作流程的各个阶段的专业能力进行分析。按照目前市场流行的开发语言分为JAVA程序开发员、.Net程序开发员和移动应用开发员应具备的能力。根据能力分析的结果,除去岗位特定能力以外,其余软件开发流程上各个阶段的能力是各个岗位类型的程序员都应具备的能力,称为专业通用能力或软件开发能力。最后,抽取工程化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的团队合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作为职业核心能力。根据3种能力的依赖关系,建立以职业核心能力支撑专业通用能力和岗位特定能力、以专业通用能力支撑岗位特定能力的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分层目标体系。

5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架构

依据“项目贯穿式”的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架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体操作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实践教学内容的体系架构,另一个是实践教学内容实施的架构。

5.1以典型的软件开发项目构建实践教学内容

在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开发的实践课程内容体系中,每个模块中的实践教学课程性质不同,有的实践课程主要是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这些实践课程可认为是专业主要的和基本的资源模块,控制着专业教学的基本进程;有的实践教学课程是以职业核心能力实训为主,是面向工作过程的综合技术实践,它强调特定意义上的技术完整性,其载体通常表现为典型的职业核心项目案例。为了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实践性,将项目案例更好地融人课堂教学,采取分段教学或项目贯穿的教学模式。比如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基础性比较强,可分为两段来教学,第一阶段以理论讲授和验证性实训为主,学完所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再进入第二阶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项目实训。再如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等实践课程,由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所需要的开发技术,因此可采用核心技能项目贯穿的教学模式,以突出培养综合技术运用能力和项目经验。

5.2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施架构

第一课堂:以常规的教学计划内的实训课程教学为主,属于必修部分。另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职业技能实训,以加强职业导向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学生在此获得基础必修学分。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以自主性学生活动为主。在这个部分,可以完全放开也可以半放开地由学生自主选择,获得技能选修学分。

第三课堂:主要以真实的社会实践和企业岗位实战为主。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第三课堂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更为关键,因为只有与行业和企业零距离接触,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在这个部分,学生获得素质创新学分。

篇13

我国现在的艺术设计分类还比较模糊,教学的理念方式还离不开书本的理论灌输,而艺术设计确是一门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专业。问题主要存在于: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动手实践,教学理念不够前沿,相关的专业内容狭隘,教学方法单一等等问题。且同时在西方艺术设计教学的不断流入,我国现有的教学体系没有做好对各种西方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冲击的准备,导致往往不论优劣照单全收,于是“生搬硬套”“生吞活剥”的现象时有发生。

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不科学

现行的教学体系中艺术设计教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文科类院校,另一种是工科类院校。前者偏重于美术理论和美术实践教学的训练;后者则偏重于专业技术实践训练。这一点在课程设置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因此文科生考进专业美术院校,很难得到良好的工艺与技术培训。理科生考进工科院校又得不到美术理论和专业实践的训练,对美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学生走上社会的时候这些问题往往会成为他们就业的主要障碍。我们应打破这个现状,将审美与技术相结合。在艺术院校设立相关工艺实践课程,在工科院校设立更多的美学鉴赏和美术实践培训,甚至于建立院校之间的长期交流关系。让学生们学以致用,更好的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3.层次性教学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于其他专业同样有职中,职高,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但目前也出现了与其他专业同样的问题,即盲从追求高学历,而忽略了各个层次的不同优势,忽略艺术设计这门专业在实践的重要性。

二、对西方优秀艺术设计理念的借鉴与吸收

20世纪以来,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在不断的探索与借鉴。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断地融入西方的设计学术理念,力争创造符合现代人需求的现代设计。构建的“工艺与设计相结合”的设计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底蕴、实践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想象能力几个因素的相互结合,造就了包豪斯的艺术与工艺融合的设计理念蓬勃发展,包豪斯其实用且不乏鲜明的艺术风格让它在世界艺术潮流具有一席之地和广泛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兼具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民族,这一特点与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暗合,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可能也是我国艺术设计领域更容易接受包豪斯设计特点的原因之一。西方优秀的设计理念的融入,为我国艺术设计这一专业提供了广泛的借鉴,与宝贵的经验,这可以使我国设计专业领域少走许多弯路,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我们才能走上一条独立创造的设计之路。三、艺术设计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1.在共同专业教学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延展性、思维创造性、自主学习和自主审美分析性。

2.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人文教学及艺术教学等教学内容。保证设计师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和创造力。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开设专题讲座、实践基地教学研究、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等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采取以传统文化为面,地域文化为点,以市场经济为线的点、线、面式教学。在充分了解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力度。

3.加大对市场材料科学认知,信息时代材料科学发展很快,我们必须让学生及时掌握它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在设计中熟练运用它们并创造出集艺术与科学于一体的优秀作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