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的知识

健康教育的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6: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健康教育的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健康教育的知识

篇1

【关键词】 课程设计;健康教育;分娩方式

近年国内剖宫产率持续增高,引起专家的高度重视,为了降低剖宫产率,各家医院开展孕期健康教育,陪产分娩等服务。我们医院在开展以助产士管理为主导的“正常产房”[1]中,对孕期健康教育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和安排,经过实践,发现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对产妇分娩方式会产生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3月至8月在我院分娩,年龄21岁至34岁,孕37~41周,孕期无异常产科情况和内外科合并症的正常初产妇409人,按随机的原则填写调查表,根据分娩方式分为两组,自然分娩组236人,其中正常产房分娩120人,普通产房分娩116人,年龄21至34岁,平均(25.5±2.45)岁,孕37至41周。剖宫分娩组172人,年龄22~34岁,平均(26.3±3.25)岁,孕37至41周。两组资料的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调查表设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共15个。内容涉及一般资料: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等;参加孕妇学校课程的内容、没有参加的原因、选择剖宫产的原因等等。

1.3 统计方法

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

1.4 观察指标

(1)两组分娩方式分别在有或无孕期知识的产妇中的差异性。“无孕期知识”指产妇在孕期没有经过“日常知识”、“孕期营养”、“正常产房”三项课程的教育,“有孕期知识”指产妇在孕期均经过上述三项课程的教育。(2)两组分娩方式分别在有或无分娩知识的产妇中的差异性。“无分娩知识”指产妇在孕期没有经过“分娩减痛”、“拉玛择呼吸法”、“姿势待产”三项课程的教育,“有分娩知识”指产妇在孕期均经过上述三项课程的教育。(3)社会因素剖宫产与孕期知识的关系。(4)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排序。

2 结果

(1)两组教育内容与分娩方式的关系见表1。(2)社会因素剖宫产与孕期知识的关系见表2。(3)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排序依次为:婴儿安全、医生推荐、担心难产、怕痛、朋友推荐、保持体形、父母支持、选择日期和担心性生活。 表1 两组教育内容与分娩方式的关系(略)表2 社会因素剖宫产与孕期知识的关系(略)

3 讨论

目前,国内剖宫产率持续增高,其原因:(1)产科监测、干扰技术广泛应用,如连续胎心监护,B超等增加了胎儿窘迫、脐带绕颈诊断率,早期发现剖宫产指征。(2)产科医生规避阴道分娩的风险和产科纠纷,放宽剖宫产医学指征。(3)认知误区,产妇认为剖宫产安全,孩子聪明;怕影响产后性生活;对阴道分娩缺乏信心,怕疼痛,怕难产。(4)文化误区,迷信生辰八字等等[23]。其中认知和文化的误区,需要通过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使孕妇对怀孕身体在孕期、分娩、产后的变化以及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的状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正确的认知,能帮助孕妇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为分娩做好心理的、知识的、行为的准备。早期确立“意向的分娩方式”,即形成目标,孕妇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知识需求增加,健康教育产生成效。产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只有建立在自愿、客观的科学评估上,才能形成不易改变的“意向分娩方式”。孕期建立“意向的分娩方式”后,孕妇受教育的主动性增加,使孕期健康教育更有效。接受过孕期和分娩知识教育的产妇更愿意选择自然分娩方式,从而有效降低社会原因的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发展和实施,护理工作的范畴也在扩大,维持人类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护理工作从面向疾病扩展到面向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健康观念,使健康日益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人们对生存和生命的价值越来越重视,不仅希望有病能得到及时良好的治疗,而且希望不得病,终身健康,因此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我院从开展整体护理,实施健康教育以来收益匪浅。我们认识到,健康教育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也是挖掘护士潜能,展现护士才干,体现护理价值的重要手段。现根据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谈几点体会。

1 必须树立现代健康教育观和现代护理观

1.1 现代健康观念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健康概念的界定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现代健康观念。这一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他们希望掌握更多的医疗护理保健知识,这一健康观念使护理工作者对人的理解.对健康概念的理解,有了认识上的飞跃,只有树立完整的健康观念,才能把健康教育工作做好。

1.2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 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模式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按护理程序解决病人健康问题的护理模式,这是社会发展向医疗服务提出的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

1.3 转变观念是保证健康教育质量的关键 整体护理观念,确立了护理工作者要主动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确立护士必须承担多角色功能。健康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识灌输而是有助于病人建立健康行为的手段。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树立全新的健康观和整体护理观,才能为病人更好的实施健康教育。

2 必须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沟通是护士与病人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技术。学会运用沟通技巧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基础,也是获得健康教育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2.1 交谈是沟通的主要方式 交谈中护士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亲切、美好的,要注意语气,要善于总结哪一种语调易于让患者接受,易于让患者感到被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

2.2 具有易被接受的亲切感 在健康教育中,护士要以良好的仪态、仪表、言谈举止等,表现出较高的文化道德修养,给病人以可信、可亲的感觉,用娴熟的专业技术及处理护理问题的能力,取得病人的信任,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让病人有亲切感,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为实现病人的需求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其自愿接受并配合健康教育。

3 必须具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1 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及人文理论的知识 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应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和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结合人文理论如心理学、教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实施健康教育。

3.2 加强健康教育基本技能的掌握 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是健康教育顺利进行的保障,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人际传播健康教育处方,行为干预,制定和使用标准健康教育计划等基本技能,遵循评估-诊断-计划制定-实施-效果评价的教育程序,才能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水平。

篇3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03-01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2%,据统计,中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4000万,并以每年100万的速度递增。

1980年以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仅有0.3%,可现在保守估计都达到3%~4%,过去一直认为主要是遗传因素造成的,而近年来发病率增加了十几倍,显然是用遗传学说无法完全解释的,因此,近年来国际上提出了受体学说,认为胰岛素产生和发挥作用是保证血糖正常的前提,大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的产生没有问题也就是说胰岛功能并不差,主要是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导致的血糖增高。在我国,尤其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不规律不合理的饮食,加之运动量的减少,造成胰岛素长期、成年累月处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久之,体内出现了胰岛素的抵抗,血糖也就随之升高。除了遗传因素以外,更多的是由于过食肥泔、活动减少所导致的富贵病。现就其教育的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护理评估

主要包括:评估病人知识缺乏的原因,程度,具体内容,评估病人知识需求情况。

2护理诊断

缺乏糖尿病知识:与缺乏接触相关信息有关缺乏糖尿病药物治疗知识,与缺乏正确药物治疗信息来源有关,缺乏正确的就医知识,与认识有限和对信息误解有关。

3预期效果

要达到病人了解糖尿病的知识,学会正确药物治疗知识,学会正确的就医方法。

4护理措施

4.1对于糖尿病知识的缺乏:当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后,由于对于糖尿病有关知识的认识不足而导致忧心忡忡,焦虑不安甚至悲观失望。对于以上的相关因素我们做出以下护理措施:①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有关糖尿病知识和治疗方法。②教会病人及其家属根据体重、食物的热量来计算饮食的摄入量,教会患者合理安排膳食结构。③向糖尿病患者讲述使用胰岛素的指征及意义。④指导患者监测血糖,尿糖及怎样预防和处理低血糖。

4.2潜在并发症――感染:感染会导致各个系统感染,如呼吸系统会合并肺结核,肺炎等。泌尿系统会导致肾盂肾炎及其皮肤感染,口腔感染等,对此设定以下护理措施:①合理控制饮食,防止过高血糖是关键,因为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另外适当地锻炼能够防止感染机会的增加。②严格遵循抗菌技术操作。③指导病人皮肤保健,足部保健:a.用中性无刺激肥皂及温水洗澡。b.糖尿病病人皮肤干燥切勿抓伤导致感染不易愈合。c.足部每日温水洗脚。由于糖尿病病人末梢血液循环差,禁用过烫的水,以免烫伤。d.穿清洁、棉线袜子,鞋袜宽松为佳。

4.3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①由于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断或用量不适而导致疲乏,四肢无力,极度口渴,多饮。多尿。②过肌或过饱饮食不当可出现酮体,恶心、呕吐等。③感染以及如创伤、分娩等应激情况导致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出现呼吸深大,烂苹果味,意识模糊以至昏迷。对于上述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应做出以下护理计划措施: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无误地监测血糖、尿糖、血钾等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数值。“三多一少”症状是否加重,病人呼吸频率及深度。②确记录24h出入量。③控制病情稳定后,指导病人合理安排饮食摄入量,避免饮食不节所造成酮症酸中毒。④防感染。

长期检查及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使病人不愿面对现实。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治疗方法是比较关键的,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现实、面对疾病,最终战胜病魔需要以下具体的护理措施:①认真听取病人的倾诉,关心其感受,认识到病人的忧虑,对病人表示理解,应以朋友的身份去感受他们。②对于陌生的治疗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与紧张度,给予患者一份亲切和谐的感觉。③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让患者了解只要坚持治疗,可以向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④引导患者摆脱焦虑情绪,培养有益的兴趣和爱好,适当地户外活动等。

篇4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管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且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致残、致死率很高。重视糖尿病的家庭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并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现通过对64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在心理、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相关知识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08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64例、均符合 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31~68岁,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60例, 其中有30例患者为合并糖尿病视网膜、肾病等病变。

1.2 方法 对64例入住我科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变化情况;监测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探讨糖尿病相关知识改变是否影响血糖的控制效果。

1.3 研究步骤

1.3.1 告知患者此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取得其同意。

1.3.2 在入院后第2d发放调查问卷,患者自行填写,定时回收。监测并记录患者住院当天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

1.3.3 在住院期间给予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 内容包括:①基础知识:病因、症状、体征、诊断、分类、治疗方法等;②饮食治疗:膳食控制的目的、原则、总热量的计算、如何进行食物交换、饮食结构、三餐分配等;禁吸烟、饮酒、忌辛辣食物[1]③运动疗法:运动的目的、注意事项,运动前的准备、运动类型、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④血糖监测:血糖监测的目的、时间、频率,血糖仪的使用、注意事项,正常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等;⑤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各类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胰岛素治疗:应用胰岛素时必须按医嘱准时、准量、准确的方法注射,注射部位可以选择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及臀部交替使用,每次注射穿刺点要错开,以免发生硬结及吸收不良[2]。低血糖的预防、识别及应急处理等;外出时应携带指示患有DM的身份卡,以备失去知觉时能够得到及时救助[3]。⑥并发症的防治:以足部护理为重点包括皮肤、口腔、会等的护理。

1.3.4 在出院前1d发放调查问卷,患者自行填写,定时回收。监测并记录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

1.4 研究工具 :采用世界健康基金会在中国糖尿病教育项目组提供的“糖尿病知识问卷”,共30题(内容涉及糖尿病一般常识、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以及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6个方面),本问卷30分为满分,26~30分为良好,21~25分为一般,20分以下为差。

2 结果

64例糖尿病患者经过完整、系统的健康教育后,糖尿病知识大大提高。见表1。

表1 糖尿病患者入院及出院时对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对比

表2 血糖控制水平(单位:mmol/L)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病情的控制。有效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糖尿病患者,能积极主动地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可明显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完善糖尿病健康教育,努力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使院内院外不脱节,是目前糖尿病治疗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蓉. 合理饮食对老年患者康复的体会.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7, 4 (10) : 944.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152-02

doi:10.14033/ki.cfmr.2016.26.086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疾病谱的改变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患者就诊时希望了解和药物治疗相关的知识,而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如果对药物剂量、使用方法、给药时间、用药注意事项、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能正确掌握和解释,会直接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出现药物治疗之外的副作用。本文旨在分析患者在用药知识方面缺乏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保证安全用药,提高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患者800例,其中进行用药知识健康教育前400例(2011年3月-2012年3月),开展用药知识健康教育后400例(2013年3月-2014年2月)进行用药知识调查。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调查都是在患者知情同意、意识清醒、语言表达清楚的状态下进行。设计调查问卷,每题满分为5分。得4分及以上评定为知晓;3~4分评定为部分知晓;3分以下评定为不知晓。表1显示了健康教育前的结果:用药知晓率平均只有78.17%,部分知晓7.42%,不知晓14.42%。

1.2 改善方法

1.2.1 分析患者在用药知识方面缺乏健康教育的原因

1.2.1.1 护士临床用药知识缺乏 药理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护士如果仅仅依靠在校学习的药理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临床实际需要。临床药物种类、名目繁多、各种新药层出不穷、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不一样,各种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如盐酸氨溴索不宜与碱性溶液混合,氨茶碱与西咪替丁合用可增加茶碱的血清浓度和毒性等。工作中护士如果不加强学习,就很难熟悉用药知识,也不能满足对患者进行这方面健康教育的要求。

1.2.1.2 护士人际沟通能力差 传统的医学模式认为护士只需要执行医嘱,不强调护患沟通,导致护士缺乏与患者沟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之有的护士沟通能力欠缺,做不到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活动中:如在执行治疗护理操作、巡视患者、床边交班时。虽然医院对护理人员就沟通的内涵、要求及技巧进行了培训,但效果不明显,尤其是低年资护士,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护士整体沟通水平提高较慢。

1.2.1.3 护士编制不足 笔者工作单位是校医院,护士少,年龄结构偏大。学生来医院治疗大多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短时间内工作负荷较大时,对用药的健康教育就不够系统。

1.2.1.4 管理层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 来院就诊对象是教职工和学生,文化层次高,用药安全意识较强,希望受到这方面的健康教育,但是管理人员注重绩效,对健康教育方面的关注度不够,也导致护理人员在这方面的观念淡薄。

1.2.2 改进措施

1.2.2.1 加强学习,提高意识 每周在科室会议上向全体护士反馈用药知识方面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加强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法规的知识学习,明确护士工作职责,强化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信念,树立安全意识,规范个人医疗行为,从思想上认识到药物指导的重要性,保证安全用药[1]。同时加强对护士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其健康教育水平,在院内组织护理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讲座,由护士长和护理骨干授课,既增强了授课者的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学习者的水平。选派护理骨干利用假期外出进修学习,拓展专业知识,借鉴他人经验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授课和实践指导,使其他护士不断获得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前沿的护理健康教育技能,为有效实施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1.2.2.2 加强临床用药知识的培训 护士既是临床用药的实施者,又是用药效果的监测者[2]。护士药理知识掌握是否扎实全面,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用药效果与安全,也影响到能否科学指导患者用药,所以一定要加强对护理人员药理知识的培训[3]。科室统一购买《临床护理药物手册》及《常用药物使用须知及配伍禁忌》;考虑到科室护士年龄较大,每次只安排一种药物的学习内容;随着临床新药的不断出现,要及时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专人负责收集药物说明书,指导临床正确配伍和合理用药。护士不仅自己要正确用药,还要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如口服或注射头孢类药物应告知:服药期间以及停药一周内忌饮酒,同时避免服用含乙醇的药物或食物,如藿香正气水、酒心巧克力等。

1.2.2.3 规范药物使用流程 治疗给药时,明确告知患者所用药物名称、主要药理作用及副作用以及如何减少副作用。注射或静脉用药要现配现用,放置时间不宜过长,需要冷藏的药物一定要放在冰箱;对于口服药护士可制作小卡片,将药品名称、剂量、用法写在卡片上,让患者一目了然,注意字体要大,字迹不能潦草;对于一些特殊药物可以制成醒目的标识:胃药分饭前30 min、饭后30 min服用,可打印成“饭前30 min”、“饭后30 min”直接贴在药品包装盒上,避免了患者来回询问如何服药的现象,也增强了用药的安全性。

1.2.2.4 健康教育指导个体化 根据不同病种、不同年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可以选择其信任的护士,采取聊天、拉家常方式了解其用药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配合药物宣传手册进行指导;遇到输液过程中擅自调节滴速的,明确告知滴速过快的危害;一些常见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医院外请专家做专题讲座,进行服药指导,护士可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活动始终:如执行治疗护理操作、巡视患者、床边交班时,都要抓住时机进行健康教育,告知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及次数是患者接受指导、提高安全用药的关键。

1.2.2.5 定期进行督查 护士长定期进行不同形式的提问和考核,了解护士对常用药物知识知晓情况,并向患者发放调查表,了解患者对药物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护士的用药知识健康教育患者是否满意,并结合反馈意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进行改进。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宜及时反馈给医院药事委员会,由药事委员会收集资料并及时信息,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1.2.2.6 增加护士编制,合理排班 医院领导向学校申请增加护士编制。排班时护士长根据工作量多少,治疗难易程度,弹性排班,做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以便较好地完成每个班次的工作,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4]。平时护士长与护士要多沟通交流,让护士认识困难,充分协调,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有效时间进行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还可以向领导申请改善护理硬件设施,为临床护士提供方便、安全、有效的操作设备[5]。

1.3 统计学处理

对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用药知识知晓率数据采用Origin 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Pair-Sample T-Test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以P

2 结果

经过近1年健康教育后,2013年3月-2014年2月对来院就诊的400例患者再次进行用药知晓情况调查,显示患者用药知识知晓率达93.75%,部分知晓5.50%,不知晓0.75%,见表2。

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用药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开展健康教育前的患者(P

3 讨论

通过对患者健康教育缺乏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特别是规范用药及健康教育指导个体化后,避免了老年人服药中漏服、错服的问题。刘荃珍等[6]曾做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调查,其中错用、漏用药物一项比例高达57.63%。高校医院服务对象是知识层次较高的教师和学生,用药知识需求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要努力适应这种需求,加强用药知识水平的学习,让患者满意。

健康教育是护理新模式的职业要求,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运用于护理工作中,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更新的产物。通过健康教育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指导患者药物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向人们传播正确用药理念以及维护健康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炳强.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9):135-137.

[2]黄宏春,林京,刘绊.临床护理人员用药知识掌握的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4,21(4):39-40.

[3]徐蕴芳,于秀玲.用药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初探[J].军队医药,2001,11(2):77-78.

篇6

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学生不仅要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思想。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可以健康地成长,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和意识,学生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家庭和学校也担负重要责任。当今社会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关注,生物教学是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载体,生物教师承担着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生物教学中对健康教育知识进行普及时,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将健康知识融入生物教学中,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以教材为蓝本,开展专题的关于健康保健的课堂活动

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健康也越来越重,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在生物的教材中,涉及很多关于健康的知识。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健康的知识的兴趣很高,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适当的健康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普及营养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

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体需要摄取大量的营养,这些营养来自于我们吃的食物,食物能够维持人生长的大量营养,对中学生的生长发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饮食是否健康,对于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实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脸上会长青春痘,男生女生都有爱美的天性,因而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子女都非常溺爱,对于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因而学生容易养成不好的饮食习惯,如挑食、不爱吃饭、喜欢吃零食等。现在的高中生活比较紧张,加之学生挑食的毛病,不喜欢吃学校食堂的饭菜,有的学生甚至中午只吃方便面或零食。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对方便面或零食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将结果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只是方便面或零食不能提供生长所必需的营养,从而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健康教育的趣味性。

健康教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如:人在发烧时用什么方法可以降温。学生经过查阅资料、讨论得出结论:人在发烧时,可以在人的额头上敷冷毛巾,促进热量的蒸发;可以擦拭医用酒精,酒精在空气中比较容易蒸发,在蒸发的同时带走热量,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3.利用生物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为了能够提高学生一天的学习效率,安排学生一大早就进行晨跑运动。然而,根据生物知识表明,清晨6点是一天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时间段,在这个时刻进行晨跑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冬天时,因为天气寒冷学生将门窗关紧,随着时间的延长,室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因此需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学习效率。

二、通过生物教学,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生物知识的发展通过很多人的实验研究,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在这些人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对于学生性格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1.结合生物的科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不屈意志。。

人生之路充满挫折,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现在的学生经历的太少,碰到挫折往往会不知所措,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通过了解一些生物学家的生平及经典的实验,讲述挫折、失败与成功的关系,引导学生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磨炼意志。

2.通过生物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人际关系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至关重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擅长与人交流,是新型人才所必备的素质。根据教学的内容组织一些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得出结论,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结合生物知识,了解生命的可贵。

当今学校的安全事故频发,学生对生命不重视,为了一点小事就可以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针对这一现象,生物学上有关于生命起源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生命形成的过程,体会母亲怀孕及分娩的辛苦,了解生命的珍贵。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珍贵和重视自己的生命,也更加珍视别人的生命。

三、物竞天择,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提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强者才能在社会中生存下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只有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性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被社会接纳。人在社会有其自己的分工,每个人的工作是独立完成的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结语

在生物教学中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健康教育在高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生对于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对于未知的世界会进行自我探索,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容易走上歧途,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健康知识的普及非常重要。

篇7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94-01

我国艾滋病有较为严峻的流行趋势,该病已从高危人群逐渐扩散到普通人群。但是经过大部分的现况调查表明,普通人群在艾滋病相关知识方面具有较为匮乏的特点,且对该病的态度较为负面。我院对体检人群予以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对象2600例,其中女955例、男1645例,年龄为21-53岁,平均年龄为(34.9±0.4)岁。

1.2 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实施。所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的内容有接受体检者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得来源、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情况、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教育程度以及一般情况。之后予以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且5d后体检人员对体检结果进行领取的同时予以先前相同问卷的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计量资料用χ〖TX-*3〗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P

2 结 果

2.1 接受体检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来源情况 2600例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来源情况为其他3.04%、医务人员2.50%、网络9.07%、街头宣传16.50%、电视广播48.11%、报刊20.79%。

2.2 接受体检者教育程度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的关系 2600例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中,大学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95.94%、高中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64.51%、初中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51.19%、小学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20.42%。

2.3 接受体检者在接受健康教育的前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对2600例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实施健康教育之后,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健康教育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艾滋病(AIDS)属于获得性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其是由于人类的免疫缺陷病毒导致的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当今世界,艾滋病较为流行,其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及危害的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的问题之一,已经成为严重社会问题。目前该病没有可以治愈的相关药物,亦没有预防的相关疫苗,唯有进行行为干预及宣传教育。

在本次研究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来源情况为其他3.04%、医务人员2.50%、网络9.07%、街头宣传16.50%、电视广播48.11%、报刊20.79%,由此可知广大群众艾滋病相关知识主要的来源为广播电视,其所起的宣传教育的效果较为良好,值得进一步加强与推广。且街头宣传以及报刊亦起到一定效果,所以也要加大此两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的力度。而医务人员具有较少份额的主要原因为普通人群较少接触医务人员。

在2600例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中,大学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95.94%、高中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64.51%、初中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51.19%、小学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20.42%。由此可知知晓率随着民众文化程度的增高而提升。所以要对具有较低文化程度的人群加大该疾病的宣传教育力度。

对2600例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实施健康教育之后,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健康教育之前。尤其为正确使用安全套是否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是否会感染艾滋病等项目的提高程度较大。但是亦可看出广大群众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还要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

综上所述,对体检人群予以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值得临床工作中积极实施与应用。

参考文献

篇8

在我国艾滋病(HIV)呈现多层面、多渠道、快速度的中度流行趋势,其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并由高危人群扩散与普通人群,局面十分严峻。面临艾滋病性病疫情的严峻局面,研制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应对模式是全球(尤其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当今,以预防艾滋病为目的宣传教育模式多种多样,但在大学校园实施青春健康教育的模式国内外都很少见。本文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我校529名在校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前与青春健康教育后的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校自愿参与青春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训的4个年级段的在校大学生529名,分别于青春健康教育前与青春健康教育后发放调查问卷。529名大学生中男311名,女218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为21岁。

1.2方法在实施青春健康教育前与青春健康教育后,分别对529名大学生发放问卷(采用本市青春健康教育项目设计组所设计的问卷),以只标明性别、年龄,不记名方式独立完成问卷,问卷内容主要为:与生殖避孕相关的一些知识、对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艾滋病性病的预防知识和来源、有关性行为的一些态度等。

1.3统计学处理调查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以P

2结果

2.1实施青春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传播艾滋病的三大途径、日常一般性接触不会导致艾滋病传播、发生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可使艾滋病传播几率降低等知识的正答率与实施青春健康教育前相比差异明显,P

2.2施青春健康教育前后大学生性观念的比较见表1。

2.3施健康教育前后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感染者态度比较见表2。

篇9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on 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among nursing undergraduates. Methods Seventy-five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based on cluster sampling for this study. Health education on AIDS for two months was offered. A questionnaire on 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was used for the study. Results The total scores of 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among the respondents after health education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12.3,8.7;P

[KEY WORDS] Nursing undergraduate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Attitude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是一种既无有效疫苗预防,又无特效药物治疗的疾病[1]。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护理本科生(简称护生)在护理行业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会成为护理行业的中坚力量,成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生力军,因此迫切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机会。为了了解护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态度等的现状,探讨适合护理本科生的健康教育模式,我们对青岛市某高校护生进行了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教育前后AIDS知识、态度进行了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按整群抽样法从青岛市某高校抽取护生75名,男3名,女72名,年龄为21~24岁;平均(22.06±0.63)岁。26名护生曾经接受过有关HIV/AIDS的专业培训,49名护生从未接受过相关培训。以往获得有关HIV/AIDS知识的途径依次为学校、报纸和电视。

1.2 健康教育方法

75名护生接受2个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每周1个单元2个学时,一般安排在周末晚上。教育方法包括知识讲座,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观看录像,游戏等。教育内容除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外还包括艾滋病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艾滋病病人的护理及职业防护,与艾滋病相关的机会性感染,对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社会支持,与艾滋病相关的咨询技巧等。教育内容突出对艾滋病病人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同情的主题,充分激发护生对艾滋病病人的同情心理,减少和消除护生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教育前后调查护生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态度,以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参照WHO目前最常用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表,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设计并请教美国和中国的护理专家及艾滋病专家修订制成中国护士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表。本量表由72个条目组成,分为艾滋病知识方面的问题(由18个条目组成,包括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的安全行为,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及临床症状4个方面的问题)及艾滋病态度方面的问题(由54个条目组成,包括艾滋病病人的权利、隐私权以及对艾滋病病人歧视等方面的问题)。艾滋病知识方面的问题评分采用3级评分法,每个条目的回答按“是”、“不知道”、“否”分别赋值,正性条目的赋值为“2、1、0”,负性条目反向赋值。总分0~36分,分数越高,说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好,<12分表明对艾滋病的掌握程度处于低水平,>24分为高水平,12~24分为中等水平。艾滋病态度方面的问题评分采用5级评分法,每个条目的回答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赋值,正性条目的赋值为“5、4、3、2、1”,负性条目反向赋值。总分54~27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生对艾滋病及病人的态度越趋向于正向,<135分表明护生对艾滋病及病人持负性态度,>190分为正性态度, 135~190分表明态度不明确。对于每一子条目,平均分<2.5分表明护生态度为负性,>3.5分为正性,2.5~3.5分表明态度不明确。

正式测试前选择了25名研究对象进行了信度测试,其信度系数(Cronbach’s α系数)为:总调查表0.80,艾滋病知识调查表0.70,艾滋病态度调查表0.85。

分别在培训前及培训后采用匿名的形式让研究对象单独完成问卷。培训前发放问卷75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回收有效率93%;培训后发放问卷75份,回收有效问卷72份,回收有效率96%。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采用x±s表达,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与健康教育前比较,护生健康教育后知识总分、态度总分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t=8.7、12.3,P

3 讨

艾滋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的公共健康问题。护生作为未来护理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接触HIV/AIDS病人的机会越来越多。护理HIV/AIDS病人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大挑战。而且护士还承担着教育者的角色,把艾滋病的有关知识传授给病人及一般人群。因此,对护生进行有关艾滋病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以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既能为艾滋病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而且还能有效地进行自我防护。

本研究显示,学校是护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这表明学校在对人群,尤其是对护生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国内对一般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获得艾滋病知识的前3位途径依次为电视、报纸和广播[2]。显然,电视和报纸这类大众媒体不论在哪类人群中都是主要的宣传艾滋病的途径。然而,在对具体人群进行宣传教育的时候,还需考虑这种途径的有效性,对学生而言,学校的宣传教育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而对于贫困地区的人来说,广播、墙报也是有效的宣传手段[3]。因此,提醒我们在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时要应用多种方式,充分考虑人群获得途径的有效性,人群的接受程度,人群的喜爱方式,经济状况等等。

转贴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对护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有明显的效果,知识总分教育后较教育前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与国内外的报道相一致[4]。但仍有部分护生对有关安全套知识的具体细节存在误解。例如,天然皮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效果优于橡胶质地的安全套、安全套上使用剂可降低HIV感染机会两题得分较低,分别为1.29±0.71和1.43±0.87。同时,与感染HIV的配偶深接吻,或将舌头放入对方口中时会感染HIV一题教育后得分有所提高,但仍然较低。其余问题得分均在1.75分以上。在进行健康教育之前,护生对艾滋病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3大途径有较好的认识,但她们对咳嗽、打喷嚏,与艾滋病病人同饮一杯水、同用一个浴盆、共用游泳池等安全行为认识不清,得分较低,这不利于艾滋病的防治,同时也影响他们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容易对艾滋病产生恐惧感,必然影响对艾滋病病人的护理。经过健康教育后护生对这些安全行为有了正确认识,得分均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健康教育后护生关于艾滋病的态度总分较教育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54个子条目中有15个子条目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同时还有3个子条目的得分教育后比教育前有所降低。而UWAKWE[5]的研究表明,艾滋病培训能够显著改变护生对艾滋病的态度,并能提高护生的护理意愿。本文结果与其报道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本次教育时间较短有关,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可能无法改变护生的某些看法。因为态度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意向三个方面的内容。对艾滋病的态度更多的是倾向于情感方面。知识是改变护生对艾滋病态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还有很多其他因素能影响态度的改变。同时,由于教育时间较短,护生的知识还不够全面深入,这更加促使了护生对艾滋病态度的不稳定性。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护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善护生对艾滋病的态度。但是由于本次健康教育时间较短,护生对某些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掌握还不够准确深入,态度也不够明确。这都有可能影响护生以后在护理工作中对艾滋病病人的护理。因此,对护生开展有关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应该长期持续地进行,使护生对艾滋病有明确的认识,能够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为艾滋病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参考文献】

篇10

目前,传染性疾病仍然是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常见疾病,为贯彻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项目工程”精神,帮助提高农村居民卫生知识水平,增强防病意识,提高健康水平,笔者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4种重要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共完成对600名农村居民的调查,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调查病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肺结核、乙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艾滋病4种传染病为调查病种。

调查项目: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患病表现、预防措施、健康教育需求四方面。

调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以定西市安定区口镇农村、集贸市场18~65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由调查员根据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面对面问答调查。共发放问卷612份,收回有效问卷600份。

评价方法:①对4种传染性疾病防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对传播途径、患病表现、预防措施等三个方面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对传播途径:分准确回答、部分知晓、完全不知晓三种情况。对患病表现:分主要表现知晓、个别症状知晓、完全不知晓三种情况。对预防措施:分基本知晓、部分知晓、完全不知晓三种情况。②健康教育:分需求和不需求两种情况。

资料处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统计得出,600名农村居民对传播途径的准确回答率由高到低分别是:细菌性痢疾(95.0%)、肺结核(56.7%)、乙型病毒性肝炎((37.3%)艾滋病(29.0%);对预防措施的基本知晓率由高到低分别是:细菌性痢疾(70.0%)、肺结核(53.0%)、乙型病毒性肝炎((41.0%)艾滋病(23.0%);对防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次序依次为:乙型病毒性肝炎(97.7%)、肺结核(90.3%)、艾滋病(74.0%)、细菌性痢疾(71.0%)。见表1。

讨 论

传染性疾病是人类生存的主要敌人之一,掌握其传播特点及预防措施是人类战胜该类疾病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经过各级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的艰苦努力,我国广大农村居民对传染病防病知识的掌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有了很大进展。但不容忽视的是,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仍然任重而道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和干预能力相当有限,传染性疾病仍然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存。掌握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知识,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此次调查发现,人们对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防病知识相对丰富,基本掌握其预防措施的超过一半。而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的知识则相对贫乏。但总体而言,能够准确回答疾病的传播途径、患病后主要表现、预防措施的人群比例则偏低。

篇11

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自我护理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治疗后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结论: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健康教高血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38-02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发病率近几年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除了患者的家族遗传因素之外,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所发生的该病也是导致该类病症患者人数不断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而对该类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以使患者的自我保健和护理意识显著增强[1]。本次研究中选取82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病例,对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对其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抽样患者为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就诊的82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62至86岁,平均70.1岁;患高血压时间1至14年,平均4.6年;干预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61至88岁,平均70.4岁;患高血压时间1至12年,平均4.2年。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主要措施包括:①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教育档案;②对患者进行系统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教,主要内容包括:将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编成一个小册子发给每位患者,将高血压发病的主要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的相关措施、并发症的先兆向其进行系统的介绍[2];③指导患者使其学会自行对血压水平进行检测的方法,嘱咐其定期来门诊进行复查,身体状况稍有异常应该及时就医,且不可马虎大意[3];④帮助患者改善饮食结构:戒烟,对饮酒量进行限制,食物应该以谷薯类及豆类为主,饮食应该保证清淡,尽量少吃咸食,辅以蔬菜和水果,可以适当进食一些蛋类、鱼虾类、畜禽类及奶类食物。尽量不要食用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物,使热量的摄入和消耗保持平衡。每天应该多饮温凉水,使血液黏稠度降低,使心肌梗死和中风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嘱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参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活动,但活动强度应该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切不可过于劳累。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患者自信心提高,心情舒畅。日常生活中还应该避免情绪较大幅度的波动,过喜或过悲都会对病情的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自我护理评分的改善幅度、病情复发率进行对比。

1.3数据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

2结果

2.1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自我护理评分改善幅度。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分别为(30.72±3.17)分和(38.75±3.02)分,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

2.2高血压复发率。常规组患者停止治疗一段时间后10例高血压症状再次复发,病情复发率为24.4%;干预组患者停止治疗一段时间后2例高血压症状再次复发,病情复发率为4.7%。两组治疗后症状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P

3体会

健康教育干预可以对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更加重视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和对其自我护理能力进行培养,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病情监测能力、治疗的依从性、运动和饮食干预、对疾病正确认识、调节和控制情志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使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对高血压患者主动参与治疗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从而对改善其行为产生积极影响[5]。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指导帮助患者养成生活的生活方式的方法,使患者能够更加主动改变一些已经养成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宇洁,刘国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摘要)[J].中华内科杂志,2009,39(12):139-140

[2]林桂洪.市居民膳食行为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2(14):126-127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98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男45例,女53例;年龄42~81岁;糖尿病病程4~21年。同期住院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男37例,女39例;年龄45~84岁。诊断参照Megnsen DN分期标准[2],均属DNⅢ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ER)为30~300mg/24h,血肌酐、尿素氮在正常范围内。

1.2 方法

健康教育前后采用同一份自行设计的自评式问卷分别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为糖尿病肾病的基础知识,门诊共收回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95.7%,病房共收回问卷76份,有效回收率100%。根据各项内容回答是与否,统计肯定率,采用百分比构成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健康教育由本院糖尿病科医生、营养师、护士、及患者和患者家属共同完成。健康教育的方法采取课堂式教育、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示教、电话咨询、资料 发放及看录像等。所有入选者教育前后分别测血压,包括SBP和DBP、FPG和2hPG、HbA1c、LDL、UAER、Cr及BMI等。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x±s)表示,调查前后的资料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肾病的基础知识有了明确了解,知道如何预防、诊断、治疗糖尿病肾病,包括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何时使用胰岛素及使用胰岛素时的注意事项,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目标,低血糖的反应等。这些基础知识包括持续性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标志,控制糖尿病肾病需控制血压、血糖,降低血脂、适当摄入蛋白质、戒烟等。早期应用ACEI、ARB或其他降压治疗能减少白蛋白尿,维持肾小球滤过率,延缓终末期肾衰的发生,延长生存期。健康教育前后比较,患者的血糖、HbA1C、BP、LDL、肾功能、URER均有了明显的改善(P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人均寿命延长,生活饮食习惯,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且由于治疗方法的改善,生存时间的增加,从而肾脏及其它并发症也增加。据最新统计,中国约有5000万人正面临着糖尿病的威胁。多数糖尿病患者最终不会发生肾脏病变,一些长期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中同样可出现糖尿病肾病。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是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的主要葡萄糖转运体。最近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不同个体间系膜细胞GLUT1菜单达及调控上的差异有可能是部分患者易患肾脏损害的因素之一。而且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还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在一些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家庭史的患者。此外,在不同种族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存在着差异。这此均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持续性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标志,在存在视网膜病变而且排除其他肾脏病变或肾小管疾病时即可诊断。近年来研究发现,影响糖尿病肾病的因素有:全身性和肾小球性高血压,蛋白尿,血糖控制情况,血脂异常,蛋白质摄入,吸烟以及遗传情况[3]。通过教育,目的是让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基础知识,明确预防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主要策略是控制血压、血糖及低蛋白饮食,良好的控制血糖目标是HbA1c

4 预防

本病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常见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①所有的糖尿病人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要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查;②有条件时应做尿微量蛋白测定和β2-微球蛋白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增加要3~6个月内连测3次以确定是否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③如果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增加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其增加的因素如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者应高度警惕并注意努力控制血糖使之尽可能接近正常若血压>18.7/12kPa就应积极降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同时还应强调低盐低蛋白饮食以优质蛋白为佳。

参考文献:

篇13

高血压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会对机体的脑部、心脏以及肾脏等重要器官产生不利的影响,危害其器官的功能以及结构,从而导致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人们对高血压相关防治知识了解甚微,从而导致我国高血压控制达标率十分不理想,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相关防治知识的教育宣传,并为高血压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并进行追踪随访,使居民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有了更深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1月对我院所服务的社区40周岁以上的126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于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2年后的2018年1月进行2次问卷调查。参与本次研究的126例患者中有男性66例,有女性60例,年龄为40岁到72岁,平均年龄为(58.31±5.21)岁。有肝脏、肾脏功能障碍、丧失自主行为能力、有严重高血压并发症的患者已经被排除在本次研究以外。126例患者的基础资料满足本次研究的需要,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前问卷调查 2016年1月,进行首次问卷调查,根据健康宣教的内容和社区人群高血压的特点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生活情况,对高血压预防和控制知识的了解情况,自身的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的治疗基础情况。对126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分组进行现场问卷填写,当场填写当场收回,确保100%的问卷回收率。

1.2.2 健康宣教的主要内容 健康宣教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健康手册学习两大方面的内容。健康教育由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健康控制小组人员共同进行。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每年4次随访和一次全面体检,将126例患者分组进行分别的讲座,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高血压病理的认知,正常人的血压正常范围,生活习惯、饮食、运动、心理、依从性等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高血压主要的症状表现,高血压对患者的危害,高血压是一种终身疾病等等。并为高血压患者现场测量血压,为高血压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日常治疗方案,并在完成讲座之后,发放定制的高血压健康手册。

1.2.3 健康教育后的问卷调查 2018年1月,再次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接受过调查的126例患者在1月内分批次完成了第二次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与之前相同,当场填写当场收回,问卷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工具,对研究过程中记录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分?e用 t 和 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 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对于健康教育内容中涉及的5项防治知识进行提问,干预前126例患者中有54人答对,知晓率为42.8%。进行干预之后,再次统计有101例患者答对,知晓率为80.1%,干预后的知晓率相较于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2.2 血压控制情况

在进行干预前,126例患者的收缩压平均为(172.1±15.2)mmHg,舒张压平均为(98.8±7.1)mmHg,而进行干预后,126例患者的收缩压平均为(127.3±17.5)mmHg,舒张压平均为(81.0±5.7)mmHg,此外,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状况,也较干预前有了显著的改善,干预前后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