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6:1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钢琴音乐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国钢琴音乐在教学中之所以出现被忽视和冷落的尴尬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钢琴老师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意识比较淡薄,存在“崇洋”的教学理念;对钢琴音乐的民族性理解不深甚至出现误解,教师的素质和修养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指导方针。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授业之师在教学中对民族音乐都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学生就更可想而知了。其次,从客观条件上看,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教学中之所以得不到重视和普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钢琴作品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比较缺乏,创作性的作品比较少,基本上都是由中国传统古曲和民间音乐改编而成的,缺乏创新,这是中国钢琴音乐一直未能站上国际舞台得到世界认可的主要原因。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发展,我们不能总是走老路,吃“老本”,应该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放宽视野,勇于创新,这样才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突破。中国的钢琴音乐的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创作水平,这不仅仅是作曲家自身面临的问题,也是所有从事钢琴艺术工作者和广大钢琴爱好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另外,固定僵硬的教学模式也是造成中国钢琴音乐在教学中得不到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们的钢琴音乐教学几乎都是全盘西化,包括练习作品、弹奏手法、钢琴文化等,从一开始学习钢琴所接触的都是外国的东西。我们不否认,钢琴在国外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无论在演奏技巧、作品创作、教学体制等各方面都比较成熟,我们应该去学习和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但不是拿来主义,一成不变。当今是一个融合与创新并存的时代,钢琴音乐也已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轨道,单一的发展模式已经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人们都在为音乐艺术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而民族性则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我们在吸收外来钢琴文化的时候不能过度崇洋,而应该结合自身的条件,有选择的舍取[2]。
2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评析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地位应是不容置疑的,钢琴音乐不只存在于西方,实践证明,钢琴作为西洋乐器不但能弹奏西方音乐,同时还能更好的演绎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以及其他民族的音乐。加强和重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教学中的运用,对于促进我国钢琴文化的发展,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钢琴教学体系,以及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从教学的角度来看,选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作为教材,更容易让学生把握作品的内容精髓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现在的钢琴教科书从入门开始几乎都是清一色外国的,这些教材让刚接触钢琴的学生会觉得枯燥难懂,毫无兴趣可言。试想一下,让一个对自己祖国文化尚未了解的小孩去读懂和学习外国文化可能吗?这与没有学会走路就学跑步的道理是一样的。虽然说是音乐无国界,但这需要站在一个很高的境界才能去体会和感受到的,音乐首先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而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大都具有民族性、标题性这一特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从而很好的达到教学中“教”与“学”充分融合。如钢琴曲《牧童短笛》,让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画面:乡间小路上,一脸童真的小孩骑在老牛背上,沾满泥巴的裤腿,黝黑的小脸,略带单调的笛声悠扬飘荡,配合着树上咝咝的蝉声;还有那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稻田,青青的小草和那潺潺的流水声。又如钢琴改编曲《十面埋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千军万马,刀光剑影,干戈铁蹄,战鼓声呐喊声的血腥场面。这些标题性很强的民族作品对学生具有极大的亲和力,让人产生想去了解和学习的欲望,而不是像学习外国作品那样“不知其所言”,只是机械的弹奏和背诵,这样的学习苦了家长也苦了小孩。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教材的选用很重要,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多选择一些儿歌和通俗的民歌作为教材,由于这些都是他们耳熟能详的旋律,学起来会让他们倍感亲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自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
其次,从单纯的钢琴弹奏方式和技巧来看,通过学习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能够更好的表现出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多变的音色和音质,对传统的西方弹奏技术和表现手法有所突破。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民族性色彩比较强的原因是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根据中国传统民乐改编而成的。为了更好的表现出原作品的神韵,决定了它的表现手法和弹奏技巧必须是丰富和多样化。无论是在《十面埋伏》中要表现琵琶轮指长音,还是在《牧童短笛》里模仿笛声,或是在《夕阳箫鼓》中对各种民族乐器的模仿等,都给钢琴音乐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需要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与传统的钢琴弹奏技法更好的结合起来,这使中国钢琴音乐在弹奏技术和音乐表现手法上比西方国家更为丰富和灵活。因此,我们既要学习西方钢琴音乐传统技法和弹奏技术,又要赋予中国钢琴音乐其民族特点的新内涵,让两者充分的融合,力图在钢琴弹奏技术和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走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再次,让学生接受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教育,有助于培养民族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这是我们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方向和宗旨。中国钢琴音乐教育不只是音乐理论和弹奏技巧手法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如果一直沿用外国的教材,必然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最终失去了民族最根本的东西。由于钢琴是外来乐器,这让很多人长期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钢琴只能演绎外国音乐,把外国的音乐作品练好了,就是把钢琴学好了。其实,很多走上国际舞台被世人所接受的经典之作,它的创作源泉都取材于其民族背后的历史,折射出自己祖国的民族文化,带有明显的民族烙印和爱国情怀。如贝多芬的5部钢琴协奏曲,体现的是德意志精神风貌和日尔曼民族意志;肖邦的《玛祖卡》、《波罗乃兹》,是以波兰民族歌舞曲为音乐素材,表现出他对祖国波兰的深爱之情与对沙俄入侵者的痛恨之情;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反映的是祖国匈牙利的民族风情等,这些都是民族性非常强的作品,为何它们能影响着世界而我们的却不能?“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或许只有我们真正的领悟和体会其中的含义,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会一味的舍近求远,舍本逐末。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经典之作大部分都是通过对传统民族音乐改编而成的,反应出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体现各族人民的生活劳动、风俗习惯、以及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且相当大一部分是革命战争歌曲。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既了解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又能在演奏时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神”韵,从而向世人展示中国钢琴文化的内涵,培养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优越感,这是我们教学的宗旨和最终目的[4]。
中国钢琴音乐是世界钢琴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钢琴作品应当在我国乃至世界的钢琴教学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只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本民族的钢琴教学体系,我国的钢琴音乐才能不断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北京华乐出版社,1999.
当前,钢琴音乐教学中常用的钢琴以机械钢琴为主,其多是由木质外壳、钢架、琴弦、音板、击弦机及键盘等部分组成,其每个键盘所能发出的声音是固定的,所以钢琴是通过不同键盘调级的不断变化而组成优美的音乐旋律,而数码钢琴与这种传统机械钢琴的最大不同便在于其还具有许多“数码”产品特有的功能,其主要具有多种音色、存贮记忆、变调、混音、节拍器等功能,另外其还具有MIDI接口、耳机,这种钢琴一旦接上接口便不会对周围环境形成噪音污染,对学习者的练琴起到了极大的便捷作用。钢琴教学中为加大学生对钢琴弹奏技巧等的理解,一位钢琴音乐教师所能带领的学生数量极为有限,而利用数码钢琴钢琴音乐教师则能够实现一对多的集体教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钢琴音乐教师的工作量。另外,数码钢琴可以将多种教学法与多种学科综合在一起进行具体的钢琴音乐教学,例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将钢琴技能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内容综合到一起进行讲授,这样多种学科内容充分融合到一起不但可以将具体的理论教学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认真系数,还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
将数码钢琴教学模式深入日常钢琴音乐教学中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具体的工作:首先,设置并建立专门的数码钢琴教室,这样为学生的键盘、和声课以及即兴伴奏等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与练习场地。其次,加大对专业钢琴音乐教师的培养力度,由于数码钢琴在具有很多“数码”方面的特性,因而钢琴音乐教师要能充分地掌握该种钢琴的各方面性能并尝试用这种钢琴创作出新的钢琴曲目,这样其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时更能进行全面的讲解与教授。
二、加大多媒体技术在钢琴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深化发展,钢琴音乐教学中也可以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将各种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表现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专业的钢琴人才。
首先,钢琴理论课程的教学中通常是多人的大课堂,大课堂的空间距离决定了教师在进行具体理论知识教学时很难通过具体的钢琴弹奏来实现,因为坐在后面的学生无法真切地看清楚教师的具体操作,因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书本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具体的教学视频表现出来,这种形象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具体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对其长远的钢琴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更频繁地播放国际范围内的钢琴名曲,一部钢琴名曲在不同的钢琴家的演奏下会形成不同的风格,因而教师可以为学生打开探究的窗户,为学生提供更多地探究与思考的时间,通过观察每位钢琴家的演奏视频,学生能够总结出更多自己的观点,这对其钢琴音乐的发展有极大的助益,形成了自己的音乐思维的学生更容易成为专业的音乐人才,钢琴方面也同样如此。
三、推出远程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获取途径与交流方式,新时期的钢琴音乐教学也可以以此为契机推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即远程教学。在钢琴音乐教学中,很多学生会因各种原因而无法赶回学校上课,因而教学中学校可以推出远程教学,让学生通过远程视频进行课程的学习。
无论学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学钢琴究竟需要什么方法呢?翻看一下钢琴教法的书籍,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甚至连手臂的X光照片都有,钢琴弹法的技术要求几乎上百条、上千条。可我们培养出几位优秀的钢琴家?反观十八世纪,那时,科学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但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钢琴大师,如果说他们是天才,那么,为什么那个时期出现的天才那么多?这就涉及教育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演奏钢琴有技术,也没有技术。这就看你以什么角度去看了。没技术,就是说没有针对手的技术。要说有技术,就是说只有针对人的技术。一个人弹琴技术的好坏,与乐谱没多大关系,与钢琴没多大关系,主要与弹琴的人有关系。因为弹琴需要的是手和手臂,所以现在的钢琴技术基本上就是训练手和手臂的技术。可是我们大家想一想,控制手和手臂的是什么?是人的大脑、思维、意识、神经、心理等等。如果我们只注意手和手臂的训练,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寻求更深的根源,什么东西可以影响思维、意识、心理呢?那就是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环境等因素。钢琴技术训练的根源是同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一、是培养学生学琴的兴趣
教师要设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唤起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进而点燃他们的音乐表现欲,激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让他们通过学琴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悟,有所为,从而在品味音乐和诠释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琴的真正意义。
二、是尊重差异,目标适度
学生的音乐天赋、心理发展、年龄、性格各不相同。教师要注意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教材的选用、教学的进度、授课的方式上灵活安排,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既要做到增强学生达标的信心,又要让学生明白为成功必须作出的努力;既能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又能保证学生学有所获;既能在练琴的过程中感觉到一定的压力,又能体会到付出后所带来的快乐。
三、是善用激励,着眼发展
弹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练习的结果能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而这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并不断激励和鞭策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四、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课堂
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取一些四手联弹、双钢琴曲,让他们体会合奏的快乐;可以经常和学生一起欣赏优秀钢琴家的演奏录像、聆听钢琴大师的CD,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还可以定期同学生和家长们进行交流,畅谈学生的学琴经验和心得,或者举办小型的音乐会和汇报会,让学生们体会舞台上的激情。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65-01
从1709年第一台钢琴诞生开始,钢琴音乐就随着钢琴大师们的天才与智慧,如潮水般的态势在世界各国,经过不同的时期蓬勃发展。这其中包括不同的体裁、题材、风格,包罗万象、精彩纷呈。从以前到现在的钢琴作品可谓是艺术的财富,人类精神食粮的宝库。钢琴是一种西洋乐器,进入中国并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比较晚的缘故,因此普通民众对钢琴音乐的了解以及对作品的领会、鉴赏并没有如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那么直接,也可以说没那么容易懂,这也说明钢琴音乐在我们国家的普及性。为了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以及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一些普通高校里都有开设各种门类的选修课,钢琴音乐鉴赏就是其中之一。选修的同学来自不同的系,每个同学对钢琴音乐的欣赏能力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这门课从教材的选编及教学方法尽量做到浅显易懂,以感受音乐为普及目的,深层次鉴赏钢琴音乐作品内涵作为提高的上课计划。为了达到这目的,作为钢琴音乐鉴赏的方法,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作曲家及音乐史的介绍
在赏析一部作品时,总缺少不了对作曲家的生平及时代背景的介绍,因为作品的风格特点离不开作曲家的生活环境、成长过程、人生经历,而且和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解了作曲家的生平就可以更亲近作品,近距离感受作品的灵魂。如: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创作与1799年,是那个时期的顶点之作。它悲壮、热情洋溢的情感表达与贝多芬的遭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时的贝多芬已意识到自己耳朵的健康状况,这个作品正是贝多芬内心痛苦的挣扎,同时也是体现与命运相抗争的意志。因此了解作曲家的人生经历及时代背景是鉴赏音乐的重要环节。
二、对旋律的熟悉
不管是声乐、不同类型的器乐,旋律都是最为容易感染欣赏者。对于一首陌生的曲子,听一遍就喜欢上的毕竟还是较少。因此,反复听一段相同的旋律可加强对音乐的记忆,同时也可对音乐的美感做出判断。除了听以外,听者亲自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也是很理想的方法之一。比如唱旋律、演奏乐曲或自己作曲对于欣赏音乐可达到催化剂的作用。这样,对于音乐的理解就可以更深刻,可从感受音乐的阶段慢慢升华到鉴赏音乐。对于钢琴作品来说幅度比一般的歌曲都要长,但是在钢琴作品中主题旋律还是比较短小的。由于钢琴音乐的特点,比如和声、织体的因素有可能对非专业的学生造成捕捉旋律的障碍。因此教师在鉴赏一部作品中应该引导学生找出旋律,同时反复听、唱主题旋律。这样从另一个侧面也可引起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兴趣、更深层次地理解钢琴音乐的表现力。
三、节奏的感染
节奏是所有体裁音乐的骨架,它是组织所有音乐元素的中枢神经。在轻柔、缓慢的音乐中,节奏的感染力显得没那么强烈,所取代的是旋律的重要性。如果是节奏感强、富有动感的音乐,节奏的魅力就显而易见地被发现。对于不熟悉钢琴音乐的学生来讲,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是明快的节奏、热烈的气氛,他们可以忽略钢琴音乐的其他因素而被这种强有力的表现力所感染。所有音乐都有即形象又具体的特点,比如作曲家对于所要表现的音乐内容及对象应该是比较明确的,同时音乐又具有抽象的特点,比如同一段音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对于节奏感强的音乐,学生的反应还是比较一致的。即使对音乐不是很熟悉,他们也会指出这音乐节奏明快、热烈,会无意识地和音乐一起激动,至于这段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也许就不太关注了。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一类音乐的时候因该加以引导。
四、从曲式结构分析
在鉴赏的众多钢琴音乐题材里,有一大部分是奏鸣曲,而奏鸣曲的年代又大多在巴洛克时期或古典时期,它们所表现的音乐内容比较含蓄,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讲存在理解困难的现象,其中反映较多的是篇幅长,在鉴赏时没有头绪。因此,简单讲解乐曲的曲式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我们并不是系统的讲解曲式,而是针对性地、与乐曲相结合地去说明。
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时,要学会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科学的钢琴音乐学科原理结合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钢琴音乐的本质,利用科学、理性更具专业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艺术观念的培养,创新艺术化教学思维。同时,教师要重视自身艺术修养的提升,把握钢琴音乐中的理性与生命,灵性与悟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最终促进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提升。
一、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形势
我国的高校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设了钢琴音乐教育,并逐渐形成了科学的体系,已经培养出了很多技能性人才,但是钢琴演奏的技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钢琴音乐教学更加科学化与艺术化。所以,在在钢琴音乐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追求模仿的准确性,使得演奏作品的准确性与可信性提升。同时,钢琴音乐是一门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形式,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时越来越强调教学的艺术性,逐渐摆脱演奏技巧为上的理念。
二、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中的科学化和艺术化
(一)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中科学化
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高校钢琴音乐在教学过程中也渗入科学性的原则,强调科学实践。但是,就目前的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而言,更多注重理性形式,以娱人为主要宗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科学化,主要是形成科学化的理念,在教学使钢琴演奏与力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相符。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可以相应的制定相应的考核钢琴技术水平等级的曲目。从而使得钢琴音乐教学的理念与理念更加符合规范性,最终促进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科学化。在进行钢琴音乐教学时要遵循科学性原则,钢琴演奏方法要与重力学原理相符合。在钢琴触键时要遵循杠杆的基本原理。在演奏时,在力的传导作用下,对指尖、手腕和小臂的重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心理学的呼吸控制方法,进一步控制演奏练习时的速度,演奏联系过程中还要控制演奏时的张力、音色以及音响变化等。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遵循科学化理念有利于促进提升演奏的效果,将曲子剖解成几段,展开慢速或者快速的演奏练习,分层地攻破技术上的难点问题,在逐步地掌握难点问题以后,最后完整地联系曲目,利用分解合成的钢琴练习方法有利于实现教学的规范性。在钢琴演奏发展的过程中促进钢琴演奏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二)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艺术化
钢琴音乐强调艺术性,在进行钢琴音乐教学时要遵循“艺术为上”的原则。在钢琴演奏音乐教学时实现艺术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音乐教学经历了长期的艺术实践才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的艺术化。艺术教学需要教师学习音乐的相关知识并进行适当地补充,形成对钢琴音乐的理性认知,形成情感体验。在钢琴音乐演奏时实现艺术化,主要是通过音乐来实现的,演奏者要掌握高超的演奏技能,在演奏时有效地控制声音的强度,具备张弛的理念。根据自身的理解将作品中的旋律与情感演奏出来。高校音乐教学虽然培养了很多技术娴熟的演奏者,但是缺少艺术化的音乐动感,没有给赋予作品生命力,使得音乐的情感更具有流动性,在演奏过程中没有将自身的情感、想象融入到钢琴演奏中,最终实现演奏的艺术性。因此,为实现钢琴演奏教学的艺术性,教师在教学时要更加重视钢琴演奏的艺术性,摆脱“重技轻艺”的观念。在教学时,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地发挥,一步步突破技术上的难点问题。在钢琴音乐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灵性与悟性,他娱与自娱、理性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灵性是一种天赋,但是悟性可以后天的不断学习而得到,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时要突出强调学生悟性的提高。他娱是通过演奏娱乐他人,是教师对学生的硬性规定,而自娱是学生在钢琴演奏时自我娱乐,是对自己的一种欣赏和自我肯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尽情的开展自娱行为,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演奏,爱上钢琴演奏。理性有理由增加钢琴音乐情感体验的可信性,强调对音乐技巧的理解,但是生命主要强调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的内在体现,让学生达到一种自然放松的生命状态,在展开钢琴音乐教学时,突出强调人的生命价值,为实现钢琴音乐教学的艺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