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物联网技术与运用

物联网技术与运用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8: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物联网技术与运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物联网技术与运用

篇1

中图分类号:TP212.9;TP391.44

联网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发展。物联网一般用于客户端之间的信息交流,便于客户之间的通信。这几年,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也在这种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物联网这种新型模式。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说,物联网目前的整体研发能力基本处于整个世界物联网技术的相对前列。我国逐渐投入对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成本,物联网技术的研究规模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对于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随着研发传感器并且投入生产,物联网的效果也逐渐显现出来。

1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通过学习物联网的知识,能够逐渐了解物联网,物联网由三个层面所构成,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感知层由多种的传感器和一些网关共同组成,能够有效对物体进行识别,有效采集不同的数据,并且将信息加以控制,最终通过不同的通信模块,来实现各个层面之间的连接,将网络层、应用层有效连接,其功能相当于整个物联网当中的“眼睛”。网络层包括网络和通讯网络等等共同组成,能够有效处理感知层搜集到的各种信息,借助于互联网以及各种的通信网络最终达到效果,类似于“大脑中枢”的作用[1]。应用层,主要就是各种基础设施、各种中间件的总和,能够有效为各种用户提供更为基础的服务,有效普及整个物联网在整个社会中认知。

2 物联网关键技术

通过实质分析物联网的相关技术,真正了解物联网如果需要真正得以在通信行业中得到广泛运用,与诸多的技术都是密不可分的,包括各种信息的采集技术、通讯传输技术、各种智能化控制技术等等方面,需要进行不断的发展完善。

对于物联网来说,采集信息是最为基础的。采集了信息以后,通过各种传感器能够了解外部的各种温度以及气候等信息,还需要通过电子标签来有效识别,最终完成整个信息采集的过程[2]。

2.1 传感器的运用。传感器是一项关键的器件,能够将物联网与各种虚拟世界加以连接,有效为物联网提供各种数据。传感器的特点明显,不仅具体智能化,还有一定的网络性。在整个物联网当中,运用了传感器,有效保证整个物联网的信息准确性。

电子标签,也就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标签是非接触式的,在无线讯号的基础上,有效进行远程识别,将有效数据进行采集。电子标签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人们的生活中,让物联网的发展更为迅速。

2.2 远、近程通讯技术。近程通讯技术有RFID技术和蓝牙技术,属于目前快速发展的物联网关键技术,能够在短距离内进行传输。传统的无接触式的认证,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出现了近程通讯技术[3]。

远程通讯技术存在于物联网当中,需要经过多个层面的转换,不仅需要实现机器之间的转换,也需要经过机器和人之间的转换,在各个转换当中,信息有效传输。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技术能够支持物联网数据的传输,从传输种类来说,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大类。

2.3 智能分析与控制海量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与近程通讯网络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智能化分析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越来越显现作用。各种软件不断升级,有效完成物联网当中各种数据的处理。智能化分析和信息控制技术,不仅可以快速处理信息,还能够及时反馈信息,大大提高了效率。云计算就是最近几年被人们所知道的计算模型,能够快速处理信息。

3 物联网运营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在通信运营中的实例

3.1 物联网运营中的关键技术应用。物联网需要真正有效运作,需要各种技术有效结合,不管是信息采集还是信息传输、信息控制都是缺一不可的,只有相互密切配合,才能改达到效果。

信息采集技术是整个物联网的基础,通过传感器与电子标签的共同作用来完成。传感器对于周边环境的各种参数能够明确感知,电子标签可以标准化衡量采集信息。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各类的传感器。

近程的通讯技术属于短距离之间的连接技术,属于新兴技术。近程通讯技术随着传统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4]。下面图片为RFID系统通讯工作原理:

图1 RFID系统工作原理

智能化信息分析与控制系统,借助了先进技术,能够将各种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在处理以后,快速反馈信息。这个系统的发展,让物联网越来越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物联网的智能化信息分析与控制系统。

(1)物联网终端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任何系统中都有核心技术,物联网自然也少不了核心技术。物联网运作当中就有关键的技术,终端技术和服务平台就是关键技术。用户能够直接接触到终端,而平台则是直接关系到服务。终端接入和服务平台的核心技术能够有效保证最终的服务效果,让整个物联网的运作更为稳定、健康、合理。物联网网关作为标准化的网元设备,能够提供数据汇聚、数据传输、协议适配和节点管理等技术支撑。物联网网关,不但能够将异构传感网汇聚成一体,也能与远程运营平成对接,从而为客户端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保障。(2)物联网服务平台技术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物联网在通信运营领域主要有M2M和云服务两种平台。M2M平台属于智能化的通道,能够让机器实现数据控制、终端接入。M2M可以有效控制整个网络的使用,具体使用多少流量都可以加以控制,如果发生故障也可以快速处理,从远程上及时解决故障[4]。云服务平台为物联网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平台,让信息处理能力更为提升,大大便捷了日常的生活,让生活更为智能化。

3.2 物联网实现运营的实例:(1)手机物联网。手机物联网通过各种智能终端与电子商务有效结合起来,让各种用户通过软件、硬件设备直接可以与商家进行交流,参与互动活动。手机物联网让各种活动更为便捷,不管是日常的购物,还是购物中比价,都可以通过手机扫描条码得以实现,让价格更为透明。手机物联网采用智能终端设备扫描各类商品的条形码、二维码等方法采集各商品的数据信息,实现购物、比价和鉴别产品等功能。(2)安防物联网。新一代的智能安防物联网,结合了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中国移动的TD SCDMA 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是中国移动的G3无线移动座机、RFID技术,是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在M2M平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业务。智能安防的物联网,是新一代的技术,将关键技术与通信技术加以有效结合,中国移动的众多技术,是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借助M2M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安防物联网能够提供各种安防保护,紧急情况下可以报警或者呼叫,科技的发展大大简化了人们的生活,让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4 结束语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得以应用,有效促进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让各类企业接受物联网并且能够从中受益。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发展,从一定层面来说,对于整个物联网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柯俊帆,石常海.物联网关键技术在安全体系建设中的研究与分析[J].硅谷,2012(19):74-75.

[2]梁晶.物联网关键技术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J].硅谷,2013(15):91-92.

篇2

1.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智慧城市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创新应用。智慧城市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1.2智慧城市的内涵

1.2.1 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

智慧城市基于无处不在的智能传感器,实现对城市物理空间的全面、综合的感知,动态的获取城市的各种信息,对城市核心系统进行实施感测,实现“无所不在的连接”。

1.2.2 更深入的整合,更协同的运作

通过城市“三网”融合,再加上物联网和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多元异构数据(多参考系、多语义、多尺度、多时相等)的整合,构建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1.2.3 更多样的服务,更积极的创新

智慧城市所构建的服务,是一种新的提供服务的体系结构,对所感知到的海量数据能够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挖掘与延伸,为人们提供不同种类、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慧化服务。同时智慧城市给了政府、企业、个人更多的创新的机会,鼓励在智慧城市提体系内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明前进提供不息动力。

2.智慧城市实现的关键技术

2.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可以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感知层对物理世界感知、识别并控制。网络层实现信息的传递。应用层在对信息计算和处理的基础上实现在各行业的应用。

图1

2.2云计算

2.2.1云计算的定义

现今,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2.2.2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特点如下:(1) 超大规模(2) 虚拟化(3) 高可靠性(4) 通用性(5) 高可扩展性(6) 按需服务(7) 极其廉价2.3物联网与云计算的关系

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其在各个行业、各个小地域的应用互相隔离,不能形成城市范围的一体化协作平台。究其原因除,社会经济层次上的困难外,主要是标准化程度较低,缺乏统一的中间件接口,以及各部门、各行业应用融合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存储和计算的压力,而云计算技术为后者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3.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体系

3.1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3.2智慧城市综合体:采用视觉采集和识别、各类传感器、无线定位系统、RFID、条码识别、视觉标签等顶尖技术,构建智能视觉物联网,对城市综合体的要素进行智能感知、自动数据采集,涵盖城市综合体当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灯光照明、信息通信和显示等方方面面,将采集的数据可视化和规范化,让管理者能进行可视化城市综合体管理。国内公司也在“智慧地球”启示下提出架构体系,如“智慧城市4+1体系”(图2),已在城市综合体智能化天津智慧和平区等智能化项目中得到应用。

图2

3.3智慧政务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此类项目已有实际案例,天津市和平区的“智慧和平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包括指挥中心、计算机网络机房、智能监控系统、和平区街道图书馆和数字化公共服务网络系统四个部分内容,其中指挥中心系统囊括政府智慧大脑六大中枢系统,分别为公安应急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城市管理系统,经济分析系统,舆情分析系统。

3.4智慧安居服务体系。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调研试点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区为先行试点区域,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社区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

3.5智慧教育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智慧教育文化体系建设。建设完善我市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工程,推动智慧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建设教育综合信息网、网络学校、数字化课件、教学资源库、虚拟图书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资源共享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系统。

3.6智慧服务应用。组织实施部分智慧服务业试点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现代智慧服务产业转型。

智慧贸易:支持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活动。积极推动商贸服务业、旅游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

建设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积极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改造传统服务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

4.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展望

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技术和金融的创新,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完善的法规,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主导。但是发展智慧城市要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炒作概念。希望我们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我们相信我们通过城市的智慧的发展,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幸福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和谐城市的时代。

然而,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会改变城市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篇3

中图分类号:TN9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05-01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代表了一种互联网扩展到真实世界的设想,物联网使日常用品进入网络,真实的物体不再与虚拟世界相分离,现实世界中的物体都可以作为物理接入点进入互联网。 它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如传感器网络、射频标签阅读装置、条码与二维码设备、全球定位系统和其它基于物-物通信模式(M2M)的短距无线自组织网络,通过各种接入网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智能网络。如果说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那么物联网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连接和交互。物联网是物流与信息流的结合,在制造业、物流、智能建筑、超市零售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这些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地质调查工作的特殊性,以及野外地质调查设备的限制,物联网技术在地质调查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却鲜有人涉足。地质调查是物流(地质样品等原始地质资料)、信息流(对地质现象的数字化描述)的结合,将物联网引入地质调查,利用物联网的嵌入式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可以充分实现地质调查的数字化、信息化,势必会促进地质调查工作全程数字化、信息化,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传统的地质勘测技术,在数据的收集以及数据的记录方面的工作效率不高,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连接不够机密,使得区域地质勘工作的工作量变大,效率降低。然而,网络技术的引进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互通与联系。将所有设备连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区域地质勘测的工作效益,保障了数据的准确性,是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的计算机技术。

一、物联网嵌入式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发展物联网的关键在于射频标签、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其中,嵌人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因此.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OS)和应用程序.应用过程控制着系统的运作和行为,而操作系统控制着应用程序与硬件的交互作用。

二、区域地质勘查工作流程

1、室内准备阶段:主要对罔区内已有大(中1比例尺遥感、重力、航磁、化探和地质、矿产资料进行全面系统收集和综合研究

2、野外工作阶段:主要进行地质填图和矿产调查的野外工作,并同步开展遥感影像解译结果的检查与验证,以及物探、化探异常的评价与查证,进一步深化解释推断成果,对重要基础地质问题和矿产问题开展专题性研究。

3、综合整理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地学信息多源化问题的研究。根据综合推断结果编制最终成果图件,编写研究成果报告。解决地质调查工作的全程数字化、信息化.现阶段的主要难点是解决野外地质数据采集的数字化,以及这些设备与计算机、网络的互联、互通。

三、嵌入式系统在野外测试设备中的应用

1、嵌入式系统及其特点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文时操作系统.它是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结合,它的优势是利用很少的软、硬件资源实现自动控制功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由早期以C8051芯片组为代表的软、硬件资源少、功能单一的系统,发展到当前以ARM 系列芯片为代表的软、硬件资源丰富、功能强大的嵌入式系统。

2、在野外测试设备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技术作为一种与其相伴相生的新型科学技术,在很多领域巾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尤其是一些智能设备以及导航设备终端上应用,使其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的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区域地质勘测工作,由于工作的环节较多,流程复杂,若在其具体操作中,运用智能勘测设备,会大大提高勘测效率和准确率。嵌人式系统在各种野外测试设备中的集成,使这些设备具了独立的计算能力,在提高测试速度的同时测试过程也逐渐智能化,通过串口、USB 口等有线方式或WIFI、蓝牙等儿线方式,测试数据能即时传输到计算机中。

四、物联网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1、物联网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扩展 是近年来一个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技术。它并不是全新的技术,它是已有的射频识别(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嵌入式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集成,互联网将分布在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了计算机问的资源共享与利用,物联网通过集成在各种设备、物体、甚至人体中的嵌入式设备,通过网络将这些设备、物体连接起来,形成M2M、M2P网络,实现这些物体的信息互联与资源共享。

2、物联网与野外测试设备

地质调查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并且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物联网技术在地质勘查领域中的应用,实现了地质物流和信息流的有效统一。并且利用物联网嵌入式技术,能够实现其工作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从而提高了勘测工作的准确性,以及时效性。

3、在区域地质调杏中的应用

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野外客户端.用于野外地质路线上地质观测点的地质现象数字化采集,以及与各种集成了嵌人式系统的便携式野外测试设备在观察点定量化测试数据的实时交互。集成于智能手机的GPS用于采集地质观测点的坐标、时间信息,并通过麦克风、摄像头、触摸屏以音频、视频、照片、手绘草图的多媒体方式记录观察点的地质现象.同时集成于智能手机的RFID读写器利用EPC电子标签地质样品进行编码,便携式设备在观察点的定量化测试数据也实时传送给智能手机,这样采集的各种地质信息都被赋予时空信息,便于后期的资料整理及专题地图的生成。服务器端包括:IIS、SQL Server、GIS、基础及专业地质数据库、RFID系统等5类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使得很多工作实现信息化的工作模式,这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区域地域勘测工作中,物联网嵌入式技术的应用,使得野外勘测设备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的工作模式,各个设备之间的联系高度紧密。使得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更加的快速、准确。我国计算机技术工作人员,在面对已有成绩的同时,还要不断的研发新的技术,使嵌入式网路技术在地质勘测领域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的经济作出更多的贡献。

篇4

中图分类号:TF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64-01

当前,煤矿的仓储及物流运输管理工作大多仍采取的是人工管理,并且在物流运输管理方面也存在明显的效率低下、人员冗余、物质交接耗时长等现状问题。因此就上述问题展开相关的分析与探讨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据此下文将重点就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煤矿智能仓储与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以期能够达到减少人员数量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对资金成本的有效降低。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的基础及核心构成部分依然依存于互联网的基础之上,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之上取得延伸与发展的一种网络架构,其能够实现将功能由互联网的人与物连通拓展为物与物之间的连通,促使人与物实现了多种形式的信息交互。物联网通常存在有3层网络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在本次研究当中重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应用层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于应用层的基础之上开发出了智能仓储以及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其具体的系统实现方式架构如下图1所示。

二、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在智能仓储这一部分的管理系统当中大多是通过挤出数据管理、PDA管理以及位置管理等系统所共同构成。此系统具有较高的智能化,往往会体现在位置管理功能当中,在将物资置入仓库当中时,系统会自动依据入库之时的物资清单信息,自主查找物资可被安放的适当位置同时显示于屏幕当中,此时相关的仓库管理人员便能够及时的获取到实时的位置信息,并将物资快速的放置于相应的位置当中;在物资出库之时,智能仓储系统会依据库单之中的信息,自主查找有关的物质存放位置信息并快速找到具置,进而快速获取到物资。因而,应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能够帮助相关的管理人员减少货位的查找时间,进而促使工作效率能够得以显著提升。

(二)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设计

在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当中普遍涵括了运输监控子系统以及物资管理子系统,现具体阐述如下。

1、运输监控子系统

此项系统十分适合应用在车皮管理识别方式当中,能够实现对于无缘标签和车皮终生式的捆绑,依据运输区域设置监测位置。在监测区域当中的车皮若长时间停留,则会自动响起警报,提示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回收,以确保对运输资源的有效保障。同时车皮标签也能够承担起对车皮运载信息的载体作用,借助于手持式的读写设备进行编辑,即可完成对运输过程之中的物资交接。此外运输监控子系统还可通过网络系统,利用机载系统来进行机车的调度指挥,科学分配运输任务以及物料的配送及回收等工作。

2、物资管理子系统

物质管理子系统通常是对物料的配送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来实现对物料领取、装载、运输乃至最终的交接环节实施全面的监控与管理。首先,在由仓库领取物料之时,针对单种易损耗物品可直接采用车皮为单位进行管理,针对各项核心零部件必须要明确到每一个个体物料的管理,将单个车皮作为托盘;其次,相关的物资运输设备及配件必须要将其具体的数量、规格等信息通过计算机予以汇总统计,依据装载物料的具体信息来同车皮标签相关联;最后,在列车物料在到站卸货之时,若其种类较多并且所托运的地址较为分散之时可采取分散卸货,依据运输目的地的不同,在其到达相应站点后进行对应物料的卸载。

三、系统应用效果检验

基于物联网基础之上的煤矿智能仓储以及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在某煤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之后,现已构建起了物料需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一系列的内部管控,在对物资进行配送时物资的运输可交由运输区予以负责,物资由库房装车以后直接发送至运输区域,进而再经由运输区来负责物资由库房到各生产单位的配送,使得原本的物资配送人员及相关的物料运输配送人员能够被划分至运输区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拓展运输区工作区域。利用此种整合形式能够极大的降低各生产单位的人员需求量,缩减物资配送的交接环节,提高运输能力及效率,最终实现减少人员提高效率的目的。煤矿在应用了系统前后的经济效益详细对比情况如下表1所示。

通过观察上述表1能够明显发现,在系统实施后实现了明显的减少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整体煤矿实现了人员与费用支出的精简,可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并且物流及运输队伍仅是在目前的工作基础之上,增强了工作责任的落实,加强了对工作流程的规范,其工作量未有过大加重,并且减少了物料运输交接的繁琐环节。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应用物联网煤矿智能仓储与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仓储货位的精准管理,加快物资进出库速度提高仓储利用率,同时还可有高效实现煤矿物资在配送、运输及回收整体过程的封闭式监管,可更加有效提升物资流转及应用效率,并最终取得降低人工数量提升仓储应用效率的目的,能够为企业的运维工作节省大量的成本支出。

参考文献:

[1] 谭章禄,常金明,刘浩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运销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煤炭,2012,(10).

篇5

据介绍,“企业一卡通”是基于RFID技术的典型物联网应用,一张RFID SIM卡承载了手机钱包、一卡通、电子票三大应用。上海移动将“企业一卡通”融入了上汽集团的人事管理和后勤保障系统,为上汽集团的威海路总部大楼完成了335个门禁的改造工作,布放了4台自助消费充值设备,并为800多位上汽员工的手机SIM卡进行了更换升级,提供“数字惠民”新体验,不仅提高了人事管理效率,还改变了以往后勤部门工作繁杂的旧况,促进了企业的高效低成本运营。移动“企业一卡通”还能在市内11条轨道交通线路和3500多家超市、便利店、加油站、餐饮连锁门店使用,使上汽员工“刷”手机就能便捷地坐地铁、看演出、购物消费等,同时享受移动合作商家提供的各种折扣优惠。

另外,上海移动的“企业一卡通”还在众多政府机关、学校和工业园区投入应用,全面提升了数字化管理水平。在“十二五”规划实施中,上海移动将加大城市信息化建设力度,深入推进“数字惠民”。

(本刊记者:马健)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出台 十大领域共同发力

据相关专家介绍,“十二五”期间,物联网重点投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十大领域,其中“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的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居十大领域之首,预计到2015年将形成具有核心技术的产业规模2000亿元。

据悉,十大物联网应用的重点领域分别是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

十大领域中,智能电网的投资总额最大。自2009年开始至2020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将分为三个阶段发展,从初期的规划试点阶段到“十二五”期间的全面建设阶段,“十三五”时期的引领提升阶段,智能电网建设总投资规模约4万亿元。2011―2015年为规划的全面建设阶段,此阶段投资约2万亿元,2016―2020年为智能电网基本建成阶段,投资1.7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建成50个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示范工程和5到10个示范城市,形成核心技术的产业规模2000亿元,其中传感器100亿元,系统和试验检测700亿元,芯片、中间件和集成模块及设备产业的产业规模600亿元,工程实施、服务开发系统和运维600亿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10月28日出席20lO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时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发展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的应用。据悉,发改委已委托中国工程院组织专家编写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已经将物联网规划纳入到“十二五”的专题规划,现在正在积极研究和推进。

另据了解,目前智能交通每年以超过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在增长,专家透露,

篇6

物联网技术,就是通过目前已经十分成熟的RFID技术与智能计算等相关技术来实现所有的设备互连在一起的网络技术。在因特网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以互联为特征的“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从生活中的汽车到房屋、衣物到家具等等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信息的交换。智能化的服务将成为物联网系统在未来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征。

一、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分析

1.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敏感化学成分或物理条件并且传输与被监测的对象的特征按照相应比例电信号的一种电子设备。在工业过程控制、机械制造、消费电子产品、通信电子产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由分布在被监测区域的数量众多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传感器网可以满足许多特殊环境下的监测要求。

2.RFID技术

作为一种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利用射频信号来自动的识别目标对象以及相关数据的技术。在其识别的过程中,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故可应用于一些比较恶劣的环境。此系统由天线、阅读器以及标签三部分组成。常见的工作频率包括较低频率的125kHz、134.2kHz和高频的13.56MHz。

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不断推动着我国现有的生产方式产生深刻的变化。物联网技术作为未来社会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将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1.智能交通系统

每年全球因交通事故产生的经济损失是相当巨大的,智能交通系统也因其高达9:1的高效费比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智能交通系统在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加强交通监管、减少交通堵塞和减少尾气排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无线传感技术进行的交通优化,显著提升了城市道路运行的效率。

2.智能电网技术

电网中发电量和用电量不匹配的情况导致了电网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电网中产生的智能电网系统在发电、输变电和用电的各个环节提高了电力的使用效率。智能电网系统将以前因为发电量不稳定的太阳能和风电等也并入其中作为补助。我国的国家电网目前也制定出了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对于我国的电网改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生态环境监视

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生态监控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的城市大气监测、饮用水源地的监视和流域管理生态补偿等方面均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利用RFID技术或者视频感知技术进行感知,通过传输到达处理中心,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决策支持系统等处理技术达到智能监视的目的。

4.电子保健

在医疗领域,运用电子病历可以把错误降低25%,运用医学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与计算机化医嘱录入系统分别可以将错误降低15%和30% 拿电子病历来说,电子病历指的是医院等医疗机构用电子化的方式创建并且保存使用的针对住院、门诊等信息的数据库系统。居民在每次就诊时都会生成相应的记录。运用电子病历不但可以完成病历的书写,还可以随时查询分析,此外可以有效地规避掉患者的隐私问题。目前在我国22个省区的29所医院还有另外的3个区域进行试点。

5.智能物流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RFID技术的产品可追溯系统,基于智能配货的物流网络化的信息平台等技术均利用了物联网技术。运用有关的软件可以对产品从原材料阶段到成品的供应网络进行优化,帮助相关的企业选择最适合的原材料采购地点以及确定库存的分配,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和企业效益。举个例子,中远物流公司是我国目前比较大的物流企业,在应用了信息化管理以后,成功将分销中心由100个降低到了40个,大大节约了成本和燃料,碳排放也减少了15%左右。

6.物联网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轻松实现家居的智能化,实现对家庭的监视和安保。还可以利用防侵入传感器系统对像军事基地、机场等重点的区域进行监视。目前广泛应用于城市的电子眼系统对城市的交通,安保等领域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物联网的服务业也正在日益蓬勃地发展起来。

三、物联网技术面临的挑战分析

物联网技术的产业潜在的市场规模相当大,不过,目前来说,对物联网产业的界定还不是很清晰,因此在统计时不可以把整个的信息产业划分到物联网产业上来。对于物联网来说,想把市场做大的前提是降低传感器的成本,这就需要前期用巨大的投资来引领市场的发展。目前,想要触发潜在的巨大市场,就必须尽早地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市场的发展还需要通过体制的改革来打破行业的垄断,充分拉动内需。

每一项技术的产生都有其两面性。物联网亦是如此,有优点的同时也必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如智能电网系统,若全部电网的改造没有实现,其效果也未必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传感器的可靠性与否会带来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同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依据自身的发展来确定产业发展的具体方向,打破行业壁垒,突破核心技术积极的拓展国际合作,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结语

物联网产业作为一个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在未来社会中将会产生巨大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智能识别与感知、普适计算和网络的融合应用,物联网技术将会成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技术革命。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全球领域依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我国要抓准机遇,利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

参考文献

[1]邬贺铨.物联网的应用与挑战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526-531.

[2]税冬东.浅谈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J].知识经济,2011,09:113.

[3]张群良.物联网的应用与挑战[J].物联网技术,2011,07:83-84+88.

篇7

【关键词】计算机 物联网技术 应用 发展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是一种集信息共享、交流和传播的科技手段,具有高效、稳定、有效的特点,其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1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概述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技术层次: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网络层又包括处理层和传输层。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层包括数据存储、信息共享、交流平台等技术,其可有效实现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感知和识别,是信息通讯和交换的关键平台;网络层主要用于传输相关信息数据,其不仅包括云计算、GRS/GIS技术、智能技术等处理层技术,而且包括移动通讯网、固网、互联网、卫星通信等传输层技术。感知层主要用于采集信息资料,包括识别码、智能机械、传感器、RFID、条形码和IC卡等技术。

2 计算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2.1 网络通信技术

随着计算机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中网络通信技术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网路通信技术包括网关技术、无线技术、有线技术等,M2M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网络通信技术,其和有效结合近距离传输技术,如BlueTooth、RFID、Wi-Fi等,无线通信是M2M技术的关键,其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其为物联网传递信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2.2 云计算

云计算技术在不同计算机中分布计算资源,用户可自由切换资源,结合具体需求,访问专门计算系统。物联网系统的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有效整合计算实体,极大地提高计算能力。

2.3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也称为电子标签,其作为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部分,其利用射频信息,有效传输物联网信息,从而科学识别这些信息。射频识别技术包含天线、阅读器、标签等部分,其在实际应用中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有效识别不同状态下的物体,这项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因此应用广泛。

3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和发展

3.1 物流领域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发展规模持续扩大,而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广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流领域的计算机物联网技术主要利用其智能性、集成性的特点,这使得物流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更高,并且通过模仿人类智能,全面掌握物流领域的各种信息,实时监控物流运输的路线和车辆情况,掌握物流运输货物的性能和状态。同时,物流领域中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便于工作人员实时掌握物流运输情况,科学采集重要物流信息。

3.2 家庭住宅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家庭住宅中的应用,其通过利用各种现代化网络技术,极大地改变了家居生活方式,其包括灯光控制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布线系统、住宅安放系统等,住户能够利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应用和操控家庭住宅中各种内部系统,科学管理家庭住宅中的各种应用系统,高效集成家居设施,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营造舒适、高效的居住环境。

3.3 交通行业

当前,我国交通系统快速发展,智能化交通建设进程持续加快,而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有效结合计算机技术、数据控制技术、通讯传输技术、信息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其在交通行业的应用也加快了智能化交通建设,并且其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智能化交通系统发展。同时,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具有准确、高效、实时等特点,其在智能化交通建设中的应用,有效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不仅可减轻城市交通环境污染,而且有效减少交通系统超负荷量,全面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因此在交通运输方面应加大对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3.4 电网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除了在交通行业和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应用价值较好。而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电网智能化发展,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而通过运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数据信息,一旦发现电网运行异常情况,可以帮助电力工作人员及时、有效地解决电网故障问题,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电力系统和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不仅可满足电力用户对于电网运行需求,而且可完善电力系统设置,有效提高电能质量。

3.5 农业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有效结合农业生产的智能系统、安全系统和控制系统,高效整合云计算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其全面考虑各种农业生产因素,如人工因素、环境因素等,通过传感器上传相关信息,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可高效整合分析农业生产各项信息,通过远程操作和监控,加强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效益。同时,在农业生产中运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可促进农业生产转变为高效农业、低碳农业、绿色农业,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并且其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带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其在多个领域和行业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各行业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把握物联网的各项关键技术,结合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特点,加大对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分析和研究,优化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充分发挥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优势,推动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凌敏.浅谈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5(24):56-57.

[2]雷琦.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04):99.

[3]邱月嫦.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影响[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5):20.

[4]邹静,罗媛.探究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4(22):46.

作者简介

篇8

中图分类号:TD6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41-01

我国的粮食物流承载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发展等重要的职责。由于目前我国的粮食物流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较低且供应链不够协调,致使出现运用运作成本过高的情况。如果物联网技术可以在粮食物流中得以研究和应用,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我国的粮食运作水平,为政府的粮食调控和粮食的安全做出可靠的保障。

一、物联网的含义和基本框架

(一)物联网的含义

比尔・盖茨曾经在《未来之路》这本书中提及了物联网的概念,那是没有很多的人予以关注。在2005年的时候,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这个概念才得以推向世界。在物联网认知的发展过程中,初期人们对于物联网的认知是对各个物体的植入芯片也就是指电子标签的认知。对物体的信息进行读入和读取,利用互联网达到物物相连的效果。此模式的物体信息是接受被动的进行读入和读取的。现今的物联网的含义已经超过了电子标签的范畴,发展到可以主动的感知的功能。可以运用多种的信息传感设备例如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射频识别装置等等和互联网相结合而组成的巨大网络。它可以让全部的物品都可以进行远程的感应和控制,并和现在的网络连接起来,促进更加智慧的生产活动的体系。

(二)物联网的层次和特点

物联网可以划分为:传输层、感知层和接受控制层三个层次。感知层运用感应器达到对物体的变化和性质的动态感知,并对感知的情况利用RIFD技术收集起来。传输层利用INTERNT技术把所感知的数据进行轻微的处理然后进行远距离的传输。接受控制层也就是用户端达到对物体感知结果的可视化,确保对感知物体和条件的控制。

和原来的互联网系统相比,物联网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主动感知的功能。传统的信息系统里面可以对信息实施记载,物联网可以达到对于物体进行主动的感知;第二方面,物联网可以达到对各个物品的随时了解和掌握,达到物物相连的情况;第三方面,物联网系统可以达到对物体的动态感知的能力,如果出现感知的情况超过了原有的预定值,物联网可以自动的做出反应。

二、物联网在粮食物流中的应用

(一)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收购储存到销售的全部步骤的实体运动和在粮食流通中的所有的增值和信息应用的环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确保了粮食物流环节的提升。物联网技术通过感应器达到对粮食储存领域的感知,达到各个储量仓和储粮点相互联系起来。可以很好地对储粮的形态做出掌握和控制。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可以更高效的提高粮食仓库的保管水平。第一步运用感知做到对粮食质量动态的监管,达到粮食的自动调节的条件;第二步可以做到对储粮食的动态感知,为了感知到粮仓中粮食数量的变化,可以在粮库的地面进行感应秤的设置,确保可以合理的控制库存的创造条件;第三步,运用物联网的红外感应的技术手段,感知虫类和仓管人员的入侵,进一步提高了粮食仓库的安全管理。所以,物联网的应用确保了全部仓库的可视化,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仓库保管的质量不断提高,达到了仓库条件的自动调节。

(二)物联网技术在粮食运输中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粮食运输的效率。第一步,为了加大运输的效率,避免出现无效的运输情况,可以做到运输过程中的可视化,确保粮食运输车辆准确、及时的进行调度。第二步,为了确保粮食运输的质量安全,减少粮食运输途中出现的损失,可以对粮食运输的车辆纳入到物联网中达到对其动态感知的状态。第三步,物联网可以定义各个地区的粮食的物流情况进行动态的监控,确保可以对各地区实行合理的供需预测,也为政府在储粮和拍卖的时候提出了可靠地数据帮助,可以在最好的状态平抑粮价,进一步的提高我国的储粮安全性。第四步,利用从各个地区粮食节点的监控和感知情况,清楚的明白我国粮食物流的流向,进而减少了浪费的情况,为粮食物流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出具有效的依据。

三、对于我国物联网在粮食物流应用中的建议

(一)由于粮食物流的主体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影响,政府可以加以引导,进一步加快物联网技术的分步实施。第一步,可以对国有的重点粮仓和粮食运输企业进行设置,进而对民营的粮食物流企业进行物联网应用的引导。可以运用政策的手段,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归入到考核民营企业的指标中去,一资金进行支持的方式不断的推行粮食物流行业的物联网工程的应用。也可以运用某些粮食大企业的影响力,确定其为粮食供应链中的主题位置,加快物联网在粮食物流中的应用。

(二)不断地对物联网技术和粮食物流的模式进行探索确保它们可以协调性的发展。对于粮食的四散化物流和粮食的散货性,可以对物联网的载体单元进行研究,可以把运输的设备、运输的工具和仓储的设施当成基础的物联单元,间接地达到对粮食的感知和物流条件的掌控,实现物联网技术为粮食的四散化物流而服务。也可以对新的粮食物流模式进行探索,确保可以更好的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粮食物流的发展步伐。

(三)可以发挥政府作为物联网技术的主体性进行推广。在粮食物流的发展中,政府可以运用其自身的主体作用,加快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物流中的应用。可以把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物流中的研究进行加大,政府可以组织更权威的人以课题的方式展开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研究,加快物联网引入到粮食物流中的步伐。政府也可以对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企业进行适量的补贴,更好的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粮食物流信息的掌控和收集;也可以把物联网粮食物流的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对于所有的数据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可以在做决策的时候有很好的参考依据,使得物联网的价值得以发挥。

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传统的行业带来了变革,粮食物流也该研究该技术在本领域的合理应用,确保我国的粮食物流运作水平不断上升,为国家实施粮食的调控提供依据。现今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物流应用中还需要不断的探讨改进。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3-0002-01

工业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已经表现出了其优越性,同时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自动化技术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现阶段远程控制和物联网技术已经运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中,为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 远程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运用

1.1 远程控制技术运用于工业自动化的原则

(1)远程控制技术可以满足不同级别人群的需要,因为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需要管理决策人员、操作人员共同参与,因此远程控制技术需要即能够满足管理决策人员的使用需求,也要满足生产操作人员的使用需求。(2)保证安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是首要问题,保证安全使一个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大前提,因此自动化控制技术运用于工业生产时要对各项运行参数进行采集,保证工业自动化生产是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的。(3)信息实时传输性,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中需要保证管理人员看到的生产过程中监控画面就是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画面,这样管理人员才能够较好的对工业自动化生产进行有效的管理。(4)使用化,远程控制技术运用与工业自动化生产时必须要有实时监控的价值,能够为企业带来足够的利润[1]。

1.2 远程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实际运用

(1)通过远程控制技术对工业生产的机械设备进行集中控制,这样就能够较好的协调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机械设备运行,及时的发现机械设备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保证设备均能够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2)远程控制对工业自动化系统进行调控,远程控制技术运用与工业自动化中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系统的管理,这种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化管理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并能及r的收集到远程控制系统反馈回来的信息,这些反馈回来的信息可以对工业自动化系统进行分体调控。(3)利用远程控制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工业自动化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一旦有关键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导致整个生产过程停顿,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对这些关键环节进行监控,远程控制技术可以较好的对这些环节进行监控、管理一体化控制,确保工业自动化的顺利进行。

2 物联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运用

2.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以各种信息传感技术为基础,对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进行信息采集,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实现物与物、人与人、物与人之间的网络连接,极大的方便管理和控制。该技术是对互联网技术和通信网技术的外延,是将多项技术与应用结合的产物。物联网技术具有实现全面感知、信息传送、智能处理的特征。所谓全面感知就是利用各种信息传感器和识别工具对物体进行相关的信息收集;信息传送就是通过互联网和通信网络对信息进行传递和共享;智能处理就是将这些信息进行自动化的分析处理,最终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决策。物联网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感知、传输、应用。感知层是物联网中网络和现实的枢纽;传输层就是对数据进行传输和交换,使信息能够进行相关的传送和共享;应用是核心,对已经收集和传输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最终发挥物联网的作用[2]。

2.2 物联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运用

物联网技术是工业自动化控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工人、环境、机械设备等进行实时的监测,对于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自动分析警报,帮助管理者将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在摇篮中。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工业生产制造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工业生产过程中基本处处可见物联网的运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对原材料消耗和库存进行分析等。

2.3 物联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运用的效益

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工业自动化,可以对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信息进行实时的录入分析,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人力投入,并能够将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事故隐患及时的消除。物联网技术对信息的录入,可以用于对产品质量的监督,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利用物联网的监管功能可以建立环境污染自动检测系统,实现在线检测污染,保护环境,创造社会效益。

3 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出远程控制和物联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实现工业自动化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投入、可持续发展,在工业的各个领域积极采用远程控制和物联网技术,能够使我国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

篇10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我国在水质、大气、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改善和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就要借助各种技术来加强对生活环境的检测,从而制定更好的保护措施。物联网技术是一种信息收集、监控的网络技术,在环境检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环境检测工作人员应该加强物联网技术在检测中的运用。

1 物联网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实际应用

1.1 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有很多,其中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为我国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比如,借助物联网技术来对饮用水水质检测的时候,只需要将物联传感器安放在饮用水的水源上,然后就可以对饮用水的水源地水质进行检测,从而更好地掌握饮用水的水质情况。在借助物联网技术对工业污水检测的时候,特别是对工厂的废水排放检测中,需要在废水排放的河流中建立自动的水质监测站,时刻对废水的排放进行检测,然后再将废水的排放情况及时地上报,从而更好地起到检测的作用。传统的水质检测是通过取样然后进行化验,在此过程中不仅耗时较长,还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因此水质检测的效率降低。在借助物联网技术的帮助后,可以通过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以及相应的预警监测设备,一旦发现水质污染的情况就可以及时上报,及时解决水质污染的问题,保证我们的饮用水质量。

1.2 在大气检测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也可以应用在大气检测中,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来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然后再将检测数据及时地传递上报,从而帮助环境检测员及时地掌握大气污染的情况,保护我们的环境。在借助物联网技术来对大气进行检测时,主要是对大气中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进行检y,一旦发现某些气体的含量超过相关的指数,就要对当地的环境进行改善,提高当地的大气质量。因此,物联网的传感器应该安装在人流较为密集的地区,这样才能准确地检测出人们生活中的大气质量。通过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大气检测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加强我们对大气质量的掌握,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结合大气检测结果来制定和开展大气环境保护措施,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

1.3 在海洋检测中的应用

海洋面积占到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因此海洋的环境质量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海洋环境的检测,保护好海洋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在进行海洋环境检测的时候,也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的帮助,通过结合互联网技术以及物联网传感器来对海洋的组成物质进行分析。比如,我们可以借助海洋区域的无线传感器的帮助来对海洋中的营养盐含量进行信息收集,然后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对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传输,及时地将海洋环境检测数据进行上报。借助物联网技术进行海洋环境检测,主要是加强不同海洋区域的传感器之间的连接,还要掌握好传感器安装的高度,更好地保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为环境检测员提供更加精准的海洋环境数据。

1.4 在重金属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我国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此为了加强对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控制,我们可以加强物联网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检测中的应用。重金属污染与其他环境污染最大的区别就是重金属污染持续的时间较长,一旦发生了重金属污染就很难进行根本上的消除,因此一定要做好对重金属污染检测的工作,避免重金属污染的发生。环境检测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的帮助来对重金属污染地区记性样本的采集和化验,并且及时地将化验结果传输到污染地区,进而及时地制定解决措施,降低重金属污染对我们的影响。

1.5 在生态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环境检测中除了可以应用在水质检测、大气检测、海洋检测、重金属检测,还可以运用在生态环境检测中。特别是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针对于生态环境检测的物联网技术也逐渐成熟。针对于生态环境的物联网检测技术主要有视频监控技术,通过视频监控技术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动物的生产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来对沙漠的绿色植物的种植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更好地制定沙漠植被保护措施。

2 物联网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三层架构分析

2.1 感知层

物联网技术三层架构包括有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是物联网技术的最基本架构,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因为物联网是通过感知层来获取相应的信息。感知层中的关键技术有很多,比如有二维码、识读器等,要实现智能化的感知层,就要加强智能卡、RFID等技术在感知层中的应用,通过这些技术,让环境检测传感器在收集到数据的同时能够将数据进行处理以及输送,从而大大地提高环境检测信息处理和传输的效率。由于各种原因,感知层的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功能损耗,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物联网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运用,工作人员就要努力研究和解决感知层中的功能损耗问题,降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投入成本。

2.2 网络层

网络层是物联网技术最为重要的架构,因为网络层在物联网技术中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也被比喻成物联网技术的神经中枢。网络层的主要作用是进行信息的传递,包括信息中心、智能处理中心、网络管理中心等等。通过网络层中的各种技术之间的协作,可以让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更加简单和智能化。网络层中的信息传输方式有很多,用户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传输方式,从而更好地提高传输效率。网络层中主要的信息传输方式有WIFI、CDMA、GPRS、3G、ADSL等等。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网络层技术的研究,降低技术的复杂性,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2.3 应用层

应用层是物联网技术的第三个架构,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应用,应用层借助各种技术的帮助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为用户提供其所需的数据,降低筛选信息的时间。通过物联网技术,工作人员可以收集到海量的环境检测信息,借助应用层技术的帮助,筛选出自己想要的内容,进一步对环境进行检测,提高环境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在应用层中,可以分成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数据中心、支撑平台、环保业务以及门户应用。不同组成部分的功能作用是不一样的,比如数据中心是对数据体系进行设计,支撑平台主要是为数据的运行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撑,保证环境检测数据的传输,环保业务主要在数据中心和支撑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环境检测系统,对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对策。

综上所述,文章分别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实际运用以及物联网的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由此可见物联网技术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加强物联网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运用,加强对我国环境的监测,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吴丹娜,江洪,张金梦,等.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10:3076-3079.

[2]黄宇.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7:62-63.

篇11

引言

2009年国务院将物流业列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货物运输中,可以对车辆运输路线、车货位置和安全情况、运行环境(如车内运输温度、湿度)等进行监控,掌握车辆和货物的实时信息,防止车货损失,实现运输过程的可视性和运输管理的透明性,从而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一、物联网概述

目前关于物联网的定义仍然还有一些争议。综合国内外资料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GPS系统、各类传感装置、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以一定的通信标准、协议为基础,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人到人、人到物和物到物的互连,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智能网络系统。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架构,具备智能识别、定位跟踪和智能监控三大功能。物联网的本质特征体现为:互联网特征、识别与通信特征、智能化特征。

二、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

物流运输领域可以说是最早涉及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领域之一。从运输方式的维度,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等五个领域都用相应的应用,而且应用情况基本相似。主要就是实现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和智能监控。例如:通过EPC自动获取货物真实信息和身份,防止货物装卸错误、取送错误等情况发生。通过RFID电子标签和传感器等,掌控货物、运输工具、运输环境、运输路径以及驾驶员等情况,实现对货物和车辆的实时跟踪和监控,自动提供运输路线、运输时间等最优运输方案。从普通货物运输和特种货物运输的维度,在特种货物运输领域,如冷藏货物运输、危险货物运输、大件货物运输、集装箱货物运输领域的应用相对广泛一些。

(一)物流运输领域应用的物联网技术

通过调研和对近年来出版的《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的分析。并依据物联网本质,物联网包含感知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三大技术体系。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实际应用状况如下:

1.运输领域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物流运输领域的物品不仅品种繁多、形状各异,而且时刻处于移动、交换过程中,为此,需要对运输中的物品进行识别、追溯、分类、拣选、计数、定位、追踪、监控,以及对特殊物品的性能及状态进行感知与识别。这就需要用到RFID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技术、蓝牙技术、激光技术、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红外技术感知技术。

2.运输领域常用的网络通信与网络技术在物流运输作业中,包含有大范围和区域范围内的线路运输与调度。要实现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物联网,需要集成多种网络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网络通信方面,常采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M2M技术、3G技术、直接连接网络通信技术等;在网络技术方面采用互联网技术、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3.运输领域常用的智能技术物流运输系统具有复杂性、开放性和多样性。因此也会涉及的广泛和复杂的智能技术。区域范围内的运输物联网系统包括:ERP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大范围物流运输系统包括: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调度技术、优化运筹技术等。

(二)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典型应用

1.RFID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

RFID技术是物联网中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技术。RFID在运输领域的重点应用包括:第一,集装箱追踪与管理。能够实时记录箱、货、流信息,用智能集装箱电子标签记录开关箱时间和地理位置信息,实现集装箱运输全程实时在线监控。第二,货物和车辆的跟踪与管理。货运车辆上的RFID标签中包含车牌号、车辆载重量、车辆容积、司机信息、运输线路、车辆所属单位、货物信息等基本信息。第三,通过在托盘等装载设备上加装的RFID标签,实现托盘等装载设备的跟踪管理。此外,还在航空集装设备、货物追踪及行李管理、机场货运车辆的智能调度与管理等方面得到应用。

2.GPS技术在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在货物运输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一是货运车辆运行管理。通过GPS技术对运输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定位、跟踪、监控、调度等操作,同时提供报警功能确保车货安全,特别适用于对特种货物和专用车辆的定位跟踪、长途货运管理等领域。二是物流运输监控系统。通过车辆跟踪、路线规划与导航、话务指挥、信息查询、紧急救援等,对运输过程中车辆和货物进行监控管理和合理调度。三是网络GPS系统。通过公共GPS监控平台,提高了GPS的利用率,节省企业费用,降低物流运输行业总投资费用和总成本。此外也应用于智能港口物联网等其他领域。

3.无线传感网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监测区域内大量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级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从而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包括运输中的设备和车内环境监测、运输车辆与物品的跟踪与监测、危险品运输管理以及冷藏货物运输管理等。例如运输冷藏货物,温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车厢内的温度高于或者低于规定的温度就是发出报警,以便于采取相关处理措施,保证运输质量。

4.智能机器人在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

智能机器人是物联网智能系统的执行者之一。将机器人纳入物联网系统中,利用机器人的自动化性能,实现智能作业与管理。目前我国智能机器人在汽车物流、烟草物流、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运输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在两端的装卸环节,尤其是冷藏货物运输或标准化的运输环境。

5.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集成应用

第一,运用GPS技术、RFID技术、传感技术等,建立运输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例如通过建立GPS智能运输管理系统实现货物实时跟踪与监控,实现货物运输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第二,运用RFID、声、光、机、电等多项技术,建立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四流”全面协同。第三,基于物联网的运输服务信息平台。一是建立智能货运与配货信息化平台,在线提供实时的货物信息、返程配货信息、导航监测服务等。如汇通天下的配货网站就是这样的物流信息平台,另一个典型应用是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一个集装箱多式联运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全程实时监控和跟踪集装箱货物,使货主、船公司、港口、海关等部门都能随时查询集装箱货物的实时状态信息,提高运输效率、安全性和透明度。

三、物联网技术对物流运输管理的影响

(一)提高自动化程度,优化运输管理流程

运输业务各个环节相辅相成,互相制约,流程极为复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运输公司、货主和政府部门能实时监控各个运输节点和运输途中的车货信息,从而提高车辆装载率,减少所需车辆和人员数量,减少商品损坏、错运、丢失等情况。物联网运输系统能根据车辆和货物信息自动设计货物配载方案、最优行驶路线等运输方案,并直接传达至车辆和相关工作人员,便于在第一时间组织装货运输。例如在集装箱运输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进行自动识别、检验和通关、卸货清点、验收,提高速度和效率,减少货物损坏。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从整体上优化了运输管理的流程,提高运输环节的自动化程度。

(二)改善运输信息传递,提高运输效率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实现货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智能感知和实时监控,能准确定位车辆位置,方便企业对货物管理、纠纷和应急处理,改变了通过电报、电话、邮件、短信等传统传递信息的方式。运用RFID技术能够实时收集并对比所运货物的信息,确保货物安全,防止货物遗失、被盗、误装、误卸。传感器装置能够收集货物所处的实时环境,这对特殊药品、冷冻食品、贵重金属等运输尤为重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改善了运输信息的传递,实现了运输管理的透明化,提高了货物运输效率。

(三)降低运输风险

物联网智能运输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和跟踪车辆与货物信息,确保车货安全。如果发现问题,可以迅速准确确定车辆和货物的位置,并采取补救措施,有时候系统还能自动采取处理,大大降低货物运输风险和损失。如GIS系统可对车辆位置和违规车辆进行识别,运输企业和货主可以实时获取信息,确保货物运输的有效性。GPS实时监控系统,能随时随地查询交通地理位置和速度等信息,并实时跟踪车辆是否存在停滞、偏离或速度异常等情况,若存在立即发出警告信号,迅速纠正,避免人、车辆和货物发生安全事故,从而降低了运输风险。

(四)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

首先,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获得海量的运输信息,从而大规模地整合运输资源,对全社会范围内的运输资源的进行优化配置。例如物联网智能跟踪技术能及时获知车辆实时信息,提高车辆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运输成本。第二,货主企业、运输企业、其他利益方可以通过的物联网监控平台,实时获取货物和车辆动态信息,对货物和运输资源做到精确掌握,协助制定最优运输方案,降低运输成本。第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运输过程自动化提高,运输差错和纠纷减少,人工成本下降,从而节省物流运输总成本。

(五)提升物流运输服务质量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物流运输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使得运输信息在运输各方实现共享,提高了运输企业的整合能力和对市场变化的感知和应对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向客户提供有关产品的运输信息,为客户制定最优化的运输方案,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从整体上提升物流运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基于物联网的物流运输管理对策分析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物流运输管理将产生较大的影响。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提高运输效率,节省运输成本,提升运输服务。

(一)国家提供政策支持

虽然物流运输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有众多的优势,但目前也只有少数的资金雄厚的运输企业可以推广物联网技术。政府应在资金上给予政策支持,例如加大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为运输企业提供优厚的贷款政策或补贴等措施。引导运输企业开展运输业务操作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快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进程。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会产生规模效益,物联网系统中的产品价格和使用成本也会随之降低,从而使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二)政府要推动物联网标准的统一

目前,物联网标准过于分散,标准不一,RFID使用会受到很大限制。例如,在海南省,为方便对车进行管理,在车上安装RFID卡。但车出了海南省,RFID卡就无法使用了。这样,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因此,政府要尽快促进物联网相关标准的统一,使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

(三)加强物联网安全建设

物联网技术给我们带来智能化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安问题。这也是物联网技术应用中的巨大障碍之一。RFID标签会记录大量信息,一旦遭到黑客、病毒侵袭,会使信息大量流失甚至被恶意篡改,给运输企业和货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升安全技术能力,消除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物流运输领域涉及的企业和相关部门也要加强自身的信息与网络安全建设,才能更好适应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四)规范物流运输领域物联网体系的建设

物流运输涉及五种运输方式,有普通货物运输,也有特种货物运输。运输企业各自为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情况参差不齐。除了从国家层面加强全社会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外,还需要对物流运输领域物联网体系进行规范化建设。首先,要对物流运输物联网中的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统一;其次,对物流运输软件以及物流运输标准进行分析,设计统一的行业标准,从而便于各运输企业、货主、政府部分之间进行通信和信息共享。

(五)加强协调机制,促进公共物流运输信息平台的建设

物流运输领域的物联网建设涉及众多单位和部门。交通运输部要牵头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组织和协调运输物联网系统相关部门合作与联动,形成不同利益方之间良好的沟通机制。积极推进公共物流运输信息平台的建设,对大量分散的运输信息得进行集成和优化,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资源,并实施有效管理,提高物流运输效益、效率和服务质量。

(六)加强物流运输领域物联网人才的培养

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培养,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物流运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的思维,了解掌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技术的发展状况,并能熟练运用于物流运输领域。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吃苦耐劳精神,适应运输生产、服务、管理需要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阙丽娟浅析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及影响[J].现代商业.2014(8):44-45.

篇12

近年来,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成为现有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趣味性,所以在现阶段的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多媒体教室设计过程中,应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将多媒体设备作为主要应用方向,进而逐步提高物联网技术在多媒体设备中的实际作用,以此为多媒体设备的合理化应用及教室的科学化设备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1物联网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等信息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被测物的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1.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运用较为广泛,通过信息的传输与分解来将信息的获取及存储等进行集中处理。该技术主要以传感器技术为信息传输基础,通过传感器等设备进行信息的采集与传输。物联网技术不受时间及空间的影响,在任何的环境下均可使用,同时由于物联网技术应用便捷性较高,正常情况下可实现信息发送及接收的同时处理,对于提高信息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物联网对于信息的处理范围较大,能够对多种不同的信息进行同一时间的运行处理,是现代化智能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

1.2物联网的组成。物联网主要由多个系统组成,其中最为主要的即为多传感器系统、传感网系统及Intemet系统等,以上三大系统在物联网运行中较为常见,同时运行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完成数据捕获及数据传统等任务。传感器系统即为多传感器系统指的都是一个系统里面包含多种或多个传感器的系统。能够自动对数据信息进行识别,并加快数据信息的处理与交换,因此在系统在物联网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传感网系统与Intemet系统实际上存在着相对较多的共同性,本文主要以智慧多媒体教室基本架构的设计为主进行分析。该设计主要用于信息的捕获及监控,能够在相对较多的时间内对数据进行分析。该设计不仅在数据传输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在数据校对及解读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2智慧多媒体教室设计

多媒体教学系统包含了全部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演示手段,是目前最受欢迎、最便于使用、效果最理想的教学演示系统。它将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实物展台、投影机等先进的视听设备以及其他可遥控设备有机地连接,构成现代化视听教学环境。

2.1教学设备组成。现阶段,我国教学设备构成主要以计算机设备为核心,通过投影设备及视频展示设备为平台向外延展。其中中央控制系统、投影屏幕及音响设备等均为主要的电子设备之一,因此以上设备的组合即为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该设备体系中,中央控制器起到主要的协调作用,用过网络管理模式来对不同的设备发出运行指令,同时利用摄像设备进行网络监控,从而实现教学设备的一体化应用。

2.2基本架构。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技术已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通过它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智慧多媒体教室采用体积小、能量消耗低、价格低廉的无线传感器技术、RFID射频技术、GPS技术、摄像头和无线电通信技术加以设计,其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主要分为感知层、接入网络层和应用层。1)感知层设计。感知层设计主要由四部分构成:首先是多媒体机柜连接设备,该设备系统依赖于RFID设备进行安装,通过IC卡进行身份确认后方可进行使用。其次是多媒体摄像设备,该设备主要用于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监控,通过图像信息的监控与反馈来进行设备运行的调整,从而提高设备运行的智能化及人性化。再次是多媒体传感器检测设备,该设备主要用于提高投影仪及电动幕布等设备的实际使用便捷性,通过对多个系统及设备融合运用,使其协调性得到有效的提升,此时设备便可使多种设备的运行保持一致。最后是多媒体设备的GPS无线定位报警设备,该设备主要用于对不同的设备运行指标进行分析,并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提高设备身份识别效果,避免设备越权使用情况的发生,以此进一步提高设备的运行与管理水平。2)网络层设计。多媒体教室的网络层设计,为了将获取的感知信息无障碍、安全、可靠进行传输,在网络层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选择适合的通信协议和信息融合技术,采用传感器与多个Zigbee模块组成节点,进行无线组网,与协调器共同搭建无线传感网络,结合互联网实现网络信息传输与控制。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网络应用所采用的协议大多是IPv4协议,然而2011年2月3日,国际互联网协会ICANN官方宣布:全球最后一批IPv4地址分配完毕。这标志着,第一代互联网地址的“池子”已经全空了,目前IPv4地址消耗严重,很容易导致网络资源耗尽而瘫痪,无法满足物联网对大量地址的需要,而IPv6是基于IPv4的优化更新,在校园网络建设中可发挥优质服务效能,并可实现基于网络的优质计算、高效能点对点通信联系、互联应用、无线传输¨引,IPv6具有丰富的地址空间,可实现真正的端到端的互联互通,安全性高。如果说IPv4实现的只是人机对话,而IPv6则扩展到任意事物之间的对话,它不仅可以为人类服务,还将服务于众多硬件设备,它将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真正的宽带网。我校无线校园网已接入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cERNET2),用户只需添加IP、r6协议(win7及Vista系统已自带)即可访问丰富的IPv6资源,开展有关研究和体验。下一代互联网(CNGI-cERNET2)无线校园网的建成可以很好的支持智慧多媒体教室的建设。

3结论

物联网设备运用集多种技术为一体,通过计算机网络设备融合提高设备运行便捷性,将其有效的运用于多媒体教室教学中。物联网设备运用对于提高现阶段部分院校的实际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物联网技术智慧多媒体教室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出多媒体设备优势,并进一步提高物联网系统运用功能性,为现阶段多媒体设备合理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车辚辚,孔英会,赵建立,等.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实验室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0):81.

篇13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3-0010-02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网络,实际上就是各种物品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一个更大的网络,它是互联网技术的一个延伸,网络的终端扩展到了物品。

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迅猛,并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群,但是,酒类产品的销售却迟迟没有引入物联网技术,这也使得我国酒类产品的销售方式效率低下、滞后。本文将首先研究酒类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然后探讨引入物联网技术的必要性,最后探讨应该如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酒类产品的销售中以及物联网技术能够为酒类产品的销售带来怎样的变革。

1 酒类产品销售的环节探究

通常情况下,酒类产品的销售体系中包含酒厂、经销商和零售商这三个层次,因此,酒类产品销售中的环节可分为从酒厂到物流公司环节、物流公司到经销商环节、经销商到零售商环节和零售商到消费者环节,其流程可用图1表示。

物联网技术在酒类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均有应用:在酒类产品由酒厂交付到物流公司的环节中,运用物联网技术,酒厂可以监控酒类产品的运送全过程,了解酒类产品的运输状态;在由物流公司交付给经销商的过程中,可以管理酒类产品的配送地点、配送数量等;同样,由经销商交付给零售商的过程中也运用物联网技术管理酒类产品的配送地点和配送数量等信息;最后,在终端的由零售商销售给消费者的环节中,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了解酒类产品的销售状态,消费者也能够了解酒类产品的各种信息,提高对消费者的信息透明度。

2 如何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酒类产品销售中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酒类产品的销售中,就需要建立酒类产品销售的网络,其基础是一个互联网网络,在这个基础上将酒类产品加入到这个网络中来,因此,酒类产品销售的物联网络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感应部分,即识别单个酒类产品的信息、身份;二是网络部分,即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数据中心,用心记录酒类产品的各项数据,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在酒类产品销售物联网络中,感应部分是核心,酒类产品的信息采集和识别都是由感应部分负责。物联网技术中的核心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用来实现感应部分的功能,为每个酒类产品分配一个电子标签,标签芯片中存储该产品的信息,采集信息时通过传感器发射的无线电波来识别标签芯片中的数据。对于数据中心,则可以选用MySQL或Oracle等企业数据库,用于保存酒类产品的信息,供酒企监管酒类产品的销售状况和消费者查询酒类产品的信息。

酒类产品销售物联网络系统的工作流程是首先酒类产品面世后,由酒厂为单个酒类产品分配一个电子标签,设定单个酒类产品的身份信息和各项数据,然后存入数据中心,其后物流公司、经销商和零售商分别识别酒类产品的信息,并将与单个酒类产品相关的物流信息、配送信息和销售信息等数据入库,这样酒企可以了解酒类产品的销售过程和状态,消费者可以查询酒类产品的信息。

3 物联网为酒类产品销售带来的变革

物联网技术改变了酒类产品销售方式,使酒类产品销售中的每个环节都变成可跟踪的,不仅为酒企和消费者提供了有用信息,也为防伪、产品溯源等工作带来了便利。

①RFID电子标签可作为防伪手段,打击制假售假。我国酒类市场中制假售假情况非常严重,一方面为正规酒企带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侵害了正规酒企的市场信誉。制假手段层出不穷,使打假工作举步维艰。引入物联网技术后,酒类产品的数据都存储在RFID电子标签的芯片中,并且每个酒类产品的数据都存储在数据中心,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识别正品,使制假售假团伙无缝可钻。

②有助于帮助酒企规范质量管理体系,方便进行产品溯源。将物联网技术与酒类产品销售相结合,可以跟踪酒类产品从出厂到进行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个环节,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能够方便地进行溯源,找到有问题产品的批次、由哪个分厂生产等,方便酒企进行质量管理。

③有利于酒企规范经销商和零售商行为,保护酒企利润。我国酒类产品销售市场中普遍存在经销商和零售商加价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对酒企造成经济损失,通常酒企都希望统一售价,但确难于施行。引入物联网技术后,酒企就能够了解酒类产品销售的各个过程,有效防止经销商和零售商加价等行为,规范经销商和零售商行为。

④有助于酒企提取有用信息,做出正确决策管控。酒企能够根据数据中心中积累的信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取有用信息,从而为酒企做出正确的决策管控提供依据。

总之,物联网技术在酒类产品销售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为酒企带来的益处也非常可观,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物联网技术与酒类产品销售的结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探索。

4 结 语

物联网技术作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在酒类产品的销售中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然而物联网技术与酒类产品的结合还面临不少困难,如经验不足、成本增加等问题,物联网技术与酒类产品销售的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另一方面需要酒类行业的努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