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8: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

篇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条件和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正面临着计划调节退化而监测预警进化、有形手段弱化而职能领域泛化、微观调节淡化而宏观调控强化的大变局,基于这一趋势和经济转型发展要求、经济运行调节的中心任务,需要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三大变化:

一是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波动变化。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国内经济步入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两期并存”和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工业经济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和支撑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加之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和产业间的关联度加深,主要经济体波动的传导速度及影响深度远超以往,宏观经济波动和形势变化的频率加大,成为经济运行调节面临的新常态。

二是密切关注生产要素供需形势变化。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扩大,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生产要素长期紧平衡将呈常态化趋势。特别是像湖北等资源禀赋不足和民营资本发育滞后、金融生态薄弱的省份,生产要素制约更为突出。如何改善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探索建立煤电供应长效机制,有效破解资金“瓶颈”制约,成为经济运行调节的一项长期任务。

三是密切关注经济增量的变化。随着市场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提高产能利用率和投资产出率,成为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关键一环。需要更加重视投入产出的结构和质量,不仅关注投入总量,更关注投资效果;不仅关注产出效率,更关注产出质量,建立工业投入产出评估机制。重点关注影响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的“三个增量”,即注重传统产业调整改造,关注转型升级内生增量;注重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关注产业新技术的增量;注重培育生产业,关注制造业服务化价值提升的增量。

二、紧贴经济运行调节职能新定位:准确把握“三个趋势”

一是更加突出预测预警职能。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经济运行调节呈现由政府调控向市场调节转变、由事后调节向事前预控转变的趋势。因此,预测预警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需要建立经济运行预测预警机制,综合运用理论模型和现代统计方法,准确把握产业脉搏和经济动向,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进而对经济实施有效调控,增强运行调节的前瞻性、预见性。

二是更加突出服务决策和参与调控职能。当前,经济运行调节内容、方法、手段正在发生变化,工作对象不再是单个企业而是全社会,工作方法更多依靠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工作手段主要集中在“信息、协调、服务”方面,信息咨询、政策咨询、决策咨询成为运行调节的重点内容。如何通过对经济形势监测预警,进而研究制定调控政策、信息引导预期,经济运行参与宏观调控的职能将趋于强化。

三是更加突出经济质量调节职能。中央明确提出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意味着要更加讲求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更高水平、更富活力的经济,追求注重质量效益的新增长。遵从市场配置资源主渠道原则,发挥评估评价导向作用,立足以提高经济质量效益,抓紧研究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经济运行质量评价体系,既是顺应经济转型、科学发展大潮的迫切需要,更是强化经济运行调节职能的现实要求。

三、构建经济运行调节新机制:从“四点”入手突破

(一)坚持以监测分析为基本点,建立经济运行预测预警机制

一是搭建监测预警平台。建立百户重点企业监测平台、工业经济监测预警综合平台、探索建立工业经济预测预警模型。二是建立监测网络体系。拓展经济运行监测范围,构建涵盖10个方面的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形成与部门、市州、行业协会、重点企业联动的监测网络体系。三是完善监测分析制度。形成了日常监测制度、季度例会制度、重点时段调度制度、信息制度等。

(二)坚持以煤电保供为着力点,建立经济运行要素保障机制

围绕生产要素建立了三项工作机制:一是煤电要素保供机制。坚持把组煤保电作为经济运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执行“两个挂钩”的组煤责任制,推进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建设。二是交通运输综合协调机制。建立电煤调运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铁路为主、水运补充、公路补缺”的运输方式和渠道。三是企业流动资金调节机制。发挥政府性资金导向作用,建立银企合作长效机制,每年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保对接活动,近三年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比均超过50%。

(三)坚持以服务企业为落脚点,建立经济运行综合协调机制

围绕服务企业保运行,建立了三项制度:一是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形成提供全程直通服务和快速协调机制,每年受理解决大企业诉求1000项以上。二是增长点协调服务制度。建立增长点日常调度和综合协调机制,每年对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重大增长点实行全程跟踪,协调解决投产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三是重点产品产销协调制度。推进汽车、钢铁、建材等行业上下游企业的互惠合作,在保障房、交通等领域开展供需对接活动,促进骨干企业与工程项目建立直供配送机制,实现产业链延伸对接和配套协作。

(四)坚持以为绩效评价为切入点,建立经济运行质量提升机制

围绕工业提质增效,建立了三种工作机制:一是工业绩效考核机制。出台了工业经济效益考核办法,建立以工业指标为主的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体系。二是能源需求侧调控机制。坚持有保有压,综合运行差别电价等经济手段,从严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用电,将有限能源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倾斜。三是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推行电力绿色调度,加强磷矿资源准运管理和总量控制,每年关停一批落后产能企业,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扩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四、拓展经济运行调节新思路:强化“三方面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得到长足进步,经济总量已居全球第二,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运行工作条件和内涵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迫切需要加强职能定位、手段创新和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工作思路,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强化经济运行调节新导向的探索。以经济总量和增速为导向的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在统筹社会资源和保障供给方面较好地发挥“指挥棒”作用,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快速发展,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在新的形势下,不能唯GDP是论,要体现新增长,按照中央明确提出的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构建包含利润、税收、薪酬等综合效益,体现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水平的经济评估评价体系导向,系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调节整体效率。

二是强化经济运行工作新抓手的探索。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放缓、增长动力转换的新阶段,经济运行调节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需要从总量调控向结构性调控精细化转变,从调控速度向调控质量深度化转变,从行政调控向经济、法律等市场化调控转变,迫切需要从更加宏观、整体、更接近决策层的高度来推进经济运行工作。而且,当前政府缺少对分析和评估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综合协调机构,经济运行调节职能最接近也最有条件担此重任,建议以此为切入点,形成新的工作抓手,推进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综合配套实施,提升运行调节层次,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水平。

篇2

二、工作措施

1、搞好经济运行调度。一是健全经济运行监测、统计、分析机制,坚持每月29日召开一次经济运行监测、统计、分析协调会议,对全县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分析,严格执行例会制度,提高例会效果。二是抓好重点企业运行调度。按照市月调度制度对我县列入市重点调度企业进行重点调度,做好上下联络、信息采集汇报工作;积极开展调察研究,对工业运行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报请县委县政府定期、不定期召开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现场办公会,帮助企业扩大投资。三是做好企业入规模统计范围工作。重点抓好依路玛荧光材料有限公司、金泰阁钴业有限公司、锴升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华润铜矿有限公司、洁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久盛工贸有限公司、县华翔塑胶有限公司、佛山中南药化有限公司、开元水产有限公司、永泰玩具有限公司、香巷志成实业有限公司、天祥果品有限公司等在建(投产)企业的建设和运行,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户以上。

2、强化工业统计管理。建立业务主管部门和经济主管部门的协调机制,实现统计、经贸、国土、财政、税务、金融、质监、口岸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强化工业统计管理,加强工业企业基层报表管理,每季度末由县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经贸委)召集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统计人员参加调度会并进行业务培训。强化资金保障,将企业统计人员培训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由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安排,以充分调动企业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全面、科学、准确反映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奠定基础。

3、认真履行股室职能。根据省、市业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及时提供和上报各种材料和数据,每月按时向市经贸委报送工业经济运行数据和情况分析;加强与省、市经贸委经济运行科、“两会”(市企业联合会和市企业家协会)及本县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工作,尽职尽责完成股室日常工作。

4、做好《县工业经济月度快讯》的编制工作。加强与县统计局的沟通与协调,做好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于每月20日前汇集、编制、印发《县工业经济运行月度快讯》,做到时间及时、数据准确、分析全面,为县委、县政府和经济管理部门进行经济运行分析、调度、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

5、做好争先评优工作。按照省、市工业先进县(市、区)的考评方案,做好工业发展先进县申报工作;积极组织和指导符合条件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最佳企业”、“优秀经营者”、“年度贡献奖”的评比审报工作。

篇3

(二)要素保障。协调保障重要要素物资储备合理库存和生产要素生产运行正常良好。其中:电煤可耗7天以上,成品油10天以上,天然气40万立方米/日以上可供量,电力安全稳定有序供应、重点企业重要物资铁路运输有效衔接,最大限度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

(三)促进增长。探索促进产业类投资项目竣工运行质效的管理模式,实行从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达效、入统反映一条龙管理方式,定期反映项目投达产进度,督导和促进项目如期竣工投产、达产达效。

(四)应急协调。完善落实好经济运行相关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处置机制,确保重点环节、重要时段、重点区域应急协调及时有效,努力把突发事件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在进一步完善煤电油气运网上直报监测的同时,着重研究制定重点行业、骨干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运行监测制度,拟建立全市“十大行业三十家重点企业监测预测制度”,加强对行业及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预判,力求在超前预测预警上求突破。

(二)搭建用好经济运行监测信息平台。坚持每月编发《全市煤电油气运供需监测月报》,定期报送《十大行业百强企业趋势监测》,形成生产要素、经济运行两个监测报表+专报的运行监测分析工作框架,及时调研分析经济运行问题和态势,提出针对性调节措施和建议。

(三)强化生产要素分类协调保障机制。建立煤电油运气要素分类协调调度工作机制,形成由发改,财政、交通、商务、公安、铁路部门及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有关企业组成的生产要素协调联席会制度,采取“煤电油气运协调专函或督办函”等形式,增强协调解决问题的工作力度和效力。

(四)抓好短缺要素的协调保障能力。针对我市煤、电、运需求偏紧的状况,突出保重点区域、重要时段和重点企业,最大限度致力保障供应,重点要抓好电力保障工作。煤炭:重点抓好拓宽资源渠道和煤电企业合作两个环节,稳固山西煤炭资源,开拓内蒙、青海等地省份煤炭资源;推动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建立电煤供需战略合作,优先保障我市电煤供应,积极探索建立市级煤炭应急储备。电力:一是认真做好全市电力运行监测工作。密切关注电力生产供应运行态势,定期决策参考信息。二是积极推进供电服务工作前移。建立重点项目计划电力供应储备库,及时保障开工、投产项目电力供应,同时,积极协调电网建设受阻,切实保证电网顺利施工和尽快投运。三是严密组织冬夏季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重点抓好有序用电方案的完善和实施,加强重点用电大户的监测调控,增强有序用电应急调控能力;继续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积极争取省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补贴资金,鼓励推广使用节电设备和技术。四是持续开展电力设施保护专项活动。健全并发挥好市、县两级电力监管机构作用,切实强化电力监管组织工作。五是试行重要用户自备电源管理办法。对《市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应急电源管理办法》广泛争取意见,争取明年内正式出台、下发执行。运力:坚持和完善市发改委、铁路部门、重点企业三方铁路运输协调保障工作机制,坚持每季度一次协调例会,每月一次运力衔接,突出问题及时协调,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强化组织落实,保障重点企业、重要物资铁路运输。

(五)全面调查摸清竣工投产项目情况。对全市2012年投资3000万元以上竣工投产项目及2013年拟竣工投产项目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及项目投资、行业、能力、效益、就业、税收等内容,并据此建立我市拟竣工投产项目库。

篇4

当前,认真做好工业统计监测、分析、服务工作,是统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统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如何全面地反映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及时揭示工业经济运行中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是对统计部门落实市委、市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求的能力考验,也是对推进科学统计、促进科学发展的检验。借这个机会,我就当前做好工业统计工作,服务全市工业经济科学发展谈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数据质量,真实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特别是在当前异常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统计数据质量倍受各界关注,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切实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数据质量的逻辑审核和协调性分析,强化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审核评估,准确把握宏观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做到指标协调一致,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准确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一是要加强工业数据与相关数据的审核。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工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工业用电量、工业投资、货运量、主要产品产量和主要行业的增长情况、工业增值税、工业贷款规模等情况,加强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的评估。这些内容也是省统计局审核评估各市工业数据的重点。同时,还要把握好工业生产增长与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库存变动的衔接关系,确保工业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在审核中,当前要重点关注以下指标。一是工业用电量。电力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也是全社会各行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用电量增长与宏观经济发展间存在着必然的、十分紧密的联系。工业企业是电力消费的主角,工业电力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息息相关,工业用电量的变动情况基本反映了工业经济的增减趋势。工业用电量变化趋势是判断工业经济走势的重要风向标。因此,各级统计部门在审核工业发展趋势时,应结合工业用电量的增减情况来分析研究,使工业增长速度与电力增长速度相吻合。二是工业税收。工业税收的增长一定情况下能够衡量工业生产经营状况,这是因为工业税收是来自工业产品总价值中剩余产品的那部分价值。在产品结构、产品价格和税率无大变化的情况下,相同行业的产值税率、收入税率不会有大的差别,按照工业税收来匡算工业产值、收入基本是相适应的。在分析工业增值税增长与工业经济增长匹配关系时,不要笼统的看,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既要分析拉动增长的重点因素,也要分析行业的增减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全面的把握宏观工业经济总量与增长的总体运行态势。三是工业投资。工业投资不仅直接影响和决定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而且直接影响和决定工业结构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进而影响和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赖于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则必须通过新增投资来完成。因此,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利用政策导向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对实现工业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是价格指数。价格指数的持续下降说明,一方面是企业经济效益将受到较大影响,企业利润增加的空间被压缩;另一方面说明市场需求不足,工业增长的动力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削弱工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影响工业经济的回升步伐。通过对这些相关指标的审核,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真实反映工业运行态势十分必要。

 

二是要加强统计能力建设。一是要加强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完整的原始记录、规范的统计台账是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强化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把好入口关,是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二是要强化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要多层面的开展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要对规模企业尤其是新增规模企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业务知识培训,促其掌握必要的统计知识,了解指标含义,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三是要强化统计法制宣传。要针对当前规模工业统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宣传,让所有规模企业认识到如实填报统计报表不仅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更是一种荣誉和贡献,让广大企业理解统计、配合统计、支持统计,实事求是、依法统计、如实上报。

 

二、加强统计分析,服务工业经济科学发展

 

篇5

(一)构建职能部门监控平台。要针对过去职能、业务部门混合、监管部门不健全的实际,对部门职能进行重新分类。要加强具有监督监控职能人员的组织管理,对权属企业具有监督职能的部门人员进行任命,企业职能部门要有决策权;对重要部门内部监督人员,实施“监督委派制”,履行监督职责。

(二)完善党群组织监控平台。针对企业改革和经营中带根本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实施监督保证;完善纪检部门职能,开展效能监察活动,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充分发挥纪检组织的监督作用;加强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坚持民主测评,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等群众组织的民主管理和监督的积极作用。

二、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保障体系

企业要加强企业监督制度建设,构建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为有效实施监督监控提供制度保障。

(一)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要针对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机构改革,改进审计机构,强化内部审计职能。一是要加强审计机构建设。成立审计委员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不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确保审计职能的独立性。二是要健全审计制度。制定《内部审计实施细则》,细化审计范围和审计标准,明确审计程序、审计责任、审计处罚,奠定依法合规审计的基础。三是要拓展审计职能。强化常规审计;加强内控制度审计;开展效益审计;开展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强化经营风险审计。四是要完善审计闭环管理。推行经济运行审计复审制度,加大问题整改力度,做到审计、复审、整改的闭环管理,确保问题及时整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推行经济运行评价制度。经济运行评价就是企业按照确定的评价指标与标准,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经营综合评价考核与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定期对企业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是要严格按照确定的原则评价。确立经济运行评价的原则:可量化原则、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分类评价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追溯原则等。二是要构建一套成熟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上级有关规章制度,同行业、同规模先进企业的各项指标,合理确定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标由财务定量评价指标和管理定性评价指标两部分组成。三是要完善评价发现研究问题的责任机制。对于评价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明确专人设立课题专题研究,形成“专家查问题,部门抓监督,单位抓整改”的经济运行评价闭环管理机制。

(三)建立经济运行分析考核制度。一是要建立经营分析会制度。每月初,由总经理组织召开各单位、各部室主任参加的经济运行分析会,各经营部门分别从职能出发,通报本部门对各分企业、项目部上月经营指标考核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的建议措施。二是要建立经营管理人员例会制度。由分副总经理每周定期召开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会议,沟通情况,落实任务,加强专业化管理,指导监督下属企业经营行为。

(四)完善全面预算及统计管理制度。一是要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针对各单位工作特点,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组织开展企业多元化经营体制下的预算管理课题研究,细化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分析与考核,修改预算管理流程,充分发挥全面预算在经营管理中的控制指导作用。二是要完善统计管理制度。加强统计规章制度和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四级统计管理体制,制定统计岗位职责,明确各类统计人员的工作标准,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统计效率,确保统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三、构建内部监督体系

要在部门职能设计中,强化监督和服务职能,注重发挥部门对经济运行的内部监督,发挥职能部门的专业化特长,按业务类型强化对经济运行的内部监督。

(一)加强财务监督。财务监督是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企业经济活动可靠性和企业经营效率效果的重要保证,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财务监督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监督,树立了“业务拓展到哪里,监督监控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有效提高企业财务活动的可控性,降低财务风险,有效堵塞管理漏洞。

(二)加强人力资源的监督监控。以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为依托,形成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并且将权属企业工资计算、保险核算及全矿奖金系统纳入这个信息平台,使全企业工资、奖金、社会保险扣缴、劳动保护审批、人力资源技能开发、人员调配、职工教育培训等环节形成统一的闭环管理,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集中管控,有利于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势,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良性循环。

(三)加强绩效薪酬的监督监控。合理控制绩效是加强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要加强内部监督,注重加强绩效薪酬的内部监督。要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为依托,将下属企业的薪资分配全部纳入系统平台,通过设置统一的薪资体系,自动全面掌握下属企业薪酬数据,实现对下属企业薪资发放的有效监控。

篇6

1、修编制度标准,规范人员行为。组织完成了运行规范化管理标准、集控运行管理标准、制粉系统运行规定等制度的修编工作,为规范运行人员行为提供制度依据。完成了规程、系统图、保护联锁传动单、设备启停标准操作票、机组启停工作指导卡、异常处理指导卡和经济运行操作指导卡等相关技术文件的修编,为规范运行人员的操作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管控,推动自我加压、自我约束,使得高标准、严要求成为“新常态”,部门的规范化管理走上了新台阶。

2、狠抓安全生产,筑牢安全防线。以“三票三制”为抓手,建立三票日检查、周分析、月考核的监督管理标准;以绩效考核为导向,多措并举,通过现场监督、对讲机监听等手段,开展“两确认、一停止”工作观察,规范人员操作行为,避免人为误操作;以放置巡检抽查牌、调取视频录像、现场考问等途径,加大巡检质量检查、管控力度;通过交接班提示、腾讯通通知、综合信息平台通报等方式,传递正确导向,表扬优点、警示不足;组织编制了安全技术应急演练培训计划,并通过桌面推演和仿真机培训,提高了运行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通过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分析倒查等手段,实施全过程监督;坚持专业检查和部门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监督补位相结合,共同构筑安全防线。

3、强化培训管理,提升人员技能水平。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法、细化培训标准,部门培训工作有了明显提升。组织一线人员及专业管理人员完善运行试题库的编写工作,编制了安全技术应急演练培训计划,并通过桌面推演和仿真机培训,提高了运行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组织开展了仿真机操作比赛、徒手测温比赛、绿改知识竞赛等活动,达到锻炼和提高队伍素质的目的。组织实施了各岗位的针对性强化培训,保证人员的技能水平能达并超过相应岗位的工作要求,全年共有4名巡检通过副值岗位考试,3名副值通过了主值岗位考试,2名主值通过了值长考试。

4、引入竞赛机制,提升值际管理水平。 建立了值间月度绩效竞争机制,完善部门绩效管理平台,实现绩效管理透明化,并以每日监督通报,每周审核分析、每月考核落实,分级审核,逐级把关来保证管理的实效性和考评结果的公平与公正。合理利用节能经济运行竞赛管理平台,建立值内、专业和部门的三级指标月度分析机制,通过强化日常经济运行指标的分析和调整,找出各值指标调整的优缺,经验共享,规范调控,并通过不断完善竞赛规则,使得两台机组运行经济指标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国华电力大机组指标竞赛中,我公司两台机组经济运行指标一直处于领先水平。

篇7

2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前提

2.1准确的企业统计企业经济运行在反映企业经营决策计划的同时,还能有效反映企业短时期内的经营效益,是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之一。做好企业经营运行分析,保证企业统计的准确性。经济运行分析中涉及大量有关企业发展建设的信息数据,数据的准确性是企业经营结果的依据,因此,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之前,企业必须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另外,为保障企业经营决策分析数据的准确性,企业还应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多种有效措施,全面提高经营决策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2.2充分掌握了解有关财务信息企业财务信息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表现形式,是企业建设者了解企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基础。因此,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必须充分掌握了解有关采取信息。企业在分析财务信息的同时,注重经济事务的原始状况,一旦存在信息失真等情况,企业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还原相关数据信息。另外,企业还必须注重实体经营信息与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在促进二者相互结合的前提下,重视财务审核局限性对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影响,全面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3充分了解经营信息财务信息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转的依据之一。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为提高经济运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企业还应该充分了解经营信息。企业建设者应该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状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必须同时包含信息、资金、人力以及物力等数据,保障数据资源的一体化,及时更新、补充各类信息。

3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措施

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必须注重内部发展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在了解各项影响因素的前提之下,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笔者结合多年管理经验,以企业经济运行管理分析为出发点,对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方法做了以下介绍。

3.1明确企业经济运行的步骤明确企业经济运行的步骤是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前提条件。企业经济运行的步骤如下:第一,合理设定标杆。标杆是企业在发展建设中明确各项发展效益的基础保障。标杆具有可比性的特征,不同企业具有不一样的标杆;同一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标杆具有较大差异,为提高经济运行分析数据的准确性,企业必须合理设定标杆;第二,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还应该将实际发展结果与标杆进行对比,从对比中发展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补救。

3.2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基于经济运行分析,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要求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优化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必须结合实际管理状况,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发展建设目标之列,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另外,企业还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企业管理层“管理效益”房里方式的弊端,强化各部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为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3.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审核工作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在坚持充分掌握了解有关财务信息以及提高企业统计准确性的前提下,企业还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和审核工作。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审核工作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必须从源头上了解企业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明确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全面提高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在实际发展过程企业还完善内部控制,引导职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最后,企业还应该重视内部经济管理文件的审核工作,做好审核记录,针对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信息采集,全面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

3.4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首先,企业应该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人力资源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求企业建设者深入职工内部,了解企业职工的实际需求,尊重职工,关心职工;企业还应该建立良好的职工沟通渠道,为建立良好的职工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还应该重视职工培训的重要性,全面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职工的发展提供动力保障;最后,企业还应该建立健全的薪资制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职工,全面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

篇8

20*年是举世瞩目的奥运中国年。从宏观经济环境看,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坚持“好字优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20*年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综合各种因素分析,20*年*工业经济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根据我们对明年工业经济的综合分析,预计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工业总产值830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50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税收56亿元,同比增长25。主要工作打算:

1、加强经济运行分析、预警和调节。要充分认识和估计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和约束,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积极应对,主动搞好经济运行综合协调,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坚持月度分析和重要情况报告,建立定期经济运行分析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预测信息网,提高预警预测水平。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把握全市经济运行的变化趋势和突出矛盾,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出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做好市场引导、信息咨询、上下协调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加强煤电油运综合协调。要大力加强部门配合,积极协调生产要素的供应,优先保证重点企业生产需求,研究不同时段、不同企业的能源、运输需求的优化配置,努力缓解局部性、阶段性要素供应紧张的局面。煤炭方面,要科学组织煤炭生产,增加煤炭市场资源量,组织实施电煤供应工作方案,及时分解落实电煤储备目标任务和责任,加大从省外调煤的力度,增加电煤供应支撑力量和保障程度。电力方面,要督促发电企业要充分挖掘现有的发电能力,发挥设备的效能,合理安排检修,提高运转效率,要加强电网经营企业的电网的运行维护,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良好运行态势;成品油供应方面,要继续加大成品油资源的调运协调力度,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成品油供应。运输方面,要加强与铁路等交通部门的协调,力争增加运力和运量,切实抓好大件运输工作,确保电煤和大宗原材料等重点物资运输需要。

3、继续全面深入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进一步强化国家产业政策的约束作用,严格控制国家禁止进入的产业发展,要有计划地做好现有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产业的退出。要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企业、金融机构、社会资金的流向,遏制盲目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继续抓好钢铁、铅锌、铁合金、水泥等行业的结构调整,坚决整合和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准入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认真开展行业准入申报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技术装备的步伐。

4、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力求经济运行工作有新突破。认真学习国家产业政策的措施,及时把握工业经济运行的新动向,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继续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企业防灾抗灾能力,督促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确保企业稳定,尽快研究制定出促进生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发展优势,加快企业联合重组和上市工作力度,提高优势产业的竞争力,认真做好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办公室的各项协调、联系、管理和服务工作,力争*工业经济运行工作迈上新台阶。

篇9

引言

变压器经济运行是指在技术条件允许并能保证安全生产的条件下,通过优化运行方式和调整负载,使变压器在电能损失较低的状态下运行。换言之,经济运行就是充分发挥变压器效能,合理地选择运行方式,从而降低用电损耗。所以,变压器经济运行无需投资,只要加强供、用电科学管理,即可达到节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

1 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必要性

(1)变压器的电能损失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说这样的电损是必然的、不能减少的,因为变压器存在着经济运行。随着工业的发展与进步,能源短缺问题与环境压力问题成为了影响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从“十一五”开始,我国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力度,各级政府也在积极追求绿色GDP,要求电力系统减少损耗,开展变压器经济运行工作是电力系统节能降耗及节能减排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变压器运行方式普遍存在着非经济运行状况。①凡是一台变压器能承担的负载就不用两台运行,②凡是小容量变压器能承担的负载就不能用大容量的变压器。③部分变电站出现 “大马拉小车”的问题,④变压器的利用率越高,损耗就越小,而这种的认识也不完全符合实际。开展变压器经济运行工作是改变变压器高损现象的重要技术与管理手段。

(3)开展变压器经济运行工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预测未来几年缺电的形势会比“十一五”后期更为紧张,局部地区电力紧张的范围更大,缺口也会更大,预计到2012年全国最大的电力缺口会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到2013年会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在现有的环境下,使变压器经济运行工作的开展更加迫切;通过运用技术、管理等多种手段,优化变压器的运行方式,降低系统的损耗。

1.2 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可行性

(1)云浮电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电网结构逐渐完善,为开展变压器经济运行工作提供了条件。现阶段云浮电网形成了220kV为骨干、110kV为主网的输电体系;变电站普遍配备了2台以上的主变。安全装置方面,10kV备自投等安全自动装置已经逐步完善,已经取得可靠的运行效果。

(2)目前云浮电网的用电需求平稳,为开展云浮电网变压器经济运行工作提供了空间。部分变电站可以用一台主变就能够承担相应及以上主变的负荷。

(3)多年的调度运行工作为开展变压器经济运行工作提供了经验。

2 变压器经济运行的理论分析

2.1 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

变压器主要分为双绕组、三绕组、自耦变压器等,但在变压器经济运行方面,三绕组变压器及自耦变压器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其中的参数需要进行相应的等效折算。下面将以双绕组变压器为例来分析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1)变压器经济运行计算方法

变压器的损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空载损耗,它与负荷大小无关,只与变压器容量的大小和电压有关,也称为;固定损耗。第二部分为短路损耗,又称铜损,它与负荷大小有关。变压器的空载损耗是不变的,而变压器的负载损耗随负荷电流变化而变化。变压器损耗和损耗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1)

---------------------------------------(2)

-------------------------------------(3)

式中:ΔP为变压器的总损耗;为变压器的铁损;变压器的铜损;为变压器的额定电流;为变压器的损耗率;P为变压器负载。

当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时,由于两台变压器的阻抗电压不同,并列运行时,每台变压器的负荷电流与总负荷电流有如下关系:

--------------------------------(4)

--------------------------------(5)

式中:、分别为两台变压器的负荷电流;、分别为两台变压器的额定容量;I为两台变压器的总负荷电流;、两台变压器的阻抗电压。

按照公式(4)、(5),可分别计算出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时每台变压器的负荷电流,可得:

---------------------------------(6)

---------------------------------(7)

--(8)

按以上公式,即可根据实时的负荷情况计算出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时的损耗率。

(2)变压器经济运行曲线

以110kV茶洞变电站为例,绘制变压器经济运行曲线。#1、#2主变参数如图1所示。为简化计算,负载功率因数不变(cos=0.9)。

110kV茶洞变电站变压器经济运行曲线如图2:

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三条曲线的交叉点分别在负荷电流I为400A、1700A处,即可得出茶洞站两台变压器经济运行区间,即:(1)当负荷电流I1700A,两台主变并列运行最经济。需要注意的是:确定主变经济运行区间时,同时需要考虑负荷是否已经超过主变的最大容量,只有在不超载的范围内,才能讨论如何调整方式使主变运行最为经济。

2.2 可靠性分析

电网设备的可靠供电现已成为运行方式的重点,要协调好经济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关系。现在大部分变电站10kV备自投装置为变压器经济运行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证。

10kV备自投的方案比较灵活,如:母联或桥开关备投、进线备自投、根据运行状态自动识别母联自投和线路开关互投的备投方式、母联或桥开关备投+均衡负荷母联备投等。10kV备自投通常采用的是前二种备投方式。

3 变压器经济运行的难点

3.1 制约因素分析

2010年云浮电网主变经济运行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限制了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充分开展,分析如下:

(1)部分110kV变电站负荷较重,无法开展经济运行。在年度大方式运行情况下,两台主变均需要投入运行以满足电力供应。

(2)10kV备自投装置不足,影响了经济运行的开展。部分县级电网的110kV变电站几乎没有安装10kV备自投装置,市局10kV备自投装置部分没有调试。在备自投装置配置不全的情况下,只能采取单台主变运行或两台主变分别供一段母线的方式运行,如发生故障,极可能造成全站失压事故。

(3)经济运行与供电可靠性如何确定一个最佳的方案是最困难的。为保证两台主变经济运行,如果频繁倒换变压器,则不利于安全。部分变电站负荷峰谷差大,如果每日投退主变,对设备要求较高,同时影响设备使用率寿命,对经济运行工作的展开带来不利的影响。

(4)缺乏技术支持手段,经济运行的管理没有形成常态机制。目前主变经济运行的计算分析和经济运行的确定完全依靠人工进行,在技术上缺乏可靠性。经济运行方案的执行主要是依据负荷变动,需要实时了解系统负荷的变化,进行主变经济运行投退。

4 应对措施

(1)加强经济运行管理规范化工作,根据电网结构变化情况,滚动修编经济运行实时细则;结合调度规范化管理,探索主变经济运行的流程化管理模式。

(2)继续加强10kV备自投的技改力度,为变压器经济运行工作提供技术保证。

(3)加快县调变电站的综自改造工程,完善电网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控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工作状态。

(4)组织开展科研项目,深入研究主变经济运行,解除影响主变经济运行的顾虑,扩大主变经济运行的范围。

5 结论

云浮电网的主变经济运行工作开展得较晚,但在当前电力缺口增大、节能减排等社会环境下有必要大力开展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工作;克服技术、管理、电网结构等薄弱环节的影响,开展基础性分析研究,强化管理工作,切实推进变压器经济运行工作。

参考文献:

1 侯元文等,《变压器经济运行在变电站的实践》

篇10

二、突出经济调控重点,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一)强化预警监控,坚决遏制市场价格过快上涨。

市政府就稳控物价建立了价格预警监控机制,要求9月、10月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数据每月较上月下降10%以上,并按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种实行逐月预警警示,加强督查考核,实施分类惩处措施。各乡镇、部门要高度重视价格预警监控工作,县物价局要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的职能职责,认真落实责任制,切实做好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力度。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清理规范涉及主要副食品和蔬菜批发、零售的各类收费行为。加强对粮食收购、加工企业资质、融资、粮食和蔬菜市场交易行为监管。物价局要加强价格走势监测分析,研究完善价格应急预案,强化价格监督检查,以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粮油和肉、菜、蛋等主要副食品为重点,坚决打击串通涨价、恶意囤积、市场垄断等违法行为,确保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强化对食品价格的调控监管。商务、粮食等部门要增加蔬菜等市场销售网点,积极开展推广优惠面粉直销和蔬菜直销活动,向市民提供平价“面粉”蔬菜”和“猪肉”县财政通过价格调节基金给予适当补助。农牧局要稳定并扩展蔬菜生产面积加强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生产,扩大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切实提高自给能力,保证蔬菜供应充分。交通部门要全面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适当放宽对运输车辆的通行限制。市场管理部门要减免集贸市场场地租赁费、摊位费等。财政、畜牧等部门要及时拨付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资金和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补贴资金,加大对生猪生产骨干企业和养殖户扶持力度,确保猪肉价格稳定。落实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制定完善粮油、肉类应急供应方案,认真落实省、市、县三级储备任务,扶持和引导企业增加商品库存,县粮食局、供销社要认真做好粮食、化肥储备工作,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发改等相关部门要协调做好煤电油气运、天然气价格核定和冬季取暖保障工作。落实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措施。民政、财政等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省市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加大对城乡优抚对象、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的价格补贴力度。制定《县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并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作用。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广电局、信息中心等要充分发挥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引导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理性对待市场价格变化,切实稳定市场涨价预期。

二)加强节能减排,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双控目标。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工信局要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的职能职责,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目标的督查落实。抓好污染减排预警监控重点。城建等部门要强力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确保9月底通过环保专项验收。加强对重点工业减排项目的环境监管。县环保局要督促晓闻麦芽厂投入生产时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实现达标排放。加快实施畜禽养殖业减排,环保、畜牧等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纳入年全市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范围内2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减排项目建设,并达到国家减排核查要求。抓好重点行业节能工作,突出抓好工业、建筑、矿产资源开采、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工作。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项目,重点抓好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中天养殖场粪污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完成重点污染源单位在线监控安装任务,提升重点耗能和排污企业计量的监测能力,建立和完善减排项目和数据库档案,加大处理污染源巡检力度,提高稳定达标率,确保实现万元GDP能耗降低3.3%目标。

三)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

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为重点,采取措施,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切实提升发展后劲,发改局要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的职能职责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强化县级领导联系和重点部门包抓项目工作机制,项目主管部门对重点项目要提出具体目标要求和进度计划,督促项目单位强化责任,细化任务,倒排工期,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抢时间,赶进度,确保工程按计划完成任务。对虽开工,但进度缓慢的项目,要查找原因,及时协调解决,全力推进。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通报告诫制度,每月通报一次固定资产投资分项目完成情况,发送告诫通知书,责令建设单位拿出推进计划,并签订进度完成承诺书,限期完成建设任务。抓好计划开工项目,要认真落实项目的跟踪服务机制,对上报的项目要指定专人、落实责任,争取尽快获批。对已获批的重大项目,要协调做好开工准备,全力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水、电、路、地等困难和问题,抓紧实施。对投资较大的重点项目,如紫轩5万吨葡萄酒生产线等项目,要提前纳入重点关注和帮助范围,跟踪服务项目立项报批,千方百计解决项目建设难题,确保尽快启动建设。加强固定资产统计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报送制度,对投资规模小于500万元的项目,同类项目打捆后纳入统计范围。对农村固定资产目标任务,各乡镇要将目标责任靠实到具体责任人,认真落实报送,统计部门要加强统计管理,为年终农村固定资产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发改和统计部门要加强沟通衔接,切实做好项目固定资产完成情况的核对工作,确保63亿元的固定资产目标任务预期实现。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督促各部门抓紧对接今明年计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和备选项目库。特别要抓好生态主体功能区、西部地区农民创业试点县、生态文明示范区等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的对接和争取工作,力争我县列入政策扶持范围,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确保今年争取下达国家资金7.5亿元以上。

四)强化经济运行管理,确保各项主要调控指标实现预期目标。

各乡镇、部门要针对目前我县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对照年初责任书计划指标,来一次回头看,认真自查,算账对比,对目标差距做到心中有数,要查漏补缺,及时补救。特别是后4个月对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9项经济运行调控指标,发改部门要倒排工期,进行进度分解,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各责任部门要认真谋划赶超进位的工作措施,切实抓好各项责任指标和重点工作落实。发改局要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的落实,督促在建项目按计划完成投资任务。要加强全县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年度经济计划指标顺利完成。统计局要及时汇总各项统计数据,按时上报市统计部门核定,确保我县统计数据不缩水。要按月监测分析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适时提出预警,积极为政府科学指导经济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工信局要进一步细化“工业强县”年度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企业扶持内容,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切实提高项目的开工率、履约率、竣工率和投运率,促使红沙岗一矿等重点企业尽快投产达标,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力争完成工业固定资产目标任务27亿元。认真落实“一对一”企业帮扶制度,增强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确保工业各项调控指标顺利实现。财政局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和税收稽查,确保税收收入及时均衡入库,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力争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实现预期目标。农牧、林业、畜牧等部门要认真落实“2311农业结构调整计划,全力抓好日光温室、养殖暖棚和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认真做好棉花等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工作,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力争全县农业增加值有新突破。商务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农机直补、家电汽车下乡等惠农政策,全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重点指标顺利完成。各乡镇、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抓主抓重,推动各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责任目标按计划完成。

三、强化组织保障措施,全面完成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经济运行调控工作,主要领导切实负起责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服务意识,简化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调控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任务分解,强化对经济运行的监测调控,把调控指标落到实处,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靠实工作责任。各责任部门要按照“谁承担目标、谁确保完成”要求,严格落实“人盯人、人盯事”和“一事一人”责任机制,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篇11

我国烟草行业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总体经济形势良好,一些大品牌的逐渐树立,既提高了我国卷烟产品的质量,又丰富了产品结构,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又注意到烟草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其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同时国内烟草行业由于经营理念相对陈旧,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投入与效益往往不成正比,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烟草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笔者从事烟草经营工作多年,对当前烟草企业经济运行模式有着较深刻的了解,在此对国内烟草行业的经济运行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办法。

一、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内部管理因素

财务管理能力掺差不齐,各地区各单位的管理极不平衡,尤其是部分单位只重视经济收益的增长而忽略了成本投入的控制,成本投入高、资源利用率较低的情况还严重存在。

(二)外部因素影响

由于烟草行业的的特殊性,特别是我国2003年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之后,对烟草制品的广告销售等均作了严格的规定,生存空间在受到压挤,面临着环境保护主义和各类卫生组织控烟浪潮的不断高涨等等,这些压力对烟草的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

(三)卷烟销售方面

一是卷烟销售网络基础建设不平衡、不成熟。部分地区不重视营销网络的构建,不利于卷烟市场的长期发展。二是市场营销能力薄弱,过于依赖专卖管理行政的手段。三是卷烟供给不平衡。部分地区货源紧缺与局部地区滞销卷烟积压的不平衡矛盾依然突出。四是货源分配不合理。卷烟投放配比没有考虑到城乡差距,导致部分低档烟价格下滑。

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办法

(一)注重政策研究,维护好烟草专卖制度

烟草行业是在国家统一引导下的特殊行业,对政策的依赖性很大,是在国家烟草专卖法律制度保护下实行的专卖经营。因此必须时刻了解国家关于对烟草行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政策和指导意见,作为我们烟草企业的立身之本,必须坚持和谐社会和“两个维护”的立足点,规范好自身的经营行为,努力维护好烟草专卖制度,严格按规定执行。

(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强资金投入利用控制

降低成本投入和提高经营效益是企业经济运行管理的重要目标。烟草商业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成本意识,加大成本核算制度的执行力度,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和目标成本控制。就烟草商业企业而言,推行全面预算化管理,有助于强化内部监控和提高经营效率,是公司实现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减少成本就必须精心完善成本控制责任网络,商业企业应在重点环节上做好文章,实施可控成本指标的细部划分,将成本控制指标直接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的日常相关工作中,通过逐级分解、层层细化,把成本控制压力传递到每个具体经营活动中,并与部门和个人的绩效挂钩,促使权责利的有机统一。商业企业要想长期健康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提高经营效率并确保产品、服务的品质,以获取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工作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作为经营管理的决策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寓。认真调研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全方位、多角度、科学地做好经济运行分析,找出企业经济不良运行的顽疾,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办法,做到有的放矢,为企业今后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经济运行分析的重点:一是要总结规律,即分析和检查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并通过经济指标的变化总结出其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和内部规律,对将来的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二要要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总结企业实际工作中的不足,以专业的视角为企业经营管理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的方案。三是要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经济运行分析要从企业内部分析着手,深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在企业中积极开展增收节支活动,科学有效地压缩成本支出,努力提升经济效益。

(四)抓紧内部管理监督检查

经济分析只是一种挖掘经济规律的方法,只是为了管理提供依据。真正要提升经济运行质量,还要靠内部管理监督检查的扎实落实。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内部管理责任制度,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力度,促使从业人员认真执行,完善工作制度,规范业务流程,管理注重细部,以制度约束人,制定有效的奖罚机制,提高内部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打破大锅饭的不良思想。

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运行是一个企业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烟草行业不断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不断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整个烟草行业的市场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卷烟货源的合理分配是改善客商关系、促进有序流动的保障。企业要立足市场,就必须以良好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在烟草流通领域,满足客户服务要求的过程还受到商业企业投入卷烟货源、人力、设备等资源的能力制约。货源的合理分配,应建立在细致的市场调查研究和预测上,通过分析卷烟市场需求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了解消费者真实的需求,以树立品牌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卷烟货源的优化配制与高效经营。

四、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是要努力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响应中央的号召切实抓好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使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在控制成本投入和投高资源利用率上。二是要深化内部改革,调整组织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三是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烟草中间商的商业企业,对零售户提供的就是一种服务。大力推广网络订货等先进的营销手段,逐步实现高效的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从而大大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篇12

(一)经营管理模式待转变和经济运行质量待提升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和总量性矛盾将相互交织,从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不断衍生出新问题。我国不少国有企业属于传统行业,缺乏对具有活力的价值创造体系、现代化企业制度以及市场化经营理念的足够认识,创新管理能力和经营效率也尚有继续提升的空间。一些国有企业存在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够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不足、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时间差、沟通协调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梳理与强化、经费统筹和实时成本监控未能贯穿于项目管理全过程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将或多或少影响企业主体由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管理模式转变的进程。以长远、辩证的眼光来看,我国经济空间庞大、动力强劲、发展持续向好的趋势不会变,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需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丰富管理手段,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路线不动摇,圆满完成维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项国家和社会同时赋予的使命。

(二)成本核算意识待加强和资金资源利用率待提高成本核算是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之一,主要包含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三大方面内容,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成本的总体控制、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基本要求与任务在于根据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及时而正确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从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同时,成本核算工作应当满足内部经营管理和外部市场竞争的特定成本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为成本费用控制、产品定价、绩效评价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撑依据或行为参考。国有企业兼具公共性和服务性,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繁重且错综复杂,目前,某些国有企业缺乏成本核算意识和经费管理经验,在经营活动中未能充分利用所获得的各项资源,对直接人工、采购成本、外协费用等成本的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存在动态成本管理与监测机制不健全、成本核算方法创新性不足、成本核算对象分类不具体、成本信息传递滞后、间接费用分摊方法不够合理等现象。因此,经济运行分析所需的数据材料基础薄弱,财务信息与实体经营信息之间的关联度较弱,无法真实且完整的反映资源消耗情况,浪费现象可谓屡见不鲜,成本费用率常年居高不下,严重时可能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企业业务风险、或直接导致决策层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数据支持与经营决策依据。与此同时,一些国有企业仍依赖于传统成本会计系统,成本管理层面的创新发展进度缓慢,尚未建立健全信息化程度高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信息处理与传递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从而降低了历史账簿资料的准确性,影响数据资源一体化,为建设成本数据库带来难度。

(三)经济运行分析待深入和业务能力水平待培养目前,仍有部分国有企业认为只要做好财务数据统计和分析即是完成了经济运行管理工作,其实不然。财务信息是企业过去和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客观分析企业经济形势的基础,而经济运行管理工作是一种以各项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性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针对过去及当前时期的经济运行现象以及经济运行结果进行解读与分析,针对未来的运营风险进行预测评估、针对可能存在的发展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其本质在于建立一套包含组织、流程、规则和标准的逻辑模型来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和精细化管理,需要科研、生产、财务、市场等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财务信息和统计数据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经营风险,需由研究人员结合业务实际情况,评价、观察和理解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和破坏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和措施,从而确保阶段性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但现实情况是,一些负责经济运行管理工作的研究人员缺乏产品和市场方面的专业知识、对项目管理的参与程度较低,与管理经营层面沟通频率不高,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理解不够透彻,体现到具体工作上,则是对企业的经济形势判断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提出的建议与措施不具备前瞻性、与实际经营活动脱节,无法真正发挥经济运行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获利能力增强、降低经营风险的作用。

二、提升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管理制度第一,将各部门对企业整体经济运行水平的贡献与影响纳入绩效考核,并根据职责分工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强化责任意识,激发全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准确把握影响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薄弱环节与决定性因素,提出有助于提升经济运行水平的指导性意见,组织各部门开展自检自查专项活动,以阶段性经济运行分析结果为依据,发现问题点并提出下一周期的改进措施,及时反馈落实进度,同时做好经验总结工作;第二,规范经济运行管理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将经济运行分析、经济绩效考核等内容融入企业各项日常管理与经营活动之中,有序推进提质增效专项活动,定期对企业的经济运行水平进行评估,及时就重点难点问题及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开展研讨工作,提出解决方案并落实改进措施,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巩固与提升整体经济运行质量;第三,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遵循企业发展路径,完善资源配置方式,营造良好改革环境,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始终致力于改变传统管理理念与发展模式、系统性梳理企业的差异化资源与能力、就内部发展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做深入详细的战略分析,明确不同阶段的定位和经营目标,选择总体发展战略,制定适应性与可行性兼具的经济运行管理制度。

(二)完善优化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第一,充分重视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明确成本控制工作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将原本复杂繁琐的系统化工作分解到企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中,层层分解指标,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推动成本管理向目标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聚焦全员、全要素、和包括报价、研发、设计、生产、服务在内的全过程成本管控;第二,充分考虑企业所处市场的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目标,将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核算对象管理、成本项目设置管理、间接费用分配管理等内容纳入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积极探索金额管理、项目管理、数量管理等多维度控制方法,遵循相关性原则、可靠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进行成本核算,根据自身规模与发展水平,参考企业生产特点和生产组织方式,在选择最利于成本控制的一种或多种成本计算方式的基础上全面反映企业成本核算情况;第三,着力优化原始凭证记录管理制度,强调原始凭证作为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完成的合法书面证明的重要作用,对其基本内容、填制要求、接受传递、保管使用等方面的规范性操作方法作出详细规定,保证成本核算基础环节的有序高效运行;第四,参考以往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过的突出问题,加大企业预算管理力度,将预算作为组织、协调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兼顾企业生产能力,以效益优先、总量平衡、积极稳健为原则,按照先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后财务预算的流程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认真组织落实预算计划,尤其是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需结合项目完成情况实施资金跟踪问效。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设置预算管理日常记录簿,详细记录预算额和实际发生额的对比,对于差距较大的情况需具体描述费用变化的原因,并收集证明文件,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第四,将现有财务职能和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重新配置,创建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运营成本,依据不同层级和岗位工作需求,采用权限控制程序实现分等级的财务数据与资料共享。

篇13

中图分类号:F213.5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09601

电网经济运行也被称为电网的经济调度,它是在确保电网可靠、安全运行、满足用电需求和电能质量的基础之上,按照电网运行原理,确定科学合理的运行方式,制定机组和厂站间负荷的最优分配方案,进而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习惯性和模糊认识的错误做法,必须对其进行纠正。

一、电网经济调度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追求安全忽视电网经济运行

毫无疑问,确保电网在安全稳定的经济状态下运行,是我们首要坚持的原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安全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了电网经济调度工作,使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成为纸上谈兵。个别管理部门常常要求调度部门对电网运行方式采取大方式、全接线运行,其最终的目的就是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完全没有考虑到电网经济运行。其实,电网的经济运行和安全运行彼此之间并不发生任何矛盾,其运行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显著的提高。如果只重视安全运行而忽略经济运行,企业就丢失了生存的基础。

2.强化需求侧管理忽视电网经济调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同时对电力企业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发展的环境下,一部分电力员工对优质服务的真正含义产生了错误的理解,认为无论客户提出什么样的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满足客户,害怕客户的投诉,这部分员工忽略了法律法规,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法规的武器保护企业和自身的正当权益。在电力供应和电力用户的需求一旦出现矛盾时,没有全面的考虑客户用电的信誉、负荷的性质和电价因素等原因,也没有及时对其实施择优供电,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强调行政手段忽视经济手段

有一部分人认为,电网运行最具权威的机构就是调度部门,因此必须对其采取行政手段统一调度,实行分层管理。如果使用经济手段对电网调度实施管理,必然会减弱电网运行过程中调度机构的权威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统一管理和调度,此时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就处于对立的位置。在部分中小型的电网中,行政手段已经变为一种行政的指令来实施,使本来的调度机构变为行政管理的下属部门,从根本上违背了调度管理维护正常的生产调度秩序、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维护发电、供电、用电各方的合法权益的原则,更谈不上经济调度。

二、提高电网经济调度的具体措施

1.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优化调度计划

在编制电网运行方式中,首先,在保证满足安全运行、电能质量的基础之上,应优先考虑电网运行经济性;其次,要熟知电网内部元件设备的经济特性,保证电网内部的元件设备在最优状态下运行;最后,应及时掌握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对错误的运行方式,进行及时的变更和调整。电网运行实践证明,电网运行方式是否正确,对电网经济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保证电网在安全状态下运行,定期检修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检修的过程中会导致一部分的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直接影响了正常的供电。因此,加强检修设备管理,降低检修时间,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检修计划制定完毕后,检修单位需遵守检修计划。所有的检修工作应严格遵守计划时间开工、停电、完工然后送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操作速度,确保整体的经济效益。②在检修计划制定中应严格遵守低压服从高压、配网服从主网等原则。掌握设备故障发生的规律,合理安排检修时间。③将重复停电次数降低,推行状态化和电网联合检修。技术改造、小修和大修协调一致,同一检修地段中不同单位共同合作,设备试验、工程施工以及检修统一配合。

2.加强需求侧管理,运用法律法规实施经济调度

(1)电能的属性,决定了电网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加强需求侧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做好电网的负荷预测工作,及时了解网内负荷的具体变化情况,为经济调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要使用现代化的手段开展负荷预测工作,结合电网的模式,将预测的精准度做到最高。根据预测出的负荷结果,结合网内所有设备的运行规律,将负荷合理分配,使网内的所有设备在正常的经济运行状态下运行;二是,要做好负荷调整工作,就必须使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是指推行用电峰谷分时段的电价,引导客户尽量在低谷时段使用电,削弱高峰期填补低谷时段,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用电的负荷率,实现供电企业和客户的共赢局面。

(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供电企业应加强学习供电政策和法律法规,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企业和自身的权益,实现电网经济调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电能供应十分紧张的阶段,调度部门可以利用计划用电中所提出的政策规定,将电力电量的平衡工作做好。全面考虑客户用电信誉、负荷性质和电价因素等来进行择优供电,对部分用电信誉度低、电价低和损耗高的用户可以适当对其采取限电或停电的措施;②建立信誉度档案,对网内的全部用户,全面考虑用户的检修配合、电费缴纳、法律法规等方面,将用户信誉度划分等级,然后择优供电。特别对长期拖欠电费、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用户要对其采取严格的措施,避免企业效益流失。

3.建立经济运行常态机制

电网的经济运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为提高电网经济运行,建立经济运行常态机制是特别必要的。

(1)首先应成立电网经济运行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研讨会研究电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领导小组下设置工作机构,由调度部门、营销部门和计划部门参与,定期对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分析阻碍电网运行的具体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提高电网经济运行工作。

(2)强化调度人员工作能力。调度人员是保证电网经济、安全运行的第一操作者,电网运行中的每项措施都是由调度人员来落实的。这种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调度人员一定要具有过硬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和技术素质。因此,应加强调度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网结构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措施也在不断的提高。调度部门首要考虑的就是电力系统是否可以安全运行,只有保证了安全,然后考虑的才是电网经济运行,全部电力系统都必须在有安全保障的状态下运行。只有这样通过科学的经济调整措施,一定会为用电用户和企业带来更大的综合性效益。

参考文献

[1]郑耀东,宋兴光,王成祥,曾鸣,刘新臣.基于四分法的南方电网经济调度模拟分析[J].电网技术,2010,04:52-5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