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8: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当众演讲的技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究竟要讲些什么,揣摩过主题了吗
主题是演讲的灵魂,在生活中常常有我们说了一大堆话还不清楚自己究竟要说什么,既没有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更没有达到说话的目的。显然,如果这样演讲,则是失败的。我们演讲的所有准备工作都是建立在对主题正确、深入的认识上。比如我们将收集哪方面的素材?如何对素材进行取舍、组织和加工。比如既然确定谈“诚信”的问题,就没有必要扯上“要助人为乐”或者“宽容”之类的话题。精彩地演讲需要合理地组织语言,在演讲台上极短的时间,只有明确主题才能有效利用每一秒钟,所以演讲的准备首先需要仔细“揣摩”,明白自己主要讲什么。
二、明确你说话的目的
应该说,语言表达都有目的性,当众演讲尤其如此。所谓说话无目的只是自己不明确罢了。很多人演讲前往往都苦思于“演讲稿怎么写?”其实,只需要思考“演讲的目的是什么?”关于目的我们大致可以分作:使知演说、使动演说和使悦演说。其余的演讲目的都借助或依附于这三者之一:能通过演讲明白过去不明白的知识;能在听你的演讲后去做过去不肯做的事,或者通过听演讲获得愉悦,如“迎送”、“答谢”、“纪念”、“就职”等演说。因此明确了你的目的,才能把握演讲的主题,让演讲辞更有力量,从而最终达到演讲的目的。
三、你有多了解你的听众
说话的内容取决于自己,说话的方式则需根据听众而定。平时的沟通要分析对方的喜好和习惯,当众演讲,在演讲前最需要明白听众主要是什么阶层,能够接受哪种说话方式。许多失败的演讲往往并不是演讲者讲得不好,也不是内容让听众反感,而是没有把握好听众所能接受的表达方式。
四、你要说什么
知道了演讲的主题、目的,知道了了解听众的重要性,下面就该是实际的准备工作――收集资料(素材)。
资料当然是越多越好,只要是与演讲的主题相关的,哪怕有些用不上,了解了也会让你说话更加自信、应变能力更强。收集来的资料我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上的,包括对主题的思考、分析和感受。另一类是客观上的,即与自己本无直接联系,但可以借助自己阐明主题。如听来的经历,报刊杂志的新闻,其他书籍或权威著作等。
五、收集更多、更新的素材,吸引住你的听众
上面谈了素材的来源,现在我们关心的是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素材。选择素材大体有这些原则:
1.在收集的两类资料中,第一类优于第二类,原因是谈自己真实的感情最能激起听众的共鸣。
2.只谈经历,听众会说你在讲故事――不够深刻;只谈感受听众会觉得枯燥――毕竟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所以演讲中最好是要既讲故事(经历或者客观现象)又谈感受,就像台湾作家刘墉出的畅销书一样。
3.不要总是拿权威著作来压听众。请想想,谁喜欢演讲者一张口就从亚里士多德谈到康德,一会谈孔子一会讲康有为?要花边新闻!大家都喜欢听花边新闻。网上一大堆要多少有多少,当然,只谈这些听众会以为你肤浅,所以这最能考验演讲者的水平,是否能从最肤浅的事中发掘深刻的道理。
4.“新”就会胜人一筹。你谈今天早上的新闻绝对比《二十四史》上面的故事更具吸引力。
5.幽默比不幽默更能让听众接受。
6.明确你的主题是什么?不要闲扯!演讲不是谈天。
六、“讲得好吗?”“好”“说来听听”“忘了”
讲得好可惜听众不能记住,有什么用?作为演讲者,听众记不得你的话完全是你的责任。
首先,整个演讲不能充斥过多的内容,要不然听众要承受不了。
其次,整个演讲的主线要单一、脉络要清晰。
再次,每隔一小段时间对你讲的内容做概括、总结。
七、丢掉演讲稿
既然决心让听众记住你的话,演讲者就没有理由不记住自己的话?况且,有了那么多收集来的资料,演讲稿也是演讲者按照上面说的步骤一手完成的,所以要对自己的记忆力足够自信!
记讲稿的窍门是:根据主线理出提纲――根据提纲温习你的材料――立足提纲复述你的材料――根据你的提纲复述演讲稿――记住提纲――放心的丢掉演讲稿。
可能你还会担心上台演讲时因没有系统背过稿纸会偶尔重复、停顿,或用词不当。但是请相信,你的魅力就在于此:别人是心不在焉的念,你是在讲;别人的话从嘴里飘出来,你的话是从肚子里流出来;别人噼里啪啦,你用心的叙述;别人记住全文两千字才安全,你只用记住二十个字的提纲便无忧,谁更从容?谁的演讲更能让听众接受?
八、道法自然是最大的技巧
对于我们言谈,最需要强调的是 “真”,其实“真”与“自然”就是一以贯之的,就像技巧是准备的前提一样,“自然”是“真”的外在表达形式。不论即将谈到的眼神、手势、语调如何安排,一旦离开了“自然”就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九、用眼睛告诉别人,你的话要谁听
和谁说话就注视着谁,在日常交谈中,是最起码的礼貌。在演讲中这是一种能力。你用心的看谁,谁就会觉得你在关照他。你只看天花板,当然就只有天花板受你关照,可惜它不会感恩!你目光飘渺无神,像是在看所有的人,又谁都没有认真看――你把所有人都得罪了!说得罪可能严重了,至少在地位相差并不大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关注不关注自己的人。失掉听众其实也是在不经意之间。
十、别被西方人骗了
有人提到过这样一个公式:
良好的沟通=70%的体势语+25%的语调+5%的内容
这个公式可以代表中国现代一部分研究演讲和沟通的人的观点。我承认西方研究演讲和沟通在语言表达上(不是“语言本身的技巧”)比中国更成体系,但是不难知道,用西方人好的沟通方式来要求中国人如何沟通,难免牵强。
我们对比较一下东西方的电影,语言交流的方式差异很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西方人更注重体式语(摇头、摊手、耸肩几乎充斥整个表达过程),(2)不太习惯运用语言本身的技巧。
在我们日常演讲中体势语绝对需要,但也不能太多,观众会觉得眼花缭乱,华而不实。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自《论语》)……大家更欣赏厚重、端庄的表达方式。
十一、体势语
在演讲中,内容永远比体势语更重要。因为达到我们演讲的目的,首先是要让听众关注,记住演讲的内容,而体势语是为内容服务的。
但是决不能以为:为内容服务就可有可无,没有它,演讲还真就大失颜色。我认为手的动作有以下几项注意,(1)投入,饱含你更多的感情。(2)尽可能优雅。(3)与你讲话的内容相协调,不做作,不过度夸张。身体,除了与手相协调以外,要端正,昂首挺胸。并在恰当的时候微向前倾,表示你的话与听众有更进一步的联系。
体势语的目的在于让你容易表达你的内容、让听众更方便接收你的信息。
十二、天之道,补不足而损有余
“补不足而损有余”(《道德经》)是道家的哲学命题,它从阴阳调和的角度出发阐述儒家的折衷思想。在上面谈到的所有演讲的技巧和规则中都提到过“不要太过”,表达的技巧和语言本身的技巧不能超过听众承受的限度。演讲作为一项社会活动,自身的很多因素决定:“折衷”更加利于大众接受。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语言沟通尤其如此,至于演讲中“折衷”的具体做法,就需要演讲者根据演讲的主题、内容和听众等因素,来决定上面谈到或没有谈到的:笑容、眼神、体势语、声音、着装等诸多细节了。
参考文献:
一、课前演讲的现状
(一)因“不愿意”而被忽视。一方面是学生不愿意说。从小学到中学,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在课堂上喜欢主动表达的越来越少。他们怕说错后尴尬甚至被嘲笑,怕受到老师的批评,还有的错误地认为:只要我考试成绩出众便行,无所谓当众表达。这样的心理导致学生不愿意上台演讲,而教师为了不“为难”学生,干脆就不开展课前演讲活动。另一方面是老师不愿意花时间让学生说。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更关注的是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他们认为,课前演讲会减少正常教学时间,对学生的分数提高没有好处,因此省略了课前演讲环节。
(二)因组织粗糙而流于形式。许多教师也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特地安排课前演讲,给学生提供说话训练的机会。但在具体的组织上比较粗糙,往往简单地认为,只要让学生上讲台说了,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由于老师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引导,学生不知道应该怎么准备,该注意什么,大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随便应付。内容的选择和语言的表达都很随意,有的甚至讲个笑话或脑筋急转弯就了事了。这样的课前演讲纯粹流于形式,与“说话”的要求相差甚远,起不到真正训练的效果。
二、课前演讲的独特作用
(一)针对性。除了课前演讲,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方法很多。比如上课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但学生回答或讨论问题,是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是为教学服务的,老师和学生关注的是回答或讨论的内容,很少去关注学生说的形式,所以不太会去讨论评价说的本身怎么样。这样的说话训练不是为说话本身设计的,因此缺乏训练的针对性。而课前演讲是专门为说话训练而设的,师生关注的焦点完全是说话本身,从准备、演讲、点评到反思都是围绕说话展开的,针对性自然强。
(二)计划性。课堂上的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既然是为教学服务的,那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不同,老师会随时改变学生说的时间和说的方式,甚至可以直接取消学生说的环节。也就是说,这样的说话训练,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是可以随便改变的,对说话训练是根本没有计划的。课前演讲却不同,它以固定的形式,保证了学生说话训练的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和实际能力进行系统安排,循序渐进。
(三)延续性。语文课堂上也可以专门开展口头作文、辩论赛、情景剧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从单次活动而言,效果也是不错的。但这些活动准备时间长、花费的精力多,受教学进度的限制,老师不可能经常开展。而课前演讲刚好相反,学生准备容易,耗时短,每天可以坚持开展。众所周知,说话能力的增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细水长流,长期坚持,才能出实效,课前演讲恰恰是每天能坚持做好的说话训练。
三、课前演讲的有效组织
要切实发挥课前演讲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上的作用,科学有效地组织是关键。应该像组织其它教学活动一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前演讲活动。
(一)打好头阵,激发兴趣。学生对当众演讲普遍是紧张畏惧的,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在学生的第一次课前演讲前,教师要进行“一对一”个体辅导,在演讲的基本要求、具体技巧、心理调节等方面给予耐心地指导,要求学生精心准备演讲内容,必要时,还要让学生在老师面前试讲。这样有备而战,保证其第一次的演讲是精彩的、成功的。在学生课前演讲后,教师的点评要多鼓励,放大其演讲的亮点,让学生感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从而增强自信,激发兴趣。
(二)明确要求,有的放矢。课前演讲既然是为说话训练而设定的,就要让学生清楚演讲的基本要求、技巧,让学生在演讲时有意识地注意这些要求,比如说话的条理性、语速、语调、咬字、表情等。教师在点评时,要结合说话的要求分析其得失,让学生明白自己演讲的得失以及如何改进。同时,教师指导其他学生点评时针对性要强,要围绕具体说话要求展开,不能只停留在“好或不好”“生动或不生动”等肤浅的点评上。通过学生演讲,师生点评,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彼此学习,共同提高。
(三)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课前演讲要随着学生说话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要求,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演讲的内容要求以自选为主。这一阶段学生刚刚开始当众说话,以增强自信,激发兴趣,初步掌握说话技巧为主。说话的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或喜欢的,以自我介绍、讲述现成的故事、寓言为主,保证人人有话讲,人人乐意讲,人人容易讲。在打响“第一炮”,体验到成功感后,学生的积极性会逐渐高涨起来,紧张和畏惧的心理障碍逐渐得到消除。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锻炼了说话能力。
第二阶段演讲的内容要求以自编为主。为了准备好这一阶段的内容,学生必须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上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反复筛选,精心组织,选出新鲜、有趣而有意义的内容说给同学和老师听。选出的内容完全由说话人自己加工、整编、编排、组织。学生在确定要讲的内容后,还要具体安排结构,排列顺序,组织语言,研究如何说得更生动,更巧妙,更有吸引力。有的内容,不但要叙述情况,还要说明问题,阐述道理,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说出丰富复杂内容的能力。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说过:“一个人能面对多少人当众讲话,他的事业就能做多大!”
下面是讲话的4个阶段,大家不妨对号入座,评估一下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所处的阶段。
A.想讲:渴望在众人面前讲话,表达自己的心声;
B.敢讲:无论在何种场合或是面对何种人群,都有当众讲话的勇气;
C.能讲:在敢讲的基础上,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所思所想,能让听众听懂;
D.会讲:讲话逻辑清晰、表达准确、内容深入、语气语调生动、行为表情富有感染力。
上述4个语言表达“等级”,如果您已经达到“会讲”的阶段,那么恭喜您,您已经掌握了一项纵横职场的有利武器。
好的当众讲话能力不是天生有之,更非“可望而不可即”,它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逐步实现。要练就好口才,无非是训练技巧和大量练习。以下这些技巧在实践中往往容易被忽略,但对快速提升讲话能力却非常有效。
技巧一:练胆量,做“焦点”
生活中,一个人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表现。在有些人面前,会无话可说;而在有些人面前,却可以滔滔不绝、妙语如珠。不妨想想,当我们信任一个人,对一个人有好感时,我们在他她面前感到安全、舒适、放松时,“话匣子”自然就打开了。
是否说得出、说得妙,关键在于讲话时心理上是否舒适、放松。可以说,心态左右着我们讲话的兴致、内容和频率。
人们面对上级领导、面对诸多同事的眼光包围时,很少有人能做到毫无压力、侃侃而谈,紧张不安感自然产生,尤其对于那些在集体活动中总是躲在角落里的人们,他们的压力会更大。对于这些在领导和上级面前“露头”打怵、一当众讲话就结巴的人来说,首先要消除他们对领导的“敬畏”之心,这不是要大家不尊敬领导,而是要放大胆量,在内心将领导和上级首先视为可信任之人、朋友,这一点非常重要。
另外,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在同事、朋友面前表达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想法。其实,这种训练不必多么专业,完全可以随意而为——如果走在路上,你可以假装迷路,向一个看上去不太容易打交道的人问路,如果可能的话,试着多和他她闲聊几句;你可以在路过菜市场时主动和小贩们就菜价的涨落寒暄几句……或许一开始会害怕被拒绝,表情会不自然,但随着这种随意的训练逐渐积累,你就会对“处于众人视线包围之下”这件事不那么敏感和不适。
以平等心对待听众,与他们的职位、身份无关,与是否与其认识和熟识无关。与爱有关,与内心是否有底气和“胆量”有关。
技巧二:思考和换位思考相结合
在一些需要讲稿的正式发言场合,人们起草讲话稿通常注重于遣词用字的准确。诚然,讲稿应当用词准确、逻辑清晰、结构完整,但笔者认为,在为讲稿字斟句酌前,应先以思考和换位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去设计讲稿的总体架构,使讲稿层次分明,角度合理。
笔者接触过一位极会“讲话”的企业家,他在组织讲话稿时,通常要做多方面的考量。以他参加的一个业内交流会为例,讲话前,他通常要站在自己和他人的角度思考三个问题:
1.讲话要达到什么目的 如果想借行业交流之机宣传公司,提升公司的知名度,那么讲稿内一定要设置公司介绍的内容,尤其是公司最具特色的企业理念和对行业发展的独到见解。
2.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 身处同一行业中,各位听众在员工管理和拓展业务等方面往往面临着同样的困惑,那么,本公司在员工管理方面独特有效的方法,或者在拓展业务方面另辟蹊径的成功案例,对其他企业的经营者有所启发,这种话题大家一定会感兴趣。
3.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讲话内容 将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作为重点,用60%的时间详细阐述;公司推介是次重点,以30%的时间加以介绍。余下的时间经整体统筹后,将讲话时长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
这位企业家朋友在准备讲话文稿前所做的工作就是思考和换位思考。在准备正式场合的讲稿时,一定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架构。
技巧三:找到谈话的感觉
调查显示,声音要素在讲话中对听众的影响力占38%。语速太快或太慢,声调激昂或低沉,对讲话是否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很多人的讲话不能吸引人,就败在声音技巧掌握不好上。
要掌握声音技巧,不妨借鉴以下几点:
首先,建立与听众的沟通感。当众讲话不是演讲(真正的演讲除外),所以,尽量不用演讲的语气讲话,否则会显得极不自然,缺少现场沟通感。
其次,要有“谈话”的感觉。当你感到无法把握讲话时的声音“调门”时,不妨想象一下平常与同事、朋友一起时聊天的状态,用这种状态去面对众人,就能轻松找到“谈话”的感觉。
最后,在讲话节奏上要有适当的停顿。讲话时没有节奏的控制,似乎讲完就算完成任务,这是许多人在讲话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殊不知,适当的停顿可以给自己和听众留出思考的时间,同时也显得讲话有节奏感,易于控场。
要培养讲话的节奏感,可以先刻意地在讲话时多停顿几次。值得注意的是,停顿时一定要用逆势呼吸——口腔和鼻腔吸进新鲜空气,气体通过肺下沉到腹腔中,充满腹腔,讲话时,腹腔中的气流带动声带振动发出声音,这样说出来的话中气充沛,心态也更放松、更从容。
技巧四:运用微笑和目光
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比他身上穿的更重要。”仔细观察周遭,似乎没有人不会笑,但能在讲话时保持微笑的人不多,而让微笑发自内心的人则更是少之又少。微笑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涵养。对于听众来说,微笑的讲话者让人感到亲切和没有距离感。
此外,坚定、自信的目光也能在讲话中为讲话者加分。讲话时,目光要与听众有所接触,也就是目光要落到听众身上并适当停留。要做到目光坚定、自信,有必要在平时多做训练,譬如和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说话。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85%是靠他的人际沟通和演说能力,只有15%跟他的专业技能相关。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符号,人们需要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良好的演讲能力与口才,能够帮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生活与事业。
在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设置了不同级别的演讲练习课;而在中国,从小学到初高中几乎没有设置演讲课。虽然课本中设置了演讲单元,新课标对演讲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仅仅一个单元的课程很难将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落到实处。为了提高学生演讲水平,老师们大多采取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模式。但多年以来,这种寄予了语文老师莫大希望的教学模式收效却不尽如人意。有的课前演讲表面热闹,却流于哗众取宠;有的上面的同学面无表情,下面的同学昏昏欲睡;有的演讲时间过长,影响了主要课程的进行……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是时间的安排随意无定。演讲的设置往往成为某个老师的个人行为,如果中途换了老师,原来的内容很难进行下去,会让学生难以适从。
二是内容的安排没有层进性。不同老师内容差别很大,或是内容相同但前后缺乏一个由浅入深的层进性,不符合学生的接受规律。
三是演讲的要求不够明确。既缺乏对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也没有演讲技巧的点拨,没有必要的检验环节。这样结果就是演讲的同学难以操作,应付了事,最终没有提高,做听众的同学则事不关己,索然无味。
四是目标的设定孤立单一。“课前演讲”没有很好地与作文、阅读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
二、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高中语文演讲的研究成果不多,见诸期刊杂志上的论文不过十几篇,主要集中在对语文课前演讲的作用、开展原则、活动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如:房玉清《课前演讲的整体效应》,葛成石《课前演讲DD奏响在语文课堂上的一段序曲》,王进《课前演讲DD听说训练的有效途径》,周宝玲、沈道成《课前演讲:作文教学与口语训练的双赢模式》等文讨论的都是语文课前演讲的作用;张洪的《课前演讲: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安光祥的《语文课前演讲中的循序渐进原则》重点阐述了课前演讲要遵循的原则;彭伟的《课前演讲DD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方式》,桂启升的《雕虫也要有好技DD课前演讲谈片》,王作云、刘淑萍的《课前演讲的“分级训练”法》讨论了课前演讲活动的形式。 由此可见,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语文课前演讲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作用,都提及了语文课前演讲对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写作水平、加强思想教育的积极影响。找到一套切实可行、循序渐进、要求明确的教学模式是我们的研究任务。针对演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要求不够具体、落实难以到位的现状,本课题主要想通过行动研究法,分层训练,对每步教学提出具体要求,注重检测结果,阶段性巩固升华,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演讲能力。
三、研究目标
(1)使学生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2)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组织材料能力,阅读写作能力。
(3)提高评价、分析能力,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
(4)锻炼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魄,培养完善的人格。
(5)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发展的意识。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研究初期,调查学生演讲存在的问题,选择、确定课题;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了解中学生心理表现及演讲的现状及成因。
(2)文献研究法: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价值等。
(3)行动研究法:研究培养高中生演讲教学的有效模式。
(4)个案研究法:对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
(5)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8月-9月):申报准备阶段。
一方面,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学习新课程改革与实验的相关理论。
另一方面,通过开学初年级组织的演讲比赛,笔者发现学生中除了少数班干部,其他同学很少有当众演讲经历。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对演讲充满期待,但却因为没有经验和技巧而感到难以操作。
第二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实施阶段。
第一步:(2015年10月―2016年1月,高一第一学期)初步掌握,大胆表达。
学习内容:语文必修二演讲单元,看中外名家演讲视频。
演讲主题:“我喜欢的一本书”或“我崇拜的一个人”。
技巧要求:准备时间定为一周;演讲时间固定三分钟;大声表达,保证在场每个人清楚地听到演讲者的声音;身体站直,目视前方,衣着得体;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点评主体:以老师点评为主,老师点评以鼓励为主。
巩固提升: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我要当……”的竞选演讲比赛。
第一步效果:让每个学生拥有一到两次当众演讲的经历,能够清楚自信地表达自己;同时锻炼了学生阅读的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积累素材的能力。
第二步:(2016年3月―2016年7月,高一第二学期)熟练掌握,生动表达。
学习内容:给学生放《超级演说家》等视频,激发学生对演讲的热爱。
演讲主题:“时事评论”。
技巧要求:除了第一步的基本要求,还要在某些方面提高学生演讲的标准。准备时间改为三天;生动表达,讲究声音的抑扬顿挫,通过声音增强演讲的感染力;眼睛注视观众,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和热情,必要时通过得体的身势语帮助自己表达;表达观点有一定深度。
点评主体:老师点评,增加学生打分,评出周冠军、月冠军、班级冠军,代表本班参加学期末演讲比赛。
巩固提升:举行一次全年级大型演讲比赛,同高一入学时的演讲水平进行比较。
第二步效果:让每个学生能够放松、自信、热情地表达自己,基本掌握常见演讲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生活、关注国家命运的热情。
第三步:(2016年9月―2016年11月,高二第一学期)熟练掌握,个性表达。
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演讲技巧,教会他们如何开场,如何幽默表达,如何在特定的场景下展现自己。
演讲主题:抽取素材库材料,素材可以是高考作文材料,可以是高校面试演讲,也可以是求职竞聘演讲。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演讲的基本技能,本环节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技巧要求:除了第二步要求,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尝试个性化表达,以便发挥自身的优势。
点评主体:老师学生共同打分,评出周冠军,参加学期末即兴演讲比赛。
巩固提升:各班举行即兴演讲比赛,选手提前二十分钟抽取比赛题目。
第三步效果:让每个学生能够放松、自信、热情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使学生都能成为演讲达人。
第三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1月):总结阶段。
参考文献:
[1]高正保.语文教学中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2]胡冬玲.精彩五分钟――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实践与收获[J].陕西教育,2014,(21).
[3]王远征.语文课前演讲的问题及对策[J].文学教育,2011,(8).
据我多年的研究,无论招聘的是什么职位,有三项素质是所有雇主都很看重的,那就是:口头和笔头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他人有效合作的能力。无论是做什么工作,雇主都希望了解应聘者的交流能力。
那么你知道人们一生中最害怕的是什么吗?是死亡?是被解雇?还是疼痛?都不是。大量的调查、民意测验和访谈表明,人们最害怕的是当众讲话。
我经常应邀去向高中生、大学生以及研究生讲解企业招聘程序及该如何准备。每次我都恳切地建议学生们去参加当众讲话的培训。仅仅读一些有关如何演讲的书并不解决问题。然而不论是给哪级学生讲课,只要一提及应参加演讲培训,不屑的神情就会像春天草地上的蒲公英一样迸发出来,甚至连有些MBA研究生都如此。但是,只有亲身参加训练才能使你克服恐惧,勇敢地站起来把你所想的说出来,那么就去行动吧。
我认识的很多人都害怕当着一群人的面讲话或表演,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不待他们去参加,单只想一想,就会令他们浑身不舒服。这需不需要克服?但如果你只想纸上谈兵地去克服,那么我劝你还是先准备一个废纸篓吧。
我的忠告并不仅仅是针对年轻的求职者的,它实际上对任何人都起作用。训练你当众讲话的课程到处都有,聪明的求职者一生都会注重磨练这一技巧。
请设想一下求职面试的场景。再想一想工作访谈又是什么样。独立思考,理清思路,再清晰明白地表达出来,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求。成百上千的工作都会要求你做表述,要求你既能够向上级汇报清楚,也能够向下级交代明白;要求你能够主持会议;要求你能够鼓舞起部门的士气;要求你能在不同场合代表公司讲话;要求你能向潜在的客户解释清楚为什么你们的产品比竞争对手的好……要说起来,需要当众陈词的机会实在不可胜数。
不强求,接纳自有力量
如果孩子生来是内敛的气质类型,那么让他当众表演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他的优势不在这方面。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先天气质,一味要求他们像多血质的孩子那般活跃或“自来熟”,其实是对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尊重。
如果孩子像甜甜那样,家长的理解与宽容非常重要,家长过不了自己的“面子关”,软硬兼施一味逼孩子上台,而孩子又自感不能胜任的时候,只会心生自卑,更缺乏独立面对的力量,当然也就更难克服怯场心理。反过来,如果家长能够从内心里接纳孩子,允许他如其所是,甚至告诉他“勇气是需要慢慢积累的,爸爸妈妈愿意陪你经历这个过程”,则孩子就能感觉到父母的情感支持,不再有“如果表演不好爸爸妈妈会不开心”的压力,就可能缓解怯场情绪。
我在教养女儿的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女儿属于偏内敛的性格,特别害怕人多的场合。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看到来听公开课的家长都能吓哭,自然,让她当众表演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我从没因此责怪她。因为我的宽容和理解,随着年龄渐长,女儿变得越来越大方,幼儿园毕业典礼的时候,她上台表演白雪公主的话剧角色,整个过程都很自然。上小学后,先后两次主动竞选小队长和中队长。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向好的愿望,即使家长不催逼,他们也会从内心里渴望有当众表演的勇气,但家长如果对这件事表现得比较焦虑,反而可能打乱他们的成长节奏。坦然接纳,就是最好的支持力量。
用绘本,应对怯场
接纳孩子容易怯场的状态不等于放弃任何引导,事实上,如果家长能摸索出适合孩子的引导方式,效果总会让人惊喜。
我在引导女儿逐步摆脱怯场的过程中,对于绘本的力量深有体会,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舞台怕不怕》。故事讲的是小熊妹妹总是害怕登台表演,小熊哥哥则很外向,在人前表演起来游刃有余,有一次他们在同一台剧里表演角色,小熊妹妹因为害怕上台出丑,每天在家里刻苦排练,小熊哥哥则不当回事,结果到了比赛那天,小熊妹妹因为准备充分很完美地表演了自己的角色,小熊哥哥则因为太大意忘记了台词,当众出丑。女儿听完这个故事后,在我的提醒下,认识到事先认真准备可以熟能生巧,甚至可以让表演“自动化”,到了台上自然就不那么紧张了。我也趁机跟她分享了自己从害怕当众讲话,到渐渐能当着很多人的面做讲座的经历,并告诉她,临上台表演或演讲,有点紧张是很正常的,即使是大演讲家,也会紧张,适度的紧张能帮你调动更多的头脑资源,发挥出尽可能高的水平,如果不习惯这种紧张心理,也可以想办法缓解一下,妈妈缓解紧张的秘诀也是跟小熊妹妹一样,就是事先反复准备、排练,这样到了台上,自然就脱口而出,小家伙听了很受启发。
情景模拟,循序渐进帮孩子
一般来说,人前再怯场的孩子,在家里表演还是很放得开的,家长可以通过在家情景模拟帮孩子锻炼勇气: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244-01
为了培养中专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笔者坚持分阶段培养中专生演讲能力,对学生进行课前十分钟演讲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中专一年级的“自选式”演讲训练
首先,鼓励学生上台演讲,允许带稿。美国心理学家曾在三千人中做心理测试,约百分之四十的人害怕在大庭广众之前说话。许多大演说家初次上台都非常紧张,更何况是中专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初次登上讲台,面对老师和全班同学讲话,非常紧张,胆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迈出了关键性第一步,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这一阶段,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鼓励他们敢当众大声说话。能站到讲台上讲,不管讲得怎样,都是成功的开始。
其次,提出演讲训练的具体要求。训练要求如下:(1)人人都须参加,每节课二人。按学号轮流。(2)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鼓励学生自己写演讲稿。也可用优秀演讲稿,可讲故事,幽默小品。(3)演讲的内容不限。大至国家大事,小到个人情感。内容健康向上。(4)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5)逐步过渡到脱稿演讲,时间为三分钟。少于一分钟者,下次要重讲。(6)同学上台演讲,听众要热烈鼓掌以示欢迎。演讲完毕,不论讲得好坏都应报以掌声。演讲结束,教师对演讲情况给予简要讲评,多指出进步,提示不足,重在鼓励。
这一阶段自选式演讲由于内容宽泛,可演讲的材料非常多,学生演讲的兴趣也非常浓厚。从内容是看,有学生自我介绍的,有谈对新学校的印象和看法;有倾诉思乡之情的,有介绍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爱好的;有讲成语典故、名人轶事;有谈理想抱负,有回忆最难忘的一件事;有说我的亲人朋友的;还有的谈自己弱点与不足等等。涉及面广泛。通过演讲,无论是演讲者还是听众都拓宽了自己的思路。
再次,自选式演讲训练应注意的问题。一年级有自选式演讲是口语训练的起步阶段,由于学生自身素质,性格特点,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等都存在差异,演讲效果可能不如人意。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尤其是对那些胆小,口头表达能力欠佳,乡音重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每次演讲结束,教师讲评时,尽可能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胆量大了,消除了当众讲话的紧张心理,渐渐地对演讲训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从口语训练来看,还只是量的积累阶段,只有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到口语训练的必要,训练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2 中专二年级上学期的“命题式”演讲训练
中专第二学期,学生学习了演讲的基础知识,掌握了演讲一些技巧,采用“命题式”演讲就十分必要。“命题式’演讲训练是前一阶段“自选式”演讲的基础上的提高,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要求,也是使口语训练上一台阶的必然趋势,否则口语训练就流于形式。
“命题式”演讲,笔者采用了三种训练方法:第一种:教师命题,学生自由选题。教师将六七十个演讲题目向学生公布,学生自由选题。学生事先写好演讲稿,背熟。再上台演讲。这一阶段训练要求:(1)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2)能围绕主题进行演讲,富有激情。(3)适当运用一些辅的态势语言。每次二位学生后,由教师指定一名学生主评。教师记分,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
第二种,学生自己命题演讲。教师把命题权下放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出题,然后再由学习委员和科代表负责挑选题目。入选三个以上题目的学生可加分作为平时成绩。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形成了一种竞争的局面。许多学生为了出好题,特别留心观察生活,了解同学的生活情况,性格特点。课余时间勤上图书馆查阅资料;思考的问题也非常广泛。由于演讲题目是学生出的,他们的年龄、爱好、兴趣、水平又较接近,因此,演讲的学生不会感到特别难。他们在演讲都能紧扣主题展开,而且讲得绘声绘色,收到较好的效果。把命题权交给学生,不仅调动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也增加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挖掘出学生内在潜能。
学生出的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而且丰富多样。如:“中专生能圆大学梦吗?”“中专生的出路在哪里?”“校园一景――怡园”“班主任,我想对您说”“我最崇拜的人”“我的座右铭”等等。第三种根据所学课文,教师临时命题。给学生三分钟作准备,上台演讲。这种形式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分析,归纳,总结,使课文的某一片断扩充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或对名著改编电影进行评论;或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论。学生要完成这种训练,不仅需要熟悉课文,而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
这种演讲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命题。如:学习完《项链》时,可以命题“假如项链没有丢玛蒂尔德结局会怎样呢?”。学《祝福》与电影《祝福》在情节上比较;电影增添了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教师不失时机地命题“电影添加此情节妥当吗?讲授完《林黛玉进贾府》可出“话说凤姐之辣”的演讲题。等等。
这类训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拓展了学生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经过中专第三学期训练,学生演讲的兴趣更浓了,演讲水平普遍提高,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无形中得到提高。。这是口语训练初见成效的阶段。
3 中专二年级下学期“即兴讲话”式训练
例如:题为《讲真话》的演讲稿就采用了这种开场白:“同志们,首先请允许我冒昧地提个问题:在座的各位都讲真话吗……”此问让人为之一震,也切中正题。
2、新闻式:时事新闻是大家所关注的。当演讲者首先当众宣布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闻那么便能引起全场听众的高度注意。
例如:《文明古国的悲哀》演讲稿的开头用得就是新闻式:“据一家国家级的报纸报道:在国外,几乎所有国家的公共场所都专门贴有用中文写的告示牌--请不要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朋友们,这并非是一件正常的小事,而是对号称文明古国的子孙们的一种讽刺。”
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就能使听众为之震惊,并对事态关注起来。但这种新闻首先必须真实可靠,切不可故弄玄虚,否则,愚弄听众只会引起反感;其次要新,不能是过时的“旧闻”。
3、赞扬式:好话人人爱听。当演讲者在开场时说几句赞扬性的话,可以尽快缩短与听众的感情距离。但要注意分寸,不然会给人哗众取宠、油嘴滑舌的印象。
4、“套近乎”式:演讲者可根据听众的社会阅历、兴趣爱好、思想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描述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或学习工作上遇到的问题,甚至自己的烦恼,自己的喜乐,这样容易给听众一种亲切感,从而产生共同语言,双方的感情距离一下子缩短了。
5、悬念式:也叫“故事式”,就是开头讲一个内容生动精彩、情节扣人心弦的故事或举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来制造悬念,设计的一种情境,一种氛围,令人神往,令人关注,使听众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深表关切,从而仔细听下去。
6、直入式: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单刀直入,直截了当接触演讲的主题也许比起繁琐无味的开始更得听众者心。如《下一个》演讲稿的开头:“当球王贝利踢进一千个球时,有位记者问他,‘哪一个最精彩'贝利回答说:‘下一个!'努力追求'下一个',是优秀运动员和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共同品格。"
7、道具式:又叫“实物式”,演讲者开讲之前向听众展示某件实物,给听众以新鲜、形象的感觉,引起他们的注意。实物可以是一幅画、一张照片、一张图表、一件衣服等。
8、幽默式: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新奇贴切的比喻开头,既能紧紧抓住听众的心,引人发笑,又能活跃会场气氛,让人在笑声中思考。
9、忠告式:演讲者采取郑重其事的态度,向听众讲明利害关系,以引起大家的警觉,从而增强演讲的实际效果的一种方式,一开始就讲出了事态的严峻,引起了听众的注意和警惕,使听众产生了急于欲听下去的迫切感。
10、渲染式: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听众相应的感情,引导听众很快进入讲题的开头方法。
例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头:
“三月十四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开头,只用短短的两句话,便把听众引进了一个庄严、肃穆、沉痛、对革命导师敬仰的气氛之中,有利于听众接受演讲的正文所欲展开的谈论。
11、名言式:格言、谚语、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等,具有思想深邃和语言优美的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青年人更有魅力。若能适当的运用名言作为开头,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但并不是凡引用名言作开头都有好处。那些司空见惯,为青年所熟知的名言,经反复引用后,往往便给人俗套之感,使听众觉得你的本事不外乎会背《名人名言录》而已。这样不仅不能起到吸引人的作用,使得全场嘘声四起。引用名言,要让听众有回味、咀嚼的余地。哲理性要强,但不要太深奥莫测,甚至晦涩难懂,应当注意语言的通俗性。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179 — 02
一、引言
经济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还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不仅仅是他们会说,而且要求他们要说得好、说得巧。尤其是对高职院校中的文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等学生而言,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只存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使用普通话用于交际的能力也有具体的职业要求。但现在高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首先,是对口语表达能力不重视。我国的应试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太过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口语能力的培养更是受到许多家长和学生自身在平时学习中的严重忽视。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只要能够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就行了,积极的口语表达以及太多的口语表达技巧反而成了花言巧语。他们认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才是最重要的。以后找工作,凭借的是个人的真才实学,而不是一张嘴。
其次,在高职学生的口语表达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语文基础差。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他们入学成绩相对偏低。据统计,在高职学生入学之前,许多学生的语文成绩通常只是在及格线左右,高分的学生很少。因此,语文知识的薄弱在一个侧面上导致了高职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上存在说话内容杂乱、内容缺乏深度、逻辑性差、不会根据具体语境说话、存在心里障碍、说话结结巴巴、表达意思不完整等现象。语文基础差导致许多高职学生普通话不标准。
再次,由于地域、经济等不可控制的因素,也是导致许多高职学生普通话不标准的重要原因。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一共有七个方言区,每个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标准和发音特点,这与标准的普通话有很大的不同。在某一地方长期生活,尤其是从小就在某一语音环境下长大的人,发音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另外,对于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外来人口流入少,受到外界的影响也较少,因此,他们仍然保持着本民族或本地区原始古老的发音习惯,这样要学习普通话就更加困难了。比如,来自四川、湖南等地区的高职学生,常常会出现边音和鼻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g和f不分等情况。还有一些高职学生则往往会出现分不清平舌翘舌的现象,把四(sì)读成(shì)。
最后,高职学生普遍还存在害怕讲、羞于说的现象。许多学生出于自己普通话讲得不够好、表达能力不够强等不够自信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担心并害怕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出现了见人害羞的现象。
二、口语表达能力基础的培养
基于上述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高职学生在口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积极转变观念。对于口语表达能力的看法,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学生都需要转变对其的观念。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尤其是那些文秘、人力资源管理、旅游酒店专业的高职学生,初次见面会决定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如何让别人对你印象深刻,说话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因此,对他们而言,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并不低于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要及时转变观念,重视日常的口语教学技能训练。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本身是一门容易被忽视的技能训练,如果再加上学生本身的厌学情绪,那么技能训练将难以开展。所以,在口语技能训练的课程上,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在学中。具体方法,教师可以采取参访式教学、表演式教学、游戏式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参访式教学不是传统式教师说、学生记的模式,它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这样一个教学模式中,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和整体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表演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写一个小小说或小片段等,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去组织和表达课堂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针对高职学生语文基础差导致的普通话不标准的问题,需要教师针对其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首先,是发音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告诉学生具体的发音方法,再结合绕口令、朗诵等方式加以巩固练习,从而加强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的辨别能力。例如,对于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练习,教师可让学生在发音时在嘴前放一张白纸,看发音时纸是否颤动来判断和分辨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其次,是朗诵的训练。朗诵要求学生发音准确,能准确地断字断句,并且还要做到声情并茂。朗诵训练使学生在朗诵中掌握语调、生字、词语、音量、语速以及断句等基本知识。
三、当众讲话心理素质的训练
前面论述了口语表达能力基础的培养,解决了高职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上的基本问题。但这只是实现高职学生口语能力训练的第一步。对于文秘、人力资源管理、旅游酒店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不能满足其专业的技能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能说,会说,还要敢于说、勇于说。但这也正是许多高职学生的致命弱点。许多学生在台下、在熟人面前常常能够侃侃而谈,但是到了台上、到了生人面前却是语句混乱、逻辑不清,甚至不敢说、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思。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对高职学生开展当众讲话心理素质训练,让他们无论在何种场合下都敢于说、善于说。我了解到许多高职学生不敢当众讲话是因为不够自信。学生的这种不够自信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对自己的学识和知识没有信心,害怕自己表达的意思不够完整、说错话会被人嘲笑和鄙视;二是在生理上存在缺陷或者是普通话不够标准,怕暴露自身的缺点后被别人笑话。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培养高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鼓足勇气,战胜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地不断完善。首先,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在平时的口语能力训练过程中,认识到自我在口语表达方面的自我能力,帮助学生检查自己在口语表达上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其次,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在口语能力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急功近利,及时纠正学生口语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使学生突破自我的固定认识模式,认识全新的自我,培养他们敢于表达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最后,需要教师要突破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敢于上台去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当众讲话心理素质训练还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素质、语言基础和口语表达能力强弱等情况,做出不同的心理素质训练方案。对于那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抓住其害怕当众讲话的特点,帮助他们突破心理防线。例如,教师可以先把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各小组围成一个圈,再在圈中放一把椅子,每个成员都要站在椅子上大声呼喊:“我是谁,来自哪里,我的理想是什么”等内容,从而营造一种气氛,让害怕当众讲话的同学在其他同学大声喊叫的激情氛围下被感染,逐渐克服心理障碍,鼓起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经过多次的训练之后,教师可以合并小组,并逐渐扩大听众的人数,让害怕当众讲话的同学在游戏中逐步锻炼自己的胆量,最后可以大胆、自信地在众人面前讲话。而对于那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发音技巧和表达技巧。比如,可以鼓励他们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在考试的压力下,让他们在普通话考试的资料中,得到专业的发音标准训练。另外,标准的语音环境可以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在不自觉中纠正自己的发音。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听中央电视台新闻或者中国电台的“中国之声”等,把这些内容作为课堂的素材插入教学当中进行分析和研究,给同学们营造一个标准的语音环境进行学习,进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发音技巧和表达技巧。
(三)当众讲话心理素质训练还要针对具体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教学。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方式赫然舞台,让他们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培养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敢于在舞台上能够如鱼得水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当众讲话心理素质训练的主要形式有:
1、绕口令。绕口令是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它主要是把一些叠韵、双声的词语或者发音相同、相似等容易混淆的字故意集中在一起,编成一些简单而有趣的语段,要求快速而准确地读出来。通过绕口令的练习,可以使人头脑反应灵活、吐字清晰、口齿伶俐,这是一种很好的口语表达训练。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语速、学生对相似音的辨别能力以及字音的“对”、“准”、“美”,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绕口令比赛,充分展现他们的语言技巧。
2、朗诵会。在举行朗诵会之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认识文章中的生字、词语,把握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确立感情基调,还应该向学生教授一定的朗诵技巧等。让每个学生都能以饱满地热情加入到朗诵比赛中,不断完善自我的朗诵技巧。
3、交谈训练。交谈是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最直接、最有效、最广泛的方法。学生通过不断地交谈训练,增强与人交往的技巧与能力。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交谈环境和交谈对象,采用不同的交谈技巧和交谈语气、交谈方式等。在交谈的训练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展现他们的语言技巧,这样的训练必将收获很大。
4、演讲训练。演讲也就是演说,是让演讲者就某个问题面对一定的听众在特定场合发表个人的见解,在群众中形成一种感召的表达形式。演讲不仅要求演讲者要注意听众的理解力组织自己的语言,还要求演讲者必须辅之以手势、表情甚至是身体的动作等。演讲训练可以活跃思维,克服心理障碍,练就过硬的心理素质。
以上这些活动都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及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经过这些训练要使他们敢于说、善于说。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人际交往和工作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培养方法上还需要教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提高学生基础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适时创造各种条件训练学生当众讲话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在大庭广众面前表现自己,自信乐观,从容应对任何公众场合的挑战。
〔参 考 文 献〕
〔1〕 魏莉.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方式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2007,(15).
〔2〕马成.浅谈提高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J〕.青年文学家,2011,(23).
一、表达形式的培训
1、培训方案设计
每一种成熟的职业都会有明确的职业特征,包括社会功能、职责范围、工作流程、工作环境以及社会表演规范等,这是开展表达培训前首先需要了解的背景材料。在为上海市某区检察院的公诉人进行培训前,我们专门请教了该院主管培训的负责人,得知公诉人的职业素养包括:①正确的执法观念;②扎实的法律专业功底和较广的知识面;③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考、应变能力;④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前两项属于专业范畴,第三项与表达间接相关,第四项与表达直接有关,其具体要求是:“公诉人需要在法庭上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对证据进行质证,发表公诉意见,并与被告人、辩护人展开辩论。案件的处理结果虽然不是由公诉人的语言表达所决定,但出庭公诉的效果往往与公诉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直接关系,法庭辩论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公诉意见能否被人民检察院采纳。公诉人不仅要注意语言表达准确、规范,逻辑性强,还要善于运用各种发问、辩论和演讲技巧,才能在法庭上占据上风。”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学员在表达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这是培训课程的关键,找到了问题,培训才能有的放矢。通过反复分析庭审视频记录以及到法庭观看公诉人的现场表达,我们了解到,公诉人作为行使公诉权的检察官,代表国家出席法庭指控犯罪,并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依法进行监督,他们的职业形象是严肃的、公正的、权威的,绝大部分公诉人在法庭上都能保持这种形象,维护法律的尊严。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严肃有余,自然不足;逻辑有余,情感不足。尽管他们的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性强,能够以理服人,但在以情感人方面做得不够,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声音、表情和动作,让自己的陈述或辩论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导致他们的表达显得比较单调,在某些雄辩的当事人律师面前,他们有时占不了上风。有的公诉人可能因为过分严肃,导致呼吸和发声器官产生了过多的压力和紧张,说话时间长了,声音就容易嘶哑。有的女公诉人音量过轻,气息不够,即使用了麦克风,有时也无法让法庭上的所有人听清楚她的陈述。
根据第一、二步的调查研究,我们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我们主要引入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节目主持人现场即兴表达的一些训练方法,如“口头写生”等练习,训练他们的边看边想边说的即兴表达能力,运用“抓点互动”等练习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去倾听、如何去抓点以提高辩论能力。实践证明,这些基础练习对于他们表达能力的提升效果明显。针对某些学员的个别问题,如气息不够、音量过轻的女公诉人,我们重点训练她的呼吸和共鸣,以增强气息和音量;而那位声音发紧、容易嘶哑的公诉人则重点练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2、培训实施过程
人们的表达习惯是长时间形成的,要想改变非一朝一夕能实现,因此,培训需要一个周期,一个连续的培训课程,而不是一次性的。课程的开展应采用体验式培训的模式,根据体验式学习的原理循环进行,在行动和体验中学习和提升。同时,培训的全过程都需要结合多媒体录放技术,随时为学员提供反馈,既要考虑团体的普遍问题,也要照顾、解决个人的问题。具体过程可归纳为“三到”:看到悟到做到。
① 看到:摄录、回放、分析表演
生活中我们需要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齐得体。在表达培训中,我们需要摄像机和投影仪,来帮助学员清楚看到自己的行动过程。大多数人一般都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在行动,很少去留意自己的声音、表情、动作是什么样子,自己说话时习惯的语调、重音和节奏中存在哪些问题。因此,我们不但要在培训前借助录像分析和判断学员存在的问题,在培训的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也要与学员们一起观看和分析他们的表达,让他们对自己的问题及其原因有一个清晰的意识,尽管他们还不能马上改正过来,但这种对表达主动关注的意识能帮助他们从自然的状态上升到自觉的状态。
作为社会表演的培训师,我们培养他们对社会表演的兴趣,在帮助他们指出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创造宽松的、包容的良好氛围,保护职业人士的自尊。尤其是在内训时,受训的学员彼此间既是同事,有时也是竞争对手,而且,现场还可能会有领导观摩,这样的影像回放和分析过程,有点像当众“揭丑”,把他们的问题清楚地摆在众人面前,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压力,这时,我们要更多地讨论共性的、普遍具有的问题,以鼓励为主。当然,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团体性的培训可推动他们努力完善自己的表达,让他们彼此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促进彼此的表演。
②悟到:边练边悟,学会控制
人们在生活中的大多数动作是习惯性的、无意识的,如走路时根本不用思考如何去迈腿,但是,在表演时,无论是舞台上的专业表演,还是在工作中的社会表演,我们都要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和组织,维持形象的完整。
要让学员掌握对自身动作的控制,学会运用气息、声音、表情、手势等非语言传播途径来增强社会表演的效果,我们应从他们最容易感受到的地方入手,给他们做示范,由易到难、由分解训练到综合训练,一边练习,一边细细地体验和感悟,逐渐找到身体内部和外部控制的感觉。这个阶段的练习,也应进行同步录像,当他们找到了正确的感觉和方法时,可以立即回放给他们自己看,帮助他们确立和巩固这种感觉,同时,能让他们随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兴趣和自信。一次课程结束后,可要求学员将上课的影像材料带回去复习,彼此观摩,相互学习。
③做到:摄录现实中的表演,通过反馈与练习提升技术
经过反复练习,学员在培训课堂上的表演意识和控制能力通常会有所提升,但这只完成了训练的一半,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将这些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正像运动员在训练场上成绩再好也没有用,关键是在真实的比赛上能取得好成绩。检验他们应用效果的最直接方法也是借助录像,可让学员自己录音或找人暗中将自己工作中的实况拍摄下来,为后续的培训或回课提供素材。回课,是艺术表演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社会表演的培训,是巩固技能、架起培训环境与现实环境的桥梁。表达培训不仅是课堂上的教学、示范,带领学员反复操练,掌握表达的基本方法,而且,还应对学员在现实环境里的表达做出评价和反馈,提供进一步的练习和提升方案,帮助他们将所学的方法与现实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产生实际的效果。
二、表达内容的培训
在国内的商务演讲培训体系中,《说服:全球顶尖企业的商务沟通之道》一书非常受欢迎,该书的英文原名是presenting to win: the art of telling your story,照字面翻译应该是“赢在表达:如何说好你的故事”。2008年,我曾电话采访过该书作者杰瑞-魏斯曼(jerry weissman)。他认为,在各种商务演讲中,演讲者的目的在于表达和说服,而能否达到目的关键在于演讲者能否讲清楚他的故事。一个清楚而简明的故事,远远比各种技巧更为重要。他说:“如果故事本身乱成一团,不管演讲者声音如何美妙,口才如何花哨,肢体语言如何活跃,都于事无补。相反,一个清楚而简明的故事能让他在演讲中思路清晰、坦然自若。”在他的书中可以看到,他不是在否定形式和技巧的训练,只是把这些训练放在最后。他首先要帮助演讲者做的事情是“把故事理清楚”(getting your story right),与演讲者一起把要讲的内容全部梳理一遍,确定哪些内容是重点,与现场观众的利益密切关系,哪些关键信息必须要表达,哪些信息是次要的或多余的;然后,去芜存精,对所有重点和关键信息进行重组,形成一个逻辑清楚、自然连贯、首尾呼应的故事;接着,让演讲者练习讲述这样的故事。由于故事条理清楚了,演讲者成竹在胸,表达时更多地关注所讲的内容而不去考虑技巧,因而显得自信而有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故事能牢牢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毫不费力地跟随演讲者的话语去理解他所说的内容,心悦诚服地认同他的结论。
他的理念和方法很值得我们的借鉴。表达培训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形式和技巧,同时也要关注到表达的内容和重点,让表达者紧紧围绕“我讲的内容对你们有什么帮助?”(英文是wiify,what’s in it for you?),从观众/听众的兴趣、需要和接受心理出发,通过讲故事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表达的最大效果。
上海衡山集团马勒别墅饭店的管理者很早就意识到社会表演训练对提升员工表达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他们请我们去为员工开展了表达形式和技巧的训练,包括声音、语言和形体动作等方面。如今,我们正在共同探索表达内容的构建和训练,双方不约而同地把目标集中在“讲故事”。
马勒别墅饭店位于上海市陕西南路上,1927年由英籍犹太人马勒(eric moller)建造,耗时9年建成,主建筑是三层挪威风格建筑,宛如童话世界里的“梦幻城堡”。2001年,国有企业上海衡山集团入主马勒住宅,把这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打造成兼具餐饮和住宿的五星级饭店,2002年5月正式对外营业。
最初,马勒饭店的管理者认为,身处这样一个充满着故事的城堡和精品酒店里面,马勒员工应该熟悉本店的历史和文化,以便较好地回答客人的问题,满足客人的好奇心。他们一开始还没有想到要对员工进行讲故事训练,员工们也只是被动地回答客人的提问,讲述一些与马勒建筑风格、时代背景等有关的趣闻轶事。后来,员工们发现,客人对于他们在服务过程中不经意讲述的这些故事越来越有兴趣,有时在宴请宾朋时还主动提出要服务人员给众人讲故事。这个现象让管理者意识到,马勒饭店其实就像老舍笔下的茶馆一样,是上海这座城市历史变迁的缩影。来这里请客吃饭的人,所期望的不仅是享受精致的菜肴和优质的服务,还希望获得历史的、文化的体验。讲故事将是马勒饭店形成服务特色、提升服务品位和产品附加值的最佳实践点,因此,他们在2010年启动了“马勒人讲马勒故事”的系列培训活动。
《全新思维》的作者平克认为:“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的价值下降了。谁能讲故事,把各种信息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其具有引领个人和组织继续前行的意义,并有情感地表达出来,谁将赢得这个时代。”这段话对于马勒的员工而言,意义非同小可。在同等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是否有故事可讲?能否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将成为区分他们服务水平高低的一项关键能力,因此,众人对讲故事的培训活动非常重视。
要讲好故事,首先要有故事可讲,需要选编素材,形成故事。马勒别墅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因此,他们有自己的资料室,上海市档案馆也有与其相关的一些历史资料。2002年饭店开业时,他们还曾请解放前马勒住宅的管家和工人们的后代为员工讲故事、作介绍,让尘封的历史往得鲜活起来。经过一些专业人士的整理、加工,饭店就有了一套基本的故事版本。马勒饭店的管理者要求员工熟悉这些故事版本,但不能死记硬背。经过我们组织的一系列社会表演训练,马勒员工上下都充分理解了“好的社会表演是有规则的自由动作”的原则,因此,他们努力让自己与这些故事建立真切的联系,记录下那些最让自己感动的场景或事件,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去自由发挥。在消化那些故事素材的基础上,他们写出了自己想讲的故事,先在班组里练习;然后,各班组挑选出比较好的员工到饭店层面进行交流,向全体员工讲述。这样的训练方法既保证了故事讲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又充分调动了员工个人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个人特有的表达风格。
随着讲故事活动的不断深入,员工们在完成了基本故事的个性化表达之后,开始主动去挖掘一些鲜为人知的素材,张大眼睛去发现马勒建筑中不为人注意的某些部分,琢磨其中的含义,发挥想象编创故事,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饭店里的故事因而越来越丰富多样。
马勒别墅饭店毕竟是一家服务型企业,以创造产值和利润为主要目标,因此,他们对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播必须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结合起来,员工的讲故事必须融于每日的服务之中,目的是将饭店的产品和服务销售出去,吸引、留住更多的客人,形成稳定的、忠实的客户群。因此,在员工能够把规定必讲的故事和自己发现创作的故事讲好之后,接下来就需要训练他们能够“到哪座山,唱哪首歌”,让他们学会根据不同身份、不同需求的客人,迅速地在头脑的故事库中找到与客人联系更紧密、更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故事段子讲给客人听。同时,客人来到马勒别墅饭店,主要的需求还是餐饮或住宿,讲故事的时机把握、时间长短也很有讲究,这些也都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来谈论人生与诉说喜怒哀乐。但面对新环境、新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部分学生的心理矛盾加剧。此时,举办合适的演讲,可以及时的开导学生,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学生通过准备演讲、参与演讲,可以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从演讲中认识自我,并理解别人、关怀别人,拉近与他人的距离,促进身心健康,使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
一、演讲的概念
“演讲”二字中的“演”,是指讲话者要运用逻辑或事实依据把内容讲得清楚明白,并调动一定的态势语言、辅助语言,为所讲的内容服务。“演讲”二字中的“讲”,是指讲话者把经过组织的语言说出来。“演”,是借助态势语言、辅助评议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是“形”;“讲”是通过有声语言传达给听众的听觉,是“声”。可以说“演讲”是一种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心灵的艺术,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伟大艺术。
二、演讲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一)演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里开展演讲比赛,通常是通过某一个主题宣传正确的舆论,同时锻炼学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在参与演讲的过程中,会用获得的知识通过演讲去启迪听众,从而促使自己认识真理,掌握真理,扬善祛邪,形成正确的舆论。
(二)演讲可以促进学生迅速成长,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当看到演讲家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述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对他那悦耳的声音、和谐的语调及优美的态势语等等由衷地赞叹。然而,演讲家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实践造就的,是经过艰苦的多方面的努力才成功的。
当今社会的知识、信息传播日益频繁,其方式也从人与人之间扩大到人与电脑之间。在此形势下,即使是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技巧超群的人,如果不善言谈、词不达意也是无法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演讲,在人类口语中是最高级、最完善、最具有美学价值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它既需要演讲学本身的理论和经验,又需要运用语言学、写作学、美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所以说,学习演讲和实践演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过程,促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三)演讲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当今社会人们交往日益密切,无论是在个人交际还是团体交际场合,受人欢迎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他们良好的修养、丰富的学识、敏捷的应对往往能冲破人际关系中的障碍,能迅速有效地与人沟通和交往。
(四)演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促进人类的文明建设。演讲者为了使演讲获得最好效果,在品质、学识、思想、道德等方面都会努力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他们在演讲时的良好情感,对于影响听众的情感、形成听众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以及激励和促进人们的行动,都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所以说,同学们积极参与演讲,可以使自己不断地产生良好的情感,完善自身修养,从而陶冶自身情操,促进人类的文明建设。
三、如何开展演讲教育帮助学生成长
(一)确定演讲题目的原则。(1)演讲的题目应能揭示主题。如,演讲题目《人品与学品》,一听就知道演讲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是什么。(2)演讲的题目应能提出问题。如《合作能双赢?》、《未有天才之前》等,听众听讲就可以一种浓厚兴趣进行思考,听时自然就容易理解。(3)演讲的题目应能划定范围。如《大学生的任务》这样的演讲题目,听众听后就可知道演讲的内容、范围及涉及的具体问题,以选择听还是不听。
当然,要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除了按上述三条标准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题目要有积极性。即要选择那些光明、美好、有建设性的题目,使听众一听就有无限希望。如《困难也是一种财富》,就可鼓舞听众勇敢接受困难,正确处理困难。(2)题目要有适应性。其一,要适应听众的实际,即选题要考虑听众的思想修养、阅历等,才能有的放矢。其二,要适应自己的身份,即选题要与自己专业、知识面接近的题目,才能讲深讲透。其三,要适应演讲的时间,即选题要按规定的时间选择,时间长,题目就可大些;时间短,题目就可小些。(3)题目要有新奇性。“新”和“奇”,可以像磁石一样吸引听众。比如《宝马与拖拉机》、《象牙塔与蜗牛庐》等怎会不吸引人呢?(4)题目要有情感色彩。强烈的情感色彩,对听众有一种情感的导向作用和激发作用。如《请别吝啬你的微笑》、《让感恩馨香四溢》等,其爱憎情感都是鲜明的。(5)题目要有生动性。演讲题目生动活泼,能给人一种亲切感、愉悦感。如《象牙塔与蜗牛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等都非常生动活泼。
总的来说,演讲的题目应当具备积极的意义,因为演讲是以传达信息、阐明事理,意在思想感情上与听众产生共鸣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确定演讲规则的原则。演讲规则是为了使演讲者在一定的限制内能最大化发挥好自身的能力水平。就演讲形式中的命题演讲来说,可以从“演讲内容”、“演讲技巧”、“普通话水平”、“是否脱稿和按时完成”这几个方面来考察演讲者的能力水平。
(三)开展演讲的形式。不管是命题演讲还是辩论演讲,大多数学校在举办时演讲时,往往是采用专场演讲的形式进行展现,这样的方式形成了少数学生参与、多数学生当听众的局面,不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演讲水平。而本文的宗旨是意在使全体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到演讲中来,下面就命题演讲举一个案例来说明如何在全体同学中开展演讲教育帮助学生成长。
本案例以一个班级的同学为基础,该班人数为50人。其组织细则如下:细则1:每日确定一个命题演讲题目;细则2:周一至周四每日由3名同学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就本日题目举行演讲,并在这3名同学中产生最优演讲者,即日冠军。;细则3:每周延续,直到所有同学参与完毕,周期大约为1个月。周冠军产生完毕后,所有的周冠军在同一时间进行演讲角逐,产生前三名优秀演讲者;细则4:第一轮演讲角逐结束;细则5:新一轮演讲角逐延续第一轮的细则1、2、3,产生新一轮周冠军中的前三名优秀演讲者;细则6:总赛,由每一轮的前三名优秀演讲者进行演讲角逐,产生总赛前三名。至此,演讲角逐全部结束。
在本案例中,每个同学一学期可以参与演讲2至4次,接触的演讲题目数量可达50个之多,其题目囊括的范围广泛而丰富,使学生在参与演讲的过程中可以受到多种情感的熏陶,从而成长为一名德、智、美多方面发展的大学生。演讲前,不少学生不敢当众讲话。但为了认真参与全班演讲,同学们在准备演讲和进行演讲的过程中一次比一次努力,从中获得了不少临场经验,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台风展现越发自然,与人交际的能力有所增强。可以说全班性的演讲,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和提升自我的平台,同时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演讲与大学生的口才、人际交往能力息息相关,同学们应当积极参加演讲、对话和辩论活动,珍惜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表见解的锻炼机会。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就是自己,如何主宰?关键是自己要有强烈成功的愿望,要有所改变的实际行动。希望通过对演讲的认识与理解,可以使广大教师和同学领悟到演讲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非,霍维佳.大学生口才与演讲训练.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洪兵.演讲与口才.中国地图出版社.2008
我们知道,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文素质,阅读趣味,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交际水平,因此,语文的评价标准应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结合起来。而传统的语文考试里,只是片面地考查了读和写的能力,听和说的能力历来是语文的考试盲点。长期如此就造成了学生不会说话。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在大庭广众之下围绕一个话题,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阐述出来,并且语态、语气恰当,声音洪亮,能够说服对方?又有多少人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有分寸地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呢?“不会说话”似乎已成了当今学生的通病,而职校生尤甚!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离不开口语交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口语交际能力甚至比读和写的能力更重要。而根据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社会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更需要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养成。另外,口语交际训练还可与话题思辨,写作实践整合,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辨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一石二鸟,事半功倍的功效。故笔者认为职校生更应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下面谈一谈具体的几点做法:
一、“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标准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方互动的过程。职校语文课程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具体可分为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如可采用分级评价,一级评价其是否有说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的标准程度;二级评价其诵读得是否流畅、通顺;三级评价其能否准确恰当地表达作品内容本身的情感。
(二)对学生口头介绍能力的评价
口头介绍是指对人、事、物作口头的描述,说明或评价。
要求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和对象,借助手势、姿态动作、表情等辅助手段,用清晰、恰当的语调对人、事、物作如实反映,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三)对学生交谈会话能力的评价
交谈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种口语交际形式,包括聊天、问讯、拜访、劝慰、请教、谈心、采访、洽谈、打电话、进行交涉等。
要求能根据对象、场合使用恰当得体的用语把心中的所思所想转换成口语表达出来,并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倾听,善于提出并把握话题。
(四)对学生演讲辩论能力的评价
这里的演讲也包括即席发言。
演讲的基本要求是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富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材料,借助一定的体态语如恰当的表情、姿态、手势等,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而辩论作为思想交锋、激烈论争的高级语言形式具有双向性、对抗性、思辨性、通俗性等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要有很好的思辨能力。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性,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方法。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有诗文吟诵、社交模拟活动、讲故事、演讲、论辩、演课本剧、开展读书报告会等。针对职高生实际,在高一阶段可重点展开课前二分钟说话、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等实践活动,在高二、三阶段则可重点展开一些更高层次的口语训练,如演讲、论辩、表演课本剧、社交模拟活动等。为了保证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机进行,我们安排单周周三的一节语文课为口语交际实践课,其他时间随机安排。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训练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当众说话的心理障碍
主要方法有下列几种:
(1)防治怯场
职高学生初上口语课时经常会怯场,表现为:嗓音发颤,满面通红,抓耳挠腮,严重的甚至脸色煞白。克服怯场的方法有:让学生充分准备以增强信心,营造气氛以使学生心情欢畅,热情鼓励以增加学生勇气,等等。应当注意的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新鲜、有趣的话题并防止一开课就对学生挨个当众指正一番,以免造成畏难心理,否则,以后就很难培植起踊跃登台的风气。
(2)破除拘谨
演讲要当众立正,而学生上台后普遍心理拘谨,控制不住形体,诸如两脚不对称,两手不能自然下垂,胸部不能挺起,两肩不习惯后扩,腰、颈难于挺直,等等。对此,有必要着重矫正。“喊口令”是一个有效的训练项目。具体教法:教师示范喊口令,数遍之后,同桌二人对面站定,轮流指挥对方,直到声音、姿势规范为止。最后,每个学生依次跑步上台指挥全班。如此,全班在两课时内一直在反复练习几种基本的站姿,同学也焕发出最大的勇气,既声音洪亮,威风凛凛地指挥了全班,也不会因为当众立正和高声说话而感到别扭了。
(3)克服腼腆
上台时脚步迟缓,上台后眼皮低垂或目光转向窗外的学生,属生性腼腆。他们从小形成细声细语说话甚至沉默的习惯,他们上台后,不仅形体不当,目光慌乱,不易达到规范,而且音量小,发音含混。这种弱点,一靠群体同化,二靠教师疏导,三靠特定方式训练。如开口度训练:尽力张口,让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弯曲,将两手指第二关节轻松地伸入口腔内,然后大声发“a”音,比一比,看谁发音最响亮,最持久。对这项训练,腼腆的学生会感到吃力和别扭。但是在老师示范和班级演习的推动下,他们也能同步投入训练,登台表演。这样,可以彻底打破腼腆的学生不大声说话的习惯,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平时说话的开口度太小,从而养成大声说话的习惯。
2.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学会说话的技巧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为此有必要在交际实践活动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学习说话的技巧和能力。创设情景,就是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某种说话场景,然后据此让学生展开谈话和交际。交际实践训练中笔者使用了以下一些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让学生有话可说的情境口语题目。现举例如下:
(1)星期天下午,丽丽从家返校后,突然收到初中同学晓强的来信,信中表达了对丽丽的爱意。丽丽看信后,心情忐忑不安,拿着信来找好友娅娅……
(2)一清洁工正在扫地,一个穿着时髦的女子啃着瓜子走过来,瓜子皮撒了一地……
(3)李红与伟群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考试,李红让伟群把答案给自己看一下,伟群没有答应。李红因此与伟群友谊破裂。过了一个星期,李红刚好与伟群在上学的路上碰见……
(4)李彬是一名高一的学生,周六那天,他向爸爸要求买一台电脑用来学习,可爸爸说家里要造房子,买电脑有困难,以后再说……
(5)陈瑶在专心做作业,李思拿着超女贴纸兴奋地跑进来,哼着超女的歌将贴纸贴到笔记本上,吵到了正在思考问题的陈瑶……
(6)周末的傍晚,张波的同学到学生宿舍找林民问星期天去不去郊游,却发现他正在抽烟……
(7)你是某一招聘会上的主持,有一个应聘者正在向你走来……(各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或特长进行特定的情景限定)。 转贴于 以上诸多题目可事先发给学生准备,实践训练课中学生以两人为一组抽题目进行说话训练。可有五分钟的准备时间,交谈的时间也需达到五分钟。进行此类活动教师应以肯定为主,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始终教导学生使用得体、文明、规范的语言,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水平。
(二)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具体做法有:
1.朗读课
朗读课中的朗读教学有这样一些基本任务:
(1)教师示范朗读文学作品,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学生朗读各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以利于积累经验和形成语感
2.说读课
说读课是朗读课的一种变式,课堂教学主要由读与说来支撑。
说读课在教学中的基本任务是: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脉络的大体分析;
(2)复述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汇编;
(3)对课文内容进行有创意的补说与续说;
(4)用“说”的方式学用课文中的语言模式;
(5)对课文进行妙点揣摩,表达对课文美词佳句精段的揣摩品味;
(6)从课文内容出发,表述自己的联想或想象。
更需要说明的是,在这样的课型中,教师应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说话训练时能为学生设计一种“境界”迫使学生动机有所产生,合理而丰富地产生,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有话可说;另外在课堂提问中应避免那种一言半语的零星答问,而应充分发挥“演述”工作的训练功能,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感悟课文,交流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表达个性化的创见等形式来达到说话训练的目的。
3.学读(说)课
学生过硬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修得的,但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的知识和能力往往是随机的,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为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笔者把教学这些内容的课叫做学读课或学说课。
这种教学的基本任务有:
(1)学习普通话语音的声、韵、调及表达手段。如普通话的造型手段有停顿、轻音、重音、快慢、声调的上扬或下抑以及虚气、拖音等。
(2)学习朗读、谈话、演讲、辩论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如朗诵区别于朗读,朗读只求忠实地再现文本,朗诵要求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因此,在音色、音量、语速、节律等语音造型手段的运用上要有适当的艺术夸张,变化幅度比较大一些。演讲则可理解为在众人面前有条不紊地、连贯流畅地说一段话。演讲的技巧主要表现在演讲者怎样引起听众对特定话题的重视,如何自始至终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3)学习求职与社交的原则、方法与技巧。
这一方面的学习属于实用口语的技巧指导,教师可在理论上教给学生一些应注意的原则与问题。如应聘的原则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言之有物,避免抽象;确认提问内容,切忌答非所问;要有个人见解,有个人特色。面试交谈也有一些应忌讳的问题,如忌心不在焉,忌喋喋不休,忌自我吹嘘,忌太多专业术语,忌丧失自信等。而我们国家是礼仪之邦,当然社交上也会有一些应注意的问题。如社交分为:拜访与接待;赞扬与批评;劝慰与道歉;拒绝与应对等这样几个方面。教师应分别教授给学生其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与方法。如赞扬别人时应做到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要区分场合,为人着想,要讲究方式,灵活多样等,而批评别人则要做到忠言而不逆耳。当然,口语交际训练中不必过多注重口语交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而更应重视在各种实践中通过实际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表达要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而且做到言词与思想一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了增加坡度降低难度,给学生以凭借物,口语训练时从“读”入手是很有效的。“读”有现成的材料,只要把无声的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难度小得多,学生也不至于羞于启齿。当然,“读”也应逐步提高要求,从正确、流利,到富有感情,而且要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我指导学生朗读《我爱你,祖国》这首诗的时候,在每个学生反复练习的基础上,要求全班同学站起来,以饱满的激情朗读,再根据内容分领诵,男女分组诵,全体齐诵,有分有合,波澜起伏,仿佛舞台演出一般;把电台播放的配乐朗诵录下来,让学生模仿练习,他们很感兴趣,课余也主动找时间练习;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剧本节选,如《市长》《白毛女》选段等,我就指导他们分角色朗读。总之,要使他们感到形式活泼,生动有趣。
二、 “讲述”相逢,铺路搭桥
朗读虽然可以为说话打下一定的基础,但能读不一定会说。为了使学生由读向说的方面发展,中间还要铺路搭桥,进行“讲述”的训练,“复述”、“讲故事”就是这方面讲练的主要形式,它们和“读”相同,都有凭借物一一书面语言材料,但又与“读”有很大差别,即对凭借物的依赖性降低了,要求对凭借物进行加工改造。复述有一般的复述,也有变换人称、变换角度的复述,还有创造性复述,要求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再创造,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一般爱听故事,这也促使他们学讲故事。开始可以学讲一些短小的寓言故事。我曾举行成语故事会,事前学生查字典、找资料,精心设计开头和结尾,讲述时辅之以表情动作,很受学生思维的言主事训练的契机,充分调动他们“想”和“说”的积极性;我还组织续编故事的活动,我讲一些有趣的童话和的推理故事,每每讲到关键处就嘎然而止,让学生续编。这时同学们兴味盎然,经过一番思索,当场把故事有声有色地编说下去,而且各不相同。这实际上已经抛开了凭借物,过渡到了由“想”到“说”,独立地把内部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外部语言。
三、 创设情境,有的放矢
在“讲述”的基础上,可以逐步让学生过渡到说。但离开文字凭借物,让学生当众说话,他们往往比较紧张,态度、语气都会显得不大自然。为训练而训练的说话更是如此,而且大多语气呆板,甚至带着“唱书腔”。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言之由衷,有的放矢。
我曾让学生以“自我介绍”为题进行说话训练。我要求学生设想大家毕业于不同学校刚汇集起来,组成一个新的集体,同学们初次见面,怎样向大家自我介绍呢?此情此景他们都经历过,既对自己比较熟悉,听话的对象也比较明确,有话可说,说起来也亲切自然;有时为了帮助学生领会不同语调的运用,我引导学生根据特定的说话环境、不同的听话对象以及说话者的不同性格,展开想象,入情入境,用不同语气练习说话。我还设计了模拟报社记者采访我校课外活动的对话练习。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有问有答,谈笑风生,十分有趣。
四、 寓教于“乐”,激趣
创设情境有利于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说话训练,但气氛比较平和,有时还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组织一些带竞赛性、娱乐性的说话训练活动,既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表达的敏捷性,又可以使他们得到嬉戏的快乐。
为了帮助学生打好吐字清楚、归音正确这方面的基础,我经常训练学生读绕口令,还举行即兴绕口令比赛,我事先准备好若干绕口令,分别写在纸条上,每人抽两张(一张是以前练过的,一张则过去没练过),准备一分钟后即当众读。
同班同学朝夕相处,各自的音容笑貌、衣着打扮、脾气性格、兴趣爱好……彼此是熟悉的。如果能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班上的同学勾勒出来,即使说的人不说名字,听的人也会心照不宣,十分清楚。我要求每位同学任选班级的一位同学,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但不说名字,让其他同学猜。如大家猜不出则让说的人补充介绍。同学们练得很有劲。
五、 论述反驳,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