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产品溯源管理

农产品溯源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8: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农产品溯源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产品溯源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S126;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8-4814-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8.047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欧盟、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相继了有关食品安全可追溯性的法规和标准,英国、美国、荷兰等率先建成了牲畜养殖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等一系列法规、标准的逐渐,国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也在经历了试点、示范阶段之后逐渐进入应用、发展阶段。

从设备、技术、建设过程和应用管理诸方面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尽量压缩系统规模、降低实现难度和节约建设成本的角度出发,实际的系统设计都不追求“大而全”,而以“精简、够用”为原则:它们或针对某类农产品[1,2],或采用单一编码标识方法[3,4],或设计为单一网络架构[5,6],或支持单一查询方式[7,8]。近年来,由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用户需求的更新,建设适用范围更广、使用更加灵活方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已成新的目标。在此环境条件下,本研究借鉴已有成果,以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为基础,综合应用当前主流技术和方法,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包括混合编码与标识、混合网络架构和混合查询模式。

1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

不同地区、不同种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差异,决定了追溯系统结构、溯源指标体系及其编码标识方法的不尽相同。以川东北地区为代表,调查、分析了多类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其主要供应链模式如下:

Ⅰ.生产主导模式。生产者完成生产、粗加工和包装,通过物流直送到销售终端(或出口),主要适用于果蔬和水产品。该模式没有中间环节,溯源信息仅包括“生产+销售+物流”三部分内容;

Ⅱ.批发主导模式。粗加工并包装后的农产品经由批发中心(包括产地批发中心、销地批发中心等)配送到销售终端,适用于各类种植和养殖农产品。该模式流通环节增多,其间通常更换包装,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风险增大,相应的溯源信息包括“生产+批发+销售+物流”等更多内容;

Ⅲ.加工主导模式。加工者从生产者获取农产品原料进行深加工,产品通过批发中心或直接配送到销售终端(或出口),主要适用于粮油、茶叶、水产和畜禽类动物产品。该模式下农产品经过严格的检测并有完整的包装,质量安全较有保障,溯源信息则包括“生产+加工+批发+销售+物流”等内容[9]。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①、④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基本环节,前者为生产基地或农业合作社,后者包括超市、农贸市场和食堂、饭店等。环节①、④构成模式Ⅰ,加入环节③即成模式Ⅱ,再纳入环节②则为模式Ⅲ。

2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的混合标识与编码

2.1 溯源指标的确定

农产品供应链由多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信息,不可能将其全部录入追溯系统。因此,必须依据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China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良好农业规范)、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加工操作规范)体系和其他相关标准、法规,对农产品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关键信息进行筛选,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指标体系。

溯源指标体系应包括两部分内容:①用于追溯农产品的来源、目前位置和去向的过程溯源指标;②反映农产品安全相关信息的安全溯源指标。

以供应链模式Ⅰ的果蔬产品为例,筛选出各环节的溯源指标如下:

1)生产环节。对于主流的“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其过程溯源指标包括公司、基地、农户、农田编号及责任人、种子来源、播种日期、采收日期、产品去向等,安全溯源指标则包括化肥和农药的名称、残留量等。

2)批发环节。对于各级农产品批发中心,过程溯源指标应为批发中心、供货单位、进货日期及数量、批销单位、批销日期及数量、批销去向等,安全溯源指标则有检验检疫结果、暂存温度、湿度等。

3)销售环节。对于各类销售终端,其过程溯源指标应有供货单位、进货日期及数量、销售单位、上架日期、销售日期及数量等,安全溯源指标则包括库存地点、温度和湿度等。

4)物流环节。对于贯穿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物流环节,其过程溯源指标包括物流企业、运输工具、货品数量及装箱规格、发货方与收货方、运输时间、路线、责任人等,安全溯源指标则有运输温度、湿度等。

2.2 溯源信息的混合标识方案

目前主流的信息标识技术为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和二维条码。射频识别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自动读写,其优点为存储容量大、封装样式多、读取距离远、能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可用于灰尘、油污、雨水等恶劣环境;二维条码利用特定几何图形按照一定规则在平面上分布条、空相间的图形来记录信息,具有信息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纠错效果好、对网络数据库的依赖性低等优点。其中,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快速响应矩阵码)能够超高速、全方位识读并有效表示汉字,因而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对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环境条件和系统建设成本的综合考虑,溯源信息可采用RFID与QR Code混合标识方案,具体包括3种:

Ⅰ.畜禽、水产等农产品,因价值相对较高,且其供应链各环节所处环境“恶劣”,故宜采用RFID标识技术。相比之下,粮食、果蔬类农产品则价值较低、各环节所处环境较好,可选择成本更低的QR Code标识方法。

Ⅱ.在同类农产品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其所处环境和操作条件也有差异,因此应选用不同的标识方法。如畜禽产品在屠宰、批发和物流环节通常需要更换包装,且环境相对“恶劣”,宜于采用RFID标签;而养殖和销售环节则环境相对稳定,操作也较方便,可以换用QR Code标签。

Ⅲ.在批发和物流环节,大包装(如集装箱)使用RFID 标签,小包装(袋、包、盒等)粘贴QR Code标签。系统读取QR Code标签后自动链接到对应RFID所关联的产品信息,因此无需在数据库中存储大量的小包装产品信息,这样既能节约标签使用成本,又可减少服务器存储空间的开销[10]。

2.3 溯源信息的混合编码技术

将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关键溯源指标信息按规则编码,即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编码规则既应遵从国际、国内标准,也要适应选定的标识方法,因此根据EPC编码规范、采用混合编码技术来实现RFID和QR Code标签中溯源信息的编码。

2.3.1 EPC 256 Ⅲ编码结构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编码)编码体系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EAN.UCC的延续和扩展,能实现单个物理对象的全球惟一标识,应用广泛的主要为64位、96位和256位3类。其中,EPC 256 Ⅲ编码结构宜于用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结构,其由标头(版本号)和3个信息码段组成,如表1所示。

2.3.2 溯源信息的编码设计

1)EPC管理者码段用32位数字标识农产品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代码,这是实现追溯的关键,如表2所示。

2)对象分类码段用14位数字标识农产品的种类、名称和产地代码,如表3所示。

其中,农产品的类别、分组和名称根据GB 2763-2014编码;产地编码由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6位)和乡镇代码(3位)组成,分别采用GB/T 2260-2013、GB/T 10114-2003的代码体系。

3)序列号码段用16位数字标识农产品的生产档案号、采收批次及其在供应链各环节的批次流水号,如表4所示。

其中,生产档案由产品备案号(3位)和生产批次号(3位)组成,前者的第1位为大类标识、后2位为流水号,后者的前2位为年份、后1位为年度批次;采收批次为生产环节的批次号;批次流水则依次由加工、批发和销售环节的批次号组成。

2.4 混合标识与编码技术的应用

以混合标识方案Ⅱ为例,首先在生产环节直接使用QR Code标签记录编码,其中包括EPC管理者码段的生产者代码、对象分类码段的全部编码和序列号码段的生产档案、采收批次代码;进入加工环节后,利用RFID中间件系统将QR Code标签内容与本环节的关键信息转换写入RFID标签的信息区域,添加的内容包括EPC管理者码段的加工者代码和序列号码段的批次流水代码;在批发环节仅需向RFID标签的EPC管理者码段和序列号码段分别加入批发中心、供货商代码和批次流水代码;在最后的销售环节,再将RFID标签内容、该环节的关键信息和溯源信息数据库中的部分内容转换输出为QR Code标签,以便消费者的追溯查询操作。

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网络架构

3.1 系统的功能结构及主要运行流程

1)溯源信息管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共享数据库中存储着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溯源指标信息和政府监管部门(农业、质监等)、检验检疫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实现整个系统的信息录入、分析与输出,并负责系统用户及其权限的管理。

2)生产经营单位管理子系统。既可作为本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又能在登录系统后获得相应的溯源信息数据库访问权限,从而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溯源指标信息录入与修改。

3)追溯信息查询子系统。允许消费者通过溯源网站、自助终端、手机短信和客服电话等多种途径进行农产品信息的追溯查询,并开展对外宣传、在线召回问题产品、受理消费者对问题产品的举报和投诉等服务[11]。

系统的功能结构及其运行流程如图2所示。

3.2 系统的混合网络架构

3.2.1 常用的两种网络模式 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以B/S(浏览器/服务器)网络模式为主流,它是由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三层结构,其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及其与之相连的数据库服务器。B/S模式系统的客户端只需安装浏览器,应用软件和后台程序都在服务器端运行,采用HTTP协议实现双方的信息传输,扩展及升级非常方便,但较多用户同时访问系统会导致响应速度变慢。

另一种常用的C/S(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则为两层结构,其用户界面和业务处理在客户端进行,数据管理维护在服务器端完成。C/S模式系统的运算响应速度快,但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分装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故而系统的升级、维护较为困难。

3.2.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架构 由于两种网络模式各有优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宜于采用C/S模式与B/S模式的混合架构。具体方案为:①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管理子系统采用C/S结构,以便高效地进行企业内部业务管理和溯源信息的输入;②溯源信息查询、公众信息等子系统的业务处理较简单,不会明显增加服务器的运行压力,采用B/S结构可以简化客户端的操作,并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③系统以B/S结构为整体框架,通过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或XML数据交换技术将C/S结构的局域网接入,实现Internet环境下的信息交互。这种混合架构将两种网络模式的优点集于一体,在响应速度、数据安全、系统维护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平衡,如图3所示。

4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的混合查询模式

4.1 追溯信息查询的流程

根据条码标签查询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的流程如图4所示。

4.2 追溯信息的混合查询模式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移动网络的提速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供的溯源信息查询方式也应与之相适应,主要包括:①PC网站查询。在连接到Internet的任何计算机上访问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网站,消费者即可酥所购农产品的溯源信息;②自助终端查询。在批发中心、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消费者可通过操作专用终端方便地查询农产品的溯源信息;③扫描QR Code标签查询。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扫描QR Code标签,可自动打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网站,或直接解码获得所购农产品的溯源信息;④客服电话或手机短信查询。消费者可使用任何手机,在任意时间、地点进行溯源信息查询。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将这些查询方式结合起来构成混合查询模式,既充分运用了现代科技发展的主流成果,也为消费者方便、灵活地进行溯源信息查询提供了更多的手段支持,如图5所示。

5 结语

农产品作为食品的主要原料,其质量安全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具体体现为相关法规、标准的大量出台和各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立项建设。在这种有利环境下,本研究基于国内主流的农产品供应链及相应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全面分析,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二维条码技术的最新进展,从溯源信息的编码及其标识、系统网络架构和追溯信息查询等方面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为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1] 冯恩东,钱卫红,张红生.南京蔬菜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设计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283-285.

[2] 申艳光,马高庭,蒋万春.肉鸡产品质量控制与追溯系统的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4):974-978.

[3] 林宇洪,胡连珍,蒋新华,等.基于二维码的农超对接供应链追溯系统的设计[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27(6):83-87.

[4] 袁晓萍.基于RFID的水产品追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5] 迟琳芯,苏 微,赖庆辉.基于Web的大米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5):302-304.

[6] 吴 倩,林佳丽,李 臻,等.基于物联网的海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15(12):39-43.

[7] 董玉德,丁保勇,张国伟,等.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280-285.

[8] 李健林.粮食质量安全溯源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篇2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7-0044-02

1项目背景

近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由于农产品处于最上游的链条,它的安全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信息记录规范、流向跟踪精准、应急反应迅速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网络监管体系,既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自身建设的需要。

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承担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申请的国家863项目《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设计与运行规范研究及技术实现》的子课题《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的综合应用示范研究》,现就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大家进行探讨。

2系统建设原则

农产品溯源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从体系、功能、数据采集、数据上传与下发、过程等各个方面保证整个系统目标的实现,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及标准管理的有效机制,对内实现部门间企业相关标准资源的管理,对外实现本地(或远程)方式访问标准资源。农产品溯源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应考虑以下设计原则:

1)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

计算机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系统技术有机融合而成的信息技术是传统信息的技术革新,因而在设计中应首先采用信息服务技术和成熟的网络,以保证整体系统的先进性,使整个工程立足于高起点。但同时应考虑到产品溯源服务是一项创新的,未有成熟案例可参考的信息化工程。因此设计中应将先进性和实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既具有先进性,又能满足用户对产品溯源的实际需求。

2)集成性原则

集成是保证系统信息一致性,功能整体性的核心,就系统的总体结构而言,它体现在物理集成、信息集成、功能集成和过程集成等方面,因此系统设计,充分考虑与现有系统、资源的集成。

3)安全性原则

设置科学合理的权限管理体系,方便访问权限设置,防止非授权用户对系统的访问、操作。

4)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并行开发企业端模块、中心端,查询端模块,由一个企业点的某几个产品开始,从点及面,逐步展开。对于产品信息的追溯,提供多种方式:网站、超市查询机、短消息、邮件等。

3 系统设计目标

农产品溯源系统是一个综合性信息管理工程。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充分考虑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结合阶段化建设的思路,决定整个系统首先应该实现如下目标:

1)采用一维条码技术,验证农产品的真伪,即具有产品防伪功能,对跟踪的产品添加溯源条码(主要针对附加价值高的产品);

2)查询产品资料,根据溯源码,可以获取产品的名称、规格以及其他的提供的详细资料,如:各工序的质检员、生产者、生产日期等;

3)灵活的采集定制: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出厂各环节在追溯系统中的信息采集环节进行灵活的定义;

4)方便的数据采集,在企业端,可以根据采集定义,方便地进行数据采集,范围,时机,频率等采集执行条件灵活方便,并能够进行数据比对(与标准数据)、数据审核等功能,并预留格式报表打印接口。在溯源数据中心端,同样地有一个数据采集模块,可以方便的从企业溯源库中采集数据到中心溯源库;

5)溯源码管理与打印;

6)溯源系统基本上是3部分独立,每一部分可以独立运行;

7)提供多种数据访问模式:超市终端机和公网网站是两种模式访问,用户通过商品溯源码应能追溯到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数据,并与生产标准进行对比。后期可提供短消息、邮件等方式进行数据的访问、交互;

8)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库体系;具有高效的信息采集、分析、整理、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逐步建立集中起完整的农产品溯源数据中心。

4 非功能性需求

4.1 性能要求

系统必须能长期稳定运行,尤其是在运行一定时期后累积大量数据后仍然需要保证优越的性能。

4.2 界面和易用性要求

1)系统界面友好,具有必要的操作提示功能和输入校验功能;

2)超市区域平台要求输入设备只能为条码扫描仪和触摸屏输入;

3)要有广告位置等。

4.3 开放性要求

供应商应提供开放的应用接口,可以方便地与其他厂家的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便于系统未来的扩展。供应商应提交技术文档,详细说明其软件系统与其他厂家的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及应用接口的使用说明。

5 结论

《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设计与运行规范研究及技术实现》项目已经于2009年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验收,由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自主开发的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在涪陵榨菜集团得到了应用,并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

参考文献

[1]金海水,刘俊华.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制度建设,2009(25).

[2]郑力翔.农产品质量全程追踪与溯源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集体经济,2011(2).

[2]张瑶,金海水,刘俊华.农产品质量的同质化与快速溯源系统[J].消费导刊,2010(1).

[3]金海水,张瑶.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2).

[4]徐翔,宋一鸣,李艳梅,谢静霞.建立食用农产品溯源机制的途径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9(10).

[5]顾黄辉,黄颂禹,谢燕萍.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建设的探索[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4).

篇3

[14] RFID世界网. 二维码应用于新疆阿克苏林果业溯源[EB/OL].(2011-12-09)[2013-07-15]. .

[15] 中国广播网. 兵团阿拉尔市实施生猪肉食品质量追本溯源体系[EB/OL].(2012-05-03)[2013-7-15]. .

[16] 新疆农业信息网. 新疆蜂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溯源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EB/OL].(2012-08-24)[2013-07-15]. .

[17] 中国农业信息网. 乌鲁木齐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平台建成[EB/OL].(2012-12-12)[2013-07-15]. http://.cn/jjpd/ncpzlaq/201212/t20121212_783433.htm.

[18] 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新疆牛肉质量安全溯源项目启动[EB/OL].(2013-03-08)[2013-07-15]. http://.cn/NewsDetails.aspx Id=50536.

[19] 房瑞景, 陈雨生, 周静. 国外食品安全溯源信息监管体系及经验借鉴[J]. 农业经济, 2012 (9): 6-8.

[20] 田金琴, 丁红胜. 无公害枸杞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的设计[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20): 12 590-12 592.

[21] 张欣露, 王成, 吴勇, 等. 集成传感器电子标签在农产品溯源体系中的应用[J]. 农业机械学报, 2009, 40(1): 129-133.

篇4

[2]百度百科,http:///item/%E4%BA%8C%E7%BB%B4%E7%A0%81#ref_[1]_132241[EB/OL].

[3]陈蕾蕾,祝清俊,王未名,等.中国农产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农产品加工,2010(3):58-59,64.

[4]邢文英.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J].世界农业,2006(4):39-41.

[5]戚亚梅,李祥洲,郭林宇.国外农产品安全管理信息体系建设及运用研究[J].世界农业,2009(5):10-13.

[6]杨信廷,钱建平,孙传恒,等.蔬菜安全生产管理及质量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3):162-166.

[7]杨信廷,孙传恒,钱建平,等.基于流程编码的水产养殖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8, 24(2):159-164.

[8]维基百科,https:///wiki/QR%E7%A2%BC [EB/OL].

[9]黄海龙,蒋平安,张霞,等.基于Web的农产品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9):1832-1836.

[10]张亚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11]王宇.基于QR码的食品溯源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12]刘晓敏.基于二维码和RFID个体标识技术的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13]冉彦中,曹婧华,张智刚,等.二维条码在商品猪溯源系统中的应用设计[J].物流技术,2013,32(23):402-404.

[14]白红武,孙爱东,陈军,等.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2):415-420.

[15]施连敏,郭翠珍,盖之华,等.基于二维码的绿色食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制造业自动化,2013(16):144-146.

篇5

高压之下,行业内遍布高挂的“安全”大旗,充斥着“绿色”“无公害”“有机”等口号。

可溯源概念的引进

各地的农产品基地作为市面上食品素材的提供者,是整个食品安全把控的重要一环。为此,各大农产品基地都在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安全生产。一些大型农产品基地,还建立了系统性的安全监管体系。

这其中,“可溯源”无疑是目前最为流行普遍、最受欢迎的热词。

所谓“可溯源”,就是对“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供应链的每一件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环节进行全面的跟踪、记录,并且可以利用这些跟踪记录的信息回溯到每一件食品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所处的具置、具体状况,这样的一种能力叫作食品可溯源。

显然,通过这个体系,在发现危害人类健康安全问题时,可按照从原料上市至成品最终消费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必须记载的信息,追踪流向,召回未消费的食品,撤销上市许可,切断源头,消除危害,减少损失。

目前,在国家范围内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出现的问题

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一道技术性防火墙,可溯源体系对塑造企业良好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就目前来看,这一体系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瑕疵和问题。

此前有媒体调查发现,各地食品溯源体系标准不一,企业自建的食品溯源平台缺乏监管,衍生出借助溯源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乱象。有的食品张冠李戴,乱贴追溯码;部分原产地品牌的溯源码,变成了企业的牟利工具。更有甚者,企业提供追溯码的定制服务,200万个起定制,标价每个0.02~0.08元,产地等追溯信息却完全由定制方自行掌握。

如此这般,各地的农产品基地、农产品市场大力推广的“可溯源”,在多数时候沦为一种摆设,甚至在利益驱动下成为任人玩捏的橡皮泥。

业内专家、山东亿隆之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化兴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无遗憾地向笔者表示,虽然我国从2014年开始大力推广这项工程,但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可追溯系统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仍局限在“商家到消费者”这个简单的链条上,并未真正实现“从菜园子到消费者”全链条无死角的可追溯,农产品在田地里播种、种植以及水质、空气等重要指标实际上基本上无据可查。因此可以说,种种原因之下,目前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溯源有了新突破

尽管我国农产品可溯源严格上来说仍旧停留在初级阶段,但是这一体系本身具有的优越性使其成为未来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顺应了加强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销售、安全流通的客观要求。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加强农产品可溯源体系的建设,依然是一项各大农产品基地应当常抓不懈的工作。

实际上,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已经有一批优秀企业在农产品可溯源体系建设上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山东亿隆之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实现了可溯源体系“从菜园到餐桌”全环节的覆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