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8: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国家经济现状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

篇1

1.研究背景

公司资产结构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它影响着企业的行为特征以及企业的价值。研究资产结构,优化资产结构,有利于规范企业的行为和提高企业的价值。因此,对资产结构的研究一直备受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关注。

企业的经营绩效直接来自于企业运营各项资产的结果,因而企业所有的资产中各项资产所占的比重也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如果企业资产的内部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某种资产占用过多,则该项资产中实际持有量超过真实需求量的部分,就可能形成资源闲置,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甚至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某种资产持有量不足,也可能意味着企业资产存在短缺的情况,这会增加企业资产的短缺成本,这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

2.家电行业发展现状

家电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80年代到现在,家电企业的竞争,走过了从质量到成本、到规模再到市场的历程。在家电业蓬勃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家电企业几乎都在巨额利润的推动下迅速实现了规模扩张。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以及行业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90年代末到现在,许多企业陷入产品库存急剧上升、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之中。家电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数企业的产品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企业利润水平也逐年降低,最终导致家电生产企业利润持续下滑,有的甚至已经出现了巨额亏损。大企业集团在质量、成本、生产规模等方面的相对优势逐渐减弱,家电行业面临以市场和客户为核心的新的一轮竞争。

3.家电公司的现状分析

3.1家电行业的特点

(1)技术密集。家用电器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综合体现,各相关行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很快在家用电器产品上得到应用。

(2)产品更新快。市场竞争激烈,促进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更新换代,以新取胜。

(3)大批量专业化生产。零、部件实行专业化生产,总装厂实现生产连续化、自动化,产品系列化、多元化。

(4)生产与销售职能分离,销售渠道和方式多样化、体系化,销售业务种类较多,使用各种促销方法和价格政策。

(5)设立区域性维修服务机构,强调售后服务和跟踪。

(6)家电行业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家电产品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关,多数国家颁布了家用电器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有些国家还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了家用电器的安全规则。中国规定家用电器的国家标准等同或等效采用IEC的安全规则。

3.2家电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

资产结构,是指各种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本文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资产结构进行研究时先将资产结构划分为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长期股权投资占总资产比重、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四大方面,然后再将流动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三个项目细分出来,分别研究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重、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存货占总资产比重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一些企业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投入的比例。从盈利性来看,基于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盈利能力上的差别,如果企业净营运资金越少,意味着企业以较大份额资金运用到盈利能力较高的固定资产上,从而使整体盈利水平上升;但从风险性看,企业的营运资金越少,意味着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越小,则到期无力偿债的危险性也越大。在实际工作中,如过多的资金投入到前期的固定资产上,极有可能引出流动资金紧张,无力进货,拖欠职工工资,短期偿债能力下降等恶果。资产结构管理的重点,在于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开展经营活动,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经营绩效定量评价指标由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方面的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

4.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经营绩效的建议

(1)加强现金收支管理,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企业应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在此基础上制定货币资金收支的中、长期计划,通过实施一些推迟货币资金支付的采购政策和加速货币资金回笼的销售等政策高效地使用货币资金。

(2)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应收账款占比不是越高越好,公司应将其控制在一个适合本企业的区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

(3)强化存货管理,引进先进的存货管理方式。家用电器的电子元器件等存在老化风险,家电产品搁置的时间越久,其贬值则越厉害。所以企业应在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同时尽量将存货数量降到最小。

5.小结

本文以我国家电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资产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发展现状,然后对家电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描述,最后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经营绩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朱辛华.析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的辩证关系[J].广西会计,1998(10):19-20.

[2]余坚.试论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的影响[J].财会研究,1998(2):100-102.

[3]郭志东,苏红健.企业无形资产与资产结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0):70-71.

[4]倪红霞,许拯声.资产结构与企业经营业绩内在关系[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6):110-111.

篇2

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贸易是现代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二战之后,它己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贸易方式。加工贸易这种贸易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很好的发挥和展现本国自身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能依靠其自身的相对优势,很好的融入到国际分工中去。从而进一步的促进本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1978年在广东珠海县香洲毛纺厂签订的第一份毛纺织品来料加工协议,揭开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序幕。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加工贸易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占据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西部占比提高,梯度转移趋势逐渐显现。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的逐步上升,生产要素等方面价格的上涨,以及近几年人民币升值等相关原因,我国东部地区大多数的加工贸易企业出现了经济亏损的现象。这迫使很多的厂商开始寻求机遇转移到中西部地区选址建厂,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使其能够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这对于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来说无疑不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分布态势中我们不难发现,伴随着我国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中、西部地区所占的比例在一定范畴内有所提高,呈现出梯度发展的态势。

(三)我国的加工贸易仍处在产业价值链的底端。从上文我们能看出,加工贸易在我国发展迅猛,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察觉出我国加工贸易仍处在产业链的底端。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的总额虽在不断的增加,但其带给我国企业的利润是微薄的只有那么一点点。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许多的企业都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有着合作,但在广泛参与的同时却获利甚少,解决这其中包含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将“微笑曲线”的概念引进来,来探讨为什么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处于U线图的底部。

二、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条件分析

(一)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优势

1.比较成本优势。广大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扩大收益,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开始逐渐地利用起国外丰富的资源(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等)。逐渐开始把本企业的部分生产环节或零部件的生产逐步地向国外转移。这有利于本企业缩短产品研发时间,为本企业发展新经济腾出更多的空间。而国际间比较优势最为明显的就是劳动力资源。相比于广大的发达国家来说,其劳动力的成本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数十倍甚至几十倍。而联想到劳动力因素,第一个想到的国家就是我国。

2.地理优势。我国大陆处在亚洲的东部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临近,有着非常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并且在历史上也有着非常深厚的联系。在语言、风俗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相似点,这就大大减少了这些国家转移产业的障碍。在90年代中后期,除了有许多的东南亚国家陆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的向我国转移之外,许多的欧美发达国家(英国、荷兰)也开始将本企业部分已经形成标准化的生产环节或加工工序转移到我国进行生产、加工、组装等,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由本企业自己全部生产的发展模式。为我国进一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国际分工体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良好的发展。

3.政策优势。随着加工贸易行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我国政府也认识到了加工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大意义。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商企业、投资者来到我国进行投资,国家政府对我国企业给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加工贸易的进口免税、出口退税、地价优惠、对外资企业的减免税等许多的政策措施。其体现有很多,都在不同的方面给予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在政策上的优惠和帮助,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加工贸易更好的开展和发展。

(二)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劣势

1.产业结构不健全。现如今,我国加工贸易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加工贸易在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健全的难题。虽然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正朝着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加工贸易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虽说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经对我国资本原始积累、引进外资等方面立下过汗马功劳。但伴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我们看到了这部分产业的增值率低下的残酷事实。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关键的和核心的先进技术,缺乏属于本企业的品牌,没有树立品牌效应。

2.相关的配套产业发展落后。我国大多数的加工贸易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设备主要都是依靠进口,国内的关联度非常小,依赖性也非常小。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都是把原料进口后,只是进行简单的几步粗略的加工程序,之后就把产品全部的向海外出口。这也是因为我国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安于现状,野心太小以至于目光太过浅显。对于外商投资所带来的大量的配套产业,都逆来顺受的用了。造成了当今的状况,我国加工贸易生产所用的原材料、设备、零部件等相关产品都是从国外直接的进口,而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只得到了其中简单加工组装环节所带来的产品价值链最微薄的加工环节,只得到了很微薄的加工费。

三、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途径

伴随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西部比重的逐步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交通状况在不断的改善,这些条件都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在我国,如今已拥有了一大批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和先进技术的优秀加工贸易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大多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它们或是有着很好的管理经验,或是有着优越的基础设施,或是拥有着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的人才,能起着很好的带头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推广它们的管理理念等方法,提升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整个行业的向上发展,带动整个加工贸易体系的升级,从而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实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发展模式,促进落后企业的发展。通过先进企业带动落后企业,实现整体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苏小珊.浅析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利弊[J].天下商道,2011(4):88-89.

[2]汪晓芳.关于发展我国加工贸易的思考[J].现代营销,2010(3):11.

篇3

[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2-127-04

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主要组成器官,兼具合成、分泌甲状腺素的性能,近年来,甲状腺疾病患者所占比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传统开放式甲状腺手术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不足之处是患者颈部会留有较长的瘢痕,使患者的美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爱美的患者不易接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效果受到肯定,本研究在209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手术中分别应用全腔镜及腔镜辅助小切口技术,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一2015年6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209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A组105例,其中男15例,女90例,年龄18~45岁,平均(36.1±5.9)岁,肿块最大径(25.7±4.5)mm,手术范围:单侧58例,双侧47例;B组104例,其中男14例,女90例,年龄18~49岁,平均(36.8±6.3)岁,肿块最大径(25.4±4.7)mm,手术范围:单侧60例,双侧4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块最大径、手术范围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用全腔镜治疗,全身麻醉,手术前将肿块的位置使用龙胆紫标记好,在患者双侧连线正中点纵向做一切口,长约10mm将其作为观察孔,用分离棒分离皮下建立置管通道及部分操作空间,将10mm Trocar及腔镜置入,连接气腹机,将c0^气体注入扩张预造空间,维持压力为6~8mm Hg(1mm Hg=0.133kPa)建立空间,然后在左乳晕上缘做一切口,长度约为10mm,在右乳晕上缘做一切口,长度约为5mm,作为操作孔,将皮下腔隙用无损伤棒扩大后将微创器械及超声刀置入。在腔镜镜头直视下用超声刀靠近胸筋膜及颈阔肌深面分离疏松结缔组织至甲状腺软骨下缘,超声刀将颈白线纵向切开,充分暴露甲状腺,打开甲状腺外包膜,将甲状腺组织用超声刀切割。

B组:用腔镜辅助小切口技术治疗,患者全麻,颈前胸骨凹上方约一横指处沿皮纹做一弧形切口,长度约为2.0cm,将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至颈前肌群表面依次切开,电凝点状止血,发现颈白线后将其切开,将颈前肌群用提吊拉钩向上牵开,将5mm的30°腔镜置入,为了便于操作,先将甲状腺中静脉切断,用超声刀切割甲状腺组织。

1.3观察指标

术中、术后情况:两组双侧、单侧手术时间、第1天引流量、引流总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颈部感觉减退评分及颈前皮肤紧张感评分:根据患者颈部感觉或颈前皮肤紧张程度分别赋予0~10分,其中颈部感觉异常不适/颈前皮肤经常感觉异常紧张计0~2分;颈部有不适感/颈前皮肤有紧张感觉,但较轻微,次数少计3~6分;颈部偶尔感觉不适/颈前皮肤偶尔有紧张感计7~10分。术后满意度:使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格对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包括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患者根据自己术后的具体情况回答是或者否,统计两组满意度情况,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A组单侧、双侧手术时间与B组比较明显较长、第1天引流量、引流总量与B组比较较多,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明显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术后各项评分比较

A组颈部感觉减退评分及颈前皮肤紧张感评分与B组比较均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术后满意度比较

A组术后满意度与B组比较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篇4

[中图分类号] R73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4(b)-0058-03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mall incision in the thyroid surgery unilateral by sternocleidomastoid inside edge

CAI He-jie LI Zhi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Xiamen University Hospital,Fujian Province,Xiamen 36100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unilateral by sternocleidomastoid inside edg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mall incision in the thyroid surgery.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thyroid surgery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in Xiamen University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unilateral sternocleidomastoid inside edge small incision in the way of opera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operation with the center of the white line into the neck surgery way.The total time,expose thyroid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hospitalization time,incision length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statistical analyzed.Results The total time of operation,time of revealing thyroid,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hospital stay,incision length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Thyroid;Unilateral;Sternocleidomastoid;Medial margin;Small incision

甲状腺疾病时临床中常见的普通外科疾病,有相当数量的甲状腺疾病都是通过手术治疗的,但是甲状腺疾病病变性质不易确定,加之部分手术治疗方案制订时具有一定的不规范性,常常造成一次手术无法完全祛除病灶[1]。颈白线正中入路是甲状腺疾病第一次手术时最常用的手术方式[2],单侧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入路则是较为新颖的甲状腺疾病手术方式,为探讨二者在甲状腺手术中可行性并寻求最为合适的手术方式,笔者对分别应用这两种手术方式进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的治疗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入院的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经B超证实为甲状腺良性疾病,所有患者身体状况都比较良好,可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排除标准:淋巴转移及侵犯局部的恶性甲状腺癌者;出血性疾病者;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不配合本研究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7.6±9.1)岁;病程32 d~6个月,平均(3.3±1.2)个月;病理类型: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甲状腺瘤14例,桥本甲状腺炎2例,甲状腺癌2例;手术方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7例,全甲状腺切除术13例;其中二次手术者12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8.8±7.6)岁;病程32 d~6个月,平均(3.5±1.4)个月;病理类型:结节性甲状腺肿31例,甲状腺瘤13例,桥本甲状腺炎2例,甲状腺癌4例;手术方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9例,全甲状腺切除术11例;其中二次手术者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同意,且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手术。仰卧位,肩下垫高,头后仰过伸位。

1.2.1观察组 采用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入路,根据肿块大小,估计甲状腺上极推移的位置,沿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做斜行切口,依据病情需要做3~5 cm的小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在颈阔肌深面潜行分离上下皮瓣,切开颈前肌及胸锁乳突肌间筋膜,锐性分离胸锁乳突肌前缘,将该肌向外牵引显露斜行向上的肩胛舌骨肌上腹,充分游离肩胛舌骨肌至其舌骨附着点。确认颈前肌外缘,逐步向内分离,显露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将其向外牵开,即可显露甲状腺外科包膜的后外区[3]。将甲状腺后外侧的外科包膜打开即可清楚地显露甲状腺,甲状腺上极可直接显露在术野中,紧贴甲状腺上极腺w切断、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和静脉的各支,处理上极时应注意辨认紧贴于该区的上甲状旁腺,并妥善保护,确保其血供。向下逐步分离,处理甲状腺中静脉。寻找喉返神经时应注意:因被增大腺体推移,该神经解剖位置常有变异,且与腺体粘连,需紧贴甲状腺被膜寻找,找出喉返神经后再处理甲状腺下极血管,此时注意辨认及保护下甲状旁腺及其血供[4-5]。越接近入喉处,喉返神经越贴近甲状腺,并有小动脉横跨其表面,需切断结扎该血管方能轻轻向外下方推移保护神经[6-7]。将腺叶提起分离气管前筋膜,游离一侧腺叶至峡部完整切除,残端褥式缝合。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颈清扫术后,不必打开颈正中线,直接经侧人路行甲状腺切除术,在清扫Ⅵ区淋巴结时部分切断颈前肌下端外侧,向内牵拉颈前肌即可获较满意的术野。

1.2.2对照组 采用颈白线正中入路,患者、切口以及暴露颈前肌群的方法与观察组相同。进行手术时,将颈白线切开直至甲状腺固有被膜,上、下可分别到甲状软骨下缘和胸骨切迹。将两侧颈前肌群分离,向两侧牵拉胸骨甲状肌和胸骨舌骨肌。然后可进行甲状腺全切术或次全切除术,术中应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取术中标本做冰冻病理检查。术后进行止血处理,把引流管放置于手术区,按顺序缝合各层组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总时间、显露甲状腺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和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总时间、显露甲状腺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6.0%,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8例,发生率为36.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颈白线入路手术方式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对甲状腺峡部和两侧显露十分方便,结扎甲状腺上下动静脉也很容易[8-9]。此外,颈白线部位无血管分布,手术过程中不会损伤深部血管引发手术区出血,也不会伤及甲状腺表面血管。因而,颈白线入路常被作为甲状腺第一次手术的首选方案[10]。但是经颈白线入路手术后,术后局部粘连比较严重,如需再次手术时手术瘢痕会影响到施术者对颈前肌群结构的判断,要面临较大的手术风险[11]。

随着甲状腺手术的增多,寻求更为合适的手术方式就成立较为急迫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促进患者恢复和提高公共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胸锁乳突肌内侧入路可降低甲状腺手术的难度[12]。患者手术采用颈白线入路,为获得清晰解剖,手术暴露范围往往较大,术后手术部位粘连情况比较严重,而胸锁乳突肌内侧入路缩小手术暴露范围,且可以展现出非常清晰的解剖层次,从而使手术过程在较短时间内得以完成[13-15]。行颈白线入路分离甲状腺背侧时,暴露的空间较小,需较多牵拉及分离周围组织,导致了周围组织损伤风险的增加[16]。从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切开颈前肌群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筋膜,从而分离它们之间的疏松组织,可以直达甲状腺外侧,将颈动脉鞘和甲状腺中静脉显露出来,牵拉甲状腺至内侧,可以直接观察到甲状腺的背面,确保在结扎甲状腺中静脉和解剖喉返神经之时,有效降低重要组织损伤的风险[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总时间、显露甲状腺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谭卓,郑传铭,葛明华,等.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3):55-58.

[2]张卫星,邓卫萍,李明,等.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电凝钩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3):51-54.

[3]刘春庆,刘建,冯艳玉,等.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下喉返神经的显露与保护[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28-30,34.

[4]吴坤远,张毅,孙国申,等.可调控甲状腺弧形拉钩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5):865-866.

[5]陈炜,杨永志,单侧甲状腺手术行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入路的临床效果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4):702-703.

[6]吕一鸣,王平,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预防喉返神经受损的临床作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3):477-478.

[7]王勇,王平,俞星,等.甲状腺手术中迷走神经显露及喉返神经的持续性术中神经监测[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11):828-832.

[8]罗勋鹏,刘新杰,许楠,等.内镜下经腋窝单孔和双乳晕同侧腋窝路径甲状腺手术效果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6,10(2):156-158.

[9]陈高翔,张海,周小栋.弹性牵张建腔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5):434-435.

[10]吴静,⒁岛#吴开乐.由外向内显露喉返神经入喉处并逆行解剖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6,24(5):353-356.

[11]张泉军.经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创伤影响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6,6(4):97-100.

[12]邵荣金,王建,龚伟达.Force Triad能量平台辅助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6,8(5):324-326.

[13]马驰,彭程,牛军.经胸乳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短期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6):446-450.

[14]梁艳辉,赵磊.全腔镜和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6,45(6):101-104.

[15]苏远航,汤治平,丁自海.经口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人体标本手术实验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3,51(6):552-555.

篇5

中图分类号:U45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298-03

引言

盾构始发是盾构施工的三大风险源及重难点之一。盾构始发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隧道的工期、安全质量及经济效益。盾构在小半径曲线段始发更是一大难点;为防止盾构在始发时发生洞门塌方,部分盾构区间端头加固采用素桩加固的形式。在面临小半径曲线始发且洞门加固为素桩时,如何保证盾构的始发阶段姿态可控、成型管片位置偏差在允许范围是本工程的主要控制要点。

1、 工程介绍

1.1、工程概况

小灰楼站~中山广场站盾构区间左线位于中华南大街下,呈南北走向。左线区间隧道起点里程为左DK5+912.010,终点里程为左DK6+712.387,左线全长800.377m。曲线出车站2m后进入半径为400m曲线。盾构端头井加固采用2排素桩+袖阀管注浆的形式。端头井侧墙厚度0.9m,基坑围护桩直径0.8m,素桩直径0.8m(两排总宽度1.5m)。袖阀管加固有效半径0.5m,间距1m布置。总宽度4.5m。详见小灰楼站~中山广场站区间总平面图。

1.2、地质水文情况

小灰楼站~中山广场站区间地质情况从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素填土、黄土状粉质粘土、粉细砂、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含卵砾石中粗砂层。其中盾构主要位于粉细砂层和粉质粘土层(盾构上部2m为粉细砂,下部为4m为粉质粘土层)。见表1-1。本次勘测期间地下水水位埋深41.4~42.9m(高程30.18~31.84m)。

1.3、盾构机参数

区间采用铁建重工生产的ZTE6280盾构机施工,盾构机可适应的最小曲率半径为300m,最大坡度为3.5%;盾构机设备总重要为480T,盾构机长度79.8m,主机长7.95m。盾尾间隙13.5cm。

2、 盾构始发姿态关键技术控制

由于盾构机的特性决定了盾构机主机在未完全进入隧道前,盾构机无法进行曲线转弯掘进。且盾构机在穿越素桩时,盾构机在素桩处开挖出一直径为6250mm的圆形段面,在该断面的约束下,盾构机只能沿着既有姿态前进,无法对姿态进行调整。只有在盾构机全部穿过素桩加固区后,方可对盾构机姿态进行调整及纠偏。

2.1、平面割线姿态始发

本工程钢圆环内径为6600mm,但由于素桩对盾构机的刚性约束,导致盾构机在始发前10m范围均无法进行常规的转弯动作,只能进行直线掘进。为保证盾构姿态能与设计隧道有较好的拟合,需在始发前对盾构机始发角度进行调整,国内采用较多的一般为割线始发技术。

根据线形拟合结果,盾构始发时盾构机与车站偏角1.2°,始发中心偏离设计钢圆环中心向右23mm。

2.2、垂直姿态始发

本项目曲线始发阶段竖曲线为50m长度0.2%上坡,始发托架总长9.3m,始发托架前端较后端理论高差为18.6mm,盾构机刀盘与盾尾理论高差16mm,为防止盾构机施工过程中发生栽头,一般情况下采用将刀盘位置抬高2cm,保证盾构始发时维持上坡趋势,且为在施工过程中盾构发生栽头预留一定的富余。

3、盾构过素桩加固区盾机栽头的过程

素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其28天抗压强度达到27.5Mpa,且加固完成后7个月才开始盾构掘进施工,预计其强度已得到进一步增长。盾构在拼装负4环完成后,刀盘进入素桩加固区。素桩加固区全部穿越后,盾构施工姿态及施工参数。详见表4-1。

盾构在素桩锚固区推进采用3mm/min速度,推进不到20cm时扭矩增大,从2000kN-m增大至3100kN-m时发生第一次刀盘卡住,无法继续转动,反转半圈时盾构又卡住,仍无法正常转动。遂加大扭矩至4100KN・m,盾构机发生转动,导致导轨和反力托架发生变形。此后采取了将推进千斤顶松开,再二次顶进的方案。实施后,刀盘开始转动。但由于导轨和托架发生变形,导致盾首垂直姿态发生较大变化,直接由+11变化至-57。遂继续推进,盾构及垂直姿态偏差进一步加大,至+1环时垂直姿态变化为-165,在刀盘进入加固区后,尽量加大下部千斤顶推力,反复尝试仍无法改善盾构垂直姿态,仍处于进一步加大趋势。遂停工分析原因。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4、成因分析

通过表4-1数据和现场实际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在第-5环盾首垂直姿态发生较大变化,直接由+11变化至-57。综合数据和施工过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刀盘卡住后由于增加扭矩导致始发托架和导轨变形是盾构姿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其次为保证刀盘脱困而将千斤顶松弛,使盾首失去顶托力的做法也进一步加剧了盾首下沉。由于本次失误造成的盾首急剧下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在后续盾构推进过程中,盾构机只能保持该姿势继续前行。在素桩加固区中施工时,由于素桩的包裹作用,盾构机沿下坡线路直线推进,趋势平稳,但偏离设计轴线位置变大。

在推进完第-2环,开始进行第-1环推进时,变化趋势进一步加大。通过计算发现开始第-1环推进时,盾构铰接位置已穿过素桩。此时,素桩对盾构机的包裹作用消失,盾构有继续栽头趋势,尝试加大下部千斤顶推力时发现下部千斤顶油缸存在问题,单组油缸千斤顶只能加大至80bar,距离额定油压相差较远。故造成盾构机头无法进行抬头操作。

5、处理方案和补救措施

5.1、设备检修和维护

首先对盾构机进行方位检修。特别是对推进油缸、铰接油缸、测量系统进行了彻底全面检测检修,保证在后续始发时盾构机处于完好状态。

5.2、推进参数设定和姿态控制

首先采取有效的手段遏制盾构姿态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趋势控制住后,缓慢将盾构头低尾高的现状调整至头尾处于水平,再将盾构机调整为头部比尾5mm~25mm的良好趋势。最后对盾构机进行纠偏,通过一定数量的盾构推进和管片安装将盾构姿态调整至-50mm以内。主要采用两种方法配合使用,①合理设定盾构千斤顶压力差②使用转弯环。

具体做法如下:重新设定盾构推进参数,主要是通过调整盾构推力来改善盾构姿态。将盾构机上部A组千斤顶锁定,尽量不使用。下部C组千斤顶施压,施加压力控制70%左右,即达到180bar左右。左右两侧B、D组千斤顶施压,B组施加压力控制在30%左右,压力达到75bar。D组施加压力为20%左右,压力达到50bar。通过上下部千斤顶的压力差促使盾构机抬头,左右压力差促使盾构机转弯。

提前使用转弯环管片。盾构机在+1环拼装完成后,安装一块转弯环,将管片环宽长的尽量放在下部,减少管片上下法面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盾构抬头提供辅助。

5.3、调整后盾构姿态变化

设定好推进参数和处理方案后,盾构机继续推进,累计推进10环。详见下表。

通过以上推进情况可以看出,在调整施工参数和采用转弯环辅助后,盾构姿态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盾构栽头趋势得到了控制,并按照预定方案逐步形成了盾构抬头向设计轴线靠拢的趋势。通过24环管片的缓慢纠偏,将盾构机垂直姿态调整至-100以内。证明预定方案可行,得到了预期的效果。

6、对成型管片高度调整方案

6.1、采用同步注浆上抬管片

管片拖出盾尾后,成型管片会因受到同步注浆浆液带来的浮力而上浮。一般情况下,同步注浆浆液量的增加会加剧管片上浮。由于盾构机姿态偏离设计轴线大,为保证同步注浆能对管片抬升起到一定效果,在盾构推进至+5环时开始实施同步注浆作业时,对于1.2m环宽的管片将注浆量达到7.2方,为理论注浆量的250%,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同步注浆将管片上浮,尽量做到成型管片中心标高控制在-100mm以内。台车全部拖出后,对成型管片的姿态进行测量统计,详见表6-1。

对比表5-1和表6-1可以发现,从+12环开始,成型管片受到浮力产生了比较明显的上浮趋势,且随后管片上浮情况趋势加大。综合前26环成型管片高程和盾构姿态看,管片最大上浮量为91mm。前期成型管片没有发生上浮的主要原因是洞门前期未封闭,从+1~+5环管片未进行同步注浆,且后期同步注浆压力不能急剧增加,注浆浆液四处流窜,对管片上浮作用不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浆液逐渐凝固后,在推进过程中同步注浆流失逐步减少,对管片上浮作用越来越明显,至上浮90mm时趋于稳定。

6.2、通过二次注浆上抬管片

表5-1中显示+1环~+15环管片高程偏差已超过-10cm,超出规范允许范围。且未进行有效的同步注浆。在盾构快速推进至第15环以后,开始封闭洞门。洞门封闭后,对前15环管片进行二次补浆,通过二次补浆将空隙填充密实,并尝试将管片进行上抬。二次注浆采用逐块、分段、多次连续注浆的方式,注浆过程中对管片抬升、收敛情况进行监测,确保管片不损伤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抬升管片。经现场实际作业,对管片抬升确实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管片收敛值达到报警值的临界点时停止二次注浆作业,抬升后的管片垂直轴线详见表6-2。

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管片最大抬升为54mm。说明二次注浆对管片抬升能起到一定效果。经过24环管片注浆调整后,将将测量数据上报评估分析,认为调整后轴线位置基本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7、结语

本文通过对某盾构曲线在始发阶段发生较大栽头的工程实例,结合本工程的特殊性、施工过程数据分析和盾构机参数,查找分析出了盾构栽头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处理栽头的方案和上抬管片的措施,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取得了成功。并得出了如下结论。

1、一般情况下,对于小半径曲线始发时,在盾构机主机全部进入加固区后才具备转弯作业条件,故在施工前,一定要预判盾构线路与设计线路的偏差。必要时一定要调整始发姿态和角度,确保盾构全部进入后能很好的和线路拟合。

2、盾构在穿越素桩加固区时,盾构机刀盘对素桩仅切割出直径为Φ6280mm圆形断面。盾构机主机在穿越素桩时,素桩对盾构机有一定的包裹作用。盾构机在素桩区会严格按照破素桩时形成的直线线路行走。

3、盾构机在切割素桩时,必须严格控制掘进速度。如速度过快,会导致刀盘扭矩过大而影响始发托架和导轨,并极有可能发生刀盘被素桩卡住无法转动的情况。

4、盾构机在砂层或土层中施工时,通过加大上下部千斤顶推力差,在配合适当的增加转弯环管片,对将盾构栽头改善成盾构抬头能起到较好的改善效果。

5、在砂层或土层中进行盾构施工时,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均会对成型管片起到一定的上浮效应,加大注浆量管片上浮更明显。

6、对于盾构施工而言,仅制定方案并不可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安全可控。必须对整个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确保制定的方案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超 杭广斌,盾构法地铁隧道小半径曲线始发技术控制[J].都市快轨交通,2000(5).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