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8: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房屋土地资产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在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或出售合同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通过订立商品房预订协议的方式确定买卖商品房意向的,开发企业必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房地产权证。
未依法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而以预订或者以预约、认购、定购等其他方式变相预售商品房的,均属无证预售行为。由房地产管理部门按《上海市房地产转让办法》第五十条规定处罚。
二、商品房预订,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双方应签订书面预订协议,预订协议应包括当事人姓名或名称、预订房地产座落地点、面积、价格、预订期限、订金数额及订金处理办法等内容。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取订金的,订金数额应当在总房价的千分之五以内,双方在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或出售合同后,订金应即时返还或抵充房价。
四、购房者在支付订金后,不购买预订房屋的,订金按预订协议约定的办法处理。但属下列情况,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全额返还购房者支付的订金:
1.房地产开发企业未签订书面协议收取订金的;
2.签订的书面协议对订金的处理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
石景山区房地局:
你局“关于集体土地入股经营如何办理手续问题的请示”的来文收悉。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条、国务院《关于发展房地产业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发〔1992〕61号)精神及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等四部门《关于郊区土地开发利用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京政农〔1993〕83号)的有关规定:“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以集体所有的土地资产作价入股,兴办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联乡镇企业,但集体土地股份不得转让,并按国家有关政策交纳土地使用费(税)。”
兴办内联乡镇企业,应按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五章的有关规定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用地后,集体土地使用单位应当在接到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用地文件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批准用地文件向当地土地管理机关权属登记部门申请集体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待工程竣工验收后,再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手续。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程序与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程序相同。集体土地使用证应发给具有法人资格的内联乡镇企业。集体土地所有证应发给出地一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我校管理和使用的所有固定资产,包括土地房屋、教学仪器、电教设备、图书、办公事物及家具、文体设备等。
二、清查内容:
1、我校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情况。
2、学校占有和使用的土地、房屋的产权及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情况。
3、帐、物、卡相符情况。
三、清查工作具体实施情况:
我校领导对本次资产清查工作十分重视,为保证资产清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首先成立了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任组长,总务主任具体负责实施操作;其次,组织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学习资产清查工作的相关制度、政策,明确资产清查工作要求。
四、资产清查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次清查,我校资产管理制度比较完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至清查基准日,我校没有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情况。对于已经拆除的礼堂和小坳子教学楼已上报申请处置,各类固定资产帐、物、卡相符。我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规范有效。清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土地权属问题,所有的土地、房屋虽然有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但是没有明确到具体的房屋,产权关系不明晰。二是学校土地产权按照规定办理了国有土地产权证,但是占地面积不精确。三是因为房屋年代久远,在拆除重建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现在的要求及时进行相关数据的变更,也没有及时办理相关的产权证。四是一些老旧的电子设备、仪器、书籍严重过时,已经没有使用价值,但是依然存在,没有足够的地方堆积,需要及时处理。这些问题暴露出我校在资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细致的地方,显示了日常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规范。
五、对资产清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措施
我校将以本次资产清查作为提高学校资产管理水平的一个契机,进一步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于清理出来的有问题资产,及时报批并进行账务处理。针对资产清查工作发现的学校使用的土地及房屋产权问题,学校要认真分析原因,积极主动的联系教育局、财政局及乡中心校相关人员,尽快按要求规范明确产权关系,并办理相关证件。具体整改措施如下:
1、组织各管理员进一步认真学习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认识对固定资产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性,引起各管理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
以国资事发[1995]17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教育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陕西省发《进一步加强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为依据,结合学院资产管理的实际状况,坚持以查促改,以查促管,查改结合,建立规范的工作机制,从而规范学院的资产管理,提高学院资产管理水平,发挥资产使用效益。
二、清查范围及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编写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规定,学院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及构筑物、土地及植物、仪器仪表、机电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标本模型、文物及陈列品、图书、工具、量具和器皿、家具、行政办公设备、被服装具等十五大类,不论购置时间先后,不管经费来源渠道,不管校区分布,都列入此次清查范围。
工作目标:通过清查,准确掌握各类固定资产的详细资料,切实摸清学院家底。各类固定资产的清查目标如下:
房屋及构筑物:房屋及构筑物施工图纸齐全,房产证手续齐全,房产证编号、房屋及构筑物建筑面积、工程造价准确、楼层、结构、面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竣工时间、使用方向(办公、教室、实验室、住房、学生宿舍等)、使用状况、使用单位、负责人、及所在校区清楚。建立陕西理工学院房屋及构筑物数据库。
土地及植物:土地面积准确,土地变更及审批手续齐全,土地证齐全,土地测绘图纸齐全,土地变更的档案齐全。植物的名称、栽种时间及原值,评估值清楚。建立陕西理工学院土地及植物数据库。
专用仪器设备、一般设备及其它种类资产:资产设备要帐物相符,名称、型号规格、单价、数量、造号、制造厂、现状、责任人准确。大型设备必须填写使用功能。完善陕西理工学院仪器设备数据库。
图书:分年度统计图书册(种)数,原值准确。建立陕西理工学院图书资料数据库。
三、清查工作方法
1.全面动员,广泛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资产管理意识。
2.自查与核查相结合。各单位各部门首先进行自查,自查主要是依物对帐、依物对卡、依物建帐。各单位各部门在自查的基础上由学院组织核查小组进行核查,核查按以帐对帐,以帐对物,帐物互对的方式进行。
3.清查与评估相结合。学院在清查的基础上对确无资料可查又不能说明资产价值的固定资产,交由社会中介评估机构评估确定其价值。
四、清查工作的阶段划分及工作任务
为配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拟按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__年5月为准备阶段。主要任务:①成立学院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②整理、编订《固定资产管理文件汇编》、《陕西理工学院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为各单位、各部门的清查提供政策、法规上的依据和帐卡依据。③制订陕西理工学院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方案。④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动员。
第二阶段:20__年6月为自查阶段。主要任务:各单位根据《清查工作方案》开展自查,以物对卡,以卡对物,帐物卡互对,明确资产的基本状况,整理档案、理请帐目。
第三阶段:20__年7-8月核查阶段。学院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按责任划分到各相关部门核查,指导。
第四阶段:20__年9月统计汇总阶段。主要任务:①统计清查结果。②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③对需评估的资产进行评估。
第五阶段:20__年10月结束阶段。主要任务:检查验收这次清产核资的成果,完成陕西理工学院固定资产数据库建设。
五、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资产清查工作关系学院的生存大计,学院各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学院成立固定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学院固定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资产管理处,负责日常清查工作。
供电企业资产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要想管好用好,实在不容易。根据笔者在基层从事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关经验,对基层资产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1.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固定资产实物管理职能缺位
目前,供电企业不同程度存在重视账面管理、轻视实物管理现象,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运行、维护、保管单位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资产盘点工作失效。在企业级资产系统上线后,实现了固定资产财务数据的增加、减少、折旧提取等信息录入和核算功能,但是由于实物管理职能的缺位,资产增减变动后,系统设备模块的数据不能相应的联动,造成设备数据与财务数据的不对应。将要闲置报废的资产往往作为非固定资产报废处理,任由固定资产卡片上的资产长期处于睡眠状态;固定资产在内部各部门间的转移往往未办理相关财务调拨手续,进而造成账实不符。业务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的实物变动数据与财务资产管理系统脱节,不能实现业财联动。仅仅依赖业务人员之间的沟通难以保证两个系统的一致性。常年下来,造成了严重的账实不符。建议尽快形成生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的对接,自动实现业财联动。
1.2 对基层资产管理力度不够,重视不足
基层供电所的固定资产管理员往往是兼职从事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哪样催得紧做哪样,经常是半年不到又换新人,固定资产管理员这一岗位成了无人问津的鸡肋,岗位人员流动性、随意性大,没有一定的业务知识,奖惩制度不明确,增加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我不止一次在相关的会议中提出,应设置固定资产专职管理岗位或对此岗位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变“要我管”为“我要管”。
1.3小区资产接收进度缓慢,代维资产存在法律漏洞
近年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形成大量的小区待接收资产,这部分资产没有及时的移交给供电企业,但大量的维护工作却不能有片刻的放松。供电企业在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之间处境尴尬。结合社会舆论,考虑供电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应加快对用户资产的接收,做好税收等法律法规的协调工作,确保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优化资产结构,真实反映目前的资产运营情况,电力设施的维护工作也应有法律支撑。
1.4修理资金的使用不规范,往往对实质的技术改造项目使用修理资金
技改是指为提高设备性能、增加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设备使用年限、增加生产能力、满足节能环保、节能降耗的要求,达到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而采用国内外成熟、适用的先进技术对现有设备和设施以及相应配套的辅生产、生活福利设施进行的改造。技改投资形成资产是企业的一种资本性支出。项目立项时,对于无法按上述定义区分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严格遵守《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应当予以资本化,作为技改项目立项。否则,应予以费用化,作为修理项目立项:
(1)项目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原值50%以上;
(2)项目完成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修理是指对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周期性更换和修理、维护,恢复固定资产的原有形态和生产能力,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以保证电力生产设备的安全、经济、稳定、可靠。修理是企业的一种费用性支出。如不能严格区分修理和技改资金,会使资产管理陷入混乱的局面。因此,应该从项目立项开始就介入管理,严格控制资产投入,切实加强对资金投入项目的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能够得以充分发挥。
1.5外委迁改工程形成的拆旧物资、拟接收资产不能及时回收,形成账外资产
部分拆旧物资进账不及时。部分修理性质的配网迁改项目对拆回原有资产上的废旧物资未及时鉴定分类入库,没有形成有效的台账管理,容易导致拆旧物资长期积压未处置。
固定资产报废业务不及时。部分技改性质的配网迁改项目对拆回的固定资产废旧物资未及时办理固定资产报废手续,容易导致账上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现状。
实物补偿资产移交不及时。部分采取实物补偿方式的迁改工程完工后,未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使得迁改后的新建资产一直没有正式纳入供电企业资产管理中,导致资产归属权不明晰,存在资产管理风险。
建议企业应该处理好积压、闲置和报废资产,对工程拆旧物资要进行技术鉴定,区分闲置物资、退库再利用物资与报废物资。通过签订合同等手段敦促补偿方及时办理资产移交。
资产管理不单单是国有资产不流失,要上升到资产保值增值的高度。供电企业为实现精益化管理,满足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应本着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以实现“资产优良”为战略目标,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根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从管理理念、组织机构、管理手段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具体的举措如下:
第一,确实无法再用或不需要的资产,企业应当积极进入资产市场,根据市场情况实现其快速变现或增值;对目前不需用的资产,通过资产置换方式与其他企业各取所需,节约成本。
第二,闲置资产应积极盘活。闲置资产,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暂时不使用的资产(本企业主要是土地、房屋),很多企业视闲置资产为“鸡肋”,用之无利,弃之可惜。由于历史原因及行业性质特点,供电企业部分单位和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资产闲置现象。如何及时有效地盘活这些闲置资产并让其发挥作用产生效益,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当下盘活资产的主要措施是将闲置的房屋、土地对外出租,获取租金收入,实现资产增值。
本单位开展房屋、土地等固定资产出租专项工作已有近八年,租赁模式从开始的零散出租到现在的打包出租,租赁收入也从开始的几十万到如今的接近两百万,笔者尝试通过对企业闲置资产租赁情况的简单介绍总结适合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道路。
地市供电局应当加强对闲置资产的统一管理,建立局闲置资产信息库。要求下属各公司、部门详细清点闲置资产,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构成情况,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形成一个迅速、及时、范围广泛、可随时随地提供交换、查询闲置资产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使集团内闲置资产的运作情况(如分布、构成、变动及利用等)得到及时而全面反映,实现资产优化配置,增强闲置资产盘活利用的统筹性、时效性、针对性、合理性。首先,对拟出租的资产进行详尽的信息管理和内部评估。房屋土地资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房屋资产的基本信息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企业的房屋资产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资产类型、名称、增加信息、使用企业、使用情况、地点、管理人员等,将这些基本信息录入固定资产台账,对变更情况及时做好相关记载,定期审查房屋资产状况是否与管理账户一致。对资产折旧核算,根据市场状况对房屋资产进行评估,确定房屋资产的增值或贬值情况,对房屋资产的增值或贬值信息进行录入工作,定期更新房屋资产的价值评估状况。对信息的录入使用计算机等现代设备,资产评估利用网络等工具,能有效洞察市场动态,确保资产评估的科学性。笔者所在企业2014年整理了42处房产土地对外打包出租,资产原值3482万元,净值1975万元,月折旧额为9.8万元,平均月维修费用为0.3万元,市场评估租金为15万/月,年租金收入为180万元。近三年的租赁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元
由上表可知,打包出租的房产已使企业收入增长,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此外,笔者还留意到很重要的一点,根据租赁合同的承租方报表数据显示,仅与本单位签订的租赁业务获得利润为150万元,可见提高管理租赁合同的效率能很大程度地获得利润增长点。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假如本单位能管理好相关资源,我们获得的收入可不止180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对房屋资产租赁进行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房屋资产租赁管理中的重要部分,财务信息直接反应企业的收支情况。对财务进行有效管理,能够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房屋租赁财务管理的内容涉及租赁过程中与财务相关的各方面,其重点主要包括:第一,资产评估,即对企业的房屋资产进行价值评估,预估房屋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润;第二,出租监管,主要对房屋租赁中对象的选择进行监管,制定租赁价格,监管租赁合同,以确保租赁房屋资产运行合理、有效,确保企业获得利润;第三,成本管理,通过对房屋的改造、维修等费用的支出进行管理,对日常经营中产生的费用进行控制。确保任何一笔支出都有账可查,促使账目透明化,便于对成本进行分析,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我局资产规模庞大,仅房屋土地资产就达1077处,资产净值为10852万元。如果不对如此繁杂的实物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整理实时房产资料,就难以对房屋的现状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
总之,盘活企业的闲置资产,不仅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有助于增强企业日常的资产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盘活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企业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易于操作且适合企业的方法,以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国有托管企业是指国企改制后,被国家以各种方式托管经营的困难企业、关停企业、壳企业等各类已退出市场的劣势企业,又称改制遗留企业。这些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经过30多年的积累,已成为国企改革的难点。为避免因没有或无法妥善解决劣势国企改革问题,引发职工群体上访和社会不稳定等现象发生,全国各地都在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以解决这些问题,企业托管中心就是其中一种管理模式。
青岛市政府借鉴成功的管理经验,设立市属单位——青岛市企业托管中心,实行“托管中心—托管组”双层组织构架,企业托管中心对托管企业的财务收支、资产处置、破产清算、关闭注销、留守人员进行统一管理,负责托管的全局性工作;托管组受托管中心的委托,负责几个或数个企业的托管工作,具体承担资产债务处置、退休内退人员管理、司法应诉及企业销号等事务性工作。[1]让新旧企业彻底脱离关系,使新组建的企业既不背任何包袱,充分发挥托管中心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减震器、稳压器和助推器作用。
一、青岛市国有托管企业存量资产现状
目前,国有托管企业剩余存量资产大部分为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不良资产。主要包括:各类长期难以收回的应收债权、股权、废旧机器设备、土地和房产等资产。
这些资产根据盘活的难易程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净”资产,这类属于权属清晰的可利用资产,如废旧机器设备、闲置的房屋等,通过市场化运作后,基本上都能通过出租、出售等方式盘活变现,可以挽回部分损失,基本能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类是“瑕疵”资产,这类属于权属不清、责任主体不明确,现行政策法规环境下难以处置的资产,主要是指长期难以收回的债权、股权,盘活变现难的土地和房屋建筑物。
由于历史原因,“瑕疵”资产的管理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很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所以盘活难度很大,有些资产在保全上都存在问题,更别说是保值增值了,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正因如此,“瑕疵”资产的管理才成为托管企业工作的重点。
二、“瑕疵”资产管理的瓶颈问题
(一)权属不清是“瑕疵”资产管理最大的“瑕疵”
这个问题突出体现在房产、土地类资产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证件(房产证或土地证)缺失,法律权属不清
这种现象的主要成因如下:因当时政府机构不健全、职能不完善,造成部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土地使用权等手续不完整;有些从国有企业分离出来的企业所使用的房产土地、有的企业实际占有使用主管部门的房产土地,或主管部门实际占有使用企业的房产土地,当时都未进行规范的资产权证变更;部分企业存在划拨土地、购买集体无产权证的土地、购买或自建的自管房,由于各种原因未按规定办理土地证或房产证,或在办理过程中手续不齐全,后来又由于原开发建设单位已破产注销或长期关停,几十年来无法办理房屋土地的权属登记。[2]以上状况导致这类资产的国有性质被抹煞,部分资产甚至被社会上的有关人员无偿占用,长期不能收回。
2、资产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权属不清
这种现象的主要成因如下:部分国有企业在改制时,被民营企业收购,部分厂房土地两证齐全,但没有办理规范的交接手续,也没有相关的出让证明或权属转移文件,致使这些房产、土地一直被改制后的民营企业无偿使用;还有部分房产由下属单位承建,建成后,资金未及时结算,资产长期账外管理,时间跨度较大,加之主管人员变化频繁、企业破产倒闭,造成情况不明、责任不清。[2]以上问题导致了该类资产的管理难以到位。
(二)处置难是“瑕疵”资产管理的突出瓶颈
“瑕疵”资产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在管理上比普通资产要更加复杂,成效甚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贬值严重,账实不符,导致处置时估价难,要求高
原部分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手续不全,对国拨地、购入集体无证土地、自管房等资产没有入账处理;在企业破产清算时,由于形势混乱,人心不稳,导致房产及土地使用权也未评估、房产移交其他部门管理未做账务处理;会计账簿被查封、账目不清;机器设备等资产年久失修,贬值严重;相关企业间的债权债务权属不清等问题普遍存在,所以,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剩余存量资产的价值。处置这类资产时面临着财产直接支配权小、市场操作性差、缺乏基础资料、不确定性因素多的现实状况,所以估价难度大,以非公开市场价值为基础进行评估时,内在的风险性与紧迫的时效性对评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现行法规政策与历史遗留问题的冲突,致使资产处置难,风险高
一方面现有的政策法规已根据经济形势进行了修订,不适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如果以现行的政策法规来处置这些带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剩余资产,在投资主体资格、转让交易方式、投资审批、税收政策、外汇管理等方面受到现有政策法规的制约,给处置操作带来一系列政策和技术问题。[3]另一方面,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瑕疵”资产转让(或投资)市场和有效的交易机制,资本市场上专业运作的社会中介机构严重缺位,感兴趣的投资者很少,公开市场拍卖几乎找不到买家。在这种情况下处置这些特殊资产不违规则违法,交易双方的风险极高,所以,公开处置的成功率几乎为零。
(三)留守组或托管组工作效率低加剧了“瑕疵” 资产管理的难度
这些“瑕疵”资产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管理难、处置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使得托管组的工作人员形成了思维定势,养成了“拖、等、靠”的心理,仅局限于“看住”这些资产,缺乏工作动力,托管工作进展缓慢。每年托管企业在这些资产的维护、诉讼等方面的各项费用支出有增无减,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负担。
三、攻克“瑕疵”资产管理瓶颈的思路
(一)转变思路,站在历史的角度,实事求是解决历史问题
托管企业剩余资产的瑕疵,大多是由于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政策的局限等历史原因造成的,如果按照现在的政策法规,必须补办相关的验收竣工等手续并缴纳高额的税费、过户费才能办理相关的房产证、土地证,对于这些关停企业、破产企业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且这些房屋已居住使用了若干年,已能充分证明其可使用性,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历史的眼光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以现在的政策规范过去的问题,否则,就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二)寻求政策法规支持,利用社会合力突破管理瓶颈
笔者认为,突破瓶颈的关键是解决房产土地类资产的权属问题,这就需要以政府为主导,成立专门机构,修订政策法规,彻底解决疑难房产土地的权证问题。[4]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议灵活运用政府职能,青岛市政府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行政
一方面,从规划、国土、房产、税务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历史遗留疑难房屋土地确权小组,常设办公室专门处理这类问题,避免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托管企业之间互相推诿。另一方面,加强历史遗留土地房屋政策研究,由规划、国土、房产、税务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专门文件,本着化繁为简、利国利民的原则,分类划定遗留疑难房屋土地确权的范围、时间、手续、税费标准,以及确权办证的主管部门,以尽快理清权属关系。
2、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加快国有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步伐
青岛市企业托管中心接管了100多家壳企业,按照现行《企业破产法》,有些壳企业既无资产,又无人员,已具备破产或注销条件,但由于这些企业属于国有企业,政府出于宏观考虑,不允许这些企业破产或注销,使得这些“壳”一直存放了几十年,在工商、税务及托管中心都由专人进行管理,造成人力财力浪费。所以,建议遵循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青岛市政府联合税务、工商等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对符合条件的壳企业申请破产或注销,使之真正意义的退出市场,收回壳企业剩余资产的管理权,交由青岛市企业托管中心管理。
3、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大处理房屋土地遗留问题的力度
可规定凡在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的所有历史遗留未确权房屋土地,包括遗留企业职工的个人未确权集体住房;过去开发商违规建设,现在该开发建设企业已破产注销,导致商品房无单位所有权人来申报房屋产权初始登记的,都列入研究解决的范围。而且要切实保证遗留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开通绿色通道优先为其办理房产证,以确保社会稳定。[5]
4、严格落实《企业国有资产法》,用法律保护国有资产[6]
针对部分被社会人员无偿占用的未确权的国有资产,托管中心及托管企业多次交涉无效,甚至相关工作人员会受到人身威胁,情况恶劣。司法部门应严格落实《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这些资产的国有性质,收回管理权和使用权,争取在资产确权前,由公安、工商等部门协助企业托管中心和托管企业收回被无偿占用的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继续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司法部门应严厉惩罚相关不法人员,保护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
(三)实行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摸清托管企业家底,落实剩余资产真实价值
针对托管企业账务混乱,账实不符的现状,青岛市企业托管中心组织相关部门,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对托管企业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的资产清查专项审计,重新核定了账面价值,共查出不良资产约计18.98亿元,剔除不良资产后,其净资产金额约为-24亿元,可谓负债累累。同时,企业托管中心还派资产管理人员深入到托管企业内部,由托管企业的工作人员陪同,一起实地查看现有的实物资产,并做好登记,建立第一手实物资产资料,了解剩余资产的具体情况,而且还发现了一些账外资产,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通过此项措施,明确了实物资产的账面数和实际数,为资产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制定奖励政策,全民参与资产盘活工作,深入挖掘资产潜力
为尽快盘活、变现托管企业现有的存量资产,使之保值增值,以处理托管企业的遗留职工问题,青岛市企业托管中心制定了国有资产保全、盘活奖励办法,以充分调动所属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合理开发利用废旧闲置资产、清收债权、股权等不良资产、挖掘潜在国有资产、收回被非法占用的国有资产、合法合规处置“瑕疵”资产等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提高托管组的工作效率,既能保全国有资产,又可以加快“瑕疵”资产处置的步伐,为尽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资金保障。
四、结语
“瑕疵”资产的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技巧复杂的工作,仅靠企业托管中心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依靠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及早处理国企改制的历史遗留问题,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使国企改革无后顾之忧,向更深层次推进。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国资委课题组.破解国有企业改制历史遗留问题的实践探索[DB/OL].国有资产管理.2011(8)
[2]李贺先. 秦皇岛_加强破产企业剩余资产管理[J]. 产权导刊.2009(4)
[3]伦肇亮.难处置资产拍卖盘活初探[J].现代商业.2011(6)
[4]李春德.关于大庆市部分历史遗留房屋权属亟待确认的调查[J].大庆现代科学.2010(2)
一、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资产管理工作
(一)收集归拢资产资料
梳理公司的各类产证,租赁合同以及资产的相关资料,对公司的资产进行汇总,形成资产明细。将公司资产划分为土地、房屋、水面、安置小区四个大块。
(二)核对现地情况
资产登记工作是一个繁杂、细心、辛苦的工作,根据收集归拢形成的资产资料,对资产现地的情况进行核查,其中存在很多难以推进的问题。
1、纸质的资料很直观,但是不与现地情况结合,相当于空谈,第一个出现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土地位置,很多土地在产证中通过XX路以南、XX路以东表示,而在现地中,XX道路就有数十公里长,其中划定的区域远大于产证面积,无法确定土地具体范围,这就需要我们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对照测绘图纸认真核对土地范围。
2、前期资料的错漏之处,很多原有的账面面积与现地使用面积不符,比如长江芦荡养殖场多个水面实际面积远大于出租面积,这对资产的核查工作带来复杂性,需要我们的仔细核对资料中每一处的准确性。
(三)建立资产巡查制度
资产管理的主要手段在于现地的检查,但是公司资产跨度范围很大,处于资产范围最东侧的万众工业园位于海门区北海路,而最西侧的新通海沙土地则紧挨苏锡通产业园区。为防止资产检查出现遗漏,我们制定了以XXX、XXX为主要检查对象,由东向西每月不少于两次的资产巡查计划,最大程度确保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
二、仔细钻研,应对资产管理工作难题
资产管理工作是一个“持久战”,面临多方面的各种难题,不是凭一时的积极就能做好的。
(一)处理租赁土地违规占用、使用问题
在上半年巡查工作开展后,我们发现了很多土地的违规占用、使用问题,比如闲置门面被占用,租户土地合同到期后仍在使用,租户将部分租赁土地违规用作堆场,土地违规停放车辆等问题,在检查到问题后,及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清理、改正。通过各种措施顺利清理,有些不配合工作的我们也持续跟进,不能让国有资产受到损失,顺利完成上半年大部分的违规占用、使用工作。
(二)租赁户的管理、协调问题
对于租赁户的管理工作,通过经常性的检查,可以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同时掌握资产使用情况,以便在日常的管理中作出及时的调整。通过在不同租赁区域建立微信群,加强对租赁户的管理,上级相关的通知也能够及时的转达,强化了协调能力。
三、存在的不足
(一)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有少数管理漏洞。目前我们的资产管理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使用情况的检查整改,但对闲置资产的使用、利用还有所欠缺。在以后,我们还要制定相关制度,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二)个人学习方面存在不足,专业能力不强。
(三)工作中不够仔细,过于急躁,要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改变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完善。
四、下半年的工作打算
(一)要不断提高修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与工作目标,在外工作,代表的不是个人形象,而是长江口集团公司这个集体的形象。
(二)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难点不断提出积极且合理化意见,持续做好资产巡查整改的工作,进一步盘活公司闲置资产。
(三)加强学习、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加强与集团公司各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眼界宽阔了,工作的路子也多了。同时,针对工作上的漏洞,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让它更合理、更科学、更简捷。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按照明晰产权、盘活存量、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实施资产变现、增加财政收入的要求,扎实推进粮食、交通、教育系统闲置资产处置工作,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资产处置以推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宗旨。
(二)坚持依法评估、公开竞价出售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切实履行法律程序,依法操作,规范运行,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资产处置
(一)资产处置的范围:
1、区粮食系统剥离到区土地储备中心管理的23处原粮食站(所)的土地、地上房屋建筑物、设备、低值易耗品。
2、区交通局闲置的边河、齐都、皇城3处乡镇交管所的土地、房屋建筑物。
3、区教育系统闲置校舍资产。
(二)资产处置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2、《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4、《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
5、《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方案》;
6、《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一〇年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实施方案》。
(三)资产处置的方式:
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拍卖出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出让给原资产临时租用使用人。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8月15日前)。成立区粮食、交通、教育系统闲置资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闲置资产处置的指导协调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协调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资产处置中未到期资产租赁合同的认定清理、资产评估作价、组织实施资产处置变现工作。组织召开由区财政、国土资源、房管、粮食、交通、教育、审计、监察、公安、法院、招投标中心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部署会议。
(二)资产评估作价阶段(年9月20日前)。对粮食、交通、教育闲置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登记造册,做到面积、权属清晰准确,对未到期租赁合同全面清理认定,委托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合理设定资产处置拍卖底价报区政府审批。其中,粮食系统闲置资产在2005年粮食企业改制时资产评估和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基础上,重新评估资产现值。
(三)公开处置阶段(年11月30日前)。委托有资质的拍卖机构,面向社会,以资产现状,采取挂牌、拍卖的形式,对闲置资产进行公开处置。
一、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和受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的影响,对于国有房屋土地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较为松懈,且不成系统,严重地威胁着国有资产的安全。
根据对某县2014年县直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土地资产管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范围内的82家行政事业单位中,共有房产192宗,总计房产面积约15.46万平方米,其中经营性房产3.67万平方米,非经营性房产11.79万平方米。有入帐房产总价值8185.29万元,未入帐房产64宗,占被调查房产总宗数的33.33%,涉及房产面积约3.48万平方米。“两证”齐全的房产只有53宗,仅占被调查房产总宗数的27.6%,涉及房产面积约5.74万平方米;仅有“单证” 的47宗房产,占被调查房产总宗数的24.5%,涉及房产面积约4.80万平方米;“两证”全无的有90宗房产,占被调查房产总宗数的46.9%, 涉及房产面积约4.91万平方米。
二、问题及其成因
(一)资产账目和实际情况出入严重
根据相关法律制度规定,单位固定资产中必须设置明细,体现土地、房屋资产等,通过“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核算。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单位账面管理与实物管理严重脱节,存在房屋土地资产会计核算不健全,也没有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无法对账,谈不上账账、账实和账卡相符。
(二)房屋、土地“两证”不全
要想从根本上推进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首先就要确保土地、房屋拥有完备的两证。根据调查结果看,单位房屋产权“两证”不全现象极为普遍,究其原因:一是单位经费紧张,不愿办理“两证”。部分单位由于经费长期入不敷出,虽然相关手续齐全,但一直未办理产权证; 二是管理层责任感、权属观均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无偿划拨、拨款建造,是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取得土地、房屋使用权的主要途径,但部分单位负责人并未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存在“我不会一辈在这里(任职)”,使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占有使用多年但始终未办理过“两证”;三是未做竣工验收,资料不全,产权证无法办理。部分单位由于拖欠工程款或与房屋承建方存在其它经济纠纷原因,建成后未进行竣工验收即搬入新楼办公,导致资料不全,“两证”至今未能办理;四是还有部分单位在建设资料档案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时间一长或经办人更替后,造成相关手续到办证时已无从查找,最终未能按规定办理产权证。
(三)房屋、土地处置程序不严
按照国有资产相关管理条例,只有在财政部门许可的情况下,才能处理如土地、房屋等大项资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许可即擅自对此类资产进行处置的情况并不罕见,这样给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其影响因素具体有:首先,尚未针对相关不法行为,建立强有力的处罚体系;其次,各个部门如财政、建设、国土等之间尚未建立足够畅通的沟通渠道,造成出让、过户等业务的办理甚至无需处置许可手续即可进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资产时,出现有手续与否均无区别的错误认知;第三,在资产管理方面,个别单位管理者认知不足,把“国有”资产当成“单位自有”资产,以解决单位的经费问题而随意处置国有资产。
(四)经营性国有房产租赁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监管力度等因素,国有经营性房产出租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出租房产行为与相关制度规定不符,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于经营性房产,未能建立有序的权属管理机制。按照该县有关行政事业单位房地资产管理的规定,经营性房产必需将产权过户到县国投资公司名下,实行统一经营。但是多数单位因资料缺失,无法办理“两证”过户到国司,有关部门也没有拿出有效的实质性的解决办法,使得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房地产仍在原单位管理;而又有少部分单位未办理过户,也直接委托到国司经营。多种方式并存,造成管理的无序和漏洞。
二是单位房屋出租行为不规范。部分单位出租没有进行公开招租、承租人随意转租、合同逾期、协议租金远低于市场价等等。
三是租赁合同不规范。部分租赁期限过长,不利于经营性房产的市场化运作;有些单位远期许诺给承租人过头的优惠条件,为后期纠纷埋下极大隐患,危及资产安全;有的内容过于简单,未明确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容易产生法律纠纷。
四是租金收入管理不规范。部分单位存在隐瞒、转移和坐支收入的情况,经营性房产收益不按规定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由使用单位自行支配,滋生“小金库”现象。
(五)房地资产被他人长期占有无偿使
部分单位因房改或企业改制等环节存在一些争议问题未及时全面解决,造成房地资产长期被占有占用。
(六)办公场所不稳定,缺少长远全局性规划。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场所比较分散,也不均衡,部分单位办公场所严重不足,为了改善办公条件,如候鸟般经常性搬迁,致使办公场所不固定,不方便服务群众,同时又浪费了大量的办公经费。
三、加强管理的建议
建立规范完善的管理体系,有效解决账目和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房地资产的管理上,财政部门是职能机构,需从政策入手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引导各单位明确了解自身的具体职责,敦促相关单位贯彻落实资产管理的各项规定。应设置房屋、土地等明细核算,并建立内容全面的登记卡片,定期进行资产盘点、清查,做到账实相符。
加强组织协调,集中办理“两证”。房管、国土等相关部门应积极支持配合,财政部门加以督促,集中时间统一办理房产“两证”。对于办证材料齐全的或可以补全的,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抓紧限时办理“两证”;对于办证资料缺失而又难以补全的,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在限期内提交情况说明及相关佐证材料,提交问题清单。同时建议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召集相关部门对“问题清单”进行联合论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产权给予确认,办证单位可凭此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对这些遗留问题予以一揽子解决;对于部分办证资金问题,建议给予一定的补助或适当减免;对于具备条件而以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办妥的,要追究单位负责人责任,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房产“两证”齐全。
严格房产处置程序。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国土、建设、财政部门之间配合,从根本上解决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的问题。
义乌市按照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推行“统一产权、集中管理、授权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专门组建了日常管理执行机构——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与市机关财务管理核算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建立了“财政局—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资产占有使用单位”三层管理模式,实现“横向到边”的三级联管体制。财政局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作为枢纽,负责日常管理和监督,并代表政府统一行使产权所有人身份;占有、使用单位负责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和监督。这一模式进一步理顺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资产管理职能分工更加科学,实现了资产的专业化管理。
(二)明晰产权,推进资产法制化管理
产权明晰是资源最优配置的前提。义乌市切实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理念,从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方式管理向依靠法律手段管理转变。建章立制,先后出台了《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从制度上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统一产权登记,于2009年3月全面部署和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统一登记工作。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代表各行政事业单位向市国土和房管部门申办所有权及相应土地使用权。明晰产权,明确规定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代表市政府行使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及建筑物、土地等资产的所有人身份,并统一对外实施投资、资产出借、处置和调剂等权利,而行政事业单位仅享有占有、使用权。
(三)依托信息,推进资产精细化管理
义乌市以信息系统建设为依托,构筑信息平台,建立了一套与改革相适应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及时、准确地记录并反映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总量和具体分布情况,夯实资产基础数据,实现资产动态精细化管理。配发资产“身份证”,对普通设备资产粘贴电子条码标签,通过扫描录入方式实现数字化卡片管理;对各单位占有、使用的房产和土地,在国土数字地图上建立矢量图片标注,记录并显示房产地址、面积、楼层分布、使用情况等具体信息。目前,“身份”信息量已涵盖365家单位的44.97亿元账面资产。建立“身份”信息维护机制,由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维护资产所属单位、数量、金额、购置时间等账务信息;由占有、使用单位维护资产使用人、品牌、编号等具体使用信息。完备资产基础数据库,做到账、卡、实相符,有效确保了从资产配置、日常使用管理到处置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为下一步实现资产购置、产权变更等管理事项的网上申报、审批奠定基础。强化预算决策参考的服务功能,建立资产财务核算和报表汇总分析报告制度,完善资产分类查询、统计等功能,为政府、部门预算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四)科学配置,推进资产标准化管理
建立配置标准,统一制定常用办公设备配置标准和相关定额,严格资产配置和更新。规范增量资产审批程序,并与部门预算相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先按配置标准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名、数量,测算经费额度,填报《义乌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预算编制报表》,随同部门预算报市财政局。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形成部门采购预算草案,报经市人代会审批后,与部门预算一并下达,同时对单位部门预算购置属于政府采购目录的资产依法实行政府采购。加强资产调剂使用,初步建立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信息共享机制、配置机制和重大资产形成联席会审机制。同时,按照“先调后购(建)”原则,建立了闲置资产的调剂制度,把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配置的资产,以及由于人员编制缩减、职能变更等原因闲置的资产调配到需要的单位,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配置效率。
(五)市场运作,推进资产效益化管理
制定资产处置的标准,对交通工具、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等资产的处置分别设定了最低使用年限,并明确要求专用设备最低使用年限的设定要根据专门性能和专业用途以及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部门鉴定,未达到规定年限一般不得申请处置。明确审批权限,规定固定资产处置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房屋、土地等重大资产处置经财政部门审核后,须报市政府审批。规范处置行为,经批准处置的资产,各单位须向公共资产管理中心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由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统一处置,处置结果报财政部门备案。以市场化的方式来处置闲置资产,规定以有偿转让方式处置国有资产的,必须在依法设立并具有国有产权转让资格的产权交易机构内进行;处置房屋、土地及评估价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机构要通过招标选定;国土、房管、交警、运管、物资回收等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未经批准处置的土地、房屋、车辆不予办理登记、回收等手续。同时,分散在各个部门单位的闲置房产由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向全社会进行公开拍租。严格规范处置收入管理,资产处置收入全部进入财政收入“笼子”,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资产收益分配秩序。义乌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产权归位、优化了资产配置、盘活了资产收益、促进了廉政建设。但由于改革的渐进性和复杂性,仍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配置的科学性、与预算管理的紧密结合性、信息平台的完整性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一)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形成监管活力一是完善配套制度。在制度建设方面,义乌市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些管理规章,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细则,对管理规章进行适应性调整和配套性建设。目前,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资产以及资产的产权、配置、使用、处置、监督等各管理环节,制定完善系统的管理办法,真正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二是理顺管理体制。一方面,要构建纵向到底的管理体制。义乌市已建立了横向到边的联管体制,但对于乡镇(街道)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管还未真正到位。因此,要在横向到边的基础上,加强乡镇(街道)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管,形成“市级财政统管—乡镇财政协管”纵向到底的监管体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理清职责,加强内外联动,形成各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的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建立主管领导、会计核算人员、资产保管人员等各环节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联动机制。在财政机关内部,建立部门预算管理、国库管理、非税收入管理等职能机构相互联动的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理顺资产管理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做到从程序上规范、从源头上控制,进一步形成内外联动的监管活力。
一、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创新资产管理机制
1、深入领会各项文件精神。组织全处职工专题学习《xxxx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暂行办法》(湘政办发33号,以下简称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等院校政府采购工作的通知》(湘财购[xxxx]10号,以下简称政府采购通知)等文件,结合资产管理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展开交流和讨论,以便从宏观层面科学地指导我校资产管理工作,提高我处资产管理水平。
2、修订和拟定学校相关资产管理制度。根据新资产管理办法要求,遵循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四个原则,结合我校实际,修订和拟定学校相关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工作程序。
3、完善资产投入论证和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学校办学规模的迅猛发展与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对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重点抓好投入前的科学论证和设备投入使用后的绩效考核,引入经济杠杆,强化责任意识,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
4、积极推行信息网络化管理。建立仪器设备、家具、低耗品、房屋和采购管理等5个独立运行系统;及时更新和提供各类数据,确保各项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加强数据库的管理及维护,利用先进网络管理技术,规范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大仪器设备论证和共享力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1、强化资产配置规划论证。一是强化资产配置的量化核算,规范资产配置程序和规则,统筹考虑,科学布局,勤俭节约,物尽其用,不断深化资产配置规划论证,优化资产配置;二是积极组织技术专家进行购置可行性论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优化论证程序、形式和手段,从拟购设备的必要性、先进性和适用性,以及设备选型、性能、技术指标的合理性等方面加强论证,有效避免购置的盲目性和重复购置,提高资金利用率。
2、搭建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推动“有偿使用、绩效管理”。建立共享贵重仪器设备网络管理中心,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推动共享平台建设,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有偿使用”的绩效管理目标。
(1)制定相应的共享鼓励政策,实施“专管共用”;
(2)设置资源共享系统,实现所有仪器设备的终端管理和监控。
3、认真做好贵重仪器设备的绩效考评工作。从“机时利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利用与管理”等五个方面对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价,并实行奖罚分明的考评政策,逐步转变教职工“重购置,轻使用”的思想观念,强化成本意识,提高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4、加强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入账、调节、维修及账务等日常管理工作。
(1)抓好设备到货、提货、验收、报账的细节工作;
(2)规范设备报废、报失、损坏或被盗处置程序;
(3)加强仪器设备回收、维修等调配力度,及时将闲置资产充分利用,杜绝浪费;
(4)加强进口仪器设备、特种设备的规范管理;
(5)加大对账力度,定期或不定期与计划财务处、后勤服务集团等单位进行固定资产“账账”、“账实”核对工作;
(6)加强仪器设备运行管理,强化质保期内的维保督查和维护维修工作。
三、深化公房“有偿使用”机制,稳步推进住房货币化改革
1、完善处内房屋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房屋管理独立运行系统,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全面完成学校房屋资产管理任务。
2、建立和完善公房“有偿使用”、“刚性约束”等管理机制,确保公房改革顺利推进。
3、加强学校公房资源的管理,使其得到公正、合理、高效的利用,不断改善各单位的办公条件,推进公房改革方案的落实;做好新建公房接收分配、旧公房调整工作。
4。进一步规范学校经营性用房的管理,避免多头管理及学校资源浪费。
5。根据学校相关会议精神,拟在东方驾校旁(原金工实习厂)搭建工学实训中心,更好的为学校教学服务。
6、加强职工住房管理。一是摸清家底,拟对学校所有住房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分门别类地建立住房档案,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二是旧房调剂、安排、选房等相关工作;三是积极做好住房房产权证的办理和注销工作。
7。将在职职工(xxxx年前参加工作的)住房补贴尽早落实到位,认真核对,确保准确无误的发放。
8、推进住房货币化改革。一是根据国家住房政策,结合学校土地开发提出住房建设和调整方案;二是积极利用住房政策,做好“新人”住房补贴相关工作;三是完善、推行、跟踪“周转房”制度,切实解决教职工住房困难。
四、完善招标采购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理顺论证、采购、验收、付款等一系列工作程序,确保每一个环节不缺位,不越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2、及时为仪器设备购置提供实时资讯,为设备选型、配置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3、加强进口设备采购管理。积极做好进口设备的免税报关等工作,缩短进口设备的到货周期,加快进口设备到货速度。
4、积极完成各类采购计划,配合做好政府采购,确保物资及时到位。
5。进一步优化采购程序,简化零星采购程序,督促和落实采购物资的及时到位。
五、加强土地管理与开发,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1、及时掌握、准确了解国家土地政策,尽快出台学校土地管理有关办法,积极推进学校土地有偿使用改革,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做好科研、教学基地有偿使用等工作。明年学校工作的重心
2、积极参与学校建设用地规划和土地边界管理工作。加强土地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等部门的交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学校合法权益,使我校教学、科研、生产及生活用地尽可能得到保障。
3、做好土地日常事务性工作。及时做好土地报表工作,积极办理校园土地确权工作;进一步落实我校xxxx年用地计划及重点项目用地性质的申报工作;争取将校园两宗地之间的公用道路划归我校,确保学校土地安全、完整。
六、加强实验材料的管理,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
1、加强实验材料计划管理,及时办理危险品的报批手续,做到常用材料品种齐全,仓储合理、供应及时、服务周到。
2、做好危险品的安全监管,加强上级主管理部门的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对危险品进行账物核对和现场督查等工作。
3、定期走访学校各实验室,及时了解实验材料的使用动态,积极组织召开各类实验室人员会议,充分调研,完善实验材料的管理措施。
4。 规范电梯日常安全管理,确保电梯运行安全。①加强对学校电梯维保监控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②规范电梯日常安全管理,做好安全监管工作,强化安全意识,不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确保电梯运行安全。③做好接管电梯的交接工作。④做好电梯维保等相关经费计划工作。
七、重点关注图书馆、东方学院、后勤集团和生科楼的资产,实行项目管理
1、图书馆资产。新图书馆建设花费1。2亿元以上,每年还需一定的运行费用,以及新增纸质和电子图书,如何盘活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xxxx年拟做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对现有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特别是对使用效果进行一次考评;二是对新增资产,如纸质和电子图书,加大论证和采购环节的管理;三是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资产整合和管理的有关工作。
2、东方科技学院资产。东方与母体之间的千丝万缕联系,导致资产管理存在一定难度,产权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总是困扰着资产管理部门。因此,xxxx年拟做以下工作:一是东方资产与母体之间应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即互补性应予以明确;二是东方资产按功能分区原则归属产权,与母体之间进行相互置换;三是有独立的数据库系统确保东方的资产信息完整、准确;四是明确东方与母体之间资源共享的责权利;五是拟定东方资产,包括房屋、仪器设备和体育设施等多方面资产的添置规划(含置换计划);六是明确东方与母体之间在论证、采购、验收和管理等各环节各自的职责。
3、后勤服务集团资产。一是对现有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要加强,凡涉及新增、报废、资产位置移动和变性等方面,应设计专门的表格和流程予以规范;二是不定期地对后勤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盘查,确保后勤资产按规定用途发挥作用;三是考核后勤集团资产使用效益和资产可利用率,保证资产安全完整,实现保值增值;四是建立独立的数据库,完善管理信息。
4、生命科学楼资产。作为校级科研平台,学校投入一定经费(包括日元贷款)购买仪器设备和保证日常运行。根据现有情况,一是要加强共享平台建设,如何共享有待去调研和论证;二是今后仪器设备的购置与学校相关项目之间如何互补;三是贵重仪器设备绩效考评的标准如何设置;四是各实验室安全问题有待重点关注,特别是现存的一些遗留问题该如何处置,有待进一步落实。
八、 重视实验室建设工作 ,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高等学校的仪器设备是一种教育资源,是办学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也是学校实力的标志之一。目前随着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大,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显现出来,就是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长时间闲置。如何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减少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实际上就是提高投资效益。
实验室的建设是高校三大基本建设之一,学校领导和相应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要根据学校、院系的实际,从发展规模、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办学层次、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经费来源等校情出发,做出详细的定性定量分析。换句话说,就是不能脱离学校的专业规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科研方向的要求,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高速度。认真的调查研究。对制约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和条件进行全面地分析,分清轻重缓急,系统考虑,不贪大求全,才能够避免造成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和闲置。
九、加强责任意识和团队建设,努力提升服务形象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积极做好学校的参谋管理,参与改革协调,加强处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增强处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建设一个“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领导班子。
2、积极组织业务培训交流。有计划组织处内员工进行各种学习培训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大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力度,创新管理手段,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员工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战斗力。
二、我区目前国有资产存量的基本情况:
我局近期对非公益性的行政单位、国有工业、商业、粮食企业的资产存量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其结果是:
1、非公益性行政单位的资产存量:经调查、核实有土地、房屋的行政单位20户,这20户共有房屋、建筑物39849.54m2,其中:已办证的26706.8m2,未办证的有13142.74m2;土地41195.49m2,其中:已办证38552.39m2,未办证2643.1m2。但一部分单位原始资料不完整或找不到,从中可以看出,管理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变现比较困难,特别是未办证的。
2、尚未改制的国有企业的资产存量:我区尚未改制工业企业有钢厂、罐头厂、内衣厂、皮件厂、线材厂和力车厂6户,共有资产17565万元,负债22455万元,净资产-4890万元。据企业主管部门预测,预计资产变现收益18229万元,预计改制费用27220万元,预计改制费用缺口达8991万元。商业企业未改制有百货公司、副食品公司、饮食服务公司、蔬菜水产公司、食品公司、石油公司6户,共有资产6800万元,负债5083万元,净资产1717万元,据企业主管部门预测,预计资产变现收益3575万元,预计改制费用1561万元,预计改制费用结余2014万元。粮食企业未改制有收储公司、一米厂、经营公司、粮食车队4户,共有资产7423万元,负债7843万元,净资产-420万元。据企业主管部门预测,预计资产变现收益1232万元,预计改制费用953万元,预计改制费用结余279万元。
3、完成改制的国有企业资产存量:完成改制工业企业的剩余资产,共有门面34间,面积1364m2,其中:已办证376m2,未办证988m2;厂房6栋,面积2981m2,其中:已办证222m2,未办证2759m2;住宅2套,面积715m2,其中:已办证63m2,未办证652m2;写字楼3栋,面积4426m2,全部有产权证;土地面积45288m2,全部已办证。已完成改制粮食企业的剩余资产,房屋4栋,面积2527m2,全部办证;土地面积3948.68m2。已完成改制商业企业的剩余资产,房屋14栋,面积14165.82m2,已全部办证;土地面积29366m2,全部办证。这些资产变现扣除相应成本后可作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处理。
三、对我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目前,高等学校获得固定资产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多,出资主体不断地增加,投资方式灵活多变。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贷款、学费、国债、社会引资、捐赠等投资。最近几年高等学校除用于校园、校舍、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以外,还有相当部分用于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后勤社会化的建设主要依靠贷款资金,这与以前形成的固定资产在产权性质上相比较是有差异的,不同投资形成的资产差异构成了高校资产的多元结构。当前,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头建账及账物不符。许多学校资产管理不归口,一部分在后勤,一部分在教务,也有的学校在财务。账物不符主要表现为有账无物、有物无账和账物不匹配。造成账物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入账不规范,不入固定资产便可报销,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利用其它资金购建固定资产,但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脱节,对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账实不符问题来源于多年的积累,并未得到根除。
2.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不规范。高校闲置和淘汰的固定资产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高校内部整合闲置造成的房屋土地资产闲置;二是设备的更新换代造成固定资产淘汰而产生的闲置,主要是指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三是房屋拆迁、设备报废的随意性,拆旧建新手续不及时办理,修旧利废不能合理的下账。在处置的过程中要确保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严防资产流失。
3.房屋、土地产确权不完整。高校合并资源整合,实现互惠双赢目标,就必须保证其资产的产权清晰,固定资产中涉及产权问题的项目主要是房地产。由于历史上高校使用的土地大多是划拨形式、管理制度的松散造成房地产购建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及办证意识淡薄等原因,存在房产证、土地使用权证等证照不全的现象,这些房地产长期归高校使用,虽然不存在第三方对其产权进行要求,但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这些房地产须补办相关证照,但这些土地房屋的历史资料补充困难。另外,社会化引资建设的项目,利息、利润等如何计入成本,没有明确的政策。
4.基建新建项目和修缮项目竣工决算造价不完整。基建项目的竣工决算是基建项目成本的准确反映,是入账原值的确定依据,因此,高校内部都有一套完整的竣工决算审批操作规程。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已经办理竣工决算的基建项目仍需要追加投资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报告的不完整性,经常出现追加项目;二是修缮工程不入固定资产账,按维修费列支。近年来,国家逐步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一些基建项目靠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面临着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局面,从而需要追加投资。
5.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违规处罚不到位。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高校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这种处罚往往只是一种文件,是一种形式,这也是高校监管不力的通病。此外,近几年,由于人才不辞而别,资产一并流失,又难以追回,造成了资产管理者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切实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分管校领导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要广泛宣传,认真贯彻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大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把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教学、科研和产业等工作顺利开展、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只有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高效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既要有完善的宏观管理法规制度,又要有适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内部规章制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资金管理部门和外部债权单位均要求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存在良好的管理机制,确保资产信息真实,强调信息披露的相关可比性、管理的科学有效性,进而可以对各高校的固定资产状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合理评价固定资产使用效果与管理效率。同时,各高校又存在个体差异,固定资产的类别差异很大,在遵循统一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单位操作性较强的管理规章。
3.加强固定资产审计,发挥审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由于固定资产在高校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影响极大,因而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保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学校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国资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在审计过程中要着重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检查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促使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