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综合素质测验

综合素质测验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综合素质测验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综合素质测验

篇1

素质本来是生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辞海》中对素质一词进行了引申,指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素质教育中,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既指可以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内化和积淀,既可指人的个体素质,又可指人的群体素质。本文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设计主要是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颁发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进行,同时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时代社会对于大学生各项能力的要求进行系统设计。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

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机遇,有人说21世纪国家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那么,具备有怎样素质的人才是高素质的人才呢?武昌理工学院赵作斌教授提出了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是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新探索。所谓成功素质教育是指,以促进大学生的成功为根本目的,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五大体系素质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开发,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消除失败因子,促使学生学业成功与就业成功,并为其今后的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明确为成功素质,成功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首先,专业素质是基础,非专业素质要与专业素质同步推进,共同发展。非专业素质包括成功素质五大体系所规定的素质。在观念体系中,主要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在品格体系中主要培养成功素质的品格;在方法体系中,主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在能力体系中,主要培养成功素质的十大能力;在知识体系中,主要培养基本自然观念知识、基本方法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基本自然科学知识、基本文学知识、基本社会知识等。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构的原则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建构既要在素质教育理论和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也要全面地反映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测评体系就是将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这种测评体系是实施素质测评以及评价素质教育绩效的依据。

1.导向性原则。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素质测评的目的就是服务于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使学生的观念、品格、方法、能力、知识等各项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有“导向”的作用。一方面要体现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体现新时代对于大学生各项素质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引导大学生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达到合格的标准。

2.全面性原则。素质测评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必须全面客观地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能从多个层面、多个方向、多个角度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以及学校组织的各项素质教育活动的成效。全面性是建立素质测评体系的基本要求,但全面不代表需要把所有影响素质养成的因素都一一罗列加以考虑,而是将这些因素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进行科学的筛选,将主要反映素质教育发展和要求的关键因素作为指标列入评价体系。

3.可操作性原则。素质测评中的指标体系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对于检验素质测评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非常重要。指标体系的设立要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同时要考虑各项因素的可测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每一个指标项目要求简洁明了,尽量减少抽象化和概念化的表述。对于评价指标最后结果的统计方法要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4.创新性原则。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具有创新意识,素质教育理念下培养的学生也必需具备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利用素质测评的导向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发扬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通过对于指标体系的科学设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构的构想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大学教育就是专业教育,专业教育就是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教育。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专业素质已经不能全部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加强调将专业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内化为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综合性能力,做到知行合一。根据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根据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即观念体系、品格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方法体系来评价学生,来设置评价指标。这种评价方法突破了以往传统单一的测评方法,采用考核与考试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技术测评和主观测评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测评的信度和效度。

1.通过建立素质学分制,将对于学生的素质测评纳入学制的基本框架内,用综合素质学分的形式来评价学生成功素质状况的学生评价和学籍管理制度。素质学分制要求学生获得培养计划要求的标准学分才可以毕业。在素质学分设置上充分体现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同时,通过开设素质理论课与素质拓展课的形式,让学生自由选课,对于课程管理实行必修和选修制,允许学生提前或者推迟毕业。在学生平时的表现中,充分发挥素质测评的科学性和引导性,设立素质表现学分。对于学生在学校的各项表现,例如,担任学生干部情况、课内外参与活动情况、获得校内外各项荣誉的情况、校内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情况等等,都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学分加以规范和测评。

2.测评体系的建构以指标结构、内涵、权重为重点,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在测评体系中设置多级指标,明确各级指标的从属关系,反映其内涵。明确各级评价指标的评级内容及方法,加强其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对于各项指标的权重要经过科学的测量和计算。素质测评的参与人员也是决定测评公正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对于参加测评工作人员的工作也要进行规范。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人员可以采用四种形式,分别是平时的考核、自我小结、民主评议、辅导员(班主任)。根据平时考核、自评、互评、师评,各班成立以班干部为主体、辅导员进行组织和监督的测评小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综合考评,给出最后的结果,反馈给每个学生。

3.测评结果的处理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要全面衡量、鼓励自我成长、自我教育,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热情。测评结果可以作为每年评优评先的依据,对于基本素质学分不达标者不能参加各级各类奖学金的评选。为了鼓励学生创新和创业,对于有创新成果或者是创业成功的学生,学校应该给与特别的表彰和奖励,还可免修相应学分的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测评的结果还可以定制素质测评证书,作为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的依据,同时也可以用于给用人单位进行推荐的依据。激发学生夯实专业素质,发展非专业素质,发挥个性特长,开拓创新,适应时展的需要。

篇2

在高校工作中,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针对的是在校大学生,通过对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活动等各方面的行为进行信息收集,将之分类并分别赋予不同权重,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以此考核学生的素质水平。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所得到的数据,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培养任务的细化,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研究目的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实践运行系统。利用信息网络的手段,通过软件系统,实现测评的自动化、科学化。具体而言,研究该系统的目的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现综合素质测评信息的可持续追踪

目前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普遍是每年一次,在每一学年末进行。通过系统对反映大学生该学年的综合素质的数据进行保留,直到毕业当年,该生可查看其大学四年的素质变化的记录。而这份记录可作为大学生找实习岗位时,用人单位通过这份记录了解该名学生之前在校的表现,以及综合素质体现的优势或优点,给予合适的岗位。也可以作为毕业生求职时,用人单位衡量其大学期间的综合表现的依据。通过这份记录,可避免部分学生大学期间表现好,但临场考试发挥不理想而错失工作机会的情况。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除了通过教师的教学评估得以体现外,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如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德智体全面发展,那么其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指标中德、智、体这三方面的权重要均衡。而如果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偏向于培养艺术类人才的,则其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指标中“体”这方面的权重要扩大一些。但总的来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以学习为主,“智”这一权重要绝对性的比其他方面大一些。但这三方面的权重比例,可以根据学校对学生培养任务的侧重点确定更合理和科学的比例。

(三)实现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完善

通过对各班学生综合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尤其是专业素质方面的专业课和实践课的结合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影响的量化,可以衡量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效果,从而使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断加以完善,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专业相关的实践,达到学以致用,有所创新。

(四)实现学生的自我衡量和示范作用

通过每一学年的综合测评,学生总结过去一学年的在德智体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衡量,找出与标准的差距,发现自身不足,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通过综合测评,个别学生在德智体这三方面或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显示出其独有或强大的优势。这些同学将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起到示范作用。

二、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实行的是学生(德、智、体)综合素质量化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既有理论上需要进一步科学化的问题,又有实践操作上,如系统设置、系统需要人工操作所需要的结合环节等方面缺陷。

(一)测评指标体系不科学

测评指标的权重比例不科学;这表现各个学校难以将自身的培养任务、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设置测评指标体系,造成测评指标权重比例不科学。如有些学校都把“体”这方面的权重设置较低,这造成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忽略自身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如果没有强壮的身体,较强的心理素质的保障,其他素质都是天方夜谭。又如有些学校把“智”这方面的“实践类课程的参与”比重设置较低,这会使学生只追求学业上的成绩获取测评分数,而忽略关于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参与或创新。

(二)测评结果未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

在引入量化的方法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后,不仅提高了测评效率,而且避免了之前测评方法中自评、互评、班团委、辅导员和班主任评定这些主观行为所夹杂着的个人色彩。但由于每位学生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学生的能动性也是不同的,而且测评技术上不尽完善,存在局限性,有些量化指标还比较笼统抽象,造成测评结果未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如思想道德素质这部分如何量化,如何赋值,而专业素质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来测评,实践及创新方面的赋值也较难把控,是否存在滥竽充数、谎报的现象。

系统方面,有些学校的测评系统,在自评部分本应由学生自己评价,但是系统设置为学生本人自评后还要由班委再评,结果由班委定夺。这难免会造成偏差,班委可能会以主观判断、与某位同学的友谊深浅,给予片面、带有个人色彩的分值。

另外,很多高校的综合测评工作都是在每学年年底进行,对过去一年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这种方法缺乏动态性和主动性。从本质上说,大学生素质是通过心理现象体现的,因此它带有一定的潜在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对某个素质在量的积累后发生质变的时刻,采用这种每年年末再进行测评的方式,无法及时反馈。另外,某些素质不一定在大学期间就有明显表现,而需要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情境下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这样的评估方法往往预测性不高。

三、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基础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一套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基础。

表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指标重要性调查统计表

(一)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本项目组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遴选了本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08份。要求被调查学生根据自己对各指标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同级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强调集体的认同感和对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对实践类的课程积极性较高,希望自己在科研成果上有所收获;注重身体素质、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调查情况详见表1。

对各个指标分配的权重不同,直接影响测评结果。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层次分析法及频数统计法等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大小。这些方法中,层次分析法在人员评价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它结合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以严谨的数学理论为基础,保证了定量分析的有效性,所做出的权重计算和评价也更科学和客观。因此,在本文所构建的测评体系中,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在将决策问题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的基础上所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后由他将之引入教育评价领域用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这种方法首先要求把问题层次化,按指标体系各指标间的隶属关系由高到低排成若干层次,建立不同层次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对同层次中各指标两两比较,判断相对重要程度,并把比较判断结果按给定的标度量化;最后通过统计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

在对本校学生对所设定的学生综合素质各层级指标重要性的调查基础上,本项目组织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各班辅导员老师,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再分析,确认各指标重要性程度的排序,再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关于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应用已有很多参考文献,如孙咏梅等(2011)《基于AHP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赵洁等(2005)《基于AHP法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2]等都详细阐述了此方法,并且借助计算机软件,使繁杂的数学计算过程变得容易操作。本文确定的各素质测评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本文在此不做详细的过程推导,仅以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过程为例做简单说明。

依据层次分析法的标度系统(相同:1,稍微好:3,明显好:5,强烈好:7,极端好:9)和重要性排序情况分析,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过程如下。

表2 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

λmax=2?摇CI=0?摇CR=0

(二)减少测评过程中的不科学、不公平的因素

采用逐月认定的方式。很多高校的综合测评是每年年底举行一次,学生多,且每个学生要涉及思想、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各指标的评定,信息量大且复杂,会出现为了节省时间,而对谎报或假报的情况没有进行查实就给予评定,造成不公平的现象。本系统采用逐月认定的方式,通过系统功能的设置,每月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一次认定,由学生申请,提交系统,进行认定。将繁重的任务分解到每个月,既避免堆积到年底,信息量大,又减轻测评工作压力。

在系统设置上,避免由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由班委定夺的情况。系统设置时,可以设置自评和班委各占一定比例,且系统最后要由学生管理的老师确认才能最终将数据提交到系统并进行计算分析。自评所占的比例大些,达到由班委确认各班学生所填项目的真实性和具体性,而非由他们定结果,而系统需要学生管理的老师确认,是确保在自评和班委评定出现冲突和不一致时,由老师确认冲突和不一致的地方,使数据更客观和全面。

四、建立实践运行系统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关键

在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后,如何将这套体系通过软件系统在实践中运行起来,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关键。

(一)采用B/S(浏览器/客户端)架构

B/S(浏览器/客户端)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方面被普遍使用,是Web发展后出现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用于在安装了Web浏览器及其他相关的数据库软件之后,就可以很方便地对系统中的信息实现操作。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将用户信息反馈到浏览器上。这种架构,只要有网络,有浏览器的地方,学生就可以登录素质测评系统进行操作。

B/S结构其主要的特点有:简单的维护和升级与较低的开发使用成本,在系统设计开发和实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具有良好开放性和扩展性,在模块化设计管理方面具有容易实现的特性。本项目采用该架构的模式如图1。

图1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组织架构

(二)实施方案

服务器:通过VC编程作为一个界面与数据库进行连接。

数据库:采用MSSQL Sever 2015做一个数据库平台,把学生填的数据及系统对其进行计算的结构储存到这里。

操作界面设计:学生输入用户名、密码之后进入素质测评系统的界面,界面现实几大模块,由系统管理模块、测评成绩管理模块、基础管理模块、加减分管理模块及留言管理模块五部分组成。

系统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创新素质四个方面。依据这四项指标内涵与外延的扩展范围,进一步确定每项一级指标下分属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从而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指标内容。

黑盒测试:随机抽取学生测试该系统,看功能是否实现、是否有漏洞。

该系统设计了三个角色,分别为“学生”、“教师”、“管理员”。学生登录系统,可查看、修改个人信息,进行各项素质测评的数据输入;教师登录系统,可查看自己所属班级学生的信息,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修改和分配权限并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操作管理。管理员业务流程图如图2。

图2 管理员业务流程图

五、结语

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收集大学生在校期间在思想、学习、生活、参与实践活动等方面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建立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指标的测评体系,以全面测评大学生素质的一种评估方法。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能使这种评估方法得以成功实现。随着高校任务的不断变化,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断更新,大学生综合素质系统研究是一项与时俱进的课题,在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咏梅.基于AHP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价值工程:2011.

[2]赵洁.基于AHP法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

[3]梁晨.基于Web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4]林钦松.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型构建――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

[5]丁汉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

篇3

根据统计,201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

1 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1 企业需求标准逐渐提高的原因

随着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标准在不断提高,表现出选人者重素质胜过重知识、重人品胜过重文凭、重能力胜过重学历的倾向。目前,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部分高职就业学生存在工作不踏实,缺乏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又有眼高手低、心理素质差,适应能力不强又没有危机感,或者好高骛远、盲目攀比,流动性较大等问题。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

1.2 高职学生自身素质欠缺原因

通过对一系列的高职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在校生大多数认为目前自身所欠缺的职业能力包括:岗位技能、职业经验、职业知识、职业兴趣等。并且在与高职学生的访谈中进一步了解到他们大多存在普遍专业知识基础差、专业技能不足、专业拓展面窄,学习能力弱、外语能力低、计算机能力不足、信息意识弱、不善交际、缺乏团队精神、不具备创新能力等现象。也就是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不高,这些职业素质的欠缺直接影响了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在就业竞争中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因此,采用各种有效对策来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提升其在就业中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

2 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对策

2.1 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突出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其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适应社会需要,能否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

第一,探索建立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学校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积极参与课程改革,通过参与课程标准的讨论、研究,深入了解职业岗位对课程、职业素质的要求,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实践。第二,探索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通过教学评价,发挥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导向作用,优化课程教学方案,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第三,探索构建以学生职业素质为中心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建立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应参照国家职业标准,以学生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素质为中心。通过运用职业功能分析方法,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在建立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中,高职院校应当突出过程考核,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动态监测学生职业素质水平。

2.2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发展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是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保证。高校要把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职业素质培养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要加强对职业素质培养教师的管理,使他们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政策、熟知大学生的就业管理业务,掌握职业素质培养的教育方法。要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分析预测能力、信息处理和运用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等。学校有关部门还要对职业素质培养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使他们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2.3 基于职教平台扩宽学生顶岗实习渠道,锻炼实际职业能力

通过职教平台,加强校际合作和校企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扩宽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渠道。借助职教平台的资源,大力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提高学生职业业务能力类课程。通过企业提供的平台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将来的工作环境,接触企业文化,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并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

篇4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062-02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由研究生教育的小国迅速跨入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的行列。作为我国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为了确保研究生培育质量,对其综合素质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是一项必要的管理环节。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我国稳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长效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本文认为,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多维性。即:测评内容维度上,要涵盖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术科研素质、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测评主体维度上,要综合院系评价、导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层面评价意见;测评时间维度上,要体现分阶段、动态性,即连续地、动态地将各阶段的测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全面反映出研究生的个性和素质。

2.导向性。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应围绕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从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出发,考查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状况。即:不仅关注理论课程成绩,还应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重视智育评价,还应考查德、体、美育的综合发展;不仅注重研究生的共性发展,还应鼓励研究生的个性张扬。

3.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综合素质测评指标的设置必须分层次、分类别,将相关性较大的测评指标整合归类,使测评指标体系能全面反映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并使测评标准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要注意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即在运用定性分析时辅以量化手段,以增强定性分析指标的可测量性;在定量分析中辅以定性说明,以使量化指标含义更明晰。

4.客观性。客观性原则要求测评指标体系体现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结合。其中,一般性要求根据高校和学科点的实际情况、研究生的实际素质,按照研究生培养的一般要求,设计出每一个研究生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的测评指标;而特殊性则要求按照研究生培养的高端要求,设计出少数研究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测评指标。

5.激励性。通过与他人的测评结果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将历年的测评结果进行纵向分析,研究生也可以看到自身的长处和短板。另外,研究生综合测评结果通常要作为奖学金评定、优秀表彰、国际交流人选的评判依据,类似的物质奖励或非物质奖励的获取与否,也将对研究生产生直接的激励作用。

二、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成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文件精神,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笔者从思想道德素质、学术科研素质、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等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一)思想道德素质测评指标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人在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法纪素养等方面具有的符合时代特色的基本品质。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测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测评与道德素质测评两部分。其中,政治素质包括政治态度、政治学习和党团荣誉;道德素质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1.政治素质测评。政治态度测评基本内容为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坚持原则,有上进心。政治学习测评基本内容为认真学习各种政治理论,参加学校、院系、党支部、班团组织的政治学习、形势政策学习和各种教育活动。党团荣誉测评基本内容为研究生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包括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可按获奖级别分别计分。以上测评项目可由研究生本人自评打分,由基层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审核认定。

2.道德素质测评。道德认知测评基本内容为具有强烈的社会公德意识,关注社会道德,熟知各种社会道德规范,熟悉校规校纪和学术道德规范。道德情感测评基本内容为具有人道主义情感和正义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道德情操高尚,懂得自尊、自爱。以上两个测评项目可由研究生本人自评打分,由基层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审核认定。道德行为测评的基本内容为研究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情况和获得各种表彰的情况。在测评年度中,研究生参加公益活动应达到一定的学时;学时越多,该指标得分越高。

(二)学术科研素质测评指标

学术科研素质主要指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必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科研综合能力。学术科研素质测评主要包括学习学术活动测评和科研素质测评两部分。

1.学习学术活动测评。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测评基本内容为学位课、专业课、实践课等课程学习情况。该指标的分值为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成绩按照学分进行加权平均的结果。参加学术活动情况测评基本内容为研究生在测评年度参加校内外各类学术活动的状况,要求达到规定的次数。参加次数越多,指标得分越高。

2.科研素质测评。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包括以下类别:第一类,SCI、SSCI、EI、ISTP、ISR收录的期刊论文,或其他国际刊物发表的论文;第二类,在国内核心、一般期刊发表的论文;第三类,在国家级报刊的学术、科研、理论版发表的论文;第四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省级以上)论文;第五类,校级学术论坛获奖的论文,被收录到论文集的论文。可按论文类别设置指标分值。研究生出版的专著主要包括:研究生独立出版、参加编著的学术著作或译著。可按出版社级别进行计分。研究生获得的专利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可按专利类型和排名顺序分别计分。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主要包括: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863项目、973项目;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市级及企事业单位的项目;作为负责人主持校级科技立项;作为负责人主持院级科技立项。可按项目类别和排名分别计分。研究生参与的科技类活动主要包括:参加科技发明、制作类与论文类等科技性竞赛。可按获奖类别和排名分别计分。

(三)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测评指标

优秀的研究生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情趣,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公益和文体活动。研究生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测评主要包括社会实践素质测评与文体素质测评两部分。

1.社会实践素质测评。研究生担任的学生干部主要分为主席(党支书)、部长(团支书、班长)、委员三级。该指标分值由高校各级学生工作管理部门根据研究生所担任的职务及其履职表现进行评定。研究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主要包括研究生担任其他社会职务或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的情况。可根据不同情况酌情加分。

2.文体素质测评。研究生参与各类文体活动情况主要包括研究生参与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和其他非科技类竞赛(或活动)的情况。可按照获奖类别分别评分。

三、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计算与实施要点

1.测评结果的计算。在每个测评年度,研究生素质综合测评的总得分由思想道德素质、学术科研素质、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三个方面的测评得分加总得到。即:测评总得分=思想道德素质得分+学术科研素质得分+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得分。按照综合素质测评的总得分可以进行排序,并以此作为研究生评奖评优、个人发展历程比较、用人单位就业推荐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2.测评工作的实施要点。在实施之前,应通过广泛的校内宣传,使参加测评的全体研究生充分认识到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目的与意义、具体的指标含义和操作流程,从而认真、实事求是地参加测评工作。同时,应组建由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研究生辅导员、学生代表等多层面主体组成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其人员构成和工作方式应得到研究生的认可和信任,并要确保其能够公正、客观、认真、细致地开展相关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对于综合素质测评底层指标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兼顾具体性、灵活性,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对各项底层指标的具体分值进行合理设置和适时调整。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测评工作还必须坚持制度化、规范化,工作程序要公开、测评结果应公示,对于研究生提出的异议应给出及时、明确的解释。同时,要克服综合素质测评的短视性,即不能只为评奖评优和内部选拔而测评,应始终将切实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调动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积极性作为工作目的。在运用测评结果时,高校要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和通报机制。对于年度综合素质测评未能达到一定分数的研究生,对其进行个人预警,提醒其加强自我监督和自我提升;同时,在适当范围内予以通报,发动研究生的导师、辅导员、同学,从学习、科研、生活等多个方面对其加以关注和帮助,引导研究生更好地发展,从而有效地发挥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效能。

参考文献:

[1]易晓喻,张照青.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

篇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20

实验虽然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却并没有引起重视,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并认识到实验对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在学生化学学科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对学生多种化学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就化学实验教学展开论述,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通过有趣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对学科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在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要进行难度更大的化学知识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自然是可想而知,同时化学也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如果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不仅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而且对化学学科学习的兴趣也难以得到培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化学实验结合起来,枯燥的理论知识鲜活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变得异常兴奋,不仅消除了内心对化学学习的排斥心理,而且化学学习对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每一个化学知识点都是经过化学家无数次的实验得出的,因此大多都可以与实验结合起来,有了实验的点缀,学生化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生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自然更加浓厚。学生只有对化学学科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将更多精力用于化学学科学习,为学生化学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能够提升学生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

不可否认,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进行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最为关键,而化学理论知识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实验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理论知识所描述的很多化学现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见到过的,如果仅凭字面意思去理解,难免过于抽象,学生也难免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如果借助于实验,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理论知识。

学生在借助于实验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抽象思维能力也逐渐得以提升,在学生脱离实验的情况下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就能够积极的进行思考,使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得以解决,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对学生化学学科学习有重要意义,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实验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就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自然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化学实验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为人们所认识,然而目前化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动手能力提升的因素。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虽然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高考中设计的与实验相关的题目之间增加,然而学生亲自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并未列入考试范围,因此正常的实验活动可能被一些其他化学学习所取代,学生到实验室亲自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不多,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仅对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化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学生思维敏捷,加之在初中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与实验经验积累,学生一旦有新的想法,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实验加以验证,如果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够强,学生的想法就很难付诸实践。学生以后进行更高层次的化学学习,更需要一定的实验为支撑,只有在高中阶段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化学研究中游刃有余。高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化学实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需要后天的培养,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更是发挥着巨大作用。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被充分的调动,对于产生的实验现象要积极的进行思考,也只有在实验过程中,才会出现一些新的现象,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灵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化学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生活中一旦有新的领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做实验,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实验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达到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还大大激励了学生进行化学学科学习的激情。

篇6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黄曲霉(XspeEillusflav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等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的次生代谢产物。据Gabal等〔1〕报道,有40%的黄曲霉菌株培养物可同时测出黄曲霉毒素B1,B2,G1,G2(AFB1、AFB2、AFG1、AFG2)。同时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具有协同作用,因此,90%以上的国家都制定了食品中总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目前总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层析法、色谱法。我国执行的食品中总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国家标准测定方法是薄层色谱法和微柱筛选法,均为目测半定量法,最低检出浓度为5μg/kg〔2〕。这些方法因受本身的限制,精确度低、敏感性差;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费时;或需要价格昂贵的仪器,检测成本高,难以推广应用,影响了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有效监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在免疫学和细胞工程学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微量检测技术,特别适合于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监控中大量样本的筛检。本研究以B细胞杂交瘤技术以能分泌抗总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为基础,建立了检测玉米、花生中总黄曲霉毒素的ELISA检测方法,并初步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ELISA试剂盒。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仪器 CO2培养箱(美国Queue公司);洁净工作台(北京半导体设备一厂);生物倒置显微镜(日本欧林巴斯光学株式会社);酶标分析仪(瑞士SUNRIS公司);电子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公司);低温高速离心机(德国Hermle公司);电泳仪(美国BIO-RAD公司)等。

112 试剂 AFB1-BSA、黄曲霍毒素(B+G)(Aflatoxin B+G)、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latoxin 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latoxin G1,AFG1)、黄曲霉毒素G2(Aflatoxin G2,AFG2)、T-2毒素(T-2toxin)、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A)、展青霉素(Patuli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slenol,DON)、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匙孔嘁血蓝素(KLH)、牛血清白蛋白(BSA)、伏马菌素B1、抗体亚类测定试剂盒(IgM,IgG,IgA,IgD,IgG1,IgG2a,IgG2b,IgG3)(美国Sigma公司);RPMI1640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福氏佐剂(完全、不完全)、二甲基亚砜(DMSO)、吐温20(Tween20)、聚乙二醇(PEG,MW5000)、青霉素,链霉素(美围Gibco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羊抗鼠IgG(北京中山试剂公司);30%H2O2(优级纯,北京化工厂)。

113 溶液系统ELISA使用液 参考文献[3]制备。

114 细胞系与实验动物 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由本室传代,并经8一氮杂鸟嘌呤处理。雌性BALB/c小鼠,体重18~20g(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动物繁育场)。

115 抗总黄曲霉毒素杂交瘤细胞株 本研究室自制。

12 方法

121 单克隆抗体生产 将抗总黄曲霉毒素杂交瘤细胞注入BALB/c小鼠腹腔,获得含抗总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的腹水,并将所得腹水采用饱和硫酸铵盐析法进行纯化〔4〕。

122 抗体特性鉴定 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类别及亚类鉴定采用抗体亚类鉴定试剂盒;抗体的纯度及分子量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IgG含量采用二喹呆甲酸(BCA)蛋白测定试剂盒进行测定;抗体滴度测定采用间接非竞争ELISA方法:以AFB1-BSA为包被抗原,从1:10000倍开始将抗体进行倍比稀释,以Sp2/0细胞培养上清为阴性对照,以(A试验-A空白)/(A对照-A空白)≥21的最大稀释倍数为滴定终点;抗体的特异性和抗体的灵敏度用间接竞争抑制性ELISA法进行测定,参试毒素为黄曲霉毒素B1、B2、G1、G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赭曲霉素A(OA)、伏马菌素B1、T-2毒素和载体蛋白BSA。

13 试剂盒各项技术参数研究

131 方法的检出限(灵敏度) 用间接非竞争ELISA法作抗体滴度测定,找出合适的抗体工作浓度。再用间接竞争ELISA法作棋盘滴定,找出合适的包被浓度与毒素的竞争浓度,最后作标准曲线,确定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132 方法的回收率试验 根据试剂盒的检测范围确定加标浓度,在不含黄曲霉毒素的玉米和花生样品中分别进行高、低2个浓度的加标回收试验,每个加标水平做5个重复的平行样。样品的提取方法为:样品粉碎后使其90%通过250~500μm网筛。称取5g加到100ml具塞三角烧瓶中,加入05g NaCl及25ml甲醇水溶液(70:30,v/v),剧烈震荡30min后过滤。滤液用纯水稀释10倍进行检测。样品中黄曲霉毒素浓度(μg/Kg)=CDX/W。式中:C-酶标板上测的黄曲霉毒素浓度(ng/ml),根据标准曲线求得;D-样品提取液的体积(ml);X-稀释倍数;W-样品重量(g)。

132 试剂盒稳定性试验 对试剂盒稳定性采用37℃加速破坏实验进行研究,将试剂盒分别放置于4℃和37℃,每隔24h进行ELISA测定,测定阴性对照(不加毒素B0)和阳性(即50%的抑制毒素浓度B)的吸光度(A)值,计算两者的比值(B/B0)。当B0

转贴于

133 方法的专一性(特异性) 用交叉反应率表示(见抗体特性鉴定)。

134 方法的重复性 方法的重复性亦即实验室内的变异程度,分别作加标量为2μg/kg和4μg/kg的各5个平行样的回收率,计算其平均回收率和变异系数。

134 方法的再现性 方法的再现性亦即实验室间的变异程度,3个实验室分别作加标量为2和4μg/kg的各5个重复的回收率,计算3个实验室间的变异系数。

2 结果

21 单克隆抗体特性鉴定 杂交瘤细胞株产生的腹水抗体经纯化后,抗体滴度约为1:256×107,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16×106。抗体检测黄曲霉毒素B1、B2、G1、G2标准毒素的灵敏度分别为025,05,015和1ng/ml。该抗体的亚类为IgG1,抗体的亲和力常数为152×10-10mol/L。抗体的相对分子量约为150KD纯化后IgG浓度为10g/L。抗体与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交叉反应分别为100%,575%,104%和19%;与T-2毒素、赭曲霉毒素A、展青霉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B1等其他真菌毒素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交叉反应均

22 试剂盒技术参数 经过棋盘滴定,抗体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16×106,AFB1-BSA的最适包被浓度为00625μg/ml。选择黄曲霉毒素(B+G)标准品(0,0026,0052,013,026,052,13,26,52,13,26,52,130,260ng/ml)共14个浓度制作标准竞争校正曲线,线性方程y=-04463x+03532(R2=09915),最低检出浓度是026ng/m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26~2000ng/ml,50%的抑制浓度为208ng/ml。试剂盒的条内变异系数为418%,条间变异系数为521%。

23 回收率测定 对玉米做黄曲霉毒素(B+G)030,210和1040μg/kg3个加标浓度的回收率实验。其中03μ/kg加标回收率的范围为11205%~8804%,平均回收率9863%;21μg/kg加标回收率的范围为813%~8658%,平均回收率9456%,104μg/kg加标回收率的范围为11724%~10904%,平均回收率11205%。对花生做黄曲霉毒素(B+G)050,200和400μg/kg 3个加标浓度的回收率实验。其中05μg/kg加标回收率的范围为10375%~7738%,平均回收率8866%;20μg/kg加标回收率的范围为10386%~7567%,平均回收率8750%;40μg/kg加标回收率的范围为9796%~7576%,平均回收率8560%。

24 试剂盒稳定性试验 经37℃稳定试验,试剂盒在37℃下存放96h,超过96h后其吸光度值开始下降并A

25 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经ELISA测定其2个加标水平(20~40μg/kg)实验室内变异系数分别是41%和63%;实验室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79%和83%。

26 方法的专一性 将试剂盒所用抗体与T-2毒素、赭曲霉毒素A、展青霉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B1等其他真菌毒素和牛血清白蛋白进行交叉反应试验,其交叉反应率均

27 试剂盒与HPLC方法验证 分别使用本研究研制的试剂盒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对玉米、花生盲样同时进行检测,并将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P>005,说明2种方法对样品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黄曲霉毒素对人和动物均产生严重的危害,是各国对粮食和饲料重点监控的指标。由于黄曲霉菌株培养物可同时产生AFB1、AFB2、AFG1和AFG2,而且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具有协同作用,因此,检测食品中总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制备出针对黄曲霉毒素B1,B2、G1、G2均有较好的交叉反应并且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基础上,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总黄曲霉毒素ELISA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最低检出浓度为026μg/kg,对样品的最低检出量为15μg/kg,与国外同类试剂盒灵敏度相似。试剂盒所用单克隆抗体与其他参试真菌毒素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玉米3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9863%,9456%和11205%,对花生的3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866%,8750%和8560%,符合技术要求(70%~120%)。经实验室间验证,此试剂盒再现性和重复性均较好,变异系数(CV)均

【参考文献】

〔1〕 Gabal MA,Hegazi SA,Hassanin N.Aflatoxin production by A flavus isolates[J].Vet Hum Toxicol,1994,34:519-521.

篇7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严重的偏离

在大学,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与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打交道,另外人与人之间的个性相差比较大。在处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大学生一般都比较注重的是自己的想法。在计提利益面前,更加看中的是个人的利益。特别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的世界,认为在网络里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被网络上的攀比、暴力等行为严重的抹杀了,有些学生利用网络欺骗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做损害他人的利益的事儿,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缺少真诚,具有不正确的动机,使大学的学风受到严重的损坏。

(二)学生的健康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

处于大学中的学生,年龄一般都是在二十岁左右,应该充满朝气,积极乐观,勇敢坚强,能够坦然的接受各种挑战以及失败的打击,但是很多大学生的思想往往比较的纠结,比较的矛盾,面临着新旧思想的不断冲击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矛盾,使他们的心理严重的不平衡,不能客观的理智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这些心理上的变化会对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有负面的作用。

(三)重视知识的输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里,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一途径就是大学课堂,但是很多大学里,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呆板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占据着非常被动的地位,会大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很好的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的教育,没有及时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另外没有很好的与学生交流,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讲完课就走了,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没有办法及时的请教。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效率非常的低,甚至很多学生逃课。在课后学生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能也不够好。

(四)没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择业观

大学的管理一般比较宽松,大学生一般有很多自由的时间,但是很多大学生利用自由的时间打游戏、看泡沫电视剧。另外大学生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有很多学生严重的熬夜,身体素质很差,平时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很少的体育课,学生们普遍没有引起重视,很少去上,或者敷衍了事。在择业方面,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认为只要考取的证书越多对工作越有帮助,却不知道什么工作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没有明确的目标,盲目随众对于自己在学校学习的道路和以后的职业道路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一)优化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大学里的学生一般已经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定的认识。政治思想素质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政治态度和道德水准,是一个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应该抓住这一点,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在大学校园里,应该培养严谨踏实的优良学风和文明进取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踏实做人。广大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得到提高

每个学校和家长的责任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学生也有责任努力地树立正确的观念。大学生处于社会和学校的分界点,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开展心理咨询课,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思想比较另类,或者是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教师要主动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世界,及时地纠正他们消极的观念,解开他们心理上的矛盾,使他们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不断的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和能力素质以及文化素养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能力素质和文化素养,能够熟练的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使用的技巧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去,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不断的创新,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积累经验,发现做事和学习的规律。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

总结

大学学校发展的要求就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都高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不断地锻炼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时地发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且因材施教,积极地帮助学生改善综合素质方面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有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远琳. 新形势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分析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2(5).

篇8

1.现阶段地市级图书馆馆员状况分析(以大同市图书馆为例)

地市级图书馆历来是城市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工作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人才配置的合理与否是衡量图书馆队伍建设强弱的标志。以大同市图书馆为例,我馆现有编制31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10人;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0人,助理级8人。目前,我市图书馆馆员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阻碍了馆员的成长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文化层次方面。近年来,馆员文化层次逐渐提高,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了馆员人数的大部分,我馆现有大专以上学历17人,占大多数。因此,他们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也较迫切,希望图书馆能给他们创造发展的条件、提供发展的机会。而在图书馆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有计划的培训制度,使馆员产生较大的失落感,形成消极被动,得过且过的状况。

1.2社会地位方面。图书馆的社会地位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定位,也导致了部分馆员对本职工作产生各种不安定心理、自卑心理和委屈心理的因素,随之引发出消极的服务心理。这种对图书馆前途失去信心的心理,必然导致服务意识弱化。

1.3自身价值的实现方面。自我价值的实现实际上是每个人都有的基本要求,但是图书馆的一些现状严重挫伤了馆员的工作热情。馆员通过对图书的整理、资料的发掘、文献的搜集、信息的传播等劳动,创造着精神财富,而同时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而目前这种劳动由于得不到或者说是部分得不到肯定和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就必然会受到伤害,服务信心就会受到挫折,当然也就会影响其服务意识的发挥。

1.4从工作环境来看。图书馆作为重点防火单位,房子的空间、面积都很大,冬天北风劲吹,图书馆却不能使用取暖设备;夏天,气温高升,却又没有降温设备,这种状况影响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益低下。

以上种种状况所造成的服务意识的低下可以说都是现行馆员制度的弊端所引起的,由此也极易造成图书馆内外环境的不和谐,因此馆员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

2.馆员制度改革的目的——在和谐图书馆的背景下培养一支以人为本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馆员制度改革,即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制度,促进馆员制度的系列化、规范化,使馆员制度的管理工作走向理性发展的轨道,促进图书馆工作的和谐发展。具体做法为:

2.1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是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意识而提出的一条自律口号,一条最大限度提高服务效益的准则。

2.2理顺工作职责,调动工作自主能动性。由于工作职责不明,使得有的岗位出现有人做不完,而有人无事可做的局面,因此要利用政治的、经济的以及业务的方法,调动广大馆员的工作自主性。

2.3适应新形势下对图书馆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为了适应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彻底改变图书馆工作“时效观念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使广大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有认同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图书馆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图书馆员的作用,只有重视人性化管理措施,充分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图书馆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信息时代的今天,作为公共图书馆馆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具有渊博知识的结构,具有开拓、进取、创新的复合人才。当代图书馆人是图书馆事业的主体。因此造就一批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优秀图书馆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使我市图书馆事业持续健康地长足发展。

3.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图书馆发展

和谐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的哺育与支持。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下,应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和谐的典范。构建和谐图书馆要体现以人为本。

3.1以读者为本,构建服务与需求间的和谐关系

图书馆的主体是读者,而不是书。在图书馆中,读者是图书馆的真正“消费者”,“以人为本”第一要义就是以读者为本,必须明确图书馆业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人”而展开,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图书馆中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素,弘扬人文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要了解读者、尊重读者、爱护读者,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对读者坦诚相助,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诸如图书馆网点布局,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上照顾读者的需求,为读者营造更为人性化的阅读环境,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等。

3.2以馆员为本,构筑和谐温馨的服务群体

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中较多地注重服务客体读者的层面,以读者为中心,方便其使用,而对以人为本的另一个层面,即作为服务主体的馆员重视不够。

列宁曾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 馆员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体,作为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扮演着主角。他们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馆的服务质量。一个馆员的水平,是看他能否帮助用户建立起通向信息资源的桥梁。为了更好地向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树立“以馆员为中心”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

3.3建立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

馆员是连接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建立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对于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图书馆要在全体馆员中树立以人为中心、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其次,设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方便读者随时反馈意见,及时解决问题,消除矛盾,把不和谐的因素降到最低。第三,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

4.弘扬图书馆精神以促进图书馆发展

贺小兰在《试论百年图书馆精神》一文中认为:“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精神,不断推动着中国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百年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主线并延续至今。”[1]胡军在《图书馆精神刍议》一文中把图书馆精神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爱馆敬业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团结协作的凝聚精神。[2]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叶继元教授所著《中国百年图书馆精神探寻》,通过对近百年几代图书馆学人的考察,进而把图书馆精神概括为:敬业、爱书、利人精神。程焕文老师则常将中国的图书馆精神概括为“四爱”——爱国、爱馆、爱书、爱人。[3]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的灵魂和精髓,是图书馆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4]

创建一个管理民主、公平阅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图书馆正是图书馆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图书馆人的美好理想。我们大同市图书馆作为城市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不断创新,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和谐有序发展,从而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小兰.试论百年图书馆精神.图书与情报,2004(6):46.

篇9

“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实施策略研究”课题是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继续教育专项课题《基于课程改革的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的子课题,课题的负责人是石柱县下路镇小学校陶园,课题预计完成时间为2015年12月,课题以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和研究专著等作为成果呈现形式。现将本课题自开题以来的研究进展、研究现状、阶段成果、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后续工作计划、变更说明和经费情况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课题启动工作回顾

2013年4月我校向石柱县教师进修学校申报了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课程改革的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子课题“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经石柱县教师进修学校总课题组认真审定,于2013年7月获准立项,被正式确定为《基于课程改革的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子课题。同年7月18~19日,学校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在石柱县教师进修学校召开的《基于课程改革的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总课题开题会暨课题培训会。随后,学校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采取分工协作、科学配置、定时定人的管理机制,迅速开展了课题论证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并拟定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我校课题组在总课题组的宏观引领下于2013年11月6日顺利开题。在开题会上,谢芝月书记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原课题负责人周代国校长从课题的提出和研究价值、实验假说与理论依据、核心概念及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究假设及创新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及范围、研究思路和方法及措施、实施步骤、预期研究成果、课题组构成及分工等方面作开题报告。随后,三位专家对课题分别作了课题论证。启动会的召开标志着《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实施策略研究》课题已经正式进入研究阶段。

(二)课题研究现状略述

1.成立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课题启动后为了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校加强了对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细化了研究责任。陶园校长负责对课题研究全面的指导、统筹,马建兵副校长负责课题研究的落实和具体行动指导,谭文权负责课题研究的理论引领,刘光富负责相关实证资料和数据的收集,陈登会、马凤梅负责负责课题研究电子文档的建立、整理,文继群负责各种活动的安排、宣传报道。

2.开展研究活动,提高科研能力。课题组根据教师要求,先后开展了多场教育科研专题讲座,举行了课题撰写比赛,组织并指导教师申报各类教育教学课题,特别是广泛发动了微型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通过“科研与教学同行”“微型课题研究教学活动展示周”等活动形式,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满足大家教科研发展的要求。

3.教师外出学习,拓宽发展渠道。每期学校选派教师外出观摩、研修、交流、信息,开阔教师视野,提高语言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效

截止2015年4月,课题组已基本完成前期和中期研究任务。

(一)学校层面

1.通过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开展了对国外教师评价的文献述评研究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研究。

2.制订了加强课题管理的办法,树立了教师先进典型。

3.建立了教科研交流、宣传与导向平台,定期编印《下小课题简报》。

(二)教师层面

1.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能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注意指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会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注重教育教学效能的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教师教科研成果颇丰。一年多来,我校教师EEPO有效教育赛课8人次获奖,县级以上论文10多篇获奖。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素养不够丰富

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

(二)在评价过程中出现“高原现象”

在评价过程中,有一部分教师发展动力开始不足,有的可能是自己的目标定位不当,有的可能是评价人员工作过程中的不足对被评价教师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主要的是那些评好了职称或所谓“上了年纪”的教师,进取心逐渐减退,出现了发展的“高原现象”甚至停滞现象。

(三)在评价过程中,有的教师显得比较被动,有些工作,学校和课题组要求了,老师才勉强去参与,缺乏自主评价的主动性

四、课题研究后期打算

针对课题研究的进程、状况及存在问题,下一步课题组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要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争取把课题研究成果推向深入。

篇10

中图分类号:U26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高速综合检测动车组概况

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高速综合检测动车组CRH380B-002为科技部“863”重点科技项目(2009AAl1 0505)。该车总体结构以CRH380高速动车组为技术、结构、零部件的载体,对车内、车下、车顶的环境及配置进行专用设计,加装轨道、接触网、轨道动力学、通信、信号检测和综合系统设备,具备进行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状态检测的功能。图1为高速综合检测动车组编组示意图。其中:一号车为通信、信号检测车;二号车为接触网、综合检测车;三号车为轨道动力学检测车;四号车为会议车;五号车为设备车;六号车为生活车;七号车为卧铺车;八号车为试验车。

图1 高速综合检测动车组编组示意图

为了满足搭载的各种检测设备的用电需求,列车需要安装能够提供大功率电能的辅助变流器。在车体底架下部已经没有空间容纳需要加装3台辅助变流器前提下,最后选择在05车车厢内设置一独立的设备间用于安装3台辅助变流器。虽说设备间整体空间较大,但由于辅助变流器在工作期间带有高压电,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设备间;而一旦发生火灾,传统的手提式灭火器无法满足设备间灭火需求。为此研发出适应于列车使用的冷气溶胶型智能灭火装置,实现了对设备间的用电设备的自动监测、自动灭火。

2、智能冷气溶胶灭火装置原理

2.1智能监测灭火原理

冷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有通过感应信号自动起动的装置,通过探测到物质燃烧所产生的紫外或红外线发出警告信号,并形成设备监控信号,装置自动起动进行灭火,从而保护人员、财产等免受火灾,在启动灭火装置的同时也会把火警信号传递给控制室的MMI和蜂鸣器。其原理框图如下:

图2 冷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原理框图

由于光学传感器采用自身携带的电池进行供电,即使在出现火灾引起车辆断电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灭火装置的监测与灭火工作

2.2冷气溶胶灭火剂

通过灭火剂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不可燃烧物,并迅速覆盖在火焰表面,以达到消耗氧气、隔断火焰与外界的联系,最终实现快速的灭火作用。

具体的说就是在密闭空间内主要靠单位质量中的80%的灭火组分微粒的化学一致作用来达到灭火的。其中,较小的微粒保证了空间的停留时间,在惰性气体的驱动下充分地与火焰中活性物质反应,灭火组分迅速捕获燃烧自由基,使得燃烧反应产生的自由基消耗速度大于产生速度,抑制燃烧,迅速灭火;当超细干粉粉体与高温燃烧物表面接触时,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在固体表面的高温作用下被熔化并形成一个玻璃状覆盖层将固体表面与周围空气隔开,使燃烧窒息;灭火剂释放时产生的高浓度粉末与火焰相混合,产生的分解吸热反应有效吸收火焰的部分热量,而在分解反应产生的一些副产品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对燃烧区的氧浓度也具有部分稀释作用,使火的燃烧反应减弱。所以,其灭火效率高,是普通干粉灭火剂的灭火效率约4~6倍。[1]

3、智能式冷气溶胶灭火装置简介

冷气溶胶灭火装置主要由药筒、气体发生剂、箱体、冷气溶胶灭火剂、红外或紫外传感器组成。当光感传感器检测到发生明火时,传感器立即报警,并立刻激活药筒内的固体药剂,迅速产生灭火气体——无卤、无毒冷气溶胶灭火剂。气溶胶灭火剂从箱体中喷出,进行自动灭火。如图3所示:

图3 冷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结构图

冷气溶胶固定灭火装置在设备间内的布置,共设置2台。如图4所示:

图4 冷气溶胶固定灭火装置在设备间内的布置图

4、冷气溶胶灭火装置的灭火范围理论分析及能力分析

为了确保设备间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冷气溶胶灭火装置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冷气溶胶灭火装置的安装位置、高度和喷口偏置角度的选择尤为重要。

通过对喷口水平方向偏置角度和喷口高度尺寸及垂向偏置角度进行分析,如下图4所示:

图4 灭火装置喷口安放位置分析

通过对多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模拟试验后,最后确定如下的安装方式:灭火装置喷射口中心距地板高度1100mm,竖直方向向下倾斜8°,水平方向旋转6°,灭火剂喷射时的角度成20°,理论上保护面积为16m2。

上图所表示的只是灭火装置喷射时理论分析所覆盖的区域,实际上,只要使用一个冷气溶胶灭火装置喷射,灭火剂就会充满整个设备间的空间,从而保护整个设备间的设备。

5、小结

篇11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推动国家不断前进的重要推动力,在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对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大学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现高校素质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整个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在当前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1]

一、大学体育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存在偏差,教育定位不准确

在当前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高校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方面的认知尚且处在较低的水平上。正是因为大学体育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存在一定的偏差,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无法顺利完成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2.教学结构过于僵化,无法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

在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反应出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较为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内容随意化、教学环节混乱等现象。除此之外,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依然以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阶段时结构为主导的教学结构,从而忽略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考虑到大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因此,在大学体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到大学体育的教学水平。[2]

3.教学组织形式单调,缺乏创新性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如何组织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空间的过程。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在通常情况下使用的是“男女分班教学”和“兴趣分班教学”两种教学组织形式。这样直接导致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中主要表现在:其一,难以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二,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

二、提高大学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效果的对策

1.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

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普遍认为大学体育教学工作应该有效结合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不断丰富大学生的体育教育教学内容,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因此,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建立符合社会时展的教学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过度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将体育教学目标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的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完成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

2.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丰富体育教学结构的内容

在大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构是教学目标转化成教学成果的载体,也就是顺利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大学体育教学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保障。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结构主要是由老师、学生、教材三个重要的要素组成,而体育教学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然而在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结构已经成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等四个重要的内容,从而丰富了大学体育的教学结构。因此,要想在当前大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便需要对传统的体育教学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构架起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丰富体育教学结构的内容,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4]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好的实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战

教学组织形式是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到大学体育教学的水平。在大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作用和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想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课堂质量和效果,就必须不断优化和整合教学组织形式。在大学体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各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群体和小组,最后根据不同小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形式。通过采取这样的方法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5]

三、结论

大学体育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大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结合起来。总之,通过各种体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技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杨忠华.观念转型与体育教育的内涵发展[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124-125.

[2] 王春力.大学体育教学优化的基本对策[J].教育艺术;2013(10):79-79.

篇12

当我们步人网络社会,发现计算机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日趋增大,给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带来了许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是,与此同时,在大量的调研中发现,1T行业用人单位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趋于理性化,就业市场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认同度非常低。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采用积极的措施提高就业市场认同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对策研究更是迫在眉睫。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素质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差距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本研究在调查中发现就业市场对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非常看重,其中包括基本素质、个性特征和核心技能等。

1、基础素质

(1)诚信意识。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及毕业生自身的因素,当前高职毕业生的诚信意识越来越受到置疑。例如:很多学生在毕业推荐函上对于自己的能力都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了解的”被夸张成“熟练的”,“熟练的”被描述成“精通的”,企业不经意中“上当”了,结果招来的毕业生与期望存在很大差距,导致很多单位不敢贸然聘用应届毕业生。所以,学生必须树立诚信意识,这是必须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

(2)吃苦耐劳精神。计算机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往往在学校里就把自己定位为“白领”,甚至“高级白领”,且对于“白领”的工作性质并不了解,简单的认为是每天“拿高薪、吃闲饭”。久而久之,很多学生明显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质上,计算机行业的用人单位越来越关注高职毕业生的是否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将“吃苦耐劳”明确写在招聘要求里。

(3)眼高手低,工作能力不足。“眼高手低,工作能力不足”是目前新一代大学生的通病,特别是沾有“高新科技”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总认为自己是畅游网络世界,无所不通、无所不能,小事杂事不屑一顾,殊不知,“眼高手低,工作能力不足”成为计算机专业的高职学生致命弱点。从另一方面讲,动手实践能力本应是高职学生的强项,实际上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并非如此,表现出只想做大事,不想做小事;认为自己什么都行,而实际却不行。

2、个性特征

在大量的调研中发现,知识和技能是最看重的因素,占被调查单位总数的59.4%,其次是工作经验,占总数的52.7%,排在第三位的是个吐特征,占急数的47.9%。而在对高职毕业生自身的调查中发现,回答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专业对口、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由此可看出,性格特征和态度这个因素,高职毕业生认为其对就业的影响程度并不是很大。而用人单位却十分重视高职毕业生白勺个吐特征,把它列为第三位,且重要程度与工作经验差距不大。用人单位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个哇关注表现在团队精神、开拓偷申、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和应变能力等方面。

3、核心技能

高职学生能力素质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核心技能,因此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核心技能的要求,不同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侧重不同的能力要求。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涉及的生产类、研发类、服务类、文化传播业、政府部门等等,由于企业岗位所处行业种类太多而且企业岗位间的实力参差有别,所以对人才的要求条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低“综合素质”的原因分析

在现今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下,高职院校想要发展,想要创出特色,确实需要比一般高校付出的更多。分析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被就业市场不认同的原因有很多,诸如政府、社会、毕业生本人等,从研究角度而言更重要的应该在于高职院校本身。

1、人才培养“标”难中“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能很好的把握好“度”,要么偏重实践动手能力,专业课被一减再减,不求系统逻辑,基础理论知识的支离破碎和追求低层次的“能干事情”要么偏重理论,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纸上谈兵,一带而过。这样就把“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架空成了一句口号,致使高职“职不高业不精”。同时,某些高职院校缺乏培养学生的能力标准,核心技能培养目标不明确。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缺陷。纵观近年来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难发现其在激励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认识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但在学生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目标欠准确,导向性单一,(2)方法欠科学,过程太复杂;(3)内容欠丰满,系统性不够;(4)企业参与评价的作用甚微。

三、提高就业市场认同的综合素质的对策

提高就业市场所认同的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社会、高职院校和求职毕业生本人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本文仅讨论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就业市场认同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即高职院校应构建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体系。

(1)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优化培养目标。目前,很多院校在进行计算机专业开发和课程设置实时,没有获得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岗位真实需求,导致无法准确定位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更无法以严谨又科学的方法与流程开设专业和课程。图1为计算机专业开发流程图,专业开发和课程设置是建立工作岗位流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从而能很好的切中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有的放矢。

(2)构建就业市场认同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实现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要使所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被就业市场认同,关键在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符合上述要求,图2为典型的企业参与的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实现了就业市场所认同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3)提高综合素质内涵的实践举措。在上述培养模式的构想,以期通过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能培养出被就业市场所认同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合格毕业生。那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提高高职求职毕业生综合素质,从其内涵来看,应该着力于实践举措的研究。以市场观念培养为例,实施如下实践。

鉴于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从事计算机销售和技术支持服务工作的较多,建议在计算机专业开设市场营销方面课程,建立如下市场观念:

竞争观-一一一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扬长避短.通过用户访问及座谈、产品展销、技术服务和建立用户联系网络等多种方法把握市场主动权.

质量观—对用户负责,用户第一,企业第二,以产品和服务质量求生存。

服务观—注重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有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建立用户访问和技术服务制度。

创新观一一居安思危.市场上有自己适销对路的产品,手中有正在研制的产品,规划着新一代产品.

信息观~一积极收集政策、法律、经济、科技、竞争、消费需求、商品及销售、国际市场等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法律观一一依法经营、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合法权益.

篇1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13-02

2006年9月,延庆县教委根据本县初中实际制订了《延庆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并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组织开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探索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定保障、运行机制,方法策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011年6月,为进一步推进延庆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本分析、观察等方式,对延庆县推进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态度、方式、内容及结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旨在完善制度和改进实施策略,有效提高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 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态度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改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延庆县作为国家级课改示范县,积极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力求提高延庆县教育质量,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态度是人们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等方面的评价。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生命,态度决定高度,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对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到85.3%的教师、90.6%的领导、68.6%的学生和75%的家长都比较赞成和支持综合素质评价。各级领导重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宣传、培训,建立完善各项保障机制,各校的工作安排科学合理,评价主体认识到位。但还有少部分表示不太理解,对于这部分人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认识,确保此项工作科学、规范地实施。

二 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

北京市教委就各项指标应采用哪些评价方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见表)。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日常工作观察及文本分析等了解到:有83.9%的教师会经常采用日常观察评价和68.3%的教师采用活动展示评价,59.5%的教师会选择监测评价,只有36.6%的教师会选择档案袋评价,还有一部分教师会选择才艺展示评价(41.0%)、社会实践评价(42.2%)、谈话评价(36.9%)等。教师们对评价方式有一定的认识,较多使用显性的评价方法,对于复杂、隐性不好操作的方法置之不理。基于以上调查结果,要求各校教师在市教委各项指标评价方法的明确规定下,结合本县、本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每项评价指标选择合理的、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提高延庆教育教学质量。

各项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对照表

评价指标 主要评价方法和形式(工具)

思想道德 情境测验、日常观察记录、档案袋评价

学业成就 纸笔测验、情境测验、问卷调查、档案袋评价

身体健康 问卷调查、身体形态测量、身体机能测量、身体素质测量

心理健康 情境测验、调查问卷、日常观察记录、人物推选卡

个性发展 活动展示评价、作品集评价

三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要体现为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性指标评价内容应包含国家对于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方面,全面但不意味“面面俱到”。还要结合本区县实际情况和可操作性,将每项内容从不同要素进行细化,反映其可操作,但要避免照搬评价项目。延庆县认为北京市确定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五个评价指标能够体现延庆县初中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各个方面,为了使工作更具操作性,将其细化成56项评价要素。对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全面性调查显示:78.1%的教师和89.7%的学生认为较全面、可操作,符合发展性原则,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也关注了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综合素质评价内容重要性的调查结果显示:80.3%的教师和78.1%的学生认为当前学校最重视的是“学业成就”评价,最不重视的是“个性发展”评价;67.3%的教师和40.8%的学生认为“思想道德”最重要,其他四个选项比例很低。在考试制度改革还未完善的今天,无论素质教育、新课改喊得如何响亮,还是扭转不了分数决定学生命运的理念,在评价工作中各校明显重视“学业成就”,针对其他四个方面的评价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所以要加快考试制度的改革步伐,有效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 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

评价结果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实际状况的关键环节,就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如何与中考挂钩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1.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评价结果是否真实,直接影响评价效果和信度,制约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加强对评价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素养,促使评价结果真实可信。对结果真实性的调查结果显示:78.5%的教师和66.6%的学生都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际水平,还有33.4%的学生对此持保留态度。针对此结果我们进行了反思,认为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不够完善。

2.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中考挂钩

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挂钩,能促进评价工作的落实,引起教师、学生、社会的高度重视。调查也显示:59.1%的教师和60.1%的学生都赞成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考录取学生的依据。如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中考选拔相结合。评价结果不失真变味,评价内容更加具体明确易操作,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合理,各评价机构更加发挥其管理、督导、监控作用,评价制度更有力度和效度,评价者客观公正,平时行为与平时成绩相结合,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减少评价的主观性。

3.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

通过对《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分析,我们了解到,对不同的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分别以“等级”、“百分制”、“书面语言”描述表示。如思想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学业情感,体育锻炼习惯、个人健康技能的掌握,自我认识、人际关系、适应环境等指标的评价结果,用评价量表、调查问卷、测量器材搜集评价信息,通过分析评价信息形成毕业生评价结果,用“等级”表示;知识技能评价结果,用考试法搜集评价信息,将毕业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综合评价结果,用“百分制”表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用测量器材搜集评价信息,形成评价结果,用“百分制”表示;特长、有新意的劳动和活动成果等的评价结果,用文献资料法搜集评价信息,将学生三年来获奖、受表彰的事实进行汇总形成毕业评价结果,用“书面语言”描述表示。

班主任对学生三年来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性发展达到的水平作出全面评价,特别要肯定学生的优势和发展潜能,并明确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以上四方面的分析,更有效地推进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就应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评价制度、构建评价管理机制,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顺利实施,促使评价工作更加公平、公正,评价结果更加科学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第一,构建评价管理机制。为了保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实施和顺利推进,应建立区(县)级评价领导机构、学校评价委员会、班级评价小组三级评价组织。区(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校长、教研员、教师、家长等组成。其职责包括制订和审核评价的规章制度,指导各校评价工作,监控评价程序,接受和处理各界人士的咨询、申诉与举报,纠正评价中的错误,查处违规行为。校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由校长、教师、家长等组成。其主要职责是:首先,落实县教委制订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方案,依据县实施方案制订本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确认各班成立的评价小组成员;监督各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情况,并确认各班的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反馈;接受学生与家长的咨询与申诉。学校评价委员会确定聘任综合素质评价者,每个班成立一个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小组成员人数应为3~5人,不得少于3人。班级评价小组成员要在本班教学至少1年,要具备极强的责任心,工作认真,又具备良好的诚信意识。其职责是:依据学校评价委员会工作要求制订班级评价方案;组织好本班学生做好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平台填写,评价结果确认、反馈等工作,接受家长的咨询。

第二,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十分繁杂而又敏感的工作,事关重大。要采取电视、报纸、广播、座谈、讲座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阐明综合素质的含义及评价工作的意义,尤其向家长说明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创设良好的评价氛围,最大程度地消除各界的顾虑,争取得到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进一步完善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手段,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重要依据。依据《北京市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科学、规范开展此项工作,建立健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诚信制度、公示制度、监控制度和举报申诉制度,加强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反馈评价情况,确保评价工作正确有效。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