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0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一体化设备市场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集装箱运输一体化概述
(一)集装箱运输一体化概念。集装箱运输一体化主要是解决运输环节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协调、衔接以及配合不畅的问题,主要目的是提高整个集装箱运输的效率和效益。从目前集装箱一体化的运输方式来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方式:联合运输、多式运输以及分段联运三种形式。其中联合运输指的是将一定数量单件货物装入集装箱内,以集装箱为单位进行运输的形式,能够大大减少不同货物单件运输的成本。多式运输指的是以集装箱为媒介,利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虽然利用不同的运输方式但是统一的承运人,统一的运价,能够减少环节中产生的中间费用,实现门到门,门到站以及门到场和站到站等多种运输方式;分段联运指的是托运人和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不同的承运人负责各个区段的运输,通过之间的相互对接实现整个全程的运输。
(二)我国集装箱运输一体化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经济贸易的日益繁荣,集装箱运输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历程之后,已经正在朝越来越成熟的阶段,并且成为了我国经济贸易中重要的运输方式,但是从目前来看,集装箱运输一体化发展迅速的背景下,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亟待我们去加以强化和解决。
(三)集装箱一体化运输系统的构成要件。分析集装箱一体化运输系统的构成要件对于准确找准系统存在的问题,优化集装箱一体化运输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从构成要件看,主要有三个要件:首先,设施和设备组成的硬件,集装箱干线以及支线码头和内陆枢纽站,各个运输环节的相互衔接以及干线干口和集装箱的专业码头;其次,运输组织和管理形成的软件系统,组织协调是一体化系统的重要软件系统,其内容较为繁杂,需要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加以实现,从微观上的企业组织生产,到宏观的市场行情,政策指导以及运输系统的经营机制等方面;最后,信息服务系统,作为大型的运输系统,集装箱规模大,运转数量、频率、环节较长,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货物和市场对接都需要高效组织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
二、江海粮油集装箱运输一体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硬件设施基础薄弱,技术设备落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目前来看,交通运输业呈现膨胀式发展的趋势,虽然在基础设施上不断完善和加强,技术手段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从硬件设施上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港口和枢纽站建设不完善,港口和枢纽站是保证集装箱运输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保障设施,从目前港口建设和枢纽站建设来看,一方面,建设较为老旧,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跟不上大宗贸易的需要,另一方面,港口设计和建造不科学、不合理,不能够结合当前的实际需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去布局港口建设;其次,运输设备老旧,现代化水平较低,特别是装卸设备专业的运输车辆跟不上发展需要,导致装卸和运输的速度慢,效率差,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最后,集装箱结构和专业集装箱的品种不够丰富,不能满足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货物运输需求,一些集装箱还是多年使用的老旧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
(二)行业规范不严,组织管理混乱。软件建设在集装箱运输一体化中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集装箱运输一体化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行业规范不严格,监管不力,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行业准入条件存在漏洞,导致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规范不严对于整个运输市场来说,相当不利,并且法律规范不严格,在运输操作上,存在较多的恶性竞争和市场壁垒;其次,企业管理不严格,组织管理混乱,运输环节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内容,他们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生产和销售上,导致运输脱节,在运输环节组织不利,管理混乱,很容易增加企业的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效率;最后,运输一体化人才的缺乏,虽然一些企业设立了运输部门,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支撑,运输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信息沟通不畅,服务质量不高。作为大型的运输系统,信息在整个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从目前集装箱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来看,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化服务平台并未建立,受到整个市场尚未成熟的影响,整个集装箱运输市场还未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一些企业只是建立了自己的集装箱运输网络,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整体的信息化服务能力较弱,信息沟通不畅,信息的质量不高,存在着严重信息过剩和信息匮乏两个极端,有效信息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增加了整个运输的成本;其次,服务质量不高,信息共享能力弱,服务质量贯穿整个运输环节,服务质量低,一直是运输业的一大诟病,由于没有建立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信息的共享能力有限,市场不能有效沟通,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降低了运输效率。
三、江海粮油集团实施集装箱一体化策略分析
(一)加大硬件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对于集装箱运输一体化来说,在硬件设施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要求高效组织,对于港口建设和枢纽站需要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并根据未来的发展规划,对基础设施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和巩固;其次,改善老旧设备,更新换代新设备,对于装卸车等专业设备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新换代,提高运转效率,实现高效运转,并且丰富集装箱种类,满足不同货物的需求。
(二)建立集装箱一体化标准,强化组织管理。在软件设施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建立高效、统一管理机制,形成协调联动机制,各部门要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并且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沟通,建立信息通报和决策协调机制,打破集装箱运输的部门分工壁垒,实现协调与合作,其次,建立行业规范,加强监管和监督。集装箱运输一体化要建立完善的行业规范,规范市场行为,形成良性的竞争市场环境,保证市场的高效有序运转,完善立法监督,规范市场准入制度,对于资质不合格的要坚决取缔;最后,引进高素质人才,通过吸收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运输部门的整体素质,从而为一体化运输决策提高科学依据,减少企业风险,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和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三)建立集装箱一体化信息系统,提高服务质量。在信息服务方面,需要做好以下价格方面的工作,首先,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信息传递速度,满足运输觉得需要,并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输成本,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其次,提高运输的服务质量,充分重视服务质量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提高服务直质量,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完善企业共享信息服务,通过企业合作,加强联运能力,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最后,及时收集市场信息,科学决策一体化运输模式,并且加强信息反馈能力,及时低于市场风险,降低企业风险,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总结: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作为大型集团企业,江海粮油集团实行集装箱一体化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它能够大大减少运输成本,并且通过现代化集装箱运输技术能够带动企业其他领域信息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发越来越重视,在设备研发方面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并实现了科研经济一体化的局面。目前,人们对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项目高度关注,尤其是项目管理、资金使用以及产业化能力提升等方面,文章从经济一体化方面对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发进行了重点分析。
一、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的根本特征
所谓科学仪器设备,就是对事物的结构、互相作用机制以及组成和变化规律进行检测并获取相应数据的主要工具。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主要是指在重大民生需求、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技创新方面有重要作用,需要投入更多研发方法、研发技术以及部件,投资成本较大,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科学仪器设备,在研发过程中主要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对集成创新比较重视。在进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发时,比较注重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互相融合和集成,需要在仪器设备中整合电、光、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领域的科研力量,从而实现重大仪器设备的顺利研发;其次,软硬件的共同开发。从创新的角度来讲,一般的科技创新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研发以及市场应用,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创新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研发、应用研发以及市场应用。由此可以看出,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发不仅包括设备的开发,还包括相应数据库、软件等内容的开发,这也体现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创新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区别,更加凸显出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创新的根本特征。
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发与科研经济一体化分析
(一)基础设施的优化和完善
对于一台大型的科学仪器或者设备而言,在研发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需要有一个专门的设备间或者机房,其面积最少在几平方米左右,甚至还有上百平、上千平的面积范围。比如对于一个大型超高场人类MRI系统而言,机房主要由操作间、机柜间、磁体间、等候厅以及管理办公室等组成,其面积大概在几百平方米左右。在机房中,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包括直线加速器、DSA以及MRI等,这些都是非常昂贵、精密的仪器,要求机房在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另外,在进行机房的选址时,要在本单位科研布局的需求下进行,而且要充分考虑机房周边设备的影响以及周围环境的污染,从而建设符合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需求的机房。机房的建设规格要适当,并对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等进行重点关注,避免对重大科学仪器设备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时,一定要加大投入力度,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并在其中融入产学研的内容,实现科研经济的一体化。
(二)加强科研经济一体化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的科研经济一体化,就是要挣脱科研与经济互相分离的传统观念和束缚,建立全新的科研经济发展观,也就是要坚持经济建设的核心和本质,即综合科技进步。科技在经济建设中占据着核心、基础的地位,并具有决定性、引导性的作用,科研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内容重点体现了综合外延的现状,将科研和经济发展有效的融合在了一起,对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发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的科研经济一体化,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在市场驱动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变。应该在市场为导向的前提下进行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并不断发展以市场为先导的体系,从而实现高新技术的创新,推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发。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不断实施的同时,重点关注中间试验和工业试验两个内容,加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的力度,从而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的相关体制;第二,开展科研经济一体化的研发工程。要大力加强一体化企业和集团的发展,在经济的基础上,加强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按照仪器设备的特征,明确科研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方向和关键任务,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行体系,促进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发展力度;第三,构建以企业和高校为依托的仪器设备研发体系,从而形成一个竞争合作、开放式的科研机制,确保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顺利研发;第四,创建以科研信息知识为重点支撑的经济结构,加强科技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各种资源的有效开发,在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加快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发。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要想实现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注重项目成果的社会化评价,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审慎评价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产生效果等,从而形成一个项目自律和社会评价相互促进的评价体系;第二,在研发目标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对项目研发机构的信誉、项目完成情况、管理水平以及研发进度等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第三,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的管理机制,在研发项目提出阶段做好知识产权的明确,并对知识产权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配,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对知识产权进行良好的管理和使用;第四,构建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要求重大科学仪器设备提出可行性较强的产业化措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大科W仪器设备的研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项目,在科研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下,保证仪器设备研发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掌握项目研发的根本特征,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与科研经济一体化,才能切实提高我国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吴家喜,于忠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项目管理技术,2011,12:56-60
[2]于海婵.我国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的推进策略[J].中国科学基金,2014,04:263-267
中图分类号: TH-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各学科不断往对方的领域交叉、渗透式发展的趋向,由此也必将产生一些全新的学科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便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学科发展趋势下而产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工业设备不再只是纯机械的物品,它有效的在机械本体上融合了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检测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等众多学科技术。通俗的讲,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一门使得机械设备的操控由“手动”变成“自动”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一个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该包括机械结构本体、驱动部分、检测传感部分、控制部分等等。在一个追求效益的经济社会中,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工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应用无疑会极大的解放生产力、提高人类的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学者率先提出了“机电一体化”一词,并在大学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由于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等关联学科的深入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拥有了飞速发展的基础。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在向新的发展阶段迈进。
1、智能化
智能化就是是机电一体化设备按照预先输入的控制指令、程序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动作。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智能化其实是人类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发号施令,说到底这些智能化的设备还是置于人类的控制之下,并不是指他们具备完全自主的人类智能,例如工业机器人、仿真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等。当然,基于产品的实用性,制造智能化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来代替人类完成危险程度高、复杂困难的工作才是人们对该类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真正诉求。所以目前来看,无论是基于市场或是技术水平、认知水平的限制,完全拥有人类智能的机器人还不可能出现。
2、模块化
由于技术的发展与利益的向导,当前机电一体化产品市场呈现着“百花争放,百家齐鸣”的局面,众多企业、厂家都加入到这一行业的竞争中来,所以也必然会造成产品兼容性的矛盾。不同厂家制造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如果没有很好的兼容性则会给用户的使用造成很大的不便,也会使得产品的价值大打折扣,如若任其肆意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将最终演变成阻碍机电一体化技术继续发展的重大因素。所以,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模块化发展,推广标准接口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上的应用,并且制定这方面的国际或国内标准才能有效保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持续发展,规范其产品市场。
3、网络化
信息社会对于人们来说最大的诉求改变便是对便捷性的要求极大的提高,网络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突出成就可以说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捷,也给政治、军事、工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机遇,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来说同是如此。不难想象,人们日后可以通过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连接成以家用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系统,通过方便快捷的操作便可随时随地实时控制家用电器的运转,掌控家里的情况,毫无疑问会给人们带来最直接的分享高技术的快乐。
4、微型化
微型化简而言之就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向微观领域的发展。通常情况下,机电一体化设备给人的印象都是大、重,但是由于微机械技术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使得机电一体化设备有了向微米级甚至纳米级发展的可能。微型化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医学上有重要的作用。
5、绿色化
当前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的严重损害已经越来越让人们尝到其恶果,环保问题已经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所以绿色化必然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趋势之一。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不仅仅是说其能够做到在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节约能源,报废后能回收利用,并且要尽量保证生产、包装过程中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做到“无死角”的绿色化。同时,绿色环保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前景
伴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机电一体化概念的普及,相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已经越来越多的直接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来。同时,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利用高新技术进一步改造和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机电一体化产品创造新的应用前景也是未来市场的必然要求。
1、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变化,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给工业生产力所带来的极大提升的见证。目前,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继续提升,数控机床主要朝着高精度、高速度、功能集成化、复合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
(1)高速度、高精度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产品的质量好坏与制作周期无疑是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因素,而这些都直接取决于机床的加工精度和速度。
数控机床精度的提升有众多措施,例如采用滚珠丝杠副、直线滚动导轨、磁浮导轨等部件可在硬件上大大降低机床误差,或是利用高分辨率的检测传感装置检查工件位置,然后综合利用各种误差补偿技术及时纠正工件位置等等。近些年来,普通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经提升到5um,精密加工中心则提高到1~1.5um,并且超精密加工已经步入了纳米级。同时随着近年来电主轴和直线电机在数控机床中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也使得数控机床的高速加工技术不断发展,车床、铣床等数控加工设备的主轴转速均较以往提升了数倍,进给加减速度可达到1~2g以上。
(2)功能集成化
传统的数控机床大多只能实现零件的单一加工程序,要完成一个完整的零件加工过程需经历数个机床合作。而在现代的数控机床中,自动换刀、自动交换工作台等装置已经使得一台数控机床能够集成多台单一机床的功能,实现工件自动装卸、自动定位、自动对刀、自动测量并且可进行车、铣、镗、磨、钻等等多道工序的一体化完整加工。
(3)复合加工
由于加工技术的限制,往往机械设计师们在设计零部件时不得不考虑种种因素,束手束脚,但是这一问题随着具有复合加工功能的数控机床的出现便可迎刃而解。此类复合加工机床通常采用多轴联动的方式来最大程度的保证各类新颖、结构独特的机械零部件加工的实现。
(4)网络化
网络化是今后企业在针对数控机床进行生产管理的必然趋势,它使得生产管理者能对生产全程有一个很好的控制,使得远程编程、远程操作、远程监控及远程故障诊断成了可能,极大的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益的提升。
2、柔性制造系统(FMS)
柔性制造系统由统一的控制系统、物料存储运输系统、数控加工设备组成,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它能根据加工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数控机床、机器人、搬运小车等等,并由控制系统进行调配,可完成多种工件的中、小批量生产。
3、快速零件制造技术(RPM)
所谓的快速零件制造技术即是由任意零件的三维模型直接生成实体的技术。由CAD设计出零件三维模型的电子模型,然后根据工艺要求将其按一定厚度进行分层离散化,并产生数控加工代码,这样就可以连续的加工出离散后的各个二维平面并最终将其堆积成零件的实体模型。RPM不仅仅可以制造任意复杂的零件、在制造过程中无需专用夹具,并且整个过程无需人的参与或较少参与。
三、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止其向前进的脚步,并且随着今后各学科技术不断的发展,其相互融合所能碰撞的火花必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来的提升上得到进一步彰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必将会不断扩大,将会更加深入到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25
Abstract Combining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a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tronics student skills, the author conduct research talent demand situation for the social market and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mechatronics students and personnel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requirements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were obtained at present, while providing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subsequent professional training.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mechatronics; talent demand
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面宽,应用广泛,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的工作领域广,为了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岗位群、工作任务和企业需求情况,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真正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方针,特对扬州及周边地区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分析。
1 专业设置的区域与行业背景
目前扬州正提高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发展以汽车、食品机械、智能交通、化工机械、传动关键零部件等专业和成套设备为重点的装备型制造业。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前进步伐并且使得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市场上不断更新,因此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教育业和服务业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机械、汽车、化工、船舶、新能源新光源等五大千亿产业产值增幅全年均保持11%以上。上海大众就是一个典型事例:新增10万辆车、尤妮佳二期、江淮10万辆皮卡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投产。清华扬州智能装备科技园、东大科技园、扬大科技园开园运行,促进机电行业深度发展。
2015年,扬州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5亿元,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5.19亿元,增长13.9%,增幅列全省第二;其中税收收入242.22亿元,增长13.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0元,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5元,增长11%。产业层次提高效果非常之明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产业结构明显调整优化,而且建立健全有区域特色的机电类的自主创新体系,增加科技、人力、知识等重要环节的投入,成立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市场为导向、应用技术研发为重点的扬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教合作新”计划深入推进,签订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496项,新引进高校院所或知名企业研发中心、创新中心54家。
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推动“长三角”及扬州地区经济繁荣,对五大千亿产业做大做强,对向高端发展、向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端延伸、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更是扬州区域经济建设、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行业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 人才需求分析
通过对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扬农集团、牧羊集团、江苏金方圆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扬州及周边城市的30家企业的调研,发现随着石油化工、汽车、现代装备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型机电设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占据企业设备的绝大部分,传统机电设备只占很小的比例;进口设备比例大,国产设备比例小;高端技能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门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机械技术与电气技术已经变的密不可分,从而机电行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生产的高效性从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员工,然而在另一方面又非常需要大量的专业的技术型员工。总体上看来,从事机电行业的人员数量非但没有明显的上升,反而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情况就变成了,机电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更高了,从以前单纯的“懂机”或“懂电”,向既“懂机”又“懂电”的方向发展。因此,与工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市场上极为短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制造行业生产及管理中的应用现状。随着企业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引进、嫁接以及改造的完成,机电一体化技术十分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成为现代设备制造和生产过程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从简单的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FMS)、机械加工中心以及机械手发展到现在的智能机器人、无人生产车间和将设计、制造、销售、管理集于一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涉及工业生产、科学研究、人民生活、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如集成电路自动生产线、激光切割设备、印刷设备、家用电器、汽车电子化、微型机械、飞机、雷达、医学仪器、环境监测等。
(2)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对扬州及周边地区的一些企业的用人情况作了调研,从收集的数据分析来看,受调研的企业只是全市机电类企业的一小部分,但有的企业在规模、技术力量、产品类型和质量、人才构成等一些基本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数据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数控机床操作仍占较多的份额,而一些机加工的市场需求仍在加大,尤其是对熟练机加工人员需求很迫切。自动化生产线的维护人员的需求也逐渐出现了上升倾向。另外,对懂得机电知识并且能从事机电产品营销的人员也有大量的需求。生产线的操作工的需求却在下降,大大小于前两年。企业对产品质量更高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专注于员工的质量,很多机电企业用人时,不仅全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而且更关注人的社交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明确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敬业精神,培养吃苦精神,有纪律性,有责任心,并且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3)高职层次机电人才需求量。在传统行业中,高新技术行业已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传统产业的革命渐渐开始,然而机电一体化技术确是在传统产业革命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科学新兴领域。目前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品具有强大先进的功能,在精度、速度、动力的优势下,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具有柔性化、智能化、信息化等特点,同时向先进的控制管理过渡,如自适应控制、自组织、资管理等模式,最终向智能化发展。当今,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有着大量的市场前景,所以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在市场上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可谓是一片光明。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国内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员的需求量是有增无减。目前省内高等技术工人严重紧缺,而且中年人较多,制造业工人中具备高等技术资格的人员不多。这都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调查显示,针对目前在职的机电技术人才的现状,大部分单位对此的满意度很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分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动手能力和工作实际能力较弱,在工作后通常需要职业培训;另一个方面是有经验的老技术人员的发展滞后于现代技术的革新,在新技术面前无所适从。绝大部分的企业表示对技能型机电人才的渴望。同时,在江苏省机电一体化维修行业的从业人员,具有高级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的所占比重很低,因此厂家不得花重金邀请国内外机电专业人员来服务,但是还不能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求本地区人才市场的这种巨大需求,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设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专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 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看重的不仅是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加看重的是工作、学习态度还有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因此对于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是:课程的理论知识不要太深,但应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对课程设置的建议。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以专业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每个目标彻底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体系。以教学目标为中心,配备多个技能模块。专业课程种类与课时的合理搭配。就本专业而言,由于学生主要从事的是机电设备的安装、维护与维修等方面,所以在技能训练的课程应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而在必备技能方面需要达到应有的职业资格等级工的基本要求。
(3)对专业实验实训设施配置的建议。为了达到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在时间、场所、教师上的统一,充分利用已建国家级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和电气工程实训中心,最高限度地建设与生产实际条件相吻合的实习环境,对机电专业特别加强液压与气动、电气设备维修、PLC、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钳工工场、机械拆装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并在校外加强机电类实习基地建设。
4 结论
在未来发展和发扬有特色的机电专业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我们要做好十分充分的社会调查,并结合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找到适合学生的专业发展的定位目标,全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苏教财[2012]177号);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201513 754005Y,201513754004Y)
参考文献
[1] 郑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2011(21).
[2] 王敏.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32(11):251-252.
关键词
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面宽,应用广泛,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的工作领域广,为了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岗位群、工作任务和企业需求情况,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真正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方针,特对扬州及周边地区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分析。
1专业设置的区域与行业背景
目前扬州正提高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发展以汽车、食品机械、智能交通、化工机械、传动关键零部件等专业和成套设备为重点的装备型制造业。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前进步伐并且使得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市场上不断更新,因此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教育业和服务业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机械、汽车、化工、船舶、新能源新光源等五大千亿产业产值增幅全年均保持11%以上。上海大众就是一个典型事例:新增10万辆车、尤妮佳二期、江淮10万辆皮卡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投产。清华扬州智能装备科技园、东大科技园、扬大科技园开园运行,促进机电行业深度发展。
2015年,扬州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5亿元,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5.19亿元,增长13.9%,增幅列全省第二;其中税收收入242.22亿元,增长13.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0元,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5元,增长11%。产业层次提高效果非常之明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产业结构明显调整优化,而且建立健全有区域特色的机电类的自主创新体系,增加科技、人力、知识等重要环节的投入,成立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市场为导向、应用技术研发为重点的扬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教合作新”计划深入推进,签订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496项,新引进高校院所或知名企业研发中心、创新中心54家。
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推动“长三角”及扬州地区经济繁荣,对五大千亿产业做大做强,对向高端发展、向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端延伸、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更是扬州区域经济建设、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行业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人才需求分析
通过对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扬农集团、牧羊集团、江苏金方圆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扬州及周边城市的30家企业的调研,发现随着石油化工、汽车、现代装备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型机电设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占据企业设备的绝大部分,传统机电设备只占很小的比例;进口设备比例大,国产设备比例小;高端技能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门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机械技术与电气技术已经变的密不可分,从而机电行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生产的高效性从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员工,然而在另一方面又非常需要大量的专业的技术型员工。总体上看来,从事机电行业的人员数量非但没有明显的上升,反而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情况就变成了,机电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更高了,从以前单纯的“懂机”或“懂电”,向既“懂机”又“懂电”的方向发展。因此,与工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市场上极为短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制造行业生产及管理中的应用现状。随着企业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引进、嫁接以及改造的完成,机电一体化技术十分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成为现代设备制造和生产过程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从简单的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FMS)、机械加工中心以及机械手发展到现在的智能机器人、无人生产车间和将设计、制造、销售、管理集于一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涉及工业生产、科学研究、人民生活、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如集成电路自动生产线、激光切割设备、印刷设备、家用电器、汽车电子化、微型机械、飞机、雷达、医学仪器、环境监测等。
(2)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对扬州及周边地区的一些企业的用人情况作了调研,从收集的数据分析来看,受调研的企业只是全市机电类企业的一小部分,但有的企业在规模、技术力量、产品类型和质量、人才构成等一些基本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数据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数控机床操作仍占较多的份额,而一些机加工的市场需求仍在加大,尤其是对熟练机加工人员需求很迫切。自动化生产线的维护人员的需求也逐渐出现了上升倾向。另外,对懂得机电知识并且能从事机电产品营销的人员也有大量的需求。生产线的操作工的需求却在下降,大大小于前两年。企业对产品质量更高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专注于员工的质量,很多机电企业用人时,不仅全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而且更关注人的社交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明确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敬业精神,培养吃苦精神,有纪律性,有责任心,并且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3)高职层次机电人才需求量。在传统行业中,高新技术行业已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传统产业的革命渐渐开始,然而机电一体化技术确是在传统产业革命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科学新兴领域。目前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品具有强大先进的功能,在精度、速度、动力的优势下,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具有柔性化、智能化、信息化等特点,同时向先进的控制管理过渡,如自适应控制、自组织、资管理等模式,最终向智能化发展。当今,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有着大量的市场前景,所以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在市场上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可谓是一片光明。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国内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员的需求量是有增无减。目前省内高等技术工人严重紧缺,而且中年人较多,制造业工人中具备高等技术资格的人员不多。这都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调查显示,针对目前在职的机电技术人才的现状,大部分单位对此的满意度很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分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动手能力和工作实际能力较弱,在工作后通常需要职业培训;另一个方面是有经验的老技术人员的发展滞后于现代技术的革新,在新技术面前无所适从。绝大部分的企业表示对技能型机电人才的渴望。同时,在江苏省机电一体化维修行业的从业人员,具有高级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的所占比重很低,因此厂家不得花重金邀请国内外机电专业人员来服务,但是还不能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求本地区人才市场的这种巨大需求,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设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专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看重的不仅是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加看重的是工作、学习态度还有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因此对于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是:课程的理论知识不要太深,但应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对课程设置的建议。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以专业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每个目标彻底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体系。以教学目标为中心,配备多个技能模块。专业课程种类与课时的合理搭配。就本专业而言,由于学生主要从事的是机电设备的安装、维护与维修等方面,所以在技能训练的课程应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而在必备技能方面需要达到应有的职业资格等级工的基本要求。
(3)对专业实验实训设施配置的建议。为了达到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在时间、场所、教师上的统一,充分利用已建国家级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和电气工程实训中心,最高限度地建设与生产实际条件相吻合的实习环境,对机电专业特别加强液压与气动、电气设备维修、PLC、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钳工工场、机械拆装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并在校外加强机电类实习基地建设。
4结论
在未来发展和发扬有特色的机电专业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我们要做好十分充分的社会调查,并结合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找到适合学生的专业发展的定位目标,全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2011(21).
[2]王敏.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32(11):251-252.
[3]张刚,张晓东.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