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实体经济现状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 问题的提出:经济虚拟化的普遍化
经济虚拟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并且这种虚拟化逐渐出现独立于实体经济的态势,即所谓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背离。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虚拟经济(主要表现为虚拟资本)的规模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虚拟经济已经不是实体经济的附属品,而是在经济中渐居主导地位。
以美国为例,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带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美国的GDP不再主要由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创造,而主要是由金融和房地产服务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创造。
在50~60年代,美国作为世界工厂,其传统经济所创造的GDP占其GDP的比例为40%~50%,其中,制造业创造的GDP占美国GDP的比例为25%~27%,金融与房地产服务业创造的GDP只占美国GDP的11%~14%。虚拟经济(金融、保险和房地产服务业,职业服务业)创造的GDP占比不过为14%~19%。70年代以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实体经济份额逐步下降,虚拟经济的份额逐渐上升,一路上涨。到2009年,美国传统实体经济创造的GDP占美国总GDP比例已经下降到26.87%,制造业下降到11.22%,金融房地产服务业的GDP比重占到21.53%。2009年,美国虚拟经济创造的GDP已经超过美国总GDP的1/3(33.58%)。美国经济不再依靠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来支撑了,而是靠金融、房地产为核心的虚拟经济来支撑,金融(保险)、房地产和职业服务业(高端服务业)成为美国新的三大支柱产业。
我国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的虚拟化程度较低,传统的实体经济依然是我们的主要经济支撑,但是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依然在加快。我国从1991年到2011年,金融相关率指标从0.89上升到1.8。
2. 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现状
在本文的研究中,基于我国现行的统计数据情况,为了便于数据的采集,采用M2与GDP的关系来说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偏离度。用金融相关率指标来衡量虚拟经济,用GDP指标衡量实体经济。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主要是证券市场)是在90年代初进入逐步的规范化发展阶段,所以本文采集了从1991年2011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从1991——2011年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表现出以下特点:
(1)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存在明显的背离。M2和GDP总量呈逐年上涨趋势,而货币供给量增长量远远超过GDP增长水平,上证指数总体趋势上升,但其波动程度与GDP增长率出现严重的背离。在2000年至2005年、2007至2008年、2009年至2011年这三个阶段,广义货币供给量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明显上升,而上证指数出现大幅下降。
(2)虚拟经济围绕实体经济上下波动,波动幅度远远超过实体经济,并有大起大落现象。上证指数变动率均值为22.66%,M2增长率均值为20.25%,GDP增长率均值为10.41%。由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方法在1993年和1997年分别进行了调整,所以,该指标1997年以前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在1997年——2011年的15年间,M2增长率最高是2009年的27.68%,最低是2000年的12.3%;GDP增长率从1991年——2011年的21年里,最高是14.2%,出现在1992年和2007年,最低是1999年的7.6%。上证指数上涨幅度最高的几年分别是:1992年上涨了166.57%、1996年上涨了65.15%、2000年上涨51.73%、2006年上涨130.43%、2007年上涨96.66%、2009年上涨79.98%;下降幅度较大的年份有;1994年和1995年,分别下降22.3%和14.29%;2001、2001、2004年,三年分别下降20.62%、17.52%、15.40%;2009、2010、2011年,三年分别下降65.39%、14.31%、21.68%;同期GDP增长率最低是7.6%。三个指标的方差分别为:3436.22、41.79、4.32。可见,虚拟经济波动幅度远远超过实体经济。
(3)虚拟经济(上证指数)缺乏对实体经济的反映功能。例如,2008年,GDP上涨9.6%,而上证指数下跌65.39%,同期广义货币供给增加17.82%。2011年GDP上涨9.3%,居世界前列,而上证指数下降21.68%,全球倒数第二。2009年,GDP上涨9.2%,与其他年份相比增长幅度有所放缓,但当年的上证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却上涨了79.98%。金融市场对经济反映功能的弱化这一现象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之后表现的更加突出。
(4)货币供给系数(金融相关率)过高,与美国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货币需求的单项挂钩理论,我国的M2增长率变化较大,只对比1997年调整之后的数据,2009年最高达到27.68%,2000年最低,12.3%。如果对所有样本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计算,货币供应系数达到1.99,即GDP每增长1%,广义货币供给量最少要增加1.99%。美国的货币供应系数(前文的金融相关率)平均约1.1。相比之下,我国的货币供应增长速度过快。金融相关率这一指标的高低,直接表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离程度。货币供应系数高,表明经济中的虚拟经济程度高,经济中可能蕴含着较高的泡沫及危机的可能。
3. 结论与建议
虽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已经呈现经常性和普遍性的特征,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仍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在为其带来收益、促进其发展的同时,也有隐藏着巨大泡沫、带来危机的可能。由本文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研究确定涵盖衡量虚拟经济指标的政策目标。虚拟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渐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以往仅限于调节实体经济的经济政策,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必须扩大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把虚拟经济纳入的经济政策的目标体系之中,这样菜啊能更有利于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保证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如考虑将股票市场的相关指标纳入中央银行的统计和调控指标内。
第二,确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浮动范围。根据前面的分析,金融相关率应当作为衡量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程度的指标,要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做到良性互动、健康发展,就必须使金融相关率指标定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波动。(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经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凌岚,王学鸿.虚拟经济视野下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1-2
[DOI]10.13939/ki.zgsc.2017.09.165
1 引 言
蔬菜的生产流通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北京是特大型消费城市,蔬菜的消费需求总量也在逐年扩大。据北京市农业局统计:2015年,北京市年人均蔬菜消费量达510kg[1],北京市蔬菜需求总量已达1052.6万吨。
蔬菜需求总量的增加要求蔬菜配送能力也需要相应地提高。据统计,北京市蔬菜批发市场经由率高达90%。据2016年《北京统计年鉴》统计:北京市农产品专业市场64个,其中蔬菜市场24个。[1]随着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批发市场外迁,导致其配送能力降低。
2 北京市蔬菜配送网点分布现状及问题
结合北京市蔬菜配送模式转变、配送社区化发展趋势,本文主要研究现有的批发市场、蔬菜配送中心、农社对接配送网点等分布现状。
2.1 配送网点的分布现状
2.1.1 蔬菜批发市场
目前,北京市共有九大批发市场共同构成以批发市场为主的农产品配送体系。从图1中可以得出,北京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紧邻入京高速,南北布局不均。以昌平和顺义为边界,该两大区及其北部的区县归为北部地区,其他为南部地区,南部密集、北部分散。南部地区分布以新发地批发市场为代表,占九大市场总交易量的3/4,而北部地区两大批发市场的规模较小,其布局状态较为分散。
同时,北京市农批分布较为聚集,以新发地农批聚集区为主。根据表1所示的农批交易规模可得出,交易规模最大的是新发地农批聚集区,蔬菜成交量占北京市居民蔬菜需求的70%。
2.1.2 蔬菜配送中心
目前,由于北京市的蔬菜以外地供应为主。北京市的蔬菜配送中心主要依靠北京市本地区的一级、二级批发市场。北京市多数参与城区蔬菜配送的蔬菜配送中心分布在北京市五环至六环之间,如图2所示。部分由外地运输到北京的可储运的蔬菜,需经过蔬菜配送中心进行分拨,然后再配送到城区配送网点。
2.1.3 农社对接配送网点
根据查阅资料,抽样调研了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的农社对接网点的分布概况。农社对接配送网点是农社对接配送网络的末端,负责直接面向社区居民配送和销售蔬菜。截至2015年,北京市“农社对接”配送网点180个,如图3所示。
2.2 布局存在的问题
2.2.1 农批外迁导致缺位,需要配送网点补充满足需求
农批外迁导致现有蔬菜配送模式配送能力降低,配送功能缺位,而城区蔬菜需求持续增大,需补充配送网点满足需求。五环以内集中了大约49%的常住人口,导致城区蔬菜的配送和消费需求量巨大。由于原有配送网点的覆盖范围有限,这需要在原有的蔬菜配送网点分布的基础上增加配送网点来满足需求。
2.2.2 配送模式转变,现有网点分布不适于配送社区化
批发市场的外迁导致配送模式逐渐转变,使得蔬菜配送逐渐社区化。随着社区居民购买方式的转变以及蔬菜配送模式的转变,大型超市分布在三环,无法满足城区内每日的蔬菜配送需求。现有的社区菜店分布较少,在面积上也没有足够的优势。随着批发市场的外迁,配送成本的增加,缺乏销售规模优势,现有网点不适于未来蔬菜配送社区化趋势。
2.2.3 农社对接原有配送网点分布集中,覆盖范围有限
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还处在发展阶段,农社对接在物流配送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常住人口较为集中分布在二环至五环的区域内,聚集超过42%的常住人口。现有配送网点分布多集中在朝阳区内东三环至东四环之间,而社区分布相对分散。由于农社对接的配送网点相对集中,只能为配送网点周边社区提供,其辐射范围有限。
3 对策建议
3.1 综合布局配送网点,提高配送能力满足需求
蔬菜需求方是城市社区,具有分散、独立等特点。经营者配送蔬菜时仅凭经验,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造成重复运输,大大增加物流费用。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通过综合考虑购买距离、消费需求以及各配送网点的辐射范围,进行配送网点的布局,提高整个蔬菜配送网点的配送能力以满足更高的蔬菜消费需求。
3.2 增加配送网点,利于配送模式转变与社区化
现有的社区配送网点数量较少,分布集中。通过在目标区域内增加配送网点,使蔬菜配送进入更多社区。在农批向外移的趋势下,抓住蔬菜配送社区化的趋势,这既能保证原有的社区需求得到满足,也能为农社对接等新配送模式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4 结 论
现有的蔬菜配送网点中,蔬菜配送中心多分布于城市,不能直接面向周边社区提供配送和销售服务。同时,在适应农批外迁、配送模式转变、消费方式多样的大背景下,由于农社对接配送网点是在原有配送模式影响下运营,其覆盖范围有限,配送能力也急需升级。蔬菜配送模式的转变需合理分布配送网点,这能提高蔬菜供应能力,符合未来蔬菜配送的社区化。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孙静.城市生鲜蔬菜配送系y优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12-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有逐年提高的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体质健康状况更是备受关注。2005年全国进行了第7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笔者对北京市学生的体检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1955-2005年50 a来的北京市学生生长发育趋势进行分析,为制定北京市学生健康促进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5年学生生长发育数据来自现场调查,其他年份数据来自教育部、卫生部等中央5部委领导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2005年生长发育调查的对象为北京市6~22岁大中小在校学生。将北京市分为城乡2层,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为依据又将每层分为好、中、差3片,每片抽取1个区县,北京市共抽取海淀、东城、宣武、顺义、通县、怀柔6个区县。每区县每年龄组男、女生各50人。2005年共调查9 735人,剔除身高或体重缺失等不合格数据后,还剩9 651人,其中男生4 808名,女生4 843名。
1.2 方法 身高、体重检测项目均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的要求和规定进行。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用Excel 2003和Origin 7.0软件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5年学生身高和体重发育状况 2005年北京市7岁男生和女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26.9 cm和125.4 cm,平均体重分别为26.5 kg和24.7 kg;19岁男生和女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73.1 cm和162.4 cm,平均体重分别为64.3 kg和54.3 kg。从7岁到19岁,男生在14岁以前,女生在11岁以前,身高年增长值均在5 cm以上,此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在17岁左右趋于稳定。从7岁到15岁,男生的体重年增长值都保持在3 kg以上,15岁以后体重增长开始减缓。女生从7岁到12岁,体重年增长速度逐渐增加,12岁的平均体重比11岁高5.4 kg,达到增长高峰,此后体重增长变缓。见表1。
北京市学生身高和体重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19岁男生和女生身高分别比全国高2.1~5.4 cm和1.5~4.0 cm。男生的身高均值在12岁年龄组与全国均值相差最大,达5.4 cm;女生在10岁年龄组身高均值与全国相差最大,为4.0 cm。在青春发育中后期与全国水平相比仍保持一定幅度优势,在19岁组身高均值比全国均值高2 cm以上。
男生和女生体重分别比全国高2.0~8.3 kg和1.7~5.4 kg。男生和女生均以12岁年龄组体重均值高于全国均值幅度最大,分别比全国高出8.3 kg和5.4 kg。在19岁以后体重均值也高出全国均值2 kg以上。
2.2 1955-2005年北京市学生身高、体重发展趋势
2.2.1 1955-2005年北京市学生身高发展趋势 每隔10 a北京市7~17岁学生的身高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从1955到1995年尤其是1975年到1985年的10 a间,身高增长幅度较大;从1995年到2005年身高稍有增长,但是增长幅度较小。总体来看,2005年各年龄组学生的身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与1955年相比,2005年达到1955年相同身高的年龄提前,2005年男生8岁和11岁年龄组达到的身高比1955年提前了大约2岁,在不到15岁平均身高就达到170 cm;而1955年相同年龄的身高均值不超过160 cm。女生的趋势与男生相似,2005年女生8岁和11岁年龄组达到的身高比1955年分别提前了大约1.8 岁和2岁,在14岁多就达到160 cm的平均身高,而1955年相同年龄的身高均值在155 cm以下。见图1,2。
2.2.2 1955-2005年北京市学生体重发展趋势 北京市7~17岁学生的体重每隔10 a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与身高增长不同的是,从1955年到1975年,体重增长幅度较小;从1975年以后,每10 a体重增长大幅增加,且男生的体重增长幅度大于女生。见图3,4。
2.3 北京市2015年学生身高趋势预测 应用模型对2015年北京市学生身高进行预测可知,18岁男生为175.5 cm,18岁女生为162.8 cm,见表2。
3 讨论
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数据显示,2005年北京市学生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的发育水平高于全国水平。与1955年以来的历次调查数据相比,北京市学生身高、体重表现出了正向的生长发育长期趋势。这与王伯安等[1]在1988年报道的半个世纪来北京市学生生长发育的动向以及林琬生[2]总结的北京市等全国大城市的汉族学生的生长长期变化的结果一致。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代学生的身高、体重增长幅度不同。从1975年以后,身高、体重的增长幅度开始加大,这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3]。上世纪70年代末期正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北京市的经济更是高速发展,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65元上升到2004年的15 637元,农村也由224元上升到7 172元。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食物消费,2004年城市居民用于食物的消费为3 925元,农村为4 886元[4],保证了学生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为学生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2002年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蛋白质均能够很好地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5]。
结果还显示,北京市学生身高的长期趋势虽然依然存在,但从1995年以后,身高增长幅度已经减缓,而体重增长幅度仍较大,这将带来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等新问题。为保证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应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和学生营养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行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从而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 教育研究资料.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调研专集.北京: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1987:1-40.
[2] 林琬生,肖建文,叶恭绍.中国汉族儿童生长的长期趋势.人类学学报,1990,8(4):355-366.
[3] 叶广俊,主编.现代儿少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7-24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投资公司也逐渐兴起,不同城市投资公司经营管理的模式不同,导致了其发展状况的不一致。目前,大部分城市投资公司的经营管理方式的科学化水平高,因而取得了较高的运营成果。但是还有部分投资公司由于没有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在融资上也遇到较多困难,因此建设水平低。基于此,本文对城市中的投资公司目前经营和管理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为我国城市的投资公司的健康有序成长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城市的投资公司运营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投资公司在城市中的功能
在我国,城市投资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它们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具体体现在:第一,能够对城市中的建设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有效的管理,促进城市中各项建设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确保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第二,它促进了城市建设融资能力的提高,使城市建设中各项资金的应用效益最大化。
(二)城市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
主要来源于:首先,加油站、土地、停车场等所获的私营资金,它们是城市中的盈利性资产;其次,来源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财政支持,这部分资金是城市投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再者,来源于商业银行所提供的贷款资金;最后,来源于各种社会法人机构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所投入的盈利性资金。
(三)城市投资公司运营存在的问题
首先,没有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目前很多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政府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干扰严重,城市投资公司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这种困扰,只注重建设和形象,而不是了经营和管理,市场管理机制落后,资金管理方法采用传统的集中管理,所指定的计划较为死板,没有充分考虑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变化,使得投资公司不仅没有盈利,还存在着较大的贷款压力。其次,没有明确管理的职能。再次,很多投资公司管理职能分散,没有明确相应的职责,造成了资金、人才以及管理的分散,不利于投资公司的资金筹集,也容易引发各个部门之间的冲突。最后,城市投资公司资产变现的能力差。政府财政的支持和投入是投资公司主要资金来源,政府同时扮演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但是在项目结束之后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维护,城市投资公司目前在产权的流动还有资金的变现上没有足够的主导能力,容易带来风险。
二、推进城市投资公司良好经营和管理的途径
(一)在经营管理模式上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应该根据抓住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国家在金融政策上的变化来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第二,应该大胆进行经营,要制定开放的政策,放开去经营。促进投资公司产权上由单一模式向多元化的结构转变;第三,应该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使其成为三个中心,即城市中资产经营、城乡发展建设以及城建中资金归集的中心。
(二)城市投资公司良好经营和管理的途径
根据目前城市投资公司在运行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推动其良好经营和管理的道路,因此,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应该完善城市投资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可行的制度是任何企业运行的重要保证。而城市投资公司作为现代化的企业,更应该遵循时展的要求,不断完善其内部制度建设,为投资公司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应该明确公司在发展中的经济和责任目标,进行自主和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同时还要通过参股或者控股的方式来融入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中,以促进资金的良性循环,降低风险。其次,应该对国有资产的运营模式进行创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变化,城市投资公司中单一的国有资产运营的模式也要进行创新。可以通过:从政府处获得建设城市的国有资产,对资产进行统一的经营和管理,并不断完善经营管理的机制;通过股权市场中各种资产管理的手段,来为城市资产保值和增值创造途径。最后,还应该拓展融资的渠道,完善偿债的机制。融资途径应该充分拓展,建立市场融资、政府融资、国内外企业融资以及社会融资等各种途径;而偿债机制的完善则应该设定较为合适的比例,每一个月从所收益的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偿债的资金,以更好地控制投资风险。
三、结束语
本文对城市投资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经营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运营模式的创新以及融资渠道的拓展,偿债机制的完善等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9.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051-03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物流需求的迅猛增长。南京市作为东部地区的发达城市,其物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经济的发展程度。南京市物流企业众多,并建设有四大物流基地,但多方面原因导致南京市物流并未能满足社会需求,而成为南京市的“瓶颈产业”,限制了南京经济的发展,导致有效需求下降。
据测算,南京市物流弹性系数值基本维持在3左右[1],说明了南京市经济对物流业的依赖程度很高,物流能力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推动南京市经济总产值增长约3个百分点。本文首先论述了南京市物流行业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南京市物流业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南京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货物运输总量持续提升
截至2012年12月末,南京市物流业全年共运输货物4.20亿吨,比上年增长6.2%。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2012年南京市经济总量超过7 200亿,比2011年增长12%,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物流需求旺盛,货物运输总量持续提升[1]。其中,公路2.20亿吨,增长11.1%,明显高于全年运输货物增长率。高增速的主要因素是个人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和B2C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水路运输1.51亿吨,增长7.1%,略明显高于全年运输货物增长率,这与外贸依存度进一步加大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速达70%,使远洋运输贡献率回升。航空运输6.69万吨,增长10.0%,航空运输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铁路和管道货物运输量分别为1 805.83万吨和3 076万吨,与2011全年相比分别下降0.8%和19.2%。部分因素是宏观经济增速减缓,值得注意的另一因素是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的不断提高和工业能源消费的小幅增长使得大宗物资运输有所减少。
(二)物流业务收入增长较快,但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2年,南京市物流业增加值485.2亿元,比2011年增长11.2%,低于全国16%的增长率。同年南京市物流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7%,而上海市为13.1%,武汉市为11.1%、深圳市为9.41%;相比于国内其他发达城市,南京市物流业发展速度偏低,未能满足社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2012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 126.2亿元,比2011年增长13.2%;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5.6%,比2011年下降0.1个百分点,物流成本进一步下降,物流效率逐步提升。但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如上海市为12%,南京市物流成本依然偏高。
(三)物流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偏小,盈利水平不高
随着南京市经济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南京市物流企业数量迅速增长[2]。截至2012年底,南京市物流企业有3 000多家。但是,资产在1 000万以上、从业人员超过50人,不到500家,所占比重不足1/6。总体来说,南京市物流企业规模偏小,设施设备较为落后,资产千万以上的运输企业也仅是配备叉车和托盘,不少企业甚至基本靠人力搬运装卸。另外,模糊的物流理念和落后的管理手段,使得大多数物流企业只是从事物流单一环节的运作如运输或仓储服务,难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一体化物流运作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物流增值服务。抽样调查的300多家交通部重点企业中,亏损及微利企业(营利10万元以下)比重接近一半,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偏高,利润率较低。
总的来说,南京市社会物流需求比较旺盛,以占南京市总产值比重超过50%的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子产业为例,大量的原材料采购和产成品输出会产生巨大的物流需求[3],另有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苏果、苏宁等大型连锁超市经营规模快速扩张,现有的物流企业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冷链物流市场。南京市现有社会车辆中几乎没有专业冷藏车或保温车,服务冷链物流的车辆多为普通车辆加冰柜的形式,难以满足冷链物流对温度和湿度的不同要求,以及装卸货物时湿度温度的控制。
二、南京市物流业存在问题分析
(一)政府法律法规不健全,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法律来管理物流业,现如今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在某些定义、术语等方面都是有一些冲突,或者定义不清,当发生纠纷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4]。虽然政府部门制定了关于物流行业的规划与指导以及发展战略,但是很多的规划都还只是停留在战略角度,可操作性低,一些措施难以有效实施。政府的实际支持有限,严重影响了物流公司健康、快速地发展。
另外,物流行业同时受到公安、交通、环保以及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各部门都制定了本行业的有关法规和规定。物流企业时刻都要遵循这些部门的规章制度,又要及时了解新的规定,多头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率。关于资金支持方面,大型企业在信贷政策、财税政策、科技教育政策等方面较有优势,而物流企业多属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甚至是微型企业,政府资源相对较弱,再加上经济效益不佳,使得物流企业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术发展等方面很难或根本得不到政策上的帮助,这就直接导致企业建设、发展的停滞[5]。
(二)物流公司人员流动性大,物流人才匮乏
南京市物流企业一半以上属于“家族企业”,通过家族人的艰苦创业,企业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功,这也使得公司的重要职位都是由家族内部人担任,随之而来的是裙带关系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6],公司可选拔的人才有限,外部人员发展空间较小,优秀人才难以留住。以驾押人员为例,这类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在公司工作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的很多,对公司的运输流程刚熟悉就辞职离开,这样就会导致驾驶人员与运输车辆衔接不上,出现“有车无人”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运输效率,更难以选拔出懂业务的基层管理人员。
家族式中小物流企业的另一问题是管理人员学历较低,管理水平和管理观念落后[7]。公司虽然引进了先进的物流技术装备,却没有人会用;再加上物流人员流动性很大,有的人员在了解技术装备后就会因为某些原因离职,使得先进的技术成为了摆设,人才与设施不匹配导致运营成本上升。此外,人才的迅速外流使得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成本上升,直接导致管理者对人才培养采取谨慎态度,专业人才缺口进一步加大,一线物流工作人员难以深入了解到现代物流理念、管理运作模式等,缺乏物流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
(三)物流成本偏高
不久前,国家刚刚对油价进行提升,尤其是柴油价格的变动对物流公司的影响巨大,这就导致了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以城市交通单双号限行为例,当地车辆拥有一定的优势,企业为了争取这些资源不得不进一步提高驾驶人员的工资待遇,这样又增加了企业的成本[8]。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司的效益,信息化水平较低,公司不得不使用大量人力劳动,这会导致不少人为失误,而为了更正这些错误所进行的工作,又再次增加了成本。运输过程较容易产生重复运输、迂回运输的现象,运输环节的卸载搬运次数过多,运输时间较长,也会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且车辆过路费、过桥费高,以及超载等问题造成的罚款,都会使物流成本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营改增”使得物流企业实际税赋有所增加,平均提高了约1.2―1.3个百分点,主要是无法获得有效而完整的进项税票据[9]。以车辆加油费、车辆维修费等为例,占企业成本60%左右,却难以取得票据,造成进项税抵扣不足而实际税赋增加。
三、加快发展南京市物流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要为物流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物流企业要想迅速发展,只靠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调控作用,创造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
今后政府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物流业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和行业标准,使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有据可依、有规可循。
2.物流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设施建设,提高企业物流活动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是保障物流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要鼓励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
3.加大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中小物流企业贷款、税收等问题上放宽政策,解决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资金原因而发展缓慢的问题[8];同时,引导小微企业加强联盟与合作或效益较好的物流企业兼并和重组小微企业,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培育高服务水平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4.协调规划
政府发挥组织、协调、规划职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以已经建设完成的江北物流园区等四大物流园区为例,引导更多企业入驻空余场地,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发挥物流集聚效应。
(二)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要实现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要靠专业素质较高的物流管理复合型人才,因为拥有高素质的物流人才,能够实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才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升顾客满意度,赢取市场,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引进、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高校引进
近年以来,各大高校也陆续开办物流管理相关专业,所以首先可以从高等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中通过招聘方式引进物流人才。对招聘来的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公司可以将其放到工作的第一线,使其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更加清楚、深刻的了解。
2.加强员工培训
物流企业在重视对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对所有员工物流知识的普及、服务态度及业务水平的锤炼,这是决定企业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以运输类物流公司为例,其一线工作人员主要是由驾驶人员组成的,这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衣衫不整、野蛮装卸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服务态度较差,缺少基本的专业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对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3.为企业员工提供成长的阶梯
内部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更为了解,更关注企业的长期长远发展,所以重视从内部选拔人才,更有利于企业内部员工的职业发展,使优秀的人才更有信心去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10]。
4.注重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
物流公司应该让一批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员工与管理理论丰富的专家进行广泛交流,从中了解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思想,吸取大型物流企业、发达国家物流管理先进经验,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
(三)注重物流成本的控制
1.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
物流基础设施是保证物流活动得以展开的基本因素,中小物流企业如果仅仅是依靠叉车和托盘甚至是人力搬运,是不能保证物流装卸活动安全、快速进行的。以总成本最优而非分项成本最低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引进部分自动化的设施如带式传送机、叉式装卸车等。
货物运输时首先应该考虑整车运输,提高车辆的满载率,降低货物的运输成本;同时,针对回程车,需要在信息共享的平台中寻找货源并进行整合,降低车辆的空驶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注重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基础。虽然信息化的投入较大,但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减少人为造成的过失,使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进而实现降低物流总成本的目的。
3.实施物流业务外包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只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很难进行发展的,应该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合作伙伴关系必然要求强调合作和信任。这种关系有利于双方提高信息共享,降低库存和管理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改善相互间的交流,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就需要认真分析、明确自己的核心优势所在,将非核心的部分物流业务进行外包,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采取措施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除了要识别、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外,还要注意核心能力的发展,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定期总结,不断完善。
4.加强物流库存成本控制
首先,库存数量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之内,既不能缺少,也不能过多。其次,存货应该具有互补性,提高仓库利用率[11]。再次,仓库要及时应用仓库管理软件,减少人工操作。最后,对于库存成本的管理要严格,要有详细的进出库管理清单,管好库存资金。
四、结论与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南京市物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颇多。本文分析表明,虽然近年来南京市货物运输总量和物流业务收入增长较快,但物流成本偏高。物流企业数量虽多、但规模偏小、盈利水平不高。为支持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完善物流业法律、法规建设,加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注重物流资源的整合、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外包,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严锋,张丽娟.现代物流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7-14.
[2]潘尤兴.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10-22.
[3]经静波.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J].经营管理者,2009,(4):15-16.
[4]郭毓东,徐亚纯.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经济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3):13-15.
[5]张娇.关于公司物流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1-23.
[6]姚久扬.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J].中国市场,2010,(45):34-35.
[7]杨烨.对我国物流业现状的分析及建议[J].企业导报,2012,(2):5-8.
[8]吴英华.政府如何推进我国物流业发展浅议[J].甘肃科技,2009,(21):14-17.
“西咸一体化”的构想最早是在2002年由陕西省政府部门提出。而真正得到落实却是在200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并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内容指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1]。到2011年5月31日,西咸新区全体干部大会在陕西省政府召开,西咸新区管委会领导班子正式成立。同年6月10日,陕西省政府出台《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2年2月20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西咸新区成为西部重点建设城市新区,此时西咸新区的建设正式步入正轨。
一、咸阳市体育公共设施现状
(一)体育公共场地设施不完善。实地调查表明,投入不足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体育公共设施较为单一,大多以小区内休闲娱乐的体育公共设施为主,缺少像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这样的竞技型体育的体育公共设施,从而导致了居民对休闲体育项目选择性的限制,迫使闲暇之余居民对体育的兴趣缺失。
(二)体育公共设施的分布不均。体育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在大部分城市都是以市中心为圆点向周边扩散,咸阳市也不例外。体育公共设施以市区中心较为健全,而乡镇村这些市区周边的地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显得逊色许多。咸阳市主要体育公共设施大多集中在市区,由于居民住所的原因,有些居民居住地离体育公共设施距离较远,使得居民参与体育锻炼频率不高,降低人们对体育休闲健身的积极性。不光如此,体育公共设施的分布不均还直接影响到乡镇村体育公共设施建设的发展,并且阻碍了乡镇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正常运行。
(三)缺乏体育公共设施的管理和后期维护。对目前的体育产业发展与需求而言,体育公共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大多数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尤其是乡镇村的体育公共设施,长年累月的自然现象作用,许多体育公共设施出现了老化或者生锈等问题以及人为损坏后没有专业人士维修,居民对其质量及其管理评价度不高。另外现有的市区体育公共设施未能很好地引入人文关怀理念,对环境状况的影响比较大。
(四)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当前,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规划作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到了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定》等法规,以确保城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落到实处[2]。例如《规定》要求区级社区需有1.5至2.0万座位的体育场一个,2000―4000座位的体育馆一座,居住小区需配备体育场所200―300平方米M千人,并且国家对新建小区体育设施配备标准也做出了严格规定[3]。国家对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扶持相对较大,但地方政府受重视程度不高,监管不到位。实际上,在咸阳市内拥有的体育场或体育馆的区级社区少之又少,即使现有的体育场或体育馆规模也差强人意。居民小区内,仅存在必要的体育公共设施,像竞技型体育场所却寥寥无几。
二、发展对策
(一)加强社区体育公共设施的普及。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体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4]。体育文化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不断的提高,同时也对闲暇时体育休闲的选择性有更高的要求,新鲜的体育娱乐设施无疑会对当代人们的兴趣产生极大的冲击。所以普及完善的体育公共设施,不仅能满足当代人们对体育休闲的不同需求,还可以更使人们深层次的认识体育,热爱体育,同时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根据人口的密集程度,规划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社区体育作为国家体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大力倡导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实施途径。工作的繁忙迫使民众闲暇时间较短,而体育公共设施最主要的就是其本身的实用性。所以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位置首先应选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如广场,公园,小区住宅附近等,如此方便人民日常锻炼身体,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使人民更愿意接受体育,融入体育,进而增进发展全民健身的计划。其次,在咸阳市乡镇村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过程当中,由于居民相对较少,而占地面积又相对较大的地区,选定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位置应该选在人们交通便利的地方,确保人们不会因为没办法出行,而导致的体育休闲的停滞。
(三)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体育建设适应的体育公共设施。在周西宽的《体育基本理论教程》明确指出体育锻炼在内容,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对体育锻炼内容及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职业和性别等不同人群进行选择[5]。所以说不同年龄层次有着不同的体育休闲选择。
就咸阳市而言,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的年龄,青春期的作用促使青少年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再加上活泼好动这一特性,课余休闲则会把运动、娱乐相结合。对于这种人群的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在创新的同时还可以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便利的体育公共设施,做到发扬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和创新双赢,促进咸阳市青少年在运动中更好的成长,并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壮年期。人们对体育有了一定的了解,便开始对一种或者几种竞技型体育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这一部分人群的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我们必须把“竞技”摆在首要位置。然而随着祖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对体育休闲的选择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从环境上做文章,一个好的环境使人放松,使人舒心。利用咸阳独特的地理优势“咸阳湖”,在咸阳湖周边大力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一些竞技型体育公共设施,使壮年期的人们在心情愉悦的条件下进行运动,确保其在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得到压力的缓解,旨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老年期。随着近几年广场舞文化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其中。说明体育运动已经非常普及,抓住这一点,在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秉承“安全”这一理念。老年人由于身体结构的原因,使其不能进行激烈的运动或者长时间进行运动。在自己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也要为体育公共设施的安全负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西咸新区建设的大背景下,遵照国务院批复的精神为主要纲领,充分抓住强化建设这一机遇,对咸阳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进行深入剖析,并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以民为本,了解咸阳市居民对待体育的态度,以及体育锻炼的目的,提高乡镇村居民对体育的热爱程度,同时完善体育公共设施和体育公共服务。在建设体育公共设施的方面,建议当地部门在现有的场地、设施基础上,改建或扩建体育公共设施,为就近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体育休闲活动。
(作者单位: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西勇,薛海涛.西咸新区背景下咸阳市体育产业市场发展趋势研究[J],体育观察2015,(3)
[2] 尹玲.关于我国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存在问题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8-31.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电视真人秀节目进入中国已有10年,伴随着电视传媒的快速发展,作为业余时间减缓工作压力的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了收视的重头,其制作水平也日趋成熟。在这其中,作为真人秀节目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竞技类真人秀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由于体育本身就是人们锻炼身体、娱乐身心的一项社会性的活动,具有天然的娱乐本质。而且体育竞技运动在内容上又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喜爱的人群众多,所以在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当中,越来越多的节目制作者把体育竞技与真人秀节目相结合,有时这些节目也被人们称为冒险类真人秀。
国内也迅速将体育竞技类真人秀引进到内地,并且为了更好的让观众有代入感,将节目本土化。本文将湖南卫视重磅推出的一档体育竞技类真人秀节目――《我是冠军》作为研究对象,并从表现元素上分析节目制作。以便更好的研究我国此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作者借助学者尹鸿、陆虹和冉儒学在《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一文当中对表现元素的分析方法,将真人秀节目分解为七个主要的元素,分别是:1、作为故事主体和观众观看客体的人物元素――参与者;2、推动节目、观众和故事发展的动力元素――悬念;3、形成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的结构元素――竞争;4、标志人物命运戏剧性转折的环节元素――淘汰与选拔规则;5、形成故事假定性的情境元素――时空规定;6、形成节目基本过程的细节元素――现场记录;7、强化故事的感染元素――艺术加工。
1.参与者――故事主体分析
体育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主体,是我们所谓的:“真实的人”,或者说是非角色扮演下,真实状态中的人。
在《我是冠军》的节目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志愿者是来自不同的领域、阶层、甚至是不同的国家,而这个时候观众就能在参赛者当中寻找与自己相类似的选手,而一路支持他们。
以2007年第二季《我是冠军》节目作为研究对象,从性别配置来看,在十组参与选手当中,有两对母子、四对母女以及四对父子,缺少父女搭配。而2006年第三季《我是冠军》则弥补了这一缺憾。
2.悬念――叙事的动力
体育竞技类真人秀节目最大的魅力是,参与者以及观众的目标可以随着比赛的进程发生改变,但是最终的优胜者却是不确定的。《我是冠军》节目在设置当中确定了几个目标,07、08年的节目的目标之一是加强亲子之间的关系,这是由节目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亲子之间关系能否缓和,也一直吸引着受众的注意力。
3.竞争――叙事情节
与其它的体育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一样,《我是冠军》也存在金字塔的结构,只有一组人能得到最后的胜利。在2006年第一季的总决赛当中,每完成一个赛段,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选手都将被淘汰出局,而经过了为期一个月的比赛后,到第九阶段,十二对选手只剩下了最后的三对选手。
而在终极决赛当中,由于百万的奖励近在咫尺,这更激发了选手们的竞争意识。而因为太过激烈,比赛也出现了火药味。最终李菲与宁誉在比赛的最后时刻反败为胜,战胜了开始领先的王子鸣与陈子实以及实力不俗的付静与郭金禄两对劲敌,笑到了最后。
4.淘汰与选拔――戏剧性命运
淘汰是构成整个节目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对人物关系的集中体现。以2007年第二季《我是冠军》节目来说,小选手郭雷在节目中由于对胜利太过渴望,对妈妈受伤的“不关心”,最后在投票评选郭雷“小班长”担任是否合格的过程里,其它的对手抓住郭雷这一点不放,对其表现不予通过。在笔者看来这只是为了胜利而找到的一个好借口。试想如果郭雷很关心妈妈,其他选手在投淘汰票的时候,还需要去想如果郭雷过了,自己的处境便不好,就可能以其成绩不好将其排除在外,其实在郭雷母亲受伤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她们被淘汰,这也是体育竞技类节目固有的特性。
5.时空性――规定情景
时空的封闭性造就了节目的紧张氛围,节目在时间和空间上面限制越多,选手完成任务的难度则会越大,场面也就越紧张。
我是冠军节目在处理这个问题当中,一方面引用了Pk的模式,被第一次淘汰的参与者还会有机会与另一对选手争夺复生的机会,而在PK的过程,两对将比拼同时完成一个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这也是利用时间元素来制造兴奋的窍门。体育竞技类真人秀在选择场景的时候,一般都会设置一个非日常化的环境以及非常态的生活环境,强调空间上的可观赏性,来制造刺激的场面,调节气氛。当然,这些都需要选手们的积极配合。
6.艺术加工――情绪渲染
从《我是冠军》节目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节目对参赛者的包装,运用采访、设计造型等手段来表现不同参与者的不同特质,这也方便观众们对节目中的不同人物进行区分。当然在对人物的包装上,节目并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建立在每个人的性格特质上,并对其加以强化。为了防止在节目过程中,一些队伍过早的被淘汰,《我是冠军》还采用了一些方式来帮助选手,例如PK制度的引入,让比赛失利的选手还有重生的机会。再者节目中也加以运用了视听的技巧以及蒙太奇的表现手段,进一步强化节目的渲染力。
总的来说,从表现元素上分析,《我是冠军》在与西方优秀真人秀的节目上比较,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一,体育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形态与拍摄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由于相比较其它的节目,真人秀节目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的特点,加上每一个参加节目录制的家庭,都有不同的情况,其教育的理念、思想的开放程度、语言的表达能力不一,这也导致在拍摄的过程当中,节目的质量会有所起伏。其二,当国外竞技体育真人秀移植到了中国,受到中国文化冲击最大的便是上文所说的“体育精神”。例如2007年湖南卫视播出的《我是冠军》当中也出现过此类问题。在潘文超母子决定退出比赛后,两人故意在比赛中输给对手,先是在荒岛种树的比赛中故意放慢速度,然后又在两组对决的淘汰赛中又一次有意放水。笔者以为这种情况下应该让其他队伍顶替或者直接让其弃权,而后去组织欢送活动,可能会比主持人继续严肃地主持两队比赛的效果更好。这里先不去评价此类行为的对错,由此事件可以看出,在移植真人秀节目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完善节目,确保能够应付各类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高校校内体育竞赛 现状 对策
在2007年5月30日我国亿万学生在这一时刻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仪式,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明确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和突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这一活动的开展也对高校体育的发展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体育竞赛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向大学生传授专业的体育知识,丰富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能够培养健康的体质,目前高校的校内体育竞赛的娱乐性、健身性、教育性都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这也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个小时,并每一位学生要掌握两项基本技能的目标。
一、“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现状
(一)大学生对校内体育竞赛的认知现状
通过对当地不同类型的高校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神对体育竞赛并没有整体上的了解,甚至有50%的学生对这个概念还是模糊的状态。学生一般只是知道省级大学生运动会、学校的运动会,但是都无法准确的说出这些竞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所以说校内体育竞赛只是单一的通过学校运动会这种传统的形式在发挥作用,一些其它形式的体育竞赛项目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完善。在调查中还发现所有学生都认为校内体育能够强健身体,加强自己的健身意识,而有较多的男生想利用体育竞赛的平台获得很多人际交往的体验和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由此看出高校的男生比女生要重视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的功能性和教育性。
(二)老师和学校管理者对校内体育竞赛的认识现状
高校的老师和管理者一般都能够认识到校内体育竞赛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但是还有部分的管理者不是很认同体育竞赛能够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健身意识和树立终生健身的思想。再就是高校目前的体育竞赛的管理上缺乏连续性,管理是不能脱节,不能中断的,但是现在一些高校都是依靠行政命令临时的进行管理,在管理工作上也没有及时的反馈,在任务的完成上都是仅限于书面表达上,没有在实际中贯彻落实,这也使得高校校内体育竞技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
(三)大学生参与体育竞技的现状
很多学生都愿意参与到活动中,但是参与的意愿和实际行动时存在矛盾的。高校一般都是每年两次田径运动会,一般很少组织其他的运动项目。学生们喜欢的足球、健美操、网球等学校一般都没有组织体育竞赛,而且一般参加竞赛都是代表班级和系部参加的,很少以个人的名义参加。所以目前学校组织的校内体育竞赛,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的。
二、“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对策
(一)首先高校的老师和管理者需要转变一些观念,对校内体育竞赛的功能力和价值意义有全新的认识,在思想上彻底的认可这种方式,促进校内体育竞赛能够结合各个高校的实际条件和教育特点进一步的得到发展。要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大力的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能够对体育竞赛有更深入的了解,加强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让学生在大学校园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在形式上要突破原来的竞赛项目的限制,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有不失趣味性的、健身性和娱乐性的竞赛活动。学校组织的竞赛不能只是田径运动会和一些篮球比赛,该可以普遍受到学生喜爱的足球比赛、健美操比赛等,创造一些科学有效的大众化竞赛项目。
(三)可以尝试着将校内体育竞赛和体育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讲解一些和体育竞赛有关的方法、技巧,以及以体育竞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让体育教学能够为校内体育竞赛起到服务作用。
(四)加大体育竞赛的拨款力度,重视校内体育竞赛的市场化运行,学校的社团和运动体育协会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可以让学校周围的商业团体获得竞赛的冠名权,然后在比赛场地入驻,学校和商业团体相互合作,创建浓厚的体育竞赛氛围。以"阳光体育工程!的实施为契机,以同一地市的高校联合,在学校和学校之间构建内容丰富的"阳光体育联赛!活动。
三、结束语
高校校内体育竞赛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乐趣和价值,高校要突破传统的竞赛模式,不能每年的校内体育竞赛内容都是一层不变的,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兴趣爱好,发展学生喜爱的竞赛内容,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将体育竞赛作为一个平台,传播体育文化,展现学生的风采,丰富学生的校园精神生活。
本文为塔里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从‘健康第一’的角度出发,关于塔里木大学大学生球类竞赛实施‘联赛制’的可行性研究,研究成果。批准号:TDSKZD1306。
前 言
5万吨/年丙烯酰胺装置是世界上最大的丙烯酰胺生产装置。该装置全套引进日本三菱化学公司设备、技术,于1995年8月投产。装置以丙烯腈、水为原料,在装置自产铜催化剂作用下水合生产丙烯酰胺。装置主要有水合、浓缩、丙烯腈气提、精制、丙烯腈-水回收、催化剂等系统,精制系统处理从反应器出来经过提浓后的丙烯酰胺溶液。D-324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除铜和NTPA等杂质。除铜后的丙烯酰胺溶液PH值下降,需控制PH值在6-7范围内,如果PH低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精制塔共有两个,一个运行一个备用。精制塔离子交换树脂使用盐酸和氯化钠溶液进行再生。
丙烯酰胺装置精制塔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一直是日本生产的PK-208型树脂,此树脂使用时间已经达到1000天,树脂已经有部分破损,且在进行再生后有一部分树脂无法进行再生。
国产树脂的使用报告
第一节 精制塔更换国产树脂方案
2007年6月25日丙烯酰胺装置开始对精制塔D-324B检修,
第二节 国产树脂运行分析
由分析数据可见,7月1日至7月7日D-324B运行期间,精制塔出口溶液中铜离子含量、NTPA含量及甲醇溶解性均符合工艺卡片指标要求,D-324B国产树脂对铜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9.18%,达到了生产的工艺要求。7月7日D-324B再生后,国产树脂外观颜色正常,无破损。精制塔B塔与A塔出口溶液PH、铜离子含量以及NTPA含量都基本接近,证明国产树脂与进口树脂的使用效果基本相同,符合工艺要求。
国产树脂出口溶液中铜离子含量在21~37PPb,符合工艺卡片控制指标,在树脂运行周期末期即7月6日、7日,出口溶液中铜离子含量有所升高,国产树脂除铜能力略有下降。
国产树脂经过9个月的运行出现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一是精制塔出口溶液PH在树脂一个运行周期(7天)的初期和末期,发生PH偏低的情况。尤其是在树脂再生完毕后的使用初期,精制塔出口溶液在线PH计PHC323显示溶液PH最低达到4.34。二是在08年3月两台精制塔相继发生了聚合事件,精制塔出入口温差增大,精制塔内出现大量聚合物,塔内溶液有聚合倾向。两次聚合事件都发生在精制塔树脂再生后的运行初期。
第一节 精制塔聚合的原因分析
继08年3月2日精制塔D-324B发生聚合事件后,3月30日精制塔D-324A又发生聚合。精制塔在一个月内发生2次聚合事件,是有必然的因素存在的,经仔细研究细致分析,认为以下因素是导致精制塔聚合的主要原因:
精制塔内壁涂层破损,有金属在丙烯酰胺溶液中,引发溶液聚合。经对精制塔卸出树脂检查后发现,精制塔人孔处有多处涂层破损,有金属。
发生的两次精制塔聚合,都是发生在D-324切换后的运行初期,聚合是否与精制塔内的离子交换树脂有关?国产树脂经过9个月的运行,从使用经验来看国产树脂在使用初期(每次再生后)会发生D-324出口溶液PH值偏低的情况,车间一直采取的
综上所述,精制塔发生聚合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精制塔内壁涂层发生多处破损,有金属,引发聚合;二是精制塔切换初期国产树脂出口溶液PH偏低,引发聚合。
第二节 精制塔出口溶液PH低的原因分析
精制塔出口溶液PH偏低是导致塔内溶液聚合的一个重要因素,且这个因素是发生在国产树脂再生后的运行初期,那么问题应该是出在国产树脂再生阶段。
丙烯酰胺装置精制系统采用两个装填有离子交换树脂的塔,其中一个运行另一个备用。因树脂使用5~7天后性能下降,为保证连续生产,要切换精制塔。精制塔使用的ZGC151离子交换树脂属于大孔强酸性苯乙烯系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分子结构简式如下:
该树脂的氢型具有极强的酸性。在低浓度溶液中,对金属阳离子的亲合力随离子价升高而增强。
国产树脂使用的再生剂为盐酸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先使用浓度7.30%的盐酸溶液再生,将用浓度5.85%的氯化钠溶液再生一次。
国产树脂再生后运行初期出现出口溶液PH偏低的现象,很有可能是氯化钠再生不完全,有部分树脂还是氢型阳离子树脂,树脂中的氢离子与丙烯酰胺溶液中的铜离子进行交换后,氢离子进入丙烯酰胺溶液中,使得精制塔出口溶液PH降低。再生后的树脂与10%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后,浸泡树脂的溶液PH明显降低,电导升高。
总 结
大孔强酸型阳离子树脂是一种较难再生的树脂,再生剂的用量影响树脂的再生效果。精制塔树脂进行国产化时, ZGC151树脂厂家并未提供树脂再生时的再生剂用量数据,我装置进行国产树脂再生时的再生剂用量沿用进口PK-208树脂的再生数据。以上试验只是定性的分析出目前国产树脂再生剂用量少于离子交换时的需求量,但国产树脂每次再生时到底需要消耗多少盐酸和氯化钠溶液,还需要进行具体的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青海地区 上市公司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问题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作为西部大开发政策所惠及的省份之一,地大物博,仅矿产种类就达上百种。但是,丰富的资源带来的是依赖资源能源的产业发展迅速,且破坏容易治理难,这就要求青海省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做好环境保护。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的融合,正是青海省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重视的研究领域。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监管手段之一,青海省应因地制宜地做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青海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由于青海地区的地理位置导致相对落后的经济现状,且上市公司较少。通过查询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官方网站,确定青海省截止到2014年底共有10家上市公司,其中9家挂牌在深市主板,1家在中小板。从目前的上市活动情况看,9家正常交易,1家停牌,但停牌企业仍需披露年报等相关信息,即确定以1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整理了样本公司招股说明书和2013、2014年两年的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中涉及环境会计的信息。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通过表1不难看出,目前青海省10家上市公司主要以招股说明书(或上市公告书)、年报中的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等形式来披露相关环境会计信息。在这10家上市公司中,有少部分出具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其中有3家社会责任报告中专设了环境报告部分。此外,只有1家公司出具了独立环境报告,其他都采取非独立报告的披露方式。由此可以看出,重要事项以及独立环境报告的披露方式并未在青海省上市公司中得到推行与采用。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根据青海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特点,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可分为8项内容。结合表2发现,青海省上市公司主要对非货币信息披露较多,例如环保政策的执行情况、环保投资的项目计划等。反之,对于有关环境会计的货币信息披露不是很多,资源税、环保费用等只有不到半数的企业进行了披露。此外,有1家企业在2013年披露了货币信息,2014年却没有跟进披露,2014年有1家企业违反了环保相关法规而被罚款。
二、青海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衡量
(一)衡量指标――EDI。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是EDI(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Index)。这一指标的测评基本上遵循上市公司在其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以及其他公告中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程度,具体计分标准如下:仅披露定性信息计1分,仅披露定量信息计2分,定性与定量信息均披露计3分,定性与定量信息均未披露计0分。其中,计分项主要包括上文所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中所应涵盖的8项分类内容,且每一计分项所涉及的内容被认为是同等重要的,即计分标准在每一计分项中是通用的。EDI的计算公式如下:
EDIi=[Xi(1)+Xi(2)+…+Xi(n)]/MAX(EDIj) (1)
其中EDIi表示第i家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Xi(n)表示第i家上市公司的第n项内容得分,MAX(EDIj)为上市公司对所有评分项进行完全披露的得分之和。
(二)EDI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2013与2014这两年中,青海省10家上市公司的EDI最小值为0,表明青海省仍存在没有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均值水平较低,且2014年的均值低于2013年,说明青海省上市公司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方面的情况并未改善,或是改善幅度并不明显。此外,EDI两年的最高值为0.5417,均为西部矿业。各评分项加总取值范围为0―24分,西部矿业的各项分数加总达到了13分。结果表明,同上文的分析一样,青海省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仍相对较低,不仅表现在披露内容的质量较低,而且没有达成统一的披露标准,难以满足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三、青海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发现的问题
(一)披露定性信息比重较大,而货币化信息较少。在环境会计实务中,大多数的物理量难以转化为货币量,例如排污水平、环保成效、生态水平等,这就造成了计量的困难。通过分析发现,青海省上市公司披露的定量信息远远少于定性的非货币信息,一方面是计量困难,另一方面披露定量信息的成本较高。
(二)信息披露内容分散不固定,缺少统一的标准和完整的体系构建。通过阅读企业年报,不难发现环境会计信息并未单独进行列示,而是分散在年报中的各个部分,例如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部分信息,在财务报表某些科目的附注中再披露一部分信息。在披露内容与方式上,各企业之间没有统一的披露标准,多样性与侧重点不一造成横纵向对比困难,缺乏可比性。
(三)信息披露多为正面信息和有用性较低的信息,鲜见自愿性披露的负面信息。由于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规并不健全,尤其是内容方面,企业自愿性披露的信息多数都为有利于企业的信息,而不利于企业的非强制性披露信息少之又少,甚至样本中的大多数企业没有披露负面信息。此外,企业会优先选择对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没有太大影响的信息披露,即选择实用性较低的信息进行披露。
(四)企业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的投入较少,不太重视环境问题。根据披露的信息,可以发现大多数样本公司在环境治理、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的资金力度较小,与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的支出也不成比例,这说明企业环保政策中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出现了差异,企业并未做出重视环境问题的实际对等的投入。
四、改进青海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与内容体系。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方式只有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法规进行规范才能实现统一。虽然近几年来青海省政府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但只在专项环境问题方面实施了一些举措,例如出台处理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问题的相关条例,而并未对青海省上市公司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上做出相关规定。因此,青海省政府应根据青海省的地方情况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统一规定,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逐渐完整和规范。
(二)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青海省政府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包括环保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税务局等。这就要求这些政府部门在履行各自职能时,能在涉及企业环境问题的执法监督上进行一定的沟通与合作,例如在资源税的问题上如果出现偷税漏税行为,应提醒其他部门加大对该企业的监管力度。另外,监管的重点虽然是对披露结果的严格审查,但也不能忽视对违规披露之前的预防警示和环境会计处理过程中的关注。所以政府部门也应对企业负责人举行定期的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宣讲,并提高不定期抽查的力度,重罚违规企业。
(三)提升企业自身的监管意识。随着外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上升,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不仅仅关心企业创造的收益,还会看重企业对于社会责任承担的情况。企业应设立专门进行环境监管和内部环境信息审计的部门,以保证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准确且真实。青海省资源丰富的地区特色决定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尤为重要,例如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环保的投入力度应通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完整呈现出来。只有企业自身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督与内审,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达到改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即对企业施压,使其能向着完整、真实的信息披露改进。S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P64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222-2
1研究区地下水资源概况
目前,市区供水水源80%来自地下水。由于长期集中和大量开采中、深层承压水,使中、深层承压水由原来的单向径流变成了由漏斗四周向漏斗中心汇集的径流模式,形成了一个人工开采流场,形成了区域水位降落漏斗,且正逐步向北西、南西补给区方向和南三、东海排泄区方向扩大。
2地下水开采现状
2.1地下水开采现状
经过搜集大量有关资料及实地调查,对湛江市区地下水总开采量及中深层承压水开采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1。
研究区地下水开采逐年上升。尤其是从80年代开始,平均每年以8%~12%速度递增,2000年后地下水开采增速减缓,多年中层开采量按每年5%递增。中深层地下水开采主要集中于赤坎区,霞山区,及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其次为麻章区及湖光区,总和占研究区开采量的80%。深层承压水的开采量占中层承压水开采量的33.3%。
2.2主要地下水开采集中区
以平乐为中心,赤坎、霞山、坡头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分布有多个自来水厂:湛江市自来水公司平乐水厂、屋山水厂、开发区水厂、霞山水厂、东山水厂、东菊水厂、海滨水厂。总日开采量高达15-25万m3/d。这些水厂以抽取中深层地下水位主,是整个湛江市中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的中心。
湛江临东水厂也是一个较大的集中供水的水厂,是湛江市中层地下水次级降落漏斗的中心。随着湛江发电厂的建成,调顺铁路至许屋一带,将会是湛江市深层地下水次级降落漏斗的中心。
3地下水流场的演变及分析
3.1浅层水流场
浅层水一直未作为集中供水水源,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农村人口生活,呈点状分散开采,开采量总体较小。埋藏浅,直接接受大气降雨和地表水等入渗补给,至今未形成区域水位降落漏斗,其流场保持天然状态,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地下水多从地势高处向低处流,平面上形成了以补给区为中心向四周径流。
3.2中层承压水流场
中层承压水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开采,开采量随城区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增大。其变化过程如下:20世纪50~60年代,逐渐形成了以龙划水厂为中心的降落漏斗;70年代,区域水位降落漏斗进一步加大,仍以龙划水厂—麻斜一带为中心;80年代起,在麻斜、临东、平乐、南油基地、沙湾、赤坎、调顺等地增加了集中开采点,降落漏斗范围亦向这些地段及四周扩展,漏斗中心逐渐北移至霞山中心水厂;90年代漏斗中心逐渐北移,漏斗中心位于霞山—海滨宾馆一带,至1995年,漏斗中心已由霞山逐渐移到平乐一带,在霞山—麻斜—南油—赤坎集中开采地段形成了一个大的漏斗中心区,漏斗中心水位下降值31.77m,4m降深线已扩大至新圩及东海岛民安、东简等地;从1996年到1999年,开采量有所减少,漏斗中心区水位有所回升,而边缘区仍继续下降,漏斗面积继续扩大,降深线已扩大到太平—西湾盐场—龙安—蔚律一带;2000年后,需水量逐年增大。随着临东水厂的投产,在其周围已形成一个小漏斗。而平岭一带则成为局部分水岭。
3.3深层承压水流场
1973年以前,开采量少,水位变化不大,只在有地下水开采的麻斜、巴东和调顺形成局部小降落漏斗。至1979年,原已形成的几个小降落漏斗逐渐连通,形成区域水位降落漏斗,漏斗中心分别在霞山—麻斜—巴东—调顺;至1985年,中心孔水位下降值15.08m,降深10m界线已到达了赤坎、调顺、麻斜、巴东、北月、陈铁等地;至1990年,漏斗中心逐渐北移至平乐—南油一带;1995年,-6m标高等水压线已扩至西部的麻章—平岭、东部的南三巴圩一带;1996-2000年各监测点位的水位较为平稳,部分监测点水位略有回升;2000-2009年各监测点位的水位较为平稳,其中2004-2007年水位略有下降,降幅3-5m。
综合分析历年长观孔水位监测资料,认为影响地下水流场变化的因素主要为开采量,其次为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及水文地质条件,另外潮汐及降水量也影响着地下水流场的变化。除人为开采导致水位形成降落漏斗外,许多因素也能引起地下水位的降低。如河流人工改道;修建水库、筑坝;新建、扩建水源地;道路硬底化范围的增加;修建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的降水工程、改良土壤等都能使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形成局部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
4地下水开发过程中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湛江市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已有50多年历史,由于长期以来对中、深层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降落,引发了水资源衰竭( 地下水位区域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4.1地下水位下降
湛江市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已有50 多年历史,中层承压水和深层承压水为城市供水的开采层位,由于开采井布局的不合理及大量集中开采,集中开采区已明显出现地下水资源衰竭现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最终形成了区域水位降落漏斗。中、深层承压水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分别于1965年和1974年形成,并在尔后地下水的不断增采中扩展,尤以近20年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而逐渐扩大。目前,降幅超过2 m 的漏斗面积已超过1 000 km2,漏斗中心水位已低于海平面21m; 漏斗影响范围(半径) 已超25km,且正逐步向北西、南西补给区方向和南三、东海排泄区方向扩大,其中南西方向已超过35 km; 深层承压水降落漏斗扩展速度比中层承压水降落漏斗更快。
4.2地面沉降
4.2.1研究区地面沉降发展过程
湛江市自50年代和7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开采中、深层承压水,开采量随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日益增大,开采范围和开采深度也不断地扩展和加深。湛江市地面沉降最早发现于1984(第Ⅰ期)年,此后于1989(第Ⅱ期)、1999(第Ⅲ期)、2001(第IV期)年又进行了三次地面Ⅱ等水准测量。湛江市1984-1989 年地面沉降速率达11.9 mm/a,沉降量10-20 mm,最大沉降量59.7mm ( JC72),累计沉降量以原已形成的2个沉降中心潜水学校与沙湾较大,潜水学校为139.6 mm,沙湾为136.9 mm;1989- 1999年地面沉降速率达4.95 mm/a,沉降量为10-30mm,最大值为49.5 mm( JC18) ,累计沉降量仍以潜水学校和沙湾最大,分别为175.8 mm 和168.4 mm;1999-2001年除滨海平原软土分布区继续沉降外,西部内陆地区相对较稳定或略有抬升,沉降量多小于10 mm。不同时期各沉降中心的沉降量和沉降率不同,发展趋势也有明显差异。赤坎沙湾、霞山潜水学校和湛江化工厂3 个地面沉降中心的地面沉降速率经历了由慢-快-慢的发展过程,目前正处于缓慢沉降期; 铺仔圩沉降中心和霞山儿童公园附近的沉降速率由慢变快,尤其在1999- 2001年间,沉降速率成倍增长,目前正处在高速沉降期。总体上地面沉降仍在继续发展。
4.2.2研究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区地面沉降幅度相对较小,影响因素多,机理较复杂,沉降中心与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不甚吻合。但是总体上,湛江市地面沉降是由于大量开采中深层承压地下水引起的含水层水头变化(图1),导致土层(包括含水层、软土层、硬土层)中的孔隙水发生变化,引起土层承受的上覆地层的有效应力改变而产生的土层压缩造成的。
电子竞技最早从国外开始兴起。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电子竞技已经成为欧美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一项正式的体育竞技项目。随着电子竞技运动的逐渐普及和日渐成熟,许多国家看到了其作为一个产业的巨大潜力,纷纷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目前很多国家的电子竞技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有的甚至成为了国家的支柱性产业。
任何一项运动要发展成为一个产业都是客观需求和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电子竞技产业也不例外。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总数很大,增长速度较快,发展空间非常大。巨大的网民数量意味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新的消费需求,这对电子竞技产业的产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更多企业参与进入和开辟市场。同时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信息产品的多样性,对其他社会产品具有附着性、粘贴性和渗透性,信息产业通过产品和服务广泛渗透到其他产业和部门的产品和服务中,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它的影响,和其他产业相互交叉、渗透,产生新的产业[1]。在信息技术足够成熟的情况下,电子竞技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之大成,并借助于网络、计算机、鼠标、键盘与统一的规则等实现不同组织和系统间信息的廉价传递,进行人与人的对抗[2];因此,电子竞技产业是信息产业向体育产业的渗透并相互融合而产生的新兴产业,是产业融合的结果。电子竞技产业作为科技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和传媒产业的集合体,产业间显著的关联特性会产生巨大的联动效应,其发展极具创意空间,对相关产业的贡献率大,能为社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2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自1998年起至今可分为3个阶段。
萌芽起步阶段(1998—2003年)。1998年即时战略游戏《星际争霸》的正式发售掀起了电子竞技游戏的首股热潮,电子竞技运动开始在中国兴起。此阶段电子竞技项目主要以传统的对战单机游戏为主。2003年电子竞技成为中国体育总局承认的第99个正式体育项目,电子竞技的合法地位得以确立。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开办GTV游戏竞技频道,开始有了媒体的宣传和推广,以及多家知名电子竞技俱乐部的成立和VS对战平台的正式运营,其产业链初见端倪;但基于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信息流通与游戏联机对战服务并不稳定,并未形成稳定的产业链,电子竞技尚处于萌芽起步阶段。
成长探索期(2004—2009年)。2004年是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国家广电总局了网游类电视节目封杀令,中央电视台《电子竞技世界》栏目正式停播,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在媒体宣传与推广上陷入困境,以至于刚刚成长起来的电子竞技产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发展陷入低谷。随着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政府逐步放开了相应的监管与审查门槛,电子竞技产业重新获得发展。经过5年的积累和摸索,2009年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专业的比赛场馆开始动工,国内最大的电子竞技平台网站开始建设,国内首个电子竞技联赛开始筹办。同年,网络游戏《穿越火线》和《地下城与勇士》正式成为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CG)的比赛项目,主流网络游戏项目开始纳入电子竞技项目,电子竞技整体市场规模扩大。在整个成长探索期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经历了产业链与商业模式的探索。
新兴爆发期(2010年至今)。2010年,随着全国首个电子竞技中心落户北京市石景山区,拥有国内最大的电子竞技平台、最先进的电子竞技馆、全国首个电子竞技联赛,这是国内电子竞技标志性的突破。同时一些其他城市也相继建立起若干电子竞技基地。随着互联网媒体平台、全国数字电视的逐步成熟,电子竞技赛事得到逐步推广,媒体价值正在形成效应,电子竞技运营商和广告主创造用户和市场所接受的电子竞技产品,并逐步形成一个良性的资金循环。电子竞技产业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电子竞技产业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
3电子竞技产业链分析
电子竞技产业虽然在中国的发展一波三折,但国际经验表明,电子竞技产业涉及多个产业部门,产业链较长。产业链是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以产品为对象,以投入产出为纽带,以价值增值为导向,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依据特定的逻辑联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上下关联的、动态的链式中间组织。产业链的结构组成一般由核心企业和上游供应商、下游销售商组成。上下游企业之间是有形产品的纵向关联[3]。电子竞技产业的产业链由硬件制造商、电子竞技产品供应商、电子竞技平台运营商、电子竞技赛事组织、广告主及周边产品售卖商等构成。电子竞技产业已经形成了上下游的纵向关联,包括:上游环节的硬件制造和电子竞技产品的开发;中游环节的电子竞技平台的运营和赛事组织;下游环节的广告投放及周边产品售卖等市场交易活动,如图1所示。
4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现状
4.1电子竞技产品供应商
目前,我国电子竞技企业以为主,很少参与电子竞技产品的研发。电子竞技产品的开发是电子竞技产业的重要部分,电子竞技比赛项目的扩展正为软件开发商提供了新方向和新市场。近些年,国内拥有知识产权产品上线不断,国产电子竞技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比例在逐年增加,却仅占到20%的市场份额。当下核心主流电子竞技产品的研发还是以国外厂商为主,其中国外领头电子竞技研发商有暴雪娱乐公司(Blizzard Entertainment)与美国艺电公司(Electronic Arts),暴雪娱乐公司所研发的魔兽争霸及星际争霸均 被多项知名电子竞技赛事列为主要比赛项目。由于国外电子竞技游戏开发商不能独立在中国研发或运营其电竞游戏产品,使得它们必须与境内中国企业合作,由其进行销售与运营。国内核心的产品供应商主要有盛大、巨人、网易、腾讯等,它们具有资金和渠道的巨大优势,而中小企业正逐步淡出竞争激烈的运营市场,转向研发、外包等领域。
4.2电子竞技平台
电子竞技平台是以电子竞技产品内容作为核心业务的平台,是产品服务的提供者。电子竞技平台作为电子竞技产业中的一部分,在连接电子竞技厂商和电子竞技用户之间起重要的枢纽作用。电子竞技平台作为电子竞技用户参与比赛项目、获得联机服务的提供方,其市场规模将随着电子竞技项目的影响力逐步扩大而进一步提升。平台运营方面的竞争对手较少,主要有运营竞技类项目的浩方等,以及运营休闲类项目的联众、腾讯,VS对战平台与浩方电竞平台更是成为最主流的电子竞技平台,而一些垂直项目的电子竞技平台相对认可度较低。2010年中国主流电子竞技平台中,VS对战平台、浩方电竞平台、QQ对战平台成为市场规模前3名的电子竞技平台运营商,VS对战平台更以6 300万元收入占据第一,如图3所示。对于电子竞技平台运营商运营能力,主要门槛在平台服务器的稳定与平台服务内容是否丰富。电子竞技项目的扩展更是对电子竞技平台的服务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是运营商是否能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4.3电子竞技赛事
电子竞技赛事最早兴起于美国,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赛事有CPL、ESWC、WCG、WEG 4大赛事,见表2。除CPL在2008年初由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宣布解散,其他3大赛事目前仍属于良性运行。各大国际赛事相继落地中国,国内电子竞技赛事也随之迅猛发展,我国主要的自主品牌赛事包括2002年由信息产业部主办的中国电子竞技大会(CIG)、2004年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办的全国电子竞技运动会(CEG)、2006年由联想集团主办的联想国际电子锦标赛(IEST)等。越来越多的电子竞技爱好者积极参与和观赏赛事,2006年CEG职业联赛已经扩展到由10个省市俱乐部参赛,CEG休闲类比赛2005年参赛人数达到121万。反观国际,韩国主办的WCG大赛每年都在世界范围内举行,仅2006年全球就有70个国家的选手参加WCG[4]。在赛事赞助商方面,比赛主办方获得的赞助额度非
名称创立年份主办国家赞助商奖金/万美元举办情况进入中国年份
电子竞技职业联盟(CPL)1997美国超威半导体(AMD)、冶天(ATI)等100赛会制;每年主办夏季锦标赛和冬季锦标赛;于2008年停止运营2004
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CG)2000韩国三星电子40赛会制;每年举办1次2001
电子竞技世界杯(ESWC)2002法国因特尔、背靠背等30赛会制;每年举办1次2003
世界电子竞技联赛(WEG)2005韩国耐克等40联赛制;一年分为4个赛季2005
注:根据《对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一文整理。
4.4电子竞技受众
电子竞技受众包括电子竞技用户与电子竞技爱好者。电子竞技用户是指在半年内,所有参与或购买过电子竞技相关产品与服务的用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电子竞技用户仅达7 921万人[5]。可见,电子竞技受众现有规模不大,用户数正处于稳定增长期,其潜在容量是不可忽视的;但由于中国电子竞技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趋于严重,电子竞技用户对优质产品的诉求正在不断上升。这一问题不得到很好的解决,可能会造成一定用户的流失,用户数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增长速度将会放缓。此外,根据《2010年中国电子竞技用户行为调研》结果发现,在受调研用户中,18~24岁的爱好者占比最高,达61.8%,其次为25~30岁的爱好者与18岁以下的爱好者,超过30岁的爱好者明显较少。18~24岁青年群体成为目前市场主流的消费群体,而低龄玩家往往消费能力偏低,电子竞技受众的消费能力有待挖掘。
5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1缺乏自主研发的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保护
电子竞技产品的研发需要较高的成本和较长的周期,当前由于国内的电子竞技企业往往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不足,研发团队的培养也不系统,电子竞技软件人才匮乏;因此,难以独立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市场影响力的电子竞技产品。此外,由于软件门槛较低,很多国内电子竞技厂商都转向争取国外产品的权,很难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6]。同时在电子竞技市场中,电子竞技产品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保护较为薄弱,缺乏相关制度保障,这造成了同质化的电子竞技产品泛滥,影响了电子竞技用户的体验,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统筹与监管。
5.2存在市场进入壁垒,垄断现象严重
电子竞技平台行业存在市场进入壁垒,市场集中度高,行业内大企业的市场权力大,存在极大的垄断,导致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社会产品总效用降低。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 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是指产业内既存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和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7]。进入壁垒包括结构壁垒、技术壁垒、策略壁垒和由法律及行政管制造成的进入壁垒。电子竞技平台的建立对资本量有较高的要求,新建对战平台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种技术支持及各个游戏的授权许可,而新进入的企业在资金和渠道上都较为薄弱。加之政府也存在相关的政策限制,由于是新兴产业其受到文化部、新闻出版署的监管,日常的运营及审批都受到相应的规范,例如文化部颁布的《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其中规定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需要向文化部或省级文化管理部门申请获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并规定申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则需要企业的注册资金不得低于1 000万元,这不仅针对游戏运营企业还包括平台运营企业,增加了其筹集资本的难度,无疑提高了新企业进入的资本“门槛”。
5.3赛事筹办和推广多方受限
近年来,国内电子竞技赛事逐渐丰富,其中不乏政府支持举办的赛事;但一直都在传统的网吧 、体育馆等场所举行,受场地因素制约很大,很难达到期望的效果。电子竞技赛事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参赛选手、赞助商及媒体的参与。首先,国内的电子竞技职业选手普遍面临生存的问题,一些战队因为缺少资金而最终解散。在这样的现状下,很难激励更多的业余选手职业化以增加受众。其次,目前国内电子竞技的比赛主办方拿到的赞助相当有限,赞助商对国内电子竞技市场不够重视。企业赞助资金较少,资金筹促难度较大,使得赛事在规模和质量上受限,从而影响广告推介作用的效果[8]。再者,我国现有的电子竞技媒体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不断发展的电子竞技产业是不相匹配的。由政策原因而导致电视媒体的缺失,目前国内电子竞技行业内的专业媒体主要包括3类: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和视频媒体。由于缺乏权威媒体的关注,赛事无法得到很好的推广,缺乏品牌效应进而导致商业价值和市场价值都大打折扣。
5.4我国电子竞技企业盈利模式单一
国内电子竞技领域公司的运行主要是通过赛事组织和在线平台运营的方式来盈利,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目前,赞助成为我国电子竞技赛事的主要甚至唯一的收入来源,而转播权、门票方面则收入甚微。电子竞技周边产品更是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对赛事的支持度远远不够。电子竞技周边产品是指以电子竞技产品为载体,与之相关的人物模型、小饰物、玩具、食品等实物,同时也包括音乐、影像、书籍等文化产品[9]。这些不同形式的产品,在电子竞技产品周围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按照国外的经验,电子竞技产品周边市场总值一般是电子竞技市场的8~9倍。国内目前电子竞技周边产品的发展与电子竞技产业本身的高速发展不成比例,电子竞技周边产业的发展始终进展不大,尚处于初期阶段。
6促进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对策
6.1依托技术和人才,加强产品自主研发
在产业链中,只有自主开发才能占据主动位置。我国电子竞技产品供应商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是大力开发以中华文化为内涵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且产品质量和市场前景俱佳的国产电子竞技产品。第一,加强科技攻关,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由企业和国家出资,委托高校和科研单位研发电子竞技所通用的基础性技术,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游戏技术和电子竞技软硬件设备。第二,加强电子竞技产品设计与开发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可在大学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培养电竞人才,建立一批拥有高、精、尖的专门性技术,拥有深厚传统文化知识背景,拥有超强创意能力及敏锐市场洞察力的电子竞技人才队伍。第三,加大对创业企业和重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居于核心技术产品创新区位的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鼓励电子竞技企业及其相关单位、人员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登记。每获一项新的授权,可获得相应的奖励。第四,大力支持民族企业和产品,推动民族原创电子竞技产业快速发展,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以法律手段保护创意理念。这有利于我国本土的电子竞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促进整个电子竞技产业的良性发展。
6.2提供资金支持,放宽市场准入
电子竞技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第一,政府为企业提供多渠道的融资服务,建立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资金、市科委、区政府专项资金、风险投资等多种融资渠道。第二,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入电子竞技产业,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扩大和完善电子竞技科技企业、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资金的规模和渠道,鼓励数字娱乐企业联保、互保,引入民营资本和风险投资,大力支持电子竞技企业贷款担保。第三,制订相关税费政策。将电子竞技业列入鼓励类产业指导目录,在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等税种实施优惠政策,加大税费优惠幅度,扶持电子竞技企业发展。一是对政府鼓励的新办电子竞技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免征年企业所得税;二是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三是对电子竞技企业特别是结合环境改造,使用荒地、滩涂等开发建设的经营性体育场所,在土地使用税上给予一定优惠。第四,为鼓励更多企业进入电竞市场,需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营造宽松市场准入环境。相关职能部门应颁布相关条例,建立市场审批机制,完善市场准入体系。
6.3加强对赛事的多方支持
第一,政府扩大对各地区的电子竞技专项资金拨放,用于专门的电子竞技赛事场馆与体育中心的建设,以及一些重大赛事的举办与赞助。随着电子竞技产业规模的扩大化,与相关赛事场馆的建造完毕,陆续进行全新一轮政府扶持。第二,官方规范赛事的举办。有关部门规范电子竞技赛事组织,完善比赛内容形式,注重比赛的现场感和观赏性,积极与国际项目接轨,借鉴国外赛事运作模式,要有引导性地举办更多高规格、高水平有民族特色的精品赛事,扩大国内赛事的国际影响力。第三,完善赞助机制,保护赞助商的利益,鼓励赞助商提供稳定的资金来运营赛事,加大对赞助商的回报力度,为避免赞助商的投资风险提供政策上的支持。第四,政府要搭建好媒体这一重要平台,建立多元化的媒体平台。规范和引导电子竞技专业媒体进行正面宣传,扩大电子竞技的社会认知度。在赛事的报道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赛事视频直播体系,并尝试进一步解除电视禁令,增加传播途径,形成一条完备的媒体传播链,推广电子竞技商业价值的开发。
6.4发展电子竞技周边产业,建立多元化盈利模式
政府制订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发展电子竞技周边产业,促进国产电子竞技周边产品的综合开发、应用和推广,建立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增加产业附加值,使得电子竞技外围产品随着电子竞技赛事这一核心纽带的健全和发展占据更大的市场销售份额,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电子竞技受众对其游戏产品和游戏选手的高度认同,使其在游戏周边内容的消费上相对活跃和积极。开发一些外围产品如电子竞技战术地图、主题衫、小玩具、音像制品、书籍等,取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在为游戏厂商带来游戏以外 丰厚利润的同时,也把游戏同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向制造业、传媒、动漫等相关产业延伸,使企业的核心资产产生利润乘数效应,诞生多个利润增长点,推动整个产业向前发展,从而可以扩大我国电子竞技产业规模,逐渐在电子竞技这个新兴市场获益,而收益与再投入的循环往复又促使电子竞技产业迅速发展,真正形成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机制。
6.5积极培育电子竞技产业孵化器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则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新农村建设成了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建设新农村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投资。[i]但在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农村的基本面貌有了相当大改观之后,新农村并没有真正地发展起来。由于农村收入相对较低,留在农村没有出路,村子里的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建设中的新农村呈现出空心村的状态。新农村是为农民建的,但建设中的新农村却没有农民,这就出现了理论与现实的相悖,也应该引起我们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一、空心村概念的界定
学界对于“空心村”概念的界定存在两种主流观点:一是地理意义“空心村”。如李卫华认为:所谓“空心村”,是指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一些农民新建住宅时,为追求住宅宽敞,在村子外围新辟宅基地建房,造成了村中老宅基地空闲和地闲置,形成外实内空的“空心”村落。[ii]而张昭则认为:“空心村”就是村庄面积盲目扩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新住宅多向村外发展,村庄内部出现了大面积的空闲宅基地的一种特殊结构布局的村庄。[iii]二是人文意义上的空心村。如张志胜就认为“空心村”是指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吸引农村中的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来到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空心化”;[iv]陈旭堂、王舒则更为简单地将在“空心村”概括为“缺乏青壮劳动力的农村社区”论文格式范文。[v]
当前情况下,对于空心村的理解我们应该从两个维度出发:既要显示出其在地理上的状态,又要体现出其人文上的特征。因此,笔者认为:所谓空心村主要是指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和农村资源的有限性所造成的农村内部宅基地闲置或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象。大量农村人口的外流,不仅导致了新农村的“空心化”,更严重的后果便是与之而来的农村的衰落与贫穷。老人和小孩注定承担不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年青人的缺失,给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新农村建设的空心村现状
为了客观地了解北京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2010年12月18日至2011年6月27日,我们先后多次对延庆县井庄镇老银庄村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汇总访谈记录6篇;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问卷回收率96%;男女比例56:49,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北京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对新农村建设成效的评价
对新农村前景的看法
项目
比例
项目
比例
非常明显
4.80%
会让农村有一个彻底的改观
18.10%
比较明显
31.50%
会对农村有些好处,但作用不会太大
42.90%
一般
26.70%
只是一场政治运动,不会有什么改观
25.70%
不太明显
26.70%
不清楚
13.30%
非常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