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广告的文化属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代广告由此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表现领域。它在重视直接推销商品及劳务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树立企业形象、革新消费观念、追求情感交流与哲理思辨,融商品及劳务的宣传与人生的美感体验及价值实现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在展示商品及劳务的物质特性的同时,更具有了一种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现代文化塑造的角色作用。但由于广告艺术所采用的手段和表现形式都是围绕推销商品及劳务以及基于物质体的消费观念这一目的而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广告艺术的审美活动(创造的与欣赏的)在其审美取向上存在着与一般艺术不同的特征。
现代美学原理认为:人类的审美活动即审美创造与审美欣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自由活动,是按照一定的“尺度”来进行的。广告艺术的审美活动,同样也遵循着人类审美活动的一般规律,具有“种的尺度”即审美活动的客观规律和“内在的尺度”即主体的审美标准或审美取向。由此,笔者认为:广告的审美取向是指广告艺术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在进行审美感知、判断和评价时所遵循的审美价值尺度。
正如人类其它审美活动的产生一样,广告艺术的审美活动也是在广告审美主体(广告创作者及其广告欣赏者)与审美客体(所要宣传和推销的商品和劳务及其广告作品)互为对象的审美关系中产生的。广告审美客体(实物性内容及艺术作品)向主体显示出能满足其审美需要的有用性,即显示出能使人愉快的审美属性,而广告审美主体便以自身内在的审美结构,经由审美情感的中介,达成与审美客体对象的审美属性的“同构”关系,由此便产生了广告艺术的审美活动。因此,要了解广告艺术的审美取向,必须首先对广告艺术审美的主客体及其关系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在充分把握了广告审美客体的审美属性、广告审美主体的审美结构及其关系的审美价值特性后,才能对广告艺术的审美取向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广告艺术审美客体的审美属性
广告艺术的审美客体也就是能满足广告审美主体的欲望需要、经由感性的形式表现和确证其本质力量的具有肯定性价值的存在对象,即商品、劳务以及广告艺术作品。
按照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两种不同的属性:自然属性和价值属性。广告审美客体的审美属性,就是以广告审美客体的自然属性即商品的质地、材料、外观、结构,或劳务的方式、过程以及构成广告艺术作品的物质要素如色彩、音响、线条、文字等所体现的属性为依托,用以满足主体审美需要的价值属性,它是广告审美客体的自然属性与广告审美主体发生价值关系的产物。
笔者认为,广告的审美取向就是对广告审美客体的审美判断与评价的尺度。一件商品、一种劳务或一部广告艺术作品,要进入广告创造者和欣赏者即广告审美主体的审美感觉之中,并激发起鲜明的情感与意志指向,其必然要对主体显示出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属性。对于广告审美客体来说,其自身的审美属性包括:
形式美属性
形式美属性源于主体生命运动的韵律,是生命韵律对象化于客体的产物。广告艺术作品,是广告审美主体将自身生命体运动的韵律移注到作品之中的产物。广告审美客体的形式韵律与广告审美主体的生命韵律形成一种“同构”关系,唯其如此,人们才有可能在对审美客体的直观中确证自己和自身的本质,从而获得某种精神性的享受和乐趣。在审美过程中,达到审美愉悦。
意蕴美属性
意蕴美属性表现为一种情感的形式、观念的形式,是主体审美结构中的心理意识层次及社会文化层次在广告审美客体中对象化的产物。形式与意蕴的美的属性对立统一于广告审美客体之中,共同构成广告审美客体的审美属性。这就决定了广告审美取向必须从广告审美客体的形式要素中挖掘出深藏的意味,或者赋予客体形式以一种情感和观念的氛围,以此达成消费者审美需要的深层满足,从而使广告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消费行为,树立人们自觉的合乎人性发展本质状态的消费观念,同时发挥其重要的审美教育及文化塑造的角色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广告审美客体的有韵味、有意味的形式的综合表现,是广告审美取向在客体方位上的必然选择。
广告艺术审美主体的审美结构
审美主体,是指有着内在审美需要、具有审美结构和功能,并与客体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人。追求功利性是广告首先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广告创作者以审美的感觉对广告表现客体进行审美感知、并进入到审美创作的过程中,主体开始遨游于精神境界,顺随情感的导向,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超越,充分享受和表现着生命体自由舒展的韵律与情致。在这种状态下,广告创作者才能在充分揭示广告审美客体的审美属性的同时,移注自己合乎人性自由的情感与观念,从而达到与消费者即广告艺术欣赏审美主体的情感共鸣,使广告所宣传的信息和观念为消费者欣然接受,最终达成其功利性的目的。
广告审美主体的审美结构
现代美学认为:人类审美行为的实现,也就是审美结构功能的实现。广告审美主体的审美结构有如下三个层次:
生理(本能)层次广告审美主体的本能活动与广告审美客体的自然属性构成一种刺激—传导—反应的关系。如果这一过程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适应了生命体的和谐运动与生命力的自由舒展,那么主体所产生的情绪就表现为一种生理上的快适,即;它是广告审美主体得以进入广告审美状态的生理起点。
心理(意识)层次广告审美活动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活动,它是一种具有对象性即指向性的心理意识活动。这种活动包含着广告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联想、想象、移情、体验以及理解等在内的心理意识活动。
社会文化层次广告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审美观照,都是要透过一定的诸如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等等文化意识的“有色透镜”,才能达成对广告审美客体的审美属性的现实把握和深层理解,最终由审美体验进入到审美超越的至高境界。
广告审美主体的审美尺度
由于广告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审美态度、审美感受到审美体验再到审美超越,从而最终达成审美愉悦的心理过程,那么,广告审美主体的审美取向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如前所述,广告审美客体的形式美属性的呈现决定了广告审美主体审美结构中的生理(本能)层次功能的实现,而客体的意蕴美属性的呈现则决定了主体审美结构中的心理(意识)层次和社会文化层次的功能实现。所以,广告审美取向,在主体方位也有着形式和意蕴的二种尺度:
形式美尺度主要根源于主体的生理心理结构和作为自然生命体的活动规律,如均衡、对称、比例、节奏、韵律等,它体现着主体生命体的自由和谐的活动特性。
意蕴美尺度根源于主体的社会文化及心理意识结构和作为社会生命体的活动规律,它侧重于美的形式下所蕴含的社会意义,直接和间接地与社会功利目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其他社会理性观念相联系。
此外,做为广告审美主体,在其审美取向上还表现出一些独特的方位尺度。
首先,广告审美客体形式要素的个性强化体现是引起广告审美主体选择性注意的关键尺度,标新立异是广告达成目的(促销的与审美的)的关键因素。
其次,广告审美客体的形式因素在讲究其合目的合规律的感性呈现与韵律组合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其象征及比喻意味的关联组合,由此超越形式意味的个别性孤立体现,追求整合的关联意味,以满足审美主体联想、想象以及理解的审美心理活动的需要。所谓形式的整合,一方面指广告审美客体自身形式要素在象征及比喻意味上的合理搭配;一方面指广告审美客体与外在于客体的某些形式要素在象征及比喻意味上的合理搭配。
再次,广告审美客体自身形式要素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的把握,以及外在于客体却与客体有着某些内在联系的情感氛围的刻意塑造,是广告表现与欣赏过程中满足广告审美主体、经由移情的方式、以达到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的审美愉悦的重要手段。情感诉求是当代广告的一个重要审美取向。情感,实质上是一种审美的价值评价,它自身就具有很强的尺度性意味,客体的审美属性与主体的审美需要之间结构同构与否,必然引起审美主体情感上的不同反应。同时,情感又是审美主体由审美感知向审美联想以至审美超越跨跃的绝对中介桥梁,没有情感的介入。感知所得的表象运动永远是沿着逻辑概念的路线前进,而无法进入以形象想象为思维特征的审美领域。
最后,广告审美客体中的文化因素的强调和有机加入,是广告审美主体赖以达成审美理解和审美超越的重要基础。文化塑造也是当代广告的一个重要审美取向。一方面是由于广告审美主体审美结构中的社会文化层次功能实现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广告作为一种商业文化的体现形式,具有了社会亚文化的本质属性。作为一种商业文化,广告中的文化要素是全方位的,但主要集中在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流行时尚、生活方式、人格塑造等等方面,其中民族特性的审美文化表现是这一文化取向的重要分支。
综上所述,广告表现中的个性化、象征性、情感诉求及文化塑造(含民族化体现)等内容是广告审美取向在主体方位上的必然选择。
广告艺术审美活动中审美关系的价值特性
审美关系,是指在人类的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审美需要、审美结构与客体的审美属性之间结成的一种“同构”关系。
现代美学认为:审美客体之所以对主体显示出它的审美属性,在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表现出一种审美需要的价值关系。这一价值关系反映在人类的意识里,便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审美主体对自身的一种自我价值取向和设定,如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崇高理想的信仰和对完善人格的向往等;一是审美主体在其自我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对审美客体的一种价值选择和评价,包括审美感知、想象、判断及审美理想和审美超越等,审美关系的价值特性就反映在价值特征的属性与满足价值,即取向之间的“同构”意义。
马克思在分析人类劳动时曾经指出:“只有当物以合乎人的本性的方式跟人发生关系时,我们才能在实践上以合乎人的本性的态度对待物。”审美,作为一种价值态度,它必须是以合乎人的本性作为它的价值尺度和取向。审美的尺度或取向,从本质上说,就是人性的尺度或取向。而所谓人性,就其本质的意义来说,就是生命自由的特征。“一个种的全部特性,孙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所以,审美取向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类最高价值即自由生命的实现,也就是广告审美取向的本体意义。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三联书店,1987
2.马谋超.广告心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广告;传媒;属性;大众文化;影响
一、广告的传媒属性
第一,广告是一种文化载体。大众文化从其定义上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大众文化涉及到大众媒介这一独特的物质形态,而广告作为其中一项内容对大众具有很强的作用。广告的首要作用是传递信息,无论其所传递的信息对大众来说是必要的还是非必要的,其信息本身蕴含有价值取向和行为导向的因素。广告传递的文化信息主要以各种文化符号的形式存在,比如文字符号、图像符号以及声音符号等。无论哪种符号形式,广告都在传递着一种文化信息,反映了社会的习俗和价值观等内容。从广告的文化属性来看,广告本身不是物质产品,其是精神的产物,通过物质的形态来带给大众某种精神和感官上的刺激。由此可以看出,广告和大众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二者具有基本相同的文化背景。在大众文化中普遍存在一个共同价值,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可,而广告的文化属性要求其能够最大限度地靠近这一共同价值,否则会违背大众文化的发展要求。第二,广告是一种经济载体。广告除了具有文化属性外,还具有典型的经济属性。在日常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广告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显著作用。广告在通过商家的处理和加工后被赋予了一定的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一种可以推动社会再生产的工具,能够通过其影响力持续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带来的巨大利益成为商家们共同追逐的对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广告的制作和传播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通过提供市场信息商家们能够获得经济利益。广告的受众受到其影响而采取相应的消费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广告在起到经济作用的同时需要注意其能够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否则这样的广告传播行为是失败的。第三,广告是一种政治载体。广告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不是盲目的,而是经过加工和筛选之后进行传播的过程。其背后的主导因素是社会普遍价值观。广告的存在离不开社会大众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土壤,脱离了这些因素,广告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实际的存在意义。任何广告在传播之前都要确定好其政治倾向和价值态度。大众在消费广告文化时,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因此,广告这种政治载体需要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
二、广告传播的影响分析
1.广告传播具有广泛的积极影响第一,大众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和内涵,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广告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是以通俗化的信息符号进行的,而且广告所关注的文化内容往往是与大众实际生活最贴近的。好的广告能够充分迎合大众心理,获得大众的喜爱,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广告数量的不断增多和形式的不断丰富,大众对于广告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广告能够拥有创意,能够带给大众充分的新鲜感。因此,很多广告力争通过创新来满足大众的口味。其中不乏一些精品的广告。这些广告不仅依托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且在其基础上融入了新鲜的时代元素,将传统文化和社会潮流结合起来,带给大众更加亲切和认可的感觉。另外,很多商家借助广告来实现引领社会潮流的目标,不仅刺激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掀起了一股潮流风尚,给予大众强烈的时代感。因此,广告可以极大地丰富大众文化并促进大众文化的发展。[2]第二,广告的使用需要一系列的物质投入和技术投入。不仅商家需要通过广告来提高产品的影响力从而获得商业利益,大众媒体也需要利用广告来创收。首先大众传媒将广告的时间段通过竞标的方式销售给商家,然后商家利用有限的时间将大量的信息压缩传播给大众。试想,如果没有广告这项媒介,大众传媒很难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生存下去。另一方面,商家没有广告作为传播商品信息的媒介,其商品很难给大众形成深刻的影响,也不利于其商业竞争。因此,广告的物质价值在于它是大众传媒重要的物质技术来源,其精神文化价值在于它能够带给大众丰富的精神和文化作品。随着社会市场的发展和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速,广告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内容的丰富与创新。[3]第三,广告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和手段能够在社会中传播和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容。在所有的信息媒介中,广告依靠大众媒体这一有效便捷的形式能够在极大的范围内传播信息,所以其影响力是非常广泛和普遍的。有很多广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众人皆知。这得益于广告传播的媒介。因此,积极地利用广告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传播,能够带给社会和大众积极的影响。我国是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国家,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思想激烈碰撞的今天,利用广告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和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广告商在利用广告增加商品影响力的同时,加入正面的良好的道德元素,不仅可以赢得大众对其产品的认可,还能够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风尚,从这一方面来说,广告具有非常强大的积极影响。
2.广告传播具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第一,广告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往往是以牺牲大众的时间以及空间为代价的。[4]在接收广告信息的方式上,大众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通过电视等电子媒介来接收,二是通过实体广告来接收。虽然这两种接收方式存在差异,但是具有很多共同特征。无处不在的广告传递给大众的信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广告的文化信息,另一类是纯粹的商业信息。绝大多数人所接收到的广告信息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信息,这对于大众来说是不太积极的,因为这类广告很容易影响大众的消费观念,造成大众消费结构的单一化。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观众在消费时非常容易受到某类广告的影响而产生相应的消费行为,虽然这有助于商家赢利,但是不利于社会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另外,大众在广告中并没有获得多少有益的广告文化,主要是被动地接受广告产生的消费观念。这对于广告文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第二,广告容易对大众形成错误的物质消费引导。上文已经论述了广告由于其特性很容易对大众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虽然其积极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其消极影响同样也是巨大的。一些广告商在利用广告宣传产品的过程中,为了加强营销效果,往往故意夸大和凸显产品的价值,这样很容易对大众产生错误的消费引导。在某种广告长期的影响中,大众非常容易混淆广告中的虚拟状态和现实的生活状态,造成一些群众盲目追求广告中的理想物质世界,形成错误的消费观念。另外,大众文化本身就具有娱乐的属性和消费的属性,广告的刺激容易把大众带入到虚拟的物质精神世界。第三,广告在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浪费大众许多时间,不利于大众文化的传播。当前由于广告的商业属性越来越明显,广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容易影响大众的心理,有些群众一提到广告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于他们来说,广告是强制性的,而大众对于这种强制性是有比较明显的抵触情绪的。大众文化的传播需要广告,但是要注意广告的文化属性和现实条件,不能以牺牲广告的内涵和大众的时间来单纯地追求商业利益,否则会引起大众的反感,适得其反。[5]
三、广告正确的传播原则
第一,广告传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广告作为大众媒体的一种形式,最需要的是它能够带给大众正确的价值导向。广告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正确和全面的原则,能够科学反映产品的信息,尊重大众的产品知情权。[6]如今多如牛毛的商业广告中,能够真正坚持全面正确反映商品信息,并且能够带给大众文化营养的广告如凤毛麟角。大众普遍对广告产生了较强的反感情绪,造成有些优秀的广告制作也被其影响而受到大众的忽视。很多商家在进行广告宣传时极力寻找新鲜点,有时甚至违背了社会普遍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这是非常不足取的。当前在明星代言的风潮中,很多商家从广告中获得了大量的利益,却忽视了广告可能会给大众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很多药品食品类的广告,商家为了扩大产品的影响力邀请明星代言。由于明星巨大的影响力,很多群众购买了其代言的产品。而实际上该类产品和其他同类产品并没有实质的区别。更严重的情况是某些产品出现问题之后,不仅会影响该类产品的销量,还会影响明星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广泛的不良影响。[7]因此,广告的传播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要能够贴近大众生活,反映社会文化。做到这一点,我国党政机关的宣传部门要加强管理的力度,合理地引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于偏离正确价值观的广告行为进行认真处理。社会大众提高监督意识,对于不符合社会主流思潮和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告行为进行举报。总之,广告传播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担当起相应的文化责任,引导广告沿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广告传播要具备正当的娱乐性。广告作为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工具手段,本身就具有大众文化的部分属性,即娱乐性。大众文化的娱乐性是中性的,经过合理的引导大众文化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影响,而不加以管理,任其发展,很容易偏离正常的文化轨道,形成庸俗的文化。广告的娱乐性要在娱乐的同时保持正确的方向,不能以娱乐的目的而娱乐,否则容易形成虚浮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具有审美功能,如果合理利用广告的娱乐性,能够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促进大众文化的良性发展。而错误的消费观念会引导大众文化审美走向歧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需要一些娱乐节目来缓解大众的生活压力。很多人拥有的休息时间比较少,接触到广告的机会多,娱乐性强的广告会充分吸引其注意力。如果广告的娱乐性能够在缓解压力的同时给予他们一些正能量,这是非常有利的。而大部分情况是许多广告完全是为了商业利益而进行的娱乐性活动,对人们没有丝毫正面的影响,并且容易误导人们的消费观念,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很多商家为了追求广告效果和收视率,采取一些极端化的手段来扩大大众影响力,其他商家也跟风效仿,造成广告普遍质量低下,内涵缺失,不良影响增大。所以,提高广告的素养和文化价值,在保留其娱乐性的同时赋予其更多的审美元素,引导大众审美活动的方向。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要求广告文化能够坚持正确的思想理念,符合文化发展的趋势,做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给群众带来便利。广告传播要满足大众的娱乐要求,同时要坚持正确的娱乐立场,促进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第三,广告传播要保留文化底蕴。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对于商业广告进行过一番评述。他认为广告是商业经济的必然产物,广告对于刺激大众消费具有强大的作用。但是广告传播本身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两方面的,既能够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促进大众文化的发展,也可能存在着不良的思想内容,误导大众文化。因此必须能够贴近大众生活,反映社会文化。
要合理地利用广告,避免广告将大众消费引向错误的方向。而要保证广告朝着有利于社会经济良好健康发展的方向发展,需要赋予本身足够的文化底蕴。只有保留文化底蕴的广告才具有真正的商业价值,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广告的文化底蕴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有着共同的特征。首先,广告的文化底蕴是社会共同经验的结晶,代表着社会的共同理想,具有凝聚大众的作用。其次,广告的文化底蕴必然存在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方向,能够影响大众的审美观和道德价值观。再次,广告的文化底蕴具有统一的文化精神。广告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独特鲜明的文化品格。如果广告缺失了其文化品格,就会流于形式,成为文化垃圾。广告文化的品格是积极的和健康的,同时也是普适的,能够影响大众的精神面貌。因此,我国的宣传部门需要更加注重对广告的审核,鼓励具有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的广告活动,反对纯粹的虚浮的容易给大众造成不良影响的广告活动。要净化广告领域,给大众良好的精神洗礼,让大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接触到正面能量。
四、结语
本文首先说明了广告的传媒属性,然后对广告传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广告正确的传播原则。广告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经济载体,同时还是政治载体。广告传播具有广泛的积极影响,同时具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广告可以说时时刻刻起着作用。但是随着广告文化属性的削弱和商业属性的增强,广告引导大众的方向逐渐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不仅占用了大众文化传播的时间,还引导大众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广告传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具备正当的娱乐性,要保留文化底蕴。要能够贴近大众生活,反映社会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殿元.对广告文化批判若干问题的思考[J].新闻大学,2010(03):119-125.
[2]朱大印.浅谈广播电视对大众文化的影响[J].魅力中国,2010(07):45-47.
[3]杨剑龙.应关注大众传媒的误导偏向[J].探索与争鸣,2008(06):299.
[4]蔡艳山.大众文化视野下的广告文化[J].新闻爱好者,2009(14):90-91.
[5]陈玉林,王永明.广告传播对大众文化的影响探析[J].科技传播,2015(10):78-79.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9-0018-02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各个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随之而来的户外广告更是铺天盖地,成为现代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户外广告的类型、质量形形,不乏有些是有创意的,能够给大家带来视觉享受,但是也有很多恶劣的广告,让人心生厌恶。因此,协调户外广告和城市环境之间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
1 城市中的户外广告
广告以其独特的文字、图形、语言等视觉符号向大众传递着信息,是大众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今,广告早已不是单纯的传递着广告文化信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社会迅速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一方面在加大力度研发高新产品,另一方面也在广告投入上倾注了比以往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以得到更广泛的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各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千变万化的户外媒体,都在广告这个大集市上崭露头角。比较突出的是大中型城市,在我们四周,随处可以看到大街小巷里迎面而来的就是以各种表现形式所呈现的户外广告,这就说明广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也融入到了我们所生活的城市。
城市的公共资源是户外广告存在的必要条件。户外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户外媒体,从广义的方面来说,是指所有存在于开放空间的媒体载具,主要包括交通设施和建筑环境等。例如机场内外看板,火车、地铁、船舶的停靠站,车体内外,收费站,加油站,以及球场、商场、大楼等建筑物的外墙及公交车站等。它与杂志、报纸、电视、广播并列被称为几大媒体。
2 户外广告的属性分析
媒体作为承载广告的介质,只有充分认识到各种媒体的自身优势与劣势,才能针对不同媒体发挥相应的创造力。当我们关注户外广告时,首先需要深入的了解户外媒体,因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性质直接影响着广告信息的表达方;同时,广告的创意形式也不断开发着户外媒体的种类。
首先,从户外媒体的运营方式层面看。户外媒体具有显著的立体空间、城市建筑、文化传播三大属性。
①立体空间属性。大多户外媒体仍是以占有特定空间为前提而存在的。从大方面看,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大的载体时,这种空间优势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户外广告的创意完全可以与传统的电视、报纸广告等传统传播媒介不同,他不仅可以实现平面化的表现,而且完全可以利用立体空间,实现广告创意自身的突破。
②城市建筑属性。户外媒体在是一个城市的附属品,他依附城市建筑而存在,所以,它必须处理好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问题。这首先涉及到户外媒体在城市中的安排位置和自身表达手段的设计,其次利用建筑和空间所做的广告创意。
③文化传播属性。广告大多带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属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户外广告的文化属性才逐步显现出来并被世人所接受。除了具有与生俱来的广告商业属性外,它有拥有的艺术属性也逐渐被深化。户外广告能够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通过提高自身的艺术涵养来提升这座城市的文化品味,通过增强户外广告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给人们带来积极的文化影响。
由此看来,户外广告想要寻求长远的发展,就必要达到商业需要与艺术表现的平衡,公益性与功利性的平衡。
其次,从传播特性看,户外广告具有视觉化、动态化、单纯化、环境性的特征。
①视觉化。虽然户外媒体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但其表现形式还是以图像为主,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静态的还是滚动的电子屏,还是一种以视觉感官为主的媒体,声音在户外媒体中的应用还是少之又少。
②动态化。在户外,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看有没有什么吸引眼球的地方能够留住行人的脚步。在很多的公共场所,人们接收广告信息的状态都处在运动中,这是因为户外广告传播的有效性往往跟人们与广告的相对静止时间成正比。
③单纯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户外媒体所展示出的动态化,视觉化特征,决定了传递信息的方式必须快捷且有效。调查显示,消费者收到的信息量和画面所表现的信息量成反比。通俗点说,画面呈现出来的越复杂,人们就会觉的越烦,能够记住的东西就越少;画面东西越少越单纯,消费者能够接收到的信息就有可能越高。
④环境性。户外媒体以城市环境和周边环境为背景的。长时间以来,人们在追求户外广告表现的同时,严重的忽略了户外媒体的环境性,这一现象不但严重削弱了户外广告的表现效果,同时也严重的限制了它的表现空间。
3 户外广告的设置现状
由于户外广告在城市空间环境的地位日益凸显,因此,户外广告必须与城市环境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体现其社会价值。合理设置户外广告,要求首先要和城市最基本的空间环境相协调,更要与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相融合。所以,在对户外广告进行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广告内部元素如视觉表现,以及目标消费群体对广告内容的接受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户外广告与城市环境的和谐相处。城市空间是孕育户外广告土壤,也就是说,户外广告必须要依附城市空间环境才能发挥其传递信息的功能。所以说,户外广告既要与城市的整体规划、风格相一致,体现城市景观环境面貌,同时也要从大小、比例等方面与环境相配合,共同服务于人们的生活空间照顾人们的视觉感受。
在中国,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国际大都市的户外广告形式和类型是相对丰富和完整的,充分体现了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气息。但对于大多数的二三线城市来说,户外广告由于缺乏相应的控制和管理,对城市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污染了城市的视觉环境,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策是影响和制约中国户外广告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户外媒体的媒介价值逐年上升,由于国内外知名广告公司实力雄厚,在招标或者拍卖时,众多规模不大的广告公司只能受到大公司的排挤。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和经济干预,广告行业在调整平衡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监督方面,总是不平衡的。所以,目前,整个户外广告行业总体上仍一盘散沙。结果就是小公司规模上不去,只好长年在原地打转,无力发展。
②户外广告本身的内容、形式单一。小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往往没有足够的资本注重广告的质量,导致户外广告本身造型缺乏美感。比如路面和绿化带的广告牌造型各异,灯箱等视觉元素大小不一的比例与环境不相称。有的户外广告用料不注意材质的环保系数,造型工艺水平不高。而有的广告牌铁架长期在外,年久失修框架,慢慢形成安全隐患。
③广告画面图像信息滥而不精。低劣的设计和不协调的色彩,使众多户外广告变成了眼花缭乱的“视觉垃圾”。商业门面的招牌与广告牌的功能不明确,一些商家把本该明示商店名称的招牌变成了介绍产品种类的广告,信息泛滥,对城市的视觉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4 户外广告与城市协调发展策略
户外广告与城市环境逐步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科技、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水平。要做好城市的户外广告,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立相应的保障政策和法律依据。要改变目前户外广告混乱并且无序的状态,需要有关城市职能部门,参考广告法规和行业自律条例,制订出相应的城市规划与户外广告发展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制定科学且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依据和实施标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②户外广告要与城市建筑的和谐统一。建筑是构成城市实体环境的主体要素。所以,在设置户外广告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中建筑物的位置、规模、色彩、形式、材料、肌理等等。所设计的户外广告,其规模、造型、色彩、材料、创意表现都要与建筑物相适宜。
③户外广告要与环境空间的和谐统一。道路空间是由建筑物、绿化带、公共设施等构成的环境综合体。其环境质量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环境理念。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一部分,设置在道路两旁的户外广告,要比设在建筑物上复杂的多。不同的街道有其不同的风格,所以,在道路两旁设置户外广告时,要注意广告的造型、内容、色彩,要与道路两旁的风格相呼应,也要与道路空间的背景建筑物相呼应,从而使户外广告在传递信息时,还能充当城市街道景观要素的美化者。
④户外广告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人文环境是指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由道德、情感、法律、哲学、艺术、民族传统等精神内容形成的一种文化环境。户外广告在传递信息时,集中体现了其“为人而设计”的本质特征。广告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文化衡量与人文关怀。作为面向大众的信息传播媒体,户外广告是有责任反映并传播这种人文关怀,加大对社会公共利益这方面的关注,把户外广告深切的融入到城市的人文环境中去。
5 结 语
户外广告的整体发展趋势应该是全盘规划,宏观控制。采用科学的态度,合理安排布局,强调并规范广告行为,净化广告空气使其遵循“公共秩序”。充分把握媒体的组合优势,把户外广告的传导功能发挥到最极致,以适应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升整个城市环境的新风貌,营造一个与现代城市建设、城市生活相适应的优美而健康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 高显宗.户外广告漫谈[M].沈阳:沈阳人民出版社,2000.
(二)运用鲜明色彩鲜明色彩是朝气、阳光的象征,所以鲜明的色彩适用于年轻群体,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应用鲜明色彩可以吸引年轻人的注意。例如:绿色是生命、环保、健康的体现,所以在进行环保广告设计时可以选择绿色系,便于提高广告的宣传力度。红色是激情、活力的象征,所以在广告设计中加入红元素,可以彰显广告的活力好热情,且红色是比较显眼的颜色,所以可以有效地增加视觉敏感度。总体来说,鲜明的颜色可以使人心情积极向上,从而更好地接受广告的信息传递,便于提高广告的使用价值。
(三)运用华贵色调和冷色调色调的华贵可以提高产品的档次,所以一般商家都喜欢应用华贵色调衬托商品的品质。一般情况下,华贵色调偏冷色调居多,例如:深灰、典雅黑通常被用在电子产品广告上,有利于凸显产品的高贵感。以及暖色系中的原木色,通常用于高档家具广告中,体现原生态感觉,从而给人大气古朴的感觉。此外冷色调还常被应用到餐具广告中,个人一种稳定、清爽的感觉,从而该消费者安全健康的印象。
二、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一)符合产品的属性产品属性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每个人心中对颜色都有基本的认识,例如:红色不能出现在悲观场合等常见习惯,导致每种产品都有自己的颜色属性。所以在广告设计前,设计师要充分的了解产品的属性,才能提高产品的特有价值。并且不同产品所要体现的重点是不同的,例如:哇哈哈纯净水的广告定位是“我的眼里只有了你”,所以必须要使用纯洁的颜色,才能体现水质的纯净。而农夫山泉的定位是“自然、原生态”,所以在广告颜色选择上就可以使用绿色体现健康和生命力。因此广告产品的属性对颜色的依赖性较强,所以产品的属性为设计时很好地提供给了设计方向。
(二)符合地域配色习惯地域差异在色彩中的体现比较明显,因为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对颜色的选择习惯不同。例如:中国人将红色作为喜庆的标志、以黄色为权贵的象征,而西方国家结婚时一般穿白色礼服,体现纯洁,所以不同地域对颜色的理解不同。且受环境、、风俗习惯的影响造成不同地域的人们对颜色的选择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详细的掌握地域特征,才能提高消费者对广告的接受程度。且由于广告是作为大众传播出现的,因此在颜色选择上必须要尊重消费者的文化风俗,才能提高广告的亲和力。因此设计师要综合的考虑地域因素对色彩的影响,并尊重地区的文化特征,才能收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三)符合色彩配置的和谐统一和谐统一的颜色何以给人平衡感,否则会想的画面很突兀。因此在颜色搭配时需要掌握颜色的对比度和饱和度,并保证画面和谐统一,才能提高广告的整体效果。由于设计师大多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所以在颜色选择上往往大胆、夸张,虽然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却缺脱离了广告的目的。因此广告设计必须要遵循色调原则,才能起到意外收获,所以,必须要结合产品的设计风格和使用功能,正确的选择颜色,例如:食物广告可以使用暖色调,便于提高食物的新鲜感,从而有效地提高食欲。如果食物广告使用冷色调,会给人一种变质的感觉,不仅不符合食物的原始特征,还会使得画面缺乏真实感,从而无法给人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
引言
进入感性消费时代以来,广告作为消费引导者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与行为,也在潜移默化的创构着人类新的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在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传播以受众为导向的今天,广告作为诱发、引导消费欲求的工具,如果对广告受众心理知之甚少,将很难发挥其应有的营销效应,只有把握住受众的心理,并得到其认同,才能提高广告信息的交际效率(陈汝东,2001),达到预期的效果,即“没有卖不好的产品,只有搞不好的广告营销”。
广告的认同性理论
通常认为西方修辞学是用言语说服他人的学科。“修辞的主要目的是唤起受众的情感,改变他的态度并诱发行动”,“说服”被认为是古典修辞学的核心概念,“修辞是用来说服的言语”(西塞罗)。但是新修辞学的重要代表博克(K.Burk)认为:旧修辞学的关键是“有意说服”,新修辞学则应有所继承和发展,强调“无意识的认同”,并提出了“同情认同”、“对立认同”、“误同”的观点,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无意识是认同最重要的特征”,博克认为,与“说服”指向明显的、直接具体的目标不同,“认同”更包含一些间接、深层次或无意识的内容。
“哪里有劝说,哪里就有修辞”(邓志勇,2008)。作为劝说的艺术,修辞为广告提供了手段,“通过言语产生一种对受众心灵施加影响的支配权力”。但是广告要想改变受众的想法是比较难的,它不仅需要动用全方位的各种象征手段,还需将“修辞性”巧妙地隐藏于质朴自然的语境中。因为“说服-认同”的双方是互动的,广告主需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关心他们的情感,减少隔阂,并努力建立与受众在价值观、兴趣、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共同点,这样才能增大受众的认同性,从而诱发购买行为(么光晰,2011)。因此,“广告语已成为当代最具文化遮蔽性与影响力的语言形态”。
虽然消费者掌握“认同”的最终购买权,但这只是这场互动的表面优势。广告作为当代商业营销的主要手段,其背后不仅具有强大的公关团队(对受众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分析),而且把持了最具渲染性的大众传媒,获得了至关重要的“话语权”,制造出受众难以逃脱的、广泛的广告语境,“日益数字化的大众传媒将广告形象演绎得极为逼真,臆想性的消费体验犹如亲身经历”。修辞者与受众之间的这种不平等的权力甚至让人类学家弗里德曼感言:“在世界系统范围内的消费总是对认同的消费”。
广告的文化属性
虽然广告是推销性的商业经济现象,但是它也表现出一定的文化性,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特别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研究广告的文化属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广告除了推销商品(或服务)的品质、功能作用外,常常还带有更多的意识、价值、文化等“附加值”,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左右人们的消费观念与行为模式。
另一方面,“任何广告无不带有社会文化的痕迹”,文化是一切广告创作的来源与基础。任何成功的广告往往都是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广告创意要尽可能地针对受众特定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制度乃至等诉诸不同的修辞策略,最大限度地形成与消费者的良性文化互动。“跨文化传播的广告创意最根本还在于准确的文化定位。”日本三菱汽车广告在文化属性方面的表现被认为是一个经典案例:三菱公司在向美国市场推销其产品时模拟美国独立宣中“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这则名言创作了“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的广告词,在其挺进中国市场时又借用中国人喜爱千里马的传统创作了“古有千里马,今有三菱车”的对偶句。
广告“修辞性”的效果也决定广告内容所承载的文化潜质。广告受众对广告的理解是能动的,他们会以其自身的文化结构对广告的文化形象做出解读,因此,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影响下的广告受众对广告的认识是不同的。虽然宝洁公司“佳美”牌香皂广告“男士当面赞美女人的美貌”在欧美国家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男女交往方式相异、民风相对保守的日本市场却遭遇了惨痛失败。同样,“龙”在东方被认为是神圣、图腾的象征,但“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却被代表着邪恶的化身。即使是与中国有着同样文化渊源的日本,丰田汽车的霸道广告想以挑战“象征庄严与等级”石狮为创新,但是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其在中国受到了极大的抵制。
广告的认同性分析
中国历史悠久,可供选择的本土文化元素内容丰富而浩瀚:武术、京剧、饺子、筷子、旗袍、长城、女娲造人、精卫填海……都是中华民族特定民俗文化的记忆和脉搏(朱维理等,2008)。通常认为中华民族深受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的熏陶,思维方式较为委婉,推崇含蓄美,表现出更多的群体与等级取向,注重血缘及伦理关系的和谐,因此,“喜庆和谐、妻贤子孝”在中国广告中经常出现(杨婿岚,2012);然而,西方人的逻辑大多承袭于苏格拉底的“三段论”,善于逻辑推理,思维直线式,鼓励个体取向,注重人格尊严,崇尚独立自主与冒险奋斗,耐克公司的广告语直截了当—“just do it!”
(一)实用认同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认为公众购买产品首先是基于产品的实质利益。如果商品不能为消费者提供使用价值,满足消费者的实用需求,那么任何商品都是难以卖出的。实用认同迫使生产者主动确保商品的品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华民族深受几千年的封建束缚,“传统农耕文化、小农思想、儒学熏陶”孕育了国人注重实际的务实精神与求真性格,与西方推崇“自由浪漫、热情奔放”迥然不同;加之,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压力重,因此,具体到消费上,国人更倾向于“重积累、轻消费;多储蓄、少消费”,即使购物也十分注重实惠与性价比,看重物美价廉与实用价值,所以,广告设计只有真正探寻到中国人的这种消费者心理,立足其务实求真的审美心理,才能获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同。高级住客会所与别墅豪宅类的房地产广告对广大普通消费者的吸引力肯定不及普通商品房价格波动的关注度。
(二)情感认同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普遍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市场保障机制的健全,使得消费者的放心度大大提升,人们选择商品时开始不再把产品的质量、功效等实用价值作为消费的首选,特别是进入感性消费时代以来,人们的消费心理,尤其是中老年群体,愈发看重商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追求感受的独特性,看重符合自己生活方式、彰显自己文化品位的商品,“身份可以通过消费方式表现出来,即消费方式反映身份地位”。
在感性消费时代,人们消费那些含有文化内涵与艺术含量的产品,看重商品所代表的象征性意义与表现能力。法国社会学家波德里亚认为:消费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与生产活动相对的、对于产品的吸收与占有(盛宁,1996)。“面对广告,受众不仅解读其中的商品与服务信息,而且解读它所提供的价值观念、消费理念以及现代生活范例”(宋玉书,2005),因此,面对现代消费者,广告创意须要融入一定的文化内涵,表现出诸如:个性魅力、轻松休闲、流行时尚等现代生活理念,从而获得受众的认同。
美国著名消费者行为学家MR·所罗门认为:“许多消费行为方式的改变都是由年轻消费者推动的”。在中国,当代青年逐渐对西方文化追求“个性表达、自我表现”越来越认同,可口可乐初入中国市场时的谨慎:“可口可乐添欢笑”(1979)已被引领时尚、张扬个性的“要爽由自己”(2004)所取代,现在广告已不再停留于对产品功能的述说,引领文化与个性已成为普遍的共识。
(三)文化认同
每个民族都有其相对共同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获得其文化认同是一个广告成功的必要先决条件。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教授孙英春认为:文化认同是来自于不同文化群体对其文化及其与其他文化关系的评估和判断(孙英春,2008),表现出肯定性、归属感、忠诚度以及发展变化性,而文化认同的目的在于寻求同一性、稳定性与持续性(赵燕霞,2013)。通常认为,价值观是一种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文化认同体现了文化群体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因此,受众民族文化是广告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凭借其广泛的文化认同性可以为广告提供亲切的感性形象以及更多的文化附加值,从而更易获得受众的认同。“广告创意惟有切中受众文化心理认同,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表现出丰富的色彩。中国传统文化倡导重人轻物,崇尚安宁与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反映到广告创作上更为欣赏自然唯美的静态诉求,孔府家酒一句“天地之间人为贵”,唱出了儒道精神的精髓;其次,中国人崇尚礼仪、讲究孝道、重视亲情人伦,所以“家观念”经常在广告中得到反复强调,“过年常回家看看”,“今年孝敬咱爸妈还送富硒康”。此外,与西方人相比,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皇族统治及儒家意识形态的教条,中国人普遍具有较强的权威意识,更注重权威的认同性。“正宗”、“祖传配方”、“传统工艺”、“宫廷专贡”、“权威鉴定”、“通过ISO认证”、“国家优级产品”、“奥运(或宇航员)唯一指定用品”……都是以把握了国人的这种“相信权威”的心态做出的宣传侧重点。
因此,广告传播需要考虑受众目标的本土文化与风气习俗已得到了跨国公司的普遍认可。福特汽车穿上了唐装向中国人拉近距离;Cocacola由“口渴口蜡”改为了众所周知的“可口可乐”,而且在以后的广告中大胆融入了福字、中国节、对联等中国文化符号。麦氏威尔咖啡Good to the last drop翻译成了“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宝洁公司的Pampers尿布译为了“帮宝适”,Estee Lauder(译为:雅诗兰黛)和Avon(译为:雅芳)也因为恰如其分的译名而取得了国人的普遍认同。1991年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时调查发现中国家长对孩子表现出极大地关爱,总是尽力去满足孩子的要求,于是他们一直锁定儿童消费市场,抓住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大造声势以吸引青少年的光顾从而获得了不菲的收入,北京奥运期间,麦当劳更是抓住机会,直呼“我就喜欢中国赢”,获得了很多中国消费者的强烈共鸣。
结论
广告,实质上是一种说服。西奥迪尼在其巨作《影响力》中提出了让人顺从的六个原理: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以及短缺(罗伯特·西奥迪尼,2006),然而,现代消费者更有主见、更有个性,传统的灌输式广告已经很难唤起其购买欲望,因此,把握受众的文化认同机制,将受众的文化观念融入广告创作,利用广告的"修辞性"魅力突破消费者的心理认同过滤层,将可以为商品的广告营销获得显著的成功。
1.陈汝东.认知修辞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2.博克.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M].常昌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邓志勇.伯克修辞学思想研究述评[J].修辞学习,2008(6)
4.么光晰.对目标受众身份构建的解读与反思[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10)
5.朱维理,杨丹.关于创意本土化的观点和方法观[J].现代广告·学术刊,2008(6)
6.杨婿岚.当代广告传播中的意识形态[J].当代传播,2002(1)
7.盛宁.鲍德里亚·后现代·社会解剖学[J].读书,1996(8)
8.宋玉书.广告的文化属性与文化传播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9.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