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个人学历提升

个人学历提升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个人学历提升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个人学历提升

篇1

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时期。能否在21世纪以富强、文明之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关键取决于学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大学生正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健全大学生人格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艰巨任务。而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恢复人的本质与价值的特殊实践方式,它能将人格各要素统整协调起来,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

一、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健全人格魅力的重要性

(1)体育运动有助于人的智力发展。研究表明,有氧运动有助于人类大脑供血和改善微循环,使机体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细胞获取更多的氧气。体育运动能使人的右脑得到充分锻炼,增强人的记忆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体育运动还能体高人的脑力劳动效率;促进人的大脑兴奋和增强人的抑制能力,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性和灵活性。实践证明,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中,能早早地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他们长大以后,更有可能成为思维敏锐、身体健壮的人,对于他们完美性格的形成将起到积极作用。

(2)体育运动培养大学生的公正精神。参加体育运动能培养大学生公正、平等的思维意识。各项体育运动的进行都是在公正、平等的原则下进行的,不允许任何人搞特权。特别是在体育比赛中,所进行的赛前体检、赛后复查、有关部门制定各项体育动的运动规则及裁判规则等等一系列的措施,都是为了体育运动的公正、公平。在大学生长期在公正、平等的环境下进行体育运动和比赛,能培养自己公正、平等的思维意识。走向社会以后,他们仍以公正、平等的心态面对一切,胜不骄败不馁,从而达到预想目标。由此可见,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培养他们的公正意识尤为重要。

(3)体育运动可以培养沟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情商。情商能更多的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一个人与他人的交往能力,是一个人情商的具体体现。在天津和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座谈时指出,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的能力。目前在我国,许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十分渴望与同伙伴交往。但又往往因羞涩、对对方不了解而得不到理想和谐的人际关系,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里健康成长。在体育运动中,大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的竞技比赛,在与同伴们合作、协调中,扩大了他们的交往范围。同时他们又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体验着相互帮助的乐趣;一次次的比赛,一次次的配合,使大他们学会了尊敬集体规则和他人。培养他们的人际关系的亲和力及合作精神,使他们的心胸越来越开朗,心中装的不仅是自己,还有他人和集体,关心的不仅是自己参赛队的胜败,还有其他参赛队和对手的胜负。因此,长期参加体育活动将帮助大学生们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建立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对加速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将起到重要作用。

(4)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品质。体育运动对于长期、系统、不懈追求的价值观有着很好的培养作用,它促进人们放弃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培养人们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意志坚强对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心理品质尤为重要。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大都意志坚强。当年中国女排,他们不屈不挠,勇于拼搏,靠的就是一种坚强的意志和为国争光的高尚品德,最后赢得世界排球场上的三连冠。至今,当年女排的精神,仍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图强。

(5)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使人的社会适应性增强。在体育运动中,不论是那种运动和项目,都需要参与者学会自我管理、控制情绪,在一次次的比赛中锻炼自己,不断成长;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在成功和挫折中提高心理的承受和调控能力。由此增强了他们面对挫折和失败,从容镇定,这就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个性优势获得社会价值。参与者就是在这种自我控制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不断进步,最终提高心理素质,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适应性强的合格人才。

(6)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竞争意识。高校体育在培养大学生竞争意识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因势利导,为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创造条件。如在课堂上和校园内,要经常开展各种体育比赛、体育运动游戏等活动。体育运动中这种挑战他人、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充满激烈的竞争机制,能激发出大学生的那种潜在的竞争意识,同时还可以克服他们身上的依赖、懦弱、被动、侥幸等不良的心理特性,使他们感受和体验竞争后的喜悦,使他们逐步认识到,命运是靠自己创造的。从而使他们的信心不断增强,为中华崛起而发奋,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强国的雄心更加高昂。

(7)体育运动能很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实际生产中必须以团队的方式进行作战。如何组织团队、如何与团队成员的其他团队沟通、如何发挥团队集体力量等人们需要有效解决的问题。体育运动中集体项目很多,每个集体项目都需要人和人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每个队员在项目中发挥的好坏,对整个团队的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鼓励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及大学生在加强体育运动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一些体育教师没有正确处理体育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关系。一些人认为,体育运动,不过就是为了健身。因而,一些学校里的体育教学者,往往忽略体育运动对人格魅力的培养和塑造。在体育课上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只是强调体育姿势和动作的规格、运动程度的大小,使体育教学带有许多的强制性和固定式,教学过程趋于军事化、程式化,忽视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有的甚至搞“放羊式”教学,一个球,几个拍,学生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一堂课就是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

(2)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现状不容乐观。据了解,目前高校校园里的大学生,能够做到每天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少如凤毛麟角。在对一所理工科大学的200名同学的调查中,能够坚持每天体运动的同学只有11名。每两天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只有15名;而大部分同学一周最多参加一次或两次体育活动。在和这些同学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每天的活动范围大都是寝室、教室、食堂、图书馆、实验室,还有一少部分同学整天在寝室里沉迷于网络,成为“宅男”、“宅女”。身体上,颈椎病、腰肌劳损老年病等越来越多。性格上,不会与人沟通和交往,造成一些大学生性格封闭,高校校园内大学生跳楼现象时有发生。这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大学生人格塑造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项通过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和跑步成绩等考察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指标表明,19~22岁年龄组的学生除柔韧素质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如与2005年相比,19~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0.23厘米,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3.09秒;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0.92厘米,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1.87秒。

(3)管理制度与政策跟不上。资金投入不够是管理上的根本问题。一些高校里的体育设施简陋、陈旧,有的甚至趋于瘫痪。造成有些学生,只好走向社会,走进健身娱乐场所。然而这些场所不仅收费高,而且人杂,有的甚至已经变了味儿,很不适合大学生出入。最近出现的某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将根据刷卡记录,每天对晚归、未归、一天未出门(住宿异常)的学生进行统计,由学生工作处给予处分处理”,这种管理显得苍白无力。

三、针对大学体育运动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发展层面的体育课程目标,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课程目标细化每个体育运动的知识点,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方面上来,以调动学生争强好胜,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新的自我,进而实现超越同伴、超越对手,获得对他们的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人格培养,使学生在课堂的每一环节都能受到锻炼,在性格的形成和磨炼上有所收获。

(2)保持体育活动时间的连续性和锻炼效果的持续性。合理安排体育课的教学时间。一般情况下,下午4点钟以后,多数学校大学生的主要课程已上完,这时的时间比较有伸缩性。那么学校应把学生们的上课范围扩大,由原来的一个班扩大到两个班或几个班,同时根据同学的兴趣,举行多场篮球赛、足球比赛等。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体育锻炼的效果得到了持续性的发展。

篇2

能力建设和提升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我们要建设和提升的能力是服务人民、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而非玩“空手道”、追求虚假功绩等的能力。后一种所谓的能力,背离了能力建设的本意和要求,恰是没有能力的体现,是一种伪能力。沿此下去,只能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在错误的轨道上渐行渐远。要提高真能力,摒弃伪能力,就必须坚持务实作风和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期”的精神和“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的态度,切实提高驾驭工作的和为民办实事的能力。要善于倾听民意、集中民智、解决民困民忧。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多想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多深入群众承接“地气”,不搞“花架子“,“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的能力才能在工作实践中被人民群众认可,才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确保能力建设取得实效的客观需要。能力建设和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坚持终身学习、长期建设,能力才能积水成渊、聚沙成塔,才能跟得上时代步伐,适应党和人民的工作要求,我们才不会被人民和时代抛弃。这就需要我们既要能“干得好”,也要能“沉下心”,能经常反躬自省,找出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补缺补差。同时,还要能容纳他人善意的批评,善于从他人的批评中汲取自身能力提升的养分,不能只可“顺毛摸”、不能“触逆鳞”,只可谈成绩、不能讲缺点,否则,自身能力只能渐趋衰微,既贻害了事业,也困扰了自己。

求真为源,才能生出能力之水;务实为本,才能长出兴业之木。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干好事业、认认真真研究问题,在学习实践和解决问题中提高自身能力,把我们的全部能力运用到为人民服务中去,才能在琅琊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为实现“百亿琅琊”添砖加瓦。

大一学生生活学习心得体会

2019年军人学习生活心得体会范本

2019年党校生活学习心得体会

2019年大学学习生活心得体会样本

最新大一新生生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生大一生活学习体会例文

拓展心得之体验式学习

年轻处级干部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心得体会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2019年学习廉洁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

Discussion on how to enhance students' personali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Jiang Qinghui

【Abstract】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due to family and social influences,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is relatively poo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students' employment needs, improve th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and personality glamour, become the occupation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work is heavy.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management, put forward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 charm of thought and measures.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ersonality; measures

人格是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人格魅力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中职学校学生生源复杂、学生素质相对较差,由于受家庭和社会等影响,其自身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因此,中职学生人格魅力的提升重在以学生现有的尚不成熟或稳定的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加以引导和教育,使其逐渐形成健康的积极的人格。在此,仅就学校如何从多方面多角度塑造学生人格加以阐述。

1 确定德育理念,营造良好氛围

教育家先生曾说:“教育者,养人格之事业也。”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它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为社会输送大量中等技术人才为目标,为社会服务。因此,在办学过程中,应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为改革创新为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原则,全面实施以贴近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要,提高德育实效性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教育主角”、“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德育理念,努力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诚信校园、文明校园、健康校园,营造积极、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抓好队伍建设,树立人格榜样

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他们的一言一行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是榜样,而教育领导者更是教师的模范和榜样。”学校领导、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教育。作为学校领导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带头营造学校育人的良好氛围,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校领导应在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上要有新成效,在德育队伍建设上要有新举措,在德育教育活动组织上要有新思路,在学校德育工作运行机制构建上要有新突破;应强化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提出的“细节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和改进学校各项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进步。教师队伍提倡勤奋敬业,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努力学习,与时俱进;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一定贯彻育人的思想,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每一位教师要明白自己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提升其教育理念,对学生要给予“爱和尊重”,要坚持正面说服教育,多表扬,多鼓励,多了解学生,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影响和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3 加强教育引导,塑造健康人格

康德曾说“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等多种原因,在人格教育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失,要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必须从身边抓起,一点一滴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

3.1 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格魅力的基石。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其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直接影响其就业和发展。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促进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开展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给予纠正,通过校园广播、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讲座、辩论会、校刊、板报、校园剧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途径加强教育和引导,增强学生体验,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人人争做文明礼仪标兵和健康人格典范。

3.2 自信―悦纳自我,体验成功

自信是人对自己的态度,是有关自我的积极信念。自信者信任自己、鼓励自己、锻炼自己、成长自己。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是没有人格魅力的人。中职学校的学生因中考失败的阴影使一些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教师对他们也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转变观念,在师生中形成“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十分重要。因此,在中职学校实行成功教育势在必行。成功教育主张: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巨大潜力,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成功的体验是进一步获得成功的动力,教师要为每一个同学创造成功的机会,要帮助学生取得成功;成功不应局限于学习的进步和优异成绩的取得,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进步都是成功;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教师要激励学生勇于尝试,从文体活动、技能大赛多方面获得成功体验。

3.3 团队精神―现代人必备的特质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特点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中职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生活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欣赏意识,因而也缺乏团队精神。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 “绿色使者”和“我为学校添光彩”活动;请优秀毕业生、社会成功人士作报告;开展艺术节、各专业技能大赛、文艺汇演等;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产生使命感、归属感、认同感,懂得团队精神并不排斥个人特长的发挥,而是强调在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集体的潜能。

3.4 诚信――为人之本

艾琳.卡瑟曾说过“诚信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出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诚信是人立足社会、事业发展所必备的优良品质。社会上诚信的缺失,给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学校应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为人、诚信做事。要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开展诚信在我身边、我讲诚信故事、观看诚信影片等形式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3.5 积极人格―铸就幸福人生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正确把握人生、如何使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的科学。是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它研究人的光明面、人的优点和价值,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和发展。它所归纳出的大局观、正直、自律宽容、乐观等24种积极人格特质正是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知识讲座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学生营造积极的环境,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与优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逐渐形成积极的人格。

总之,学生人格魅力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合作,长期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良好氛围,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提升学生人格魅力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人格魅力》 (美)杰斐尔 亚瑟 著 紫金 编译

[2]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基础教育司 规划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人格与创新》 黄云 主编 沈阳出版社

篇4

如何处理所获得的大量实验数据是一个困难而枯燥的过程,过去一个实验结果后,往往有一大堆记纹鼓纸、记录仪纸,学生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测量计算,且结果不一定准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给实验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随着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的发展,实验数据的测量、计算、储存、统计和图表生成等方面均有提高。例如:动脉血压和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

2 实验信息化,效率大大提高

在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实验仪器的微机化、数字化、智能化,给我们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也是今后实验领域发展的趋势,所以,我们在生理学教学中,引进了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可取代传统的记录仪、示波器和刺激器、记纹鼓等实验仪器,使实验数据智能处理,实验效率也大大提高。比如:原来使用刺激器、记纹鼓做骨骼肌的单收缩实验,只能单刺激,复刺激。现在,将几个刺激脉冲组成一个周期看待,多了主周期,周期数的概念(主周期:每个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周期数,重复每一个周期的次数),每个主周期里又有以下参数:延时、波宽、幅度、间隔、脉冲数,有了这些可调参数又可输出多种刺激形式:①自动间隔调节。②自动幅度调节。③自动波宽调节。④自动频率调节。这样就给学生、教师以及实验人员提供了易操作、易观察的好工具。

篇5

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其它学科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践性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如球类、耐力跑等);可以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个性心理;也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显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体育舞蹈、体操等);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成功感”、“收获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受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二、利用和谐的师生关系资源健全人格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此时,教师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在体育课上,当学生在进行一些难度较大的训练而沮丧时,我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激励,如“不错,今天你很努力!”“瞧,只要坚持这样训练,你就有进步!”“没关系,再加把劲儿,你一定能做好的!”“你的摆臂动作很到位,如果在小腿折叠上再快一些,那就更利于水平的发挥,效果会更好!”这些如阳光般的语言,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我也因此倍受学生的欢迎,他们很乐意与我亲近,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战胜困难的自信心也增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学生也能成才。

三、利用丰富的集体活动资源健全人格

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方式,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集体活动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凝聚力。在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充分体现爱心的同时,也自然会得到社会给予的信任与友谊等相应的回报。

四、利用原生的学生实态资源健全人格

学生本身就是具有一定个性的个体存在,要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把握学生实态,按学生的个性分组进行教学,从而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大的发展,人格更加健全。

篇6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2-0128-03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个相对概念,指的是大学生群体当中在自身素质与能力、家庭经济状况、教育资源占有、社会资本获取等方面处于劣势的那部分大学生。本文所关注的大学生弱势群体主要指的是基于个人能力、经济水平、社会资本等方面的不足而导致的在就业问题上存在困难的大学生群体。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概说

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业方面的障碍和困难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既关乎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又关乎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的占有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状况。总体来看,以就业问题为参照坐标,可以把大学生弱势群体大致分为三类。

个人能力薄弱型。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寻求一份满意的工作显得越发困难。而那些个人能力相对薄弱的大学生,在这场激烈的竞争过程中显得更是捉襟见肘。一方面,一些先天性因素的存在成为部分大学生就业的自然障碍,使得他们成为就业市场上的弱者。比如那些存在生理缺陷的残疾大学生,尽管国家法律明确了残疾人与正常人在教育和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平等性,但许多用人单位基于他们在劳动能力上的缺陷,并没有施之以同情,而是把他们无情的边缘化;另一方面,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业问题上的困难更多是后天因素造成的。一些大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或者自制能力较差,因为学习意志力薄弱而荒废学业。这些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作为支撑,又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同学,显然不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从而在就业问题上成为弱势群体。

家庭经济困难型。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的开启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教育成本的持续增加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大学生在经济问题上普遍依赖所在家庭,因此,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在教育成本承担上的实际能力。那些来自穷乡僻壤或城市低保家庭的大学生,基于沉重的教育成本压力亦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弱者。在学习过程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要背负很大的生活压力,勤工助学、社会兼职占用了他们大量的学习时间,致使其既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又不能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从而影响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在就业层面上,该部分大学生同样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承担各类价格不菲的就业培训以及寻求就业过程中的各种成本消耗。由此,家庭贫困带来的经济窘迫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能力提升。

社会资本匮乏型。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并非是一个完全性竞争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换言之,就业单位选人、用人机制还不够健全,在一定情况下,某些非竞争因素会对缺乏社会资本的大学生产生直接性排斥。具体来说,大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社会资源的占有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就业的选择和质量。一方面,选拔人才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就业单位在对成本进行理性计算的前提下,在专业、学校、性别、户籍等方面进行简单易行的规定和选择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它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对冷门专业、非重点院校、女大学生以及非本地户籍大学生的就业排斥。另一方面,基于阶层继承和地位获得而产生的“代际传递效应”,那些其父母社会地位高、社会关系广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容易获得社会资本的有力支持。严重缺乏该类社会资源的大学生,则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受到不公平待遇而陷入就业困境。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压力及其人格障碍

诸多原因使得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获取不到应有的发展机会,从而导致很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就业压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疏导和释放,就很容易导致个体在人格发展上的障碍。就现实而言,大学生弱势群体在人格发展上的障碍主要表现为。

依赖性人格。从整体上来看,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他们独享父母的“宠爱”,在独立性上就相对欠缺,从而产生普遍性的依赖心理。而在大学生弱势群体当中,这种“依赖性”更加体现出这一特殊群体的自有特质。比如,在个体能力薄弱类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当中,一部分大学生之所以走进“弱势”群体,并非是基于家庭经济水平的局限等外在原因,主要是他们自身缺乏独立性人格,过分依赖父母,在独立自主地决定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上显得尤为薄弱。而那些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缺乏社会资本的弱势群体大学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依赖性心理,他们更多地体现为对学校、社会和政府的依赖。事实上,在解决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学业和就业问题上,学校、社会和政府通过各类助学体系和帮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但是,这种政策性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把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资助理解为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在现实中,我们也发现个别大学生随意破坏合同约定,出现拖延甚或拒绝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诸如此类,都是一种依赖性人格及其结果的突出表现。

自卑性人格。实践表明,大学生弱势群体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竞争压力会直接导向严重的心理压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竞争,会更加强化这种心理压力,他们脆弱的心理往往经受不住这种反复的“折磨”而陷入无法自拔的自卑之中。比如,那些残疾大学生本来就承担着巨大的学习和心理压力,而社会在就业问题上的不包容性更是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不仅伤害了他们的心灵,还容易导致心理消沉以及对自我的简单否定。而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大学生,虽然经济困境并不能直接导致他们的心理弱势,但在与其他同学的对比中会使其自然产生心理失衡现象,这会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从而引发自卑心理问题,如此等等。这些由于心理受挫和失衡所导致的自卑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安抚和纠正,就会使大学生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进而引发焦虑、烦躁、忧郁、自闭等心理疾病。这种自卑性人格的形成,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削弱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适应和竞争能力,从而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得更加没有底气。

怨恨性人格。“怨恨是一种隐忍和压抑于内心的不平、不满乃至敌意的情绪”[1]。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业过程中经历的挫折和体验,会直接唤起他们情绪上的自然反应,表现为痛苦、焦虑等心理情绪,而这种心理情绪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加之部分大学生过敏性的错误认知,则会进一步形成为大学生弱势群体对社会的不满甚至出现的怨恨情绪。事实上,大学生长期生活在高校这个小社会系统中,他们对大社会系统的复杂性认知还不够完整。当他们的单纯和社会的复杂相碰撞时,势必带来自身不适应的深刻体验。尤其是在就业过程中的挫败感,会直接加剧他们对社会的不良认知。换言之,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经受的冰冷的社会现实所给予他们的无情打击,会直接消解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从而产生失望、无奈乃至悲观的情绪体验。比如,面对就业机会的不平等和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存在,部分受挫大学生就会对社会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对社会公平产生严重质疑。他们如果抱着对社会的怨恨走入社会,乃至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则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在提升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能力的过程中塑造其理想人格

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一环,其根本举措是要从提升大学生弱势群体自身的就业能力入手。目前,高校在国家政策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针对该类问题的解决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发现,在提升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能力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忽视了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理想人格的塑造。换言之,针对就业困境,高校往往片面地把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能力的提升,理解为相关应聘能力的培养和就业率的提高,甚至只是把就业能力的培养局限于毕业前夕的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心理咨询等常规工作,而没有真正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理解和贯彻就业问题。我们以为,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要从打造他们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入手,把操作层面的就业能力的提升和价值层面的理想人格的塑造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素质,真正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和潜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第一,大学生弱势群体应改变就业观念,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提升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能力,首先要从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开始。整体来看,当今的大学生在就业期望方面,普遍存在期望值过高的现象。大学生弱势群体在该问题上,一方面纠结于自身的“弱势”地位,另一方面也像大部分同学一样怀揣着“崇高”的职业梦想。我们也观察到,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在就业期望上更是体现出他们的特殊性,即他们更加渴望通过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来改变自己乃至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们不得不承认,部分大学生弱势群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失去了正确判断形势、评价自我的能力。他们或许不愿意面对冰冷的现实,或许根本就不具备“认识自我”的能力,以至走入“好高骛远”的误区。所谓就业困难有时候就是一种选择性失业,即基于不现实的就业期望而放弃一些可得的就业机会。脱离实际的判断,使得他们错失良机。由此,提升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能力,塑造他们的理想人格,首先要从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做起。引导大学生弱势群体正确理解和评价自身的“弱势”地位,分析构成“弱势”的真正原因,从而对自身有个正确的、全面的认知和评价,具体包括自身的生理特征、心理素质、个性特点、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而能够对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出客观的评价,找准自我的角色定位。

第二,提升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职业能力,使其树立发展的自信。职业能力是就业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强调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从事职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具体表现为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持续的创新学习能力等等。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业问题上的自卑心理是其不自信的典型表现,主要原因即是自身职业能力的欠缺所导致。基于此,一方面,政府、社会应提供针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服务,尤其在优惠政策上予以扶持,比如将该类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进行创业的弱势群体大学生在基金支持、银行贷款和税收方面进行优惠性扶持,等等;另一方面,学校更要从具体层面上加强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职业能力提升的指导和服务,一是完善就业信息渠道建设,在建设面向全体同学的就业信息收集、分类、和共享平台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开辟信息专栏,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服务。二是帮助大学生弱势群体做好就业规划,为他们量身定做就业指导方案,明确其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三是利用高校社团平台,积极鼓励大学生弱势群体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帮助他们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技巧,培育其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四是加强学校与校外单位的联合,为大学生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五是鼓励大学生弱势群体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培养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创业能力,能够有效发掘其创新意识、彰显其创新精神、强化其创新能力,从而凝聚成一种创新型的人格特质。创新人格“是指由个体内在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所协调统一构成的较为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总和。”[2]创新人格的养成可以培养大学生弱势群体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使之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新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挑战的应对,也会促使他们体验到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改变其“弱势”心态和“弱势”地位。

第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内在素养。就业能力除了实际的职业能力,还包括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而在整个就业能力的考察过程中,除却应对工作的刚性能力,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是否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积极的人际交往以及对工作的忠诚感、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软性能力。由此,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理想人格问题便被突出出来。有学者指出,理想人格就是“一定时代精神与价值的凝聚……是一定的道德所向往和追求的个体的完美人格,是进步的人生价值观和作为社会人的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的具体化、形象化”[3]。提升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能力,形塑其理想人格,需要我们积极关注其职业道德建设。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4]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职业道德教育,需要一是教育他们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做到讲真话、做实事,杜绝求职过程中的各种作弊现象,能够认真履行合约,在工作中脚踏实地、积极进取。二是教育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对工作负有使命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工作锻炼中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三是教育他们奉献社会、团结协作,能够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养成在竞争中合作的品质,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四是教育他们遵纪守法、知荣明耻,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做到依法行事,提高自律能力和道德判断力,以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只有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综合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培养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健康人格。事实证明,只具有知识和能力,不等于理想人格的形成,它还需要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精神风貌。针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业问题上反映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需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培育他们的健康人格。当前,高校大都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但从人员配备上来看,许多高校的心理咨询教师都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校医院医生等兼职,不仅数量不足而且专业性不够。应该说,整个大学生心理咨询体系还不完善,缺乏职业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因此,针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进一步建构一个专业化、系统化的心理咨询体系,并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弱势群体开展个性化辅导。在路径选择上,应多管齐下,综合开展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诸多方式,从而及时、便捷的给大学生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矫正,帮助他们缓解各种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总之,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一是要培养弱势群体大学生独立的品性,使之能够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敢于面对现实、超越自我,从而摆脱依赖性人格障碍。二是要提高他们对挫折的抵抗力、忍耐力,使之充满自信、愈挫愈勇,勇敢地朝着人生目标迈进。三是要引导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之有面对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智慧,从而彻底摆脱悲观消极情绪,真正发掘出自己的潜力,体现自身的独特价值。四是还要教育大学生弱势群体学会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做一个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刘德林.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怨恨滋生与教育干预[J].教育评论,2014(12).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105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一旦他们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进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无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正所谓:“千里教学,始于兴趣”。英语教师的个人素养、人格魅力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直接联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人格是一种精神,是深藏于人体内部的一种物质,是一个人能力、气质、性格及动机、兴趣、理想等多方面的综合,它的魅力无与伦比。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本学科为特色,在教学工作中感染和教育学生,给他们以受益终身的影响。

一、品行魅力,感染学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魅力首先来自于他的品德魅力,教师的品德高度决定了他的人格高度。

1. 以爱为本,感动学生的心灵

教师要用善良和慈爱铸就品德魅力,感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教师的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真正的教育是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师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个人的热爱和尊重、理解和期待。师爱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魅力的源泉,是教育的前提,教育之没有爱犹如池塘之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应该全身心投入地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爱学生就是对学生通情、理解、尊重。尊重最能唤醒人的自我完善意识,尊重最能让学生产生乐观情绪和信心。宽容学生、理解学生,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爱学生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不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爱学生就是信任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一味地灌输,包办代替,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2.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执着奉献精神

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我们要在教书育人中享受人生的乐趣,以自己的真诚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以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强者。他们会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更丰硕的成果。

3. 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特征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关系非常密切,而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与教师的性格和心理是否健康又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教师的性格与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总导演,其积极自信、热情开朗、诚实正直、温和宽厚、宽容谅解、耐心细致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会赢得学生的爱,创建亲密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会唤醒学生的自我完善意识,产生乐观情绪和信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氛围。学生信心充足,思维敏捷,师生配合默契、合作愉快,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学到知识。

教育以人为对象,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性格,在教育工作中才能善于与人相处,与人为善,才能如春风一般给人以温暖和关怀,进而教育学生。塑造人的灵魂是一项极其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满怀爱心、富有耐心,才能诲人不倦,才能以坚韧的毅力和反复细致的工作去感化、教育学生。

二、知识魅力,征服学生

英语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拓宽非专业知识面,提高教学技能。

1. 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

中学英语教师应在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口语流利,发音清晰准确,语调自然流畅;语言基础知识扎实,词汇丰富、语法正确、语言得体,具有较强的语篇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我们要精通外语的系统结构、掌握外语的语言规则,对英语的音、形、意有较透彻的理解和把握。要通晓英美文学史,了解英语发展现状,能预测英语学科的未来趋势和社会作用;同时也要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政治等诸多领域的知识。英语作为一种人文科学,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渗透西方文化。一个好的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在尽情汲收中西文化的精华和养分的同时,意识到两种文化的差异,引导他们逐步形成现代化的文化价值观。站在这样的高度才不负英语教师的责任――传授英语语言知识,促进中西文化交融

2. 英语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

目前,科学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更显突出,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都可能有助于中学英语教学。一个中学英语教师除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与英语教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及民族文化知识,要具有宽厚的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观,要自觉学习和运用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了解各类英语教学流派的特点,熟悉英语教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未来学等,能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学活动。

3. 教学能力

中学英语教师不仅应重视提高英语语言素质,还应重视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应涵盖以下内容:驾驭课堂的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教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技巧的体现等。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善于驾驭课堂教学,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合理分配使用课堂教学时间,科学地分配知识的密度、广度、深度,重点突出,讲练得当。

三、语言魅力,吸引学生

英语教师的个人魅力在于其流畅的英语口语、幽默风趣极富鼓动性的语言。

1. 英语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英语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功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

2.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语言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英语教师的语言要真诚,富有情感和鼓动性。每当上课铃响,笔者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笔者就会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Excellent! Good job! Wonderful!”然后点头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反之,则摇摇头或摆摆手并鼓励学生:“Try next time.”当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时,笔者就说:“Have a try and you can! Believe in yourself!”当学生考试失利或情绪消极时,笔者鼓励他们道:“Be yourself on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will be yours.” “Nothing will be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几句真诚鼓励的语言能使学生心底的激情喷发而出,焕发出学习英语的极大热情。

篇8

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大学生个人简历制作必提的七大点;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应征工作职位与动机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的你,要让雇主知道你有强烈的动机希望得到这份工作机会,当然别忘了要对这份工作与这家公司多做些了解!不要让他觉得你根本不知道这份工作是在做些什么!

求学经历及重要的社团经验你的求学经历,包括你在学生时代做过什么样的事,将是雇主评估你是否有潜力的重要参考因素,所以,千万别吝啬将你学生时代的重要社团经验,或是其它的成就告诉雇主。让他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你。

兼职 工作经历工作经历将会为你 简历 表加分!告诉雇主你曾经在哪儿做过哪些事(勤工俭学、暑期工、义务工作)。

专业技能A.计算机技能:你熟悉哪些计算机软件与工作环境

B.各类证书:你得到过哪些专业的证书

C.语言能力:你的语言能力如何

D.其它的技能:你具有哪些特长

告诉雇主这些信息,将会帮助你在雪花般的 简历 中脱颖而出。

性格特点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周围的人又认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个性对你以前的生活带来什么优劣势吗?对你在未来的工作上会有帮助或困难?记得,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诚实的面对自己的优缺点会更人信服。

对工作的展望你对这份工作有哪些看法,你希望能从这份工作中得到什么?你又能为公司带来什么贡献呢?

未来的生涯规划虽然你是一个应届毕业生,也应该让雇主知道你是一个对未来有准备的人。

个人简历的制作方法攻略 简历模板选择大多数同学的简历模板,都是通过百度搜索,从网上下载的。而网上的简历模板多如牛毛,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模板呢?在选择模板之前,我们要知道,简历模板的作用是恰如其分的展现你的核心竞争力。

简历内容简历的内容包括简历标题、个人信息、求职照、求职意向、教育经历、个人经历、荣誉奖励、技能证书、特长爱好以及个人评价等。

简历标题简历标题先于简历内容出现在HR面前,是HR对你职业感的 第一判断 !如果你的简历标题是“简历”、“应聘”、“XXX的个人简历“,你坚定的抛给HR一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有木有躺枪啊?)一个好的简历标题,能更好的反映你的职业态度。

个人信息很多求职者在简历上,把所有的个人信息(包括且不限于姓名、出生日期、性别、联系方式、政治面貌、籍贯、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等等)都写在简历上,不仅占用大量篇幅,一些个人信息甚至会成为你获得面试机会的 障碍 。哪些个人信息是应该写的呢?

求职照求职照要不要放?怎样的照片是好的求职照?让小乔老师来告诉你,《好的求职照是这样子的》

求职意向调查显示,约有40%的招聘企业更愿意在简历上看到 明确的求职意向 。求职意向是简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面试官都是从求职意向来探究求职者的面试资格,所以求职者应该非常重视简历的求职意向,那么具体的简历求职意向怎么写,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教育经历一份写得满满当当的简历呈到招聘主管的面前,“阅人无数”的HR们关注的关键词,排名第一的*无一例外* 是学校。教育经历的必填信息有哪些呢?

个人经历工作经历通常是一份简历中HR 最关注的内容 ,然而很多求职者对于工作经历的描述却让HR头痛不已。求职者如何写一段能打动HR的经历呢?做到3点即可:具体、简洁、有条理!请看《怎么写好经历》

专业简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 “经历丰富 简洁到位” 。

对于求职者,尤其是应届生求职者来说,如果你有很多的荣誉奖励,无疑是你能力的一种证明,在简历中描写奖励情况时,应特别注意强调 奖励的级别及特殊性 。因为HR收到的学生简历中,几乎每份简历上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奖励。

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二级证已不稀罕,雅思证、注册会计师证、驾驶证、导游证等一些证书又成了大学生就业前追捧的热点。大学生中的“考证大军”不惜重金,试图通过考证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但面对坐拥一身证书的大学生,企业真的会照单全收吗?简历中哪些技能和证书是必备的?应该怎样写才能 突出证书含金量,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特长爱好特长爱好只需选 *1-2项与应聘岗位相关的,写清楚。

自我评价小乔老师一直坚持简历中不该放“自我评价”。到底该不该有呢?如果坚持要有,什么样的自我评价是好的呢?接下来小乔老师会通过详细的举例介绍,告诉你《判断“自我评价”的三个标准》

简历排版在说简历排版之前,小乔老师想说说一页纸简历。大家都知道,HR每天要看很多的简历,如果你的简历内容超过一页甚至更多,HR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看你的简历,所以, 尽量在一页纸的简历中展现自己 。

简历排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展现你的优势,把你的亮点 更直观、更清晰 的告诉HR。

当然,很多的同学都是成绩一般,但有很多的实习或工作经历,这些经历就是你最大的财富了,你需要做的就是将你的经历提前,把简历中其他的内容靠后。

总而言之,简历中排版的原则是 强化你的优势,弱化你的不足 。

简历投递1.单独发送电子邮件的效果会比招聘网站直接申请的效果好很多,因为单独发送邮件可以撰写个性化的邮件主题,强调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更能吸引HR打开邮件阅读简历。

2.尽量在每天的上班时间发送简历,这样简历被阅读的可能性会大很多,如果在晚上或周末发送简历,很有可能就会被大量的应聘邮件淹没了。

3.如果有可能的话,发送简历之后给对方*去个电话*

,邀请对方阅读你的简历,增加获得面试机会的可能性。

篇9

在以往的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是主角,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班主任的要求做事,而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就是要听从班主任的安排,有一种一切命令听班主任指挥的意思,这样的状态导致很多的学生感觉到不舒服,感觉到自己的人身权利受到了侵犯,无意中就酿造了逆反心理和反叛心态,这些都为班级管理制定了障碍。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来说,一定要明白“攻心为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转变现有的教育观念,摆正师生之间的位置,并且把班级管理放权给学生,真正实现班级管理的学生自治。在学校,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作为班级的灵魂人物,班主任切记高高在上,让学生感到有距离感,这样对班级管理是非常不利的。为了优化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学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主动走进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即使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记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小学生都有一定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褒奖,所以作为班主任不要吝啬语言上的鼓励和赞美,一定要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班级是有班主任、学生和科任教师组成的,在教学观念的改变上,班主任还要加强与科任教师的联系,发挥他们在班级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另外要强化学生的归属感和认知水平,提升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班主任的工作也会事半功倍。

二、实现大管理思想,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明确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智慧也是有限的,所以要学会借力,动员一切可以提升管理管理的力量,明白班级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应该说,在学校管理中,教师的都是非常有效的,这些我们所说的管理资源包括科任教师、学校管理结构、保安室等。班级管理是一个繁杂的工程,内容也是非常的复杂,但是班主任一定要搞清楚,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对学生的管理,班级一些活动的产生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所以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就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直观体现。班主任除了日常的行课之外,还要做很多繁杂的工作,即使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的管理中去,也会觉得力不从心。智慧型的班主任懂得借用科任教师的力量,让科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开展相关的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这些工作都会反过来促进班级管理的优化,减轻班主任工作的压力。另外,门卫室等都可以拿来协调管理,帮助班主任处理一些日常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班主任还要明白,学校管理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所以班主任还要巧借家长的力量来教育学生,进而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班级管理其实就是在班主任的引导和组织下,学生开展的自我管理活动,所以学生资源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要选拔一些具有公认度的学生担任班委,给予适当的培训,让他们形成合力,做好班级的管理,有的时候班委会的管理比班主任还更具有效率,这些都是智慧班主任都要思考的问题。

三、强化德育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班主任的管理中,最为直观的体现就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所以班主任工作效率的高低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在班级里的表现,是否遵守纪律,是否完成作业等,都与学生的个人习惯和素养是有关系的,为此,教书先育人,做好德育情感教育已经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首选。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堂或者学校活动上,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开展感恩父母、感恩教师、遵纪守规、文明礼貌等思想教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班主任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还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做好学生的榜样工作。在教学中,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团结同事,关心班级,爱护学生,这些都会感染到学生的所作所想,直观的德育情感教育比理论说教效果来的更好。其他科任教师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直接传递着,特别是品德教师,他们的教材内容中都包含大量的德育和情感教育的内容,班主任要及时的和他们沟通,让教师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然后有效的整合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学生的素质提高了,那么学生良好的习惯也养成了,这些都会反过来支持班主任的工作,提升班主任管理的水平。

总之,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其实班主任在工作中表现的智慧就是经验的日积月累,对解决问题的反思和总结。小学班主任还要学会学习,对于遇到的学生难题要寻求解决的方法,可以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寻找方法,也可以多与家长沟通或者利用学校的资源来解决问题,这些都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好资源,好助手。

参考文献:

篇10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魅力的主题途径

高校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主要是以传递身体锻炼方法为目的,以实践教学为主,以教师讲解与示范为基础,以学生练习为教学手段的教学活动。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自信心,同时通过情感素质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魅力,以此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善用专业气质,启发学生领会情感教育内涵

一般高校的体育教师都是受到过专业知识的熏陶,进而形成了高校体育教师特有的专业气质(如:健壮的体魄、洪亮的口令、洒脱的仪表、幽默的谈吐、精明的组织才能以及事业的高度热情等),这样可以使高校体育教师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富有感染力的形象,进而来有效促进体育教学与练习的效果。因此,最为高校体育教师在每次准备一堂课时,都需要让自己做好准备,主要因为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教育材料,其可通过自己端正的仪表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引导学生,使学生领会、理解情感教育的真实内涵。

(二)建立和谐关系,促使学生接受人生哲学体育观念

篇11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很大,教师发挥自身人格魅力可以提高课堂效果,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实际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对于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往往不够重视甚至会忽视,学生不喜欢教师,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足够重视人格魅力对教学效果产生的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的政治课在整个高中阶段的科目中位置十分重要,起着引领学生建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作用,所以,政治教师的个人魅力起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

一、展现个人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都会产生影响,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则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教师拥有高尚的个人魅力,学生就会喜欢并尊重教师,对该教师所教的课堂也会“爱屋及乌”地产生兴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从内心喜欢上教师,就会对教师所教的知识产生兴趣,进而积极地学习,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提高个人魅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高中的政治课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政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重要,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举一动。拥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能给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榜样,引导学生积极地成长发展。高中政治教师应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来影响学生,支持、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三、提升个人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

高中政治首要的教育任务是德育,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处于青春期的高中阶段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利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拥有高尚的道德,用自己的热心和满腔的爱去影响学生,去带领学生前行,我们的学生才会成为真正合格的人才,我们的政治教学才算取得了成功。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5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8(c)-0138-01

中专班里中常出现这样的学生:错误不断,屡教不改,软硬不吃,不服管教,甚至对老师怀有深深的敌意,笔者暂将此类学生定为“问题学生”。笔者从教几年来,碰到过好些这样的学生,现将自己教育总结出来,提请各位同仁商榷。

一、“问题学生”的形成

中专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的逐步增强,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外在的束缚,“叛逆”性强。社会转型时期,成人道德观念的混乱和失范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了,精神上却很匮乏,这些都易引发学生的对抗行为,这些对抗情绪长久得不到合理疏导,就会形成不服从老师管理的现象。教师、家长对这类学生常有这样的心理定势:坏事常和这些学生挂钩,好事与他们无缘。由于戴上“有色眼镜”,施教者常无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漠视他们正常、合理的需要。老师、家长的态度和教育方法在这些学生心理上积淀成“心理超限”。形成并增强了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为了发泄不满,他们故意跟老师捣蛋、恶作剧,对老师的批评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二、如何把“问题学生”变成好学生

(一)爱心相随,缩小心理距离。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措施得到很好的执行,就必须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师生情感的融合,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是处于一种被孤立的境地,他们往往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我们更要无私地献出爱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心里接受教师的教育。对待他们,首先教师应放弃居高临下的施教者的身段,以一个平等的姿态参与他们的生活,理解和信赖学生,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多留心他们的需要。这样能建立师生的感情,便于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例如:多和学生聊聊天,多去宿舍了解生活情况,经常到班里和他们一起学习,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你敞开心扉。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采用鼓励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多一份期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创造机会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鼓励和期待作用无穷:二战期间,由于兵源紧张,美国部队征用了大约两千人的部队到欧洲作战。这两千人都是所谓的“问题青年”。他们的指挥官要他们每月给家里写一封信,除了向家里报平安之外,还要写上自己在这一个月里所取得的进步。如果这个月没有取得进步也要写――杜撰的、或自己以后将要努力的也行。信写完了要交给指挥官过目――防止有些士兵不按要求写。这些军人家属的回信中充满了鼓励和期待。后来这些军人果如他们的指挥官所预期的,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就是亲近的人鼓励和期待的作用。总之,当学生感到教师不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时,师生的心理距离就缩短了,教师施教的难度就降低了。但缩小心理距离不等于师生心理零距离,因为一旦心理零距离,师生间关系是融洽了,但在学生眼里,老师话的份量也就降低了。教师的威信反而受到损伤。(二)坚持原则注意策略。对学生有爱心,施以鼓励的教学策略。不是说放弃原则,对“问题学生”犯的错误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对待学生犯的错误,绝不应姑息。但对犯错误的学生,教育时要注意策略,注意研究一下学生的心理。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要做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不要用以往的过失推断当前的错误,不要轻易给学生下品质上的定论。对“问题学生”,处理方法要因人而异。犯错误的学生情绪正激动着,情绪激动意味着他理智的缺乏。此时对学生生处理,太严了容易激起其逆反心理,和老师严重对立;太缓了,又会使他们失去对老师的敬畏。此时,不妨用稍带严厉的语气,让“问题学生”到一处相对来说是陌生的环境,如办公室。根据心理学上的观点,人在陌生的环境里,心里总会有些不安。这样的环境对于学生情绪的平复有帮助,他能静下心来想想刚才犯的错误以及老师可能的批评。此时教师再以真诚的表情,恳切的语言,心平气和的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利害,学生较易接受,教育效果会很好。如果学生犯的错误是以前陋习的反复,或情节轻的,不妨充分利用你的“缄默语言”向学生传达你的不满及痛心,如严厉、失望的目光,摇头、叹息,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三)注意舆论导向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人是社会的,这一点不容置疑。学生所以成为“问题学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和社会环境因素在犟生形成的某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对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式等适时提供咨询和帮助;另外争取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预防社会不良因素对校园的侵蚀,为职高生的健康成长尽量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校园环境。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平时的班集体生活中,有时由于缺少正确的舆论导向,有些学生的一些不合理言行在学生中很有市场,常能哗众能取宠。所以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个案分析、主题班会,“谈谈你所知道的先进人物事迹”、“发现身边的闪光点”等形式,在班集体中形成正确的、强大的舆论;此外,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要特别注意班级同学间相互的影响,一方面竭力为“问题学生”“重塑形象”,尽量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为集体出力,防止班集体对犟生的排斥;另外要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要体现民主原则,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对非正式群体加强引导,促进与主流的融合,使学生在健康的班级环境中茁壮成长。

篇13

1对人格魅力的诠释

1.1人格魅力的涵义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也是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包括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资格。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道德品质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既不是简单的外表美,也不仅仅是心灵美,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1.2人格魅力的表现

人格魅力最终是通过人的性格特征来展现的,具体表现在:第一,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励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第二,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第三,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韧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

2现阶段学生的人格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不和谐的现象随之而来。一些不良行为及习气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对在校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学生往往表现出了孤僻、抑郁、自卑、怯懦、悲观、冷漠、敏感、焦虑、多疑、冲动、暴躁、敌视,心理脆弱,依赖性强,忍耐性差等方面的人格缺陷。由于多数学生为家里独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惟我独尊的生活,往往缺乏独立性,缺少生活经验。学生表现出来的人格问题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后天成长过程中不当的教育造成的。由此可见,实施正确的教育,对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习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体育教学是发展学生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以实践教学为主,以教师讲解、示范为基础,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传递身体锻炼方法为目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有机结合了育体与育心的功效,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

3.1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

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中具有特殊作用。通过集体竞赛的形式,组织课内外运动竞技活动,在增强体育锻炼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他们从集体中受益,体会集体的重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从而达到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体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途径,是展现民族精神的舞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观看重大国际赛事,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品格。

3.2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不管是课堂体育教学还是课外体育活动,往往需要同伴间的默契配合、团结协作及一定的行为约束才能完成。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体验运动带给身心的愉悦之情,对培养学生形成遵纪守法、公平竞争、顺应社会道德规范的好习惯有着积极作用。学生通过体育活动频繁地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以坦荡的胸怀、积极的人生态度,主动去注视、了解、观察社会,在认识社会的同时,力求使自己的思想、行动与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顺应社会要求,表现出较强的社会适应力。

3.3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优胜劣汰、人才比拼的社会,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为了使学生在走上社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环境,教师要抓住学生热情奔放、好动,喜好体育,尤其喜好投身体育活动这一特点,利用体育竞赛所独具的魅力,将他们融入到体育竞赛活动的行列中来,在这里找到适合他们的位置,从中体验运动带给他们的挑战、刺激、快乐与价值。教师要善于“鼓动”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树立勇敢顽强的人格,建立自信的人生态度。通过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与挑战意识,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竞争意志。

3.4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体现了人在与环境、气候、疾病以及在生产、生活、学习、劳动中,战胜各种困难时所体现出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等几方面的自我控制的能力。体育运动是一项充满挑战、悬念、刺激等因素的事物,它没有永远的胜利者和失败者。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暂时的,不断更替的。现阶段,学生表现出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经验不足、脾气暴躁、退避等不良品质。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鼓励、督促其继续努力、奋发向上的激情,使其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机体和精神上的磨难,并在艰辛与痛苦中收获成功。

4结束语

学生在校期间心理正处于逐步成熟、完善时期,人格尚未定型,社会阅历有限,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身心健康发展。同时,结合爱国主义精神、竞争意识、意志品质、社会适应与交往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人格魅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潘菽.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2]梁宏明.体育教师人格魅力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10):48-5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