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规范的重要性

建筑规范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建筑规范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建筑规范的重要性

篇1

1.主要建筑材料在取样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混凝土取样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中,对于混凝土试样以及取样做出了一些列规定,混凝土的取样应当以同意配合比、同一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相同生产工艺所拌制的混凝土,要在浇筑地点进行随机抽样,并以每100盘,但是不能够超出100立方米,每一工作台班,每一流水段作为一个取样单位,其次数不能够少于一次。但是在有些施工单位,并不是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进行随机抽样,而是单独做样块,这就使得实验室测得的混凝土的强度远远高于所设计的强度,如果使用回弹法对实施的工程中实际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测验的话,其仍达不到设计所需。另一方面,在混凝土配合比方面,应当是讲骨料干燥状态作为基准,因为在工地存放的石和沙中有一定量的水分,因此在施工中的配合比应当依据石沙的含水量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往往直接将实验室所提供的配合比作为依据进行施工,这样就难免不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实际质量。

1.2钢筋取样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中明确指出,热压带肋钢筋应当以同一规格、同一炉罐号、同一厂别、同一交货状态、重量为60吨作为一验收批。但是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有些施工单位往往会因为使用的品种规格过多,钢筋的进货渠道过多,施工现场的场地有限往往不能四同状态同时进行,此外,在进行取样时应当在同一批次,不同捆上进行抽样,每抽样两根,每根各截取端部400毫米之后,各截成两段,一段用来做冷弯,另一端用来做拉伸,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却不是这样,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方便以及不浪费钢筋,直接在一根钢筋上做文章所取得的样品均出自同一根钢筋,这样就会使得取样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在《钢筋焊接以及验收章程》中曾明确规定,焊工应当在现场条件下进行焊接工艺试验。但是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有一部分单位往往会为了节省资源来制作模拟试件作为样品,这样就使得取样的实验结果并不能代表整个工地钢筋焊接的实际质量。

1.3水泥取样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施工草组中,水泥的取样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水泥取样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水泥取样方法》中做出过明确规定,要以同一等级、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号以及同一品种并且连续进场的水泥作为同一个取样单位。比如袋装水泥应以不超出200吨作为一批,但是在实际的施工操作过程中有一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贪图方便,往往只从同一袋水泥中取出半袋作为样品,或者是为了节省费用,静同品种、同等级但是不同厂家生产的水泥个各取出一部分将其房子啊一起作为样品,这样就会使得水泥的取样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建筑材料试验中规范取样的重要性

2.1建筑材料规范取样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大量工程事故的调查显示,工程质量的优劣与所使用的材料的优劣、使用的合理性有着直接的关联。只有严把建筑材料的检验关、规范建筑材料的取样,才能真正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材料的检验师控制以及评定材料质量的必要手段和依据,同时取样作为材料检验的第一个环节和关口,因此,具有其显著的重要意义,取样方法不止具有随机性,另外还具有科学性和均匀性,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所取得的样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进而确保样品能够真实反应建筑材料的实际质量。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实施是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环节,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讲,把好建筑材料关也就把好了建筑工地施工的第一关。所以,施工技术相关负责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对施工中所使用的水泥、焊接试件、地方材料、防水材料以及现场制作砂浆试块等等,要进行规范取样。只有这样才能够真实地反应建筑材料的实际性能,科学地进行建筑施工成产,进而加快建筑施工建设的步伐,以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

2.2建筑材料规范取样在性能试验中具有重要性

材料性能的实验反应材料本身的性质,能够代表着整批材料的真实质量,而实验报告数据的可靠与否取决于样品是否能得到规范采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规范取样对于实验人员正确把握材料的性能、科学分析数据,出具科学分析报告具有很大益处。

以上为2000的一组钢筋试验数据,仔细分析两组数据就可得知,第二组的强度明显高于第一组的强度,是不是不是同一批次?最好取样员道出了实情:四根样品中又三根是从工地上现截取的,另外一根正碰上停电,所以就从相邻工地取回一根料头来凑足数量,本着对单位负责的精神,实验室又进行了重新试验,同时出具了准确、科学的报告。由此可见,规范的建筑材料取样对于实验室报告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有着极为重要的而又关键的作用。

3.如何做好建筑材料的规范取样

规范取样在建筑材料的试验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不断加强各级单位对于规范取样的掌握与学习,同时也要实施可靠地管理监督措施。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要肩负起见证的责任,因此也必须掌握起各种各样材料的检验标准以及检验方法,同时也要掌握起规范取样的最基本流程,要做好工程的监管工作以及对施工单位的取样也要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相关管理机关要对各个施工单位的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取样员以及技术员等等进行各种规范性取样的培训。同时要注意现场示范,不要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讲解,要做到实际与理论的结合,直到实际操作考核与理论考核合格为止。执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的送检单位和见证人要对其所送的试样负有相关的法律责任,另外,见证人也要制作见证的相关记录,包括样品名称、工程名称、样品数量、样品规格等内容,同时在这个登记表上,送样人、取样人以及接样人等都要在上面签字。要将其亲自密封好,并送往相关检测单位。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36-02

一、传统建筑设计规范教育地位

建筑学综合了文史理工多个领域,集合了工程和艺术、传统与地域等多种门类科学。立足于应用型教学目的,建筑设计课程、建筑规范课程和建筑绘图软件课程是我校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始终贯穿我校建筑学教育,形成三大支撑体系。建筑设计规范,是由政府或立法机关颁布的对新建建筑物所作的最低限度技术要求的规定,是建筑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建筑法规体系分为法律、规范和标准三个层次,法律主要涉及行政和组织管理,规范侧重于综合技术要求,标准则偏重于单项技术要求。人类有关建筑法规的编纂,国外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时期。《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为人筑屋者如因工程不固使屋塌,致主人于死,其本人处死刑;如致屋主之子于死,则其子应处死刑。中国的《考工记・匠人》和《礼记》,也对单体建筑、群体建筑乃至城市规划从“礼”的角度设置规则。建筑设计规范是房屋建筑建设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我校建筑学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建筑设计规范训练一直基于建筑设计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学习设计,这种方法行之有效,但是也有明显的缺陷。设计课程学时多、周期长、设计内容复杂,需要占用教师和学生的大量时间研究方案,剩余研究建筑设计规范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从投入和成效的角度看,这种混合的教学方式非常低效。建筑设计规范课程,需要挖掘和遵循其客观存在的规律和程序,以科学合理的方法运行这些规律,运用教育学基本原理,使规范的教学更具有合理性和操作性。

二、建筑设计规范课程教学的思考

近5年,我国建筑设计市场不断变化,快速城市化、新技术涌现为特征的世界性问题逐步体现。2014年,防火规范进行了适应市场变化的重新编纂,建筑设计人员均面临着重新学习和体会规范的问题。建筑学的发展要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要基于市场和实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益有效的探索。

建筑学教育是基于职业训练的教育教学,德莱弗斯(Hubert Dreyfus)的“技巧为基础的模型(skill-based model)”,在书中提出将设计专业技能(expertise)划分为7个层级(见表1)。

建筑设计规范课程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生手和初学者,培训过程基本到达专家级别即可。作为建筑学教师,明确学生掌握知识的质和量,确保学生完成学业之后可以尽快进入职业领域,顺利掌握建筑设计规范,应用于实践的建筑设计。

首先,明确了规范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的级别,课堂上引入实际工程项目问题并引导其解决。其次,按照建筑设计规范的章节,结合设计,增强理解。再者,探索运用分组教学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建筑规范课程的梳理和学习。

三、我校建筑设计规范课程实践化教学实践

1.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阶段化。我校一直贯彻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筑学专业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建筑专业人才。课程设置过程就是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适度改变了讲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逐步参与进入建筑设计规范课程中,在学校内就进入设计院工作模式,充分体会规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意义。

2.建筑设计规范课程模块化。建筑设计规范课程呈现分散模式,每门课程只注重单次课程的教学,忽视后续课程的联系问题。将生手和高级初学者的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设计规范课程模块化,前呼后应,构成整体课程。初级规范体系、中级规范体系和高级规范体系,分别对应低年级的民用建筑通则,中低年级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年级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这套体系已经在我校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延续下来,并且有效的衔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3.建筑设计规范课程热点化。建筑设计规范内容全面,课程必须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有效筛选,划分基本掌握知识和重点掌握知识。充分考虑规范在建筑学培养计划中的位置,结合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建筑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建筑规范条件下考虑功能分区、空间组合、疏散防火等,最终使学生达到综合考虑结构形式、构造做法等和建筑规范的关系。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例,提取建筑构造章节七个小点为主题,布置研究点,将授课班级分为6组,采取无组织平等自愿分组形式。组内成员地位平等,互相监督和检查小组成员出勤情况,根据小组任务自行布置任务,共同完成研究。

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进程依次向学习小组布置以下学习任务,学习小组在课外时间,通过查找、阅读书籍规范、课外调研、图书馆调研、合作讨论等方式完成以下项目,并在课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见表2)。

4.建筑规范课程实践调研常态化。以往建筑规范课程,不仅在课程讲授上,甚至在调研过程中多以书本内容为主,实践环节比较少。为了强调真实环境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加强建筑规范相关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安排分组教学内容时,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力度,要求学生走出去进行调研。实地调研宿舍楼、图书馆、食堂、商店、办公楼等建筑,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无组织小组共同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考察活动,分析资料并且发现和解决问题。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视组内成员的分工,强调实践调查的重要性,提升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建筑规范课程成果表达多元化。建筑学专业涉及多种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模型制作等多种表达手段,同时也包括办公软件等的应用。课程鼓励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制作工作模型,培养学生进一步完善和理解建筑规范课程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强化建筑设计思维与表达的一致性。

除了本专业的模型表达外,充分运用自制视频、自制ppt或者图纸等多种表现手法,实现多方位的能力培养。

四、结语

建筑设计规范课程实践化改革是大势所趋,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在不断的实践化改革过程中总会存在争论和疑虑,但无论如何,关于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思考和尝试对于课程改革是大有裨益的。

篇3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安全性

Abstract: the structure of the stand or fall of security design for the structure of the overall safety performance is critical.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security hidden danger existing in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and then puts forward several measures to improve safety in the design of structures. Work has a certain guiding role for structure design.

Key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To improve; security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建筑结构中的抗震度不够

我国是受地震危害的大国,如果建筑抗震性能较差,必然无法抵抗地震的力度。因此,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度是很有必要的,建筑结构设计作为整个工程的基础与发起端,其抗震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抗震水。但是,目前仍有一部分建筑企业轻视建筑物抗震度的重要性,在一定层面上也影响了结构设计人员的抗震意识和抗震设计工作,导致建筑缺乏抗震能力。并且因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复杂,建筑人员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经常不考虑当地具体情况便以偏盖全,照搬其他地域的设计规范,严重降低了建筑的安全稳定性。

2、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钢材不足导致功能减弱

开发商因利益驱使,在建材的使用中偷工减料,丝毫没有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尤其像钢材这个材料,如果施工中使用不足量,必然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性能,致使严重降低建筑物的质量,甚至导致安全问题产生。对于建筑物中的钢筋保有量,及配筋率,建筑设计规范中有明文规定,并且在建筑物的特殊部位,因其承重量较高,需要的配筋率也较高,建筑公司在设计时如若不遵循正确配筋率,将会直接影响建筑物承重性能。此外,一部分规模不大的建筑公司为了减小建筑成本,在钢筋的选材上,采购价格价低的冷轧变形钢筋,这种钢筋虽然强度符合标准,但是其韧度不足,脆性很大,一旦发生地震,建筑的伸展缓冲性能很差,极易倒塌。

3、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经验、理论方面存在欠缺,且意识上没有从传统建筑过度到现代建筑的结构设计,致使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出现不符合安全性要求的情况。一部分建筑结构设计者没有充分重视建筑安全的重要性,在设计过程中过度追求建筑的外观设计,而对于建筑的内在品质和质量则有欠考虑。还有一些设计人员在知道按开发商的要求设计出来的建筑物在结构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妥协,致使建筑物使用中产生各种安全问题,甚至发生悲剧。

二、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的措施

1、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能的重视意识

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结构设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一定水准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拥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设计人员需重视建筑中各个部位的设计,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往往是影响建筑抗震性能的主要原因,例如钢筋伸长率的细微差异,变会的抗震性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结构设计人员应该重视如何提升抗震性能,这不但保护了使用者的生命财产负责,也积累了自身的安全设计经验。因此,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诸如土壤性质、是否处于地震带等因素,避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错误设计理念。

2、合理布置建筑结构

合理的砌体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一般来说,建筑的承重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横墙承重。大多数房屋的平面结构为矩形,由于纵向刚度大于横向刚度,所以增加横墙数量有助于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建筑在遭受地震侵害时,墙体大多是剪切破坏,因此,提高抗剪强度是保证横墙抗震能力的根本,为此,可以将横墙设计成既作为承重墙又作为隔断,并选用强度较高的建材,以提高横墙上的轴压力。(2)纵横墙共同承重。对于空间较大的房间,纵墙承重体现在沿进深方向的梁支承于纵墙上,横墙承重体现在沿纵向布置楼板,提供横墙承重的同时,也使纵墙具备较高的轴压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结构的抗剪能力。(3)纵墙承重。此种承重方式因横墙间距大,导致轴压力不足,受到地震袭击时,纵墙易弯曲。

3、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规范设计建筑结构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国家开始重视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并制定了一些建筑规范。然而,由于我国开始规范建筑业的时间还很短,而且出台的一些法规多局限于技术层面,在法律法规方面还存在漏洞,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规范,国家还需不断完善于修改。因此,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需要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遵守现有的国家建筑规范,对于能钻漏洞的地方,应该恪守本责,敢于向违规行为提出异议。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尤其要重视配筋问题,避免屋面梁配筋太少,在进行结构建模时,设屋面梁不可拷贝下层梁的尺寸。此外,受扭屋面梁要设置必要的腰筋。对于一般的梁,为了保持钥筋骨架的刚度,同时为了承受温度和收缩应力及防止梁腹出现过大的裂缝,一般构造措施为梁腹板高度大于450mm时加设腰筋,其间距≤200mm,然后拉筋勾连。对于受扭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和梁截面短边长度。对于设置悬挑檐口的屋面梁,在结构设计中误等同一般梁,未按受扭构件设计配筋。

4、开展科研攻关

与传统建筑设计不同,现代建筑设计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面临的难度越来越高,这便需要建筑结构的设计者能够对新兴的建筑知识有一定的掌握,通过进修和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能够适应建筑结构的发展要求。此外,设计人员使用的专业建设设计软件同样面临升级需求,针对复杂的建筑结构,现有设计软件在仿真时已经开始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对于承载能力的计算也存在偏差,因此,开发出满足高难度设计要求的软件对于提高结构设计中的建筑安全性有很大帮助。

三、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使得在城市化建设中需要越来越多的建筑设施,建筑结构设计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在此阶段若能对针对安全性进行周密设计,将会有助于整个工程顺利、高质量完工。

篇4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普及和应用,我国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其中建筑行业的发展颇为迅猛,建筑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进而促进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功能要求的越来越高,导致其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大大增加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性,因此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问题,大大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即使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很高,但是其安全性往往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从而降低建筑工程质量。基于此,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就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为促进建筑行业的安全和长久发展夯实基础。

1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抗震度不够

我国建筑的抗震性很差,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在遭遇较大的地震灾害时无法抵御,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及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麻烦。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度,就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抗震水平,这也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方式。对于建筑抗震性能的设计,我国进行了明确的规范标准,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但是有些建筑企业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够重视,导致施工时不注重抗震性能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于抗震性能的设计认识不足,致使在设计时忽略抗震性能的设计,最终导致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大大降低。针对这个问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建筑环境进行分析和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抗震标准,以此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度。

1.2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

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施工材料,但是部分建筑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支出,就会在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忽视建筑物的质量及其安全性,导致建筑物种的材料不能有效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功能,造成建筑物的质量不符合相关规定标准,存在安全隐患,降低建筑物的安全性。钢筋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材料,我国对于建筑物钢筋的配筋率有着明确的规定,并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钢筋配筋率。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高度重视建筑物的配筋率问题,全面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以此设计出适合建筑物的配筋率。另外,一些建筑公司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仍然使用冷轧变形钢筋,其具有强度高、脆性大、韧性小等特点,不利于抗震性能的实现。

1.3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建筑物的安全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建筑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技能知识以及经验不足,就会造成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其他缺陷。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人员没有意识到建筑物安全性的现实意义,过于重视建筑设计的美观,而忽视了建筑的质量,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性,严重时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开展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和施工技术来进行设计,把不合理的设计行为以及只顾设计美观而忽视建筑质量的错误设计理念消灭在萌芽之中,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和人员伤亡。

2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的措施

2.1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能的重视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设计人员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为了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能的重视意识,重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每个基础环节的设计,并随时掌握施工动向,并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更新,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意识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性和现实性,摒弃传统的设计理念,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现代化水平,以此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

2.2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规范设计建筑结构

建筑行业是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程之一,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国家也对规定了相应的建筑规范,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促使建筑规范与时俱进。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规范设计建筑结构,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杜绝一切建筑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另外,还要及时指出建筑结构设计中不符合国家规范的行为,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此避免或者减少建筑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准,从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2.3开展科研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要想设计出好的成果,就必须要提高创新水平,建筑行业也不例外。目前,建筑行业有了蓬勃的发展,在这种趋势下,建设结构设计的内容也更加复杂多变,设计难度也随着增加,现有的结构设计程度已经无法满足设计人员的相关需求,进而在一定水平上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同时,计算机程序的内容和功能直接影响结构设计水平。有时为了解决生产问题,配合软件的能力,只能把计算过程简化以满足计算程序的能力。所以,提高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首先要开发出一款高精度软件,不断推新创新,提高建筑行业中的科研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迅猛,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建筑功能。但是与此同时,建筑结构设计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设计人员进行解决和改善,消除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隐患,以此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基于此,设计人员首先要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责任,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设计水平,促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建筑规范,从而为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静.试论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2]黄小强.试论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

[3]王黎明,刘铭,司月华.试论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篇5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许多房地产公司为了把其建筑特征显现的更明显,就不断的增加其楼层数。但是随着楼层数的增加,建筑物的高度过高,使得其建筑在质量以及抗震设防的性能上都有更高的需求,而建筑规范也对建筑物的高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且提出在高度设计中

定要保障其满足抗震的实际需求。但现如今的建筑中,仍然有许多的企业存在着建筑超高的现象,这使得建筑的质量性与安全性面临着比较严峻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筑规范将限制高度进行了调整细化,区分了AB级高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建筑物过高问题有了改善。除此之外,在建筑规范的基础上,各个企业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都应该将建筑物超高现象重视起来,在项目进行施工审核时,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重新讨论制定科学的设计方案,避免对其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整体造价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及损失。

结构的规则性

近年来,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有了新的规范条例,其中对其结构的规则性又提出了很多限制内容。虽然其中明确的采用了强制性条例规定建筑设计中不能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依旧有很多的企业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违反了结构的规则性,这会对高层建筑物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拉低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

对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为了避免在建筑的后期出现施工图纸被迫做更改的情况出现,我们就需要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者严格的考虑设计工作中的结构规则性问题,要结合建筑的施工要求来计算与分析出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法,达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条例的规定要求,致力于提高整个高层建筑的质量。

注意建筑设计中的轴压比和短柱问题

建筑的设计者为了将柱的轴压比控制住,一般在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高层建筑中把柱的横截面做的很大,并且在柱的纵向钢筋之中运用构造配筋。即便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建筑柱的断面尺寸也丝毫不会减小。所以为了能使建筑当中的柱体一直处在偏压的一种状态并要避免出现混凝土被砸碎的情况,我们就必须要对柱体的轴压比进行限制。若建筑主体的塑性能力不达标,那么相对的其结构延性也就会很差,这就可能会导致建筑在发生灾害时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对此,我们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要依据强柱弱梁的原理对建筑进行科学设计,并且要选用延性较好的梁具,这样能够让柱子出现变形破碎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也能够放松轴压比的限值。另外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底部柱长和直径比都小于4的柱体就定是短柱。短柱的确定依据是柱的剪跨比小于2,只有这时,我们才可以确定其为短柱。

考虑建筑所用材料的选用及结构体系问题

般情况下,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都非常重视材料的选用及建筑的结构体系问题,因为这在一些地震多发地区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超过150米的建筑物主要是采用筒中筒、框架-支撑以及框架-筒这三种经常使用的结构体系。由于在结构设计中多以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为主要结构,因此对于建筑材料的形变控制应该要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的位移来考虑。又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弯曲变形的侧移幅度相对较大,若用刚性度非常小的钢架支撑其减少侧移,并不会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并且还可能对钢结构的承载能力施加更大压力。有的时候还会采用加大混凝土的内筒,但效果也不明显。

篇6

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的前提下,人们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和满足,基于此,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建筑行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其中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因此,要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此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抗震度不够

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新科技发展迅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建筑行业作为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施工的前提基础,只有保证建筑结构设计成果稳定、安全,才能为后期的施工环节提供有效保障。然而,对于目前建筑结构设计来说,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建筑安全隐患为最。首先,建筑实体的抗震度不够,没有达到我国规定的标准要求,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和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在极大程度上危害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现阶段,相关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还没有意识到建筑抗震能力的重要性,对抗震设计的认识程度不足,在开展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忽略了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导致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度不足。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要遵循理论联系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于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建筑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抗震规范,进而从根本上保障建筑抗震设计的有效性。

1.2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钢材不足导致功能减弱

经济利润是企业发展追求的永恒主题。部分建筑企业为了减少成本,获取高额利润,就会在实施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偷工减料,以致于建筑物中钢材不足,导致建筑实体存在质量隐患,功能减弱,忽视建筑物安全性不足而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建筑物钢配置方面,我国明确规定要根据建筑物不同部位的实际情况选取配筋率不同的钢材。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必须要重视建筑物的配筋率问题,并在正式施工过程中指派专业监管人员进行监督。另外,还有一些建筑公司为了节省开支,采用不合格的冷轧变形钢筋,这种钢筋由于其强度高、脆性大、韧性小等缺陷,不利于抗震性能的发挥。这种为了减少施工成本、获取高额经济利润罔顾建筑物安全性而使用不合格钢材的现象不胜枚举,严重损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3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目前,由于建筑结构设计者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足、设计经验不足,致使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者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核心元素,只有确保设计人员有丰富设计经验和专业的理论知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建筑结构设计的切实可行性。但是有些设计者的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一味地追求建筑结构设计的美观性,而没有认识到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会给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带来何种隐患。基于此,相关设计人员要深刻意识到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的弊端,并在设计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要果断加以改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2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的措施

2.1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能的重视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设计人员是建筑结构设计环节的核心,要切实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能的重视程度,并将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度作为设计人员需要研究的首要内容,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建筑的抗震度。另外,还要设计人员具有精益求精的精神,重视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学习相关设计知识,提升自身综合设计素养,培养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意识,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并在设计环节结束之后进行工作经验总结,吸取设计过程中的教训,善于反思,积极与其他人员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2.2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规范设计建筑结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在逐渐壮大,建筑结构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我国制定了相关的规范标准,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创新。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规范设计建筑结构,提高建筑实体质量,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同时,要求设计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肃认真地对待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对于不符合相关建筑规范的要及时提出,并给予解决,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而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

2.3开展科研,创新设计软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使得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国建筑结构设计对设计人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多的要求。在此情况下,现有的结构设计程序已不能满足设计人员的需求,对建筑物的安全性缺乏保证。同时计算机程序的内容和功能直接影响结构设计水平,为了解决生产问题,配合软件的能力,只能把计算过程简化以满足计算程序的能力。因此,为了提高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首先要开发出一款高精度软件,这就需要设计者和计算机程序专业人员共同,推新创新,进而研究出创新型建筑结构设计软件。

3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建筑结构及其施工工艺趋于多样化、全面化、科技化,在极大水平上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建筑结构设计作为建筑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中缺乏安全性,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设计人员要提高对结构设计质量安全问题的识别能力,在设计中注意总结经验和教训,遵循国家规定的建筑规范进行结构设计,确保设计成果更加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徐宜,丁勇春.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的探讨[J].江苏建筑,2009.

[2]丰定国,王社良.抗震结构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篇7

近年来我国住宅建设高速增长,其中大量以成片开发的住宅小区为主,尤其是以多层住宅组团分布并配以会所、游泳池、网球场、小广场、小型商铺等完善的配套设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业主不仅对建筑的环境、户型等传统方面愈来愈重视,同时也对住宅内的设备配置水平、功能以及物业治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发现,很多建筑电气设计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这样可能会给广大居民带来电气上的不安全和使用上的不方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目前,住宅设计大量选用模数化配电箱,其中大部分型号是(PZ30),但PZ30 是不应该在住宅中使用的。因为,PZ30 和PZ20 是同时开发的两个系列,分别按两种使用场合设计的,PZ20 按非熟练人员场合设计,主要用于家庭和类似场所;PZ30 则按熟练人员使用设计,主要用于工业场所。因此,只要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足够,很多三相系统PZ20 能代替PZ30 系列。由此可见,PZ30 不应在住宅中使用。

1.2 某些旧住宅在进行配电改造设计时,采用直敷布线,当导线垂直敷设时,未经任何保护就进入距地1.4m 的明装照明开关。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的第5.2.1 条第3 款“当导线垂直敷设至地面低于1.8m 时,应穿管保护”的规定。

1.3 暗敷线路按最近路线敷设时,由于住宅的面层比较薄,线路管线交叉不易处理;另外照明线路通常利用顶棚灯的接线盒进线分线,在住户铺设木地板时,往往将敷设在地坪内的管线打断,造成电气不安全和使用的不方便。暗敷线路沿板孔、墙缝垂直或平行于地面敷设,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因为管线交叉可以在墙缝中解决,而照明线路则在墙的拐弯处利用接线盒进行分线,而非顶棚灯的接线盒,这样住户也可根据《住宅使用说明书》中的配电平面图,了解进入灯具线路的具体方向和位置,从而避免在铺设木地板时将管线打断。

1.4 由于住户搬进住宅后一般会装修,为避免浪费,只在灯位处布置灯座。我国正在大力推广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对于家庭来说,紧凑型荧光灯是取代白炽灯的最好选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卡口灯座在更换光源时,稍不注意,就会电着人,加之紧凑型荧光灯的灯头是螺口,不能用卡口灯座,所以在住宅设计时应选用螺口灯座,以确保住户使用安全和方便住户更换光源。

1.5 忽视浴室的电气安全措施在浴室发生电击事故的危险机率特别大,因为潮湿人体的接触电阻通常非常小,所以很小的接触电压也会发生严重的电击事故与死亡事故。由于这一缘故,浴室被称为电气安全的特殊场所,但我国却至今没有特殊场所的国家电气标准,仅在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 ―2008 (以下简称《民规》)有一些电气安全措施的规定。

住宅电气设计除了要遵从《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 年版),还必须遵从《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目前,住宅电气设计易错问题就集中反映在对《住宅建筑规范》,《住建规》是我国参照发达国家通行做法制定的第一部以功能和性能要求为基础的全文强制的规范,住宅设计必须逐条严格遵照执行。

其中住宅电气设计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急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失火等紧急情况时不能强制点亮。

根据《住建规》8.5.3 “当应急照明在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时,必须采取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住宅公共部位的灯,常因开关不便而成为“长明灯”,造成电力浪费。出于节能的需要,应急照明可以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但必须采取措施,使应急照明在应急状态下能自动点亮,保证应急照明的使用功能。也就是当发生失火等紧急情况时,无论现场开关是开还是关,应能实现应急照明强制接通点亮,即在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设置强制点亮应急照明灯的信号线。

安装在1.8m 及以下的插座,没有采用安全型插座。

根据《住建规》8.5.5 “安装在1.8m 及以下的插座均应采用安全型插座”。 为了避免儿童玩弄插座时发生触电危险,故要求安装高度在1.8m 以下的插座应采用安全型插座。

住宅公共部位的照明没有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节能控制措施。

根据《住建规》10.1.4 “住宅公共部位的照明应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节能控制措施”。高效光源包括T8(Φ26)、T5(Φ16) 等细管日光灯、环形管节能灯、U 型管紧凑型节能灯等;高效灯具是指光能损耗小的高效率的灯具;节能控制措施就是要做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为此,设计必须采用声控、光控、定时、延时开关等技术措施。

住宅内使用的电梯、水泵、风机等设备,未采取节电措施。

根据《住建规》10.1.5 “住宅内使用的电梯、水泵、风机等设备应采取节电措施。”住宅建筑内配置的电梯、水泵、风机等机电设备消耗的电能较大,因此应注重这类机电设备的节电问题。常用的成熟节电技术有电梯的智能控制,水泵、风机的变频控制,电气设计中积极采用这些技术措施,能收到很好的节电效果。

住宅供电干线的需要系数值选取有误。

对住宅供电干线的需要系数值,很多设计选大了,导致干线电缆截面过大、配电开关电流过大,造成浪费、极不合理。

1.6、住宅总电源进线断路器的漏电动作电流值选择不当。

这是设计通病。每幢住宅(或每单元干线)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这是因为当发生接地电弧短路时,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断路器能可靠动作,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

为了保障住宅以及用户的安全,须要加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消除电气的安全隐患。

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

篇8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1.湿陷性黄土概述及其分布

湿陷性黄土是在一定压力下的作用下受水浸湿时,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根据其湿陷类型可分为非自重湿陷性和自重湿陷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后不发生湿陷,而在一定外加荷载作用下才产生附加下沉;自重湿陷性黄土在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后则发生湿陷。

根据湿陷黄土的湿陷程度可分为湿陷性轻微、湿陷性中等及湿陷性强烈。

我国黄土地区的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主要分布在北纬34°~41°之间大陆西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山西、内蒙、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河南、河北等省。湿陷性黄土也一般分布在以上黄土地区。

湿陷性黄土在新疆主要分布在山前洪积扇中下部及山间洼地区。在全疆各地均有分布,具体详下图。

图1 新疆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布略图

根据上图,湿陷性黄土在全疆的主要的分布城市如下表

新疆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布地区及厚度

2.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对工程造成的危害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其工程特性是在一定的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图2 由于地基湿陷造成的建筑裂缝

图3 地基湿陷造成的路面坍塌

图4 地基湿陷造成的管道断裂

3.主要处理原则及设计参考资料

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排水管道工程地基处理的主要原则为:地基一般不作处理,只采用相应的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消除部分湿陷量,以满足工程需求,加快施工进度和节省工程投资。

因此室外给排水管道设计过程中,主要参考的资料有: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湿陷性黄土地区室外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构筑物》04S531-1~5。

4.工程实例例举

工程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铁厂沟镇富民安居一期工程。地点位于铁厂沟镇。规划总用地面积303077 m2,绿地率为40%,道路面积95100m2,泊车位920个,住宅地上总建筑面积为65127.5m²,地下总建筑面积为14319.05 m²。住宅总户数为543户,总服务人口为2127人。

1)工程地质概述

场地土具有中等压缩性,厚度0.4~7.1m。综合评价为非自重湿陷中等(II级),自重湿陷III级(严重)。地下水埋深大于30米;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综合判定为II类属抗震有利地段。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性。

2)设计概述

工程室外给水管道采用PE100级聚乙烯给水管,公称压力1.00MPa,电熔连接。排水管道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等级为S₂级,环刚度不小于8KN/m²,承插式橡胶圈接口。

根据场地地质情况,管道基础为:100mm中、粗砂+300mm3:7灰土+300mm土垫层;检查井等管道附属设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对混凝土结构检查井外壁刷沥青冷底子油两遍,沥青胶泥涂层,厚度≥500um;管道穿检查井井壁时采用防水套管,以保证严密不透水,同时管道在三通及弯管处设置管道支墩。

图5 给水排水管道平面布置图

工程于2012年11月进行了竣工验收,经过2012~2013冬季实际运行,未出现相关设计事故,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篇9

摘 要日本现在大概有600万套公寓单元,最早的建于40多年前。过去很多旧的公寓已经被拆毁,新的建

筑取而代之。但日本正逐渐认识到旧公寓单元翻新利用的重要性,目前正通过商业模式、技术发

展、政策援助的积极研究,力争把改造的尝试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

关键词改造公寓运营模式长生命质量旧住房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公寓建筑单元的建设逐年增长,最近

每年新建15 万~20 万公寓单元。目前为止已经有大约600 万公寓单

元,最早的建设于40 年前(图1)。

这些老的建筑与新建建筑相比基础设施和建筑性能都很差,但老

建筑往往位于当地最好的位置。很明显,通过改善性能、设施以及室

内装修和设备来更新是这些老的公寓单元的潜在需求,这也就是所谓

的“改造”。

大部分日本的公寓楼都是用钢筋混凝土或钢骨混凝土梁柱建造起

来的,另一方面,结构框架的设计考虑了模数协调,它们的填充物是

由易加工的材料组成,比如木头、石膏板、胶合板等,所以最初的日

本公寓建筑是便于改造的(图2)。

但是日本房屋部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把资金集中在新建建筑方

面,这是因为公寓建筑在大约20~30 年间会失去价值(图3),所以

公寓的所有者不会投资去改善这些老的公寓单元,尤其是建于1981

年之前的公寓抗震性和隔热性往往不如1981 年之后的。并且改造这

些建筑的共享部分非常困难,如门、窗、管道等,因为涉及到产权以

及相关法律文件。

上述原因就会产生两种情况:1)老建筑及其环境和氛围的消失;

2)如果业主不能负担拆迁的损失,居住者就需要被迫忍受不便和不

安的生活,或者这幢建筑被空置。这种情况会导致建筑的持续恶化。

通常来说,为了维护公寓建筑状态良好,业主协会最近开始在建

筑的共用部分实施维修,比如在建筑屋顶铺设防水材料、维修外墙开

裂、墙面涂漆、清洁管道。但是如果建筑的抗震安全性不足或者隔热

性不好,维修就会非常困难。

日本国家建筑规范修正案和其他法律有:1980 年节能法案(第

一版)、1981 年日本国家建筑规范收录新的抗震设计、1992 年节能

法案(第二版)、1999 年节能法案(第三版)、2004 年病态建筑、

2007 年节能法案(第四版),这些修正法案的目标是提高建筑性能。

另一方面,建筑业主是管理所有单元的,但他不会被强制去改善

这些单元,他们不关心隔热、病态建筑综合症、低效率的设备以及如

各层标识障碍等问题。因为没有激励机制,所以日本的旧建筑单元的

循环利用率要低于美国或欧洲(图4)。一直以来只有很少的一些维

修和表面材料的更换工作在实施,全面的改造工作非常稀少。但是最

近改造市场有所发展,日本逐渐认识到把老的、质量好的住宅单元改

造成舒适、现代的公寓比建一个新的价格可以更低,因为一些老的建

筑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建筑风格以及基本性能比新建的更好。

1 一个新的改造运动――公寓建筑的三种商业模式

(1)类型1:整体建筑改造

基于位置和基本性能表现,如抗震性、单元尺度等一些不容易改

造的因素,这些公司选择并购入了shataku(这是一个股份制公司拥

有的出租公寓建筑,比如为职工提供宿舍)。然后shataku 被改造成

图1 既有新增公寓单元图2 百年住居系统(CHS)概念示意图3 公寓单元的减价情况

一个共有(财产共有或合作社)的公寓楼。在这个案例中,整幢建筑

包括公共空间和公共管线可以被改造。使用者可以从几种类型中选择

他们的房间。成果方面的核心特征是多工种以及改造进程的合理安排。

这类型典型的范例是ReBITa 公司,代表项目位于玉县,共有产权,

建筑年龄18年,共有35个单元,每个单元面积79m2。钢筋混凝土结构,

共4 层,层高2 495mm(图5~9)。

(2)类型2:业主产权住宅单元改造

公司在活跃的市场上收购了个人公寓单元并基于其地理位置进

行改造。与类型1 相比,公共空间与管道较难改造,但是个人空间可

以被合理改造,而且往往被设计得很好。成果方面的核心特征是基于

把各自对公寓的需求结合起来的公寓产品策划,这类型典型的范例是

Intellex 公司,代表项目位于东京,共有产权,建筑年龄31 年,单元

面积65m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10 层(图10~13)。

(3)类型3:购买或制定规则或定制单元改造

这种情况的公司扮演了为顾客提供收购和改造公寓方面咨询顾问

的角色。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预算来设计公寓单元。这类型典

图4 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的旧住宅循环利用的比较型的范例是Life Design 公司。代表项目位于Kanagawa pref.,共有产

表1 三种类型对比

图6 改造后图5 改造前

图7 样板间效果图8 内墙和管线图9 进程安排示意

图10 改造前图11 改造后图12 浴室单元图13 改造后效果

图16 木框架的墙和天花板

图17 内墙(热绝缘体)图14 改造前图15 改造后

图18 建成效果

权,适用年龄22 年,共10 个单元,每个单元面积79m2,钢筋混凝土

结构,共3 层,改造单位位于第三层(图14~18)。

对比上述三种类型得出表1 结论。

2 未来的问题

出于对日本未来改造量增长的考虑,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向东京以外的大城市发展

现在,改造工作大多集中在东京和周边的城市区域,另有一小部

分在其他区域。这是由于该区域中对居住单元有多变而大量的需要,

改造工作有巨大的单元供给和众多的改造竞争者。即使改造工作向大

阪和其他城市扩展得非常慢,但还是会扩散到日本的所有大城市。

除了东京以外,城市中改造工作的费用一定要限制在可承受的范围

内,因为在那些地方居住单元的价格是比较低的。因此,为了使改造工作

更合理、更吸引人,软件开发和技术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更多的个体

户将会参与到改造交易中来,并向终端用户提供改造居住单元的选择。

(2)必要的政策援助

2009 年,“为实现人口繁荣的长生命质量住房而行动”在新建

住房中开始实行。依照这个活动,长生命质量的旧住房项目正在被一

些私人的顾问(比如Ichiura Housing & Planning associates Co.,

Ltd)研究。他们由(MLIT)提供资金补贴,并处在房屋研究所的技

术监督中。长生命质量的旧住房项目的目标严格意义上不等于改造,

但是,政治援助将会通过技术发展、金融、房地产市场培养等方面对

传播改造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当长生命质量的旧住房项目一旦启动,

这将会促进改造,因为旧住房的数量将会远远大于新建房屋数量。

(3)必要的技术发展

诸如全面的建筑承包人和电子产品制造商等单位或个人的介入,必

定将会促进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这些全面的建筑承包人将肩负着施工中

技术发展的主流责任。改造中的技术包括对外墙内部的检查、对混凝土

耐久度的促进、合理的填充施工、建筑信息的历史记录积累和继承等。

3 结语

现在的日本资源匮乏、人口老龄化是不争的事实。就现在来说,

篇10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按照施工建筑规范标准,落实安全职责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是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施工技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工程使用年限,建筑工程整体经济价值等。房屋建筑规范标准是施工人员安全,房屋建筑质量的有效保证,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施工工艺技术等均作出明确规则。建筑施工安全应严格按照房屋建筑施工标准和相关行为规范进行,否则可能会带来建筑安全隐患。

制定完善施工组织措施

在房屋建筑实际施工过程中,针对项目施工现场秩序混杂,安全管理较难到位现象,房屋建筑应制定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服务于房屋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管理。

在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包括地基,承重台,顶梁板等施工技术,并采用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施工技术方法和相关施工安全技术规范措施。由于夜间打混凝土较多,如需在夜间施工的,可根据施工现场夜间相关设备和具体施工环境以及各工程项目夜间施工安全管理需求,制定合理夜间施工安全措施。

结合工程各工种具体工作需求,制定安全操作流程,如:瓦工在进入工程场地时需带安全帽和瓦刀,机械工进入工地时特别是塔吊操作人员不得配备重物,避免高空落物造成的人员伤亡。

项目管理人员应提前做好基坑,支模架,外脚手架等安全设施和专项方案,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性。

完善施工安全监管制度

上世纪80年代伊始,中国开展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在党和政府大力领导下迎来建筑业蓬勃发展辉煌期,建筑企业纷纷涌现,中国开始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模式。针对实际项目施工中出现的监管不力局面,应努力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具体体现在:深入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部门监督机制。

在建筑业蓬勃发展同时,党和民众对建筑项目安全性要求逐渐提高,亦带动监理行业迅速发展。但同时,监理市场运作和监理人员素质等均存在诸多问题。

在建筑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深入贯彻落实层级领导制和问责制,做到明确将安全监管与自身利益紧密相连,加强建筑工程与施工人员的紧密性,并落于实处提升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意识。

促进多部门联动监督深化部门监督体制具体实现方案,安全监管制度应规定项目各部门均具有管理权力和管理义务,各单位,各部门实时进行项目管理监督,切实做好人人监管,部门互督。

对于坚决执行监督任务,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或部门应给予重大奖励,同时作为部门考核内容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中。

二:培养现代安全施工管理理念

房屋建筑对房屋安全性,建筑稳定性要求极高,对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要求更高、更具体。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理念应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变革发展需求,和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局势,安全管理理念的制定要符合客观化、科学化,现实化,结构化等特点。

施工监管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是进行安全管理的关键,可通过企业内部培训、讲座、再教育等形式,让安全监管人员树立正确安全监管意识,在对待项目施工中,切实做好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三: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与执行力度

在安全监督管理方面,项目管理人员应通过不断审查与巡查,促进施工安全和施工设备整治。在施工安全监督方式上可通过临时性,突击性模式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监督,在建筑监管力度上可依据建筑项目部规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坚决落实执行规章制度和惩处措施。

在施工现场巡查人员可通过对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进行抽查,排检,保证质量安全,施工安全,将检查效率与年终考核关联,提升监督积极性。

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再培训

房屋建筑具体操作和实施均由施工人员进行,国内建筑行业的项目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工,普遍呈现素质较低情形。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施工现场管理松散,消防安全意识较为薄弱是近几年对建筑企业及相关行业的普遍认识。

因此,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企业知识培训和上岗安全教育,同时还应深入进行职业技能的再培考核,让他们掌握较为规范,科学的职业技能,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意识和稳固性。务必做到持证上岗制度。在实际项目施工管理中应随时强调安全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在工作中运用规范、科学的施工职业技能,才能有效保证从业人员

的思想安全和人身安全。

对新进员工或资深老员工由建筑公司统一安排进行定期安全管理教育和职能技术培训并在内部进行施工及安全管理技术从业资格考核,一经发现不合格者取消其从业资格并进行培训再上岗。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施工人员从业技术培训,安全监管意识培训,管理体制培训,安全教育培训等。让员工充分认识职业特殊性,提升综合素质,为中国现代化安全建设做好准备!

在狠抓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监理工作同时,监理工作重点应逐步向工程投标决策阶段,工程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阶段和后期建筑项目运作阶段等建设全过程监理方向发展。建立单位和现场管理人员应实行建筑工程全阶段安全管理工作。

结束语: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建筑安全监理部门或相关人员应深刻认知安全监督规范和监督范围,对违背违章操作人员进行相应惩处,确保房屋建筑建设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红.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初探[J]. 科技资讯,2009,(28).

篇11

1 前言

结构上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指的是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例如结构自重、楼面活荷载和设备自重等,引起的效应比较直观;间接作用指的是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作用,例如温度的变化、混凝土的收缩或徐变、地基的变形和地震等,这类作用引起的效应比较复杂,例如地震会引起建筑物产生裂缝、倾斜下沉以至倒塌,但这些破坏效应不仅仅与地震震级、烈度有关,还与建筑物所在场地的地基条件、建筑物的基础类型和上部结构体系有关。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实际荷载到底有多大,很难精确计算。事实上,即使有最完整的资料,还是很难确切估计荷载的大小。但是为了能开始着手设计,通常做出一些不致造成严重误差的合理假设。在各种外力和荷载作用下,结构必须以合适的性能和所要求的稳定性做出反应。结构计算时,需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采用不同的荷载数值,这称为荷载代表值;荷载的代表值有荷载的标准值、准永久值和组合值之分。

2 荷载

2.1 荷载作用

结构上的作用虽然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但它们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使结构或构件产生效应(结构或构件产生的内力、应力、位移、应变、裂缝等)。因此,也可以这样定义“作用”:使结构或构件产生效应的各种原因,称为结构上的作用。“荷载”和“作用”对实际工程设计来说,主要是一个概念问题,一般并不影响作用效应的计算和结构本身。在国际上,目前也有不少国家对“荷载”和“作用”未加严格区分。在我国,一般情况下,“荷载”专指直接作用,“作用”有时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有时专指“荷载”或专指间接作用;在工程中,为了使用和交流的方便,常常将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称为“荷载”。

2.2 建筑结构荷载

建筑结构在使用和施工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直接作用称为荷载。另外,还有一些能使结构产生内力和变形的间接作用,如地基变形、混凝土收缩、焊接变形、温度变化或地震等引起的作用。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时,首先应进行荷载的计算,取其代表值,荷载确定后,才能根据其大小和作用形式计算结构的内力,然后再进行构件计算。也就是说建筑物某一部分的构件,是承重还是非承重,承受多大的荷载,都有其最大值或极限值,超过个极限值,结构就会变形,就会遭到破坏,轻者降低建筑物的经济寿命,重者会酿成事故,威胁到生命安全。这就是物业装修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掌握建筑结构形式及其荷载作用、影响的目的。

3 荷载的分类

3.1 按随时间变异分类

(1)永久荷载(亦称恒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量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即使有变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的荷载。如结构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2)可变荷载(亦称活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能忽略的荷载。如楼(屋)面活荷载、屋面积灰荷载、雪荷载、风荷载、吊车荷载等。(3)偶然荷载。在设计基准内,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但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如地震、爆炸力、撞击力等。

3.2 按随空间位置的变异分类

(1)固定荷载。在结构空间位置上具有固定分布的荷载。如结构自重、楼面上的固定设备荷载等。(2)自由荷载。在结构上的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分布的荷载。如民用建筑楼面上的活荷载、工业建筑中的吊车荷载等。

3.3 按结构的动力反应分类

(1)静态荷载。对结构或结构构件不产生加速度或产生的加速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如结构的自重、楼面的活荷载等。(2)动态荷载。对结构或构件产生不可忽略的加速度。如吊车荷载、地震荷载、作用在高层建筑上的风荷载等。

4 荷载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4.1 荷载代表值

4.1.1 原因分析

荷载有四种代表值: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其中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而其他代表值都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乘以相应的系数得到。荷载可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规定不同的设计要求,以便能更确切地反映它在设计中的特点。由于荷载本身的随机性,因而在试用期间的最大荷载也是个随机变量,原则上可用统计分布来描述。荷载标准值由设计基准期最大荷载概率分布的某个分位值来确定,设计基准期统一规定为50年。但并非所有荷载都能取得充分资料,因而,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已有的工程经验通过判断协议一个公称值作为代表值。

4.1.2 解决措施

根据文献可采取下列解决措施,对不同荷载采用不同代表值。当有足够设计经验时,可取协议的百分位作为荷载的代表值。

4.2 荷载分项系数

4.2.1 原因分析

根据文献将荷载分成两类: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γG和γQ,这两个分项系数在荷载标准值已知的情况下,按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设计各类结构构件的可靠指标,与规定的目标可靠指标之间,在总体上误差最小为原则,经优选得到。考虑有局限性,从经济上考虑当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露面活荷载取γG=1.3。

4.2.2 解决措施

文献中对基本组合荷载分项系数的规定,对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取1.2;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一般情况取1.0,对结构的滑移、倾覆或漂浮验算取0.9。对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一般取1.4,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取1.3。

4.3 荷载组合最不利值确定

4.3.1 原因分析

对所考虑的极限状态,在确定其荷载效应时,应对所有可能同时出现的各荷载作用加以组合,求出总效应。考虑荷载同时出现的几率很小,因此应从所有可能组合中取最不利的一组作为该极限状态的设计依据。

4.3.2 解决措施

具体公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且应注意SQlK的确定,当无法判断时,应依次以各SQiK作为SQlK,选其中最不利的荷载效应作为设计依据。还应注意当结构的自重占主要时,应适当提高构件的重要性系数。

5 结语

一般都是按照建筑规范的要求来设计房屋的,规范规定了最低要求,作为设计的大致指南,规范规定了需要考虑的最小荷载和不允许超过的最大应力,这些规定的荷载最多是一些经验近似值,而且没有绝对正确的计算应力的规则、公式和方法,规范中只是指出必须采用“公认”的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可以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此当使用建筑规范的结构条文时,必须记住“小心”两字。只有对结构整个体系的承载能力和性能,以及结构分体系与结构构件相互作用的关系了解很透彻,才能设计出既安全又经济的结构,才能满足现代建筑的各种功能和环境条件要求。

通过收集各种资料及多年经验总结了结构荷载设计常见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通过在设计工作中的应用,证明了其实用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希望对广大同行有借鉴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规范的再次修订,荷载设计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会更合理。

篇12

早期有利于空气对流和自然光线的需求的中走廊、双走廊式平面形式存在着最远端病房离护士站距离太远的弊端。随着大跨度钢结构、电梯、空调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力成本的增高。其逐渐被紧凑的环形、十字形、正方形、三角形平面所取代。因护士站可设于圆心位置,各病室绕圆心布置,距离近且均等,所以环形平面效率最高。如:重庆第二人民医院的护理单元、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瓦利长老会医院。如以圆形单元为单位,采用八角或六角形厅式组合单元则会满足更多方面的要求取的更好的效果。如:德国洛敦海姆医院的护理单元、重庆西南医院烧伤医疗中心护理单元。但摒弃中走廊、双走廊式平面形式而采用大进深平面的医院,其必须采用人工照明和空调,这加重了医院和患者的负担,在经济不发达地区须慎重采用。

篇13

建筑工程施工资料是由施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全面反映记载工程施工活动的全过程,尤其是全面客观反映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文件,与完成的工程实体有着同样的重要性,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形成,整理、归档,工程施工资料的编制和报送等工作,国家和地方都有相应的法规和规范。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建筑工程的各种规范、规程也进行了相当大的调整和改进,建筑工程的施工活动的方方面面应该说都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寻的,为工程建设的发展和工程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相较于改革开放之前的工程施工资料而言,由于有了相应的法规和规范约束,建筑工程的施工资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形式和内容上看与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差距也不大,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建筑工程的施工资料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实质性的问题,甚至严重偏离了建筑工程资料所应具有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复杂性”的特征。笔者曾作为施工单位的资料员、项目经理、房地产项目的总工、建设单位的业主代表,对目前建筑工程资料尤其是施工资料存在的诸多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下面是笔者对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提出的看法和建议。

1存在问题

1.1对资料管理的认识存在问题

(1)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不够重视。首先根据.建设部令90号关于修改《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建设单位“列入城建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的工程,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提请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工程档案进行预验收,预验收合格后,由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出具工程档案认可文件”,“建设单位在取得工程档案认可文件后,方可组织工程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时,应当查验工程档案认可文件”。而实际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对工程实施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并未按照这一规定进行监督,工程验收基本上都是在未取档案管理部门对工程档案预验收许可文件的情况下实施了验收程序。其次,国家一再强调各种执业资格,持证上岗,然而在建筑企业各种岗位证书中却唯独没有资料员这一岗位证,由此看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并不够重视,由此产生的后果也是不言而喻的。(2)施工企业不够重视。在我国现有的大多数施工企业尤其是二、三级施工企业中,企业根据招投标的有关规定,通过各种渠道,也取得了各种岗位-五大员岗位资格的人员证书及有与此相关“挂名”的人员,然而唯独没有资料员资格的岗位证书和缺乏从事资料管理的专业人员。现场的资料通常都是由施工现场的施工员等临时充当,常常是工程开工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资料欠缺严重,这才不得不到社会上找一些所以所谓的“资料专业户”来整理。而这些资料专业户常常是承包多个工程,并不是常住工地,资料与现场往往是两张皮,资料也往往滞后,所制作或编制的资料大多也都有违建设工程档案所要求的“真实性”原则。(3)监理单位不够重视。在实施对工程的监理过程中,监理单位或由于监理人员不足,或由于监理人员自身对建设工程资料管理业务不熟悉,或由于对监理职责的认识不清等种种原因,对施工单位提交审核的资料大多没有进行认真的审核,任由施工单位“编制”甚至是“造假”也都照单签收,例如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原材料见证取样及送检、试块的制作和送检”,等程序上都普遍存在这种问题。就拿检验批来说吧,不客气的说工程中所有的检验批的检查数据几乎都由电脑自动生成而非现场的实际情况,监理人员重现场,轻资料的现象普遍存在。

1.2项目管理本身问题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管理不严格,一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漏洞,相关人员责任不落实,根据工程需要应配备的管理人员不到位,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施工企业,出于企业资质认证的需要及从企业成本利益出发,聘任的许多技术岗位都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投标中标之后根本无法到岗履职,有些工程甚至项目经理长期不在岗,只是偶尔开会或应付有关部门检查工作时才露一下脸。现场管理实际上由工程承包人自聘的一些人员在行使职权。使得相关的一些职责无人承担,为了应付检查验收,资料造假、代签也就不足为怪了。

1.3资料员素质与能力问题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尤其是施工资料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检验批的验收、分项工程的验收、分部(子分部)工程的验收、最后到单位工程的验收,环环相扣,而且,每一份资料都是相关法律、法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工程合同与设计文件的具体体现,既便是最小的验收单位检验批的验收,也与其之前的如原材料的进场检查验收、原材料的送检、隐蔽工程的验收、施工试验、工序质量的检测等都有相互关联,这就要求对检验批的验收不仅只是某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问题,还要检查与其相关的原材料质量、半成品及实体质量、施工质量等,还要在时间和空间、容量与样本上符合规范的要求。包括资料的填写内容和要求的标谁化,用词用语尺度的把握等等,要使资料的填写符合规范要求,只有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才能将其灵活运用到资料的填写中。因此,资料员往往要懂得更多的规范、规程。不夸张的说,资料员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是一个不可的或缺角色,施工现场的管理如果缺一个施工员、或缺一个质检员甚至或缺一个技术负责人,让一个素质好一点的资料员可顶上毫无问题,可是如果缺一个资料员,让一个施工员甚至让一个技术负责人来顶恐怕都未必能胜任,这就要求资料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与能力。然而由于在工程管理的需持证上岗的“五大员”岗位中,有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材料员,唯独没有资料员这一岗位,也因此资料员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地位较低,在施工现场,资料员的工作往往要做许多根据相关法规、规范或规程规定本应该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甚至是材料员应该做的事,包括诸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各种专项施工方案及各种整改方案、安全技术交底之类凡是与文字有关的事务都成了资料员的任务,也因此资料员工作是最没有人愿意干的。所以许多工程场现上的资料管理工作,一般都只好招一些刚从学校来的对施工还不太熟悉的大中专毕业生来担任,而指导他们的恰恰大多是那些刚从资料员岗位上下来,基本上对资料管理还一知半解的通过“跳槽”走马上任的一些施工员。也因此许多二、三级的企业里真正熟悉和掌握施工资料的人员少之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专职的资料人员。

1.4对规范与规程的执行与理解问题

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是我们进行工序程施工、质量验收和资料编制和整理的依据,但由于人们对规范的理解的差异,使得资料人员在进行资料的编制、收集与整理过程中无所适从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就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在同一省份的某地一个工程,时任项目经理,根据设计要求,为增强粉刷层与加气砼砌块墙面的粘结强度,在砌块与粉刷层这间要刷一道界面剂。则根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理应对界面剂的粘结强度;及增强网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当地的检测单位当时还无法做这两种材料性能的检测,质检部门就曾到工地强调,必须要做,当地不能做就送到省会城市相关单位进行检测。可是同样的问题,我在之后在同一省的另一城市某一工程,当时作为业主现场代表,笔者要求施工单位要将界面剂及增强网送到检测单位去检测,却被施工单位婉拒,理由是只要有出厂合格证各证就行了,并坦言是质检部门说的,后来笔者电话落实得到同样答复。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工程管理及资料管理中还有许多,例如内外墙涂料,外墙面砖等是否需做进场复验,各地也都有所不同的要求,也因此给资料的收集整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的建议

2.1强化对资料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建筑工程施工资料是工程质量合格的证明文件,是竣工使用的必备文件。政府有关部门应重新审视建筑工程资料尤其是施工资料的重要性,加强依法依规对工程进行监督,强化工程验收的法定程序,包括强化档案管理部门对工程资料的预验收程序,严格审查施工技术管理资料,确保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政府要为资料员岗位造势,要使建设工程的各方责任主体包括施工企业的领导和相关人员都了解施工资料的重要性。要强化资料员持证上岗制度。甚至可以将对施工管理的“五大员”改为“六大员”纳入工程招标的资格审查内容,并纳入项目备案人员名单,杜绝“人证分离”。制定资料员的相关职责和权限,对违法违规,制假造假等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唯如此,才能引起上自政府有关部门,下至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各级责任人对资料人员岗位的重视,才能真正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地位。

2.2加强对项目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

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建筑施工监督管理的对策,做好依法监督、长效管理,除了要继续加强施工资料的管理,还要从源头做起,严格监督管理,严格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追究,强化队伍建设,严格落实项目负责人责任。加大对总监、专业监理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等履职情况的检查力度,强化个人执业管理,规范从业行为,严肃查处“人证分离”等行为。开展注册执业人员个人信用评价,扩大信息采集覆盖面,有效实现建设注册执业人员个人信用评价系统与工程项目建设监管、企业资质、人员资格等信息互联互通,研究信用评价成果运用,建立和完善注册执业人员执业档案信息。及时公布项目负责人责任追究情况,将其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及处罚结果记入个人信用档案,给予信用惩戒。通过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把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工作岗位,使项目管理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检查有考核,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项目管理工作系统。

2.3加强对资料员的培训和培养

加强对资料员的培训和培养可以从下面几点出发:第一,以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为主,通过以办培训班的形式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后发给岗位证书,让更多的人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工程资料的重要作用,及愿意加入到资料员队伍中来。第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对资料员工作的考核,通过考核来强化队伍建设,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必须通过办学习班重新取得岗位证书后才能重新上岗。第三,加强资料员继续教育,通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继续教育,将最新的法律法规及规范等及相关政策及时的传达到资料人员,使得资料员素质和能力得以不断的提高。

2.4进一步完善规范与规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