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团队建设课程培训

团队建设课程培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团队建设课程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团队建设课程培训

篇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建设类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团队为研究个案

收录日期:2015年1月12日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重视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建设教学团队,加强优质特色专业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最终提高教学水平。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

教学团队是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成员相对稳定,合作氛围浓厚,队伍结构合理,在教学建设和改革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具有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的潜力。

教学团队负责人一般具有高级职称,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具有一定的团队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能承担本团队的主要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参与本团队教学建设、改革与研究工作;积极参加团队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承担团队负责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指导工作。

二、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一)优化教学团队成员结构

1、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学校要聘请、引进或培养行业、企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专家、“教学名师”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方面通过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和进修,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带头人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提升本专业群的行业影响力;另一方面安排专业带头人到企业进行实践,与企业共同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提升专业带头人的应用技术研究能力。

2、骨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培养高水平的“双师素质”骨干教师队伍,通过企业合作、进修和培训,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根据本专业的发展需求,遴选一些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学习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以及管理经验,与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和企业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把企业先进的技术以及经验与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完美结合,提高团队骨干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建设一支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

3、青年教师培养。学校要制定新老教师师徒结对培养制度,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更快融入到教学团队成员中去。制定和完善青年教师考核、管理办法,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落实新教师暑假下企业锻炼的制度,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与教研和科研活动,提供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让他们在课题研究中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

4、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专业的不同和学生多层次教学需求,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理实一体化课程及实训课程的教学和专业建设工作。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完善其考核机制。制定兼职教师奖惩办法,对教学表现突出、教学效果优秀的兼职教师给予一定的表彰,对教学评价较差的兼职教师及时予以解聘。

(二)制定激励措施,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学校要把教学团队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制定远期与近期建设规划,完善教学团队相关管理制度。

学校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教学团队,把教学团队建设专业经费列入教学经费,加大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经费投入力度,重点建设一批校级教学团队,培育一批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在申报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时,优先从校级教学团队中择优推荐。

学校要完善教学团队考核评价体系,将团队考核评价与成员考核评价相结合,将定量考核评价与定性考核评价相结合,建立公正公平的教学团队考核评价体系。

将教学团队考核工作与学校岗位考核相结合,校级以上的教学团队带头人,直接聘任为校聘岗,考核时针对立项建设目标进行,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学团队,将取消其享受的一切待遇。

三、建设类高职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探索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建设类高职,从2011年开始组织申报学校教学团队,首轮共申报通过了25个教学团队,申报的团队类别围绕着课程教学、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创新教育、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校企合作等,其中课程教学团队8个,专业建设团队 9个,精品课程团队3个,创新教育团队1个,信息化教学团队1个,技能大赛团队1个,校企合作团队1个,双师队伍团队1个。

学校教学团队都围绕着建设类五年制高职的工作实际,25个教学团队打破了传统专业教研室的束缚,充分体现了建设类五年制高职的特点。学校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教学团队的管理办法,既有激励制度和经费支持,又有制度保障和评价机制。例如《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团队考核评价办法(草案)》,对教学团队进行定期的考核评分。

自组建以来,学校凸显了一批优秀的教学团队,以《智能建筑安防系统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团队为例进行了研究,该团队以“规范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应用性”为培养目标,探索出“阶段化、单元化、现代化”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团队也被评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

(一)明确团队目标,优选团队带头人。让团队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制定明确的团队工作目标是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的首要任务,这样团队成员才会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相互配合,提高教学团队的工作效能。

学校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加强团队内涵建设作为团队成员的共同工作目标,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增强教学团队的教科研能力。

教学团队的核心是团队带头人,他对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团队带头人需要具备精湛的教学水平和高深的学术造诣,在教学改革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

《智能建筑安防系统工程施工课程》团队带头人具备了教授职称和博士学位,教学成绩卓著,及时跟踪智能建筑产业行业发展,更新专业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研究性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主持过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在专业学术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教学改革研究论文,在楼宇智能化专业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优化团队规模,合理配置成员。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应该具有合理的团队规模,人员结构搭配合理,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实操能力强的高级职称专业教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

学校教学团队在成员的配置上,按照成员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来组建一支中高级职称搭配合理的教学团队。对于以单一课程建设为任务和以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要求团队成员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不低于1名;对于以课程群和系列课程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要求团队成员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不低于2名;对于以专业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要求团队成员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不少于3名。

学校房地产专业教学团队、物业管理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工程造价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园林工程技术教学团队、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团队、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团队、市政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等团队成员中均具备了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的成员,团队成员中不仅有校内专职教师,还有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年龄结构上,老中青三代相结合,充分发挥他们“传、帮、带”作用。

(三)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制定了《专业带头人评聘管理制度》、《高技能教师奖励制度》、《教师进修管理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对取得各种职业资格制度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支持教师在职提升学历层次,制定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办法,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培训。对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政策上将给予倾斜,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制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选派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安排团队成员到企业一线挂职实践,指导教师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支持团队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有机融合,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经验。

总之,教学团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类高职应通过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打造一批既具备较高教学能力,又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从而更好地培养建设行业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2]王浩.五年制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J].职业时空,2014.6.

篇2

一、基于课程建设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应综合考虑其自身队伍庞大,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基于这一特点,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应多样化,根据不同兴趣爱好将教师分成不同的团队,并根据其能力范围为期安排团队中的职务,促进团队发展从而最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当然,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都应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依据。英语学习应注重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团队建设应实现为学生服务。如大学英语教师可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安排不同层次的英语选修课,建立选修课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更多跨学科的,多样化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根据近几年的实践调查,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由于经费有限或者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出现中止现象。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还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建设内容上,尽量追求专业化,而不是大而全。确保课程团队建设有助于课程安排,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当然,团队建设还要考虑学校自身的特点,不能盲目的跟从。团队建设要分阶段,分步骤的完成。总之,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要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建立多样化的、方式灵活的课程服务体系。

二、基于课程建设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路径

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应具有跨专业意识吗,但是由于专业众多,因此无法逐一实现。因此在团队建设方面,应坚持小而精的特点,建立专业英语核心课程,并保证能够提供专业的教学团队。专业英语课程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安排,为学生提供自由的选择机会,内容范围可包含艺术英语、人文英语、社科英语。英语语言文化以及商务英语等多项内容。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以课程建设为前提组建教学团队

大学英语教学首先应具有合理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课程安排。然后针对教学课程需要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并从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中选择一位作为团队负责人。从而有次序的开展一系列的课程教学和相关教研活动。这种团队一般负责较专业的教研或者教师队伍培训,人员通常不多,由英语骨干教师组成。因此其建设目标应更加明确和专项化,真正发挥作用。

(二)建立专业课程的教师团队

要求以大学英语中的一门或几门课程为基础,建立专门为这两门课服务的教师团队。这一团队往往课程数量不多,一两门最佳。而相关的教师团队要具体专业性和互补性。从而突出学生的某项能力,通过建立专业的教师团队可选择学生队伍,安排不同的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或语言交际能力。这种团队适用于基础较差或者某项能力较强的学生,高校应针对削下现状选择合适的教师团队,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三)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建立不同种类的英语教学团队

无论是英语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需要专业的教学团队。而教学团队建设都需要以英语教学目标为前提。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上,首先应把握教学整体目标,这一目标应与学生就业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为基础。建立整体上的教师团队,如英语口语教师联盟,为学生提供口语锻炼机会。并且将教学分成若干个小的目标,建立基于教学目标的不同英语教学团队。完善群体教学和单一课程建设,并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使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和促进,实现大徐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基于学生未来规划的大学英语建设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团队建设首先应针对学生未来规划,建设单一的或群体的团队。如ESP课程教学团队、专业英语团队以及相关选修课程教学团队。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学团队建设与学生未来规划出现冲突应首先考虑学生的需求。教师专业要求上可以来自同一专业或不同专业,只要实现互补,能够对学生未来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就可以组建。建设过程要充分合理利用本院校资源,团队建设要具有特色和专业性。

三、总结

总之,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教学团队建设有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综合性和专业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也应以这一目的为前提。课程设计要建立在学生的某种需求上,而教学团队建设则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全面打造一支数量匹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我校积极探索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下面我结合我校电子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践谈谈思考。

一、专业团队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师资队伍类型结构不合理

我校师资队伍类型结构不够合理,出现青年教师偏多、高级职称教师偏少、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偏低、实习指导教师偏少的现象。市级学科带头人、高水平的名教师严重不足,年轻教师队伍庞大,教育教学实践和智慧有待丰富,真正能胜任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偏少,兼职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加快建成以中青年教师为中坚、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为核心、名优教师为领军的合理教师梯队是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普遍难点。

2.团队文化建设不科学

文化是团队的灵魂,一个团队拥有文化,才具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就是一团散沙。只有在优秀团队文化的指引下,每个人才能找到在团队中的地位和价值,才能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实现团队的目标。专业教师由于传统观念和功利主义倾向的影响,同伴互助的氛围不够浓郁,文人相轻、猜疑妒忌、业务封锁等习气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存在,互助合作的职教文化尚未真正形成。

3.团队的评价和管理不规范

建设高绩效的教学团队,要采取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方式,促进整个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转。目前专业教学团队的评价机制还不完善,只注重团队建设的规模,团队成员的职称、学历、技能等级证书,外聘教师的数量,过于强调团队负责人的作用和团队的成绩,没有规范对教学团队进行过程管理的运行管理机制、科学评价机制等。

二、专业团队建设的思考

在正视教学团队建设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我校在师资队伍、团队文化、管理运行与管理进行了一些探索。要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推动教学改革和研究,推进教学资源开发,加强团队的过程管理,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强化团队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1.打造稳定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建立以岗位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机制,点面结合,加强教学团队成员的梯次培养。目前我校电子专业教学团队拥有一位江苏省特级教师,四位江苏省名教师,一位市学科带头人,五位区学科带头人,四名外聘教师。

一是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深入企业顶岗实习、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参加技能大赛和信息化各种竞赛、职业资格培训等方式,提高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掌握专业发展方向和技术动态。

二是“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通过到对口企业挂职锻炼、名教师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校内实训基地开发等方式,提高双师素养。

三是青年教师培养;通过青年教师培养方案、青蓝工程、学历进修、技能培训、教坛新秀评比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四是专业带头人培养;通过培训、进修、交流等方式,从选拔、培养到培养,进一步完善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机制,发挥负责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参与课程开发、培养实习指导教师等途径,充分发挥技能特长的价值。

2.创新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文化建设

由经济学的“木桶理论”可知影响装水量的“短板决定原则”,因此学校在教师专业团队建设过程别注重沟通、协作、互信的团队文化建设。

一要树立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根据学校总的专业发展目标和定位及所属专业建设基础与特色,制定出团队的建设目标。团队成员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团队目标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保证教师发展的分类分层推进。同时加强对目标的管理,定期检查团队及个人目标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偏离目标的行为。

二要树立和谐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只顾自己的教学,缺乏协调沟通,教师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实现不了适应社会的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团队意识,把教学看成个人的工作,也会出现虽有专业课程体系的搭建,却无专业教学的分工,使得整个专业教学不成系统。

三要营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以教科研为平台,开展多样化合作。通过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技能竞赛、创新大赛、信息化大赛、专业课“两课”评比等开展合作,强化合作意识,营造合作氛围。

3.完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调动团队积极性、促进其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转、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学校按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进行年度考核,从专业建设、资源建设、教学改革、质量评价、社会服务等方面规范对教学团队的评价,并对团队负责人师德、专业水平、教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动态评价,对团队成员的考核评价,与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品牌专业及特色专业创建、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等专业建设结合起来,促使教师关注学科专业的发展,逐渐形成团队意识,更好地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及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团队实行动态管理,每学期按团队目标定期开展评估、检查及考核,确保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其智慧和潜能,实现教师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最大化。教学团队的评价何要考核与自查相结合,一是教学团队应定期接受考评,二是建立自查评估体系,逐步建立自我管理体制和动态动作机制。并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在教师绩效考核、出国进修、职称评定、年度评优等方面向有贡献的团队成员倾斜。

4.完善专业团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结合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建立健全相关措施和规章制度以确保专业团队可持续发展。近三年在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电子专业获5金4银6铜,在江苏省专业课“两课”评比中获1次示范课,在江苏省创新大赛中获1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电子专业获江苏省品牌专业,电子教研组获市优秀教研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专业教学团队领导小组和考核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长,教学校长任考核小组长;教学团队建设由教学校长分管,教务处和专业部组织实施,专业负责人具体落实。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坚持“以奖代拨”的原则,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经费只用于教学团队教师的培养和教研活动。每学年通过考核小组评估考核,对达到年度目标的优秀教学团队给予奖励。

三是强化校企合作。学校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确保所需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保障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合作,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四是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评价机制,注重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总结工作,构建校内外结合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篇4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1-0052-06

“十二五”伊始,南京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职业教育“双十提优工程”,计划通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市创建10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性职业学校和10所国家优质特色职业学校,构建适应南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圆满完成“双十提优工程”,全面打造一支数量匹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带动全市职教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南京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重要内容。

一、实践困惑:

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四大“瓶颈”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南京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仍存在亟待突破的四大“瓶颈”。

(一)合理的教学梯队尚未建成

南京市教育系统所属职业学校现有专职教师3622名(不含人社部门和行业办学学校教师,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下同),教师队伍构成情况如下。

1.年龄结构不匹配。35岁以下教师1456名,占40.20%;36—50岁教师1675名,占46.25%;50岁以上教师491名,占13.55%。

2.职称结构不如意。无职称444人,占12.26%;初级职称721人,占19.91%;中级职称1384人,占38.20%;高级职称1072人,占29.60%;正高职称1人,占0.03%。

3.技能结构不理想。在3622名专职教师中,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2195名。在2195人中,无技能证书的341人,占15.53%;初级工65人,占2.96%;中级工183人,占8.34%;高级工567人,占25.83%;技师705人,占32.12%;高级技师334人,占15.22%。

由以上三张图可知: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类型结构还不够合理,高水平、专家型的领军教师严重不足;年轻教师队伍庞大,教育教学实践和智慧有待丰富;拥有“技师”以上证书(含“技师”)的教师不及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一半。如何加快建成以年轻教师为基础、中青年教师为中坚、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为核心、名优教师为领军的合理教师梯队是当前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难点。

(二)教师隐性知识共享不够

英籍匈牙利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把人类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语言、数学公式、各类图表、盲文、手势语、旗语等)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教师的隐性知识是指深植于教师内心,蕴含在教师头脑中的在教育教学工作场景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方法、教学和科研技能、教育机智、观念、情感与智慧等以及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发生的特殊的人际关系知识。它是构成教师知识的重要基础,它需要通过教师之间不断地互动和交流以及教师个人的反思总结、提炼等过程实现共享。

目前,南京职教系统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还存在诸多障碍,这既有隐性知识固有特征、教师主体因素、隐性知识共享技术限制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管理体制方面的因素,如多数学校按专业划分教研组(学科组),不同系(部)、专业缺乏制度化的有效的交流互动机制,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之间隐性知识的共享。

(三)互助合作的职教文化氛围不浓

即使同一专业的教师,由于传统观念和功利主义倾向的影响,同伴互助的氛围还不够浓郁,文人相轻、猜疑妒忌、业务封锁等习气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存在着,互助合作的职教文化尚未真正形成。

(四)教学效益不能高效发挥

南京职业教育正处在加快转型发展、致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时期,许多重大课题(项目)等待攻坚克难,这些课题(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单靠某个教师或某个学科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多专业、多层次的教师组成团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从而最大程度发挥教学科研效益。然而,当前南京职业教育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二、系统设计: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框架

在正视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四大“瓶颈”的现实基础上,在人力资本理论等先进理念的指导下,经过认真学习和调研,2011年初,南京市教育局成立市级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专家组,研究制订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明确建设目标,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指明方向

1.指导思想。积极贯彻全国及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全市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为目标,以教师队伍机制创新为途径,以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载体,立足南京职业学校实际,遵循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培养规律,把建设一支数量匹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作为“双十提优工程”重要内容,为加速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可获得性、易获得性作出新贡献。

2.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重点建设40个“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20个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全市重点职业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加大对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公共基础课程的统筹规划和调整力度;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进老中青教师相结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资源开发,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总体提升全市职业教育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二)制订遴选标准,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选好对象”

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专家组制订了《南京市职业教育“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南京市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标准》两个规范性文件,对团队组成人员、团队带头人、团队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让有志竞聘的团队有据可依,让团队遴选和建设工作有章可循。这里对《南京市职业教育“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作简要介绍。详见表1。

(三)完善保障机制,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保驾护航

1.组织领导。该项目由市教育局潘东标副局长分管,市教育局职社处牵头组织实施,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具体落实。

2.经费投入。坚持“以奖代拨”的原则。“十二五”期间,市教育局设立1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经费只用于立项团队教师的培养和教研活动。对立项的试点团队采取市、校共建的方式,根据项目实施需要由市教育局给予相应的启动经费,学校同比安排相应经费;项目实施后,经团队、学校申请,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对达到建设标准的优秀教学团队给予一次性奖励。

3.校企合作。市教育局创造条件推动全市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保障职业学校所需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保障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保障校企双方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评价体系。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评价机制,通过细化指标和调整权重来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目标的达成,注重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总结工作,积极探索行业企业评价在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中的作用,努力形成行政部门、专家和行业企业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行为跟进: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

1.组织申报。2011年,市教育局下发《南京市职业教育“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南京市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标准》,要求各校对照标准组织开展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向市教育局一次性申报全校规划建设的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

2.严格选拔。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根据申报材料,2012年分两批共遴选出60个优秀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其中专业课教学团队47个,公共基础课教学团队13个。

3.开通专题网页。2012年8月,建成并开通南京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专题网页(http://),及时介绍各团队建设资讯,分享建设经验和成果。

4.组织团队负责人研训。2012年6月,市教育局组织首批立项的30个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到浙江大学参加高级研修班第一模块学习培训。2012年8月,组织第二批立项的30个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到东南大学参加高级研修培训。2012年12月,组织全市60个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在南京浦口大吉训练基地、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金陵中专)、南京高等职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京高职校)分两个阶段举行高级研修班第二模块的培训。

浦口培训首次引进企业培训师为团队负责人开展了如何提升团队建设执行力的专题培训,学员们在互动式的培训过程中,加深了对高效团队的理解;金陵中专的培训采用了特色课程、师资团队建设介绍以及沙龙活动的形式,引发了团队负责人对团队建设及专业课程开发的深入思考;南京高职校举行的团队展示活动则独具匠心地提出了“团队·船·航行”的主题,告诉各团队负责人必须通过弘扬团队的正气、凝聚力,重视青年教师力量,重视营造互助合作的职教文化,锻造出一支真正优秀的团队,达到师生双赢的目的。

5.召开工作推进会。2013年3月,在南京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召开全市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由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分享团队建设经验。南京高职校李燕老师给大家介绍了该校电子商务团队建设工作;金陵中专的苏娅、汪晴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该校语文团队和信息技术团队在个人规划、搭建平台、团队发展方面的宝贵经验。

6.加强中期检查和过程管理。按照建设方案,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批准立项建设后第二年进行中期检查,第三年进行总结验收。2013年11月至12月,市职教教研室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利用新一轮教学视导契机,做好各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中期检查和深度推进工作。

四、效果反思: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成效及思考

(一)效果: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成绩斐然

南京市教育局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载体,努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全市职业教育专业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大幅提高。

1.优秀教学团队在夺取全省技能大赛金牌“七连冠”中功勋卓著。在2013年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市夺得90枚金牌、111枚银牌、93枚铜牌,金牌总数再次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七连冠”目标。全市60个优秀教学团队为夺取“七连冠”立下了汗马功劳。团队成员夺得金牌27枚(其中12人是一等奖第一名)、银牌20枚、铜牌31枚,团队辅导的学生几乎包揽了我市学生组奖牌。

2.优秀教学团队成员在省信息化大赛、“两课”评比中摘金夺银。自2012年开展团队建设以来,团队成员共获得省信息化大赛一等奖8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3个,获得国赛一等奖4个,获得省“两课”评比大赛示范课34节、研究课37节,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

3.综合高中教学团队助推南京对口单招实现历史性突破。2013年对口单招考试,本科上线人数505人,全省排名第五。江宁中等专业学校、浦口中等专业学校、高淳中等专业学校、溧水中等专业学校的综合高中教学团队(综合高中·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狠抓综合高中教学质量,严格落实对口单招教学管理与技能训练规范要求,为对口单招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实习与就业指导教学团队精心打造实习就业民心工程。在南京市职业教育实习与就业指导教学团队组织引领下,2013年,南京成功举办第十届全市中职人才交流会,将“南京市中职人才交流会”这一公益性品牌打造成一个充分展示全市职业教育办学成果的平台,促进了全市职业学校与429家驻宁合作企业(含世界五百强企业20多家)之间的沟通交流,推进了“订单式”培养,发挥了职业教育在“保民生、促就业”中的应有作用。近三年,全市职校毕业生技能鉴定通过率达到94%,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率都保持在97%以上。

5.优秀教学团队带动全市品牌、特色专业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7月,全市职业学校共有35个专业被确认为省级品牌专业、17个专业被确认为省级特色专业,在全省遥遥领先。在5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中,有36个专业为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所在专业。优秀教学团队有力带动了全市专业建设的快速发展。

6.优秀教学团队在搭建学生成长成才立交桥中肩负重任。优秀教学团队在加速构建南京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中高职衔接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13年9月,南京已经开展了中高职“3+3”、中职与普通本科“3+4”、高职与普通本科“5+2”分段培养模式,搭建了职校学生成长成才的立交桥。优秀教学团队相关专业在其中肩负重任。以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为例,南京高职校的楼宇智能化专业教学团队,金陵中专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数字媒体技术教学团队,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团队等承担了相关分段培养专业中职阶段的培养重任。

(二)反思:开创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境界

为进一步实现成才学生、成长教师、强劲企业、强盛南京的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优秀教学团队及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南京职业教育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1.进一步提高对“教师是职业学校最主要的资源”观点的认识。人力资本理论把人看作资源,而且是最有创造力、最有价值、可以带来丰厚回报的特殊资源。就职业学校而言,教师毫无疑问是最主要、最有创造力、最有价值的资源。

当前,南京职教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由第一次教育现代化阶段向第二次教育现代化阶段跨越,即由注重教育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阶段跨越。各级教育管理者及教师都要充分认识教师的价值,充分认识师资队伍建设的价值,充分认识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投资是职业学校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要把重视学校物质基础建设的目光及时切换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上,在具体实践中,要把工作重点和教育资源向师资队伍建设倾斜。

2.进一步创新教师队伍“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必须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经营管理好这笔资源,让这笔资源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南京市教育局计划利用3年时间投入1500万元(各校配套投入除外,实际截至2013年12月,已投入1635万元)重点打造60个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的做法,是教师队伍“经营管理”方面的创新之举,开了个好头。但这只是开头,今后在加强优秀教学团队成员师德水平、专业技能水平、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且60个团队成员只占全市职教系统3622名专业教师的一小部分,怎样以点带面,覆盖和带动全体教师,还有许多创新之举需要我们去探索。

3.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体系和机制。南京市教育局在《关于开展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校企合作、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作出了明确规定。随着团队建设向纵深发展,保障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如在完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的渠道和政策(2013年11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已正式出台《关于落实职业学校聘用教师经费政策和中等职业学校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对职校引进兼职教师给予了政策支持);不断优化职业学校人力资源配置,使教师配备能适应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管理制度,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方面将是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Excellent Teaching Faculty Construction in

Nanj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Hong & WANG You-yue

篇5

目前国内对于教学团队的建设主要有两种: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群)教学团队,两者的最终目标一致,都是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加快专业建设进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两者的入手点和着力点有所区别:专业教学团队是以专业建设作为入手点,着力点放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人才评估体系等方面,重点培养教师对整个专业宏观掌控和建设的能力;课程(群)教学团队是以课程或课程群作为入手点或载体,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本课程(群)的目标,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因此其着力点应该是课程开发和实施,重点培养教师的授课能力。两种教学团队互为依托,共同促进专业发展。理清两者关系,我们就能很明确的得出基于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能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示范性作用,促进相应课程(群)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快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形成良好的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的氛围,推进课程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相对合理、专兼结合的课程(群)教学队伍,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基于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把相应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总结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成果,组织申报各级教学教育研究课题和各级教学成果奖。2.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群)的建设。编写先进的、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具有高职特色教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目标,积极开展教学内容、课件、案例、动画、实训实习项目、习题库、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组织申报各级重点课程、精品(规划)教材等。3.积极促进教学团队自身能力提高。加快“双师”结构建设,能够有效吸引行业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参与课程(群)教学;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水平,重视师德建设,促进教师职业素质养成,带动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和“传、帮、带”团队文化。

三、教学团队建设的遴选与立项

基于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不能遍地开花,可以遴选一批基础较好课程(群)教学团队先行建设,不断总结建设经验,从而带动其他教学团队的建设。具体遴选的过程如下:在学校范围内,以课程(群)作为平台,划分教学团队,要求每位教师至少都能划入一个教学团队。各二级学院(系、部)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及各教学团队的师资结构、教学团队负责人、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社会服务等项目向学校推荐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名单并填写相应的申报书,申报书包含团队结构、团队负责人、近三年成果以及在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教学成果三个方面的建设目标和措施。学校教务处对各二级学院(系、部)推荐的教学团队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指标如表1所示),确定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一次立项的教学团队数量要适中,太多了给管理造成困难,太少了做不到学院(系、部)、学科、课程类型的兼顾。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还需要填写建设任务书,任务书中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措施及分年度计划。在任务书时,应该给各教学团队足够长的时间,因为在填写过程中教学团队应该思考本课程(群)的改革模式,并以此为主线,其他的工作围绕此主线展开。例如,某课程计划改革成校本慕课(SPOC)的教学模式,那部分教师对SPOC理解还不透彻,必须出去培训相关知识,培训后就要按照SPOC的方式重新课程设计,把知识点碎片化,为了便于SPOC的实施,必须制作或收集符合SPOC教学的课件、视频、教材、作业、试题库等,为了检验SPOC的教学质量,团队组织教考分离、定期问卷调查等,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也锻炼了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学生成绩、督导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后续课程老师的评价、发表相关的教改论文、竞赛等方式来量化建设成果。

四、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

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因为这个时间能保证课程至少进行两轮教学,能够对教学方法有比较,对教学效果有相对客观的评价。在建设过程中,不定期的组织教学团队成员所授课班级学生进行回访、组织教学督导听课等,结果作为教学团队考核依据之一;定期的组织教学团队成员研讨,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并且教学团队之间可以互相借鉴成功的经验;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向教学团队成员介绍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和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按照建设任务书的进度安排组织好教学团队建设中期检查工作。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考虑到不断有青年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加入以及老教师退休等情况,允许每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微调教学团队成员,但团队负责人一般不允许调整。

五、教学团队的评价考核

教学团队的考核主要按照事先制定的任务书,考核各方面的目标是否达到。具体可以从课程(群)相关资源的建设质量、学生的满意度、督导的评价、教改课题、教学成果、教改论文、教学竞赛等方面来考核。教学团队考核结果可以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类。对达到优秀的教学团队授予“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并予以奖励,并择优推荐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应设定有效期。对于不合格的教学团队,延期一年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教学团队,禁止其成员在5年内新一轮教学团队、课程、教改课题等项目的申报。教学团队在建设期内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任务书上所列的全部内容基础上,取得了经考核专家组集体评定认可的标志性成果,或成功申报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或取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或课程获得国家级课程立项建设,可直接视为优秀。教学团队在建设期内完成的工作量低于任务书上所列出的90%,或者虽然完成了任务书上所列出内容,但经考核专家组集体认定质量不高,可视为考核不合格。

六、教学团队的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学校应成立由教学分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人事处、质量监控部及各二级学院(系、部)相关负责同志组成的教学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教学团队建设各项工作的组织及协调。2制度保障: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从制度上确立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原则、建设内容、组建条件、申报与立项流程、建设与管理以及教学团队考核等,使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有章可依。3.经费保障:学校应设立教学团队建设专项基金,每个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给予经费资助,具体数额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教学团队成员数、课程(群)、建设目标和内容等具体情况而定。

篇6

一、体育教学团队概念

所谓团队,是指有一定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成员之间凭借着相互补充的技能,通过积极协同配合来实现集体绩效的目标并承担共同的责任。

高职体育教学团队是由体育专业教师或体育公共基础课程的知识技能互补的教师组成的、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体育教学团队应具备如下特征:目标性、互补性、责任与合作性、实训性、(P122)创新性。

二、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高职实施教育质量工程的保障措施。目前高职教育发展快,学生人数增长幅度大,体育教师任务加重,教研教改、科研活动难以开展,为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发展学生身心能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力,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应加强体育教学团队建设,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合作完成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研建设及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等一系列教学教研任务。所以,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我院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

长期以来,体育教研室作为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虽然有固定的成员、教学活动内容,对体育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功能的不断拓展,学院规模不断扩大,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增加和科研工作的要求,相比之下,体育教研室的教研活动相对较少,成员之间缺少实质性合作,从2008年10月,体育教研室进行了全面整改。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全体体育教师进行团队建设,表现在如下方面:

1.明确团队目标:教好一节体育课,开好一个运动会,带好一个运动队。

(1)体育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体育教学,如何让学生喜欢你,如何培养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这是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如何用体育载体去塑造人格,这是体育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能力升华。(2)一年一次的学院运动会,是师生共同的体育节日,运动会的参与率、观赏率、项目种类、趣味性都逐年增加,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得到学院领导和师生的好评。(3)参加上级体育比赛。不仅体现我院的体育教学水平,更代表我院师生的精神面貌人文修养。省大学生排球赛第一名;省大运会,男团第五,男女第六;市田径运动会男团第三,女团第三,省大学生篮球联赛,沈阳赛区第四名,这都是体育教学团队努力的成果。

2.成员团结协作:成绩的取得,是体育教学团队智慧的结晶。

体育教学的课程标准是由各选项课的主讲教师带领课程组成员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完成的。运动会从方案设计,项目选定,开幕、闭幕式设计,裁判分工,组织协调,都凝聚体育教学团队每名成员的心血。每一个比赛任务,都会精心地制定方案,确定代表团成员,教练,工作人员,队员间的配合都蕴含着责任与协作。

3.成员优势互补:使教学团队能可持续性发展。

我们10名体育教师,分别从事田径、体操、健美操、轮滑、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教学,有的教师还进修了瑜伽、健美操、羽毛球、网球。多学科多专业使成员运动技能互补,为教学的全面开花创造了条件。

4.创新:是团队的生命力

课程内容改革创新,拓展训练引入课堂,使课程注入新的活力,打破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课堂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运动会开幕式相结合。创新为教学研究提供了平台,也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

四、对体育教学团队的改进措施

1.建立相关制度与政策

教学团队能否有机结合、有序运行,关键是能否建立一套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首先,学校要制定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激励政策。其次,在教学团队内部,要通过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方法,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机制和团队成员的末位淘汰机制;

2.配置好团队成员

团队成员一般不超过10人,其中应有1名外部兼职教师,也要有1名教辅人员,配置好团队成员是培育体育教学团队的基础。体育教学团队的成员必须有共同的事业和追求,能乐于奉献,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同时,还要注意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性格特征和个人偏好。

3.明确团队任务及各成员分工

教学团队主要担负着三大任务: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落实好各成员分担的责任是培育体育教学团队的重要保证。共同目标是组建团队的基石,但实现目标需要落实好各成员分担的具体责任。在此基础上,通过互相沟通、取长补短、密切合作,保证团队工作的良好运行。

4.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团队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加强培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认识能力。要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学历,积极参与科研,按时参与职称评定。同时,为促进体育教师参与教学团队建设的积极性,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其目的是鼓励体育教师发挥智慧和潜能为教学团队的发展多做贡献,以促进教学团队健康发展,打造体育教学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团队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

篇7

【关键词】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

对于教学团队,教育部《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中对于教学团队的组成是这样界定的:“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二、思政教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在国外,专业教学团队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强调教师专业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教学团队建设上有着近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探讨思政教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若干问题,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好学校思政教师的专业教学平台、教师团队和课程团队,提升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水平,实现对系统内教师资源的整合,更好地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有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硬,也要有业务功底的深厚,同时要在教学效果上真正实现让学生入脑、入心,就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断改革。要实现这一效果,不能仅举个人之力,必须建设团队合作机制,形成高绩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三、思政教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

(一)举办人文社会科学讲座,提升教师团队意识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高职院校中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低,会在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体现出来。近年来高职学校的连续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造成了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人文素养缺失。开展积极有效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宣传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许多高校也通过让思政课教师为大学生举办哲学社会科学类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加强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坚定政治信念。然而,如何选题,如何保障讲座的质量,如何组织完成这项工作,大都落在“思政”部。要使这项工作真正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就必须借助骨干力量,依靠思政教师集体的智慧,才能达到最优效果。实践证明,思政部举办高质量的人文社会科学类专题讲座,必须建立团队工作机制,依靠团队的智慧才能到达最佳效果。同时,以承担人文社会科学讲座为契机,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团队建设机制,从而也能教师的团队工作意识。

(二)打造精品课程,提升团队实力

建立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工作目标。尤其是教育部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一课”评比活动根据高职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加快建成一批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需要的多种媒体资源。在资源建设中,要发挥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优势,在已建的各种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建设精品资源”,“建出水平,建出特色,建出效益”的要求,每年选择1~2门课程,进行教学总体规划设计和资源建设一体化系统方案设计,达到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一流教学效果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形成品牌,使其他高职学校在实施同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借鉴、使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提高高职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积淀和反复实践的过程,要力求达到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不断补充和完善网上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更好地选择和使用。

(三)营造专业教学团队合作的和谐氛围

首先,在专业教学工作中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和任课分工,不随意更换课程,不互相抢课或推托课务,要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关系。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教学心得、学术前沿动态、教改项目、课程建设及专业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努力营造教学团队的和谐的协作氛围。其次,要引导教师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摒弃以往那种“跑单帮,搞单干”的形式,以团队为单位申报科研项目,努力发挥团队的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四)开展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

要进行教学改革,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十分重要。因此,本专业教学团队要根据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对本专业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教学业务培训、计算机知识培训、课件制作技能培训等,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能胜任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工作。同时要开展听课活动,新老教师互听,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五)建立客观有效的业绩考核制度

篇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已经出台相应的高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明确要求注重建构“双导师”结构,加强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将其作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为此,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将旅游专业中的优秀人才纳入教学团队,深化校企教育教学合作,推进教师团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使理论教学与行业实践技能培养有效结合在一起,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社会地位,为高职院校的综合化发展奠定基础。

一、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内容

1.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概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是指以教书育人为目标,逐步提升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实际教学效果,推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与创新。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要以课程专业基地为基础建设平台,依托教研室、工作室、实训室以及实训基地,由校内外专职教师以及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2.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特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是一支以教育专业技术为核心,依据职业教育需求所配置的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体的教师团队。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优势互补,具有良好的思想品格,坚持育人至上的价值观念,具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实施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全面推进高职旅游专业的快速发展,优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教学与人才市场的综合性发展有效连接在一起。3.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旅游类专业主要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目前主要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主要聘请旅游行业的专职技术人员讲解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适当调整兼职教师比例,以提升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的综合素养,加强专业化旅游管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兼职教师以及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主要采取的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优势互补。在教师培养工作中,高职院校可采用一个企业衍生一个专业项目的模式,促进课程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以项目教学带动整体教学,打造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合的教育教学团队。

二、建构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的举措

1.构建新的评价标准为推动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高职院校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建构“双师型”教师团队为依据,对所有教师进行全面且客观的评价,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训管理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通过对教学团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可知,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肯于帮助学生增强就业能力。构建新的评价标准,能有效推进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提高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的培养质量。2.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加大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的力度,为构建新型的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可建立良好、稳定的关系,充分借助企业的资源和优势,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与专业领域的双向发展。高职院校要注重建构职业教育教学“双师型”教师团队,科学利用企业资源,合理划分导师的职责和对应的权益,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企业可选派一批高素质的人员到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技能传授,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建构职业教育教学“双师型”教师团队。3.健全完善的专业保证体系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健全完善的专业保证体系,如考核评价体系、奖励激励体系和资金成本投入体系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是一个技能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因此,需要随着教师理论水平、实践技能的提升不断进行调整,把专业保证体系作为教师团队优化的依据,实现动态化管理。在高职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中,教师是团队建设的主体,其参与的积极性与团队建设的质量和成效息息相关。因此,高职院校可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高职院校还要将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纳入管理体系,确保团队建设有比较充足的资金,注重整合团队资源,扩大团队规模。4.培养专家型教师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培养专家型教师,改变专职教师只具备理论知识、不具备实践操作技能的现状,按照企业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需求对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养以及理论知识水平提升。例如,高职院校可组织教师到旅游企业进行实践,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帮助教师快速融入行业发展中,将所学知识融入教学设计,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提升专业教育教学的社会适应性以及创新性,满足时展需要。教师到旅游企业进行专业性培训以及技能实践,可采用挂职锻炼模式、顶岗实践模式以及部门培训模式。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的运行情况,熟知企业不同岗位在职人员职责以及实践操作技能,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案,选择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成为专家型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效率为主,把大型旅行社、会展中心以及酒店作为实践基地,依据学生的培养方向做好针对性的轮岗实践,将社会实践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学。5.积极参与学生的实习环节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实习环节中,定期与兼职教师进行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探讨,明确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这种教育模式既能明确学生要去哪里实习,教师要去哪里就职,又能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监督学生的实习情况,辅助企业及时对实习生进行有效管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可对后续的实践环节和实践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为进一步提升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的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需要保持校外实习与校内教学的有机性与连贯性,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专业理论水准,让教师更好地适应实践技能教学的需要,适应专业理论教学的需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6.聘请专业教师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可聘请一些专业教师来校举办讲座,以提高旅游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的资质、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水平。比如,可聘请旅游部门的总经理或部门经理来校举办讲座,这些人员的从业经验丰富,熟知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其讲座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高职院校可吸引旅游管理行业中的高技能人才进入教学团队,以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教师实践技能强、理论知识欠缺的情况。为改变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可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教学,成为“双师型”教师。7.研究应用性课题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教师团队的专职和兼职分工,由专业理论性强的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由技能过硬的教师进行实践技能教学,以提高整体教学实效。这样的分工,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能更好地优化和利用教学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理论专业教师与实践技能专业教师要相互配合,实现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大型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构旅行团队以及“休闲贴吧”,帮助学生在校园内承接对应的业务,实现对课程、实训环节的内容衍生,将课程实践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教学相长。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快速适应自己的职业角色,仿佛置身于实际工作环境之中;能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需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快速完成相关实习任务,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技能专业教师和理论专业教师可组成相应的教研组和项目团队,在同一个项目中开展集体备课,运用集体智慧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提升教学水平。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将企业作为开展基础项目教学的依托,与企业联合,共同对新课程教学进行开发,编写新课程教材,创建试题库、案例库,将其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提升专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准和实践技能。此外,高职院校要及时做好市场调查与分析,明确市场发展动态,使教育教学紧跟时展,满足时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8.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文旅融合是当下旅游市场衍生的一种全新旅游发展理念,即文旅融合的思想观,其所具有的战略统筹导向作用十分明显,能够推动旅游市场深入发展,以文旅融合为助力,让整个市场环境呈现全新发展面貌,彰显新时代旅游行业风采。为顺应文旅融合的市场环境变化,满足人才储备方面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需革新育人目标,顺应市场规律,深入分析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探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利用专业知识以及校内的科研优势做好专业性的课题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校外技能人才来校,利用他们的实践经验,帮助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增强教师运作能力、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旅游服务意识。这样还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增添一些教学案例,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的完美结合,打造一支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型旅游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部分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是通过校园招聘以及社会招聘的模式进入高职院校的,而高职院校并没有高薪引进人才。为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可通过多种举措,增加教师团队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对教师要定期进行考核,经常组织教育教学培训,增强教师紧迫感、使命感,提高院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院校核心竞争力,创办一流高职院校。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实效,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避免由于教师知识水平以及技能不高而影响教学实效。职业学院要增强教师团队的专业性、前瞻性,最大化地满足高职院校发展需求,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要建构“双师型”教师团队,明确市场体系下教育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当前人才市场发展需求,以满足时代需要,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丽红.高职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队伍建设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2]张吉立.高职旅游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建设[J].文山学院学报,2013(06).

[3]丁宗胜.高职专业群教学团队能力结构优化与建设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群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

[4]李薇.基于校企命运共同体的高职旅游专业群协同创新平台探索[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5).

[5]王迎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

[6]张园.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陕西教育,2020(03).

篇9

高职院校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向社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在构建师资队伍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年龄构成、学历构成、职务构成、学缘构成等要素,只有不断调整和优化“双师型”教师团队结构,才能促进教师整体功能的系统发挥,也才能塑造出适合学校发展特色、保证学校持续发展的学科梯队和学术团队。但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由于受到教育观念、地域条件、研究能力和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制约,师资结构相当不合理,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很不均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还很薄弱。本文以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为例,剖析民族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存在的问题,探讨民族地区高职院“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和途径。

1.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双师型 ”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双师型”教师数量少

少数民族高职学院理论性授课老师多,具备很强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少。教育部2001年11月26日在天津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研讨会提出了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到2005年师资队伍建设总目标:要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使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在五年内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80%。但是当前双师型教师真正能达到国家要求的民族高职学院很少。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2013年有专任教师412名,具有“双师型”资质的教师247人,占专任教师比例达59.95%。如果从教职员工(包括学校管理者)的总数来看,具有“双师型”资质的教师是只占36.6%。显然,对于以专业性、技术性强,应用性、实践性为主的职业学校来说,目前具有“双师型”资质的教师数量明显偏少。

其中副高职称以上15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6.65%,硕博士研究生109名,占专任教师比例26.46%,有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45人,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国内访问学者6人。

1.2中高级骨干教师比例偏低

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人少,中、低级职称人多,中高级骨干教师比例偏低。由于民族高职学院多是由中专学校整合而成,建院时间晚,教师科研水平有限,故职称系列较为复杂,且高级职称比例较低。以湘西职院2013年统计的教师数据是副高职称以上15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6.65%,硕博士研究生109名,占专任教师比例26.46%。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的副教授只有一名。

1.3教师参加培训存在障碍

教师年轻化趋势明显,实践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不足教师实践培训少,忽视教师到企业的实践培训,教师参加培训的障碍多。

民族地区高职学院年轻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毕业再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实践培训也很少。我们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年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其中35岁以下老师受到实践培训和锻炼的只占30%,每年派出培训和进修的老师只占老师比例的20%。从现状调查中可见,现在对教师到企业实践还没有制度化、规范化,所以影响了教师参加企业的积极性,也影响了管理者在作教师培训计划时也不倾向于企业实践方面。教师参加培训的障碍多。主要原因集中在教学任务重和缺少培训经费上。

此外,实训指导教师短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少。民族高职学院现在都急需优秀中青年骨干实训指导教师来满足教学需要。双师型教师团队数量偏少,团队建设还缺乏激励措施和政策。湘西职院建立了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和培养机制,但没有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评定和认可的机制,双师型教学团队少,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上,激励措施上也不够明显,培养途径和管理模式还需健全。

2.民族地区高职学院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途径和措施

2.1通过长远规划,落实措施,保证经费

双师型团队建设非一日之计,需要长远的规划,需要一定的周期,团队建设计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着眼未来三年的发展,并根据情况进行完善。所有建设措施和制度重在落实,经费和时间支持、保障是必要条件。

2.2建章立制,规范“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建立产学研的教师培养体系,建章立制主要内容有:第一,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培养机制,明确各层次教师岗位准入标准,确定职责与任务,并附有专门奖励办法。第二,建立职称评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兼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的行业特许资格证,取得证书的教师全部报销费用。第三,建立教师实践锻炼机制,鼓励教师脱产到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锻炼,在脱产实践过程中全额发放岗位津贴。鼓励教师挂职顶岗锻炼,进行科技服务,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建立新教师下企业生产一线进行挂职顶岗一年锻炼的制度和办法;第四,建立培训机制,组织对35岁以下硕士青年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强化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考核力度,量化考核指标,并与人事制度改革的岗位聘任相结合;专职教师任职两年内安排两个月时间下企业顶岗培训等管理办法。 第五,建立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科研项目活动。以引导和激励教师从事科研学术活动为抓手,提高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第六,建立教师参加实习基地建设或实验室建设激励机制。第七,制定“双师”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建立团队建设培养机制。

2.3 开设精品课,提升双师型教学团队开发能力与团队意识

篇10

有鉴于此,J大学自2007年起积极运用“项目建设”手段,通过“校级教学团队”等项目建设,促进青年教师形成团队合力、集体发展,变“校本位”的教师被动专业发展为“人本位”的主动专业发展,积累了丰富案例和有益经验。

一、J大学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概况

J大学的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始于2007年。该校明确提出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的任务是: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J大学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资助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安排教师进修等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目前全校共有27个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已完成一期建设任务,详见下表:

为了加大对校级质量工程中的教学团队建设监管力度,切实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该校教学水平,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中期检查。

检查结果表明:各教学团队按照质量工程建设要求,管理到位、运行有序、进展顺利,取得了一系列的建设成果。可喜的是:J大学校级教学团队“国际贸易教学团队”“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于2009年成功获批江西省高校首批教学团队,并取得专项资助,是该校开展质量工程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J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举措及主要成绩

1.不断扩大受益面,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

教学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一批优秀教师,优化教师结构,形成集体凝聚力和创造力。该项目开展建设以来,在学校和各二级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各教学团队采用多种方式锻炼和培养教师,直接培养教师达100多人,受益面不断扩大,一大批教师获得职称晋升、学历提升。

“国际贸易教学团队”已有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已派出多名青年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学习和短期培训,选派了1名青年骨干教师到澳大利亚知名大学对口进修考察学习教师多人次参加了国内外高层次的学术会议;与江浙多家公司和企业联合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已派出多名教师下企业进行实际锻炼;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团队”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已有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计划2人攻读博士学位。已派出2名青年教师到北京新东方学习外语,1名青年骨干教师到北京大学医学部进修学习。同时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质量工程项目培训和学习。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学团队”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派多名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学习和短期培训,与江浙一带多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派出多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一系列举措有效地改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基础生物学教学团队”特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长大明作为团队领军人物,通过引进和培养,团队中教授职称的教师由5人增至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由2人增至10人,极大地优化了团队结构。

总体上,各教学团队都能依据所在学科的特点,把握团队发展方向,通过争取二级学院和学校的支持,或推进硕士化工程、或派出进修、或挂职锻炼,形成了一批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2.不断提高团队建设水平,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教学团队项目建设以来,各团队高度重视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并撰写高水平研究论文,3年间合计承担省级以上课题81项,公开250余篇,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

各教学团队充分开展课题研究团结一批教师,锻炼一批教师,在取得科研突破的同时,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有效地推动团队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不断提升团队影响力,高一级项目取得突破

校级教学团队项目建设以来,有效挖掘了教师的创造力和影响力,短短3年,已培育出2项省级教学团队,并有多个团队获得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精品课程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资格。

总体上,校级教学团队建设有效提升了团队的影响力,有1人入选全国会计学术类领军(后备)人才,2人成长为省级骨干教师,并有多人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等省级奖励20余项;教学团队建设的辐射作用日益显现。

4.重视人才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与实践应用水平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团队”大力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使学习变得容易了,而且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学习专业课的兴趣;科研活动中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学科和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行了“商学院杯”首届外贸单证技能竞赛暨全国外贸单证技能竞赛选拔赛,共有6位同学在此次比赛中脱颖而出,赢得此次比赛的胜利。同时商学院组队参赛并获得全国“E”路通杯电子商务大赛全国总决赛的一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团队”大力推行双语教学,通过双语教学的班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英语水平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四、六英语通过率明显高于其它平行班。

三、校级教学团队建设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展望

教学团队建设的显著特点是名师指导、专家坐阵、制度保障、投入充足,使之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1.项目的合理设计,提升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性

教学团队建设中每个项目的设计,都经过详细的工作任务分析,然后整合不同专家的意见,形成专家小组认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从而完成项目的结构设计,保证项目中的工作模块能基本覆盖工作岗位群,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性保障得力。

2.项目的实践内容,增强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

教学团队建设的项目内容将横向构建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教师在完成整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处理出现的各种综合问题,使其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和理解,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实际经验转化为教学经验,顺利解决今后课程教学中的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

3.项目的具体成果,突出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性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成果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而且可以通过所获得的结果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

综上并结合J大学的实际经验来看,以校级教学团队建设为载体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效果显著。但是也要注意,教学团队建设必须注重潜心研究教学,并围绕教学开展建设;注重解决部分团队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不明的问题;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Sparks.D.&Hirsh,S.A New Vision for Staff Development[M].Alexandria.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97

[2]Stein,M.K.Smith,M.S.&Silver.E.A.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developers:Learning to assist teachers in new settings in new way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9,69(3):237-269

[3] Smylie,M.C onyers,J.Changing conceptions of teaching influence the futur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1991,12(1):12-16.

[4] [美].费希尔.教师在职培训:一项激进的建议[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师[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87.

篇11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5-0079-03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技术服务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必须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1]。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而教学团队建设又是实施校企合作的重要支点之一。因此,如何依托校企合作进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值得探讨。

一、校企合作对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作用

(一)校企合作是实现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之路

1.学校扮演的角色

角色一:教育者,即为社会培养会计后备人才。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改革日新月异,也带来了会计人才的推陈出新。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会计人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

角色二:培训者,即为社会提供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随着会计改革的推进,会计知识不断更新。学校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教师往往对新会计政策和知识最先接收、掌握和研究,有条件也有能力承担起对社会在职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教育。

角色三:服务者,即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学校可利用人力资源优势,成立会计培训咨询中心,针对不同的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会计咨询服务,为其设计会计架构、会计制度、运行机制等。也可成立记账机构,为企业提供财务服务,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专业实践机会。

角色四:科研者,即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任务。随着会计改革的深入,会计理论和实务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对于学校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此项任务,真正实现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教学科研相长的良性循环。

2.企业扮演的角色

角色一:专业、课程建设参与者。学校培养的学生是企业未来的员工,其质量、规格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学校要做到面对社会岗位群设置专业,以及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都需要企业参与其中并给予指导和支持。

角色二:教学过程参与者。会计工作的特性决定了教师若没有实践工作经验很难胜任实践教学任务。所以,学校要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走进课堂,做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

角色三:师资培养参与者。要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的职业技能最好实践锻炼之处就是企业一线。企业应为学校教师提供相应的机会,接纳并给予指导和支持。

角色四:学生专业实习指导者。为提高学生会计实践能力,根据培养计划,学校一般都会安排1~2学期时间让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机会和条件,安排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指导学生,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提高。

角色五:订单办学合作者。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企业完全可根据自身人才需求情况,与学校合作举办订单班,此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明确了岗位需求和培养规格前提下开展教学工作,便于学校有针对性地培养技能型人才,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学校与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他们是一个不可分割利益共同体,校企是职业教育的两个主要参与体,其结合点是创造共同的核心竞争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储备和使用,只有学校和企业搭建“携手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效平台[2],才能互利共赢,相得益彰。

(二)校企合作是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保障

一个优良的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离不开校企合作的支持。一方面,做好“请进来”工作,即学校应真诚地聘请热心教育、业务精良的行业企业会计专业人才加入教学团队。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指导专业实习等形式,让兼职教师积极参与到团队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做好“走出去”工作,即学校应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锻炼,通过企业一线见习或直接参加企业财务工作,提高专任教师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更好地促进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

二、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应如何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进行建设,本文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会计专业为例,从师资构架、内涵建设及制度保障三方面提出建设方案。

(一)师资构架

一是规模设置。根据学校会计专业在校生数,团队教师数应在12~14人左右。可以设置三个层次的岗位,一般设置一个主管教师岗位,按课程分别设置一名分管教师岗位,再下设l~2个主讲教师岗位,教师可兼任不同层次的岗位。

二是组织结构设置。在年龄结构上,为保证动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要老中青三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避免出现团队断层的现象;在知识结构上,每一位教师的知识应该是“全”与“专”结合;在学历结构上,以研究生(硕士、博士)学历为主体,但对于兼职教师不能为学历而困,应更注重其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在职称结构上,以中高级职称教师为主体。

三是专兼比例设置。会计专业教学团队人员配置必须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兼职教师人数应占团队人数的20%~25%左右,这样能增强团队成员在思维方式、专业技能、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互补。

四是团队负责人设置。团队负责人对教学团队的建设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负责人应具有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且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的威信,较强的号召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可以由主管教师担任。

五是运作模式选择。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相互配合。主管教师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沟通、协调上,为团队提供组织与服务,与团队成员共享领导权与决策权,同时外部激励与考核的对象是团队整体。

(二)内涵建设

1.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团队建设目标

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团队首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主动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从会计职业岗位和具体工作过程入手分析,按岗设课和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工作情景中学习实践。其次,应该明确团队建设的目标,就是以推进有学校特色的会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目标,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改善办学条件。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特色

实践教学是专业能否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团队通过积极探索,已初步构建了“2663”实践教学体系,即构建“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两个实践教学环境;构建认知实践、基本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专业拓展技能实训等6种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贯穿于六个学期;培养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三种能力[3]。此体系的运行以课证深度融合为落脚点,以师资队伍、岗位实训教材和实训教学条件为保障。

3.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团队教学改革能力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基本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发挥团队智慧,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对有内容交叉重复的课程进行整合,更合理地安排每门课程的开课时间及课时量;聘任行业专家担任主讲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建设与改革,同时积累优质的教学资源;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明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目标、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理论和实践课时的分配、课程考核办法等。

(三)制度保障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为提高团队整体战斗力提供内部制度保障。绩效考核即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对团队教师、整个团队的行为和成果进行评估。在团队中,难免会出现“搭便车”或消极怠工等现象,会严重影响团队的内涵建设水平。所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公平体现收益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对工作不力者还要予以批评教育。团队还应制定年度或学期工作任务、计划,工作要责任到人,不断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意识。同时,要十分重视团队负责人的选拔,选用能准确把握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在教学、科研上有创新精神、有作为,能为团队及成员的研究指明方向,并在疑难问题上能给予关键性指导,能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善于沟通和调解的一线教授或副教授。在绩效考核体系下,每个团队成员责任明晰,有利于促进内部和谐团队。

(2011年度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科研项目《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编号:KY201103,主持人:陶军)

参考文献:

篇12

一、“联合创作”教学团队的建设背景

目前,国家已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引导高校调整类型定位,更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此,国内高校不同学科领域陆续出现了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等形式多样,且具备一定实战模拟特征的学科专业竞赛。这一类赛事积极与行业接轨,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命题,学生团队“真题真做”,较好地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并进一步呼应了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促进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赛培结合、赛评结合”的机制建设。

作为目前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地方民办高校,三亚学院秉承着“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宗旨,积极做行业伙伴,致力于培养社会满意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学校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勇于开展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下设的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以课程建设为改革突破口,重点建设“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坚持“真题真做”“以赛促学”“以赛带练”“以赛验学”,不断总结实战型学科竞赛教学团队的建设经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二、“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概述

2015年,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从2012级开始,在广告学、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启动了“联合创作”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该课程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改理念,在“媒介融合”观念引导下,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跨学科、多艺术门类、多媒介融合的团队创作基本规律,旨在建立区别于单一专业的综合创作观念,充分发挥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让他们把所学的课程知识整合起来,做到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并及时唤醒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双能型教师指导下,学生依托国内高校有影响力的学科专业竞赛平台进行作品创作,切实强化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其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从“联合创作”课程的建设目标与要求可以看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这是实现课程质量提升的根本保障。为此,该学院在已建设完成的校级教学团队基础上,整合资源,配套启动了“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并确立了团队建设的“123”原则和建设目标:即确定1名副高职称及以上、同时具有扎实理论学术基础与较丰富实践指导经验的课程负责人,主要承担课程建设整体规划、教学各环节质量监控、教学团队管理与经验总结,以及指导青年教师等工作;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等专业分别遴选2名教师担任课程主讲教师,每名教师需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学团队全体成员具备至少3次以上指导学生参加国内高水平学科专业竞赛的获奖经历等。通过改革,“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将努力建设成为一支目标清晰、结构合理、教研水平突出、实践指导经验丰富的团队,并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省级教学团队。

在“联合创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相关专业学生以抽签的形式平均分配到6位任课教师所在课堂。他们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创作团队中至少有相关专业各1名学生参与的原则,5人一组自主搭建创作团队。在随后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将以组建的创作团队为单位,共同完成“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大纲设计的3~4个实践项目,而这些项目将直接对接相关实战型学科专业竞赛的命题项目。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做出相应调整,由传统的满堂灌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即该课程教学团队一般会先行召开教学研讨会,选定既满足课程教学大纲需要,且符合教学进程的比赛项目。在课程正式开课后,任课教师在每周上课时会检查学生团队的项目完成进度,并据此安排学生的下一步学习任务。学生团队在每完成一个实践项目后都将参与“头脑风暴”作品交流会,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点评,力求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中的任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承担的更多是类似于传媒机构“制片人”的角色,其“把关”与“引导”的作用比较明显。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自创建以来,团队成员积极应对相关学科专业竞赛命题类型的不断变化和学生实践能力参差不齐等情况,积极思考如何将学科专业竞赛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及如何调动学生参赛的积极性等问题。为此,他们坚持每周三开展教学例会和集体备课活动,并利用假期外派教师参加国内高水平师资培训和课程交流研讨会。正是因为教学团队成员的不断思考及实践,他们从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到现今逐渐寻找出一条符合“联合创作”课程教学规律的正确道路。从目前取得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让他们进一步破除了专业壁垒,个人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任课教师一线教学经验也不断丰富,并积极发表相关教学改革论文多篇,学生参赛作品质量越来越好,所获奖项等级越来越高。据统计,“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全体成员指导学生团队荣获包括全国金奖在内的实战型学科竞赛奖项累计达200多个,该教学团队建设成果还荣获三亚学院2017年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目前,“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已逐渐成长为一个协同创新能力日渐增强、职称年龄结构日趋合理、教学科研能力显著提升的教学团队。

三、“联合创作”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借鉴意义

1.科学遴选课程教学团队成员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小组协同教学制”(Team Teaching)首次提出了教师之间合作这个概念,即由不同的教师共同组成一个教学团体实行合作。国内学者刘宝存认为,“教学团队是以教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组成的团队。”[2]教学团队建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涉及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课程体系、实习实践、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学科竞赛等,都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切入点[3]。为此,在组建实战型学科竞赛教学团队时,我们可以按照专业或系列课程为单位进行建设。与此同时,作为教学团队的核心,我们一定要挑选具备较强教学科研和实践指导能力的教师做为团队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团队建设规划。此外,我们还应从学历、年龄、实践教学经验以及教研能力等方面入手,尽可能地选取一批知识素质技能互补、学科交叉、分工协作、互补优势、指导参赛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入教学团队。

2.搭建运行机制并营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篇13

(3)通过重建信息交流平台,搞好公司网站建设和企业内部通讯的编写工作,以此扩大企业宣传和交流渠道,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1、网站升级工作:

目的在于提高公司网站的内部使用率、外部点击率和信息量,加强作为交流平台的作用。

方法:可引进杭州慧泉软件公司协助进行网站升级和建设工作。

具体负责部门:综合部。

具体费用预算,另行确定。

内部刊物是员工交流的平台,也是企业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媒介。

计划半年出一期。

组织方法:在公司高管领导下,由行政部牵头,组成编辑部,负责运作。

每期排版印刷费用,预计3500元。

3、企业内部诊断工作:

企业诊断和内部管理改革工作,完全采取公司内部自行组织的方式,不引进外部专业咨询机构。由公司高管牵头指导,按照计划分步组织实施。培训主讲讲师由公司高管担任,公司内部有关人员辅助或者协助授课。

与员工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引进美国最流行的企业诊断工具,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以培训的形式,借用各种调查问卷和测试表格,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梳理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企业文化特征和员工自身存在的问题。

培训和诊断相结合的的过程,既是学习,又是寻找差距;既是提出问题,又是寻求解决方法。最终提出企业管理改革措施。

在培训过程中,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深层特征的认识、学习、解析、诊断,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完成,也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路主导,而是由全体参与人员共同进行。

利用这样的工具进行企业诊断的过程,实际上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利用诊断工具,设计多个课题,通过培训的形式,在全体人员参与的过程中,共同探讨每一个研究课题,而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在课题研究中唱主角。

所有诊断结果,都是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由全体参与者共同探讨出来的。因此,大家对诊断结果会有高度一致的认同。同时,这样的培训和企业诊断会产生难得的企业文化效果:可以达到统一认识,提高参与意识,提高凝聚力的明显效果。员工通过培训,不但学习了最前沿的管理知识,而且对企业的发展现状产生了深刻的认识;不但参与了企业的诊断全过程,而且为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定新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与培训相结合的企业诊断工作,由两大部分工作组成。一部分,是培训、讨论、交流、学习和解析案例。另一部分,是测评、测验、填表、统计、整理。其中,统计和整理工作有很大的工作量。这一工作需要组织人在培训课后完成。

每一次培训或集体课题研讨结束后,需要专门安排人完成统计和整理工作。整理结果,作为下一次课题素材,用以共同学习、分析、研究、讨论。

4、内部诊断和培训的组织方式:

组织工作:由高管负责组织领导,由行政部负责协调与配合。

培训期间,需要分小组,各个组需要指定负责人。

研讨培训周期:每月2个半天,每半天研究一个课题。一共约10个课题。具体时间表另行确定。

参加人员:公司全体员工。

研讨培训形式:(1)授课、(2)讨论、(3)发言、(4)案例分析、(5)测评、(6)资料整理、(7)总结。

研讨培训预算:1.05万元。

5、培训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效果

本次培训的核心主题是团队建设。要达到的目的是:理解团队角色、团队价值、团队要素,学习团队建设方法、步骤、原则,形成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最终在公司范围内产生学习型团队的企业文化氛围。

培训要达到的具体效果,体现在三个层次中:

第一,在全体员工的范围内,形成团队意识、配合意识、沟通意识、服务意识、角色意识,培养主动学习、自我提高、融入企业的习惯和风气,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

第二,在骨干管理人员中,通过学习团队建设方法、步骤、原则,培养改善团队建设的能力、带队伍的能力、发现和培养骨干的能力,从而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第三,在公司决策层,通过培训和诊断工作的开展,了解公司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产生不足的各种原因,进而形成改进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对策,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员工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在公司范围内产生学习型团队的企业文化氛围。

6、培训的考核与评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