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教资的综合素质

高中教资的综合素质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高中教资的综合素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教资的综合素质

篇1

扩展资料:

校园历史

篇2

1, 前言

新课程下普通高中革新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为高中的美术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无论是哪一种普通高中学校的美术教师,都要对美术教育进行思考、分析,并从美术教学实践中探寻教学的新路,通过美术教育增强学生的知识及培养的能力,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2, 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美术教育在高中教育中虽然屡屡提倡,但是实行力度都比较薄弱。自从新课改下,再一次将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提上了日程,并付诸于实践之中,作为了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清醒意识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美术教育能够培养高中生的道德、理想、文化以及纪律,将学生培养成现代化的新人,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3, 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许多普通高中放眼于升学考试之中,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要学好升学考试的科目自然就是品学兼优。因此普通高中根本就没有重视学生品德思想教育,没有培养他们实际能力,导致学生的能力不强、品学欠缺,学生整体的素质不高。总体来分析,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对美术教育关注不够。在升学率的影响下,许多家长、教师以及学校仅仅看重的是升学率,是学生升学考试科目的成绩,至于素质教育几乎都靠边站去了。现实之中就是这样,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唯一的标准就是每年升学率多少,考上了多少重点大学生。而学校衡量教师工资依然是依据升学率,通过学生考试分数来判断其优异。对于学生是否具备团队精神、责任感、动手能力以及艺术素质等,都不会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几乎是可有可无的。

3.2,学生无力学习美术。学生一走进高中,几乎都要面临学校与家长的双重压力,天天埋头进入到题海之中,忙得昏天黑地。对于学校与家长来说,他们觉得只要学生考上了好大学,自然就衣食无忧了。学生整日忙于各种学习压力,只关注于提高自己的学成绩,就是想学好美术也是力不从心。在中考及高考的压力之下,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对美术爱好几乎是逐年减少,很多开始感兴趣学生也是逐渐遗弃。在就业压力巨大之下,高中学生压力更加重,除了忙于考试之外还要学什么奥数和外国语言,为以后出国留学做准备。  4,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对策

新课改之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按照标准要求,高中学校必须把美术教育安排为必修的艺术课程。同时还要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清醒意识到新课改下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高考目标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相应的对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4.1,选择科学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很多普通高中因不重视美术教育,其美术教学师资较缺、条件差、所占课程比较少,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教育水平差的贫苦高中表现尤为突出。针对这种现象,最好是开设一些重点课程,比如《绘画》、《美术鉴赏》、《书法》等;相比之下《美术鉴赏》较为重要,要作为选修之中的必须,通过该课让学生了解美术发展的脉络,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而《绘画》可以让学生学习国画、素描以及漫画等等比较基础知识,掌握它们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参加美术考试做好准备工作。开设《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书法,掌握汉字结构、笔画等要领,锻炼他们文字的规范、美观、整齐。

4.2,采用多样化的美术教学。兴趣才是万能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够实现美术教育目标。本来美术教育就让学生心不在焉,如果还是采用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克服他们注意力差的习惯。美术教学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在好奇中掌握美术的技能、技巧,进而增强他们的审美的能力与意识。在教学中最好是采取媒体教学、传统教学、美术展览、美术比赛以及课外美术培训等各种形式。

4.3,提升美术教育者道德和专业素养质量。普通高中学生所处年龄阶段,虽然具有一定头脑但是还不健全。因此,美术教师既是启发者又是引路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敬业精神、崇高品质影响学生做人与做学问。由此可见美术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要肩负着引导学生培养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重担。因此,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具备较高的道德与专业素养。美术教师必须要为人师表、敬业爱岗,要不断的学习充电,不断的创新,锐意进取,掌握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手段。

5, 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为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普通高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美术教育,让学生从学习中掌握美术的技能与知识,掌握美术学习过程与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将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袁府钊.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J]

篇3

新课程下普通高中革新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为高中的美术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所有的普通高中学校的美术教师,都要对美术教育进行思考、分析,并从美术教学实践中探寻教学的新路,通过美术教育增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一直以来,美术教育在高中教育中虽然屡屡提倡,但是实行力度都比较薄弱。自从新课改后,再一次将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提上了日程,并付诸于实践,作为了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清醒意识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美术教育能够培养高中生的道德、理想、文化以及纪律,将学生培养成现代化的新人,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许多普通高中放眼于升学考试之中,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要学好升学考试的科目自然就是品学兼优。因此普通高中根本就没有重视学生品德思想教育,没有培养他们实际能力,导致学生的能力不强、品学欠缺,学生整体的素质不高。总体来分析,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对美术教育关注不够。在升学率的影响下,许多家长、教师以及学校仅仅看重的是升学率,是学生升学考试科目的成绩,至于素质教育几乎都靠边站去了。现实之中就是这样,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唯一的标准就是每年升学率多少,考上了多少重点大学生。而学校衡量教师工资依然是依据升学率,通过学生考试分数来判断其优异。对于学生是否具备团队精神、责任感、动手能力以及艺术素质等,都不会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几乎是可有可无的。

另一方面学生无力学习美术。学生一走进高中,几乎都要面临学校与家长的双重压力,天天埋头进入到题海之中,忙得昏天黑地。对于学校与家长来说,他们觉得只要学生考上了好大学,自然就衣食无忧了。学生整日忙于各种学习压力,只关注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就是想学好美术也是力不从心。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对美术爱好几乎是逐年减少,很多开始感兴趣学生也是逐渐遗弃。在就业压力巨大之下,学生压力更加重,除了忙于考试之外还要学什么考试吧和外国语言,为以后出国留学做准备。

新课改之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按照标准要求,高中学校必须把美术教育安排为必修的艺术课程。同时还要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清醒意识到新课改下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高考目标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相应的对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科学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

很多普通高中因不重视美术教育,其美术教学师资较缺、条件差、所占课程比较少,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教育水平差的贫困高中表现尤为突出。针对这种现象,最好是开设一些重点课程,比如《绘画》、《美术鉴赏》、《书法》等;相比之下《美术鉴赏》较为重要,要作为选修之中的必须,通过该课让学生了解美术发展的脉络,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而《绘画》可以让学生学习国画、素描以及漫画等等基础知识,掌握它们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参加美术考试做好准备工作。开设《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书法,掌握汉字结构、笔画等要领,锻炼他们文字的规范、美观、整齐。

(二)采用多样化的美术教学

兴趣才是万能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够实现美术教育目标。本来美术教育就让学生心不在焉,如果还是采用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克服他们注意力差的习惯。美术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好奇中掌握美术的技能、技巧,进而增强他们的审美的能力与意识。在教学中最好是采取媒体教学、传统教学、美术展览、美术比赛以及课外美术培训等各种形式。

(三)提升美术教育者道德和专业素养质量

普通高中学生所处年龄阶段,虽然具有一定头脑但是还不健全。因此,美术教师既是启发者又是引路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敬业精神、崇高品质影响学生做人与做学问。由此可见美术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要肩负着引导学生培养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担。因此,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具备较高的道德与专业素养。美术教师必须要为人师表、敬业爱岗,要不断的学习充电,不断的创新,锐意进取,掌握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手段。

总之,新课改为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普通高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美术教育,让学生从学习中掌握美术的技能与知识,掌握美术学习过程与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将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篇4

第一、中小学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了上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第二、农村中小学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减轻农村地区压力。中央和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在农村地区实现两免一补工程,免除学杂费,实现免费教育,减轻负担。

第三、在教育发展中体现公平的内涵,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采取倾斜政策等措施,实现教育公平。

第四、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教育更加切合以人为本的主旨,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国家在近些年来在中小学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突出,但是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教学质量普遍低下,辍学率高,及格率低。尽管在2007年全国义务教育普及率已经达到99%,但是在农村整体的义务教育水平偏低薄弱,教学质量低下。在农村整体及格率低,农村辍学率高,特别表现在女童方面,很多女童因为在家庭受不到重视屡屡辍学。农村教育质量整体偏低。

(二)农村与城市教育差距不断拉大。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有资料显示,农村学生其语数外等几科的不仅平均成绩均不如城市学生,初中升高中以及大学升学率农村也皆不如城市。同时,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方面,与城市孩子相比差距更大。其知识面,阅读量,社会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均不如城市学生。

(三)素质教育并未落实,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只是流于形式。在农村,美术,音乐,体育等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社会实践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设施也得不到相应的完善。在应试教育的标准化考试下,学生的思维僵化,只注重分数,而忽视学生的能力,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四)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差。农村地区并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很多农村学校校舍不足,学生们都挤在狭窄的宿舍里,拥挤潮湿,条件非常差。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图书馆,足球场体育馆,电教设备美术器材音乐器材严重缺失,只有简陋的篮球场,破旧的实验室。没有这些基础的硬件设施作为基础,学生更无法实现全面发张素质教育了。

(五)学生总体素质偏低,教育观念普遍不高。就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来说,农村学生素质整体偏低,思想道德素质一般,心理素质令人担忧,不仅课本知识方面不如城市学生,其它方面综合素质能力均不如。与此同时接收教育的观念普遍不高,即使有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保障,不少学生依旧选择辍学出去务工。一是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觉得读书如果考不了大学就毫无用处反而还是负担,三是觉得即使考了大学就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率来看,大学生还不如出去打工挣的钱多,因此许多学生选择辍学未完成学业就来到了社会。

(六)农村地区教师待遇差,工作积极性不高。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大,待遇差。工作辛苦但是却得不到与付出劳动成正比的劳动报酬。基本工资偏低,有的省份基本工资才1000左右,绩效工资同样低下,一位教师的工资甚至都不如一位农民工出去挣的钱,这些导致教师教学没有热情没有激情,体现不出自己价值所在,没有满足感。这些也导致教师们平时对于教学以消极的态度,应付完事从而导致教育质量的低下。

三、解决农村教育中突出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教育经费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整经费体制,各级部门分工合作责权明确。同时要完善监督体制,让学校把经费落到实处,真正实现问学生某实利。同时,面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不足,集中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重点是加强学生宿舍、食堂、厕所以及所需要配套的图书馆、体育馆、实训基地、电教设施建设,已解决在校学生宿舍拥挤的状况以及改善学生想要提高自身其他综合素质能力却无基础设施的现象。从基础设施方面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篇5

英国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CSE)考试,通过GCSE考试的学生还必须参加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GCE A-level)考试或普通教育证书补充水平(GCE AS-level)考试。

法国高中生要想进入大学,必须通过全国性的高中会考(BAC),也称“业士考试”。俄罗斯为了克服因沿袭高校自主招考制度所造成的教育质量下滑、腐败现象丛生、高考成本过高、文凭得不到国际承认等问题,自2001年以来也走上了由“放”到“收”的改革之路,将高校自主考试改为国家统―考试。

日本是一个学历主义社会,二战后也经历了统一考试和高校自主考试交替反复的过程。当今日本的高考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全国统_入学考试,第二次为各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由于日本儿童出生率长期下降,适合升入大学的青年也在逐年减少,大学之间的生源竞争趋于激烈,推荐入学和一般选拔制度日益受到重视,但它们仍然不能替代统一入学考试的中心地位。

重视高校自与综合素质评价

很多国家在坚持统一高考的同时,十分重视高校的招生自,通过允许高校组织单独考试、细化考试专业类型、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等多样化路径,克服和避免统一高考带来的“一考定终生”的弊端。

在加拿大,高校可以组织单独考试,学生不用参加统一高考,没有考分的“硬杠杠”,但各高校也有择优录取的“软杠杠”,要求学生学习至少6门大学预科或大学学院预备课程。

澳大利亚首都区取消了高中会考制度,改为学生高中综合成绩加上一次地区的“全澳等级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大学录取分。

法国的业士考试分为很多专业类型,与中学的学业结构相联系,总体上分为普通、技术、职业三种,每类考试还细分为多种序列,包括必考科目、专业科目和自选科目。印度高考类型也很丰富,医学、理工、工程技术院校都开设单独的考试项目,类似于同类型大学的联考。

实际上,自主招生的高校都有自己的选拔制度和入学标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校作出录取决定的主要依据。当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无不重视素质教育,普遍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和参考。

英、法、德、日等国的考试科目除了统一的必考科目外,还有很多自选考试科目;除了笔试外,增加了小论文、面试、口试、实验等方式,考试内容则是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相结合。

美国的SAT是一种典型的以能力考试为中心的测验,题目可谓千奇百怪,这无疑有利于打破死记硬背的弊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美国学生高中阶段学业成绩综合指标(GPA)甚至要比SAT或ACT更被大学所看重。此外,推荐信、课外活动、特殊技能和获奖证明等也都属于美国大学入学申请的审查内容。韩国高校也增加了志愿者活动、读书量、竞赛成绩等平时成绩在录取标准中所占的比例,还有一些特长学生通过“特别选考”进入大学。

关注和保障考生权利与自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