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本土学历提升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试卷一
1.力的三要素是指 A 。
A、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B、力的大小、方向、性质
C、力的大小、方向、单位D、力的大小、方向、平衡
2.二力平衡原理实际上是指 D 。
A、此二力大小相等B、此二力方向相同
C、此二力在一条直线上D、此二力等到值,反向,共线
3.某均质簿壁物体其重心与形心 B 。
A、无关B、重合C、不同的坐标系有不同的重心和形心位置,且不一定重合
4.可动铰支座相当与 A 约束。
A、一个B、两个C、三个
5.平面一般力系合成后得到一主矢和一主矩 B 。
A、当主矩=0时,主矢不是合力B、当主矩=0时,主矢就是合力
C、当主矩不等于0时,主矢就是合力
6.桁架结构的特点是 D 。
A、全部是二力杆,载荷任意作用在结构上。
B、不一定全部是二力杆,载荷任意作用在结构上。
C、不一定全部是二力杆,载荷作用在结点上。
D全部是二力杆,载荷作用在结点上。
7.滚动摩擦 C 。
A、通常比静摩擦大许多B、通常等于静摩擦
C、通常比静摩擦小许多D、通常比动摩擦大许多
8.某平面一般力系向同一平面简化的结果都相同,则此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可能是 B 。
A、一个力B、一个力偶C、平衡
9.约束对物体的限制作用 B 。
A、不是力B、实际上就是力C、可能是,可能不是
10.同一平面内有三个力偶:30KNM,-30KNM。10KNM,则合力偶为 A 。
A、10KNMB、70KNMC、43.6KNM
1.满足平衡条件的力系是 平衡 力系。
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必要条件是 力多边形封闭 。
3.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结果得到一个 主矩 和 主矢 。
4.解决桁架问题通常用 结 点 法和 截 面 法。
5.均质物体的重点就是该物体的 几何 中心,即 形心 。
(本大题分 5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刚体就是在外载荷的作用不发生变形的物体(√)
2. 一个力可以将其分解为平面内任意两个方向的分力(√)
3. 力对点之矩和力偶矩的作用效应是相同的(√)
4. 滚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无关( × )
5. 一般情况,相同正压力下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
(本大题分 4 小题,每题 5分,共 20 分)
1.约束
答:将限制或阻碍其它物体运动的机构称约束。
2.合力矩定理
答:各分力对某点的力矩代数和,等于合力对该点之矩。
3.二力构件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写作能力还在初步启蒙和逐步形成过程之中,而欣赏和表达则是基础的基础,只有在欣赏中学会有条理且完整地述说,才能为后来的写作活动奠基铺路、焕发活力。面对眼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绘本,教师可就针对封面、封底、蝴蝶页和一些内部图画等进行提问:封面画的是什么?封底上有哪些人物、动物和自然现象?它们的表情什么样子?为什么这样子呢……首先,以此引导小学生在有目的性观察中学会欣赏,在有针对性欣赏中学会思考;然后,就几处内容让他们或个体性述说,或在多人学习小组活动中进行探究式交流;最后,以个体自愿和小组推选代表的方式,开展集体性的完整述说、交流共享和总结提炼活动,促使学生在自我对照和相互补充中逐步提升读图表达能力。
二、以猜想续说为支撑,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读图表达能力
绘本读物不仅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而且故事性较强,“从外到里显现着吸引力、想象力和独特魅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图画配合下,娓娓动听地讲述故事内容,把孩子们带入到活泼生动、神奇有趣的视听感环境中。当故事到精彩处,讲述戛然而止,让小学生根据经验和认知猜想接下来会怎么样。此时此刻,小学生既已达到欲罢不能的愤启悱发状态,会乐于表达自己的读图猜想结果。如在《猫头鹰喔喔呼》绘本教学中,有教师讲述了一只猫头鹰在又黑又冷的夜晚由于迷路而误闯鸡窝后,突然停下来问学生:“鸡窝里来了猫头鹰,这是一件新鲜事。那么母鸡会怎样招待这位不请自到的客人呢?”孩子们稍经想象,各抒己见:有的说母鸡会把猫头鹰留下住宿并拿出好吃东西热情地招待,有的说母鸡待问清地址后会把猫头鹰送回家去,有的说母鸡看到猫头鹰那可恶的样子表示不欢迎它……无论结果如何,这种环节既可丰富想象能力,又能锻炼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以引读交流为支撑,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读图表达能力
绘本教学不同于故事教学和纯文本阅读教学,具有相应的个性化特征。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并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构成。这就强调绘本教学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各类途径和有效方法,创设一种良好的导读环境,努力为小学生打开阅读与交流之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读图表达能力。如在介绍新绘本《咕噜牛》时,教师可作如下引读:“一只小老鼠在森林里快乐地溜达,狐狸发现后垂涎三尺,它机智地回答让狡猾的狐狸望而却步。后来猫头鹰和蛇看到后也想吃它,聪明的小老鼠又是怎样一一对付它们的呢?如此而为,既可为小学生创设一睹为快的引读氛围和乐于分享的悦读心境,又能引导他们在读图、猜想、模仿、配说和相互交流中自我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厚积薄发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
四、以激励促进为支撑,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读图表达能力
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那音乐是什么呢?我国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音乐是一种美的结晶,优秀的作品是伟大时代的脉搏和优美心灵的流露。音乐是一种精神力量,音乐的起伏、强弱、快慢,必然会引起人的生理刺激和心理反映。音乐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古希腊和中国古代哲学家们,一致强调音乐在管理国家组织社会生活、形成社会需求的道德精神、抒发内心情感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音乐同样肩负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一方面通过欣赏音乐的过程,提高人的审美意识,锻炼人的记忆力,洞察力理解力,启发和培养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音乐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通过人们的情感,改善和调节周围的人际关系,起到陶冶情操和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快乐。
柯达伊多次指出:“音乐是人的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生活因有了它变得更精彩,音乐与人类同在。
2.学好音乐的关键在于基本音乐能力的提高
音乐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它包括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音乐的表现能力。在音乐的综合能力中还有另外两项非常重要,那就是作为基础能力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最高层次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包括分辨的能力,分析的能力,记忆的能力,鉴赏的能力。
铃木认为:“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才生下来的孩子依从大自然赋予的,要生存下去的生存机能,在所遇到的环境中适应着那种环境而获得各种各样的能力”。同样,音乐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得来的。也许并不一定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贝多芬或是莫扎特,但是一个从小就喜欢音乐的人,长大必然热爱生活、气质不俗。音乐的教育作用在于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具有基本的音乐素养。许多人听到不熟悉、自己不喜欢的音乐时,都会一味地摇头说:“不好听,听不懂。” 其实,音乐并不神秘,只是他们不具备音乐欣赏的能力,要想“听懂”音乐,必须有“欣赏音乐的耳朵”。否则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铃木说:“没有天生的音盲,音盲是由于千百次听音盲父母唱摇篮曲造成的。”他还说:“音乐的耳朵可以在听力训练中得到,而不是天赋或固有的,以后多练习就多出效果,它是人类的适应性在听力训练上的发展”。想要有“欣赏的耳朵”就必须从小培养听觉能力。音乐听觉是在听觉上要求出来的,而且开始愈早,将来的效果就愈好。
3.影响提高基本音乐能力的因素
我国的心理教育从高校的心理咨询开始,80年代中期起步,二十几年来发展迅速。然而学校的心理咨询多是引进和模仿西方心理咨询理论和模式。因此,要提升我国心理教育的实效性,就不能简单机械地套用西方的咨询理论和模式,而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整合出一套有针对性且实用性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心理教育模式。
一、研究教育对象
在心理咨询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我国学生由于受我国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而产生的不同于西方学生的特有的人格特征。
(一)从咨询对象认知模式看,在西方心理咨询被看作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精神按摩方式,一种高尚而美妙的自我享受。学生遇到困难和烦恼时大多会主动去寻求学校心理咨询的帮助。但在国内,人们还习惯于用医学模式来认识心理问题,认为“有病”才去心理咨询,学生普遍羞于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这就要求学校在心理咨询机构和形式的设置上尽量方便咨询者,以免给其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二)从咨询对象的态度看,我国学生与西方的不同,他们对咨询过程往往抱有一种复杂的态度:一方面他们一般不会在心理咨询人员面前坦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谈论自己的隐私;另一方面又期待咨询者能给他们权威性的指导和明确的意见和直截了当的帮助。这就要求咨询人员在咨询过程中要辩证对待和正确引导,要善于倾听更要善于启发。
(三)从心理咨询原则看,国外心理咨询遵循“非指导性”“价值中立”等原则,即对咨询对象一般不作指导性评判和具体建议指导,只是通过建立起来的具有治疗功能的咨询关系来促进当事人去挖掘自身潜能,从而独立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我国学生则多有依赖、服从权威的心理,主观上有接受指导和价值干预的准备,若未得到明确具体的干预措施,则容易使他们对心理咨询产生误解或失望情绪。
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保健和心理调适的思想和方法。
(一)整体和谐的人生观
中国的人生哲学最大特点是注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儒家的人性观认为人性本善,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把人内在的自觉与外在的社会规范统一起来,形成了个人与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人生观。而道家的人生哲学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大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的人生发展观,主张以超越自然的原则去体会人生,看淡物利,追求精神的领悟。
这种注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人生观对于帮助我国学生分析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指导他们解除现实生活的各种心理困扰,帮助他们建立与现实生活相适应的生活方式,促进他们自我完善,从而达到生命的最高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注重统一的辩证思维
与西方哲学强调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对立和差异不同,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思想在重视对立的同时,更强调对立着的两个方面间的联系与统一。这种辩证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富有弹性的思维方式。它引导人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心理困惑不过是从原来的一种和谐统一迈向新的和谐统一中必然出现的问题,是人在追求成长中遇到的暂时阻碍,但转变是绝对的,必然的,通过发挥理性和调节行为,可以改变现状。
(三)中医的心理治疗思想
中国古代医学里,蕴涵着丰富而较系统的心理治疗思想。
我国医学崇尚以阴阳五行建构的整体观,强调形神、心身的统一。这种辩证的建构方式使中医这一特殊体系也能适应许多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著名心理学家杨鑫辉教授曾对我国传统心理治疗理论基础作了归纳,他将我国传统心理治疗理论基础归纳为两种观点两个模式,即内外统一的整体观,神形相即的身心观,“医国—医人—医病”的医学模式和“标本相得”的医患模式。[1] 他还总结出古代的心理治疗方法如开导劝慰法、以情胜情法、气功导引法等。以“以情胜情法”为例,中医认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而心、肝、肺、脾、肾又分别与金、木、水、火、土五行有联系,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故有恐胜喜、悲胜怒、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这样情志相胜的心理疗法。
(四)传统的养生文化
我国传统养生文化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特别强调从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并用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的三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进而确定了指导养生实践种种原则,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的移动和自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无庸质疑,传统养生学是个伟大的宝库,是进行健康教育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因此有人主张养生学“应大张旗鼓地进入学校课堂,这不仅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尤其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亟切需要。”[2]
三、创建咨询方法体系
对国外主要理论流派有选择地引进、消化吸收和改造,使西方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方法有机地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养生保健技术密切结合,才能使我们的心理咨询更有针对性,更具实际效果。以能有效缓解和消除来访者焦虑症状的认知领悟疗法和道家认知疗法为例:
(一)认知领悟疗法
认知领悟疗法简称领悟疗法,又称中国精神分析法。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幼年经历及其对成年后的影响,揭示幼年期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症结”,从而找出焦虑的根源,使病人得到领悟,使神经症的症状消失。在应用精神分析时,认知领悟疗法的创始人钟友彬放弃了经典精神分析的方法,没有使用自由联想法、梦的解析,也没有利用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的固着说,而是按照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性格特点,从讨论并分析来访者症状中所表现的观念、推理和感情的幼稚性入手,采用适合的解释和扩通的方法,使病人从理性上认识到他们的幼儿行为模式,逐渐深入达到感情上的领悟,从而放弃幼儿行为模式,代之以成年人的行为模式最终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二)道家认知疗法
中南大学的张亚林教授在道家思想基础上借鉴西方经验,于1998年创立了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它主要是通过帮助患者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或压力因素,分折患者心理冲突和应对方式,然后导入道家哲学思想来改变人旧有的认知观念从而达到调节负面情绪、矫正不适行为的目的。道家认知疗法从分析中国民族文化的特点出发,考虑到了中国人具体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诸因素,提出应采取道家处世养生法,即“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清净无为,顺其自然”四个原则。自创立以来,道家认知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证明能有效缓解来访者的焦虑症状。
认知领悟疗法和道家认知疗法都是国外经典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实现的本土化典范。如何在吸取西方先进理论方法的同时,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和学生的思维方式、个性特点,创建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理论方法体系,应成为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作者单位1.天津音乐学院;2.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校本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校本教研逐渐成为了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大学体育作为推动大学生各项素质提高的重要力量,已经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校本教研也逐步深人到了高校体育教学领域中。
一、校本教研的概念、内涵和实质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的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学校各种教育资源,以解决学校教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研活动方式。校本教研要求学校确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人本”管理思想,并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课程改革,以期充分调动教师个人、集体以及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一方面要求各种改革必须将重心下移到学校,在体育课程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以教学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从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性的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的发展。
校本教研的实质有三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强化教研意识,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求院系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学比武、体育教学研讨会等,调动体育教师自身参与;三是要求学校采取措施、拓宽渠道,鼓励体育教师多进行专业研讨,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这既是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发展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措施。
二、校本教研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
1.自我反思是开展体育教学校本教研的前提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z7。反思是每个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推动校本教研的前提。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自我反思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自觉性,即体育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从而进人到更优化的高校体育教学状态,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达到身心发展的和谐统一。其次是自我批判性,即实现“存在问题—整改,发现问题—深思,找到经验—升华”的三步曲。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第三是个性化,即以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形成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如部分体育教师通过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的热情度来评判教学的过程,或者采用教学设计、备课、执教、听评语以及观看课堂录像等措施,加强对教学的自我反思,达到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大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校本教研改革的对象。体育教师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实施者,进行自我反思时必须时刻以学生为对象,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2.团结协作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校本教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强调加强体育教师之间在体育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和共同分享经验川。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教学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校本教研可以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性和协作性,也能充分发扬个性和特色,扬长避短。因此,体育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高校体育的校本教研主要表现为:以教研室为互助载体,开展集体备课和讨论,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采取听、说、评课和教学比武等方式,加强体育教师间专业能力的切磋,通过实际比赛,让体育教师素养得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培育,意志得到锻炼,素质得以提升。通过校本教研,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教学可实现由单一的体育教师的技能教学过渡到情意教学,集体的教研活动使学生从心理和情感上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增加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激情,从而达到锤炼个人人格魅力的目标。
3.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提升的关键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围绕本校的实际情况与问题而展开的,但它又不完全囿于本校的范围,这就要求学校要确立专业引领的思路。一方面,本校优秀体育教师的参与是校本教研最重要的因素,是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校应注重体育骨干力量的引领作用,注重调动骨干体育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注重在学校形成一个民主、和谐、共进的教研氛围,使他们能在宽松的教研环境中提升研究能力。另一方面,本专业知名专家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有益补充。学校应创造条件,聘请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领域中杰出的人才引领课程改革,通过开展专业研讨会、报告式引领、观摩式引领等不同的途径,促进本校体育教师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专业引领过程中,学校要多为体育教师提供“新理念、新课程、新视点”的开放式教学活动,通过组织课前钻研教材、教研组研讨、相互学习、公开教学、教学观摩、课后说课、评议、反思等系列活动围,使全校体育教师得到学习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机会。
三、高校体育教师完善校本教研的途径
1。学校层面
(1)全面推行体育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建设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 民主决策过程,是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相关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一种新型教学活动。高校体育校本课程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叫。
目前,体育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基础教育,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将更有利于让大学生了解必要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技能,使大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增进身心健康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树立起“以校为本”的理念,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开展以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为对象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促使体育教学由浅人深不断深化的重要手段。高校要组织一批长期在体育教学一线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出符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并加以推广,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同时,高校要把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学、研、用”作为对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检查内容,列人日常检查和教师达标考核活动之中,使校本课程逐步深人人心。
(2)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活动在高校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也在由单一的教学实践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因此,如何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显得非常重要。 校本教研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教师的研究需求和乐趣,养成自觉的研究态度和习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自愿并乐意为之的行为。因此,体育校本教研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主观感受和内在需求,突出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教师主观能动性,使教师真正进人到研究的状态,将日常教学与日常研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持续增长,校本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实际上,校本课程的出现,已经为校本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课程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校报、广播和电视台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在教研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及典型事例,通过交流学习、经验介绍、评优活动等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在教学研究中取得成就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让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品尝到研究本身的成功和喜悦,是推进高校体育校本教研的关键。
(3)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
校本教研能更好地突出学校办学的特色,是推动高校教学文化氛围的一种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整个学校教学改革的深人,营造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促使体育教师乐于将校本课程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是校本教研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应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大学体育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个改革的发展,同时也是营造和创建和谐宽松的学校环境的基础。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随着国家校本教研相关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将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各学校体育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并将学校自身制定的综合考评与体育教师教学评估相结合,已成为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第三,实现开放式的教学管理。在学校制度方面,应确保教师拥有校本教研的时间和空间,赋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力,如让教师拥有随时借阅一定的教育教学类图书、教育期刊的权利,拥有自己组织教学、科研人员参与教研团队的权利等。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营造健康的、积极的、探究的文化氛围,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建立制度上的保障。
2.教师层面
(1)高校体育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
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在学习方式上,可采取集中评讲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要有计划地参加跨区域的高校体育教师培训,抓住机会向专家学习;要养成反思交流、团结协作的研究习惯。在学习方法上,应注重学习记录和学习心得的交流和梳理,让自己养成积累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良好习惯,并注重对自身教学能力上存在的漏洞进行修补。在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将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训练学以及专业理论等基础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用先进的体育教育前沿理论指导解决体育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
(2)以“说、听、议”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为载体,优化课堂教学
体育教师在实施校本教研活动时,应把以“说、听、议”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和优化课堂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应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为依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所授班级,对照先进体育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体育教学过程,研究优化课堂体育教学的方案,用辩证的观点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扬弃,创造性地开展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活动,形成具有学校、教师自身特色和风格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叫。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抓住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估、学生的特点这五个体育教学的重点环节,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动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体育教学之余,应坚持有计划地参与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评比活动,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改革活动,积极参加多层次的体育专业领域的改革探讨,注重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教学目标又重在“学”,即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学问与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学方法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认同起来容易,常常因学科的不同、教师的气质差异与追求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水平高低,在实施方法与教学效果上差别很大。植物生理学是一门植物生命活动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学科,在长期的教学探索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压缩教师的讲授时间和讲授内容,讲授的知识不在于多和全,而在于让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激活课堂与课外的主动学习。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下一些教学方法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效果不错。
1 适当进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
大学生本应是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的生力军,大学课堂也本应该是教师的倾情讲授,学生有热烈的讨论回应,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的多数学生上课只听老师讲解,不太动脑筋。做老师的我们不免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提问,不会讨论,甚至不愿意听讲,只想把教师的课件拷贝了事。很显然这种状况是由我们国家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习惯造成的,但问题是,做教师的如何激活课堂教学,把学生的能动性调动起来呢?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能够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作出积极的响应,除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方面的问题外,课前一定需要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才能心中有问题,或课堂中才有可能发现与自己的知识衔接方面的问题,这样与人交流才顺理成章。基于我们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通常也要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去积极准备可能的问题并寻求可能的答案,因此何不让学生做教师,让他们来主动经历备课过程,这样他们自然就要去课前大量阅读,阅读中就会积累问题。植物生理学是在植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生物学的基础上开设的,学生具备对教材内容的基本理解,因此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尝试让学生来做课堂讲授者、对部分章节的内容进行讲解是可行的。比如光合作用一章是重点内容,由于学生在中学都接触过,因此常常造成课堂上学生觉得似曾相识,疏于听讲,而对在大学中重点阐明的光能转变机制以及有机物的合成细节重视不够,理解不深。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让不同的学生自愿选择不同的章节来讲,讲授的学生自然要把曾经的基础与目前知识的衔接点去理清楚,同时会花大精力去分解新的知识,努力把它们讲解给大家。由于是学生在讲,聆听者会有同感更有共鸣,同时由于讲授者是自己的同伴,也容易有挑毛病的心理,课堂问题自然就多了,讨论的氛围就异常热烈。相比教师的讲授,教师一般对知识点有重点与难点之分,会根据经验对不同知识点有所侧重,也因此可能遗漏或忽略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而如果讲授者是学生,每个学生讲授的只是其中1-2个知识点,教材中的内容就被按点放大扩充了很多,再加上教师在学生的讲授后,及时补充与整体知识的串联,学生们反应这样的教学模式很有效。类似的让学生来讲授效果不错的教学内容还包括有机物的运输和分配、光形态建成以及植物的成熟衰老部分内容。此外还有一类在教学大纲中仅作了解的教学内容,如植物的次生代谢一章,从教学大纲上这部分内容除了概念和分类,复杂而枯燥的代谢并不要求详解,对次生代谢在进化上的意义了解就行。但因为次生代谢产物的开发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也尝试把讲授的机会给踊跃报名的志愿者。并告知学生讲授的内容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只要相关、有趣或值得与大家分享就行,几年实践下来,大家选题的角度多种多样,有植物的相生相克问题、植物与昆虫的相互关系问题、次生代谢与医药关系、与咖啡、自然资源的现状、次生代谢的研究进展等等,不仅仅是学生开阔了眼界,换位变做学生的教师也受益匪浅,这是一种群策群力的备课与授课。这样的教学不再是一般的被动的接受,而是引发联想、质疑、观察与反思等的主动消化式学习。
2 鼓励以点带面的探究式问题解答
好的教学方法中常常涉及到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答,其实寻求问题的答案过程可以是学生非常好的主动学习过程。且不说问题的提出是教师提给学生的,还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自问自答,这儿谈的主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有很高的评判力,如果该问题能够使师生进入到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的真正的学习活动中去,这时候要留给学生作为探究式问题去寻找答案。举个例子,在植物生理学的有机物运输一章的讲授中,因为韧皮部是有机物的主要运输通道,破坏了它就相当于损毁了生命通道,所以有“树怕剥皮”一说,但此时有学生问道:“校园中的紫薇和悬铃木不是有脱皮现象吗?它们怎么不怕死也没有死?”。学生的平时观察与积极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当然要首先加以肯定,这种观察到的现象是一种脱落现象,表面看起来脱皮与剥皮有类似之处,这牵涉到植物不同的组织结构问题,要运用已有的植物学形态结构知识来剖析脱落现象的实质,其实还有很多脱落,这是一个以点带面的很好机会,这时候教师以弱者身份,让学生查阅资料后,对脱落及脱落中相关的问题做一专题来与大家分享。最后的效果不是一般的好。同样的例子还有,在植物激素一章讲授过程中,我们提到由于植物激素在生产上使用不当造成“裂瓜事件”,此时有学生问道植物激素的安全问题,同样由他自己花费精力去进行了较全面的了解,最后给大家分享了各种激素的使用现状和安全标准,生产上常用的“膨大剂”、“催熟剂”“保鲜剂”等等的主要成分、安全性及可能的危害性,着实拓展了教材内容,更给大家科普了一把,学生也感到精彩。不仅如此,在学生讲的过程中,还会有新的问题提出,比如在讲到植物生长调节物对人类和动物是安全的,因为后者对植物激素“不识别”。此时作为教师的我立即问道:“怎样理解不识别?”。学生可能不完全明白从资料上获取的观点的内在机制,其实是因为动物不具备植物的一套感应和转导激素信号的分子元件,所以才不识别,这样经教师的再次提醒,学生们会对教材上的激素的信号转导与植物对激素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以点带面的主动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悄然间陡然增强,学习自然延展到课堂之外。
3 给予学生充分展示与扩充教材内容的机会
阅读文献并主动与大家分享心得体会的方法在研究生教
学中实施是成功的,在本科生中常因人数太多、时间有限等因素而很少实践。在植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这样的尝试,没有规定的议题,凡是有读到与植物生理学有一定关系、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与大家分享。在这种氛围下,的确有学生给我们分享了“当薛定谔遇到达尔文的尴尬”的话题,谈到了光合作用中的光能的吸收转化与物理学中光的波粒二相性之间的矛盾。问题不一定得以解决,但学生们在质疑、思考,在很大尺度上进行知识的链接,其意义在于体现和实践了大学真正的“求实创新和质疑”的精神。
二 教学中彰显和渗透生命本质的价值理念
没有教育价值理念的教学活动是单调、枯燥、缺乏灵魂和吸引力的教书活动,其教学效果也是极其有限的。相反,包含价值理念的知识或技能传递过程中对于情感体验、认知能力、美学鉴赏或人生禅悟力的提高是最具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它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情感体验和无痕无声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提高虽不在朝夕,因人而异,但如果价值理念存在于心,艺术就会有提升的空间。而价值理念常因课程不同而侧重点有所不同,植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中,以下一些教学理念可随相应的教学内容释放给学生。
1 认识生命的本质,呵护生命
生命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生物学的所有课程基本上都是生命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的展开。但随着课程的细分、专业方向的窄化及纵深发展,教学中教师可能会被过多的知识细节牵制和占有,忘了把学生带回到本质特征的主线上。当然不能否认有个别学生能有自身悟性,感悟出来纷繁复杂的知识点的核心。但这终归不能算是教学中可以忽略的原因。我在此想强调的是从物理学角度上的生命本质――负熵。根据热力学定律,任何自发过程总是朝着混乱、无序的方向即熵增加的方向。而生命是高度有序的有机体,朝着熵减少的方向进行,一旦负熵增加趋于零,生命即将终结,即死亡。而负熵的维持是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结果。这一本质特征渗透在植物生理学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章节中。我们知道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最大的化学反应,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和能量提供者。本科教学中的光合作用也是举足轻重,重点要熟悉太阳能如何转变成电能、化学能直至储存于有机物中的光合机理及其受调控机理。而所有生命包括植物本身的有序性,是靠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和储存的能量来维持的,但这些能量不能直接拿来就用,要通过呼吸作用的转化和释放才有效。这样不论在教学引言还是总结中,对生命本质的解析后,呼吸对于生命而言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正因为其重要性,其呼吸链的多样性就不难理解。另外,在呼吸作用一章中还有个重点概念即植物的抗氰呼吸。如果单纯强调概念学生不会有太深印象。但如果从所有生物的呼吸传递链的同一性和特殊性的角度出发效果可能不一样。由于本科生都有“氰化物对人类和动物而言是剧毒”的常识,从知识细节的角度来看其毒性原因是抑制了呼吸电子传递。但多数学生可能不会想到为什么氰化物在这样细节的地方出现阻断,就会致命。如果教师适时引导主链电子传递被掐断,等于扼制了呼吸,生命得不到能量供应的后果,学生会幡然领悟。此时引出植物的特殊性在于进化出交替途径,能够抗氰。这样把植物和动物在微观上的差异在生命本质的角度上得以放大。枯燥的微观知识的传授效果也由此得以扩展。
2 学会欣赏生命的美丽
生物学中呈现出的美丽生命不仅仅是外在的、宏观的、规模化的、气宇轩昂的或精致秀美的,许多微观生物学课程同样精彩纷呈,进化出的内在机制丝丝入扣,自然造化是让世人望尘莫及的美。植物生理学中由特定基因控制的型色各异、大小千差万别的花器官呈现出的是一种奔放张扬的美丽。同样的,次生代谢、植物生长调节物从知识内容上来讲,琐碎甚至枯燥,但如果有生物学的宏观眼光和对生命发自内心的欣赏的情愫在,教师在讲授纷繁复杂的次生代谢及其产物时就不会不耐烦,因为剧毒的或苦涩的物质有利于保全自身不被其它物种侵害;色泽明丽、气味或芬芳或恶臭的物质有利于传粉或传播种子,这些物质是植物应对环境或繁衍后代而极尽其所能施用的武器或工具,其代谢虽复杂,但意义相对于生命举重若轻。同样,能够繁衍后代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植物生长位置的相对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其生殖行为要极大地受环境调控。表现在植物开花时间的控制上,起源地的光周期与温度的周期变动成为植物开花的重要外在信号,也因而成就了四季的花开花落、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生动场面。最最精致的还在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应对环境的内在信号――植物激素的精细调控,小小的分子,呈现的“能量”及调控力之大让多少科学家着迷其机理。这种对美的欣赏不仅教师一定要有,并且能够将美感及生命无限奥秘的魅力传递给学生,这样的话,教师无须在有限的课堂上扩展很多激素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学生对美的欣赏、向往与好奇一定会把课堂教学主动延展到课外,并且比教师主动灌输效果要好得多。
3 认识生命的单方向性和有限性,珍惜生命的光阴
植物生理学中有很大篇章讲授的是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从种子萌发开始的营养生长、以开花为主要特征的生殖生长、到种子与果实发育及其之后的成熟衰老,如果教师仅仅对这些内容分章节逐步展开,到了学生手里可能就是离体的种子、采摘下的叶、花、果以及衰败脱落的根茎叶,零散从而就会导致遗漏。如果教师适时给学生一条线,学生自会把它们串起来,放入心中。什么线呢?我们知道,生命是不断经历孕育、萌发、生长、开花成熟以及衰老死亡的过程。生命的孕育和萌动是征程的开始,绿色的春天般的拥有无限希望的;生命的成长是郁郁葱葱、夏天般的激情四溢的,但不乏要经历风雨和骄阳的烤灼,也有可能忍受蝉鸣蛙噪的郁闷;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就迎来鲜花的灿烂,即使是再不起眼的小草,也有它灿烂的时候;短暂的光鲜后生命就进入金色的、丰收的、秋天般的成熟期,结实结籽,收获满满,是充实但不炫耀的一种美;最悲凉的是成熟后的衰老、脱落和死亡,一地落叶和枯败是最后生命谢幕的无奈;但不要忘了衰老死亡中又往往孕育着新的生命,死亡是自然界最理想的一种新老交替方式,“化作春泥更护花”不就是事实的升华版吗?可见生命是周而复始,不断轮回的过程,不论是器官、组织还是植物整体,其生命本身都是有一定寿命的,并且都经历着从生到死的单方向进程。这种轮回、有限性和单方向性是自然与人世共通的,类推开去,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生命的光阴呢?这是一条串联知识珍珠项链的线,同时也是串联学生心灵与生命理性思考的线。
一、引言
当前,我国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设置了商科类专业,在其办学过程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难题,这就是如何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商科类人才?诚然,破解这一难题需要系统施治,既需要在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投入、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也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环境育人等方面有所作为、大有作为。其中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重中之重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设。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作为保障,如果缺乏教学能力的有效支撑,那么再好的人才培养方案也不能得以有效实施,相应地其人才培养质量也就无从保证,这反过来又会危及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基于此,本文拟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式与具体途径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类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商科类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
要研究商科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方式与具体途径,首先必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界定。笔者认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相关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理念、教学组织、课堂激励、成绩评定等诸要素综合而成的素质体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应用型高校商科类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六大要素:
(一)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教师的基本功能还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多大变化。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必须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否则,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专业知识重在解决教师的知识“存量”问题,而专业技能是专业知识的运用,重在解决教师的知识“流量”问题。“流量”来自“存量”,同时“流量”也汇入“存量”。但是,很多情况下,知识与技能又存在相互脱节的状况,“高分低能”现象在现实中普遍存在。因此,对于应用型高校商科类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言,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专业知识更为重要。因为,对于大部分学生在其专业学习过程中,可以不知其问题的所以然,但必须要知问题其然;学生的可以不具备高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但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创新能力。试想,如果教师缺乏专业技能,又如何能够培养出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呢?
(三)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看似与教师教学能力无关,实则不然。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受其理念支配的,不同的理念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例如,如果教师认为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则该教师就会倾向于“保姆式”教学、灌输式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学习上的惰性与依赖,学生就会习惯于继承教师传授的知识而缺乏质疑与创新。相反,如果教师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会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与自我管理潜力很大,教师的责任在于激发,那么该教师就会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责任则置于引导、监督、评价、激发,长此下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就会养成,学生的思考、质疑与创新能力就会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导向器,应用型商科类教师必须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组织。教学组织是教学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教师纵然有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学组织,其授课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良好的课堂组织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它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课堂与实践教学效果。教学组织功夫在“诗外”,它不仅是课堂上教师教学内容、表达方式、身体语言与口头语言的有机组合,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备课中的胸有成竹,是教师长期思考、实践、总结所形成的专有知识,所形成的一种教学习惯与方式。教学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学教师能力的重要体现。
(五)课堂激励。当今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能力不应该是“讲课”能力而应该是“激励”能力。法国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教师的激励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则。没有激励的教学,学生是被动地,其学习的动力是弱化的,学习的兴趣与持续性是短暂的;相反,学生受到激励,则其学习是主动地,学习的积极性是持续的、高涨的。心理学家弗洛姆有一个激励理论,即人的激励动力取决于两个要素的乘积,一个是其对目标的价值认知,另一个是其实现目标的期望。这个激励理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很有指导意义,教师需要从“价值”与“期望”两个要素出发,精心设计所授课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成绩评定。成绩评定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任何一个教师对学生都需要进行成绩评定,但是不同的成绩评定方式会导致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教学质量。例如,如果教师只注重期末闭卷考试,则学生就会平时放松要求,只等待期末突击复习迎考,其课程的学习效果必然不好;反之,如果教师加强对学生平时出勤、作业、课堂发言、小测验等环节的考核,并明确成绩评定标准,则学生就会重视学习过程,其学习效果必然会大大改善。因此,成绩评定理应成为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中不可轻视。
三、商科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方式
基于哲学上的内外因原理,提升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类教师的教学能力,无外乎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内部提升方式,另一种是外部提升方式。
(一)内部提升方式。内部提升也称自我提升,即依靠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个人不断学习与探索,不断提升个人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与专业应用技能,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进而实现教师应用型教学能力的提升。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就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两条基本方式而言,内部提升方式将是“内因”、是决定性的方面。内部提升旨在解决教师“我想教好”问题,而该问题恰恰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首要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中就会从被动应付变为主动进取,就会从将教学视其谋生的消极心态转变为视教学为其事业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这样一种积极心态。
教师内部提升教学能力的具体方法包括:主动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主动投身实践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主动精心备课与内容设计;主动向同行请教优秀的教学经验;主动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的需求;主动探索采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主动总结反思每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有待改善的方面等等。
(二)外部提升方式。外部提升也称组织提升,即依靠组织的资源、力量与机制,给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条件支持、制度激励,从而为教师提升其教学能力提供外部动力与压力。尽管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内部提升是提升教学能力的首要前提,但仅依靠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够的。因为教师也是组织中的一员,其行为不再是纯粹的个体行为而会深深地烙上组织的印迹,组织的外部环境与激励等条件对教师从事教学、提升教学能力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是教师提升其教学能力的必要条件。例如,假如一所高校或商科教师所在的学院或系部不重视教师的教学只重视教师的科研,或者名义上重视教学实则向科研倾斜,那么,在这样的组织环境中,教师的行为不可能指向教学,教师也很少有将其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其教学能力的提升又将何从谈起?因此,从实际出发,外部提升方式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外部提升教学能力的具体方法包括:组织对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能力的资源支持,如提供国内外进修的机会、去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组织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奖励,如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给予晋升职称、物质与荣誉奖励、绩效分配上的承认与倾斜;组织创造一种重视教学的文化,形成人人重视教学的环境氛围;组织形成一种有效的评价机制,形成对教师教学能力科学评价,且让评价结果对教师的晋升与待遇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组织制定一种有效的帮助教师提升其教学能力的平台与机制,如组织层面上的传帮带、观摩教学、相互听课机制、教学督导制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服务中心等,这些都是有效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方法,且这些方法均需要借助组织的力量来完成。
四、商科类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提升途径
从教学能力的内涵与两种基本的教学方式出发,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类专业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商科类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下:
(一)基于知识层面的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提升教师的知识层次在任何时候都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工程与必由之路,商科类教师也不例外。其具体路径又可以有两条:一是组织教师学历进修,努力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这条具体路径是当前应用型高校商科类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薄弱环节。其原因在于商科类专业面广量大,教师教学工作量普遍较大,教师整天忙于教学,很难有精力外出进修;此外,商科类博士点高校招生的供给总是远小于全国商科类教师对博士学位的需求,这将造成教师在长期等待中失去耐心。尽管现实情况对高校商科类教师提升学历层次不利,但高校无论从组织还是个人层面都要积极创造条件,早日完成教师博士化的进程。二是外派教师出国交流。这一方面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通过与外国同行交流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层面的教学能力提升途径。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类教师而言,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商科类教师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有:一是可以制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计划,通过让教师到基层锻炼,切实培养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鼓励教师开展“横向”科研,亦即社会服务工作,通过与企业开展实际问题的咨询与联合攻关,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三是鼓励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升其科研能力。应用型高校商科类教师面临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面临着培养应用性创新型人才重任,教师必须有科学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那种只靠教材就给学生上课的教师,不可能向学生传授“含金量”高的知识。因为“含金量”高的知识一定是活的知识,一定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也一定是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知识,然而这种知识只有依靠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来传授。
(三)基于教学技能层面的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教学技能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技术,因为它有自身的规律可循,譬如教学备课、编写教案、课堂语言、课堂组织、成绩评定、试卷及总结分析等,都有其共性的规律可循;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教学是一个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需要互动,需要情感的传输,需要创造性与应变性,而这既需要教师深度思考与观察,也需要教师去感悟与尝试改变。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具体路径有:一是教师个人的主动思考、主动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二是教师所在的专业系部或教研室应发挥其组织教研的重要职能,定期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与探讨,定期开展观摩教学等;三是学校或学院层面可以设计教学技能提升机制与平台,如教学能手选拔机制、优秀教师与教学名师选拔机制、教师技能培训中心的设立、校院(系)二级教学指导组的建立、名师教学与课程视频的共享等。
(四)基于激励层面的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现代大学教学理念已经发生变革,正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职责重在激励与引导。教师的教学激励能力正成为教师的核心教学能力之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努力提升教师的激励能力。其具体路径有:一是教师要学会提升学生对课程“价值”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课程的“价值”不是一个客观变量而是一个主观变量,它是一种心理现象。如果教师仅从“基础”与“应用”的客观视角来定义与介绍课程的“价值”,则学生的学习欲望比较低且难以维持长久;如果教师能够从“人性”与“关怀”的主观视角来定义与介绍课程的“价值”,则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二是教师要学会提升学生的“期望”,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鼓励、表扬、肯定、欣赏、支持等行为无疑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期望”。激励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教学艺术的范畴,缺乏激励能力的教师,其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五)基于组织文化层面的教学能力提升途径。应用型高校商科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教师个人在教学工作上的投入,包括时间、精力、热情与智慧,也需要组织对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在资源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其中,组织层面的支持除了有形的资源支持、建立提升平台以及相关机制外,组织文化的建立之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持有的价值观以及随之产生的行为方式与行为习惯等。组织文化是无形的,但一旦形成之后其影响力是巨大的,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行为“导向器”的效果。因此,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组织文化建设方面需要建立全员重视教学、视教学为中心、视教学质量为生命、视教学能力为首位这样一种舆论氛围,以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规范、政策导向等。如此下去,学校内部就会形成人人热爱教学、人人关注教学、人人注重提升教学能力、人人讲求教学质量、人人尊重教学名师、教学出色的教师也能够获得重要的利益等内部文化,这样一种组织文化将犹如雨露与阳光,全天候地“滋养”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五、结论
引言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依法独立承担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中介服务机构,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是具有法定社会职能的第三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外会计师事务所不断进入国内,对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通过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比较分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并提出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竞争力的提升以及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现有规模较小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现有规模较小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业务收入偏低。中国本土事务所与国际四大所的业务收入在总体上均呈上涨趋势,但较国际四大而言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009年,国际四大的业务收入与排名前96家的本土事务所相差不大,都在90亿元以上,但排名前十的本土事务所的业务收入较国际四大相差38亿元之多。2.业务范围单一。2009年,排名前十的本土事务所的审计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都在75%以上,其中中审亚太、天健正信和信永中和的比重分别为87.83%、86.68%、84.67%;而德勤华永和毕马威华振的比重分别为69.86%和67.86%。反映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依然以传统的审计服务为主,业务范围没有扩展开来。3.分所数量多且偏向于中小企业。2009年排名前十的本土事务所的分所数量均在10家以上,而国际四大的均在10家以下。但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2010年年报审计快报的数据,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审计收费大于500万元的客户共有41家,其中由国际四大审计的有37家,所占比重高达90.24%。
(二)人员结构不合理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CPA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CPA年龄结构有待改善。2009年,国际四大的CPA人数为2 907人,其中小于等于40岁的有2 808人,没有60岁以上的CPA;而排名前十的本土事务所的CPA人数为7 509人,其中小于等于40岁的有5 406人,60岁以上的有310人。反映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CPA中年长者过多,不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2.CPA学历层次有待提高。2009年,国际四大的CPA中本科及以下学历的有1 99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有912人;而排名前十的本土事务所的CPA中本科及以下学历的有6 846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有663人。相比国际四大,我国本土事务所的CPA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CPA总人数的比重过低,缺乏高学历人才。
(三)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事务所的决策层主要由做财务出身的技术型人才及脱钩时相关部门的关系人员组成,缺乏既熟悉本地市场,又对国际惯例有深刻理解,既有扎实的管理和服务营销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管理和服务营销实践经验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意识薄弱,职业道德水准低,严重损害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形象。
(四)品牌文化建设滞后
事务所的品牌文化是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它通常具有巨大的价值创造潜力、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排他性等特征。事务所品牌文化是事务所的管理理念、经营哲学和发展目标的集中体现,从根本上会影响着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其形成过程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积累、沉淀,而非凭空总结出来的。
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一)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选择的评价指标包括市场份额指标、业务规模指标和专业能力指标。如图1所示。
其中Y1i表示市场份额指数,X1i表示第i个事务所的业务收入。
其中Y2i表示业务规模指数,X2i表示第i个事务所的分所数量。
3.专业能力指标:
其中Y3i表示CPA人数指数,X3i表示第i个事务所的CPA人数。以上n表示计算竞争力所涉及的事务所样本数量。
其中Y4i表示CPA年龄结构指数,X4i表示第i个事务所年龄小于等于40岁的CPA人数。
其中Y5i表示CPA学历结构指数,X5i表示第i个事务所硕士及以上学历的CPA人数。
4.综合竞争力指数:
C=(Y1i?鄣1+Y2i?鄣2+Y3i?鄣3+Y4i?鄣4+Y5i?鄣5)•100% (6)
其中?鄣1取0.4,?鄣2取0.3,?鄣3、?鄣4、?鄣5均取0.1。权重的选择考虑了用市场份额、业务规模和专业能力三个指标衡量事务所竞争力的效应是对等的,但市场份额指标稍为重要。
(二)实证分析结果
样本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2010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一百家信息,见表1。根据样本数据以及各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国际四大和排名前十本土事务所的竞争力指数及其排名,见表2。
1.市场份额分析结果
根据表2,发现国际四大的业务收入占到样本总收入的60%以上,其中普华永道的业务收入所占比重高达17.85%,排名前十的本土事务所的业务收入所占比重均低于10%。因而,排名前十的本土事务所的业务收入较国际四大还存在着显著的差距,竞争力较国际四大弱。
2.业务规模分析结果
根据表2,可以计算出,排名前十的本土事务所的分所数量占样本总分所数量的比重高达80%以上,与国际四大相比,占有较大的优势。排名前十的本土事务所的分所数量均多于国际四大,竞争力强于国际四大。
3.专业能力分析结果
根据表2,从CPA人数占样本CPA总人数的比重来看,排名前十的本土事务所的CPA人数占样本CPA总人数的比重高达70%以上,竞争力较国际四大强;从年龄小于等于40岁的CPA人数占CPA人数的比例来看,国际四大的比重均在90%以上,其中毕马威华振的比重高达99.23%,而排名前十的本土事务所的比重相对较低,年轻的骨干队伍不够强大,缺乏创新及活力,不利于事务所的长期发展;从硕士及以上学历的CPA人数占CPA人数的比例来看,国际四大的竞争力明显强于排名前十的本土事务所,国际四大的比重均在25%以上,而排名前十的本土事务所的比重仅在10%左右。
4.综合评价
根据表2,综合评价排名前四的都是国际四大在我国的成员所,普华永道中天的综合竞争力指数达到21.53%,而立信大华的为11.05%,前者几乎是后者的2倍。虽然排名前十的本土事务所在分所数量和CPA人数方面较国际四大占有优势,但是综合业务收入、CPA中年龄小于等于40岁的CPA人数占CPA总人数的比例和硕士及以上的CPA人数占CPA总人数的比例之后,我国本土事务所的竞争力较国际四大低。
三、当前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基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以及竞争力现状,当前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
(一)通过整合实施规模化发展战略
我国本土事务所可以实施联合兼并做大规模,在保持原有客户资源的基础上,针对自身资源能力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抢占市场先机,从而占据市场份额。在保持现有客户服务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创新业务服务项目,积极开拓新客户新资源,扩大业务范围,从而提高业务收入,扩大事务所的规模。
(二)着力开展人才发展战略
可以从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完善专业人才选拔机制这两个方面来开展人才发展战略:1.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机制上,应注重培养专业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即一方面具备专业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拥有先进的经营理念。2.完善专业人才选拔机制。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选拔起着把关的重要作用。首先,办好注册会计师专业的高等教育;其次,全面启动再教育工程,加强对现职人员的后续教育;此外,尽可能改革各高校会计专业基础教育的传统模式。
(三)大力推行品牌战略
1.支持自主品牌创建和保护,鼓励大型事务所创建自主国际知名品牌,扶持中小型事务所精专优品牌创建。2.推动国际知识品牌的本土化进程,提升本土事务所竞争优势,鼓励有条件的事务所采取联合、并购、重组、兼并等方式,整合、共有和拥有国际知名品牌。3.指导海外发展事务所加强品牌管理。借鉴国际做法经验,指导海外发展事务所建立品牌管理机制,实施海外成员机构品牌一体化管理。
(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1.全力提升国内事务所走出去能力。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发展方向研究、国际网络内部治理及国际业务开发拓展等提高我国事务所从事国际业务的专业能力。2.支持鼓励建立国际网络,扶持大型事务所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布局执业网络,建立业务机构,做到品牌标识统一、资源信息共享、质量监控一体、管理运作高效。3.完善服务出口政策扶持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 夏冬林,林震昃.我国审计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J].会计研究,2003(3):40-46.
[2] 白少君,李雪茹.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之友,2008(9):105-106.
一、引言
国内较早进行DEA模型研究的是许汉友、汤谷良、汪先娣等人。他们分析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2005年百家事务所排名信息”中排名前20位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运营效率,研究选用的投入指标分别是:CPA总人数、经验丰富的CPA人数、本科学历以上CPA人数、事务所拥有的分所数、事务所所在城市竞争力得分以及事务所研发支出与品牌建设,产出指标分别是:审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资产评估收入、分所收入。研究发现当年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整体运营无效,而且本土所和国际所运营效率差距较大。
以前者研究样本为基础,杨永淼另增加了一项产出指标即业务增长率,也得出本土所当年整体运营无效。张杰、李琪本着成本效益原则,分析2009年国内排名前50家事务所审计运营效率时选取的投入指标有:CPA总人数、经验丰富CPA人数、高学历CPA人数、事务所分所数、领军人才数量,产出指标有:事务所总收入和审计收入。
研究结果显示当年国内本土事务所审计运营综合效率较低,而且很多事务所也没有同时达到技术、规模有效。邱吉福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我国2010年前50强事务所综合审计运营效率均值为0.603,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757,规模效率均值为0.8,整体运营效率较低。大体上这些事务所不仅产出不足,还有较大投入冗余。
二、DEA模型在研究会计师事务所投入和产出的运用
(一)DEA模型简介
目前,开发出一种技术,通过明确地考虑多种投入(即资源)的运用和多种产出(即服务)的产生,它能够用来比较提供相似服务的多个服务单位之间的效率,这项技术被称为数据包络线分析(DEA)。它避开了计算每项服务的标准成本,因为它可以把多种投入和多种产出转化为效率比率的分子和分母,而不需要转换成相同的货币单位。因此,用DEA衡量效率可以清晰地说明投入和产出的组合,从而,它比一套经营比率或利润指标更具有综合性并且更值得信赖。
梁文艳等提及DEA是比较成熟的效率分析方法,它运用线性规划方法构建观测数据的非参数曲面,然后相对于这个前沿面来计算效率。由于DEA模型不需要指定投入产出的生产函数形式,所以可以用来评价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位的效率,这恰好适用于研究多投入和多产出的会计师事务所。利用DEA方法可以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运营效率以及事务所将各种资源转化成各种审计服务的能力。
DEA最早的基本模型是CCR模型,它用来测量规模报酬不变时的技术效率值。主要用于研究如何使得多个投入、特别是多个产出的“生产部门”同时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
此模型参数的经济意义:技术效率(TE),用来测度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前沿上最佳投入和实际投入的比率。规模报酬不变指在生产过程中,当投入量等比例增加或减少时,产出量也与之等比例增加或减少。TE等于1意味着处于该决策单元效率前沿面上的点技术有效,投入和产出达到最佳效率状态。TE小于1意味着该决策单元非技术有效或非规模有效。决策单元的规模收益值用K表示,K等于1表示该决策单元规模有效,K小于1表示该决策单元规模收益递增,增加一定比例的投入会带来更高比例产出的增加,K大于1意味决策单元规模收益递减,减少一定比例的投入才会获得更高比例的产出的增加。
但是相对于无效的决策单元,CCR模型不能判断是技术无效还是规模无效。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学者们提出了BCC模型,该模型克服了CCR模型的缺陷,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从而可以知道决策单元技术无效是纯技术无效还是规模无效。此模型中,规模效率(SE)=总体效率(CCR)/纯技术效率(PTE)。
(二)决策单元整体集合建立和指标设计
DEA使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决策单元整体集合建立以及如何建立多投入/多产出指标。
(1)决策单元整体集合建立。选取2010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2010度会计师事务所百家信息”,把2010年我国排名前25家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本次DEA研究的决策单元整体集合。选取这些事务所的原因在于这些事务所完全可以代表当年我国的审计市场状况,在百强事务所中,他们的规模最大,拥有的注册会计师人数最多,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最多。
(2)指标设计。DEA运用的关键是投入与产出的指标设计。根据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情况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所能获取的数据,借鉴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5个投入指标和3个产出指标。
选取的投入指标分别是:CPA总人数;经验丰富的CPA人数(借鉴前面学者研究基础上,将年龄大于40岁的CPA归为此类);高学历的CPA人数(将硕士学历以上的CPA人数归为此类)。其他的投入指标有:事务所拥有的分所数量;中注协举行教育培训的完成率。为了便于获取数据,采用中注协后续教育培训教育完成率为其替代指标。选取的产出指标分别是:审计业务收入。这是一般会计师事务所主要的收入,也是事务所最为传统的业务,研究审计运营效率的重要产出指标之一;综合得分。数据来源于中注协每年对各个事务所进行考核得出的综合评价质量得分;事务所当年年度总收入。
(三)实证研究
采用DEAP2.1软件对中国2010年我国排名前25家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效率对比分析。在DEA分析中,主要采用了BCC模型(变动规模报酬下的分析结果,VRS),同时也结合了CCR模型(固定规模报酬下的分析结果,CRS)分析当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效率。运营效率实证结果见表1:
实证结果分析:
(1)纯技术效率(PTE)分析。纯技术效率简而言之就是各项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纯技术效率等于1表示该事务所能较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在现有投入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审计运营收入。纯技术效率值小于1则表明该所没能较好地运用现有资源。表1显示2010年百强所中前25强事务所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45,表明当年这些事务所总体上没有良好利用其现有资源。同时,可以看出有12家事务所纯技术效率等于1,占决策单元整体集合的48%。它们分别为普华永道中天、毕马威华振、中瑞岳华、安永华明、信永中和、北京兴华、中汇、天健、天健正信、立信大华、中准、江苏苏亚金诚。其他52%家事务所则纯技术效率无效。结果表明以上12家事务所在当年的审计运营中较好运用了现有资源,充分利用了CPA人力资源优势、较好完成了事务所的后续教育培训、充分发挥了分所的资源配置优势,而剩余的13家事务所则需要迫切提升其纯技术效率。
(2)规模效率(SE)分析。规模效率指的是在规模收益可变的假设下,各个决策单元产出和投入的比例是否合理,既定的投入下是否得到最大化产出,该值等于1表示事务所处于最佳规模报酬状态,即在最适当的生产规模下,有着最理想的经营绩效。由表1可知,规模效率等于1的事务所仅有六家,占决策单元整体集合的24%,它们分别是普华永道中天、毕马威华振、信永中和、中瑞岳华、北京兴华、中汇。而其他76%的事务所则规模效率无效。百强中前25强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收益平均值为0.824,表明25强事务所大部分规模效率相对无效。但对比规模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变化趋势可知,样本中规模效率无效的事务所都规模效率处于递增状态,说明这些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适当增加CPA总人数,合理增加高学历以及经验丰富的CPA人数,拓展分所资源,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其规模效率。
(3)总体效率(CCR)分析。总体效率即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的乘积。总体效率值等于1表示该事务所DEA有效,说明在此评价体系下,该所的总体审计运营较好,投入产出均衡,资源配置较为合理;反之,若总体效率值小于1则该所非DEA有效,说明该所需要在某些方面优化资源配置以提升其资源利用效率。由表1可知,2010年百强所中前25强事务所审计运营总体效率平均值为0.711,说明这些事务所的审计运营总体效率整体无效。总体效率为1的事务所有6家,占决策单元整体集合的24%:普华永道中天、毕马威华振、中瑞岳华、信永中和、北京兴华、中汇。其中本土所占4家,说明部分本土所和国际合作所的审计运营总体效率旗鼓相当。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国际合作所审计运营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都非常高,而21家本土所中仅有4家综合效率等于1,约占决策单元整体集合的19.05%,小于1大于0.8的仅有1家,占决策单元整体集合的5%,其余76%的事务所总体效率小于0.8。这说明本土各个事务所审计市场营运效率差别较大。本文还发现表1中一些事务所,纯技术效率等于1,总体效率却小于1,这些事务所分别是:安永华明、天健、天健正信、立信大华、中准、江苏苏亚金诚。这种情况的发生的原因是这些事务所纯技术效率良好,但规模效益没得到充分发挥,造成了总体效率偏低。其余审计运营纯技术效率等于1的会计师事务所总体效率也等于1,说明这些事务所的规模效率较高,规模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也正是这些事务所引领着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进步。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运营效率较低,国际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运营效率较高,不同本土所审计运营效率差别较大。运营效率不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事务所没有充分利用CPA人力资源优势以及分所的资源配置优势。
(二)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运营效率的相关建议
(1)注重人才培养,为做大做强提供人才保证。借鉴实证研究结论,人力资源要素是影响事务所运营效率的关键因素。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招纳更多经验丰富以及学历层次较高的CPA人员,适度控制CPA人数占事务所总人数的规模,利用其分所规模优势来提升事务所的审计运营综合效率。
(2)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提高运营效率。鉴于分析结果,建议本土事务所应当关注的不仅仅是拓展市场份额,还应把握自身的资源优势。运营效率较低的事务所应当关注的是如何将资源竞争劣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运营优良的本土所应当继续保持自己在竞争的优势,运营不良的本土所应当借鉴运营优良的本土所和国际合作所的发展经验,以它们作为标杆学习对象,改善自身的劣势,将这些劣势改善成为竞争优势和运营效率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1、浙江省五星级饭店发展现状
截止到2008年底,浙江省的星级饭店达到1120家,星级饭店数量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其中五星级27家。饭店业,特别是五星级饭店已经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窗口和亮点。
统计表明,2008年度世界300强排名前10位的国际饭店集团已全部进驻浙江。浙江省饭店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浙江省的境外跨国饭店管理公司、国内饭店管理公司、自管单体饭店的五星级饭店,每间客房平均收益分别是543元,367元、354元。国内本土五星级饭店每间客房平均收益只有境外跨国饭店管理公司旗下国际品牌五星级饭店的67%。这足以说明两点,一是本土五星级饭店与国际品牌五星级饭店相比,收益差距较大;二是本土五星级饭店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进一步研究的结论是,境外跨国饭店管理公司国际品牌饭店经营成功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批高素质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西方饭店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之一,是组织改进服务质量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全面质量管理成功的基础。因此深入研究国内高星级饭店的培训模式非常有助于深入剖析中外饭店管理上的差异,它对我国饭店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阵脚、提升经济效益、打造国际品牌等都有重要意义。
2、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培训需求为基点,这直接关系到培训的终极效果。培训需求的调查内容主要为培训时间、内容、方式、师资4个方面。研究涉及以下内容:按照行业惯例,根据培训内容把培训分成知识性培训、技能性培训、态度性培训、潜能开发培训4种,针对员工的性别、学历、职位分别研究上述4类培训的需求程度;不同部门的员工对现在普遍存在的10种培训方式的偏好程度;企业高管对培训的重视度、员工对培训师的知识能力要求。本文希冀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定量研究,为浙江省乃至国内本土高星级饭店员工培训提供中肯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样本的选取
本研究以浙江省(主要为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13家本土五星级饭店的662名员工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至5月28日,问卷发放根据问卷设计者要求由各饭店人力资源部门随机进行。共计发放问卷695份,回收662份,其中无效问卷13份,有效问卷649份,有效率为95.86%。样本情况如表1所示。
2、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设计是在文献研究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问卷采用Liket五点量表法进行设计。问卷中问题的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的三要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的,以期帮助饭店建立一个集完整性、目的性、针对性于一体的培训需求分析系统。整个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
(1)员工个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位、所属部门;
(2)饭店培训情况:包括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员工对培训的认识、领导对培训的重视程度等。
3、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 13.0。
(1)运用SPSS的描述性统计功能(DescriptiveStatistic)对基本数据的概况进行描述。以其中的频数分布统计方法(Frequencies)和均值方法(Means)对部分项目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相互独立的两组样本的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本方法可以检验两组独立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本研究利用该方法检验了男女员工对“知识性培训”、“技能性培训”、“态度培训”、“潜能开发培训”4种培训课程需求程度的差别。
(3)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推断多个总体均数是否相等,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利用ANOVA,对职位、学历、培训师资、培训方式等多组项目进行了研究。
三、数据分析结果
1、员工与饭店高管对培训认识的差异
数据表明,浙江省本土五星级饭店员工对培训的意义已有比较高的认识,他们有很强的培训意愿和学习欲望,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问卷中“您认为培训是一种……?”一题(可多选),其答案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有84%受访者认为培训是一种个人进步的机会,67.5%受访者认为培训是员工的福利。这表明员工参加培训的意愿很高。
五星级饭店企业高管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如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高达17.5%的受访者认为“很不重视”,46.4%的受访者认为“不怎么重视”。这表明五星级饭店企业高管普遍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当然对培训也就不可能予以高度
分析上述两项调查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员工的培训需求和高管的培训意愿存在明显错位。其直接的结果是导致了饭店提供的培训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使员工的能力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当然也就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和品牌树立。
2、性别、学历、职务对不同培训类型的需求差异
浙江省本土五星级饭店培训内容主要为四个方面:知识性培训、技能性培训、态度性培训、潜能开发性培训。为研究不同员工对4类培训内容的不同需求,本文提取了员工的性别、职位、学历3个特征的信息,并分别进行分析。
(1)根据4类培训内容,分别对员工性别作独立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知识性培训”,“技能性培训”,“潜能开发培训”的P值都大于0.05,即它们对性别没有明显差异。“态度培训”的P值小于0.05,对性别有明显差异。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女性员工从事的是“前厅”、“餐饮”等直接和客户打交道的工种,这导致她们比较重视“态度培训”。
(2)4类培训内容对职位作均值(Means)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运用均值分析(Means),得到不同职务的员工对不同的培训内容的需求均值,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观察到,“知识性培训”和“潜能开发培训”随着职位的升高,需求程度也随之加大。这说明员工随着职位的提升,对知识需求以及能力提升的培训越加渴望。
(3)4类培训内容对学历作均值分析(Means) 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学历作均值分析,得到不同学历的员工对培训内容的需求程度,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学历的提高,“知识性培训”和“潜能开发培训”需求程度提高。相反,“态度培训”的需求程度却随着学历的提高而降低。另外,员工学历的变化和“潜能开发培训”的需求程度间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
从表5中可以看出,“技能性培训”和“态度培训”和学历没有直接对应关系;而“知识性培训”和“潜能开发培训”的P值分别为0.020、0.015都小于0.05,说明不同学历间存在明显差异。
3、员工所属部门对培训方式需求的差异多样化培训方式符合在职性、成人性的特点,能调动培训对象的参与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现代培训强调通过多种方式刺激人的视、听、说等各种感觉器官和心脑活动,提高培训者信息接受的敏感度。隶属不同部门的员工由于其工作性质的差异,必定会导致其对培训方式存的不同需求,研究者对业内比较认可的10种培训方法也进行了调查。
ANOVA分析的结果如表6所示。
ANOVA分析得到拓展训练的P值为0.509,大于0.05,这说明各部门对拓展训练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它受到各部门的普遍欢迎。“在学校或相关机构上课”和“到其他饭店挂职”的P值大于0.05,说明各部门对它们的需求不存在明显差异。其它的培训方式,p值都小于0.05,说明各部门对这些培训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
运用均值,得到各部门员工对不同培训方式的需求均值,结果如表7所示。
根据表6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拓展训练”是最受欢迎的培训方式。“到其他饭店挂职”、“操作示范”也是员工需求程度较高的培训方式。“分组讨论”在10种培训方式中,是最不受欢迎的。这是因为,分组讨论适用于人数较少群体的培训。饭店基层员工由于培训人数较多,讨论时往往思维扩散,容易导致跑题或员工只顾自己发表意见,从而使得讨论停留在浅表层面无法深入。
(2)餐饮部员工倾向模拟演练、操作示范、拓展训练;前厅员工倾向模拟演练、操作示范;客房部员工倾向操作示范、拓展训练;工程部员工倾向视听教学、案例分析、操作示范;市场/销售部员工倾向视听教学、案例分析、拓展训练、到其他饭店挂职;人力资源部员工倾向教室授课、到其他饭店挂职;财务部员工倾向教室授课、视听教学、拓展训练、学校或相关机构上课;其他部门员工倾向视听教学、拓展训练。
4、关于培训师资
调查表明,饭店培训师64.4%来自“各部门挑选出来的业务骨干”,23.4%来自“饭店培训部的专职培训老师”,其它12.2%来自“饭店外请专家”。
运用ANOVA和均值分析研究饭店员工对培训师资的需求,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P=0.023<0.05,表明员工对这3类培训师的满意程度有明显差异。员工对“各部门挑选出来的业务骨干”满意度最高,其次是“饭店外请专家”,满意度最低的是“饭店培训部的专职培训老师”。因为最了解员工的是企业自身,最能给员工缺啥补啥的也是熟悉员工的人。因此,从企业内部发现并培养一支培训师队伍是饭店大力拓展职业培训的有效途径。
对于优秀培训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调查结果见表9。可以看出,“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排在第一、二位。
四、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综合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得到了以下的结论:对4种培训的内容,女性员工对“态度性培训”的需求程度比男性员工高;“知识性培训”和“潜能开发培训”随着员工学历和职务的提高,需求程度也不断提高。“态度性训练”随着员工职位的提高,其需求是下降的。在10种培训方式中,拓展训练最受员工欢迎。“到其他饭店挂职”、“操作示范”也是员工需求程度较高的培训方式。此外,不同部门的员工对各种培训方式的需求程度各不相同,这与各部门工作性质密切相关。员工要求培训师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各部门挑选出来的业务骨干给员工培训时能够得到较高的满意度。这些结论能够帮助饭店提高对如何培训、参加何种培训、在什么时间进行培训、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培训、如何选择培训师的认识,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调查的样本局限于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的部分五星级饭店,样本的代表性受到限制。其次,饭店员工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和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在作样本回答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
五、建议
1、提高认识,树立培训新理念
饭店高管必须充分认识到,培训对保持高效能、高品质的管理,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至关重要。要转变观念,要树立培训就是管理、培训就是效益、培训就是财富、人才培养就是饭店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等现代化的培训理念;把人才建设作为饭店重要的经营发展战略,充分认识到培训战略化、自主化、现代化、定制化、终身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把培训作为一种投资而非成本。培训不仅要解决目前的实际问题,还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培训不仅要促进饭店发展,也要促进员工进步。
2、改变传统的培训方法,糅合多样化的培训手段
其一,针对员工所属部门的不同,细分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课程。其二,融入更多的高科技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如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等方式提高了培训整体效果。
3、重视选拔和培养饭店内部的兼职培训师
饭店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从内部发掘和培养一支培训师资队伍是饭店大力拓展职业培训l的有效途径。饭店高管要给来自饭店部门内部的业务骨干更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和其他员工一起“教学相长”。值得指出的是,强制规定管理人员定时间定主题对员工进行培训,是一种既提高管理人员总结反思能力、促进有效管理的手段,也是一种增进饭店上下了解、融洽“饭店小社会”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
4、将培训与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
[作者简介]赵息(1955― ),女,天津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成本管理和公司并购研究;李粮(1981― ),男,山西阳城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从事成本管理研究。
[摘要]针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初步构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修正该评价指标并对其测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现实水平不高,但极具潜力,发展空间很大。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平衡计分卡;因子分析法;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行业
[中图分类号]F23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833(2012)03006907
一、 引言
2009年,我国外资使用额达900亿美元,已成为国际第二大投资市场,这为我国会计服务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前景。面对这种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国外同业竞争的压力,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了《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等文件,全面启动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Prahalad和Hamel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和整合多种生产技术及不同技术流派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得企业成为某一特定领域内的领先者[1]。张维迎等指出,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企业所拥有的独特资源和能力,而这种资源和能力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溜不掉的[2]。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培育和提高已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财政部会计司发文认为,包括人力资源制度在内的科学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是会计师事务所应着重发展的核心竞争力[3]。可见,对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科学评价至关重要。
现有文献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确定及影响因素方面。黄佑军通过构建因素解释结构模型(ISM)研究后认为,影响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深层、中层和表层,深层影响因素指企业组织管理水平或企业家才能;中层影响因素包括人力资本、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和政府关系;表层影响因素包括项目承接能力、执行能力和风险管理控制[4]。王国付认为应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领导团队、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特色服务、创新能力、品牌等维度培育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5]。马敬从企业文化、团队精神、品牌建设和服务创新四个方面论述了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6]。郭颖、关瑞兰等认为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在于拥有注册会计师这种核心资源以及整合这种核心资源的优秀主体、氛围和适当手段[78]。朱慧、唐松莲也认为提升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9]。王善平等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主要通过质量、信誉和人力资本的创新力三个方面来体现,并指出会计师事务所在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审计及其他服务的过程中会不断积累并形成良好的信誉,而这些服务其质量的高低又取决于事务所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10]。胡国龙首次提出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在会计服务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具体指事务所的规模、管理水平,人力资本的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优势[11]。
综上所述,国内当前对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多是围绕事务所竞争优势展开的,这些优势大致可分为事务所声誉和品牌的创建、人力资本的管理、行业规模优势与典型特征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研究视角不同,这些研究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只侧重于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特殊能力,对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外延尚未形成一致认识,尚未对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进行数量评价。鉴于此,本文基于平衡计分卡法构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测度研究。
二、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 平衡计分卡基本原理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是一套包含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过去与未来信息、内部与外部信息、结果与原因信息的衡量企业战略绩效的方法,包括财务、顾客、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企业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指标。财务维度指标通常是一些传统的滞后指标,揭示其他维度已经通过指标设计(例如顾客满意度、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细化的战略实施后是否导致最终结果的改善;顾客维度指标主要包括市场份额、顾客留住率、顾客获得率、顾客满足程度、顾客给企业带来利润率等总指标,然后再对各总指标制定细分评估手段,该维度能帮助企业持续地实现财务维度目标;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维度指标是企业为满足投资者与顾客的需要,从价值链的一般模式出发,针对研究与开发、经营和售后服务等关键过程设置不同的评估指标,该维度能帮助改善企业各个部门的综合绩效,为顾客持续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主要包括员工满意程度、员工工作能力、员工的培训与提升、企业内部信息沟通能力等,该维度为前三个维度取得绩效突破提供持续的推动力。由此可见,在这四个维度中财务维度是最终目标,顾客维度是关键,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维度是基础,企业学习与成长维度是核心。这四个维度确立了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而这一切都必须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这个中心。企业在其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成长,持续改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更好地为顾客服务,从而最终实现财务目标[12]。
综上所述,平衡计分卡法既面向财务,也考虑了非财务类指标;既面向过去,也考虑了未来指标;既面向内部,也考虑了外部指标;既面向结果,也考虑了作为业绩动因的指标。更重要的是,平衡计分卡达到了战略与行动的平衡,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平衡计分卡方法来构建企业评价指标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途径。
(二) 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
本文遵循平衡计分卡的思想,从财务、学习与成长、顾客、内部流程四个维度,选取理论上可能相应的指标来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总收入和审计收入共同反映了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目标的数额和结构,审计收入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传统业务收入,其占总收入的比重可以反映该所非审计业务的开展情况;注册会计师(CPA)是会计师事务所学习的主体,CPA的学习能力是事务所学习与成长的具体体现,而学历基本可以反映CPA的学习能力,因此,初步考虑将拥有硕士(含双学历)及硕士以上学历的CPA人数、领军人才数作为事务所学习与成长维度的考核指标;企业只有靠顾客才能持续地实现财务目标,要想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基本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大的规模和足够多的从业人员去提供服务,因此,初步考虑将从业人员数、CPA人数、分所数作为顾客维度的考核指标;从满足投资者与顾客需要的经营战略角度出发制定的内部业务流程,能帮助企业形成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业务流程的制定主要依靠经验丰富的CPA,因此,将经验丰富的CPA人数作为内部流程的评价指标。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具体评价指标的初步选择见表1。
(三)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本文采用2010年4月注册会计师协会的《2010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作为研究数据,为了方便研究,选用这100家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前20家(其排名在研究过程中保持不变),排名按2006年11月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计算的综合得分得出。这20家事务所的总收入之和占前100家事务所的76.93%,审计收入总和占前100家事务所的76.72%,从业人员人数之和占前100家事务所的70.91%,注册会计师人数占前100家事务所的56.62%。可见,排名前20位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大、拥有的注册会计师多、占领的审计市场份额也大,可以代表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状况。
三、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综合测度
(一)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及基本原理
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其基本原理是:从研究变量的相关矩阵或协方差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关系错综复杂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通过降维,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其一般模型为[13]:
X1=a11F1+a12F2+…+a1mFm+ε1
X2=a21F1+a22F2+…+a2mFm+ε2
…
Xp=ap1F1+ap2F2+…+apmFm+εp(1)
其中,X1、X2…Xp为实测变量;aij(i=1,2,…p;j=1,2,…m)为因子载荷;Fj(j=1,2,…m)为公共因子;εi(i=1,2,…p)为特殊因子。
在各个因子不相关的情况下,因子载荷aij是第i个原有变量和第j个因子变量的相关系数,即Xi在第j个公共因子变量上的相对重要性。因此,载荷越大,第i个变量与第j个因子之间的关系就越密切;载荷越小,则说明第i个变量与第j个因子之间的关系越疏远。
为了使找到的主因子更易于解释,首先需要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其目的就是使因子载荷矩阵中因子载荷的平方值向0和1两个方向分化,使大的载荷更大,小的载荷更小。然后,计算因子得分。由于公共因子能反映原始变量的相关信息,用公共因子代表原始变量往往更有利于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因而经常需要反过来将公共因子表示为变量(或样本)的线性组合,即:
Fj=βj1X1+βj2X2+…+βjpXp, j=1,2,…,m(2)
其中,βjp为因子得分系数,式(2)称为因子得分函数,用来计算每个样本的公共因子得分。
接下来再计算各样本的综合得分,即:
Si=γi1F1+γi2F2+…γijFj, i=1,2,…; j=1,2,…,m(3)
其中,Fj(j=1,2,…,m)值分别为各样本在公共因子上的得分;γij(i=1,2,…;j=1,2,…,m)为各公共因子的信息贡献率,其值为第j个因子的贡献率与m个公共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之比;γijFj为第i个样本在第j个公共因子上以第j个因子的信息贡献率为权数计算的因子得分;Si为各样本的公共因子综合得分。
(二)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测度的因子分析
运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变量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这说明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KMO取值0.765,可以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对总收入、审计收入、硕士(含双学历)及硕士以上学历的CPA人数、领军人才数、从业人员数、注册会计师人数、分所数量、经验丰富的CPA人数这八个原始指标根据碎石图提取3个因子(F1、F2、F3),它们可以解释原始数据中94.088%的信息,如表2所示。
1. 主成分因子解释
第一个公因子F1主要包括总收入、审计收入、硕士(含双学历)及硕士以上学历的CPA人数、从业人员数,这些指标反映了事务所的盈利状况和主要盈利动因,能反映事务所的财务目标和财务目标实现的动因,故F1为修正的财务因子;第二个公因子F2主要包括分所数量和经验丰富的CPA人数,这些指标反映了事务所扩张规模的能力,故F2为修正的学习与成长因子;第三个公因子F3主要包括领军人才数和CPA人数,领军人才和CPA是事务所的核心资源,是设计事务所服务流程的主体,是事务所服务质量的保证,故F3为修正的内部业务流程因子。可见,采用因子分析的结果构建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指标与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构建的指标有所差别。实证分析结果并没有归纳出反映
事务所竞争力顾客维度的因子,这说明顾客维度指标的选取有待进一步发掘。事实上,事务所的规模和人数只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并不能反应顾客的满意度。因此,本文基于修正后的财务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对事务所核心竞争力进行测度研究。
(2) 计算因子得分系数
由表3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得因子得分公式如下:
F1=0.283×TI+0.261×RA+0.208×MDDD-0.215×LT+0.286×NE+0.140×NUM+0.148×BF+0.013×EXP(4)
F2=0.109×TI+0.071×RA-0.024×MDDD-0.439×LT+0.123NE+0.275×NUM+0.706×BF+0.447×EXP(5)
F3=-0.159×TI-0.093×BA+0.088×MDDD+1.012×LT-0.146×NE+0.196×NUM-0.397BF-0.073×EXP(6)
根据因子得分公式计算出20家事务所的各个因子得分及排名情况,见表4。
(3) 计算各事务所综合得分
采用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按三个主成分因子分别计算20家事务所的综合得分,公式如下:
ZFi=0.5147×Fi1+0.24566×Fi2+0.18104×Fi3,i=1,2,…,20(7)
20家会计师事务所综合得分及排名情况,见上页表4。
(三) 测度结果分析
从上页表4结果可知,财务因子得分排名和中注协的排名总体上一致,而学习与成长因子、内部业务流程因子的得分排名和中注协的排名有较大差别。这是因为中注协的排名主要以事务所的收入(总收入、审计收入)和规模(从业人员数)为依据,而综合本文分析的核心竞争力要素来看,前20家事务所的排名变化有以下特点:首先,从整体上而言,国际合作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确实高于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中天、德勤华永、毕马威华振、安永华明四家国际合作事务所核心竞争力分别排第2名、第4名、第6名和第3名;其次,从学习与成长因子、内部流程因子来看,本土事务所仍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学习与成长因子得分排名前10的事务所全部为本土事务所,内部业务流程因子得分排名前10的事务所除安永华明外,其余也全为本土事务所。
四、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通过上述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上文所分析的20家事务所中,15家本土大型事务所的CPA人数和分所数量分别是4家国际所的3.50倍和8.64倍,但15家本土大型事务所的总收入仅为4家国际所总收入的73.65%,审计收入也只有74.96%。
2. 我国个别本土事务所核心竞争力排名比国际所排名靠前。国际所财务因子得分以绝对优势靠前,但其学习与成长能力、内部流程方面的竞争力并不强。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有两点:一是国际所进入我国后,其客户主要是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子公司和分公司,或者是我国大型企业涉及的海外业务,其业务收费远远高于为普通企业提供服务的收费;二是在本文所研究的20家事务所中,4家国际所的从业人员数、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CPA人数比其他16家本土所中的任何一家都要多,可见,事务所作为人力资源型组织,国际所对人员的投入数量和学历层次是非常重视的[14]。
3. 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完全有实力与国际所竞争[15]。从因子得分排名看,本土事务所的学习与成长能力、内部流程的规范与控制能力较之国际所有较大的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发挥需要时间。本文核心竞争力分析的结果显示,排名第一的并不是国际所,而是本土的中瑞岳华事务所,但中瑞岳华的总收入和审计收入却不及任何一家国际所的1/2。
(二) 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为促进本土事务所的发展,本文给出以下建议。
1.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加强管理,发挥规模效益。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资源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国际所,比如领军人才数、CPA人数、分所数量、经验丰富的CPA人数以及对客户的熟悉程度等,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另外,任何一家国际所的从业人员数和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CPA人数都比本土所要多得多,这说明在人员投入力度和结构方面,本土所可能不如国际所。因此,本土所的高层管理者不仅要关注自身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要借鉴国际所的先进管理经验,改进自身的不足。比如,大力提高CPA的学历层次等,唯有这样,本土所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2.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应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提高业务开发能力。从审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看,普华永道和安永华明在我国主要以审计业务为主,比重均在94%以上;而德勤华永和毕马威华振的非审计业务占很大比重,均达到30%以上。可以看出,国际合作事务所在我国的战略定位不同,有的主要占领审计业务市场;有的发挥自己历史悠久、执业经验丰富等优势,同时占领审计业务市场和非审计业务市场。而分析发现,我国本土大型事务所主要业务仍是传统的审计业务,咨询和评估业务较少,部分事务所甚至没有此项业务。随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完善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对非审计业务领域的拓展将是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战略任务之一[16]。
参考文献:
[1]Prahalad C K., Gar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5):115.
[2]胡斌,李旭红,张维迎. 妙论企业核心竞争力[N].市场导报,2002117(2).
[3]财政部会计司.固本强基 大力提升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七论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J].财务与会计,2010(6):1417.
[4]黄佑军.基于ISM的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1):7477.
[5]王国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J].财政监督,2010(14):3334.
[6]马敬.会计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7274.
[7]郭颖,关瑞兰.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7(1):5152.
[8]郭颖,陈庆杰.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基于资源论观点的分析[J].经济问题,2007(5):117119.
[9]朱慧,唐松莲.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之人本管理――以注册会计师管理为核心的CPA职业管理机制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2):9698.
[10]王善平,罗菲,阳钰.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质量、信誉与创新能力[N].财会时报,20031029(4).
[11]胡国龙.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郑州航空管理学院学报,2003(6):8789.
[12]胡玉明,刘运国,林万祥.管理会计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3]赵息,孙继国.环渤海地区房地产泡沫实证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18.
[14]许汉友,丁长春.中国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运营绩效关键影响因素之灰色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2):2632.
[15]许汉友,汤谷良,汪先娣.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之DEA分析[J].会计研究,2008(3):7481.
[16]杨婷.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慎行业务多元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5):2224.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Core Competence of the Accounting Firms
in China
ZHAO Xi, LI Liang
2002年-2007年百强会计事务所收入趋势表(表一)
2008-2012年百强会计事务所收入趋势表(表二)
(1)两表对比发现:从2002-2007年这五年到2008-2012年这五年的对比,我们发现我国本土会计事务所收入所占比重不断攀升,而相对而言,四大的增长幅度却不大,在2011年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2)表二分析发现: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在这5年中增长比较平缓,在2010年才有了比较大的增长.而本土会计事务所则是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尤其是2008-2011年,每年几乎以30个百分比在增长,在2012年增长幅度更大,由182.21至238.66,增长幅度达56.45.我国本土会计事务所收入增长如此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很多的会计事务所都进行了合并.如天健会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也为了实现规模经济而进行了合并.合并对象包括浙江天健东方会计师事务所,其中另外一家则为开元信德会计师事务所.之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排名变为第8名,由原来的17名上升了9位。
1.2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状况。公司人员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资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目前,我国会计事务所与四大的人力资源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体现在CPA方面:与普华、德勤等四大相比,除了那些经过合并的大所之外,我国会计事务所人员注册会计师人数明显偏低;其次他们的学历不够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偏少;还有一点就是CPA年龄结构偏大,40岁及以下的人员比例不高。分析2010年的数据发现:四大CPA人数平均数为727个,其中人数最少的毕马威也有648个。而我国会计事务所除了中瑞岳华会计事务所(1228),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1016),国富浩华会计师事务所(864)这三家经过合并的会计事务所超过了其平均值外,其他的本土会计事务所人数都偏低;从CPA年龄结构上看,国际四大中,40及40岁以下的人数占96.59%,而我国会计事务所中年龄段中其比例仅为65.2%;从学历结构上分析,国际四大的CPA学历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例达31.37%(912/2907),而百强中我国会计事务所CPA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8.41%(1607/19112)。
1.3业务范围状况。我国会计事务所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审计鉴定业务,相对而言,“四大”的业务收入中来自审计鉴定业务的收入则明显低很多,将近低了50个百分点。而且长期以来,四大在审计领域基本处于垄断的地位,根据数据,我们发现在2008年,国际“四大”中总共的审计鉴定收入占所有百强事务所审计收入的比重为51.4%,而在接下来的2009年中,形势依然如此,分析2009年数据发现,四大审计收入占百强会计事务所的审计鉴定收入的比重为43.93%,因此为了摆脱这种垄断现状,我国会计事务所更应该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尽快开辟新的领域,抢先抢夺审计业务之外的服务,比如提供公司理财方面的业务和税务筹划,从而提高自己的收入,做大做强,才可以在会计事务所领域站稳自己的脚步。
2.我国会计事务所的发展建议
2.1优化组合,实现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通过扩大企业规模,从而使分摊到每个项目上面的费用降低,主要是降低单位固定成本。会计事务所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通过扩大规模,可以降低其人力资源成本。
我国也经历了3次较大的合并浪潮,至2009年12月底,我国证券期货资格事务所由2000年的100多家合并为54家。这3次的合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尤其是第3次的合并是为了我国会计事务所进入了综合排名前十。通过合并,我国会计事务所间强强联合,在不同地区进行合并,甚至还在不同的行业中联合,从而提高其综合实力,达到形成综合类的大型会计事务所的目标,除此之外还加大人才培训,让我国的会计事务所做大做强,从而走出国门,提升国际竞争力。
2.2优化注册会计师队伍
(一)降低乡镇公务员考录条件
河池市对乡镇基层职位的学历条件放宽到专科,对少数民族和艰苦边远乡镇职位放宽到中专或高中学历。2012年考录时,这些职位的竞争比例达到23∶1。考虑到乡镇机关人员工作特殊性,该市鼓励和引导乡镇用人单位不设置专业条件,广泛吸引优秀人才报考。2009年以来,全市有40%的乡镇职位招录取消专业限制,同期职位笔试竞争比例为14∶1,其中乡镇职位的竞争比例为34∶1。
(二)出台少数民族考生优惠政策
考虑到少数民族考生文化素质总体偏低以及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的需要,从2007年起,河池市每年在部分少数民族乡镇单设多个少数民族职位,学历放宽到中专、大专,专业不限。对少数民族、艰苦边远地区职位的考生降低面试平均分5分。通过这些优惠政策,为全市少数民族县乡招录公务员683名。
(三)向本土优秀人才适当倾斜
河池市立足艰苦边远地区和人才整体竞争力不强的实际,坚持一手抓外地优秀人才的引进,一手抓本乡本土优秀人才的挖掘。2012年、2013年,全市共拿出247个岗位定向招录生源地或户口为本市、本县的考生。对定向录用的考生,要求与招录机关签订为期5年的服务协议,从而把一批“懂乡音、解乡情、亲乡邻”的本土优秀人才招录到乡镇公务员岗位上来。
二、多措并举,用情感留住人才
(一)强化思想教育
河池市每年组织新任公务员参加初任培训班,组织他们参观韦拔群烈士纪念馆,帮助他们加深对革命老区的了解,建立起献身革命老区、建设革命老区的热情。在工作中,引导基层公务员体验贫困群众的生活、感悟群众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期盼,增强基层公务员的群众感情和责任意识。
(二)强化能力培养
把全面提高基层公务员的能力素质,作为留住人才的重要工作来抓。河池市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10个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对基层公务员进行前沿知识、创新发展理念的学习,选派100多名基层公务员到清华大学学习培训。有序组织基层公务员脱产半脱产地进行学历升级学习,300多名本科毕业生拿到了研究生文凭。利用各级党校、农村党员大培训、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选择与基层农村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农业、教育、科技课题进行培训,帮助基层公务员把握农事社情,全面提高基层工作能力。近几年河池市引进10多名清华、北大毕业生,在基层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较快实现从学生到基层工作者的转变,全市到岗2年以上的基层公务员,80%以上胜任本职工作。
(三)强化人文关爱
对新考录的公务员,河池市安排有经验的干部传帮带,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基层工作。对来自外地的新录用公务员,针对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安排领导和老同事经常与他们谈心,教他们学习当地方言。基层党委、政府在单位建立饭堂、改善住宿条件,为没有成家的外地籍公务员提供生活方便,让他们有归属感,安心基层工作。同时,主动帮助新录用公务员解决实际困难。东兰县花香乡人民政府了解到新录用公务员小王的妻子独自在外县生活且没有固定工作,两夫妻经常往来奔波的情况后,乡主要领导亲自与乡中心校沟通,为小王的妻子争取到在学校食堂工作的岗位。
三、优化环境,用事业留住人才
(一)大力治庸治懒治奢
2012年以来,河池市实施“干部执行力提升”工程,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不打招呼,直接到县、乡一线检查工作,对执行力不强、作风存在问题的干部进行问责。2012年全市共有21名处、科级领导干部因执行不力、履职不到位受到党纪政纪处分。2013年,市纪委结合“干部执行力提升工程推进年”活动开展纪律整顿,着力加强基层廉政建设。全市基层公务员队伍戒“骄、懒、空、虚、假、奢”“想做事”“做成事”的风气逐渐形成,为新录用到基层的公务员锻炼成长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他们扎根基层积极创业的热情。
(二)完善业绩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