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

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

篇1

2010年教育部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一是有些体质健康指标下滑的趋势减缓,二是有些指标得到明显的提升,学生的身高明显增加、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近视率、肥胖率也在明显提升。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不足。那么为什么会内生动力不足?其主要原因与评价有一定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体育所占的份额非常有限。目前只有初中考高中有体育份额,而且所占的分值是比较少的。其他的方面,体育基本上不占份额,与学生的升学就业、其他综合的评价没有太大关系,导致学生在这方面投入的时间过少,尤其是在升学压力特别大的时候。除了对学生的评价以外,对校长、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包括对政府的评价,都没有把学生的体质作为重要的指标。这样一来,学校、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认真办学校体育的内生动力也是不足的。

因此,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第一,进一步调动学校做好体育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机制,让校长、教育局长、省长都能够更加关注学校体育,更加重视学生健康。我们从2007年就开始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已经坚持五年,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学校在做学生体质健康检查。从今年开始,我们要求所有的学校每年至少做一次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查,而且体质健康测查结果要向全社会公布,也就是要把每个学生的健康状况放在13亿人民的监督之下,让大家都了解我们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到底如何。从第二年开始,不但要公布当年的数据,还要公布这些年的变化趋势,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地区教育质量、评价地方是否重视学校体育的一个指标。也就是希望通过公示青少年健康状况的做法,来解决学校、政府、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重视不够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措施。

第二,就是要设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首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改进。一是坚持继续推进原有的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对体育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二是要改革体育课的内容和方式,通过提高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吸引力,来调动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三是改善学校体育条件,各地都要制定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到“十二五”末,学校体育在条件、师资配备、课程改革和学生体质健康等方面都要有明显的改善。

篇2

办好少年宫,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校外补充、扩大和发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创造、生活、劳动和审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明确办学宗旨是办好少年宫的基础

少年宫要以坚持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积极利用校内及社会教育资源,拓宽学生节假日的活动基地,建立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场所及育人环境。它不以赢利为目的,以全面提高广大青少年综合素质为目标,绝不能走进乱补课、乱办班及乱收费的误区。同时,少年宫还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在活动中,要坚持“自愿参加,自由选择、来去自由”的原则。坚持公益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优化人才培养,注重队伍建设是办好少年宫的前提

少年宫辅导员的选聘大多来自两方面:一是校内选聘,选聘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为辅导员;二是面向社会招聘,素质好、业务精、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才为辅导员。同时,作为少年宫的教师,不仅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还应具有专业知识,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为此,少年宫应采取定期组织辅导员到重点院校去学习培训,真正地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树立品牌特色形象是办好少年宫的必要条件

少年儿童兴趣爱好极其广泛,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如何搞好少年宫的特长课程设置和活动形式是少年宫活动的核心问题,是少年宫能否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在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少年宫具有如下特点,即开放性、主体参与及创新性、实践性。这些活动远超过学生书本教材的局限,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他人和社会、人与自我等方面,开展社会性参与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与他人相处的态度以及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在抓普及与提高的同时,注重特长生及特色的培训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按兴趣爱好编班分组。兴趣小组分为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四个类别。组建了品牌“马承英语俱乐部”“金口才集训营”“快乐幼儿艺术团”“天星琴室”“丹青少儿画室”“天艺跆拳道馆”“风之韵舞蹈团”“合唱团”等8个品牌团体。创办了写作、思维训练、硬笔书法、科技、电子琴、钢琴、古筝、篮球、吉它、乒乓球、武术等兴趣小组近30个。这些团体和小组的创建,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同时,也发挥了少年宫作为青少年校外活动主阵地的作用,也为全县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和娱乐活动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

2.灵活安排活动内容。教材是少年宫活动的根本,本着“三个灵活”的原则,即“灵活运用课外书本”、“灵活运用网络作用”、“灵活运用积分币的奖励激制”,使少年宫的活动教材充分发挥灵活性与针对性。

3.奖励激制,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和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发放相应的积分作为奖励,由少年宫的工作人员,组织并兑换积分。所兑的奖品都是以学习文具为主,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孩子们作为一个个体,给孩子们一个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机会。

4.他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践教育活动为主。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阶段。通过少年宫的实践教育活动,拓宽了教学的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参与社会,使少年儿童的身心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本着坚持公益性的原则,积极开展大型参观纪念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组织活动,自办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另外,我们还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新时期英雄模范先进的事迹,通过实践体验等公益性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有效的实践体验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篇3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体能训练,主要指体育专业运动员基本的生理机体运动能力,是运动员体育竞技的基本技能之一。体能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体育竞技水平,同时还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技能、运动素质等身体综合素质。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是身体形态、身体技能,而运动素质则是核心因素。然而,令人堪忧的是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素质普遍较差,这也是我国足球竞技水平发展缓慢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分析其原因,一是对于足球项目的制胜规律、足球运动的负荷特征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二是缺乏对足球专项体能与其他要素之间联系的科学、客观、准确认识。因此造成足球运动训练过程中出现练什么、练多少、如何练的迷茫现象。这样的训练模式,是很难提高足球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的。

1青年足球训练体能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足球专项体能是由专项耐力、专项速度、专项力量、专项柔韧、专项灵敏等因素组成的综合能力。笔者在调研文献资料、开展专家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目前我国评价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主要有以下两个指标:非乳酸无氧能力、有氧耐力。通常情况下,有氧耐力的评价指标有YO―YO测试、Cooper测试(12min跑)、无氧阈测试。其中,YO―YO测试指标,是通过模仿足球运动节奏,结合足球专项运动和体能测试的特征,以此给予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以合理的评价。该测试方法,是最近几年从国外引进来的。

作为运动员有氧能力的一种评价指标,无氧阚测试的应用还不成熟,不仅无氧阚测试的精确度仍需进一步的论证,而且其实际操作难度较大。眼下,只有在训练监控中一定程度的引用该方法。非乳酸无氧能力评价的常用指标是,各种变向跑测试。该种方法重点评价运动员的速度计力量素质,而且经常相结合的评价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和灵敏性素质。而力量素质的评价,常用的方法是进行各种跳跃测试,以此评价运动员的爆发力。该种方法单一的评价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绝对力量,尤其是青少年的腿部爆发力。从我国体能检测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我国优秀男子青少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主要有YO―YO测试、速度灵敏性测试、原地双脚纵跳摸高测试等评价指标。

2青年足球体能训练的方法创新及途径

通过上述对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论述,我们知道,做好青年足球体能训练不仅对提升青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也能够为足球团队的赛事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好的帮助。

2.1扎实基本训练方法,做好速度训练教学

足球实战过程中,运动员移动速度快,未必就能说明踢的好。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仅仅是锻炼运动员的位移速度是远远不够的。此外还需要综合训练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等多方面素质。具体来说:一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教练员可以拟定训练计划,并根据训练需求,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二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动作速度,应重点训练运动员快速、简捷的处理球技术动作,培养运动员出脚快、出球快、动作快、思想快的“四快”习惯;三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位移速度,可以在简单的冲刺跑中适当的安排游戏比赛,缓解运动员的情绪波动。

2.2丰富耐力训练内容,提升运动员耐力素质

目前,有很多耐力素质训练方法,各种方法也各有其独特之处。其中,最常用的耐力训练方法主要有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高原训练法、循环训练法以及比赛游戏训练法等几种训练方法。总之,提升足球运动员耐力训练也是体能训练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考验足球运动员能否踢完全场,保持好良好的耐力等重要的途径。

2.3强化力量训练指标,提升运动员身体素养

在力量训练过程中,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实施不同负荷的训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力量的增强效果。力量训练,运动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日常训练,持之以恒;比赛近期训练,小比重;比赛远期训练,大比重。具体来说,大负荷的训练,是最好的增强运动员力量的方式,然而同时注重运动员的身体承受能力、休息放松;而中等负荷的训练,尽管提高耐力的效果不明显,然而却能够训练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促进肌肉的发育,改良运动员的神经系统技能;小等负荷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肌肉的耐力,增多肌肉毛细血管、线粒体含量,提高运动员的耐力。

3结语

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不仅关系着一个足球团队竞技技能的提升,也对我国培养新时期足球竞技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总而言之,在青少年足球体能训练这个系统工程中,各级教练员有着工程师的地位。足球训练,不仅需要注重技术技能的教育,同时还需要注重体能教育。除此之外,还应为运动员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规范和饮食搭配规范。

参考文献

篇4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我县学校体育教育不断进步,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推动了全民健康素质的持续提升。但国民体质监测表明,青少年体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青少年体质有所下降,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近视率居高不下。因此,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体育方针,切实把青少年体育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通过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全县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和体育事业深入持续发展。

二、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优化整合体育、教育资源,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和竞赛活动,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体育工作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各乡镇、街道,县直各有关部门、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规划,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构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全县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促进全县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1、学校体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力争合格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创建和管理,争取到2015年,全县建成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2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所;深入开展足、篮、排“三大球”进校园活动,带动和促进其他体育项目活动开展,真正实现全县各类学校“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人人有特长”。

2、青少年体育训练。“十二五”期间,全县要建成1所以上办学条件过硬、体育设施齐全、教学训练水平较高的业余体校或特色学校,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积极创建各级各类体育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力争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处,国家级、省级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训练基地2处,国家级、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处。

3、青少年体育竞赛。加强全县运动会和各项目年度赛事的组织管理,进一步改善比赛条件,提高赛事水平,切实增强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组织举办好以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生运动会和相关体育联赛,联赛成绩纳入当年教育督导评估内容。积极承办市以上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培植具有影响力的赛事品牌。全县各类学校每年认真组织举办春、秋两季学生运动会和多种形式的体育单项竞赛。中小学生体育联赛,除省里启动的5个项目联赛外,其他项目可根据工作实际和现实条件适时设立和启动。

4、加快体校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高体校办学训练水平,着力打造一所集学习、训练、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体育学校。体校小学、初中阶段按照《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和《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序列,享受同级学校同等政策。调整优化运动项目布局,加大对优势项目的投入力度,强化田径、游泳、摔跤、武术、举重、射击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球类项目,力争体校参训人数达到300人。体校学生、教练员的伙食补助,严格按照省体育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优秀运动员、专职教练员和其他人员伙食标准的通知》(鲁体经字〔2010〕53号)执行。体育行政部门、体校要加强体育科研,开展好青少年体质监测和选材工作。

三、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

(一)建立青少年体质测试评估机制。要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县教育、体育等部门要联合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完善青少年体质测试评估机制,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纳入政府教育督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体育考试的内容。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从小学起组织学生进行考试和测试,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形成从小学到高中的完整记录体系,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体育考试要坚持日常测试和集中考试并重的原则,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份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结果要定期向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和学生家长公示。

(二)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着眼于培养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体育师资队伍,在教职工编制总数内优先配备体育教师。建立健全体育师资培训长效机制,实行体育教师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和体质体能监测制度。按照规定保障体育教师合法权益,落实体育教师室外工作劳动待遇、职业装备。

(三)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试行基本标准》,贯彻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把公共体育设施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各乡镇、街道要把全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完善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公共体育场馆和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不得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出租、出借给他人使用;新建学校设计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学生人均体育活动面积要求。

(四)扎实开展全县中小学生体育联赛。从2011年起,每年举行一次全县中小学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5个项目联赛,并适时设立和启动其他项目的比赛。联赛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参赛,设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由县体育局、教育局联合主办。所有比赛均安排在节假日举行,对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团体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参赛学生运动成绩达到相关标准的授予相应技术等级。

(五)大力推进体教结合。各类中小学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竞技体育训练,及时发现并重点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体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训练工作的指导,帮助学校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及时发现、选拔优秀后备人才。教育部门要支持、配合做好优秀体育特长生的择校、转学、训练等工作。体育、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制定落实年度检查、督导和考核制度,将学校体育训练比赛成绩、向上级体校输送后备人才情况列为学校体育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教练员招聘配备和专业能力培养培训工作,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人才需要。

(六)积极推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体育户外营地建设。鼓励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广泛吸纳成员,开展形式多样、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积极开发现有体育场馆、学校、体校、体育社会团体的体育设施资源,为广大青少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课外体育活动场所。

(七)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青少年体育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青少年体育工作培养专项资金。2011年起,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补助开展全县中小学生部分体育项目联赛。要加强体校、学校和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体育场地设施或改变其用途。

四、切实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组织领导

篇5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父母家庭的影响也绝不能够忽视。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才有可能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良好环境。目前有些家长把目光盯在了学校教育上,完全忘记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或有些父母虽然了解家长的责任所在,但教育方法陈旧落后,没有适应当今青少年发展的客观需要,种种现象都暴露出了家庭教育方式的不足,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必须思考的课题。

1加强代际沟通,注重感情交流

家庭中的两代人由于年龄、社会经历的不同,在心理、行为、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生活方式上都存在着差距,人们把这种差距称为“代沟”,以表示两代人之间的不同。家庭中代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且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可能更为明显。但是做父母者不能任由“代沟”的进一步拉大,应尽其全力努力缩小家庭代际之间的差距,加强代际沟通。首先应该承认彼此之间的差距。其次要经常互相沟通,避免“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产生。只有沟通才能相互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再次,要抱着正确的态度进行沟通。要学会从对方的视角思考问题,尤其是做家长者,由于阅历、心理、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更要主动地学会从子女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最后,就是家长要逐渐学会采取折中和包容的态度解决问题。父母一定不要轻易否定子女,要学会在互爱的基础上,对于非原则性问题要相互迁就。至少可以部分的采纳子女意见。家庭是充满感情的地方,家长和青少年之间的沟通要以情感交流为坚实的纽带,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父母要与子女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父母应常与子女交谈,一起做游戏、共同郊游等。通过一定的家庭活动增进相互感情,同时掌握孩子的成长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家长和子女保持深厚的感情和及时的沟通,了解青少年成长的真正状态,是实施有效家庭教育的关键。

2重视心理健康,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现在青少年的学习压力比较沉重,中国家长中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的大有人在,无形之中也给孩子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其实青少年的成长,学习成绩虽然重要,但是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更为重要,尤其是心理的健康与否是当今做家长者不可忽视的方面。父母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当表现出所谓“逆反心理”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孩子们的“逆反”,防止造成心理问题的出现。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很多时候,孩子不一定是逆反,只是因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不畅造成的。可能是孩子说了一句话,家长觉得不满意了,就大声教训,孩子受到刺激,也变得大声对抗,或以沉默对抗,或以反叛行为对抗……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就形成了反叛。再者,有时孩子不满意父母的某些行为,但又不便说出来,便会以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不满。

另外,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有关系。有的家长教育方法过于专制,总是以命令的口气与子女说话,要孩子顺从一切,这类家长若是碰到个性温和的孩子,可能就会顺从父母的权威,若是遇到个性刚强的孩子,则会反弹。反弹的结果,便会形成所谓的逆反行为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A·马尔库沙认为,教育的伟大艺术与普通教育技巧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善于准确地把握分寸。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是减少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孩子若有少许的叛逆行为,父母不必大惊小怪,认定孩子开始变坏了,而应该像以前一样的关怀他。到了一定阶段这种叛逆的行为一般会自动消失。因此家长一定要学会用冷静的态度来对待子女的反叛。青少年在反叛的时候,言语和行为常常如急风暴雨,难以自控,但家长却一定要冷静。尽量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对青少年不恰当的行为,家长应开诚布公地说出来。注意:一定要针对具体的行为,轻易不要对孩子的人格做出负面评判,否则会造成孩子的防卫心理,使其不甘心认错。对待孩子的一些问题,家长最好是进行引导而非教导,启发青少年自己进行思考。

3全面评价,善于发现优点

篇6

第二批实验区20*年中考实行“两考合一”的考试办法,毕业考和升学考合为一张试卷,一个总分。

(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科目、分值和时间表(见PDF文档)。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两考合一”考试的呈现方式均采用分数制。

中考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中旬,具体考试时间由市招办另行通知。

(三)省教研室编制的《20*年*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标准和说明》和《20*年*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是考试命题和学业评价的依据,是试卷质量分析评价和各地复习的主要依据。

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控制考试试题难度,适当控制题量,杜绝偏题怪题。第一批实验区“学业考试”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75左右,第二批实验区“两考合一”考试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70以上。

(四)中考工作由市招生委员会、市教育局统一领导,命题、组考、阅卷等考务工作由市招办会同教研室组织实施,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招生工作分别由基教处、职成教处会同招办组织实施。市区(含*区、*区,下同)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阅卷。

(五)考试形式要多样化。社会政治科目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英语科目安排听力测试;数学和科学科目的考试允许使用不带记忆储存功能的计算器。

二、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市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一)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各实验区均须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艺术等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

综合素质评价应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初中学校应当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

(二)测评项目定为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运动与健康(体育、健康)、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验操作)、劳动与技能(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四类。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份组成。1、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并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出建议。综合评语应当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初三班主任撰写、教务(政教)主任审查、学校领导核定。2、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测评等第分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不及格)。P、E等第由学生所在学校确定,A等由实验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门人员通过一定的程序确定,以确保其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综合素质评价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各初中学校要制定实施细则,确定专人负责,建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工作班子。各实验区要根据相关政策,统筹安排,逐步规范与综合素质测评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指导与监督,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处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四、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一)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改变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招生中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依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总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二)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第一批实验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要求升入省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且在此基础上获得2A以上;要求升入其余普高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高中阶段学校在达到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据其志愿、学业考试成绩、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在同等条件下,综合素质测评项目获A等多者优先录取。

第二批实验区在参照第一批实验区开展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工作后,体育和自然科学实验操作考查以等级制形式体现,不计入中考总分。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中,应将其结果作为录取的依据之一,具体办法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

(三)继续推行在发明创造、科学研究、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免试进入省重点中学学习的招生改革试验。推荐录取的比例控制在该校招生数的5%以内。推荐录取的条件为:

1、初中阶段被县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模范人物;

2、初中阶段参加省级及以上正式体育比赛获个人前六名的学生或团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

3、初中阶段获小发明、小创造省二等奖及以上或*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证书的学生;

4、初中阶段在*省初中数学、自然科学竞赛,*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全国中小学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中获省一等奖以上的学生;

5、初中阶段参加市及以上比赛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标准的学生。

其中3、4二条中两人以两人以上的获奖项目,只限第一作者。

各初中学校依据上述条件,在学生本人申请、任课教师推荐、经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推荐名单。高中学校应认真审查推荐学生的材料,并可通过面试、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等形式,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综合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学校确定的正式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四)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扶持薄弱学校,各县(市、区)要实行省重点中学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改革试验。20*年省一级重点中学应拿出一定比例的指令性计划指标,依据办学水平和初中毕业生数等因素分解到各初中,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或“二考合一”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各地计划内录取工作统一进行,实行分校录取。各地应于20*年3月底前向市教育局上报招生方案,经市教育局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不允许高中学校在4月份以前招收新生,也不允许任何学校或部门组织任何形式与招生有关的学科性纸笔测试。

(五)改革中考优惠加分制度。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精神,对以下考生在录取中实行优惠加分政策。

1、获省中学生信息技术二级证书的考生可加5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2、下列考生,可加1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1)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台胞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2)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

(3)市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一、二等奖及省二等奖获得者;

(4)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三名优胜者(比赛须经省、市教育、体育部门共同认可,所有项目均须经预赛选拔,决赛须六人或六队以上参加,集体项目限主力队员,下同)。

(5)获省中学生信息技术三级证书的考生。

2、下列考生,可加2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1)烈士子女;

(2)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3)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4)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二名优胜者。

3、下列考生,可加3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1)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一名优胜者;

(2)获省级体育竞赛四至六名优胜者。

4、获省级体育竞赛前三名优胜者,可加5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凡获得多项优惠加分的考生,以最高分为限,各项不得累加。各类获奖证书的有效期限为20*年9月1日至20*年5月31日。

五、加强领导,确保我市中考改革顺利进行

(一)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程序,细化环节,建立制度,规范操作。要及时做好相关的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案例收集和经验总结。各级教研室要加强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和指导。其他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确保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二)要严肃考风、考纪,切实做好考试各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命题期间,命题组织单位要与每个参与命题的人员(命题人员、审题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签订保密合约,并对保密合约进行公证;施考期间,要加强监考工作,加强对考点的巡视与管理,防止发生各种泄密、舞弊事件。要加强对考生的安全教育,制订防范预案,周密防范,严格管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杜绝考试过程中发生师生伤害事故。

(三)要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不得过早结束新课;不得只抓少数“尖子”学生,特别要防止在考试复习阶段放弃学困生的教育和管理,更不允许强迫这些学生提前离校放任自流;不得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不得擅自编印或要求学生订购各种形式的考试说明和复习资料;不得进行区域性的“抽测”、统考。要加大对违规教学行为的查处力度。要严格考试收费及经费使用的管理。

(四)统一中考加分条件。根据省教育厅有关规定,结合*实际,20*年继续对获省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证书的考生实行加分,自20*年开始,这一政策将予以取消。为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各县(市、区)教育局要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制定的中考优惠加分标准,未经市教育局批准,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不得自行制定加分项目和加分值。

(五)做好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为进一步做好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学校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考试结束后,各地要做好试卷的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并于20*年7月底前提交相关材料报市教育局教研室。

(六)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培训制度和监控评估制度等,确保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1.公示制度。各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各类高中招生办法等等,应及时告诉学生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2.诚信制度。逐步建立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成长记录和高中招生的诚信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与参与命题、审题、阅卷、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签订诚信协议并为其建立诚信档案,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篇7

要在实践中引导、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就要找寻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搭建科学的教育平台,以促进学生们的成长。在实际的科学教育工作过程中,作为普通的科普老师,更多的是要考虑探索一种能够具有实操性、可持续性的对学生实现科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而这种途径和方法又能被多数奔波在学校和课外各种学科辅导班之间的青少年发自本心地接受。也就是说,一种能够有创新的途径和方式,即要考虑到和他们的校内学科知识相结合、不增负,又能实现科学教育,使科学教育达到“多赢”的效果。

于是,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摸索出了“少年科学新闻社”这种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的模式(文中简称为“少科社”)。

一、“少科社”科学教育模式的概况

成立“少年科学新闻社”,是从知识建构等角度考虑,让学生循序渐进:接触科学、了解科学、理解科学、报道科学。从而形成对科学的初步认识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发展科技特长、参与相关项目竞赛,培养文学、科学综合素质。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互动的中英双语活动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总结。“少科社”成为了目前全市唯一一家组织青少年中英双语学习与科学、科技相关的新闻报道写作的社团组织,将科技、文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以探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科技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采取专家讲座、活动训练、外出参观采访等方式学习新闻影像摄录制作技术、科学新闻采编知识等内容,定期组织学生们开展科学新闻报道的展示、交流、评比活动。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爱好特长搭建平台,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少科社”科学教育模式的运行

1.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少科社”在活动的过程中,以探究式学习融合CLD(建构主义理论)为主要方式,在活动训练教学中,创设出角色扮演的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分辨、辨析、整理他们自己主观认定地相关科学新闻知识,让学生通过电脑,对自己所认定的知识进行初步验证,再通过老师的点评、要素的指正,对他们的知识进行科学化、规范化,使科学新闻写作、采编知识,新闻影像摄录制作技术等内容,通过活动训练的快乐氛围,使学生快乐体验、快乐汲取。

2.开放式学习。开放式学习:与以学校、课本、课堂为主要学习平台的封闭式学习相对应,指以任务为指向,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与社会互动等形式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新型学习方式。

“少科社”的活动中,融合着开放式学习。这种开放式一方面体现在学生们的模拟采访、采访情景的自我创建等方面,另一方面体现在家长参与科学新闻报道等环节中,通过多种互动形式,考验着学生们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自我为主体获得的知识,提高着他们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整理自己已有知识的效率。

3.科技社会实践活动。“少科社”运行的另一方式是科技社会实践活动,它是探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联动部分。它是基于“少科社”学生们对自己掌握的科技、文学、科学新闻知识的运用,基于实践的一种学习,是着重于学生通过活动,积累经验的一种变结论性接受性学习为过程性体验性学习。通过活动中,不断总结自己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探究的方法和要领,在活动的实践中实现学生对活动过程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活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实践,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同时也激励他们追求主动获得知识的心理,让他们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同时引导着学生通过社会互动形式,获取、巩固知识、解决问题、处理随机问题的能力。

4.中英双语方式。“少科社”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采用了中英双语的方式。这个方式的采用,一方面,主要是考虑社会发展的国际化,呈现出对有较强国际通用语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考虑想尽量与校内学科知识有切入点,使学生能够通过校外的学习,巩固校内知识同时拓展校内知识面,以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三、“少科社”科学教育模式的评价

评价是科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少科社”科学教育模式的评价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另一方面是学生。

1.教师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活动训练内容和教师活动训练能力进行评价。作为活动训练教学的实际载体,其优劣的标准主要是科学性、有效性与兴趣性。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可通过一般能力(语言表达、课件、演示操作、教学组织),调控能力(情意沟通、思维激活、活动控制),与应变能力(反应灵活、处理恰当)等方面考察。考察的具体形式是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问卷、学生的互相访谈。

2.学生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和学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

对学生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都以学生的自我陈述信息为主,前者用文字表述,后者则用语言表述。题目分为选择问答型和开放型两种。选择型问题有利于结果统计,开放型问题有利于评价对象的充分表述。它们的基本操作过程是:确定评价目标和对象拟定题目(制定问卷)访谈(问卷实测)整理记录(回收问卷)分析和解释结果完成评价报告。

对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少科社”常用的是测验法。主要是目标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为绝对评价提供学生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常模参照测验为相对评价提供每个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因此,“少科社”在活动过程的不同时期分别根据活动进度情况、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学情情况取样、进行试题设计,试题设计分封闭式试题与开放式试题,整个测验的过程由学生自己组织,教师以学生的助教身份参与。

从科学新闻角度切入,融合了探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和科技社会实践的这种中英双语青少年科学教育模式,只是众多科学教育工作者在科学教育的道路上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的大海海水中的一小滴水珠,在今后的科学教育的道路上,还有待不断地完善、不断地突破运行过程各个不同阶段的“瓶颈”。希望“少年科学新闻社”能够走的远,能够真正地给青少年科学教育带来“多赢”。

篇8

科技教育是一项基础工程,教育工作者要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积极主导宣传,坚持开展科技活动。我们在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将科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子体系,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强化科技教育作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不断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动手、敢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为了及时总结各学校科技教育经验,加强合作与交流,我们每年都定期召开青少年科技教育经验交流会,确定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为科技创新节,通过科技创新节为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和热爱科学的青少年朋友提供展示平台,并评选出优秀作品、优秀科技辅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全面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二、强化科技活动,注重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为了开展好科技活动,我们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诸如“爱科学活动月”活动;举办中小学生创新设计、发明创造、科学幻想绘画、科技论文、实践探索考察活动、创“金点子”活动以及“航海、航空、航天、车辆、建筑”模型竞赛等活动。有些学校还专门编写了科技活动校本课程,进课表上课,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开展诸如“爱鸟周”、“爱蛙日”、“植树护林周”等活动。在实践中学生受教育的活动空间得到拓展,创新意识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思维领域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我们还以创建城乡“科普示范单位”为契机,充分利用中天科技、松菊油漆、金成生物制药等企业无偿提供的科技活动场所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我们组织的科技活动,力求三个“凸现”:凸现生活化,各学校的科技活动紧密联系当地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身边的科技知识;凸现人文化,让学生放手、放眼、放胆,在亲历中领悟,在探究中升华;凸现校本化,致力于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手段营造独特的科技教育氛围。

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激活学生动手、动脑的潜能,满足了新世纪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需要。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市连续七年来都有作品获奖,先后有八名同学在全国创新大赛中获奖并被保送到重点大学,特别是范家同中心小学吴威力同学,他发明的《犁耙板》荣获全国发明创造一等奖,他因此被专家喻为跟“黄帝赛跑的人”。

三、强化科学素质,优化教师队伍,关注科技辅导教师的切身利益。

科技教育,学生是主体,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从提高科技辅导专职教师素质入手,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教师队伍的措施。

1.加强培训。我们每年都要聘请专家教授讲课,对全市的科技辅导教师进行培训,并通过考试颁发结业证,做到人人持证上岗。

2.保障经费。我们通过青少年辅导员协会的社会影响,每年向政府争取活动经费3万元,并接受了社会各界的捐赠,或开展科技创新节“冠名”活动筹集资金,确保科技创新活动经费足额到位。

3.事业吸引。对于那些有强烈事业心和创业热情的教师,鼓励他们积极从事科技教育事业。在培训上,给予重点支持;在经费上,给予优先保证;在工作上,及时提拨重用;在职评上,指标适当向从事科技教育的教师倾斜。每年,局里都要拿出一定数量的中、高级指标解决科技辅导教师的职称问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从事科技教育工作的教师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4.实施奖励。我们把对科技辅导教师的奖励归口于教师奖励基金会,所占比例为10%,对科技教育有功之臣的奖励实行制度化、规范化。不少学校还设立了相应的科技辅导教师奖励基金,不断提高奖金标准,对作出突出贡献的辅导教师实行重奖。

这些措施使我市从事科技教育的教师深切地感受到:从事科技教育工作,政治上有荣誉,待遇上有收获,事业上有建树。从事科技教育的教师队伍得以稳定,并逐渐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教师群体。

四、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工作重点,把科技教育成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我们认为:向管理要效益是最佳的效益。青少年科技活动必须以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发展个性为宗旨,以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和顽强的学习品质为最终目标。科技教育评价要立足于面向全体青少年、全面评价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科技兴国”服务。为此,我们着重狠抓以下几点:

一是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多年来,我们始终把科技教育纳入教育局素质教育总目标进行考核评价。高中、初中、小学在目标管理中的权值分别为2分、6分、40分。重点突出狠抓小学的科技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

篇9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素质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具有社会化的重要特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如何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素质教育,下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一、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源自于素质概念的提出。素质教育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一个是可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一个是塑造学生的心灵,形成创新能力;一个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一词的含义应该理解为人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的基础。也指人的解剖生理特点等。人的某些素质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形成,通过学习和实践等活动获得和形成。所以,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体现。素质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和人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技巧等方面共同形成人的品质属性,是各个层次的高度融合,而不是单一层面的理解。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内涵,体现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教育确定的方向,即为实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让人才的概念具有新的含义,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和能力提高。

二、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青少年校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发挥主阵地的作用,是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是一个系统的活动场所,在这里实施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目标全面的特点。青少年活动中心不属于学校教育,也不属于家庭教育,而是属于社会教育,是三大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成立和建设,具有极其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在经费来源、活动方式、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特征,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比如,科学知识、兴趣特长、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尽可能地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不同与学校的考试评价,这里的学习检验更为科学化和人性化,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比如,在青少年中心创建实践教育基地,基地以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为目的。连同家长一起开展亲子活动、户外生活体验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尊敬长辈,体会父母在自己成长中所付出的心血。

2.科学实施教育方式

在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个性能力的形成。教育心理学也表明,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与他们的学习效率呈正相关。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大力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但是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老师依然不太能放得开教学的手脚,学生依然是听得多,参与得少。而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则不同,在活动中心,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宗旨,那就是在活动中育人。所以每一项活动都是师生的互动。体现了活动中形成能力、活动中提高素质、活动中获得知识、活动中具有创新等特点。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脚。青少年活动中心本着学生参与教学的原则,提倡学生进行手脑互动的训练,手眼协调的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训练,学生亲自感受艺术的魅力,在这种参与式的活动中,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都得到了训练,青少年在这里茁壮成长。

3.广泛实施教育内容

青少年活动中心较之学校教育而言,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宽泛性,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体现了关注学生发展和能力形成的本质属性。青少年活动中心丰富的校外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多方面、多层次上形成能力,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使青少年在多方面形成能力,开发自身具有的潜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做好基础和辅助。比如,开展的夏令营活动、艺术节活动、素质教育拓展等内容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没有校内教育的多种束缚,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

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社会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突出自身的教育特点,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篇10

加大对农村校外教育的投入,依托乡镇中心校建设完成了于家务乡中心小学、梨园镇中心小学、北京育才学校通州分校和台湖学校4所青少年校外活动站;另外,通州新城博物馆和通州区体育中心的建设项目即将启动;在迁址新建的永乐店中学用地范围内建设一所建筑面积达8500平方米的校外教育机构的方案通过审批,这些场所的建设有效缓解了农村大型活动场所的不足。

2.整合社会资源,坚持校外场所公益性原则

23家区级大型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中,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中国民兵武器陈列馆、北京国际图书城等14家免费开放,其余场所半价开放。联席会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面向未成年人,开展参观考察、科普教育、劳动实践、素质拓展等活动,满足未成年人多样化的校外活动需求。

区科协联合区教委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数字生活技能大赛、自然知识竞赛、科普互动展品进校园、“大手拉小手”——科技专家进校园科普讲座、全国科普日、科技辅导员培训等活动。

马驹桥镇组织参观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河北、山西、四川、山东、陕西等地的皮影作品,领略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

3.建立机制,促进校内外教育有效衔接

区教委把校外教育活动列入学校课程计划,规定了具体学时,并把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纳入学生综合评价的内容,每学期的成绩都登入通州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将学校开展各级各类课外、校外活动情况作为评选通州区中小学体育、科技、艺术、课外活动先进校的重要评价指标;制定《关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意见(试行)》、《通州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通州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的实施办法》,这些方案为校内外教育有效衔接提供了制度保障。

依托各级各类校外活动场所,广泛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搭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结合、学生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紧密链接的桥梁。组织了400余场次30余万人次参与的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学校和资源单位密切配合,研讨资源利用,共同开发基地课程100余个,优秀教师案例分析、视频活动课例在全区推广,上千份学生活动作品、感悟体会、实践活动手册在校园展出。

篇11

中图分类号:G8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5.081

0前言

竞技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则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对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国后,在计划经济体制的“举国体制”的作用下,我国竞技体育形成了“三级训练网”即少体校、青年队、专业队(职业队)为标志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这种模式下国家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总指挥,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陈旧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导致运动员文化素质整体偏低、退役运动员安置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在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法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基础上,力图找出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寻求一种新型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努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1中法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对比

1.1中法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制度的对比

1.1.1体育与教育部门结合程度对比

法国把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纳入青少年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注重体育c教育部门的紧密合作,并于2006年由法国卫生体育部与法国教育部联合签署命令,规定了体育与教育部门在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方面的职能分工、合作框架与范围,从而在法律政策上保障了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

而目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举国体制”在逐渐的弱化,但仍占主体地位,我国体育体制完全由政府包揽,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由体育系统负责管理,导致竞技体育与教育体系严重脱节。虽然我国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出台了不少相关文件,但是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和相关的工作机制、考核机制,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人事的流动,使政策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1.2中法文化教学管理制度对比

法国政府明确所有高水平青少年运动员首先是学生,对文化学习有刚性要求,采取弹性学制,设置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具体表现在,首先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完成规定的文化教育课程、课时,并参加全国统考,运动训练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并且考核的内容及标准与其他同学相同。其次,根据运动成绩和学习成绩对运动员进行综合评价、分类,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第三,对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课程设置,在保障青少年教学时间的情况下设置了普通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同时设置专门机构人员进行就业市场分析,引导运动员自主择业,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实现青少年运动员的个性化教育,以解决退役安置工作问题。

而我国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以“奥运争光”理念的影响下,各级各类体育学校及教练员为了追求高效的竞技人才输出率,以训练为主,教育为辅,通过降分录取、免试录取、降低及格线、降低难度、放宽学习年限等形式减少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导致运动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缺乏生存技能,使其很难融入社会。

1.2中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理论实践水平对比

法国运动员在整个青少年选拔和培训的过程中,始终重视运动员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道德文化等方面的教育,退役运动员在走向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之前,要经过国家组织的为期18个月的理论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才能上岗。所以法国的教练队伍和科研人员是一批爱好体育,具备丰富实践经验、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先进的科研手段和理论知识的队伍。

而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科研机构的人员,多数为体育院校或其他高校毕业的学生,缺乏高水平运动训练的实践经验,不能够很好地指导运动员的训练。目前我国多数专业队的教练员大部分退役后直接进入运动队或基层任教,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培训。这就从整体上降低了我国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水平,从而导致我国经济人才培养效率和成才率较低的现象。

1.3中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保障体系的对比

法国是一个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高福利国家,并且在运动员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律框架许可范围内,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定了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具体如下:青少年运动员的伤病完全由国家各级医疗机构承担。对于低收入和家庭困难的孩子,各级政府和社会救助机构根据其家庭情况给予一定的资助或者在国家级训练基地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运动员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以解除运动员训练期间的后顾之忧。

目前,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仍很落后,尚未建立现役运动员的个人运动伤残制,且运动员训练引起的损伤、病残甚至致残,退役后便无相关医疗保障和经济补偿。另外,目前专业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安置问题,更是令人堪忧。

1.4中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育资源与设施利用的对比

法国采用“定点建设、全面开放、共同维护、协作管理”的运作模式,其体育设施由国家负责建设,经费主要靠政府拨款或企业赞助新建、改扩体育设施,由协会和俱乐部进行管理,周边的学校、群众、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可共同使用。这些体育设施大部分建设在社区内或离生活区比较近的地方,为双向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又把体育作为社会功能的一部分对外开放,为国民服务。

而我国体育设施主要在政府体育部分和各类学校,管理上各自为政,对社会的开放程度很低,导致了体育设施的闲置和严重的浪费。

1.5中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念的对比

“不以牺牲运动员身体健康、文化教育为代价、退役后就业为代价”,是法国体育工作人员共同遵循的准则。而我国则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方针,树立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为国争光的旗帜。这种指导思想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看有失偏颇,重视运动训练而忽视了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经验的学习,从而导致学训矛盾突出,运动员综合素质不高而缺乏可持续发展,运动员一旦退役,成为社会就业的弱势群体。

2关于加强我国高水平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思考

2.1进一步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读训矛盾”一直是竞技体育发展的瓶颈,因此提高体校的文化教学质量迫在眉睫,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实施的措施如下:(1)通过进一步的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政策,明确目标考核,规定运动员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全面系y地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实施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对运动员参加比赛而耽误的文化课,采取小班补课、单独补课及远程教育等学习方式。(2)设定运动员入校文化课标准,同时对教练员、文化课老师和运动员本人进行文化课的考核,以确保运动员文化课质量的提高。(3)在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下对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今后的发展和职业选择打好基础。

2.2不断深化体教结合和双向教育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念

运动员都有退役的一天,竞技体育只是其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运动员退役后依然要面临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的选择,仍然要立足于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因此我们要坚持走“体教结合”的道路,解决学习和训练之间的矛盾,树立以人为本,双向培养的教育理念,促进因现有体育体制造成的文化水平低、退役后就业安置问题的解决。完善运动员的输送和升学途径,提倡在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加强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以充分调动各级学校训练的积极性,构建地(市)体校新的体制。

2.3注重教练员、科研人员队伍建设

由于教练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因此建议在基层教练中引入竞争机制,组织好定期集中培训、外出进修、研讨会、远程教育等继续教育活动;加强基层业余训练员理论知识、综合素质的培训;积极在运动队中发现人才并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培养人才,使体育岗位人员向知识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2.4发挥学校体育优势,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

建议把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纳入中小学办学考核目标,使学校体育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同时,借鉴法国俱乐部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我国体育俱乐部在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方面的作用。

2.5实现资源的合理共享

篇12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总得来看,我国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协调,着实令人担忧。以上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是由于目前三个方面即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子女、学生、青少年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各方面还存在种种弊端和误区。

一、家庭方面

家庭是子女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的作用,青少年的品德情操最初是从父母那里观察学习而来的。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要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严格检点自己的言行,以示范引导孩子的成长。

二、学校方面

1.转变观念,建立机制。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引导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除了国家和政府部门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矫正“指挥棒”的指向外,各级学校也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开展德育工作对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为此学校必须建立各种督导和考核机制。比如:各学校要建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在每学年结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对品德优秀学生颁发单项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等级要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重要指标和录取依据;对省市县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的评选,必须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列为重点考察。学校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做到责任落实、具体到人。要加强对教职工履行育人职责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对优秀学校领导的考核,也要把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

2.加强教育,规范管理。学校教育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主渠道。当前,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各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中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操和优良的思想品质。同时可结合每年的弘扬民族精神月进行专题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二是进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可开设法制课,聘请优秀政法干警为法律顾问、法制宣传员,对学生进行法律、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可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办好心理健康专栏,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生理教育和性知识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解除不健康心理对其学习、生活的影响。三是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人的个性发展必须反映社会的需要,但人的个性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所以必须提倡“我为人人”的崇高风尚。

3.环境熏陶,实践感悟。要把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文化品位作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功能。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精心设计体现时代风格、富有教育内涵的校园文化景观,使学校的每一处都能洋溢浓厚的文化气息,使青少年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

三、社会方面

篇1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海量般递增。鱼龙混杂的大量信息,令人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如何引导青少年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准确地获取信息,并有效地处理加工,让信息最终为我所用,是摆在公共图书馆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信息社会,人们只有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能力,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公共图书馆利用其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及服务优势,对青少年进行信息素质的引导与教育,是当前形势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探讨公共图书馆在全面提高青少年信息素质中的角色和作用,对提高青少年信息素质,为国家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 于1974年提出来的,定义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信息素质是指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效获取、正确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质不仅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信息社会中必备的基本能力。

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意识是人们对眼前的繁杂信息的正确判断与捕捉,也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要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就是要培养他们敏锐的信息观察力,善于发现信息,利用信息,让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为自己的学习研究服务。2)信息能力教育。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的组织处理能力与信息的利用能力等。信息能力是青少年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的基础,也是未来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3)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是个体在获取信息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范。信息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青少年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活动。要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有信息责任感,能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那么未来的信息社会才会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2 公共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普遍注重应试教育的分数,升学率,忽略了对青少年人生很重要的图书馆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与培养,加之中小学的图书馆条件简陋,不成规模,学校义务教育中也没有一整套完全针对中学生的完备的图书馆知识教育体系的理论或教材做支撑,导致青少年图书馆意识淡漠,更不用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能力了。

在2010年初的一份公共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调差统计表中,在被调查的18个公共图书馆中,只有4个图书馆开设的中小学生利用图书馆知识的早期教育业务还只占到22%;只有3个图书馆开展了信息检索知识教育培训课,培训内容包含的信息检索知识教育只占到16.67%;只有2个图书馆开展了现代信息知识教育的培训,培训内容包含的现代信息知识教育只占到11.1%。在被调查的公共图书馆中,竟没有一个图书馆开展过关于读者信息素质状况相关调查和网络培训,也没有几家图书馆开展信息知识讲座与培训。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对读者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视还很不够,需加大力度开展此项服务。

信息素养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能力,关系着个人、团体、社会在信息时代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国际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青少年信息素养培养不但能促进未来信息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且能使青少年获得知识创新的基本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起青少年获取信息、分析判断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生存、竞争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今天的信息素质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升,既关系着个人将来在信息时代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国际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有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图书馆,应肩负重任,为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撑起一片蓝天,做出应有的、不懈的努力。

3 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

信息时代的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窗口,作为学校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知识和信息的主体,其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 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及特有的服务、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

3.1 公共图书馆具有资源方面的优势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文献信息中心,肩负着为社会大众及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传递情报信息和传承人类文明等重要职能。它所蕴藏的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资源,无论是纸质文献,还是电子信息文献及网上期刊数据库,其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是任何其它信息机构所不能比拟的。所有这些都使公共图书馆成为社会首选的重要的信息素质教育基地;也使其成为普及社会大众及青少年信息素养的中坚力量。

3.2 公共图书馆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特有的人才技术及服务,使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更容易实施

公共图书馆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是集信息储存、开发、检索、评价、使用等为一体的信息管理部门,其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对青少年的信息素质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在这里汇集了一批既有专业水准、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公共图书馆通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的服务设施,使各类杂乱无章的知识信息经过分类、排序、编目,成为有有章可循便于查找的有序信息,这种便捷的文献检索方法使信息素质教育更容易实施。

4 公共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措施

公共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教育和信息资源开发的双重功能,事实上已成为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应当充分利用图书馆自身信息资源和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发挥其应有的引导作用。

4.1 通过公共图书馆入馆教育的专题宣传,培养青少年的信息意识

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根据自身的信息资源特点及服务优势,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好关于信息素养实践的宣传。把新生入馆教育课做成网络专题宣传片的形式,放在图书馆主页的醒目位置,便于读者浏览与学习,也便于读者更快地学会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入馆教育的内容是关于如何利用图书馆的信息导航:如图书的借阅方法,纸质期刊的查阅方法,电子期刊的网上查阅及下载方法,必须遵守的信息道德准则及规范等。图书馆在青少年首次入馆时便做好信息导航工作,引导其观看新生入馆教育宣传片,便于他们更快速地了解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及服务。图书馆的一线服务部门也要张贴有关本室服务的说明, 并备有相关资料的目录查询及索引、导航指南,与网上宣传相得益彰。这种周到细致的宣传,让青少年更快速的了解与熟悉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而增强他们发现并获取信息的能力,因而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青少年的图书馆意识、信息意识。

4.2 制定针对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标准教材,有计划地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

我国目前还没有适合国情的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的信息素质教育的标准。应该尽快制定出满足青少年需求的信息素质教育标准,有计划地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使青少年在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最强的学习阶段就能具备熟练的查询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本领和技能,为他们将来进一步的专业信息素质教育的学习与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国家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信息人才奠定基础。

4.3 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人才优势,不断培养青少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能力

公共图书馆凭借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人才技术、及服务优势,可充分发挥在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指导作用,不断培养青少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处理能力。国家要加强对图书馆的政策性支持及资金投入,支持公共图书馆不断拓展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和利用图书馆终身学习的能力。

图书馆可以设立专人专室,专门从事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实践。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可以多借鉴国外先进的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及经验。作为具有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图书馆,有义务与责任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学习与培训。青少年可以利用周末去图书馆,完成信息素养课的学习与实践。有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习与实践,相信在青少年的心里会种下信息素质理论与知识的种子。

对青少年开设的信息素养理论的基础课、拓展课由公共图书馆的信息专家专门讲授。在信息素养课的授课过程中,将计算机检索和电子信息资源的利用作为授课重点,网络信息检索课,文献信息资源检索课贯穿其中,从提升青少年信息素养的高度来统筹实践这些课程。在青少年对信息素质理论进行初步实践阶段,公共图书馆会安排专业馆员对青少年进行相应的指导,以此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信息获取、加工处理能力。这期间,青少年要学会如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检索系统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无论是纸质资料还是网上电子期刊文献,最终要为我所用,最后以论文或报告形式完成本次信息课的学习。随着青少年年级的增高,图书馆的信息素养课的级别、课题研究、课业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相信通过这样的信息素质教育课启蒙、实践、及拓展,青少年有效利用图书馆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将会为他们未来终身利用图书馆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4 馆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刻不容缓

要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 公共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水平首先要提高。图书馆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要重视馆员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应持有积极的态度,开放的思想为自己量身定制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学习计划,不断地、主动地、自觉地坚持自我学习、终身学习,关注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未来产生的影响,熟练掌握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包括图书馆专业知识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具备对现代信息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用全新的理念、现代化的手段、新颖的方式主动为青少年信息素养培养提供服务。要尽快构建包括信息教育专家在内的多学科领域内的专家指导队伍,以此来提升并拓展青少年的信息素质能力及综合素质,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信息人才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否具备必要的信息技能,熟练地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并有效的加以利用,体现了当今青少年的个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也是未来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最基本要求。而探索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真正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提高青少年信息素质中的作用,这又是当前信息教育管理者,特别是图书馆员将会长期面临的一项任务。面对信息社会的新挑战,公共图书馆需要做出新的尝试,做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引领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