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的评价

课外阅读的评价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课外阅读的评价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课外阅读的评价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2001

课外阅读评价,是师生间情感的纽带,是增强阅读信心、激发阅读兴趣、保障阅读质量的催化剂。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既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一、注重分层评价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然后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宜过高,以免打击学生的阅读信心;对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如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这样的评价标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并把阅读中发现的好词佳句写在读书笔记上;对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较高的评价标准:能运用精读、略读等方法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写批注和读书笔记,并能把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在写作上。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分层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二、注重阶段性评价

1.第一阶段的评价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交流进行评价。由于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文章推荐给其他同学,相互交换阅读。通过这样的评价形式,让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阅读的目的。

2.第二阶段的评价

推选代表介绍本小组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可以谈自身读书的体会,也可以谈自己的收获,如果能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就更好了。通过这样的评价形式,重点评价过程和方法,使课外阅读不再那么可望而不可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第三阶段的评价

教师把学生平时写的读书笔记和做的读书卡片分期收集起来,定期进行展览、评比。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评价中看到了自己的成效,有了收获,同时也从别人的作品中掌握了一些课外阅读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4.第四阶段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综合性的阅读评价活动,评选出“讲故事能手”“阅读大王”“优秀朗读家”等,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展示自己,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阶段性的评价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愿意进行课外阅读。

三、注重多元化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1.教师评价的重要性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影响是巨大的,在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中有激励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那么,应怎样激励学生爱读书呢?这就要求教师结合班级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书读得多的学生可以成为”阅读之星“,奖励一本课外书,并写上教师的寄语。此外,教师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写激励性的评语也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法。例如:“你能把《三国演义》读完,真不容易,你已经找到了阅读的门道,那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样的评语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认可,如滴滴甘泉、丝丝暖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学生铭记在心,化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获得好的阅读效果。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相互评价,要使学生认识到:互评并不是挑毛病、找缺点,否则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每个人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实事求是地对别人进行评价,这样同学之间才能取长补短,课外阅读评价才会有意义。

3.发挥家长的评价作用

篇2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另外,又因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于是,结合我校指定的阅读书目及计划,从诗词、名言俗语、故事、小说、散文、科普读物等方面制定出了相关的定量考级制度,并设计课外阅读考级申报、审批表(篇幅所限,表略)。申报、申批表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阅读类型;②原级别与申报级别;③评价意见:包括家长、同学、老师的意见;④学校意见。比如,课外阅读的类型包括:诗词、名言俗语、故事、小说、散文、科普读物、其他。具体考核方法以诗词为例:让学生见缝插针进行课外阅读古诗的活动,背出10首古诗为一级,20首为二级,以此类推,100首为十级,110首为特一级,以此类推。这样,不同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都有了个性化的评价标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都会得到满足。

二、借用表格,进行定性评价

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浏览许多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读书应该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读书多而不思考,头脑就会因膨胀而受到压抑,弊多利少;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还需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因此,我常常借用普普通通表格的无限魅力,采用自评、组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篇幅所限,表略)。比如,“小小读书卡自评表”的内容包括:自评项目、自评内容、我的收获、我的不足、我对自己的评价。“小小读书卡小组评价表”的内容包括:评价项目、阅读内容(①阅读量、阅读完成情况、笔记情况;②发言情况、读书情况、有无创见)。自评促使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自我评估、反思;组评充分发挥评价的互动性,更好地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保鲜。

三、活用教材,进行运用评价

现行语文教材是知识、技能的载体,是教学的指南和依据,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对学生课外阅读起着极重要的导向、激励作用。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文章时学过的语言材料,掌握程度基本停滞在“理解”这一学习水平上,很难自动上升为“运用”这一学习水平。学生积累再丰富,如不能灵活运用,也不能转化为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与教材有关的课外读物(与课文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并能结合教材适当做一些迁移性练习,把课外知识应用到课内,从而考查评价学生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

四、妙用舞台,进行整合评价

(1)引入竞争,各显神通。语言的积淀,需要大量的阅读,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难以坚持长期不懈。因此,我平时教学中就引入竞争,经常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把学生要达到的阅读要求融合在其中。由于爱炫耀自己的天性,学生们兴趣高涨,竞技场上,你追我赶,各显神通,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

篇3

评价是促进学生阅读的一种手段。阅读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占很大比例。然而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阅读评价的缺失甚为严重。既没有具体评价模式参考,也没有权威读物为课外阅读评价指明方向和路径。只有师生读书的过程,缺少成果的展示,也没有课外阅读系统的评价方式。如何提高阅读评价的有效性,笔者就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多元性进行探究。

一、活动式评价

皮亚杰认为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可能成功。事实上,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使学生产生阅读的需要,并将需要转化为动机,激发学生主动阅读;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把学生阅读的内容展示出来,在活动式平价中,学生才能全方位展示自己,教师也才能最客观、最公正地评价学生。

1.童心童话――故事会、词语接龙、古诗吟诵赛

在学生阅读了一定量的课外书后,知道了许多故事,积累了丰富的词语,会吟诵唐诗宋词了。该如何让孩子们把自己课外所学的知识展现在同学眼前,这就值得我们做老师的认真去思考,总不能以单一的考试为检测手段吧!于是在通过民意调查,决定每个月在班级举行“童心童话”系列活动。诸如:“故事长廊”――讲故事比赛、“妙语连珠”之词语接龙、“听!我们的声音”――古诗宋词吟诵等等。这样让学生将自己阅读到的内容在班级中和同学共同欣赏、交流。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引起学生对他人的阅读内容的兴趣,产生阅读的渴望和冲动,拓展阅读的内容。

2.读书阶梯――阅读成长记录手册

我们都知道儿童的阅读和成人不一样,它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和发展性。因为读书,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开始扩大,但是不要指望一下子就扩得很大,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走一步,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累计知识的阶段。因此,可根据每次阅读的特点,设计活泼多样且阅读层次感清晰的阅读记录表。通过这些阅读记录单使学生养成循序渐进阅读的习惯,每个问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阅读记录单也是由简变难,如最早期的阅读记录单只要学生填写书名和阅读时间,两个星期后增加了摘录好词好句,依次每隔两周就增加一项内容,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填写阅读成长记录手册看成一种负担,而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会养成看书写记录单的习惯。

3.心灵鸡汤――读书摘记、手抄报大比拼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阅读量的积累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要求学生每人要备一个摘抄本,随时记录在阅读中学到的优美词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定期展示。除了读书摘记外,我知道本班的孩子喜欢动手,于是决定让孩子们编辑小报。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阅读心得以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进行展示评价,从内容到形式,这是对学生的阅读情况的一个综合考察,也是对学生阅读以后语文综合能力的检阅。展示以后,学生互相评价,起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更快乐!”

二、主体参与多元化评价

多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其次,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1.自我评价

每周学生要填写自评卡外,还请同学们认真回顾一个月的课外阅读情况,从阅读内容、阅读数量、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方面作书面评价。孩子们进行自我评价时总结了经验,学会了反思,这种由衷的体验将激励着他们更加投入其中。

2.学生互评

学生每天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一个自我评价以后,在第二天的小组交流以后由小组成员共同进行相互评价,对各自的阅读情况给出星数。一周后组内进行小结,并由小组长填写本小组对该组员的评价表。

篇4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因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了活动式评价。

1.资料促读评价

每周我们请同桌同学互查一次课外阅读自我评价表,读书心得、读书记分卡等书面材料。教师每学期抽查4次,普查2次。成绩在四颗星以上的作品,可以复印放进成长记录袋。如教师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一张设计精美的“踏上阅读快车”评比台。评比台的底部写有全班同学的名字,名字上一辆漂亮的小车正整装待发。车上依次画着20个小格,老师告诉同学们,读一本好书,小车就向上行驶一格,大家可随时将自己读过的好书,可以是教师推荐的书目,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文章、书籍、报刊交给小组长查阅,然后由老师复查,在小方格中登记书名,记录字数。期末累计阅读量,评选小书迷。

2.展示激励评价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把一些好词好句,独特感受以随笔形式记录在本子上,这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为了鼓励学生深入地阅读,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写随笔的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

3.活动展示评价

学生在广泛的闲暇课外阅读中搜集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我们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阅读经验交流。班级内根据所读书目的内容,定期举行与阅读有关的语文活动。我们先让学生前后桌四人互评,把评价结果用星级显示在墙上的统计表上,看谁读的书多,谁背的诗多,谁的手抄报最漂亮。从四人中推荐一名选手参加班级比赛活动,评出优胜者,然后授予“演讲小明星”、“最佳创意奖”、“阅读之星”等称号,并发给家长一张喜报,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品尝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评价学生的闲暇时间课外阅读情况,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愿意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所以,在课外阅读评价中,我们除了采用教师评价以外,还采用了学生自评、同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的全体参与的多元化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学会独立评价自己的言行。学生自我表现评价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自我表现完善的过程。对于学生的闲暇时间课外阅读,我们采用学生课外阅读自我评价表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

2.学生相互评价

学生互评在研究中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以及自由配对互评等。学生进行互评时,我们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生生评价,我们采取每周五的课外阅读时间评,以四人一个学习小组互评方式展开,用小卡片的记录方式将自己小组里的伙伴这一周闲暇时间的阅读行为如实记录下来,提出建议或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3.家长评价

闲暇时间的课外阅读主要是在课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那么整个评价活动必须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使评价活动成为真正的“亲子阅读”,让家长能有效地监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采用了“家校课外阅读联系卡”来监督学生的闲暇阅读。

三、举行评价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尽情地读。

1.日常展示阅读

日常展示由学生自己或同伴、老师推荐。在教室的一个角落设立展示台,学生将自己的“采蜜本”展示给大家看。每天展示两三本,一周下来评出“每周之星”,一学期下来,累计获得的“每周之星”,评出“学期最佳”,颁发“阅读之星”。

2.家长会展示树榜样

在期中、期末的家长会上展示每个学生的阅读记录本或记录卡以及相关的材料。家长们通过这样的展示清楚地看到自己孩子闲暇时间课外阅读成长的足迹,并根据自己的标准给孩子的阅读记录作评定,和孩子一起交流协商。学生也和家长一起观看自己、同学的课外阅读记录,找到榜样,明确了目标,进一步提高了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篇5

所谓的有效性评价,指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解释资料、进行标注、描述阅读进展情况、收集结果,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反思记录、表现进行评价,是帮助学生发展其优点,改正学生的缺点的一个过程。有效性评价不是传统的阅读评价,有效性评价不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指出学生的缺点为评价标准和目的,通过有效性评价,检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思考、分析、鉴赏、批评以及整合知识的综合能力。阅读和评价相互补充,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培养学生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的自信心。

二、有效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有效性评价主要分为两种评价方式,即真实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就是在学生生活环境中评价学生的阅读表现,表现性评价就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定期对学生进行观察,评价学生的表现。在真实性评价中,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参与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实施真实性评价的首要原则。衡量学生阅读品质的关键就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

2.尊重性原则

通过课外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实现个人目标。

3.真实性原则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的阅读评价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作为依托,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开展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指导,开展真实性的评价实践。

4.多维性原则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阅读的经历和知识结构也是存在差异的。对学生的评价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多维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多样化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并制定其相应的多元化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5.反思性原则

在有效性评价中,要注重对学生个人反思的考评。教师在实施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形态、层次和阶段进行不断反思,反思评价标准和措施是否有效、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正的。通过不断反思,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进步,实现共同提高。

三、有效性评价的策略

1.给学生提供真实性的阅读任务

有效评价的关键就是通过评价促进教学完善,在评价中用真实性的任务,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调整,在学习中不断进步。通过对人物评价,学习和领悟正面人物思想价值,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把《孟姜女》这个故事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有关孟姜女故事的文章,也可以去看电视剧或者动漫,了解孟姜女这一人物形象,并让学生在阅读以后,写出对孟姜女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学生通过对孟姜女这一人物的了解,可以体会到孟姜女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时,该故事也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恶势力的憎恶,让学生学会关心下层人民生活,理解他们的辛酸,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篇6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还有人认为阅读是永恒的乐趣,唤醒那些还未享受到这种乐趣的人们,通过阅读而写得更好,思想更丰满,生活得更有意义。更唤醒沉睡在学生心灵中的阅读乐趣,除正面引导外,一要充分利用教师个体人格魅力,一个教师博览群书,在教学做到引经据典、广征博引,颇具学者风范,那么对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激发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正如古人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叶圣陶也认为“唯有教师善读善写,仍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循序渐进,指导他们先读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有吸引力的读物。以此为出发点,逐步扩而大之,在世界观和意志力的支配下去自觉阅读。如果操之过急,强制把教师认为有益的书推荐去读,将适得其反,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黑塞指出:“读者的第一要务仍是认识自己本身,进而在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和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这话从激发阅读兴趣的角度,是极有见地的。

二、在阅读动机上强化专业方向教育

任何一项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动机支配下的。意识到阅读的需要,一般就会通过阅读行为来满足他,那么,就要激发学生用阅读行为去达到满足阅读需要,及阅读动机。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为动机更重要的。没有动机,何来阅读?动机的正误、雅俗正是阅读效果好坏的诱因。中师生的阅读动机,理当已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最高境界。这是中师的办学目标、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把社会的外在规定内化为个人的真切需要,才能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始终围绕着目标、扩展广度,开掘深度,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奠定深广的文化基础。这种强调动机的方向性、专业性,与前文所说的激发阅读兴趣应从个人的爱好――直接兴趣,看似矛盾实则殊途同归,因为兴趣毕竟只是引进门的向导而已,入门之后,能否修成正果,还需有明确的方向。

三、拓展阅读广度与深度,但又有所侧重

目前,中师生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阅读面不宽,层次也不高,通俗文学颇为流行。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作为未来的教师,要真正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若只偏重某一科的学习,恐怕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快速发展,难以胜任教书育人的重任。因而,根据培养目标,广泛的阅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论著,深入地研究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果

目前中师生的课外阅读常有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阅读后能与他人讨论交流,或者写读书心得的很少,这表明许多学生尚不善于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探索。蒙蒂默奥尔德在《如何阅读》中指出:“阅读时与写作同样复杂的思维活动,同样需要掌握方法、运用技巧,才能成为一个好读者。”俗语也说“受人以,终身受用无穷。”为此,我们应根据中师生的实际情况,做好阅读引导工作。

1.通过各种场合、各种手段,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阅读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里活动过程,人们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诸如阅读过程、阅读类型、阅读原则及阅读的基本方法等。

2.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提高其阅读分析能力,读书周、读书报告会,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等。

篇7

教师应以落实学生课外阅读为宗旨,以评价学生的语言积累、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主要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享受读书的乐趣。现以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表为例,谈如何落实学生语文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评价表分阅读和积累两大内容,每项分从5个方面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是多元的,包括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家长自评。我是怎样操作这份课外阅读评价表的呢?首先,我会在开学初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明确课外阅读评价表的目的和作用,从而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其次,阅读评价表一般在星期五放学时发下去,让学生在家里根据内容要求进行自评和给家长评,星期一上学带回学校。每周一的第一节语文课就是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和进行组内互评,我让同学们拿出各自的课外阅读摘记本、课外阅读评价表在小组进行一周课外阅读收获的汇报交流,由小组长组织成员进行互评。最后,我根据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结果情况盖上相应的红星印章,并给予前五名同学“智慧小书迷”的称号。

此外,为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跟踪,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评价表放入各自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中,一个月拿出来对比一次,看看自己的课外阅读是否有进步。及时对有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进步几个A就奖励两倍的红星数,让学生尝到进步的喜悦。对那些进步慢的同学,我不断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为了扎实推进学生的语文大阅读,我一直坚持使用这份自制课外阅读评价表来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多元的评价,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受到了良好的效果:1. 打破了农村小学学生不爱课外阅读的僵局。我接手的班级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都会很快激发起来,养成爱看书的良好习惯。在评价表的有效激励下,同学们你追我赶,班中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2. 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得到了有效落实。就像孩子们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我班的学生每天都坚持抽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甚至很多同学把看书当作一种乐趣,一有空就会捧着书看,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些同学一星期就能读完较厚的一本书。大部分同学的阅读量都能达到新课标中的阅读要求,优秀同学的阅读量是《新课标》要求的好几倍。3. 学生的语文能力明显提升。在同级的多个平行班中,我班很少做机械抄抄写写的作业,我把大部分的课余空间都留给学生看课外书,鼓励学生大力阅读,并适当作一些读书摘记,并一直坚持这样做。每次语文测验,我班的语文成绩都明显高出其他平行班,有效证实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是做练习“做”出来的,而是大量阅读“读”出来的。这个做法也渐渐影响到其他语文老师,并在全校进行了推广。现在,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整体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把落实《新课标》的阅读要求当成语文教学的一项常规、重要的工作来抓,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篇8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评价建议”中强调:“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况,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可见,对学生的评价来说,过程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都是必要的,但是要更重视形成性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旨在激发和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质,强化和改进学生的学习过程。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学生某个阶段完成的任务情况作出总结性的评价。过去,我们对教学的评价,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这实际上是一种十分功利主义的做法。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其成效。因此,我们的评价更要注重课外阅读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对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

二、强调对课外阅读进行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课程标准关于评价的建议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因此,课外评价绝对不能用一种固定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也不能局限于冷漠地、严肃地评价,而要发挥其激励功能。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及时对每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赏识性评价,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课外阅读作出的独特评价。我们要用热情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要用赞赏激发学生更大的潜能。因而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中,我们应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求全责备,多一点热情赞赏。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努力获得他人的肯定时,他会产生更大的动力。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很强,更渴望获得外界的积极评价。

三、课外阅读评价应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评价建议”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因此,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这种解读如果与传统的见解不同或者学生的关注点不同的话,我们应对学生的创造性见解予以鼓励。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当然,部分学生由于阅读能力较弱,对文本解读较浅,教师也不应批评甚至无意中嘲笑、讥讽学生。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对文本空白品得具体化,也丰富了作品的意蕴。在这种创新阅读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果,获得了身心的愉悦。而教师的开放民主的评价态度,为学生的人格发展提供了广泛的阅读空间。作出个性的解读,而不要囿于成见缩头畏脑,不敢表达自己见解。

例如在阅读《简·爱》时,也有一些女同学对简·爱的选择不以为然,认为简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应该说女生这种见解更多是受了当今奢华世风的影响,是不够正确和全面的。但是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强加批评的话,会使他们失去对课外阅读的信心。教师只能因势利导,分析女生误读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她们的价值观,从而帮助她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婚姻观。

篇9

课外阅读具有课堂阅读教学无法取代的作用早已成为共识,而课外阅读状况堪忧由来已久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课外阅读在课程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怎样有效评价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的出路与前景如何?对此,笔者摭谈一二。

一.课外阅读在课程中的地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课外阅读的相关规定有两处:“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两段文字分别出现在必修课程的课程目标与实施建议中。这似乎明确了课外阅读的地位,也即课外阅读是必修课程的一部分;但同时又留下众多疑惑:

1.必修课程修完是否意味着课外阅读的结束?

2.选修课程教学中要不要进行课外阅读?

3.必修阶段与选修阶段的课外阅读是否应该有所不同?

4.课外阅读是否可以作为一门课程来设置?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必修与选修课程中阅读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但课外阅读活动本身应该贯穿语文课程学习始终。《课标》对课外阅读的相关规定仅现于必修课程的表述中有待商榷。如果说150万字阅读量是要求学生在必修阶段完成的,那么,《课标》对选修阶段课外阅读量也应明确;《课标》对课外阅读的量有规定,对课外阅读的质也应提出明确目标。

课外阅读是否可以作为一门课程来设置可能还有很多问题要探讨,但明晰课外阅读在课程中的地位,廓清笼罩在课外阅读身上的层层迷雾,为教师有效地指导课外阅读活动从而改变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是作为国家课程基本纲领性文件的《课标》应该担负的责任。

二.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评价

《课标》对课外阅读的实施给出了建议,也给出了相关参考书目,虽然仅限于必修段,但这还是为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法及内容上的指引。不过,如何有效评价课外阅读活动却似乎又是一个盲区。

《课标》在评价的根本目的、功能、主体、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原则说明,对必修与选修中的阅读鉴赏从评价角度方面分别做出了规定,但独独没有提及阅读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的评价。唯一能找到一点线索的是这样一段文字:对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所写的读书心得或小论文,以及文化专题探究方面的成果,进行展示、比较,做出总体评价,也应兼顾学生在参加研讨会、报告会、讲座、调查考察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中应对学生的探究意识、参与程度、探究方法及探究结果进行综合考虑。这是对选修课程中文化论著研读的评价建议,而课外阅读显然不等同于选修课程中的文化论著研读。《课标》在课外阅读评价上的“不作为”势必让现实中无序、随意的课外阅读依旧“无所作为”。

同为文本阅读,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的评价角度虽自可相仿;但各自阅读目的的不同又决定了其评价手段和方式应有所区别。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写书评、读后感”,还是“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过程性评价往往成了唯一选择。从这一评价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但对于“知识和能力”等认知水平方面的情况就可能知之甚少了。但是,任何评价的根本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在课外阅读的过程性评价中引入终结性评价就很有必要了。

笔者曾在高一与高二的五个班级做过相应实验,其操作方法大致如下:为检查学生一个学段整体阅读效果而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可以以开卷考试的形式呈现,学生只能携带所读的书和读书笔记,每位同学须在一节课内完成一道针对自己这一学段所读的书(从推荐书目中自由选择)而拟定的论述题,其考查方向在学段初始由教师依据学生所选书目、学生固有水平等情况而定并与相关阅读指导说明一并告知,其考查结果将与课外阅读过程性评价的结果共同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中。附论述题及作答文字(节选)如下:

39.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请陈靖熙同学选取《目送》中的文章试证之。

43.请李舒扬同学结合《瓦尔登湖》谈谈你对“怎样使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更有趣味”的理解。

72.请薄淞尹、徐睿同学任选一题作答。(1)请写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人名,并从中选择两位人物谈谈你对她的认识。(2)结合《红楼梦》原著中宝黛间的故事谈谈你对“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的认识。(3)结合《红楼梦》原作谈谈你对“色即是空”的认识。(4)读《红楼梦》而不落泪,古来少有。结合原作谈谈你的泪为何流。

(1)……黛玉个性善感、不够大气。“春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是黛玉的真实写照。她落泪吟唱“怪奴底事倍伤身,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她忧伤感叹“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更何况黛玉身体不好,恐不能为贾家开枝散叶。于是,尽管她与宝玉真个儿两情相悦,也只能成为家族利益的牺牲品,成为凄凉咽气的悲情人。可怜那最后一句话都没能说出口,只留下一个迷似的“宝玉,你好……”(薄淞尹)

(4)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读《红楼梦》让人落泪,为孤独,也为痴情,更为那易碎的美好生命……用一首诗作结:有情原比无情苦,生死相关总在心。也是前缘天作合,何妨黛玉泪淋淋。(徐睿)

实践证明,学生对于这种意在全面检测自身课外阅读效果的终结性评价非常欢迎,从上述学生回答的部分文字中也可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形成的语文能力得以充分展现。仅依靠过程性评价来推进课外阅读存有先天缺陷,相较于此,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引入终结性评价不失为一种有效评价方式。当然,终结性评价方式如何优化又是另外一回事,在此不讨论。

三.课外阅读的出路与前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前言中有这样的话:

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阅读关乎个人、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调查表明,以色列人均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量居各国之首,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美国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文科,他们认为广泛阅读将开阔人的视野,为将来从事任何一项工作提供无限潜力。以色列的犹太民族虽然只占全球人口的0.23%,但在20世纪645位诺奖者中却有121位,比例高达18.5%,获奖人数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在各个方面的实力自不用多说,其顶尖的科技创新人才大多是接受本土基础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通过阅读所培养起来的开阔视野、思考能力等不只作用于学科本身,更有意义的是它直接影响了人的发展,正如朱永新所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美国等国家重视阅读而取得的教育成功,值得深思。作为语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如何担负起其应有的责任,如何真正改变现实中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已刻不容缓。

不得不承认我们并没有犹太民族的阅读习惯,也没有德国人“读好书就是同高尚的人谈话”的优良传统;我们没有俄罗斯的《民族阅读大纲》,“国家阅读节”也还犹抱琵琶。那么,课外阅读的出路与前景究竟如何?

在考试文化比较发达的当下中国,将课外阅读直接引入高考是否可行呢?江苏、福建等省的高考在这方面所做的尝试对于扎实推进课外阅读的影响不容小觑,虽然在考查的范围、深度及评价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英国“莎士比亚教学”的做法,选定《红楼梦》这一级别的作品,对各阶段和各年级的学习框架及学习目标作出规定呢?

篇10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不仅要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进行学习,在课余时间也要加强课外阅读活动,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含量,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身心修养,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那么,如何让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就是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如果没有适当的评价机制,那么很容易导致时间上的浪费,学生也很难通过课外阅读达到增加知识量的目的。下面本文就围绕课外阅读的评价机制进行分析,主要在评价形式、评价主体等方面为提高阅读效果提出建议。

一、改革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形式

1.书面形式的评价

在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形式中,书面形式的评价是最常见的一种评价形式,也是最直接的一种形式。这种评价形式主要是对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进行的书面总结成果的一种检查,多以定期评价的方式为主,让学生按照规定的主题进行书面形式的总结和归纳。例如,教师可以把“海洋文化”定为主题,让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记录有关的优美词语10个、句子5个,并且将自己的读后感以文字的方式写下来,教师定期对学生的积累情况进行检查。

2.展示激励评价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评价结果展示的方法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具体的方法可以是让学生在平时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将自己认为比较有意义的语句或者是读后的感想记在笔记本上,作为评价结果展示的素材。并且在班级内部定期开展读书评价展示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对阅读成果展示较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以此激励没有获奖的学生更加认真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其他的故事,在一段时间之后,在班级内部举行“三国演义读书会”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活动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可以是讲述“三国茅庐”等一些有意思的故事,也可以对刘备、曹操等一些主要的人物进行评价。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想,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并采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以此促进学生更认真地对待课外阅读活动。

二、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学生自我评价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对其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学习上,学生的自主能力是学校和教师培养的重点,因此,在课外阅读评价方面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程度还不是很成熟,并且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难免会受到主观情感的影响,从而导致评价的结果不是很准确。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

2.学生互相评价

在前文的分析中,已经提到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是一种很有效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作为评价的主体,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评价活动的抗拒心理,更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他人的优点以及自己的不足,这对于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是十分有利的。

3.家长评价

小学生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外,其他的时间几乎都是待在家里与家长一起度过的,因此,家长是学生学习道路上重要的参与者。有些家长认为将孩子托付给教师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念,家长应该与学校积极配合,适当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在课外阅读评价方面,家长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由于课外阅读活动基本上是在家里进行的,所以,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就是很好的家长评价的方法。在孩子进行阅读的时候,家长可以对其阅读成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孩子抒发了阅读感想之后,适当地对其进行鼓励。

总之,课外阅读评价对于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在拓展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养方面都会起到帮助的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应该认识到阅读评价的重要性,从改革阅读评价方式和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两个方面完善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080-01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从近年来河北省中考试题中可以看出,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占有很大的比重。从我校实际情况看,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亟待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非常少、作文能力偏低,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 课外阅读存在问题的原因

1.阅读积极性不高

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高。尽管老师强调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无法体会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没有时间和精力

很多学生把没有搞好课外阅读的原因归于没有时间和精力。这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在学生负担过重,没有一点活动余地,课程越来越多,不少学生整日被动地应付学习、应付考试,只能放弃课外阅读。

3.怕影响学习

支持学生课外阅读的家长仅占很少一部分,这种支持是有选择的支持,只允许学生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真正以增强学生的素质或者照顾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而鼓励课外阅读的家长却很少。

4.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农村中小学校一般都有了图书室,但是学生却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且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的措施

1.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学生能否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并养成阅读习惯,关键在于兴趣的培养。教师要加强学生阅读动机的培养,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列举著名文学家以及作家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质的事例,介绍一些名著梗概;让学生谈谈课外阅读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所起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开展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以及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成语故事会等。再次,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是有必要的。一般初中学生的自制力还比较差,如果学校支持全校师生的阅读行为,经常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并予以奖励,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2.提高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补充、延伸和发展。课外阅读的意义在于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地强调了多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课外阅读不仅是人在学生时代所必需的,而且也是人的一生所必需的。教师和家长应该支持、鼓励并引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

3.指导阅读方法,做到读有所得

第一,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为了克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至关重要。计划要细致,分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初一、二学习任务较轻,可利用在校和假期读完《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的篇目,寒暑假可自选篇目进行阅读。

第二,指导阅读方法。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益,有助于学生将对经典名著及文学名著的阅读由随意性、消遣性提升到有意识的研究性、积累性阅读。让学生真正读有所获。(1)让学生阅读作品前首先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了解,为深入阅读奠定基础。(2)多种阅读方式融合。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略读全文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选取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精彩部分和主要内容要精读。(3)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多种方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篇12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5-0024-03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北京大学的温儒敏教授提出:“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然而,当前对于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诸如课程意识有待重构、课型思维有待重构、教学思维有待重构、教学模式有待重构、教学方法有待重构等问题。

随着统编教材的逐步推广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关于课外阅读的编排意图也逐渐清晰起来。那么,如何落实“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的目标,真正“让课内外阅读自成一家”呢?我们教师应从统编教材的结构与功能切入,把握知识与能力要点,对接课外阅读;兼顾读书的内容与方法两大核心,落实课外阅读;以活动组织与评价的开展为促进,持续课外阅读。

一、把握知识与能力要点,对接课外阅读

温儒敏先生在介绍统编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中谈到,一年级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是为了与学前教育衔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二年级设置了“我爱阅读”栏目,指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到了中高年级,几乎每个单元都有“课外阅读延伸”;在第四学段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注重“一书一法”,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

下面以部编一年级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系列为例,谈谈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对接。这一板块主要是针对原有教材中课外阅读的缺失做了补充,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需着重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这一栏目的设置转变了不少家长的观念,变“叫孩子读书”为“陪孩子读书”,让读书成为全家的共同行为,对推动儿童阅读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推进了全民阅读。

笔者团队以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内容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为课程内容,根据教材中16篇“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梳理出包括儿歌、童谣、散文、诗歌、绕口令、童话、神话、寓言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文章。根据不同的文体及内容选择不同的和大人一起阅读的形式与方法,针对每一次的阅读内容渗透不同的和大人一起读的课外阅读方法,以提高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增进亲子、祖辈、师生等的情感。

以下重点呈现知识能力要点与课外阅读的对接表:

由表可见,课外阅读的落实需要有教材的对接,通过补充课外同类型文章或书籍,聚焦知识与能力要点,实现“双轨对接”:既对接了内容,又对接了知识能力要点,形成系列。比如,“和大人一起唱读儿歌”“和大人一起讨论读科普童话”“和大人一起表演读童话故事”“和大人一起创编读现代诗”“和大人一起配音读寓言”“和大人一起拍手互读童谣”“和大人一起赛读绕口令”“和大人一起群文类读寓言故事”“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童话”等。

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真正让课外阅读落地实行,更重要的是,还很好地贯彻了知识向能力和习惯转换的方针,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在阅读实践中,实现了渗透式、渐进式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并伴随着学生其他能力的同步成长。“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实现由认知向实践、向自主阅读的转换,实现“教”向“学”的转换。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呈现出转化的整体思维:“认知习得——尝试实践——熟练运用”“三位一体”的课型自然衔接、层层推进,便于学生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兼顾内容与方法双核,做实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自主性更强的阅读,阅读方法的运用很重要。当下的阅读较少涉及读书方法的教授,导致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培养不起来,或者难以维持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在关注阅读内容的同时还要兼顾阅读方法,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明晰问题,改变内容独大、方法缺失的现象

当前的课外阅读教学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常规教学中,很多只是停留在对课标理念的认识层面,或者更多地停留在课外阅读的内容与形式上,方法缺失。

其一,阅读教学方法单一。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光教精读,训练的重点是朗读,甚至是集体朗读。学生读书慢、少,收获甚微且仅限于课文,教师却视而不见。有的课外阅读甚至还在做精读、朗读、集体诵读。

其二,阅读教学单刀独进。阅读教学流派风生水起,热闹不凡。如单元整体阅读、群文阅读、组文阅读、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等。就研究本身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教师可以随意脱离教材另搞一套,或者教学时只顾一方,未能形成体系和网络。

其三,阅读教学缺乏指导。多数教师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又缺乏阅读方法、阅读工具的指导等,只是布置学生去读读课外书,写写简单的读书体会,做做好书推荐卡,说说喜欢的书籍等,随意性很大,缺乏内容与方法的指导。

2.有的放矢,给予不同阅读类型具体的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除了精读、朗读外,还有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检索阅读等。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明晰阅读重点,指导学生习得阅读方法。

其一,引导明晰阅读重点。阅读方法与阅读重点有着天然的联系。如小学第一学段,重点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第二学段,开始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要求阅读中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取语言材料。第三学段,对阅读水平的提升提出具体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等。因此,教师要从年段目标出发,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其二,指导习得阅读方法。阅读方法非常重要。如何在阅读中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呢?如默读与浏览都是常见又实用的读书方法,也是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才能谈得上读书的习惯与兴趣。阅读方法要有窍门,有可操作性,这些窍门和操作性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就拿浏览来说吧,就要把默读、快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结合起来。

3.发现提炼,及时总结学生优秀的阅读经验

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故而,我们要及时总结学生阅读的优秀经验。

一要引导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是成长中的阅读主体。教师不能因过分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放弃了具体方法的指导,要随文传授或训练必要的阅读方法,为学生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提供服务。二要尊重并完善学生的经验所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阅读收获,尤其是阅读方法上的收获。教师对此要予以尊重,并指导其逐步完善。三要关注学生经验的提炼总结。学生面对海量的、便捷的、多渠道的信息,容易受到网络语言的冲击。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成长,学生就会形成特有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善于发现、提炼,并做好总结。

三、开展组织与评价活动,持续课外阅读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是部编教材的重要内容,需要以课堂为出发点,将影响力进行延伸,发挥好活动与评价的强大推动功能,使课外阅读持续化进行。

1.开发建设课外阅读拓展性课程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不可能全程沿用课堂管理的方法,还需要另辟蹊径,那就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校本课程和教师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范畴,强化管理,重点抓好活动的组织、管理与评价。这需要通过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来进行。

2.开展组织课外阅读系列化活动

“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有效组织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尤为重要。活动组织的关键是主题选定与形式安排。活动组织既要遵循课标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如通过亲子阅读,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借助良好的成果展示与评比,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开展类似于年级或全校性的大型专题活动,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组织开展课外阅读系列化活动。

3.开辟并运用课外阅读整合式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这几点涉及课外阅读的几个基本方面,是教学中应当关注的,同时也可以细化为阅读评价指标的参考维度。

一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密不可分、互为因果关系的。从操作层面上讲,实施终结性评价相对容易。然而课外阅读关注的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因此要重在落实过程性评价。它也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篇1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然而,目前农村小学不仅没能把课外阅读摆在应有的位置上,而且阅读状况令人堪忧。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家庭经济方面的原因。学校二、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均已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已经开始个性的发育,处于性格、兴趣、爱好等各类信息的渴求与日俱增。这是一个很健康、很良好的倾向。事实上,农村学生中85%的是留守儿童,抓好学生课外阅读,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思考。我近期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阅读兴趣培养》的课题研究中,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对本校二、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参见下表:

统计中“有很多想看的书没有机会阅读”,“希望有足够的时间”、“希望有更多可供选择的读物”、“希望家长的支持”、“有家长的辅导(监督)”等等。还有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丰富知识”。而这些学生强烈的课外阅读愿望理应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但现实与愿望截然不同,那么,是什么原因在阻滞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呢?不难看出,通过以上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的原因所在,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在调查统计数据中发现,在教育评价、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任然以考试成绩论成败,使本应该占有一时之地的课外阅读被束之高阁。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少不了学生课外阅读。而学校的课外阅读情况开展如何,参见下表:

另一方面,学校根本没有阅读课,学校对学生的作业、品德、纪律、卫生等列入考核范围,进行评比,唯独把课外阅读弃置一边,学校图书室藏书远远不够,已经多年没有更新。为了迎接大小的统考,各科老师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费劲精力完成作业,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有教师真的想进行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是一句空话。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因为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学生被动地按照考试要求,读教材、背诵课文。这样长期下去只会扼杀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三)家长对课外阅读不理解。我在与家长的接触中,他们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根本不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教科书上的知识都未吃透,把课外阅读看成“不务正业”,实属“多余”。请参看下表:

从调查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家长教育观念的落后,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就是学校、教师的事了,孩子手中除了学校发的几本课本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可孩子手中有价值的图书几乎没有。原因是家长们认为那些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学习无用,与考试无关,会影响孩子学习。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

(一)丰富课外阅读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形象思维占主要,对枯燥的文字往往缺乏兴趣。所以“趣味性”的阅读材料,无疑是激发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主要方法和途径。那么,恰当地选择阅读材料至关重要。因为追求故事性和趣味性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读故事、猜谜语、背儿歌、看漫画书等

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及时向学生推荐这类书籍。如:《百岁童谣》、《洋葱头历险记》、《狐狸列娜的故事》…… 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评价文中的乌鸦是很爱思考问题动脑筋、热爱劳动、很聪明的。接着我便抓住契机给他们讲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从前有一只乌鸦和一只狐狸共同生活在森林里。一天,乌鸦找到一块肉,叼在嘴里,准备给她的孩子吃。这时……狐狸说:‘你的歌声最动听,谁都没有你唱得好,你就唱几句吧!’乌鸦……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期待结局之际,我嘎然而止。究竟乌鸦有没有上当呢?狐狸能否吃到肉呢?你们想知道吗?这时我举起手中的《小学生最爱读的一百个经典故事》。同学们要想知道‘乌鸦和狐狸的故事’结果就藏在这本书中呢!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下课后同学们都纷纷到学校图书室借阅这本书。回家也可以叫爸爸妈妈去买。学生的阅读兴趣霎时间都被激起,纷纷要求借书。可见,从故事入手,通过情节的吸引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可以达到 “要我读”为“我要读”的效果。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教师单凭每节课中的讲故事、猜谜语、读儿歌等形式是远远达不到阅读量的,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枯燥。只有开展形式多样、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才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我刚接替二年级语文课时,每一周都抽一节课作为阅读交流课,深化课外阅读。让班上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外阅读卡片或资料袋,学生把一段时间内从阅读的课外书,摘抄好词好句、好故事以及在读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有趣的字、词等都放进课外阅读资料袋里。利用班上的读书交流时间进行展示。又如:利用周一的班队活动,组织 “我是故事大王”讲故事比赛,“争做古诗大王”课外诗歌朗诵比赛,猜谜语比赛、手抄报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化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当然教师的课余时间也要多阅读,一些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交流互动时,老师所释放出的知识能量,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飘香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学生就能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向学生介绍快读法、精读法、略读法等省时高效的读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课外阅读模式,学生的阅读潜能能释放,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建立阅读评价机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兴趣是阅读学习的关键。对阅读有兴趣,能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条件。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仅凭毅力很难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纵然完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离不开优美句段的摘抄。在学生摘抄的内容中,教师可选取精彩的部分进行朗读或评价。如:“你真了不起,瞧,你摘抄的这句话多美呀!能借我读读?”“这句话实在太棒了,我也想摘抄一下,借我一用,可以吗?”等话语来激起这种成功感,当学生得到老师如此赞许时,对于学生无疑是一种鼓励,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老师肯定,同学评价。当然,学生的水平各有高低,老师也要采用弹性的评价。对于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些,而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只要他能认真做了,而且摘抄的质量也不错,教师在评价时,就可以给以高分,给以表扬。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心志发展不成熟,难于长期坚持课外阅读。但他们争强好胜,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对学生的阅读评价时,应该引入竞争评价机制,让学生品尝课外阅读的成功喜悦。例如:我每周抽20分钟时间让学生展示一周以来课外阅读的成果。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带领组员评价。学生可在该段时间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资料袋,评价出好的在班上进行展示。别看这是很小的举动,被推选出来的学生觉得无比自豪。因为学生的付出得到了同学的认可。又如:为了让家长参与和监督孩子的阅读情况,我制作了《学生课外阅读家长评价表》,让家长评价孩子的阅读情况,并由家长写上简单评价语。这种方法老师可以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真正能做到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心中有数。当然,作为语文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家长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课外阅读成功的乐趣。由于在课外阅读中评价机制的引入,增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励了学生的继续阅读。

(四)家校密切配合,共同营造良好读书氛围。学生大多数的课外阅读时间应该是在家中进行的,家庭的环境、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家长的认识,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十分关键。要让家长知道,书是知识的海洋,是力量的源泉,是进步的阶梯。绝大部分知识的获得是靠书本来的。而课内所学知识是有限的。必须靠课外来补充。那么就应该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创设条件,鼓励孩子加强课外阅读,并能及时与学校联系,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总之,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但我们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寻求恰当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就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曾经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的最高阅读境界。

参考文献:

[1]邓世维.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先传研究.[J].快乐阅读.201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