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

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

篇1

故事生动、有趣,本身就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讲诗歌炼字的时候,就用下面的故事引入:

相传,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一则故事把学生引入了情境中。

当然,故事也可以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如讲成语时,可以适当地讲讲成语故事,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成语的来源, 又掌握了成语的含义和字形。讲诗歌时,可以穿插作者或创作背景的小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高三语文课堂上,讲一些简短的故事是很必要的。故事本身有很强的启发性,丰富的哲理性,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整课堂气氛,同时还是不错的作文素材呢!适时恰当地运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巧妙的讲解激趣

人们总是把复习课比作“炒冷饭”。其实,“冷饭”也可“炒”出新滋味,关键看怎样“炒”。把过去讲过的知识换一种方法表达出来,学生听了依然会有新鲜的感觉。

例如,尧、蛲、铙、挠、饶、娆、骁、绕、侥。这些字的字音学生老是记不准,笔者就把它编成口诀:本字我读yáo,有虫金手náo,女士(食)大叫ráo,马xiāo用绳rào,侥(jiǎo)幸我没要;“尽”字有两种读音,就编成顺口溜:尽jǐn尽量快让管先生早自习,其余读jìn。用这种方法帮助他们记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印象自然也就特别深刻。同时,还鼓励学生自己想一些有趣的办法记忆。

在讲诗歌语言特点――倒装的形式和改变词性时,我就举方文山歌词中的句子来说明: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的美丽,你眼带笑意;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等待苍老了谁……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气氛十分活跃,学生还举了很多例子。

三、利用学生的真实事例

学生的真实事例富有说服力,对学生启发和感悟都很大。例如,有一天,复习字形,就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件小事导入:前天我在班上的公布栏看到了我们班班费开支一览表,其中,有一项是:缕子:8元,请问同学们,这“缕子”是什么呀?教室里就泛起了阵阵笑声,有个学生甚至到公布栏去看。我接着解释:“缕”字是“纟”旁,从线,如细针密缕,千丝万缕等,“篓”字从“竹”,篓子最早是竹子编的,现在依旧有很多竹编篓子,所以同学们书写汉字时一定要注意字形的规范……至此,学生的注意力已完全被我吸引过来了。

学生的练习、作业、试卷、作文都是鲜活的例子,适当地借用,分析、点评,都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的表扬、肯定,可以说说他们的具体事迹,以树立榜样。用学生的真实事例,一定要多肯定,免得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四、利用竞赛激趣

积极参与,乐于实践,勇于竞争,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无强烈的竞争意识,则是学生有无主体意识的具体表现,也是开发智慧,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把语基试题、文学常识,古文知识等综合起来制成试卷,在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幸运52”和“三星智力快车”的形式基础上加以改进,开展“知识大比拼”、“智力快车”知识竞赛活动。

在平时的课堂上,也开展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如讲成语专题时,开展成语对对子,说数字俗语等趣味成语竞赛;在练习时,有的题目较难,就开展抢答赛,看谁最快最准地说出答案。

实践证明,语文复习课,采用竞赛形式,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是语文课堂从沉闷走向活跃的简单易用的好形式。

五、利用练习激趣

篇2

端午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为引导学生过好端午这一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少先队大队部要求各中队在开展"心连心,话端午,扬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之前,先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以及向长辈和他人请教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学校还利用周一朝会、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方法进行了广泛宣传。

二、开展了"端午节、离骚颂、爱国心、民族情"等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利用学校例会、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队)会,举行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通过开展诵读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真正把诵读活动变成了一次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

三、丰富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一)四、五、六年级各中队开展了"屈原诗歌颂"、"端午节赛诗会活动"等多种富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让学生懂得了:我们在端午节纪念屈原,并不是因为他投江自杀,而是因为在他身上体现出的那种精神:面对着国家、民族的灾难,而起身抗争,始终保持一种民族的气节,一种清白。而且透过屈原,让他们看到,中国还有千千万万的屈原。这就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维护。所以,孩子们通过参与这次活动,真正懂得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一个端午节人为地和屈原联系起来。

(二)三、四、五、六年级各中队开展了"端午节知识竞赛"活动。

各中队利用班会、阅读课等时间,在班上举办知识竞赛。有的中队辅导员大胆启用了班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班干部的职能,锻炼了他们团结协作,共同组织策划的能力。孩子们也没有让我们失望,他们精心组织策划、准备着,把 "屈原故事知多少"知识竞赛开展得有模有样,还把同学们精心制作、准备的小巧手工作品颁发给知识竞赛中的佼佼者,我觉得孩子们真能干!

(三)各中队开展了"与妈妈共同包粽子"、"纸粽子制作"等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这些孩子虽年龄不大,但在经验丰富十足的辅导员们的耐心组织和引导下,"心连心,话端午,扬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各班辅导员还根据本班实际,让孩子们以大组为单位,进行了 "画一画屈原"、"纸粽子制作"、回家与妈妈包粽子等比赛活动。该活动让孩子们在动口、动手等有趣的活动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非常棒!

篇3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落实。

根据盟红会的通知要求,及时下发《xx县红十字会2017年红十字博爱周活动方案》,4月28日召开了全县开展“红十字博爱周”活动工作会议,明确了各乡镇、各学校的活动任务。

二、纪念活动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一)举办“红十字博爱周”活动启动仪式。“红十字 讲人道 扶困苦 倡互助......”这是第四小学的红十字青少年在朗诵“红十字三字经”,在响彻礼堂的朗诵声中,以“红十字处处为人人”为主题的“五·八”世界红十字日博爱周启动仪式正式拉开帷幕。政府副县长锡林、关工委副主任罗秀芳出席启动仪式,教育科技局、团委、红十字会、第四中学、黑山嘴小学领导以及第四小学全体师生10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常务副会长马志刚宣布2017年xx县纪念“五·八”世界红十字日博爱周活动启动仪式开幕,并亲手启动全县“博爱一日捐 爱心双助”活动。

对 5·12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获奖者;红十字精神钢笔字展示优胜者;优秀红十字手抄报;优秀宿舍长;优秀楼长;“一帮一”好哥哥、好姐姐;优秀值周生进行了表彰。红十字青少年和志愿者都用精彩的文艺表演来表达他们对红十字会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最诚挚的谢意和祝福!

(二)各学校红十字会开展系列纪念活动。

第四小学红十字分别开展了防灾减灾知识竞赛活动、红十字精神钢笔字、红十字手抄报比赛、“一帮一”好哥哥、好姐姐,红十字主题班会等项活动。

第四中学红十字会以“关爱困境学生 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的讲话、校园之声广播、校园网、主题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红十字文化。5月11日下午举行县红十字会捐赠物资仪式、急救知识培训和防火防震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活动。县关工委、县妇联、县红十字、县教科局、县团委出席捐赠仪式,第四中学全校师生400余人参加仪式。常务副会长马志刚代表县红十字会向第四中学博爱超市捐赠价值x元的物资;赠送了300本急救知识读本;并为83名同学贫困励志学生颁发了奖品。

仪式后,由经过国家红总会复训的李霄鹏老师对四中师生进行了紧急救护知识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急救知识心肺复苏、包扎止血等,并亲自指导部分学生进行互动演示。

培训后,现场全体师生在演播厅进行了防火防震应急疏散逃生演练。遇险警报响起,教师指挥学生迅速按照预定的撤离路线,弯腰小步,有序的跑出教室。到达指定的安全地带,各班迅速集合,清点人数,向演练负责老师汇报。

5月11日xx职教中心举办了防灾减灾知识竞赛。此次知识竞赛共有高一高二年级的16支代表队参赛,经过两轮初赛,分别取前四名进入决赛,竞赛共分为个人必答题、团队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四个环节,内容涉及红十字运动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 比赛中,现场气氛十分活跃。选手们凭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准确流利的回答,赢得了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特别是在抢答题环节中,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现场还增设了观众互动环节,互动中同学对竞赛知识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争相答题。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使防灾减灾知识在广大学生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同时增强了师生自身的救护能力,从而更加有力地推进了红十字事业的发展。

篇4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多种活动进行教学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旁观者为当局者,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如果能依据课文特点,采取一些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舒缓师生身心,有利于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达到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目的。1.组织竞赛活动,在竞争中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①画示意图、画位置图比赛。课本中有一些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巍巍中山陵》《故宫博物院》《卧看牵牛织女星》等,学生通读文章后,教师可要求他们画出建筑物的平面示意图,在班内张贴评比,这样可使学生对物体的组织结构一目了然。②知识竞赛。对于科技类说明文,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如《数字杂说》《漫话小行星》等。学生可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研讨课文,相互出题,胜者嘉奖。通过知识竞赛,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培养他们不断质疑、深入思考的能力。③仿写竞赛。对于一些语言生动有趣的说明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句子、段落或文章。如法国作家布封的《莺》,第一段运用了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来表现春天的景象,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以《春天的精灵》来仿写其他鸟类,或以相同句式仿写夏秋冬季的景物。仿写不是“依葫芦画瓢”,学生还要有创见、有新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2.开展表演活动,在体验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①让学生即兴表演,这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如教学《蜘蛛》一文时,可在引导学生深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以拟人化的方法做“蜘蛛自述”的表演。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提高的不仅仅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更是整体的语文素质。②做小小导游员。有些说明文条理清晰,层次明朗,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等,教学时,可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分几个部分向班级同学(游客)进行解说介绍。可要求结合课内外资料,具体介绍出每个局部的位置、特点,同时还要插入趣闻逸事等,吸引“游客”。这样的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感到趣味盎然。③实验演示。在教学《活板》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活板印刷的程序,可让学生准备橡皮泥、硬纸板等替代材料,按照课文所介绍的制版印刷程序,逐项进行演示,并找出文中对应语句进行翻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加深了印象。再如教《死海不死》时,借助物理知识,让学生演示在不同密度下盐水浮力的大小,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死海的“不死”。④开展产品推介会。如学习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要求学生在全面了解景泰蓝制作工艺的流程后,假设自己就是景泰蓝制作工厂的营销人员,完成一份产品推介说明,并依据景泰蓝产品特点,自主拟写广告词在班内推销。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不仅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创造能力,可以说是一举而多得。

二、注意课堂内容的延伸,将课堂内容与课外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

如教《向沙漠进军》时,先让学生了解文章“改造沙漠、化害为利”的主题,然后联系北方春季频发的沙尘暴,参考媒体报道,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沙漠形成、侵害、防治、利用等方面的资料,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些内容既源自课本又超出课本,新鲜又有趣,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有就是进行比较性阅读。精选课内外文章参照比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如教《中国石拱桥》时可将《北京的桥》作为补充阅读。讲到气候,就把《大自然的语言》《看云识天气》等放到一起。同类文章放在一起阅读,不仅在内容上互为补充,还可以在写法上参照比较,对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启迪思维起到很大的作用。当然,关键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不使教学过程显得单调枯燥。另外,为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充实、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进一步提高说明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如《苏州园林》的教学,可以古筝曲为背景,展现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门窗雕琢等,不仅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总之,要让说明文教学生动有趣,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要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能动、主动学习的探索者”,要让他们“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摆脱以往的沉闷,而变得生动活泼。

作者:金建华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篇5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19-01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如何因势利导,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合作、交流的课堂情境,让课堂灵动具体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课堂教学更具体灵动的前提——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而又引人入胜的情景,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调动他们的兴趣,就能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课堂教学要一改以往老师高高在上,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思维就能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活跃起来,就容易诱发创新意识,产生新异的独到见解,充分发挥出创造才能。

2.课堂教学更具体灵动的关键——巧设化学情境

高中化学的情境设计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问题设计法

课题的引入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以及生活热点、有趣的化学故事、化学实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等创设情景,来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堂课都会高度集中。如在讲氢键作用时可提出问题串:水结成冰后体积有什么变化?这种体积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知道世纪海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冰块为什么浮在水上?设计这样的问题串来引入,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和好奇心,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接下来学生会迫不及待地从书本或老师的讲解中寻求答案,学习热情高涨。

2.2实验演示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也是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在上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时用连串实验引入:首先向AgNO3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结果产生了白色沉淀,接着继续加入KI溶液,白色沉淀变成了黄色;接着继续加入Na2S溶液,黄色沉淀又变成了黑色沉淀;变魔法似的颜色变化瞬间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上NH3性质时,可以演示喷泉实验,进一步分析喷泉实验原理时,还可以跟火山喷发原理做比较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这些神奇变换的现象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更有利于把“外在”的信息,即化学课题以实验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几乎人人都会动手动脑去设法完成这些有趣的学习和实验,真正追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新、寓教于创造。

2.3体验尝试法

这是一种类似“知识竞赛”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巩固时,教师尽可能运用知识竞赛的形式,把要教授的内容编成竞赛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比赛,使全班学生个个全力以赴,踊跃参加,相互竞争评比,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评议,比一比哪组最快、最好。在正取答案出来之前,他们已把各个情况都分析比较过了。最后老师当场公布答案并予以点评,评出优胜个人或团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们情绪高昂,学得生动,记得牢固。这样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主要是培养了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和集体荣誉感。使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精心编制好竞赛题。

2.4化学生活化法

枯燥的空洞乏味的被动灌入式教学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兴趣的源泉在干把知识加以运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硝酸性质这堂课上,可以提出生活中见到的问题:社会上不法分子以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已屡见不鲜,现在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请你们用所学知识帮他们鉴别真假黄金。在上卤族元素时,提出问题:我国为防治碘缺乏症,在食盐中加碘元素成为碘盐,你知道食盐中加了什么成分的碘?有什么办法证明是否加了碘?通过对日常生活实际问题实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渴望深入学习化学知识,通过实验设计,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开拓思路,使学生认识隐藏在生活背后的化学知识,促使学生深刻地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感悟出化学的价值,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友情链接